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建安《药砚》入选四川崇州市崇庆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考试卷(全)
2021年四川省崇州市崇庆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药砚
练建安
阳光朗照,河头城浮动飘忽的浓雾渐渐消散。
石钵头赤裸脊背,噔噔踏入石坝码头肉铺摊点,立定,双肩一耸,大块猪肉扇啪嗒一声脆响,平摊在了肉案上。两个伙计手忙脚乱,将猪肉扇挂上一根铜皮红木大秤。一个掌挂钩,一个挪秤砣报数:“二百……三十一斤半。”石钵头斜了他们一眼,操起两把剔骨尖刀,咔咔磨擦,笑骂:“黄疸后生!”
墟镇巷道,湿漉漉的,水气淋漓。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
石钵头认得此人,是个老童生。传说是满腹诗书,考到胡子花白,连一个秀才也没捞着。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石钵头扭头噗地吐出了一口浓痰。
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问:“前蹄,几多钱啊?”石钵头利刀游走剔骨,沙沙响。“老弟,几多钱?”华昌再问。石钵头说:“现钱,不赊账。”华昌说:“你这后生哥啊,好没道理,咋就说俺要赊账呢?”
石钵头说:“搞笑嘴!”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华昌说:“无怨无仇,做嘛介不卖?”石钵头斫下猪蹄,说:“看好了,可是这副?”华昌点头。石钵头抓起猪蹄,猛地往后抛入汀江,说:“俺要敬孝龙王爷。不行么?”华昌拣起制钱,一声不吭地走了。身后传来阵阵哄笑声。
半个月后,华昌带着几个破蒙童子江岸踏青,歇息于城东风雨亭。彼时,石钵头正惬意地嚼吃着亭间售卖的糖酥花生。一扬手,花生壳撒落遍地。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先生教俺一本书,俺教先生打野猪。野猪逐过河,逐去先生背驼驼……”
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
华昌是邻县武邑山子背人。山子背距河头城七八铺远。他那蒙馆设在张家大宗祠里。
夜晚,细雨濛濛,倒春寒风吹动西厢房窗棂。昏黄油灯下,华昌翻阅旧日诗稿。当他读到“学书学剑两不成”时,不由得悲从中来。
嗒,嗒嗒。有轻微的叩门声。没错,是叩门声。开门,竟是多年未见的老友李半仙。奇香扑鼻。李半仙拎着一副卤猪蹄,笑眯眯地看着他。
转眼到了仲夏。这个午日,童子早散学了。华昌困倦欲睡。宗祠内,闯入了一个莽汉。定睛一看,却是石钵头。
石钵头拎着一副肥硕猪蹄,恭恭敬敬地放在书案上。华昌轻摇折扇,说:“得非有辱斯文乎?”石钵头懵懵懂懂。华昌合上折扇,说:“君子不食嗟来之食。”石钵头愕然。华昌站起,迈方步,七八个来回,用了大白话:“有嘛介求俺?直说吧。”石钵头苦着脸,说:“俺老娘瘫了。李半仙的药方,求您老给半块端砚,做药引子。”华昌坐下,说:“奇了怪了,这端砚何处无有?为何要俺给你?”石钵头说:“李半仙说了,定要半块阿婆坑的端砚,甲子年中秋日戌时月圆蓄墨的。百砚斋掌柜的说,那时日,方圆几百里,只有您老先生买了一块。”“哦。”华昌说,“桌上有。识字么?”石钵头苦笑:“开过蒙,又被先生赶回家啦……略识几个字。”华昌微闭双眼,说:“自家看,可要看清喽。”
石钵头抓过端砚。长九寸,宽五寸,厚二寸一分,份量颇重。抬起,勾头看去,砚底刻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甲子年中秋日戌时练华昌购置于河头城百砚斋。”石钵头认得时日数字,说:“就是这块,就是这块!”说着,掏出一锭约摸五两重的银子。华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
石钵头嗫嚅不知所措了。华昌自言自语:“李半仙?这个李半仙搞嘛介名堂?”石钵头急了:“老先生,俺……俺……”华昌举手截止,说:“后生哥,半块,何谓半块?就不能有丝毫差错,分得来么?”石钵头额上冒出冷汗,说:“刀斧斫开?”华昌笑了:“何须如此麻烦。”
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低一声。
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
(原载《天池》2016年第6期)
1.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第二段中“赤裸脊背”“双肩一耸”“两个伙计手忙脚乱”等处,运用了正、侧面结合手法,生动地塑造了石钵头强悍、霸气的屠夫形象。
B. 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是因为看他“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
C. 小说中两处画线句子景物描写非常精炼,第一处重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第二处则主要烘托了华昌此刻惆怅、失落的心理。
D. 小说以“药砚”为题,含义深刻:这“砚”既是给石钵头老娘治瘫病的药引子,也是教育他要尊师重道、宽以待人的良药。
2. 请结合全文概括华昌的形象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3. 小说结尾的画线句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随着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人们的出行方式日趋多样化,节能减排、绿色生活理念不断融入城市发展和百姓生活中,也让“绿色出行”理念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顾名思义,绿色出行指的是所有节约能源、提高能效、减少污染的出行方式。其中,步行或骑自行车等出行方式都是绿色出行的代表。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共同努力下,我国提出和实施了一系列城市交通发展的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城市交通仍然存在许多突出矛盾,造成矛盾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交通压力巨大;二是机动车数量持续增长,但缺乏完善和足够的停车空间,导致机动车在路边停放,侵占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造成步行、骑行通勤不便;三是近年来共享单车成为热门出行方式,共享单车数量增加,但缺乏规范管理,存在随意停放、侵占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的现象;四是部分城市路段没有划定非机动车道,导致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共用行驶空间,有时会出现非机动车占用人行道行驶的情况,造成安全隐患;五是步行、自行车是人均占有交通资源最小、污染最小的交通方式,由于交通空间分配的不合理,这些绿色出行方式日益萎缩。这些问题不仅让机动车、非机动车及行人互相影响,通行不畅,还带来安全隐患,制约了绿色出行模式的推广。除此之外,路面破损、林荫道不足等基础设施短板,也给市民步行或骑行带来不适。
绿色出行理念的普及之路漫漫而修远,也并非一日之功。目前中国城市的慢行系统相较于国外城市仍处于发展阶段,还需以“应该做”为出发点,聚焦市民出行刚需。根据城市发展及交通现状,从“可以做”的领域入手,对安全性、舒适性、便捷性及人性化等方面进行完善。基于不同人群的行为习惯与需求特点,不断优化慢行交通系统,追求实实在在的效果,提高市民的出行体验,以政策为引导、以完善的基础设施为保障,让绿色出行理念深入人心。
(摘编自澎湃新闻《倡导绿色出行共建美好家园》)
材料二: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在2020年世界无车日前夕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2003人参加),80.0%的受访者日常出行会尽量选择骑行、步行等慢行方式。75.6%的受访者认为道路被停车占用等问题影响了慢行体验。对于提升慢行体验,62.8%的受访者建议严格停车位设置规则,60.8%的受访者希望拓宽非机动车道。53.0%的受访者提出机动车应该礼让行人和非机动车辆,44.1%的受访者建议打通非机动车道“断头路”,42.8%的受访者认为要保障好非机动车路权。
“有些自行车道本来挺宽的,但都让机动车占了,骑行的人反而没处骑。司机在礼让行人方面做得也不好,有一次我在绿灯时过马路,居然差点被右拐的车辆撞倒,司机一点都没有减速让人的意思。”金凌认为,相应的处罚、管理要跟上,这些问题不解决,单纯拓宽自行车道是没用的,绿色出行还是不安全不放心。
“太原近年来在公园绿道等慢行系统的建设方面进步很大,汾河周边都是绿道,可以跑步,礼让行人方面做得也很好,但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大家要去绿道跑步,需要走很远,期待以后的生活更加方便,能随时随地实现绿色出行。”杨洋说。
(摘编自2020年9月24日《中国青年报》)
材料三:
2020年9月21日傍晚,太原人民始终不见管理部门对社会车辆的禁行通告,这让许多人感到纳闷,为什么今年的“世界无车日”前夕没动静了?和往年大张旗鼓宣传不让开汽车上路,开汽车上路要罚款截然不同,难道“世界无车日”取消了?经过核实,“世界无车日”其实并没有取消。“世界无车日”从前些年轰轰烈烈到如今无人提起,该不该被淡化?大家对此有了更加理智的思考。无车日倡导绿色出行,但每年这一天几乎是在市民抱怨声中度过的。每年365天,就这么一天有意义吗?过去之后解决不了实际问题,道路拥堵依旧,车辆排起长龙,更像走形式装样子,果真这样不如扔掉不要。
每年的“世界无车日”,在全国范围内的大中城市,上演市民挤公交车的场面,公交车全部投入运营难解近渴,而出租车甩客拒载率也会上升,给城市运行人为制造了更多麻烦。除了出租车司机赚得钱包鼓鼓,就是公交司机全员上岗喊累,市民怨声载道有车不让开,出行难。这样的无车日,还是没有的好。没有“世界无车日”是直面现实关切民生的社会进步表现,让无车日成为一个普通日子,别成为一场闹剧给社会添堵了。
(摘编自2020年9月24日网易新闻)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绿色出行是指徒步或以自行车作为出行工具,能够节约能源、提高能效、减少污染的出行方式,这种出行理念正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
B. 当前造成我国城市交通突出矛盾的原因比较复杂,涉及城镇化进程加快、机动车和共享单车数量增加、非机动车道不完全独立设置等多个方面。
C. 太原市的慢行建设近年来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少,比如人们无法随时随地实现绿色出行,而是要到很远的地方才有绿道。
D. 人们对“世界无车日”有了新的认识,对于是否淡化“世界无车日”这一问题的思考也变得成熟,这有利于向人们宣传和倡导日常的绿色出行。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步行、自行车在所有交通方式中人均占有交通资源和污染都是最小的,但在逐渐萎缩,部分原因是目前我国交通空间分配还不合理。
B. 和国外相比,我国城市的慢行系统只能说是处在发展阶段,所以普及绿色出行理念目前重点要放在“应该做”上面,没必要考虑“可以做”。
C. 中青报调查显示,要想让慢行做得更好,超过半数的人认为可以从严格停车位设置规则、拓宽非机动车道以及机动车礼让行人、非机动车辆等方面着手。
D. 往年“世界无车日”大中城市市民挤公交车,导致公交车司机全员上岗都难解近渴,出租车甩客现象增多:这都是人为制造的麻烦。
6. 材料三认为“没有‘世界无车日’是直面现实关切民生的社会进步表现”,这和设立“世界无车日”是否矛盾,为什么?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民政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8月底,全国共有留守儿童697万。一项调研显示,四成留守儿童一年与父母见面不超过两次。依恋父母是儿童天性,长期分离往往导致亲子关系淡漠,并导致心理安全的缺失和自信降低。留守儿童中,游戏成瘾、校园欺凌问题比较严重,均与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有关。
让留守儿童告别这种分离状况需要多方努力。做好随迁子女入学工作,让更多孩子可以跟随父母进城读书。除政府的力量之外,还应该发挥公益组织、企业的力量,为留守儿童与父母在假期相聚创造机会。这虽然是权宜之计,却能够局部改善问题。比如,最近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与某互联网平台共同发起了“和美团圆爱不留守”公益活动,帮助100名来自广西、江西等地的农村留守儿童来到父母工作的上海,让他们和家人“住在一起,玩在一起”。虽然公益组织和企业的力量有限,但是当更多的社会力量关注这一问题并展开行动,聚沙成塔,其所产生的力量便不可估量。
留守儿童问题的产生有特定时代背景,解决这一问题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社会的发展是改善留守儿童问题的决定性力量,但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公益组织、企业等都应该各尽所能,努力减少留守儿童亲子分离的伤痛。
(摘编自吴铮《努力化解留守儿童亲子分离之痛》)
材料二
材料三
近日,民政部联合教育部等10部门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的意见》,完善制度、形成合力,将更好托举起留守儿童的明天。
关爱留守儿童,体现着一种有温度的人文关怀,是一项良心工程、社会工程。《意见》的一大亮点,在于要求村(居)民委员会一级设立“儿童主任”,乡镇(街道)一级设立“儿童督导员”,并分别明确了两类岗位职责。据民政部介绍,目前全国共有62万名儿童主任和4.5万名儿童督导员实名上岗,并且这一队伍还在持续壮大,共同守护近700万留守儿重的健康成长。
留守儿童不是一个模糊群体,而是无数鲜活个体。他们中,有的亟待物质救助,有的呼唤心理疏导;有安全教育的需要,也有权益维护的诉求。实现因人施策的“精准关爱”,有赖专业力量的投入。对此,《意见》支持法律、心理咨询等各类专业人员,针对留守儿童的不同特点提供服务。同时,将健全农村留守儿童服务体系纳入脱贫攻坚整体布局,提出统筹相关社会资源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动员引导广大社会工作者、志愿者深入贫困地区等要求。
守护留守儿童要举社会之力,更离不开家庭陪伴,《意见》也提出强化家庭监护主体责任及家庭教育。据统计,96%的农村留守儿童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照顾。这种“亲情断层”,直接影响孩子的家庭认知。家庭是对儿童进行教育的一个基本单位,落实好家庭监护责任,才能实现留守儿童问题的“源头治理”。
近年来,在乡村振兴战略引领下,党和政府大力推动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落实随迁子女就地入学等工作,为从源头减少留守现象提供了有力支持。与此同时,技术进步也为留守儿童生活状况带来可喜变化。移动互联网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时空分离,视频通话让亲情沟通更便捷高效:短视频、微公益平台记录和展现留守儿童生活日常,也为社会提供更广阔的关注视角和帮扶渠道;大数据技术应用于建立健全留守儿重信息台账,为分析和应对留守现象提供了科学依据。
(摘编自荣翌《给留守儿童更多制度关爱》)
7. 下列对材料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城镇人口比重的增加与人口流动规模的扩大密切相关。
B. 2010年~2017年几年间,人口流动规模处于平稳状态。
C. 留守儿童由祖辈抚养和由父亲、母亲抚养所占比例基本持平。
D. 多数父母关注孩子的学习、安全和生活而忽略情感问题。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儿童与父母长期分离往往导致亲子关系淡漠,亲子关系淡漠导致儿童心理出现问题,儿童心理出现问题又会使他们形成一些不良行为。
B. 如果公益组织和企业都行动起来,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实际困难,将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力量,在关爱呵护留守儿童方面发挥决定作用。
C.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党和政府大力推动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落实随迁子女就地入学等工作,以在源头上减少留守儿童现象。
D. 视频通话、短视频和微公益平台等移动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为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提供了技术支持,带来了可喜的变化。
9. 国家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的意见》为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做了哪些布局?请简要概括。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韦世康,京兆杜陵人也。世为关右著姓。祖旭,魏南幽州刺史。世康幼而沉敏,有器度。年十岁,州辟主簿。在魏,封汉安县公,尚周文帝女襄乐公主,授仪同三司。后仕周,从武帝平齐,授司州总管长史。于时东夏初定,百姓未安,世康绥抚之,士民胥悦。
高祖谓世康曰:“汾、绛乱阶,恐生摇动。今以委公,善为吾守。”因授绛州刺史,以雅望镇之,阖境清肃。
世康性恬素好古,不以得丧干怀。在州尝慨然有止足之志,与子弟书曰:“吾生因绪馀,夙沾缨弁,驱驰不已,四纪于兹。以不贪而为宝,处膏脂而莫润。如斯之事,颇为时悉。今耄虽未及,壮年已谢,眼暗更剧,不见细书,足疾弥增,非可趋走。禄岂须多,防满则退,况娘春秋已高,温清宜奉,晨昏有阙,罪在我躬。意欲上闻,乞遵养礼,未访汝等,故遣此及。兴言远慕、感咽难胜”诸弟报以事恐难遂,于是乃止。
在任数年,有惠政,奏课连最,擢为礼部尚书。世康寡嗜欲,不慕贵势,未尝以位望矜物。闻人之善,若己有之,亦不显人过咎,以求名誉。四年,丁母忧去职。未期,起令视事。世康固请,乞终私制,上不许。尝因休暇,谓子弟曰:“今年将耳顺,志在悬车,汝辈以为云何?”子福嗣答曰:“大人澡身浴德,名立官成,盈满之诚,先哲所重。”后因侍宴,世康再拜陈让曰:“臣无尺寸之功,位亚台铉,今犬马齿濆,不益明时,恐先朝露,无以塞责。愿乞骸骨,退避贤能。”上曰“朕夙夜庶几求贤若渴冀与公共治天下以致太平今之所请深乖本望纵令筋骨衰谢犹屈公卧治一隅于是出拜荆州总管,世康为政简静,百姓爱悦,合境无讼。十七年,卒于州,时年六十七。上闻而痛惜之,赠赙甚厚。赠大将军,谥曰文。
(节选自《隋书·韦世康传》,有删改)
10.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尚周文帝女襄乐公主 尚:匹配婚姻,娶
B. 以雅望镇之 雅:美好
C. 不以得丧干怀 干:干预,干扰
D. 有惠政,奏课连最 课:监督
11.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今以委公,善为吾守 具告以事
B因授绛州刺史 因击沛公于坐
C. 如斯之事,颇为时悉 何以汝为见
D. 诸弟报以事恐难遂,于是乃止 乃设九宾礼于廷
1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朕夙夜庶几/求贤若渴/冀与公共/治天下以致太平/今之所请深/乖本望/纵令筋骨衰谢/犹屈公卧治一隅/
B. 朕夙夜庶几求贤若渴/冀与公共/治天下以致太平/今之所请/深乖本望/纵令筋骨谢犹屈/公卧治一隅/
C. 朕夙夜庶几/求贤若渴/冀与公共治天下/以致太平/今之所请/深乖本望/纵令筋骨衰谢/犹屈公卧治一隅/
D. 朕夙夜庶几求贤若渴/冀与公共治天下/以致太平/今之所请深/乖本望/纵令筋骨衰谢犹屈/公卧治一隅/
13. 下面表明韦世康“惠政”的一组是( )
①世康绥抚之,士民胥悦。②晨昏有阙,罪在我躬③今年将耳顺,志在悬车。
④澡身浴德,名立官成。⑤百姓爱悦,合境无讼。⑥在任数年,有惠政,奏课连最。
A. ①③④ B. ②③⑥ C. ①⑤⑥ D. ②④⑤
1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韦世康出身世家大族,祖父曾任魏南幽州刺史,他沉着敏锐,有胸怀,十岁时被征召为州府主簿。后来,安抚东夏,那里的士兵和百姓一直很高兴。
B. 韦世康虽然身居高位,但却不曾因自己地位、威望高而看不起他人。别人有了长处,他非常高兴,对别人的过失,他也不去张扬以求取自己的名誉。
C. 韦世康在与家庭中子弟的交流中,以自身的经历,谈了自己对名利的看法,表现了他淡泊名利、清正廉洁、不慕权势的良好品性。
D. 韦世康性情沉静,做事沉稳,深得高祖信任和器重,他多次想退隐归家,都没有得到高祖的允许,最后于六十七岁时卒于州任上。
15.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时东夏初定,百姓未安,世康绥抚之,士民胥悦。
(2)今耄虽未及,壮年已谢,眼暗更剧,不见细书,足疾弥增,非可趋走。
(3)今年将耳顺,志在悬车,汝辈以为云何?
16. 作为封建社会的高级官吏,韦世康是如何对待“忠”与“孝”的?请简要概括。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闲居初夏午睡起
宋·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初夏八首·其一
明·陆深
雨打蜗牛篆,水回科斗文。
辛夷花正发,咄咄欲书云。
17.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诗一、二两句从味觉和视觉的角度写初夏风物的美好体验,画面感强,生活气息十分浓郁。
B.杨诗第二句中的“分”和“与”字采用拟物修辞,生动地描绘出芭蕉葱绿又十分慷慨的特质。
C.杨诗三、四句描绘习见的生活场景,写出儿童的活泼天真,也写出诗人的闲逸和安适,别具情趣。
D.陆诗一、二句描绘初夏风物,将自然和人文巧妙关联,把蜗壳和蝌蚪的形态分别比作篆文和籀文。
18.陆诗“辛夷花正发,咄咄欲书云”妙在何处,请加以赏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指出,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________,________”。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声衬静,渲染了蜀道夜晚凄凉忧愁空寂的气氛。
(3)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秦人对六国宝物的轻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20.下列选项中,对“时间相关组合复杂性示意图”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随着时间推移,系统出现复杂性的组合数目持续增加。
B. t1时刻的功能实现概率高于t2时刻,t2时刻的功能实现概率高于t3时刻。
C. 随着时间推移,系统的功能实现概率越来越小,最终趋近于零。
D. 随着时间推移,t3时刻系统的功能实现概率又恢复到t1时刻的初始状态。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语言基础应用(5分)
①很多人还记得,改革开放之初,人们常为了买到一本新书而在书店门口不屈不挠地排队,为了□□一本心爱的名著而在家里不眠不休地抄书。②今天,中国每年出版新书多达几十万种左右,纸质书、电子书等任人选择,即便足不出户也能畅享好书。③但随着方寸屏开始占据更多人的阅读时间,书似乎又离人们越来越远了。④我们在朋友圈里点赞,在微博上查看热搜,在兴趣小组里寻找影评,手机的弹窗将我们带往新奇丰富的网络世界。⑤数据显示表明,近十余年来,我国人均年图书阅读量一直徘徊在5本以下。⑥有人担忧,在数字化时代,阅读变得越来越短,越来越浅,越来越碎片化,人们越来越没有耐心阅读稍微厚一点的图书。⑦从这个角度说,人们离书更近了。
2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②句划线处应删掉“左右”。
B. ⑤句划线处应删掉“显示”或“表明”。
C. ⑥句划线处表意明确。
D. 将⑦置于⑤⑥句之间,文段会变得更连贯。
22. ①句中划线的两个分句结构相同,请在后一个分句的空格处添加一个词,使其完整。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全国两会上,“体育入高考”这一话题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有人认为,将体育纳入高考,有利于减轻学生课业负,增强学生体质,加快建设健康中国的步伐;有人认为,把体育纳入高考,并不能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反而会增加学生新的“体育应试”负担;也有人认为,是否将体育纳入高考并不重要,关键是能否保障课程教学质量。
中国教育报拟针对“体育是否该纳入高考”开设专栏,展开讨论。请你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投稿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需要首先明确题干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文本,结合文本内容来筛选比对,分析鉴赏选出正确答案。
B项,“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表述错误。结合文本后面的内容分析可知,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主要是因为他内心对华昌这样的读书人的憎恶和鄙视。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人物形象特点分析。解答此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人物形象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的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
华昌的形象特点,结合文本内容分析。①如从“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可知,华昌斯文谦和,穷困潦倒;②根据文本“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可知,华昌隐忍退让;根据文本“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低一声。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可知,华昌身怀绝技;③根据文本“华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可知,华昌正直善良,宽容大度。
【3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本结构内容理解与分析。小说结尾常见的作用:突出波澜,震撼人心;照应前文,不突兀。留下空白给读者想象空间,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深化主题;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令人回味。耐人寻味;给人以喜悦欣慰之感;反应美好愿望。
“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小说结尾出人意料。“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华昌明明身怀绝技,却不计较石钵头的多次挑衅,突出了他的隐忍大度,丰富了人物的形象。结合华昌的语言等内容分析,如“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等,小说结尾揭示作品的主题,更好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题:生活中应当尊重他人、宽容大度。
【4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能力。
A项,“指徒步或以自行车作为出行工具”理解不全面,从“绿色出行指的是所有节约能源、提高能效、减少污染的出行方式。其中,步行或骑自行车等出行方式都是绿色出行的代表”中可知“步行或骑自行车”只是代表。
故选A。
【5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能力。
B项,“目前重点要放在‘应该做’上面,没必要考虑‘可以做’”分析有误,从材料一“还需以‘应该做’为出发点……根据城市发展及交通现状,从‘可以做’的领域入手,对安全性、舒适性、便捷性及人性化等方面进行完善”可看出同样需要考虑“可以做”。
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可从两者的意图上分析是否矛盾:设立“世界无车日”的意图是倡导绿色出行;作者提出“没有‘世界无车日’是直面现实关切民生的社会进步表现”的意图也是希望解决实际问题,让无车日成为一个普通日子,真正做到大家能够绿色出行。因为在实施过程中,这一天变成了人为地给社会添堵,“市民挤公交车,公交车全部投入运营也难解近渴,而出租车甩客拒载率也会上升,给城市运行人为制造了更多麻烦”“除了出租车司机赚得钱包鼓鼓,就是公交司机全员上岗喊累,市民怨声载道有车不让开,出行难”,现实中的“世界无车日”解决不了实际问题,流于形式,也就达不到唤醒人们绿色出行意识的目的,所以两者并不矛盾。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材料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材料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的每一个重点,对材料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B项,“2010年~2017年几年间,人口流动规模处于平稳状态”理解错误,从材料二图一显示的数据来看,2015年~2017年几年间,人口流动规模处于平稳状态。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
B项,“如果公益组织和企业都行动起来,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实际困难,将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力量”分析错误。原文的表述为:“社会的发展是改善留守儿童问题的决定性力量,但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公益组织、企业等都应该各尽所能,努力减少留守儿童亲子分离的伤痛。”
故选B。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应根据对文意的理解,从文本中筛选出主要信息,然后运用文中词语概括作答。
国家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的意见》为解决留守儿童问题进行了合理的布局,结合材料分析概括如下:
根据材料三,“要求村(居)民委员会一级设立‘儿童主任’,乡镇(街道)一级设立‘儿童督导员’,并分别明确了两类岗位职责”,这样就明确了关爱留守儿童的岗位职责。“支持法律、心理咨询等各类专业人员,针对留守儿童的不同特点提供服务。”为留守儿童安全教育需要及权益维护提供了保障。“将健全农村留守儿童服务体系纳入脱贫攻坚整体布局,提出统筹相关社会资源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动员引导广大社会工作者、志愿者深入贫困地区等要求”,为健全农村留守儿童服务体系提供了保障。“家庭是对儿童进行教育的一个基本单位,落实好家庭监护责任,才能实现留守儿童问题的‘源头治理’”。强化家庭监护主体责任及家庭教育。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是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基础,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和探究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从读物中辨别各种信息的性质,筛选并整合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是达到阅读目的、获取所需信息的重要手段。这里所说的信息,在不同的实用文体中有不同的表现。在新闻类文体中,信息主要指消息;在人物传记中,信息主要指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在访谈类文体中,信息主要指被访谈人物提及的知识、观点和人生理念;在调查报告类文体中,信息主要指相关的学科知识和调查获得的事实或结论。把握这些信息,是解读文本的关键。
【10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把握常见文言实词的能力。
D.句意为:赋税也连年交得最多。课:旧指赋税。
故选D。
【11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把握文言虚词的能力。
A.以:介词,把/介词,把;
B.因:介词,于是/介词,趁机;
C.为:介词,被/动词,做、干。
D.乃:副词,才/副词,于是,就。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本题中划线句的意思是“我早晚盼望,求贤若渴,希望与你共同治理天下,以求得太平。现在的请求,大大违背我素来的愿望,纵使确实筋力衰减,还要委屈你躺着治理一方。”
“求贤若渴”,成语,之前断开,排除BD;
“冀与公共治天下”,“治天下”是“冀”的具体内容,之间不断开,排除AB。
故选C。
【13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把握人物性格特征的能力。
惠政,仁政,德政。
②“晨昏有阙,罪在我躬”,意思是晨昏问候却又缺失,不孝之罪在我一身,不属于惠政。
③“今年将耳顺,志在悬车”,意思是现在我年近六十,意想辞官回家闲居,不属于惠政。
④“澡身浴德,名立官成”,意思是修身养德,官位显赫名望远扬,说的是个人修养,不是惠政。
排除②③④。
故选C。
【14x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
A.“后来,安抚东夏,那里的士兵和百姓一直很高兴”错误,原文“于时东夏初定,百姓未安,世康绥抚之,士民胥悦”,句意为“当时东夏刚刚平定,百姓未得安定,世康安抚他们,士人百姓都很高兴”,“胥”是皆,都,不是“一直”。
故选A。
【15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把握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1)中“绥抚”,安抚;“胥”,文言副词,皆,都;“悦”,高兴。
(2)中“耄”,指八九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剧”,厉害,严重;“趋”,小步快走。
(3)中“耳顺”,六十岁的代称;“悬车”,致仕,古人一般至七十岁辞官家居,废车不用,故云;“汝辈”,你们。
【16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筛选文言文信息的能力。
“忠”方面,“于时东夏初定,百姓未安,世康绥抚之,士民胥悦”,意思是“当时东夏刚刚平定,百姓未得安定,世康安抚他们,士人百姓都很高兴”,即安抚百姓;
“在任数年,有惠政,奏课连最,擢为礼部尚书”,意思是“他在任几年,有仁政惠风,赋税也连年交得最多,被提升为礼部尚书”,即有惠政,交赋税最多;
“世康为政简静,百姓爱悦,合境无讼”,意思是“韦世康为政简约沉静,百姓喜爱他,整个境内没有诉讼案件”,即为政简约,百姓喜爱。
“孝”方面,“况娘春秋已高,温清宜奉,晨昏有阙,罪在我躬”,意思是“况且母亲年事已高,冬夏冷热应该伺候,晨昏问候却又缺失,不孝之罪在我一身”,即冬夏冷热伺候,晨昏问候父母;
“四年,丁母忧去职。未期,起令视事。世康固请,乞终私制,上不许”,意思是“开皇四年,因为母亲守丧离职。不满一年,朝廷起用命他复职管事。世康坚决请求,希望到丧制满,皇上没有许可”,即希望守丧期满 。
【点睛】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注意重点字,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
参考译文:
韦世康,是京兆杜陵人,世代为关右(长安以西)大姓。祖父韦旭,为魏南幽州刺史。世康自幼沉稳慧敏,有器识度量。年仅十岁,州府征用为主簿。在魏朝,封爵为汉安县公,娶魏文帝女儿襄乐公主为妻,封授为仪同三司。后来任职北周,曾随周武帝平灭北齐,授任司州总管长史。当时东夏刚刚平定,百姓未得安定,世康安抚他们,士人百姓都很高兴。
高祖为之忧心,对世康说:“汾州、绛州原来是北周、北齐的分界之地,恐怕生出变故。现将它交托于公,替我好自镇守。”于是授任绛州刺史,凭着素来的德望镇守于此,全境安宁整肃。
世康生性恬淡素崇尚古凤,不因得失自乱心志。在州任上,曾经感慨很深地露出知止知足的心意,给子弟的书信说:“我因生在世家大族,一向蒙受家族恩典,因此为官,到处奔走,到现在已经四、五十年了。以不贪而为宝,处财利不沾。这些事情,颇为时人知晓。现在虽未到七老八十,而壮年已经过去。近来眼睛昏朦更加厉害,不能看清小字,脚病更加严重,不能疾步快走。爵禄怎能要多,为了防止满盈应该退让;年岁不必暮年,有病就辞职。况且母亲年事已高,冬夏冷热应该伺候,晨昏问候却又缺失,不孝之罪在我一身。想奏闻圣上,请求遵循孝养之礼,因未征询你等,所以发此信来。动笔牵起远方情思,伤感哽咽难以自持。”兄弟们回复说恐怕难以如愿,于是才止息退念。
他在任几年,有仁政惠风,赋税也连年交得最多,被提升为礼部尚书。世康淡薄嗜好欲望,不羡慕权贵权势,未曾以官位名望傲视别人。听到别人有善行,就像自己有一样高兴,也不张扬别人的过失来求得名誉。开皇四年,因为母亲守丧离职。不满一年,朝廷起用命他复职管事。世康坚决请求,希望到丧制满,皇上没有许可。世康曾经借休假之闲,对子弟们说:“我听说功成身退,是古人常行之道。现在我年近六十,意想辞官回家闲居,你们认为如何?”他的儿子韦福嗣回答说:“大人修身养德,官位显赫名望远扬,盈满倾溢的教训,前代圣贤极为看重。要效法汉朝疏广疏受,儿辈谨遵钧命。”后来趁侍奉皇上宴会的机会,世康两次下拜陈述退让之意说:“下臣没有尺寸功劳,而得以位居宰相之次。现在犬马已年老,无益于圣明之时,恐怕死期不远,无法完成职责。希望恩赐辞官,退避以让贤能。”皇上曰:“我早晚盼望,求贤若渴,希望与你共同治理天下,以求得太平。现在的请求,大大违背我素来的愿望,纵使确实筋力衰减,还要委屈你躺着治理一方。”于是调外拜任荆州总管。韦世康为政简约沉静,百姓喜爱他,整个境内没有诉讼案件。开皇十七年,在州任上去世,享年六十七岁。皇上听说后痛惜不已,助葬赠礼非常丰厚。赠封为大将军,赠谥号为“文”。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诗人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首先要读懂诗句的内容和思想情感。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B项,“杨诗第二句中的‘分’和‘与’字采用拟物修辞”说法错误。应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故选B。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翻译诗句,然后结合诗句的艺术手法分析思想内容,一定要根据要求作答。本题题干“陆诗‘辛夷花正发,咄咄欲书云’妙在何处,请加以赏析”。“辛夷花正发,咄咄欲书云”意思是:辛夷花(木兰花)正盛开,气势逼人想要绘出云朵。“咄咄欲书云”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辛夷花逼人的气势和绘出云朵的心志。同时又套用比喻,把繁盛如雪的辛夷花喻作空中的云朵。本句,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风物、热爱生活、壮心未泯的思想情感。
【点睛】鉴赏诗歌表现手法通常分三步走:
1、明确说出表现手法是什么。
2、该种手法在诗歌中的体现。(要求:结合关键词句描述)
3、分析该手法所达到的描写景物的效果。指出诗中所蕴含的诗人情感。
【19题详解】锲而不舍 (2).金石可镂 (3).又闻子规啼夜月 (4).愁空山 (5).鼎铛玉石 (6).金块珠砾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以下词语的书写:锲、镂、鼎、铛、砾。
【20题详解】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这是一道图文转换的题目,图文转化的题目主要有解析徽标、解说题片、描述图片、分析统计图表和漫画等,此题属于描述图片。解答时,首先认真阅读题干要求,弄清主题,看清要求,尤其是字数限制等细节;然后仔细观察图片,分析图片内容;最后表述时找准顺序,注意表达简洁和连贯。
D项,“t3时刻系统的功能实现概率又恢复到t1时刻的初始状态”错误,根据示意图,可知随着时间推移,t3时刻系统的功能实现概率不可能恢复到t1时刻的初始状态。
故选D。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D项说法错误,⑦句“从这个角度说,人们离书更近了。”应在②③句之间。前面强调出版的书多,供选择的也多,所以“从这个角度说,人们离书更近了”。后面接转折句③。
故选D。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本题前一分句“人们常为了买到一本新书而……”,排队是为了“买到新书”;后一分句“为了□□一本心爱的名著而……”,抄书是为了“留住名著”。因而,空格处应填写“留住”。
【23题详解】例文: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学生体魄
1953年世界卫生组织就指出:“健康是金子”。“健康的钥匙在自己手中”,愉快的心境,活跃的思维都需要健康的身体。体育运动是人们保持健康体魄的重要途径。把体育纳入高考,使学生加强锻炼,增强自己的体魄,是有必要的。
我们因健康而快乐,因运动而健康,运动是一切生命之源。有专家说过:“青少年德育抓不好要出‘危险品’,智育抓不好要出‘次品’,体育抓不好要出‘废品’。《奥林匹克宪章》对于奥林匹克精神的阐释是:增强人的体质、意志和精神,核心是人的全面发展。因此,青少年参与更多的体育活动,并了解体育所蕴含的哲学和精神,这是成长的必修课程。
体育锻炼,不仅仅是一种对抗,更是一种合作。团结一致就是体育精神的具体体现。运动会的广播操和入场式比赛,要求全体参与人员互相配合、互相协调。在一系列的团体比赛中,参赛队员齐心协力、一鼓作气,在一旁的拉拉队不停地欢呼叫喊着,给参赛的队员足够的信心,大家向着同一个目标努力拼搏,心连心一同前进。这就告诉我们,体育锻炼还可以增强班级凝聚力,把体育纳入高考,难道不是增强班级凝聚力,使学生得到锻炼的机会吗?
体育精神,在于锐意进取、奋力争先的活力,在于坚持不解、拼搏到底的韧性。无论任何时候决不服输,再苦再累也决不放弃。必胜的信念是体育精神,的精髓。无论是什么比赛的运动员,在他们的内心里,始终存在着一根支柱——必胜的信念。体育精神还在于公平合理、互相体谅。在比赛中难免会产生磕磕碰碰,由此而使得双方搞得不愉快,这是不值得的。体育精神并非只能以输赢来衡量,重要的是维持并加深比赛各方的友谊,赛场如同战场,却不是战场,只有互相谅解、互相协助,体育的精髓才能发挥无遗。这种信念难道不是我们青年一代应该具备的良好品质吗?
我国有良好的体育教育传统,更有优质的体育资源、深厚的群众体育基础,学生在追求卓越学习成绩的过程中应同样重视体育,积极锻炼身体,所以我认为,将体育纳入高考很有必要。以体育纳入高考,来促进青年一代锻炼身体,增强体魄!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该材料来自两会期间的一个敏感话题。它具有很强的现实感,并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应该能引起学生的写作欲望。材料集中在了两类人对“体育纳入高考”的不同态度,一类人持支持态度,列举了“把体育纳入高考”的优点。写作时,注意从体育锻炼对学生的益处方面论证观点;另一类人持反对态度,认为“把体育纳入高考”可能会减轻人们对学业的重视程度,针对过多的体育锻炼,会牵扯学生精力,就会影响文化学习来论证。这样,在审题上没有难为学生,学生可以去探究现在中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也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还可以批评对体育锻炼的漠视态度等等。
立意:
(1)体育纳入高考,可促使学生增强体魄。
(2)不宜把体育纳入高考,会减轻人们对学业的重视程度。
素材:
体育精神,在于锐意进取、奋力争先的活力,在于坚持不解、拼搏到底的韧性。无论任何时候决不服输,再苦再累也决不放弃。必胜的信念是体育精神,的精髓。无论是什么比赛的运动员,在他们的内心里,始终存在着一根支柱——必胜的信念。体育精神还在于公平合理、互相体谅。在比赛中难免会产生磕磕碰碰,由此而使得双方搞得不愉快,这是不值得的。体育精神并非只能以输赢来衡量,重要的是维持并加深比赛各方的友谊,赛场如同战场,却不是战场,只有互相谅解、互相协助,体育的精髓才能发挥无遗。这种信念难道不是我们青年一代应该具备的良好品质吗?
毛泽东曾讲:“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也在很早就提出了“生命在于运动”的至理名言。坚持体育活动,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预防疾病。对于学习压力日趋加重的现代的大学生来说,适当地进行身体锻炼是具有好处的。不仅可以提高运动素质,还可以做到劳逸结合,使智力水平得到充分的发挥。可见,一个强健的体魄对于一个人是多么的重要,而强健的体魄则来源于体育锻炼。总之,体育锻炼对我们每个人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些大学生。
学生一般都是静坐在教室低头弯腰学习,长期处于这种姿势,又不参加身体锻炼,往往会引起各种疾病。如供血不足,神经衰弱,胸腔狭窄,肌肉软弱无力,心脏疾病便秘等。因此,学生要经常参加身体锻炼,因为身体锻炼可以使心脏和胃肠都得到良好的锻炼,使学生精力充沛,同时,身体锻炼还是一种积极性休息,脑细胞各有分工,进行身体锻炼时,管理肌肉活动的精神细胞处于兴奋状态,而思考问题的神经细胞则处于抑制状态,得到很好的积极性休息。
结构层次:
文章开以1953年世界卫生组织的重要指示为引子,引出体育锻炼的重要性,第一段结尾明确亮出论点“把体育纳入高考,使学生加强锻炼,强健自己的体魄,是有必要的”。正文部分体育锻炼的益处:体育所蕴含的哲学和精神,这是成长的必修课程;体育锻炼能增强班级凝聚力,使学生得到锻炼的机会;体育能锻炼我们的意志,使我们做事能锐意进取、奋力争先,增强坚持不解、拼搏到底的韧性。文章结尾回扣主题,号召将体育锻炼纳入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