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建安《药砚》入选河口区新户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全)
2020年河口区新户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药砚
练建安
阳光朗照,河头城浮动飘忽的浓雾渐渐消散。
石钵头赤裸脊背,噔噔踏入石坝码头肉铺摊点,立定,双肩一耸,大块猪肉扇啪嗒一声脆响,平摊在了肉案上。两个伙计手忙脚乱,将猪肉扇挂上一根铜皮红木大秤。一个掌挂钩,一个挪秤砣报数:“二百……三十一斤半。”石钵头斜了他们一眼,操起两把剔骨尖刀,咔咔磨擦,笑骂:“黄疸后生!”
墟镇巷道,湿漉漉的,水气淋漓。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
石钵头认得此人,是个老童生。传说是满腹诗书,考到胡子花白,连一个秀才也没捞着。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石钵头扭头噗地吐出了一口浓痰。
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问:“前蹄,几多钱啊?”石钵头利刀游走剔骨,沙沙响。“老弟,几多钱?”华昌再问。石钵头说:“现钱,不赊账。”华昌说:“你这后生哥啊,好没道理,咋就说俺要赊账呢?”
石钵头说:“搞笑嘴!”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华昌说:“无怨无仇,做嘛介不卖?”石钵头斫下猪蹄,说:“看好了,可是这副?”华昌点头。石钵头抓起猪蹄,猛地往后抛入汀江,说:“俺要敬孝龙王爷。不行么?”华昌拣起制钱,一声不吭地走了。身后传来阵阵哄笑声。
半个月后,华昌带着几个破蒙童子江岸踏青,歇息于城东风雨亭。彼时,石钵头正惬意地嚼吃着亭间售卖的糖酥花生。一扬手,花生壳撒落遍地。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先生教俺一本书,俺教先生打野猪。野猪逐过河,逐去先生背驼驼……”
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
华昌是邻县武邑山子背人。山子背距河头城七八铺远。他那蒙馆设在张家大宗祠里。
夜晚,细雨濛濛,倒春寒风吹动西厢房窗棂。昏黄油灯下,华昌翻阅旧日诗稿。当他读到“学书学剑两不成”时,不由得悲从中来。
嗒,嗒嗒。有轻微的叩门声。没错,是叩门声。开门,竟是多年未见的老友李半仙。奇香扑鼻。李半仙拎着一副卤猪蹄,笑眯眯地看着他。
转眼到了仲夏。这个午日,童子早散学了。华昌困倦欲睡。宗祠内,闯入了一个莽汉。定睛一看,却是石钵头。
石钵头拎着一副肥硕猪蹄,恭恭敬敬地放在书案上。华昌轻摇折扇,说:“得非有辱斯文乎?”石钵头懵懵懂懂。华昌合上折扇,说:“君子不食嗟来之食。”石钵头愕然。华昌站起,迈方步,七八个来回,用了大白话:“有嘛介求俺?直说吧。”石钵头苦着脸,说:“俺老娘瘫了。李半仙的药方,求您老给半块端砚,做药引子。”华昌坐下,说:“奇了怪了,这端砚何处无有?为何要俺给你?”石钵头说:“李半仙说了,定要半块阿婆坑的端砚,甲子年中秋日戌时月圆蓄墨的。百砚斋掌柜的说,那时日,方圆几百里,只有您老先生买了一块。”“哦。”华昌说,“桌上有。识字么?”石钵头苦笑:“开过蒙,又被先生赶回家啦……略识几个字。”华昌微闭双眼,说:“自家看,可要看清喽。”
石钵头抓过端砚。长九寸,宽五寸,厚二寸一分,份量颇重。抬起,勾头看去,砚底刻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甲子年中秋日戌时练华昌购置于河头城百砚斋。”石钵头认得时日数字,说:“就是这块,就是这块!”说着,掏出一锭约摸五两重的银子。华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
石钵头嗫嚅不知所措了。华昌自言自语:“李半仙?这个李半仙搞嘛介名堂?”石钵头急了:“老先生,俺……俺……”华昌举手截止,说:“后生哥,半块,何谓半块?就不能有丝毫差错,分得来么?”石钵头额上冒出冷汗,说:“刀斧斫开?”华昌笑了:“何须如此麻烦。”
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低一声。
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
(原载《天池》2016年第6期)
1.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第二段中“赤裸脊背”“双肩一耸”“两个伙计手忙脚乱”等处,运用了正、侧面结合手法,生动地塑造了石钵头强悍、霸气的屠夫形象。
B. 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是因为看他“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
C. 小说中两处画线句子景物描写非常精炼,第一处重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第二处则主要烘托了华昌此刻惆怅、失落的心理。
D. 小说以“药砚”为题,含义深刻:这“砚”既是给石钵头老娘治瘫病的药引子,也是教育他要尊师重道、宽以待人的良药。
2. 请结合全文概括华昌的形象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3. 小说结尾的画线句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故都的秋
⑴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⑵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⑶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秋蝉的嘶叫,在北方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⑷还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
⑸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了。一层雨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晴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着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咬着烟管,在雨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去一立,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的说:“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⑹“可不是吗?一层秋雨一层凉啦!”
⑺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⑻北方的果树,到秋来,也是一种奇景。第一是枣子树;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口,它都会一株株的长大起来。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等枣树叶落,枣子红完,西北风就要起来了,北方便是尘沙灰土的世界,只有这枣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国的清秋的佳日,是一年之中最好也没有的Golden Days。
⑼有些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着很浓厚的颓废色彩,所以中国的诗文里,赞颂秋的文字特别的多。但外国的诗人,又何尝不然?我虽则外国诗文念得不多,也不想开出账来,做一篇秋的诗歌散文钞,但你若去一翻英德法意等诗人的集子,或各国的诗文的Anthology来,总能够看到许多关于秋的歌颂与悲啼。各著名的大诗人的长篇田园诗或四季诗里,也总以关于秋的部分,写得最出色而最有味。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不单是诗人,就是被关闭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会感到一种不能自已的深情;秋之于人,何尝有国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不过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的成语,读本里又有着很普遍的欧阳子的《秋声》与苏东坡的《赤壁赋》等,就觉得中国的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深了。可是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
4. 选出对下段文字分析理解最正确的一项( )
“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A. 作者用明白如话的语言,从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上,寥寥数笔,勾勒出槐树的落蕊,把读者带进了故都之秋的清、静、悲凉之中。
B. 作者运用白描式的语言,凭自己的主观感情色彩,把秋天槐树的特征,有动有静地表现出来,文字像轻轻飘浮的白云,感情热烈明快。
C. 作者用简洁清丽的语言,从自己的主观感觉上,描写了槐树的落蕊。文字细腻清新,充满诗情画意,使读者忘却了悲秋的心理。
D. 作者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从感觉上描写了槐树的落蕊,“物”“我”之间完美的交融和统一,表达出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
5.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作者对北平秋的“色”“味”“意境”和“姿态”的描绘,寄寓了眷恋故都自然风物的情愫和对美好事物的执著追求,流露出孤寂悲凉的心境。
B. 用“著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作为故都人的代表,体现出作者的平民意识,同时这也是郁达夫这个“都市闲人”的生活写照。
C. “清”“静”既是对客观景物特点的描写和总结,又是作者内心的感受;“悲凉”,则更多的是主观感受,这种感受仅属于郁达夫一人。
D. 《故都的秋》是以“清”“静”“悲凉”为文眼的抒情散文,文章用北国秋景的浓色与厚味来和南方秋景的淡色、浅味形成对比,突出主旨。
6. 几种颜色中,作者为什么认为牵牛花以蓝色或白色为佳,并要求有“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作为陪衬。
7. 本文是以写景抒情为主的散文,关于“写秋诗文的议论”一段是否可以删去?请简要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爱的牺牲
欧•亨利
乔·拉雷毕来自西部槲树参天的平原,浑身散发着绘画艺术的天才。六岁的他就画了一幅镇上抽水机的风景。二十岁时,他只身离乡来到纽约。
德丽雅·加鲁塞斯从小生长在南方的松林小村里,她把六音阶之类弄得格外出色,到底她的亲戚们给她凑了一笔数目很小的款子,让她去北方去深造。
乔和德丽雅在一间画室里见了面,那儿经常有许多研究美术和音乐的人聚会,讨论绘画、音乐,包括伦勃朗、瓦格纳、肖邦,以及明暗对照法。乔和德丽雅彼此一见倾心,短期内就结了婚。拉雷毕夫妇租了一处公寓,那是一个寂静的地方,可他们很幸福,因为他们有了各自的艺术,又有了对方。乔在伟大的马杰斯脱那儿学画,大家都知道他的声望,他收费高昂,课程轻松。德丽雅则在罗森斯托克那儿学琴,大家也知道他是一个出了名的专跟钢琴键盘找麻烦的家伙。
他们的钱没有用完的话,他们的生活是非常幸福的。可是没多久,艺术动摇了。应该付给马杰斯脱和罗森斯托克两位先生的学费没了着落。于是,德丽雅说,她得教授音乐,以免断炊。
她在外面奔走了两三天,兜揽学生。一天晚上,她兴高采烈地回家来。“乔,亲爱的,”她快活地说,“我有一个学生啦。哟,那家人可真好。一位将军,爱·皮·品克奈将军的小姐,住在第七十一街。我的学生是他的女儿克蕾门蒂娜。我见了她就喜欢。她是个柔弱可爱的小东西,老是穿白的,她只有十三岁。一星期教三次课。你想想看,乔!每课五块钱。数目不大,可是我一点也不在乎。等我再找到两三个学生,我又可以到罗森斯托克先生那儿去学习了。现在,别皱眉头啦,亲爱的,让我们好好吃一顿晚饭吧。”
“你倒不错,德丽,”乔说,“可我怎么办呢?你认为我能让你忙着挣钱,我自己却在艺术的殿堂里追逐吗?决不能够!我想卖卖报纸,或者搬搬石子铺马路,多少挣一两块钱回来。”
德丽雅走过来,勾住他的脖子。“乔,亲爱的,你真傻。你一定得坚持学习。我并不是放弃了音乐去干别的事情。我一面教授,一面也能学习。我跟我的音乐在一起。何况我们一星期有十五块钱,可以过得像百万富翁那般快乐。你绝不要打算离开马杰斯脱先生。”
“好吧,”乔说,“可是我不愿意让你去教课,那不是艺术。你能这样牺牲,真了不起。”
“当你爱好你的艺术时,就觉得没有什么牺牲是难以忍受的。”德丽雅说。
“我在公园里画的那张素描,马杰斯脱说天空画得很好。”乔说,“丁克尔答应我在他的橱窗里挂上两张画。碰上一个合适的有钱的傻瓜,可能卖掉一张。”
“我相信一定卖得掉的,”德丽雅亲切地说,“现在让我们先来感谢品克奈将军和这烤羊肉吧。”
拉雷毕夫妇每天一早就起床。乔很起劲地要到中央公园里去在晨光下画几张速写,德丽雅给了他早饭、拥抱、接吻之后,送他出门。他回家时多半已是晚上七点钟了。
周末,愉快而自豪。疲惫不堪的德丽雅,得意洋洋地掏出三张五块钱的钞票,扔在桌上。“有时候,”她有些倦意地说,“克蕾门蒂娜真叫我费劲。我想她大概练习得不充分,我得三番四复地教她。”
接着,乔带着基度山伯爵的神气,掏出一张十元、一张五元、一张两元和一张一元的钞票——全是合法的纸币,他把它们放在德丽雅挣来的钱旁边。“那幅水彩画卖给了一个从庇奥利亚来的人。”他郑重其事地宣布说,“我希望你能见到他,德丽。一个胖子,围着羊毛围巾,他在丁克尔的橱窗前看到了那幅画,起先还以为是座风车呢。他倒很气派,不管三七二十一把它买下了。他另外预定了一幅勒加货运车站的油画,准备带回家去。我的画,加上你的音乐课!呵,我想艺术还是有前途的。”
“你坚持下去,真让我高兴,”德丽雅热切地说,“你一定会成功的,亲爱的。三十三块钱!我们从来没有这么多可以花的钱。今晚我们买牡蛎吃。”
星期六的晚上,乔先回家。他把他的十八块钱摊在客厅的桌子上,然后把手上许多似乎是黑色颜料的东西洗掉。
半个钟头以后,德丽雅也回来了,她的右手用绷带包成一团,简直不像样子了。她笑了笑,可是笑得并不十分快活。“克蕾门蒂娜,”她解释说,“她真是个古怪姑娘,下午五点钟还要吃奶酪面包。她浇奶酪的时候泼翻了,滚烫的,溅在手腕上,痛得要命,乔。那可爱的姑娘难过极了!还有品克奈将军!乔,那老头儿差点要发狂了。他冲下楼去叫人——他们说是烧炉子的或是另外什么人,到药房里去买了一些药来,替我包扎。现在不十分痛了。”
“这是什么?”乔轻轻地握住那只手,扯出绷带下面的几根白线,问道。
“那是涂过药的软纱。”德丽雅说,“喔,乔,你又卖掉了一幅素描吗?”她看到了桌子上的钱。
“可不是吗?”乔说,“那个从庇奥利亚来的人今天把他要的车站画取去了,他可能还要一幅哈得逊河的风景。你今天下午什么时候烫了手的,德丽?”
“大概是五点钟,”德丽雅可怜巴巴的说,“熨斗——我是说奶酪,大概在那个时候烧好。你真该看看品克奈将军,乔,他……”
他把她拉到卧榻上,在她身边坐下,用胳臂围住了她的肩膀。“这两个星期,你到底在干什么。德丽?”他问道。
她带着充满了爱意的固执的眼神熬了一两分钟,含含混混地说着品克奈将军;但终于垂下头,一边哭,一边说出了实话。“我找不到学生,”她供认说,“我又不忍心看你放弃你的课程,所以在第二十四街那家大洗衣作坊里找了一个烫衬衣的活儿。我以为我把品克奈将军和克蕾门蒂娜两个人编造得很好呢,乔!今天下午,一个姑娘的熨斗烫了我的手,我一路上就编出热奶酪的故事。你不会生我的气吧,乔?如果我不去做工,你也许不可能把你的画卖给那个庇奥利亚来的人。哦,乔,你怎么会疑心我不在教克蕾门蒂娜的音乐课呢?”
“到今晚为止,我始终没有怀疑。”乔说,“本来今晚也不会起疑的,可是今天下午,我把机器间的废纱头和药送给楼上一个给熨斗烫了手的姑娘。两星期来,我就在那家洗衣作坊的炉火房烧火。”
他们两个都笑了。乔开口说:“当你爱好你的艺术时,就觉得没有什么牺牲是难以忍受的。”德丽雅急忙用手掩住了他的嘴。“别那样说啦,”她说,“你只消说‘当你爱的时候’。”
(有删改)
8.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爱的牺牲》讲述了一对贫穷却有着艺术天赋的年轻夫妻,为了成全对方都主动放弃对挚爱艺术追求的故事,同时还展现了十九世纪美国草根阶层生活的艰辛。
B. 乔和德丽雅都是小说的主人公,因怀着共同的信念和梦想走到一起,但现实让他们不约而同用善意的谎言瞒骗对方,而这样的谎言反倒让他们的爱情熠熠生辉。
C. 小说用漫画般的笔触表现夫妻俩挣着辛苦钱,却都装出有成就的样子,掏钞票时德丽雅“得意扬扬”,乔则“带着基度山伯爵的神气”,可见他们有些许的虚荣。
D. 故事情节的设置有点像作者的《麦琪的礼物》,两篇小说都描写了残酷的现实生活,小人物在困境中真挚的爱情和对对方的关心,使得悲伤的结局隐含了希望。
9. 德丽雅的性格特征不同于乔的有哪些?请简要分析。
10. “含泪的微笑”是欧•亨利的创作风格。请结合《爱的牺牲》简要分析“含泪的微笑”的艺术效果。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宗泽,字汝霖,婺州义乌人,泽自幼豪爽有大志,登元祐六年进士第。廷对极陈时弊,考官恶直,置末甲,调衢州龙游令。民未知学,泽为建庠序,设师儒,讲论经术,风俗一变,自此擢科者相继。通判登州。境内官田数百顷,皆不毛之地,岁输万余缗,率横取于民。泽奏免之。
朝廷遣使由登州结女真,盟海上,谋夹攻契丹,泽语所亲曰:“天下自是多事矣。”退居东阳,结庐山谷间。靖康元年命知磁州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羸卒十余人磁经敌骑蹂躏之余,人民逃徙,泽至,缮城壁,浚隍池,治器械,募义勇,始为固守不移之计,上言:“邢、洺、磁,赵、相五州各蓄精兵二万人,敌攻一郡则四郡皆应,是一郡之兵常有十万人。”上嘉之,金人逼二帝北行,康王即帝位于南京,泽入见,涕泗交颐,陈兴复大计,金人谋攻汴京,自郑抵白沙,去汴京密迩,都人震恐。僚属入问计,泽方对客围棋,笑曰:“何事张皇?刘衍等在外必能御敌。”乃选精锐数千,使绕出敌后,伏其归路。金人果败,自是不复犯东京。泽威声日著,北方闻其名,常尊惮之,对南人言,必曰宗爷爷,泽疏言:“丁进数十万众愿守护京城,李成愿扈从还阙,即渡河剿敌,杨进等兵百万,亦愿渡河,同致死力。臣闻‘多助之至,天下顺之’,陛下及此时还京,则众心翕然,何敌国之足忧乎?”上乃降诏择日还京。
泽前后请上还京二十余奏,每为黄潜善等所抑,忧愤成疾,疽发于背,诸将入问疾,泽矍然曰:“吾以二帝蒙尘,积愤至此。汝等能歼敌,则我死无恨。”众皆流涕曰:“敢不尽力!”诸将出,泽叹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翌日,风雨昼晦。泽无一语及家事,但连呼“过河”者三而薨。都人号恸,遗表犹赞上还京,赠观文殿学士、通议大夫,谥忠简。
(节选自《宋史·宗泽传》,有删改)
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靖康元年/命知磁州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羸卒十余人/
B. 靖康元年/命知磁州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羸卒十余人/
C. 靖康元年/命知磁州/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羸卒十余人/
D. 靖康元年/命知磁州/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羸卒十余人/
1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末甲,古代科举制度殿试中的一种等级,殿试录取的等级称甲,最低一等叫末甲。
B. 庠序,指古代的地方学校,在商周时代就已经出现,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
C. 疏也称“奏疏”,与作为文体的“表”不同,是古代臣子向君王陈情说理的文章。
D. 阙指皇宫门前两边的楼台,中间空缺部分为道路,这里指宫殿,可理解为“旧都 ”。
1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宗泽兴学重教,开启民智。他在担任衢州龙游县令时,发现当地民众不知学习,遂兴办学校,安排老师,讲论经学,不仅转变了风俗,也使考上科举的人不断涌现。
B. 宗泽高瞻远瞩,颇有政治远见。他在担任登州通判期间,对朝廷结交女真、与它结盟并谋划夹攻契丹的举措不以为然,认为天下将大乱,遂辞官隐居,不再出仕。
C. 宗泽精明能干,富有军事才能。他在担任磁州知州期间,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防备措施,为坚守磁州作长远的打算,并为此向朝廷献计献策,使五郡互为援助。
D. 宗泽尽忠报国,至死不渝。他从宋王朝利益出发,一再上书请求皇上返回京城;病重之际,他不把家事放在心上,仍念念不忘歼灭敌人,叮嘱将领要实现其遗愿。
1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境内官田数百顷,皆不毛之地,岁输万余缗,率横取于民。
(2)陛下及此时还京,则众心翕然,何敌国之足忧乎?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露衣。
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①
黄庭坚
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外蜀江前。
莫笑老翁犹气岸②,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戏马台南追两谢③,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④。
【注】①本词为作者谪居黔州(今四川彭水)时所作。②气岸:气概。③两谢:谢瞻、谢灵运,两人曾在戏马台前赋诗为乐。④“拍肩”一词出自郭璞《游仙诗》“右拍洪崖肩”,即追踪之意。
15.对以上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诗中,“江涵秋影”描绘了秋影倒映在水中的景象。一个“涵”字非常传神地表现出江水的清澈和平静。
B.黄词开头两句起调高昂,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秋雨中家居环境的安适,抒发了诗人悠闲自在的心情。
C.杜诗尾联,诗人由登齐山联想到齐景公登牛山而坠泪,反其事而用之,在旷达之中又有些许无奈和苦涩。
D.黄词结尾处用两谢戏马台赋诗的典故,表达了诗人的豪情逸兴,其气概直追古时的风流人物。
16.两首诗歌都写到“头插菊花”,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这一行为中两位诗人的形象。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次北固山下》一诗中,王湾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暗寓了昼夜轮回、季节更替、时光流逝而游人未归的思乡之情。
(2)《〈论语〉十则》中以水不舍昼夜而奔流的习性来勉励人们不断学习、不断进取的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孟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18.鲁迅评价《红楼梦》的主题时说“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请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来概括你阅读《红楼梦》的感受并说明理由。(不少于50字)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19.2020年4月28日,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共同颁授第24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决定授予安徽省定远县吴圩镇西孔村党总支第一书记王萌萌第24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下面是王萌萌的简介,请根据材料,写一段文字,表达对她的赞许之情。要求:内容紧扣材料,运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语言得体、鲜明,50一80个字。
王萌萌是合肥工业大学2013届法学专业毕业生,毕业后回到家乡做了一名大学生村官。任职期间,她创立了吴圩镇大学生村官创业基地,建成100亩草莓园、50亩果蔬园、200亩葡萄园。成立了吴圩镇皖圩种养专业合作社,吸纳社员100余人,采用“合作社+农户+贫困户”模式,大力实施产业扶贫。王萌萌还积极配合人社部门,在创业基地建设就业扶贫车间。目前,西孔村70多户贫困户顺利脱贫。
四、写作(6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公共空间意识”是现代文明的标志之一。中国大地文明之花遍地开,现如今,不仅不随地扔垃圾还逐渐进行垃圾分类;各种公共的场合到处都可看见井然有序和轻声细语;“到此一游”等不良现象也开始渐行渐远了,就在新型冠状病毒肆虐中华大地期间,这种公共意识表现得更是明显,全国上下都宅在家里,不为政府添麻烦,为抗战疫情而加油。当然,有人也抛出一个“公共意识建设还在路上”的观点,例如校园里,自修课上干扰学习情况还很明显,随意迟到或随意上厕所……又例如,大疫当前,有人明知自己从疫区回来的,不带口罩,还到处去撒欢。
请你以中学生代表身份面对你所在学校的同学写一份倡议书,倡议同学们重视公共意识,体现你对公共意识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需要首先明确题干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文本,结合文本内容来筛选比对,分析鉴赏选出正确答案。
B项,“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表述错误。结合文本后面的内容分析可知,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主要是因为他内心对华昌这样的读书人的憎恶和鄙视。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人物形象特点分析。解答此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人物形象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的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
华昌的形象特点,结合文本内容分析。①如从“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可知,华昌斯文谦和,穷困潦倒;②根据文本“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可知,华昌隐忍退让;根据文本“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低一声。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可知,华昌身怀绝技;③根据文本“华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可知,华昌正直善良,宽容大度。
【3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本结构内容理解与分析。小说结尾常见的作用:突出波澜,震撼人心;照应前文,不突兀。留下空白给读者想象空间,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深化主题;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令人回味。耐人寻味;给人以喜悦欣慰之感;反应美好愿望。
“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小说结尾出人意料。“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华昌明明身怀绝技,却不计较石钵头的多次挑衅,突出了他的隐忍大度,丰富了人物的形象。结合华昌的语言等内容分析,如“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等,小说结尾揭示作品的主题,更好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题:生活中应当尊重他人、宽容大度。
【4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中句子的理解能力。
A项,这是段写景文字,理解正确。
B项,'“感情热烈明快”理解错误,联系上下文看,这段文字流露出的是悲凉的感受。
C项,“使读者忘却了悲秋的心理”表达有误。从文中看没有使读者忘记悲秋。
D项,“作者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不对,这里没有用比喻,“像”在这里不是比喻词。
故选A。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A项,理解不准确。社会风云和个人遭际在作者心里投下阴影,作者对故都清秋的品味夹杂着一些苦涩,“流露出孤寂悲凉的心境”中“悲凉”用词不当,可以说沉静、寡淡、忧郁、孤独。
B项,“同时这也是郁达夫这个‘都市闲人’的生活写照”理解不对,郁达夫不是都市闲人,联系写作背景看,这是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故都的秋味儿时写的本文。
C项,“这种感受仅属于郁达夫一人”理解不对,这种感受不只是郁达夫独有。
D项,“清”“静”“悲凉”是故都的秋的特点,对比突出主旨,理解正确。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文中主要是表现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的特点。作者认为牵牛花以蓝色或白色为佳,从色彩上看,蓝色和白色都是冷色调,沉稳素静淡雅,更符合秋的清静悲凉的色彩。而要有“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作为陪衬,可从秋草的特征上看。秋草本身就是枯黄衰败的,用它陪衬蓝色或白色的牵牛花更能突出秋的悲凉的感觉。
【7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段落结构的作用。
文章以写景抒情为主,分析“写秋诗文的议论”这段的作用,可从景的特点、情的表达、文章内容、主旨等方面来讲。文章主旨是通过对北平秋的描绘,赞美故都的自然风物,抒发向往、眷恋故都之秋的真情,并流露出忧郁、孤独的心境。从内容特征上看,这段写秋诗文的议论思路开阔,可以创造一种文化氛围,给写景抒情之外增添一重文化信息,且文笔宕开,都是围绕“秋”来写的,既深化了文章主旨,也体现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如果说可以删去,就看这段文字删去对内容和主旨有没有大的影响。从存在的必要性。从内容来看,文章主要写秋季的自然风物和相关感受,本段对于秋的议论更多着眼于“悲秋”的主观感受,与文章内容有割裂感,可以删去。另外,从行文章法来看,插入的议论性语段破坏了文章的整体美,去掉以后更显得结构紧凑,浑然一体。从表现手法看,作为写景抒情散文,情感已经抒发到位,这段文字有些有些游离赞美故都“清、静、悲凉”的主旨,议论有些晦涩,影响了文章的整体美,删去不影响主旨表达。不管认为可删还是不可删,都要能自圆其说,分点列出理由。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C项,“可见他们有些许的虚荣”错误,他们的那些表情都是装出来的,目的是让对方相信自己的话。
故选C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中人物性格的分析能力。解答本题要从文本中找到与老头的言行举止等相关的描写进行分析概括。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分析概括。在小说中,当德丽雅和乔的学费没了着落时,是德丽雅首先想到去外面工作来维持生活,她敢于直面困境而转变身份,她善解人意,为了能让丈夫继续学习艺术,她编造一个作将军女儿钢琴教师的谎言,为了家庭和丈夫,她勇于牺牲自己。她为了能让丈夫专心学习绘画,编造一个作将军女儿钢琴教师的谎言,但她却不善于圆谎,被熨斗烫伤后,善良的她仍在编造故事,以期宽慰丈夫,但在圆谎时却慌乱得口不择言,“熨斗——我是说奶酪”,险些说出事件的真相。
【10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小说有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粗知大意,理清基本思路,概括主旨,把握艺术特色。“含泪的微笑”是欧·亨利小说的创作风格,是作品喜剧形式和悲剧内涵的有机结合;“微笑”是其喜剧形式,诙谐的语言,轻松的叙述,巧妙的情节,幽默讽刺甚至玩世不恭的语调,夸张,嘲讽,双关等手法的运用,都让读者忍俊不禁;“含泪”是其悲剧内涵,欧·亨利小说轻松的文字背后是内里沉重的现实主义格调,作品多揭示现实的不合理,表现小人物在残酷的社会中承受心灵的创伤,寄寓他们深深的同情。本文中充分的体现了欧·亨利这种创作风格。小夫妻为爱牺牲,为对方放弃艺术梦想,使情节推进富于戏剧性,小说用轻松的而幽默语言来描写悲伤的故事,悲剧糅合进喜剧因素,让读者泪中含笑,笑中带泪,极大地增强了故事的可读性;同时,在德丽雅和乔因为生活所迫不得不放弃自己的艺术追求时,两个人都想用美丽的谎言安慰对方,这增添了人物性格的亮点,表明即使小人物梦想幻灭不可避免,但爱却使这种幻灭变得美丽,让读者体会到动人的心灵之美,并深受感动。小说最后的结尾非常温馨,虽然现实残酷,但小夫妻却收获了真挚的爱情,给悲惨的故事一个幸福结局,让读者悲喜交加,让小说的思想性得到升华。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中“命知磁州”是指任命宗泽为磁州知州,句子完整,“州”字后面要断开,排除A 项和B项。“就道”是出发、动身的意思,“单骑就道”是指一个人骑马出发上任,中间不可断开,排除C项,故选D。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C项,疏没有“陈情”的成分。“疏”是大臣向皇帝提建议、意见,并逐条陈述、分析论证的一种文体,属于议论文。而“表”是用来陈述自己的请求的,具有言情的成分。故选C。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题中B项,“不再出仕”错,文中只说了他退居东阳,而下文也提到了他出任磁州知州,说明他并非“不再出仕。故选B。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此题注意,输:交纳,献纳。率:都。横取:横征暴敛;及:趁;翕然:一致;何……足忧乎:有什么值得担忧的呢?
参考译文:
宗泽,字汝霖,婺州义鸟人。宗泽从小就性格豪爽有大的志向,元祜六年进士及第。殿试时极力陈述当时社会的弊病,考官厌恶他的直率,将他的排名列为最低一等。调任到衢州任龙游县令。当地百姓不知学习,宗泽为他们建立了学校,安排了儒学教师,讲解儒家经典学术,社会风气大为改变,从此以后登科中举的人源源不断。调到登州任通判。(登州境内有几百顷官田,都是不长草木的地方,每年交纳一万多缗,都是向老百姓横征暴敛来的。宗泽上奏请求免征其税。
朝廷派遣使臣在登州与女真讲和,结盟于海上,图谋夹攻契丹。宗泽与他的亲友说:“天下从此多事了。”于是宗泽隐居东阳,在山谷间建造房屋。请康元年,任命宗泽为磁州知州。这时,太原失守,出任两河一带的官员都借故不上任。宗泽说:“拿着国家俸禄而避难,这不行。”当天就一个人骑匹马出发上任去了,跟从的疲弱兵卒有十多人。磁州经过敌兵铁骑践踏后,百姓都逃跑搬家了。宗泽到任后,修缮城池,疏浚护城河,置办作战器械,招募义勇兵士,开始为固守城池不转移的战略作打算。上奏说:“邢、洺、磁、赵、相五州各存蓄精锐士兵两万人,敌军攻打州时,其他四州都响应帮助,这样一州的兵力就常有十万之多。”皇上看后嘉奖了他。金人逼 迫徽、钦二帝北行,康王在南京登基,宗泽入朝面见,眼泪鼻涕流满脸颊,陈述复兴大计。金人谋划攻打汴京,从郑州发兵到达白沙,离汴京十分近了,京都里的人都害怕极了。同僚和部下入府询问计谋,宗泽正与客人下围棋,笑着说:“什么事这么慌张?刘衍等将在外面一定能抵御敌人。于是挑选几千名精锐士兵,叫他们绕到敌人背后,在敌人的退路上伏击。金人果然大败,自此不再来侵犯东京。宗泽威望名声一天比一天大,金人听到他的名字,常常敬畏他,对于宋人来说 必称他宗爷爷。宗泽上奏疏说:“丁进愿率几十万大军守护京城,李成愿意随驾护卫还朝,即使渡过黄河去剿灭金兵,杨进等拥兵百万,也愿意渡过黄河,一同以死全力抗击金兵。我听说“受 到很多人的帮助,天下就会归顺你。陛下趁这时返回京城,那么众人团结一心,敌国有什么值得担忧的呢?皇上于是下诏书,选择好日子回京。
宗泽前后共上奏二十多次请求皇上回京,多次被黄潜善等人所扣留,宗泽忧愤成疾,背上长了疽。各位将领入府问病,宗泽急切地说:“我是因为二帝蒙难而积愤变成这样。你们如果能歼灭敌人,那么我就死而无憾了。”众将军都流着泪说:“怎么敢不尽力杀敌!各位将军退出后,宗泽叹气说:“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第二天,天色阴沉风雨交加。宗泽关于家事没说一句话,只是连呼三声“过河”而死。京城里的人哀痛号哭。宗泽的遗书仍然极力主张皇上回京。赠观文殿学士、通议大夫,谥号忠简。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能力。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B项,“黄词开头两句起调高昂,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秋雨中家居环境的安适,抒发了诗人悠闲自在的心情”错误,上片首二句写黔中气候,以明贬谪环境之恶劣,前两句起调低沉,起篇为抑。黔中秋来阴雨连绵,遍地是水,人终日只能困居室内,不好外出活动。不说苦雨,而通过“一漏天”、“似乘船”的比喻,形象生动地表明秋霖不止叫人不堪其苦的状况。
故选B。
【16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诗歌的形象中的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分析形象特点方法有①分析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②分析人物所处的环境,包括时间、地点、周围景物等。③分析诗中出现的具体景物的含义,理解这些物象所承载的思想感情。④要知人论世,了解相关背景资料。杜诗翻译:江水倒映秋影大雁刚刚南飞,约朋友携酒壶共登峰峦翠微。尘世烦扰平生难逢开口一笑,菊花盛开之时要插满头而归。只应纵情痛饮酬答重阳佳节,不必怀忧登临叹恨落日余晖。人生短暂古往今来终归如此,何必像齐景公对着牛山流泪。《九日齐山登高》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律。此诗为安抚友人张祜的失意情绪而作,诗以看破一切的旷达乃至颓废,来排遣人生多忧、生死无常的悲哀,表现出封建知识分子的人生观的落后、消极一面。但是此诗看似旷达不羁,而实内含不平,因此尽管消极颓唐而实际却不无不甘落拓消沉之意。“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颔联为唐诗名句,夹叙夹议,写出了诗人矛盾的心情。“难逢”、“须插”的言外之意是应把握当前及时行乐,不要无益地痛惜流光,表现了一种通达的生活态度。“菊花”是扣合重阳节的习俗。黄诗翻译:黔中阴雨连绵,仿佛天漏,遍地都是水,终日被困家中,犹如待在一艘破船上。久雨放晴,又逢重阳佳节,在蜀江之畔,畅饮狂欢。不要取笑我,虽然年迈但气概仍在。请看,老翁头上插菊花者有几人呢?吟诗填词,堪比戏马台南赋诗的两谢。骑马射箭,纵横驰骋,英雄直追古时风流人物。《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贬谪黔州期间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主要通过对重阳节的描述,抒发了一种老当益壮、穷且益坚的乐观奋发精神,显示了作者身处逆境而宠辱不惊的旷达胸襟。古人重阳节有簪菊的风俗,但老翁头上插花却不合时宜,即所谓“几人黄菊上华颠”。作者借这种不入俗眼的举止,写出一种不服老的气概。“君看”、“莫笑”云云,全是自负口吻。诗人重阳节不但照例饮酒赏菊,还要骑马射箭,吟诗填词,其气概直追古时的风流人物,更将豪迈气概表现到极致。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17题详解】
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凌”。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
【18题详解】悲悯情怀。作家的悲悯情怀贯穿在《红楼梦》始终。曹雪芹对于笔下的每一个人都给予了足够的关注,着墨于不同阶级、不同身份的时候言语灵活多变、就连身形、打扮、气度等也与人物性格紧密相关。读《红楼梦》愈久,愈受其影响,会不自觉地站在一定高度理解着同情着认识和不认识的人,甚至世间万物。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并鉴赏名著的能力。
《红楼梦》是一部充满了悲悯情怀的小说。这种悲悯情怀,在《红楼梦》当中体现为很多个方面,比如对时空流转的感伤,比如对社会不公的忧患等。对于英莲的被拐卖,曹雪芹寄予莫大的同情;对于薛蟠的恶意行为,他也没有持否定态度;对于宝钗极深城府,着墨隐形不露,没有批判;对于黛玉和宝玉的爱情,刻以灵魂交融之深情羁绊;对于刘姥姥进荣国府,没有对乡下的鄙视,而是对农村人到大户人家的客观真实写照;对于赵姨娘,曹雪芹也没有骂她或批评她……他的笔墨真挚诚恳地照顾了文中的大小人物并付之深情,每一个人都是特定社会下的人物,有些适合自己的性格,也有适应时代的卑微和没落,更有对观念的反叛和对儒家的部分批判……
【19题详解】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鲜明、得体。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表达赞许之情”“内容紧扣材料”“语言鲜明、得体”的内容上的要求,以及“运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的形式要求和“50-80个字”的字数要求;不合要求的,酌情扣分。
【20题详解】例文:
公共意识关乎“你我他”
同学们:
《管子》有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2020年,中国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因为仓廪日渐丰存,我们曾被调侃的“中国式XX”“XX到此一游”等不良现象正慢慢退出人们的视野,现如今,中华大地,到处都闪现公共空间里的和美与光辉。
但话却说两头,我国公民的公共意识的建设还在路上。君不见,共享单车要么横七竖八,要么“缺胳膊少腿”的;君不见,扶手电梯上堆满了人却没有给有急事的人留出道路;君不见,把公共场合当作自己的娱乐专属,把健身的广场舞变成了“讨人嫌”;君不见,网络公共空间里谣言四起,语不惊人死不休……这无疑不说明现今国人对公共意识的认识不足,缺乏公共素养,这不仅是对我们传统文化的一种污蔑。还是关乎于民族的自信,甚至是国家的形象。
面对我们身边发生的这些现象,有些师生会想,我自己做好了,至于别人,我就管不了了。要知道,公共意识关乎“你我他”,我们永远都成不了第三方!现在,我向本校广大师生提出倡议:
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正如马克思所言,“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任何时候,个体都不可能超脱社会与国家的关系独立存在,共建一个公共意识较强的国家,这关乎你我他。例如现今中国正在进行“城镇化”改革,大量的务工者涌入城市,公共意识面临严峻的挑战,农民生活很难接受城市中的公共空间的条条框框,这恰巧是传统生活方式与现代生活的冲突之一。面对此现象,我们能用一句“没素质”就扬长而去吗?不,面对公共空间被刁难之时,我们再也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了,我们要挺身而出,或严厉指正,或善意提醒,或以身作则,或明确示范等等。只要心忧国家的先进文明,你自然会成为一名涵养公民的公共意识的践行者。
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用现实的语态说就是指在公共空间里不“自说自话”,而考虑他人的感受。然而反观当下,无论是在公共空间表达时的无忌,还是行为交往中的无礼,在过分强调“以我为中心”的行为准则中,“精致利己主义”被过度扭曲,私权利被过度解读,成为了很多人的思想意识,公共素养提升亟需跨越的“现代化门槛”。因此,我倡议广大师生:我们每一位都应该去涵养公共空间意识,涵养自由与责任相平衡的表达伦理,才能真正实现“推己及人,立己达人”的思想境界。
三、灯光多一些,黑暗就会少一些。有人会说,就我们有公共意识根本成不了什么气候,公共空间的规则,大家不遵守,就一小部分人坚守,那还是乱糟糟的。如果我们每一位师生都恪守自身,无论在哪个公共空间里都是公共意识的表率,这可不简单了,因为爱是有影响力的,假如你把吃完的塑料包装拎到离你较远的垃圾桶去扔,你扔垃圾的过程俨然是一道风景,这道风景多多少少会唤醒身边一些能够唤醒的灵魂。一而二,二而三,三而百……我始终相信,我们的举动就像一盏灯,灯光亮一些,我们身边的黑暗就会少一些!
梁启超说“人人独善其身者谓之私德,人人相善其群者谓之公德”。可见公共意识对于整个社会,甚至国家的重要性,好的公共意识能够展现现代文明、维持社会秩序、重塑文化氛围,因此说:公共意识关乎你我他。
一位中学生
某年某月某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为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
【审题】材料明确指出写作的核心是公共空间意识,而什么是公共空间意识呢?公共空间意识指独立自由的个体所具有的一种整体意识或整体观念。这种意识包含“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观念,体现了尊重他人即尊重自己,体谅他人即体谅自己的“使所有人利益最大化”原则。再展现了我国公共空间意识的进步,最后指出,在公共空间意识发展的同时,还存在的不足,这便是我们倡议的原因所在。这里要注意的是,写作时,一定要有材料意识,一定要先讲我们的公共空间意识总体是有进步的,为何还有倡议的必要呢?是因为公共空间意识的建设永远在路上。
【立意】1.公共空间意识关乎“你我他”;人人都来建设她,美好属于你我他;让公共空间意识走得更快些等。
【素材】1.涵养公共意识,成就“己欲立而立人”的思想境界。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站在现实的视角,便是一种先人后己,利己及人的思维观念,用现实的语态说就是指在公共空间里不“自说自话”,考虑他人的感受,厘定自身私权利的行为边界。然而反观当下,无论是在公共空间表达时的无忌,还是行为交往中的无礼,在过分强调“以我为中心”的行为准则中,“利己精致主义”被过度扭曲,私权利被过度解读,成为了个人思想意识,公共素养提升亟需跨越的“现代化门槛”。因此,只有涵养公民的公共空间意识,涵养自由与责任相平衡的表达伦理,才能真正实现“推己及人,立己达人”的思想境界。
涵养公共意识,构筑“人人相善其群”的大国之梦。诚如梁启超所说:“欲维新吾国,当维新吾民”,也正如马丁路德金所讲,“一个国家的繁荣,不在于其国库富足,不在于其城池的坚固,也不在于其公共建筑的华丽气派,而在于其公民的教养,在于人的文明、教化和品格”,都直指成就大国梦想,展现大国名片,彰显大国风范,关键在于公民点滴行为间,举手投足处。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无论是“亚瑟史密斯”的感慨,还是现实中诸如“卢浮宫外水池泡脚”现象“频频走红”,或是青年一代遭遇的传统文化失根危机,都不断深化着中国难成大国的“刻板印象”。有鉴于此,只有立足公民意识的涵养,推进国人“观念现代化”,才能真正构筑“人人相善其群”的大国之梦。
“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每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为了在“孤岛”之间建立更紧密的联系,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培育全新的公共文化和公共道德。“人人独善其身谓之私德,人人向善其群谓之公德。”社会公德的营造和维护既符合市民社会的内在要求,又能契合现代文明的发展路径。“公共”的内涵并非大公无私,更非仅是“利他”而不“利己”的奉献与牺牲。而是在公共领域,诠释和传承文明与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