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建安《药砚》入选大同南洋国际学校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全) 练建安 上传

单篇 作者授权首发

54次点击|3次点赞

赞一下

建安《药砚》入选大同南洋国际学校高三语文期末试卷

360截图20240220191542579.jpg360截图20240220191420617.jpg

2021年大同南洋国际学校学校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唐诗的天空,群星灿烂,诗人们写出了诸多优美的作品。作为读者,本当用心读去,致力于成为理想的读者。但是有人在阅读之余,偏要选出桂冠之作,于是引起了不少纷争。

第一个从唐诗中选出独占鳌头之作的当数严羽,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在他打开潘多拉盒子之后,唐诗桂冠便言人人殊,莫衷一是。如明代许学夷认为崔颢的《雁门胡人歌》比《黄鹤楼》更合律,实当为唐人七言律诗第一。何景明推举沈佺期的《独不见》为第一;陆时雍则以沈佺期《龙池篇》为第一。李东阳认为唐人七言律诗非杜甫《登高》莫属;胡应麟则认为《登高》一诗如海底珊瑚,瘦劲难名,沈深莫测,而精光万丈,力量万钧,通章章法、句法、字法,前无古人,后无来学,推崇这首诗自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清代李光地在《榕村语录》中则以张说《幽州新岁作》为第一。

在这些评价中,第一都是唯一的。但对于唐诗的评价,也有多元第一的观点。对于唐代律诗,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认为崔颢的《黄鹤楼》和沈佺期的《独不见》难分优劣,故而把两者并举,认为它们的差别主要体现在诗法上,崔诗赋体多,沈诗比兴多。王世贞认为杜甫“‘风急天高一章,结亦微弱;玉露凋伤’‘老去悲秋,首尾匀称,而斤两不足。虽不尽善尽美,但也足以堪称第一。明代周珽虽然承认音响厚薄,气格高下,难有确论,但还是热衷于标新立异,指出唐诗冠冕壮丽,无如嘉州《早朝》;淡雅幽寂,莫过右丞《积雨》。即认为岑参《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和王维《积雨辋川庄作》乃是唐诗的桂冠。

以上被推举的作品固然各擅胜场,明代胡应麟却不认同永恒第一的观点,他又提出了分期的冠军之说。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第一不是恒定的,而是流动的。清代文人吴乔在《围炉诗话》中指出:凡诗对境当情,即堪压卷。在他看来,没有固定的第一,只有流动的第一。意指堪称第一的诗歌,乃是对境当情、情与境会的产物,评论者在不同时空中的境与情自是不同,因而认定为鳌头独占的诗歌作品也不相同。

无疑,要想成为一个时代的桂冠诗作,在艺术质量上无疑要求很高。王世贞不认同取沈佺期《独不见》和崔颢《黄鹤楼》为第一,理由是沈末句是齐梁乐府语,崔起法是盛唐歌行语。如织官锦间一尺绣,锦则锦矣,如全幅何?即沈佺期《独不见》最后一句和崔颢《黄鹤楼》第一句都欠佳,正如锦中间绣,有损于全篇的整体美,所以不配取为第一。今人孙绍振认为沈佺期《独不见》一诗,从主旨上考察,完全是传统思妇母题的承继,并无独特情志的突破,因而在唐代律诗中无疑属于中下水平。崔颢《黄鹤楼》比沈氏之作不只高了一个档次,但是第二联平仄对仗并不拘泥规范。也就是说这两首诗在艺术上都存在着缺点,被推为第一显得欠妥当。

其实,但凡好诗都可以予人以艺术的享受和启迪,所以我们在接受唐诗时,大可不必在意哪首诗堪称第一,哪首诗可谓压卷,能够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理想的读者便足够了。

(摘编自朱美禄《哪首诗是唐诗压卷之作》)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为第一人,严羽从唐诗中选出独占鳌头之作而引起了唐诗七律桂冠之作的纷争。

B.许氏认为《雁门胡人歌》实当为唐人七言律诗第一,原因是《黄鹤楼》更合律。

C.《黄鹤楼》和《独不见》尽管在诗法上有差别,但难分优劣,故而杨慎把两者并举。

D.哪首诗堪称第一, 哪首诗可谓压卷,实无定论,只是读者按照自己的标准而认定。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提出阐述的话题,接着运用大量的事例进行逐层解析,同时进行分类阐释。

B.文章在评价杜甫《登高》一诗时,采用了对比递进、引证等多种论证方法。

C.今人孙绍振否定《独不见》和《黄鹤楼》的艺术质量,是从反面进行论证和阐述。

D.文章从唯一、多元、非永恒等三个方面解析唐诗桂冠纷争,却没有得出确切的结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对有人在阅读群星灿烂的唐诗之余,偏要选出桂冠之作的行为持批评态度。

B.《早朝》和《积雨》不应为唐诗桂冠,因为作者认为这是周珽热衷于标新立异所致。

C.王氏和孙绍振都不认同取《独不见》《黄鹤楼》为唐诗第一,二人的理由完全不同。

D.一个时代的桂冠诗作至少应具备两个条件:艺术质量需上乘;予人以艺术的享受和启迪。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往事如

冯骥才

从家族史的意义上说,抽烟没有遗传。虽然我父亲抽烟,我也抽过烟,但在烟上我们没有基因关系。我曾经大抽其烟,我儿子却绝不沾烟,儿子坚定地认为不抽烟是一种文明。看来个人的烟史是一段绝对属于自己的人生故事。

记得上小学时,我做肺部的X光透视检查。医生一看我肺部的影像,竟然朝我瞪大双眼,那神气好像发现了奇迹。他对我说:你的肺简直跟玻璃的一样,太干净太透亮了。记住,孩子,长大可绝对不要吸烟!

可是,后来步入艰难的社会。我从事仿制古画的单位被文革的大锤击碎。我必须为一家塑料印刷的小作坊跑业务,天天像沿街乞讨一样,钻进一家家工厂去寻找活计。而接洽业务,打开局面,与对方沟通,先要敬上一支烟。烟是市井中一把打开对方大门的钥匙。可最初我敬上烟时,却只是看着对方抽,自己不抽。这样反而倒有些尴尬。敬烟成了生硬的送礼。于是,我便硬着头皮开始了抽烟的生涯。为了敬烟而吸烟。应该说,我抽烟完全是被迫的。

儿时,那位医生叮嘱我的话,那句金玉良言,我至今未忘。但生活的警句常常被生活本身击碎。因为现实总是至高无上的。甚至还会叫真理甘拜下风。当然,如果说起我对生活严酷性的体验,这还只是九牛一毛呢!

古人以为诗人离不开酒,酒后的放纵会给诗人招来意外的灵感;今人以为作家的写作离不开烟,看看他们写作时脑袋顶上那纷纭缭绕的烟缕,多么像他们头脑中翻滚的思绪啊。但这全是误解!好的诗句都是在清明的头脑中跳跃出来的;而无烟作家也一样写出大作品。

真正的烟民全都是无时不抽的。

他们闲时抽,忙时抽;舒服时抽,疲乏时抽……我们误以为烟有消闲、解闷、镇定、提神和助兴的功能,其实不然。对于烟民来说,不过是这无时不伴随着他们的小小的烟卷,参与了他们大大小小一切的人生苦乐罢了。

我至今记得父亲挨整时,总躲在屋角不停地抽烟。那个浓烟包裹着的一动不动的蜷曲的身影,是我见到过的世间最愁苦的形象。烟,到底是消解了还是加重他的忧愁和抑郁?

父亲抽了一辈子烟。抽得够凶。他年轻时最爱抽英国老牌的红光,后来专抽恒大文革时发给他的生活费只够吃饭,但他还是要挤出钱来,抽一种军绿色封皮的最廉价的战斗牌纸烟。如果偶尔得到一支墨菊” “牡丹,便像中了彩那样,立刻眉开眼笑。这烟一直抽得他晚年患肺气肿,肺叶成了筒形,呼吸很费力,才把烟扔掉。

十多年前,我抽得也凶,尤其是写作中。我住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写长篇时,四五个作家挤在一间屋里,连写作带睡觉。我们全抽烟。天天把小屋抽成一片云海。灰白色厚厚的云层静静地浮在屋子中间。烟民之间全是有福同享。一人有烟大家抽,抽完这人抽那人。全抽完了,就趴在地上找烟头。凑几个烟头,剥出烟丝,撕一条稿纸卷上,又是一支烟。

如今我已经戒烟十年有余。屋内烟消云散,一片清明,空气里只有观音竹细密的小叶散出的优雅而高逸的气息。至于架上的书,历史的界线更显分明;凡是发黄的书脊,全是我吸烟时代就立在书架上的;此后来者,则一律鲜明夺目,毫无污染。今天,写作时不再吸烟,思维一样灵动如水,活泼而光亮。往往看到电视片中出现一位奋笔写作的作家,一边皱眉深思,一边喷云吐雾,我会哑然失笑。并庆幸自己已然和这种糟糕的样子永久地告别了。

一个边儿磨毛的皮烟盒,一个老式的有机玻璃烟嘴,陈放在我的玻璃柜里,这是我生命的文物。但在它们成为文物之后,所证实的不仅仅是我做过烟民的履历,它还会忽然鲜活地把昨天生活的某一个画面唤醒,就像我上边描述的那种种的细节和种种的滋味。

去年我去北欧,在爱尔兰首都都柏林的一个小烟摊前,忽然一个圆形红色的形象跳到眼中,我马上认出这是父亲半个世纪前常抽的那种英国名牌烟红光。一种十分特别和久违的亲切感拥到我的身上,我马上买了一盒。回津后,在父亲祭日那天,用一束淡雅的花衬托着,将它放在父亲的墓前。这一瞬竟叫我感到了父亲在世一般的音容,很生动,很贴近。这真是奇妙的事!虽然我明明知道这烟曾经有害于父亲的身体,在父亲活着的时候,我希望彻底撇掉它;但在父亲离去后,我为什么又把它十分珍惜地自万里之外捧了回来?

我明白了,这烟其实早已经是父亲生命的一部分。

(选自《冯骥才散文集》,有删改)

4.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时候医生就提醒长大了不要抽烟。后来步入艰难的社会,因生活所迫抽上了烟。

B. 对于烟民来说,烟有消闲、解闷、镇定、提神和助兴的功能,让他们多了快乐,少了烦恼。

C. 电视片中的一位作家,一边深思一边抽烟,会哑然失笑,不认可这样的状态。

D. “生活的警句常常被生活本身击碎,因为现实总是至高无上的,这是历经磨难后的感悟。

5.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以叙事为主,也有描写和议论,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使文章引人入胜。

B. 文章以时间为序,节奏舒缓,质朴无华的语言背后却饱含着生活沧桑和人生故事。

C. 作者由古人以为诗人离不开酒类比联想到今人以为作家的写作离不开烟

D. 作者回忆四五个作家挤在一间屋里抽烟的往事,比喻修辞贴切,神态描写细致。

6. 你对个人的烟史是一段绝对属于自己的人生故事这句话怎么理解?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7. 本文表达了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药砚

练建安

阳光朗照,河头城浮动飘忽的浓雾渐渐消散。

石钵头赤裸脊背,噔噔踏入石坝码头肉铺摊点,立定,双肩一耸,大块猪肉扇啪嗒一声脆响,平摊在了肉案上。两个伙计手忙脚乱,将猪肉扇挂上一根铜皮红木大秤。一个掌挂钩,一个挪秤砣报数:二百……三十一斤半。石钵头斜了他们一眼,操起两把剔骨尖刀,咔咔磨擦,笑骂:黄疸后生!

墟镇巷道,湿漉漉的,水气淋漓。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

石钵头认得此人,是个老童生。传说是满腹诗书,考到胡子花白,连一个秀才也没捞着。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石钵头扭头噗地吐出了一口浓痰。

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问:前蹄,几多钱啊?石钵头利刀游走剔骨,沙沙响。老弟,几多钱?华昌再问。石钵头说:现钱,不赊账。华昌说:你这后生哥啊,好没道理,咋就说俺要赊账呢?

石钵头说:搞笑嘴!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华昌说:无怨无仇,做嘛介不卖?石钵头斫下猪蹄,说:看好了,可是这副?华昌点头。石钵头抓起猪蹄,猛地往后抛入汀江,说:俺要敬孝龙王爷。不行么?华昌拣起制钱,一声不吭地走了。身后传来阵阵哄笑声。

半个月后,华昌带着几个破蒙童子江岸踏青,歇息于城东风雨亭。彼时,石钵头正惬意地嚼吃着亭间售卖的糖酥花生。一扬手,花生壳撒落遍地。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先生教俺一本书,俺教先生打野猪。野猪逐过河,逐去先生背驼驼……”

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

华昌是邻县武邑山子背人。山子背距河头城七八铺远。他那蒙馆设在张家大宗祠里。

夜晚,细雨濛濛,倒春寒风吹动西厢房窗棂。昏黄油灯下,华昌翻阅旧日诗稿。当他读到学书学剑两不成时,不由得悲从中来。

嗒,嗒嗒。有轻微的叩门声。没错,是叩门声。开门,竟是多年未见的老友李半仙。奇香扑鼻。李半仙拎着一副卤猪蹄,笑眯眯地看着他。

转眼到了仲夏。这个午日,童子早散学了。华昌困倦欲睡。宗祠内,闯入了一个莽汉。定睛一看,却是石钵头。

石钵头拎着一副肥硕猪蹄,恭恭敬敬地放在书案上。华昌轻摇折扇,说:得非有辱斯文乎?石钵头懵懵懂懂。华昌合上折扇,说:君子不食嗟来之食。石钵头愕然。华昌站起,迈方步,七八个来回,用了大白话:有嘛介求俺?直说吧。石钵头苦着脸,说:俺老娘瘫了。李半仙的药方,求您老给半块端砚,做药引子。华昌坐下,说:奇了怪了,这端砚何处无有?为何要俺给你?石钵头说:李半仙说了,定要半块阿婆坑的端砚,甲子年中秋日戌时月圆蓄墨的。百砚斋掌柜的说,那时日,方圆几百里,只有您老先生买了一块。”“哦。华昌说,桌上有。识字么?石钵头苦笑:开过蒙,又被先生赶回家啦……略识几个字。华昌微闭双眼,说:自家看,可要看清喽。

石钵头抓过端砚。长九寸,宽五寸,厚二寸一分,份量颇重。抬起,勾头看去,砚底刻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甲子年中秋日戌时练华昌购置于河头城百砚斋。石钵头认得时日数字,说:就是这块,就是这块!说着,掏出一锭约摸五两重的银子。华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

石钵头嗫嚅不知所措了。华昌自言自语:李半仙?这个李半仙搞嘛介名堂?石钵头急了:老先生,俺…………”华昌举手截止,说:后生哥,半块,何谓半块?就不能有丝毫差错,分得来么?石钵头额上冒出冷汗,说:刀斧斫开?华昌笑了:何须如此麻烦。

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低一声。

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

(原载《天池》2016年第6期)

8.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第二段中赤裸脊背”“双肩一耸”“两个伙计手忙脚乱等处,运用了正、侧面结合手法,生动地塑造了石钵头强悍、霸气的屠夫形象。

B. 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是因为看他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

C. 小说中两处画线句子景物描写非常精炼,第一处重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第二处则主要烘托了华昌此刻惆怅、失落的心理。

D. 小说以药砚为题,含义深刻:这既是给石钵头老娘治瘫病的药引子,也是教育他要尊师重道、宽以待人的良药。

9. 请结合全文概括华昌的形象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10. 小说结尾的画线句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高渐离以筑击始皇

于是秦王大怒,益发兵诣赵,诏王翦军以伐燕。十月而拔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东保于辽东。秦将李信追击燕王急,代王嘉乃遗燕王喜书曰:“秦所以尤追燕急者,以太子丹故也。今王诚杀丹献之秦王,秦王必解,而社稷幸得血食其后李信追丹,丹匿衍水中,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后五年,秦卒灭燕,虏燕王喜。

其明年,秦并天下,立号为皇帝。于是秦逐太子丹、荆轲之客,皆亡。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庸保②,匿作于宋子。久之,作苦,闻其家堂上客击筑,傍徨不能去。每出言曰:“彼有善有不善。从者以告其主,:“彼庸乃知音,窃言是非。家丈人召使前击筑,一坐称善,赐酒。而高渐离念久隐畏约无穷时,乃退,出其装匣中筑与其善衣,更容貌而前。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宋子传客之,闻于秦始皇。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秦皇帝惜其善击筑重赦之乃矐其目使击筑,未尝不称善。稍益近之,高渐离乃以铅置筑中,复进得近,举筑朴秦皇帝,不中。于是遂诛高渐离,终身不复近诸侯之人。

(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社稷幸得血食:国家或许得到保存。血食,享受祭祀。庸保:帮工,伙计。庸,”,被雇用的人。家丈人:东家,主人。矐其目:弄瞎他的眼睛。矐,熏瞎。

11. 下列给文中画波浪线文字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秦皇帝惜其善击筑/重赦之/乃矐其目

B. 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秦皇帝惜其善/击筑重赦之/乃矐其目

C. 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秦皇帝惜其善击筑/重赦之/乃矐其目

D. 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秦皇帝惜其善/击筑重赦之/乃矐其目

1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代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尊者居上位,卑者处下位。

B. “诸侯”,受封国于天子。周代王位由嫡长子世袭,余子分封为诸侯(也有异姓功臣封为诸侯的)。诸侯的君位也由嫡长子继承,余子分封为卿大夫。

C. “皇帝”,自从秦始皇首立皇帝名号以来,“皇帝一词一直是最高统治者尊贵的称号。

D. “社稷”,,古代指谷神,即农业之神;,指土地之神。古时的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之神和谷神,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

13.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秦王被燕国派刺客的行为激怒,立即增派军队前往赵国,并在十个月后攻克了燕国的都城蓟。

B.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派人搜查燕太子丹和荆轲的门客,高渐离改变姓名藏匿在宋子做佣工。

C. 高渐离在得知别人知道了他的身份后,不再担惊受怕地躲藏了,于是换上了自己原来的行装。

D. 秦始皇怜惜高渐离擅长击筑,于是特别赦免了他的死罪,熏瞎了他的眼睛,留他在身边击筑。

14. 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秦所以尤追燕急者,以太子丹故也。

(2)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宿府

杜甫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①唐代宗广德二年,新任成都尹兼剑南节度使严武保荐杜甫为节度使幕府的参谋。这首诗就写于这一年的秋天。伶俜(pīng):流离失所。化用《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意思是鹪鹩做窝,只占用一根树枝,比喻杜甫在幕府中任参谋一职。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两联视听结合,选取视觉形象寒桐、残烛、月色与听觉形象角声,组成一幅清秋图

B.“中天月色好谁看的原因是饱经战乱,与亲朋音信断绝,战争频发,归路艰难。

C.诗人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以彻夜回荡的角声来反衬四周的清寂,极具艺术感染力。

D.尾联照应首联,梧桐上的一枝,隐喻着自己寄居于严武幕府,得到了心灵的归宿和安宁。

16.整首诗围绕独宿展开,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桃花源记》中“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的田园生活,与《归园田居》中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相似。

(2)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两句,表示如果缺少实事求是的精神,造成本末倒置并非明智之举。

(3)物换星移,无数风流人物终将随岁月的风雨而流逝。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两句,就表达出这种感慨。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9分)

18.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答题。(不超过80字)

寝室里的矛盾可谓千奇百怪:睡眠时间不同步,有人早睡早起,有人晚睡晚起;有人睡觉打呼噜,影响别人休息;有人不爱干净,不搞卫生……任何一个误会,都有可能引发寝室矛盾。寝室有了矛盾,该如何去化解呢?

请提两点建议,并加以简述。要求观点明确,简明得体。

(二)语言文字运用(11分)

19.下面是某中学周末两日游的初步构思框架图,请将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

四、写作(60分)

20.

生活中许多事情,只要我们主动一些,往往会出现新的局面。毛遂自荐是主动推荐自己,从而脱颖而出;负荆请罪,是主动承认错误,终于化解了矛盾;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主动追求,以达到更高的目标。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在文中找到对应的句段,仔细辨别原文内容与选项内容的细微之处。尤其要注意一些表示时间、频率、范围的副词,以及某些代词的指代对象。理清选项中的内容在原文中的逻辑关系,审查是否有增删词语的现象。

A项,作为第一人,严羽从唐诗中选出独占鳌头之作而引起了唐诗七律桂冠之作的纷争说法错误。引起的纷争不仅仅是唐诗七律,而是整个唐诗。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D项,文章从唯一、多元、非永恒等三个方面解析唐诗桂冠纷争,却没有得出确切的结论说法错误。在文章结尾得出了确切的结论:在接受唐诗时,大可不必在意哪首诗堪称第一,哪首诗可谓压卷,能够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理想的读者便足够了。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

C项,王氏和孙绍振都不认同取《独不见》《黄鹤楼》为唐诗第一,二人的理由完全不同说法错误。原文王世贞沈佺期《独不见》最后一句和崔颢《黄鹤楼》第一句都欠佳,有可能是主旨欠佳,也可能是音律欠佳,也可能主旨和音律都欠佳,但没有明确说明。由此得出与孙绍振的理由完全不同这个结论,选项过于绝对化。

故选C

【点睛】论述类文本题在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时,一般分为三步: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因为该题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词句含义及思想情感的理解能力。

B.“烟有消闲、解闷、镇定、提神和助兴的功能,让他们多了快乐,少了烦恼错误。原文第六七段说他们闲时抽,忙时抽;舒服时抽,疲乏时抽……我们误以为烟有消闲、解闷、镇定、提神和助兴的功能,其实不然。对于烟民来说,不过是这无时不伴随着他们的小小的烟卷,参与了他们大大小小一切的人生苦乐罢了,可见选项曲解了文意。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D.“神态描写细致错误。原文倒数第五段说天天把小屋抽成一片云海。灰白色厚厚的云层静静地浮在屋子中间。烟民之间全是有福同享。一人有烟大家抽,抽完这人抽那人。全抽完了,就趴在地上找烟头。凑几个烟头,剥出烟丝,撕一条稿纸卷上,又是一支烟,可见无神态描写,只有动作行为的细节描写。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句子含义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首先理解句子的表层意思,然后再结合作者的情感理解深层含义,有修辞的话指出来。此题要求结合全文分析,意即在文中找出相关的信息,给句是概括的理论,在文中找出现象、例子即可。

相关句子为:个人的烟史是一段绝对属于自己的人生故事个人指典型代表,文中指作者”“父亲”“烟民们,另外要抓住关键词语人生的故事,指生活的经历。这句话是作者关于烟与人生的深刻感悟。

例如:我至今记得父亲挨整时,总躲在屋角不停地抽烟。那个浓烟包裹着的一动不动的蜷曲的身影,是我见到过的世间最愁苦的形象。烟,到底是消解了还是加重他的忧愁和抑郁?”“文革时发给他的生活费只够吃饭,但他还是要挤出钱来,抽一种军绿色封皮的最廉价的战斗牌纸烟。……这烟一直抽得他晚年患肺气肿,肺叶成了筒形,呼吸很费力,才把烟扔掉,可见烟伴随了父亲的一生,关键人生经历都与烟有关。

可是,后来步入艰难的社会。……于是,我便硬着头皮开始了抽烟的生涯。为了敬烟而吸烟。应该说,我抽烟完全是被迫的”“十多年前,我抽得也凶,尤其是写作中”“如今我已经戒烟十年有余。……今天,写作时不再吸烟,思维一样灵动如水,活泼而光亮,可见抽烟的经历与人生阶段有关,见证了的生活和人生的变化。

他们闲时抽,忙时抽;舒服时抽,疲乏时抽……我们误以为烟有消闲、解闷、镇定、提神和助兴的功能,其实不然。对于烟民来说,不过是这无时不伴随着他们的小小的烟卷,参与了他们大大小小一切的人生苦乐罢了”“往往看到电视片中出现一位奋笔写作的作家,一边皱眉深思,一边喷云吐雾,可见烟参与了烟民们的生活和人生苦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思想情感的能力。

从结尾部分这一瞬竟叫我感到了父亲在世一般的音容,很生动,很贴近。这真是奇妙的事!虽然我明明知道这烟曾经有害于父亲的身体,在父亲活着的时候,我希望彻底撇掉它;但在父亲离去后,我为什么又把它十分珍惜地自万里之外捧了回来?我明白了,这烟其实早已经是父亲生命的一部分,可见在父亲离开后对父亲的理解,父亲已经离开多年,依然会情不自禁地给父亲买他生前最挚爱的烟,是睹物思人的情绪表现,其间凸显了对父亲的深深怀念之情。

可是,后来步入艰难的社会。我从事仿制古画的单位被文革的大锤击碎。我必须为一家塑料印刷的小作坊跑业务,天天像沿街乞讨一样,钻进一家家工厂去寻找活计。而接洽业务,打开局面,与对方沟通,先要敬上一支烟。烟是市井中一把打开对方大门的钥匙。可最初我敬上烟时,却只是看着对方抽,自己不抽。这样反而倒有些尴尬。敬烟成了生硬的送礼。于是,我便硬着头皮开始了抽烟的生涯。为了敬烟而吸烟。应该说,我抽烟完全是被迫的中可见生活的残酷性,它驱使做了不想做,危害健康的事情。看来个人的烟史是一段绝对属于自己的人生故事”“一个边儿磨毛的皮烟盒,一个老式的有机玻璃烟嘴,陈放在我的玻璃柜里,这是我生命的文物。但在它们成为文物之后,所证实的不仅仅是我做过烟民的履历,它还会忽然鲜活地把昨天生活的某一个画面唤醒,就像我上边描述的那种种的细节和种种的滋味这些是作者对烟及人生的深刻认识和思考。

并庆幸自己已然和这种糟糕的样子永久地告别了”“去年我去北欧,在爱尔兰首都都柏林的一个小烟摊前,忽然一个圆形红色的形象跳到眼中,我马上认出这是父亲半个世纪前常抽的那种英国名牌烟红光。一种十分特别和久违的亲切感拥到我的身上,我马上买了一盒。回津后,在父亲祭日那天,用一束淡雅的花衬托着,将它放在父亲的墓前。这一瞬竟叫我感到了父亲在世一般的音容,很生动,很贴近。这真是奇妙的事!虽然我明明知道这烟曾经有害于父亲的身体,在父亲活着的时候,我希望彻底撇掉它;但在父亲离去后,我为什么又把它十分珍惜地自万里之外捧了回来?可见对现在生活的满足感。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需要首先明确题干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文本,结合文本内容来筛选比对,分析鉴赏选出正确答案。

B项,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表述错误。结合文本后面的内容分析可知,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主要是因为他内心对华昌这样的读书人的憎恶和鄙视。

故选B

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人物形象特点分析。解答此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人物形象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的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

华昌的形象特点,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如从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可知,华昌斯文谦和,穷困潦倒;根据文本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可知,华昌隐忍退让;根据文本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低一声。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可知,华昌身怀绝技;根据文本华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可知,华昌正直善良,宽容大度。

10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本结构内容理解与分析。小说结尾常见的作用:突出波澜,震撼人心;照应前文,不突兀。留下空白给读者想象空间,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深化主题;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令人回味。耐人寻味;给人以喜悦欣慰之感;反应美好愿望。

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小说结尾出人意料。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华昌明明身怀绝技,却不计较石钵头的多次挑衅,突出了他的隐忍大度,丰富了人物的形象。结合华昌的语言等内容分析,如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等,小说结尾揭示作品的主题,更好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题:生活中应当尊重他人、宽容大度。

11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题,根据名词代词秦始皇”“”“高渐离”“秦皇帝”“”“,虚词”“”“,标志性词,还要注意召见不能断开,秦皇帝惜其善击筑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不能断开,再结合本句意思:秦始皇召令进见,有认识他的人,就说:“这是高渐离。秦始皇怜惜他擅长击筑,特别赦免了他的死罪。于是熏瞎了他的眼睛。句子可以断开为: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秦皇帝惜其善击筑/重赦之/乃矐其目。故答案为C

12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D项,社,古代指谷神……稷,指土地之神说法错误,社,指土地之神;稷,指谷神。故选D

13题详解】

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题中C项,高渐离在得知别人知道了他的身份后,不再担惊受怕地躲藏了,于是换上了自己原来的行装说法错误,高渐离考虑到长久地隐姓埋名,担惊受怕地躲藏下去没有尽头,便亮明了自己的身份和技艺。故选C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1)句中的所以,表原因;,特别;,因为;,缘故,原因;以及判断句的翻译。(2)句中的,全;抗礼,平等的礼节;以为,把……当作;使,让;,表修饰;,眼泪;,离开。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于是秦王大发雷霆,增派军队前往赵国,命令王翦的军队去攻打燕国。十月攻克了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率领着全部精锐部队向东退守辽东。秦将李信紧紧地追击燕王,代王嘉就写信给燕王喜说:“秦军之所以追击燕军特别急迫,是因为太子丹的缘故。现在您如果杀掉太子丹,把他的人头献给秦王,一定会得到秦王宽恕,而社稷或许侥幸得到祭祀的机会。此后李信率军追赶太子丹,太子丹隐藏在衍水河中,燕王就派使者杀了太子丹,准备把他的人头献给秦王。秦王又进军攻打燕国。此后五年,秦国终于灭掉了燕国,俘虏了燕王喜。

灭燕后的第二年,秦王吞并了天下,改号称皇帝。于是通缉太子丹和荆轲的门客,门客们都潜逃了。高渐离更名改姓给人家当酒保,隐藏在宋子这个地方做工。时间长了,觉得很劳累,听到主人家堂上有客人击筑,走来走去舍不得离开。常常张口就说:“那筑的声调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侍候的人把高渐离的话告诉主人,:“那个佣工懂得音乐,私下说是道非的。家主人叫高渐离到堂前击筑,满座宾客都说他击得好,赏给他酒喝。高渐离考虑到长久地隐姓埋名,担惊受怕地躲藏下去没有尽头,便退下堂来,把自己的筑和衣裳从行装匣子里拿出来,改装整理好容貌来到堂前。满座宾客大吃一惊,离开座位用平等的礼节接待他,尊为上宾。请他击筑唱歌,宾客们听了,没有不被感动得流着泪而离去的。宋子城里的人轮流请他去做客,这消息被秦始皇听到。秦始皇召令进见,有认识他的人,就说:“这是高渐离。秦始皇怜惜他擅长击筑,特别赦免了他的死罪。于是熏瞎了他的眼睛,让他击筑,没有一次不说好。渐渐地更加接近秦始皇,高渐离便把铅放进筑中,再进宫击筑靠近时,举筑撞击秦始皇,没有击中。于是秦始皇就杀了高渐离,终身不敢再接近从前东方六国的人了。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赏析文本内容及表达技巧的能力。

D项,得到了心灵的归宿和安宁表述错误。根据诗意,首联写到诗人作为幕府的参谋而感到幕府井梧寒,因为他从安史之乱以来支离东北风尘际,飘泊西南天地间,那饱含辛酸的伶俜十年事都已经忍受过来了,如今却又要到这幕府里来忍受井梧寒。诗人用强移二字,表明他并不愿意来占这幕府中的一枝,而是严武拉来的;用一个字,不过是诗人自我解嘲。由此可见,诗人一夜徘徊徬徨、展转反侧,心中并不安宁。

故选D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及作者所表达情感的能力。

本诗的大意是:井畔梧桐在秋夜的风中抖动,只有蜡烛残光照着孤单的我;长夜里号角声悲壮似在自语,天空中的月色虽好谁与我共赏;光阴荏苒哪里寻觅亲人音信,关塞一片萧条寻找归路艰难;我已忍受十年的飘零生活,把家安在这里不过勉强栖身。

本诗独宿二字,是一诗之眼。首联写独宿之景,时节正是清秋,井边梧桐透着凄寒,一盏残烛明明灭灭,凄清和寒冷贬入骨髓,诗人于此寓情于景,借以烘托其孤独悲凉的心境;诗人眼睁睁地看着蜡炬残,夜不能寐,悲凉的心境与清秋梧寒相映。颔联写独宿之事、之所见闻,凄怆悲凉的号角声响彻长夜,空中流霜般的月光独自欣赏,诗人于此化百炼钢为绕指柔,刻画出一个身处未已战乱之中、辗转漂泊异地、看月听角、独宿不寐的诗人自我形象,表现了他无人共语、沉郁悲抑的复杂心情。颈、尾二联直抒独宿之情,风尘荏苒,音书断绝,关塞萧条,前路艰难,故乡路遥,回家无期,还有那国事动乱的忧虑和飘泊流离的愁闷;一句强移,道尽心中无限的伶俜孤苦,独宿的凄凉、感伤和漂泊无依之情就力透纸背了。

17题详解】

【详解】本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名句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阡陌等字的书写。

18题详解】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给固定语段让按要求写一段文字的试题,这类试题在作答的时候要在充分理解所给的文段,然后结合自己的体会按要求写下一段文字。注意这类试题一般都会有字数的限制。根据对本文段的理解,是让给出化解宿舍矛盾的建议或方法,所以考生可以从以下方面参考:第一,沟通。因为不了解而误解,误解而心生间隙。沟通可以让彼此增进了解,消除误解。第二,约定。室友共同制定寝室公约,比如有关作息时间、卫生值日等方面的规定。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9题详解】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这是一道图表说明的题目,属于图文转换类的题目。解题时应先认真阅读图片及说明,对考题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一个大主题或方向。要通过整体阅读,搜索有效信息。再根据图片的相关信息,分析概括其内涵。用概括性的语言,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首先要认真细致的观察画面的内容。要注意学会由,由表及里。 然后挖掘隐含信息,进一步提炼概括画面所揭示的主题。答题时注意搞清图表的要素之间的关系。活动为周末两日游,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目的”“前期准备”“目的地西安;活动的目的为丰富课余生活”“增长见识,活动的地点为高校”“博物馆”“风景区等。

20题详解】

让主动之花开满人生之路

花儿主动地选择吸收对自身有利的物质,供己所需,从而鲜艳多姿,馨香无比;鸟儿主动展翅飞翔于广袤的天空,锤炼自己的意志,从而自由翱翔,飞向远方。

人,这世界的智者,要想实现梦想,创造辉煌,更应当具有这种主动的精神。

主动是黑夜给我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主动是山重水复疑无路,转弯后的柳岸花明又一村。

出生在偏僻的小山村,是小女孩的无可奈何,但是,当机遇来临时,小女孩主动的站出来,抓住了它,并在电影《一个都不能少》中扮演女主角,她的名字——魏敏芝传遍了大江南北。

如果不是主动,她怎么会把自己的理想嫁接到那么高的地方?如果不是主动,她怎么会让自己的人生实现最高的价值?

主动是积极向上,是进取,是面临挫折与苦难时的坚强。

一生穷困潦倒的作曲家巴赫,为了翻看乐谱资料,趁哥哥睡熟之际,爬上屋顶,在月光下,抄曲谱;为了练琴,常常彻夜不眠;为了聆听名字的演奏,常常步行数十里……

没有任何人逼迫他这么做,相反,相依为命的哥哥还阻止着他。但是,哥哥,贫困都没有拦住他主动学乐的脚步,是主动让他有自己的信念;是主动让他给我们留下了丰富优美的音乐创作;是主动让他所有的伤口都充满生机和向往……

也许生活中的你还在等待着伯乐,那么我想告诉你,那需要时间,而且还可能留下一辈子遗憾。主动地去找伯乐不是更可行的吗?

你知道,你爱惜,花儿努力地开;

你不知,你厌恶,花儿努力地开

为了证明自己是花,而非草,花儿主动地汲取营养,将生命延伸到最高处,给世界一个美丽的笑容,不管谁在乎与否,都会主动实现自己的价值。

人不是机器,无需他人按纽才能启动,我们有血有肉有思想,应该主动的启动自己。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道谦,主动改正,主动挑战,在主动中健康成长。

让主动之花开满人生之路吧!

主动

太阳透过屋檐成了一个金色的漏斗将满满的阳光流泻到一个拖着长辫穿着长袍的中年男人身上。(如此长句,不同凡响)

他被一群身着洋装的男人上下打量着,个个嬉皮笑脸。一个叫美国的男孩拽了拽他长发,一个叫日本的男人竟击打了他一拳。他的脸红红的,拳头紧缩。直到上课大家才停止喧闹。

凛冽的风鸣呜地拍打着窗棂,窗台上的枯草耷拉着脑袋。天灰蒙蒙的,懒散着脸。他如此不习惯这里以致他一直在走神。(生活环境让很不适应渲染了一种冷清的氛围,同时也为下文作铺垫)

“‘中国,你会画油画吗?老师点名叫他。

不会,但我会水墨画并且我的龙须画得特别好。他想了想认真地说道。

你会拉小提琴吗?老师的眉头皱成了一个结。

不会,但我会拉二胡,不信你听。他醉在自己的二胡声中。

那你会唱美国的摇滚吗?老师眉宇间拧成一个字。

不会,但我会唱京剧。于是拉开嗓子唱了起来。(三问三答中西方文化对立)

美国们再也憋不住了原来像被熨斗烫过一样平整又严肃的表情,现在被火焰燃烧似的掀起滚滚热浪,笑声响彻整个教室。时间森然冷寂地卷走了中国刹那间的自豪感,他扭过头,将眼神寄居在那棵枯草身上。(他无法融入美国社会更无法接受西方文化)

他躺在床上,出神地望着天上的月亮,想起家乡的妻儿,想到了积弱积贫的祖国,想到了自己到大洋彼岸所肩负的使命。他必须主动改变自己必须让那些美国人刮目相看。无论天气多么寒冷,他每天依旧到小树林里拉二胡练嗓子,画龙须;同时也开始学画油画练小提琴唱摇滚。(扣题,主动寻求改变)

转眼,到了春天,大地还在雪下做着纯洁的梦。美国们抱着头惊叫着抱怨着这早春天气的寒冷。到了教室,被眼前的中国惊呆了,他已剪掉了那长长的小辫子,手里操着小提琴,那原本光滑的指肚爬上一一个个老茧。

“‘中国,你来依照梵高大师的油画再画一幅。大家都窃窃私语,捂住嘴巴看出丑后的中国如何下台。出乎意料,这幅油画他画得出奇地好。不可能啊?油画颜料的比率我们都没告诉过他呀!他们的目光凌乱地交错在一起。 (主动改变的效果)

中国迎着他们的视线:我主动向你们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证明我们中国人并不比你们差,更是为了拯救我的祖国,同时也是为了你们日后主动向我学习中国文化!”“美国们的心跳像无阻尼运动的筛子,在一个平面摆来摆去,周期越来越小,频率越来越高。他们纷纷竖起大拇指连连称赞,并急不可耐地请中国教他们拉二胡、唱京剧、画龙须。

窗外的风变小了温柔地在窗口上吻出一朵冰花,阳光用金色的手把冰花抚平窗台上的那颗枯草也悄悄地生出嫩芽。是的,春天会来把大地的愿望实现,中国主动向世界学习成为世界,上强大民族的愿望也将实现。主动的力量是无穷尽的!(细节描写很成功,点题,引出文章主旨,立意深刻)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本题属于材料作文,先看材料,材料第一句话只要我们主动一些,往往会出现新的局面,是中心句,第二句话是从不同角度进行举例分析。毛遂自荐是主动要求承担任务和责任,负荆请罪是主动承认错误并主动接受惩罚,更上一层楼是主动追求,以达到更高的目标。可见,此则材料的关键词是主动,由主动就会自然想到等待”“被动等话题。从主动角度,可写做任何事情都要主动,如果不主动,就会自我毁灭”“被动就等于失败”“只要你主动就一定能胜利等;作文要求结合你对生活的体验来写作,因而,写作时需要结合考生的生活感悟和思想实际,不能空谈大道理。

【写作角度】(1)从什么是主动角度立意。材料已经告诉考生主动是什么那么,主动就是主动展示自我,可以写主动推荐自己做课代表,做班长,主动报名参加社会活动,诸如演讲比赛、运动会等;主动就是主动承认错误,可以写和朋友、家人、老师等产生误会后自己主动和解的事情;主动就是主动追求可以写自己在生活学习中主动确立更高的目标,主动去学习,如写自己如何实现外语过四级目标,钢琴过十级目标,做三好学生、模范标兵等经过。

2)从为什么要主动角度立意。材料也告诉考生为什么要主动,主动可以脱颖而出,可以化解矛盾,可以达到更高的目标,还可以让自己、民族、国家立于不败之地。这些适合写成议论文。

3)从怎样做才能主动角度立意。材料没有告诉考生,这就需要考生深入思考。可以从要不甘平庸,锐意进取角度立意;可以从要敢闯敢试不要人云亦云角度立意;可以从要把握时机,不可一味等待角度立意等。这样的立意也比较深刻,因为它结合社会现实,有利于解决实际问题。

4)从选材来看,可以谈个人在生活、学习等方面如何主动去做事最后取得成功;也可以写他人如何主动;可以写个体,也可以讲群体,还可以写国家主动敞开大门,改革开放,在市场、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也可以举古今名人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如何主动做事最终功成名就的;既可以写人与我,也可以写人与社会、人与自然;既可以写有形的具体的事情,也可以写无形的诸如思想品质、观点态度等。

5)从文体上看,既可写成记叙文,翔实地叙述自己或他人主动做事的经历;也可以写成议论文,通过列举古今中外名人是如何主动做事获得成功,来证明论点。

【参考立意】1.主动接受任务,才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

主动承认错误,有利于排除嫌隙,化解矛盾;

主动思考问题,有利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主动追求更高目标。

【参考素材】(1)主动,近义词可以说为是自觉吧。主动”“自觉遂于我们高中生来说并不陌生,老师家长常常要我们主动学习、自觉学习,主动意味着对学习与生活的主动参与,激发强烈的求知欲和竞争意识,并经常体验到成就感,变要我学我要学,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成绩更上一层楼,有长久的进步。

2)我,自认为不是会很主动学习的人。以前我常常因为是碍于面子而经常害怕问老师问题,对老师有种莫名的恐惧感,好像去问老师问题会被吃掉一样。但是周围同学一直很勤地跑办公室,她们从办公室里回来好好的,我也想像她们那样主动去问老师问题于是我想我也要去问问题……一次,上完数学课,在一道题目的步骤中我产生了疑问,始终都没有搞明白,所以我想下课去问老师。下课后,思想上想着要去问老师,问老师,可是我却坐在座位上不动,我的脚好像突然间不听了使唤,老师似乎看出了我要问问题,特意站在教室门口停顿了几秒,见我不去问问题,老师也就走了。当时我没有抬头,所以也没看到老师当时的表情,或许很失落吧。去,还是不去心里挣扎了很久,最后经过思想上的一番斗争,我鼓起勇气走下座位,跨出教室门,走到办公室,老师看到我也是十分的高兴,说:就是要这样主动地问问题,不会的题目要问,问了你才会嘛……”慢慢的我开始向老师问问题,虽然还是那么的不自然,对老师还是有着莫名的恐惧,但是我学会了主动地问问题。

4)其实不光是人,就连动植物也是如此。田野上,一株嫩芽的破土而出,那淡黄的芽,乳白的茎,虽然痛苦却也欢欣地丝丝萌发,原来也可以这般主动——主动汲取大地的乳汁,主动呼吸新鲜的氧气,主动享受温暖的阳光,主动迎接暴雨的洗礼……哦,原来这一切都是那么的主动,由主动而出。

5)花儿会主动地吸收对自己有利的物质,供自己生长,从而变得鲜艳多姿,馨香无比;鸟儿主动地展翅飞翔在广阔的空中,既是为了寻找、捕获猎物,也是为了锻炼自己的意志,从而飞得更远、更高;小草会主动地汲取太阳光和其他营养物质,从而可以继续生长,所以即使是在阴暗潮湿的墙角,也会有小草挺立的身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