练建安《药砚》入选合肥四十六中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全)​ 练建安 上传

单篇 作者授权首发

137次点击|2次点赞

赞一下

练建安《药入选合肥高三语文期末试卷

360截图20240220112834425.jpg360截图20240220112715990.jpg

2020年合肥四十六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人类精神文化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道术、道德和艺术。在西方文化中,道术主要表现为科学,宣扬科学真,道德善,艺术美。而在中华文明精神价值中,真、善、美则表现为中、和、乐。也就是说,中华道术、道德和艺术,所体现的是对人的精神生命最具关切性和重要性的属性,即道术中,道德和,艺术乐。

在中华文明中,道术主要表现在对人道的探索中,而便是中国人人道真理观的最高体现。即不偏不倚、适中、中正、中道、中庸。至于老子的守中、庄子的养中等学说,无疑也是对早期思想的继承与弘扬。无独有偶,佛家以中道为最高真理,大大丰富了中华中道观。

即和合、协同、合作、亲和。在先秦时期,的价值是在与的比较中凸显出来的。西周时期的史伯就曾指出:“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他认为,即不同事物和美整合,是同一事物简单积累。后来,孔子进而将”“引申为道德范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在这里,孔子所强调的也是的区别。所谓,是指不同的事物结合,又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因而,和而不同又意味着兼容并包与追求和平。

早在夏、商、周三代,中国人就赋予了音乐以道德意义和教化功能,甚至将其与并称,因而中国早期的艺术精神主要体现在音乐之中。音乐的功用是让人快乐,正如《礼记》所说乐也者,圣人之所乐也。鉴于音乐之与快乐之¨的这种密切关系,对音乐的重视必然导致对快乐的追求。

中、和、乐被奉为重要价值范畴,至春秋、战国乃至在后来儒、释、道三足鼎立的局面中,它们一直是各家各派共同尊奉的基本价值,分别体现了中国人的真理观、道德观和艺术观,故三者足以构成中华文明的精神价值。

我们说西方精神价值为真、善、美,中华精神价值为中、和、乐,是就各自的核心价值而言的,并不是说中华精神价值中没有真、善、美,西方精神价值中不存在中、和、乐,也不是说它们就是中西精神价值的全部。各种具有民族色彩的潜在的人类共同价值,是可以相互融通、相互补充的。世界上各个族群、各个文明之间只有相互学习,相互吸收,取长补短,才能更加强大,世界一体化的进程才能更加平稳,更加踏实,因而中西价值系统的互鉴与融通势在必行。

(摘编自《光明日报》《中和乐:中华文明的精神价值》)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精神文化的道术、道德和艺术三方面在东西方文化中各有不同的表现。

B.人类精神文化中的道术在中华文明中的具体体现便是,即道术中

C.中华文明精神价值中,和而不同同而不和二者中的的意思不同。

D.中西方的核心精神价值虽然有所不同,但它们之间并非壁垒分明,互不相容。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段比较了东西方文化中人类精神文化的具体表现,然后把视角转向中华文明。

B.文章以史伯的例子论证了“‘的价值是在与同的比较中凸显出来的这一观点。

C.文章依次从道术中、道德和、艺术乐三个方面具体阐述了中华文明的精神价值。

D.文章属总分总结构,开头比较中西方核心精神价值,结尾谈正确认识二者关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老子的守中、庄子的养中均属中华中道观,但佛家中道不在其中,它属于外来文化。

B.西周史伯的论述突出”“之间的关联,孔子则强调了”“之间的区别。

C.只要中西文明相互学习、中西价值系统能够互鉴与融通,世界一体化进程就能变得平稳、踏实。

D.真、善、美和中、和、乐只是中西精神价值的局部,因此彼此都不能夜郎自大。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药砚

练建安

阳光朗照,河头城浮动飘忽的浓雾渐渐消散。

石钵头赤裸脊背,噔噔踏入石坝码头肉铺摊点,立定,双肩一耸,大块猪肉扇啪嗒一声脆响,平摊在了肉案上。两个伙计手忙脚乱,将猪肉扇挂上一根铜皮红木大秤。一个掌挂钩,一个挪秤砣报数:二百……三十一斤半。石钵头斜了他们一眼,操起两把剔骨尖刀,咔咔磨擦,笑骂:黄疸后生!

墟镇巷道,湿漉漉的,水气淋漓。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

石钵头认得此人,是个老童生。传说是满腹诗书,考到胡子花白,连一个秀才也没捞着。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石钵头扭头噗地吐出了一口浓痰。

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问:前蹄,几多钱啊?石钵头利刀游走剔骨,沙沙响。老弟,几多钱?华昌再问。石钵头说:现钱,不赊账。华昌说:你这后生哥啊,好没道理,咋就说俺要赊账呢?

石钵头说:搞笑嘴!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华昌说:无怨无仇,做嘛介不卖?石钵头斫下猪蹄,说:看好了,可是这副?华昌点头。石钵头抓起猪蹄,猛地往后抛入汀江,说:俺要敬孝龙王爷。不行么?华昌拣起制钱,一声不吭地走了。身后传来阵阵哄笑声。

半个月后,华昌带着几个破蒙童子江岸踏青,歇息于城东风雨亭。彼时,石钵头正惬意地嚼吃着亭间售卖的糖酥花生。一扬手,花生壳撒落遍地。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先生教俺一本书,俺教先生打野猪。野猪逐过河,逐去先生背驼驼……”

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

华昌是邻县武邑山子背人。山子背距河头城七八铺远。他那蒙馆设在张家大宗祠里。

夜晚,细雨濛濛,倒春寒风吹动西厢房窗棂。昏黄油灯下,华昌翻阅旧日诗稿。当他读到学书学剑两不成时,不由得悲从中来。

嗒,嗒嗒。有轻微的叩门声。没错,是叩门声。开门,竟是多年未见的老友李半仙。奇香扑鼻。李半仙拎着一副卤猪蹄,笑眯眯地看着他。

转眼到了仲夏。这个午日,童子早散学了。华昌困倦欲睡。宗祠内,闯入了一个莽汉。定睛一看,却是石钵头。

石钵头拎着一副肥硕猪蹄,恭恭敬敬地放在书案上。华昌轻摇折扇,说:得非有辱斯文乎?石钵头懵懵懂懂。华昌合上折扇,说:君子不食嗟来之食。石钵头愕然。华昌站起,迈方步,七八个来回,用了大白话:有嘛介求俺?直说吧。石钵头苦着脸,说:俺老娘瘫了。李半仙的药方,求您老给半块端砚,做药引子。华昌坐下,说:奇了怪了,这端砚何处无有?为何要俺给你?石钵头说:李半仙说了,定要半块阿婆坑的端砚,甲子年中秋日戌时月圆蓄墨的。百砚斋掌柜的说,那时日,方圆几百里,只有您老先生买了一块。”“哦。华昌说,桌上有。识字么?石钵头苦笑:开过蒙,又被先生赶回家啦……略识几个字。华昌微闭双眼,说:自家看,可要看清喽。

石钵头抓过端砚。长九寸,宽五寸,厚二寸一分,份量颇重。抬起,勾头看去,砚底刻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甲子年中秋日戌时练华昌购置于河头城百砚斋。石钵头认得时日数字,说:就是这块,就是这块!说着,掏出一锭约摸五两重的银子。华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

石钵头嗫嚅不知所措了。华昌自言自语:李半仙?这个李半仙搞嘛介名堂?石钵头急了:老先生,俺…………”华昌举手截止,说:后生哥,半块,何谓半块?就不能有丝毫差错,分得来么?石钵头额上冒出冷汗,说:刀斧斫开?华昌笑了:何须如此麻烦。

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低一声。

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

(原载《天池》2016年第6期)

4.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第二段中赤裸脊背”“双肩一耸”“两个伙计手忙脚乱等处,运用了正、侧面结合手法,生动地塑造了石钵头强悍、霸气的屠夫形象。

B. 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是因为看他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

C. 小说中两处画线句子景物描写非常精炼,第一处重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第二处则主要烘托了华昌此刻惆怅、失落的心理。

D. 小说以药砚为题,含义深刻:这既是给石钵头老娘治瘫病的药引子,也是教育他要尊师重道、宽以待人的良药。

5. 请结合全文概括华昌的形象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6. 小说结尾的画线句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在我国,工匠精神源远流长,在传统文化中不难寻其踪迹。从庄子的技进乎道到魏源的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他们所提到的、指的就是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体现在产品99%提高到99.99%”的过程中,它是认真、执着,精细、完美的代名词。正是技术从业者们精益求精、追求完美,让生产过程成为类似工艺品的雕琢过程,铸就了我国传统制造业曾经的辉煌。

说起工匠精神,就不得不提央视纪录片《大国工匠》中展现的我国现代工业者那些灵巧而智慧的手;有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丝漏点;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还有人的检测手感堪比X光般精准。大国工匠们技术报国的价值,丝毫不逊色于其他职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原校长朱清时就曾说过,一个国家、一个社会需要多种多样的人才,既要有一流的科学家、教授、政治家等,更要有高素质的工人、厨师、飞机驾驶员等高技能人才

遗憾的是,这些年在君子不器、白领崇拜等观念的影响下,更多人对从事与技术打交道的蓝领工作心有不甘。上海市的一项调查显示,被调查者中仅有1%的人愿意当工人。与之相关的另一个现实是高级技工万金难求之类的新闻时常见诸报端。这种人才发展的不均衡,抑制了社会创新创造活力的迸发,同时也让中国创造遭遇人才瓶颈。政府工作报告中写入工匠精神,关照现实,切中要害,不仅有利于在全社会树立一种健康的现代职业、专业观念,同时也将加速我国制造强国、创造强国的建设。

《中国创造2025》指出,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但目前,我国制造业依然存在着大而不强、产品档次整体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的问题,部分产品不能满足日益精细化的消费需求。有鉴于此,我们亟须坚守工匠精神,弘扬工匠精神,推动我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打造创造中国的金字招牌。

(摘编自《建设制造强国需要工匠精神》)

材料二:

中国几千年农业社会自然经济,传统工匠及传统手工技艺在人们心中留有深刻印记。在这种固有的印象下,很多人认为随着生产机械化、自动化甚至人工智能对传统手工业的取代,大多传统工匠逐渐退出市场,工匠精神自然也已过时。这种观念的谬误之处在于:一方面,将工匠的概念囿于传统工匠及手工技艺。工匠作为一种社会分工,其涵盖的范围必然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演变而与时俱进,如今的工匠已涵盖各行业从事技术类工作的职业人群,有技术之处就应有工匠精神。另一方面,该观念忽略了工匠精神作为一种精神资源的文化价值。柏拉图《理想国》中有关于一个人专门从事一个行业的分工论述;我国古代典籍《墨子》中有描述百工使各从事其所能的记载,宋代陈襄《百工由圣人作赋》中更有强调工之立也,乃成器而尽善的表述,这些均传达出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我们强调工匠精神,更多的是指价值内核的传承弘扬。

在中国古代,士农工商的排名影响深远,古代工匠属于社会的末业,很难改变自己的阶层,大多数工匠都是父子、家族代代相传。时至今日,仍有很多人对于工匠的社会地位认知没有显着的提高,依然奉行重本抑末”“重士轻匠的传统观念,更愿意去选择读书取仕不愿意选择工匠相关职业。实际上,纵观世界制造业强国的经验,不难发现在这些国家能够独当一面的技术从业者不仅拥有较高的收入,还受到大众的尊重,全社会有着良好的工匠文化氛围。这种氛围的形成并非一日之功,这就需要我们从根本上改变对工匠社会地位的传统认知,树立职业平等的价值理念,让技术工匠获得职业认同、拥有职业自豪感。

由于技艺的复杂程度常是当前一些传统手工艺品价格的重要衡量标准,因此难免出现了一类无视功能审美,一味追求繁复、炫技的工艺品。从思维方式角度看,即使是对于历史文物,人们也常给予精致华美的器物更多关注,更容易被一些华丽繁复的技艺吸引,这也就导致了有人将工匠精神与技艺本身画上等号。我们需要更加注重对技近乎道”“道技合一的境界追求。中国古代完整的工艺体系,折射出的自然观、审美观、精神及价值都是传统工匠通过技艺的游刃有余传达出来,但归根到底工匠造物制器的主要目的还在于功能使用及价值表达,技术始终是为了目的的实现服务。以器载道的实现,在经济由高速増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当下极具现实意义。高质量的产品生产,尤其是民用产品的设计与生产,更需要从人的需要和体验出发的人文关怀的回归。

毋庸置疑,任何行业中技艺纯熟的工匠,都离不开长年的经验累积。但现在有很多人也因此把工匠的形象和机械重复,循规蹈矩联系起来,把经验与创新对立起来,认为工匠精神就是经验主义,不利于当代科学的发展、不利于创新,这显然是一种明显的认识误区。回顾历史,很多被人们津津乐道的能工巧匠,都是因为他们身上所具有的创造性品质而为人们称道传颂,如最著名的工匠代表鲁班也是因为发明锯、曲尺等实用工贝而被后人称为木工鼻祖。由此可见,经验积累和创新创造本来就不是对立的概念,反而是可以互促发展的,这两者都是工匠精神中的重安内涵。近年来,加强基础科学研究被日益重视,研究过程中枯燥反复的运算、实验离不开工匠精神,大科学装置建设中诸多实践难题的解决也离不开工匠精神,而很多建立在经验积累的基础之上的应用技术创新更是离不开工匠精神。因此,无论是科学研究还是现代制造业发展,都需要弘扬工匠精神,这也意味着经验和创新二者皆不可少,不可偏废。

(摘编自《以科学态度弘扬工匠精神》)

7.下列,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的工匠精神的含义源自进步发挥、阐述了的庄子的技进乎道,魏源的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

B.大国工匠用技术报国,成就非凡,贡献巨大,大国工匠有一流的科学家、政治家,以及高素质的工人、飞机驾驶员等。

C.一方面不甘心于技术工作,一方面高级技工万金难求,这种人才发展不均衡的局面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创造的发展。

D.“以器载道意味着技艺等同工匠精神,提醒工匠努力追求技术的精进,出土的历史文物大多精致华美证明了这点。

8.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将工匠精神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表明政府对工匠精神的重视,有利于培育健康的现代职业、专业观念,推动我国制造强国、创造强国的建设。

B.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多传统工匠逐渐退出市场,但工匠涵盖的范围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演变而与时俱进,现在仍然要大力提倡工匠精神。

C.“重本抑末”“重士轻匠的传统观念在现代社会依然有一定的市场,尽可能地让技术从业者拥有较高收入能从根本上扭转这些错误认识。

D.经验积累和创新创造并非对立的概念,而是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无论是科学研究还是现代制造业,弘扬工匠精神都是题中应有之义。

9.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弘扬工匠精神的科学态度的一项是(   )

A.注重价值传承             B.追求繁复技艺

C.获取职业认同             D.努力创新创造

10.请结合材料,给工匠精神下一个简要定义。

11.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有梓人款其门,愿佣隙宇而处焉。所职寻引、规矩、绳墨,家不居砻所之器,问其能,曰: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舍我,众莫能就一字。他日,入其室,其床阙足而不能理,曰: 将求他工。余甚笑之。

其后,京兆尹将饰官署,余往过焉。委群材,会群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量栋宇之任,视木之能举,挥其杖曰:斧!彼执斧者奔而右;顾而指曰:锯!彼执锯者趋而左。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

继而叹曰:彼将舍其手艺,专其心智,而能知体要者欤!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其执役者为徒隶,为乡师、里胥;其上为下士;又其上为中士,为上士;又其上为大夫,为卿,为公。外薄四海,有方伯、连率。郡有守,邑有宰,皆有佐政;其下有胥吏,又其下皆有啬夫、版尹,以就役焉,犹众工之各有执伎以食力也。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其安业。视都知野,视野知国,视国知天下,其远迹细大,可手据其图而究焉,犹梓人画宫于堵,而绩于成也。 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 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不亲小劳,不侵众官,日与天下之英才,讨论其大经,犹梓人之善运众工而不伐艺也。

(节选自柳宗元《梓人传》,有删减)

1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

B. 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

C. 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

D. 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

13.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寻引:容量单位,八尺为,十丈为,文中指测量建筑材料长短的工具。

B. 京兆尹:汉代官名,三辅(京兆尹、左冯蜊、右扶风)之一,唐时为京兆府的长官。

C. 下士:商、周时期最低一级的贵族阶层。其上有中士、上士、大夫、卿、公等各级。

D. 四海:指国家的四境。九州之外即为四海,中国为海内,外国为海外

1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梓人不拘小技。他放弃修理床腿等具体手艺,专注全局要领,所以家中没有磨刀石和锛凿斧锯之类的木匠工具。

B. 梓人擅于度材。他能依据房屋形制,结合高低、深浅、方圆和长短的用料需要,所建起的高楼,没有一点误差。

C. 梓人善用众工。合则用,不合则去,不迁就任何人。那些不能胜任而被他斥退的工匠们,也不敢有一点的怨恨。

D. 梓人善于为官。他能根据手中的图本来研究远近大小的国事,统筹规划,辅佐天子,信任下属,深谙管理之道。

15.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彼将舍其手艺,专其心智,而能知体要者欤?

2)日与天下之英才,讨论其大经,犹梓人之善运众工而不伐艺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   杜甫

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

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

壮哉昆仑方壶图,挂君高堂之素壁。

巴陵洞庭日本东,赤岸水与银河通,中有云气随飞龙。

舟人渔子入浦溆,山木尽亚洪涛风。

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

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

[]①方壶:神话中的东海神山。亚:通,俯偃低垂。并州:地名。唐开元中为太原府,州治在今山西太原市,以产剪刀著称,有所谓并州剪相传晋代索靖观赏顾恺之画,倾倒欲绝,不禁赞叹:恨不带并州快剪刀来,剪淞江半幅练纹归去。

1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前四句诗人先不谈画,而是极力赞扬王宰不愿受时间的催迫而仓促作画的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创作态度。

B.“赤岸水与银河通写赤岸水仿佛与天上银河相通,形容水势壮美,与上面描绘山势的雄奇相呼应,和黄河远上白云间有异曲同工之妙。

C.“舟人两句诗人着意描写在狂风激流中,渔人正急急驾舟驶向岸边躲避,极力渲染风猛、浪高、水急,使整个画面神韵飞动。

D.“尤工二句,诗人高度评价王宰运用了古人莫比的技法,在一尺见方的画作上绘出了万里江山景象,凸显了我国山水画的美学特色。

17.请赏析本诗最后两句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诗人坚持高洁志向而不怕千难万险的忠贞情怀。

2)唐代王昌龄说,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白居易《琵琶行》中也有两句表达邂逅知音、心生共鸣的佳句:“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安石《登飞来峰》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一个政治改革家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9分)

19.下列各句中,引号里的内容均存在表达不当之处,请找出并加以修改。

①“为写这部学术专著,张教授付出了三年心血,希望您能抽出时间拜读,为该书写一篇序言。

就学术风波一事,翟天临在微博道歉说:参演一系列影视作品后,我开始飘飘然。这种不良心态被我带入到论文写作过程中,促使我内心始终心存侥幸。

热播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第一集中,盛纮嫁女,客人对其说:恭喜啊,小女嫁了个好人家呀!

李国文先生的散文《草间偷活沉吟不断》说的是明末清初诗人吴伟业的经历,其中写道:他的连捷高中,他的翰林高就,他的讲学东宫,使得满朝文武惊诧,艺苑杏林艳羡。

摇滚歌手何勇的《钟鼓楼》歌词中,有这样两句:这里的人们有着那么多的时间,他们正在说着谁家的三长两短。

(二)语言文字运用(11分)

20.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欣闻救敝校百年校庆,本人忝校友,因事不能躬临为歉,特致信一封,横匾一块,敬请笑纳!

B. 真是事出意外!舍弟太过顽皮,碰碎了您家这么贵重的花瓶,敬请原谅,我们一定照价赔偿。

C. 这种8d欧式奢华大花壁纸是最近才研制出来的,环保又美观,贴在您家里会让寒舍增色不少。

D. 杨老师年过七旬仍然笔耕不辍,刚刚出版了七卷本文集,作为他的高足,我们感到既自豪又惭愧。

四、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交往中,人们往往因某方面的相互吸引而走得比较近,同时疏远、排斥与自己存在较大差异的人。

面对这样的交往,有人觉得趋同会给和带来快乐、和谐;也有人觉得这意味着多样性的缺乏,还可能会影响到认知。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C项,二者中的的意思不同有误。结合他认为……是指不同的事物结合,又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因而,和而不同又意味着兼容并包与追求和平分析可知,文中没有比较和而不同”“同而不和二者中的意思,两个的意思是相同的。故选C

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B项,以史伯的例子论证错误。结合西周时期的史伯就曾指出:‘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他认为,即不同事物和美整合,是同一事物简单积累分析可知,此处是引用论证,引述史伯关于关系的论述证明自己的观点。故选B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A项,佛家中道不在其中,它属于外来文化错误,原文表述为佛家以中道为最高真理,大大丰富了中华中道观B项,西周史伯的论述突出’‘之间的关联错误,结合西周时期的史伯就曾指出:‘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他认为,即不同事物和美整合,是同一事物简单积累分析,他也是讲二者之间区别的。C项,只要……条件关系错误。结合世界上各个族群、各个文明之间只有相互学习,相互吸收,取长补短,才能更加强大,世界一体化的进程才能更加平稳,更加踏实,因而中西价值系统的互鉴与融通势在必行分析可知,应为只有……。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需要首先明确题干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文本,结合文本内容来筛选比对,分析鉴赏选出正确答案。

B项,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表述错误。结合文本后面的内容分析可知,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主要是因为他内心对华昌这样的读书人的憎恶和鄙视。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人物形象特点分析。解答此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人物形象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的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

华昌的形象特点,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如从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可知,华昌斯文谦和,穷困潦倒;根据文本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可知,华昌隐忍退让;根据文本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低一声。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可知,华昌身怀绝技;根据文本华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可知,华昌正直善良,宽容大度。

6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本结构内容理解与分析。小说结尾常见的作用:突出波澜,震撼人心;照应前文,不突兀。留下空白给读者想象空间,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深化主题;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令人回味。耐人寻味;给人以喜悦欣慰之感;反应美好愿望。

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小说结尾出人意料。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华昌明明身怀绝技,却不计较石钵头的多次挑衅,突出了他的隐忍大度,丰富了人物的形象。结合华昌的语言等内容分析,如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等,小说结尾揭示作品的主题,更好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题:生活中应当尊重他人、宽容大度。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的能力。

A项,我国的工匠精神的含义源自进步发挥、阐述了的庄子的技进乎道,魏源的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错误。由在我国,工匠精神源远流长,在传统文化中不难寻其踪迹。从庄子的技进乎道到魏源的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他们所提到的、指的就是工匠精神可知,选项于文无据,原文只是列举庄子与魏源的名言来阐释工匠精神,并非是工匠精神含义的起源;

B项,“……大国工匠有一流的科学家、政治家,以及高素质的工人、飞机驾驶员等错误。由第二段列举的事例以及朱清时的话语可知,高素质的工人、飞机驾驶员是工匠,一流的科学家、政治家其他职业

D项,“‘以器载道意味着技艺等同工匠精神,提醒工匠努力追求技术精进,出土的历史文物大多精致华美证明了这点错误。由文中导致了有人将工匠精神与技艺本身画上等号等语句可知,“‘以器载道意味着技艺等同于工匠精神错误。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项,“‘重本抑末’‘重士轻匠的传统观念在现代社会依然有一定的市场,尽可能地让技术从业者拥有较高收入能从根本上扭转这些错误认识错误。由不难发现在这些国家能够独当一面的技术从业者不仅拥有较高的收入,还受到大众的尊重,全社会有着良好的工匠文化氛围可知,选项说法绝对,还需要还受到大众的尊重,全社会有着良好的工匠文化氛围,因此,尽可能地让技术从业者拥有较高收入能从根本上扭转这些错误认识错误。

故选C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材料二批评了一味追求繁复技艺以及炫技的做法,提倡以器载道

故选B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这些均传达出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我们强调工匠精神,更多的是指价值内核的传承弘扬可知,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由是技术从业者们精益求精、追求完美,让生产过程成为类似工艺品的雕琢过程,铸就了我国传统制造业曾经的辉煌可知,工匠精神是技术从业者精益求精、追求完美,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的精神;由由此可见,经验积累和创新创造本来就不是对立的概念,反而是可以互促发展的,这两者都是工匠精神中的重安内涵可知,工匠精神是不断提高产品的精度,以经验积累、创造创新等为内涵的一种职业精神。下定义时遵循“…………的一种……”的格式。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点、据论、论证的筛选整合能力。

在我国,工匠精神源远流长,在传统文化中不难寻其踪迹。从庄子的技进乎道到魏源的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他们所提到的、指的就是工匠精神可知,文章首先论述传统文化中的工匠精神的内涵与作用等;

工匠精神体现在产品99%提高到99.99%’的过程中,它是认真、执着,精细、完美的代名词……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还有人的检测手感堪比X光般精准再举例论述现代工匠精神的具体表现;

大国工匠们技术报国的价值,丝毫不逊色于其他职业”“一个国家、一个社会需要多种多样的人才,既要有一流的科学家、教授、政治家等,更要有高素质的工人、厨师、飞机驾驶员等高技能人才可知,并引用朱清时的话论述大国工匠技术报国的价值;

遗憾的是,这些年在君子不器、白领崇拜等观念的影响下,更多人对从事与技术打交道的蓝领工作心有不甘……”可知,然后指出人们对技工的偏见导致我国人才发展不均衡这一现状;

政府工作报告中写入工匠精神,关照现实,切中要害,不仅有利于在全社会树立一种健康的现代职业、专业观念,同时也将加速我国制造强国、创造强国的建设可知,最后论述工匠精神对制造强国建设的重要意义。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文言断句能力是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断句时首先要仔细阅读文段,把握语段的基本意思,然后充分利用各种标志词及句式特点断句。

句子大意是:那辅佐天子,作天下宰相的人,推荐人材,委任职责,发出命令,指派任务,整顿纲纪,进行增减,统一法治。这就好像梓人有正方圆和定曲直的工具而绘制出图样似的。佐天子”“相天下共同作句子的定语成分,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D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分别构成两组结构一致的句子,根据对称结构从中间断开,排除B

故选A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A项,容量单位有误,应为长度单位。

故选A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

D项,善于为官错,梓人并未做官,手中图本是建筑图本,治国之道是作者从梓人身上感语出来的。

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然后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关注得分点:

1)心智,心思智慧;体要,事物的总体要领。

2)日,每天;大经,治理国家的大纲;伐,夸耀。

【点睛】文言文翻译常见问题:一是翻译不周全,一是语序混乱,一是不注重上下文。翻译时要注意。文言文翻译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参考译文:

裴封叔的家宅在德里地方。有位木匠敲他的门,希望租间空屋子居住,用替屋主人服役来代替房租。他所执掌的是些度量长短,规划方圆和校正曲直的工具;家里不储备磨砺和砍削的器具。问他有什么能耐,他说:我善于计算,测量木材。观看房屋的式样和高深,圆方,短长的适合不适合;我指挥驱使,而由众工匠去干。离了我,大家就不能建成一栋房子。后来有一天,我进了他的住屋。他的床缺了腿却不修理,说:将要请别的工匠来修理。我很耻笑他。

后来,京兆伊将要修饰官衙的房屋,我到过那里。在那里蓄积了大量木材,招集了许多工匠,有的拿着斧斤,有的拿着刀锯,都围成一圈站着,面朝着那位木匠。木匠左手拿着长尺,右手拿着木杖,站在中间。他衡量房屋的承担情况,察看木料的性能酌情选用。挥动他的木杖说:用斧子砍!那拿斧子的就跑到右边去砍;回头指着木材说:用锯子锯!那拿锯的就跑到左边去锯。不一会,拿斧子的砍,拿刀的削,全都看着他的脸色,等待他的发话,没有一个敢自做主张的。那些不能胜任的人,被他愤怒地斥退了,也不敢有一点怨恨。他在墙上绘了官署房子的图样,刚满一尺大小的图样却细致详尽地画出了它的建筑构造。按照图上微小的尺寸计算,建造起的高楼大厦,没有一点误差的地方。

接着我就感叹地说:他大概是放弃了他的手艺,专门使用他的思想智慧,能知道全局要领的人吧?这满可以作为辅佐天子,作天下宰相的人所效法学习的呀!事情没有比这再相近似的了。那些服劳役的人便是徒隶,是乡师、里胥;他们上面是下士,下士上面是中士、上士;再上面是大夫、是卿、是公;国都以外直到四方边境,有方伯、连率这样的封疆大吏,每个郡有郡守,每个县有县令,而且都有副职;他们下面有胥吏,再下面都有啬夫、版尹,这些人都是供服役奔走的,就好像各种工匠都掌握一门手艺靠劳力养活自己一样。那辅佐天子,作天下宰相的人,推荐人材,委任职责,发出命令,指派任务,整顿纲纪,进行增减,统一法治。这就好像梓人有正方圆和定曲直的工具而绘制出图样似的。选择天下的官吏,使他们适合自己的职务;安置天下的老百姓,使他们安居乐业。看了国都就了解了郊外,看了郊外就了解了诸侯国,看了诸侯国就了解了整个天下。那些远近大小的国事,可以根据手中的图本来研究,了解。这就好像梓人在墙上绘画官署房子的图样而完成工程一样。把有才能的人提拔上来,并充分发挥他的本领,使他不必对任何人感恩戴德;把没有才能的人辞退,让他休息,他也不敢恼恨。不亲自去做那些微小琐碎的事情,不干涉众官的工作,每天和天下的杰出的人材一起讨论治理国家的根本道理。这就象梓人善于运用众工匠而不自夸手艺一样。

16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

D项,在一尺见方的画作上绘出了万里江山景象是错误的。咫尺并不意味着就是一尺见方,这幅昆仑方壶图也不一定就是一尺见方的画作。

故选D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赏析能力。

本句运用了索靖观赏顾恺之画作,倾倒欲绝的典故,诗人以索靖自比,写出自己观赏王宰画作时的感受,本句话的意思是怎么能得到并州锋利的剪刀,把吴淞半江水也剪下带走!从而写出了自己观看王宰画作时的感受,将王宰和顾恺之的画作相提并论,从而赞扬了昆仑方壶图的巨大的艺术感染力。通过作者想把吴淞半江水也剪下带走也写出了王宰画得逼真传神。

18题详解】亦余心之所善兮    (2).虽九死其犹未悔    (3).同是天涯沦落人    (4).相逢何必曾相识    (5).不畏浮云遮望眼    (6).自缘身在最高层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背诵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的字有:悔,涯,遮。

19题详解】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得体、准确的能力。敬语指对听话人表示尊敬的语言手段。使用敬语,是尊人与尊己相统一的重要手段。谦词,就是表示谦虚的言辞。中国人喜欢谦逊,所以谦词在人们日常交际和书信往来中是不可或缺的。①“拜读是谦辞,只能用于自己,不能用于他人,此处应改为阅读②“内心心存侥幸中语意重复,将内心删去或将心存改为存有③“小女是对自己女儿的谦称,称呼别人家的女儿,应称呼令爱令媛④“杏林指中医界,杏坛指设坛讲学,此处应将杏林改为杏坛此处表达不准确,家庭里短指的是家务事,三长两短指意外的灾祸或事故。特指人的死亡,此处应将三长两短改为家长里短

【点睛】语言表达要做到得体,应学会三看一理解

1)看文体,注意语体色彩。语体分为口语和书面语两种。书面语又有几种变体:公务语体、文艺语体、科技语体和政论语体等。口语通俗易懂,自然灵活,适用于日常交际对话及广播稿等。

2)看场合,注意因境设辞

3)看对象,注意讲究分寸。

4)理解常见敬词与谦词的意义和用法。

20题详解】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得体性。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

A项,敝校是谦辞,语境无需使用谦辞,躬临是对别人的到来表达恭敬的说法,多形容有一定身份地位的人,不能用于自己,表达不得体。

B项,舍弟是对外人称呼自己的弟弟,敬请语气尊敬,表达得体。

C项,寒舍是称呼自己的家,不能称呼您的家,表达不得体。

D项,高足是称呼别人的学生,自己是杨老师的学生,称呼自己应是学生,表达不得体。

故选B

21题详解】【例文】

尊重差异,寻求和谐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人们总是关注自己喜爱的人和事,在生活中,交友的原则往往会趋同,在我看来,求同不错,但更应该尊重差异,寻求和谐。

一味的趋同,会使个体双方失去独立的个性。

这一点与服装设计相似。每当某一款服装在市场上取得了突破性销量之后,便会产生数以万计的趋同商品,反过来进一步导致大众审美的趋同,一件牛仔开衫可以从女孩身上普及到妇女甚至老人身上。这种烂大街的穿衣现象,往往会导致个体特征消失,同理,在人与人交往中一味趋同,会使个体个性受抑。

在我看来,趋同并非是一味追求共同点,在人与人之间划出圈子,形成帮派。求异也不是一味追求个体鲜明个性。《论语》中所谓和而不同,即有差别的、多样性的统一,在保持个体特征的前提下,寻找一个恰到好处的平衡点,妥善处理多方关系,以求和谐相处。这正如烹调,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味在咸酸之外,才是佳肴;又似音乐,宫、商、角、徵、羽五音共鸣,声在宫商之外,才是妙音。

君子之交并不寻求时时处处一致,而是尊重差异,在差异中寻求和谐。

交往本身是一件奇妙的事,它使每个独立的个体有机会融入到一个大集体中,具有相同兴趣爱好的人则会更容易融入其中。但此时的融入却不够完美,因为缺少了一种使其完美的药剂,那就是个体差异,保留个体间的差异会推动这个集体更进一步。正如二十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一样,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各种思潮相融合,才能推动中国走向世界,寻找一纸救国良方。

尊重差异不仅仅是人与人交往的原则,更是不同文明之间的交往原则。

千百年来,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各民族创造了五彩缤纷的文明,如何看待不同文明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实现不同文明之间的和谐相处,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个日新又新的重要问题。谈如何看待世界文明时说,要理性处理本国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差异,认识到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都是独特的,坚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不攻击、不贬损其他文明

还是用费孝通先生的话来做总结吧: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表达应用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则思辨性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先给出了一个社会现象,趋同让人们相互吸引、接近,同时疏远、排斥和自己差异较大的人。就这一现象,材料给出了两种不同观点:一种认为趋同让人与人关系亲近,给人带来快乐、和谐;一种认为趋同会导致多样性的缺失,影响人们的认知。考生要在此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

题目中的两个观点都有道理,考生可以见仁见智,自圆其说即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或许趋同能给人带来更多快乐、和谐;或许不同才是这个世界的本质,也正因不同,整个社会才更加丰富多彩。两种观点看似对立,其实,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个体间的差异和趋同实则可以做到和谐统一,并不矛盾,考生也可以辩证分析交往过程中的差异问题,尊重差异,和而不同,理性交友。

考生可以从材料出发,展开联想和思考,围绕高中生关切的交友话题谈自身的体验和思考;也可以理性思考,将两个观点进行比较权衡;还可以将问题引向深处,思考当今世界各文明之间如何实现和谐相处,如何认识国与国之间的单边问题和多边问题,在逻辑思辨中体现自己的胸襟和韬。

引导语提示考生要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思考对两种观点做出选择,进行评价。题目要求考生对此谈谈自己的看法,文体限定为议论文或议论性散文。

立意:

1)和而不同,尊重差异。

2)尊重差异,寻求和谐。

3)不同,让交往的世界更多彩。

4)敞开心扉,接纳不同。

5)在求同存异中开出友谊之花。

素材:

上世纪20年代北大校长蔡元培,就是以和而不同治校的大师,他对各种学术流派兼收并蓄,各扬所长,形成北大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

在我国革命历史上,刘伯承、邓小平两人之间的合作,充分验证了君子和而不同的从政道德。刘、邓二人都是四川人,但刘伯承生于1892年,邓小平生于1904年,年龄相差不小。在革命工作中,按照分工,刘伯承主管军事工作,邓小平主管政治工作。但是分工不分家,始终在工作互相支持。刘伯承工作态度是举轻若重,无论大事小事,事事必亲躬;而邓小平则是举重若轻,每遇大事,都以轻松态度对待。但两人从不固执己见,哪个意见比较对,就一致地去做。刘邓团结协作,默契配合,使刘邓大军数十年如一日地无论遇到多么大的困难,都能百战百胜。

 19554月在印度举行的万隆会议上,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阵营国家不能达成一致,会议进行困难。周恩来总理提出了求同存异,保留各自意见问,缓解了国家间的矛盾,中国与资本主义国家也有很多合作关系。

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大动荡大混战的时期。这个时代可谓与平安无事无缘。但这个时代又是中国古代思想发展的黄金时代,原因何在?究其根本,是因为这是一个在思想领域和而不同的时代。儒、法、道、墨、名、农、阴阳、纵横、兵、小说十大学派和数不胜数的小学派彼此争鸣,他们都竭尽全力试图驳倒对方,但又不强迫对方接受自己的思想,而是在相互的辩论中,与对手共同进步,正因为这种思想上的和谐,中国古典文化才在不断的创新与融合中达到了古代史上的最高峰,而那些各家的大师们,也因此成为了世界文化史上一座座巍峨矗立的山峰,受到后人们的景仰。

结构层次:

开篇立论明确,直奔主题。论证部分先进行比较分析,论述一味趋同会带来不和谐的结果,所以趋同应该是在尊重彼此差异的基础上寻找彼此间的共同点,列举《论语》、烹饪、音乐等例子进行说明,随后从君子之交并不寻求时时处处一致,而是尊重差异,在差异中寻求和谐尊重差异不仅仅是人与人交往的原则,更是不同文明之间的交往原则两方面进行论证,最后得出结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即尊重差异,寻求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