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建安《药砚》入选贵阳市第十七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试卷(全) 练建安 上传

单篇 作者授权首发

144次点击|2次点赞

赞一下

练建安《药砚》入选贵阳市第十七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试卷(全)


2019-2020学年贵阳市第十七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历史上溯到 1200 多年前,中国唐朝诗人杜甫的一首很著名的诗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深刻反映了中国人的战略文化,中国军事的防御思想正是这种战略文化的具体表现。中国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战略文化呢?

首先,源于中国农耕民族强烈的守土意识。历史上,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社会,农业文化天然具有保守性。眷恋故土、安土重迁成为古代中国人的普遍心态。此外,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使中国人在物质生活上无需外求。这些反映在军事上就形成了固土自守,以德怀远的战略防御思想,对外侵略战争在古代中国不具备其原始驱动力。矗立千年、横亘于中国北疆的万里长城,既是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军事屏障,也是中国传统战略防御思想的物化和缩影。与此相对,游牧民族和海洋民族以放牧和贸易为生,大范围的迁徙和流动成为其生存所必需的主要方式,战争成为其获取生活必需品和争夺海上贸易份额的主要手段,侵略和征服在其文化传承中被视为荣耀之举。不同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了不同的战略文化。概括来说,中国的军事理论是内向型、防御性的。更注重军事谋略的运用:从战略层面上讲,谋略主要是强调防患于未然,避难于无形。西方的军事理论是外向型、进攻性的,更强调军事技术的发展。

其次,源于中国历史文化特有的和合思想。数千年的中国文化没有侵略性,中国文化本质上是一种和平的文化。中华民族历来热爱和平,强调和为贵。中国的儒家主张以德服人,反对以力服人,道家的创始人老子提出不敢为天下先即后发制人的防御思想。百世兵家之祖孙子告诫明君良将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慍而致战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他将不战而屈人之兵置于战略理论金字塔的最顶端。可以说,中国自古提倡慎战思想,一以贯之的防御性国防政策发端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基因,具有深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时至今日,已成为中国处理与世界各国关系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第三,源于对其他大国称霸必衰历史教训的借鉴。纵观世界古代史,一个文明的毁灭往往源于兵连祸结、外战频繁。历史上,许多大国在崛起时期,都曾试图通过对外战争来改变原有格局,建立符合本国利益的新的国际秩序。历史表明,大国力量增殖于地区性守成,消释于世界性扩张",超越力量的扩张会造成国家的衰落。坚持侵略扩张型国防政策的国家,不但没有实现和延续其霸主地位,反而会元气大伤,遭受严重挫败。正是应了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那句名言:文明的死亡原因永远是自杀而不是谋杀。那些曾经辉煌一时的帝国失败的关键,在于它们只求一味扩张,不知战略守成,中国绝不会重蹈覆辙。

正是基于这些历史教训,新中国成立后,尽管在多次保家卫国、自卫反击作战中,中国都曾凭借战场优势深入对方腹地,但战争结束时,我们都主动回撤到中国境内或边境控制线以内。中国从未打算通过战争解决与他国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争端,更没有侵略他国的意图,中国绝不会走所谓国强必霸之路。

(摘编自王卫星《中国为何采取防御性国防政策》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甫的诗句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具体表现了中国军事的防御思想。

B.眷恋故土、安土重迁的普遍心态和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使对外侵略战争在古代中国不具备原始驱动力。

C.数千年的中国文化没有侵略性,发端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基因,即中国文化本质上是一种和平的文化。

D.中国一直以来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主要是因为借鉴了其他大国坚持侵略扩张型国防政策导致挫败的历史教训。

2.下列对原文论证和结构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论述中国军事防御思想与中国农耕民族强烈的守土意识时,作者指出不同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了不同的战略文化。

B.文章列举儒家、道家及孙子的事例,论证了中国的防御性战略军事思想有其历史的文化基因,具有深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C.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名言:文明的死亡原因永远是自杀而不是谋杀。可以用来佐证大国力量增殖于地区性守成,消释于世界性扩张

D.文章按照--的思路行文,先提出问题,接着具体分析问题,最后明确指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先破后立。

3.下列各项表述中,不能体现中国和文化的一项是(   )

A.历经千载的丝绸之路被世界公认为友好交流之路,给沿路各国带去了中国的友善和文明。

B.几千年前,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就秉持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精神开启了缔造中华文明的伟大实践。

C.2000 多年前,中国的哲人就把和而不同视为天下之达道,把兼爱”“非攻视为实现人际和谐的根本途径。

D.明代郑和舰队七下西洋,携带的国书宣示:“天之所覆,地之所载,一视同仁,不能众欺寡、强凌弱。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保持环境卫生,对于防疫至关重要。在殷商甲骨文中有大扫除的记载。《礼记》《治家格言》《周书秘奥造册经》中均强调了保持居室清洁卫生的习惯,同时指出屋宇干净就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

熏烟蒸洗也是我国古代传统防疫方法。《周礼·秋官》记载有用莽草、嘉草等烧熏驱蛊防病的方法。根据出土的竹简我们可以看到,秦时期,凡入城,其车乘和马具都要经过火燎烟熏以消毒防疫。在敦煌石窟中保存着一幅殷人洒扫火燎防疫图,描述了殷商时代以火燎、烟熏方法来杀虫、防疫的情景。两汉时期是古代瘟疫记录最多的时期,《博物志》中特别讲到有一次长安大疫,宫中皆疫病,汉武帝焚烧弱水西国所贡香丸一枚以辟疫气长安中百里咸闻香气,芳积九月余日,香由不歇。《伤寒杂病论》中详细论述了多种传染性疾病在不同时期的各种治疗方法,熏香便是其中一种防抗和辅助疗法。

空气消毒药方的出现在晋代。葛洪认为,通过熏烧药物的方式,可以预防疫病;他在《肘后备急方》中首先提出了空气消毒法。其后,唐代孙思邈继承和发展了这种防疫方法。明代李时珍常使用蒸汽消毒法。这个方法在清代也有记载,贾山亭《仙方合集·辟瘟诸方》说:天行时疫传染,凡患疫之家,将病人衣服于甑上蒸过,则一家不染。

佩藏口罩能阻挡细菌、病毒、灰尘和有害气体对人体的侵害。古时候,宫廷里的人为了防止粉尘和口气污染而用丝巾遮盖口鼻。38世纪时流行一种出行帽子,主要用来遮蔽容貌及身体,以避免路人窥视。流行初期男女均可以穿戴,到了隋唐时主要为妇女使用。唐代从或则天时期开始,妇人出行开始使用帷帽。帷帽具有短小、轻便的特点,长仅至颈部,面部也能稍微显露,帷帽的帽裙由纱网制成,也具有透视的功能。它们的功能是遮阳蔽沙,也具有一定的卫生防护效果。宋代宋慈《洗冤集录》记载:用麻油涂鼻,或作纸摅子油,塞两鼻孔;仍以生姜小块置口内;遇检,切用猛闭口,恐秽气冲入。这是讲验尸官验尸时必须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与现代医用口罩防护观念相同。马可·波罗在《马可·波罗游记》记载:在元朝宫殿里,献食的人,皆用绢布蒙口鼻,俾其气息,不触饮食之物。这样蒙口鼻的绢布,也就是原始的口罩。

1910年至1911年,我国东北大鼠疫中,全权总医官伍连德坚持认为这场鼠疫不是腺鼠疫,而是肺鼠疫,可通过呼吸传染,人际传播是主要渠道。所以他大规模开展了隔离防疫,并且强制要求佩戴口罩。他用两层纱布包裹着一块长方形吸水棉而制成了伍氏口罩,防疫效果明显。

(节选自陈昀《文物见证抗疫史》,有删改)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熏烟蒸洗防疫法最早出现在西周,《周礼·秋官》记载用药草烧熏驱蛊防病做法。

B.两汉时期是古代瘟疫最多的时期,《博物志》就特别讲到汉武帝时期的长安大疫。

C.葛洪认为熏烧药物可以预防疫病,他在《肘后备急方》中首先提出空气消毒法。

D.唐代孙思邈继承和发展了蒸汽消毒法,明代李时珍经常用空气消毒法预防疫病。

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熏烟蒸洗法、空气消毒法等陈述,其意在说明中国古代的防疫方法多种多样。

B.从古代丝巾遮盖口鼻到元朝绢布蒙口鼻的陈述,解证口罩可阻挡病毒等侵害。

C.《洗冤集录》与《马可·波罗游记》的记载,表明中国口罩产生的历史较悠久。

D.本文论述中国古代防疫时大量引用历史文献,论证结构呈现鲜明的层进特点。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一项是(   )

A.一些古代书籍强调保持居室清洁卫生,指出屋宇干净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

B.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熏香是各种史料和医药典籍中最常见的驱瘟防疫方法。

C.空气消毒法在晋代就已经出现,此法清代贾山亭《仙方合集》上也有记载。

D.伍连德为防止鼠疫传染,大规模开展隔离防疫工作,并且强制要求戴口罩。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练建安

阳光朗照,河头城浮动飘忽的浓雾渐渐消散。

石钵头赤裸脊背,噔噔踏入石坝码头肉铺摊点,立定,双肩一耸,大块猪肉扇啪嗒一声脆响,平摊在了肉案上。两个伙计手忙脚乱,将猪肉扇挂上一根铜皮红木大秤。一个掌挂钩,一个挪秤砣报数:二百……三十一斤半。石钵头斜了他们一眼,操起两把剔骨尖刀,咔咔磨擦,笑骂:黄疸后生!

墟镇巷道,湿漉漉的,水气淋漓。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

石钵头认得此人,是个老童生。传说是满腹诗书,考到胡子花白,连一个秀才也没捞着。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石钵头扭头噗地吐出了一口浓痰。

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问:前蹄,几多钱啊?石钵头利刀游走剔骨,沙沙响。老弟,几多钱?华昌再问。石钵头说:现钱,不赊账。华昌说:你这后生哥啊,好没道理,咋就说俺要赊账呢?

石钵头说:搞笑嘴!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华昌说:无怨无仇,做嘛介不卖?石钵头斫下猪蹄,说:看好了,可是这副?华昌点头。石钵头抓起猪蹄,猛地往后抛入汀江,说:俺要敬孝龙王爷。不行么?华昌拣起制钱,一声不吭地走了。身后传来阵阵哄笑声。

半个月后,华昌带着几个破蒙童子江岸踏青,歇息于城东风雨亭。彼时,石钵头正惬意地嚼吃着亭间售卖的糠酥花生。一扬手,花生壳撒落遍地。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先生教俺一本书,俺教先生打野猪。野猪逐过河,逐去先生背驼驼……”

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

华昌是邻县武邑山子背人。山子背距河头城七八铺远。他那蒙馆设在张家大宗祠里。

夜晚,细雨濛濛,倒春寒风吹动西厢房窗棂。昏黄油灯下,华昌翻阅旧日诗稿。当他读到学书学剑两不成时,不由得悲从中来。

嗒,嗒嗒。有轻微的叩门声。没错,是叩门声。开门,竟是多年未见的老友李半仙。奇香扑鼻。李半仙拎着一副卤猪蹄,笑眯眯地看着他。

转眼到了仲夏。这个午日,童子早散学了。华昌困倦欲睡。宗祠内,闯入了一个莽汉。定睛一看,却是石钵头。

石钵头拎着一副肥硕猪蹄,恭恭敬敬地放在书案上。华昌轻摇折扇,说:得非有辱斯文乎?石钵头懵懵懂懂。华昌合上折扇,说:君子不食嗟来之食。石钵头愕然。华昌站起,迈方步,七八个来回,用了大白话:有嘛介求俺?直说吧。石钵头苦着脸,说:俺老娘瘫了。李半仙的药方,求您老给半块端砚,做药引子。华昌坐下,说:奇了怪了,这端砚何处无有?为何要俺给你?石钵头说:李半仙说了,定要半块阿婆坑的端砚,甲子年中秋日戌时月圆蓄墨的。百砚斋掌柜的说,那时日,方圆几百里,只有您老先生买了一块。”“哦。华昌说,桌上有。识字么?石钵头苦笑:开过蒙,又被先生赶回家啦……略识几个字。华昌微闭双眼,说:自家看,可要看清喽。

石钵头抓过端砚。长九寸,宽五寸,厚二寸一分,份量颇重。抬起,勾头看去,砚底刻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甲子年中秋日戌时练华昌购置于河头城百砚斋。石钵头认得时日数字,说:就是这块,就是这块!说着,掏出一锭约摸五两重的银子。华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

石钵头嗫嚅不知所措了。华昌自言自语:李半仙?这个李半仙搞嘛介名堂?石钵头急了:老先生,俺…………”华昌举手截止,说:后生哥,半块,何谓半块?就不能有丝毫差错,分得来么?石钵头额上冒出冷汗,说:刀斧斫开?华昌笑了:何须如此麻烦。

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低一声。

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

(原载《天池》2016年第6期)

7.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第二段中赤裸脊背”“双肩一耸”“两个伙计手忙脚乱等处,运用了正侧面结合的手法,生动地塑造了石钵头强悍、霸气的屠夫形象。

B. 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是因为看他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

C. 小说中两处画线句子景物描写非常精炼,第一处重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第二处则主要烘托了华昌此刻惆怅、失落的心理。

D. 小说以药砚为题,含义深刻:这既是给石钵头老娘治瘫病的药引子,也是教育他要尊师重道、宽以待人的良药。

8. 请结合全文概括华昌的性格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9. 小说结尾有什么独到之处,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两篇选文,完成各小题

(甲)山涛,字巨源,河内怀人也。与宣穆后有中表亲,是以见景帝。命司隶举秀才,除郎中。转骠骑将军王昶从事中郎。久之,拜赵国相,迁尚书吏部郎。魏帝尝赐景帝春服,帝以赐涛。又以母老,并赐藜杖一枚。晚与尚书和逌交,又与钟会、裴秀并申款昵。以二人居势争权,涛平心处中,各得其所,而俱无恨焉。迁大将军从事中郎。钟会作乱于蜀,而文帝将西征。时魏氏诸王公并在邺,帝谓涛曰:西偏吾自了之,后事深以委卿。以本官行军司马,给亲兵五百人,镇邺。泰始初,加奉车都尉,进爵新沓伯。出为冀州刺史,加宁远将军。冀州俗薄,无相推毂。涛甄拔隐屈,搜访贤才,旌命三十余人,皆显名当时。人怀慕尚,风俗颇革。转北中郎将,督邺城守事。入为侍中,迁尚书。以母老辞职诏曰君虽乃心在于色养然职有上下旦夕不废医药且当割情以隆在公涛心求退表疏数十上久乃见听。除议郎,帝以涛清俭无以供养,特给日契,加赐床帐菌褥。礼秩崇重,时莫为比。后除太常卿,以疾不就。涛年逾耳顺,归乡里。会遭母丧,居丧过礼,负土成坟,手植松柏。诏曰:吾所共致化者,官人之职是也。方今风欲陵迟,人心进动,宜崇明好恶,镇以退让。山太常虽尚居丧,情在难夺,方今务殷,何得遂其志邪!其以涛为吏部尚书。涛辞以丧病,章表恳切。会元皇后崩,遂扶舆还洛。逼迫诏命,自力就职。前后选举,周遍内外,而并得其才。

(摘自《晋书·山涛传》)

(乙)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摘自《陈情表》)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母老辞职/诏曰/君虽乃心在于色养/然职有上下旦夕/不废医药/且当割情/以隆在公/涛心求退/表疏数十/上久乃见听

B. 以母老辞职/诏曰/君虽乃心在于色养/然职有上下/旦夕不废医药/且当割情/以隆在公/涛心求退/表疏数十/上久乃见听

C. 以母老辞职/诏日/君虽乃心在于色养/然职有上下/旦夕不废医药/且当割情/以隆在公/涛心求退/表疏数十上/久乃见听

D. 以母老辞职/诏曰/君虽乃心在于色养/然职有上下旦夕/不废医药/且当割情/以隆在公/涛心求退/表疏数十上/久乃见听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郎中,起先是帝王侍从官的通称,随时建议或被询问、差遣,后为各部门要职,如尚书省的属官。

B. “,指车轮中心的圆木,借指车轮或车。推毂,就是推车,在此指推举人才。

C. “耳顺,六十岁的代称,指个人的修行成熟,没有不顺耳之事,可称耄耋

D. “居丧,指直系尊亲逝世后,在家守丧,不办理外事。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选文乙中李密多次被朝廷征召没有就职,陷入了两难境地,上表陈情时内心不乏惶恐。

B. 山涛善于交往,深得左右信任晚年与和逌交往,又和钟会、裴秀诚恳亲密相待,这两人都位高权重,山涛能够平心处中,使两人不感到遗憾。

C. 山涛治理有方,注重提拔人才。冀州风俗鄙薄,经其努力,这里才崇尚贤能,风俗得以改变;先后选用官吏,遍及朝廷内外,而且都是有才之人。

D. 山涛深得器重,常常受到赏赐。景帝将春服转赐给他,又怜其母年迈,赐藜杖一把;后又因他清廉俭朴无以供养,特赐给他每天供给凭证以及床帐席褥。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涛甄拔隐屈,搜访贤才,旌命三十余人,皆显名当时。

2)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村行  杜牧

春半南阳西,柔桑过村坞。

娉娉垂柳风,点点回塘雨。

蓑唱牧牛儿,篱窥茜裙女。

半湿解征衫,主人馈鸡黍。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春半交代了村行的时间是春色烂漫的季节,南阳西交代了村行的地点。

B. 遍村柔桑,欣欣向荣。写出柔桑生长的姿态和鲜嫩的形状,活灵活现。

C. 诗人戴着蓑笠唱着牧歌,看见篱边穿裙子的农家少女,诗歌充满了乡野情味。

D. 主人摆出丰盛的饭菜招待客人,给人以味觉上的美感,表现了农村的人情美。

15. 诗歌的颔联极其精妙,请简要赏析,并说明其在诗歌结构上的作用。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杜牧《阿房宫赋》)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氓》)

4)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5)燎沉香,__________。鸟雀呼晴,_______________。(周邦彦《苏幕遮》)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9分)

17.某校文学社准备编写一本散文集,挑选了三组散文,要为每组散文报一个专题名称。所报名称与各组散文对应最恰当一项是

第一组:《登临黄鹤楼》《雨中访滕王阁》《又到虎跑泉》《观壶口瀑布》

第二组:《菜畦蝴蝶飞》《耕牛的背影》《袅袅炊烟升起》《麦苗青青》

第三组:《传统团圈饭》《幸福在元宵节》《飘香的酥油茶》《洁白的哈达献给你》

A. 行万里路  田园风光  美好生活             B. 行万里路  儿时回忆  潇洒人生

C. 亲近自然  儿时回忆  美好生活             D. 亲近自然  田园风光  潇洒人生

(二)语言文字运用(11分)

18.根据语境,在下面的横线处补写出妈妈说的话,要求语言表达鲜明、得体。

一个孩子拿着一个橘子,问妈妈:为什么橘子不能拿来就吃,而要剥皮呢?妈妈回答:那是橘子在告诉你,你想要得到的东西,不是伸手就能得到的,而是要付出相应的劳动。孩子又问:为什么橘子里的果肉是分成一小瓣一小瓣的,而不是一个完整的呢?妈妈回答:那是橘子在告诉你,                             ,还告诉你                                

四、写作(6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 子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厚以责已,薄以责人。——蔡元培

最难忍受的孤独莫过于缺少真正的友谊。——培根

23岁的青岛某女孩被确诊患有白血病后,在微博中记录抗癌故事。然而,一些网友怀疑她是网络炒作的虚拟人物;甚至有媒体和网友宣称,介绍这个故事的人在炒作中获利。最后经媒体实地探访,确有其人,相关质疑无中生有。

一个小男孩和一个小女孩经常在一起玩要。小男孩收集了很多贝壳,小女孩拥有很多雨花石。小男孩想用所有的贝壳与小女孩的雨花石做个交换,小女孩同意了。但是小男孩却把最大最好看的贝壳藏了起来,仅把剩下的给了小女孩,而小女孩则如她允诺的那样,把所有的雨花石都给了小男孩。那天晚上,小女孩睡得很香,而小男孩却彻夜难眠,他始终在想:小女孩是不是也跟自己一样,藏起了很多雨花石。

人际交往对于个体的成长有重要作用,你在与人交往中有怎样的困惑与收获?你对人际交往有怎样的认识或思考?结合上面的格言、时事与故事,以如何处理当今时代的人际关系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项,主客倒置,由文中中国唐朝诗人杜甫一首很著名的诗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深刻反映了中国人的战文化,中国军事的防御思想正是这种战略文化的具体表现可知,中国军事的防御思想是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战略文化的具体表现。

C项,张冠李戴,数千年的中国文化没有侵略性,发端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基因,即中国文化本质上是一种和平的文化错误,原文是说中国自古提倡慎战思想,一以贯之的防御性国防政策发端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基因。

D项,曲解文意,主要是因为借鉴了其他大国坚持侵略扩张型国防政策导致挫败的历史教训错误,由文中中国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战略文化呢?”“首先,源于中国农耕民族强烈的守土意识”“其次,源于中国历史文化特有的和合思想”“第三,源于对其他大国称霸必衰历史教训的借鉴可知,借鉴其他大国的历史教训是中国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原因之一,文中并未提是主要原因。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的能力。

D项,最后明确指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先破后立错误,由文中新中国成立后,尽管在多次保家卫国、自卫反击作战中,……但战争结束时,我们都主动回撤到中国境内或边境控制线以内。中国从未打算通过战争解决与他国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争端,更没有侵略他国的意图,中国绝不会走所谓国强必霸之路,结尾只是总结强调了以防御思想为具体表现的中国战略文化,并未明确解决问题的办法,所以也不是先破后立。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文中重要概念的作用的能力。

B项,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意思是周虽然是旧的邦国,但其使命在革新。这是一种改革创新文化,不是文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本题选正确的一项。

A项,错在最早出现在西周,原文的表述是《周礼·秋官》记载有用莽草、嘉草等烧熏驱蛊防病的方法,这只能说明西周出现了熏烟防疫法,但不能证明最早出现在西周

B项,错在瘟疫最多,据原文第二段两汉时期是古代瘟疫记录最多的时期,可知是瘟疫记录最多

D项,由原文第三段他在《肘后备急方》中首先提出了空气消毒法。其后,唐代孙思邈继承和发展了这种防疫方法。明代李时珍常使用蒸汽消毒法,可知错在蒸汽消毒法空气消毒法张冠李戴

故选C

5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选不正确的一项。

D项,错在层进特点。从保持环境卫生,熏烟蒸洗,空气消毒等到佩戴口罩的论述,是并列式结构。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如本题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本题选不正确的一项。

C项,错在此法清代贾山亭《仙方合集》上也有记载。由原文第三段明代李时珍常使用蒸汽消毒法。这个方法在清代也有记载,贾山亭《仙方合集·辟瘟诸方》说:天行时疫传染,凡患疫之家,将病人衣服于甑上蒸过,则一家不染。’”可知贾山亭《仙方合集》上记载的是蒸汽消毒法,不是空气消毒法。

故选C

【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综合分析和鉴赏能力。

B项,是因为看他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错误,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主要是因为他对华昌这样的读书人的憎恶和鄙视。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能力。

从文章第段对华昌的外貌描写,第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可以概括出华昌斯文谦和的特点;

从第段面对石钵头的为难华昌只是一声不吭走了、第段华昌徒手将砚掰成整齐的两半可以概括出他身怀绝技、隐忍退让;

从石钵头向华昌求砚而华昌对曾经恶言相向的人也能慷慨相助的情节可以概括出华昌正直善良、宽容大度。

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本结构内容理解与分析

小说有四种类型的常见结尾:出人意料的结尾,令人感伤的结尾,令人欢喜的结尾,留下空白的结尾。该小说结尾是属于出人意料的结尾。作用有: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突出人物形象;突出文章主旨。

结合文本分析:结构方面:精瘦落魄的读书人竟能徒手分砚,小说结尾出人意料,但巧设伏笔,使故事的发展合乎情理,使人信服,使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引人深思。人物形象方面:华昌明明身怀绝技,却不计较石钵头的多次挑衅,突出表现了他的隐忍大度,丰富了人物的形象。主题方面:小说结尾意味深长,更好地揭示了作品主题,生活中应当尊重他人、宽容大度。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先了解文章大意,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

本句中旦夕早晚意,应修饰不废医药,是说早晚又医药不断,排除AD在此应是动词,是上奏意,陈述表疏数十次上奏,如果作久乃见听的主语,就用作名词,是皇上意,整句意思成了皇上很久才被允许,不合情理了,应是山涛的表疏很久才被允许。有被动意味。排除B

句子译为:因母亲年老辞职,诏书说:你虽然把心思用在孝敬上,但职务有上下之分,早晚又医药不断,应当割舍亲情,使一心为公之风兴盛。山涛一心请求辞职,数十次上表,很长时间才被接受。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C项,可称耄耋’”理解错误。耄耋指的是八九十岁,而不是六十岁。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D项,景帝将春服转赐给他景帝分析错误。根据原文帝以涛清俭无以供养,特给日契,加赐床帐菌褥又因他清廉俭朴无以供养,特赐给他每天供给凭证以及床帐席褥的不是景帝,而是文帝。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重点字词:(1)屈,受屈者;旌,表扬;显名当时,状语后置句,在当时出了名。

2)奔驰,奔走效劳;则,但是;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告诉,报告申诉;不许,不被允许。

【点睛】对于概括归纳文章内容的题目,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参考译文:

(甲)山涛字巨源,河内怀人。与宣穆后是中表亲,因此见到景帝。命令司隶推举他为秀才,任郎中。转任骤骑将军王狠的从事中郎。很久后,官拜赵国相,升任尚书吏部.郎。魏帝曾赐给景帝春服,景帝转赐给山涛。又因为母亲年老,一并赐给他蔡杖一把。晚年与尚书和逌交往,又和钟会、裴秀诚恳亲密相待。由于他俩居高官争权力,山涛心平气和处在他们当中,各得其所,而都没有遗憾。升任大将军从事中郎。钟会在蜀作乱,而文帝将西征。当时魏氏诸位王公都在邮城,文帝对山涛说:西边的事我自行解决,后方的事就全委托你了。以本官代理行军司马,给亲兵五百人,镇守邮城。出京任冀州刺.史,加宁远将军。冀州风俗鄙薄,不相互推荐。山涛甄别选拔隐士及受屈者,搜求访问贤才,表扬征召三十多人,都在当时出了名。人们开始崇尚贤能,风俗有了改变。转任北中郎将,督邮城防守事。入朝任侍中,改任尚书。因母亲年老辞职,诏书说:你虽然把心思用在孝敬.上,但职务有上下之分,早晚又医药不断,应当割舍亲情,使一心为公之风兴盛。山涛一心请求辞职,数十次上表,很长时间才被接受。授为议郎,皇帝因为山涛清廉俭朴难以供养,特地给他每天供给的凭证,加赐床帐席褥。礼节俸禄又高又重,当时没人能比。后来任太常卿,因为有病不赴任。山涛年过六十岁,回到家乡。正好母亲去世,服丧超过礼制,背土成坟,亲手种下松柏。诏书说:与我共同完成教化的,是统治众人的官职。如今风俗衰败,人心动荡,应该申明好恶,怎能用退让来压抑自己。山太常虽然还在服丧,人情难于违背,但如今事多,岂能顺遂他的心愿呢!任命山涛为吏部尚书。山涛以丧事疾病为由推辞,上表言辞恳切。遇元皇后去世,才乘车回到洛阳。由于诏令的逼迫,自己才就职。先后选用官吏,遍及朝廷内外,而都任用有才之人。

(乙)到了晋朝建立,我蒙受着清明的政治教化。前些时候太守逵,推举臣下为孝廉,后来刺史荣又推举臣下为秀才。臣下因为没有人照顾我祖母,就都推辞掉了,没有遵命。朝廷又特地下了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洗马。像我这样出身微贱地位卑下的人,能够去服待太子,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捐躯所能报答朝廷的。我将以上苦衷上表报告,加以推辞不去就职。但是诏书急切严峻,责备我逃避命令,有意怠慢。郡县长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官登门督促,十万火急,刻不容缓。我很想遵从皇上的旨意立刻为国奔走效劳,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又不见准许。我是进退维谷,处境十分狼狈。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项,诗人戴着蓑笠唱着牧歌,看见篱边穿裙子的农家少女错误,蓑唱牧牛儿,篱窥茜裙女的意思是:披着蓑衣的牧童正在唱歌,穿着红裙的少女隔着篱笆偷偷张望。所以应是戴蓑笠的牧童歌唱、穿裙子的农家少女窥视行人。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颢考查赏析诗歌诗句和分析结构技巧的能力。

赏析诗句时要注意从手法、情感等方面进行,写景的诗句一般从景与情的关系着手,本诗句运用了叠词的手法,可以从音韵等角度分析。分析结构上的作用时要注意相关诗句在整首诗中所处的位置。

诗人笔下之柳,不是呈一种动势,而是呈多种动势。它不仅下垂,而且随风摇动,仿佛少女娉娉的腰肢一样,左右摆动。娉娉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扶风垂柳的柔媚之态,情趣盎然。此外,作者所写的雨,不是大雨,而是点点细雨。点点,还呈现出落雨的动势。雨落水塘,溅起圆圆的水花,字,与前面的字对照,点点与前面的娉娉对照,更加强了风景的动态美。娉娉”“点点巧用叠词,音韵和谐;对仗工整,形式优美。如果说,前面两联是写风景动态美的话,那么,后面两联就是写风情动态美了。

诗句娉娉垂柳风,点点回塘雨照应首联春半南阳西,柔桑过村坞中的春半,并为下文的”“半湿做铺垫。

16题详解】

【详解】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本题考查理解性默写这种类型,要求考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珠砾”“”“”“等字,默写时要写准确。

【点睛】考查常见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另外,较长的句子不能掉字。

17题详解】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感悟能力。作答本题,最好对题干中的各组散文有一定的阅读和了解,并根据这些散文的思想情感、主题特色等进行专题判定。第一组根据登、访、到、观判断,都是游记,可以归为行万里路专题;第二组根据菜畦、耕牛、炊烟、麦苗判断,应归为田园风光一类;第三组根据各个标题猜想文本内容,传统团圆饭”“幸福在元宵飘香的酥油茶”“洁白的哈达献给你”,这些都与幸福、美好有关,应归为美好生活专题。故选A项。

18题详解】示例一:生活的甘甜和幸福,是用来慢慢享用的,是需要一小瓣一小瓣地慢慢品味的。示例二:你手里的东西,不能独自占有,而要懂得与人分享。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补写句子的能力。

答题时注意语意的衔接。上文讲述孩子和妈妈有关橘子的对话,孩子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橘子不能拿来就吃,而要剥皮呢,妈妈的回答是那是橘子在告诉你,你想要得到的东西,不是伸手就能得到的,而是要付出相应的劳动;第二个问题是为什么橘子里的果肉是分成一小瓣一小瓣的,而不是一个完整的呢,后文应该是针对这句话的回答,橘子分成一小瓣一小瓣,意味着东西要分享,意味着慢慢品味生活,所以考生要抓住前文分成一小瓣一小瓣这一情境,还要注意文中体现出的是对孩子的教育意义。考生据此回答即可。

19题详解】参考范文:

和谐人际关系需要我们从自身做起

各位网友:

大家好!我们的国家所倡导的和谐社会其实是在倡导和谐人际关系,人是社会的主体,若人人和谐我们的国家就会和谐。正所谓爱出者爱返,福往来福来。和谐人际关系需要我们每个人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当我们和他人的关系如同亲人时,爱将洒满中华大地。人际关系对于我们来说是很重要的,但是,随着我们逐渐成长进步,我们很多时候都会面临一种困惑,特别是一些经常在职场上混的人,如果人际关系处理不好,会经常遇到各种问题,领导不赏识,同事不理解,下属不满意,等等情况非常让人头疼,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呢?我觉得我们自身要从以下三方面做起。

第一,学会对人的宽容。宽容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素质,如果凡是斤斤计较的话,没人要原因跟你相处,更不会愿意与你有任何利益的往来,只有宽容,才能让大家喜欢你。能够换位思考对待别人。我们有时候遇到问题,总是感觉别人不理解自己,或者以为别人总是刁难自己,其实,这时候我们需要进行一下换位思考,让我们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想问题,看问题,就好多了。要懂得去关心别人。当别人有苦难的时候,特别是遇到突发事件或者家庭有变故或者身体有疾病等情况的时候,一定要去关心别人,让自己的心灵充满爱,把爱送给大家,这样才能让自己也得到大家的爱。

第二,要负有同情心。同情心是一个人的真情流露,很难想象,如果一个人连同情心都没有的话,那谁还能真正信任他呢,领导能够放心把重要的任务交给他吗?同事能放心把伤心的事说给他听吗?要善于沟通协作。当我们在一个集体里面的时候,沟通协作是我们职场生存最重要的法宝,如果我们能够在一个团体里面发挥重要的作用,那么,很多人就会离不开你,自然就会搞好人际关系。

第三,要始终保持诚信正直。人无信不立,这句话的意思是必须要有诚信,因为我们如果一旦给别人一个不好的印象,经常说谎话,不办实际的事情,或者人品有问题,那么,我们将失去很多朋友。要有乐于吃亏的精神。我们不要总是不愿意吃亏,凡事都想要拔尖,这样以来,别人会认为你不好相处,就会渐渐疏远你,所以,我们在一些不影响大局的事情上,要懂得谦让才行,吃亏是福就是说的这个道理。我们每个人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善人际关系。一方面,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另一方面,掌握人际交往的原则与方法,并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努力让它总终成为自己的习惯,成为自己个性的一部分。

我相信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和谐人际关系离我们不会再远。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天家!

【详解】本题考查写作能力。

一、审题立意:本题属于多则材料审题立意作文,从任务和要求而言人际交往对于个体的成长成才有重要作用,你在与人交往中有怎样的困惑与收获?你对人际交往有怎样的认识或思考?结合上面的格言、时事与故事,以如何处理当今时代的人际关系为主题,写一篇文章又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所给材料分为三部分,其一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厚以责已,薄以责人。——蔡元培”“最难忍受的孤独莫过于缺少真正的友谊。——培根,这些名言都是关于人际交往的,总结其内容就是互相尊敬爱护;害人之心不可有;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不苛求朋友;交友不带功利色彩;人与人之间要建立真正的友谊。其二为:“23岁的青岛某女孩被确诊患有白血病后,在微博中记录抗癌故事。然而,一些网友怀疑她是网络炒作的虚拟人物;甚至有媒体和网友宣称,介绍这个故事的人在炒作中获利。最后经媒体实地探访,确有其人,相关质疑无中生有。这是时事新闻方面的信息,总结归纳为怀疑之心要不得,要坦诚相待。其三为一个小男孩和一个小女孩经常在一起玩要。小男孩收集了很多贝壳,小女孩拥有很多雨花石。小男孩想用所有的贝壳与小女孩的雨花石做个交换,小女孩同意了。但是小男孩却把最大最好看的贝壳藏了起来,仅把剩下的给了小女孩,而小女孩则如她允诺的那样,把所有的雨花石都给了小男孩。那天晚上,小女孩睡得很香,而小男孩却彻夜难眠,他始终在想:小女孩是不是也跟自己一样,藏起了很多雨花石,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也是有关人际交往方面的,提倡互信共赢。文章内容应该是以谈论互联网极其发达的今天的人际交往为主题的议论文。写作时注意四点:一是以如何处理当今时代的人际关系为中心,谈其方法。二是指出当今时代人际关系的特点,如互联网发达了,人们在网上的联系就多了,当面交流的机会就少了。三是注意引用材料中的名言、时事或者故事,借以指出怎样处理人际关系。

二、参考立意:

互联网时代更需要和谐人际关系。

敬爱他人才会有好的人际关系。

别让网络疏远了人际关系。

人际交往的大前提乃互相信任。

怀有私心杂念,损人不利己。

三、参考素材:

感恩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人际关系成熟的标志。人的成长道路上,给我们以深远而重大影响的,除父母之外,就是我们敬爱的老师了!他们不辞辛劳,在教授我们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培养我们的人格。对于我们所犯的错误,老师们不厌其烦的为我们纠正,而有些同学却埋怨老师过于严格。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我们要体会老师的良苦用心,要对他们敞开心扉,主动和老师交流内心的想法,以便得到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当我们真正用感恩的心去理解老师时,才是我们告别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交际是情感的交流,是人的一种心理现象。复杂的人际关系常常使人在结交时悲喜交织,苦乐参半。一次交际中引起的苦恼,会影响另一次交际的情绪,造成情感表达的不适当,使预期目标流产。要避免这种状况,就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及时地进行心境转换,同时摆脱对方情绪的影响,以一个玩笑或一句妙语去掉感觉上的不快。

相互交流是理解的桥梁。直接交往是交流,特别是建立感的最有效的形式,即使宿怨较深,通过直接见面交往,也可消除误会,所谓相逢一笑泯恩仇。在面对面面俱到的接触中,双方使用口语,没有中介物,可以更直接、方便和集中地表达各自的感情,使相互之间影响力加大。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或许朋友是有种种过错,那我们也尚有信心去完善自我。当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可谓是亲密的思想伙伴,两位大哲学家其固有的才智创撰人类新的思想史,而这其中最功不可没的还是他们的合作实践了。只要朋友间能坦诚宽容,那就有金石为开。如李白杜甫,如钟子期与俞伯牙,只要坦诚相待,到处是友谊之花开烂漫。

四、结构模式:

文章开篇首先阐述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性,然后从反面列举人际关系不好的烦恼,接着作者提出如何处理人际关系这一论题,进而从学会对人的宽容”“要负有同情心”“要始终保持诚信正直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最后总结提出希望。

【点睛】技巧,可以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

1、题目紧贴材料: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文好题先行。作文拟题是十分重要的。题目自拟其实就是考查考生的拟题能力。拟题的一般要求是:概括内容、观点鲜明、新颖别致、简洁生动。能在第一时间抓住评卷老师的眼球,博得好感,占据获取高分的良机。

2、适当运用名言警句:

引用名言警句切忌滥用;要与作文材料关系密切,概括或者深化主旨;语言要简洁,一般控制在一行字以内为佳,写出几十字往往弄巧成拙。

3、开头紧扣主题:

材料作文的开篇最好能够扣合材料,入题迅捷,观点鲜明,语言精练。在分析材料的基础上,顺势明确立场,语言干净。这就是阅卷老师希望看到的开篇。

4、结尾申明主题如果前面的环节考生都没有把握住,那么,结尾就是最后一次结合材料的机会,处理得当,仍可力挽狂澜,使文章提档升分。但遗憾的是,有一小部分考生行文至结尾仍然没有贴合材料,错失最后的良机,令人感到非常惋惜。结尾不仅要在形式上照应开头,而且在内容上贴近材料的核心,从而把文章从不切题的深渊中打捞上来。

写作文需要主题鲜明,贴近材料;开头要先声夺人,结尾要互相照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