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建安《药砚》入选石笋中学高三语文试卷(全) 练建安 上传

单篇 作者授权首发

44次点击|2次点赞

赞一下

建安《药》入选中学高三语文试卷


360截图20240228182406400.jpg360截图20240228182452036.jpg

2020年石笋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现代文阅读

传统文化应实现当代传播

在日益现代化的今天,随着时空距离的不断压缩、时尚流行的全球同步化,特别是数字化的泛在式存在,使我们越来越难以界定我是谁,什么是我们的文化认同。面对日益碎片化的文化现实,人们越来越把目光聚焦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上。

然而,年青一代对传统文化的接受度有所下降。其实,并非传统文化的魅力不够,也不能抱怨年轻人静不下心。近代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出现了断档。要让今天的年轻人接受传统文化、热爱传统文化,重新回到私塾念”“诗云不太可行,所以如何找到现代化传承之道至关重要。比如,正在播出的原创文化探秘类节目《七十二层奇楼》,就将探险寻宝的模式移植到了对传统文化的探寻中,年轻的观众通过观看节目,既满足了好奇心,也完成了一段追根溯源传统文化的旅程。

这个节目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的点点滴滴,涉及文化遗产、民间传说、传统工艺、诗词歌赋,时间上更是从先秦跨越至明末清初。节目制作团队解读文化、解开谜题的过程让年轻观众在不知不觉之中培养起文化自信。

《七十二层奇楼》热播引起热议的现象提示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只有经由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扬弃继承、转化创新,不复古泥古,不简单否定,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才能在现代,逐渐为年轻人所接受、热爱。

文化是个抽象的概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是包罗万象。因此,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具体路径。从小在视觉文化环境中浸润成长起来的年青一代,对于视觉文化的青睐,也许让一些人不解,但却应该引起重视。向年轻人传播传统文化,视觉手段比印刷品要有效得多。就像《七十二层奇楼》这个节目采用实景+虚景的方式,打造出视效奇观,为观众带来了极具冲击的观赏体验,让他们在此过程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当然,也有一些人担心,电视节目运用现代化的视听手段,是否会喧宾夺主,降低观众对表现对象——传统文化的关注度。这种担心有一定道理,但在笔者看来,所谓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就是摆脱生硬且居高临下的说教套路,而将艺术审美与娱乐表达融合的全新呈现。

总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是一个潜移默化的长期过程,我们要鼓励和包容不同的传承方式和传承手段。

(选自《光明日报》文艺评论2017712日,有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人们认识自我,建立文化认同感,培养文化自信。

B. 优秀传统文化只要不断创新现代表达形式,就能在现代被人们热爱。

C. 向年轻人传播传统文化,需要具体路径,要重视观赏体验,迎合年轻人趣味。

D. 将艺术审美与娱乐表达融合进行全新呈现是传统文化现代表达的全部内涵。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一段通过观照文化现实,引出了本文关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论题。

B. 文章以热播节目《七十二层奇楼》为例来阐释观点,论据典型,说服力强。

C. 文章围绕传统文化传承之道,主要分析了文化传承断档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D. 最后两段强调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现代表达,态度鲜明,有很强的针对性。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即使让今天的年轻人重新回到私塾学习,也难以让他们接受和热爱传统文化。

B. 如果传统文化具有足够魅力,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接受度就能不断上升。

C. 提升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是传承的前提,说教套路不是传统文化的传承之道。

D. 只有扬弃继承和转化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让其在当代迸发生命活力。

4. 作者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怎样才能逐渐被年轻人接受?

5. 作者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态度是什么?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公鸡

岑燮钧

杨瑞凤曾是剡剧界的头牌老生。

在舞台上,她气场极大,任是怎样的名角,都得喊她一声爹爹或者老爷,看她行事。她一开腔,声若洪钟,丹田震动,喷口激越,气势磅礴。可是,到了台下,卸了妆,人们发现她只是一个小老太。

晚年的杨瑞凤已很少登台,因力她身体不好,眼睛也不好。

剡剧是小生小旦戏,清一色的女演员。女孩子自然不大喜欢演老生,所以,来杨瑞凤处拜师的不多。

目下倒是有个学生,是自己剧团的,叫李敏。可惜李敏先天不足,长得太秀气,声音也不够洪亮,表演时有雌声,是为大忌,这让她很是操心。每次来上课,她都逼着学生喝人参汤,希望她能长壮些。偏是李敏对气味过敏,捏着鼻子,喝参汤如喝毒药。渐渐地,她来得不如以前勤了。

杨瑞风一个人过活,住在底楼因为眼晴不好,很少出门。日,天蒙蒙亮,忽听得公鸡的叫声,她立马来了精神,想起多年前自己模仿公鸡的叫声.对着狮子短缸,(一种盛物的瓷器)练嗓,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终于练成剡剧界最苍劲的老生腔。看来,李敏也得试试这一绝招。

她沿着小区细细探听,原来是不远处的邻居家传来的。她一连敲了几次门,都没反应,直到晚饭时分,才等到主人。

她在院中果然看见了一只金黄威武的大公鸡,原来是邻居家乡下的客人送来的。杨瑞风说明来意,邻居似乎脸有难色。杨瑞凤出了高价,邻居才舍得,她抱到家里,很是高兴,因为市场上很难买到大公鸡。

没有鸡笼,只得散养。结果,院中到处都是鸡屎。

每天早上,她听到公鸡的鸣叫,就如公鸡看到母鸡而颈毛奓起一样,也是热血上涌,以至于一度还产生了眩晕。公鸡一声长鸣,她也一声长鸣,公鸡听到应和,更加叫得欢。于是,院中叫声此起彼伏,仿佛有一群公鸡在打鸣,引得四邻侧耳

可惜,李敏一直不来上课。她等得心急,就打电话过去,那边李敏说,身体不爽,杨瑞凤只能徒呼奈何。

这天晚上,她实在等不住了,看月色如昼,街灯如市,觉得自己固然目力有限,似乎仍可一试。于是,缚了公鸡,放到藤篮里,一手提着,一手搭着人行道内墙,摸索前往。一则看看李敏身体怎样,二来也与她深入探讨一下女子老生的唱腔问题。这些年,偶有她出席的会议,她必振臂高呼剡剧须重视老生当,可惜应者寥寥。倒不是她难耐寂寞,她是寂寞惯的,只是艺不传人,心有不甘,就仿佛做婆婆的总不见媳妇肚子大起来心里着急一样。

她高一脚低一脚地走在城市平坦的大道上,不敢走路中央,就是人行道也是靠边站。有几个小孩子看看她古董般的藤篮和一只雄鸡,感觉遇到了魔法世界的巫婆。好不容易总算摸到了李敏家。这一路足足有好几公里吧。李敏在家吗?李敏在家吗?

她的喊声在夜空中显得特别铿锵有力,带着舞台腔,完全像一个老头。

过了半晌,李敏下来了,脸蛋又是苍白又是红扑扑。先生,你怎么走来了?剡剧界管老师叫先生,无论男女。

我来看看你,你看我给你买了什么。

一只鸡?先生你又破费了。

哈哈,这不是一只普通的鸡,这是一只大公鸡,它是先生的先生,是你的太先生!杨端凤说话时带着职业性的舞台夸张。

过了会儿,李敏的老公下来了,让她们落座,看着杨瑞凤忘情地给李敏讲老生唱腔,他只能讪讪地退下。

杨瑞风带着李敏发声,只可惜公鸡还不到报晓时分。她一边自己亲自示范,一边叮嘱李敏明晨早点起来,观察公鸡怎样发声。

你看小小一只公鸡,它的声音这么饱满,可为什么你的声音在舞台上推送力不强?我们戏曲界有一句行话,叫字字送听,你要好好练习。

这一教就是三个小时,李敏的老公几次下来又上去。终于,他耐不住了,说今晚就到这里吧,否则要累着杨老师了。

不妨,不妨!杨瑞凤依然沉浸在舞台上。

你送送先生吧。李敏对老公说。

送到半路,杨瑞凤不再让李敏老公送,说自己来得就去得,并教育不是剡剧中人的李敏老公多担待,让李敏多吃些,养胖些,才有力气唱戏。

杨老师,李敏她怀孕了,吃不下!

什么,李敏怀孕了?太早了吧……”杨瑞凤想说说什么,终于咽下,啊哟,那我应该送一只老母鸡!

这一晚,杨瑞凤半夜进的门。

小区里有人听到,凌晨两三点,有公鸡报晓。

(选自《2015中国年度小小说》)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小说通过剡剧界头牌老生杨瑞凤用公鸡教徒弟李敏练嗓的事情,写出了剡剧老生这一优秀传统戏剧行当逐渐衰落,即将失传的严峻现实。

B. 当杨瑞凤跟邻居说明想买公鸡的意图后,邻居脸有难色,等到杨出了高价,邻居才肯卖,说明杨的邻居很会借机挣钱。

C. 买回公鸡后,院中到处都是鸡屎”“引得四邻侧耳’”说明杨瑞凤尽管老生唱腔造诣很高,但生活不讲卫生,不会处理邻里关系。

D. 小说结尾小区里有人听到,凌晨两三点,有公鸡报晓写出小区里无人关心杨瑞凤的生活,侧面写出剡剧老生行当的衰落。

7. 结合全文,分析概括杨瑞凤的形象特点。

8. 小说以公鸡为题目,请分析公鸡在小说中的作用。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练建安

阳光朗照,河头城浮动飘忽的浓雾渐渐消散。

石钵头赤裸脊背,噔噔踏入石坝码头肉铺摊点,立定,双肩一耸,大块猪肉扇啪嗒一声脆响,平摊在了肉案上。两个伙计手忙脚乱,将猪肉扇挂上一根铜皮红木大秤。一个掌挂钩,一个挪秤砣报数:二百……三十一斤半。石钵头斜了他们一眼,操起两把剔骨尖刀,咔咔磨擦,笑骂:黄疸后生!

墟镇巷道,湿漉漉的,水气淋漓。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

石钵头认得此人,是个老童生。传说是满腹诗书,考到胡子花白,连一个秀才也没捞着。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石钵头扭头噗地吐出了一口浓痰。

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问:前蹄,几多钱啊?石钵头利刀游走剔骨,沙沙响。老弟,几多钱?华昌再问。石钵头说:现钱,不赊账。华昌说:你这后生哥啊,好没道理,咋就说俺要赊账呢?

石钵头说:搞笑嘴!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华昌说:无怨无仇,做嘛介不卖?石钵头斫下猪蹄,说:看好了,可是这副?华昌点头。石钵头抓起猪蹄,猛地往后抛入汀江,说:俺要敬孝龙王爷。不行么?华昌拣起制钱,一声不吭地走了。身后传来阵阵哄笑声。

半个月后,华昌带着几个破蒙童子江岸踏青,歇息于城东风雨亭。彼时,石钵头正惬意地嚼吃着亭间售卖的糠酥花生。一扬手,花生壳撒落遍地。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先生教俺一本书,俺教先生打野猪。野猪逐过河,逐去先生背驼驼……”

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

华昌是邻县武邑山子背人。山子背距河头城七八铺远。他那蒙馆设在张家大宗祠里。

夜晚,细雨濛濛,倒春寒风吹动西厢房窗棂。昏黄油灯下,华昌翻阅旧日诗稿。当他读到学书学剑两不成时,不由得悲从中来。

嗒,嗒嗒。有轻微的叩门声。没错,是叩门声。开门,竟是多年未见的老友李半仙。奇香扑鼻。李半仙拎着一副卤猪蹄,笑眯眯地看着他。

转眼到了仲夏。这个午日,童子早散学了。华昌困倦欲睡。宗祠内,闯入了一个莽汉。定睛一看,却是石钵头。

石钵头拎着一副肥硕猪蹄,恭恭敬敬地放在书案上。华昌轻摇折扇,说:得非有辱斯文乎?石钵头懵懵懂懂。华昌合上折扇,说:君子不食嗟来之食。石钵头愕然。华昌站起,迈方步,七八个来回,用了大白话:有嘛介求俺?直说吧。石钵头苦着脸,说:俺老娘瘫了。李半仙的药方,求您老给半块端砚,做药引子。华昌坐下,说:奇了怪了,这端砚何处无有?为何要俺给你?石钵头说:李半仙说了,定要半块阿婆坑的端砚,甲子年中秋日戌时月圆蓄墨的。百砚斋掌柜的说,那时日,方圆几百里,只有您老先生买了一块。”“哦。华昌说,桌上有。识字么?石钵头苦笑:开过蒙,又被先生赶回家啦……略识几个字。华昌微闭双眼,说:自家看,可要看清喽。

石钵头抓过端砚。长九寸,宽五寸,厚二寸一分,份量颇重。抬起,勾头看去,砚底刻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甲子年中秋日戌时练华昌购置于河头城百砚斋。石钵头认得时日数字,说:就是这块,就是这块!说着,掏出一锭约摸五两重的银子。华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

石钵头嗫嚅不知所措了。华昌自言自语:李半仙?这个李半仙搞嘛介名堂?石钵头急了:老先生,俺…………”华昌举手截止,说:后生哥,半块,何谓半块?就不能有丝毫差错,分得来么?石钵头额上冒出冷汗,说:刀斧斫开?华昌笑了:何须如此麻烦。

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低一声。

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

(原载《天池》2016年第6期)

9.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第二段中赤裸脊背”“双肩一耸”“两个伙计手忙脚乱等处,运用了正侧面结合的手法,生动地塑造了石钵头强悍、霸气的屠夫形象。

B. 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是因为看他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

C. 小说中两处画线句子景物描写非常精炼,第一处重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第二处则主要烘托了华昌此刻惆怅、失落的心理。

D. 小说以药砚为题,含义深刻:这既是给石钵头老娘治瘫病的药引子,也是教育他要尊师重道、宽以待人的良药。

10. 请结合全文概括华昌的性格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11. 小说结尾有什么独到之处,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左雄字伯豪,南阳涅阳人也。安帝时举孝廉,稍迁冀州刺史。州部多豪族,好请托,雄常闭门,不与交通。奏案贪猾二千石,无所回忌。永建初,公车征拜议郎。时顺帝新立,大臣懈怠,朝多阙政,雄数言事,其辞深切。尚书仆射虞诩以雄有忠公节,上疏荐之曰:臣见方今公卿以下,类多拱默,以树恩为贤,尽节为愚,至相戒曰:白璧不可为,容容多后福。伏见议郎左雄,数上封事,至引陛下身遭难厄,以为警戒,实有王臣蹇蹇之节,周公谟成王之风。宜擢在喉舌之官,必有匡弼之益。由是拜雄尚书,再迁尚书令。上疏陈事曰:“臣闻柔远和迩,莫大宁人,宁人之务,莫重用贤,用贤之道,必存考黜。臣愚以为守相长吏,惠和有显效者,可就增秩,勿使移徙,非父母丧不得去官。其不从法禁不式王命锢之终身虽会赦令不得齿列若被劾奏亡不就法者徙家边郡以惩其后。帝感其言,申下有司,考其真伪,详所施行。雄之所言,皆明达政体,而宦竖擅权,终不能用。永建四年,雄又奏征海内名儒为博士,使公卿子弟为诸生。有志操者,加其俸禄。及汝南谢廉,河南赵建,年始十二,各能通经,雄并奏拜童子郎。于是负书来学,云集京师。大司农刘据以职事被谴,召诣尚书,传呼促步,又加以捶扑。雄上言:九卿位亚三事,班在大臣,行有佩玉之节,动有痒序之仪。孝明皇帝始有扑罚,皆非古典。帝从而改之。初,雄荐周举为尚书,举既称职,议者咸称焉。及在司隶,又举故冀州刺史冯直以为将帅,而直尝坐臧受罪,举以此劾奏雄。雄悦曰:吾尝事冯直之父而又与直善,今宣光以此奏吾,乃是韩厥之举也。由是天下服焉。

(节选自《后汉书左雄传》)

1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其不从法禁/不式王命/锢之终身/虽会赦/令不得齿列/若被劾奏亡/不就法者/徙家边郡/以惩其后

B. 其不从/法禁不式/王命锢之/终身虽会赦/令不得齿列/若被劾奏/亡不就法者/徙家边郡/以惩其后

C. 其不从法禁/不式王命/锢之终身/虽会赦令/不得齿列/若被劾奏/亡不就法者/徙家边郡/以惩其后

D. 其不从/法禁不式/王命锢之终身/虽会赦令/不得齿列/若被劾奏亡/不就法者/徙家边郡/以惩其后

13. 下列对文中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孝廉,汉代推举人才的一种科目,举品行方正的人做官,汉武帝时令郡国每年推举”“各一名。

B. 周公,即周成王姬旦,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因其封邑在周,时爵为上公,故称之为周公。

C. 博士,秦汉时指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为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D. 庠序,指中国古代的学校,《孟子·滕文公上》: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1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左雄为人刚正,自律耿直。他任冀州刺史时,不与喜欢私相请托的地方豪门大族交往;奏请朝廷查办贪污狡猾的两千石官员时,毫不畏惧。

B. 左雄敢于进言,言辞深切。他几次上书言事,言辞深刻恳切;许多大臣认为左雄有忠诚国事的义节,后经尚书仆射虞诩的推荐,其被朝廷封任尚书。

C. 左雄注重教育,关爱后生。他不仅奏请征召海内有名的儒生为博士,使公卿的子弟为诸生,同时对年 龄虽小,但通晓经典的谢廉、赵建,也奏请封他们为童子郎。

D. 左雄宽厚仁爱,注重礼节。刘据因本职事务被谴责,在送往尚书府查办的路上被粗暴对待,左雄在上书中引用古制指出此举不妥,皇帝听从了他的意见。

15. 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闻柔远和迩,莫大宁人,宁人之务,莫重用贤,用贤之道,必存考黜

2)吾尝事冯直之父而又与直善,今宣光以此奏吾,乃是韩厥之举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

向子謹

庚寅闰八月秋,芗林老、江彦章时在诸公幕府。从游者洪、徐、苏、李,是夕登临,赋咏乐甚。俯仰三十九年,所存者,余与彦章耳。绍兴戊辰再闰,感时抚事,为之太息。

闰余有何好,一年两中秋。补天修月人去,千古想风流。少日南昌幕下,更得洪徐苏李,快意作清游。送日眺西岭,得月上东楼。

四十载,两人在,总白头。谁知沧海成陆?萍迹落南州。忍问神京何在,幸有芗林秋露③,芳气袭衣裘。断送余生事,惟酒可忘忧。

[]①向子誣:南宋词人。此时作者南迁清江(浙江乐清)修月:语出唐段成式《酉阳杂俎》,修月手,指能写文章的人。秋露:酒。

16.请简要赏析上阕中补天修月人去,千古想风流的表达效果。

17.下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____________” ,体现了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

2)荀子《劝学》中,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3)《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9分)

19.下面是一封自主招生的自荐信,其中有五处语言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加以修改。

尊敬的北京大学招生办的老师:

您好!

我是一名来自明光中学的学生,叫刘畅。非常感谢您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阅读我的自荐信。北京这座梦想之城,可谓高校林立,但是只有鄙校深深地吸引了我的目光。和其他同学一样,我非常渴望通过这次自主招生来实现我一直以来的夙愿。本人学习成绩优异,特别喜爱写作,并发表了多篇作品。现惠赠文章一篇,期盼能得到您的垂怜。恳请您务必考虑并接受我的申请,给我一片天空,让我自由飞翔。

明光中学 刘畅

2019320

(二)语言文字运用(11分)

20.下图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吉祥物冰墩墩,请结合熊猫这一形象和冰墩墩这一命名,说明该吉祥物的寓意,要求写出三点。

四、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宋代沈寓山《寓简》中说:凡是凿井,如果凿大了,就不能缩小,就如削木头一样,如果削小了,就不能复原成大;塑像的方法,也是同样的道理,眼与口,先一定要小,小了才可以增大;耳和鼻,先一定要大,大了才可以塑小。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古代的这些标准也是有所变化的:比如凿井,即便凿大了,完全可以用钢筋水泥修好缩小,而现代凿井,必须先凿大,为的是牢固。这些道理,不仅仅是日常的营建方法,还可以延伸到一切有创意的活动中去。

关于凿井和塑像的寓意,你有着怎样不同的理解呢?结合你的阅读和实践,写出你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表述正确。

B.“只要……逻辑关系错误,原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只有经由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扬弃继承、转化创新,不复古泥古,不简单否定,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才能活在现代,逐渐为年轻人所接受、热爱,选项将必要条件关系错误地叙述成充分条件关系了;同时,根据文意,除了创新现代表达形式,还要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所以此项还犯了以偏概全的毛病。

C.“要重视观赏体验迎合年轻人趣味曲解原意。根据打造出视效奇观,为观众带来了极具冲击的观赏体验,让他们在此过程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年轻的观众通过观看节目,既满足了好奇心,也完成了一段追根溯源传统文化的旅程”“向年轻人传播传统文化,视觉手段比印刷屏要有效得多可以推知,向年轻人传播传统文化,需要创新手段、赋予新的时代内涵、重视观赏体验,而非迎合年轻人趣味

D.“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现代表达表述错误。根据原文可知,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包括摆脱套路和全新呈现两个方面,此项犯了以偏概全的毛病。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C.“重点分析了文化传承断档的原因表述错误。根据文意可知,此文重点分析的是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传承之道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B.“如果传统文化具有足够的魅力”“就能不断上升表述错误。根据原文并非传统文化的魅力不够可知传统文化并不是没有足够的魅力,此项不合原意;且此项的表述有逻辑错误,因为传统文化有足够的魅力并不一定就能提升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接受度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通读原文,可以根据如下一些表述予以归纳。如何找到现代化传承之道至关重要”“将探险寻宝的模式移植到了对传统文化的探寻中”“向年轻人传播传统文化,视觉手段比印刷品要有效得多”“采用实景+虚景的方式,打造出视效奇观。提炼上述文字并结合在全文结构中有承上启下意义的第四段文字,可以作出如下概括:让年轻人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总体原则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具体做法是扬弃继承、转化创新,不复古泥古,不简单否定,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最后要达到在现代,逐渐为年轻人所接受、热爱的目的。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文章开篇提出面对日益碎片化的文化现实,人们逐渐聚焦优秀传统文化的话题,然后以成功案例《七十二层奇楼》为例,谈到如何提高年轻一代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接受度,并于文中提出了一些有建设性的建议。在文章的最后两段,作者提出所谓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就是摆脱生硬且居高临下的说教套路,而将艺术审美与娱乐表达融合的全新呈现,并顺势于结尾处表达了作者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态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是一个潜移默化的长期过程,鼓励和包容不同的传承方式和传承手段。

6题详解】

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B项,说明杨的邻居很会借机挣钱不正确,文中没有体现出邻居有借机挣钱的意图,邻居只是舍不得卖掉大公鸡。C项,院中到处都是鸡屎”“引得四邻侧耳’”不正确,由原文可知,引得四邻侧耳’”的是院中叫声此起彼伏,仿佛有一群公鸡在打鸣。另外说明杨瑞凤尽管老生唱腔造诣很高,但生活不讲卫生,不会处理邻里关系分析错误,到处都是鸡屎是因为没有鸡笼,只得散养D项,小区里无人关心杨瑞凤的生活,侧面写出剡剧老生行当的衰落分析错误,小说结尾小区里有人听到,凌晨两三点,有公鸡报晓,是写杨瑞凤因剡剧老生行当没有人能传承而彻夜难眠。故选A

7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此类题目在解答时,一般要先对小说的情节进行梳理,找出小说中关于该人物的相关描述,然后进行概括。从身份上看,杨瑞风是剡剧老生,是一位老艺术家。第二段写杨瑞凤在舞台上,她气场极大,任是怎样的名角都要看她行事,她的演唱声若洪钟,丹田震动,喷口激越,气势磅礴,可见她艺术功底深厚。为了唱好老生,杨瑞凤模仿公鸡叫声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终于练成剡剧界最苍劲的老生腔,可见她对剡剧艺术一腔赤诚,执着勤奋。杨瑞凤为了教学生唱老生,想了很多办法,逼学生喝人参汤,给学生高价买鸡,不顾路远天黑,自己眼睛不好,摸索着给学生送鸡,亲自上门辅导学生,表现出将剡剧老生传承下去的急迫心理,表明杨瑞凤对剡剧老生艺术具有很强的责任感,是一个传承者。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小说标题的鉴赏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可以先分析标题内容,再思考标题与主旨、人物和情节的关系,综合考虑得出答案。本题从情节发展来看,小说先写了买公鸡的原因,又写了买公鸡的过程,再写送公鸡,最后以公鸡叫声结尾,公鸡贯穿全文,起到了线索作用。从物形象的角度来看,杨瑞凤买公鸡送公鸡都是为了能将剡剧的老生艺术传承下去,所以以公鸡为标题有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从主题表达来看,杨瑞凤老人希望学生模仿公鸡掌握唱老生的技巧,学生李敏却并不热心,而且李敏怀孕的情节也暗示着她不会去模仿公鸡练嗓子了,揭示出剡剧老生行当衰落的主题。

【点睛】第2小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这类题目是高考小说阅读常考题目,这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的语句。看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综合分析和鉴赏能力。

B项,是因为看他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错误,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主要是因为他对华昌这样的读书人的憎恶和鄙视。

故选B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能力。

从文章第段对华昌的外貌描写,第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可以概括出华昌斯文谦和的特点;

从第段面对石钵头的为难华昌只是一声不吭走了、第段华昌徒手将砚掰成整齐的两半可以概括出他身怀绝技、隐忍退让;

从石钵头向华昌求砚而华昌对曾经恶言相向的人也能慷慨相助的情节可以概括出华昌正直善良、宽容大度。

11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本结构内容理解与分析

小说有四种类型的常见结尾:出人意料的结尾,令人感伤的结尾,令人欢喜的结尾,留下空白的结尾。该小说结尾是属于出人意料的结尾。作用有: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突出人物形象;突出文章主旨。

结合文本分析:结构方面:精瘦落魄的读书人竟能徒手分砚,小说结尾出人意料,但巧设伏笔,使故事的发展合乎情理,使人信服,使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引人深思。人物形象方面:华昌明明身怀绝技,却不计较石钵头的多次挑衅,突出表现了他的隐忍大度,丰富了人物的形象。主题方面:小说结尾意味深长,更好地揭示了作品主题,生活中应当尊重他人、宽容大度。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

法禁不从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D两项;赦令是一个词组,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项。

故选C

句子意思:那些不依从国法禁令,不为皇帝所用的人,就终身监禁,即使遇到赦令,也不能按资格录用。如果有被弹劾,逃跑而不服国法的人,应将他全家流放到边境州郡,这样来惩治效尤者

13题详解】

本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B项,周公,即周成王错误, 周公非周成王,而是周成王之叔父,是辅助周成王的重臣。

故选B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B项,许多大臣认为左雄有忠诚国事的义节错误,文中只说了尚书仆射虞诩以雄有忠公节,意思是尚书仆射虞诩认为左雄有忠诚国事的义节,选项无中生有。

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1)中,柔远,使远方安定;,使亲近,使和睦;,安宁;考黜,考绩以定官吏的升降。

2)中,,侍奉;,交情;,弹劾;,做过的义举。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左雄字伯豪,南阳涅阳人。汉安帝时,被推举为孝廉,不久升迁为冀州刺史。卅部有很多豪门大族,专爱拉关系走门路,左雄经常把门关着,不与他们来往。左雄奏请朝廷查办贪污狡猾的两千石官员(郡守),没有什么回避忌讳的。永建初年,朝廷以公车征召他并任他为议郎。当时汉顺帝刚登上君位,大臣们懒散懈怠,朝廷政事有好多缺漏与失误,左雄几次上书言事,言辞深刻恳切。尚书仆射虞诩认为左雄有忠诚国事的义节,就上书推荐他,说:我看现在公卿仅下的朝臣,大多数是拱手不行,缄默自守,以建立私恩为贤能,以为皇帝尽忠冬节为愚蠢,甚至互相告诫说:人可不能做那种无瑕的白璧,马马虎虎才会有后福。我见议郎左雄多次密封上书言事,甚至引用皇上身遭困厄的事实,用来警醒人,确实有帝王之臣的忠贞节操,有周公为成王出谋划策的风范。应该提拔他到有权进谏的职位上来,一定会有匡正国事辅佐陛下的成效。于是朝廷任左雄为尚书,不久又升迁为尚书令。左雄上书言事说:我听说使远方安定与使内地和睦,没有比让百姓安宁更重要的,让百姓安宁的根本措施,就在于任用贤才,而任用贤才的原则,一定要有考绩以定官吏的升降。我认为太守国相等长吏,仁惠、和顺有显著成效的人,可直接给他们增加俸禄,但不能随意使他们转任调动,不是父母大丧,不能无故去职离任。那些不依从国法禁令,不为皇帝所用的人,就终身监禁,即使遇到赦令,也不能按资格录用。如果有被弹劾,逃跑而不服国法的人,应将他全家流放到边境州郡,这样来惩治效尤者。汉顺帝被左雄的言辞打动了,下令有司考察奏书所言是否属实,再给以具体施行办法。左雄说的话,都切中时弊,切实可行,但是宦官执掌朝政,最终还是没有被采用。永建四年,左雄又奏请征召海内有名的儒生为博士,使公卿的子弟为诸生。其中有志气有操行的,增加他们的俸禄。有汝南郡的谢廉、河南郡的赵建,年龄才刚刚十二岁,各自都能通晓经书,左雄都奏请封他们为童子郎。因此背起书籍来学习的人,云集于京师。大司农刘据因本职事务被谴责,下诏送尚书府查办,传呼的吏役一路上催赶,又用鞭子抽打。左雄上书说:九卿的官位仅仅次于三公,在大臣之列,行有佩玉节度,要走得安详稳重;举止间有庠序礼教的风仪。孝明皇帝开始才有对大臣殴打的处罚,这都不合于传统的法制。皇帝听从了他的意见并下诏改正做法。当初,左雄推荐周举担任尚书,周举到任后干得很出色,议论的人都称道这件事。等左雄升任司隶校尉时,又推举前冀州刺史冯直担任将帅,而冯直曾经因为贪赃获罪,周举就以此上奏弹劾左雄。左雄高兴地说:我曾经侍奉过冯直的父亲而又与冯直交情深厚,现在宣光拿这件事弹劾我,这是韩厥当年做过的义举啊。因此,天下人对左雄都很敬服。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翻译诗句,然后结合诗句的艺术手法分析思想内容,一定要根据要求作答。首先头脑要迅速清晰常见表达技巧四大类(表达方式、修辞、表现手法、思路结构)及对应的各小类。然后结合诗句和已有知识判断出手法。有的是比较固定的,如题干与注释关联出现语出则为用典,其效果,考虑正向表意和逆向表意,分析表达的思想感情。赏析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上下观照。本题题干请简要赏析上阕中补天修月人去,千古想风流的表达效果补天修月人去,千古想风流中,修月,语出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即修月手,指能写文章的人,意思是:有补天修月般匡时济世之才的友人多已故去,词人只能抚今追昔。本句运用典故和比喻,补天修月既是用典又是比喻,以补天修月喻经国济世的人才,表达对匡时救世、才华出众人才的赞美与思慕,蕴含词人对挽救国运的深沉期望;诗人怅然回忆年少时在南昌幕下,与洪徐苏李,快意清游的情景,彼时送日眺西岭,得月上东楼。同友人一起目送落日西沉,共待秋月登楼,可惜那般畅意同游的时光却随故友的离去,家国的沦陷而一去不复返。故本句引起下文对往昔清游生活的叙写。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诗歌情感的能力。对诗歌语句含义的理解,首先要借助重要意象把握诗歌描写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作者人生经历考虑诗句表达的思想情感。答题时注意先答出诗句的意思,然后分析情感。本题要求简要分析下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结合四十载,两人在,总白头分析可知,今昔中秋已相距四十年,当时雅集的故友已仅剩词人同江彦章了,而且二人已是朱颜改,白发生。此中岁月流逝,人生易老之叹让人心伤。表达了对知音不在、故友逝去的悲切;谁知沧海成陆,萍迹落南州,沧海成陆,世事无常,家国沦陷,词人流落南州,北归不得;忍问神京何在,幸有芗林秋露词人心念神京,怎奈山河破碎。表达了对国破家亡、世事变迁的哀伤以及对故都的思念和身世浮沉、流离他乡的伤感;断送余生事,惟酒可忘忧,芗林秋露依旧,山河之变与芗林秋露之不变将词人心中的亡国之恨表达得淋漓尽致,而词人心中的忧愁只能引壶觞以自解,充分表现了词人空有一腔爱国情怀的无奈。

【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18题详解】海日生残夜    (2).江春入旧年    (3).吾尝终日而思矣    (4).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5).朝菌不知晦朔    (6).蟪蛄不知春秋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有:”“”“”“须臾”“”“晦朔”“蟪蛄

19题详解】鄙校——贵校    夙愿——愿望    惠赠——随寄    垂怜——垂青    务必去掉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这是一道考查语言得体的题目,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辞敬辞的运用。鄙校,是谦称自己的学校,这里称呼别人的学校,应该为贵校;夙愿,指平素的愿望,一向怀着的愿望。此处前面有一直以来的,应改为愿望;惠赠,称人赠与的敬词。此处是指自己给别人寄文章,改为随寄;垂怜,敬辞,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怜爱或同情。用在此处感情不当,改为垂青;务必,属于命令式语气,太生硬,去掉。

【点睛】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语言表达得体: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

20题详解】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这是一道图文转换题,既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又考查语言表达能力。考生做题时应结合图片标题仔细观察画面,先观察构图要素(把所有要素考虑进去,不丢要素),然后再借助联想或想象,结合标题分析各部分的寓意。本题要求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吉祥物冰墩墩,请结合熊猫这一形象和冰墩墩这一命名,说明该吉祥物的寓意,画面主体是一只憨态可掬的熊猫,带有冰晶外壳。吉祥物冰墩墩以熊猫为原型进行设计创作,将熊猫形象与富有超能量的冰晶外壳相结合,体现了冬季冰雪运动和现代科技特点。从命名和外形方面分析,冰墩墩意喻敦厚、健康、活泼、可爱,象征着冬奥会运动员强壮的身体、坚韧的意志和鼓舞人心的奥林匹克精神。从设计理念角度分析,冰墩墩头部外壳造型取自冰雪运动头盔,装饰彩色光环,其灵感源自于北京冬奥会的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流动的明亮色彩线条象征着冰雪运动的赛道和5G高科技;左手掌心的心形图案,代表着主办国对全世界朋友的热情欢迎。整体形象酷似航天员,寓意创造非凡、探索未来,体现了追求卓越、引领时代,以及面向未来的无限可能。

【点睛】徽标类题答题技巧:

认真审题,整体看图。

注意细节,图中数字、字母、文字的变形之处往往是作者想要着力表现的内容,也是答题要点所在。

描述徽标构成要素,概括画面内容要全面。

揭示深层寓意,比如变形之处想要强调的内容,徽标体现的地域性特色等。

21题详解】例文

人生也有得失

人生如月,得一寸圆满便失一分风情。

人生如花,得一分灿烂便失一寸生命。

人生如梦,得一份梦幻便失一分真实。

人生总在得得失失中徘徊。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正如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得不一定是福,失也不一定是祸。得与失两者辩证统一,既无绝对意义上的对立,又无完全的统一。

我们只有善于把握好得与失的度,才能把握好人生。

有失必有得。

越王勾践,堂堂一代君王,为了东山再起,他终日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放下了君王的身份与权贵。他为此牺牲了很多,因而最终也获得了命运的眷顾。他如愿地登上了至高无上的权利的殿堂,完成了多年的复仇大计,赢回了失去的一切。

使者张骞,乃是中国历史上出使西域抗击匈奴的伟大英雄。但在他忠于报国的路途上,却是命运坎坷。他为此默默忍受了长达十几年的监禁,经受了不被他人理解的痛苦。他失去了十几年的光阴﹑自由和尊严,却为中国历史增添了不可或缺的一笔。正是他开辟的道路,才使得中原和匈奴在交流上迈出了大的步伐,促进了历史地向前发展。

有得必有失。

正如人中吕布,拥有着非凡的英雄才干。他赢得了美女貂蝉的爱情,却为此掉进了一去不返的深渊。为了貂蝉,他宁愿与董卓反目为仇也在所不惜。最终也不得善终。

南唐后主李煜,天生赋予了惊人的文学才华,不禁令人拍案叫绝。他拥有文学才华之余,还拥有着九五之尊的显赫身份。他一人集令无数芸芸众生向往追求的才华和权贵于一身,却偏偏注定了悲哀的宿命。他必须要再词人与政客两者中选择。诚然,他是一位地位非凡的词人但绝非一位明君。南唐在他的统治下风雨飘摇而最终走向消亡。而他也在狱中郁郁不得志地过了最最痛苦的三年,最终被赐予毒药,惨死在狱中。

我们不曾品尝过苦茶的苦涩又怎知甜茶的甘醇?我们若不是度过炎热的酷暑、严寒的腊冬又怎知金秋的迷人?人生也亦然,不失去又怎会懂得珍惜?

范仲淹曾以洞庭湖为证,在岳阳楼上吟诵出千古名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正是一种对待得与失的正确态度。

月有盈亏,花有开合,人生也有得失。泰然处之,才能在得与失的洪流中经得起岁月的考验,才能在平静的心态下,笑看月的阴晴圆缺,花的花开花落,这才是真正的人生。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

【审题要点】关键句:这些道理,不仅仅是日常的营建方法,还可以延伸到一切有创意的活动中去,此句是判断作文立意的依据。由材料可知,凿井标准不是固定不变,古今是截然不同的,这启示人们应正确看待大小、得失。

【审题】作文要求关于凿井和塑像的寓意,你有着怎样不同的理解呢?结合你的阅读和实践,写出你的思考和感悟实际上就规定了文体,那么明确文体可以写议论文或议论性散文。

本材料可分为三层。第一层是《寓简》中记述的古代关于凿井和塑像的原则与方法,即凿井、塑眼与口要由小到大,塑耳和鼻要由大到小。通过凿井和塑像的衡量标准可知:无论是由小到大还是由大到小,目的都是让井能够挖凿成功,让塑像能够栩栩如生,所以标准的变化都是为了让这些营建能成功。第二层以凿井为例,说这些标准在后来尤其是现代已经不再是唯一,而是可以改变或者必须改变,这表明任何事情都不是固定不变的,同样人们在对待任何事情也不能墨守成规,而要学会变通。第三层进一步拓展,把这些道理由日常的营建方法延伸到一切有创意的活动中,那么理解这里的创意活动就是关键,这里的创意活动其实就是寓意中的,也就是说哪些活动是可以用这种标准衡量的,比如文学创作素材的积累和使用,素材由生活中来,自然是越多越好,就好像雕刻耳和鼻,先雕一个大致轮廓,琢磨透了,心里有了十足的底气,就可以选择素材,将素材一步步转化成作品;然而成功的作品,必定来自生活,又高于生活,但绝不是素材的堆积,而是精细地提炼,所以不是越多就越好。又比如慈善的过程,当你散尽大部分的家财用于各类慈善,就好像雕刻口目,看似你的财富少了,少到只能过一般正常的生活,但是你却得到极多,内心有了极大的满足,以帮助人为快乐,内心反而会强大。

总之,论证分析时,应该做到材料翔实,材料典型,观点新颖深刻,避免泛泛而谈。

【立意】1.得失各有天地。

有时候失去并不是真的失去

人生应看淡得失,享受过程。

有得就有失,有失才有得,要正确对待人生的得失。

【素材】1.范蠡辅佐越王复国兴邦,吞吴雪耻,正是得意之时,可注定名垂青史的他却以得为失,抛官弃权,进走从商,当昔日的功臣尽被越王诛杀,唯范蠡保全其身富甲一方,竟成陶朱美名。

拿破仑横扫欧洲,建立帝国,正是功成名..就之时,可已坐拥万里疆域的他却无法放平心境,无法以得为失,他执迷不悟,继续攻伐,得了扩土开疆的一时之快,失了民生安乐的太平之基,终于兵败滑铁卢,令人唏嘘不已,不能以得为失,是成功的绊脚石,是雄心的绞刑架。

勾践兵败国亡,身为人奴,正是失意之时,可成为奴隶的他以失为得,失了国家,得了教训,失了王位,得了壮志,终于,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报了家仇雪了国耻。以失为得是勇者的气魄。

一天,蜜蜂把一壶蜜送给天神,天神十分高兴地说:“谢谢你,现在我也想送一件东西给你,只要你喜欢,我尽量满足你的愿望。"蜜蜂反复思索,很久才说:“天神,我经常为没有保护自己的能力而苦恼,请赐给我一根一刺就能致人于死地的毒针吧!“天神听了之后,心中有点不高兴。但既然已经答应了蜜蜂,不好出尔反尔,只得履行刚才的承诺。天神对蜜蜂说:“我可以送你这种针,但必须给你讲清楚,就是当你刺人之后,拔出毒针时,你的生命也就随即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