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建安《九月半》入选郧西县四中高二语文试卷(全)
2018年湖北省十堰市
郧西县第四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
1.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14分)
九月半
练建安
大雨,倾盆大雨,闽粤赣边客家话所言竹篙雨,密密匝匝直插山坡。丰乐亭瓦片嘭嘭作响,一会儿工夫,茶亭的屋檐就挂起了一道断断续续的珠帘。
丰乐亭外,有一把棠棣树枝探入了窗内,一嘟噜一嘟噜的金黄棠棣,滚动水珠。一位壮年汉子,敞开黑毛浓密的胸膛,手持酒葫芦,蹲踞在一条板凳上,剥吃花生。他身后的墙壁上,靠着一大梆刀枪剑戟家伙什。看来,他是做把戏行走江湖的。
竹篙雨稀落了下来,东两点,西三点的,淅淅沥沥。远处的山峰,有云雾往来。
丰乐亭外石彻路上,一行人匆匆忙忙地闯了进来,他们是打狮班的,为千家村的张禄贵老太爷八秩诞辰祝寿,赢得了满堂彩。进得茶亭,他们一个个拳花撸天,大声嚷嚷,重复着舞狮夺魁的豪勇。
“花生,糠酥花生哦。”花白胡子拖腔拖调地叫卖。这群汉子咽着口水,捂紧口袋,竟然没有一个人过来“交关”。
“花生,糠酥花生哦。又香又脆的张记糠酥花生哦。”花白胡子又吆喝了一声。
有一个汉子说话了:“老人家,您老就别吆喝了,俺们不是猴吃牯。”
花白胡子自讨没趣,悻悻然,道:“没有钱,就莫充好汉。”
汉子说:“好,好,俺们没有钱,不是好汉,可也不是猴吃牯哟。”说着,有意无意地摆弄着钱袋子,哗哗响。大家都呵呵笑了。
花白胡子的脸,当场就黑了下来,把头扭到了一边。那个做把戏的,也有些不高兴了,什么猴吃牯猴吃牯的,难听。客家人把那些个贪吃而又不顾体面的人,叫做猴吃牯。
做把戏的站了起来,他好像有些醉意了,大声说:“什么猴吃猴吃的,不买,就行开去,莫耽误人家做生意。”
“噫?俺们又没有撩拨你,你出什么头?”汉子也不高兴了。
“俺也没有撩拨你们哪,你们人多,俺也打不过,乡里乡亲,没得打。就讲啊,俺老马刀可以把话撂在这里,单挑,你们的狮头增发,也搬不动俺这小半条腿。”做把戏的原来是闻名江广福三省的老马刀。他放出了狠话。
汉子说:“俺就是增发。”
老马刀说:“试试看?”
增发说:“俺不是牛,干嘛要相斗?”
老马刀又问:“搬得动么?”
增发说:“搬不动。”
老马刀说:“没有试,怎么晓得?”
增发说:“还要试吗?你脚下的麻石都开裂了。”
老马刀说:“原本就是开裂的。”
增发说:“客气了,昨晡俺也试过。”
老马刀说:“得罪了!”
增发说:“还说不准谁得罪了谁。十年后,俺来找你。”
老马刀说:“九月半,俺不走,三河坝等你来。”
雨停歇了。增发一招手,兄弟们鱼贯而出,很快消失在山坳边。...
花白胡子下山,就把丰乐亭的故事讲开了,免不得添油加醋。他说,增发上前抱住了老马刀的大腿,老马刀一发力,增发就飞了出去,还摔断了两颗门牙。巧的是,那日山路湿滑,增发摔了一跤,刚好跌坏了两颗门牙。增发那是百口莫辩啊。
这十年,增发时常忍受着人前人后的指指点点,辛苦做工,厚脸过活。有人说,他拜了癞痢僧人为师,苦练一种常人忍受不了的功夫。可是,谁也没有见他露过一手半手的。增发变了,正月大头的狮子庙会也不凑热闹了。他沉默寡言,看上去有些呆。
这一天,是第十年的九月十三日,增发从上杭县城搭船下行百八十里,抵达河头城。
增发在河头城街上行走,过木纲行,门前大石狮突然倾倒,增发飞起一脚,将大石狮踢回原处,位置分毫不差。其快如闪电,门子疑在梦中。
还是有人看出了名堂,增发功夫了得!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到了三河坝。有人就劝老马刀外出躲一躲,老马刀断然谢绝。徒弟们群情激昂,要拼了。老马刀摆摆手,叫他们都退下,没事,自有办法。
九月半,是决斗的日子。九月半,诸事不宜。
这日早上,老马刀独自一人在汇城东南角的一个老旧庭院里,生火熬稀饭。稻米在沙锅里翻腾着,清香四溢。老马刀忍不住一阵咳嗽,浓痰中夹杂血块。前年赣州圩场比武,伤了人,自家也落下了内症。他突然感到很孤独,很悲伤,很失落。他有些艰难地站了起来。这时,他看到了一个人,他等了十年的人。
增发右手握刀,左手提大包裹。
老马刀说:“来了。”
增发说:“来了。”
老马刀说:“晓得你一定会来的。”
增发说:“俺一天也没有忘记你。”
老马刀说:“是你的,就该还给你。”
增发放下大包裹:“这是你的。”
老马刀疑惑不解:“什么?”
增发说:“利息。”
老马刀低头打开包裹,是梁野山金线莲。他想说些什么,却说不出来,呆呆地望着增发的背影慢慢消失在汇城墙角拐弯的地方。
7. 下面是对这篇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 这篇小说段落精短,语言精练,结构张弛有度,有伏笔,有巧合,有悬念,结尾出人意料,故事情节可谓一波三折,很是吸引人。
B. 打狮班由于张禄贵老太爷八秩诞辰祝寿,赢得了满堂彩,他们一个个沉浸在舞狮夺魁的豪勇之中,不屑于去买糠酥花生。
C. 老马刀威震江广福三省,而增发没有那么大的名声,慑于老马刀的威名,当老马刀要和增发比武时,增发没有答应。
D. 小说多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十年前与十年后老马刀身体和精神状态的对比,增发做狮子头和沉默寡言的对比,这样更有利于表现感情。
E. 老马刀在江湖上对手不多,知音难觅,在赣州圩场比武受了伤,再加上等了增发十年,他突然感到很孤独,很悲伤,很失落。
8. 小说主要通过哪些情节推动故事发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9. 有人说小说应以“回报”为标题,而不应以“九月半”为标题,你认为哪个题目最合适?请结合小说内容具体分析,说说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
7. AD
8. 情节:①花白胡子卖糠酥花生,增发等人不买,引发口角,老马刀出场,增发与他约定十年后比武,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花白胡子下山后传扬丰乐亭的故事,增发等人百口莫辩,受人指点,倍感屈辱,为十年后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③增发把石狮子踢回原处,这件事引起老马刀弟子的警惕老马刀说自有办法,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作用:简单的事件,如四两拨千斤,使故事情节波澜起伏,曲折生动,也使情节之间衔接自然流畅。
9. 示例一 “回报”做标题更合适。①小说的主要事件就是回报。增发对老马刀不服气,经过苦练终于学成,要挽回声誉,结果出乎老马刀的意料,没有比武,送来药材这一回报感动了老马刀,也成全了增发的高风亮节。?增发对老马刀是回报,老马刀等了增发十年欲成全增发的名声,这也是一个回报。③以“回报”为线索线索分明,事件清楚,简明扼要。
示例二 以“九月半”为题最适合。①二人约定的时间是十年后的九月半,九月半是一个重要的标志,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九月半是二人决斗的日子,对彼此意义重大,而在那天发生了出人意料的事,增发没有比武,选择了以德服人。③以“九月半”为题新颖别致。
7.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这篇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B项结合“咽着口水,捂紧口袋”细节可知钱财来之不易,并非沉浸在豪勇之中;C项增发没有答应比武,不是因为老马刀的威名,主要在老马刀的实力很强,能把脚下的麻石踏开裂,而自己不能;E项“对手不多,知音难觅”略显夸大,等了增发十年不是“感到很孤独,很悲伤,很失落”的原因。
8.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情节及作用分析。主要找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情节内容,主要就是文本叙述情节的过程分析。作用分析,简单的事件,使故事情节波澜起伏,曲折生动,也使情节之间衔接自然流畅。
9.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探究题。探究小说的标题,明确观点,然后结合小说的人物形象塑造、主旨表达、情节发展等方面分析。
点睛:标题常见的作用:交代主要的人物形象。概括小说主要事件。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具有象征意义。揭示小说主旨,深化主题。寄托作者情感。展开情节,前后呼应。
2.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恶搞杜甫,一场快闪式的网络狂欢
汤 嘉 琛
最近,诗圣杜甫突然爆红网络,因为有人将语文教材中的杜甫插图涂鸦后传到微博上,引发了主题为“杜甫很忙”的恶搞风潮。经网友再创作后,杜甫时而手扛机枪,时而挥刀切瓜,时而身骑白马,时而脚踏摩托,俨然无所不能。杜甫是河南巩县人,网友的涂鸦之举遭到了河南省诗歌协会会长马新朝痛批:“恶搞杜甫是无知的、浅薄的、低俗的。”
适逢杜甫诞辰1300周年,以恶搞组图的方式成为舆论热点,恐怕是那些推崇和营销杜甫文化的人始料未及的。从目前报道来看,对微博中风头正劲的恶搞行为,无论是成都杜甫草堂,还是巩县杜甫故里,都持一种不欢迎甚至批评的态度。但从网络文化的视角加以审视,大可不必对恶搞杜甫的风潮反应“过敏”,它只是一场快闪式的网络狂欢而已。
恶搞是近些年新兴的一种网络亚文化现象,是年轻网友以讽刺、幽默、游戏的视角,来解构传统、颠覆经典、娱乐大众的一种网络风尚。在知悉恶搞文化的网友眼中,凡是能够通过再编码、再创作而流行于网络的东西,无论是电影、革命歌曲、新闻人物还是普通的照片,都能成为恶搞的对象。几年前红遍网络的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堪称网络恶搞的经典案例。
一些研究者认为,网络恶搞是年轻人释放内心压力的一种新形式,是他们建构网络身份认同的一种特殊话语,也是他们因为叛逆心理而反抗经典的一种文化仪式。这些基于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的分析,为解析网络恶搞现象提供了多元的学术路径。然而,单就最近这波“杜甫很忙”的恶搞热潮来说,我们或许无需做太多高深分析,它只是偶然出现的、以模拟和戏仿为手段的、寻求快感和参与感的一场网络狂欢。简言之,它只是网友最近的一种娱乐。
与那些曾经流行过的网络恶搞相比,“杜甫很忙”并没有太多特色,最突出的区别,可能是它充分利用了微博这个新型平台。一方面,如今的微博俨然就是一个集聚了数亿围观者的广场,分享资讯、寻找娱乐是这个广场的主流话语之一,这为令人捧腹的恶搞杜甫系列图片创造了迅速流行的可能。另一方面,微博时代的高互动性和高参与性,吸引了众多网友加入到狂欢队伍当中。在微博场域的表演欲与分享欲的双重裹挟之下,恶搞参与者实质上推动了一场关于智力、技艺、幽默感的文化比拼。
不过应该看到,这波恶搞风潮的核心要素只是一张普通的杜甫插图,其多样性和再创作潜力其实并不高。这意味着,即便网友们将自己的生活经验嫁接到恶搞当中(比如将杜甫恶搞为自己喜欢的卡通人物),这张照片仍不具备长期流行的可能。更何况,在“各领风骚三五天”的网络文化大观园中,似乎从来没有哪一次网络狂欢能够一直引领风尚。综合各种要素加以研判,这场恶搞杜甫的网络快闪行动,过不了多少时间就会烟消云散。
网络文化的兴起与衰落,在绝大多数时候都是无章可循和超越常规逻辑的,即便是再普通的文化载体,也能突然之间成为某一时段的流行。然而,鉴于今年恰好是杜甫诞辰1300周年,我们也不排除这样一种可能——“杜甫很忙”以及杜甫文化突然升温,这种恶搞背后可能有网络公关和文化营销的魅影。无论如何,恶搞也是一种个性解读、另类表达,不妨对这种网络文化宽容处之。
(选自2012年3月 27日《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5、关于“网络恶搞”,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网络恶搞是以再编码、再创作为特征,以讽刺、幽默、游戏为视角的一种解构传统、颠覆经典、娱乐大众的网络风尚。
B、网络恶搞可以说是近些年新兴的一种年轻网友借以释放内心压力,建构网络身价认同,因为叛逆心理而反抗经典的网络亚文化现象。
C、网络恶搞是一种基于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意义的以模拟和戏仿为手段、以寻求快感和参与感为目的的偶然出现的网络狂欢。
D、网络恶搞是一种在微博场域的表演欲与分享欲的双重裹挟之下,为推动一场关于智力、技艺、幽默感的文化比拼所作的个性解读、另类表达。
6、下列各项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杜甫很忙”的恶搞风潮突然爆红网络,是那些将语文教材中的杜甫插图涂鸦后传到微博上的人们的无知的、浅薄的、低俗的行为。
B、从网络文化的视角审视这次“杜甫很忙”的恶搞狂欢,大可不必对此反应“过敏”,那些推崇和营销杜甫文化的人大可不必这样恶搞。
C、“杜甫很忙”的网络恶搞其实并没有奇特的创意,但它利用了微博这个新型平台,与那些曾经流行过的恶搞相比就显示了突出的特色。
D、这波“杜甫很忙”的恶搞风潮依然会随时烟消云散,因为在网络文化大观园好像从来没有哪一次网络狂欢能够一直引领风尚。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网友经过再创作把杜甫涂鸦成似乎无所不能的形象,亵渎了语文教材插图中的杜甫形象,对如此恶搞作者持基本否定态度。
B、无论是电影、革命歌曲、新闻人物还是普通的照片,都能成为恶搞的对象,我们或许不必对“杜甫很忙”的恶搞热潮做太多高深分析。
C、微博时代的高互动性和高参与性,吸引了众多网友加入到狂欢队伍当中,这为令人捧腹的恶搞杜甫系列图片创造了迅速流行的可能。
D、适逢杜甫诞辰1300周年,有关杜甫的恶搞文化超越常规逻辑突然成为舆论热点,恐怕与网络公关和文化营销的策略关系密切。
参考答案:
5、C(第四段中“然而,单就最近这波‘杜甫很忙’的恶搞热潮来说”句,此项以偏概全)
6、D(A项,“无知的、浅薄的、低俗的”评价是河南省诗歌协会会长马新朝的观点,不是文本的观点。B项,从“这种恶搞背后可能有网络公关和文化营销的魅影”来看,是作者的猜测,不是铁定事实。C项,从第五段“与那些曾经流行过的网络恶搞相比,‘杜甫很忙’并没有太多特色,最突出的区别……”来看,说“突出的特色”就与原文矛盾。)
7、A (作者认为:不可不必对恶搞杜甫的风潮反应“过敏”)
略
3.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
冯友兰
人们开始读中国哲学著作时,第一个印象也许是,这些言论和文章都很简短,没有联系。打开《论语》,你会看到每章只有寥寥数语,而且上下章几乎没有任何联系。打开《老子》,你会看到全书只约有五千宇,不长于杂志上的一篇文章。可是从中却能见到老子哲学的全体。习惯于精密推理和详细论证的学生,要了解这些中国哲学到底在说什么,简直感到茫然。他会倾向于认为,这些思想本身就是没有内部联系吧。如果当真如此,那还有什么中国哲学。因为没有联系的思想是不值得名为哲学的。
可以这么说:中国哲学家的言论、文章没有表面上的联系,是由于这些言论、文章都不是正式的哲学著作。照中国的传统,研究哲学不是一种职业。每个人都要学哲学,正像西方人都要进教堂。学哲学的目的,是使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而不是成为某种人。其他的学习(不是学哲学)是使人能够成为某种人,即有一定职业的人。所以过去没有职?业哲学家;非职业哲学家也就不必有正式的哲学著作。在中国,没有正式的哲学著作的哲学家,比有正式的哲学著作的哲学家多得多。若想研究这些人的哲学,只有看他们的?语录或写给学生、朋友的信。这些信写于他一生的各个时期,语录也不只是一人所记。?所以它们不相联系,甚至互相矛盾,这是可以预料的。
以上所说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哲学家的言论、文章没有联系:还不能解释它们为什么简短。有些哲学著作,像孟子的和荀子的,还是有系统的推理和论证。但是与西方哲学著作相比,它们还是不够明晰。这是由于中国哲学家惯于用名言隽语、比喻例证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老子》全书都是名言隽语,《庄子》各篇大都充满比喻例证。这是很明显的。但是,甚至在上面提到的孟子、荀子著作,与西方哲学著作相比,还是有过多的名言隽语、比喻例证。名言隽语一定很简短;比喻例证一定无联系。
因而名言隽语、比喻例证就不够明晰。它们明晰不足而暗示有余,前者从后者得到补偿。当然,明晰与暗示是不可得兼的。一种表达,越是明晰,就越少暗示;正如一种表达,越是散文化,就越少诗意。正因为中国哲学家的言论、文章不很明晰,所以它们所暗示的几乎是无穷的。
富于暗示,而不是明晰得一览无遗,是一切中国艺术的理想,诗歌、绘画以及其他无不如此。拿诗来说,诗人想要传达的往往不是诗中直接说了的,而是诗中没有说的。照中国的传统,好诗“言有尽而意无穷” 。所以聪明的读者能读出诗的言外之意,能读出书的“行间”之意。中国艺术这样的理想,也反映在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里。
中国艺术的理想,不是没有它的哲学背景的。《庄子》说:“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道家认为,道不可道,只可暗示。言透露道,是靠言的暗示,不是靠言的固定的外延和内涵。言一旦达到了目的,就该忘掉。既然再不需要了,何必用言来自寻烦恼呢?诗的文字和音韵是如此,画的线条和颜色也是如此。
《论语》《老子》中简短的言论,都不单纯是一些结论,而推出这些结论的前提都给丢掉了。它们都是富于暗示的名言隽语。暗示才耐人寻味。你可以把你从《老子》中发现的思想全部收集起来,写成一部新书。不管写得多么好,它也不过是一部新书。它可以与《老子》原书对照着读,也可以对人们理解原书大有帮助,但是它永远不能取代原书。
1.下列关于原文前三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每章只有寥寥数语,上下章在思想上也几乎没有任何联系,因为他不只是一人所记,所以彼此不相联系也是可以预料的。
B.照中国的传统,研究哲学不是一种职业,表达哲学思想也就不必非有正式的哲学著作,而是可以散见于日常的交谈和书信之中。
C.西方哲学著作采用系统的推理和论证表达思想,而中国哲学家习惯于用名言隽语,比喻例证表达思想,所以思想的表达不够明晰。
D.《庄子》各篇大都充满比喻例证,这些比喻例证之间可以没有相互联系,不像西方哲学著作中的推理论证那样有密切联系。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诗意往往不直接表达,而是通过暗示让人领会。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比如名言隽语和比喻论证,正是一种诗意的表达方式。
B.明晰的表达固然值得肯定,但富于暗示的表达则更耐人寻味,只有聪明的读者才能发掘出诗的言外之意和书的行间之意。
C.照中国的传统,好诗“言有尽而意无穷”,因为其意可由读者读出。同理,中国哲学家的言论,文章正因为语言简短,才能读出更多新意。
D.中国艺术的思想,当然不是只为中国艺术所独有,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就体现了这种理想,《老子》堪称范例。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固然反映了中国艺术的理想,但从根本上说还是由中国哲学自身的认知特点决定的。
B.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体现了中国哲学对言意关系的独特认识,那就是为语言难以直接、完全地呈现思想。
C.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决定了它所表达的思想是难以还原的,因为读者所发现的思想包含他自己的体会。
D.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强调暗示,体现出对语言作用的排斥,因为思想无法靠语言的固定外延和内涵来表达。
参考答案:
1.A A项“上下章在思想上也几乎没有任何联系”有误,原文是“上下章几乎没有任何联系”,侧重的是说篇幅上,思想上还是有联系系统的。
2.C C项“只有聪明的读者才能发掘出诗的言外之意和书的行间之意”并不成立,作者引用“好诗‘言有尽而意无穷’”意在说明正是中国哲学家把自己丰富的思想寄予在精炼简短语言中,读者才可能读出新意来。
3.D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强调暗示但并不意味着对语言作用的排斥,原文也无此表述,由后文“它可以与《老子》原书对照着读,也可以对人们理解原书大有帮助,但是它永远不能取代原书”也可看出D项表述的不妥。
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共19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翻译8分)
屈突通,其先盖昌黎徒何人,后家长安。仕隋为虎贲郎将。文帝命覆陇西牧簿,得隐马二万匹,帝怒,收太仆卿慕容悉达、监牧官史千五百人,将悉殊死。通曰:“人命至重,死不复生。陛下以至仁育四海,岂容以畜产一日而戮千五百士?”帝叱之,通进顿首曰:“臣愿身就戮,以延众死。”帝寤,曰:“朕不明,乃至是。今当免悉达等,旌尔善言。”遂皆以减论。擢左武卫将军。莅官劲正,有犯法者,虽亲无所回纵。
炀帝即位,遣持诏召汉王杨谅。先是,文帝与谅约,若玺书召,验视敕字加点,又与玉麟符合,则就道。及是,书无验,谅觉变,诘通,通占对无屈,竟得归长安。大业中,与宇文述共破杨玄感,以功迁左骁卫大将军。秦、陇盗起,授关内讨捕大使。安定人刘迦论反,众十余万据雕阴。通发关中兵击之,次安定,初不与战,军中意其怯。通阳言旋师,而潜入上郡。贼未之觉,引而南,去通七十里舍,分兵徇地。通候其无备,夜简精甲袭破之,斩迦论并首级万余,筑京观于上郡南山,虏老弱数万口。后隋政益乱,盗贼多,士无斗志,诸将多覆。通每向必持重,虽不大克,亦不败负。
高祖起,代王遣通守河东,战久不下,高祖留兵围之。通势蹙,或说之降,曰:“吾蒙国厚恩,事二主,安可逃难?独有死报尔!”每自摩其颈曰:“要当为国家受人一刀!”其训勉士卒必流涕,故力虽穷,而人尚为之感奋。帝遣其家僮往召,通趋斩之。俄闻京师平,家尽没,乃留桑显和保潼关,率兵将如洛。刘文静遣窦琮、段志玄精骑追及于稠桑,通结阵拒之。琮纵其子寿往谕使降,通大呼曰:“昔与汝父子,今则仇也!”命左右射之,显和呼其众曰:“京师陷,诸君皆家关西,何为复东?”众皆舍兵。通知不免,遂下马东南向,再拜号哭曰:“臣力屈兵败,不负陛下。”遂被禽,送长安。帝劳曰:“何相见晚邪?”泣曰:“通不能尽人臣之节,故至此,为本朝羞。”帝曰:“忠臣也!”释之,授兵部尚书、蒋国公,为秦王行军元帅长史。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今当免悉达等,旌尔善言 旌:表彰
B.通占对无屈,竟得归长安 竟:最终
C.通兵关中兵击之,次安定 次:依次
D.通候其无备,夜简精甲袭破之 简:选拔
5.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屈突通“善战”和“忠诚”的一组是(3分) ( )
A.①与宇文述共破杨率 ②帝遣其家僮往召,通趋斩之
B.①通发关中兵击之 ②要当为国家受人一刀
C.①通侯其无备,夜简精甲袭破之 ②有犯法者,虽亲无所回纵。
D.①通每句必持重,虽不大克,亦不败负 ②释之,授兵部尚书、蒋国公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屈突通祖籍昌黎徒何,后迁居长安,曾出仕隋朝为官。屈突通十分爱惜士人,曾冒死劝议谏隋文帝,反对因牲畜财产而滥杀士人,深得文帝常识。
B.屈突通遇事从容,机智灵活。隋炀帝时,他奉诏前去召见汉王杨谅,在杨谅觉得事情有变,心生狐疑时,屈突通沉着应对,最终圆满完成任务。
C.屈突通骁勇善战,深谙兵法,曾与他人一起击败杨玄感,用奇计平定刘迦论的叛军,即使在军无斗志的情况下,仍然能大获全胜,一生从无败绩。
D.屈突通崇尚气节,忠心耿耿,先后侍奉过隋代二帝,即使在隋朝政事混乱时也从无叛心,后兵败被俘,虽未殉节而死,但其忠心依然为唐高祖所称道。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贼未之觉,引而南,去通七十里舍,分兵徇地。(6分)
译文:
(2) 通不能尽人臣之节,故至此,为本朝羞。(4分)
译文:
参考答案:
4.C
5.A
6.C
7.
(1) 贼军未能发觉,率军南下,在 距离屈突通七十里的地方驻军,分兵侵占土地。
(2) 我未能尽人臣的忠节,所以到了这个地步,让本朝蒙羞。
译文:
屈突通,他的祖先大概是昌黎徒何人,后迁居长安。出仕隋朝虎贲郎将。隋文帝命人复核陇西牧的文簿,查出隐匿的两万匹马。文帝大怒,收捕太仆卿慕容悉达、监牧官吏共一千五百人,准备全部斩首。屈突通对文帝说:“人命至关重大,人死不能复生。陛下用最仁慈的政令抚育天下,难道容许因为牲畜财产而在一天之内杀戮一千五百人?”帝叱责他,屈突通上前叩头说:“我情愿自身受杀戮,来免除众人的死罪。”文帝醒悟了,说:“我不明此理,竟然到这个地步。现在应当免除慕荣悉达等人的死罪,表彰你的好建议。”于是全部按照减刑论处。后擢升为左武卫将军。上任后为官刚正,有人犯法时,即使是亲朋也不放纵。
隋炀帝即位后,派他带着诏书去召见汉王杨谅。在这之前,文帝与杨谅约定,如果有玺书召,验看敕字加点,还要与玉麟符相合,那么就能上路。待到这时,验看诏书没有点,杨谅觉得事情有变,责问屈突通,屈突通随口对答,毫无破绽,最终得以返回长安。大业年间,与宇文述一起击败杨玄感,因功升迁为左骁大将军。秦、陇等地群盗兴起,(屈突通)被授任为关内讨捕大使。安定人刘迦论造反,拥兵十余万盘踞在雕阴。屈突通调发关中军队进击敌军,驻扎安定,起初不与敌军交战,军中人都猜想他胆怯。屈突通假意说要撤军,(其实)却悄悄进入上郡。贼军未能发觉,率军南下,在 距离屈突通七十里的地方驻军,分兵侵占土地。屈突通乘敌军毫无防备,夜晚选择精锐士兵偷袭打败敌军,斩杀刘迦论连同其他贼人共万余首级,埋在上郡南山封土做成高冢,俘虏老弱数万人。后来隋朝政治更加混乱,盗贼越来越多,(朝廷)军士毫无斗志,诸将大多沦陷。屈突通所到之处非常谨慎,虽无大胜,也未打过败仗。
高祖起兵,代王派屈突通守河东,交战后久攻不下,高祖于是留下兵部分力包围河东。屈突通形势危急,有人游说他投降,他说:“我蒙受国家厚恩,侍奉二主,怎能逃避国难?只能以死报国!” 时常自己抚摸着脖颈说:“应当为国家受人一刀!”他训导勉励士兵时必定流下热泪,所以士兵们力气虽然用尽,但人们还是被他的精神激励。皇帝派他的家僮前往招降,屈突通催令斩杀家僮。不久听说京城平定,家人全都沦陷,于是留下桑显和保卫潼关,自己率兵将前往洛阳。刘文静派遣窦琮、段志玄率精锐骑兵追至稠桑,屈突通列阵抵抗他们。窦琮让他的儿子屈突寿前往劝降,屈突通大喊到:“往昔与你是父子,现在就是仇敌了!”命令身边人射杀屈突寿。桑显和对他的军兵大声喊道:“京师陷落,各位都家住关西,为何还要向东去?”众人全都丢掉兵器。屈突通知道无法解脱,于是下马面向东南,连连叩拜哭喊到:“我力尽兵败,没有辜负陛下。”于是被俘,押送到长安。皇帝慰劳他说:“为何相见得这么晚呢?”屈突通哭着说:“我未能尽人臣的忠节,所以到了这个地步,让本朝蒙羞。”皇帝说:“这是隋朝的忠臣哪!”释放了他,授职为兵部尚书、蒋国公,担任秦王行军元帅长史。
5. 课内文言文阅读(13分)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 凡再变矣 再:两次
B. 大母过余曰 过:拜访,看望
C. 何竟日默默在此 竟:竟然
D. 殆有神护者 殆:大概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方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A. 庭中通南北为一
B. 东犬西吠
C. 乳二世
D. 吾家读书久不效
4、下列对文段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脊轩是作者年少时学习过的地方,在这里,作者体会到了人生的苦乐悲欣。
B.文中描述了作者对母亲的一段难忘的记忆,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之情。
C.作者善于撷取生活中的平凡场景,以委婉动人的语言,寥寥数笔就表现出人物的音容笑貌。
D. 以口头语述说家常事的笔墨与意境,是归有光的一种创造,他的文章比历代的散文更贴近日常生活。
5、翻译文段中划线句子。(4分)
⑴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⑵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参考答案:
2.C3. B4.B 5.⑴等到各位叔伯分家,里里外外设置了很多小门,围墙砌得到处都是。 ⑵老婆婆每每对我说:“那儿,你母亲就是站在那儿。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马芳,字德馨,蔚州人。十岁为北寇所掠,使之牧。芳私以曲木为弓,剡矢射。俺答猎,虎吼其前,芳一发毙之。乃授以良弓矢、善马,侍左右。芳阳为之用,而潜自间道亡归。周尚文镇大同,奇之,署为队长。数御寇有功。嘉靖二十九年秋,寇犯怀柔、顺义。芳驰斩其将,授阳和卫总旗。寇尝入威远,伏骁骑盐场,而以二十骑挑战。芳知其诈,用百骑薄伏所,三分其军锐,以次击之。奋勇跳荡,敌骑辟易十里。寇营野马川,克日战。芳度寇且遁急乘之斩级益多众方贺芳遽策马曰贼至矣趣守险而身断后顷之寇果麇至。芳战益力,寇乃去。累迁指挥佥事,复以功,超迁都督佥事。已,袭寇有功,进二秩,为右都督。寻以功进左,赐蟒袍。三十六年,迁蓟镇副总兵。土蛮十万骑薄界岭口,芳与总兵官欧阳安斩首数十,获骁骑猛克兔等六人。寇不知芳在,芳免胄示之,惊曰:“马太师也!”遂却。四十五年,辛爱以十万骑入西路,芳迎之马莲堡。堡圮,众请塞之,不可。请登台,亦不可。开堡四门,偃旗鼓,寂若无人。比暮,野烧烛天,嚣呼达旦。芳卧,日中不起,敌骑窥者相属,莫测所为。明日,芳蹶然起,乘城,指示众曰:“彼军多反顾,且走。”勒兵追击,大破之。芳有胆智,谙敌情,所至先士卒。一岁数出师捣巢,或躬督战,或遣裨将。家蓄健儿,得其死力。尝命三十人出塞四百里,多所斩获,寇大震。芳乃帅师至大松林,顿旧兴和卫①,登高四望,耀兵而归。芳起行伍,十余年为大帅,身被数十创,以少击众,未尝不大捷,威名震边陲,为一时将帅冠。石州城陷,副将田世威、参将刘宝论死,芳乞寝己荫子,赎二将罪,为御史所劾,敕戒谕。后世威复为将,遇芳薄,芳不与校,识者多之。
(节选自《明史· 马芳传》)
【注释】①朱元璋很有战略远见,他设立了塞外诸多卫所,在北京以北的防线上,辽东都司、大宁都司、开平卫、兴和卫、大同都司、东胜卫,形成了明朝最外围的一道防线。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芳度寇且遁急/乘之/斩级益多/众方贺/芳遽策马曰/贼至矣/趣守险/而身断后/顷之/寇果麇至
B.芳度寇且遁/急乘之/斩级益多/众方贺芳/遽策马曰/贼至矣/趣守险/而身断后/顷之/寇果麇至/
C.芳度寇且遁/急乘之/斩级益多/众方贺/芳遽策马曰/贼至矣/趣守险/而身断后/顷之/寇果麇至/
D.芳度寇且遁急/乘之/斩级益多/众方贺芳/遽策马曰/贼至矣/趣守险/而身断后/顷之/寇果麇至/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署”有代理、暂任或试充官职之义,文言文中假、代、摄、权、行等字皆有相似的含义。
B.年号是我国从汉武帝开始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每个皇帝对应着一个年号。如文中的“嘉靖”即明世宗肃皇帝朱厚熜的年号。
C.“太师”一职为周代首设,后世多作为重臣的加衔以示荣宠,并无实职。
D.“行伍”是古代军队编制,二十五人为行,五人为伍。后世多用“行伍”泛指军队。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马芳年少英勇,得到俺答赏识。马芳年少时被北寇掳去做了牧童,后在危急时刻,一箭射杀猛虎,俺答为他配备良弓善马,让他随侍左右。
B.马芳巧破敌谋,名震边陲。威远盐场之战,马芳识破敌人诡计,将计就计,大破敌军;界岭口之战,敌寇初以为马芳不在,后来见到他就惊吓而退。
C.马芳智勇双全,多次破敌建功。马莲堡之战,马芳用疑兵之计,大开堡门,通宵鼓噪,马芳躺在床上,到中午也不起来,麻痹敌军,最后一举击破敌人。
D.马芳身先士卒,宽以待人。每次出战马芳都亲身前往,而面对不知感恩的旧部田世威,他也不计较,知道这些事的人很多。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芳阳为之用,而潜自间道亡归。周尚文镇大同,奇之,署为队长(5分)
(2) 芳乃帅师至大松林,顿旧兴和卫,登高四望,耀兵而归。(5分)
参考答案:
4.c
5.B 一个皇帝的年号可以有一个乃至多个。
6.D “每次出战”不准确,“识者多之”的“多”为“赞许”之意。
7.(10分)翻译:
(1)(5分)马芳佯装为他所用,却暗地从小路逃回。周尚文镇守大同,对此感到惊奇,让他代理队长。(关键词:“阳”“间”“奇”各1分,句意2分)
(2)(5分)马芳于是率领军队到大松林,在旧兴和卫驻扎,登到高处往四周看,炫耀兵力然后回来。(关键词:“帅”“顿”“耀”各1分,句意2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马芳,字德馨,蔚州人。十岁时被北方敌寇掳掠去,让他放牧。马芳暗中用曲木做箭弓,削成箭习射。俺答打猎,猛虎在他前面怒吼,马芳一箭将老虎射死。于是俺答授予马芳上等弓矢和好马,让他在身边侍候。马芳佯装为他所用,却暗地从小路逃回。周尚文镇守大同,对此感到惊奇,让他代理队长。数次抵御敌寇有功。嘉靖二十九年秋天,敌寇侵犯怀柔、顺义。马芳驰马斩敌将,授职为阳和卫总旗。敌寇曾经侵犯威远,在盐场埋伏骁勇骑兵,而用二十骑兵挑战。马芳了解敌人诡计,用一百骑兵迫近敌军埋伏的地方,将精兵分成三部分,依次攻击敌人。军队奋勇跃动,敌军骑兵惊退十里。敌寇扎营在野马川,约定作战日期。马芳估计敌寇要逃遁,急忙趁机攻击,斩杀很多敌人。众人正要庆贺,马芳立刻鞭打坐骑说:“贼寇来了。”催促士兵扼守险要之地,而自己断后。不久,敌寇果然聚集冲来。马芳战斗得更加尽力,敌寇最终退去。多次升迁到指挥佥事,又因军功,越级提拔为都督佥事。不久,攻敌有功,晋升两级,担任右都督。不久因军功再提拔为左都督,被赏赐蟒袍。三十六年,马芳改任蓟镇副总兵。土蛮十万骑兵逼近界岭口,马芳和总兵官欧阳安歼敌数十人,俘获骁勇骑兵猛克兔等六人。敌寇不知道马芳在,马芳脱下铠甲给他们看,都惊恐地说:“这是马太师!”于是退去。四十五年,辛爱率十万骑兵入侵西路,马芳在马莲堡迎击他们。堡墙坍塌,众人请求堵上它,马芳不同意。众人又请求登上高台,马芳也不同意。马芳下令打开城堡四门,偃旗息鼓,寂静得就像没人一样。等到天黑,火光冲天,通宵鼓噪。马芳躺在床上,到中午也不起来,敌人骑兵窥探的人接连不断,没人能猜透他要干什么。第二天,马芳突然一跳而起,登上城头,指着敌人对众人说:“敌军多回头看,将要逃跑。”他率兵追击,大破敌军。马芳有胆有智,了解敌情,所到的地方都是身先士卒。一年之中多次出师捣毁敌巢,有时亲自督战,有时派副将督战。马芳家里养着健壮之人,得到他们效死力。他曾经命令三十人出塞外四百里,斩杀俘获很多敌人,敌寇非常震恐。马芳于是率领军队到大松林,在旧兴和卫驻扎,登到高处往四周看,炫耀兵力然后回来。马芳出身士兵,十多年后成为大帅,身体受伤几十处,以少击多,没有不大胜的,威名震动边陲,是一时将帅之首。石州城被敌寇攻陷,副将田世威、参将刘宝被判死罪,马芳请求停止荫封自己的儿子,来赎二将的罪,被御史弹劾,皇帝下诏告诫训谕他。后来田世威又任将领,对待马芳很淡薄,马芳不与他计较,知道这事的人都称赞马芳。
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
7. 下定义根据下面的一段文字,给“拍客”下一个定义。不超过40字。(4分)
互联网时代出现了这样一群人。他们有社会责任感和爱心,眼界开阔,留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中择取社会“热点”,用手机、数码相机或数码摄像机等数码设备拍下图像或视频,用来表达对百姓生活和人文历史的理解与思考,然后以发送彩信或电子邮件的方式,上传到网络分享、传播。他们被称作“拍客”。成为“拍客”,不需要高超的摄影技术,妇孺皆可,老少皆宜。
参考答案:
拍客是互联网时代利用数码设备拍摄图像或视频上传到网络分享、传播的人。(或者:拍客是互联网时代择取社会热点用数码设备拍摄图像或视频上传到网络分享、传播的人。)(定义格式2分,“互联网”“拍摄”“上传”等各1分)
略
8. 下面是朱丽叶的一段台词,请根据句意,选择一次填入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
可是我只愿意要我已有的东西: , ; , ,
。
①我的慷慨像海一样浩淼
②我给你的越多
③我的爱情也像海一样深沉
④我自己也越是富有
⑤因为这两者都是没有穷尽的
A①③⑤④②B①②④⑤③C③④⑤①②D ①③②④⑤
参考答案:
D
试题分析:由③句中的“也”可以判断出③应该放在①后,由④句中的“也”亦可判明④应该放在②后,②④两句讲述自己对慷慨之爱的态度,⑤句最后点名这样比喻的原因。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9. 为提倡学生阅读文学经典,某校语文组将组织学生开展一次校内阅读文学经典讨论会,假如你作为学生代表应邀参加这次活动并发言,请你为这次活动准备一则简短的发言。要求:联系你阅读过的文学经典,谈谈阅读文学经典的好处;观点鲜明,并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50字以上。(6分)
答:
参考答案:
参考示例:同学们,名著是优秀文化思想的结晶,是人类聪明才智的体现,是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排比)。我们可以从《论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史记》中学得严谨的态度。让我们在古今中外名著的海洋中遨游吧(比喻)!(①开头称呼1分;②观点鲜明,能联系读过的文学经典,讲明阅读文学经典的好处3分,没有联系作品该项只能得1分;③恰当运用两种修辞手法2分)
10.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除了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高校也要根据自主规划的校规校纪出台责罚细则,对教师泄题泄密进行严格处罚,甚至开除公职,这样就可以根除教师的考试违规违法行为,从而保证大学自主招生的公正和公平。如此一来,不但能更好地警醒、约束高校教师,而且也必将大幅提升公众对高校的信任感。
①严格处罚甚至开除公职未必能根除这种违规违法行为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②根除教师的考试违规违法行为未必能保证自主招生的公正和公平
③如此做法未必能大幅提升公众对大学的信任感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严密的能力。解答时要认真阅读所给语段,把握住话题中心,弄清楚其中包含的事理明确,同时要注意①句所采用的句式和语气特点。“根除教师的考试违规违法行为”是“保证自主招生的公正和公平”的必要条件,“如此做法”也是“大幅提升公众对大学的信任感”的必要条件。
六、写作(60分,共1题)
11.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1953年耶鲁大学一课题组作了一调查,内容是当年毕业的大学生有多少人把自己的生活目标写成了文字。结果发现只有3%的人这样做。20年过去,课题组对这些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发现把生活目标写成文字的3%的毕业生所拥有的财富,比其余97%的人加在一起的财富还要多得多。
哈佛大学的研究成果也与此相类似。80%的学生没有专门设定目标,15%的学生只是在脑子里想过这个问题,只有5%的学生具有明确的目标,定下了目标的实现时间,并把它写成文字。从这5%的学生获得的成就来看,他们不仅超过了自己的目标,而且其成果大大超过了其他95%的学生加在一起的成果。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