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建安《药砚》入选山西交城中学高三语文联考试卷(全) 练建安 上传

单篇 作者授权首发

134次点击|3次点赞

赞一下

建安《药入选山西交城中学高三语文联考试卷

360截图20240226162332252.jpg


2021届山西交城中学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及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练建安

阳光朗照,河头城浮动飘忽的浓雾渐渐消散。

石钵头赤裸脊背,噔噔踏入石坝码头肉铺摊点,立定,双肩一耸,大块猪肉扇啪嗒一声脆响,平摊在了肉案上。两个伙计手忙脚乱,将猪肉扇挂上一根铜皮红木大秤。一个掌挂钩,一个挪秤砣报数:二百……三十一斤半。石钵头斜了他们一眼,操起两把剔骨尖刀,咔咔磨擦,笑骂:黄疸后生!

墟镇巷道,湿漉漉的,水气淋漓。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

石钵头认得此人,是个老童生。传说是满腹诗书,考到胡子花白,连一个秀才也没捞着。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石钵头扭头噗地吐出了一口浓痰。

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问:前蹄,几多钱啊?石钵头利刀游走剔骨,沙沙响。老弟,几多钱?华昌再问。石钵头说:现钱,不赊账。华昌说:你这后生哥啊,好没道理,咋就说俺要赊账呢?

石钵头说:搞笑嘴!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华昌说:无怨无仇,做嘛介不卖?石钵头斫下猪蹄,说:看好了,可是这副?华昌点头。石钵头抓起猪蹄,猛地往后抛入汀江,说:俺要敬孝龙王爷。不行么?华昌拣起制钱,一声不吭地走了。身后传来阵阵哄笑声。

半个月后,华昌带着几个破蒙童子江岸踏青,歇息于城东风雨亭。彼时,石钵头正惬意地嚼吃着亭间售卖的糠酥花生。一扬手,花生壳撒落遍地。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先生教俺一本书,俺教先生打野猪。野猪逐过河,逐去先生背驼驼……”

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

华昌是邻县武邑山子背人。山子背距河头城七八铺远。他那蒙馆设在张家大宗祠里。

夜晚,细雨濛濛,倒春寒风吹动西厢房窗棂。昏黄油灯下,华昌翻阅旧日诗稿。当他读到学书学剑两不成时,不由得悲从中来。

嗒,嗒嗒。有轻微的叩门声。没错,是叩门声。开门,竟是多年未见的老友李半仙。奇香扑鼻。李半仙拎着一副卤猪蹄,笑眯眯地看着他。

转眼到了仲夏。这个午日,童子早散学了。华昌困倦欲睡。宗祠内,闯入了一个莽汉。定睛一看,却是石钵头。

石钵头拎着一副肥硕猪蹄,恭恭敬敬地放在书案上。华昌轻摇折扇,说:得非有辱斯文乎?石钵头懵懵懂懂。华昌合上折扇,说:君子不食嗟来之食。石钵头愕然。华昌站起,迈方步,七八个来回,用了大白话:有嘛介求俺?直说吧。石钵头苦着脸,说:俺老娘瘫了。李半仙的药方,求您老给半块端砚,做药引子。华昌坐下,说:奇了怪了,这端砚何处无有?为何要俺给你?石钵头说:李半仙说了,定要半块阿婆坑的端砚,甲子年中秋日戌时月圆蓄墨的。百砚斋掌柜的说,那时日,方圆几百里,只有您老先生买了一块。”“哦。华昌说,桌上有。识字么?石钵头苦笑:开过蒙,又被先生赶回家啦……略识几个字。华昌微闭双眼,说:自家看,可要看清喽。

石钵头抓过端砚。长九寸,宽五寸,厚二寸一分,份量颇重。抬起,勾头看去,砚底刻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甲子年中秋日戌时练华昌购置于河头城百砚斋。石钵头认得时日数字,说:就是这块,就是这块!说着,掏出一锭约摸五两重的银子。华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

石钵头嗫嚅不知所措了。华昌自言自语:李半仙?这个李半仙搞嘛介名堂?石钵头急了:老先生,俺…………”华昌举手截止,说:后生哥,半块,何谓半块?就不能有丝毫差错,分得来么?石钵头额上冒出冷汗,说:刀斧斫开?华昌笑了:何须如此麻烦。

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低一声。

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

(原载《天池》2016年第6期)

1.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第二段中赤裸脊背”“双肩一耸”“两个伙计手忙脚乱等处,运用了正侧面结合的手法,生动地塑造了石钵头强悍、霸气的屠夫形象。

B. 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是因为看他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

C. 小说中两处画线句子景物描写非常精炼,第一处重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第二处则主要烘托了华昌此刻惆怅、失落的心理。

D. 小说以药砚为题,含义深刻:这既是给石钵头老娘治瘫病的药引子,也是教育他要尊师重道、宽以待人的良药。

2. 请结合全文概括华昌的性格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3. 小说结尾有什么独到之处,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黄花绣

刘庆邦

庆婶子打着一把黑伞到格明家来了,推开院门就问格明在家不在。院里的积雪很厚,把庆婶于包了塑料袋的两只脚都抱住了。三大娘快不中了。叫格明去,是让格明给三大娘送终的鞋上绣花儿。

格明的娘说:格明这妮子手笨得像猪脚一样,哪里会绣什么花儿呀!你别看格明长了个傻大个子,她连虚岁还不到十四呢!庆婶子说:绣花儿的事儿找的就是童女儿,超过十六岁就不用了,咱这儿的规矩你又不是不懂。

按当地的规矩,给将要远行的老奶奶鞋上绣花儿要用童女儿,而且指到谁就是谁,不许有半点推辞。

让格明深感为难的是,长这么大,她从来没捏过绣花儿针,不知绣花针多轻多重,是横拿还是坚拿。娘呢从来没教地绣过花儿。冷不丁地让她去绣花儿,这不是要她出丑嘛!

庆婶子说:不会绣不要紧,一教就会了。人不管做啥事,都是先有第一回。

格明要绣的花儿并不复杂,一根花梗,四片花叶,一朵花儿。花梗绣揭色,花叶绣绿色,花朵绣黄色。格明认出来,她所绣的花儿应该是菊花。庆婶子把一根绣花针和缠了各色丝线的线轴给了格明,格明把黄丝线往针鼻子里纫时,手指哆嗦得怎么也纫不进去。从听说要她给三奶奶绣花儿,她的哆嗦一直都没止住,这会儿又加重了,她越用力,越着急,就哆嗦得越厉害。她在心里骂自己没用,眼泪几乎要落下来。庆婶子说,谁第一次绣花儿都这样,绣得多了,自然就熟练了。格明背过身子,把心稳了稳,果然把针纫上了。

透过玻璃。她看见桃花雪仍在下。有一朵盛开的雪花从窗口上方下来。眼看要飘进窗内。

格明在记忆里寻找她所见过的菊花。在自家院子的东南角,一个用矮花墙圆起来的小园子里,每年秋天。菊花都会不失时机地迎霜开放。菊丛高过了矮墙, 数不清的黄色线菊的花朵簇拥在墙头上,让人欣赏不尽,恰惜不尽,感叹不尽。心中的莉花开了,格明手上的菊花就可以绣了。

三奶奶不是格明的亲奶奶,是远门子奶奶,娘说三奶奶对格明不赖,是有一年,三奶奶见格明穿的裤子太短了,短得揪巴到膝盖那里,就送给格明一条长一些的裤子。

天快晌午时,格明的娘踏着雪来了,喊格明回家吃午饭。一朵黄花才绣了半朵,格明对娘说:你先吃吧,我不饿。格明眼不离手,手不离针,针不离线,线不离花,两朵花儿格明绣了一整天。

傍晚娘接她回家时,地的腿都站硬了,脚也站麻了。但当晚格明睡得一点都不踏实,一会儿醒了,一会儿醒了。她每次醒来都以为天大亮了,抬头往窗口看看,映进屋的原来是雪光,不是天光,她梦见三奶奶对她绣的花儿很不满意,竟把绣花鞋从脚上脱下,扔到门外头去了。

格明再次醒来时,隐约听见了三声地响,她一惊。知道三奶奶这回真的不中了。

来到三奶奶家,格明最注意三奶奶的脚,要看看三奶奶穿上她做的绣花鞋没有。还好,三奶奶脚上穿的正是地做的绣花杜。花儿是两朵,左边鞋上一朵,右边鞋上一朵,两朵花儿朝里相对着。金黄色的花朵是那么亮眼,简直是光彩烁烁,看着看着,两朵花儿仿佛升腾起来,升得滿屋子都是花朵。

天放晴后,雪很快融化。

格明说:娘,你給我买丝线,我要绣一双花鞋,自己穿。

(有删节)

4. 下列对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中插叙三奶奶送裤子给格明的情节,不仅使人物形象更鲜明,也使小说内容更丰富,行文更富于变化。

B. 结尾写格明绣的花是那么亮眼,简直是光彩烁烁,说明格明绣花的水平进步很快,水平很高。

C. 文中多次对雪的描写,不仅增添了阅读美感,渲染了环境,也很好的烘托了人物的心理。

D. 本文文笔清新朴实,心理描写细腻,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闪耀着文学之美,体现了人文情怀。

5. 文中两处画线句子,表现了格明怎样的心理?

6. 小说以黄花绣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国历史上,家教是促成社会主流价值观社会化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渠道,对基层社会治理起着有益的作用。如今,吸收借鉴古代家教在传承主流价值观方面的有益经验,对更好发挥家教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十分有意义。

(一)传承家训:主流价值观的通俗化。家训是家庭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家庭内部施教,最主要的特点是通俗易懂。家训大都是训主结合个人成长生活经历对人伦亲情、世道人心、社会变化做的深入阐述,说理透彻明了,读来亲切可感。历史上的很多家训,不仅对训主一家一时产生了影响,且还泽被后世。

古今家训,以此为祖之誉的《颜氏家训》,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家训专著,内容十分广泛。从中可以看出,文人士大夫著训立说的主要用意和家教的基本内容,也为后世家训树立了样本。清人王钺曾说:北齐黄门颜之推《家训》二十篇,篇篇药石,言言龟鉴,凡为人子弟者,当家置一册,奉为明训,不独颜氏。整体看来,《颜氏家训》体现了进德修业的理念、知行结合的家教方法、重教崇化的价值诉求,对主流价值观的社会化起到了促进作用。

(二)遵行家礼:主流价值观的日用化。古人认为,不学礼,无以立。把学礼、尊礼看作人立身处世的重要依托。家礼是传统中国人优良教养的载体,我们常说一个人教养好,是与家庭范围内遵礼行礼分不开的。家礼的内容不单涉及家庭成员行为处世的言行要求,且还对家庭生活中的冠婚、丧、祭等事宜的具体开展、实施做出了仪式化的要求,说明了相关的程式和具体操作规仪,这也是家礼中最主要的内容。古人制定家礼,最主要的目标就是落实名分之守、爱敬之实纪纲人道之始终,即夯实人伦亲情。古人认为要使人伦亲情和谐有序,就需从家庭生活中的点滴言谈举止入手,通过时常练习行为规仪,方能做到临事自然应对。对整个社会而言,千千万万家庭遵行家礼,有助于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环境,起到化民成俗的作用。

古代家礼文献中,朱熹所著的《朱子家礼》久负盛名,将与家庭生活密切相关的礼教做了全面总结和说明,是家礼教育的集大成,影响早已超出家庭。

(三)制定家规:主流价值观的规约化。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家规是古人制度化的家教方式,是硬性的伦理规范。在古代,制定家规的人多半是文人士大夫、饱学之士、士绅乡贤,他们大都是社会的精英,也都受过主流价值观的教育熏陶,他们在制定家规时,自然都遵循传统的纲常伦理,将社会主流价值观融入家规的制定当中,这使得家法必遵国宪,方为大公成了家规的显著特点。实际上,这种将社会价值观念、法律、道德融入家规的做法,也起到了促进家庭成员社会化的作用。家规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对违反家规的言行做出惩戒性的规定,以教育家庭成员改过迁善,起到警示作用。不孝不悌者,众执于祠,切责之,痛责之。家规影响所及是细致入微的,有着社会主流价值观所不能企及的作用,较为直接地将社会主流价值观下潜到千家万户。

历史上,有江南第一家之称的义门郑氏,其《郑氏家规》被视为古代家规典范。该家规对违反规定的行为制定了具体的惩戒措施,即便是一家之长,违背规定也不能例外。该家规还特地要求入仕为官的子弟须奉公勤政,毋蹈贪黩,规定了义学的设置等相关事项,十分重视对子弟的教育。正因此,郑氏一门在家规的约束下,取得了突出的治家成效,屡屡受到表彰,其家规也影响深远,为后来的家规或提供了直接或间接的借鉴。

(摘编自王永祥《家教传承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历史经验》)

7.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颜氏家训》是我国古代最早的家训专著,因清人王钺的推崇而得以广泛流传。

B.家训是家庭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一般在训主家庭内部施教,其他家庭不可抄袭。

C.古代家礼既有对个体行为处世的言行要求,也包括了一些重大事宜仪式化的要求。

D.为了促进家庭成员社会化,家规的制定者将社会价值观念、法律、道德融入家规。

8.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从家训、家礼、家规三个角度阐述了古代家教内容与主流价值观的内在联系。

B.文章第二段围绕家训的内涵探讨了家训对主流价值观社会化的促进作用问题。

C.文章论述中以《颜氏家训》《朱子家礼》《郑氏家规》的巨大影响为论据,具有说服力。

D.文章从历史出发,旨在为当前基层社会治理提供有益借鉴,显示了作品的现实意义。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家训、家礼、家规不仅对古人治家有帮助,对古代基层社会治理也起了有益的作用。

B.遵行家礼既是个人教养的体现,也有助于夯实人伦亲情,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环境。

C.家规大都是由家族中受过主流价值观教育熏陶的精英人物制定,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D.家规能直接地对违反家规的言行做出惩戒,因而对家庭成员的作用比法律、道德更大。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10.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名我固当             固:本来

B. 根拳而土易           拳:拳曲,伸展不开

C.字而幼孩             字:养育

D. 故病且怠             病:生病

11. 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名我固当  旦视而暮抚  早实以蕃  其筑欲密

非有能硕茂之也  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A. ①③④⑦/②⑧/⑤⑥⑨             B. ①②③⑦/④/⑤⑥⑨/⑧

C. ①③④⑦/②/⑤⑨/⑥/⑧             D. ①②③⑦/④/⑤⑨/⑥⑧

12. 对选文内容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第一段介绍了主人公郭橐驼名字的由来。既体现其坦荡明达的性格特征,又隐约可见顺天致性之意。

B. 第二段作者从买树者、树、他植者三个角度,极写郭橐驼种树之业绩非凡。他种的树不仅成活率高而且长得硕茂。

C. 第三段用郭橐驼种树和他植者种树相比,提到了橐驼栽种树苗时像对待孩子一样精心照顾,成活后更是要早晚察看,使得树可以顺应其天性。

D. 作者在本文中借种树进行类比,说明为官治理百姓也和种树一样,要顺应天性,而不要政令重重,使百姓不得安宁。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白居易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

乡远去不得,无日不瞻望。

肠深解不得,无夕不思量。

况此残灯夜,独宿在空堂。

秋天殊未晓,风雨正苍苍。

不学头陀法,前心安可忘。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把意象的描写放在叙事之后,开篇用最直白的语言,抒发最真挚的情感。

B.诗歌前四句开门见山点出记叙对象,形式上两两相同,情感上却是层层深入。

C.“”“两字都是冰凉的字眼,给人一种火热的恋人被生生扯开的感觉。

D.全诗没有比喻和用典,也几乎不受格律羁绊,表情婉曲,简妙大气,浑然天成。

15.诗句况此残灯夜,独宿在空堂。秋天殊未晓,风雨正苍苍不着一字思念,而又字字句句把诗人的思念之情点染着色,请结合文本简要赏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来写鹏鸟的脊背和翅膀的大。

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一句出自屈原《离骚》中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两句。《陈情表》中写李密小时就遭遇不幸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勃《滕王阁序》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深秋潭水和傍晚山色的鲜明特点。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9分)

17.下图是武汉火神山医院院徽,请简要说明该徽标的设计构思(文字内容除外),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

(二)语言文字运用(11分)

18.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人与动物的主要区别就是人能使用エ具,人能思考。人类近两千年的文明,仅仅解决了使用工具;③20世纪40年代人类发明了计算机,从而使人区别动物的第二个特征产生了;⑤70年代人类开始研究互联网。互联网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变化,正在促进人类文明迈上新的台阶。20世纪90年代起,互联网逐渐进入中国人的生活。1996年,在大学工作的教授大约有20%以上用上互联网;广大老百姓用上互联网,是2000年的事情。

四、写作(60分)

19.根据材料,完成作文。

举头忽见衡阳雁,千声万字情何限”“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忽见严冬尽,方知列宿春”……生活中,忽见往往能触动我们的心灵,引发我们的思考。

请以忽见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叙事合理;有故事,有细节。将题目抄写在答题纸上。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综合分析和鉴赏能力。

B项,是因为看他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错误,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主要是因为他对华昌这样的读书人的憎恶和鄙视。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能力。

从文章第段对华昌的外貌描写,第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可以概括出华昌斯文谦和的特点;

从第段面对石钵头的为难华昌只是一声不吭走了、第段华昌徒手将砚掰成整齐的两半可以概括出他身怀绝技、隐忍退让;

从石钵头向华昌求砚而华昌对曾经恶言相向的人也能慷慨相助的情节可以概括出华昌正直善良、宽容大度。

3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本结构内容理解与分析

小说有四种类型的常见结尾:出人意料的结尾,令人感伤的结尾,令人欢喜的结尾,留下空白的结尾。该小说结尾是属于出人意料的结尾。作用有: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突出人物形象;突出文章主旨。

结合文本分析:结构方面:精瘦落魄的读书人竟能徒手分砚,小说结尾出人意料,但巧设伏笔,使故事的发展合乎情理,使人信服,使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引人深思。人物形象方面:华昌明明身怀绝技,却不计较石钵头的多次挑衅,突出表现了他的隐忍大度,丰富了人物的形象。主题方面:小说结尾意味深长,更好地揭示了作品主题,生活中应当尊重他人、宽容大度。

4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小说中语言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小说中情节、人物形象、写作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事件理清小说情节;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把握全文思想主旨;找出描写人物的段落和语句,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征及心理;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揣摩挖掘内涵;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

B项,说明格明绣花的水平进步很快,水平很高错。文章结尾处说金黄色的花朵是那么亮眼,简直是光彩烁烁,看着看着,两朵花儿仿佛升腾起来,升得滿屋子都是花朵。这是格明的心理感受,不是她绣花的水平高。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重要句子中出现的人物的性格特点的能力。把握小说人物性格要从两点入手:一是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和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二是结合小说对人物语言、外貌、行动和心理的直接描写,以及对环境、与他人的关系等的间接描写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第一处划线句子为透过玻璃。她看见桃花雪仍在下。有一朵盛开雪花从窗口上方下来。眼看要飘进窗内。通过前文对她的描写格明把黄丝线往针鼻子里纫时,手指哆嗦得怎么也纫不进去。”“她的哆嗦一直都没止住,这会儿又加重了,她越用力,越着急,就哆嗦得越厉害。她在心里骂自己没用,眼泪几乎要落下来。可知此处表现了格明内心由慌张趋于平稳。

第二处划线句子为她每次醒来都以为天大亮了,抬头往窗口看看,映进屋的原来是雪光,不是天光,结合上下文对她的描写当晚格明睡得一点都不踏实,一会儿醒了,一会儿醒了。”“她梦见三奶奶对她绣的花儿很不满意,竟把绣花鞋从脚上脱下,扔到门外头去了。可推知此处表现了格明内心的担心,担心三奶奶对她绣的花儿不满意。

6题详解】

本题考查探究标题作用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主旨看,是否寄托情感,深化主题。其次要结合结构看,重点看首尾段,看它们与标题之间有什么联系。一般而言,题目具有统领全文、贯穿全文、担当线索的作用。然后结合情节看,标题是否有概括故事情节、铺开情节呼应细节的作用。还要结合人物看,明确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看标题与人物形象、性格或命运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以此来看题目是不是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作者情感态度的表达有具体的作用。最后要结合标题本身的效果看,对读者而言,该标题是否新颖精妙,吸引读者。

从修辞手法上来看,黄花绣中的黄花,既指菊花,又指童女儿,此处运用双关手法,引人深思;从表达效果来看,黄花绣富有画面感,形象生动,容易引发人的想象,记忆深刻;从结构上看,黄花绣是全文的线索,以绣花这件事贯穿全文;从主题上看,黄花绣揭示了文章的主题。通过绣花,揭示了少女格明从不自信到自信的成长蜕变的过程。

【点睛】人物形象是小说的主要要素。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从而表现一定的主题。小说中人物的形象特征包括两个方面:外在特征和内在特征。外在特征指的是人物的外貌、职业、生活习惯等,内在特征指的是人物的心理状态、精神品质等。

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比阅读,寻找细微的差别。

A项,因清人王钺的推崇而得以广泛流传于文无据,文章第三段引用清人王钺的话只能表明他对《颜氏家训》的推崇,文中并未提到因他的推崇而广为流传。

B项,其他家庭不可抄袭说法错误,从文中不仅对训主一家一时产生了影响,且还泽被后世”“凡为人子弟者,当家置一册信息可知,别人也可以根据他们的家规治家。

D项,因果倒置,根据原文他们大都是社会的精英,也都受过主流价值观的教育熏陶,他们在制定家规时,自然都遵循传统的纲常伦理,将社会主流价值观融入家规的制定当中”“实际上,这种将社会价值观念、法律、道德融入家规的做法,也起到了促进家庭成员社会化的作用可见,家规的制定者将社会价值观念、法律、道德融入家规受过主流价值观的教育熏陶的结果,而不是为了促进家庭成员社会化,这只是顺带的作用。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B项,文章第二段围绕家训的内涵说法错误,根据家训是家庭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家庭内部施教,最主要的特点是通俗易懂可见,应是家训的特点。

故选B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做此类题时,第一步,把握题干信息要点;第二步,逐个选项到点,概括分析,判断正误。

D项,因而对家庭成员的作用比法律、道德更大说法错误,原文只是说有着社会主流价值观所不能企及的作用,家规与社会主流价值观是互补关系。

故选D

【点睛】信息筛选题的答题步骤是: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掌握和理解能力。做这种题重点在于平时的积累和反复巩固,更要善于在具体的语境中推敲词语的意思。题目要求选择: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D项,故病且怠,形容词,译为困苦,而不是生病。该句的译文是:所以(我们)既困苦又疲乏。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词类活用的掌握情况。做这种题要熟悉文言文中常见的活用类型,熟记一些此类活用的经典句子。

名:名词作动词,命名。旦: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实:名词作动词,结果实。筑:名词作动词,捣土。硕茂:使动用法,使……硕大茂盛。蕃:使动用法,使……结果多。爪:名词作动词,用爪抓,掐。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安:使动用法,使……安定。

所以①③④⑦为名词作动词,②⑧为名词作状语,⑤⑥⑨为使动用法。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做这种题要善于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从命题人设置的逻辑陷阱,比如张冠李戴、曲解文意等角度去分析和理解。

C项,成活后更是要早晚察看,使得树可以顺应其天性错误,这种说法恰巧曲解了文意。由原文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可知,这样做了之后,就不要再动,不要再忧虑它,离开后就不再管它。栽种时要像对待子女一样细心,栽好后要像丢弃它一样放在一边,那么树木的天性就得以保全,它的本性也就能够得到充分发展。由此可知,成活后要像丢弃它一样放在一边,不要再动,不要再忧虑它,离开后就不再管它。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语句的翻译能力。做这种题要采取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基本原则。注重将采分点落实到位,具体操作时可以采用增删调补的方法,使译文更加顺畅。

本句的采分点:寿,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活得长久;,繁殖;,指自然生长规律;致其性,使它按照自己的本性成长。,使……达到;焉尔:罢了,句末语气词的连用。

【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的进行意译。

 参考译文:

郭橐驼,不知道他最初叫什么名字。他患了脊背弯曲的病,脊背高高突起,弯着腰走路,就像骆驼一样,所以乡里人称呼他叫。橐驼听说后,说:这个名字很好啊,这样称呼我确实恰当。于是他舍弃了他原来的名字,也自称起橐驼来。  

 他的家乡叫丰乐乡,在长安城西边。郭橐驼以种树为职业,凡是长安城里经营园林游览和做水果买卖的豪富人,都争着迎接雇佣他。人们观察橐驼种的树,或者移植的树,没有不成活的;而且长得高大茂盛,果实结得早而且多。其他种植的人即使暗中观察效仿,也没有谁能比得上他的。  

 有人问他种树种得好的原因,他回答说:我并不能使树木活得长久而且长得很快,不过是能够顺应树木的自然生长规律,使它的本性充分发展而已。凡是种植的树木,它的本性是:树木的树根要舒展,它的培土要平均,它根下的土要用原来培育树苗的土,根周围的捣土要紧实。这样做了之后,就不要再动,不要再忧虑它,离开后就不再管它。栽种时要像对待子女一样细心,栽好后要像丢弃它一样放在一边,那么树木的天性就得以保全,它的本性也就能够得到充分发展。所以我只不过不妨碍它的生长罢了,并不是有能使它长得高大茂盛的办法;只不过不抑制、减少它的结果罢了,也并不是有能力使它果实结得早又多。别的种树人却不是这样。种树时,树根拳曲着,又换了生土;给树培土的时候,不是过紧就是太松。如果有能够和这种做法相反的人,就又太过于吝惜它们了,担心它太过分了;早晨去看了,晚上又去摸摸,已经离开了,又回来望望。更严重的,甚至掐破树皮来观察它是死是活着,摇动树的根部来看培土是松还是紧,这样树木的天性就一天天远去了。虽然说是喜爱它,这实际上是害它;虽说是担心它,这实际上是仇视它。所以他们种植的树都不如我。我又哪里有什么特殊本领呢?”  

问的人说:把你种树的方法,转用到做官治民上,可行吗?橐驼说:我只知道种树罢了,做官治民,不是我的职业。但是我住在乡里,看见那些官吏喜欢不断地发号施令,好像是很怜爱(百姓)啊,但百姓最终反因此受到祸害。从早到晚那些小吏跑来大喊:长官命令:催促你们耕地,勉励你们种植,督促你们收获,早些煮茧抽丝,早些织好你们的布,养育好你们的孩子,喂养好你们的家禽牲畜!一会儿打鼓招聚大家,一会儿鼓梆召唤大家。我们这些小百姓停止吃早、晚饭去慰劳那些小吏尚且不得空暇,又怎能增加我们的生产,使我们生活安定呢?所以我们既困苦又疲乏,像这样(治民反而扰民),它与我种树的行当大概也有相似的地方吧?”  

问的人说:不也是很好吗!我问种树的方法,得到了治民的方法。我为这件事作传把它作为官吏们的鉴戒。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古诗词的综合能力。

D项,表情婉曲分析错误,全诗是用最直白的语言,抒发最真挚的情感。

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句的分析鉴赏能力。

诗歌前四大句是诗人对一个长时间一直以来状态的描写,从况此一句开始,诗人就开始描绘一个夜雨的场景了。作者在描写夜雨场景的时候,却是惜字如金。他只用了两句话二十个字。这两句话不写思,不写念,不写人,不写事,只是用简洁的言语描绘了许多意象,灯、堂、天、风雨。一个字说明这四句所描写的这些是在前四句的前提上进一步增加的。所以,在情感上也是在前四句的思念上增加的。一个字就替代了千言万语的心理描写。是时间,在之前诗人用了一个名词作形容词来形容残灯。灯从晚上点,点到残,一定已是深夜。诗人夜不能寐,久久的思念着心中的恋人。残灯昏暗的光下,长长的灯芯使光闪烁着,诗人在这情景下万分伤心,寂静使屋子显得,显得寂寥。不一定是真的缺少家具,而是因为缺少人。空堂不一定是堂,也写出诗人心中的怅然若失。秋天”“未晓”“风雨更是融情于景。苍苍二字既是对风雨的描写,又是诗人此时的心境。这两句,不着一字思念,而又字字句句把诗人的思念之情着色,从而抒发了诗人的思念之情。

16题详解】背若泰山    (2).翼若垂天之云    (3).实迷途其未远    (4).夙遭闵凶    (5).潦水尽而寒潭清    (6).烟光凝而暮山紫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

1)依据题干写鹏鸟的脊背和翅膀的大,可知答案是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注意”“的写法。

2)依据题干出自屈原《离骚》中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两句,可知答案是实迷途其未远,依据题干小时就遭遇不幸,可知答案是夙遭闵凶,注意”“的写法。

3)依据题干深秋潭水和傍晚山色,可知答案是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注意”“”“的写法。

17题详解】

【详解】本题考查图文转换及语言表达简明、准确的能力。解答徽标类的图文转换题,需要深入分析图像、形状、颜色等各种元素及其组合后的内涵。因为在考题中颜色要素一般不作为重要元素来考虑,所以应重点分析徽标的构成元素分别承载的含意,各元素及其组合后所反映的主题。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元素承载了多种含意。本题应该把握住构成要素:中心是双肺造型,又与”“融合组成,外围是名称和樱花图案,然后分别指出各自的寓意。

【点睛】徽标,即徽记、标志,它言简意赅,高度凝练,意蕴丰富。一般是为某一组织、行业、机构、活动而专门设计,通过图像、形状颜色等多种元素的组合,表现该组织、行业、机构、活动的纲领、宗旨、理念、目标等,甚至带有宣传和鼓动性质。

18题详解】改成仅仅解决了使用工具的问题改成区别于改成研发改成大约有20%”20%以上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成分残缺,缺少宾语,在工具的后面加上的问题

成分残缺,缺少介词,在区别的后面加上

搭配不当,研究互联网改为研发互联网

语意矛盾,大约以上重复,改成大约有20%”20%以上

19题详解】例文

忽见

  所谓人生,无非就是因命而见,因缘而遇;因爱而陪,因情而伴。终有一天,只因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的一瞥或一个回眸,忽然触动了心灵。

江河被春雨所感动,所以流水潺潺。花朵被骄阳所感动,所以倾吐芬芳。枫叶被秋风所感动,所以尽染群山。妈妈,你的爱把我感动,我却无以回报。

你总是把爱缝成密密的针脚,把爱溶进冬日的暖茶,把爱变成临行的叮嘱。而我却视而不见,更不要提什么感动了。

为了求学,我离开家乡,开始了住宿生活。军训的日子很苦,所以我习惯了在结束了一天的训练后,守候在收音机旁听音乐直播间节目,它不是随便放几首歌就了事了,每期都会有一个讨论的话题。所以在放松自己的同时,也能学会许多道理。今天的主题是母爱,我心想:无非就是深夜送孩子去医院,晚上盖被子,夏夜扇扇子之类的,一个字。但因为我是小马哥哥的粉丝,我依旧受听着,听着一首首歌颂母爱的歌和听友们发去的祝福话语,似乎心中有什么东西开始融化了,并且有种想哭的感觉。确切地说,当我发现时,枕巾早已湿润了。这颗早已麻木的冰冷的心顷刻被一股暖流融化。忽地发现,我们这颗会因一片落叶、一个微笑而感动的心,却从未有一个位置给母亲,从未有一刻为母亲而流泪。更无耻地认为,这一切是那么的理所当然。我按捺不住自己内心的感动,用手机发了一个短信:妈妈,我爱你!

周末放假,我回到家中,爸爸就忙着问我是否给我妈发过短信,我说:发了,咋了?爸爸说,妈妈看了短信哭了一夜……那一刻,我真的感动了。吃晚饭时,我看着我的妈妈,我忽然发现,妈妈真的老了很多,乌黑的头发不知从何时起夹杂了银丝,皱纹也不知何时爬到了她的脸上。我发觉真的好久没有这样看我的母亲了。为了我,为了家,她忙碌于天地与家庭,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而我却总是以青春期叛逆为借口,一次又一次伤害了这个最爱我的人……

感动的心,人皆有之,只不过总是太容易被我们遗忘。

母亲为我们付出的太多,而索要的却很少。只是希望我们听话,懂事,爱学习,就这些。这几点,我没有什么理由说做不到。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就是在你不经意间为你准备好了一切,而有可能就在一瞬间你才突然感受到她对你的爱。既然你曾被妈妈感动,那你就应该用行动表示出来。妈妈,我爱你,永远!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命题作文的写作能力。

【审题】高中生必须先把记叙文搞定,因为记叙是写作的基础。简单地说:记叙文就是使人有所感,说明文就是使人有所知,议论文就是使人有所信。所谓表达真情实感不一定要写生活之真艺术的真当然也是真!事因人生,人以事显。本则作文材料由三组诗句构成,都有忽见一词,第一组,表明思念之深和悬望之切。第二组阐述了困难与黑暗中往往蕴涵着希望和光明的哲理。第三组,忽见方知,两相对照,细致传神地表达出诗人心灵的触动。而新年将至,希望萌生。审题时要读懂诗句的内涵,还要注意提示语:生活中,忽见往往能触动我们的心灵,引发我们的思考。忽见一词在此处涵盖比较广,写作时只要写触动我们的心灵的人或事件即可,如写在人生的转折点有所触动,也可写在路遇困难时看到了人生的希望等。但要注意:思想健康,叙事合理;有故事,有细节。

【立意】触动心灵的瞬间

人生不允许退缩,要坚强勇敢面对风浪

忽然感受到亲情的可贵

【素材】战败后的我,像落汤鸡一样,漫无目的地骑着自行车。骑到一个山坡前,我骑了几次都未冲上去,刚想下车,却听见身后传来了一声:加油啊,年轻人!我循声望去,感激地望着那个人。他正微笑地望着我,眼中充满了鼓励.我朝他点点头,然后用尽全力向上冲去,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鼓励,老人的鼓励直至伴我成功。我回头向老人望去,他正向我竖起了大拇指,笑容依旧回荡在他脸上,那满头的白发仿佛雪山上盛开的雪莲,那样的纯洁与美丽……那声声加油啊!依旧回荡在我的耳边,是那一声声的鼓励带给了我美的瞬间。

品味友情美,碧绿的草坪中传来孩子门阵阵的笑声,夏天在他们的欢乐中充满了喜悦。不远处一个小男孩不小心摔倒了,血慢慢的渗了出来。他紧缩着双眉,咬着嘴唇始终不肯叫喊一声,一个小女孩看见后,毫不犹豫地拿出一块洁白的手帕,为小男孩轻轻的包扎着,她低着头,手慢慢的包着,仿佛害怕弄痛男孩一样,手帕上映出了一朵鲜红的花朵,仿佛早晨七、八点钟的太阳。望着这充满了友情与关爱的画面,我仿佛看到了20年后他们依旧是朋友的画面。美在这一瞬间又静静的绽放了,是他们的友情,是他们的爱,是那一个微小的动作,是那……

青草,现在却被风吹得直不起腰,摇摇欲坠,但依旧还在大风中坚持不倒下。我心中似乎多了些莫名的感动,突然有种想看看它们是如何坚持下来的。它们在风中摇晃,似乎再加一点力,它们就会倒下,但它们并没有屈服。它们用那青绿却有些枯黄的身躯努力地抵挡着呼啸的狂风,但也许是风太大了,它们垂下了头,它们不甘心、不畏惧,坚毅地挺了头,随后再次垂下,再次挺起……就这样一直循环,它们仿佛有无穷的力量和旺盛的生命力来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挫折,它们化坚强为勇气,化坚韧为力量,与狂风搏斗。它们就像是一只只小帆船在与狂暴的大海搏斗,在大风面前,它们十分的渺小平凡,但它们以自己小小的生命,在告诉风,告诉我,告诉所有人:它们不惧任何的困难挫折,它们能勇敢的面对,它们能顽强地战胜。它们那不惧挫折,勇于抗争和顽强的生命力,令我感动。我转过头,心中满是对青草地敬佩与歉意。闭上眼,我似乎能想到它们昨天与风雨搏斗的壮观场景。它们虽然平凡渺小,但它们却有着无惧风雨的坚定的心,而我为什么却没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