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建安《药砚》入选广安中学高三上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全) 练建安 上传

单篇 作者授权首发

70次点击|8次点赞

赞一下

练建安《药砚》入选广安中学高三上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全)


2019届广安中学高三上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并将本试卷收藏好供评卷使用。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分享经济的诞生,源于社会资源的过剩。

  ②从工业革命时代开始,所谓的“发展”即生产效率提高、投资不断加大,从而带来产量的增加。 这样的“发展”基于一个基本假设,那就是,社会物资是短缺的。时至今日,工厂里生产出越来越多的东西。直到某一天,我们发现生产出的东西已经远远大于我们的需要,我们把已经存在的东西重新分配。

  ③此时,物品的“拥有权”和“使用权”可以分离,拥有一件物品的人和使用这件物品的人可以不是同一个人。这样物资就可以得到更加合理的分配,从而成为一种商业模式:拥有多余物资的人们,可以把物资的使用权让渡给不拥有物资的人,作为回报,后者给予前者一定的报酬,而提供这个服务的平台,也可以从报酬中抽取一定比例的佣金。

  ④分享经济由此产生。

  ⑤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和迅速普及,分享经济的创业者们,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细分领域的平台,供物资的所有者发布和分享,帮助有需要的人找到物资。不经意间,我们衣食住行的各个领域,都出现了分享经济的身影。分享经济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消费方式,在许多领域,也都出现了不同的模式。

  ⑥那么,分享经济究竟改变了什么呢?

  ⑦首先,它改变了供给端。分享经济让产品的供给方从机构变成了个人。比如,原来人们出去旅行,只能住酒店集团提供的酒店,而分享经济让个人房主也可以提供相当于酒店的服务。原来人们只能坐出租车公司提供的车子,现在则还能坐个人开的私家车。分享经济极大地提升了产品的丰富度和个性化水平。人们旅行的时候可以住各种风格的房子,人们出行的时候可以坐各种不同的车型,遇见各种性格的司机。 如今人们个性化的诉求越来越高,分享经济正好可以满足这一点。

  ⑧其次,它让个人崛起。分享经济降低了个人“微创业”的门槛,让人们可以更简单地实现“微创业”——利用业余时间,做个小房主,做个专车司机,都是简单方便的“微创业”。 用户对个性化的需求,让作为供给端的个人,能够有空间发展自己的个性。比如,加入网络商店平台的手工艺者,可以把自己的个性作品售卖给匹配的人。伴随着“微创业” 的门槛降低和个性化被鼓励,人们的思维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人们的内在动力被激发,而每个人能力的激发将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更大推动力。

  ⑨最后,它让社会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分配。分享经济让资源被更加合理地分配给需要的人。这对于我们所生存的自然环境,是极大的保护。据统计,每多一辆被充分利用的Uber(全球领先即时用车软件)车辆,就可以从路上去掉8辆车子。这就意味着更少的拥堵、更少的雾霾和更少的能源消耗。

(摘编自《重新定义分享》)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工业革命时代与分享经济时代的“发展” 形式虽然不同,最终目的都是为社会提供丰富的物质资源。

B. 随着人们的内在动力被激发,“微创业” 变得简单而易实现。人们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在分享经济中获利。

C.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和迅速普及,使得物品的“拥有权” 和“使用权” 分离,分享经济由此产生了。

D. 一女孩把自己穿过几次又不喜欢的衣服在淘宝上以二手衣形式卖给买衣人。这体现了分享经济的特征。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文章首先分析了分享经济产生的背景,接着从三个维度阐述了分享经济给经济、生活和社会带来的影响。

B. 文章通过阐述分享经济的产品重新分配属性,表达了共享经济具有促进生活更美好、社会更公平的功能。

C. 文章运用例证法,通过个人房主和私家车主的例子,阐述了分享经济提供的产品具有丰富度和个性化特点。

D. 文章从个性化的需求、“微创业” 的兴起、自然资源的保护等方面逐层论述了分享经济给社会带来的变化。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分享经济在近些年才火起来。我们所熟悉的房屋租赁,就是典型的分享经济。

B. 分享经济极大地提升了产品的丰富度和个性化水平,也让社会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分配。

C. 分享经济由于“拥有权”和“使用权” 的分离,产品的拥有人和使用人不是同一个人。

D. 分享经济一方面带来了产品数量的增加,另一方面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46题。

    砚   练建安

阳光朗照,河头城浮动飘忽的浓雾渐渐消散

②石钵头赤裸脊背,噔噔踏入石坝码头肉铺摊点,立定,双肩一耸,大块猪肉扇啪嗒一声脆响,平摊在了肉案上。两个伙计手忙脚乱,将猪肉扇挂上一根铜皮红木大秤。一个掌挂钩,一个挪秤砣报数:“二百……三十一斤半。”石钵头斜了他们一眼,操起两把剔骨尖刀,咔咔磨擦,笑骂:“黄疸(dǎn)后生!”

③墟镇巷道,湿漉漉的,水气淋漓。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

④石钵头认得此人,是个老童生。传说是满腹诗书,考到胡子花白,连一个秀才也没捞着。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石钵头扭头噗地吐出了一口浓痰。

⑤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问:“前蹄,几多钱啊?”石钵头利刀游走剔骨,沙沙响。“老弟,几多钱?”华昌再问。石钵头说:“现钱,不赊账。”华昌说:“你这后生哥啊,好没道理,咋就说俺要赊账呢?”

⑥石钵头说:“搞笑嘴!”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华昌说:“无怨无仇,做嘛介不卖?”石钵头斫下猪蹄,说:“看好了,可是这副?”华昌点头。石钵头抓起猪蹄,猛地往后抛入汀江,说:“俺要敬孝龙王爷。不行么?”华昌拣起制钱,一声不吭地走了。身后传来阵阵哄笑声。

⑦半个月后,华昌带着几个破蒙童子江岸踏青,歇息于城东风雨亭。彼时,石钵头正惬意地嚼吃着亭间售卖的糠酥花生。一扬手,花生壳撒落遍地。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先生教俺一本书,俺教先生打野猪。野猪逐过河,逐去先生背驼驼……”

⑧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chéng),避开了他。

⑨华昌是邻县武邑山子背人。山子背距河头城七八铺远。他那蒙馆设在张家大宗祠里。

夜晚,细雨濛濛,倒春寒风吹动西厢房窗棂。昏黄油灯下,华昌翻阅旧日诗稿。当他读到“学书学剑两不成”时,不由得悲从中来。

⑩嗒,嗒嗒。有轻微的叩门声。没错,是叩门声。开门,竟是多年未见的老友李半仙。奇香扑鼻。李半仙拎着一副卤猪蹄,笑眯眯地看着他。

⑪转眼到了仲夏。这个午日,童子早散学了。华昌困倦欲睡。宗祠内,闯入了一个莽汉。定睛一看,却是石钵头。

⑫石钵头拎着一副肥硕猪蹄,恭恭敬敬地放在书案上。华昌轻摇折扇,说:“得非有辱斯文乎?”石钵头懵懵懂懂。华昌合上折扇,说:“君子不食嗟来之食。”石钵头愕然。华昌站起,迈方步,七八个来回,用了大白话:“有嘛介求俺?直说吧。”石钵头苦着脸,说:“俺老娘瘫了。李半仙的药方,求您老给半块端砚,做药引子。”华昌坐下,说:“奇了怪了,这端砚何处无有?为何要俺给你?”石钵头说:“李半仙说了,定要半块阿婆坑的端砚,甲子年中秋日戌时月圆蓄墨的。百砚斋掌柜的说,那时日,方圆几百里,只有您老先生买了一块。”“哦。”华昌说,“桌上有。识字么?”石钵头苦笑:“开过蒙,又被先生赶回家啦……略识几个字。”华昌微闭双眼,说:“自家看,可要看清喽。”

⑬石钵头抓过端砚。长九寸,宽五寸,厚二寸一分,份量颇重。抬起,勾头看去,砚底刻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甲子年中秋日戌时练华昌购置于河头城百砚斋。”石钵头认得时日数字,说:“就是这块,就是这块!”说着,掏出一锭约摸五两重的银子。华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

⑭石钵头嗫嚅不知所措了。华昌自言自语:“李半仙?这个李半仙搞嘛介名堂?”石钵头急了:“老先生,俺……俺……”华昌举手截止,说:“后生哥,半块,何谓半块?就不能有丝毫差错,分得来么?”石钵头额上冒出冷汗,说:“刀斧斫开?”华昌笑了:“何须如此麻烦。”

⑮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低一声。

⑯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

(原载《天池》2016年第6期,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第二段中“赤裸脊背”“双肩一耸”“两个伙计手忙脚乱”等处,运用了正侧面

结合的手法,生动地塑造了石钵头强悍、霸气的屠夫形象。

B.小说中两处画线句子景物描写非常精炼,第一处重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第

二处则主要烘托了华昌此刻惆怅、失落的心理。

C.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是因为看他“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嫌他穷

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

D.小说以“药砚”为题,含义深刻:这“砚”既是给石钵头老娘治瘫病的药引子,也是教育他要尊师重道、宽以待人的良药。

5.请结合全文概括华昌的形象特点,并作简要分析。(6分)

答:                                                                   

                                                                             

                                                                             

6.小说的结尾构思巧妙,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6分)

       答: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9题。

材料一:

进入了职场就一切归零,学历什么都是浮云,你的工作经历、能力、情商,比你的学历重要多了。这个说法对不对?对的。但前提是,进入职场后,而且是一个好的职场。可以说在接近100%的情况下,学历低的人根本不太可能跟北大清华的学生进入同一个职场,因为在筛选简历的时候,他们就被筛选掉了。

那些鼓吹经历比学历更重要的大企业,他们所谓的“经历比学历更重要”,是在进入他们的单位后。进入单位前,他们对学历的选择比谁都严苛。不信的话,你只要上985高校和三流院校的站上看一下就知道了,到985高校招人的,都是各种高大上的国企、事业单位和研究机构。或者看看每年国家电网、人民日报、央视这些单位公示的录用名单,看看这些被拟录用的人的学校,你会发现,他们不仅几乎清一色都是985高校,而且频率最高的还是北大清华人大等顶级名校。

(摘编自人民日报《学历不重要吗?高学历能否带来高工资?》)

材料二:

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占比最高的行业TOP10


申万一级行业

硕士博士占比(%

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

银行

8.94

71.69

计算机

6.7

57.13

传媒

5.77

49.13

建筑装饰

5.35

42.77

房地产

6.29

39.41

国防军工

9.3

38.96

通信

5.09

36.77

公用事业

4.21

34.89

综合

6.51

33.73

非银金融

7.31

30.68

  

材料三:

“做研究工作,主要靠成果说话,并不只看学历有多高。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才有意义。”不过在工作中庞浩也看到了自己在发展前景上的学历短板,随着研究的深入,对很多专利的研究需要更深厚的理论基础。

如今我国每年毕业的研究生已超过60万人,20年间,研究生扩招疯涨了11倍,甚至超过了本科生。研究生如此扩招,研究生就业势必遭遇“高学历泛滥”困境,造成很多岗位的学历要求超过岗位本身的需求。研究生数量的增加造成劳动力市场上供过于求,使得买方市场处于优势地位。而买方市场的优势又加大了用人单位挑选的余地,使得追求高学历成为一种风气。

(摘编自中国民生网《学历提升了,就业收入是否有增加?》)

材料四:

就群体来看,“学历越高,收入越高”仍然是一个不变的真理。这包括,本科生和高职高专生毕业三年后的月收入显著高于农民工,也包括本科院校毕业生的薪资待遇要明显高于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

实际上,我们的大学中既然设置了这么多的专业,定然来自社会的客观需求,都有其合理的依据。而且,就整体就业率情况来看,所有的专业就业率都超过了86%。而且,半年之后所有的专业的就业率都超过了91.8%。这意味着,无论学什么专业,只要一心向上,态度积极,都会在茫茫社会与复杂的职场中找到自己的岗位。将目光放长远,很难说未来什么样的专业能吃香。当今社会发展速度之快、商品迭代速度之快,超乎想象。一些看似强大无比、能吃一辈子的专业,很可能因为技术的创新而倏然落伍。正如诺基亚、雅虎、柯达等巨无霸的倒塌,许多专业很可能在几年之内就失去社会土壤。大学所学的专业,对于越来越多的人而言,都基本不会是吃一辈子的饭碗。

十年之后,谁也无法想象人工智能、机器人、“互联网+”能消灭哪些专业和工作。此语境下,能否拥有持续的学习能力、自生能力,才是让每一位个体立于不败之地的真本领。

(摘编自中国网《在“大学生就业报告”中寻找人生路向》)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即使你的工作经历再多、情商再高,如果没有学历这一前提条件,很多单位在招人时连机会都不会给你。

B. 若干年后,一些专业可能会失去社会土壤,我们想立于不败之地,需要拥有持续的学习能力、自生能力。

C. 根据材料二,就整体学历水平而言,银行占比最高——本科及以上学历和硕士+博士学历的员工均占比最高。

D. 就整体就业率情况来看,大学所有的专业在毕业时就业率都能超过八成,半年后就业率能超过九成。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大学设置的专业都有其合理的依据,我们无论学什么专业,只要一心向上,态度积极,总会找到自己的岗位。

B. 在高大上的国企、事业单位等工作的人,全部都是985高校毕业生,而且北大清华等顶级名校毕业生最多。

C. 从人均月薪万元以上的行业来看,非银金融和银行的人均月薪较高,因此,学生报考专业会首选与这两个行业相关的专业。

D.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商品快速迭代,大学所学的专业,对于所有从业者而言,都不会是吃一辈子的饭碗。

9.   根据材料三、材料四的内容,说说如何看待学历与工作、收入的关系。(6分)

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任延字长孙,南阳宛人也。年十二,为诸生,学于长安,明《诗》《易》《春秋》,显名太学。

更始元年,拜会稽都尉。时年十九,迎官惊其壮。时天下新定,道路未通,避乱江南者皆未还中土,会稽颇称多士。延到,皆聘请高行如董子仪、严子陵等,敬待以师友之礼。掾吏贫者,辄分奉禄以赈给之。省诸卒,令耕公田,以周穷急。每时行县,辄使慰勉孝子,就餐饭之。

吴有龙丘苌者,隐居太末,志不降辱。王莽时,四辅三公连辟,不到。掾吏白请召之。延曰:“龙丘先生躬德履义,有原宪、伯夷之节。都尉埽洒其门,犹惧辱焉,召之不可。”遣功曹奉谒,修书记,致医药,吏使相望于道。积一岁,苌乃乘辇诣府门,愿得先死备录。延辞让再三,遂署议曹祭酒。苌寻病卒,延自临殡,不朝三日。

建武初,延上书愿乞骸骨,归拜王庭。诏征为九真太守。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阯每致困乏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又骆越之民无嫁娶礼法,各因淫好,无适对匹。延乃移书属县,各使男年二十至五十,女年十五至四十,皆以年齿相配。其贫无礼娉,令长吏以下各省奉禄以赈助之。是岁风雨顺节,谷稼丰衍。其产子者,始知种姓。咸曰:“使我有是子者,任君也。”多名子为“任”。于是徼外蛮夷夜郎等慕义保塞,延遂止罢侦候戍卒。

延视事四年,拜武威太守。既之武威,时将兵长史田绀(gàn),郡之大姓,其子弟宾客为人暴害。延收绀系之,父子宾客伏法者五六人。郡北当匈奴,南接种羌,民畏寇抄,多废田业。延到,选集武略之士千人,明其赏罚,令将杂种胡骑休屠、黄石屯据要害,其有警急,逆击追讨。虏恒多残伤,遂绝不敢出。

后坐擅诛羌,左转召陵令。永平二年,征会辟雍,因以为河内太守。视事九年,病卒

(选自《后汉书·循吏列传》)

sǎo)洒:洒水扫地。②杂种:种族庞杂。辟(bì)雍:本为周天子所设大学。东汉以后,历代皆有辟雍,作为尊儒学、行典礼的场所,后泛指古代学校。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阯每致困乏/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

B.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阯/每致困乏/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

C.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阯每致困乏/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

D.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阯/每致困乏/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诸生,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入中央、府、州等各级学校,包括在太学学习的生员。增生、附生、廪生、例生等统称诸生。

B.中土,古指中原地区,是华夏民族和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以黄河中下游为中心,意为国之中、天地之中。

C.中国古代官吏的退休养老称为乞骸骨、致仕或下车,意思是交还官职,“还禄位于君”西周时已有致仕养老的制度。

D.“三公”是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官职的合称,不同朝代所指官职也不同。东汉时期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任延自幼聪慧,年轻有为。他十二岁时就成了太学的学生,扬名太学;十九岁时被任命为会稽都尉,以致来迎接他的官员见他如此年轻感到很吃惊。

B.任延礼待贤才,重视孝道。担任会稽都尉时,他聘请品行高洁之士,礼待不愿出仕的龙丘苌;巡视属县时,派人慰问孝顺的人,并招待他们吃饭。

C.任延有勇有谋,除暴安民。在武威任职,镇压凶暴为害的田绀父子,面对危害百姓的少数民族,他严厉治军、占据要隘,大败贼寇,使之不敢来犯。

D.任延关注民生,体恤民情。他指导九真之民射猎农耕,开垦荒地,由贫穷变为富足;他帮助少数民族百姓适龄匹配,婚嫁聘娶,深得他们信任感激。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5分,共10分)

(1) 掾吏贫者,辄分奉禄以赈给之。省诸卒,令耕公田,以周穷急。

译文:                                                                        

                                                                       

(2) 后坐擅诛羌,左转召陵令。永平二年,征会辟雍,因以为河内太守。视事九年,病卒。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青玉案     黄公度

邻鸡不管离怀苦,又还是、催人去。回首高城音信阻。

霜桥月馆,水村烟市,总是思君处。

裛残别袖燕支雨,谩留得、愁千缕。欲倩归鸿分付与。

鸿飞不住,倚阑无语,独立长天暮。

【注】①青玉案:词牌名。②黄公度:南宋主战派。作此词时词人在泉南任职,秦桧假借君命令他速回都城临安。③裛():同“浥”,沾湿。④别袖:分别时挥动的衣袖。⑤燕支雨:指夹着胭脂的泪水纷落如雨。燕支:即胭脂。⑥谩(mán):欺骗。⑦倩:请托。⑧归鸿:南归的大雁,这里指回归京城之人。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开篇三句看似是词人在责怪晨鸡不懂离人之苦,实则是表达其不愿离家又不得不去的矛盾心理,这种迂回用笔的写法更具艺术表现力。

B.词的结尾以景语作结,描写词人倚着栏杆悄然无语,独自伫立在暮色笼罩的长空之下。此处“无语”胜似有语,意境深远,含而不露。

C.“霜桥月馆,水村烟市”采用列锦的手法,对“霜桥”“月馆”等旅途的景物做了细腻描绘,通过画面的组接,营造了孤寂的氛围。

D.本词词风柔美,缠绵悱恻,采用了“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写法,婉而多讽,尽显风雅遗风。所谓“气和音雅,得味外味者”,即此也。

15.清人张惠言在《词选》序中说,词是“极命风谣里巷、男女哀乐,以道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请结合该词简要分析。(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句1分,共6分)

①《阿房宫赋》中杜牧通过阿房宫的兴毁揭示了秦亡的历史教训,作者认为,秦国的统治者来不及为自己的灭亡而哀叹,却使后代人为它哀叹;如果                     ”,那么又要让更后来的人来哀叹他们了。

②《阿房宫赋》中“                     ”一句,表明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但是秦人却如抛洒泥沙一样挥霍无度。

③《逍遥游》中庄子认为,“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只有“                   ”这三类人才达到了“无所待”的逍遥之境。

④《离骚》中表明屈原“                     ”,也不会和世俗小人一样媚俗取巧。

⑤《虞美人》中李煜用比喻来表现自己愁思无限的诗句是“                         ”。

⑥《夜雨寄北》中李商隐借眼前之景诉说绵绵思念之情的诗句是“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曾经在成都最为大众化的茶馆,也有百姓自发的写诗的热情。有好事者将自己写好的诗拿到茶馆里张贴,第二天再去一看,应对者已经如云。和诗者,在茶馆里彼此打擂台。茶客们,则在观看中肆意地评点优劣。诗让人们          ,再没有哪里可以找到如成都茶馆里这样对诗的热闹场景了,想象那劲头赶得上《红楼梦》大观园里的赛诗会吧。

一座平民化的城市,才能够将诗从高雅的殿堂上拉下来,让诗和自己          。而一座有诗的传统的城市,才能够花开一般,处处都可以绽放出诗来。

成都的诗的传统,()。如果当年杜甫没有来成都,而是在别的地方盖了一间草堂,那也许就          了,就像蒲公英的种子,飞落在哪里,哪里就生根发芽。诗的传统,()。它靠的不是          ,而是长久岁月的积淀和打磨,才化为了这座城市的血脉和基因。如今,草堂的杜公祠前还悬挂着何绍基题写的楹联:“锦水春风公占却,草堂人日我归来”。安史之乱后,杜甫投奔到严武门下。在浣花溪旁搭建一间茅草屋,即我们现在所说的草堂,写下《堂成》一诗,其中一联:“暂止飞鸟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才有了以后我们见到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这些“自有天然工巧而不见其刻划之痕”的诗句。我一直这样认为,正是杜甫自身这样的平民性,创造了其诗歌的人民性,也才创造了成都这座城市诗歌传统的平民性,让诗和这座城市的人们心心相印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悠闲自得    平分秋色    另眼相看    晨钟暮鼓

B.自得其乐    平起平坐    另当别论    一朝一夕

C.悠闲自得    平起平坐    另眼相看    晨钟暮鼓

D.自得其乐    平分秋色    另当别论    一朝一夕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我一直这样认为,正是杜甫自身这样的平民性,衍生了其诗歌的人民性,也才衍生了成都这座城市诗歌传统的平民性,让诗和这座城市的人们心心相通。

B.我一直这样认为,正是杜甫自身这样的平民性,造就了其诗歌的人民性,也才造就了成都这座城市诗歌传统的平民性,让诗和这座城市的人们心领神会。

C.我一直这样认为,正是杜甫自身这样的平民性,造就了其诗歌的人民性,也才造就了成都这座城市诗歌传统的平民性,让诗和这座城市的人们心心相通。

D.我一直这样认为,正是杜甫自身这样的平民性,衍生了其诗歌的人民性,也才衍生了成都这座城市诗歌传统的平民性,让诗和这座城市的人们心领神会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① 要得益于杜甫和他的草堂             ② 其实就是一种有底蕴的文化

③ 道出了草堂建成前的情景和心情。

B.① 要得益于杜甫                       ② 其实就是一种文化的底蕴

③ 道出了草堂建成后的情景和心情。

C.① 要得益于杜甫的草堂                 ② 其实就是一种有底蕴的文化

③ 道出了草堂建成时的情景和心情。

D.① 要得益于杜甫和他的草堂             ② 其实就是一种文化的底蕴

③ 道出了草堂建成时的情景和心情。

20.    下面是某校一位同学在毕业典礼上致辞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得体的地方,请找出来并作修改。(6分)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您们好!我非常荣幸地莅临2019届高三毕业典礼。此时此刻,请允许我代表高二年级全体同仁,向忝列名师的园丁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即将毕业的学长们送上美好的祝福。亲爱的学长们,你们离开母校后有什么需要帮助的,我们定当不吝赐教。在你们即将迎接人生大考的时候,我想惠赠大家一句话:青春因奋斗而亮丽,人生因高考而辉煌,生命因你们而精彩!

答:

①将                 改为                

②将                 改为               

③将                 改为               

④将                 改为               

⑤将                 改为               

⑥将                 改为               

21下面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示,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开头,写一段话说明其包含的内容。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字。(5分)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盐铁论》)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论语》)

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庄子》)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孟子》)

对于以上言论,你有怎样的感想?请选择其中两句立意,体现彼此的某种关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抄袭。

2019届广安中学高三上期语文第三次月考教师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并将本试卷收藏好供评卷使用。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分享经济的诞生,源于社会资源的过剩。

  ②从工业革命时代开始,所谓的“发展”即生产效率提高、投资不断加大,从而带来产量的增加。 这样的“发展”基于一个基本假设,那就是,社会物资是短缺的。时至今日,工厂里生产出越来越多的东西。直到某一天,我们发现生产出的东西已经远远大于我们的需要,我们把已经存在的东西重新分配。

  ③此时,物品的“拥有权”和“使用权”可以分离,拥有一件物品的人和使用这件物品的人可以不是同一个人。这样物资就可以得到更加合理的分配,从而成为一种商业模式:拥有多余物资的人们,可以把物资的使用权让渡给不拥有物资的人,作为回报,后者给予前者一定的报酬,而提供这个服务的平台,也可以从报酬中抽取一定比例的佣金。

  ④分享经济由此产生。

  ⑤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和迅速普及,分享经济的创业者们,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细分领域的平台,供物资的所有者发布和分享,帮助有需要的人找到物资。不经意间,我们衣食住行的各个领域,都出现了分享经济的身影。分享经济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消费方式,在许多领域,也都出现了不同的模式。

  ⑥那么,分享经济究竟改变了什么呢?

  ⑦首先,它改变了供给端。分享经济让产品的供给方从机构变成了个人。比如,原来人们出去旅行,只能住酒店集团提供的酒店,而分享经济让个人房主也可以提供相当于酒店的服务。原来人们只能坐出租车公司提供的车子,现在则还能坐个人开的私家车。分享经济极大地提升了产品的丰富度和个性化水平。人们旅行的时候可以住各种风格的房子,人们出行的时候可以坐各种不同的车型,遇见各种性格的司机。 如今人们个性化的诉求越来越高,分享经济正好可以满足这一点。

  ⑧其次,它让个人崛起。分享经济降低了个人“微创业”的门槛,让人们可以更简单地实现“微创业”——利用业余时间,做个小房主,做个专车司机,都是简单方便的“微创业”。 用户对个性化的需求,让作为供给端的个人,能够有空间发展自己的个性。比如,加入网络商店平台的手工艺者,可以把自己的个性作品售卖给匹配的人。伴随着“微创业” 的门槛降低和个性化被鼓励,人们的思维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人们的内在动力被激发,而每个人能力的激发将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更大推动力。

  ⑨最后,它让社会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分配。分享经济让资源被更加合理地分配给需要的人。这对于我们所生存的自然环境,是极大的保护。据统计,每多一辆被充分利用的Uber(全球领先即时用车软件)车辆,就可以从路上去掉8辆车子。这就意味着更少的拥堵、更少的雾霾和更少的能源消耗。

(摘编自《重新定义分享》)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D)

A. 工业革命时代与分享经济时代的“发展” 形式虽然不同,最终目的都是为社会提供丰富的物质资源。

★以偏概全:“最终目的都是为社会提供丰富的物质资源。”据 P①可知工业革命时代是不断创造物质资源,分享经济时代目的是对剩余物质资源的再分配。

B. 随着人们的内在动力被激发,“微创业” 变得简单而易实现。人们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在分享经济中获利。

★强加因果:据P⑧“分享经济……让人们可以更简单地实现‘微创业’”,“伴随着‘微创业’ 的门槛降低和个性化被鼓励, ……人们的内在动力被激发”。

C.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和迅速普及,使得物品的“拥有权” 和“使用权” 分离,分享经济由此产生了。

★强加因果:据P①“分享经济的诞生,源于社会资源的过剩”,而不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和迅速普及”。

D. 一女孩把自己穿过几次又不喜欢的衣服在淘宝上以二手衣形式卖给买衣人。这体现了分享经济的特征。

★据P③“拥有多余物资的人们,可以把物资的使用权让渡给不拥有物资的人,作为回报,后者给予前者一定的报酬,而提供这个服务的平台,也可以从报酬中抽取一定比例的佣金”可知,在这里,女孩“自己穿过几次又不喜欢的衣服”即“多余物资”;“淘宝”即“服务的平台”;“ 卖给买衣人”即买衣人“给予前者一定的报酬。女孩的行为属于一次性单向分享行为,当然体现了分享经济的特征。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

A. 文章首先分析了分享经济产生的背景,接着从三个维度阐述了分享经济给经济、生活和社会带来的影响。

B. 文章通过阐述分享经济的产品重新分配属性,表达了共享经济具有促进生活更美好、社会更公平的功能。

★无中生有:据P③“拥有多余物资的人们,可以把物资的使用权让渡给不拥有物资的人,作为回报,后者给予前者一定的报酬”,并非无偿享有,由此可见,分享经济不具有促进“社会更公平”的功能。

C. 文章运用例证法,通过个人房主和私家车主的例子,阐述了分享经济提供的产品具有丰富度和个性化特点。

D. 文章从个性化的需求、“微创业” 的兴起、自然资源的保护等方面逐层论述了分享经济给社会带来的变化。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

A. 分享经济在近些年才火起来。我们所熟悉的房屋租赁,就是典型的分享经济。

B. 分享经济极大地提升了产品的丰富度和个性化水平,也让社会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分配。

C. 分享经济由于“拥有权”和“使用权” 的分离,产品的拥有人和使用人不是同一个人。

D. 分享经济一方面带来了产品数量的增加,另一方面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偷换概念:据P②“从工业革命时代开始,所谓的‘发展’即生产效率提高、投资不断加大,从而带来产量的增加”可见,“带来产品数量的增加”的是“效率不断提高、投资不断加大”的工业生产,而不是“把已经存在的东西重新分配”的 “共享经济”。

 

       练建安

阳光朗照,河头城浮动飘忽的浓雾渐渐消散

②石钵头赤裸脊背,噔噔踏入石坝码头肉铺摊点,立定,双肩一耸,大块猪肉扇啪嗒一声脆响,平摊在了肉案上。两个伙计手忙脚乱,将猪肉扇挂上一根铜皮红木大秤。一个掌挂钩,一个挪秤砣报数:“二百……三十一斤半。”石钵头斜了他们一眼,操起两把剔骨尖刀,咔咔磨擦,笑骂:“黄疸(dǎn)后生!”

③墟镇巷道,湿漉漉的,水气淋漓。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

④石钵头认得此人,是个老童生。传说是满腹诗书,考到胡子花白,连一个秀才也没捞着。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石钵头扭头噗地吐出了一口浓痰。

⑤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问:“前蹄,几多钱啊?”石钵头利刀游走剔骨,沙沙响。“老弟,几多钱?”华昌再问。石钵头说:“现钱,不赊账。”华昌说:“你这后生哥啊,好没道理,咋就说俺要赊账呢?”

⑥石钵头说:“搞笑嘴!”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华昌说:“无怨无仇,做嘛介不卖?”石钵头斫下猪蹄,说:“看好了,可是这副?”华昌点头。石钵头抓起猪蹄,猛地往后抛入汀江,说:“俺要敬孝龙王爷。不行么?”华昌拣起制钱,一声不吭地走了。身后传来阵阵哄笑声。

⑦半个月后,华昌带着几个破蒙童子江岸踏青,歇息于城东风雨亭。彼时,石钵头正惬意地嚼吃着亭间售卖的糠酥花生。一扬手,花生壳撒落遍地。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先生教俺一本书,俺教先生打野猪。野猪逐过河,逐去先生背驼驼……”

⑧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chéng),避开了他。

⑨华昌是邻县武邑山子背人。山子背距河头城七八铺远。他那蒙馆设在张家大宗祠里。

夜晚,细雨濛濛,倒春寒风吹动西厢房窗棂。昏黄油灯下,华昌翻阅旧日诗稿。当他读到“学书学剑两不成”时,不由得悲从中来。

⑩嗒,嗒嗒。有轻微的叩门声。没错,是叩门声。开门,竟是多年未见的老友李半仙。奇香扑鼻。李半仙拎着一副卤猪蹄,笑眯眯地看着他。

⑪转眼到了仲夏。这个午日,童子早散学了。华昌困倦欲睡。宗祠内,闯入了一个莽汉。定睛一看,却是石钵头。

⑫石钵头拎着一副肥硕猪蹄,恭恭敬敬地放在书案上。华昌轻摇折扇,说:“得非有辱斯文乎?”石钵头懵懵懂懂。华昌合上折扇,说:“君子不食嗟来之食。”石钵头愕然。华昌站起,迈方步,七八个来回,用了大白话:“有嘛介求俺?直说吧。”石钵头苦着脸,说:“俺老娘瘫了。李半仙的药方,求您老给半块端砚,做药引子。”华昌坐下,说:“奇了怪了,这端砚何处无有?为何要俺给你?”石钵头说:“李半仙说了,定要半块阿婆坑的端砚,甲子年中秋日戌时月圆蓄墨的。百砚斋掌柜的说,那时日,方圆几百里,只有您老先生买了一块。”“哦。”华昌说,“桌上有。识字么?”石钵头苦笑:“开过蒙,又被先生赶回家啦……略识几个字。”华昌微闭双眼,说:“自家看,可要看清喽。”

⑬石钵头抓过端砚。长九寸,宽五寸,厚二寸一分,份量颇重。抬起,勾头看去,砚底刻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甲子年中秋日戌时练华昌购置于河头城百砚斋。”石钵头认得时日数字,说:“就是这块,就是这块!”说着,掏出一锭约摸五两重的银子。华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

⑭石钵头嗫嚅不知所措了。华昌自言自语:“李半仙?这个李半仙搞嘛介名堂?”石钵头急了:“老先生,俺……俺……”华昌举手截止,说:“后生哥,半块,何谓半块?就不能有丝毫差错,分得来么?”石钵头额上冒出冷汗,说:“刀斧斫开?”华昌笑了:“何须如此麻烦。”

⑮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低一声。

⑯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

(原载《天池》2016年第6期,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C

A.小说第二段中“赤裸脊背”“双肩一耸”“两个伙计手忙脚乱”等处,运用了正侧面

结合的手法,生动地塑造了石钵头强悍、霸气的屠夫形象。

B.小说中两处画线句子景物描写非常精炼,第一处重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第

二处则主要烘托了华昌此刻惆怅、失落的心理。

C.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是因为看他“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嫌他穷

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

★据P④“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石钵头扭头噗地吐出了一口浓痰” P⑥“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可知,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主要是因为

他内心对华昌这样的读书人的憎恶和鄙视。

D.小说以“药砚”为题,含义深刻:这“砚”既是给石钵头老娘治瘫病的药引子,也是

教育他要尊师重道、宽以待人的良药。

5.  请结合全文概括华昌的形象特点,并作简要分析。(6分)

★答:  ①斯文谦和,穷困落魄+文本依据。

②身怀绝技,隐忍退让+文本依据。

③正直善良,宽容大度+文本依据。

6.  小说的结尾构思巧妙,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6分)

★答:①前后照应:精瘦落魄的读书人竟能徒手分砚,虽然出人意料,但P⑨的“学书学剑两不成”巧设伏笔,使故事的发展合乎情理,令人信服。

②情节起伏:出人意料的结尾,使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引人深思。

③形象鲜明:华昌明明身怀绝技,却不计较石钵头的多次挑衅,突出表现了他的隐忍大度的形象。

④凸显主题:小说结尾意味深长,更好地揭示了“尊重他人、宽容大度”的主题。(答对一点得2分,任意答出三点即可)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9题。

材料一:

进入了职场就一切归零,学历什么都是浮云,你的工作经历、能力、情商,比你的学历重要多了。这个说法对不对?对的。但前提是,进入职场后,而且是一个好的职场。可以说在接近100%的情况下,学历低的人根本不太可能跟北大清华的学生进入同一个职场,因为在筛选简历的时候,他们就被筛选掉了。

那些鼓吹经历比学历更重要的大企业,他们所谓的“经历比学历更重要”,是在进入他们的单位后。进入单位前,他们对学历的选择比谁都严苛。不信的话,你只要上985高校和三流院校的站上看一下就知道了,到985高校招人的,都是各种高大上的国企、事业单位和研究机构。或者看看每年国家电网、人民日报、央视这些单位公示的录用名单,看看这些被拟录用的人的学校,你会发现,他们不仅几乎清一色都是985高校,而且频率最高的还是北大清华人大等顶级名校。

(摘编自人民日报《学历不重要吗?高学历能否带来高工资?》)

材料二:

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占比最高的行业TOP10


申万一级行业

硕士博士占比(%

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

银行

8.94

71.69

计算机

6.7

57.13

传媒

5.77

49.13

建筑装饰

5.35

42.77

房地产

6.29

39.41

国防军工

9.3

38.96

通信

5.09

36.77

公用事业

4.21

34.89

综合

6.51

33.73

非银金融

7.31

30.68

 

材料三:

“做研究工作,主要靠成果说话,并不只看学历有多高。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才有意义。”不过在工作中庞浩也看到了自己在发展前景上的学历短板,随着研究的深入,对很多专利的研究需要更深厚的理论基础。

如今我国每年毕业的研究生已超过60万人,20年间,研究生扩招疯涨了11倍,甚至超过了本科生。研究生如此扩招,研究生就业势必遭遇“高学历泛滥”困境,造成很多岗位的学历要求超过岗位本身的需求。研究生数量的增加造成劳动力市场上供过于求,使得买方市场处于优势地位。而买方市场的优势又加大了用人单位挑选的余地,使得追求高学历成为一种风气。

(摘编自中国民生网《学历提升了,就业收入是否有增加?》)

材料四:

就群体来看,“学历越高,收入越高”仍然是一个不变的真理。这包括,本科生和高职高专生毕业三年后的月收入显著高于农民工,也包括本科院校毕业生的薪资待遇要明显高于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

实际上,我们的大学中既然设置了这么多的专业,定然来自社会的客观需求,都有其合理的依据。而且,就整体就业率情况来看,所有的专业就业率都超过了86%。而且,半年之后所有的专业的就业率都超过了91.8%。这意味着,无论学什么专业,只要一心向上,态度积极,都会在茫茫社会与复杂的职场中找到自己的岗位。将目光放长远,很难说未来什么样的专业能吃香。当今社会发展速度之快、商品迭代速度之快,超乎想象。一些看似强大无比、能吃一辈子的专业,很可能因为技术的创新而倏然落伍。正如诺基亚、雅虎、柯达等巨无霸的倒塌,许多专业很可能在几年之内就失去社会土壤。大学所学的专业,对于越来越多的人而言,都基本不会是吃一辈子的饭碗。

十年之后,谁也无法想象人工智能、机器人、“互联网+”能消灭哪些专业和工作。此语境下,能否拥有持续的学习能力、自生能力,才是让每一位个体立于不败之地的真本领。

(摘编自中国网《在“大学生就业报告”中寻找人生路向》)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

A. 即使你的工作经历再多、情商再高,如果没有学历这一前提条件,很多单位在招人时连机会都不会给你。

B. 若干年后,一些专业可能会失去社会土壤,我们想立于不败之地,需要拥有持续的学习能力、自生能力。

C. 根据材料二,就整体学历水平而言,银行占比最高——本科及以上学历和硕士+博士学历的员工均占比最高。

★材料二中银行和国防军工的“硕士博士占比(%)”分别是8.949.3,所以硕士+博士学历的员工占比银行并不是最高,最高的是国防军工。

D. 就整体就业率情况来看,大学所有的专业在毕业时就业率都能超过八成,半年后就业率能超过九成。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

A. 大学设置的专业都有其合理的依据,我们无论学什么专业,只要一心向上,态度积极,总会找到自己的岗位。

B. 在高大上的国企、事业单位等工作的人,全部都是985高校毕业生,而且北大清华等顶级名校毕业生最多。

★阅读材料一可知:到985高校、顶级名校招人的都是各种高大上的国企、事业单位等,但并不意味着在这些单位工作的人全是985高校、顶级名校毕业。以偏概全。

C. 从人均月薪万元以上的行业来看,非银金融和银行的人均月薪较高,因此,学生报考专业会首选与这两个行业相关的专业。

★学生报考专业不一定都只看收入,以偏概全,推理无据。

D.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商品快速迭代,大学所学的专业,对于所有从业者而言,都不会是吃一辈子的饭碗。

★根据材料四中“大学所学的专业,对于越来越多的人而言,都基本不会是吃一辈子的饭碗。”这句话是“对于越来越多的人而言”而不是“所有从业者”,“都基本会是”而不是“都不会是”。以偏概全

9.  根据材料三、材料四的内容,说说如何看待学历与工作、收入的关系。(6分)

★答: ①做研究工作,不只看学历,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才有意义。

②一般情况下,学历越高,理论基础就越深厚,发展前景相对较好。

③就群体来看,“学历越高,收入越高”仍然是一个不变的真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任延字长孙,南阳宛人也。年十二,为诸生,学于长安,明《诗》《易》《春秋》,显名太学。

更始元年,拜会稽都尉。时年十九,迎官惊其壮。时天下新定,道路未通,避乱江南者皆未还中土,会稽颇称多士。延到,皆聘请高行如董子仪、严子陵等,敬待以师友之礼。掾吏贫者,辄分奉禄以赈给之。省诸卒,令耕公田,以周穷急。每时行县,辄使慰勉孝子,就餐饭之。

吴有龙丘苌者,隐居太末,志不降辱。王莽时,四辅三公连辟,不到。掾吏白请召之。延曰:“龙丘先生躬德履义,有原宪、伯夷之节。都尉埽洒其门,犹惧辱焉,召之不可。”遣功曹奉谒,修书记,致医药,吏使相望于道。积一岁,苌乃乘辇诣府门,愿得先死备录。延辞让再三,遂署议曹祭酒。苌寻病卒,延自临殡,不朝三日。

建武初,延上书愿乞骸骨,归拜王庭。诏征为九真太守。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阯每致困乏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又骆越之民无嫁娶礼法,各因淫好,无适对匹。延乃移书属县,各使男年二十至五十,女年十五至四十,皆以年齿相配。其贫无礼娉,令长吏以下各省奉禄以赈助之。是岁风雨顺节,谷稼丰衍。其产子者,始知种姓。咸曰:“使我有是子者,任君也。”多名子为“任”。于是徼外蛮夷夜郎等慕义保塞,延遂止罢侦候戍卒。

延视事四年,拜武威太守。既之武威,时将兵长史田绀(gàn),郡之大姓,其子弟宾客为人暴害。延收绀系之,父子宾客伏法者五六人。郡北当匈奴,南接种羌,民畏寇抄,多废田业。延到,选集武略之士千人,明其赏罚,令将杂种胡骑休屠、黄石屯据要害,其有警急,逆击追讨。虏恒多残伤,遂绝不敢出。

后坐擅诛羌,左转召陵令。永平二年,征会辟雍,因以为河内太守。视事九年,病卒

(选自《后汉书·循吏列传》)

sǎo洒:洒水扫地。②杂种:种族庞杂。辟()雍:本为周天子所设大学。东汉以后,历代皆有辟雍,作为尊儒学、行典礼的场所,后泛指古代学校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B

A.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阯每致困乏/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

B.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阯/每致困乏/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

★解析:比较选项,找出第一处不同,“交阯”是“籴”的地方,前后不能脱离,排除AC;再找出第二处不同,“田畴”是“开广”的主语,不能是上句的宾语,排除D

C.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阯每致困乏/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

D.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阯/每致困乏/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

A.诸生,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入中央、府、州等各级学校,包括在太学学习的生员。增生、附生、廪生、例生等统称诸生。

B.中土,古指中原地区,是华夏民族和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以黄河中下游为中心,意为国之中、天地之中。

C.中国古代官吏的退休养老称为乞骸骨、致仕或下车,意思是交还官职,“还禄位于君”西周时已有致仕养老的制度。

★解析:“下车”为官吏刚到任

D.“三公”是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官职的合称,不同朝代所指官职也不同。东汉时期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

A.任延自幼聪慧,年轻有为。他十二岁时就成了太学的学生,扬名太学;十九岁时被任命为会稽都尉,以致来迎接他的官员见他如此年轻感到很吃惊。

B.任延礼待贤才,重视孝道。担任会稽都尉时,他聘请品行高洁之士,礼待不愿出仕的龙丘苌;巡视属县时,派人慰问孝顺的人,并招待他们吃饭。

C.任延有勇有谋,除暴安民。在武威任职,镇压凶暴为害的田绀父子,面对危害百姓的少数民族,他严厉治军、占据要隘,大败贼寇,使之不敢来犯。

D.任延关注民生,体恤民情。他指导九真之民射猎农耕,开垦荒地,由贫穷变为富足;他帮助少数民族百姓适龄匹配,婚嫁聘娶,深得他们信任感激。

★解析:“他指导九真之民射猎农耕”错,九真之民本以射猎为业,任延指导他们农耕。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句5分,共10分)

(1) 掾吏贫者,辄分奉禄以赈给之。省诸卒,令耕公田,以周穷急。

译文:对贫困的部属,他总是分出自己的俸禄救济他们。他裁减士兵,要他们耕种公家的田地,以便周济穷困之人(掾吏、 定语后置、赈给、省、穷急< 形→名>,各1)

(2) 后坐擅诛羌,左转召陵令。永平二年,征会辟雍,因以为河内太守。视事九年,病卒。

译文:后来任延因擅自杀害羌人,被降职为召陵令。永平二年,皇帝召他到学校,任命他为河内太守。任职九年,病逝。(坐、左转、征、以为、视事,各1分)

参考译文

任延,字长孙,南阳宛县人。十二岁时,他就成了太学的学生,在长安学习,他通晓《诗》《易》《春秋》,在太学中很有名气。

更始元年,朝廷任命任延为会稽都尉。当时他十九岁,来接他的官员见他年轻很吃惊。当时天下刚刚平定,道路不通,来江南避难的人都没有回中原,所以会稽一带有才能的人很多。任延上任以后,对品行高洁之士像董子仪、严子陵等人一概聘请,并以师友之礼相待。对贫困的部属,他总是分出自己的俸禄救济他们。他裁减士兵,要他们耕种公家的田地,以便周济穷困之人。他每次到各县巡行,总是派人慰问勉励孝子,并招待他们吃饭。

吴地有个叫龙丘苌的人,在太末隐居,立志不变。王莽时期,四辅和三公连续召他做官,他都不去。掾吏禀告任延,请求将他召来。任延说:“龙丘先生躬行德义,具有原宪、伯夷的节操。我上门洒水扫地,还担心使他受到羞辱,召见他是绝对不可以的。”于是派功曹拿了礼品拜见他,给他写信,送去医药,使者一个接一个。一年以后,龙丘苌乘车到官府拜见任延,表示愿意在临死之前在郡任职。任延再三推辞,后让他暂任议曹祭酒。龙丘苌不久病逝,任延亲自为他治丧,三天没有处理政务。

建武初年,任延上书请求退休,回去拜见天子。皇上下诏任命他为九真太守。九真的风俗以打猎为业,不知道耕地种粮,老百姓经常到交趾去买粮,往往弄得穷困不足。于是任延要他们造农具,教他们垦荒种地。这样耕地年年增多,百姓自给富足。骆越的百姓没有婚嫁礼法,各自凭着情欲喜好,没有固定的妻子。任延于是发文书给所属各县,要求男子年龄在二十到五十岁之间,女子年龄在十五到四十岁之间,都按照年龄大小结合。有贫穷出不起聘礼的,就要长吏以下的官员各自从俸禄中拿出一部分救助他们。这一年风调雨顺,粮食丰收。这些人生下孩子,才知道宗族姓氏。他们都说:“使我有孩子的是任君啊。”许多人给孩子取名为“任”。于是边境外的蛮夷夜郎等部落,仰慕德义,愿意守保边塞,任延于是撤掉了侦察候望的人和把守边关的士卒。

任延在九真任职了四年,被任命为武威太守。到了武威以后,当时统率军队的长史田绀是郡内的望族,他的子侄及宾客为害百姓。任延将田绀拘捕,田绀父子和宾客有五六人伏法。武威郡北对匈奴,南接羌人,老百姓害怕匈奴和羌人的入侵和抄掠,许多人荒废了耕种。任延到任后,挑选了一千在作战方面有才能的人,申明赏罚,要他们率领种族庞杂的胡人休屠、黄石的骑兵占据要害地方,一旦有紧急情况,就迎战和追击敌人。每战敌人伤亡必多,自此不敢再来。

后来任延因擅自杀害羌人,被降职为召陵令。永平二年,皇帝召他到学校,任命他为河内太守。任职九年,病逝。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青玉案     黄公度

邻鸡不管离怀苦,又还是、催人去。回首高城音信阻。

霜桥月馆,水村烟市,总是思君处。

裛残别袖燕支雨,谩留得、愁千缕。欲倩归鸿分付与。

鸿飞不住,倚阑无语,独立长天暮。

【注】①青玉案:词牌名。②黄公度:南宋主战派。作此词时词人在泉南任职,秦桧假借君命令他速回都城临安。③裛(yì):同“浥”,沾湿。④别袖:分别时挥动的衣袖。⑤燕支雨:指夹着胭脂的泪水纷落如雨。燕支:即胭脂。⑥谩(mán):欺骗。⑦倩:请托。⑧归鸿:南归的大雁,这里指回归京城之人。

译文:

邻家的公鸡才不管离别的痛苦,还是不停地啼叫,像是在催人离去。回望高城, 音信却受到阻隔。严霜覆盖的小桥、月光笼罩的驿馆、流水环绕的村庄、烟雾蒙蒙的城市,无一不是思念你的地方。

分别时,溶有胭脂的泪水纷落如雨,沾湿了衣袖,却留下了千万缕哀愁。想请归鸿捎去我的思念,但是(冷漠无情的)鸿雁却不肯停留,展翅渐飞渐远。我倚着栏杆默然无语,独自伫立在暮色笼罩的长空之下。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

A.开篇三句看似是词人在责怪晨鸡不懂离人之苦,实则是表达其不愿离家又不得不去的矛盾心理,这种迂回用笔的写法更具艺术表现力。

B.词的结尾以景语作结,描写词人倚着栏杆悄然无语,独自伫立在暮色笼罩的长空之下。此处“无语”胜似有语,意境深远,含而不露。

C.“霜桥月馆,水村烟市”采用列锦的手法,对“霜桥”“月馆”等旅途的景物做了细腻描绘,通过画面的组接,营造了孤寂的氛围。

★“对‘霜桥’‘月馆’等旅途的景物做了细腻描绘”错,该词并未做细腻描写。

D.本词词风柔美,缠绵悱恻,采用了“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写法,婉而多讽,尽显风雅遗风。所谓“气和音雅,得味外味者”,即此也。

15. 清人张惠言在《词选》序中说,词是“极命风谣里巷、男女哀乐,以道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请结合该词简要分析。(6分)

★答: 本词表面是写男女别愁,实则寓意深远。

①起句写对“邻鸡”啼鸣、催促启程的责备,实际表达对“君命”(实为秦桧)的一种怨恨和不满            怨恨和不满之情

②旅途中词人一再回望、依依不舍,既表达对所恋之人的思念,又暗含对入京后前途

命运的担忧            思念和担忧之情

③鸿雁无情离去、家书阻隔(或倚栏独立无语),则表达了词人心中苦闷无处诉说的

奈和痛苦              无奈和痛苦之情

(每点的“据”和“情”各1 分,3点共6)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句1分,共6分)

①《阿房宫赋》中杜牧通过阿房宫的兴毁揭示了秦亡的历史教训,作者认为,秦国的统治者来不及为自己的灭亡而哀叹,却使后代人为它哀叹;如果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那么又要让更后来的人来哀叹他们了。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②《阿房宫赋》中“奈何取之尽锱铢”一句,表明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但是秦人却如抛洒泥沙一样挥霍无度。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③《逍遥游》中庄子认为,“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只有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这三类人才达到了“无所待”的逍遥之境。

④《离骚》中表明屈原“宁溘死以流亡兮”,也不会和世俗小人一样媚俗取巧。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⑤《虞美人》中李煜用比喻来表现自己愁思无限的诗句是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⑥《夜雨寄北》中李商隐借眼前之景诉说绵绵思念之情的诗句是巴山夜雨涨秋池”。

问君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竹,却话巴山夜雨时。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曾经在成都最为大众化的茶馆,也有百姓自发的写诗的热情。有好事者将自己写好的诗拿到茶馆里张贴,第二天再去一看,应对者已经如云。和诗者,在茶馆里彼此打擂台。茶客们,则在观看中肆意地评点优劣。诗让人们          ,再没有哪里可以找到如成都茶馆里这样对诗的热闹场景了,想象那劲头赶得上《红楼梦》大观园里的赛诗会吧。

一座平民化的城市,才能够将诗从高雅的殿堂上拉下来,让诗和自己          。而一座有诗的传统的城市,才能够花开一般,处处都可以绽放出诗来。

成都的诗的传统,()。如果当年杜甫没有来成都,而是在别的地方盖了一间草堂,那也许就          了,就像蒲公英的种子,飞落在哪里,哪里就生根发芽。诗的传统,()。它靠的不是          ,而是长久岁月的积淀和打磨,才化为了这座城市的血脉和基因。如今,草堂的杜公祠前还悬挂着何绍基题写的楹联:“锦水春风公占却,草堂人日我归来”。安史之乱后,杜甫投奔到严武门下。在浣花溪旁搭建一间茅草屋,即我们现在所说的草堂,写下《堂成》一诗,其中一联:“暂止飞鸟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才有了以后我们见到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这些“自有天然工巧而不见其刻划之痕”的诗句。我一直这样认为,正是杜甫自身这样的平民性,创造了其诗歌的人民性,也才创造了成都这座城市诗歌传统的平民性,让诗和这座城市的人们心心相印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B

A.悠闲自得    平分秋色    另眼相看    晨钟暮鼓

B.自得其乐    平起平坐    另当别论    一朝一夕

C.悠闲自得    平起平坐    另眼相看    晨钟暮鼓

D.自得其乐    平分秋色    另当别论    一朝一夕

★悠闲自得:心无牵挂,随意而满足。形容神态悠闲、心情安逸。自得其乐:自己能从中得到乐趣。句中重在强调“乐趣”。平起平坐:比喻地位相当,身份不分高低。平分秋色: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不分高低, 表示平局。句中重点强调“地位”。另眼相看:用另一种眼光看待,多指把某个人(或某种人)看得不同于一般。另当别论:指原来的看法或结论不能成立而应当另外加以评论。句中重在强调“看法”;晨钟暮鼓:意思指寺庙中早晚报时的钟鼓声,可以用来形容寺院僧人的生活。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也形容时光的流逝。一朝一夕:一个早晨或一个晚上。形容很短的时间。句中强调“时间短”。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C

A.我一直这样认为,正是杜甫自身这样的平民性,衍生了其诗歌的人民性,也才衍生了成都这座城市诗歌传统的平民性,让诗和这座城市的人们心心相通。

B.我一直这样认为,正是杜甫自身这样的平民性,造就了其诗歌的人民性,也才造就了成都这座城市诗歌传统的平民性,让诗和这座城市的人们心领神会。

C.我一直这样认为,正是杜甫自身这样的平民性,造就了其诗歌的人民性,也才造就了成都这座城市诗歌传统的平民性,让诗和这座城市的人们心心相通。

D.我一直这样认为,正是杜甫自身这样的平民性,衍生了其诗歌的人民性,也才衍生了成都这座城市诗歌传统的平民性,让诗和这座城市的人们心领神会

★解析:衍生,指演变而产生,从母体物质得到新物质(如经过取代或水解) 。如衍生物,衍生品等。“杜甫自身这样的平民性”与“诗歌的人民性”“诗歌传统的平民性”没有“衍生”关系,据此,AD属于搭配不当;“让诗和这座城市的人们”是说这两者之间融合得怎么样,而不是说“不用对方明说,心里领悟其中的意思”,BD中的“心领神会”不合语境。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D

A. ① 要得益于杜甫和他的草堂             ② 其实就是一种有底蕴的文化

③ 道出了草堂建成前的情景和心情。

B. ① 要得益于杜甫                       ② 其实就是一种文化的底蕴

③ 道出了草堂建成后的情景和心情。

C. ① 要得益于杜甫的草堂                 ② 其实就是一种有底蕴的文化

③ 道出了草堂建成时的情景和心情。

D. ① 要得益于杜甫和他的草堂             ② 其实就是一种文化的底蕴

③ 道出了草堂建成时的情景和心情。

★解析:第一空后面是“如果当年杜甫没有来成都,而是在别的地方盖了一间草堂”,强调的是“杜甫和草堂”;第二空,根据后面的“长久岁月的积淀和打磨,才化为了这座城市的血脉和基因”可知重在强调“底蕴”;第三空,注意前面的“《堂成》”,可知是“建成时”。

20.    下面是某校一位同学在毕业典礼上致辞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得体的地方,请找出来并作修改。(5分)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您们好!我非常荣幸地莅临2019届高三毕业典礼。此时此刻,请允许我代表高二年级全体同仁,向忝列名师的园丁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即将毕业的学长们送上美好的祝福。亲爱的学长们,你们离开母校后有什么需要帮助的,我们定当不吝赐教。在你们即将迎接人生大考的时候,我想惠赠大家一句话:青春因奋斗而亮丽,人生因高考而辉煌,生命因你们而精彩!

★答:

⑴将 “您们”     改为 “大家

⑵将 “莅临”     改为 “参加    

⑶将 “同仁”     改为 “同学   

⑷将 “忝列”     改为 “荣列

⑸将 “不吝赐教” 改为 “竭诚服务

⑹将 “惠赠”     改为 “敬赠”。

【解析】“您”可作为第二人称单数敬称使用,然后是“您二位”,“您三位”,三人以上说“诸位”或“各位”。此处师生合称只能用“大家”。“莅临”,敬辞,多用于长辈、上级及贵宾的光临,以示主人对客人的敬意。 “同仁”,指同事或同行,也指和自己相同处境的人。不符合“学生”的身份。“忝列”,谦辞,表示辱没他人,自己有愧,就是“有愧于排列在那中间”。 “不吝赐教”, 敬辞,不吝惜自己的意见,希望给予指导,请人指教的客气话。惠赠:敬辞,用于称对方对自己的赠送。

21下面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示,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开头,写一段话说明其包含的内容。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字。(5分)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2分),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1分),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1分),各要素互联互补,整体发挥作用(1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盐铁论》)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论语》)

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庄子》)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孟子》)

对于以上言论,你有怎样的感想?请选择其中两句立意,体现彼此的某种关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抄袭。

【材料解读】分析材料发现,四句名言基本是围绕“为”“不为”的。分析每一句名言,明确其内涵。第一句强调审时度势,顺应时代潮流,讲究因时、因事、因势而为;第二句强调要有一种迎难而上的勇毅精神;第三句强调顺应自然与规律,乐天安命;第四句强调懂得取舍。题目的要求是“选择其中的两句立意”,并且要“体现彼此的某种关系”,所以可以将这四句话两两联系,寻找其共同点或关联点

【立意引导】①②结合,可提取出与时俱进,努力奋进的立意。当时代进步,事情的发展会推着人向前,这时即便有些事你觉得图难,也要迎难而上。①④结合,可提取出与时俱进,积极有为的立意。②③结合,可讨论在什么情况下“不可为而为之”,在什么情况下“安之若命”。②④结合,可从“有所为”的标准上分析,得出对的事要为,并且要迎难而上。

【佳作展台】

恪守规律,积极有为

“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在这广阔天地中,我们都有着自己奋斗的事物,但无论如何都应是有益的、正确的事物。“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在不同的时间、地点来解决问题。“有所为而有所不为”要求恪守规律,符合规律的事情,我们就要“有所为”;反之,则“不为”。而有所为则要明白“因时而变”“随事而制”的道理,恪守一定的规律。

世间万物无时无刻不在自身的规律中运行,规律可谓是无时不在,无时不用。这就意味着我们做任何事都应当恪守其中的规律。自然有春夏秋冬,春耕夏种,秋收冬藏。人也是一样,按时饮食,作息同四时变化。也许有人会说,现在冬天也可以吃到春天的蔬菜,同时,也有很多人在晚上工作,白天睡觉。的确,人类利用科技,创造不合时令的蔬菜的生长环境,也可以按自然时令种植出来。但我想说的是,这恰恰是人们恪守规律的结果,试想,我们无论如何创造环境,但所创造的这个生长环境恰恰是符合蔬菜生长的。再说有的人“黑白颠倒”的问题,自古“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种“作”与“息”相协调的规律是没有改变的,所改变的是顺序而已。众所周知,凡是工作与休息“黑白颠倒”的,总是有损于健康,这恰恰反过来证明了,恪守事物本身的规律是何其的重。所以,守规律则顺,不守规律则要受到不同程度的惩罚。

生活告诉我们,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成不变,因为它永远处于运动变化之中。这要求我们不仅要充分认识到规律的客观存在,更要认识其变化的特征,进而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有所为。俗话说“今时不同往日”,讲的就是这道理。清政府水远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与世界隔绝,自己的大门反而被列强的枪炮打开;“十九大”之后,我国政府面对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成果和杜会现状,果断地指出现在的社会矛盾已经发生变化,己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再也不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就是对症下药地解决我国的实问题,更是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及时调整自我,随机应交的表现。

“有所为而有所不为”的底线是不让自己“乱为”“为错”,是静态的自我约来,“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强者束势而进”的日的是“更好地为”,是动态的自我调整,只有将两方面结合起来,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自然,了解规律,更全面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名师点评】文章选用“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与“有所为而有所不为”立意,标题点明两者关系,完全符合试题的要求;文章结构严谨,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分步论述,每一层论述都讲道理,列事例,特别是提到“十九大”有关社会主要矛盾的新提法,体现作者与时俱进的写作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