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建安《药砚》入选沈阳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现代文阅读(全) 练建安 上传

单篇 作者授权首发

32次点击|2次点赞

赞一下

练建安《药砚》入选沈阳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现代文阅读(全)


360截图20240408183141645.jpg

360截图20240408183542805.jpg360截图20240408183603798.jpg


沈阳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一、高中现代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药砚

练建安

    阳光朗照,河头城浮动飘忽的浓雾渐渐消散。

    石钵头赤裸脊背,噔噔踏入石坝码头肉铺摊点,立定,双肩一耸,大块猪肉扇啪嗒一声脆响,平摊在了肉案上。两个伙计手忙脚乱,将猪肉扇挂上一根铜皮红木大秤。一个掌挂钩,一个挪秤砣报数:二百……三十一斤半。石钵头斜了他们一眼,操起两把剔骨尖刀,咔咔磨擦,笑骂:黄疸后生!

    墟镇巷道,湿漉漉的,水气淋漓。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

    石钵头认得此人,是个老童生。传说是满腹诗书,考到胡子花白,连一个秀才也没捞着。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石钵头扭头噗地吐出了一口浓痰。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问:前蹄,几多钱啊?石钵头利刀游走剔骨,沙沙响。老弟,几多钱?华昌再问。石钵头说:现钱,不赊账。华昌说:你这后生哥啊,好没道理,咋就说俺要赊账呢?

    石钵头说:搞笑嘴!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华昌说:无怨无仇,做嘛介不卖?石钵头斫下猪蹄,说:看好了,可是这副?华昌点头。石钵头抓起猪蹄,猛地往后抛入汀江,说:俺要敬孝龙王爷。不行么?华昌拣起制钱,一声不吭地走了。身后传来阵阵哄笑声。

    半个月后,华昌带着几个破蒙童子江岸踏青,歇息于城东风雨亭。彼时,石钵头正惬意地嚼吃着亭间售卖的糠酥花生。一扬手,花生壳撒落遍地。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先生教俺一本书,俺教先生打野猪。野猪逐过河,逐去先生背驼驼……”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

    华昌是邻县武邑山子背人。山子背距河头城七八铺远。他那蒙馆设在张家大宗祠里。

    夜晚,细雨,倒春寒风吹动西厢房窗棂。昏黄油灯下,华昌翻阅旧日诗稿。当他读到学书学剑两不成时,不由得悲从中来。

    嗒,嗒嗒。有轻微的叩门声。没错,是叩门声。开门,竟是多年未见的老友李半仙。奇香扑鼻。李半仙拎着一副卤猪蹄,笑眯眯地看着他。

    转眼到了仲夏。这个午日,童子早散学了。华昌困倦欲睡。宗祠内,闯入了一个莽汉。定睛一看,却是石钵头。

    石钵头拎着一副肥硕猪蹄,恭恭敬敬地放在书案上。华昌轻摇折扇,说:得非有辱斯文乎?石钵头懵懵懂懂。华昌合上折扇,说:君子不食嗟来之食。石钵头愕然。华昌站起,迈方步,七八个来回,用了大白话:有嘛介求俺?直说吧。石钵头苦着脸,说:俺老娘瘫了。李半仙的药方,求您老给半块端砚,做药引子。华昌坐下,说:奇了怪了,这端砚何处无有?为何要俺给你?石钵头说:李半仙说了,定要半块阿婆坑的端砚,甲子年中秋日戌时月圆蓄墨的。百砚斋掌柜的说,那时日,方圆几百里,只有您老先生买了一块。”“哦。华昌说,桌上有。识字么?石钵头苦笑:开过蒙,又被先生赶回家啦……略识几个字。华昌微闭双眼,说:自家看,可要看清喽。

    石钵头抓过端砚。长九寸,宽五寸,厚二寸一分,份量颇重。抬起,勾头看去,砚底刻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甲子年中秋日戌时练华昌购置于河头城百砚斋。石钵头认得时日数字,说:就是这块,就是这块!说着,掏出一锭约摸五两重的银子。华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

    石钵头嗫嚅不知所措了。华昌自言自语:李半仙?这个李半仙搞嘛介名堂?石钵头急了:老先生,俺…………”华昌举手截止,说:后生哥,半块,何谓半块?就不能有丝毫差错,分得来么?石钵头额上冒出冷汗,说:刀斧斫开?华昌笑了:何须如此麻烦。

    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低一声。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

    (原载《天池》2016年第6期)

1)下面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第二段中赤裸脊背双肩一耸两个伙计手忙脚乱等处,运用了正侧面结合的手法,生动地塑造了石钵头强悍霸道的屠夫形象。

B. 小说中两处画线句子景物描写非常精炼,第一处重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第二处则主要烘托了华昌此刻惆怅的心情。

C. 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是因为看他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

D. 小说以药砚为题,含义深刻:这既是给石钵头老娘治瘫病的药引子,也是教育他要尊师重道、宽以待人的良药。

2)请结合全文概括华昌的形象特点,并简要分析。    

3)小说的结尾构思巧妙,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答案】 1B

2斯文谦和,穷困落魄。身怀绝技,隐忍退让。正直善良,宽容大度。

3精瘦落魄的读书人竟能徒手分砚,小说结尾出人意料,但巧设伏笔,使故事的发展合乎情理,使人信服。出人意料的结尾,使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引人深思。华昌明明身怀绝技,却不计较石钵头的多次挑衅,突出表现了他的隐忍大度,丰富了人物的形象。小说结尾意味深长,更好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题:生活中应当尊重他人、宽容大度。   

【解析】【分析】(1C项,根据文意,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主要是因为他憎恶鄙视华昌这样的读书人,而不是嫌他穷困。选项分析鉴赏不恰当。故选C

 2)从文章第段对华昌的外貌描写,第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可以概括出华昌斯文谦和,穷困落魄的形象;从第段面对石钵头的为难华昌只是一声不吭走了、第段华昌徒手将砚掰成整齐的两半可以概括出他身怀绝技、隐忍退让;从石钵头向华昌求砚而华昌对曾经恶言相向的人也能慷慨相助的情节可以概括出华昌正直善良、宽容大度。

 3)此题小说的结尾徒手分端砚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在前文中有很多伏笔,例如华昌身材精瘦,与他身怀绝技形成反差,当他读到学书学剑两不成时悲从中来,暗示他有些功夫,这样做便使得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引人深思;从人物的性格上看,华昌结尾分砚,显示出其身怀绝技,但深藏不露,丰富了人物形象;从主旨的角度则揭示了生活中应当尊重他人、宽容大度的主题。

故答案为:⑴B

 ⑵①斯文谦和,穷困落魄。身怀绝技,隐忍退让。正直善良,宽容大度。

 ⑶①精瘦落魄的读书人竟能徒手分砚,小说结尾出人意料,但巧设伏笔,使故事的发展合乎情理,使人信服。出人意料的结尾,使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引人深思。华昌明明身怀绝技,却不计较石钵头的多次挑衅,突出表现了他的隐忍大度,丰富了人物的形象。小说结尾意味深长,更好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题:生活中应当尊重他人、宽容大度。

【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2)此题考查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

 3)本题考查学生把握重要情节作用的能力。小说的结尾,可从文中重要情节的角度分析思考,小说情节的作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情节和人物形象之间的关系。就是情节本身对人物性格塑造上的具体作用。二.情节与情节之间的关系。一般情节在开头,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或者埋下伏笔;在中间,承上启下;情在结尾处,上照应前文。三.情节与小说环境之间的关系,突出了人物活动的环境。四.情节与小说主题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是点题、突出主题或者揭示主旨。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作为仁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孔子的文艺观主要通过他对《诗经》的评论提出,因此又被称作诗教观。一般认为,孔子诗教文艺观重,即侧重于(文艺)的社会教化作用与伦理实践意义。从文艺的社会作用层面讲,身处礼崩乐坏的春秋动荡年代,出于实现社会理想的需要,孔子尤为看重文艺的道德教化功能,力图发挥文艺在蓄养健全人格、构建和谐社会上的独特功用。从文艺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层面讲,要求两者完善和谐,甚至更重内容。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武》《韶》两乐相比,《武》颂攻伐,虽然形式也完美,但不如歌颂仁政的《韶》乐那样尽善尽美。从文艺批评标准的层面讲,孔子明确道:《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无邪中正和雅,要求的是作品在缘情、言志时不要太直露,而应适度。同样,无邪仍然是从突出文治合一的社会教化论申发的,关涉孔子对文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中和美理想的追求。

    ②孔子诗教文艺观在重的同时并不忽视。一方面,孔子并非就文艺论文艺,而是将其作为培植理想人格、建立和谐社会的一种途径;另一方面,他又并非简单将文艺视为教化的工具,而是充分认识到了其所具有的文以发蒙”“以美养善的社会效益。正是以上两点,构成了孔子文艺观的鲜明特色,并对整个中国传统文艺思想产生了根本影响。兴观群怨的例子最能说明这一特色。引譬连类”“感发志意,强调通过譬喻,使人联想、领会到某种类似的深微曲隐的思想感情,受到感染和熏陶;观风俗之盛衰”“考见得失群居相切磋”“和而不流怨刺上政”“怨而不怒。其中,”“”“的基础,四者虽均以实现诗教的社会功用为目的,但又必须以尊重文艺独特的审美规律为前提。

    ③我们可以从两个层面洞悉其对重塑当代中国文化的智慧启迪。首先,孔子诗教文艺观的最突出特点就是它的在地性或实践品格。基于对现实生活的反省和总结,《论语》言都十分接地气,目的都在强调文艺树正气、凝人心的社会教化意义。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最重要一脉,孔子儒学在此不仅彰显出开创性、典范性价值,更淬炼出后世文艺载道安邦、经世致用的实践品格和人文精神。可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生不息,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孔子及儒家的文化自觉。

    ④其次,孔子尤为看重以诗为教”“以美养善会通性诗教必须以尊重文艺自身的特殊性、审美规律性为基础,否则就会失去它所特有的寓教于乐、润物无声的魅力。孔子十分重视文艺不言之教的特质,在讲文艺的社会作用时,始终把兴于诗作为前提和基础。由此以来,中国文艺逐步确立诗缘情”“诗言志的主流传统,汇聚刘勰、王昌龄、王夫之、王国维等人智慧的中国特色的意境理论,也正是赓续孔子的文艺思想发扬所得。

    ⑤今天的文艺家们按照美的规律去激活文论传统的生命力,进而在兼收并蓄古今中外异质文化因子的基础上,再续中华民族自信、自觉和自豪的心魂。

(选自王杰泓《诗与教》,《光明日报》201857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孔子对于《诗经》的评论被称为诗教观,这也是仁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B. “兴观群怨体现了重也重的文艺观,是孔子文艺观的鲜明特色。

C. 立足于现实生活,强调社会教化意义,这是孔子诗教文艺观的最突出特点。

D. “诗言志的文艺传统、自古以来的文艺理论,都是孔子文艺思想影响的产物。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首段通过引用孔子对《韶》《武》的评价,论证了孔子更重文艺内容的观点。

B. 文章通过举例论证,阐述了的辩证关系,强调了二者的有机统一。

C. 文章基于延续优秀传统文化的立场,论述了诗教观对于重塑当代文化的意义。

D. 文章以孔子诗教观对传统文艺有重大影响为前提,论述了孔子文艺观的特色。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孔子更看重文艺的道德教化功能,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当时的社会理想息息相关。

B. 从社会功用层面看,诗教的文艺观强调的文艺审美,也是为了更好地

C. “诗教文艺观的在地性体现了的层面,会通性体现了的层面。

D. 重塑当代中国文化,须从社会教化的,逐渐过渡到尊重文艺自身审美规律的

【答案】 1C

2D

3D   

【解析】【分析】(1A项偷换概念,根据文本作为仁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孔子的文艺观主要通过他对《诗经》的评论提出,因此又被称作诗教观。可知诗教观是指孔子对《诗经》评论中所包含的文艺观,而非评论本身。B项错把论据当论点,根据文本第二段,孔子文艺观的鲜明特色是在重的同时并不忽视’”兴观群怨只是说明这个特色的例证。D项言过其实,并非自古以来的文艺理论都是孔子文艺思想影响的产物。故选C

2D项,根据文本论述孔子诗教观对传统文艺有重大影响是结论,不是前提,逻辑倒置。故选D

3D项,文章结尾虽然强调了的重要性,但纵观全文,重、以为本才是文章论述的中心。故选D

故答案为:⑴C⑵D⑶D

【点评】(1)此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和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3)此题考查学生运用文本知识进行推断的能力。此类题这实际上是运用原文所提供的知识、结论,在原文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实践进行运用,推出原文没有直接表述的观点,或者得出原文所没有必要直接得出的结论,或者提出新的看法。

 

3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故乡人

汪曾祺

    这个医生几乎每天钓鱼。

    你大概没有见过这样的钓鱼的。

    他搬了一把小竹椅,坐着。随身带着一个白泥小灰炉子,一口小锅,提盒里葱姜作料俱全还有一瓶酒。钓竿很短,鱼线也不长,而且不用漂子,就这样把钓线甩在水里,看到线头动了,提起来就是一条,都是三四寸长的鲫鱼。这条河里的鱼以白条子和鲫鱼为多。白条子他是不钓的,他这种钓法,是钓鲫鱼的。钓上来一条,刮刮鳞洗净了,就手就放到锅里。不大一会,鱼就熟了。他就一边吃鱼,一边喝酒,一边甩钩再钓。这种出水就烹制的鱼味美无比,叫做起水鲜。到听见女儿在门口喊——知道是有人来看病了,就把火盖上,把鱼竿插在岸边湿泥里,起身往家里走。不一会,就有一只钢蓝色的蜻蜓落在他的鱼竿上了。

    这位老兄姓王,字淡人,中国以淡人为字的好像特别多,而且多半姓王,他们大都是阴历九月生的,大名里一定还带一个菊字。古人的一句人淡如菊的诗,造就了多少人的名字。

    王淡人的家很好认。门口倒没有特别的标志。望里一看,就看到通道里挂了好几块大匾。匾上写的是济世救人”“仁心仁术”“杏林春暖”“妙手回春”……这是亲友或病家送给王淡人的祖父和父亲的。到王淡人的时候,就不大兴送匾了。送给王淡人的只有一块,匾很新,漆地乌亮,是才送的。这块匾与医术无关,或关系不大,匾上写的是急公好义,字是颜体。

    王淡人的医室里挂着一副郑板桥写的对子:一庭春雨瓢儿菜,满架秋凤扁豆花。他很喜欢这副对子。这点淡泊的风雅,和一个不求闻达的寒士是非常配称的。自从他种了瓢菜,他的一些穷朋友在来喝酒的时候,除了吃王淡人自己钓的鱼,就还能尝到这种清苦清苦的菜蔬了。

    他这个医生是男妇内外大小方脉,就是说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什么病都看。王家三代都是如此。城里外科医生不多,因此,王淡人看外科的时间比较多。一年也看不了几起痈疽重症,多半是生疮长疖子,而且大都是七八岁狗都嫌的半大小子。

    这些生疮长疖子的小病症,是不好意思多收钱的。而且本地规矩,熟人看病,很少当下交款,都得要等三节算账端午、中秋、过年,忘倒不会忘的,多少可就各凭良心了。遇有实在困难,什么也拿不出来的,就由病人的儿女趴下来磕一个头,王淡人看看病人上盖着的破被,鼻子一酸,就不但诊费免收,连药钱也白送了。王淡人家吃饭不致断顿,吃扁豆、瓢菜、小鱼、糙米和炸鹌鹑!穿衣可就很紧了。淡人夫妇,十多年没添置过衣裳。只有儿子女儿一年一年长高,不得不给他们换换季。有人说:王淡人很傻。

    王淡人是有点傻。去年、今年就办了两件傻事。

    去年闹大水。这个县的地势,四边高,当中低,像一个水壶,别名就叫做盂城。这一年死于大水的,有上万人。大水十多天未退,有很多人在挨饿;还有许多人生病;上吐下泻,痢疾伤寒。王淡人就用长竹篙拉着,在齐胸的大水里来往奔波,为人治病。他会水,在水特深的地方就横执着这根行篙,泅水过去。他听说泰山庙北边有一个被大水围着的孤村子,村子人都病倒了。但是泰山庙那里正是洪水的出口,水流很急,不能容舟,过不去!他和四个水性极好的专在救生船上教人的水手商量,弄了一只船,在他的腰上系了四根铁链,每一根又分在一个水手的腰里,这样,即使是船翻了,他们之中也可能有一个人把他教起来。船开了,看着的人的眼睛里都蒙了一层眼泪,眼看这只船在惊涛骇浪里顛簸出没,终于靠到了那个孤村,大家发出了雷鸣一样的欢呼。这真是玩儿命的事!

    水退之后,那个村里的人合送了他一块匾,就是那块急公好义

    拿一条命换一块匾,这是一件傻事,另一件傻事是给汪炳治搭背,今年。

    汪炳是和他小时候一块掏蛐蛐,放风筝的朋友。这人原先很阔。好家伙,吃喝嫖赌抽大烟,把家业败得精光,连一片瓦都没有,最后只好在几家亲戚家寄食。这一家住三个月,那一家住两个月,就这样,他还抽鸦片!他给人家熬大烟,报酬是烟灰和一点骨子,他一天夜里觉得背上疼痛,浑身发烧,早上歪歪倒倒地来找王淡人。

    王淡人一看,这是个有名有姓的外症:搭背。说:你不用走了!

    王淡人把汪炳留在家里住,管吃、管喝,还管他抽鸦片,——他把王淡人留着配药的一块云土抽去了一半。王淡人祖上传下来的麝香、冰片也为他用去了三分之一。一个多月以后,汪炳的搭背收口生肌,好了。

    有人问王淡人:你干吗为他治病?王淡人倒对这话有点不解,说:我不给他治,他会死的呀。

    汪炳没有一个钱。白吃,白喝,自治病。病好后,他只能写了很多鸣谢的帖子,贴在满城的街上,为王淡人传名。帖子上的言词倒真是淋漓尽致,充满感情。

    王淡人的老婆是很贤惠的,对王淡人所做的事没有说过一个不字。但是她忍不住要问问淡人:你给汪炳用掉的麝香、冰片,值多少钱?王淡人笑一笑,说:没有多少钱。——我还有。他老婆也只好笑一笑,摇摇头。

    王淡人就是这样,给人看病,看男女内外大小方脉,做傻事,每天钓鱼。一庭春雨,满架秋风。

    你好,王淡人先生!

(节选自《短篇小说》2015年第9期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王淡人的医室里挂的一庭春雨飘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暗含春雨润物悄无声息,恩泽大地不求回报,这与他治病救人不计较个人得失的高尚品格一致。

B. 对于王淡人医治汪炳,他老婆也只好笑一笑,摇摇头。可看出他老婆对他的行为的无奈反感不理解。

C. 古人的一句人淡如菊诗,造就了多少人的名字。从这句话可以看出王淡人名字的由来,另外也透露出王淡人恬适淡然、超脱物外的生活态度。

D. 在小说中,作者隐藏了自己的情感,仿佛是一个远远的观望者,而在结尾作者说了句你好,王淡人先生!,体现了作者对王淡人不求闻达的精神追求的赞许。

2)小说中的王淡人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3)有人说汪曾祺小说看似寻常最奇崛,请结合文本探究小说的奇崛之处。    

【答案】 1B

2作为一个医生,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作为一个普通人,他善良淳朴,乐于助人,急公好义。作为一个有情趣的人,他洒脱淡泊,甘于清贫,富有生活情趣。

3在主题思想方面,小说蕴含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文中王淡人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治病救人,急公好义。淡泊闲适,率性洒脱,情趣高雅,集中体现中国传统士大夫的节操。作者通过刻画王淡人的形象,表达了对中华传统美德的赞美与呼唤。在表现手法上,善于运用白描手法,继承了中国古典小说的优秀传统。小说善用白描手法,往往寥寥数语就能揭示出人物的精神风采。如本文第二段对王淡人钓鱼、吃鱼的描写,自然朴实、不事雕琢却又准确生动、简练传神,将其自得其乐、闲适洒脱的性格刻画得栩栩如生。在语言方面,口语化的民间语言显得自然质朴、清新别致。句式上多用短句,不用浓艳冗长的修饰语。如有人说,王淡人很傻。王淡人是有点傻,去年就办了件傻事。一个口语化的重复真实自然的揭示了人物性格。诗化的语言营造一种氛围,表现人物形象。如把鱼竿插在岸边湿泥里,起身往家里走。不一会,就有一只刚蓝色的蜻蜓落在他的鱼竿上了。对蓝蜻蜓、鱼竿的细节描写,不仅营造一种悠然闲淡的氛围,也衬托出王淡人的可爱与淡泊的特点。   

【解析】【分析】(1B项,可看出他老婆对他的行为的无奈反感不理解理解错误,根据原文王淡人的老婆是很贤惠的,对王淡人所做的事没有说过一个不字。但是她忍不住要问问淡人:你给汪炳用掉的麝香、冰片,值多少钱?王淡人笑一笑,说:没有多少钱。——我还有。他老婆也只好笑一笑,摇摇头可知,他老婆起初是不喜欢不务正业的汪炳,心疼钱物,但还是对王淡人这种乐善好施的做法默认了,虽不是十分支持,但无反感之意。故选B

2)从人物身份来看,王淡人是一个乡村医生。他能够治好凶险的搭背,可见他医术高明;他急公好义,给病人治病不计较诊费,对穷苦人还白送医药,大水中不顾自己生命危险救助乡亲,可见他医德高尚,有侠义心肠;他名为淡人,家里悬挂一庭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的对联,行医不求名利,可见他淡泊名利;他喜欢钓鱼,钓到鱼就煮了,边喝酒,边吃鱼,边钓鱼,可见他热爱生活、潇洒脱俗。考生依据上述分析,可概括出本题答案。

3)从主题来看,中国味,中国文化的元素是汪曾祺作品的特色。小说记叙了王淡人从医、做人的一系列事件,洲际穷人,不收药费,大水中冒着生命危险去救治病人等,小说中王淡人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急公好义、热爱生活、淡泊名利的美好品质都是中国传统美德,小说借这个王淡人这个人物形象歌颂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表现手法来看,文章没有使用复杂的手法,只是运用了是白描手法,而白描手法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传统手法,汪曾祺先生对这种手法运用自如,把人物描写的栩栩如生,如钓上来一条,刮刮鳞洗净了,就手就放到锅里。不大一会,鱼就熟了。他就一边吃鱼,一边喝酒,一边甩钩再钓,符合人物身份,与背景合拍。从语言方面来看,整篇小说没有华丽的词藻,口语化特点非常明显,语言朴素而又自然,多用短句,如有人问王淡人:你干吗为他治病?王淡人倒对这话有点不解,说:我不给他治,他会死的呀。’”等,个性化的语言使人物形象生动可感,把鱼竿插在岸边湿泥里,起身往家里走。不一会,就有一只钢蓝色的蜻蜓落在他的鱼竿上了清新朴素的语言能展现悠然闲淡的场景。考生依据上述分析,可总结出本题答案。

故答案为:⑴B

⑵①作为一个医生,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作为一个普通人,他善良淳朴,乐于助人,急公好义。作为一个有情趣的人,他洒脱淡泊,甘于清贫,富有生活情趣。

⑶①在主题思想方面,小说蕴含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文中王淡人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治病救人,急公好义。淡泊闲适,率性洒脱,情趣高雅,集中体现中国传统士大夫的节操。作者通过刻画王淡人的形象,表达了对中华传统美德的赞美与呼唤。在表现手法上,善于运用白描手法,继承了中国古典小说的优秀传统。小说善用白描手法,往往寥寥数语就能揭示出人物的精神风采。如本文第二段对王淡人钓鱼、吃鱼的描写,自然朴实、不事雕琢却又准确生动、简练传神,将其自得其乐、闲适洒脱的性格刻画得栩栩如生。在语言方面,口语化的民间语言显得自然质朴、清新别致。句式上多用短句,不用浓艳冗长的修饰语。如有人说,王淡人很傻。王淡人是有点傻,去年就办了件傻事。一个口语化的重复真实自然的揭示了人物性格。诗化的语言营造一种氛围,表现人物形象。如把鱼竿插在岸边湿泥里,起身往家里走。不一会,就有一只刚蓝色的蜻蜓落在他的鱼竿上了。对蓝蜻蜓、鱼竿的细节描写,不仅营造一种悠然闲淡的氛围,也衬托出王淡人的可爱与淡泊的特点。

【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2)此题考查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主旨的解读能力。文章主旨是指文章的写作意图,它是文章的灵魂。其内涵包括情感态度、精神品质、道理感悟和希望号召等。归纳文章主旨最基本的要求是必须首先整体把握全文。要能对所给材料作宏观上的把握,做到对整篇文章了然于胸。这样才能把握文意,领会作者的目的和意图。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独角兽,是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生物,稀有而高贵。基于此,人们常用独角兽企业来形容发展前景看好的初创企业,具有发展速度快、稀少,是投资者追求的目标等属性。独角兽企业的界定标准是:创业十年左右、企业估值超过10亿美元。其中,估值超过100亿美元的企业被称为超级独角兽兽。在新经济时代,随着各类创新资源的加速流动,逐渐形成了能使独角兽企业不断涌现的社会土壤,使企业能够在短时间内抓住机会,整合资源,爆发式成长为独角兽。当前,独角兽企业的多少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创新能力强弱的评价指标,是全球各路资本竞相关注的热点和焦点所在。

(节选自《发展独角兽企业的思考》)

材料二:

    2018323日,科技部发布《2017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共164家,与2016年相比增加了33家。其中因上市、被并购和成立超过十年而毕业的独角兽企业共20家,因估值下降而退出独角兽企业榜单的企业有9家。综合来看,2017年新晋独角兽企业高达62家,总估值6284亿美元,成都、宁波、东莞等六城市首次出现独角兽企业,这与国家重视创新的政策相符。而2016年全国共有131家独角兽企业,估值总和为2137亿美元。从行业布局和地域分布来看,具有如下图的特点:

164独角兽行业分布

 

数量分布        估值分布

 

材料三:

    “独角兽的大量涌现源于新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它是经济爆发增长的标志。新经济时代,创新全球化和社交化等资源加速流动,为独角兽的大量涌现创造了基础条件。独角兽的成长中,有两个关键特质。一是自成长,制定新的行业规则,遵循新的进化法则,适者生存,依靠生态力量自发前进。比如,共享经济的典型代表优步,颠覆原有规则,在打车行业中聪明地构建平台,植入盈利模式。二是要有生态圈。只有冲破藩篱、合作共赢,才能爆发式成长。首先,是走出去”——与外部企业开展生态型合作。传统制造企业需要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社交、移动等新技术实现转型,从而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而这些新技术往往是外部新兴行业中的企业所具备的核心优势。其次,是请进来”——给顾客提供参与共创价值的机会。消弭与消费者的楚河汉界,利用顾客行为数据来提升自身管理质量,通过释放顾客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来改善创业企业所提供的商品或服务,将成为企业的一项重要准则。独角兽在引领产业新业态升级、产业变革、经济发展以及行业创新中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从雅虎到谷歌再到脸书,独角兽企业成为引领产业新业态升级发展的领头羊。从产业变革来看,独角兽是引领产业变革的先锋,它颠覆了传统产业模式,成为产业的新核心,并带来产业的全新变革。独角兽还是城市名片和区域经济引擎。独角兽的辐射带动作用能促进上下游产业发展,产生杠杆效应,拉动区域经济增长,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独角兽还成为区域城市名片,提升区域知名度,从而得到政府的重视和引导。

(摘编自长城战略研究所《新经济先锋:独角兽企业》)

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2017年我国独角兽企业具有数量高速增长、新晋企业多、规模估值扩大等特点。

B. 在独角兽企业分布的18个领域中,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等成为集中爆发领域。

C. 无论是从数量还是从估值来看,独角兽企业都主要分布在"北上杭深"等大城市。

D. 独角兽企业具有向与人们基本生活相关的传统产业和更广泛区域发展的趋势。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独角兽企业的成立时间短,发展速度快,未来前景好,但也会有一些独角兽企业在发展中落伍。

B. 独角兽企业能拉动区域经济增长,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因而成为区域城市名片,得到政府的重视和引导。

C. 独角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自成长的特点让它能够遵循新的进化法则,依靠自身生态力量而非外在因素前进。

D. 独角兽企业给顾客提供参与企业管理的机会,利用顾客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自身的同时也服务消费者。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我国独角兽企业快速发展的原因。    

【答案】 1D

2A

3政府重视。国家的创新政策,地方政府为拉动经济增长,打造区域名片的引导和支持。社会土壤。新经济时代,各类创新资源的加速流动,推动了独角兽企业的发展。投资者看好独角兽企业的发展前景,敢于投资。独角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具有自成长的特点,并且形成了发展的生态圈。   

【解析】【分析】(1D项,无中生有。材料中没有表现过往年份的对比,趋势一说没有落脚点。故本题选D项。(2B项,强拉因果,引擎名片之间相互独立,并无因果关系。C项,二是要有生态圈可以看出其也依赖外部环境。D项,给顾客提供参与企业管理的机会无中生有。故本题选A项。(3)结合文本内容分析:独角兽还成为区城城市名片,提升区域知名度,从而得到政府的重视和引导,政府重视。在新经济时代,随着各类创新资源的加速流动,逐渐形成了能使独角兽企业不断涌现的社会土壤,使企业能够在短时间内抓住机会,整合资源,爆发式成长为独角兽,新经济时代,各类创新资源的加速流动形成了独角兽企业出现的社会土壤。人们常用独角兽企业来形容发展前景看好的初创企业,具有发展速度快、稀少,是投资者追求的目标等属性,投资者看好独角兽企业的发展前景,敢于投资。独角兽在弓|领产业新业态升级、产业变革、经济发展以及行业创新中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独角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具有自成长的特点,并且形成了发展的生态圈。

故答案为:⑴D⑵A

⑶ ①政府重视。国家的创新政策,地方政府为拉动经济增长,打造区域名片的引导和支持。社会土壤。新经济时代,各类创新资源的加速流动,推动了独角兽企业的发展。投资者看好独角兽企业的发展前景,敢于投资。独角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具有自成长的特点,并且形成了发展的生态圈。

【点评】本题考查的学生对新闻材料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本题设置了相关同一话题的多则材料,因此要认真阅读各则材料,抓住每则材料对同一话题的观点态度的语句,然后把选项的观点和对应材料的观点进行比较即可得出答案。

此题考查考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把握内容要点的能力。答题步骤是:要细心核对选项与原文表述的差别,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无中生有、语言绝对等问题。

此题属于开放性的拓展探究题型。做此类题,一不可脱离材料,关注材料涉及的对象及体现的观点,二要联系现实,关注此类现象与社会的关联,找准与此问题关联的对象,一一探究解决问题应该采取的措施。另外既然涉及社会多方面,答题要依据分值分点作答,做到答题思路清晰,条分缕析。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主持人)我国的GDP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了,但贫富差距依然很大,那您认为收入分配格局到底存在哪些问题呢?

    (辜胜阻)我国经济总量(GDP)已经成为世界第二,超过日本,仅次于美国,我们人均GDP也从30年前的不到两千美金的水平,现在发展到人均GDP已经超过四千美金。我们现在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政府财政收入也早就超过日本了,应该说国富做得好。我们现在的财富分配格局是一个金字塔型的,富人很少,中间层(中等收入阶层)也很少,大量的是低收入阶层。十二五期间怎么从国富走向国民共富,走向民富优先,在民富的基础上实现国家富强,这是非常重要的。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要解决收入分配差距。前不久有一个争论,说中国是世界贫富差别最大的国家,我不同意这个观点。世界贫富差别最大的应该是巴西。巴西典型的中等收入陷阱,三十年前、四十年前就进入了中等收入国家,但是一直停留在中等收入的水平上,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它的贫富差别太大。它的行业贫富收入差别甚至达到28倍,我们现在的贫富差别是15倍。所以怎么样解决这种贫富差距,实现国民共富,特别是让老百姓先富起来,这是关键。

    (主持人)您认为分配制度改革是十二五最难的攻坚战,为什么是最难的呢?

    (辜胜阻)因为你要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间的比重,那么你就要降低政府所得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或者降低企业的比重。现在我们有不同的企业,像国企的利润还不错,有接近两万亿的利润,你让它来提高它的劳动者收入相对来讲比较容易。但是广大的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它的利润很薄,做得好的利润率只有3%5%,一般的只有1%2%,大量的小企业还在亏损当中。你让这些中小企业涨薪,提高劳动者的报酬就非常艰难。所以现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大量的民间资本虚拟化、热钱化,游离于实体经济,比如温州这些地方70%的企业转向房地产了,过去是靠做实体经济起家的,而且做得很好,比如打火机、鞋,但是现在都不做了,都逃离实体经济,出现了民间资本热钱化和虚拟化,都去做投资,炒房、炒煤、炒股。这样一来就必然造成我们产业的空心化,经济的泡沫化。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必须带头降低政府收入在国民收入、在GDP中间的比重,和中小企业联手提高劳动报酬。但是现在我们的政府有很多制度都是刚性的,它的负担也很大,你现在让它降低都很难。所以有的财政专家说我们的税负水平不是低而是高,将来还要进一步提高,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又很难降低它的比重,那十二五规划建议提高劳动报酬的比重将来就很有可能很难落实。所以难就难在这里,三者利益关系的调整非常艰难。

    (主持人)收入分配改革其实是一个两难的问题,因为如果要是提高劳动者报酬必然会增加企业的用工成本。那这时候我们的企业,尤其是一些中小企业就会遇到一些困难。那您认为企业应该如何去应对呢?

    (辜胜阻)企业在高成本的状况下,就会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放弃、不做了,它们就退出了。还有一部分企业必须转型升级,在过去三四年靠廉价劳动力会获得很好的利润,大家就不会去创新,就不会去推进技术的进步。所以有的老板讲,现在我五个人的事情请三个人干给四个人的工资,还有五个人的事情我请三个人干,再买一台机器,这就意味着技术的进步和资本的有机变化,还有的说我要通过管理的创新降低企业的成本,来应对人力成本的上升。在这个问题上政府和企业一定要联手来做这件事情。作为企业自身来讲,你要通过转型升级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作为政府来讲,你应该帮助企业减轻负担,让它们轻装上阵,让它们有一定的财力来解决收入分配制度中间存在的问题。

(节选自《全国人大代表辜胜阻谈收入分配改革》)

1)下列关于我国收入分配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国家经济总量大,位居世界第二,但在收入的分成上,政府和国有企业所得多,普通百姓所得少。

B. 人均GDP已经超过四千美金,但富人很少,中等收入阶层也很少,大量的是低收入阶层。

C. 行业贫富差别达15倍,贫富差距虽然比较大,但解决收入分配差距的任务还不是很艰难。

D. 提高劳动报酬,特别是提高那些普通劳动者的收入是十二五应着力解决的问题。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国的贫富差距虽然比较大,但还没有像巴西那样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B. 如何平衡政府、企业、劳动者三者之间的利益是收入分配改革的关键。

C. 国企利润较好,其提高劳动者的收入相对比较容易,而中小企业则比较困难。

D. 只要降低政府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就能提高居民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

3)综合全文,就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企业的发展的关系,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 1C

2D

3提高劳动成本会迫使一些企业放弃做实体经济而转向虚拟经济,出现民间资本热钱化和虚拟化,造成部分产业的空心化,经济的泡沫化。提高劳动成本会使部分企业利润微薄,使有的企业出现亏损甚至退出市场。提高劳动成本也会促使部分企业转型升级,有利于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劳动生产率,有利于技术的创新和进步。   

【解析】【分析】(1C项,行业贫富差别达15倍,贫富差距虽然比较大,但解决收入分配差距的任务还不是很艰难还不是很艰难错误,与原文观点相反,由原文我们现在的贫富差别是15倍。所以怎么样解决这种贫富差距,实现国民共富,特别是让老百姓先富起来,这是关键以及您认为分配制度改革是十二五最难的攻坚战,为什么是最难的呢可以看出。故选C

 2D项,只要降低政府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就能提高居民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表达绝对。根据文意,收入分配涉及到政府、企业、劳动者三者,降低了政府的收入并不一定能提高国民的收入。故选D

 3)本题中,由原文你让这些中小企业涨薪,提高劳动者的报酬就非常艰难。所以现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大量的民间资本虚拟化、热钱化,游离于实体经济,比如温州这些地方70%的企业转向房地产了可总结出:提高劳动成本会迫使一些企业放弃做实体经济而转向虚拟经济,出现民间资本热钱化和虚拟化,造成部分产业的空心化,经济的泡沫化。由原文企业在高成本的状况下,就会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放弃、不做了,它们就退出了可总结出:提高劳动成本会使部分企业利润微薄,使有的企业出现亏损甚至退出市场。由原文还有一部分企业必须转型升级,在过去三四年靠廉价劳动力会获得很好的利润,大家就不会去创新,就不会去推进技术的进步能够归纳出:提高劳动成本也会促使部分企业转型升级,有利于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劳动生产率,有利于技术的创新和进步。

故答案为:⑴C⑵D

 ⑶①提高劳动成本会迫使一些企业放弃做实体经济而转向虚拟经济,出现民间资本热钱化和虚拟化,造成部分产业的空心化,经济的泡沫化。提高劳动成本会使部分企业利润微薄,使有的企业出现亏损甚至退出市场。提高劳动成本也会促使部分企业转型升级,有利于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劳动生产率,有利于技术的创新和进步。

【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做题前要通读材料,读懂材料内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充分理解。然后将选项内容和原文逐一比照分析。

 2)本题综合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3)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答题的方向,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分出层析,找到关键词语,联词成句分条作答;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此题是综合筛选的题目,要立足原文,进行概括。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风格乃文学之大体

郭宏安

    《列子》中讲到,秦穆公要找一匹千里马,伯乐推荐的九方皋,说马已找到,是一匹黄色的母马,而秦穆公看到的是一匹黑色的公马,秦穆公不悦,伯乐则大喜,说,九方皋相马,得其精而忘其粗,见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事实证明,这匹马果然是匹千里马。

    这个故事让我想到文学翻译和翻译批评,当我们对文学译本进行欣赏和评判时,难道不应该力争做一个九方皋那样的人吗?得其精而忘其粗,见其内而忘其外,所求者,此之谓也。

    从事文学翻译以及翻译批评的人,能够从九方皋身上获得的启发是:判断译本的优劣,就要看它是否表现了原作的精气神,而不只是看译本的语句词汇是否与原作一一对应,是否严格正确、准确或精确。所谓原作的精气神乃是其原有的风味(钱锺书语),即风格。风格者何?岂非绝尘弭迹者乎!译作传达原作的风格做到铢两悉称,是不可能的,但是尽力传达,努力做到惟妙惟肖,则是可能的,这就要求译者准确地感觉、体会到原作的风格,并且能够用汉语加以正确表达,这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也是全面落实信、达、雅的结果。风格是贯穿原作的一股气势,或刚或柔,或动或静,或显或隐,精气神是也,例如夏多布里昂的华美,斯丹达尔的简枯,波德莱尔的阴冷,加缪的冷静……这股气势同样应该在译文中显现。至于细节上的瑕疵,在这种风格气势的统领下,是不难纠正的。

    许多名著往往有几处瑕疵,不害其为名著,这是因为有风格的存在。唐韦庄说:班、张、屈、宋,亦有芜辞,沈、谢、应、刘,犹多累句。这是中国古人衡文评诗时的基本态度,即采取了瑕不掩瑜的立场。还是清沈宗骞说得明白:每见古人所作,细按其尺寸交搭处不无小误,而一毫无损于大体,可知意思笔墨已得,余便易易矣。亦有院体稿本,竟能无纤毫小病,而鉴赏家反不甚重,更知论画者首须大体。

    沈宗骞所说的鉴赏家正是我所说的文学翻译批评家,前者面对的是想象力对现实世界的加工和改造,而后者面对的是想象力和想象力的产品。如果让一位文学翻译批评家评论傅雷译的《高老头》,他是着眼于风格,还是细节?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外国文学名著丛书版的《高老头》中,傅雷把译成了,只能说不留神犯了一个小错,无关宏旨。像这类小错可以纠正和避免,但并不影响《高老头》被看作是准确传达了原作风格的一部优秀译作,正如批评家李健吾所说:巴尔扎克的庞大段落,在他是气魄,是气势,是酣畅……”傅雷译的《高老头》的风格,庶几近之。一位文学翻译批评家应该把注意力放在译品的风格上,要独具只眼,看出作品整体的美。

    细节不可滥用。因为整体的美并不必然建立在细节的精确之上,有时候过于追逐细节的完美,以至于失去创造的活力,那就得不偿失了。法国19世纪的大批评家波德莱尔对整体与细节的关系有过十分精彩的论述,例如他毫不犹豫地赞同德拉克洛瓦为整体而牺牲细节,因为后者唯恐因作业更清晰更好看而产生的疲劳减弱他的思想活力。当然,细节的错误仍然是错误,当它危及整体的美的时候,就必须毫不留情地指出来。

选自(《人民日报》2018113024 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品的风格,即是本文作者所强调的得其精而忘其粗,见其内而忘其外中的

B. 判断译本的优劣,要看译本的语句词汇是否忠实原作、是否准确,更要看它是否表现了原作的精气神。

C. 名家作品也有细节的不足,如夏多布里昂过于华美,斯丹达尔过于简枯,波德莱尔过于阴冷,加缪过于冷静。

D. 译者对原作风格把握不准,即使词句译得很精准,也不能说是全面落实了翻译工作的信、达、雅的要求。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大量地使用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体现出其丰厚的学养和开阔的眼界。

B. 举例论证注意了详略得当,既有多例的排比列举,也有对一例的深入分析。

C. 引用沈宗骞的话是为了论证文学翻译批评家应着眼于整体风格而不是细节。

D. 作者在论证评论诗文应采取瑕不掩瑜立场后,接着论证文学翻译家也应如此。

3)对翻译作品,作者为什么特别看重风格的准确传达而不纠结于细节的瑕疵?    

【答案】 1C

2D

3风格是原作的精气神,决定作品整体美;有风格在,细节的瑕疵往往是无关宏旨的;滥用细节,(过分追求细节)常常会失去创造的活力。   

【解析】【分析】(1C项,夏多布里昂过于华美,斯丹达尔过于简枯,波德莱尔过于阴冷,加缪过于冷静是指各家各自的风格特征,而非细节的不足。故选C

 2D项,文学翻译家说法错误,应是文学翻译批评家,故选D

 3)依据第三段可知风格是原作的精气神,决定作品整体美;第四、五段许多名著往往有几处瑕疵,不害其为名著,这是因为有风格的存在可概括为有风格在,细节的瑕疵往往是无关宏旨的;第六段概括为滥用细节,(过分追求细节)常常会失去创造的活力。

故答案为:⑴C⑵D

 ⑶①风格是原作的精气神,决定作品整体美;有风格在,细节的瑕疵往往是无关宏旨的;滥用细节,(过分追求细节)常常会失去创造的活力。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把握信息要点的能力。这类题,首先要求学生整体阅读文段,理清思路,把握好文段的中心;然后仔细阅读题干及每一选项,把握每一选项的关键信息;最后根据选项的关键信息认真比对原文,并会根据原文内容作进一步的合理推断与分析。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一般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混淆未然与已然、部分与整体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找出答案。

 2)此题考查对论述文论证的分析能力。这类题,首先应读懂文章,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然后分清文章的观点与论据,以及论证的方式等。这需要深入分析论证思路是如何一步步展开的,也需要掌握常见论证方法的大体规律。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文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7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最后三分钟的高贵

威廉保西

    阿普达是英国伯明翰南部山区的旅游观光小镇,保留了维多利亚时期的很多特色,至今仍然使用马车代步。艾迪是镇上一家出售特色草帽的小工艺店老板。半年前,艾迪和邻近的迪克鲁斯镇上的姑娘苏菲相爱了,可镇上大法官的儿子洛克也看上了苏菲,发誓非她不娶。

    几天前,苏菲告诉艾迪,她父亲对洛克家的背景很满意,但在听说苏菲爱上了卖草帽的艾迪后非常生气,并且打电话给远在伯明翰当医生的苏菲的哥哥博格,要他回家阻止妹妹。另外,博格也打算近期回家给父亲做一个手术,切除父亲额头上的良性肿瘤。百合节要到了,按照当地习俗,镇上的男孩都会在这天到心爱的女孩家送上一份价值不菲的礼物,借此表明心迹。苏菲抽泣着要艾迪想办法,送一份能够打动她父母的厚礼。

    艾迪咬咬牙,取出了全部积蓄,共6000英榜,但他想来想去不知买什么,于是就把这些钱都放在他母亲留下来的一个梳妆匣子里,他想都带给苏菲,让她自己用这些钱去挑选礼物。

    “百合节这天早晨空降暴雨,艾迪急匆匆起床。阿普达和迪克鲁斯两镇相隔几十公里,山路崎岖不平,马车是惟一的交通工具。马车夫亨特驾着马车来到了艾迪门前,半小时后,马车来到镇中心,艾迪远远看见洛克站在路边,洛克也要去苏菲家送礼。

    “亨特,给我把画搬上去,千万小心,光那个檀香木框就抵得上你十几辆马车!洛克大声嚷嚷着跳上了车,嘿,这不是艾迪吗,你不会也要到苏菲家去吧,准备了什么礼物啊?听着洛克的揶揄,艾迪没接腔,他很是自卑。

    飘泼大雨让马车速度愈加慢了,以前只要三四个小时的路他们走了七八个小时还没到,现在离迪克鲁斯镇还有好几里山路呢!此时大雨滂沱,天色渐渐暗了下来。马车在过一条岔道口时,一个浑身湿透的中年男子拦在前面,他提着一只便带式手术箱,对不起,能让我搭乘一段吗?我到前面的迪克鲁斯镇。这个中年男子告诉他们,他坐的马车半路坏了,他只好徒步前行了十几里路。

    “快上来吧!艾迪忙招呼这名男子坐下,他得知男子叫博格。洛克不满地哼了一声:小心些,别弄坏了我的画!你可赔不起!

    道路越来越泥泞,突然马停下来不走了,它可能累坏了。洛克气急败坏地猛踹马屁股,马受到惊吓,飞快地向前冲去,前方正是一个斜坡,还没等他们回过神来,马车就向路旁倾覆,他们滚进了数英尺深的坡底。

    一阵眩晕过后,艾迪睁开了眼睛,四周一片昏暗,洛克和博格也躺在附近的泥泞里呻吟,不过他们还可以站起来。但艾迪突然发现亨特半天没有爬起来。噢!上帝,他腿上流了好多血!在艾迪点燃的打火机的光芒里,洛克惊恐地指着亨特右大腿下的一汪鲜血叫道。

    “让我看看,博格蹲下身察看伤情,亨特已经昏迷,鲜血从他的大腿股动脉汩汩流出,一根尖树枝刺穿了他的大腿。动脉破裂了,他失血过多,必须立即缝合动脉止血!博格果断地说,接着他又以医生的口吻命令艾迪和洛克道:去把我的手术箱找来!

    博格接过艾迪从泥泞中找到的手术箱,取出手术刀和缝合伤口的针线,然后和艾迪合力将亨特抬到一块突出的崖壁下。

    就在博格准备开始手术时,他发现天色实在是太暗了,让他看不清楚亨特伤口的准确位置,快点燃打火机。博格急切地说。衣物都被雨水打湿了,无法点燃,艾迪只好一直摁着打火机,借着微弱的光芒,博格开始给亨特实施手术。然而,打火机油就快消耗光了,火光越来越微弱。我还需要3分钟,你们身上还有什么可以用来照明吗?博格心急如焚地问。

    “对了,年轻人,你的画用塑料包着,应该可以点燃的。听到博格问起了自己,洛克开始支支吾吾:……下着雨……要是打开就毁了,那可是幅名画,值很多钱。

    这时,艾迪突然想起了匣子里的6000英榜,他赶紧将它找出来,还好,钞票还没有被打湿。快缝合伤口!艾迪迅速点燃了一张张钞票,微弱的光映着他有些苍白的脸。

    3分钟过去了6000英榜烧成了灰烬,手术也终于完成了,艾迪和博格都瘫软地坐在了泥地上。小伙子,你身上怎么带着这么多的现金?博格忍不住发问了。 那是我准备给心爱的苏菲买礼物的,现在,我可一无所有了。

    “苏菲?博格轻轻念道,很快地拍了拍艾迪的肩膀,放心吧,好小伙,这个女孩会属于你的!远处传来了马车声,原来苏菲的家人得知博格今天要回来,却迟迟没到后,派人来接他了。

    当洛克知道来的人就是苏菲的家人,并且得悉博格就是苏菲的哥哥时,赶忙殷勤地问这问那。但是,博格只冷冷地看了他一眼,然后,他微笑地对着艾迪说:小伙子,我的妹妹需要与高贵的人共度一生,3分钟里,你失去了6000英榜,却赢得了真正的高贵!

1)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的一项是(  )            

A. 这篇小说运用对比手法,塑造了两个身份地位悬殊但精神品质却有着天壤之别的人物形象,旨在告诉我们真正的高贵在于心灵。

B. 当那个中年男子要求打车时,艾迪热情招呼他上车坐下,是因为他隐约感觉到这个中年男人叫博格,是苏菲的哥哥。

C. 小说结构严谨多处埋下伏笔,比如第二段提到博格要回家给父亲做手术,使得后文马车出事,艾迪在泥泞中找到手术箱,博格能给亨特做手术的情节不显得突兀。

D. 洛克不愿意点燃包画的塑料布,是因为他画是他百合节送给苏菲的礼物,不能随便就给毁了,担心名贵的画会被雨水毁坏。

2     小说第一段对阿普达镇及艾迪、洛克的介绍,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结合全文,请探究小说题目是最后三分钟的高贵为题的妙处。    

【答案】 1B

2交代故事发生的社会环境,主要人物;介绍阿普达镇阿普达是英国伯明翰南部山区的旅游观光小镇,至今仍然使用马车代步,为下文马车失事埋下伏笔。点出艾迪和洛克身份地位的悬殊,引出下文,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3能体现人的高贵不在于身份地位而在于心灵,越是紧急情况,越能检验出人灵魂的高下这一主旨。能表明作者对艾迪高贵心灵的赞美。产生对比的效果,体现出作者对地位高贵的洛克的讽刺批评。   

【解析】【分析】(1)选项B中说当那个中年男子要求打车时,艾迪热情招呼他上车坐下,是因为他隐约感觉到这个中年男人叫博格,是苏菲的哥哥,艾迪在此之前并不知道那个中年男子是博格。故选B

 2)小说第一段是文章开头,有对阿普达镇的情况介绍,特别指出马车是代步工具,交代了艾迪、洛克的情况差别,所以不仅交代故事发生的具体环境景,同时使文章情节的发展更具合理性,也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

 3)标题最后三分钟的高贵,指向对人物艾迪的美好精神的赞美,这种高贵无关乎贫富,不能用金钱衡量,越是在生死攸关的最后三分钟越展现的淋漓尽致,越让那些富而不贵者相形见绌。

故答案为:⑴B

 ⑵①交代故事发生的社会环境,主要人物;介绍阿普达镇阿普达是英国伯明翰南部山区的旅游观光小镇,至今仍然使用马车代步,为下文马车失事埋下伏笔。点出艾迪和洛克身份地位的悬殊,引出下文,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⑶①能体现人的高贵不在于身份地位而在于心灵,越是紧急情况,越能检验出人灵魂的高下这一主旨。能表明作者对艾迪高贵心灵的赞美。产生对比的效果,体现出作者对地位高贵的洛克的讽刺批评。

【点评】本题考查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和鉴赏能力。解答本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人物环境情节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此题考查学生分析段落作用的能力。分析语段的作用,首先答出语段的语段的内容,然后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作用,结构方面注意语段所处的位置,此题是文章的开头注意对小说相关内容的交代和为后文做铺垫、引起下文的作用,然后从内容方面分析,注意分析对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方面的作用。这是一道分析语段的作用题目,答题时首先答出语段的内容,然后结合语段位置分析作用,分析作用要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小说第一段对阿普达镇及艾迪、洛克的介绍交代故事发生的具体环境,同时文章更具合理性,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

 此题考查标题作用的鉴赏能力。把握小说标题的作用: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概括小说主要事件;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烘托人物的思想性格,突显人物形象;揭示小说主旨,深化主题;从给读者的带来的感受角度来说,还有吸引读者,引发阅读冲动的作用。概括起来有情节、环境、人物、主题和效果五个方面。本题可据此回答。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状(节选)

/汪曾祺

    云致秋家贫,少孤。他家原先开一个小杂贸铺,不是唱戏的,是外行。致秋上过小学、初中,还在青年会学了两年英文。他文笔通顺,字也写得很清秀,而且写得很快。照戏班里的说法是写得很。他有一桩本事,听报告的时候能把报告人讲的话一字不落地记下来。他曾在邮局当过一年练习生,后来才改了学戏。因此他和一般出身于梨园世家的演员有些不同,有点书卷气

    致秋原先在致兴成科班。致兴成散了,他拜了于连宣。于先生原先也是好角,后来塌了场,就不再登台,在家教戏为生。

    云致秋很聪明,摹仿能力很强,他又有文化,能抄本子,这比口传心授自然学得快得多,于先生很喜欢他。没学几年,就搭班了。他是学二旦的,但是他能唱青衣。致秋唱了几年戏,不管搭什么班,只要唱《探母》,太后都是他扮的。致秋有一条好嗓子。据说年轻时扮相不错。我一共看过他两出戏:《得意缘》和《探母》。 他那很多地方是死膛肺里的氧气实在不够使,我看他扮着郎霞玉,拿着大枪在台上一通折腾,不停地呼哧呼哧喘气,真够他一呛!不过他还是把一出《得意缘》唱下来了。《探母》那回是大合作,在京的有名的须生、青衣都参加了,在中山公园音乐堂。那么多的好角,可是他扮的萧太后还真能压得住,一出场就来个碰头好。 观众也有点起哄。一来,他确实有太后的气派,身上穿着花盆底那两步走,都是样儿;再则,他那扮相实在太绝了。京剧演员扮戏,早就改了用油彩。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后来都是用油彩。可他还是用粉彩、鹅蛋粉、胭脂,眉毛描得笔直,樱桃小口一点红,活脱是一幅同光十三绝,俨然陈德霖再世。

    云致秋到底为什么要用粉彩化妆,这是出于一种什么心理,我一直没有捉摸透。问他,他说:粉彩好看!油彩哪有粉彩精神呀!还是真话么?还是标新(旧)立异?玩世不恭?都不太像。致秋说:粉彩怎么啦,公安局管吗?公安局不管,领导不提意见,就许他用粉彩扮戏。致秋是个凡事从众随俗的人,有的时候,在无害于人,无损于事的情况下,也应该容许他发一点小小的狂。这会使他得到一点快乐,一点满足:这就是我——云致秋!

    致秋一辈子走南闯北,跑了不少码头,搭过不少班,过不少名角。他给金少山、叶盛章、唐韵笙都挎过刀。他会的戏多,见过的也多,记性又好,甭管是谁家的私房秘本,什么四大名旦,哪叫麒派、马派,什么戏缺人,他都来顶一角,而且不用对戏,拿起来就唱。他很有戏德,在台上保管能把主角傍得严严实实,不洒汤,不漏水,叫你唱得舒舒服服。 该你得好的地方,他事前给你垫足了,主角略微一使劲,好儿就下来了;主角今天嗓音有点失润,他也能想法帮你过去,不特别卯上,存心你一下;临时有个演员,或是病了,或是家里出了点事,上不去,戏都开了,后台管事急得乱转:云老板,您来一个!”“救场如救火,甭管什么大小角色,致秋二话不说,包上头就扮戏。他好说话。后台嘱咐马前,他就可以掐掉几句;马后,他能在台上多一会儿。有一次唱《桑园会》,老生误了场,他扮的罗敷,愣在台上多唱出四句大慢板!一一临时现编词儿。一边唱,一边想,唱了上句,想下句。打鼓佬和拉胡琴的直纳闷:他怎还唱呀!下来了,问他:您这是哪一派?”——“云派!他聪明,脑子快,能钻锅,没唱过的戏,说说,就上去了,还保管不会出错。他台下人缘也好。从来不拿糖”“吊腰子。为了戏份、包银不合适,临时把戏"下啦,这种事他从来没干过。常言道:宁带千军,不带一班。这种事,致秋从来不往里掺和。戏班里流传两句名贤集式的处世格言,一是小心干活,大胆拿钱,一是不多说,不少道,致秋是身体力行的。他爱说,但都是海聊穷逗,从不钩心斗角,播弄是非。因此,从南到北,都愿意用他,来约的人不少,他在家赋闲当散仙的时候不多。

    他给言菊朋挂过二牌,有时在头里唱一出,也有时陪着言菊朋唱唱《汾河湾》一类的对儿戏。这大概是云致秋艺术生涯登峰造极的时侯了。

    我曾问过致秋:你为什么不自己挑班?致秋说:有人撺掇过我。我也想过。不成,我就这半碗。唱二路,我有富裕;挑大梁,我不够。不要小鸡吃绿豆,强努。挑班,来钱多,事儿还多哪。挑班、约人,处好了,火炉子,热烘烘的;处不好,虱子皮袄,还得穿它,又咬得慌。还得到处请客、应酬、拜门子,我淘不了这份神。这样多好,我一个唱二旦的,不招风,不惹事。黄金荣、杜月笙、袁良、日本宪兵队,都找寻不到我头上。得,有碗醋卤面吃就行啦!

1     开头第一段有什么作用?    

2     小说中的云致秋有着怎样的性格特征?请结合文本归纳分析。    

3     赏析文中画线语句。    

4)有人评论汪曾祺在小说散文化方面,开风气之先,请结合文本对汪曾祺小说的特点加以分析。    

【答案】 1)开篇交代云致秋的家庭背景和上过学的经历,以及他的文笔、记性好、有书卷气等特征,为后文做铺垫。

2聪明过人:有点书卷气,学戏极为聪明,什么戏都能演。热情敦厚,人缘极好,又极具人情味。台上救场如救火,台下从不掺杂纷争。淡定从容,甘当配角:虽有能力,但甘当配角,能把主角得舒舒服服。特立独行,有时发一点小狂: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等人都用油彩,只有他坚持用粉彩。

3运用排比手法,写出他会唱的戏多,乐意帮人救场。运用叠词严严实实”“舒舒服服,表现出云致秋很有戏德。多用短句,简练明快。

4汪曾祺的小说情节因素很弱,较少矛盾冲突,更关注生活,通过生活来写人写事。小说中云致秋即是这样的小人物。内容多横写市井风情,天文地理,风俗人情、掌故传说等等,渗透着乡土气息,有一种博识的杂家的风范。所选的小说中对云致秋所扮的角色的描写就体现出了杂家的特色。语言朴素、自然,于平常中求韵味,有散文化的特点。   

【解析】【分析】(1)第一段家贫,少孤。他家原先开一个小杂贸铺交代了云致秋的家庭背景;致秋上过小学、初中,还在青年会学了两年英文交代上学经历;文笔通顺,字也写得很清秀,而且写得很快”“和一般出身于梨园世家的演员有些不同,有点书卷气’”写了云致秋的文笔和气质特点,为后文写他的独特个性和气质做铺垫。

 2)依据第一段文笔通顺,字也写得很清秀,而且写得很快、第三段云致秋很聪明,摹仿能力很强,他又有文化,能抄本子,这比口传心授自然学得快得多、第五段他聪明,脑子快,能钻锅,没唱过的戏,说说,就上去了,还保管不会出错等,可知云致秋聪明过人。依据第五段“‘救场如救火,甭管什么大小角色,致秋二话不说,包上头就扮戏。他好说话”“为了戏份、包银不合适,临时把戏下啦,这种事他从来没干过等可知,云致秋热情、人缘极好、厚道等特点;依据第五段在台上保管能把主角傍得严严实实,不洒汤,不漏水,叫你唱得舒舒服服和最后一段唱二路,我有富裕;挑大梁,我不够”“我一个唱二旦的,不招风,不惹事可知,云致秋知足从容,甘当配角等特点。依据第三段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后来都是用油彩。可他还是用粉彩、鹅蛋粉、胭脂可知,云致秋特立独行,坚持自我的特点。

 3该你得好的地方,他事前给你垫足了”“主角今天嗓音有点失润,他也能想法帮你……”“临时有个演员,或是病了,或是家里出了点事……甭管什么大小角色,致秋二话不说,包上头就扮戏,用了排比手法,写出云致秋乐意助人、帮人救场的特点。他很有戏德,在台上保管能把主角傍得严严实实,不洒汤,不漏水,叫你唱得舒舒服服长短句结合,且用严严实实”“舒舒服服等叠词,简洁明快地赞美了云致秋很有戏德。

 4)本题要求分析汪曾祺在小说散文化方面,开风气之先的特点,考生可以分析本文的散文倾向的特色。首先,本文弱化情节、几乎没有冲突,而是写云致秋和一般出身于梨园世家的演员有些不同,有点书卷气、有戏德,并以琐碎的生活剪影来写人写事,体现了散文的特点;其次,来约的人不少,他在家赋闲当散仙的时候不多”“挑班、约人,处好了,火炉子,热烘烘的;处不好,虱子皮袄,还得穿它,又咬得慌等句子都可以看出,本文语言有朴素自然中显韵味显内涵的散文化特点;还有,甭管是谁家的私房秘本,什么四大名旦,哪叫麒派、马派,什么戏缺人,他都来顶一角”“ 戏班里流传两句名贤集式的处世格言,一是小心干活,大胆拿钱,一是不多说,不少道’”等都可以看出,本文还写了戏剧派系、市井思想等等,内容广博中展现云致秋特点,有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故答案为:开篇交代云致秋的家庭背景和上过学的经历,以及他的文笔、记性好、有书卷气等特征,为后文做铺垫。

 ⑵①聪明过人:有点书卷气,学戏极为聪明,什么戏都能演。热情敦厚,人缘极好,又极具人情味。台上救场如救火,台下从不掺杂纷争。淡定从容,甘当配角:虽有能力,但甘当配角,能把主角得舒舒服服。特立独行,有时发一点小狂: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等人都用油彩,只有他坚持用粉彩。

 ⑶①运用排比手法,写出他会唱的戏多,乐意帮人救场。运用叠词严严实实”“舒舒服服,表现出云致秋很有戏德。多用短句,简练明快。

 ⑷①汪曾祺的小说情节因素很弱,较少矛盾冲突,更关注生活,通过生活来写人写事。小说中云致秋即是这样的小人物。内容多横写市井风情,天文地理,风俗人情、掌故传说等等,渗透着乡土气息,有一种博识的杂家的风范。所选的小说中对云致秋所扮的角色的描写就体现出了杂家的特色。语言朴素、自然,于平常中求韵味,有散文化的特点。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分析语段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答题时注意首先概括该语段的主要内容,然后分析和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在表达主旨和人物性格塑造方面的作用,还要注意结合语段在文章中所处的位置进行分析。

 2)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先在文章中找到与表现人物形象相关的内容,再从不同角度进行概括。特别要注意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的句段。答题时一般是先概括性格特点,再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3)本题考查对语句的赏析,注意运用的艺术手法和用词用语特点、句式特点,结合表达效果分析。 语言简短,如不洒汤,不漏水,叫你唱得舒舒服服,显得简洁明快;叠词运用,如严严实实”“舒舒服服等,写出他的戏德;运用排比手法,讲述几种不同情况如很有戏德”“主角今天嗓音有点失润”“临时有个演员,或是病了,或是家里出了点事,体现出他的热情助人和会的戏多。

 4)本题主要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及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既需要结合文本内容分析,也需要拓展延伸。

 

9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汉装,中国华彩

    我们的传统服装究竟是怎样的呢?即使没有见过出土的实物,在历代的画典以及文学作品中,这种特征也不难总结。中华民族作为最源远流长的民族之一,1.8万年前山顶洞人就开始使用骨针,7000年前河姆渡出现纺轮,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而其他古文明如埃及、爱琴文明都是发源于公元前3000年前。

    从商朝出土的玉人可以看出当时的服装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外形特征,如上衣下裳,交领右衽。西周东周是中国历史上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化的重要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土地所有制的变化,西周的等级制度逐步确立。与这种等级制度相适应,产生了完整的冠服制度。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上衣下裳连成一体的深衣”(上下一体的长衣)。作为汉装原型的深衣,在《礼记》中有记载:制十有二幅,以应十有二月,袂(袖子)圆以应规,曲袷()如矩以应方。负绳及踝以应直,下齐如权衡以应平。

    中国服装在这时就已经与西洋服装彻底分道扬镳,在形制的细节处、颜色上等都蕴涵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一般认为汉装自身显著的特点成熟于汉,至宋明仍保留有其鲜明的特征,即宽衣博带、大襟右衽、交领大袖,整体风格含蓄柔静、随和典雅。风格最清晰的莫过于三个时期:魏晋、盛唐和宋明。其中魏晋和宋明是鲁迅所认为的中华民族有自觉意识的朝代。

    魏晋时地主阶级世袭门阀贵族崛起,反儒倡道,老庄玄学盛行。此时作为的意识觉醒,不拘小节,不做作,任其自然。如在鲁迅的《故事新编》中记载,鸟有羽,兽有毛,黄瓜茄子赤条条。认为衣服乃身外之物,可有可无。穿着也不拘礼教,甚至袒胸露脯。最极至的是放浪形骸,以天地为裈(裤子)的竹林七贤。这个时期是中国服饰史上男子士儒最为风雅潇洒的一个时期。士人流行飘逸的长衫,得意而忘形,如晋武帝间冬天尽日不着复衣,但着单练衫五六层。男子还崇尚扎巾,羽扇纶巾,颇有一种厌弃冠冕公服的风气。于是此时出现风度,风采,风姿,风韵,云中白鹤等自喻。女子形象也可以从敦煌壁画的飞天中看出,袖子宽大,衣带飘飘。

    盛唐开放繁荣,也是服饰史上的一个高峰时期。华丽的服饰,体现出一个强盛民族的自信。男子相对俭敛,不再穿裙。而多是圆领袍衫加襥头(一种搭拉两个脚的软帽子),一直沿用至明,并有严明的官服制度,唐百官服色,视阶官之品。武则天时还以不同的图案纹样来区别文武官衔。而女子服装则表现出空前绝后的开放、华贵和宽大。孟浩然《春情》中描写坐时衣带萦纤草,行即裙裾扫落梅,可见衣带和裙摆之长。白居易在《霓裳羽衣歌和微之》中写道虹裳霞帔步摇冠,钿璎累累佩珊珊,都是当时华丽的时世装。

    至宋明,随着汉文化的沉淀,服饰也表现的更沉稳严谨,形成了更严格的官服制度。同时,民间服饰的细节装饰也趋繁复。裙子式样修长,穿着时在腰间扎以绸带,带上垂绶环。尤其宋朝程朱理学强调封建伦理思想,禁锢人们思想,服饰美学上更趋向纤弱、拘谨,与当时的建筑绘画等其他艺术风格一致(建筑上白墙黑瓦,绘画上清秀简洁的水墨画和淡彩画)。并且此时缠足风盛行。明代资本主义萌芽,但服制仍多沿用宋制,同时随着棉丝的大量生产,民间服饰也异彩纷呈,多了些市井之趣。如将不同色彩拼接起来的水田衣。至此,中国服饰形成了非常完备的体系。从形制上来说,官服已经明确到可以用颜色和补子(胸前的绣花图案)指代官衔,如上海俚语中的无啥花头原意就是指没有什么官衔。一般男服都是直缀,即一种类似道袍的简单长衫,简单的服饰外形将男性的社会意义定义在理性。从寓意上来说,已经超越了简单的形象比喻,而发展到非常繁复的抽象寓意。如谐音,画鱼以代,磬代等。

    中国服饰虽是平面的一块面料,但知情的人都知道,里面蕴涵了丰富的历史文化沉淀,是一本书,可以慢慢品,细细读,而远非一种单纯的视觉艺术,成为神秘东方文化的杰出代表。

——选自201910月号《森林与人类》,有删节

1)对唐朝及宋明服饰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            

A. 唐朝女子服饰开放、华贵和宽大,体现出一个强盛民族的自信心。

B. 唐朝开始推行严格的官服制度,能以不同的图案纹样来区别文武官衔。

C. 宋朝服饰美学更趋向纤弱、拘谨,受程朱理学的影响颇深。

D. 宋明的官服制度更为严格,从形制上说已经明确到可以用颜色和补子(胸前的绣花图案)指代官衔。

E. 明代的民间服饰异彩纷呈,多了些市井之趣,水田衣就很能体现这个特点。

2)下列说法符合本文内容的两项是(    )            

A. 中国的服饰其实有着自己的传统,早在7000年前就已形成自己的特色。

B. 西周时期等级制度逐步确立,与之相适应产生了完整的冠服制度,说明生产力的发展是影响中国服饰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C.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深衣”——上衣下裳连成一体,可作为汉装的原型。

D. 汉装自身显著的特点成熟于汉,至宋明仍保留其鲜明的特征,整体风格含蓄柔静、随和典雅,体现出民族自觉意识的觉醒及宽广博大的胸怀。

E. 鲁迅《故事新编》中的记载,形象地写出了魏晋时期士大夫阶层对服饰的看法,体现出地主阶级世袭门阀贵族意识的崛起。

3)请概括出魏晋时期汉服饰的特点及其反映出的精神实质。    

4)综观全文,作者为什么在文章结尾说中国服饰成为神秘东方文化的杰出代表?    

【答案】 1B,D

2B,C

3)男装流行飘逸长衫,崇尚扎巾。女装袖子宽大,衣带飘飘。体现出不拘礼教,追求自由,不拘小节,不做作的精神实质。

4中国传统服饰历史悠久,起源很早。中国的服饰有别于西洋服装,在形制的细节处、颜色上都蕴涵丰富的象征意义。不同朝代的中国服饰,能反映出不同时期的中国特有的官场文化及民族心理和趣味。   

【解析】【分析】(1B项,于文无据,唐朝开始推行严格的官服制度,原文无官服制度从唐朝开始之意。D项,张冠李戴,宋明的官服制度……从形制上说已经明确到可以用颜色和补子(胸前的绣花图案)指代官衔错误。从形制上……”应属于明代官员服饰而非宋明。故选BD

 2A项,早在7000年前就已形成自己的特色错误,根据原文“7000年前河姆渡出现纺轮”“中国服装在这时就已经与西洋服装彻底分道扬镳这时指的是西周东周,并非7 000年前形成特色;D项,无中生有,宋明……体现出民族自觉意识的觉醒及宽广博大的胸怀,未能体现出宽广博大的胸怀E项,体现出地主阶级世袭门阀贵族意识的崛起错误,根据原文魏晋时地主阶级世袭门阀贵族崛起,……此时作为的意识觉醒,不拘小节,不做作,任其自然可知,体现出的是作为人的意识的觉醒,而不是贵族意识的崛起。故选BC

 3)解答本题,首先要根据题干意思在文中找到相关内容,本题答题语境在第5段:这个时期是中国服饰史上男子士儒最为风雅潇洒的一个时期。士人流行飘逸的长衫”“男子还崇尚扎巾,羽扇纶巾,颇有一种厌弃冠冕公服的风气”“女子形象也可以从敦煌壁画的飞天中看出,袖子宽大,衣带飘飘,据此概括出魏晋时期汉服饰的特点;魏晋时地主阶级世袭门阀贵族崛起,反儒倡道,老庄玄学盛行。此时作为的意识觉醒,不拘小节,不做作,任其自然”“认为衣服乃身外之物,可有可无。穿着也不拘礼教,甚至袒胸露脯,据此概括出精神实质的内涵。

 4)分析题干作者说中国服饰成为神秘东方文化的杰出代表’”的原因,主要分析服饰代表的东风文化与西方的不同之处,以及它所表现出来的独特风格。从以下几个方面:根据从商朝出土的玉人可以看出当时的服装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外形特征,如上衣下裳,交领右衽概括出中国传统服饰历史悠久,起源早;根据中国服装在这时就已经与西洋服装彻底分道扬镳,在形制的细节处、颜色上等都蕴涵有丰富的象征意义概括出中国的服饰有别于西洋服装,在形制的细节处、颜色上都蕴涵丰富的象征意义;根据魏晋时地主阶级世袭门阀贵族崛起,反儒倡道,老庄玄学盛行。此时作为的意识觉醒,不拘小节,不做作,任其自然”“盛唐开放繁荣,也是服饰史上的一个高峰时期。华丽的服饰,体现出一个强盛民族的自信”“至宋明,随着汉文化的沉淀,服饰也表现的更沉稳严谨,形成了更严格的官服制度。同时,民间服饰的细节装饰也趋繁复概括出不同朝代的中国服饰,能反映出不同时期的中国特有的官场文化及民族心理和趣味。

故答案为:⑴BD

 ⑵BC

 男装流行飘逸长衫,崇尚扎巾。女装袖子宽大,衣带飘飘。体现出不拘礼教,追求自由,不拘小节,不做作的精神实质。

 ⑷①中国传统服饰历史悠久,起源很早。中国的服饰有别于西洋服装,在形制的细节处、颜色上都蕴涵丰富的象征意义。不同朝代的中国服饰,能反映出不同时期的中国特有的官场文化及民族心理和趣味。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本题中,

 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3)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

 4)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和整合文章信息,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种题目的答题步骤:泛读--解文章大意、结构,圈出关键词、句;审题--确定范围、角度、要求;精读--寻找相关信息,筛选关键词语;加工--按题目要求整合。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一名叫孙赫的男子在高铁霸占他人座位,出言不逊,并不听警察劝阻。此后网友又陆续曝光出各种各样的坐霸。铁路部门翻遍了整本《铁路安全管理条例》都没有发现什么好用的条款,于是只好回应说:涉事男乘客的行为属于道德问题,不构成违法行为。

    (摘编自201893日《中国新闻周刊》)

    材料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