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建安《药砚》入选佛山市南海一中高三语文期末考试卷(全)
2021年佛山市南海第一中学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张大鼓
(张丽)
①在鄂北,要问张大鼓是谁,乡亲们一定会说,是那个“赶酒席”的,这样说着的时候眼里露出不屑。湖北人都知道打鼓说书,登上大雅之堂叫湖北大鼓,走村串户叫赶酒席。
②赶酒席是一种讨钱的营生,低人一等。张大鼓只在外乡赶酒席,敲鼓击板信口编词,看见老人唱福禄吉祥人安康,看到孩子唱五子登科中状元,讨的是碗热饭。只有在真正的酒席上与人搭档,他打鼓说书,搭档拿一空碗挨桌等客人打彩,最后才坐上残席。
③张大鼓干这营生,整个家当就是云板、小鼓和鼓签,没有一个安生的窝。好姑娘不愿嫁他,差一点的他看不上,高的不成低的不就,打了一辈子光棍。
④年轻时张大鼓可风光了,依现在的说法那叫星,粉丝方圆几十里。他要说书,太阳还没落山,家家大人派娃娃去占场子。场子设在稻场,几十个娃每人画个圈,放上板凳、凉席、竹床,等到晚上一家人看戏。张大鼓白皙清瘦,嗓音明亮,扮女角时眉目生辉,兰花指纤巧玲珑,细腰风摆杨柳,活像个大姑娘。十里八乡的叫他张大鼓,谐音张大姑,掩盖了他当老师的称号。
⑤张大鼓正业是民办教师,教一年级语文。他教书随意随性,把生字生词融于日常用语,四言八句信手拈来,或说或唱,有板有眼,要人哭就哭,要人笑就笑,不少学生听入迷,尿湿了裤子。
⑥张大鼓会说书,先在本村演,又被外村请,后来演到了乡里。乡里书记喜欢听,说是曲艺,叫湖北大鼓,还称张大鼓是民间艺人。乡里的戏台搭得高,张大鼓一曲《王大妈学文化》才演完,台下掌声如潮。观众热情高,非要他再演一曲,张大鼓在兴头上,加演了《亲生的儿子闹洞房》。这是曲新戏,人人夸他唱绝了,绝对是那个事。没想到他一下台丢了饭碗,原因是戏里的张善良抛弃妻子,而乡里的书记恰巧与糟糠之妻打了脱离,准备停妻再娶。张善良是现代陈世美,书记呢?大家同情张大鼓,说早晓得这结果,不该让他加演的。张大鼓哈哈一笑,连说带唱:您呀们谁也莫要怪,常言说戏如人生,人生如戏,其实啊,人生比戏呀,更精彩!不久,张大鼓远走他乡。
⑦再见张大鼓是二十多年后,我九十岁的婆婆(奶奶)在腊月二十五寿终正寝。婆婆平生心肠好,亲邻到得齐,酒席摆了二十多桌。那天下着雪,我坐的一桌席摆在厅堂,天井口拉着雨布,冷风还是一个劲地灌。上莱期间不时有烧水的倒茶的拿碗来打彩。酒席正酣,突然一声鼓响,云板撞击有声。只见天井边支了个小鼓,一清瘦的老人立于鼓前,左手执云板击节,右手拿鼓签敲击鼓面或鼓边,铿锵有声。他头上飘雪花,嘴里冒热气,嗓音醇厚,吐字清晰。看模样,听唱腔,我觉得好生熟悉,正纳闷,有人大叫,咦——张大鼓! 真是的——张大鼓! 我惊奇地站起身,喊了声张老师。张大鼓点点头,用鼓签示意我坐下(老家的规矩,没放鞭炮不能离席)。坐席的堂哥看张大鼓继续说唱有些忿忿不平:个赶酒席的还摆么架子,省城回的领导打招呼还不当事哈。显然,张大鼓听到了这句话,鼓签一点换了唱词:这位大哥休要怪,这屋里婆婆我记在怀,那还是个腊月天,婆婆的一碗热鸡蛋,让我过了个暖和年哪——哪字拖得长,悲悲切切。席间鸦雀无声,所有的眼睛耳朵都追着张大鼓:小鼓一击云板响,各位乡亲听端详,今天我来唱一唱。(转说词) 您要问我唱么事,(转唱腔) 我唱的是一曲孝子戏,孟宗哭竹那一呀场。孟宗哭竹和天仙配是我们老家的故事,一个是哭竹救母,一个是卖身葬父,同样的孝行感天动地。
⑧张大鼓用一口地道的家乡话行腔报字,以四平调为基本曲调,一个人扮演不同的角色,时而是皱眉喘息的孟母,时而是焦虑恸哭的孟宗。在他虚拟的动作里,寒风怒号,冬竹摇曳。他的手法、眼法、身法和步法灵活多变,哀婉的说唱之间插以多变的鼓板牌子,把肃杀的寒冬、救母的迫切渲染到了极点。一时间端菜的举着托盘不上菜,坐席的拿着筷子不下箸,就连孩子也停止了喧闹。突然间,鼓板如骤,地裂石开,嫩笋簌簌而出。张大鼓双手合拳:“有道是,泪滴朔风寒,萧萧竹数竿;须臾冬笋出,天意报平安。”
⑨一曲终了,满座哗然。坐席的客人等着打彩,才发觉张大鼓没带搭档。我霎时明白他是来报答婆婆的一碗热鸡蛋的。父亲为张大鼓单开了一桌,我过去为他敬酒,恭恭敬敬地叫他老师。张大鼓连喝三杯满面红光,说今几个高兴啊,赶了一辈子酒席,第一次有当官的学生来敬酒。喝到最后出门,脚步踉跄。好在,雪什么时候停了。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中描写赶酒席是一种讨钱的营生,低人一等。说明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世俗观念还没有得到彻底的改变,对某些工作还存在着歧视。
B.因在我婆婆(奶奶)逝世的酒席上发觉张大鼓没带搭档,父亲为了可怜他,为他单开了一桌,我过去为他敬酒。
C.小说的主人公张大鼓是一个普通的人物,在作者的笔下却是那么的鲜活,他讲课生动,说书精湛,为人乐观,知恩图报。
D.作品中“我”不仅向读者展现了张大鼓的人物形象,也寄寓了“我”对张老师的敬佩之情。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中描写张大鼓没有一个安生的窝,好姑娘不愿嫁他,差一点的他看不上,高的不成低的不就,最终打了一辈子光棍。暗示了人物命运不幸的一面。
B.小说中张大鼓年轻时说书可风光了,粉丝方圆几十里。可是不久,他却又因说书远走他乡。前后对比,对现实具有讽刺性。
C.小说中环境描写:那天下着雪,我坐的一桌席摆在厅堂,天井口拉着雨布,冷风还是一个劲地灌。说明了故事背景,也衬托了后文张大鼓在此处冒雪顶风说书的人物形象。
D.小说中乡里书记喜欢听书,说是曲艺,可张大鼓借张善良抛弃妻子的故事讽刺书记与糟糠之妻打了脱离,失去了民办教师的资格。
3.人物形象的鲜活是由于塑造方法得当,请结合文本第⑧段内容,分析其塑造人物的方法。
4.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小说的结尾句“好在,雪什么时候停了”的表达效果。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欢喜
简平
我怎么可能会喜欢这样一个寒冷而绝望的冬天呢?那痛楚是割裂着心的锐利的冰凌,那绝望如漫漫冬夜里连一颗幽暗的星子都没有。时至年末,偶尔有一些零星的爆竹声,人们和这世界一起准备进入下一个年轮。可我却翻不动我的日历——从胃癌切除手术室出来,我就觉得太阳再也不会升起来了。
可是,母亲来了,她帮我把12月的日历翻到最后一张,然后,在大理石台历架上换上了全新的日历芯子,那封面上标着鲜红的纪年:2012年。母亲坐在我的床头,用平静的声音对我说:“人生来就是要受苦的,但再苦也要走过去,而且总是走得过去的。你看,新的一年就要到来了,所有的日子都在前面一天天等着你呢。”
也就是从那个12月开始,母亲每周三都早早地来到我的住处。她来时总是两只手都提着沉沉的袋子,里面装满了刚刚买好的蔬菜、瓜果,有时还装着报纸和书籍。我怕她累着了,让她每次都坐出租车过来,但她不肯,说这点东西她提得动。所以,母亲还是每每乘公交车来,路上要倒几趟车,来回至少得两个多小时。一进门,母亲就忙乎起来,一边跟我聊天,一边拣菜、洗菜,然后去厨房煲汤做菜,稍有空隙,还帮我打扫屋子。这个时候,我就会停止无穷无尽的销蚀灵魂的妄念,在颠簸的气流里上下乱飞的风筝便也静止在了空中。
从此,每个周三成了我心里企盼的节日。每当听见母亲用钥匙转动门锁的声音,我心里就欢喜得像是燃放起了焰火,那焰火在彻骨的寒冷中美丽绽放,将凛冽染上了一层明亮和温暖。我感觉那一天心情特别平和,特别安宁。我真的又可以站立起来了,可以趴在窗前看外面的天与地了。原本因为恐惧和焦虑,我如同一只被蒙住眼睛的惊慌的小鸟,哪怕飞得再高,也看不见连绵的山脉和澎湃的海洋了。那天,下雪了,江南的雪花不是完整的一朵朵的,谁都无法相信它会聚起来,可偏偏不多时,雪就把房顶、树枝和路径覆盖住了,白色皑皑,一派纯净。我真的好欢喜啊。只是母亲要回去了。屋门关上的刹那,我便急急地返身来到窗口等待着,等待着……母亲瘦弱的背影出现了,她一步一步地踏在积了雪的小道上,雪花落在她的肩头,落在她的发上。直到这时,我才第一次那么真切地看见,母亲的头发早已花白如雪。是啊,亲已经75岁了,苍老毕现。之前,我从来没有在母亲跟前流过一滴眼泪,但这时我禁不住泪水崩落。
母亲的脚步带走了冬雪,牵来了春天的消息有一天,母亲说:“我带你出去走走吧。”于是,我欣然跟着母亲去了一处公园。虽说还有些许料峭春寒,但杨柳枝头已爆出嫩黄嫩绿,令我想起李白“春风柳上归”的诗句。春回大地,当是自然规律,但对于我个人来说,这却不是必然的,那是一种更神圣的力量。回到家后,我坐到书桌前,打开电脑,写下了病后第一篇文章,当我点上最后一个句号时,我泪流满面,我为自己能重新开始写作而欢喜万分。
夏季的一个周三,飓风来临,黑云压城,狂风暴雨仿佛要掀翻整个世界。我正忐忑不安时,母亲敲响了房门。只见她完全成了一个“水人”,不等我开口,她自己先笑了起来,说那浓雾的风雨真像一堵厚厚的山墙,但她穿越过来了。我跟母亲说:“以后你别每周都来了。”母亲没有接我的话头,继续说笑道:“穿越还真要有点儿气力的。”
又到12月了。因着母亲,我甚至都没有觉得冬季已至。那个周三的上午,我习惯性地等着母亲的到来。可是,这一次,我却没有等到。母亲打来电话说,她今天不能来了,因为她胆囊炎发作了,老毛病了,已经吃了药,在家躺躺就是了。我不放心,让我妹妹带母亲去医院检查。结果出来了,竟是肝癌,而且医生说可能只有六个月的存活期。霎时间,我重跌入一年之前,又回到了天寒地冻的日子。
但是,母亲再一次来到了我的身边,再一次帮我把12月的日历翻到最后一张,然后,在大理石台历架上换上了全新的日历芯子。这一次,鲜红的大字标着的纪年是2013年。母亲照例平静地对我说:“你不用为我担心,我一点问题都没有,往后的日子跟以前不会有什么两样。”在母亲做了介入治疗两周之后,我和母亲互相扶持着,登上了飞往香港的航班。坐在维多利亚港边,阳光暖暖地照在身上,望着天边的一抹祥云,我跟母亲一块说起了我们共同生活了大半辈子的黄浦江,说起了流经母亲故乡江苏常州的大运河,说起了母亲年前专为我祈福而到过的黄山湖。望着粼粼波光,我想,水流滔滔,千回百转,所有的河系水脉终将汇合,日夜不息地奔向世界上的每一个地方。
我对母亲说了德国诗人贝托尔德·布莱希特的故事:那时,他躺在柏林一家医院的病床上奄奄一息,当他看见窗外一棵树上停了一只小鸟,而且不断地啼鸣,不由得拿起笔来写下了生命中最后一首诗。布莱希特说,我死之后,鸟还活着,在树上,婉转鸣叫。这时,正好有一只鸟儿从苍翠的树丛中鸣叫着飞起,我和母亲都欢喜得笑出声来。
(节选自《散文选刊》,有删改)
5. 下列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在塑造母亲这一形象时,既运用了外貌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又通过对环境的描写来侧面烘托母亲的形象。
B. 文章非常注重段落间的过渡,如第五段开头一句,既承接上文对雪的描写,又引出下文对春景的描写,使上下文段落间衔接自然。
C. 文章第八段中“母亲照例平静地对我说:你不用为我担心,我一点问题都没有”,是因为母亲确认自己是老毛病发作了,并不知道自己得了肝癌。
D. 文章中的母亲勤劳、简朴、乐观,她深爱着自己的儿子,她以自己的勇敢、乐观,让身处痛苦中的儿子看到希望,感受到欢喜。
6. 分析文中划波浪线句子的含义。
春回大地,当是自然规律,但对于我个人来说,这却不是必然的,那是一种更神圣的力量。
7. 文章结尾为什么要引用德国诗人贝托尔德·布莱希特的故事?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药砚
练建安
阳光朗照,河头城浮动飘忽的浓雾渐渐消散。
石钵头赤裸脊背,噔噔踏入石坝码头肉铺摊点,立定,双肩一耸,大块猪肉扇啪嗒一声脆响,平摊在了肉案上。两个伙计手忙脚乱,将猪肉扇挂上一根铜皮红木大秤。一个掌挂钩,一个挪秤砣报数:“二百……三十一斤半。”石钵头斜了他们一眼,操起两把剔骨尖刀,咔咔磨擦,笑骂:“黄疸后生!”
墟镇巷道,湿漉漉的,水气淋漓。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
石钵头认得此人,是个老童生。传说是满腹诗书,考到胡子花白,连一个秀才也没捞着。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石钵头扭头噗地吐出了一口浓痰。
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问:“前蹄,几多钱啊?”石钵头利刀游走剔骨,沙沙响。“老弟,几多钱?”华昌再问。石钵头说:“现钱,不赊账。”华昌说:“你这后生哥啊,好没道理,咋就说俺要赊账呢?”
石钵头说:“搞笑嘴!”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华昌说:“无怨无仇,做嘛介不卖?”石钵头斫下猪蹄,说:“看好了,可是这副?”华昌点头。石钵头抓起猪蹄,猛地往后抛入汀江,说:“俺要敬孝龙王爷。不行么?”华昌拣起制钱,一声不吭地走了。身后传来阵阵哄笑声。
半个月后,华昌带着几个破蒙童子江岸踏青,歇息于城东风雨亭。彼时,石钵头正惬意地嚼吃着亭间售卖的糖酥花生。一扬手,花生壳撒落遍地。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先生教俺一本书,俺教先生打野猪。野猪逐过河,逐去先生背驼驼……”
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
华昌是邻县武邑山子背人。山子背距河头城七八铺远。他那蒙馆设在张家大宗祠里。
夜晚,细雨濛濛,倒春寒风吹动西厢房窗棂。昏黄油灯下,华昌翻阅旧日诗稿。当他读到“学书学剑两不成”时,不由得悲从中来。
嗒,嗒嗒。有轻微的叩门声。没错,是叩门声。开门,竟是多年未见的老友李半仙。奇香扑鼻。李半仙拎着一副卤猪蹄,笑眯眯地看着他。
转眼到了仲夏。这个午日,童子早散学了。华昌困倦欲睡。宗祠内,闯入了一个莽汉。定睛一看,却是石钵头。
石钵头拎着一副肥硕猪蹄,恭恭敬敬地放在书案上。华昌轻摇折扇,说:“得非有辱斯文乎?”石钵头懵懵懂懂。华昌合上折扇,说:“君子不食嗟来之食。”石钵头愕然。华昌站起,迈方步,七八个来回,用了大白话:“有嘛介求俺?直说吧。”石钵头苦着脸,说:“俺老娘瘫了。李半仙的药方,求您老给半块端砚,做药引子。”华昌坐下,说:“奇了怪了,这端砚何处无有?为何要俺给你?”石钵头说:“李半仙说了,定要半块阿婆坑的端砚,甲子年中秋日戌时月圆蓄墨的。百砚斋掌柜的说,那时日,方圆几百里,只有您老先生买了一块。”“哦。”华昌说,“桌上有。识字么?”石钵头苦笑:“开过蒙,又被先生赶回家啦……略识几个字。”华昌微闭双眼,说:“自家看,可要看清喽。”
石钵头抓过端砚。长九寸,宽五寸,厚二寸一分,份量颇重。抬起,勾头看去,砚底刻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甲子年中秋日戌时练华昌购置于河头城百砚斋。”石钵头认得时日数字,说:“就是这块,就是这块!”说着,掏出一锭约摸五两重的银子。华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
石钵头嗫嚅不知所措了。华昌自言自语:“李半仙?这个李半仙搞嘛介名堂?”石钵头急了:“老先生,俺……俺……”华昌举手截止,说:“后生哥,半块,何谓半块?就不能有丝毫差错,分得来么?”石钵头额上冒出冷汗,说:“刀斧斫开?”华昌笑了:“何须如此麻烦。”
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低一声。
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
(原载《天池》2016年第6期)
8.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第二段中“赤裸脊背”“双肩一耸”“两个伙计手忙脚乱”等处,运用了正、侧面结合手法,生动地塑造了石钵头强悍、霸气的屠夫形象。
B. 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是因为看他“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
C. 小说中两处画线句子景物描写非常精炼,第一处重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第二处则主要烘托了华昌此刻惆怅、失落的心理。
D. 小说以“药砚”为题,含义深刻:这“砚”既是给石钵头老娘治瘫病的药引子,也是教育他要尊师重道、宽以待人的良药。
9. 请结合全文概括华昌的形象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10. 小说结尾的画线句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6题。
仲由字子路,卞人也。少孔子九岁。
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陵暴孔子。孔子设礼稍诱子路,子路后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
子路问:“君子尚勇乎?”孔子曰:“义之为上。君子好勇而无义则乱,小人好勇而无义则盗。”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孔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季康子问:“仲由仁乎?”孔子曰:“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不知其仁。”
子路为季氏宰,季孙问曰:“子路可谓大臣与?”孔子曰:“可谓具臣矣。”
子路为蒲大夫,辞孔子。孔子曰:“蒲多壮士,又难治。然吾语汝:恭以敬,可以执勇;宽以正,可以比众;恭正以静,可以报上。”
初,卫灵公有宠姬曰南子。灵公太子蒉聩得过南子惧诛出奔及灵公卒而夫人欲立子郢郢不肯曰亡人太子之子辄在于是卫立辄为君是为出公出公立十二年,其父蒉聩居外,不得入。子路为卫大夫孔悝之邑宰。蒉聩乃与孔悝作乱,谋入孔悝家,遂与其徒袭攻出公。出公奔鲁,而蒉聩入立,是为庄公。方孔悝作乱,子路在外,闻之而驰往。遇子羔出卫城门,谓子路曰:“出公去矣,而门已闭,子可还矣,毋空受其祸。”子路曰:“食其食者不避其难。”子羔卒去。有使者入城,城门开,子路随而入。造蒉聩,蒉聩与孔悝登台。子路曰:“君焉用孔悝?请得而杀之。”蒉聩弗听。于是子路欲燔台,蒉聩惧,乃下石乞、壶黡攻子路,击断子路之缨。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遂结缨而死。
孔子闻卫乱,曰:“嗟乎,由死矣!”已而果死。
(节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灵公太子蒉聩得过南子/惧诛出奔/及灵公卒/而夫人欲立公子郢/郢不肯/曰/亡人太子之子辄在/于是卫立辄为君/是为出公/
B.灵公太子蒉聩得过/南子惧诛/出奔及灵公/卒而夫人欲立公子郢/郢不肯/曰/亡人太子之子辄在/于是卫立辄为君/是为出公/
C.灵公太子蒉聩得过/南子惧诛出奔/及灵公卒/而夫人欲立公子郢/郢不肯/曰/亡人太子之子辄在/于是卫立/辄为君/是为出公/
D.灵公太子蒉聩得过南子/惧诛/出奔及灵公/卒而夫人欲立公子郢/郢不肯/曰/亡人太子之子辄在/于是卫立/辄为君/是为出公/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子路性格粗野,刚直好勇。他曾经欺侮孔子,后来却被孔子的伟大人格感化,并拜孔子为师,跟其周游列国。
B.子路自尊自信,不慕虚荣。孔子认为子路即使穿着破旧袍子和穿着裘皮大衣的人站在一起,也不会感到羞愧。
C.子路精于政事,能力出众。孔子赞扬子路有仁德,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可以让子路来管理其军政事物。
D.子路遵守礼仪,至死不渝。卫国政乱中,子路舍身取义,挺身而出,临死之前仍不忘整理帽缨,最终玉碎当场。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孔子设礼稍诱子路,子路后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安定城楼
(唐)李商隐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①年少虚垂涕,王粲②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③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④竟未休。
【注释】①贾生:即贾谊。②王粲:东汉末年人,建安七子之一。《三国志•魏书•王粲传》载:王粲年轻时曾流寓荆州,依附刘表,但并不得志。他曾于春日作《登楼赋》,中云:“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③回:挽回、扭转。④鹓雏;传说中一种像凤凰的鸟。《庄子•秋水》:“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1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诗极具李商隐诗歌“使典用事以抒情言志”的特色,使用了多个典故,盘郁顿挫,表达了丰富而深厚的思想感情。
B.首联点题,上句以夸张之笔写诗人登上高耸百尺的安定城楼,下句则描绘了一幅绿树与汀洲连成一片的辽阔景象,乃登楼之所见。视野开阔,气象万千。
C.颈联的情感又一跳转,由颔联的激愤转入低沉。在现实的打击下,诗人回顾自己一生无为,避世心态油然而生,于是渴望在白发苍苍的晚年归隐江湖,开创人生的新天地。
D.尾联用庄子寓言之典,把朝廷的禄位比作腐臭的老鼠,又用鹓雏自比,借此剖白自己处世的立场和志趣,比喻巧妙,意味深长。
13.请结合本诗相关诗句,简述全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石钟山记》中,苏轼反对不经过亲身实践而凭主观臆断去猜测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2)《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君主应该选拔有才能的人,听取好的意见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3)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用对比手法,写出物是人非、人生无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15.下面某校一则活动通知,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
现兹定于五月四日早八点举行“十八岁成人礼”活动,诚邀各位家长赏光。校外道路坑坑洼洼,请大家务必尽早出发,以便按时到达。让我们共同成为各位同学成长的观察者。
(1) 改为
(2) 改为
(3) 改为
(4) 改为
(5) 改为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16.请说明下面漫画内容并揭示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70字。
内容:
寓意:
四、写作(60分)
17.你认真看过一片云吗?认真地唱过一首歌吗?认真地追过一个梦吗?……认真是一种态度,认真地去做每一件事儿吧。请以“认真”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作文。文体不限,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因在我婆婆(奶奶)逝世的酒席上发觉张……敬酒”强加因果关系,张大鼓没带搭档,是因为他是来感恩的;父亲为张大鼓单开了一桌,是表示感谢的;我过去为他敬酒,既是感谢更是因为心中对老师张大鼓的敬重。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的能力。
D.“张大鼓借张善良抛弃妻子的故事讽刺书记与糟糠之妻打了脱离”无中生有,原文并未讽刺,加演的只是一曲新戏,没想到被书记对号入座。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的能力。
塑造人物的方法分为直接与间接,直接描写从语言、神态、动作等角度分析,如文中“张大鼓白皙清瘦,嗓音明亮,扮女角时眉目生辉,兰花指纤巧玲珑,细腰风摆杨柳,活像个大姑娘”“张大鼓用一口地道的家乡话行腔报字,以四平调为基本曲调……哀婉的说唱之间插以多变的鼓板牌子,把肃杀的寒冬、救母的迫切渲染到了极点”,是他的外貌、姿态、唱腔等描写,写他分演各个角色都栩栩如生,直接写出他说书技艺的高超。
间接描写如“他要说书,太阳还没落山,家家大人派娃娃去占场子。场子设在稻场,几十个娃每人画个圈,放上板凳、凉席、竹床,等到晚上一家人看戏”,人们早早就去占位,可见他说书很受欢迎;“不少学生听入迷,尿湿了裤子”“张大鼓一曲《王大妈学文化》才演完,台下掌声如潮。观众热情高,非要他再演一曲”“一时间端菜的举着托盘不上菜,坐席的拿着筷子不下箸,就连孩子也停止了喧闹”可见,他的说书让孩子大人都入迷,显示出他说书技艺的高超。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好在,雪什么时候停了”是一句环境描写,以景作结,让人回味无穷。“好在,雪什么时候停了”,是“我”看到张老师“喝到最后出门,脚步踉跄”,担心他走路不方便而吐露的关心之词,通过“我”的这句关心,其实也侧面反映出张大鼓受人敬重。
这句环境描写与前文“那天下着雪……一清瘦的老人立于鼓前,左手执云板击节,右手拿鼓签敲击鼓面或鼓边,铿锵有声。他头上飘雪花,嘴里冒热气,嗓音醇厚,吐字清晰”相呼应,暗示着时间过去,情节推移。
【5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C项,“并不知道自己得了肝癌”错误。这应该是母亲害怕“我”担心和再次陷入绝望而在“我”面前的掩饰,是母亲的良苦用心。
故选C。
【6题详解】
此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抓住关键词语理解。(2)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3)指出手法,分析句子。(4)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理解句子含义和作用。赏析句子题一般要先明确手法,主要是修辞手法,常见的修辞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答题时先弄清句子的含义,然后辨析手法,最后挖掘句子内部是否隐藏着作者的情感。有时候赏析句子还要注意与上下文的内容相关联,不能孤立地理解,要与文本旨相联系。
划线句子为:春回大地,当是自然规律,但对于我个人来说,这却不是必然的,那是一种更神圣的力量。
把划线句子分为两层,其一为春天是节令,是自然规律,是必然的。其二为转折,春天原本象征美好幸福,象征希望活力生机,而我却生病了,感觉失去了未来,对于“我”而言,没有了生命的春天,所以我说“这却不是必然的”,“我怎么可能会喜欢这样一个寒冷而绝望的冬天呢?那痛楚是割裂着心的锐利的冰凌,那绝望如漫漫冬夜里连一颗幽暗的星子都没有。时至年末,偶尔有一些零星的爆竹声,人们和这世界一起准备进入下一个年轮。可我却翻不动我的日历——从胃癌切除手术室出来,我就觉得太阳再也不会升起来了”,从中可见我的消极悲观,对于“我”来说,人生的春天却不是自然到来的。不是必然到来,而是“一种神圣的力量”的意思是母亲的到来给病中的我带来春天般的希望、信心和温暖。这里的春天具有真正比喻义,母亲教育感染了“我”,从精神上拯救了“我”,“我”从绝症、绝望中逐渐走出来迎接新生。委婉含蓄地赞美了母亲的伟大,母爱的力量。
【7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段落作用的能力。分析语段的作用,首先明确语段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结构上注意伏笔、照应、铺垫等,内容注意主旨的体现,和其它语段的关系。还要注意语段所处的位置,如开头注意铺垫、引起下文、统领全文、奠定情感基调、引起阅读兴趣等,中间注意承上启下,结尾注意点明深化主旨等。题干为:文章结尾为什么要引用德国诗人贝托尔德·布莱希特的故事?
结尾段为:我对母亲说了德国诗人贝托尔德·布莱希特的故事:那时,他躺在柏林一家医院的病床上奄奄一息,当他看见窗外一棵树上停了一只小鸟,而且不断地啼鸣,不由得拿起笔来写下了生命中最后一首诗。布莱希特说,我死之后,鸟还活着,在树上,婉转鸣叫。这时,正好有一只鸟儿从苍翠的树丛中鸣叫着飞起,我和母亲都欢喜得笑出声来。
内容上,故事丰富文章的内容,引用诗句增强文采和文化底蕴,富有诗情画意和感染力,增强文章的吸引力和可读性;主旨上,突出中心,借布莱希特的生命之诗“我死了后,鸟还活着,在树上,婉转鸣叫”,委婉含蓄地表达了“我”对生命的热爱和珍重,希望“我”和母亲的乐观淡定豁达能够启迪读者,生活中疾病困难在所难免,我们改变不了客观,却能改变主观,以此方式拓宽生命的质量。结构上照应上文母亲和我的病情,并在“笑”声中收束全文,耐人寻味。表达效果上同时与开头部分我的消极悲观形成鲜明对比,突出热爱生命笑对生活的主题思想。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需要首先明确题干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文本,结合文本内容来筛选比对,分析鉴赏选出正确答案。
B项,“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表述错误。结合文本后面的内容分析可知,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主要是因为他内心对华昌这样的读书人的憎恶和鄙视。
故选B。
【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人物形象特点分析。解答此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人物形象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的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
华昌的形象特点,结合文本内容分析。①如从“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可知,华昌斯文谦和,穷困潦倒;②根据文本“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可知,华昌隐忍退让;根据文本“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低一声。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可知,华昌身怀绝技;③根据文本“华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可知,华昌正直善良,宽容大度。
【10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本结构内容理解与分析。小说结尾常见的作用:突出波澜,震撼人心;照应前文,不突兀。留下空白给读者想象空间,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深化主题;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令人回味。耐人寻味;给人以喜悦欣慰之感;反应美好愿望。
“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小说结尾出人意料。“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华昌明明身怀绝技,却不计较石钵头的多次挑衅,突出了他的隐忍大度,丰富了人物的形象。结合华昌的语言等内容分析,如“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等,小说结尾揭示作品的主题,更好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题:生活中应当尊重他人、宽容大度。
【11题详解】 A
C
孔子用礼乐慢慢地诱导子路,后来,子路穿着儒服,带着拜师的礼物,通过孔子学生的引荐,请求作孔子的学生。(大意得2分,“稍”、“儒服”和“因”三处,每处译对各得1分,满分5分)
【12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
C项,“由颔联的激愤转入低沉”“避世心态油然而生”错。永忆江湖,即怀淡泊名利之心;欲回天地,想扭转乾坤,即抱建立功业之志。颈联是说,自己早有归隐江湖之志,但要等到回天撼地之日,肃清当前国家的混乱局面之后就功成身退。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积极的人生态度和高远的人生境界,是历来广为传诵的名句。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三、四句先以两位古人自比。贾谊献策之日,王粲作赋之年,都与作者一般年轻。用两位古人的古事,比自己当前的处境和心情,对才华横溢却不受重用的贾谊和王粲的惋惜和同情,抒发自己怀才不遇之悲。
五、六句抒露志趣和抱负。作者的遭遇虽然困顿,可是他的凌云之志,未稍减损。江湖、扁舟乃使用春秋时代范蠡的典故。“永忆江湖”,即怀淡于名利之心;“欲回天地”,即抱建立功业之志。这两句诗反映了封建社会里才志之士的积极向上思想,既怀着恬淡的心情,又有担当事业的志气。
七、八句借庄子寓言表示自己敝履功名利禄,正告他人不要妄加猜测。这两句诗,诗人自比凤凰,以清高自守、光明磊落人格自况,既阐明自己没有患得患失的私心杂念,胸次光明磊落,淡泊宁静,为上面“永忆江湖”句提供有力的论证;又表示对世间一切恶浊事物,睥睨蔑视,决不妥协容忍;还尖锐地批判那些捧住权位不放的禄蠹,对他们尽调侃奚落的能事。
【14题详解】
【详解】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情境默写这种类型,要求考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臆”“雕阑”“砌”“犹”等字,默写时要写准确。
【15题详解】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得体的能力。就是根据环境条件恰当地使用语言,使语言同语境协调一致。语境有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之分,内部语境包括不同文体的语言要求和文章中语言风格的一致性;外部语境指语言交际时的各种情景条件,包括场合、对象、目的等。“现定于”或“兹定于”语义重复,应删去“现”或“兹”;赏光:敬辞,用于邀请他人的套语,请对方接受自己的邀请,或接受自己的意见,此处要表达邀请家长的到来,“赏光”应改为“光临”;光临:敬辞,称宾客来访;“坑坑洼洼”语气不和谐,应改为“不平”;“务必”一词语气生硬,应删去;“成长”与“观察者”搭配不当,应改为“见证者”。
【点睛】语言表达应注意:
①文明得体。应根据特定的情景采用文明得体的用语。
②有内容。要摒除不合实际的空话、套话或含糊不清的语言,力求清楚、明白。
③说话有合理的顺序。要注意事物内在的联系及因果关系,力求意明句畅。
④语言简明。要满足试题的要求,简明作答,字数适中,标点恰当。
【16题详解】
寓意:翅膀象征着孩子奇妙的想象力、自由、个性等,剪翅膀是扼杀孩子的想象力、自由和个性。漫画揭示了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家庭教育问题。
试题分析:这类题目解答时要认真看图,画面中的要素要全面把握,题目、图画、解释的文字,不能偏颇或漏掉,包括人物的神情,也是重点。分析时要联系现实,分析画面背后的内涵。内容上看,画面上画了两个家长和一个小孩,小孩身上有一双翅膀,家长正拿着一把大剪刀准备剪去孩子背上的翅膀。第一问,考生只需把画面内容介绍清楚就可以得到答案了。寓意应联系现实来思考,孩子的翅膀应是象征想象力、自由、个性等内容,而剪去翅膀就是扼杀孩子的想象力和个性。考生只需把这些内容分析清楚即可。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7题详解】例文:
认真
认真的你我,总是在生活中隐隐发光;认真的态度,总让工作的问题迎刃而解;认真的日子,才能使生命充满圆融和喜悦!
——题记
我喜欢夏日的永昼,我喜欢在多风的黄昏独坐在傍山的阳台上。小山谷里稻浪推涌,美好的稻香翻滚着。慢慢地,绚丽的云霞被浣净了,柔和的晚星遂一一就位。当我认真细致的观察生活时,我总能有新的体会,新的感悟。
我经常观察红茶花,所以我甚爱红茶花,当然,白茶花更好,但白茶花的好如诸媚的好,只适合放在天目釉的黑钵子里,钵子放在明窗下,相望之际令人落泪。红茶花却是阳光下,上坡上慷慨从容的心情,是新写的红春联,是刚剪好的窗花,是太阳的复制品,是不经意地在路上遇见的微笑。
低枝拂额,山鸟上下,“随身听”里播着新买来的古筝曲,抿一口山村自酿的清茶,淡淡的绿,淡淡的芬芳……蹄声嘚嘚,心中畅游着无限的期待,期待着更美的心路历程。
我虽爱桃花,可桃花却是我最脆弱,不堪一击的记忆,记得母亲很喜欢桃花,现在呢,母亲不在我的身边。现在想想,连母亲当年的责骂和唠叨,都觉甜美。因为我牢牢记住了桃花瓣柔柔腻腻的擦除感觉。
在书籍中,我不能自抑地喜欢着泛黄的线装书,握着它就觉得握着一脉优良传统,那涩暗的纸面蕴含着古典的美,自己仿佛升入另一个境界,没有纷扰,没有喧嚣,没有嫉妒和恼怒。每次细细的品味,都觉得是一次精神的升华。
四季中,我偏爱春,不只是因为初生的和田,风中偶起的鹭鸶,鹭鸶足下恣意着黄的菜花,菜花丛中扑朔着迷离的黄碟,还是因为一一句话:春天是一则童话,饰以软风,杜鹃杜鹃。不过总而言之,我偏爱春。
春天的景物,“青眼”最为迷人。春柳的柔条上暗藏着无数叫做“青眼”的叶蕾,那些“眼”随性一来,便喷出了几脉绿叶,不几天,所有谷粒般的青眼全拆开了。
有人说生活没有想象的美好,所以厌恶生活,生活在乌云中。但真是这样么?不是。生活中处处有阳光,就看你是否有一双发现的眼睛。正如罗丹所说的那样,世界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要你认真观察生活,就会发现的生活充满阳光。
【详解】[审题]
本题考查写作能力。
本文题题旨明确,注意观察引导语,省号前面内容是提示写记叙文,后面的内容是提示写议论文,当然也可以把“认真是一种态度,认真地去做每一件事吧!”作为记叙文中夹叙夹议的“议”,做文章的结尾的感悟。写记叙文,选自己亲历的事情,写出自己或某一个人是如何“认真”的,“认真”良好的结果是什么,对此有什么感想。可以直接写自己或熟悉的同学在学习中是如何“认真”的,写出“认真”的情态,说明“认真”的意义——只要认真,就能成功。写议论文,可以以引导语中的“认真是一种态度,认真地去做每一件事吧!”为中心论点,正面反面举一些典型的例子,说明为人“认真”,做事“认真”的好处,“认真”对于为人的形象、做事的效率以及人生的成功的作用。为了说理全面而透彻,可进一步说明“认真”与“较真”的斤斤计较是不同的,为人做事的“认真”与利益追求方面的患得患失是有本质区别的,这样透彻的分析“认真”的真正含义,说清道理,突出中心论点。
[立意]
1、认真的一件事
2、生活需要认真
3、怕就怕认真二字
4、认真才能成功
5、认真是一种态度
[素材]
1、“认真,认真,一定要认真……”每次做完习题前,我总对自己说这样的话。“这次一定要细心,不能马虎……”每次考试前,我总在心里对自己默默的说。“一定要认真观察,多点耐心,就一定能做出来的……”每次做奥数题前,我总是小声地对自己说。
2、在人的一生中,总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事情。或挫折,或成功。而每一次的经历,都会使我们慢慢的成长。而你,只有认真的去生活,生活才会认真的对待你。
3、每一个看似平凡而不起眼的东西,却凝聚了同学的多少心血啊!每个人只有认真的对待生活中的人,或物。而他们也会认真的对待你。就像一句老话说的:只有付出了,才会有回报。”所以让我们认真的对待每一次的经历,一起认真的对待生活。
4、李叔同先生亦是如此。他始终都抱着认真做事,做人的准则。青年的他,意气风发,认真地做一个有志青年;留学日本,他满腔热忱,认真的做一个回报国家的留学生;回归故土,他归于平淡,认真教书育人贡献所学。这样的一生也不足为奇,但是我们应该善于发现无论李叔同先生在什么年龄阶段,拥有什么样的阅历,他始终都秉持着认真二字。要做到这点,是难的。而他,却又很好地向我们诠释了。
5、认真,是开在路上的最浓最艳的朱花,含露乍开,燃起壮烈的火焰。火舌消失时,一切都迎来了耀眼的未来。
[结构]
作者以一段话作为题记,指出认真的好处。然后写生活中自己对美景的喜爱,认真地观察生活之后,总能有新的体会和感悟。然后写对书籍的喜爱。总之,生活中总有美好让你认真观察,认真体会。最后,作者以罗丹的名言作为结尾,提醒我们要认真观察生活,就会发现生活中充满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