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建安《药砚》入选定州市晏阳初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全) 练建安 上传

单篇 作者授权首发

176次点击|15次点赞

赞一下

练建安《药砚》入选定州市晏阳初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全)



2021届定州市晏阳初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及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百合花(节选)

茹志娟

我们到包扎所,已是下午两点钟了。这里离前沿有三里路,包扎所设在一个小学里,大小六个房子组成字形,中间一块空地长了许多野草,显然,小学已有多时不开课了。我们到时屋里已有几个卫生员在弄着纱布棉花,满地上都是用砖头垫起来的门板,算作病床。

我们刚到不久,来了一个乡干部,他眼睛熬得通红,用一片硬拍纸插在额前的破毡帽下,低低地遮在眼睛前面挡光。他一肩背枪,一肩挂了一杆秤;左手挎了一篮鸡蛋,右手提了一口大锅,呼哧呼哧地走来。他一边放东西,一边对我们又抱歉又诉苦,一边还喘息地喝着水,同时还从怀里掏出一包饭团来嚼着。我只见他迅速地做着这一切,他说的什么我就没大听清,好像是说什么被子的事,要我们自己去借。我问清了卫生员,原来因为部队上的被子还没发下来,但伤员流了血,非常怕冷,所以就得向老百姓去借,哪怕有一二十条棉絮也好。我这时正愁工作插不上手,便自告奋勇讨了这件差事,怕来不及,就顺便也请了我那位同乡,请他帮我动员几家再走。他踌躇了一下,便和我一起去了。

我们先到附近一个村子,进村后他向东,我往西,分头去动员。不一会儿,我已写了三张借条出去,借到两条棉絮,一条被子,手里抱得满满的,心里十分高兴,正准备送回去再来借时,看见通讯员从对面走来,两手还是空空的。

怎么,没借到?我觉得这里老百姓觉悟高,又很开通,怎么会没有借到呢?我有点惊奇地问。

女同志,你去借吧!……老百姓死封建……”

哪一家?你带我去。我估计一定是他说话不对,说崩了。借不到被子事小,得罪了老百姓影响可不好。我叫他带我去看看。但他执拗地低着头,像钉在地上似的,不肯挪步,我走近他,低声地把群众影响的话对他说了。他听了,果然就松松爽爽地带我走了。

我们走进老乡的院子里,只见堂屋里静静的,里面一间房门上,垂着一块蓝布红额的门帘,门框两边还贴着鲜红的对联。我们只得站在外面向里大姐、大嫂地喊,喊了几声,不见有人应,但响动是有了。一会,门帘一挑,露出一个年轻媳妇来。这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刘海。穿的虽是粗布,倒都是新的。我看她头上已硬挠挠的挽了督,便大嫂长大嫂短的向她道歉,说刚才这个同志来,说话不好别见怪等等。她听着,脸扭向里面,尽咬着嘴唇笑。我说完了,她也不作声,还是低头咬着嘴唇,好像忍了一肚子的笑料没笑完。这一来,我倒有些尴尬了,下面的话怎么说呢!我看通讯员站在一边,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我,好像在看连长做示范动作似的。我只好硬了头皮,讪讪地向她开口借被子了,接着还对她说了一遍共产党的部队打仗是为了老百姓的道理。这一次,她不笑了,一边听着,一边不断向房里瞅着。我说完了,她看看我,看看通讯员,好像在掂量我刚才那些话的斤两。半晌,她转身进去抱被子了。

通讯员乘这机会,颇不服气地对我说道:

我刚才也是说的这几句话,她就是不借,你看怪吧!……”

我赶忙白了他一眼,不叫他再说。可是来不及了,那个媳妇抱了被子,已经在房门口了。被子一拿出来,我方才明白她刚才为什么不肯借的道理了。这原来是一条里外全新的新花被子,被面是假洋缎的,枣红底,上面撒满白色百合花。她好像是在故意气通讯员,把被子朝我面前一送,说:抱去吧。

我手里已捧满了被子,就一努嘴,叫通讯员来拿。没想到他竟扬起脸,装作没看见。我只好开口叫他,他这才绷了脸,垂着眼皮,上去接过被子,慌慌张张地转身就走。不想他一步还没有走出去,就听见的一声,衣服挂住了门钩,在肩膀处,挂下一片布来,口子撕得不小。那媳妇一面笑着,一面赶忙找针拿线,要给他缝上。

通讯员却高低不肯,挟了被子就走。

刚走出门不远,就有人告诉我们,刚才那位年轻媳妇,是刚过门三天的新娘子,这条被子就是她唯一的嫁妆。我听了,心里便有些过意不去,通讯员也皱起了眉,默默地看着手里的被子。我想他听了这样的话一定会有同感吧!果然,他一边走,一边跟我嘟哝起来了。

我们不了解情况,把人家结婚被子也借来了,多不合适呀!……”

我忍不住想给他开个玩笑,便故作严肃地说:是呀!也许她为了这条被子,在做姑娘时,不知起早熬夜,多干了多少零活儿,才积起了做被子的钱,或许她曾为了这条花被,睡不着觉呢。可是还有人骂她死封建……”

他听到这里,突然站住脚,呆了一会,说:

那!……那我们送回去吧!

已经借来了,再送回去,倒叫她多心。我看他那副认真、为难的样子,又好笑,又觉得可爱。不知怎么的,我已从心底爱上了这个傻呼呼的小同乡。

他听我这么说,也似乎有理,考虑了一下,便下了决心似的说:好,算了。用了给她好好洗洗。他决定以后,就把我抱着的被子,统统抓过去,左一条、右一条的披挂在自己肩上,大踏步地走了。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包扎所作为任务活动的重要场景,它有些荒凉、简陋,却承载了丰厚的东西。

B. “乡干部是一位次要的人物,但他身上折射出了民众的热情与奉献精神。

C. 新媳妇对被子先不出借后出借,这原因应是嫌通讯员不会说话、态度不好。

D. “傻乎乎的通讯员能让爱,根本上在于他的质朴、纯真、憨厚。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好像忍了一肚子的笑料没笑完,这活灵活现地展现出了新媳妇开朗、俏皮的一面。

B. 各自借被子时,对是略写,对通讯员是暗写,这为后面详写新娘借被做了张本。

C. 选文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细节等方面来写人物,但主要的还是用细节描写。

D. 小说借助小事来表现军民美好的人情、人性,虽然写的仍是战争,却显得清新、俊逸。

3. “不是小说的核心人物,那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请你进行简析。

4. 对新媳妇借被子一事,通讯员的情感态度前后富有变化,请问有怎样的变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苏七块

冯骥才

苏大夫本名苏金散,民国初年在小白楼一带,开所行医,正骨拿环,天津卫挂头牌。连洋人赛马,折胳膊断腿,也来求他。

他人高袍长,手瘦有劲,五十开外,红唇皓齿,眸子赛灯,下巴颏儿一绺山羊须,浸了油赛的乌黑锃亮。张口说话,声音打腔出来,带着丹田气,远近一样响,要是当年入班学戏,保准是金少山的冤家对头。他手下动作更是干净麻利快,逢到有人伤筋断骨找他来,他呢?手指一触,隔皮戳肉,里头怎么回事,立时心明眼亮。忽然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疾如闪电,只听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觉疼,断骨头就接上了。贴块膏药,上了夹板,病人回去自好。倘若再来,一准是鞠大躬谢大恩送大匾来了。

人有了能耐,脾气准各色。苏大夫有个各色的规矩,凡来瞧病,无论贫富亲疏,必得先拿七块银元码在台子上,他才肯瞧病,否则决不搭理。这叫嘛规矩?他就这规矩!人家骂他认钱不认人,能耐就值七块,因故得个挨贬的绰号叫做:苏七块。当面称他苏大夫,背后叫他苏七块,谁也不知他的大名苏金散了。

苏大夫好打牌,一日闲着,两位牌友来玩,三缺一,便把街北不远的牙医华大夫请来,凑上一桌。玩得正来神儿,忽然三轮车夫张四闯进来,往门上一靠,右手托着左胳膊肘,脑袋瓜淌汗,脖子周围的小褂湿了一圈,显然摔坏胳膊,疼得够劲儿。可三轮车夫都是赚一天吃一天,哪拿得出七块银元?他说先欠着苏大夫,过后准还,说话时还哼哟哼哟叫疼。谁料苏大夫听赛没听,照样摸牌看牌算牌打牌,或喜或忧或惊或装作不惊,脑子全在牌桌上。一位牌友看不过去,使手指指门外,苏大夫眼睛仍不离牌。苏七块这绰号就表现得斩钉截铁了。

牙医华大夫是出名的心善之人,他推说去撒尿,离开牌桌走到后院,钻出后门,绕到前街,远远地把靠在门边的张四悄悄招呼过来,打怀里摸出七块银元给了他。不等张四感激,转身打原道返回,进屋坐回牌桌,若无其事地接着打牌。

过一会儿,张四歪歪扭扭走进屋,把七块银元地往台子上一码,这下比按铃还快,苏大夫已然站在张四面前,挽起袖子,把张四的胳膊放在台子上,捏几下骨头,跟手左拉右推,下顶上压。张四抽肩缩颈闭眼龇牙,预备重重挨几下,苏大夫却说:接上了。当下便涂上药膏,夹上夹板,还给张四几包活血止疼口服的药而子。张四说他再没钱付药款,苏大夫只说了句:这药我送了。便回到牌桌旁。

今儿的牌各有输赢,更是没完没了,直到点灯时分,肚子空得直叫,大家才散。临出门时,苏大夫伸出瘦手,拦住华大夫,留他有事。待那二位牌友走后,他打自己座位前那堆银元里取出七块,往华大夫手心一放,在华大夫的惊愕中说道:有句话,还得跟您说。您别以为我这人心地不善,只是我立的这规矩不能改!

华大夫把这话带回去,琢磨了三天三夜,到底也没琢磨透苏大夫这话里的深意。但他打心眼儿里钦佩苏大夫这事这理这人。

5. 下列对小说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小说情节曲折。先写车夫求医无钱,再写华大夫暗中相助,最后写苏七块赠药退钱,可谓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B. 小说主人公苏七块职业是医生,在医术上可谓是正骨神医,但人家骂他认钱不认人,能耐就值七块,说明他的医德遭人质疑。

C. 小说采用欧·亨利式的结尾,结局颇有点出乎意料,读者在对苏七块的性格、人品感到惊疑、怪异之际,又对他油然萌生了敬佩之情。

D. 小说极具故事性和传奇性,语言典雅优美,让人粗读故事后会大呼奇妙,咀嚼文字又觉得精妙无比。

E. 小说第段中苏大夫仲出瘦手……只是我立的这规矩不能改这处细节描写,不仅生动地刻画了人物形象,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而且很好地突出了小说的主题。

6. 小说介绍苏七块各色的规矩有什么作用?

7. 小说是如何塑造苏七块这个人物形象的?

8. 小说主人公苏七块是冯骥才文化系列小说《俗世奇人》中的奇人之一,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苏七块身上的表现在哪些方面。

9. 文章结尾华大夫说打心眼儿里佩服苏大夫这事这理这人,请结合小说中的时代背景和当今的现实生活,谈谈你对苏大夫这事这理这人的现实意义的理解。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练建安

阳光朗照,河头城浮动飘忽的浓雾渐渐消散。

石钵头赤裸脊背,噔噔踏入石坝码头肉铺摊点,立定,双肩一耸,大块猪肉扇啪嗒一声脆响,平摊在了肉案上。两个伙计手忙脚乱,将猪肉扇挂上一根铜皮红木大秤。一个掌挂钩,一个挪秤砣报数:二百……三十一斤半。石钵头斜了他们一眼,操起两把剔骨尖刀,咔咔磨擦,笑骂:黄疸后生!

墟镇巷道,湿漉漉的,水气淋漓。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

石钵头认得此人,是个老童生。传说是满腹诗书,考到胡子花白,连一个秀才也没捞着。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石钵头扭头噗地吐出了一口浓痰。

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问:前蹄,几多钱啊?石钵头利刀游走剔骨,沙沙响。老弟,几多钱?华昌再问。石钵头说:现钱,不赊账。华昌说:你这后生哥啊,好没道理,咋就说俺要赊账呢?

石钵头说:搞笑嘴!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华昌说:无怨无仇,做嘛介不卖?石钵头斫下猪蹄,说:看好了,可是这副?华昌点头。石钵头抓起猪蹄,猛地往后抛入汀江,说:俺要敬孝龙王爷。不行么?华昌拣起制钱,一声不吭地走了。身后传来阵阵哄笑声。

半个月后,华昌带着几个破蒙童子江岸踏青,歇息于城东风雨亭。彼时,石钵头正惬意地嚼吃着亭间售卖的糠酥花生。一扬手,花生壳撒落遍地。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先生教俺一本书,俺教先生打野猪。野猪逐过河,逐去先生背驼驼……”

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

华昌是邻县武邑山子背人。山子背距河头城七八铺远。他那蒙馆设在张家大宗祠里。

夜晚,细雨濛濛,倒春寒风吹动西厢房窗棂。昏黄油灯下,华昌翻阅旧日诗稿。当他读到学书学剑两不成时,不由得悲从中来。

嗒,嗒嗒。有轻微的叩门声。没错,是叩门声。开门,竟是多年未见的老友李半仙。奇香扑鼻。李半仙拎着一副卤猪蹄,笑眯眯地看着他。

转眼到了仲夏。这个午日,童子早散学了。华昌困倦欲睡。宗祠内,闯入了一个莽汉。定睛一看,却是石钵头。

石钵头拎着一副肥硕猪蹄,恭恭敬敬地放在书案上。华昌轻摇折扇,说:得非有辱斯文乎?石钵头懵懵懂懂。华昌合上折扇,说:君子不食嗟来之食。石钵头愕然。华昌站起,迈方步,七八个来回,用了大白话:有嘛介求俺?直说吧。石钵头苦着脸,说:俺老娘瘫了。李半仙的药方,求您老给半块端砚,做药引子。华昌坐下,说:奇了怪了,这端砚何处无有?为何要俺给你?石钵头说:李半仙说了,定要半块阿婆坑的端砚,甲子年中秋日戌时月圆蓄墨的。百砚斋掌柜的说,那时日,方圆几百里,只有您老先生买了一块。”“哦。华昌说,桌上有。识字么?石钵头苦笑:开过蒙,又被先生赶回家啦……略识几个字。华昌微闭双眼,说:自家看,可要看清喽。

石钵头抓过端砚。长九寸,宽五寸,厚二寸一分,份量颇重。抬起,勾头看去,砚底刻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甲子年中秋日戌时练华昌购置于河头城百砚斋。石钵头认得时日数字,说:就是这块,就是这块!说着,掏出一锭约摸五两重的银子。华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

石钵头嗫嚅不知所措了。华昌自言自语:李半仙?这个李半仙搞嘛介名堂?石钵头急了:老先生,俺…………”华昌举手截止,说:后生哥,半块,何谓半块?就不能有丝毫差错,分得来么?石钵头额上冒出冷汗,说:刀斧斫开?华昌笑了:何须如此麻烦。

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低一声。

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

(原载《天池》2016年第6期)

10.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第二段中赤裸脊背”“双肩一耸”“两个伙计手忙脚乱等处,运用了正侧面结合的手法,生动地塑造了石钵头强悍、霸气的屠夫形象。

B. 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是因为看他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

C. 小说中两处画线句子景物描写非常精炼,第一处重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第二处则主要烘托了华昌此刻惆怅、失落的心理。

D. 小说以药砚为题,含义深刻:这既是给石钵头老娘治瘫病的药引子,也是教育他要尊师重道、宽以待人的良药。

11. 请结合全文概括华昌的性格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12. 小说结尾有什么独到之处,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廉希宪,字善用。幼魁伟,举止异凡儿。岁甲寅,世祖以京兆分地命希宪为宣抚使。京兆控制陇蜀诸王贵籓分布左右民杂羌戎尤号难治希宪讲求民病抑强扶弱暇日从名儒若许衡、姚枢辈谘访治道,首请用衡提举京兆学校,教育人材,为根本计。国制,为士者无隶奴籍,京兆多豪强,废令不行。希宪至,悉令著籍为儒。

至元元年,丁母忧,率亲族行古丧礼,勺饮不入口者三日,恸则呕血,不能起,寝卧草土,庐于墓傍。宰执以忧制未定,欲极力起之,相与诣庐,闻号痛声,竟不忍言。未几,有诏夺情起复,希宪虽不敢违旨,然出则素服从事,入必缞绖。及丧父,亦如之。

奸臣阿合马专总财赋,会其党相攻击,帝命中书推覆,众畏其权,莫敢问。希宪穷治其事,以状闻,杖阿合马,罢所领归有司。帝谕希宪曰:吏废法而贪,民失业而逃,工不给用,财不赡费,先朝患此久矣。自卿等为相,朕无此忧。对曰:陛下圣犹尧、舜,臣等未能以皋陶、稷、契之道赞辅治化,以致太平,怀愧多矣。今日小治,未足多也。因论及魏征,对曰:忠臣良臣,何代无之,顾人主用不用尔。

方士请炼大丹,敕中书给所需,希宪具以秦、汉故事奏,且曰:尧、舜得寿,不因大丹也。帝曰:然。遂却之。时方尊礼国师,帝命希宪受戒,对曰:臣受孔子戒矣。帝曰:孔子亦有戒耶?对曰:为臣当忠,为子当孝,孔子之戒,如是而已。

十六年春,赐钞万贯,诏复入中书,希宪称疾笃。皇太子遣侍臣问疾,因问治道,希宪曰:君天下在用人,用君子则治,用小人则乱。臣病虽剧,委之于天。所甚忧者,大奸专政,群小阿附,误国害民,病之大者。殿下宜开圣意,急为屏除。

十七年十一月十九夜,希宪卒,年五十。大德八年,赠忠清粹德功臣、太傅、开府仪同三司,追封魏国公,谥文正。

(选自《元史·列传第十三》)

13.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京兆控制陇蜀/诸王贵籓分布/左右民杂羌戎尤号/难治/希宪讲求/民病抑强扶弱/

B. 京兆控制陇蜀/诸王贵籓分布左右/民杂羌戎尤号/难治/希宪讲求/民病抑强扶弱/

C. 京兆控制陇蜀/诸王贵籓分布左右/民杂羌戎/尤号难治/希宪讲求民病/抑强扶弱/

D. 京兆控制陇蜀/诸王贵籓分布/左右民杂羌戎/尤号难治/希宪讲求民病/抑强扶弱/

14.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寅,干支之一。古代把天干、地支按照顺序相配,以六十年为一个周期,循环往复,用来纪年,被称为干支纪年法。

B. 庐,古人在家人或亲戚死后,为守丧而在墓旁构筑居住的屋舍。文中廉希宪庐于墓傍体现了对去世母亲的孝敬。

C. 尧,又称唐尧,是传说中的中国上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仁德爱民,晚年禅位于舜,被后人视为理想的君主、圣王。

D. 受戒,指佛教徒通过一定的宗教仪式接受戒律,或受训戒,以便更好地修行。皇帝命廉希宪受戒,但是遭到反对。

1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廉希宪重视教育,坚信儒学。他首请任用名儒许衡掌管京兆地区的学校,把培育人才作为根本大计,改变归属奴籍士人的身份为儒籍,坚守孔子的忠孝观念。

B. 廉希宪孝心深笃,忠孝两全。父母去世时,他遵循古代丧礼,悲痛至极,以致于呕血,不能站立;在被夺情复职之后,他虽然奉旨处理政务,但仍然为母服丧。

C. 廉希宪敢于谏言,规劝皇帝。借助谈论魏征的时机,他向皇帝举荐忠正贤良之臣;当皇帝允许方士炼制丹药时,他上书表示反对,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

D. 廉希宪深谋远虑,心系国家。虽然身患重病,但是仍然借太子侍臣问候之机,向太子传递治国之道,提出治国的关键在于用人,主张开启圣意,屏除奸佞。

16.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希宪穷治其事,以状闻,杖阿合马,罢所领归有司。

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

陈与义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注释:午日:即端午。此词是作者南渡之后,流寓湖南、湖北一带所作。戎葵:即蜀葵,夏日开花,花开五色,似木槿,有向阳特性。

17.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词开头高咏楚词一句通过高咏屈原的作品透露了词人的壮阔胸襟和感伤心绪。

B.“榴花不似舞裙红三句,把榴花比喻成舞裙,回忆过去生平得意的情景。

C.词的下阕基调更为深沉。戎葵凝笑墙东借物咏怀,深刻地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情感。

D.最后两句作者面对湘江,把感情寄托在试浇的动作及对桥下水遐想之中。

18.本词表达了词人复杂的情感,请结合全词内容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劈波斩浪的气魄。

2)《记念刘和珍君》第四节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了军人凶残,文人嚣张,这种中国式的专制统治,让鲁迅先生悲愤地喊出了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3)在《荆轲刺秦王》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前来为荆轲送行的人听到高渐离和荆轲慷慨悲歌后的反映。

4)诗人徐志摩要和康桥离别,又生怕打扰惊醒了他心爱康桥,《再别康桥》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表现了诗人的这种心情。

5)《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出了晋国、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20.下面是某校生物社团学生负责人李哲给中国著名医学专家钟南山写的一封短信,其中有五处用语不得体,请找出来并改正。

尊敬钟爷爷:

您好!

作为当今国内医学界霸主,您能够应允忝列本社顾问,百忙之中挤出时间为本社的发展提供绵薄之力,我们十分感激。本社广大医学佼佼者恳请您不吝赐教。

敬祝戎安。

生物社团李哲

2020510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问题。

每逢假期,不少游客就很辛苦。有的人,排队5小时,只为打卡西湖音乐喷泉;有的人,排号20000桌,只为打卡一家网红餐厅;有的人,堵车半小时,只为打卡一个名叫立马回头的公交站。这种走马观花的旅行方式,被称作打卡式旅游

针对以上现象,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段评述性的文字,要求体现辩证思想,观点鲜明,不超过70个字。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学校举办了主题为学习成长的班团会,其中一个话题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最难做到的是什么。经过热烈的讨论,同学们梳理出以下观点:

1)坚持自己的目标;

2)抵制诱惑,守住内心的宁静;

3)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4)慎独,即在独处时也能谨慎不苟。

5)懂得感恩。

上述观点中,你最认同哪一点?结合自己对成长的认识,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思想内容的能力。

C.“不会说话、态度不好的判断,不是真正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是那是她刚结婚时的唯一的新嫁妆。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

C.“主要的还是用细节描写不准确,应为主要是运用对话描写,最感人或较感人的是细节描写。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的作用的能力。

是第一人称,的存在增加了故事与读者的亲切感,推动了故事的发展,是这篇小说的一大特色。小说取材的关注点不在战争过程(把战争过程当作一个背景),而在于战争中的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小说主要叙述了和小通讯员以及新媳妇的情感关系。微微有些女性特有的撒娇,如走不动路啦,主动与小通讯员认老乡啦,甚至带有挑衅性地问他娶媳妇没有等等,表现出一种战争年代思想感情开放的新女性特有的泼辣,以反衬小通讯员的外表腼腆淳朴和内心荡漾着对女性的喜悦。同时在情节上主要起穿针引线的作用,善于从生活中发现人性的美,在日常生活中的生气、兴趣、亲切等等,还有小通讯员的害羞、活泼之美。联系了小通讯员和新媳妇,叙述了的所见所闻,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是限制性的第一人称视角和女性视角而不是全知全能的第三人称视角。这些都为此篇小说增色不少,吸引读者更多地去了解,去细品此小说。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分析情节作用的能力。

本题要求分析通讯员的情感态度的变化和这样写的好处。本文刻画的小通讯员是一个充满人性美的革命战士形象。在借被子的情节中,女同志,你去借吧!……老百姓死封建……”“通讯员乘这机会,颇不服气地对我说道:我刚才也是说的这几句话,她就是不借,你看怪吧!……’”体现了通讯员对新媳妇不借给他被子一事很是不理解;

她好像是在故意气通讯员,把被子朝我面前一送,说:抱去吧。’”“没想到他竟扬起脸,装作没看见。我只好开口叫他,他这才绷了脸,垂着眼皮,上去接过被子,慌慌张张地转身就走在借到被子时,因为赌气而故意不理睬;

他一边走,一边跟我嘟哝起来了。我们不了解情况,把人家结婚被子也借来了,多不合适呀!……’”“那!……那我们送回去吧!在得知被子是新媳妇唯一的结婚嫁妆时,表现出感动和发自内心的不安、歉意。

情感态度的变化,从情节上,使情节产生起伏和波澜;从人物塑造上,丰富了小通讯员的形象;从艺术效果上,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

D.“语言典雅优美表述有误,小说大量使用了天津方言,如脾气准各色”“干净麻利快”“等。

E.“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错误,文中的细节描写只能表现人物性格,并未推动情节发展。

故选DE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段落情节作用的能力。

文章写苏大夫有个各色的规矩,凡来瞧病,无论贫富亲疏,必得先拿七块银元码在台子上,他才肯瞧病,否则决不搭理,表面上表现了苏七块爱钱的性格特征。先写到苏七块出名之后有各色的规矩,无论贫富亲疏,要看病先拿七块银元,否则绝不搭理,似乎是批判他唯金钱至上的观念,后来给张四治病后赠送药物又退钱给华大夫,通过欲扬先抑的手法,塑造了他善良的本性,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小说是如何塑造苏七块这个人物形象的?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的理解,然后回顾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主要有正面描写和侧面衬托,正面描写包括动作、语言、外貌、心理、细节等,侧面衬托是借助他人或环境进行衬托,再到文中找出直接和间接写苏七块的内容并分析人物形象即可。

从文中来看,小说对苏七块的外貌、动作进行了描写,如他人高袍长,手瘦有劲,五十开外,红唇结齿,眸子赛灯,下巴颤儿一塔山羊须,浸了油塞的乌黑锃亮。张口说话,声音打胸腔出来,带着丹田气,这表现出苏七块的精神气儿和做事情的干练,如手指一触,隔皮戳肉,里头怎么回事,立时心明眼亮。忽然双手塞一对白鸟,上下翻飞,疾如闪电,这表现出苏七块医术的精湛以及手法的娴熟。小说结尾写到华大夫”“把这话带回去,琢磨了三天三夜,到底也没琢磨透苏大夫这话里的深意。但他打心眼儿里钦佩苏大夫这事这理这人,这是以次要人物对主要人物进行侧面衬托,侧面体现了苏七块扶危济贫的善良品格。结合小说对苏七块前后的描写来看,小说一开始说苏七块人有了能耐,脾气准各色。苏大夫有个各色的规矩,凡来瞧病,无论贫富亲疏,必得先拿七块银元码在台在上,他才肯瞧病,否则绝不搭理。这叫嘛规矩?他就这规矩!人家骂他认钱不认人,能耐就值七块,……当面称他苏大夫。背后叫他苏七块,谁也不知他的大名苏金散了,这好似是在贬低苏七块,而后文写苏七块给张四治病后赠送药物以及退钱给华大夫,前后形成对比,这是欲扬先抑的手法,突出苏七块善良的本性。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鉴赏作品形象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苏七块是冯骥才文化小说系列中的奇人之一,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苏七块身上的表现在哪些方面,然后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各方面的表现来分析的表现。

从文中来看,苏七块是一个大夫,身为大夫,首先是医术,如手指一触,隔皮戳肉,里头怎么回事,立时心明眼亮。忽然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疾如闪电是正面写其医术之,如洋人也要来求他医治,这是侧面写其医术;然后他给人治病的规矩苏大夫有个各色的规矩,凡来瞧病,无论贫富亲疏,必得先拿七块银元码在台在上,他才肯瞧病,否则绝不搭理;接着是他做事很,在医治张四的事件中,他不但没有赚取分毫,还送张四药膏药面,行事让人称奇;最后看他的长相,他人高袍长,手瘦有劲,五十开外,红唇结齿,眸子赛灯,下巴颤儿一塔山羊须,浸了油塞的乌黑锃亮,这说明外貌奇。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题干要求结合小说中的时代背景和当今的现实生活,谈谈你对苏大夫这事这理这人的现实意义的理解,需要考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打心眼儿里佩服苏大夫这事这理这人,苏大夫认为做人做事应该讲原则,立了规矩就应该按规矩办事,但这也并不影响自己治病救人,帮助他人,给张四治病后赠送药物以及退钱给华大夫的细节,表现了他善良的本性。结合文本内容民国初年在小白楼一带分析,民国初年,社会动乱,苏七块要养家糊口,就必须立下并遵守他各色的规矩。苏大夫的言行原则性极强,又不乏善良的一面。他施药救人,却又不求感恩,纵使卑微,甚至遭遇批判,却依然充满尊严。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综合分析和鉴赏能力。

B项,是因为看他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错误,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主要是因为他对华昌这样的读书人的憎恶和鄙视。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能力。

从文章第段对华昌的外貌描写,第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可以概括出华昌斯文谦和的特点;

从第段面对石钵头的为难华昌只是一声不吭走了、第段华昌徒手将砚掰成整齐的两半可以概括出他身怀绝技、隐忍退让;

从石钵头向华昌求砚而华昌对曾经恶言相向的人也能慷慨相助的情节可以概括出华昌正直善良、宽容大度。

1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本结构内容理解与分析

小说有四种类型的常见结尾:出人意料的结尾,令人感伤的结尾,令人欢喜的结尾,留下空白的结尾。该小说结尾是属于出人意料的结尾。作用有: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突出人物形象;突出文章主旨。

结合文本分析:结构方面:精瘦落魄的读书人竟能徒手分砚,小说结尾出人意料,但巧设伏笔,使故事的发展合乎情理,使人信服,使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引人深思。人物形象方面:华昌明明身怀绝技,却不计较石钵头的多次挑衅,突出表现了他的隐忍大度,丰富了人物的形象。主题方面:小说结尾意味深长,更好地揭示了作品主题,生活中应当尊重他人、宽容大度。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

左右是诸王贵籓分布的区域,是分布的补语,补充说明分布的处所,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D两项;的宾语是难治,中间不能断开,且讲求的宾语民病,即民众疾苦,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项。

故选C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识记古代文化常识能力。

B庐,古人在家人或亲戚死后,为守丧而在墓旁构筑居住的屋舍错误,没有亲戚指古人在父母或老师死后,为守丧而在墓旁构筑居住的屋舍。

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C.“借助谈论魏征的时机,他向皇帝举荐忠正贤良之臣错误,由原文忠臣良臣,何代无之,顾人主用不用尔可见,廉希宪是说任何一个朝代都会有忠臣良臣,只是君主用或不用罢了,并未举荐任何人。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

1穷治,彻底查办;以状闻,把他情况上报;所领,所统领的职权;有司,主管官员。

2,即使;槁暴,晒干;,直,挺直;“”,用火烤木,使弯曲;,这样。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廉希宪,字善用。幼年时,身体魁梧高大,举止与一般儿童不一样。甲寅年,世祖皇帝因为京兆地区分封土地,而任命希宪为宣抚使。京兆地区能够控制陇蜀一带,各王及贵族的封地分布在附近,当地百姓与羌、戎杂居在一起,尤其被称为难治之地。廉希宪重视民众疾苦,抑制豪强,帮扶贫弱。闲暇时候,跟从名儒像许衡、姚枢等人咨询探问治理之道,首先提请朝廷任用许衡提举京兆学校,培养人才,作为根本大计。朝廷制度规定,士人不能归属奴籍。但是,京兆地区有很多豪门大族,他们废止了这项制度,没有推行。廉希宪到任之后,命令把这些士人的身份全部改为儒籍。

至元元年,遭逢母亲去世,廉希宪带领亲戚家人行古代的丧礼,三天不吃不喝,痛哭不止,以致于吐血,不能起身,睡觉时就躺在草土上,在坟墓旁建造屋舍守丧。官员们认为丁忧制度还没有确定,想要极力劝阻他,于是一起来到庐墓,但是听到他号哭的声音,最终没有忍心劝阻。不久,皇帝下令让廉希宪夺情,恢复官职做事,希宪虽然不敢违抗旨意,然而出门做事时身穿素服,回家之后就一定穿上丧服。等到父亲去世时,他也是像这样遵守丧礼。

奸臣阿合马专门总管财赋,适逢他的同党之间互相攻击,皇帝命令中书省重新审查此案,众人畏惧阿合马的权势,没有人敢过问。廉希宪彻底查办阿合马的事情,把他的情况上报,杖责阿合马,革去了他所统领的职权,并归属主管该事务的官员。皇帝告诉廉希宪:官员枉法贪污,百姓失业逃生,工匠不能提供足够使用的物品,财政不能供给充足的费用,先朝时对这种情况忧心很久了。自从你做丞相,朕就没有这些忧虑了。廉希宪回答说:陛下像尧舜一样圣明,臣等却没能用皋陶、稷、契等人的方法来辅佐您治理国家,教化人民,以使天下太平,心中多有愧疚。现在略有政绩,不值得您称赞。于是谈论到魏征,廉希宪回答说:忠臣良臣,哪一个朝代没有呢,只不过是君主用或不用罢了。

方士请求炼制丹药,皇帝下令中书省提供所需的东西,廉希宪详细地把秦汉时期的旧事上奏皇帝,并且说:尧舜得以长寿,不是因为丹药。皇帝说:对。于是停止了炼丹。当时正尊崇礼待国师,皇帝命令廉希宪也接受佛教戒律,希宪说:臣已经接受孔子的戒律了。皇帝问:孔子也有戒律吗?希宪回答说:作臣子的应当忠诚,作儿女的应当孝顺,孔子的戒律,就像这些罢了。

至元十六年春,皇帝赐给廉希宪万贯钱钞,下诏让他再进入中书省任职,希宪说自己病重。皇太子派遣侍臣探视,趁机询问治国之道,廉希宪说:统治天下的关键在于用人,重用君子国家就会大治,重用小人国家就会混乱。臣的病虽然严重,但是我把命交给了上天。我最担心的是大奸之人独揽政事,众多小人阿谀归附,耽误国家,危害百姓,这是最大的病啊。殿下应当开启圣意,赶快为皇上消除祸患。

至元十七年十一月十九日夜,廉希宪去世,终年五十岁。大德八年,赠忠清粹德功臣、太傅、开府仪同三司,追封为魏国公,谥文正。

17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B项,榴花比喻成舞裙错误。应该是对比衬托手法:陈与义在两湖间流离之际,面对现实回想过去,产生无穷的感触,他以互相映衬的笔法,抒写榴花不似舞裙红,用鲜艳灿烂的榴花对比映衬鲜红的舞裙,回忆过去春风得意、声名籍籍时的情景。

故选B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思想情感的理解分析能力。这类题的设问方式:(1)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3)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趣?(4)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思路解析:这类题通常是结合某一诗句或意境提问,因此必须明确诗歌的表层意思与深刻意义,才能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思想倾向。答题步骤:(1)回答塑造的形象;(2)回答作者的情感;(3)回答作品的思想意义。

对屈原的缅怀源自首句高咏楚词酬午日以及最后三句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透露了在节日中的感伤必绪和壮阔,胸襟,屈原的高洁品格给词人以激励,他高昂地吟诵楚辞,深感流落天涯之苦,节序匆匆,自己却报国无志。最后三句写此时此刻的心情。满腔豪情,倾注于对屈原的怀念之中。酒杯深浅是以这一年之酒与前一年之酒比较,特写时间的流逝。酒杯深浅相同,而时非今日,不可同日而语,感喟深远。用酒杯托意而意在言外,在时间的流逝中,深化了万事一身伤老矣的慨叹。突出了作者的悲愤之情。情绪的激荡,促使词人对诗人屈原的高风亮节的深情怀念,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面对湘江作者祭酒的虔诚,加上这杯中之酒肯定会流到汨罗江的联想,因而滔滔江水之中,融合了词人心灵深处的感情。从高歌其辞赋到酹酒江水,深深地显示出词人对屈原的凭吊,其强烈的怀旧心情和爱国情感,已付托于这试浇的动作及桥下水,今夕到湘中的遐想之中。

现实与过去对比,过去春风得意如今却无人理解的苦痛之情源于榴花不似舞裙红, 难怪五月的榴花会如此触动他对旧日的追忆。但是,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有谁能理解他此刻的心情呢?高歌《楚辞》之后,满帘生风,其慷慨悲壮之情,是可以想象的,但更加突出了作者的痛苦心情。从高咏歌罢一曲《楚辞》的时空之中,词人以一字,交代了时间的过渡。酬即对付、打发,这里有度过之意。在这值得纪念的节日里,词人心灵上的意识在歌声中起伏流动。节序匆匆的感触,榴花不似舞裙红的怀旧,无人知此意的感喟,都托诸于激昂悲壮的歌声里,而满帘风一笔,更显出作者情绪的激荡,融情入景,令人体味到一种豪旷的气质和神态。。

对时光流逝、事业无成的感慨源自天涯节序匆匆”“万事一身伤老矣。节序匆匆,一身伤老,流露出词人对时光流逝,而自己却报国无门、事业无成的感慨。

表达始终如一的爱国之情源自戎葵凝笑墙东,是借蜀葵向太阳的属性来喻自己始终如一的爱国思想。墙边五月的葵花,迎着东方的太阳开颜。戎葵榴花,都是五月的象征,词人用此来映衬自己旷达豪宕的情怀。戎葵虽为无情之物,但凝笑二字,则赋予葵花以人的情感,从而更深刻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虽然年老流落他乡,但一股豪气却始终不渝。这凝笑二字,正是词人自己的心灵写照,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点睛】诗歌借助具体的语言描写,来表现诗人的感情,传达诗人的思想,这些感情和思想就是我们所说的思想内容.无论是忧国忧民之情、国破家亡之痛,还是游子逐客之悲、征夫思妇之怨,无不感人至深.对于古典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果稍微细致地加以归类,我们不难发现,有忧愁、寂寞、伤感、孤独、恬淡、闲适、热爱、赞美、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各种类型。

19题详解】到中流击水,    (2).浪遏飞舟。    (3).惨象,    (4).已使我目不忍视了;    (5).流言,    (6).尤使我耳不忍闻。    (7).士皆瞋目,    (8).发尽上指冠。    (9).夏虫也为我沉默,    (10).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11).以其无礼于晋,    (12).且贰于楚也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

答题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字:遏、惨象、尤、瞋、贰。

20题详解】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得体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找出并修改语段中表达不得体的地方,然后根据语言使用的场合、使用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辨析正误并进行修改。

本题所选材料为书信体,因此要考虑表达目的,注意谦敬等。

1霸主,在某一领域或地区最有声威、势力的人或集团,用在此处不当;大家,著名的专家。大家更显对对方的尊重。

2忝列,谦辞,表示辱没他人,自己有愧,用在此处不当。

3绵薄,谦辞,尽自己微弱的能力,用在此处不当。

4佼佼者,美好、突出的人物,多用来评价他人。此处改为爱好者

5戎安,只用于军界,对象不当,改为安康

21题详解】

【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材料提取关键信息,用简洁流畅的语言表述自己观点的能力。此题具体考查学生针对新闻事件拟写评论的能力。解答此题,基本方法是审清题意,明确要求;恰当运用议论性语言,使语言新鲜、活泼,有感染力。

具体而言,题干要求针对以上现象,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段评述性的文字,要求体现辩证思想,观点鲜明,不超过70个字,审题得知:文字是评论性的文字,尤其是体现辩证思想这样的要求,它实际上是考查考生的辩证思维,考生要学会用一分为二的方式表明自己的观点。解答时,需要紧扣材料所呈现的打卡式旅游的特征,即走马观花的旅行方式,这种方式一方面消解了旅游是为了休闲的意义,但另一方面也使旅游的方式呈现了个性化的选择特点,是旅游的另一种呈现,和时代发展息息相关。考生观点辩证合理,语言流,字数不超过70字即可。

22题详解】守住内心的宁静

世界喧嚣,人心也容易浮躁,宁静的环境只能阻挡外来的噪音,而来自内心的噪音却愈演愈烈。要享受生活,体味人生,就得不管外界的风云变幻,守住内心的宁静。

守住内心的宁静,才能享受美好的生活;守住内心的宁静,才能领多彩的世界;守住内心的宁静,才能体味百态的人生;守住内心的宁静,才能守住自己想要的温馨与幸福。

因为守住了内心的宁静,陶渊明才能享受诗意的生活。出仕为官,大济苍生是他的初心;鄙弃官场,隐居田园是他的醒悟。官场的混乱与黑暗扰乱了他的心,于是,为守住内心的宁静,他毅然辞官,躬耕南山下。决不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不论世人的评论和说辞,只为守住内心的宁静,享受闲适与自在。

因为守住了内心的宁静,杨绛才能欢度晚年,铸就百年生命。十年文革动荡,让中国老一辈的知识分子们倍受摧残,杨绛守住了内心的宁静,才熬过了动乱。而丈夫和女儿的相继过世又给这个不幸的老人以沉重的打击。欲哭无泪,那可看透疾苦的心也已伤痕累累。浓浓的感情汇于笔尖,成了一本虽薄却沉甸甸的《我们仨》。一时,她又声名大噪。而这时,她却捐掉书稿,拒绝采访,在小屋中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只为守住内心的宁静,避免名利的困扰。

因为守住了内心的宁静,杜拉斯才能离开世界的灯红酒绿,在与世隔绝的小村庄几十年,书写对人生的感悟。她穷困却从未向世俗投降。任世间烦扰,她只跟着自己的心走。不带着世俗人眼中的目的,拒绝碌碌一生,最终年逾七十,得以名扬天下。而这时,她却从容地写下了这样的句子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美,现在,我是特为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那时你是年轻女人,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杜拉斯继续在这小村庄里过着平淡的日子,只为守住内心的宁静,远离世俗的繁琐。

守住内心的宁静,其实世界很美;守住内心的宁静,其实生活很精彩;守住内心的宁静,其实人生很丰富。可是,现在有多少人,他们只追求环境的宁静而忽视了内心的宁静,他们追求利益,追求地位,追求功名,却没能守住内心的宁静。

让我们远离无谓的喧嚣,守住内心的宁静,给自己留一片可栖息的净土。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任务驱动性材料作文,题目要求从大家热内学生成长过程中,最难做到的内容坚持自己的目标”“抵制诱惑,守住内心的宁静”“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慎独,即在独处时也能谨慎不苟”“感恩,不要把自己得到的一切看作理所当然”“懂得舍弃中选取自己最认同的一点,写自己的看法和思考,写作时选取其中的一点进行论证即可,注意观点明确,行文中一定要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如写抵制诱惑,可以结合电子游戏”“手机等,最重要的还要写出如何解决问题,使文章有深度。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如下五部分。(一)一个响亮的标题。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二)引述+表态+观点。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四)进一步深入阐述。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许多。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