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建安《药砚》入选上海高境一中高三语文一模试卷
2020-2021 学年上海市高境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药砚 练建安
阳光朗照,河头城浮动飘忽的浓雾渐渐消散。 石钵头赤裸脊背,噔噔踏入石坝码头肉铺摊点,立定,双肩一耸,大块猪肉扇啪嗒一声脆响,平摊在 了肉案上。两个伙计手忙脚乱,将猪肉扇挂上一根铜皮红木大秤。一个掌挂钩,一个挪秤砣报数:“二百…… 三十一斤半。”石钵头斜了他们一眼,操起两把剔骨尖刀,咔咔磨擦,笑骂:“黄疸后生!” 墟镇巷道,湿漉漉的,水气淋漓。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他迈着 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 石钵头认得此人,是个老童生。传说是满腹诗书,考到胡子花白,连一个秀才也没捞着。长衫洗得发 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石钵头扭头噗地吐出了一口浓痰。 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问:“前蹄,几多钱啊?”石钵头利刀游走剔骨,沙沙响。“老 弟,几多钱?”华昌再问。石钵头说:“现钱,不赊账。”华昌说:“你这后生哥啊,好没道理,咋就说俺要赊 账呢?” 石钵头说:“搞笑嘴!”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 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华昌说:“无怨无仇,做嘛介不卖?”石钵头斫下猪蹄,说:“看好 了,可是这副?”华昌点头。石钵头抓起猪蹄,猛地往后抛入汀江,说:“俺要敬孝龙王爷。不行么?”华昌 拣起制钱,一声不吭地走了。身后传来阵阵哄笑声。 半个月后,华昌带着几个破蒙童子江岸踏青,歇息于城东风雨亭。彼时,石钵头正惬意地嚼吃着亭间 售卖的糠酥花生。一扬手,花生壳撒落遍地。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 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先 生教俺一本书,俺教先生打野猪。野猪逐过河,逐去先生背驼驼……” 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 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 华昌是邻县武邑山子背人。山子背距河头城七八铺远。他那蒙馆设在张家大宗祠里。 夜晚,细雨濛濛,倒春寒风吹动西厢房窗棂。昏黄油灯下,华昌翻阅旧日诗稿。当他读到“学书学剑两
不成”时,不由得悲从中来。 嗒,嗒嗒。有轻微的叩门声。没错,是叩门声。开门,竟是多年未见的老友李半仙。奇香扑鼻。李半
仙拎着一副卤猪蹄,笑眯眯地看着他。 转眼到了仲夏。这个午日,童子早散学了。华昌困倦欲睡。宗祠内,闯入了一个莽汉。定睛一看,却
是石钵头。 石钵头拎着一副肥硕猪蹄,恭恭敬敬地放在书案上。华昌轻摇折扇,说:“得非有辱斯文乎?”石钵头懵
懵懂懂。华昌合上折扇,说:“君子不食嗟来之食。”石钵头愕然。华昌站起,迈方步,七八个来回,用了大 白话:“有嘛介求俺?直说吧。”石钵头苦着脸,说:“俺老娘瘫了。李半仙的药方,求您老给半块端砚,做 药引子。”华昌坐下,说:“奇了怪了,这端砚何处无有?为何要俺给你?”石钵头说:“李半仙说了,定要半 块阿婆坑的端砚,甲子年中秋日戌时月圆蓄墨的。百砚斋掌柜的说,那时日,方圆几百里,只有您老先生 买了一块。”“哦。”华昌说,“桌上有。识字么?”石钵头苦笑:“开过蒙,又被先生赶回家啦……略识几个字。” 华昌微闭双眼,说:“自家看,可要看清喽。”
石钵头抓过端砚。长九寸,宽五寸,厚二寸一分,份量颇重。抬起,勾头看去,砚底刻字:“长风破浪 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甲子年中秋日戌时练华昌购置于河头城百砚斋。”石钵头认得时日数字,说:“就 是这块,就是这块!”说着,掏出一锭约摸五两重的银子。华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 收钱。”
石钵头嗫嚅不知所措了。华昌自言自语:“李半仙?这个李半仙搞嘛介名堂?”石钵头急了:“老先生, 俺……俺……”华昌举手截止,说:“后生哥,半块,何谓半块?就不能有丝毫差错,分得来么?”石钵头额上 冒出冷汗,说:“刀斧斫开?”华昌笑了:“何须如此麻烦。”
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低一声。 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 (原载《天池》2016 年第 6 期) 1.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第二段中“赤裸脊背”“双肩一耸”“两个伙计手忙脚乱”等处,运用了正侧面结合的手法,生动地塑造了 石钵头强悍、霸气的屠夫形象。 B. 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是因为看他“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 起钱。 C. 小说中两处画线句子景物描写非常精炼,第一处重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第二处则主要烘托了 华昌此刻惆怅、失落的心理。 D. 小说以“药砚”为题,含义深刻:这“砚”既是给石钵头老娘治瘫病的药引子,也是教育他要尊师重道、宽
以待人的良药。 2. 请结合全文概括华昌的性格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3. 小说结尾有什么独到之处,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 II(12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幸福的晚餐 于艳丽
习惯去小饭馆吃饭的松田先生,今天一反常态地去了早市。绸鱼、清酒,做酱汤的香菇、豆腐和青菜 都精挑细选地买了一些。绸鱼剥皮去刺,做成薄如蝉翼的生鱼片是女儿美子最爱吃的,而酱汤则是妻子惠 子的最爱。惠子做酱汤的手艺源于她的母亲,酱汤端上来,汤水清澈,海苔和香菇安然于碗底,汤面上浮 出雪白的豆腐如富士山顶的白雪一样炫目。
回到家里,松田先生坐下来,在记忆里搜寻惠子做饭时的细节,他十分希望自己能将这一顿晚餐做出 惠子常做的味道来。但他想起来的只是惠子做饭的某一个片段。他开始懊悔,没能好好跟惠子学一下她做 饭的手艺。那时候,他忙着工作,惠子负责照顾他和女儿的饮食起居,他一直心安理得地享受着这一切, 以为这样的日子会一成不变,没想到也会有需要他伸手做饭的那一天。
绸鱼放在案板上,嘴一张一翕,尾巴不时发出轻微的吧嗒声,松田先生扭头看了看绸鱼,心里有些不 是滋味。绸鱼有个快乐的大家庭,当雄绸鱼意外死亡之后,缺少雄绸鱼影响的雌绸鱼就会变得强壮起来, 性别也会由雌变雄,成为这个家庭的一家之主,带领这个大家庭继续生活下去。他觉得此时的他,甚至不 如一条鱼。
不能够再犹豫了,约好的时间快要到了。他要在“客人”到来之前,做好晚餐。当然,“客人”并不一定会 挑别他的手艺,但是他觉得如果不能把这顿计划了好久的晚宴做到想象中的完美,他是会觉得遗憾的。
在厨房里忙碌的时候,他无意中在碗橱里发现了惠子留下的菜谱,这让他觉得惊喜,他甚至为此笑出 了声,这是这个房间里久违的声音了。
按照惠子的菜谱,他小心翼翼地做着每一道菜,不时地尝一尝汤汁的味道,偶尔皱一下眉头,偶尔点 头微笑,像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在创作一部惊世骇俗的作品。
约定的时间要到了。他不时放下汤勺,侧耳倾听门外的声音。“丁零零”,一阵门铃的脆响,他想,果然, 她们都是守时的人。
松田先生打开门。门外站着两个穿长裙子的女人。年长的女人微胖,卷发,脸颊发红,大概是天气有 些热的缘故吧。年轻的女子身材高挑,皮肤白哲,披着直直的长发。松田先生一直喜欢女孩子梳着直发。
孩子她爸,年长的女人鞠躬向松田先生问好。爸爸,年轻的女子也鞠躬向松田先生问候。
惠子,美子,欢迎你们回家。松田先生微笑着一边还礼,一边忙不迭地将这对重要的“客人”让到客厅里, 客厅里飘浮着从厨房溢过来的饭菜的香味。
您做了我爱吃的生鱼片?走进厨房,美子惊喜得眼圈似乎湿润了。松田先生一边看着年长的女人一边 开心地说,还有惠子喜欢吃的酱汤,我很用心做的,希望你们能喜欢。
三个人坐在餐厅的桌子旁。按照以前的习惯,松田先生坐上座,惠子和美子坐在两边。松田先生破例 多喝了一杯清酒,惠子像松田先生熟悉的那样,低声叮嘱他要注意血压,酒还是适当少喝。松田先生一边 将杯里最后一滴清酒倒进嘴里,一边感慨着,今天可真是开心啊!谢谢你们二位了。
愉快的晚餐时间很快结束了。美子去厨房收拾杯盘。松田先生和惠子坐在客厅里聊天。话题的内容是 松田先生正在养着的一条狗和一只走失的猫。美子一边清理吃过的食物,一边透过敞开的拉门用心听着松 田先生和惠子的谈话,她觉得这应该就是松田先生想要的幸福生活吧!
时钟的指针不知不觉指向了晚上八点,到了惠子和美子要告辞的时间了。松田先生显然还沉浸在相聚 的欢乐里,但是他知道,有些规则是必须遵守的。他向站起身道别的两位女士表示感谢,感谢她们带给他 的快乐时光。
爸爸,在门口,美子动情地说,如果需要,我还会回来看你的。 是的,孩子她爸。惠子也附和道。 松田先生再一次向惠子和美子鞠躬表示感谢。当他直起身后,惠子和美子就相携着向巷口深处走去, 松田先生知道,拐过那个弯,她们就会在大路边分手,惠子向东,美子向西,分别回到自己的家里去。 松田先生转身回到客厅,客厅里似乎还留着两个女人温热的气息,他在客厅停留了一小会儿,迈着沉 重的步子向西侧的一个房间走去。他拉开房间的门,一个木色的拒子上摆着两个人的遗照,照片里微胖的 惠子面带微笑看着他,另一张照片里是个古灵精怪的女孩子的照片——当初车祸发生得突然,都没有找到合 适的照片来做美子的遗照。 松田先生站在门口出神地望了两张照片一会儿,他慢慢回转身,手伸进裤兜里,摸到了那张带着他体 温的名片,他知道那是“租赁亲人”公司老板的名片。他想,该把剩余部分的租金打到租赁公司的账户中去了。
(选自《天池小小说》2019 年第 7 期)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松田先生看到绸鱼,心里有些不是滋味。绸鱼生活在大家庭中,失去妻子女儿的“他”觉得自己甚至还不 如一条鱼。 B. 松田先生精挑细选食材,精心准备晚餐,小心翼翼地做着每一道菜,是为了向“客人”展示自己的诚意和 厨艺。 C. 文中“美子”扮演松田先生的女儿,她“惊喜得眼圈似乎湿润了”“鞠躬问候”“动情地说”等描写给人以真实感。
D. 小说以时间为序,叙写了松田先生的一次“幸福的晚餐”,文中插叙了“他”的妻子和女儿因为车祸去世的 往事。 5. 小说结尾交代和松田先生共进晚餐的“惠子”和“美子”是租赁的亲人,其实在小说前面已有多处暗示。请找 出三处并简要分析。 6. 小说以“幸福的晚餐”为题,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中“幸福”的理解。 (三)现代文阅读 III(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易经·系辞》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按照这个说法,诗词曲赋与琴棋书画等艺术 门类都可归入无形的“道”的范畴,强调哲理和美学意义;而建筑与车舆、衣服、盆碗类似,属于有形的“器” 的性质,注重实用性,兼顾审美,主要由匠人来制作,文人士大夫阶层极少直接参与。由此导致中国古代 建筑界虽然巨匠辈出,巧夺天工,取得极高的成就,却一直缺乏理论总结。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相对得到主 流阶层的追捧,出现了《园冶》《长物志》等理论名著,而在更广泛的建筑领域,相关学问备受冷落,虽然 有宋代《营造法式》、清代《工程做法》等官书和明代《鲁班经》之类的民间著述传世,但数量远远不及西 方,而且主要内容都偏于实际操作层面的记述,没有太多的理论探索,与西方古罗马《建筑十书》以及文 艺复兴以来的建筑名著差异很大。 19 世纪末叶以来,随着清朝的衰落和灭亡,中国受到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全面冲击,传统 建筑行业走向衰微,源自欧美的现代建筑材料、结构和形式逐渐在中国各地流行,使得拥有千年历史的华 夏大地的城市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时至今日,中国的建筑体系与世界其他国家完全趋同,与古代则 大相径庭,广大建筑师对于传统的建筑技艺普遍感到生疏,绝大多数设计作品都近于西方建筑的翻版,失 去了本土的文化基因。在此情形之下,从 20 世纪初开始,一些中外建筑师努力尝试扭转这一趋势,在现代 建筑中刻意表现“民族形式”,将传统建筑的造型与文化内涵融入新的建筑项目,如亨利•墨菲设计的燕京大 学校园和吕彦直设计的中山陵。以中国营造学社为代表的先贤致力于用现代的科学方法对中国古代建筑展 开研究,梁思成、刘桢等学者四处考察测绘,搜集古籍,成果斐然。经过几代人的艰难跋涉,对于中国现 代“民族形式”的探索仍处于迷途之中,尚未找到相对圆满的解决之道,而对于传统建筑的研究,长期侧重于 历史本身,理论方面的论述非常有限,还不能对建筑设计进行明确的指引。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香港建筑师李允鉌先生正式出版《华夏意匠》一书,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空白。 作者在《卷首语》中解释:“‘华夏’指的是古代的中国,‘意匠’可作建筑的设计意念,‘华夏意匠’意即‘中国古 代的建筑设计意念’。”此书得到海内外建筑界的高度评价,一时洛阳纸贵,至今仍被视为中国传统建筑理论 研究最重要的一部专著。此书的撰写显然受到西方建筑理论的影响,引述了大量的前人论述和经典实例,
完备性超过之前任何一部研究中国建筑的著作,恰如武侠小说中全真派的全套武功。无所不包,既有“道” 层面的精神诉求。也有“器”层面的实践指导意义,故而难能可贵。建筑史学家龙庆忠先生为此书所作序言中 说:“中国古建筑是古今都在东亚地区,由东亚人民产生的,它是一种赏心悦目的视觉艺术和清静环境,是 古代养目、养心、养身、遂生的具体表现。
它既具有几何构成.又有模式表达和逻辑构成。这是出乎西方人恋料的。”中国古建筑的产生与发展由 中国独特而广袤的地理气候条件所决定,同时又受到各种社会、人文因素的深刻影响。《华夏意匠》对此有 深入剖析,从各个方面探讨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演进脉络和多重影响因素。
到了明清时期,中国建筑单体的规模往往有一定的限度,造型上的差异也不大,更注重以群体组合的 方式构成丰富的院落,“由一座变多座,小组变大组,以建筑群为基础,一个层次接一个层次地广布在一个 空间之中,构成一个广阔的有组织的人工环境”。以北京紫禁城与巴黎卢浮宫作比较,可见前者以“数”的集 聚完成复杂的总体结构,而后者以“量”的叠加形成庞大而清晰的多层系统。殿亭楼台分占不同位置,关键在 于如何通过巧妙的布局,在彼此之间构成严密的呼应关系。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如何延续本民族、本地域的传统文化,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对的一大难题。光辉 灿烂的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在当代也面临消亡的危险,幸而有诸多前辈在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孜孜以求,拯 危继绝,传递薪火,一息不灭,功莫大焉。
(摘编自十一贝子《中国建筑如何免于沦为西方建筑的翻版?》) 材料二 近日,“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正在故宫博物院如火如荼地开展,集中展示故宫六百年建筑、 艺术、文化成就,让人们有机会从遗产地和博物馆双重视角认识故宫的文化价值。 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作为皇家御用建筑,紫禁城堪称 我国建筑文化的集大成者,凝结了上千年的建筑工匠的智慧,将传统设计艺术和建筑完美融合。如我国建 筑特有的“过白”,利用近景建筑或其他景物,构成“镜框”,留出适当的天地空白,使画面构图完美。 建筑学家梁思成曾说过:“历史上每个民族的文化都产生了它自己的建筑。但遗憾的是,并不是每个民 族都能从古建筑中理解并发扬自己的文化。”反观当下,一些盲目跟风模仿甚至“奇葩”的建筑出现,究其根 源,是这些城市建设中没有系统研究传统文化,也没有做好挖掘本土文化的功课,为“雷人”建筑提供了温床。 另外,建筑设计存在贪快、出奇的心理,这样用力过猛,就容易“奇奇怪怪”。 传承传统文化,不是照葫芦画瓢,而是既要画皮更要画骨。建筑设计应与当地城市乃至区域的文化传 统相匹配,让建筑与城市文化充分融合。这次展览用“丹宸永固”作为主题,展示了故宫讲好中国故事的决心。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又与时俱进。那么,六百年故宫将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为后世设计师们 提供中国的建筑文化素材。
(摘编自乔妙妙《传承传统建筑文化,既要形似更要神似》)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道”强调哲理和美学意义,如诗词曲赋等;“器”注重实用性兼顾审美。如建筑车舆等。 B.中国古代建筑领域的理论名著,无论是在数量还是在质量上,都远远不及西方建筑名著。 C.千年华夏城市面貌发生巨大变化、是因源自欧美的现代建筑材料、结构和形式等的流行。 D.燕京大学和中山陵在现代建筑中刻意表现“民族形式”,融入了传统建筑造型与文化内涵。 8.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建筑注重实用性,兼顾审美。所以主要由匠人来制作,为我国古代建筑界巨匠辈出提供了可能。 B.文人士大夫阶层极少直接参与建筑,导致中国古代建筑界一直缺乏理论总结。可见古代政府从不关心建筑 界。 C.建筑史学家龙庆忠先生的序言,既说明中国古建筑独有特色,出乎西方人意料,又说明《华夏意匠)难能 可贵。 D.传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需要我们传承前辈孜孜以求的精神,也需要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汲取建筑文化 素材。 9.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故宫建筑文化特点的一项是( ) A.以群体组合的方式构成丰富的院落 B.殿亭楼台布局巧妙,彼此呼应 C.是现存规模最大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 D.拥有我国建筑特有的“过白” 10.为什么说“《华夏意匠》一书,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空白”? 11.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我国传承传统建筑文化所面临的问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 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 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
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
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
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12.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苏子愀然
何为其然也
B.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郁乎苍苍
C. 取之无尽
哀吾生之须臾
D.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寄蜉蝣于天地
13. 下列各句与“而今安在哉”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A.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B.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C.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14. 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主客对话的内容实际上是作者内心思想矛盾和感情复杂的反映,运用主客问答的方式,可以使行文波澜
起伏,摇曳多姿,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因此充分展现。
B. 作者通过多组对比,揭示出“悲”的原因。文中既写了曹孟德一世之雄的兴亡之悲,也写了由宇宙无穷与
人生短暂的对比所生之悲,还写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所生之悲。
C. 作者以江水明月作比,说明世间万物和人生既有变的一面,也有不变的一面,阐述了自然万物变化与永
恒的哲理,表现出作者无奈消极的人生态度。
D. 文段句式骈散结合,结构、句法、韵律都相对自由。大量对偶句的使用使文章参差错落,整齐简约,极
富声韵之美。
15. 翻译下列句子。
⑴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
⑴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深湾夜宿
王勃
津涂①临巨壑,村宇架危岑②。
堰③绝滩声隐,风交树影深。
江童暮理楫,山女夜调砧④。
此时故乡远,宁知游子心。 【注】①津涂:道路。②岑:小而高的山。③堰:拦河蓄水的土坝。④砧:捣衣石。 16.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夜宿的深湾是个偏僻的地方,道路面对巨大的山谷,村子建在高高的山上。 B.一个“隐”字,写滩声时隐时现地传来,可想象出诗人凝神远听的神态。 C.一个“深”字,写出江边的树木随风起伏,树影晃动时的情景。 D.第一联是写近景,第二联是写远景,远近交替写深湾的地理环境和自然风景。 17.诗的第三联描写了怎样的图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孔子在《论语》中认为的“好学”,除了生活方面不过多讲究,还应该做到“_______,_______。” (2)韩愈在《师说》中用“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那些启蒙老师的做法及其不足。 (3)晏殊在《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借暮春景色感叹流年易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 分) 19.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聚乳酸是一种热塑性脂肪族聚酯,②内部含有大量碳氧键、羰基和端羟基,③这是易吸潮的原因。 ④随着我国稀土分离提纯技术的发展,使稀土改性剂的研究不断深入,⑤稀土离子能与羧基氧离子形成多 种配位形式,⑥使得稀土类配合物在聚合物有机体中成为多种新颖的特殊结构。⑦科学家借助稀土稳定剂 方面的研发优势,⑧最终合成高性能聚乳酸稀土增韧改性剂,⑨解决了传统聚乳酸产品的性状缺陷。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 分) 20.阅读下面文字,写一段推荐语,要求语言形象生动,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字数不超过 80 字。
杨绛先生离开我们已经四年,重温她的文字,仍觉韵致淡雅,饶有滋味。为纪念先生,光明中学校园 书吧征订了一批杨绛先生作品,现向同学们征集杨绛作品推荐语,用来制作宣传海报,立于书吧门前。 四、写作(60 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粮食是生命的支撑,历史上很多名人都对粮食的重要性有深度思考和见解: ①“食者,圣人之所宝也。”(墨翟) ②“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柏庐) ③“节俭是你一生中食之不完的美筵。”(爱默生) ④“一粒粮食能够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袁隆平)
今年是 60 多年以来全球粮食供应最严峻的一年,将有 2.5 亿人遭遇粮食危机。 请你认真思考珍惜粮食的意义,从上面的名言中任选一句确定角度,以昆华中学学生会的名义,向全 校写一份倡议书,号召全体学生拒绝浪费、珍惜食物。要求:结合材料,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参考答案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综合分析和鉴赏能力。 B 项,“是因为看他“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错误,石钵头 不肯卖肉给华昌主要是因为他对华昌这样的读书人的憎恶和鄙视。 故选 B。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能力。 从文章第⑤段对华昌的外貌描写,第⑥段“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可以概括出华昌斯 文谦和的特点; 从第⑥段面对石钵头的为难华昌只是一声不吭走了、第⑰段华昌徒手将砚掰成整齐的两半可以概括出他身 怀绝技、隐忍退让; 从石钵头向华昌求砚而华昌对曾经恶言相向的人也能慷慨相助的情节可以概括出华昌正直善良、宽容大度。 【3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本结构内容理解与分析 小说有四种类型的常见结尾:出人意料的结尾,令人感伤的结尾,令人欢喜的结尾,留下空白的结尾。该 小说结尾是属于出人意料的结尾。作用有: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猛烈 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 中;③突出人物形象;④突出文章主旨。 结合文本分析:结构方面:精瘦落魄的读书人竟能徒手分砚,小说结尾出人意料,但巧设伏笔,使故事的 发展合乎情理,使人信服,使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引人深思。人物形象方面:华昌明明身怀绝技,却不计 较石钵头的多次挑衅,突出表现了他的隐忍大度,丰富了人物的形象。主题方面:小说结尾意味深长,更 好地揭示了作品主题,生活中应当尊重他人、宽容大度。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小说内容和鉴赏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
B 项,“是为了向‘客人’展示自己的诚意和厨艺”的说法错误,松田先生这样做是为了重现妻子和女儿在世时 的幸福生活场景,是为了享受一次完美的幸福的晚餐。 故选 B。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小说情节结构的能力。 通读文章可知,小说主要通过描写松田先生买食材做饭,而后招待“客人”的情节来展开,小说多处使用伏笔 进行暗示,表明和松田先生共进晚餐的“惠子”和“美子”不是他真正的妻子和女儿。如“那时候,他忙着工作, 惠子负责照顾他和女儿的饮食起居,他一直心安理得地享受着这一切,以为这样的日子会一成不变,没想 到也会有需要他伸手做饭的那一天”,这里面已经让读者感觉出家里发生了一些事情,称呼“惠子”和“美子” 为客人,如果“惠子”和“美子”是他的妻子和女儿,称呼她们为客人,就不合常理;晚餐结束了,“惠子”和“美 子”按照约定的时间离开了,并各自回家等,暗示了松田先生和他们之间是雇佣关系。而文中提到在晚餐结 束后,“他”必须遵守规则,“规则”一词,表明这次晚餐是刻意安排的结果,绝不是平常意义上的家庭聚餐, 而松田两次对“惠子”和“美子”表示感谢,也可以看出这不是正常的一家人,所以,这些情节都暗示出松田先 生、“惠子”和“美子”不是一家人。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赏析标题内涵意蕴的能力。 可以从情节内容、人物形象和主题等角度理解赏析“幸福”的内涵意蕴。“幸福的晚餐”是小说的主要情节,故 事就是围绕着这顿让松田先生非常重视的晚餐展开,松田先生看起来是幸福的,他为了与妻子“惠子”和女儿 “美子”的这顿晚餐煞费苦心,但我们从小说的字里行间能够感觉到此处的妻子与女儿是有些不一样的,到了 小说的结尾,谜底终于揭开,原来松田先生的妻女都因车祸去世,“惠子”“美子”只是他租赁来的演员。所以 题目中的“幸福”表面上是指松田先生和“惠子”“美子”度过的晚餐这一段快乐幸福的时光,深层的含义则是表 现了一位失去妻女的老人对亲情和幸福的渴求,这也恰恰表现了松田先生在失去亲人后的孤单寂寞,以及 他生活中亲情和幸福的缺失。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A 项,偷换概念,原文是说“诗词曲赋与琴棋书画等艺术门类”强调哲理和美学意义,“建筑与车舆、衣服、 盆碗”注重实用性,兼顾审美,并不是说“道”和“器”。 B 项,原文只提及中国古代建筑论著数量远远不及西方,主要内容“与西方古罗马《建筑十书》以及文艺复 兴以来的建筑名著差异很大”,并不代表质量远远不及西方论著。 C 项,概括不全面,原文“使得华夏城市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的原因还包括“中国受到西方政治、经济、
文化、科技的全面冲击”。 故选 D。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信息的能力。 B 项,“政府从不关心建筑界”绝对化。后文“宋代《营造法式》、清代《工程做法》等官书”可以证明。 故选 B。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能力。 C 项,木质结构建筑突出是材质,与其他选项相比不能突出文化特点。 故选 C。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信息的能力。 首先找到题干中语句在文中的位置,即材料一第三段“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香港建筑师李允鉌先生正式 出版《华夏意匠》一书,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空白”,由此可以根据下文寻找答题区域,“引述了大量的前人论 述和经典实例,完备性超过之前任何一部研究中国建筑的著作……故而难能可贵。”可见,《华夏意匠》完备 性超过之前任何一部研究中国建筑的著作,难能可贵。根据“《华夏意匠》对此有深入剖析,从各个方面探 讨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演进脉络和多重影响因素。”可知,《华夏意匠》从各个方面探讨了中国古代建筑的 历史演进脉络和多重影响因素。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信息的能力。 材料一先指出我国传承古代建筑文化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写中国建筑前辈孜孜以求、拯危继绝、传递薪 火的做法。故首先从材料一的前两段筛选信息,可根据第一段“但数量远远不及西方,而且主要内容都偏于 实际操作层面的记述,没有太多的理论探索,与西方古罗马《建筑十书》以及文艺复兴以来的建筑名著差 异很大。”可见,中国古代建筑界一直缺乏理论总结。第二段“时至今日,中国的建筑体系与世界其他国家完 全趋同,与古代则大相径庭,广大建筑师对于传统的建筑技艺普遍感到生疏,绝大多数设计作品都近于西 方建筑的翻版,失去了本土的文化基因。”可见,中国的建筑体系与世界其他国家完全趋同,与古代则大相 径庭,失去了本土的文化基因。材料一第四段论述《华夏意匠》著作意义时也提到了传承中国古代建筑文 化的难度,“中国古建筑的产生与发展由中国独特而广袤的地理气候条件所决定,同时又受到各种社会、人 文因素的深刻影响。”可见,中国古建筑的产生与发展受多重因素影响,研究困难大。材料二“究其根源,是 这些城市建设中没有系统研究传统文化,也没有做好挖掘本土文化的功课”,可见,当下一些城市建设中没
有系统研究传统文化,也没有做好挖掘本土文化的功课。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用在形容或副词后,表状态,可译为“……的样子”;代词,这样。 B.在句末,表示反问,相当于“吗”;词缀,用于形容词、叠音词后面,……的样子。 C.代词,代指大自然事物;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D.介词,在。 故选 D。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例句,“安在”即为在哪里,为宾语前置句。 A.“此……乎”表反问,反问句,也是判断句。 B.“何羡”即为羡慕什么呢,为宾语前置句。 C.“于”,介词,表被动,为被动句。 D.“……乎”表反问,为反问句。 故选 B。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表现出作者无奈消极的人生态度”错误。作者丢开个人愁怀,以江水明月作比,说明世间万物和人生, 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从变的角度看,天地万物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能保持不变;从不变的角 度看,万物和人类都是永久存在的,不必羡慕长江的无穷和明月的永不增减,不必谈人生的短促,而应保 持豁达乐观的态度,阐发了变化与永恒的辩证哲理。 故选 C。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渔樵”,名词被活用成动词,捕鱼、砍柴;“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正常语序为“况吾与子于江渚 之上渔樵”,“于江渚之上”作状语,为状语后置句;“侣”“友”,意动,以……为伴侣,以……为朋友。 (2)“禁”,禁止;“竭”,枯竭;“无尽藏”,无穷无尽的宝藏;“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是……也”表判断, 为判断句。 参考译文:
我的神色也愁惨起来,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问道:“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客人回答:“‘月明星 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绝, 目力所及,一片郁郁苍苍。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 顺流东下,麾下的战船首尾相连延绵千里,旗子将天空全都蔽住,面对大江斟酒,横执长矛吟诗,本来是 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然而现在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与你在江中的小洲打渔砍柴,以鱼虾为侣,以麋鹿为 友,在江上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粒粟米那 样渺小。唉,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慕长江的没有穷尽。想要携同仙人携手遨游各地, 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知道这些终究不能实现,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
我问道:“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时间流逝就像这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时圆时缺的就像这月,终 究没有增减。可见,从事物易变的一面看来,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 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同我们来说都是永恒的,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何况天地之间,万物各有 主宰者,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使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听到便 成了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感受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忧虑。这是大自然恩 赐的没有穷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重要字词含义作用、情感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能力。 D 项,“第一联是写近景,第二联是写远景”错,应是第一句与第四句写近景,第二句与第三句写远景。 故选 D。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意境和思想情感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可先分析诗句内容,描述画面,然后总结画面 特点和思想情感。 第一问,要求描述第三联描写的图景,也就是画面。回答时抓住“江童”“,山女”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动作进行 描述即可。 第二问要求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作答时要紧扣前面的画面描述展开。仔细阅读第三联,本联写了诗人投 宿山村时的所见:天已入暮,江上的船工还在辛勤地划船;夜已深了,山中的妇女还在捶打衣裳。这是一 幅让人深思的图画。诗人在“理楫”和“调砧”之前加上“暮”和“夜”字,写出了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图景,诗 中的中“江童”“山女”都是劳动人民的代表,所以这两句诗对劳动人民的苦难作了现实主义的反映,表达出诗 人对对劳动人民的深厚同情。 【18 题详解】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理解性默写这种类型,要求考生平时既要注
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注意 重点字词的写法:敏、慎、授、句读、燕。 【19 题详解】③在“这是”后面加“它”; ④去掉“随着”或“使”; ⑥“成为”改为“形成”; ⑨“解决”改为“消除”,或在句末加“的问题”。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③“这是易吸潮的原因”错误,成分残缺或搭配不当,在“这是”后面加“它”; ④“随着我国稀土分离提纯技术的发展,使稀土改性剂的研究不断深入”错误,缺主语,介词淹没主语,改 为“随着我国稀土分离提纯技术的发展,稀土改性剂的研究不断深入”; ⑥“使得稀土类配合物在聚合物有机体中成为多种新颖的特殊结构”错误,搭配不当,“成为”改为“形成”; ⑨“解决了传统聚乳酸产品的性状缺陷”错误,搭配不当或成分残缺,“解决了传统聚乳酸产品的性状缺陷的 问题”。 【20 题详解】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推荐语的能力。要解答好此题需要考生有较好的分析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做这 类试题要指导学生学会分析题干要求,能揣摩理解出题者意图,当然考试时这类题型以主观题为主,在备 考时还应多练习、多积累。杨绛,江苏无锡人,中国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钟书夫人。 杨绛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堂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到 2014 年已累计 发行 70 多万册;她早年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被搬上舞台长达六十多年,2014 年还在公演;杨绛 93 岁 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风靡海内外,再版达一百多万册,96 岁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102 岁出版 250 万字的《杨绛文集》八卷。2016 年 5 月 25 日,杨绛逝世,享年 105 岁。杨绛散文的主要成就在 于以平实淡雅之笔描绘浮生众态。她心系梦萦的是家人、家事、琐事、身边事,表现的却是大智慧、大胸 襟、大境界、大时代。胸有丘壑,笔有藏锋,平淡之中见神奇,于无声处见喜悲,这与当下流行的女性私 人化写作大相径庭。为杨绛作品写推荐语。先了解作者,再了解其作品,推荐语要起到号召的作用。注意 运用修辞手法,字数限制。 【点睛】综合读写: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 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 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的表达自己的见解。所以学生应关注生活中的热 点问题,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把自己在活动中的设计、体验和收获用文字表达出来。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综 合读写能力有很大帮助。
【21 题详解】例文: “拒绝浪费、珍惜食物”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朱柏庐说过“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白米饭之所以饱满有光泽,是因为 有了汗水的灌溉。节约粮食是不辜负人们的辛勤劳作,是表达对劳动人民最大的敬意。 那些在炙热的阳光下躬种的农民,是他们用从脸颊上流落下来的汗水种出了摆放在我们餐桌上的饭菜。 饭菜中飘出的香,是对农民的一种颂扬,同样是对我们的一种劝诫,节约粮食,赠与一香。 从小,老师就在学校里教导我们要懂得粮食来之不易,节约粮食,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责 任不分大小,只求珍惜每一粒米饭。 随着我们慢慢长大,是否做到了节约?看看食堂餐桌上被丢弃的馒头、包子、鸡蛋等,我们学生会充 满无奈,因为我们很多同学还不懂粮食的含义,不懂浪费可耻,不懂得“节约粮食,人人有责”。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整个人类,要想生存,要 想发展,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这四个字。可以说修身、齐家、治国都离不开勤俭节约。民以食为天,勤俭节 约,我们要从节约粮食开始。 中国的粮食现状是十分不乐观的,我国虽然凭借着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粮食产量飞增,但人口的 增长使粮食人均占有量大大减少,甚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仅占着世界百分之七的耕地面积,却要养 活百分之二十二的人口。在我国的西部地区,有些人民吃了上顿没下顿,整日为温饱忙碌啊!浪费粮食是 最可耻的行为,我们应该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美德。 我们应该有“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的情感。如果你曾下田劳作,从翻地到播种,从插秧到呵护禾苗 茁壮成长,再收割、晒干、入仓,最后碾成白花花的大米,要流多少汗水,“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啊! 我们有什么理由浪费一粒粮食呢?珍惜粮食,是对农民辛苦劳动的尊重。 珍惜粮食应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珍惜粮食,适量定餐,避免剩饭,减少浪费;以节约为荣,浪 费可耻;不偏食,不挑食;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饭剩菜;做节约宣传员,向家人,同学宣传浪费 的可怕;看到浪费现象勇敢地站出来制止,尽力减少浪费。 爱惜粮食是美德,糟蹋粮食就是作践自己,我们应以节约粮食为荣,以浪费粮食为耻。谢谢大家。
昆华中学学生会 2020 年 12 月 8 日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写作的能力。为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 审题:材料列举了历史上很多名人都对粮食的重要性有深度思考和见解。如“食者,圣人之所宝也”,强调粮
食的重要性。“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谚语,意思是一点点衣食都来之不易, 应当经常想到物力的艰难而加以珍惜。“节俭是你一生中食之不完的美筵”,倡导节俭,拒绝浪费。“一粒粮 食能够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粮食是国家发展的保障,强调粮食的地位。题干要求“从上面的 名言中任选一句确定角度”“向全校写一份倡议书,号召全体学生拒绝浪费、珍惜食物”,可以选取自己有积 累的方面分析立意,需要注意倡议书的目的要求。本题的需要围绕“拒绝浪费”“珍惜食物”等方面分析立意。 参考立意:粮食是人类至宝;珍惜粮食从点滴做起;对粮食节俭才有可持续发展;粮食对国家的举足轻重 作用等。 素材: 1.勤俭节约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每 一颗粮食都是用汗水和心血换来的。老师们、同学们,在生活中,你们是否遇见过浪费食物的行为呢?你 是否也曾将盘中的饭菜倒掉呢?我国是一个有着 13 亿人口的大国,人均耕地面积仅为世界人均值的 1/4, 在一些偏远的地区至今还存在着吃饭问题,还有很多人每天都在为一天的伙食而焦虑。反观我们有些同学, 对粮食来之不易的意识非常淡薄,每天中午或晚上,学校里的垃圾桶都会装满一桶被浪费的粮食,这种浪 费食物的行为让人痛惜。 2.“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同学们,勤俭节约是一种美德,我们要以勤俭 为荣,以浪费为耻,珍惜每一颗粮食。让我们行动起来,同心协力,从我做起,珍惜粮食,杜绝浪费,为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长大后,踏入田地,辽远的天空,炙热的骄阳,成熟折腰的稻谷,无不向人们彰显蓬勃的生命与丰收的希 望!这是个收获的季节,也是个挥洒汗水的时刻!父母亲、乡亲邻里总是披星戴月,弯腰驼背、含辛茹苦 收获每一粒粮食,汗水、热血交融,伴着清风,随着明月,静寂中呈着别样繁荣。世间一切,都是遇见。 那一刻,你遇见的是一生命与另一生命相遇的悸动与敬畏。粮食对土地的敬畏,人类对粮食的敬畏! 行文结构:明确倡议的主题,如“拒绝浪费、珍惜食物”。开头可以引用名言或者是一些关于粮食的精彩语句, 明确“节约粮食,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结合食堂里同学们浪费现象,分析勤俭节约的重要性;结 合我国粮食生产的现状及劳动生产的辛劳等分析,强调应该节约粮食。结尾要表示倡议者的决心和希望或 者写出某种建议。大家应该如何做,如“珍惜粮食应从小事做起”“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饭剩菜”等。
--------------------------------------------------------
作者:爱生活的小纯纯
链接:https://wenku.baidu.com/view/3ac37c10a0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58.html
来源:百度文库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