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建安《药砚》入选四川成都市高二语文试卷 练建安 上传

单篇 作者授权首发

92次点击|5次点赞

赞一下

建安《药》入选四川成都市高二语文试卷

360截图20240524130747664.jpg360截图20240524130845168.jpg360截图20240524130928256.jpg360截图20240524130004498.jpg360截图20240524130025805.jpg360截图20240524130044304.jpg360截图20240524130104982.jpg360截图20240524130313154.jpg360截图20240524130332416.jpg360截图20240524130348137.jpg360截图20240524130405593.jpg360截图20240524130423091.jpg360截图20240524130441002.jpg360截图20240524130501880.jpg360截图20240524130519630.jpg


试卷详情本卷共 11 题,其中:

选择题 3 题,现代文阅读 3 题,语言应用 2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情景默写 1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9 题。总体难度: 简单选择题 共 3 题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 超过 12 个字。


长安和罗马有着①_______。长安是平地起城,其选址经过缜密论证,考虑的是管辖辽阔疆域的安全 需要,代表的是整个国家和整个民族的根本利益。对比之下,罗马城是②_________ ,早已建城,早已有相 当的经济文化基础,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后自然形成了古罗马之都,并在帝国之初达到全盛,其城市发展脉络刚好与长安相反。因为③______,他们的文化发展脉络也不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李教授给张教授发微信:近来因冗务繁忙,昨日您亲临府上,未能晤面,深表歉意。


B. 某杂志编辑给李老师发来短信:大作已通过一审,请按意见进一步斧正,以便刊出。


C. 某中介回复王先生:您的房屋已有买家表示购买意愿,我们一定尽快玉成此事。


D. 赵先生给朋友发请帖:犬子新婚之喜,多承厚爱,略备薄酒,恭请到寒舍小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莫言带有“怀乡”“怨乡”双重情结的作品建构了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带有“先锋”色彩,并 非传统“寻根文学”作家。


B. 《战狼Ⅱ》的成功启示我们,天道酬勤,拍好主旋律电影不是打上“主旋律”的标签就万事大吉,用心制作才是关键。


C. 诈骗分子在冒充各大银行套取事主银行卡密码后,事主才意识到账户被盗,但是为时已晚,账 户里的钱被一笔笔地迅速转走。


D. 10 月 1 日,近 10 万名群众在天安门广场观看国庆升旗仪式,现场放飞了一万多只白鸽为祖国和 人民送出美好祝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药砚 练建安


①阳光朗照,河头城浮动飘忽的浓雾渐渐消散。


②石钵头赤裸脊背,噔噔踏入石坝码头肉铺摊点,立定,双肩一耸,大块猪肉扇啪嗒一声脆响,平 摊在了肉案上。两个伙计手忙脚乱,将猪肉扇挂上一根铜皮红木大秤。一个掌挂钩,一个挪秤砣报数:“二百……三十一斤半。”石钵头斜了他们一眼,操起两把剔骨尖刀,咔咔磨擦,笑骂:“黄疸后生!”


③墟镇巷道,湿漉漉的,水汽淋漓。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他 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


④石钵头认得此人,是个老童生。传说是满腹诗书,考到胡子花白,连一个秀才也没捞着。长衫洗 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石钵头扭头噗地吐出了一口浓痰。


⑤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问:“前蹄,几多钱啊?”石钵头利刀游走剔骨,沙沙响。“老弟,几多钱?”华昌再问。石钵头说:“现钱,不赊账。”华昌说:“你这后生哥啊,好没道理, 咋就说俺要赊账呢?”


⑥石钵头说:“搞笑嘴!”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华昌说:“无怨无仇,做嘛介不卖?”石钵头斫下猪蹄, 说:“看好了,可是这副?”华昌点头。石钵头抓起猪蹄,猛地往后抛入汀江,说:“俺要孝敬龙王爷。不行么?”华昌拣起制钱,一声不吭地走了。身后传来阵阵哄笑声。


⑦半个月后,华昌带着几个破蒙童子江岸踏青,歇息于城东风雨亭。彼时,石钵头正惬意地嚼吃着 亭间售卖的糠酥花生。一扬手,花生壳撒落遍地。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先生教俺一本书,俺教先生打野猪。野猪逐过河,逐去先生背驼驼……”


⑧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 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


⑨华昌是邻县武邑山子背人。山子背距河头城七八铺远。他那蒙馆设在张家大宗祠里。


⑩夜晚,细雨蒙蒙,倒春寒风吹动西厢房窗棂。昏黄油灯下,华昌翻阅旧日诗稿。当他读到“学书 学剑两不成”时,不由得悲从中来。


⑪嗒,嗒嗒。有轻微的叩门声。没错,是叩门声。开门,竟是多年未见的老友李半仙。奇香扑鼻。李半仙拎着一副卤猪蹄,笑眯眯地看着他。


⑫转眼到了仲夏。这个午日,童子早散学了。华昌困倦欲睡。宗祠内,闯入了一个莽汉。定睛一看,却是石钵头。


⑬石钵头拎着一副肥硕猪蹄,恭恭敬敬地放在书案上。华昌轻摇折扇,说:“得非有辱斯文乎?”石钵头懵懵懂懂。华昌合上折扇,说:“君子不食嗟来之食。”石钵头愕然。华昌站起,迈方步,七八个来回,用了大白话:“有嘛介求俺?直说吧。”石钵头苦着脸,说:“俺老娘瘫了。李半仙的药方,求您 老给半块端砚,做药引子。”华昌坐下,说:“奇了怪了,这端砚何处无有?为何要俺给你?”石钵头说:“李半仙说了,定要半块阿婆坑的端砚,甲子年中秋日戌时月圆蓄墨的。百砚斋掌柜的说,那时日, 方圆几百里,只有您老先生买了一块。”“哦。”华昌说,“桌上有。识字么?”石钵头苦笑:“开过蒙,又被先生赶回家啦……略识几个字。”华昌微闭双眼,说:“自家看,可要看清喽。”


⑭石钵头抓过端砚。长九寸,宽五寸,厚二寸一分,份量颇重。抬起,勾头看去,砚底刻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甲子年中秋日戌时练华昌购置于河头城百砚斋。”石钵头认得时日数字,说:“就是这块,就是这块!”说着,掏出一锭约摸五两重的银子。华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 为先。拿开,俺不收钱。”


⑮石钵头嗫嚅不知所措了。华昌自言自语:“李半仙?这个李半仙搞嘛介名堂?”石钵头急了:“老先生,俺……俺……”华昌举手截止,说:“后生哥,半块,何谓半块?就不能有丝毫差错,分得来么?”石钵头额上冒出冷汗,说:“刀斧斫开?”华昌笑了:“何须如此麻烦。”


⑯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低一声。


⑰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


(原载《天池》2016 年第 6 期)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小说第二段中“赤裸脊背”“双肩一耸”“两个伙计手忙脚乱”等处,运用了正侧面结合的手法, 生动地塑造了石钵头强悍、霸气的屠夫形象。


B. 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是因为看他“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


C. 小说中两处画线句子景物描写非常精炼,第一处重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第二处则主要 烘托了华昌当时惆怅、失落的心理。


D. 小说以“药砚”为题,含义深刻:这“砚”既是给石钵头老娘治瘫病的药引子,也是教育他要尊 师重道、宽以待人的良药。


2.请结合全文概括华昌的形象特点。


3.小说的结尾非常巧妙,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乡村文化是乡村社会得以延续的核心。如果没有乡村文化,那么乡村也就成为一潭死水,无从振 兴了。如果乡村的振兴只是在乡村建设几间民宿,开上几个咖啡馆,让一些城里人到乡村来换换空气,尽管可以增加就业、提高收入,但是却不是真正的乡村振兴。从这个意义上说,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乡村文化的振兴。 文化赋予了生活的意义。乡土社会是由人组成的,同时又超越了个体,是文化将这些个体连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赋予乡村生活的价值。比如乡土社会中有许多节日,每个节日都有着不同的意义。在人们庆祝这些节日的过程中,人与自然、人与人、生者与亡者保持了沟通,成为联系密切的共同 体。文化也赋予乡村社会以秩序。在乡村社会中,文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比如要养成尊老爱幼的风气就需要有尊老爱幼的文化氛围。在传统的乡村社会中,社会变化相对比较缓慢,老年人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可以教导青年人,因此老年人在社会中具有较高的地位。但是到了现代社会,社会发展的速度越 来越快,人们有很多渠道获取知识,受过现代教育的年轻人更容易利用这些渠道获取知识,要维持年轻人对老年人的尊重,就需要文化力量。乡村文化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基础。西方国家在迅速的城市化过程中,农业的快速发展是以乡村社会的消亡为代价的。与西方国家不同,东方社会都希望在快 速的城市化过程中保留乡村,如日本、韩国和中国的台湾地区,在高速城市化过程中,都曾经以不同名义推动乡村的振兴,希望避免重走西方乡村消亡的道路。东方社会振兴乡村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保护乡村文化。 中国乡村振兴的目标之一是实现乡风文明,通过文化建设,实现乡村的和谐和有序发展,因此乡村振兴需要文化先行。文化先行可以从物质层面做起。但是,物质层面乡村文化建设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乡村文化建设不能停留在物质文化建设上。有一些地方的乡村文化只是停留在物质建设上,精神 文化建设没有同步,物质文化也就很快消失了。在物质文化建设的基础上要推动乡村公共事务的治理。公共事务就是大家参与来管大家的事情,乡村振兴需要乡村居民相互之间协作,协作的过程就会有更多公共的事务需要大家去参与和决策,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逐渐完善乡村的各种制度。比如现在许多村 庄制定有村规民约,这就是处理村庄公共事务的手段,但是要避免为了制定村规民约而制定村规民约,要让村规民约真正发挥作用。乡风文明需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结合起来。我们可以看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乡村文化是相通的,通过政府推动和村民参与,在乡村建立起良好的社会风气。


(摘编自王晓毅《乡村振兴,文化建设要先行》)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乡村文化能使乡村充满生机活力,同时也是乡村振兴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


B. 节日文化具有联通意义,可使乡村中的个体连成整体,人与自然成为共同体。


C. 在维持乡村良好秩序和实现乡村和谐有序发展上,文化是一种重要的力量。


D. 乡村振兴必须经历一个先物质、经济层面,再到精神、制度等层面的过程。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从乡村文化在乡村社会的核心地位说起,引出振兴乡村文化这一论题。


B. 本文从生活意义、社会秩序和振兴基础三方面论述乡村文化对乡村的作用。


C. 本文通过东西方对乡村不同态度的比较,意在揭示东西方乡村文化的不同。


D. 本文在论证中,以不少篇幅阐述在乡村振兴中应如何践行文化先行的做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与西方国家不同,东方社会城市化和保留乡村不存在矛盾,可避免此长彼消的现象。


B. 建设乡风文明,既必须着眼于乡村文化的建设,又应该具有更高更广的理论视野。


C. 乡村振兴要文化先行,文化先行的意义之一在于确保乡村社会可持续、良性地发展。


D. 在村规民约的制定上,只有村民团结协作,积极参与决策,才能发挥其独特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现在看,脱贫攻坚的主要难点是深度贫困。以河北省为例,深度贫困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两高、 一低、一差、三重”。“两高”即贫困人口占比高、贫困发生率高。深度贫困县贫困人口占全省贫困人口总数 22%以上;深度贫困县贫困发生率在 15%以上,高于全省贫困县平均水平近 9 个百分点;深度贫困 村贫困发生率接近 35%,高于全省贫困村平均水平近 24 个百分点。“一低”即人均可支配收入低。深度 贫困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21650 元,人均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1386 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5928 元,分别只有全省平均水平的 50.7%、36.2%、49.7%。“一差”即基础设施和住房差。深度贫困县的贫困村中,村内道路、入户路、危房需要维修和重建。“三重”即低保五保贫困人口脱贫任务重、因病致贫返贫人口脱贫任务重、贫困老人脱贫任务重。


深度贫困地区在 2020 年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难度之大可想而知。脱贫攻坚本来就是一场硬仗,而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是这场硬仗中的硬仗。我们务必深刻认识深度贫困地区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 务的艰巨性、重要性、紧迫性,采取更加集中的支持、更加有效的举措、更加有力的工作,扎实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


(摘自习近平《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有删改)


材料二


脱贫攻坚千难万难,最难的是有一些贫困群众“不怕穷”,也就是脱贫的内生动力不足。解决精神 匮乏比解决物质匮乏难,解决千百年来形成的落后观念和习俗比解决贫穷难。


国家统计局近期对云南八个市州的贫困村进行调查,59.5%的受访者对当前生活表示满意,35.2% 表示一般,只有 5.3%的表示不满意。贫困程度这么深,满意度还非常高,“不怕穷”、安于现状是一个重要原因。这些贫困群众,对易地搬迁,怕难以适应新环境;对发展产业,怕学不会新技术;对外出务 工,怕朝九晚五的约束。怕这怕那,就是不怕穷,宁可守着穷摊子,也不愿干出新生活。


要在未来的时间里从根本上解决一些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足、安于现状的问题,必须坚持不懈,因为那些落后的观念、习俗是千百年来形成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但这并不影响实现解决区域 性整体贫困问题的既定目标。精神上的内生动力和物质上的脱贫,既有密切联系,也有一定区别。扶贫工作既不提高标准,吊高胃口,也不急于求成,降低标准,我国有信心在 2020 年打赢这场攻坚战。


(摘自中国政府网)


材料三




2012—2016 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数据及发生率


(摘自国家数据网)


材料四


“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这“十六真言”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扶贫“真 经”。不同地区因历史、文化、地理环境等原因,致贫原因不尽相同,“个性化”扶贫无疑是一剂治疗贫 困的良药。


扶贫“个性化”,因地因人制宜是关键。不同地域、不同家庭、不同个体,在致贫问题上是存在差 异性的,唯有深入其中、量体裁衣,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精准扶贫的效用,全面助推精准扶贫攻坚工作 持续升温。个性化扶贫在政策的制定上,要摸清家底,找出区域致贫的主要原因,借鉴其他地区扶贫工作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对其可行性进行研判,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探索出台科学合理的帮扶政策,并在政策的实施过程中根据推进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在扶贫项目上,要改变“帮扶就是帮钱帮物”的传统观念,多研究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按照贫困程度、产业发展进度、脱贫难易程度等,制定地区扶贫开 发实施计划和年度计划,把扶贫工作纳入地方经济社会总体规划统筹安排,杜绝盲目扶贫。


(选自《大众日报》)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深度贫困县的“两高”即贫困人口占比重、贫困发生率高,明显超过所在省平均水平。


B. 深度贫困县国内生产总值较低,人均可支配收入低,只有所在省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


C. 深度贫困县的贫困村问题重重,村内道路、入户路等基础设施和危房均需维修和重建。


D. 深度贫困县低保五保贫困人口、因病致贫返贫人口、贫困老人等三类人口脱贫任务重。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2012 至 2016 五年间,脱贫标准越来越高,当年贫困人口减少、年底贫困人口和贫困发生率都呈 直线下降趋势。


B. 一些地区千百年形成的落后观念和习俗使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不足,从这个角度来说,解决精 神匮乏更为重要。


C. 贫困地区群众精神上的内生动力和物质上脱贫既有联系也有一定区别,我们要坚信脱贫工作的 目标一定会实现。


D. 历史、文化、地理环境的不同造成不同地区致贫原因也完全不同,因此只有实行个性化扶贫才能改变贫困面貌。


E. 扶贫过程中,必须依据各地实际情况这一根本出发点,探索出台科学合理的帮扶政策,不能使用 其他地区经验。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当前及未来扶贫工作的要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请参照下面甲、乙两位同学的辩论过程示例,依据丙同学的论断,补写出丁同学的辩论内容。


示例:


甲:鸟都是会飞的。   丙:近代中国人都是东亚病夫。


乙:鸵鸟是不会飞的,   丁:①_________, 鸵鸟是鸟,②_________,


所以,有些鸟是不会飞的。   ③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月初,G1747次列车在合肥站准备开车时,旅客罗某以等丈夫为由,不听劝阻,用身体强行扒阻车门,造成该次列车延迟发车。经公安机关调查取证,认定罗某的行为扰乱了车站、列车正常秩序,违反了《铁路安全管理条例》规定。


同月,重庆北开往潼南的动车上,一婴儿突发昏厥,急需送医,列车员与司机沟通后决定延迟6分钟发车,为孩子打开生命通道。同样是延迟发车,这次没有乘客抱怨,网友也纷纷点赞。


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谢瞻,字宣远,年六岁,能属文,为《紫石英赞》、《果然诗》,当时才士,莫不叹异。初为桓伟安西参军,楚台秘书郎。瞻幼孤,叔母刘抚养有恩纪,兄弟事之同于至亲。刘弟柳为吴郡,将姊俱行, 瞻不能违,解职随从,为柳建威长史。弟晦时为宋台右卫,权遇已重,于彭城还都迎家,宾客辐辏,门巷填咽。时瞻在家,惊骇谓晦曰:“汝名位未多而人归趣乃尔吾家以素退为业不愿干预时事交游不过亲朋而汝遂势倾朝野此岂门户之福邪?”乃篱隔门庭,曰:“吾不忍见此。”及还彭城,言于高祖曰:“臣本素士,父、祖位不过二千石。弟年始三十,志用凡近,荣冠台府,位任显密,福过灾生,其应无远。特乞降黜,以保衰门。”前后屡陈。高祖以瞻为吴兴郡,又自陈请,乃为豫章太守。永初二年,在郡遇疾,不肯自治,幸.于不永。晦闻疾奔往,瞻见之,曰:“汝为国大臣,又总戎重,万里远出,必生疑谤。” 时果有诉告晦反者。瞻疾笃还都,高祖以晦禁旅,不得出宿,使瞻居于晋南郡公主婿羊贲故第,在领军 府东门。瞻曰:“吾有先人弊庐,何为于此!”临终,遗晦书曰:“吾得启体幸全,归骨山足,亦何所多恨。弟思自勉厉,为国为家。”遂卒,时年三十五。瞻善于文章,辞采之美,与族叔混、族弟灵运相抗。灵运父瑛,无才能。为秘书郎,早年而亡。灵运好臧否人物,混患之,欲加裁折,未有方也。谓瞻曰:“非汝莫能。”乃与晦、曜、弘微等共游戏,使瞻与灵运共车;灵运登车,便商较人物,瞻谓之曰:“秘书早亡,谈者亦互有同异。”灵运默然,言论自此衰止。


(选自《宋书·谢瞻传》,有删节)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权遇已重           遇:恩遇


B. 门巷填咽           填:堵塞


C. 幸于不永           幸:幸亏


D. 又总戎重           总:掌管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汝名位未多/而人归趣乃尔/吾家以素退为业/不愿干预/时事交游不过亲朋/而汝遂势倾朝野/此 岂门户之福邪


B. 汝名位未多/而人归趣/乃尔吾家以素退为业/不愿干预时事/交游不过亲朋/而汝遂势倾朝野/此岂门户之福邪


C. 汝名位未多/而人归趣乃尔/吾家以素退为业/不愿干预时事/交游不过亲朋/而汝遂势倾朝野/此岂门户之福邪


D. 汝名位未多/而人归趣/乃尔吾家以素退为业/不愿干预/时事交游不过亲朋/而汝遂势倾朝野/此 岂门户之福邪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谢瞻文采出众。谢瞻六岁能写文章,作《紫石英赞》《果然诗》,当时才士,莫不叹异;辞采之美, 与谢混、谢灵运相抗。


B. 谢瞻善于自保。由于弟弟谢晦,年级很轻,权势却十分显赫,谢瞻为避免招致后患,主动上疏,请求皇帝给弟弟降职。


C. 谢瞻手足情深。自己的姐姐要到吴郡,谢瞻解职随从,临终的时候,还写信要求谢晦多加勉励,一心为国为家。


D. 谢瞻有忧患意识。谢晦回家接取家眷,谢瞻用竹篱隔开门院;谢晦前去探病,谢瞻认为会招致怀疑,产生流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瞻幼孤,叔母刘抚养有恩纪,兄弟事之,同于至亲。


(2)灵运好臧否人物,混患之,欲加裁折,未有方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名篇名句默写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分别从神态描写和 侧面描写的角度,把周瑜面对敌军时的从容自信刻画得淋漓尽致。


(2)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作者痛心地看到南宋百姓把北魏行宫当作社日祭祀之地的三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中医可以坚持自己的理论,但不能搞欺骗,不能夸大疗效,甚至杜撰出子虚乌有的东西。


②山东高院二审认定“辱母杀人案中于欢行为有防卫性质,罪不容诛,故更改了死刑判决。


③两位来自台湾的艺术家虽有着不同的绘画风格,但都力透纸背地展现了当代艺术的魅力。


④鲁迅先生说话时态度镇静,亲切而又从容,使听的人心情舒畅,真是给人如坐春风的感觉。


⑤针对韩国有意进步扩增部署萨德反导系统,新华社批评韩国政府反复无常,首鼠两端。


⑥“老顽童”体操队队员们虽然平均年龄65 岁,却能在高难度动作上挥洒自如,令人敬佩。


A. ①④⑤   B. ①③④   C. ②⑤⑥   D. ②③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