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建安《药砚》入选江苏省万石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全) 练建安 上传

单篇 作者授权首发

78次点击|2次点赞

赞一下

练建安《药砚》入选江苏省万石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全)


360截图20240524174107230.jpg360截图20240524174029132.jpg360截图20240524173916770.jpg360截图20240524173942364.jpg

江苏省无锡市宜兴万石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

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药砚

练建安

阳光朗照,河头城浮动飘忽的浓雾渐渐消散。 石钵头赤裸脊背,噔噔踏入石坝码头肉铺摊点,立定,双肩一耸,大块猪肉扇啪嗒一声脆响,平摊在了肉案上。两个伙计手忙脚乱,将猪肉扇挂上一根铜皮红木大秤。一个掌挂钩,一个挪秤 砣报数:“二百……三十一斤半。”石钵头斜了他们一眼,操起两把剔骨尖刀,咔咔磨擦,笑骂: “黄疸后生!”

墟镇巷道,湿漉漉的,水气淋漓。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

石钵头认得此人,是个老童生。传说是满腹诗书,考到胡子花白,连一个秀才也没捞着。长 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石钵头扭头噗地吐出了一口浓痰。

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问:“前蹄,几多钱啊?”石钵头利刀游走剔骨,沙沙响。“老弟,几多钱?”华昌再问。石钵头说:“现钱,不赊账。”华昌说:“你这后生哥啊,好没道理,咋就说俺要赊账呢?”

石钵头说:“搞笑嘴!”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 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华昌说:“无怨无仇,做嘛介不卖?”石钵头 斫下猪蹄,说:“看好了,可是这副?”华昌点头。石钵头抓起猪蹄,猛地往后抛入汀江,说:“俺 要敬孝龙王爷。不行么?”华昌拣起制钱,一声不吭地走了。身后传来阵阵哄笑声。

半个月后,华昌带着几个破蒙童子江岸踏青,歇息于城东风雨亭。彼时,石钵头正惬意地嚼 吃着亭间售卖的糠酥花生。一扬手,花生壳撒落遍地。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 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 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先生教俺一本书,俺教先生打野猪。野猪逐过河,逐去先生背 驼驼……”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 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

华昌是邻县武邑山子背人。山子背距河头城七八铺远。他那蒙馆设在张家大宗祠里。 夜晚,细雨濛濛,倒春寒风吹动西厢房窗棂。昏黄油灯下,华昌翻阅旧日诗稿。当他读到“学书学剑两不成”时,不由得悲从中来。 嗒,嗒嗒。有轻微的叩门声。没错,是叩门声。开门,竟是多年未见的老友李半仙。奇香扑鼻。李半仙拎着一副卤猪蹄,笑眯眯地看着他。 转眼到了仲夏。这个午日,童子早散学了。华昌困倦欲睡。宗祠内,闯入了一个莽汉。定睛一看,却是石钵头。 石钵头拎着一副肥硕猪蹄,恭恭敬敬地放在书案上。华昌轻摇折扇,说:“得非有辱斯文乎?”

石钵头懵懵懂懂。华昌合上折扇,说:“君子不食嗟来之食。”石钵头愕然。华昌站起,迈方步,七八个来回,用了大白话:“有嘛介求俺?直说吧。”石钵头苦着脸,说:“俺老娘瘫了。李半仙

的药方,求您老给半块端砚,做药引子。”华昌坐下,说:“奇了怪了,这端砚何处无有?为何要 俺给你?”石钵头说:“李半仙说了,定要半块阿婆坑的端砚,甲子年中秋日戌时月圆蓄墨的。 百砚斋掌柜的说,那时日,方圆几百里,只有您老先生买了一块。”“哦。”华昌说,“桌上有。识 字么?”石钵头苦笑:“开过蒙,又被先生赶回家啦……略识几个字。”华昌微闭双眼,说:“自 家看,可要看清喽。”

石钵头抓过端砚。长九寸,宽五寸,厚二寸一分,份量颇重。抬起,勾头看去,砚底刻字: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甲子年中秋日戌时练华昌购置于河头城百砚斋。”石钵头认得时日数字,说:“就是这块,就是这块!”说着,掏出一锭约摸五两重的银子。华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 石钵头嗫嚅不知所措了。华昌自言自语:“李半仙?这个李半仙搞嘛介名堂?”石钵头急了:“老先生,俺……俺……”华昌举手截止,说:“后生哥,半块,何谓半块?就不能有丝毫差错, 分得来么?”石钵头额上冒出冷汗,说:“刀斧斫开?”华昌笑了:“何须如此麻烦。”

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 低一声。

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

(原载《天池》2016 年第 6 期)

4.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小说第二段中“赤裸脊背”“双肩一耸”“两个伙计手忙脚乱”等处,运用了正侧面结合的 手法,生动地塑造了石钵头强悍、霸气的屠夫形象。

B. 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是因为看他“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嫌他穷困潦 倒,认定他付不起钱。

C. 小说中两处画线句子景物描写非常精炼,第一处重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第二处 则主要烘托了华昌此刻惆怅、失落的心理。

D. 小说以“药砚”为题,含义深刻:这“砚”既是给石钵头老娘治瘫病的药引子,也是教育 他要尊师重道、宽以待人的良药。

5. 请结合全文概括华昌的形象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6. 小说的结尾构思巧妙,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4. B   

5. ①斯文谦和,穷困落魄;②身怀绝技,隐忍退让;③正直善良,宽容大度。   

6. ①精瘦落魄的读书人竟能徒手分砚,小说结尾出人意料,但巧设伏笔,使故事的发展合乎情理,使人信服。②出人意料的结尾,使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引人深思。③华昌明明身怀绝技,却不计较石钵头的多次挑衅,突出表现了他的隐忍大度,丰富了人物的形象。④小说结尾意味深长,更好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题:生活中应当尊重他人、宽容大度。

4. 试题分析:B项,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主要是因为他内心对华昌这样的读书人的憎恶和鄙视。

5.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如此题从“受到石钵头奚落,后来却毫不犹豫的给他端砚做药引子”等情节中概括出其“正直善良,宽容大度”的性格特征。

点睛: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应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和文章的主旨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此题从“斯文谦和,穷困落魄”“身怀绝技,隐忍退让”“正直善良,宽容大度”的角度概括性格特征,然后列举具体的事例进行分析。

6.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文章的结尾的题目,注意首先指出结尾的特征,然后分析效果,再分析骑在人物的塑造、主旨表达方面的作用。此题小说的结尾“手段端砚”出乎意料,却在清理之中,前面有很多伏笔,效果是“使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引人深思”;从人物的性格上看,华昌结尾“段砚”,显示出其身怀绝技,但深藏不漏,丰富了其性格特征;从主旨的角度揭示“生活中应当尊重他人、宽容大度“的主题。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当代文艺审美中的“粉丝”与“知音”

周兴杰

①市场经济与大众传媒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但改变了文艺的存在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的欣赏习惯。“文学终结论”尚且余音未绝,又有学者提出了“粉丝能不能替代知音”的疑问,引发热议。

②“知音”一词源于钟子期与俞伯牙的故事。子期因为能听出琴音寓意,被伯牙引为“知音”。子期辞世,伯牙毁琴不操,以示痛悼。由此可知,“知音”的内涵至少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接受者能准确把握、解读出作品的主旨,从而经由作品,接受者与创作者在精神层面产生深度契合;二是以作品理解为基础,创作者与接受者形成相互依赖、相互需要乃至相互尊重的关系。在高雅艺术的欣赏中,接受者以能成“知音”为荣,创作者以能有“知音”为幸。18世纪美学学科形成之初,为解决“趣味无争辩”的难题,休谟也推崇批评家来提供“趣味和美的真正标准”。可见,“知音”的趣味早已渗透到经典艺术标准当中。因此,“知音”有意无意地被默认为高雅文艺的欣赏者。

③而“粉丝”这一名称则有些不伦不类,它是大众对“fans”一词自发的、戏仿式的音译。在最直接的意义上,“粉”或“粉丝”就是对某些事物的“爱好者”。如果仅在“爱好者”的意义上来使用的话,那么说“我是莎士比亚的粉”也是没有问题的。但由于社会成见和媒体引导,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粉丝”一度被贴上了狂热、非理性、病态等标签,当作对某些大众文化产品不加辨别的、缺乏抵抗力的消费者而受到非议。尽管现在人们能以一种理解的眼光来看待“粉丝”,但其被限定特指大众文化的欣赏者却是事实。需要指出的是,大众文化在使用中的确具备活跃的意义再生产功能,而且流行文艺也的确包含有别于高雅艺术的美学旨趣。因此,可以明确,“粉丝”的欣赏和“知音”的欣赏对比,它首先是一个趣味差异的问题,而不是一个品位高下的问题。

④知音精于深度耕犁文本,其文本辨识力自不待言。那粉丝有没有文本辨识力呢?通过深入粉丝的文化实践,研究者发现,粉丝对于特定文本是存在敏锐的辨识力的。20世纪80年代,有人用“金庸”之名仿作金庸小说,以图鱼目混珠。结果读者去芜存菁,终使各式“金庸”尽数淘汰。有趣的是,金庸晚年按“经典”标准大力修改当年作品,不想费力不讨好,竟遭众多“金迷”抵制。由此可知,粉丝像知音一样,都具有敏锐的文本辨识力,并忠于自己的文本感受。但粉丝文本辨识的有趣一面在于,他们会因为极度关注某些文本的细节,而选择性地忽略其他细节。这种“专攻一点、不计其余”的辨别方式,主观随意性不言自明,与知音式文艺批评的理性、客观旨趣相去甚远。

⑤粉丝欣赏要求突破高雅文艺欣赏所规定的“距离”,使欣赏化为广场式的狂欢。粉丝欣赏的参与性更突出的表现是,他们不会仅仅停留在对小说、影视作品、歌曲等原作本身的欣赏上,还会进一步消费许多衍生产品,如印有明星头像的T恤、玩偶等等。如此,粉丝将文化工业提供的资源带入其日常生活实践,并在使用中完成文本意义的重新组装。与此不同,“知音”则更尊重作家的创作意图或作品主题,他们更像采矿者,努力掘开文本的岩层,提炼出深藏其下的金子般的创作主旨。

⑥伴随积极的参与,粉丝的生产力也释放出来了:他们不会停留在文本的消费上,而是以文化工业产品为资源,创造出数量庞大的、五花八门的新文本,如网络同人小说、模仿秀及流行音乐粉丝们的翻唱和MTV翻拍等,这种新文本有时会达到与原作不相上下的地步。而“知音”呢,他们的生产力主要表现在分析精辟的批评文本上,此外很难看到其他类型的新文本。

⑦由此可见,“知音”和“粉丝”不能相互替代。但是,将“粉丝”与“知音”并置,能建构一种相互映照的批判视野,使我们可以借此反观二者。二者并非没有相通之处,那就是不管接受什么类型的作品,都得有以文本辨识为基础的热爱。如果有了这份热爱,知音与粉丝未必是不能沟通和相互接受的。基于此,笔者以为可以提倡“知音型粉丝”和“粉丝型知音”,来构建这种相互映照的批判视野。

(选自2017年3月6日《中国社会科学报》,有删节)

1. 下列对于“知音”和“粉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粉丝”对特定文本具有敏锐的辨识力,并忠于自己的文本感受,他们的辨别方式具有主观随意性。

B. “知音”尊重作家的创作意图或作品主题,精于深度耕犁文本,努力挖掘文本内涵,提炼出创作主旨。

C. “粉丝”具有强大的生产力,他们能以文化工业产品为资源,创造出的新文本有的能与原作相媲美。

D. “知音”有意无意地被默认为高雅文艺的欣赏者,知音式文艺批评的旨趣更理性、客观,因此,比“粉丝”欣赏具有更高的品位。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引用钟子期与俞伯牙的故事,目的就在于阐述作为“知音”,接受者能准确把握作品主旨,与创作者在精神层面产生深度契合。

B. 文章第②③段阐述了“知音”和“粉丝”各自的来历、内涵和大众的评价,让读者明白两者是不同文艺种类的接受者。

C. 为使读者对“知音”和“粉丝”有进一步的认识,文章第④⑤⑥段分别从文本辨识力、参与方式和文本生产力等方面加以详细阐述。

D. 文章层次清晰,结构严谨。多处运用了举例论证,增强了论证效果;形象贴切的比喻,使论述更加生动透彻。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知音”与创作者在生活中有着相互依赖的关系,接受者希望能成“知音”,创作者希望能有“知音”。

B. 粉丝欣赏具有强烈的参与性,与欣赏原作本身相比,他们只注重消费与明星有关的衍生产品。

C. 金庸晚年按“经典”标准大力修改当年作品,可见作为大众文化的“金庸武侠小说”其审美价值不高。

D. “知音型粉丝”可以将之理解为把“知音”的视角带入大众文化欣赏中,力求将欣赏的快乐建立在文本辨识的基础上,进而修正那种“专攻一点、不计其余”、过于随意的辨别方式。

参考答案:

1. D    2. A    3. D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概念的理解与分析能力。先找到有效的答题区间,比对原文,可知正误。第③节的最末一句是“因此,可以明确,‘粉丝’的欣赏和‘知音’的欣赏对比,它首先是一个趣味差异的问题,而不是一个品位高下的问题”,由此可知,D项说“比‘粉丝’欣赏具有更高的品味”是错误的。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中内容的论证推理和分析的能力。阅读第②节文字,可知A项分析不全面,引用钟子期与俞伯牙的故事,目的应该是阐述“知音”内涵的两个方面:“一是接受者能准确把握、朗读出作品的主旨,从而经由作品、接受者与创作者在精神层面产生深度契合;二是以作品理解为基础,创作者与接受者形成相互依赖、相互需要乃至相互尊重的关系”。而A项只说了其中一个方面。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中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A项“知音”与创作者在“生活中”相互依赖的关系,于文无据。B项曲解文意,“他们更加注重消费与明星有关的衍生产品”错,原文是“他们不会仅仅停留在对小说、影视作品、歌曲等原作本身的欣赏上,还会进一步消费许多衍生产品”,并没有在程度上进行比较。C项的“审美价值不高”错误,可以据“流行文艺也的确包含有别于高雅艺术的美学旨趣”来判断。所以选D项。

点睛:此类题目答题时应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以偏概全或偷换概念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分析推理类题目较难,答题时首先浏览选项,在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对照。

3. 简答题。(任选一题)(5分)

1)“那是被捆绑着被监视着的伽西莫多,围着他的军警是由候补骑士亲自带领的。骑士穿着胸前绣法兰西纹章背后绣巴黎纹章的衣服,伽西莫多则除了自己的丑陋之外一无所有。单凭这一点就能说明人们为什么剑拔弩张了。他沮丧、安静、不出一声。他只是偶尔对捆着他的绳索愤怒地看上一眼。”

伽西莫多为什么会被捆绑在法庭上?请简述接下来发生的荒诞故事及审判结果。(《巴黎圣母院》)

2)觉慧默默地旁观着这一切,他也忍不住笑了。然而同时他又不能压下另外一种思想。他想,人原来是这样健忘的,同样的一个人在短短的时间内竟然变换了两个面目。过后他又想,大概正因为这样健忘,所以才能够在痛苦中生活下去罢。

这里的“健忘”说的是谁?为什么这么说?(《家》)

参考答案:

1)参考答案:伽西莫多因劫持爱斯梅拉达被捉拿,要接受法庭的审判。(1分)审判过程中,耳聋的伽西莫多因未察觉到同是聋子的法官的提问,所以他只字未答,聋子法官以为他已经回答了问题,于是依旧自顾自地问下去。这场“独角戏”引来了围观观众的哄堂大笑。(2分)府尹驾临后,伽西莫多终于开口了,但却答非所问,惹得府尹勃然大怒。(1分)最后,伽西莫多被以藐视法庭、嘲弄法官的罪名押往格雷沃广场受鞭刑。(1分)

2)参考答案:此处的健忘说的是觉新。(1分)觉新因为梅的事情心里十分痛苦,躲在晚香楼暗自伤悲。(1分)被觉民和觉慧遇见之后,觉新向两人大吐苦水,向觉慧诉说着自己对梅表妹的思念和对瑞珏的愧疚。(2分)可是过了一会儿,觉新就和几个妹妹踢起毽子,后来又偷偷地在淑英的辫子上插上一根小树枝,引得众人发笑。(1分)

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

4. 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

19.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6分)

予之令鄞,客有授予古之诗世所不传者二百馀篇。观之,予知非人之所能为,而为之实甫者其文与意之著也然甫之诗其完见于今者自予得之世之学者至乎甫而后为诗不能至要之不知诗焉尔。呜呼,诗其难,惟有甫哉?自《洗兵马》下序而次之,以示知甫者,且用自发焉。皇祐壬辰五月日,临川王某序。

--节选自《<老杜诗后集>序》

而为之实甫者其文与意之著也然甫之诗其完见于今者自予得之世之学者至乎甫而后为诗不能至要之不知诗焉尔

20.用现代汉语简要说明作者编辑《老杜诗后集》的目的。(2分)

21.《老杜诗后集》的编辑者是谁?(2分)

参考答案:

19、参考答案:而为之实甫者/其文与意之著也/然甫之诗其完见于今者/自予得之/世之学者至乎甫而后为诗/不能至/要之不知诗焉尔

20 留给后世了解杜甫的人,自我激励

21、王安石

参考译文:我担任鄞县县令的时候,有位客人给了我二百多篇古诗,都是世间没有流传的。我仔细阅读,知道这些诗绝非一般人能写出来,能写这种诗的一定是杜甫,这从诗歌的行文和表达特点上就能断定。如此说来,杜甫的诗歌完完整整流传于世,应该从我这里开始。今世的学者,以至杜甫之后的人作诗无法达到最高境界,说穿了是还不懂得什么叫诗。啊!作诗之难,难道只有杜甫才能把诗写好吗?从《洗兵马》以下一篇一篇编辑排列,留给后世了解杜甫的人,同时也用来自我激励。皇祐四年五月某日,临川人王某谨序。

5.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题目。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论语·为政》)

子路问于孔子曰:“有人于此,夙兴夜寐,耕耘树艺,手足胼胝,以养其亲,然而无孝之名,何也?”孔子曰:“意者身不敬与?辞不逊与?色不顺与?”         (《荀子·子道》)

1).根据上面两段文字,概括孔子的孝道。(4分)

2).对孔子的这种孝道进行简要评析。(200字左右)(8分)

参考答案:

1)、孔子认为孝就是要在父母面前保持敬爱和悦的态度,而不仅仅是满足父母物质上的需要。

2)这种孝道强调父母的精神需要,在当今社会更有现实意义。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颜真卿,字清臣。少勤学业,有词藻,尤工书。事亲以孝闻。命为监察御史。五原有冤狱,久不决,真卿至,立辩之。天方旱,狱决乃雨,郡人呼之为“御史雨”。杨国忠怒其不附己,出为平原太守。安禄山逆节颇著,真卿以霖雨为托,修城浚池,阴料丁壮,储廪实,乃阳会文士,泛舟外池,饮酒赋诗。或谗于禄山,禄山亦密侦之,以为书生不足虞也。无几,禄山果反,河朔尽陷,独平原城守具备,乃使司兵参军李平驰奏之。玄宗初闻禄山之变,叹日:“河北二十四郡,岂无一忠臣乎!”得平来,大喜,顾左右日:‘‘朕不识颜真卿形状何如,所为得如此!”

卢杞专权,忌之,会李希烈陷汝州,杞乃奏日:“颜真卿四方所信,使谕之,可不劳师旅。”上从之,朝廷失色,李勉闻之,以为失一元老,贻朝廷羞,乃密表请留。又遣逆于路,不及。初见希烈,欲宣诏旨,希烈养子千余人露刃争前迫真卿,将食其肉。诸将丛绕慢骂,举刃以拟之,真卿不动。希烈大宴逆党,召真卿坐,使观倡优斥黩朝政为戏,真卿怒日:“相公,人臣也,奈何使此曹如是乎?拂衣而起,希烈惭,亦呵止。希烈乃拘真卿,令甲士十人守,掘方丈坎于庭,曰“坑颜”。真卿怡然不介意,真卿度必死,乃作遗表,自为墓志、祭文,常指寝室西壁下云:“吾殡所也。”兴元元年,王师复振,逆贼乃遣其将辛景臻、安华至真卿所,积柴庭中,沃之以油,且传逆词曰:“不能屈节,当自烧。”真卿乃投身赴火,景臻等遽止之,复告希烈。

兴元元年八月三日,乃使阉奴与景臻等杀真卿。先日:“有敕。”真卿拜,奴日:“宜赐卿死。”真卿日:“老臣无状,罪当死,然不知使人何日从长安来?”奴日:“从大梁来。”真卿骂曰:“乃逆贼耳,何敕耶!”遂缢杀之,年七十七。

(选自《旧唐书·列传七十八》有删改)

4.下列各项加点词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可不劳师旅     劳:使……劳顿

B.又遣逆于路     逆:送别

C.举刃以拟之     拟:比划   

D.沃之以油         沃:浇淋

5.唐文宗评价颜真卿是“忠烈之臣”,下列能直接体现“忠烈”特点的一项是(    )( 3分)

①真卿至,立辩之    ②上从之,朝廷失色

③举刃以拟之,真卿不动    ④不能屈节,当自烧

⑤真卿乃投身赴火    ⑥乃逆贼耳,何敕耶

A.①③⑤    B.①②⑥    C.③⑤⑥    D.②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五原有积久不决的冤案,颜真卿到后马上辨清实际情况。案件判决后,当地原本大旱,竟然下起雨来。

B.在安禄山还没谋反前,颜真卿以下雨为借口修整城墙疏浚护城河,暗地里做好准备,最后果然发挥了作用。   

C.卢杞专权,他与颜真卿不和,趁着李希烈谋反的机会派遣颜真卿前往敌军,故意要害死他,朝廷官员纷纷阻止。

D.李希烈派人去杀死颜真卿,颜真卿发现不是皇帝派遣而来的,临死前还痛骂叛贼,最后英勇就义。

7.翻译下面的句子( 10分)

⑴或谗于禄山,禄山亦密侦之,以为书生不足虞也。

                                                      

⑵相公,人臣也,奈何使此曹如是乎?

                                                      

参考答案:

 

参考译文:

颜真卿,字清臣。年少时勤奋学习,写作很有文采,特别擅长书法。侍奉父母以孝闻名。被任命为监察御史。五原有冤案,很久都没有判决,真卿到后马上辨清实际情况。天正大旱,案件判决后就下雨了,郡中的人称作“御史雨”。杨国忠对颜真卿不依附自己很生气,让他离开京城担任平原太守。安禄山叛逆的行为非常明显,真卿用下雨为托词,修整城墙疏浚护城河,暗地里挑选青年壮丁,加强仓库储备,而假装与文人聚会,划船饮酒赋诗。有的人在安禄山面前进谗言,安禄山也暗地里侦查他,认为颜真卿只是一个书生,不值得担心。不久,安禄山果然反叛,河朔全部沦陷,唯独平原城防守战具完备,于是派遣司兵参军李平骑马前往上奏。玄宗开始听闻安禄山叛变,感叹说:“河北二十四郡,难道没有一个忠臣吗!”等到李平到,玄宗大喜,对身边的人说:“我不认识颜真卿的样子如何,他所做到事情能够像这样!”

卢杞专权,忌恨颜真卿,刚好李希烈攻陷汝州,卢杞于是上奏说:“颜真卿是四方之人信任的,让他前去晓谕叛贼,可以不用使军队劳顿。”皇帝听从他的建议,朝廷人人失色,李勉听到这个消息,认为会失去一个元老,使朝廷蒙羞,于是秘密上表请求留下颜真卿。又派遣人在路上迎接他,没赶上。刚见希烈,想要宣读诏书,希烈的养子一千多人拔刀争相上前威胁真卿,将要吃他的肉。各将领围绕着他谩骂,举着刀对着他比划,真卿不动。希烈宴请逆党,召来颜真卿,让他观看演员骂朝政党戏,颜真卿生气地说:“您,是君子的臣子,为什么要让这些人像这样呢?”拂衣站起来,希烈惭愧,也呵斥停止了演出。希烈于是拘禁了颜真卿,派遣十个士兵带着武器看守他,在院子里挖掘一丈见方的坑,说要活埋他,真卿从容淡定并不介意。他猜想自己一定会死,于是写了表,自己写了墓志铭和祭文,经常指着卧室西面墙壁下说:“这是我死的地方。”兴元元年,官军重振雄风,叛贼派将领辛景臻、安华到拘押颜真卿的地方,在院子里堆积了柴草,浇灌上油脂,并传达叛贼的话说:“如果不顺从,就自己烧死自己。”颜真卿于是向火中扑去,景臻急忙拦住他,并报告了希烈。兴元元年八月三日,希烈于是派宦官与景臻等人一起来杀死颜真卿。先说:“有圣旨。”颜真卿跪拜,宦官说:“应该赐你死罪。”颜真卿说:“老臣没有礼节,应是死罪。但不知使者是什么时候从长安来的?”宦官说:“从大梁来。”颜真卿骂道:“是叛贼啊,哪里是圣旨!”(他们)于是用绳子勒死了颜真卿,真卿死时七十七岁。

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

7.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① 在那荒唐的十年中间,说谎的艺术发展到了        的程度,谎言变成了真理,说真话倒犯了大罪。

② 自三代以来,风骚之后,驰驱屈宋,鞭挞扬马,        ,只有你一人而已。

③ 孔子弟子        者七十多人,其中谁是最贤能的呢?

A.登堂入室  登峰造极  千古独步

B.登堂入室  千古独步  登峰造极

C.登峰造极  千古独步  登堂入室

D.千古独步  登堂入室  登峰造极

参考答案:

C

登峰造极:造诣达到最高顶峰,无以复加,泛指到了极点。登堂入室:学识、技艺由浅入深,逐步达到很高的成就。千古独步:指独具风格,无与伦比,形容造诣之深。

8.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5分)

在朱光潜先生看来,人生的悲剧尤其能给人带来惊心动魄的震撼。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因为人生多悲剧而悲观厌世,他却认为人生有价值, ①     。他看到了悲剧的积极意义。他甚至还说:“我们所居的世界是最完美的,就因为 ②     ”这话表面看来,矛盾至极,但是其实含有至理。因为如果件件事都尽美尽善了,自然没有希望发生,更没有努力奋斗的必要。所以,    ,才是我们应有的人生态度。

参考答案:

正因其有悲剧 

②它是最不完美的

③乐观地(正确地)看待人生中的不完美(悲剧)

试题分析:解答该题,应当注意前后语境。第一空根据“他却认为人生有价值”一句可以推出应填写“正因其有悲剧 ”;第二空根据“我们所居的世界是最完美的”“这话表面看来,矛盾至极”等内容,可以推出应填写“它是最不完美的 ”;第三空根据“才是我们应有的人生态度”可以推出应填写“乐观地(正确地)看待人生中的不完美”。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9.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句不超过15个字。

文化交流的前提,  ①  ;如果本土文化都失落了,又用什么去交流?当今世界,由于交通与传媒十分发达,各民族之间的交往更为便利,  ②  。但有一点始终不会改变:  ③  。有了本土文化这一基石,每个民族的文明之花才会呈现出自己的独特姿容,人类文明这座百花园也才会异彩纷呈。“只有民族的,还是世界的”,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参考答案:

①是本土文化的存在(或:是本土文化不能失落) ②文化交流也更为频繁(便利、多)   ③本土文化依然是民族文明的基石(或:本土文化仍然是一块坚固的基石)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①空,根据后文的提示,想要文化交流,必须要有本土文化,所以应该填写“本土文化不能失落”;②空,前提是交通、传媒的发达,所以在文化方面则更为畅通了,故应填写“文化的交流也更便利”;③空,根据后文提到的“本土文化这一基石”,所以可知始终不变的应该是“本土文化仍然是一块坚固的基石”。

17. 阅读下面一则新闻,写一则80字左右的新闻短评。(6分)

《武汉晚报》915日报道,“我是东北人,在汉口火车站下车想问个路,结果别人都指着一个大大的蓝色提示牌不理我,牌上写着:‘请不要搭理陌生人问话,谨防上当受骗。’这牌子让人看了很不舒服。”昨日,汉口火车站旁的一块提示牌引起了外地游客的异议。警方表示,车站一带常发诈骗案,这属于善意提醒。

参考答案:

17. (示例一)善意提示牌不善!

    警方在火车站挂出提示牌的行为不妥。警方初衷虽好,但把所有人都当作了为非作歹的“假想敌”,让人看了不舒服,也把初到武汉而不熟悉道路的客人推到了无助的境地。面对火车站治安秩序不好的状况,及时打击违法活动,维护正常社会秩序,才是警察的职责所在。

    (示例二)应该倡导善行

    警方悬挂提示牌,这一行为不妥。在一个正常的社会,搭理陌生人的问话,为他人提供热情帮助,这类向善的行为彰显了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这既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必需内容。警方这一提示反其道而行,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示例三)警示明明隐喻深深

    警方悬挂提示牌,这一行为隐喻了社会的信任威机和人情冷漠。任何一个民族及其政府职能部门本应倡导善行,但武汉警方却挂出如此雷人的提示牌,无疑有其深刻的现实背景——在这个信任匮乏、陷阱林立的社会,也许唯有躲避才是免祸之道——这一提示牌背后的社会隐喻,才真正值得我们深思和警醒。

(标题鲜明2分,观点明确2分,一个合理的论据给2分。)

六、写作(60分,共1题)

11. 作文

“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这是杨绛女士写在钱钟书《围城》扉页的一句话。婚姻是围城,学校是围城,生活也是围城。入与出映射人生哲理与境界,也成为生命的常态。

请根据上述材料,自拟题目,自立题意,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婚姻比作围城,用巧妙的比喻和精妙的对比表达了对婚姻的看法,读来耐人寻味,引人深思。这句话从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围城的主题。抓住婚姻是围城,学校是围城,生活也是围城的提示,学生可从学校是围城来破题立意。学生可从来行文,怎么,为什么;怎么,因何要讲清楚。所以,可从人生的选择,走出人生的围城,换个角度思考等角度来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