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建安《药砚》入选合肥市第三十九中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全) 练建安 上传

单篇 作者授权首发

141次点击|3次点赞

赞一下

建安《药》入选合肥第三十九高三语文期末试卷



2021年合肥市第三十九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故乡在远方

曹文轩

对于绝大部分中国人来讲,故乡在情感指涉上其实是约等于乡土的。乡土并非仅指一方水土,更重要的是这方水土所养育出的精神和情怀。乡土乡情,童年童趣,写人纪事,抚今忆昔,乡土甚至可以看作是整个中国现代文学贯穿始终的基调。董华的《大地知道你的童年》,正是一本充满故乡味道的散文集。全书九个单元,一百五十篇短章,花鸟鱼虫,世情百态,写尽了北方童年的生动与丰富,让我这个旅居北方多年的南方人也增长了不少的见闻。

汪曾祺每当写到故乡时总会说我们那个地方,他像孩子熟悉母亲一般熟稔那个地方的每一寸土地,每一种风景,如数家珍,侃侃而谈。但是风土人情,写得有趣不足为奇,写得有情绝非易事。天南海北,风情各异,找出一两处此处独有而别处难寻的景致和特色来演染一番并不高明,高明的是写出这方水土的人情。正如沈从文笔下的湘西让人记住的选远不是沱江两岸高高的吊脚楼,不是硕果累累的桃园,不是漂泊不定的渡船,而是那青山绿水的风景中,生活着的人,他们的良善,他们的狡黠,他们卑微而又勉力活着的状态。《大地知道你的童年》写顽劣的孩童,斗草捉虫,爬树下河,偷瓜摸蛋,打泥仗捉迷藏,正月十五散花灯,追忆童年的背后,却让人感受到那个地方生活着的人对泥土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对万物的悲悯,还有一种挥之不去的逝者如斯夫的忧伤,因为年华老去,记忆中的故乡终究还是成了一代人回不去的遗憾。

我料想董华早写作这本书时一定是愉悦和享受的,正如我在阅读时感受到的愉悦和享受一般,因为读着读着,就会让人忘却钢筋水泥般的城市,逃离熙熙攘攘的人群,回到远方的故乡。那个空旷的天空下,一片同样空旷的田野上,一个瘦弱的男孩,漫无目的地走着,穿过几块摇曳的稻田,穿过水边茂密的林子,路过柳条垂落的池塘,踏上一座细窄摇晃的小木桥,爬上高高的河堤,坐在大河旁,看着立满鱼鹰的小船如何在声韵水影中缔造五光十色的捕鱼盛宴,看着热闹的水面重新归于平静。白帆远去,夕阳如血,映照着散落的村庄,稀疏矮小的草房子,纵横交错的水流,阡陌相连的小道,袅娜缠绕的炊烟。生活虽然贫瘠,但是童年的乐趣却很丰盛。每日在大千世界中领略自然光影声色的变幻,日升日落,月圆月缺,四季流转。

所以,我时常感恩文学,正是因为文学,我才得以时时观照那个记忆中早已远去的故乡,那是我取之不尽的创作宝库,即使我不再写童年的乡村故事,那样的情怀却能奇迹般地使得故事具有再生长的可能,鲜活得几乎触手可及。童年虽然是不可复制的,但是故乡所给予的情怀和精神却永无止境,早已成为我们创作时的血液和命脉,时时生长,历久弥新。

现代城市的发展带来的是去乡村化,城市无边无尽的扩张,乡村不断被蚕食,同时萎缩和流失的还有乡土的情怀。我有时不免感慨现在孩子的辛苦,生活上虽然衣食无忧,却要在繁重的学业间隙穿梭各大辅导培训班,仅有的闲取时光也早已被手机电视电脑等占据,即使于乡村留守的孩子们而言,恐怕也早已失去到大自然中找寻乐趣的兴致抑或也没有那样未开发的自然等着他们去开拓。正如董华在书中所言,对应泥土和泥土里生长的东西,他们还有很多不懂;因为失去了懂得的机会,童年生活贫乏得近乎可怜,5本上得来,更遑论乡土情怀。这样的童年幸福感大约是要大对自然的认识几乎全诗从书本上得来,更遑论乡土情怀。这样的童年幸福感大约是要大打折扣的。

《大地知道你的童年》让我感动的还有对于乡土情怀的传承,乡土社会凝结的基础除了大地,就是情感,而这种情感除了血脉意情联系之外,就是乡情、邻里之情,进而生成对于天地、自然、人世的态度和相应的礼节。书中那个可爱机灵的叫董为的小男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爷爷的教导下,离开都市,回归乡村,感受自然,拥抱自然,在和睦淳朴的乡间活泼自在地生长着。在当下的教育环境下,与他同龄的孩子相比,董为的童年幸福丰盛得近乎奢侈,这一切都是他爷爷用心良苦的馈赠,而我相信这份生命中珍贵的馈赠一定会在那个叫董为的小伙儿以后的人生中大放异彩。

故乡是一个人成长的精神底色。我始终觉得一个心中有故乡的人,他的内心一定是宽厚而温暖的,而他呈现出的文字也是浸润了他故乡的水汽和色彩。因为他漂泊游荡的灵魂终有归属。

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大多数中国人心里,故乡不仅指一方水土,更包含乡土精神和情怀,这深刻影响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创作与发展。

B. 段以汪曾祺和沈从文两位大师的写作表明,在写到故乡时,描写风土人情容易,但能浸润作者深挚情感不易。

C. 段画线句运用比喻手法,表现出现代城市孩子因缺乏乡村生活体验,无法体会自然的乐趣,童年生活不幸福。

D. 作者相信,让孩子们在乡间活泼自在地成长,生成对于天地、自然、人世的态度和相应的礼节,将使他们受益终身。

2. 简要赏析文章第段中画线的文字。

3. 本文题目故乡在远方意蕴丰富,结合全文内容,说说包含了哪些内涵。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那一排钻天杨

肖复兴

四十多年前,我家搬到北京陶然亭南、附近马路旁有一排新栽不久的钻天杨,瘦弱的树后有两间同样瘦弱的小平房,这是一家小小的副食品商店,卖些油盐酱醋,同时兼管每天牛奶的发送。

母亲那一阵子大病初愈,我给她订了一袋牛奶。由于每天到那里取奶,我和店里的售货员很熟。其中一位很年轻,刚来不久。她面容清秀,长得纤弱,快言快语。熟了之后,她曾经不好意思地告诉我:没考上大学,家里非催着赶紧找工作,只好到这里上班了。

知道我在中学里当老师,她让我帮她找一些高考复习材料,想明年接着考。她又听说我爱看书,还写点儿东西在报刊上发表,就对我另眼相看。

那时候,买麻酱要证,买香油要票,带鱼则只有过春节才有。打香油的时候,都得用一个老式的长把儿小吊勺作为量器,盛满之后,通过漏斗倒进瓶里,手稍微抖喽一下,就会使盛进瓶里的香油的分量大不相同。每次我去打香油,她都会满满打上来,动作麻利,每次我去买带鱼,她会把早挑好的宽一些的带鱼,从台子底下拿给我,我感受到她的一番好意。

除了书和杂志,我无以相报。好在她爱看书,我就把看过的杂志和旧书借给她看,她见到我就叫我肖老师,我管她叫小冯同学。

她曾经悄悄地对我说她不喜欢待在这么个小铺里卖一辈子香油麻酱和带鱼,告诉我想复读,明年重新参加高考。

刚恢复高考的那一年,她参加了高考,没考上。第二年又去高考,结果差的分比前一年还多。从此以后,她不再提高考的事了。

我读大学期间,很少回家,和她见面少了,几乎断了音讯。

六年过后,正是文学复兴的时期,我家有很多杂志,把床铺底下挤得满满堂堂便想起了这位小冯同学,她爱看书,把这些杂志送给她正好。

我来到副食店,一眼就看见她坐在柜台里。看见我进来,她忙走了出来,笑吟吟地叫我。我这才注意,她挺着个大肚子,小山包一样。

我把杂志给了她,说:家里还有好多,你这样子不方便到我家去拿,待会儿我给你送来!她一摆手说:那哪儿行啊!那显得我的心多不诚呀!便跟着我回家抱回好多本杂志,我只好帮她提着一大摞,护送她回到副食店,对她说:这么沉,你怎么拿回家?她说:一会儿打电话,让孩子他爸来帮我扛回家。这可是我们一家三口的宝贝呀!说完,她咯咯又笑了起来。

那天告别时,她挺着大肚子,特意送我走出副食店.正是四月开春的季节,路旁那一排钻天杨的枝头露出了鹅黄色的小叶子,迎风摇曳,格外明亮打眼在这里住了小九年,我似乎是第一次发现这钻天杨的小叶子这么清新,这么好看。

从那以后,我再没见过小冯同学。

前些日子,我参加一个会议,到一座宾馆报到宽阔的大厅里,从天而降的瀑布一般的吊灯,晶光闪烁。一位身穿藏蓝色职业西式裙装的女士,大老远挥着手臂径直走到我的面前,伸出手来笑吟吟地问我:您是肖老师吧?我是小冯呀!看我盯着她发愣,她补充道:陶然亭南那个副食店的小冯,您忘了吗?

我忽然想起来了,但是,真的不敢认了,她似乎比以前更漂亮了,也显得比实际年龄要年轻许多:

⑯“我是专门等您的,我在会议名单上看到您的名字,就一直等着这一天呢!我和您有三十多年没有见了,今晚,我得请您吃饭!我已经定好了房间!您可一定等着我呀!她热情地说。

晚餐丰盛又美味。边吃边谈,我知道了她的经历:生完孩子没多久,她就辞掉副食店的工作,在家带孩子;孩子上幼儿园后,她不甘心总这么憋在家里,便和丈夫一起下海折腾;折腾得一溜儿够,赔了钱,也赚了钱,最后合伙投资承包了这个宾馆,她忙里忙外,统管这里的一切。

告别时,我问她,那个小小的副食店,现在还有吗?

她忍不住又笑了起来:芝麻粒那么大的副食店,现在还能有吗?早被连锁的超市取代了。那一带,二十多年前就都被拆平,盖起了高楼大厦。不过,副食店前路旁那一排钻天杨,倒是没有被砍掉,现在都长得有两三层楼高了,已经成了那个地带的一景儿了呢!

钻天杨,她居然还记得那一排钻天杨。

(选自《光明日报》20181130日,有删改)

4.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选用的副食品商店、麻酱证、香油票等事物极具典型性,能够唤起一代人对改革开放前中国社会贫穷与落后的集体记忆。

B. 段中每次我去打香油,她都会满满打上来,动作麻利,运用细节描写,意在表现小冯技艺娴熟,是一名称职店员。

C. 作者三十多年后再见到小冯,她似乎比以前更漂亮了,也显得比实际年龄要年轻许多,暗示小冯的生活条件比以前改善了很多。

D. 文章多次写到小冯的笑,如笑吟吟地叫我”“咯咯又笑了起来”“忍不住又笑了起来等,表现了小冯不同情景下的心理特点。

5. “钻天杨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6. 本文已被《光明日报》中国故事栏目登载,假如你是该栏目组编审,请谈谈选用本文的理由。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药砚

练建安

阳光朗照,河头城浮动飘忽的浓雾渐渐消散。

石钵头赤裸脊背,噔噔踏入石坝码头肉铺摊点,立定,双肩一耸,大块猪肉扇啪嗒一声脆响,平摊在了肉案上。两个伙计手忙脚乱,将猪肉扇挂上一根铜皮红木大秤。一个掌挂钩,一个挪秤砣报数:二百……三十一斤半。石钵头斜了他们一眼,操起两把剔骨尖刀,咔咔磨擦,笑骂:黄疸后生!

墟镇巷道,湿漉漉的,水气淋漓。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

石钵头认得此人,是个老童生。传说是满腹诗书,考到胡子花白,连一个秀才也没捞着。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石钵头扭头噗地吐出了一口浓痰。

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问:前蹄,几多钱啊?石钵头利刀游走剔骨,沙沙响。老弟,几多钱?华昌再问。石钵头说:现钱,不赊账。华昌说:你这后生哥啊,好没道理,咋就说俺要赊账呢?

石钵头说:搞笑嘴!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华昌说:无怨无仇,做嘛介不卖?石钵头斫下猪蹄,说:看好了,可是这副?华昌点头。石钵头抓起猪蹄,猛地往后抛入汀江,说:俺要敬孝龙王爷。不行么?华昌拣起制钱,一声不吭地走了。身后传来阵阵哄笑声。

半个月后,华昌带着几个破蒙童子江岸踏青,歇息于城东风雨亭。彼时,石钵头正惬意地嚼吃着亭间售卖的糖酥花生。一扬手,花生壳撒落遍地。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先生教俺一本书,俺教先生打野猪。野猪逐过河,逐去先生背驼驼……”

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

华昌是邻县武邑山子背人。山子背距河头城七八铺远。他那蒙馆设在张家大宗祠里。

夜晚,细雨濛濛,倒春寒风吹动西厢房窗棂。昏黄油灯下,华昌翻阅旧日诗稿。当他读到学书学剑两不成时,不由得悲从中来。

嗒,嗒嗒。有轻微的叩门声。没错,是叩门声。开门,竟是多年未见的老友李半仙。奇香扑鼻。李半仙拎着一副卤猪蹄,笑眯眯地看着他。

转眼到了仲夏。这个午日,童子早散学了。华昌困倦欲睡。宗祠内,闯入了一个莽汉。定睛一看,却是石钵头。

石钵头拎着一副肥硕猪蹄,恭恭敬敬地放在书案上。华昌轻摇折扇,说:得非有辱斯文乎?石钵头懵懵懂懂。华昌合上折扇,说:君子不食嗟来之食。石钵头愕然。华昌站起,迈方步,七八个来回,用了大白话:有嘛介求俺?直说吧。石钵头苦着脸,说:俺老娘瘫了。李半仙的药方,求您老给半块端砚,做药引子。华昌坐下,说:奇了怪了,这端砚何处无有?为何要俺给你?石钵头说:李半仙说了,定要半块阿婆坑的端砚,甲子年中秋日戌时月圆蓄墨的。百砚斋掌柜的说,那时日,方圆几百里,只有您老先生买了一块。”“哦。华昌说,桌上有。识字么?石钵头苦笑:开过蒙,又被先生赶回家啦……略识几个字。华昌微闭双眼,说:自家看,可要看清喽。

石钵头抓过端砚。长九寸,宽五寸,厚二寸一分,份量颇重。抬起,勾头看去,砚底刻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甲子年中秋日戌时练华昌购置于河头城百砚斋。石钵头认得时日数字,说:就是这块,就是这块!说着,掏出一锭约摸五两重的银子。华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

石钵头嗫嚅不知所措了。华昌自言自语:李半仙?这个李半仙搞嘛介名堂?石钵头急了:老先生,俺…………”华昌举手截止,说:后生哥,半块,何谓半块?就不能有丝毫差错,分得来么?石钵头额上冒出冷汗,说:刀斧斫开?华昌笑了:何须如此麻烦。

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低一声。

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

(原载《天池》2016年第6期)

7.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第二段中赤裸脊背”“双肩一耸”“两个伙计手忙脚乱等处,运用了正、侧面结合手法,生动地塑造了石钵头强悍、霸气的屠夫形象。

B. 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是因为看他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

C. 小说中两处画线句子景物描写非常精炼,第一处重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第二处则主要烘托了华昌此刻惆怅、失落的心理。

D. 小说以药砚为题,含义深刻:这既是给石钵头老娘治瘫病的药引子,也是教育他要尊师重道、宽以待人的良药。

8. 请结合全文概括华昌的形象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9. 小说结尾的画线句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齐宣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仪哉?

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B. 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C. 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D. 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夫子指对年长而学问好的人的尊称;称谓,妇人对丈夫的尊称;特指孔子;后世亦沿称老师为夫子 。这里用第一个意义。

B. “不敏不明达,不敏捷。《国语晋语二》:款也不才,寡智不敏,不能教导,以至于死。此处用作谦词。

C. “庠序指古代的贵族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设庠序以化于邑,学子愤慨于庠序。商朝曰庠,周朝曰序。

D. “孝悌,孝,指对父母还报的爱;悌,指敬爱兄长。孔子非常重视孝悌,认为孝悌是做人、做学问的根本。

12.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用无恒产进行对比,论证制民之产的重要。

B. 有恒产才有恒心,所以要先足衣食后治礼仪。这就是《管子牧民》所谓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的道理。

C. 英明的君主规定老百姓的产业,一定使他们上能赡养父母,下能养活家畜及妻子儿女;年成好时能丰衣足食,年成不好也不至于饿死。

D. 最后一段几乎与孟子在梁惠王那里所展示的一样,从中可以体会到他为救世济民而不辞辛劳,周游列国推行仁政积极入世的精神。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

(2)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赠郑夫了鲂

孟郊

天地入胸臆,吁嗟生风雷。

文章得其微,物象由我裁。

宋玉逞大句,李白飞狂才。

苟非圣贤心,孰与造化该。

勉矣郑夫子,骊珠今始胎。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借助天地”“风雷等自然景物,诗人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创作时的感受。

B.诗人用二字,委婉地批评了宋玉、李白作品的不切合实际。

C.结尾表达了对郑鲂的鼓励,用骊珠形容他的文才,对其未来潜力充满期待。

D.诗歌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语言富有张力,写出对文学创作的深刻认识。

15.作者在这首赠诗中谈了哪些文学创作体会,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将下面的语句补写完整。

(1)在《出师表》开头,诸葛亮向后主指出,先帝刘备过早去世,“________________”,正是危急存亡之时。

(2)《春望》中写自己心念远方家庭安危,又自叹年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烛之武阐明了晋对秦的利害关系,希望秦伯能慎重考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经常用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来强调经验积累的重要性,但操千曲”“观千剑只是限于某一生活领域,对于文艺工作者来说还远远不够。老舍曾说,我以为写小说最保险的方法是知道了全海,再写一岛。任何艺术作品的创作都不是孤岛行为,(       ),学识首先来源于火热的人民生活。关在象牙塔里不会有持久的文艺灵感和创作激情,道听途说或闭门造车,作品必然是隔靴搔痒。只有走进生活深处,体悟生活本质,吃透生活底蕴,才能把真实的生活变成感人的故事、丰满的人物、优美的旋律,作品也才能打动人心。学识的获得还需要艺术工作者多读书识理,多向其他知识领域扩展、突围。陆游说:“诗岂易言哉!一书之不见,一物之不识,一理之不穷,皆有憾焉。但凡艺术莫不如此。艺术工作要可以让我们在某一领域站稳脚跟,但要使作品产生质的飞跃,艺术家见识要广,学问要博。如鲁迅所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会非常有限

17. 依次替换文中加点处的成语或俗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             B. 捕风捉影或向壁虚构

C. 劳而无功             D. 概莫能外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即要修炼学识,必须先对与小岛相连的整片大海全面了解

B. 必须先对与小岛相连的整片大海全面了解,即要修炼学识

C. 即要修炼学识,必须先全面了解与小岛相连的整片大海

D. 必须先全面了解与小岛相连的整片大海,即要修炼学识

19. 正如陆游所说一书之不见,一物之不识,一理之不穷,皆有憾焉,结合你的体悟,对下列诗句中划线的意象进行品鉴,选出内涵或寄托的情感相同的一项()

A.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B.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之落英。

不是花中偏爱,此花开尽更无花。

C.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D. 自来自去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

(二)语言文字运用(11分)

20.下图为某单位突发事故应急流程图,以下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单位启动应急预案的前提是制定应急预案并且突发事故已经发生。

B. 应急预案包括临时应急救治、报告领导、请求医疗救援等三方面。

C. 领导知情后,一方面要向上级报告,另一方面要到现场指挥工作。

D. 领导到达现场后进行指挥,主要工作是协调力量,全面处理事故。

四、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报任安书》)

人生布满了荆棘,我们想的唯一办法是从那些荆棘上迅速跨过。(法国·伏尔泰)

班级计划举行抗挫折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请你恰当引用其中的材料,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C项,画线句运用比喻手法理解错误。画线句对应泥土和泥土里生长的东西,他们还有很多不懂;因为失去了懂得的机会中无比喻修辞,泥土是借代修辞,指代大自然,用特征、部分代本体。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语句的能力。

作者引用了董华在《大地知道你的童年》中的文句,运用反复(空旷、穿过、看着)、排比(穿过水边茂密的林子,路过柳条垂落的池塘,踏上一座细窄摇晃的小木桥,爬上高高的河堤,坐在大河旁,看着……)、比喻(看着立满鱼鹰的小船如何在声韵水影中缔造五光十色的捕鱼盛宴)等修辞手法,以及细节描写,整散结合,富有文采,给读者眼前展现一幅童年身处大自然中的美好感人的画面,以唤起读者情感的共鸣,并生发联想想象,身临其境重温美好幸福快乐的童年时光。既与上文自己的看法(孩子)早已失去到大自然中找寻乐趣的兴致抑或也没有那样未开发的自然等着他们去开拓相吻合、照应,又引出后文对这种现状的反思我有时不免感慨现在孩子的辛苦,生活上虽然衣食无忧,却要在繁重的学业间隙穿梭各大辅导培训班,仅有的闲暇时光也早已被手机电视电脑等占据,即使于乡村留守的孩子们而言,恐怕也早已失去到大自然中找寻乐趣的兴致抑或也没有那样未开发的自然等着他们去开拓。正如董华在书中所言,……童年生活贫乏得近乎可怜,对自然的认识几乎全诗从书本上得来,更遑论乡土情怀。这样的童年幸福感大约是要大打折扣的,作者借董华的话,既体现了对文章内容的认同,也再次强调了自己的看法,表达出对儿童远离自然,更缺失乡土情怀的忧虑,以及对远去的故乡的留恋。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标题内涵的理解和概括能力。

本文题目故乡在远方意蕴丰富,结合全文内容,说说包含了哪些内涵。

本着几个对象几层意思的方法来解读:

首先从自身而言:故乡在远方,表达了作者对于故乡的喜爱和看重,一方水土可以养育出精神和情怀,它是是整个中国现代文学贯穿始终的基调,那是取之不尽的创作宝库。故乡是一个人成长的精神底色。一个心中有故乡的人,他的内心一定是宽厚而温暖的,而他呈现出的文字也是浸润了他故乡的特色的,应该心有故乡,感恩珍惜,并常回故乡看看。信息源在前两自然段以及结尾处。

其次从写作最为直接的目的而言:本文是给董华的《大地知道你的童年》作序,自然是要推崇的。一方面故乡在远方这个题目暗指童年逝去再难返的幸福时光,另外也在赞扬《大地知道你的童年》这部书的价值,它留驻了童年和记忆中的美好。信息源在三四段。

然后从给读者的启示而言:希望今天的孩子们珍惜童年的幸福时光,也告诫家长及社会应该给孩子们更多的时间和自由,不要让学习和名利心挤兑走本该享有的美好时光。信息源在第五段。

最后从写作的深层意图,即对社会的思考而言:希望我们的国家在城镇化进程中,能够规避对大自然对乡村的毁灭和破坏,希望在经济发展的大潮中放慢追名逐利的脚步,用心保留一些美好,给孩子,给童年童心,给远方的故乡。信息源在第六段。

【点睛】概括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经常会融合在文章的结构中考核,有时也会单独命题。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字面和深层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字面的意思较为浅显,不难理解,深层含义要结合文章的主旨进行分析,注意是对某事物的赞美,或是对某种人的鞭挞等。作用是注意结合内容和形式作答,内容上就答浅层深层的含义,形式上主要回答是否是文章的线索,或是运用什么特殊的手法等。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分析深层含义的时候还要特别注意结合文章的主旨。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散文的思想内容和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的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题中B项,意在表现小冯技艺娴熟,是一名称职的店员错,结合上一段内容知道我在中学里当老师,她让我帮她找一些高考复习材料,想明年接着考。她又听说我爱看书,还写点儿东西在报刊上发表,就对我另眼相看,可以看出小冯是对另眼相看,对表现出特别的热情,而不是表现其技术娴熟,是一名称职的店员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散文事物形象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可以从内容、结构(线索、引出、照应)、人物、主题(点明或深化主旨)、艺术手法(比喻、象征)等角度进行分析。文本中钻天杨是散文标题中的关键词,文章首尾都提到了钻天杨,它由瘦弱的树变成长得有两三层楼高,小冯由店里的售货员到最后合伙投资承包了宾馆,小小的副食店早被连锁的超市取代了,那一带盖起了高楼大厦,从这些内容上可以分析出,“‘钻天杨见证了小冯的成长和时代的发展变化钻天杨瘦弱两三层楼高的成长过程,也是小冯的成长过程和祖国的发展历程,因此钻天杨具有象征意义;小冯生完孩子没多久,她就辞掉副食店的工作,在家带孩子;孩子上幼儿园后,她不甘心总这么憋在家里,便和丈夫一起下海折腾;折腾得一溜儿够,赔了钱,也赚了钱,最后合伙投资承包了这个宾馆,她忙里忙外,统管这里的一切,这一人生经历体现出中国人民的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作者借钻天杨这一事物形象来赞美小冯和祖国的发展。

6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文章精妙之处的能力,同时考查个性化解读的能力。做此类题,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本文已被《光明日报》中国故事栏目登载,假如你是该栏目组编审,请谈谈选用本文的理由,题干选用本文的理由实际上是赏析文章的精妙之处,结合散文的内容、特点,可以从散文的结构安排,选材特点和主题等角度进行分析。

从散文的内容选择来说,中国故事栏目能够选择这篇文章,说明其能体现中国的特征。这篇散文中人物的成长变化过程就是国家的发展变化过程,极具典型意义,与栏目要求相符;

从人物身上体现的精神来说,文中的人物不甘平庸的家庭生活,追求自己的价值,也体现了中国的时代精神,以小人物的变化为切口展示国家的发展,以小见大;

从散文选材特点来说,精选了小冯做售货员、小冯怀孕、小冯承包宾馆几个片断,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神态等方面的描写来展现人物精神风貌的变化,体现时代的发展;

从散文构思来说,小冯的变化过程始终与陶然亭一带前后面貌的变化交织在一起,人在变,环境也在变,侧面展现出四十年来的巨大变化。

【点睛】散文中的物象分为主要物象和次要物象。分析主要物象作用:内容主旨作用,中心物象是散文主旨之所在,是作者思想感情的主要载体,分析其作用,首先看其在表达主旨方面的作用,一般而言,写物的散文要找志,写景的散文要析情;艺术构思作用,它可以是全文的线索,把众多材料组织串穿在一起;或起着象征、衬托的作用。分析次要物象作用:对文章结构的作用,开头结尾的策划,详主次的安排,行文线索的贯穿,过渡照应的勾连,伏笔悬念的设置;对文章内容的作用,对内容的充实作用;对主旨的深化升华作用;对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作用;对主要形象的彰显作用,对比、衬托、类比、虚实相生,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需要首先明确题干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文本,结合文本内容来筛选比对,分析鉴赏选出正确答案。

B项,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表述错误。结合文本后面的内容分析可知,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主要是因为他内心对华昌这样的读书人的憎恶和鄙视。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人物形象特点分析。解答此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人物形象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的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

华昌的形象特点,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如从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可知,华昌斯文谦和,穷困潦倒;根据文本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可知,华昌隐忍退让;根据文本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低一声。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可知,华昌身怀绝技;根据文本华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可知,华昌正直善良,宽容大度。

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本结构内容理解与分析。小说结尾常见的作用:突出波澜,震撼人心;照应前文,不突兀。留下空白给读者想象空间,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深化主题;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令人回味。耐人寻味;给人以喜悦欣慰之感;反应美好愿望。

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小说结尾出人意料。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华昌明明身怀绝技,却不计较石钵头的多次挑衅,突出了他的隐忍大度,丰富了人物的形象。结合华昌的语言等内容分析,如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等,小说结尾揭示作品的主题,更好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题:生活中应当尊重他人、宽容大度。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然后从而刑之中,是动词,紧接着,指进一步的意思,修饰谓语刑之表修饰关系的连词,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焉有仁人在位中,仁人在位是主谓结构作有的宾语,语法完整独立,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句子翻译为:等到犯了罪,然后就用刑法处置他们,这就像是安下罗网坑害百姓。哪有仁人做了君主可以用这种方法治理的呢?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多考查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官职和科举、姓名和称谓、宗法和礼俗、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考生平时要注重知识的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看清题干要求,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对选项进行辨析。

C项,指古代贵族学校”“商朝曰庠,周朝曰序错。庠序是古代的乡学,与帝王的俾雍、诸侯的洋宫等相对,并非贵族学校。商朝曰序,周朝曰庠。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筛选归纳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做好理解分析,找出与原文不符合之处。

C项,下能养活家畜及妻子儿女错。这里是对俯足以畜妻子句子理解有错,是养活的意思,不是家畜的意思。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第一句翻译时应注意:,实行;,兼词,相当于何不,为什么不;,通,根本。

第二句翻译时应注意:,穿;,这样;,称王;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句。

【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的进行意译。

参考译文:

齐宣王说:我糊涂,不懂得这个道理。希望先生帮助(实现)我的志愿,明确地教导我。我虽然不聪明,请让我试试看。

孟子说:没有固定的产业,却有稳定不变的思想,只有士人能做到。至于百姓,没有固定的产业,随之就没有稳定不变的思想。如果没有稳定不变的思想,就会胡作非为,坏事没有不干的了。等到犯了罪,然后就用刑法处置他们,这就像是安下罗网坑害百姓。哪有仁人做了君主可以用这种方法治理的呢?所以贤明的君主所规定的百姓的产业,一定要使他对上足够奉养父母,对下足够养活妻儿,好年成就终年能吃饱,坏年成也能免于饿死。这样之后督促他们一心向善,百姓也就乐于听从了。

而现在规定的百姓的产业,上不够奉养父母,下不够养活妻儿,好年成也还是一年到头受苦,坏年成还避免不了饿死。这样,就使(百姓)只把自己从死亡中救出来还怕来不及呢,哪有空闲讲求礼义呢?

大王想行仁政,那么何不返回到根本上来呢?五亩的宅地,(房前屋后)栽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能穿上丝棉袄了。鸡、狗、猪等禽畜,不要错过它们的繁殖时机,七十岁的人就能吃上肉了。一百亩的田,不要占夺农时,八口之家可以不挨饿了。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反复地用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教导百姓。头发斑白的老人们就不会在道路上肩挑头顶了。老年人穿上丝棉吃上肉,一般百姓不挨饿受冻,这样还不能称王于天下的,是不曾有过这样的事。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词分析综合的能力。

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B项,委婉地批评了宋玉、李白作品的不切合实际错,这两句诗是在形容宋玉、李白的作品豪放不羁,并非批评。

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这里侧重考查分析诗中是思想内容。

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应该从诗句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方面入手,首先要读懂诗意,把握诗歌主旨,在结合题干的要求和具体的诗句,针对性作答,分析时注意不可脱离文本。

第一、二句中从天地”“风雷”“胸臆看出写实要深入体会环境与生活,将广阔天地纳入内心,将其内化于心,表达情感才能具有力度;第三、四句得其微表明要从内心细微处入手选取物象,要抓住自然的精妙之处,大胆地剪裁万物;第七、八句强调要有圣贤之心,才能容纳自然万物,不可夸大自己的思想感情。

16题详解】今天下三分    (2).益州疲弊    (3).白头搔更短    (4).浑欲不胜簪    (5).阙秦以利晋    (6).唯君图之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做好这类题需要注意:正确理解词语的含义,掌握词语用法;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要注意成语的使用范围和搭配对象;弄清所用的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A项,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弱水(河流名)有三千里,水虽多,但我只舀其中一瓢来喝。寓意在一生中可能会遇到很多美好的东西,但只要用心好好把握住其中的一样就足够了。现也比喻对爱情的忠贞、专一。而知道了全海,再写一岛是指写作要有广泛的积累,然后瞄准其中的一个点来写。这两个词语的对象不同,含义也有差别,故不能相互替换。

B项,道听途说意思是路上听来的、路上传播的话;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而捕风捉影,比喻说话或做事时用似是而非的迹象做依据。两者的落脚点都是没有根据,所以可以替换。闭门造车多比喻不问客观实际,不进行调查研究,单凭主观想象处理问题。向壁虚构比喻不根据事实而凭空捏造,所以这两个词语也可替换。

C项,隔靴搔痒比喻说话或作文等不中肯,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所以在语段中此处可替换。

D项,莫不如此的意思:没有不这样的,比喻都差不多一样。概莫能外一概不能超出这个范围;一概不能例外。两者也可以替换。

故选A

18题详解】

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准确的能力。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有些题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

所要填写的句子,由前面的知道了全海,再写一岛一句阐释生发而来。由知道了全海,再写一岛可知,所要填的句子要表达的意思是:写好一个内容,必须要掌握相关的知识、内容或背景作衬托或铺垫,才能做到游刃有余,加上括号后,为学识故排除AC两项,D项表述比B项更简洁,排除B项。

故选D

19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形象和手法的能力。解答时要注意找出诗中所写景物形象、事物形象和人物形象。结合诗歌的主旨,明确形象特点,体会诗歌塑造形象所使用的方法技巧。然后考察每一选项,进行比对斟酌,找出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来。

A项,前者以长江水的奔流不息表达光阴一去不复返的感慨;后者以长江的茫茫无际表达离别的愁绪。

B项,都以表达高洁品格的追求。

C项,前者以浮云象征变幻莫测的人间世事;后者以浮云比喻奸佞小人、邪恶势力。

D项,前者以水中鸥表达闲适之情;后者以孤零零沙鸥表达漂泊无依的愁思。

故选B

【点睛】补写句子的方法:

第一步:把握文段语脉,定位句子关系。先初读语段,搞清整个语段或前后句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特别要注意关联词语,注意规律总结。明确补写的句子是总领下文的总起句,还是承上启下的展开句,还是对内容做出总结的总结句。

第二步:根据上下语境,注意合理推导。考生要根据上下文提供的条件或者语境进行分析比照,从而合理地推断出所补写的内容。补写时需考虑陈述对象和话题的统一性,表述句式的合理性等。

第三步:检验补后内容,确保语意连贯。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是否简洁等。要防止草率审题,盲目机械地答题,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纠错。最好在写好后代入原文读一读,看看是否真的连贯、贴切、严密。

20题详解】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这是一道图表说明的题目,属于图文转换类的题目。此类试题解答时,图表说明的题目,重点关注图标的表头和所问问题,此题根据题干可知是某单位突发事故应急流程图,答题时注意搞清图表的要素之间的关系。

D项,主要工作是协调力量,全面处理事故错误。现场指挥的主要内容为协调力量,全面处理事故和指挥医疗救援

故选D

21题详解】【范文】

直面挫折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直面挫折》。法国伏尔泰说人生布满了荆棘,我们想的唯一办法是从那些荆棘上迅速跨过。直面挫折,天有不测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生活是风雨与阳光的协奏曲,既然要生活,就必会遭受到风雨的洗礼。现对挫折,我们怎样才能弹奏好生活的乐章?

直面挫折,就需要勾践卧薪尝胆,历经磨难而不屈的坚毅。会稽一战,越王勾践沦为吴王夫差的俘虏,他要做夫差的马夫,为夫差牵马,干牛马般的粗重活,堂堂国君,竟要饱受此等耻辱!然而他没有沉沦,而是忍辱负重,卧薪尝胆,不断激励自己,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成为一代霸主。如果勾践在直面挫折时,没有那种坚毅的人生态度,终身都可能沦为夫差的俘虏。直面挫折,勾践的坚毅不屈让他名垂千古。

直面挫折,就需要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心态。面对社会黑暗,官场腐败,民不聊生的现实,他企图通过入仕为国效力,然而时运不济,命运多舛,他最大的人生热情被付诸东流,他哀叹,郁闷,痛恨,在残酷现实面前,他选择了辞官归隐,寄情于山水田园,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南山下悠然采菊,在柳树旁的宅堂前饮酒写诗,逍遥自在。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如果陶渊明在直面挫折时,没有那种恬淡的心态,那么他肯定会抑郁一生的。直面挫折,陶渊明的恬淡心态让他成为佳话。

直面挫折,就需要苏轼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乐观豁达。因乌台诗案,苏轼被贬,他失意落魄,流落四方,辗转难安,虽没能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但他仍高歌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屡遭贬谪,仍能笑谈人生。如果苏轼在直面挫折时,没有那种乐观豁达的心态,那么他也无法在官场失意的人生中,寻找到人生中的乐趣。直面挫折,苏轼的乐观豁达让他名随史留。

轻轻翻开史册,你会看到,仲尼厄而《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因为他们都能直面挫折,故成就了不凡业绩,成为历史的天空中最闪耀的星。如果直面挫折,能与坚毅同行,我们会多了一份顽强不屈;如果直面挫折,能与恬淡的心态同行,我们会多了一份泰然自若;如果直面挫折,能与乐观豁达同行,我们会多了一份坚定沉着。在风雨兼程时,如果我们能直面挫折,学会坚毅,学会恬淡,学会乐观豁达。那么,生活处处有阳光!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详解】本题通过材料考查学生的分析、整合、写作能力。

【审题】(一)本次作文题目由材料、写作任务、写作要求三部分组成。

第一则材料引用了司马迁的一段话,”“”“放逐”“失明”“膑脚”“迁蜀”“囚秦是不同圣贤面临的不同挫折,但他们用行动与困境做了有力的抗争。第二则材料引用了国外的名人名言。两则材料都展现了面对挫折与困境的积极态度。在成长的历程中,挫折有如家常便饭,时刻伴随着我们,唯有抗争才能跨过困境。学生写作需体现面对挫折与困境的积极态度。要体现了抗挫折主题。写作重点突出,体现面对挫折与困境的积极态度,认识与思考全面深刻,内容充实,表达精彩,亮点突出。

(二)写作任务分解。

任务一:班级计划举行抗挫折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任务二:结合上述材料含意并恰当地引用其中的材料

任务三:文体——演讲稿

基本构成:标题,开头(称呼、问候语),正文(着重阐述创新),结尾(小结、问候语)。

语言:体现交流(际)性写作特色,语言准确自然流畅,侧重口语化色彩。

【立意】直面挫折;逆境奋争,苦中寻乐;抗挫折,赢未来;迎战挫折等等。

【素材】多灾多难的塞万提斯。塞万提斯,西班牙16世纪著名作家。他的代表作《堂吉诃德》风行于世。被称为不朽之作。塞万提斯一生多灾多难,出身没落贵族,家庭贫寒,从小就跟父亲外出奔波谋生。22岁参军,在与土耳其海战中,左手致残。后曾被海盗俘获,卖到阿尔及利亚为奴,历尽艰辛。被父母赎身获得自由后,曾在海军中充任军需,后又蒙冤入狱后生活无着,当时一家7口人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他就在这样的困境中写出了《堂吉诃德》、《努曼西亚》、《惩恶扬善故事集》、《加拉黛亚》、《巴尔那斯游记》、《八个新的喜剧和八个新的幕间闹剧》等一批有影响的作品。

艰难困苦铸人才的米勒。米勒是19世纪法国著名的作家。他生于农家,年轻时跟人学画,因为不满其老师浮华的艺术风格,便离开了他的老师。后来,他在巴黎以画裸体画糊口,渐渐地他对此种艺术感到厌倦,但其他题材的画也卖不出去,因此,一度陷于贫困、苦恼和绝望的深渊。为生活所迫,他只好离开巴黎,住到乡下。在农村,他依然未能摆脱贫困,但美丽的大自然、淳朴的农民和农家生活,激起了画家的创作激情。他忍受了一切艰难,坚持创作,创作出了许多著名的作品,如《播种者》等。

命途多舛的苏轼。苏轼,宋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他被当时改革派中的有些人指控讥刺朝政包藏祸心,遭到逮捕和审讯,几乎送了性命,史称乌台诗案。后谪居黄州。1085年宋神宗病逝,哲宗继位,高太后摄政。高太后不满新法,立即起用旧党。召司马光等回朝执政,苏轼被调回京城,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职。后同旧党发生分歧。他对旧党执政后暴露出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抨击,由此,他又引起了保守势力的极力反对,于是又遭诬告陷害。1089年,苏东坡再次被贬出京,出任杭州知府。1093年,高太后去世,哲宗执政,又把变法派召回朝内主政,政局发生急转直下的变化。第二年6月苏东坡,被贬得更远,贬为宁远军节度副使,定居在惠州(今广东惠阳)。晚年过流放生活。给苏东坡又一次沉重打击,公元1101726日,这位66岁的老人,终于满含悲愤离开人世,结束他命运多舛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