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建安《药砚》入选湘潭市第十六中学高三语文联考试卷(全) 练建安 上传

单篇 作者授权首发

126次点击|3次点赞

赞一下

建安《药》入选湘潭中学高三语文联考试卷


2021年湘潭市第十六中学高三语文第四次联考试卷及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针一线皆关情

蔡勋建

父亲常说做出衣裳的是针线,按说这没有什么创意,但从一名乡间职业裁缝口中说出,却有权威性和说服力。父亲一生以裁缝为业,受乡亲敬重,行走乡间方圆二三十里,甚至跨出湘鄂边界为人缝制衣裳。

他十二三岁拜师学裁缝,头年多半时间给师父家挑水打柴干家务活,渐渐地开始学缝扣眼、绞襻子、钉扣子。翌年学习缝制衣服,第三年开始学绗棉做棉衣,最后学剪裁。师父手艺高超,很严厉,连立身坐姿、穿针引线也有规矩,弄不好便举起尺子打过来。父亲说,他没少挨师父训罚,怎样打罚都必须忍着,熬过了三年,便有出头之日了。三年后他便提着裁剪刀行走乡里,独当一面,还真是多亏了师父的言传身教。

在我的记忆深处,父亲有些绝活儿。

父亲没学过美术绘图,可他裁布料用画粉时,总是从容果断,绝不拖泥带水。画线时用的是画粉袋,一条纱线从装有画粉的小布袋里左贯右出,其原理与木匠的墨斗无异。比如绗棉衣棉裤,父亲在铺好絮棉的布面上,左手捏着画粉袋口,将线头置于棉裤一端,右手拉粉线,再用右肘根压住粉线另一端,右手拇指食指拈起粉线,轻轻一弹,不偏不倚完成一条白线。如此反复,他的徒弟再照线举针绗棉。

父亲擅长做开襟衣衫,他最得意的是做得一手漂亮盘扣。男服多用蜻蜒扣、春蚕扣(也叫一字扣),女服多用蝴蝶扣、菊花扣,还有男女通用的琵琶扣、树枝扣。一个个蜻蜓头,一对对蝴蝶结,公扣母扣,结对成双。这种衣服全用布扣,杜绝塑料扣子或有机玻璃扣子,着实漂亮。

父亲喜欢在左胸前袋口插上一支钢笔,不过这笔大抵在算账立据时才派上用场。父亲有两不记:一是收人布料不记,客户来料,只要说明你要做什么衣服什么样式,他随手往那衣料堆里一放,绝不会张冠李戴;二是量体裁衣,他拿皮尺在来人身上左一拉右一扯,嘴里念叨着,只量体并不当面记录,也不开制衣单,顾客按期取衣,从不出错。

他的裁缝工具很简单,裁剪刀、竹尺、皮尺、画粉、手针、顶箍,再就是熨斗。父亲剪裁时轻松自如,用剪吃布很干脆——咔哧,咔哧,咔哧,这像极了农夫耕田犁地,当犁尖插入土地,只听得一声吆喝,那黑色土壤便顺着犁头往右翻去。咔!最后一声特别干脆,听起来很果断,那肯定是剪刀将出,剪断布头了。

剪裁用的案板是杉木的,那案面上有许多凹坑,密密麻麻。有次我看到父亲握着剪刀,在画有纵横交错线条的布面上,让剪刀随意地疾走,剪刀在案面上发出咚咚咚的声响,顿一下,布面一个窝,案板上一个坑。我揣测这种停顿绝不是率性而为,一定是有讲究的,应该是父亲为后来的缝纫制作留下的暗记,比如打褶、留岔什么的。案板上留下的记号,让我长久思索……

除了在家等客上门做衣,很多时候是做乡工,也称上门工。这种方法是按天计收工钱,东家只管三顿饭,不需一件件算钱。但父亲并没有因此懈怠,只管埋头干活。平常东家客气,也有上烟上酒的,可父亲从来不沾,只吃些茶饭。

早年,父亲行走乡里一直是手工制作,后来母亲加盟。不久有了缝纫机,一台蝴蝶牌缝纫机与他们白头偕老。父亲担纲剪裁,母亲负责缝制,从此父母同出同归。小时候我还没念书,就经常随父母去做上门工。一大早,东家挑一副挑子走在前头,一头是缝纫机头,一头是机脚,我紧跟父母在后,父亲说我从小就随他吃百家饭

11)在乡间,这个行业有个笑话段子:裁缝不落布,穿个冒裆裤。少时我不解,便问父亲何意,父亲笑了,告诉我意思是说,如果哪个裁缝不留下布头,那他肯定穿着个没有裤裆的裤子。父亲从来不做那种贪墨糗事,每上门做完一家的衣服,他就将剩下的布头交给东家;若是在家,每做好一件衣服,他也将剩下的边角布料扎成一绺,塞进衣主的新衣荷包里。衣主自然高兴,因为这些边角布料又可去做千层布鞋底。

12)父亲从事职业裁缝五十年,他从手工到机制,见证了民间服装的演变发展,亲自经历了这些服装的全部制作过程。父亲就像一枚绗针,行走乡间,缝紧了乡情,缝暖了家庭,缝美了生活。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注:(pàn)子:用布做的扣住纽扣的套。(háng):缝纫方法,用针线固定面儿和里子以及所絮的棉花等。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做出衣裳的是针线,从父亲常说的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一位传统手工裁缝对自己职业的尊重,表现了父亲质朴的品性。

B. 文中父亲年少便拜师学艺,饱尝生活的艰辛,师带徒这种方式对传统手工艺的传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父亲最终得益于师父的严格要求。

C. 父亲手艺有绝活,做得一手漂亮盘扣;但全用布扣,杜绝塑料扣子或有机玻璃扣子,这体现了传统手工艺人保守、不能与时俱进的一面。

D.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裁缝生活不易,但父亲不贪他人之物,朴实厚道,手艺精湛,这是他深受乡人敬重的主要原因。

2.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段在内容上交代了父亲练就好手艺的原因,在结构上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使文章叙事清晰,内容连贯。

B. 描写父亲用画粉画线的绝活时,文章运用”“”“”“”“等动词,彰显了父亲的高超技艺,富有立体感。

C. “父亲就像一枚绗针,行走乡间,缝紧了乡情……”一句,运用比喻、借代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敬重之情。

D. 一台蝴蝶牌缝纫机与父母白头偕老,作者选取独具时代特色的生活画面来见证时代变迁,以小见大,能够激发读者的情感共鸣。

3. 请结合文本分析题目一针一线皆关情的丰富意蕴。

4. 本文的语言充满生活气息,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赏析。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药砚

练建安

阳光朗照,河头城浮动飘忽的浓雾渐渐消散。

石钵头赤裸脊背,噔噔踏入石坝码头肉铺摊点,立定,双肩一耸,大块猪肉扇啪嗒一声脆响,平摊在了肉案上。两个伙计手忙脚乱,将猪肉扇挂上一根铜皮红木大秤。一个掌挂钩,一个挪秤砣报数:二百……三十一斤半。石钵头斜了他们一眼,操起两把剔骨尖刀,咔咔磨擦,笑骂:黄疸后生!

墟镇巷道,湿漉漉的,水气淋漓。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

石钵头认得此人,是个老童生。传说是满腹诗书,考到胡子花白,连一个秀才也没捞着。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石钵头扭头噗地吐出了一口浓痰。

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问:前蹄,几多钱啊?石钵头利刀游走剔骨,沙沙响。老弟,几多钱?华昌再问。石钵头说:现钱,不赊账。华昌说:你这后生哥啊,好没道理,咋就说俺要赊账呢?

石钵头说:搞笑嘴!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华昌说:无怨无仇,做嘛介不卖?石钵头斫下猪蹄,说:看好了,可是这副?华昌点头。石钵头抓起猪蹄,猛地往后抛入汀江,说:俺要敬孝龙王爷。不行么?华昌拣起制钱,一声不吭地走了。身后传来阵阵哄笑声。

半个月后,华昌带着几个破蒙童子江岸踏青,歇息于城东风雨亭。彼时,石钵头正惬意地嚼吃着亭间售卖的糖酥花生。一扬手,花生壳撒落遍地。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先生教俺一本书,俺教先生打野猪。野猪逐过河,逐去先生背驼驼……”

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

华昌是邻县武邑山子背人。山子背距河头城七八铺远。他那蒙馆设在张家大宗祠里。

夜晚,细雨濛濛,倒春寒风吹动西厢房窗棂。昏黄油灯下,华昌翻阅旧日诗稿。当他读到学书学剑两不成时,不由得悲从中来。

嗒,嗒嗒。有轻微的叩门声。没错,是叩门声。开门,竟是多年未见的老友李半仙。奇香扑鼻。李半仙拎着一副卤猪蹄,笑眯眯地看着他。

转眼到了仲夏。这个午日,童子早散学了。华昌困倦欲睡。宗祠内,闯入了一个莽汉。定睛一看,却是石钵头。

石钵头拎着一副肥硕猪蹄,恭恭敬敬地放在书案上。华昌轻摇折扇,说:得非有辱斯文乎?石钵头懵懵懂懂。华昌合上折扇,说:君子不食嗟来之食。石钵头愕然。华昌站起,迈方步,七八个来回,用了大白话:有嘛介求俺?直说吧。石钵头苦着脸,说:俺老娘瘫了。李半仙的药方,求您老给半块端砚,做药引子。华昌坐下,说:奇了怪了,这端砚何处无有?为何要俺给你?石钵头说:李半仙说了,定要半块阿婆坑的端砚,甲子年中秋日戌时月圆蓄墨的。百砚斋掌柜的说,那时日,方圆几百里,只有您老先生买了一块。”“哦。华昌说,桌上有。识字么?石钵头苦笑:开过蒙,又被先生赶回家啦……略识几个字。华昌微闭双眼,说:自家看,可要看清喽。

石钵头抓过端砚。长九寸,宽五寸,厚二寸一分,份量颇重。抬起,勾头看去,砚底刻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甲子年中秋日戌时练华昌购置于河头城百砚斋。石钵头认得时日数字,说:就是这块,就是这块!说着,掏出一锭约摸五两重的银子。华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

石钵头嗫嚅不知所措了。华昌自言自语:李半仙?这个李半仙搞嘛介名堂?石钵头急了:老先生,俺…………”华昌举手截止,说:后生哥,半块,何谓半块?就不能有丝毫差错,分得来么?石钵头额上冒出冷汗,说:刀斧斫开?华昌笑了:何须如此麻烦。

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低一声。

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

(原载《天池》2016年第6期)

5.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第二段中赤裸脊背”“双肩一耸”“两个伙计手忙脚乱等处,运用了正、侧面结合手法,生动地塑造了石钵头强悍、霸气的屠夫形象。

B. 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是因为看他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

C. 小说中两处画线句子景物描写非常精炼,第一处重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第二处则主要烘托了华昌此刻惆怅、失落的心理。

D. 小说以药砚为题,含义深刻:这既是给石钵头老娘治瘫病的药引子,也是教育他要尊师重道、宽以待人的良药。

6. 请结合全文概括华昌的形象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7. 小说结尾的画线句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陶:另一种火焰

张毅

    走近陶器必须经过这样的路途:几场大雪、经年不止的战争、寂静的村落、三两文人骚客、青驴、浩瀚的河流,最后到达一片久久不熄的火焰。

一些人影晃动着,那是一些面孔黝黑的窑工,深陷的眼窝充满渴望。他们裸着上身,表情木然,脸呈陶色,青灰间夹杂着怀旧气息。这是陶器出生地:火是父亲,土是母亲,窑工是始作俑者,他们身边是零乱的刀具、陶器的碎片以及淬火后的水汽。那里布满火的痕迹以及窑工模糊的身影。窑的高温足以使物质改变性质,如同人类从最初物质的火上升为精神的,这是一个质变的过程。

火一直在燃烧。自从有了火,水变得情意绵绵,波澜不惊,水有了上溯的愿望。窑工的手到达之后,土被唤醒了。土开始有了感情。土在艺人手中飞速旋转。

在火的背景下,土和水合成一体,水来土屯变成一句空话。这些土已不是那些土,这些水在火的照耀下被赋予一种穿越时空的重托——以陶的形式固定下来,保存或者被打碎。这应是一段心灵的旅程,遥远得没有时间和地点。陶安然地坐落在时间深处,使我们洞见远古的工艺过程和生存状态。

它一直缄默在历史的唇边。我知道这些沉睡的物品一旦被惊醒,那场大火就会从几千年前的黄昏一直烧到今天的黎明。水、火、土,中国阴阳五行中的三种相生相克的元素在这里融为一体,重新拥有了自己的形状、情感与记忆,陶记载着一个民族向上爬行的文化轨迹。五千年是一层厚土,中间泥沙俱下,优秀的土留了下来,被艺人传递着。宁为瓦全,不为玉碎。陶是一种来自民间的物器,与土为伍,漠视朝廷。谁在皇族的陵墓里见过陶片?古朴的陶,永不言语的陶,给我们一些民间质朴的启示,也暗含了道家浑然天成大美不言、返朴归真的精神。

陶是一件历史的静物

在机械制作取代手工的今天,克隆已使艺术失去自己的遗传密码。科学对自然的毁灭性破坏或许多少年后才能印证。我们这个时代功利性太强,手艺无奈地在民间流落成一种遥远的手势,闪现在远古的记忆里。

我手上有几件陶器,一直摆放在书橱显要的位置。它源于老家一个普通的村落,它时刻提示文明在进化过程中给人类带来了什么,又带走了什么。陶的形状让我想起人,想起古代的仕女图。想起安格尔的《浴》中玉女肩上托着的陶、流动的水。陶模仿女人的姿态,暗示了善与阴柔美。陶让我想起一句俗语:放得开、收得住。有时还让我想起菩萨,陶有佛相,一味地平静,什么也不说,但什么都有。对手工制品的喜爱,让我常游走于陶器之间,它们带着民间个体的审美倾向与情感,这是克隆工序无法取代的。

在今天,工匠传统已几近丧失。每当看到非洲和印度的匠人在简陋的作坊里敲打铜器,坚守着几千年一直不变的工序,心里总有一种莫名的感动。在这里,工匠精神与民族文化有一种血脉关系——那是一种看不见的传承。城市街角一个现代陶艺工作室,周围的装饰显示了时光的痕迹和人类对虚拟精神的向往——这已不是几千年前的陶艺现场。我常来这里模仿古人的工序与水土接触。我需要一种心境,在真实与虚构中间。

我的手在水土之间有一种颤栗——这是因为东方艺术而产生的精神颤栗。在这里,那些自然物质和我一起沿着精神的河流迅速回到祖先的年代。久久抚摸一只陶罐,我的手被烘烤着。古老的火焰使我感到陶的硬度与深度。感觉土在上升,水在回溯,而火的燃烧愈加纯粹与完美,在超越现实的层面上。我们必定要经过昨天的生活。

陶带着远古土地的清香,在我们身上留下历史的花纹。那是一种典雅与神秘、变幻与静止、永恒与刹那间的波动——古老的波动。它们在几千年前的土层下散发着民间的光芒。

在我心里那是不能转手倒卖的东西,因为没有一双异族的手可以托起它,它固有的造型与质地始终呈现着东方的神韵

(选自《当代散文》2020年第4期,有删改)

8.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第段开头艺术化地浓缩了陶的产生背景、沧桑变迁和顽强的生命历程,呼应文题,总领全文,蕴含了作者复杂的情感。

B. 文章第窑工制陶的场面描写渲染了窑工制陶的原始古朴的氛围,为表现陶的精神品格提供背景。

C. 段中我看到非洲和印度的匠人在简陋的作坊里敲打铜器,心中涌起莫名的感动,感动于他们的坚守,同时对他们悲惨的命运表示同情。

D. 这篇文章在艺术表现上融记叙、描写、议论和抒情为一体,描写细腻、情感充沛,给人很多哲理的启迪。

9. 文中画线句子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请作简要分析

1)陶是一件历史的静物。

2)在我心里那是不能转手倒卖的东西,因为没有一双异族的手可以托起它,它固有的造型与质地始终呈现着东方的神韵。

10. 文章以陶:另一种火焰为标题,有什么深刻意蕴?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东阳,字宾之,茶陵人,以戍籍居京师。四岁能作径尺书,景帝召试之,甚喜,抱置膝上,赐果钞。后两召讲《尚书》大义,称旨,命入京学。天顺八年,年十八,成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

弘治五年,旱灾求言。东阳条摘《孟子》七篇大义,附以时政得失,累数千言,上之。帝称善。十七年,重建阙里庙成,奉命往祭。还,上疏言:

臣奉使遄行,适遇亢旱。天津一路,夏麦已枯,秋禾未种,挽舟者无完衣,荷锄者有菜色。盗贼纵横,青州尤甚。南来人言,江南、浙东流亡载道,户口消耗,军伍空虚,库无旬日之储,官缺累岁之俸。东南财赋所出,一岁之饥已至于此;北地啙窳,素无积聚,今秋再歉,何以堪之。事变之生,恐不可测。臣自非经过其地,则虽久处官曹,日理章疏,犹不得其详,况陛下高居九重之上耶?

臣访之道路皆言冗食太众国用无经差役频烦科派重叠京城土木繁兴供役军士财力交殚每遇班操宁死不赴势家巨族,田连郡县,犹请乞不已。亲王之藩,供亿至二三十万。游手之徒,托名皇亲仆从,每于关津都会大张市肆,网罗商税。国家建都于北,仰给东南,商贾惊散,大非细故。更有织造内官,纵群小掊击,闸河官吏莫不奔骇,鬻贩穷民所在骚然,此又臣所目击者。

夫闾阎之情,郡县不得而知也;郡县之情,庙堂不得而知也;庙堂之情,九重亦不得而知也;始于容隐,成于蒙蔽。容隐之端甚小,蒙蔽之祸甚深。臣在山东,伏闻陛下以灾异屡见,敕群臣尽言无讳。然诏旨频降,章疏毕陈,而事关内廷、贵戚者,动为掣肘,累岁经时,俱见遏罢。诚恐今日所言,又为虚文。乞取从前内外条奏,详加采择,断在必行。

帝嘉叹,悉付所司。

是时,帝数召阁臣面议政事。东阳与首辅刘健等竭心献纳,时政阙失必尽言极谏。东阳工古文,阁中疏草多属之。疏出,天下传诵。

(节选自《明史李东阳传》)

[]啙窳:zǐyŭ,疏懒。

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臣访之/道路皆言冗食太众/国用无经差役/频烦科派重叠京城/土木繁兴供役/军士财力交殚/每遇班操/宁死不赴/

B. 臣访之道路/皆言冗食太众/国用无经差役/频烦科派/重叠京城土木/繁兴供役军士/财力交殚/每遇班操/宁死不赴/

C. 臣访之/道路皆言冗食太众/国用无经/差役频烦科派/重叠京城/土木繁兴供役/军士财力交殚/每遇班操/宁死不赴/

D. 臣访之道路/皆言冗食太众/国用无经/差役频烦/科派重叠/京城土木繁兴/供役军士财力交殚/每遇班操/宁死不赴/

1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孟子》,儒家经典,主要记载了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与《论语》《大学》《庄子》等几部儒家经典合称四书

B. “闾阎,原指里巷的门,泛指住宅、房屋,如王勃《滕王阁序》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在文中泛指民间。

C. “陛下特指帝王宫殿的台阶。因天子必有近臣,执兵陈于陛侧,以戒不虞 ,而群臣不可直呼帝王,所以借用陛下尊称帝王。

D. “东宫是古代天子诸侯的太子所居之宫,因此可以借指太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东方属木,于色为青,所以东宫又称青宫。

1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东阳幼时聪明颖悟,擅书法,深得皇上喜爱。十八岁中进士后进入仕途,不断得到升迁。

B. 弘治十七年,李东阳给皇帝上疏,描述了奉命往祭途中所见所闻的严重灾情,令人触目惊心;同时,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C. 李东阳一路上听取了各种意见,认为产生灾异的根源在于势家巨族、亲王贵戚、内廷官员互相勾结,危害百姓。

D. 为了革除蒙蔽之祸,李东阳请求皇上将以前的各种建议详细地加以整理并择善实施。

1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自非经过其地,则虽久处官曹,日理章疏,犹不得其详,况陛下高居九重之上耶?

(2)游手之徒,托名皇亲仆从,每于关津都会大张市肆,网罗商税。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15.下列对诗句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用典。用诸葛亮跃马舰场建功立业最终归于黄土的典故,说明世事变迁,音书断绝,使人倍感寂寞无聊。

B.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这两句诗描写了乐声的优美。前句以声写声,声中带形,表现了琴声的起伏多变、华丽悦耳;后句以形写声,形中带声,表现出的琴声或抑郁或欢快,感情丰富。

C.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两句抒发了词人既深且重、难以遏制的愁绪,以春水来喻愁绪,既巧妙地呼应了春花”“东风等词语,又把抽象的情绪形象化了。

D.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这两句在炼字上极具功力。一一写水面荷叶错落有致,极具层次感;勾勒了微风拂过荷塘、荷叶随风轻摇的姿态;字最为传神,把荷茎修长挺拔、英姿飒爽的神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象地描绘了曹操率领军队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时能文能武、志得意满的一代英雄形象。

2)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新时代我们所大力倡导和弘扬的务实态度、实干精神不谋而合。

3)文天祥《过零丁洋》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强烈地表现了宋朝国势危亡、个人经历坎坷。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9分)

17.下面是某大学生写给王教授的自荐信,其中有四处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尊敬的王教授:

我叫刘云亭,愚兄刘风亭是您从前的学生,他对您的人品学识赏识有加,使我对您仰慕已久,希望您收我为徒。您的几部著作我已全部购买惠存,今寄上论文一篇,恭请拜读,不胜感激!

 

刘云亭敬上

××××

(二)语言文字运用(11分)

18.下面是为李清照的《声声慢》写的推荐语,请你为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写一段推荐语。

要求:语言有文采,不必拘泥于所给例句形式,能突出该词的特点,不少于60字。

例句:喜欢李清照的词,因为它通畅易懂;喜欢李清照的词,因为它意境优美;喜欢李清照的词,因为它感情真挚,一首《声声慢》,道出了人间多少愁绪。

四、写作(6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生命在于运动。

——伏尔泰

如果你想强壮,跑步吧!如果你想健美,跑步吧!如果你想聪明,跑步吧!

——古希腊格言

体育运动可以使人健康,而健康是财富、健康是幸福、健康是美……

——网络名言

轻视体育的民族,是落后的民族,是挨打的民族,是衰亡的民族。

——网络名言

材料二:

近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篮球协会主席姚明提出:没有体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离开教育的体育是不牢固的。作为一名父亲,他结合自己教育孩子的心得指出,体育除了有助于青少年锻炼身体,还能培养他们的意志品质、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领导能力等。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我国家庭一直把文化课教育放在重要的地位。学校的体育课被掐头去尾,任意克扣。部分学校体育也成了功利体育,只服务于考试。

请你结合以上材料,面向本校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重视体育锻炼,从自身做起。要求:自拟题目,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C项,“……这体现了传统手工艺人保守、不能与时俱进的一面错误。这里体现的是老手艺人对品质以及传统的坚持,并不是否定。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C项,“……运用比喻、借代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敬重之情错误。并将父亲比作,运用了比喻修辞,并无借代。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题目的丰富意蕴的鉴赏能力。

1)结合父亲常说做出衣裳的是针线,按说这没有什么创意,但从一名乡间职业裁缝口中说出,却有权威性和说服力可知,一针一线表明了父亲的职业为裁缝,并能表现他工作的认真细致。

2)结合缝紧了乡情,缝暖了家庭,缝美了生活可知,皆关情则能突出父亲对职业的热爱尊重。皆关情则能突出父亲对职业的情感,整个标题表现父亲是一位乡间裁缝,他用真情为乡间人服务,他对自己的职业充满了热爱。

3)父亲凭借勤劳、质朴的品格与精湛的手艺赢得乡亲的尊重、家庭的幸福,体现了普通劳动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重。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语言风格的鉴赏能力。

1)如头年多半时间给师父家挑水打柴干家务活头年语言简洁质朴、口语化,通俗易懂,充满了生活气息浓厚。

2)由父亲剪裁时轻松自如,用剪吃布很干脆——咔哧,咔哧,咔哧”“咔!最后一声特别干脆,听起来很果断,那肯定是剪刀将出,剪断布头了”“让剪刀随意地疾走,剪刀在案面上发出咚咚咚的声响“——咔哧”“ !”“咚咚咚中描写父亲裁剪的干净利落,运用大量拟声词,再现了生活场景,语言生活化,突出其裁剪手艺的高超,。

3)由除了在家等客上门做衣,很多时候是做乡工,也称上门工’”“父亲从来不做那种贪墨糗事,每上门做完一家的衣服,他就将剩下的布头交给东家中的乡工”“上门工”“贪墨等词语,地方色彩浓厚,具有地域特点,鲜活真实。

4)由这像极了农夫耕田犁地,当犁尖插入土地,只听得一声吆喝,那黑色土壤便顺着犁头往右翻去可知,运用比喻修辞,把父亲的裁剪比作农夫耕地,贴切生动,充满乡村的泥土气息;

5)由在乡间,这个行业有个笑话段子缝不落布,穿个冒裆裤’”可知,引用笑话段子,裁缝不落布,穿个冒裆裤源于生活的语言,使文章明快风趣。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需要首先明确题干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文本,结合文本内容来筛选比对,分析鉴赏选出正确答案。

B项,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表述错误。结合文本后面的内容分析可知,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主要是因为他内心对华昌这样的读书人的憎恶和鄙视。

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人物形象特点分析。解答此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人物形象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的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

华昌的形象特点,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如从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可知,华昌斯文谦和,穷困潦倒;根据文本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可知,华昌隐忍退让;根据文本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低一声。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可知,华昌身怀绝技;根据文本华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可知,华昌正直善良,宽容大度。

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本结构内容理解与分析。小说结尾常见的作用:突出波澜,震撼人心;照应前文,不突兀。留下空白给读者想象空间,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深化主题;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令人回味。耐人寻味;给人以喜悦欣慰之感;反应美好愿望。

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小说结尾出人意料。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华昌明明身怀绝技,却不计较石钵头的多次挑衅,突出了他的隐忍大度,丰富了人物的形象。结合华昌的语言等内容分析,如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等,小说结尾揭示作品的主题,更好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题:生活中应当尊重他人、宽容大度。

8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C项,同时对他们悲惨的命运表示同情是错误的。这里主要是说工匠精神与民族文化有一种血脉关系——那是一种看不见的传承,而不是要表现对他们悲惨的命运表示同情。

故选C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句子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理解句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然后在联系文章的主旨来探寻句子的所蕴含的情感内容。

段说到陶是一件历史的静物,这句话实际上是对第段的总结,而第段说到陶记载着一个民族向上爬行的文化轨迹。五千年是一层厚土,中间泥沙俱下,优秀的土留了下来,被艺人传递着,这里面优秀的土,实际上指的是优秀的传统文化,而且陶又是一种来自民间的物器,所以这种文化又是民间的。最后又说到陶暗含了道家浑然天成大美不言、返朴归真的精神。所以整句话是在说陶记载了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以及暗含了浑然天成大美不言、返朴归真的精神。

文章最后一段说到在我心里那是不能转手倒卖的东西,因为没有一双异族的手可以托起它,它固有的造型与质地始终呈现着东方的神韵不能转手倒卖的东西就是本文所说的陶,不能转手倒卖说明它的珍贵,并且没有一双异族的手可以托起它,说明它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它代表的是民族文化。所以这句话所表达的作者的情感就是在心中那具有中国古老民间文化的陶是任何外来文化都不可代替的,因为它代表的是民族文化。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小说标题内涵的能力。探究小说的题目的内涵,要在理解标题字面意思的基础上,看起有无象征意义,深层含义,并联系文章的主题或作者的创作意图,看标题有无揭示主题和暗示作者创作意图的作用。

标题从表层含义来说,火焰就是指用来烧制陶器的具体可感的火,而要探寻深层意蕴就要联系文章的主题,文章的主题主要是对传统民间文化的传承,因为他是中国文明史不断发展的记载,散发着民族的光芒。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依据语法结构,道路做前句的状语,属于状语后置句,中间不宜断开,排除AC两项;后边四句为并列式的主谓短语,较独立,主语依次是国用”“差役”“科派”“京城土木,所以在这四个词的前边应断开,排除B

句意:臣一路上访问百姓,都说吃闲饭的人太多,国家财用不善于管理,徭役频繁,摊派重叠。京城大兴土木,供役军士、财力竭尽,每当遇上操练,(百姓)宁死也不去。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

A项,《论语》《大学》《庄子》等几部儒家经典合称四书’”分析错误,四书不包含《庄子》,应改成《中庸》。

故选A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

C项,认为产生灾异的根源在于势家巨族、亲王贵戚、内廷官员互相勾结,危害百姓分析错误,依据原文第四段臣访之道路皆言冗食太众……”看,根源表述不全面,还在于:国家财用不善于管理,徭役频繁,摊派重叠,京城大兴土木等。

故选C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的翻译能力。

1)非,不是,判断句的标志;虽,即使;官曹,官署;日,名词作状语,每天;章疏,泛指公文。

2)拖,假托;津,渡口;张,大设;肆,店铺。

参考译文:

李东阳,字宾之,茶陵人,以戍籍居住在京城。四岁就能写直径达一尺的大字,景帝召见考试他,非常高兴,抱着他放到自己膝盖上,赐给他水果和纸钞。后两次召他讲授《尚书》大义,很合皇上心意,命他进入京学。天顺八年,十八岁,考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授编修一职。多次升迁担任侍讲学士,又任东宫讲官。

弘治五年,天下发生旱灾,皇上征求谏言,李东阳分条摘录《孟子》七篇大义,附上时政得失,共计数千言,上奏皇上,皇帝称赞(他写得好)。十七年,重建阙里庙完工,他奉命前往祭祀。回来后,上疏说:

臣奉命速行,恰好遇上大旱。天津一带,夏天的麦子已经枯死,秋天的庄稼还没有种,拉船的人没有完整的衣服,农夫面有菜色。盗贼横行,青州尤其厉害。从南方来的人说,江南、浙江一带流亡的灾民充满了道路,人口减少,军队空虚,仓库中没有十天的存粮,官员被拖欠了几年的俸禄。东南一带是为朝廷提供财物赋税的地区,一年灾荒就已经到了如此地步;北方人疏懒,平常无有积蓄,今年秋天再歉收,怎么熬过去呢?(会不会)发生事变,恐怕不可预料,我假如不是经过那些地方,那么尽管久居官署,每天处理公文,尚且不能了解详情,何况陛下深居皇宫禁地呢?

臣一路上访问百姓,都说吃闲饭的人太多,国家财用不善于管理,徭役频繁,摊派重叠。京城大兴土木,供役军士、财力竭尽,每当遇上操练,(百姓)宁死也不去。豪族大家,田地遍布几个郡县,还请求不交税赋。分封的亲王,供俸达二三十万。游荡不务正业的人,假托皇亲国戚手下之人的名义,常常在关卡渡口都市大设店铺,并搜罗商税。国家在北方建都,仰仗东南一带供给,商贾受惊逃散,绝对不是小事。更有织造内官,纵容无赖寻衅闹事,管理河道的官吏无不惊骇奔逃,商贩贫民到处骚动,这又是臣亲眼看到的情况。

    里巷的情况,郡县不了解;郡县的情况,朝廷不了解;朝廷的情况,皇帝也不了解。从包庇隐瞒开始,发展到蒙蔽。包庇隐瞒事小,蒙蔽的祸患却很严重。臣在山东时,听说陛下因为灾害多次出现,下诏群臣畅所欲言,不必忌讳,动不动遭到牵制、阻挠。经年累月,都遇阻碍作罢了。我确实担心今天的谏言,又成为空文。请皇上拿出从前朝廷内外的条陈奏章,细加选择采录,断然实行。

皇上赞赏他的谏言,全部交付主管官员(去办理)。

当时,皇上多次召见内阁大臣面议政事。李东阳与首辅刘健等人尽心献纳,内阁的奏疏起草大多委托给他。奏疏写出后,天下人争相传诵。

15题详解】

【详解】本题考查赏析诗句的能力。炼句是诗歌鉴赏的高频考点,所炼之句往往是在该诗中最富有表现力的句子。炼句题解答时要理解诗歌内容,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侧重于把握诗歌流露的情感特质,从而把握其风格特点。解答此题,首先要逐一翻译诗句,理解内容;然后结合内容从手法、用词等角度分析句子所抒发的情感及表达效果;最后根据个人理解与选项进行比对,确定答案。本题要求选出除手法外,也要考虑句中凝练传神的用词。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诗句的赏析,有误的一项

A项,用诸葛亮跃马舰场建功立业最终归于黄土的典故说法有误。卧龙,指诸葛亮。跃马,化用左思《蜀都赋》公孙跃马而称帝句,意指公孙述在西汉末乘乱据蜀称帝。卧龙跃马终黄土一句是说像诸葛亮和公孙述这样的历史人物,最终也成了黄土中的枯骨。

故选A

16题详解】酾酒临江    (2).横槊赋诗    (3).吾尝终日而思矣    (4).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5).山河破碎风飘絮    (6).身世浮沉雨打萍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有:”“”“须臾”“飘絮

17题详解】(1愚兄改为家兄;(2赏识有加改为非常钦佩;(3惠存改为收藏;(4拜读改为指教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

1愚兄称呼自己的兄长,谦敬不当,不合适,应改为家兄

2赏识有加一般用于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此处说兄长对教授,谦敬不当,不合适,改为非常钦佩

3惠存,意思是请保存。多用于赠人照片、书籍等时所题的上款,此处是收藏教授的作品,谦敬不当,不合适,应改为收藏

4拜读意思是读别人作品或书信的敬词,此处请教授对自己的论文指导,谦敬不当,不合适,改为指教

18题详解】喜欢苏轼的词,因为它气势恢宏;喜欢苏轼的词,因为它意境雄浑;喜欢苏轼的词,因为它激情磅礴,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道出了词人的旷达心声。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

作答本题,首先需要对所给例句进行分析。从形式上看,例句用三个喜欢……,因为它……”构成一组句子;从内容上看,通俗易懂”“意境优美”“感情真挚是《声声慢》的特点,道出了人间多少愁绪是对《声声慢》情感的总结。把握好以上分析,然后再抓住《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特点,它属于豪放派,气势恢弘,意境雄浑,激情磅礴,从内容上看,《念奴娇·赤壁怀古》,通过怀古的方式,展现的是词人旷达的心声。答案示例:喜欢苏轼的词,因为它气势恢宏;喜欢苏轼的词,因为它意境雄浑;喜欢苏轼的词,因为它激情磅礴,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道出了词人的旷达心声。

19题详解】【例文】

以体育为支点,开启完美人生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题目是以体育为支点,开启完美人生

在现实生活中,我国家庭一直把文化课教育放在重要的地位。学校的体育课被掐头去尾,任意克扣。部分学校体育也成了功利体育,只服务于体育,只服务于考试。体育锻炼真的不值得重视吗?错!!

以体育为支点,我们才能健康成长,有所发展,开启完美人生。

中国篮协主席姚明指出,体育除了有助于青少年锻炼身体,还能培养他们的意志品质、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领导能力等。2020年新冠疫情来袭,全民体育锻炼成为一种新的潮流。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句话也适用于我们的学习和成长,没有健康的身体何谈学业有成?大家知道,84岁的钟南山院士,虽值耄耋之年,却身体健硕,腰杆笔直,一直工作在疫情最前线。这是因为他不只有无私的奉献精神,更因为他老人家经常锻炼,有革命的本钱!亲爱的同学们,学习钟南山院士,既有满腔的学习热情,更有强健的身体,只有这样,将来才能服务于人民,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以体育为支点,我们才能坚定意志,阳光积极,开启人生新篇章。

体育是最好的社会实践课,是最好的精神助推器。体育锻炼,会磨炼意志;体育比赛,需要团结合作的意识,更需要顽强拼搏的精神。我们谁也不会忘记中国女排,她们坚忍不拔,拼搏奋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她们身上展现了体育的精神光芒,很多时候是她们的精神为我们脆弱的人生指明了方向。科比曾说:我失败后再失败,才有了今天的成就。体育先辈奋斗的汗水让我们体会到了体育运动的真正意义与价值。同学们,请你在你投入地学习之余,积极投入到体育锻炼中吧,这样你才会有更顽强的精神去战斗!

以体育为支点,我们才能积攒实力,振兴中华,开启人生新精彩。

作为00后,我们是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肩上担负着振兴中华的重任,健康的身体、坚定的意志是我们的资本。轻视体育的民族,是落后的民族,是挨打的民族,是衰亡的民族。我们每一次奔跑,每一次挥汗如雨,都不只是为我们自己,更是为了我们的伟大的中华民族!少年强则国强,只有我们的身体强壮了,才能蓬勃成长、向阳而生,我们的国家、民族才大有希望!

古希腊格言说:如果你想强壮,跑步吧!如果你想健美,跑步吧!如果你想聪明,跑步吧!毛主席说: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今天我说:野蛮我体魄,文明吾精神。让我们大家合理安排作息,迈开双腿,去跑步,去打球,去远足,去登山吧。

同学们,让我们重视体育锻炼,从自我做起,以体育为支点,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开启我们的完美人生吧!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材料、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关于体育的命题,从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除了2019全国汉语卷有所涉及,基本上还是一个空白,所以备考时应该高度重视。作为任务驱动型作文,题目指出我国目前体育和文化课教育的冲突,意在启发考生针对现状谈论重视体育锻炼的原因和方向。

限制性

真实情境的限制。题目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两则材料。材料一中的名言警句阐述了体育运动的意义:从自身来说,体育锻炼能保持身体强壮、健美,令人头脑聪明、愉悦、幸福;从整个民族来说,拥有强健体魄的民族,是有希望的民族,而轻视体育的民族,是落后的民族,是挨打的民族,是衰亡的民族。这是命题人关于体育锻炼这一问题的价值判断,也是考生构思成文的基础。命题者针对此情境所给的立意引导是:理解并运用这些中外名言,阐释运动对生命的重要性,考生在行文过程中要有体现这些方面的论述。

材料二姚明在两会期间提出没有体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离开教育的体育是不牢固的,认为体育有助于青少年锻炼身体,还能培养他们的意志品质、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领导能力等。材料二叙述姚明对于体育与教育关系的阐述、对体育作用的切身理解,在材料一的基础上再次肯定体育锻炼的重要作用。现实生活中我国家庭和学校教育重文化轻体育的现状,这是考生写作时要针对的问题。考生如果失去针对性,仅仅在两则材料的基础上泛泛而谈体育的重要性,必然走向话题作文的错误立意上去。

题目第三部分是命题人设置的典型任务和常规要求。

典型任务的限制。考生写作时须结合以上材料,不能脱离材料的含义;写作身份是中学生,写作对象是本校同学,考生要有对象意识和交流意识;写一篇演讲稿是文章体式的限定;文章的主题是倡议大家重视体育锻炼,从自我做起,这一典型任务要求考生准确理解材料含义,既要写出重视体育锻炼的原因,又要写怎样从自我做起。虽然题目中有倡议要求,但文体限定为演讲稿而不是倡议书,所以不能将演讲稿写成倡议书

价值判断的限制。题中两则材料为同质材料,从不同的角度肯定了体育锻炼的重要作用,重视体育锻炼,既要谈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方面的益处,也要强调体育锻炼对学生意志品质培养的好处,更深层次则要有谈健康的身体对国家、民族的作用。

开放性

立意角度自由。关于重视体育锻炼这个命题,两则材料分别从不同的角度给予肯定,如健康、强壮、健美、聪明,培养青少年的意志品质、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领导能力,学校教育的完整性及民族复兴等方面,考生可以选择任意两到三个角度综合立意,立意角度十分开放。不管从哪个角度立意,考生都不能忘了从自我做起这一点,但如何做又是一次开放。

联想和思考是开放的。关于重视体育锻炼这一点,考生可在所给材料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思考,或充实论据,或深度挖掘,既可以写个人、家庭的原因,也可以写学校、社会与民族复兴的原因;或正面谈体育的重要作用,或反面谈不重视体育的后果,或正反对比论证皆可。从自我做起既可以写坚持锻炼身体为社会做贡献的名人,表示向他们学习的态度,也可以写自身锻炼的体验和感受。

文体选择是自由的。考生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写成议论文,以理服人;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思考写成说理性散文,抒写感悟和思考,以理服人并以情感人。如果考生驾驭材料的能力强,也可以写成记叙文

参考立意:

加强体育锻炼,从我做起。

野蛮我体魄,文明吾精神。

我锻炼,我健康。

莫让文化课成为锻炼身体的羁绊。

让体育的阳光照亮校园。

素材:

健康是人生最大的财富,青少年的健康不仅是个人的最大财富,也是国家和民族的最大财富。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国民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但国民的健康素质却未同步提升,尤其是青少年的体质健康状况令人颇为担忧。

同学们,你们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今后国家建设和发展的生力军。青年强则国家强。你们的身体健康不仅关乎个人与家庭的幸福安康,也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前途命运。健康的身体人人都可以得到,秘诀就是坚持运动。同学们,为了你们自己的健康和幸福,也为你们肩负的社会责任,让我们发扬伟大的奥林匹克精神,积极参与体育,加入阳光体育活动的行列,在运动中领体育的魅力,感悟体育的精彩,享受运动的快乐!

适当的身体锻炼有助于学习。虽然我们正处于疫情期间,不方便外出,但我们仍应居家锻炼。一项研究表明,在我们运动时会产生多巴胺,血清素和正肾上腺激素。这三种神经传导物质都与学习有关。我们也不妨回忆一下自己在体育锻炼后愉悦的感受。理论和切身经历都印证着,适当的体育锻炼不仅有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同样也有利于调整我们的学习状态。

诚然,每一位同学的学业压力都很大,但是培养体育精神,加强体育锻炼迫在眉睫。我建议同学们在学习之余,都放下手机,关掉电视,做一些能让自己放松的运动。比如说,早起晨练时,做一些简单的有氧运动,晚上睡觉前拉伸一下筋骨。这类活动不仅简单而且不受当前疫情环境的限制,相比起无时无刻不抱着手机的生活方式,也更有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虽然我们的时间十分紧迫,但我认为,匆忙的一生能有体育锻炼相伴,才会更具有生命的力量。

结构:使分论点间构成层进式,发言题目是以体育为支点,开启完美人生开头提出论点后,以体育为支点,我们才能健康成长,有所发展,开启完美人生将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有机融合,避免南辕北辙。阐述体育锻炼和学习的关系,以名人为例强调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并明确我们该怎么做。第二个分论点从意志品质上论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层次加深。列举一个团体、一个个人,详略得当,事例与观点相吻合。采用呼告的形式,让演讲有一个小高潮。第三个分论点,上升到国家、民族层面,使分论点间构成层进式,意义深刻。又一次将演讲推向高潮,振奋人心。最后首尾呼应,强化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