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建安《药砚》入选东莞寮步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全) 练建安 上传

单篇 作者授权首发

129次点击|2次点赞

赞一下

练建安《药砚》入选东莞寮步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全)


360截图20240509181811584.jpg360截图20240509181731839.jpg360截图20240509181901263.jpg360截图20240509181941512.jpg

360截图20240509182328375.jpg


2019-2020学年东莞市寮步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智慧,倡导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存。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致中和等理念,体现着深刻的生态哲学。

天人合一。中华传统文化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处理,凝结在天人合一思想之中。在这里,所谓,主要指自然界或自然的总体,宇宙的最高实体;所谓,是指人和人类。天人合一观的首要含义是肯定人与自然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人来自大自然,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中国哲人多以天人合一为高级境界与觉悟,认为天人合一所观照的宇宙万物不是分裂的,而是统一的;认为天与人和谐,人与物感应,宇宙中的一切生命互相关联。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古代先哲对人与自然关系最好的定位与诠释,也为化解人类当前面临的生态危机、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启示。大自然赋予人类生存的条件,同样也需要得到人类的尊重与爱护。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节约并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并改善自然环境,建设生态系统,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道法自然。道家提倡人们要顺应自然的本来,反对人类随意违反自然的本性,强行干预世界。老子认为,人是在宇宙的演化历程中诞生的,人类诞生以后,由于禀受天地之灵而成为宇宙中之一大,即所谓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虽然人也同为四大之一,但在宇宙中的地位并不比其他三大更高,因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里所讲的自然包含三层含义:外在的自然界、运行的功能、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因此,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尊重自然才能达到人与自然和谐。道法自然就是万事万物的运行都遵守包括自然之道、社会之道、人为之道的自然规律,这也是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原则。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一方面要突出融合、创新、发展,通过系统的新陈代谢,实现新旧交替,促进社会永续发展;另一方面,强调自然是永恒不息的生命存在和发展的有机系统,人只有遵循规律,尊重自然,才能减少与自然的矛盾,实现长久生存。

致中和。《礼记·中庸》指出: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君子达到中和,天地都会赋予其应有的位置,万物都会得到养育。我国先哲提出的中和思想,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和谐发展与协同进化的思想,包括关于中庸的思想。老子主张守中,孔子主张中庸,孟子主张中权,荀子主张中当要求人的行为要把握一定的度,允执其中以保持事物协调发展。中和思想作为重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主张协调适度发展,反对极端和过分,反对盲目和任性。建设生态文明,就是要摒弃征服掠夺自然的非理性行为,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永续发展状态。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摘编自贺祖斌《生态文明建设的传统智慧与现实意义》,《光明日报》20191210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天人合一观诠释了天与人和谐统一的关系,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最高境界。

B.人来自自然,是天地之灵、宇宙之一大,这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

C.建设生态文明,既要融合、创新、发展,实现新旧交替,又要尊重自然规律。

D.致中和的思想主张要在人与自然相互作用、和谐发展与协同进化中征服自然。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论述生态文明建设的传统智慧与促进永续发展的现实意义。

B.文章第二段阐述了天人合一思想的内涵,指出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C.文章第三段在明确自然含义的基础之上进一步阐发了道法自然的主张。

D.文章论述中华传统文化的三种理念时都引用古代典籍中的言论,增强了说服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我们要善于利用传统智慧,化解人类当前面临的生态危机。

B.大自然赋予人类生存的条件,人类应该保护并改善自然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

C.“道法自然是指人不仅要遵循自然规律,还要遵守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D.道家的守中、儒家的中庸”“中权”“中当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练建安

阳光朗照,河头城浮动飘忽的浓雾渐渐消散。

石钵头赤裸脊背,噔噔踏入石坝码头肉铺摊点,立定,双肩一耸,大块猪肉扇啪嗒一声脆响,平摊在了肉案上。两个伙计手忙脚乱,将猪肉扇挂上一根铜皮红木大秤。一个掌挂钩,一个挪秤砣报数:二百……三十一斤半。石钵头斜了他们一眼,操起两把剔骨尖刀,咔咔磨擦,笑骂:黄疸后生!

墟镇巷道,湿漉漉的,水气淋漓。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

石钵头认得此人,是个老童生。传说是满腹诗书,考到胡子花白,连一个秀才也没捞着。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石钵头扭头噗地吐出了一口浓痰。

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问:前蹄,几多钱啊?石钵头利刀游走剔骨,沙沙响。老弟,几多钱?华昌再问。石钵头说:现钱,不赊账。华昌说:你这后生哥啊,好没道理,咋就说俺要赊账呢?

石钵头说:搞笑嘴!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华昌说:无怨无仇,做嘛介不卖?石钵头斫下猪蹄,说:看好了,可是这副?华昌点头。石钵头抓起猪蹄,猛地往后抛入汀江,说:俺要敬孝龙王爷。不行么?华昌拣起制钱,一声不吭地走了。身后传来阵阵哄笑声。

半个月后,华昌带着几个破蒙童子江岸踏青,歇息于城东风雨亭。彼时,石钵头正惬意地嚼吃着亭间售卖的糠酥花生。一扬手,花生壳撒落遍地。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先生教俺一本书,俺教先生打野猪。野猪逐过河,逐去先生背驼驼……”

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

华昌是邻县武邑山子背人。山子背距河头城七八铺远。他那蒙馆设在张家大宗祠里。

夜晚,细雨濛濛,倒春寒风吹动西厢房窗棂。昏黄油灯下,华昌翻阅旧日诗稿。当他读到学书学剑两不成时,不由得悲从中来。

嗒,嗒嗒。有轻微的叩门声。没错,是叩门声。开门,竟是多年未见的老友李半仙。奇香扑鼻。李半仙拎着一副卤猪蹄,笑眯眯地看着他。

转眼到了仲夏。这个午日,童子早散学了。华昌困倦欲睡。宗祠内,闯入了一个莽汉。定睛一看,却是石钵头。

石钵头拎着一副肥硕猪蹄,恭恭敬敬地放在书案上。华昌轻摇折扇,说:得非有辱斯文乎?石钵头懵懵懂懂。华昌合上折扇,说:君子不食嗟来之食。石钵头愕然。华昌站起,迈方步,七八个来回,用了大白话:有嘛介求俺?直说吧。石钵头苦着脸,说:俺老娘瘫了。李半仙的药方,求您老给半块端砚,做药引子。华昌坐下,说:奇了怪了,这端砚何处无有?为何要俺给你?石钵头说:李半仙说了,定要半块阿婆坑的端砚,甲子年中秋日戌时月圆蓄墨的。百砚斋掌柜的说,那时日,方圆几百里,只有您老先生买了一块。”“哦。华昌说,桌上有。识字么?石钵头苦笑:开过蒙,又被先生赶回家啦……略识几个字。华昌微闭双眼,说:自家看,可要看清喽。

石钵头抓过端砚。长九寸,宽五寸,厚二寸一分,份量颇重。抬起,勾头看去,砚底刻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甲子年中秋日戌时练华昌购置于河头城百砚斋。石钵头认得时日数字,说:就是这块,就是这块!说着,掏出一锭约摸五两重的银子。华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

石钵头嗫嚅不知所措了。华昌自言自语:李半仙?这个李半仙搞嘛介名堂?石钵头急了:老先生,俺…………”华昌举手截止,说:后生哥,半块,何谓半块?就不能有丝毫差错,分得来么?石钵头额上冒出冷汗,说:刀斧斫开?华昌笑了:何须如此麻烦。

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低一声。

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

(原载《天池》2016年第6期)

4.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第二段中赤裸脊背”“双肩一耸”“两个伙计手忙脚乱等处,运用了正侧面结合的手法,生动地塑造了石钵头强悍、霸气的屠夫形象。

B. 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是因为看他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

C. 小说中两处画线句子景物描写非常精炼,第一处重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第二处则主要烘托了华昌此刻惆怅、失落的心理。

D. 小说以药砚为题,含义深刻:这既是给石钵头老娘治瘫病的药引子,也是教育他要尊师重道、宽以待人的良药。

5. 请结合全文概括华昌的性格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6. 小说结尾有什么独到之处,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山东省发布的《餐饮业分餐制设计实施指南》,成为国内首个餐饮业分餐制省级地方标准,其中专门明确了公筷公勺设计标准,让顾客面对两双筷子时不再难辨雌雄

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专家、教授萧放介绍,从历史上看,中国人在汉魏之前都是分餐制,这个历史可以追溯到遥远的新石器时代。那时饮食简单,就是一锅煮,一个人就有一个小陶鬲。

中国烹饪协会会长姜俊贤介绍,今天人们提到大摆筵席,很容易想到围坐一桌、觥筹交错的热闹场景,但西周时铺筵设席的景象却是人们正襟危坐、分坐分食。无论是《史记·项羽本纪》中鸿门宴的记录,还是东汉晚期壁画《宴饮观舞图》里一人一案、踞坐宴饮的描绘,都清晰可见分餐制在古代饮食礼仪中的主流地位。

随着农业社会的进步,同时伴随着北方游牧民族南下中原带来他们围坐一炉进餐的饮食习惯,分餐与共食开始并存。正如著名的《韩熙载夜宴图》中既有分餐,也有共食的座次安排。

(摘编王君平《分餐是个好习惯》,《人民日报》2020.05.02

材料二:

近日,张文宏医生提倡分餐制:传统中餐,大家习惯于用筷子在公共莱盘里夹菜,其优点是进餐气氛亲密、其乐融融;而缺点是一双筷子既夹菜,又直接进口,在每次夹菜之余,都会有少量唾液沾染在筷子头上,然后进入公共莱盘。

现代医学证明:唾液中有大量细菌,在患流感之类病毒性疾病时,还会有病毒等病原体,尤其是引发胃溃疡的幽门螺旋菌,通过口口相传的概率相当大。

事实上,分餐制,对时下在抗击新冠疫情背景下重启经济,尤其是重振餐饮业的意义很大,我们每人都应该重视起来。

当然,也应该对餐饮行业提出运营管理规范:在保持传统中餐的圆桌式聚餐、向心式布菜、觥筹交错式取菜宴饮等习惯的同时,推广两级取菜,杜绝唾液交换,使中餐餐饮不但美味,而且更加卫生、健康。

国家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应该发出全面推行分餐制的倡议,并制定统一的行业指南。各地职能部门和行业协会根据指南,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实施细则和行规,并在餐饮企业的评级、评星条件中,加入关于分餐制、公筷制、公勺制的推行情况,并持续跟进监管,将其纳入卫生监督范围。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研究员马一德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摘编美逸君《分餐制宜大事推广》,《南方周末)》2020.05.15

材料三

英国《卫报》51日报道称,新冠疫情暴发后,中国正在推动一场餐桌革命,以改变长期以来的传统一聚在桌边,用各自的筷子从同一个盘子里夹取食物。《卫报》称,有关部门发起了声势浩大的活动,以说服人们使用公筷和公勺,还鼓励人们采取分餐制。

《卫报》将之称为艰巨的任务:中国采取过类似的举措,但效果不彰。分享食物是中国人社交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亲密的象征。

(使用公筷的)障碍在于我们必须在一起喝酒、--起吃饭,必须亲密无间的传统观念。《筷子:文化与烹饪史》一书作者、美国罗文大学教授爱德华王指出,这种观念根深蒂固

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称,中国有关部门认为,共享餐食是新冠病毒在中国传播的一种方式,尤其是在家庭中世界卫生组织新冠肺炎联合专家考察组表示,从广东和四川的现场考察来看,78%85%的新冠肺炎聚集病例发生在家庭。

许多人不认为有必要在家里使用单独的餐具。《卫报》援引新浪最近的一项在线调查称,650多名受访者中,有一半的人在家不用公筷或公勺,因为我们是一家人

(摘编李圣依《英媒:疫情后,中国掀起餐桌革命》,《青年参考》2020.05.08

7. 下列选项中对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山东省发布的《餐饮业分餐制设计实施指南》中专门明确了公筷公勺设计标准,可以使顾客就餐时明确公筷的使用方法,从而有效的推动餐饮业分餐制度实施。

B. 从《史记·项羽本纪》中鸿门宴的记录与《宴饮观舞图》、《韩熙载夜宴图》中的图画描绘中,不难看出分餐制的历史悠久,并且符合古代饮食礼仪的主流要求。

C. 传统中餐中,人们习惯于用筷子在公共菜盘里夹菜,这种习惯缺点明显,会导致唾液交换不卫生的结果,也因口口相传增大了细菌与病毒等病原体传播的概率。

D. 英媒《卫报》将中国推行分餐制称为艰巨的任务,一方面是由于中国过去推行分餐而效果不明显;一方面是因为中国家庭很难做到在家中使用单独的餐具。

8.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推行分餐制度作用意义的一项是(    )

A. 更加卫生文明,了解饮食习俗,遵循古代饮食礼仪。

B. 有效抑制细菌与病毒的传播传染,使饮食更加安全。

C. 能够帮助在疫情期中的餐饮业摆脱困境、重振行业。

D. 替换家庭饮食习惯,减小家庭内部传染病菌的概率。

9. 结合文本,从国家、地方职能部门和行业协会角度,谈谈推行分餐制的具体办法。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子云字景乔,子恪第九弟也。年十二,封新浦县侯,自制拜章,便有文采。既长勤学,以晋代竞无全书,弱冠便留心撰著。至年二十六,书成,表奏之,诏付秘阁。子云性沈静,不乐仕进。年三十,方起家为秘书郎。迁太子舍人,撰《东宫新记》奏之,敕赐束帛。大通元年,除黄门郎,俄迁轻车将军,兼司徒左长史。二年,入为吏部。三年,出为临川内史,在郡以和理称,民吏悦之。梁初,郊庙未革牲牷,乐辞皆沈约撰,至是承用,子云始建言宜改。启曰:臣比兼职斋官,见伶人所歌,犹用未革牲前曲。敕答曰:此是主者守株,宜急改也。仍使子云撰定。敕曰:郊庙歌辞,应须典诰大语,不得杂用子史文章浅言;而沈约所撰,亦多舛谬。子云答敕曰:理应正采《五经》,圣人成教。惟用《五经》为本,其次《尔雅》《周易》《尚书》《大戴礼》,即是经诰之流,愚意亦取兼用。谨一二采缀,各随事显义,以明制作之美,覃思累日,今始克就,谨以上呈。敕并施用。子云善草隶书,为世楷法。答敕云:年二十六,著《晋史》,至《二王列传》,欲作论语草隶法,言不尽意,遂不能成。十许年来始见敕旨《论书》一卷商略笔势洞澈字体自此研思方悟隶式逮尔以来自觉功进其书迹雅为高祖所重,尝论子云书曰:笔力劲骏,心手相应,巧逾杜度,美过崔寔,当与元常并驱争先。其见赏如此。太清元年,复为侍中、国子祭酒,领南徐州大中正。二年,侯景寇逼,子云逃民间。三年三月,宫城失守,东奔晋陵,馁卒于显灵寺僧房,年六十三。

(节选自《梁书卷三十五》)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十许年来/始见敕旨《论书》一卷/商略笔势/洞澈字体自此/研思方悟隶式/逮尔以来/自觉功进/

B. 十许年来/始见敕旨/《论书》一卷/商略笔势/洞澈字体/自此研思/方悟隶式/逮尔以来/自觉功进/

C. 十许年来/始见敕旨《论书》一卷/商略笔势/洞澈字体/自此研思/方悟隶式/逮尔以来/自觉功进/

D. 十许年来/始见敕旨/《论书》一卷/商略笔势/洞澈字体自此/研思方悟隶式/逮尔以来/自觉功进/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通是年号,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皇帝可以有一个或者多个年号。

B. “郊庙是指古代天子祭天地与祖先,也指帝王祭天地的郊宫和祭祖先的宗庙,也借指国家政权。

C. “草隶又称隶草,是隶书的草写体。隶书起源于秦朝,兴盛于汉朝,是汉朝的官方字体。

D. “吏部六部之一,长官为吏部尚书,掌管文官的户籍、任免、考核、调动等事务。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子云才华横溢,年轻有为。十二岁时写一篇奏章,便显出文采;二十六岁时完成《晋史》,皇帝下旨将其收藏于秘阁。

B. 子云为官有道,受人爱戴。子云虽性格沉默娴静,不愿进身为官,但步入仕途后多次升迁,善于处事,得到别人的称许。

C. 子云积极进言,勇于革新。他在兼任祭祀官时,建议朝廷应改变祭祀时用的旧乐曲,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并让其修改。

D. 子云钻研书法,成绩斐然。子云擅长草隶和楷书,对隶书章法颇有研究,通晓隶书规律,书法得到了梁高祖的推崇。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长勤学,以晋代竞无全书,弱冠便留心撰著。

2)三年,出为临川内史,在郡以和理称,民吏悦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苏子瞻哀辞

张舜民

石与人俱贬,人亡石尚存。

却怜坚重质,不减浪花痕。

满酌中山酒,重添丈八盆

公兮不归北,万里一招魂。

【注】张舜民:和苏轼感情深厚。苏轼知定州期间得墨石,以大盆盛之,激水其上,名其室为雪浪斋。后来苏轼被贬岭南,到宋徽宗时,作者知定州,重新修葺雪浪斋,而此时得知苏轼病逝,于是写了这首哀辞。丈八盆:指苏轼用来盛放墨石的盆。

14.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被贬,墨石也被贬,石与人俱贬中的字,道尽当时的炎凉世态。

B.首联下句是说,苏轼虽然已经去世,但石尚存,足以让作者感到一丝欣慰。

C.“重添丈八盆体现了作者对苏轼遗物的珍重,表达了作者对苏轼的思念之情。

D.尾联直抒胸臆,情真意切,苏轼病逝,作者只能在万里之外的定州为其招魂。

15.结合全诗内容,谈谈作者写却怜坚重质,不减浪花痕两句的用意。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用行路反面设喻,论述学习积累的重要性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盛状。

3)姚鼐在《登泰山记》中写登上泰山之巅,极目远眺,夕阳照耀着泰安城,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美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9分)

17.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根据《关于做好2020年降成本重点工作的通知》指出,将减免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免征公共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旅游娱乐、文化体育等服务增值税政策实施期限延长今年年底。允许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所得税延缓至明年缴纳。落实好今年以来出台的减免民航发展基金、港口建设费、文化事业建设费等。坚决整治涉企违规收费。继续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灵活行使降准、公开市场操作、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二)语言文字运用(11分)

18.下面是中国社区标志,请写出除文字以外的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90个字。

四、写作(6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现在,中国百姓生活和社会秩序已经基本恢复正常,中国经济重回正增长的轨道。我们见证,这背后是许许多多普通人的奉献与付出。

2020年,深圳特区建立40周年,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我们见证,现在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和综合国力达到了新高度,这是千万劳动者奋斗的成果。

2020年,我们见证了许多人和事……

对此,你有怎样的经历和感悟?某报社举办主题为“2020,我见证的征文活动,请你写一篇文章,向该报社投稿。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通读文章,注意细节。学生必须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迅速搜寻到每个选项所涉及的段落,然后仔细比较选项的说法是否与原文一致。

A项,天人合一观诠释了天与人和谐统一的关系错误,原文是中国哲人多以天人合一为高级境界与觉悟,认为天人合一所观照的宇宙万物不是分裂的,而是统一的;认为天与人和谐,人与物感应,宇宙中的一切生命互相关联。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古代先哲对人与自然关系最好的定位与诠释,诠释的是人与自然关系,不是天与人

B项,人来自自然,是天地之灵、宇宙之一大错误,张冠李戴,原文是老子认为,人是在宇宙的演化历程中诞生的,人类诞生以后,由于禀受天地之灵而成为宇宙中之一大,认不是天地之灵,且这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错误,这也不是前提;

D项,中和思想反对征服掠夺自然。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D项,论述天人合一思想时没有引用古代典籍言论。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应首先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然后筛选出每一段的关键句,尤其是首段的中心句,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最后将选项信息归位,与原文对比分析,找出正确答案。

C项,指人不仅要遵循自然规律错误,根据第三段,道法自然不是只针对人,而是万事万物;还要遵守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说法不准确,自然规律包括自然之道、社会之道、人为之道。

故选C

【点睛】论述类文本答题技巧:1.读通读懂原文。通读全文,把握全文基本内容,明确作者的基本观点,务必理清论述的结构和思路。2.筛选关键词关键句。不动笔笔墨不读书,读的过程中,在点、线和特殊符号等各种标记的辅助下,筛选出文中的关键词语、关键语句,以备解题之需。3.关键信息代入原文,找对应句。在认真阅读题干和选项的基础上,将题干和选项所涉及到的信息代入原文,找出原文中与题干和选项相应的对应句。4.题干与原文对比异同找选项。一定要注意题干和选项所涉及到的信息与原文所存在的不变5.立足原文,排除干扰项。阅读的目的,就是排除干扰项,确定正确答案。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综合分析和鉴赏能力。

B项,是因为看他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错误,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主要是因为他对华昌这样的读书人的憎恶和鄙视。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能力。

从文章第段对华昌的外貌描写,第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可以概括出华昌斯文谦和的特点;

从第段面对石钵头的为难华昌只是一声不吭走了、第段华昌徒手将砚掰成整齐的两半可以概括出他身怀绝技、隐忍退让;

从石钵头向华昌求砚而华昌对曾经恶言相向的人也能慷慨相助的情节可以概括出华昌正直善良、宽容大度。

6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本结构内容理解与分析

小说有四种类型的常见结尾:出人意料的结尾,令人感伤的结尾,令人欢喜的结尾,留下空白的结尾。该小说结尾是属于出人意料的结尾。作用有: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突出人物形象;突出文章主旨。

结合文本分析:结构方面:精瘦落魄的读书人竟能徒手分砚,小说结尾出人意料,但巧设伏笔,使故事的发展合乎情理,使人信服,使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引人深思。人物形象方面:华昌明明身怀绝技,却不计较石钵头的多次挑衅,突出表现了他的隐忍大度,丰富了人物的形象。主题方面:小说结尾意味深长,更好地揭示了作品主题,生活中应当尊重他人、宽容大度。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能力。

B项,不难看出分餐制的历史悠久,并且符合古代饮食礼仪的主流要求错。原文说正如著名的《韩熙载夜宴图》中既有分餐,也有共食的座次安排,可见《韩熙载夜宴图》中主要体现的是饮食习惯的变化,即分餐与共食开始并存。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重要内容的理解能力。

D项,替换家庭饮食习惯错。原文说中国正在推动一场餐桌革命,以改变长期以来的传统一聚在桌边,用各自的筷子从同一个盘子里夹取食物,文本中推行分餐制度,只是改变家庭餐具使用习惯,替换夸大范围。

故选D

9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

原文说国家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应该发出全面推行分餐制的倡议,并制定统一的行业指南,由此可知,国家应该制定分餐制具体的地方标准、实施细则与行规,统一要求;

原文说各地职能部门和行业协会根据指南,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实施细则和行规,并在餐饮企业的评级、评星条件中,加入关于分餐制、公筷制、公勺制的推行情况,并持续跟进监管,将其纳入卫生监督范围,由此可知,各地职能部门和行业协会要保持对餐饮企业的跟进监管,并纳入卫生监督范围;倡议饮食礼仪文明,改变社交中传统的饮食习惯;

原文说许多人不认为有必要在家里使用单独的餐具。《卫报》援引新浪最近的一项在线调查称,650多名受访者中,有一半的人在家不用公筷或公勺,由此现状可知,应向家庭宣传使用单独餐具,并科普相关分餐制的知识内容。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画线句子中敕旨指皇帝的诏旨,《论书》是敕旨的内容,故敕旨《论书》不应断开,排除B项、D项。再比较AC两项,商笔势”“洞澈字体结构相同,应分别断开,排除A项。答案为C项。

点睛:文言断句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D项,掌管文官的户籍、任兔、考核调动等事务说法错误。户籍不属于吏部管理,而是户部的管辖范围。故选D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D项,子云擅长草隶和楷书不正确。原文相关信息为子云善草隶书,为世楷法,意思是子云擅长草隶,被世人作为楷模法式楷模的意思,不是指楷书。故选D项。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已经,……之后;,因为;,竟然;全书,完整的史书;弱冠,男子二十岁;留心,精心;撰著,撰写。(2)“,出京做官;,动词,做;,因为;和理,处事和治得当;在郡以和理称,被动句(在临川郡时因为处事和治得当被人称道);,喜欢;,代词,他。

【点睛】参考译文:

萧子云字景乔,十二岁时,是齐朝建武四年,封为新浦县侯。自己给自己写的任命诏书,很有文采。梁朝天监初年,降爵位为子。长大后,勤恳学习,富有辞藻,二十岁撰写《晋书》,到了二十六岁,全书写成,共一百多卷,上表呈奏给皇帝,皇帝诏令存放在秘阁当中。萧子云性格沉静,不喜欢追求升官,精神闲散旷达,任性不同众人。夏天面对宾客,经常袒裸着身子。兄弟之间很不和睦,乃至于吉凶事件互不慰问,舆论因此对他颇有微词。三十岁时,才开始做官,担任秘书郎,升为太子舍人,撰写了《东宫新记》上奏,诏令赐给他五匹丝帛。逐步改任丹陽郡丞。湘东王萧绎做丹陽尹,对他非常欣赏,好像平民朋友。中大通三年(531),他担任临川内史,在郡中以平和安定著称,百姓、官吏都很喜欢他。回京后被任命为散骑常侍。又历任侍中、国子祭酒。梁朝初年,祭祀天地祖宗尚未革除使用完整牲畜的典仪,乐辞都是沈约撰写的,到现在仍然沿用。萧子云上表提议进行改革,诏书回答说:这是主持者墨守成规,应该立即加以修改。便让萧子云撰写制定。诏令说:祭祀天地祖宗的歌词,应该使用典诰大语,不能杂用子史文章中的浅近语言。而沈约所撰写的,也有很多错误。萧子云写成以后,诏令全部施行。萧子云善于草书和隶书,为当时所效法,他自己说是善于仿效钟元常、王逸少而稍微改变了字体。他曾经回复诏书说:我过去不能独自鉴拔欣赏,随着时代潮流的趋尚,追慕王子敬,过了多年。二十六岁著《晋史》,写到《二王列传》,打算论述草隶书法,言不尽意,于是没能做成,只是大略地讨论了一下飞白技法罢了。十来年后,才见到《敕旨论书》一卷,探讨笔法,洞悉字体,开始改变学王子敬,完全学习钟元常。从此以后,自觉功夫长进。他的书法很被武帝所看重,武帝曾经评论他的手迹说:笔力劲骏,心手相应,巧越杜度,美过崔萛,当与钟元常并驱争先。他就是如此受赏识。后来调出京城,担任了东陽太守,百济国的使者到建邺请求书法,正逢萧子云出去做郡守,船只将要出发。使者便在沙洲附近等候,望见船只还有三十余步的时候,便一边下行一边向前。萧子云派人询问,回答说:侍中的书信之美,远流海外,今天所请求的,就是名人手迹。萧子云于是便为他停船,书写了三十余张,交给了他,得到了金银财物数百万。他性格吝啬,对外赠答不写好纸,有些书法爱好者便对他重加贿赂馈赠,以求得他的答复。太清元年(547),重新担任了侍中、国子祭酒。二年,侯景进逼,萧子云逃入民间。三年,宫城失守,他逃往晋陵,饿死在显云寺僧房,享年六十三岁。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B足以让作者感到一丝欣慰错。从诗中来看,石与人俱贬,人亡石尚存,人亡石存,应是充满了物是人非之悲和作者睹物思人的深情。

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考生联系全诗思想情感,参考客观题中部分选项的提示,把握全诗对苏轼的缅怀和赞美之情。

从诗中来看,却怜坚重质,不减浪花痕的意思是可爱可敬的墨石,质地是如此的坚硬凝重,不减当年洁白的浪花状脉痕。这句诗表面上是写墨石坚硬、厚重的特点,但结合全诗分析,此处实则是以石喻人。浪花痕赞美石头保持自身美好。坚重质既是写雪浪石坚贞,又是苏轼的象征。墨石坚重之质,不轻易改变本性。苏轼一生爱石,在于石具有震霆凛霜我不迁节概,也就是诗人所说的坚重质,而苏轼一生在险恶的政治风浪中正具有这种坚重不迁的高贵品质。结合人亡石尚存可知,这两句承接首联,写苏轼被贬和死亡,石头却仍在,写出了物是物是人非之悲。作者怜的对象不仅是石头,还有苏轼坚贞的品格,作者是借此句表达了对苏轼坚贞品格的赞美及对其逝世的悼念之情。

16题详解】故不积跬步    (2).无以至千里    (3).舳舻千里    (4).旌旗蔽空    (5).汶水、徂徕如画    (6).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以下关键字的写法:”“”“”“”“”“”“

17题详解】第句,删除根据指出。第句,延长后加上。第句,文化事业建设费等后加上政策。第句,行使改为使用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句,根据《关于做好2020年降成本重点工作的通知》指出成分赘余,删除根据指出;第句,延长今年年底成分残缺,延长后加上;第句,落实好今年以来出台的减免民航发展基金、港口建设费、文化事业建设费等成分残缺,文化事业建设费等后加上政策;第句,灵活行使降准、公开市场操作、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搭配不当,行使改为使用

【点睛】病句题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此题考查辨析病句能力。要了解病句的类型,并能对句子做语法分析。

18题详解】

寓意:灯笼代表中国,老人代表居民养老,民居代表城乡,伞代表保护与全覆盖, 体现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推广为城乡居民创建的新生活。

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图文转换试题的图标题,此类试题一般通过分析图标中的文字、数字、字母的组合和线条、图形的变化来推出其包含的寓意。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9题详解】范文:

抗击疫情,我们都是见证者

今年是一个特殊的年,岁末年初就迎来了一桩令中国人民头疼不已的大事——新型冠状病毒。因为人群缺少对新型病毒的免疫力,所以人群普遍易感。因此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黎民百姓,大家的焦点与话题都停格在一件事——新型冠状病毒。

往年,随着年的脚步,人们都会沉浸在喜气祥和的气氛中,家家户户贴春联,挂灯笼,吃团圆饭。人们穿着新衣服走访亲朋好友。大街上张灯结彩,车水马龙,熙熙攘攘,行人脸上洋溢着笑容。亲人朋友们坐在一起谈天说地。

今年,虽说家家户户门上还是贴着春联,挂着红灯笼,但红色没有往年那般红,仿佛蒙了一层薄薄的雾。大街小巷空荡荡的。偶尔有几个戴着口罩的行人,头也不抬,步履匆匆,生怕遇见熟人,不打招呼就走不礼貌,打招呼又怕感染病毒。脸上的表情有些忧郁也有些木纳。年味随着病毒淡化了。

针对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中央领导作出了生命重于泰山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等一系列重要指示。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贯彻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要求,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打响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疫情防控阻击战。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连日来,在医疗救治、基层防控、通信、电力、建设、交通运输等与抗击新型冠状肺炎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相关的各条战线上,从普通个体户到相关企业,从爱心组织到职能部门,上上下下以各种形式献爱心、捐款、捐物,为抗疫前线送上及时雨。人民军队闻令而动,勇挑重担,紧急抽组精兵强将奔赴疫情防控第一线,积极支援地方疫情防控。我军承担的武汉火神山医院医疗救治任务就是党和人民对人民军队的高度信任。

目前,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奋战在坚决打赢冠状病毒疫情阻击战这场没有销烟的战场上,携手并肩共同筑起了一道钢铁长城。年味虽然淡了,但却使我真正领会到了众志成城、同舟共济这两个成语的深刻内涵。国难当头,我看见了爱和奉献,看见了责任与担当,那就是各族人民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中国力量!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任务驱动型作文的能力。

【审题】()材料解读

材料共三段文字。第一段讲的是许多普通人的奉献与付出让我们基本战胜了疫情,第二段讲的是改革开放以来千万劳动者的奋斗成就了今日的中国。第三段是延伸拓展。材料的内涵就是千万普通劳动者的奉献、付出和奋斗成就了国家、社会的安定和发展。

写作任务是谈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参与某报社举办的主题为“2020,我见证的征文活动,写一篇文章。

()写作任务分解

任务一:主题

主题为“2020,我见证。文章必须回答引导语中的问题你有怎样的经历和感悟,紧扣主题,围绕我见证,写2020年发生的事。作文应以小见大,写身边人,叙身边事,将普通人、平凡事和国家、社会联系起来。

任务二:结合材料

材料内容在行文中要有所体现,一定要明确写作情境,是向报社投稿,谈自己的经历和感悟。一定要明确材料的内涵。

任务三:文体

文体不限,自定文体,但要有文体意识,选择使用什么文体,就要符合相应的文体规范。

【立意】2020,见证疫情中普通人的奉献于付出。

2020,见证改革开放以来千万劳动者的奋斗成就了今日的中国。

2020,见证中国的成长与强大。

【素材】 十六载风云激荡,狭缝求索,三千里雷霆失色,龙腾星河。为你落墨的这一刻,正是2020年,也是对中华民族充满挑战的一年。在过往的生命旅途中,我与你一起见证了无数巨龙矫首,腾渊昂视的时刻,也更明白自己所需要承担的时代责任。

2020年的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给这个春节增加了不一样的色彩。在我们享受全家团圆时,有千千万万的医护工作者奔赴武汉,他们远离家人,赶往疫情最危险的地方。他们当中大都是九零后,甚至还有许多零零后,他们是最美的逆行者。社会犹如一条船,我们每个人都要做好掌舵的准备。易卜生如是说。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国家,这个社会的主人,我们理应做好掌舵人的准备。在美国等国家疫情大爆发之时,中国抢先控制住了疫情,还多次援助意大利等国。这是无数中华儿女的爱国忠心,更是一个时代的精神写照。

在当今这个科学技术发达的时代,中国深入贯彻科教兴国战,华为的技术已成为世界一流。面对美国的强势打压,华为力挽狂澜挺住了!中国挺住了!我们不再像一百多年前的鸦片战争那样任人宰割,如今的中国已经站起来了,成为巨人,在世界上发挥的作用不言而喻。华为总裁任正非曾说过他已经做好再也见不到女儿的准备。在国家利益面前,个人的利益已毫不足惜。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国精神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奋勇向前,中国技术、中国力量无不让我们每一个人为之自豪!

中国高铁技术是世界一流的。中国高铁走向世界,扶危济贫、主张睦邻友好,中国的筑路大军从亚洲到欧洲到非洲。中国高铁更加彰显的是中国智慧、中国担当。从国门走出的不仅仅是高铁,更是华夏儿女心中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