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建安《药砚》入选上海市中国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全)
2021年上海市中国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药 砚
练建安
阳光朗照,河头城浮动飘忽的浓雾渐渐消散。
石钵头赤裸脊背,噔噔踏入石坝码头肉铺摊点,立定,双肩一耸,大块猪肉扇啪嗒一声脆响,平摊在了肉案上。两个伙计手忙脚乱,将猪肉扇挂上一根铜皮红木大秤。一个掌挂钩,一个挪秤砣报数:“二百……三十一斤半。”石钵头斜了他们一眼,操起两把剔骨尖刀,咔咔磨擦,笑骂:“黄疸后生!”
墟镇巷道,湿漉漉的,水气淋漓。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
石钵头认得此人,是个老童生。传说是满腹诗书,考到胡子花白,连一个秀才也没捞着。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石钵头扭头噗地吐出了一口浓痰。
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问:“前蹄,几多钱啊?”石钵头利刀游走剔骨,沙沙响。“老弟,几多钱?”华昌再问。石钵头说:“现钱,不赊账。”华昌说:“你这后生哥啊,好没道理,咋就说俺要赊账呢?”
石钵头说:“搞笑嘴!”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华昌说:“无怨无仇,做嘛介不卖?”石钵头斫下猪蹄,说:“看好了,可是这副?”华昌点头。石钵头抓起猪蹄,猛地往后抛入汀江,说:“俺要敬孝龙王爷。不行么?”华昌拣起制钱,一声不吭地走了。身后传来阵阵哄笑声。
半个月后,华昌带着几个破蒙童子江岸踏青,歇息于城东风雨亭。彼时,石钵头正惬意地嚼吃着亭间售卖的糠酥花生。一扬手,花生壳撒落遍地。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先生教俺一本书,俺教先生打野猪。野猪逐过河,逐去先生背驼驼……”
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
华昌是邻县武邑山子背人。山子背距河头城七八铺远。他那蒙馆设在张家大宗祠里。
夜晚,细雨濛濛,倒春寒风吹动西厢房窗棂。昏黄油灯下,华昌翻阅旧日诗稿。当他读到“学书学剑两不成”时,不由得悲从中来。
嗒,嗒嗒。有轻微的叩门声。没错,是叩门声。开门,竟是多年未见的老友李半仙。奇香扑鼻。李半仙拎着一副卤猪蹄,笑眯眯地看着他。
转眼到了仲夏。这个午日,童子早散学了。华昌困倦欲睡。宗祠内,闯入了一个莽汉。定睛一看,却是石钵头。
石钵头拎着一副肥硕猪蹄,恭恭敬敬地放在书案上。华昌轻摇折扇,说:“得非有辱斯文乎?”石钵头懵懵懂懂。华昌合上折扇,说:“君子不食嗟来之食。”石钵头愕然。华昌站起,迈方步,七八个来回,用了大白话:“有嘛介求俺?直说吧。”石钵头苦着脸,说:“俺老娘瘫了。李半仙的药方,求您老给半块端砚,做药引子。”华昌坐下,说:“奇了怪了,这端砚何处无有?为何要俺给你?”石钵头说:“李半仙说了,定要半块阿婆坑的端砚,甲子年中秋日戌时月圆蓄墨的。百砚斋掌柜的说,那时日,方圆几百里,只有您老先生买了一块。”“哦。”华昌说,“桌上有。识字么?”石钵头苦笑:“开过蒙,又被先生赶回家啦……略识几个字。”华昌微闭双眼,说:“自家看,可要看清喽。”
石钵头抓过端砚。长九寸,宽五寸,厚二寸一分,份量颇重。抬起,勾头看去,砚底刻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甲子年中秋日戌时练华昌购置于河头城百砚斋。”石钵头认得时日数字,说:“就是这块,就是这块!”说着,掏出一锭约摸五两重的银子。华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
石钵头嗫嚅不知所措了。华昌自言自语:“李半仙?这个李半仙搞嘛介名堂?”石钵头急了:“老先生,俺……俺……”华昌举手截止,说:“后生哥,半块,何谓半块?就不能有丝毫差错,分得来么?”石钵头额上冒出冷汗,说:“刀斧斫开?”华昌笑了:“何须如此麻烦。”
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低一声。
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
(原载《天池》2016年第6期)
1.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第二段中“赤裸脊背”“双肩一耸”“两个伙计手忙脚乱”等处,运用了正侧面结合的手法,生动地塑造了石钵头强悍、霸气的屠夫形象。
B. 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是因为看他“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
C. 小说中两处画线句子景物描写非常精炼,第一处重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第二处则主要烘托了华昌此刻惆怅、失落的心理。
D. 小说以“药砚”为题,含义深刻:这“砚”既是给石钵头老娘治瘫病的药引子,也是教育他要尊师重道、宽以待人的良药。
2. 请结合全文概括华昌的性格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3. 小说结尾有什么独到之处,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古代先哲于吟咏山水中寄情自然,在文字遗存中,常体现出贴近生活、亲近自然的情趣,也透露出对绿色生态、自然环保的意识。
唐李章《春游吟》中“美人摘新英,步步玩春绿”的诗句,体现出对“春绿”的欣赏。元稹《早春寻李校书》写道:“江弄琼花散绿纹……撩乱芳情最是君。”能够“撩乱芳情”,使诗人满心欢悦的正是春光绿色。其实,唐人诗作中对“绿”的赞美,并不仅仅表现为对“春”的热情,往往还深含着一种对自然的亲和之心和爱重之情。没有对自然的细致观察和深入理解,笔端不可能生出如此生动的文字;而在这种观察和理解的背后,是对自然的倾心热爱。在“绿”色背景的衬映下,又有“白鹭”“黄鹂”富有生机的歌舞。钱起《山中酬杨补阙见过》有诗句“幽溪鹿过苔还静,深树云来鸟不知”。绿色之中,也有斑斑鹿迹和翩翩鸟影。爱惜和保护生态环境,在唐代开明士人中可以说已经形成了某种共识。郎士元诗句“门通小径怜芳草”,皇甫曾诗句“独悲孤鹤在人群”,都隐约体现了这种意识。
而对于生态的破坏,有识见的诗人是取否定态度的。韦庄《天井关》说到修筑关城而使当地植被和相关自然生态受到破坏性影响的情形:“太行山上云深处,谁向深云筑女墙……斫开树绿为高垒,截断峰青作巨防。”如果以生态保护的眼光观察,应当看到这是对“斫开树绿”“截断峰青”的批评,也曲折表达了保护自然生态的观念。又如寒山诗:“昨见河边树,摧残不可论。二三余干在,千万斧刀痕。霜凋萎疏叶,波冲枯朽根。”“霜凋”“波冲”当然是自然因素,但“千万斧刀痕”显然是人为的“摧残”。王建《题金家竹溪》说到“山头鹿下长惊犬,池面鱼行不怕人”,实际上涉及人和野生动物的关系。他的《寄旧山僧》中“猎人箭底求伤雁,钓户竿头乞活鱼”等诗句,则表扬了保护动物,爱助生命的行为。韦应物在《虞获子鹿》中还写道,有人畜养捉获的小鹿,园中虽有美草清流,然而“谁知其思,岩谷云游”?小鹿内心的愿望,还是渴望回到自然的天地。
当然,这些诗句有些还另有深意,可以作政治寓言理解,但是用这样的形式,借对生态条件的分析来说明世事人生的道理,也足以反映当时某些社会层次的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
(选自王子今《中国古代的生态保护意识》,有删改)
4. 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国古代的先哲在吟咏山水中表达对绿色生态、自然环保的情感,从而寄情自然。
B. 爱惜和保护生态环境,在我国唐代的开明士人尤其是诗人中已经形成了某种共识。
C. 我国古代的一些诗句多另有深意,常借对生态条件的分析来说明世事人生的道理。
D. 我国唐代的一些诗句,足以反映当时部分人倾心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
5.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诗人倾心热爱自然,才会细致观察和深入理解自然,诗作中才能深含亲和、爱重自然的情感。
B. 郎士元、皇甫曾称得上唐代开明、有识见的诗人,在诗作中隐约表达了爱惜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C. 韦庄与寒山分别在诗中明确批评了人为因素而使当地植被和相关自然生态受到破坏性影响的情形。
D. 王建诗歌涉及人和野生动物的关系,他在《寄旧山僧》诗中肯定了保护动物、爱助生命的行为。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鲁迅历时十余年完成的《中国小说史略》(以下简称《史略》),是中国学术史上较早的古代小说专门史之一。除了继承中国传统学术的校勘考证方法之外,《史略》还对西方近现代学术方法进行了有效借鉴。
首先,鲁迅重视文学与社会的关系,尝试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分析中国古代小说的某些现象。对于《世说新语》,鲁迅认为“汉末士流,已重品目,声名成毁,决于片言”,正因为这样的社会环境,《世说新语》才会“成为一部名士的教科书”。关于宋传奇与唐传奇的不同,鲁迅认为前者“大抵托之古事,不敢及近”,因为“宋好劝惩,摭实而泥,飞动之致,眇不可期,传奇命脉,至斯以绝”。正是由于宋朝较唐朝重理念,尚说教,好教训,所以宋传奇必然立论“高尚”,强求劝诫,缺少世俗气和人情味,缺少唐传奇的生气和活力。
其次,鲁迅重视核心概念的阐释。在中国古代小说史研究中,他在考证的基础上率先阐明了小说概念的内涵。他认为中国古代小说的概念到了唐传奇时才真正孕育成熟,“小说亦如诗,至唐代而一变,虽尚不离于搜奇记逸,然叙述宛转,文辞华艳,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而尤显者乃在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说”。鲁迅认为唐传奇真正具备了小说“有意识地讲故事”的特征,而且为了讲好故事,开始注重语言和修辞的“文辞华艳”“叙述宛转”等“主体性”元素,并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文体。
再次,鲁迅运用西方近代科学研究的归纳方法,对中国古代小说进行较为科学的分类并总结其特点。对于魏晋六朝小说,鲁迅用“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进行分类;对宋代的短篇白话小说,用“话本”和“拟话本”予以命名;对明清小说,则用“人情小说”“神魔小说”“讽刺小说”“狭邪小说”和“谴责小说”分类。这样的归纳,不但对浩繁的中国古代小说进行了区分,而且较为准确地概括了中国古代小说内容或形式上的特点。
鲁迅对中国古代小说的研究,阐明了小说与社会的关系,厘清了古代小说概念内涵,归纳分析了其类型和特点,从而使中国古代小说史的书写核心概念明确,研究体系规范,学科意识突出。
鲁迅在《史略》中所形成的方法论,对其后的中国文学史撰写和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现代学术意义上的中国文学史学科的建立做出了贡献,可谓泽被后世。游国恩的《中国文学史讲义》就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史略》方法论的影响,也注重社会环境对文学现象和文学风格的影响,游国恩认为,谈玄之风的流行导致了魏晋文学重辞藻、尚韵律的诗赋风格。
今天,鲁迅当年所期盼的“大家动手,研究戏剧的写戏剧史,研究诗的写诗史,研究汉的写汉,研究唐的写唐”之局面早已实现,在中国文学史的撰写、出版和研究已经呈现出雨后春笋般的繁盛局面时,在当下中国文学史研究面临着“文学史研究立足中国本位”的命题时,我们不应忘记《史略》在中国文学史发轫期所做出的贡献。
(摘编自刘东方《<中国小说史略>的传世价值》)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史略》不仅继承了中国传统学术的校勘考证方法,还融合了西方各种有效的研究方法,对此后中国文学史的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B.鲁迅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分析《世说新语》成为“名士教科书”的原因,认为是当时“读书人非常重视品评声名的好坏,全在于只言片语”的社会环境使然。
C.鲁迅厘清了中国古代小说的概念内涵,较为准确地概括了中国古代小说内容或形式上的特点,明确了古代小说史书写的核心概念。
D.游国恩在《中国文学史讲义》中对魏晋文学诗赋风格形成原因的分析,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史略》方法论的影响。
7.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二段采用对比论证和引用论证的手法,列举了宋传奇的一些缺点,进而阐述了唐传奇比宋传奇更具生气和活力。
B.文章第四段通过引述鲁迅对古代小说分类或命名的具体做法,论证了鲁迅运用西方归纳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小说是具有价值的。
C.文章结尾着重分析了《史略》的研究方法对后世中国文学史撰写和研究的重要影响,凸显了作者的写作目的。
D.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主体部分分论点层层递进,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史略》对西方近现代学术方法的有效借鉴。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史略》是中国学术史上最早的论述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的专著,为中国文学史学科的建立做出了贡献。
B.作者认为古代小说从六朝的粗陈梗概演进到唐传奇的“文辞华艳”“叙述宛转”,标志着古代小说从萌芽走向成熟。
C.鲁迅历时十余年完成的《史略》对中国古代小说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使中国古代小说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D.当下中国文学史研究面临着“立足中国本位”的命题,需要我们从《史略》中获取启示,思考其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元行冲,河南人。博学多通,尤善音律及诂训之书。举进士,累转通事舍人,狄仁杰甚重之。行冲性不阿顺,多进规诫,尝谓仁杰曰:“下之事上亦犹蓄聚以自资也譬贵家储积则脯腊膎胰以供滋膳参术芝桂以防疴疾伏想门下宾客堪充旨味者多愿以小人备一药物”仁杰笑而谓人曰:“此吾药笼中物,何可一日无也!”
行冲以本族出于后魏,而未有编年之史,乃撰《魏典》三十卷,事详文简,为学者所称。初魏明帝时,河西柳谷瑞石有牛继马后之象,魏收旧史以为晋元帝是牛氏之子,冒姓司马,以应石文。行冲推寻事迹,以后魏昭成帝名犍,继晋受命,考校谣谶,特著论以明之。
开元初,自太子詹事出为岐州刺史,又充关内道按察使。行冲自以书生不堪搏击①之任,固辞按察,乃以宁州刺史崔琬代焉。俄复入为右散骑常侍、东都副留守。时嗣彭王志暕庶兄志谦被人诬告谋反,考讯自诬,系狱待报,连坐十数人,行外察其冤滥,并奏原之。四迁大理卿。时扬州长史李杰为侍御史王旭所陷,诏下大理结罪。行冲以杰历政清贞,不宜枉为谗邪所构,又奏请从轻出之。当时虽不见从,深为时论所美。
先是,秘书监马怀素集学者续王俭《今书七志》,左散骑常侍褚无量于丽正殿校写四部书,事未就而怀素、无量卒,诏行冲总代其职。于是行冲表请通撰古今书目,名为《群书四录》,命学士毋煚等分部修检,岁余书成,奏上,上嘉之。又特令行冲撰御所注《孝经》疏义,列于学官。
行冲俄又累表请致仕,制许之。十七年卒,赠礼部尚书,谥曰献。
(选自《旧唐书·元行冲传》有删改)
【注】①搏击:督察举发。
9.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下之事上亦犹蓄聚以自资也/譬贵家储积/则脯腊膎胰以供滋膳/参术芝桂以防疴疾/伏想门下宾客堪充旨味者/多愿以小人备一药物/
B. 下之事上亦犹蓄聚以自资也/譬贵家储积则/脯腊膎胰/以供滋膳/参术芝桂/以防疴疾/伏想门下宾客堪充旨味者/多愿以小人备一药物/
C. 下之事上/亦犹蓄聚以自资也/譬贵家储积/则脯腊膎胰以供滋膳/参术芝桂以防疴疾/伏想门下宾客/堪充旨味者多/愿以小人备一药物/
D. 下之事上/亦犹蓄聚以自资也/譬贵家储积则脯腊膎胰/以供滋膳参术芝桂/以防疴疾伏想/门下宾客堪充旨味者多/愿以小人备一药物/
10.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出”和“入”都是我国古代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出”一般指官员调离任职之地。
B. “庶”旧指宗族中嫡亲以外的支属,与“嫡”相对,如“庶子” 指非正妻所生的儿子。
C. “大理寺”是我国古代的官署名,掌管刑狱案件审理,长官名为大理寺卿。
D. “致仕”指交还官职、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表示官员退休。
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元行冲博学多识,性格耿直。他知识广博,尤其通晓音律和诂训之学;他做人从不阿谀奉承,在通事舍人任上多次进言劝诫狄仁杰,很受器重。
B. 元行冲不从旧说,另立新论。魏收认为“牛继马后”指的是晋元帝改姓司马以应合瑞石上的图文;而元行冲通过考证推究,给出了对“牛继马后”的新解。
C. 元行冲秉持正义,断案公正。当时嗣彭王的庶兄被人诬告谋反,在审讯中被逼迫认罪,元行冲查出断案冤枉失实,一并上奏宽免了这些人。
D. 元行冲著述丰富,成就显著。他所著《魏典》事详文简,受到学者称赞;通撰的《群书四录》经学士毋煚等审核后,受到皇上赞赏;为御注《孝经》撰写的疏义被列入学校课程。
1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行冲自以书生不堪搏击之任,固辞按察,乃以宁州刺史崔琬代焉。
(2)不宜枉为谗邪所构,又奏请从轻出之。当时虽不见从,深为时论所美。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晚秋夜坐
王 绩
园亭物候奇,舒啸乐无为。
芰荷高出岸,杨柳下敧池。
蝉噪黏远举,鱼惊钩暂移。
萧萧怀抱足,何藉世人知。
1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标题点明是晚秋,但园中物候却不似晚秋,这是让诗人感到“奇”的地方。
B.首联总写,引出后面对园亭的景物,一个“奇”字写出了园亭中物候的特点。
C.颔联两句重在写景,对荷花和杨柳进行了描写,表现了园亭中的生机勃勃。
D.第五句中的“噪”写出了蝉鸣声音之大,烦扰了诗人的清静,诗人令人去黏它,驱其远离。
14.全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要有永不懈怠的精神品质,我们可以用欧阳修《伶官传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警醒自己。
(2)《陈情表》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化用《初学记·乌赋》中的典故,来抒发李密对祖母的孝养之情。
(3)《诗经·无衣》中,展现着秦国军民互助的团结精神,其中描绘士兵洋溢着慷慨激昂的英雄主义,愤慨地磨刀擦枪,一起行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16.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近年来,①许多电子烟厂商声称把焦油降到了最低,②可以减少对人体的危害,③但实际上尽管哪种电子烟都含有尼古丁。实践证明,④电子烟的烟气被检测到含有很多有害物质。⑤这是因为电子烟为了做雾化剂、芳香剂而在其烟弹中加入了很多添加剂的缘故,⑥这些添加剂成分都对人体有害。⑦美国根据一个统计数据,高中生吸烟率达12%,用了电子烟以后,⑧电子烟吸烟率上升到了30%。⑨这是典型的关于一种物质的依赖转向对另一种物质的依赖。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17.请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回答后面的问题。
(1)请给漫画拟一个标题。
(2)用一句话揭示这幅漫画寓意。
四、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宋代沈寓山《寓简》中说:凡是凿井,如果凿大了,就不能缩小,就如削木头一样,如果削小了,就不能复原成大;塑像的方法,也是同样的道理,眼与口,先一定要小,小了才可以增大;耳和鼻,先一定要大,大了才可以塑小。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古代的这些标准也是有所变化的:比如凿井,即便凿大了,完全可以用钢筋水泥修好缩小,而现代凿井,必须先凿大,为的是牢固。这些道理,不仅仅是日常的营建方法,还可以延伸到一切有创意的活动中去。
关于凿井和塑像的寓意,你有着怎样不同的理解呢?结合你的阅读和实践,写出你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综合分析和鉴赏能力。
B项,“是因为看他“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错误,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主要是因为他对华昌这样的读书人的憎恶和鄙视。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能力。
从文章第⑤段对华昌的外貌描写,第⑥段“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可以概括出华昌斯文谦和的特点;
从第⑥段面对石钵头的为难华昌只是一声不吭走了、第⑰段华昌徒手将砚掰成整齐的两半可以概括出他身怀绝技、隐忍退让;
从石钵头向华昌求砚而华昌对曾经恶言相向的人也能慷慨相助的情节可以概括出华昌正直善良、宽容大度。
【3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本结构内容理解与分析
小说有四种类型的常见结尾:出人意料的结尾,令人感伤的结尾,令人欢喜的结尾,留下空白的结尾。该小说结尾是属于出人意料的结尾。作用有: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③突出人物形象;④突出文章主旨。
结合文本分析:结构方面:精瘦落魄的读书人竟能徒手分砚,小说结尾出人意料,但巧设伏笔,使故事的发展合乎情理,使人信服,使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引人深思。人物形象方面:华昌明明身怀绝技,却不计较石钵头的多次挑衅,突出表现了他的隐忍大度,丰富了人物的形象。主题方面:小说结尾意味深长,更好地揭示了作品主题,生活中应当尊重他人、宽容大度。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主要观点态度的能力。
本文开篇开门见山,交代主旨:古代先哲于吟咏山水中寄情自然,在文字遗存中,常体现出贴近生活、亲近自然的情趣,也透露出对绿色生态、自然环保的意识。
A.强调先哲在吟咏山水中表达对绿色生态、自然环保的情感,“寄情自然”。
B.强调“爱惜和保护生态环境形成了某种共识”。
C.强调古代诗句“世事人生的道理”。
故选D。
【5x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观点态度和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
C.“在诗中明确批评了……”有误,原文说“曲折表达了保护自然生态的观念”。
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A项,“融合了西方各种有效的研究方法”是错误的。由原文“《史》还对西方近现代学术方法,进行了有效借鉴”可知,《史略》融合的是“西方近现代学术方法” ,属于扩大了范围。
故选A。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D 项,“主体部分分论点层层递进”是错误的。文章主体部分内容是“首先,鲁迅重视文学与社会的关系,尝试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分析中国古代小说的某些现象……其次,鲁迅重视核心概念的阐释……再次,鲁迅运用西方近代科学研究的归纳方法……”,采用的是并列式的论证结构。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A项,“中国学术史上最早的论述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的专著”表述错误,依据原文“鲁迅历时十余年完成的《中国小说史略》(以下简称《史略》),是中国学术史上较早的古代小说专门史之一”可知,《史略》应该是“是中国学术史上较早的古代小说专门史之一。”
B项,“标志着古代小说从萌芽走向成熟”是错误的。依据原文“小说亦如诗,至唐代而一变,虽尚不离于搜奇记逸,然叙述宛转,文辞华艳,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而尤显者乃在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说”可知,鲁迅是通过对比得出唐传奇真正具备了小说“有意识地讲故事”的特征,并未将魏晋六朝小说视为中国古代小说的萌芽期,曲解文意。
C项,“使中国古代小说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说法错误,由原文“鲁迅在《史略》中所形成的方法论……为现代学术意义上的中国文学史学科的建立做出了贡献”可知,仅做了贡献,题干属于无中生有。
故选D。
【点睛】在做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题时,我们不仅要读懂所给材料,而且要明白命题者的命题意图,辨析题目的陷阱类型,这样有助于我们识破陷阱,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命题者设置陷阱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曲解文意。曲解文意指选项对词句的理解与原文意思发生了偏离,曲解了作者所要阐述的观点或所要表达的意思。
二,篡改原文。错项故意更换、添加、删除个别关键词导致因一字或一词之差而背离原文的意思。
三,张冠李戴。将原文中甲的观点说成乙的观点,或将甲的属性说成语的属性,偷梁换柱,混淆对象。
四,无中生有。即原文无此信息,干扰项的内容在原文根本找不到依据,或原文中并无某种意思而凭空捏造出此意,纯属命题者故意用来迷惑考生。
五,范围不清。范围不清指选项对原文论述内容的范围进行随意扩大或缩小。
六,因果混乱。因果混乱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二是强加因果,三是原因不全。
七,说法绝对。指原文的说法在范围程度上有所保留,而选项夸大其词,把相对的情况说成绝对的情况。
八,答非所问。指题干问了一个问题,而选项回答的是另一个问题。
九,混淆时态。指命题者故意把原文中的“已然”与“未然”混淆。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脯腊膎胰以供滋膳”与“参术芝桂以防疴疾”句式对称,断句应该一致,且虚词“则”前应断开,据此可排除B、D两项。“多”陈述的对象是“门下宾客堪充旨味者”,应在“多”后断开,据此可排除A项。
翻译为:下人侍奉上人,(对上人来说)也就像积蓄物资以备自己使用。好比富贵人家储备积蓄,用各种肉类以供佳肴,用各种药物来防疾病。我私下想您的门下宾客,可以充当美味的已经很多了,希望您能把我备作剂药物。
故选C。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A项,“‘出’,一般指官员调离任职之地”错误,“出”一般是指官员离开京城外调。
故选A。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并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D项,“通撰的《群书四录》经学士毋煚等审核后,受到皇上赞赏”错误。由原文“于是行冲表请通撰古今书目,名为《群书四录》,命学士毋煚等分部修检,岁余书成,奏上,上嘉之”可知,《群书四录》是学士毋煚等编撰修订的,并不是元行冲自己撰写的。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的能力。
关键词:
(1)以:认为。固: 坚决,坚定。乃:便,于是,就。
(2)构:陷害,诬陷。为……所,被。见,介词,被。美:形容词用作动词,赞美。
参考译文:
元行冲,河南人。元行冲博学多识,尤其通晓音律及诂训之学。考中进士,几次改任后做了通事舍人,狄仁杰很器重他。元行冲品性不阿谀奉承,多次进言劝诫,他曾经对狄仁杰说:“下人侍奉上人,(对上人来说)也就像积蓄物资以备自己使用。好比富贵人家储备积蓄,用各种肉类以供佳肴,用各种药物来防疾病。我私下想您的门下宾客,可以充当美味的已经很多了,希望您能把我备作剂药物。”狄仁杰笑着对人说:“他就是我药笼中的药物,怎可一日没有呢!”
元行冲因本族出于后魏,而后魏没有编年史,便撰写《魏典》三十卷,记事详细文笔简练,被学者称道。当初在魏明帝时,河西柳谷的瑞石上有牛跟在马后面的图像,魏收的旧史认为晋元帝本是牛氏之子,后改姓司马,来应合瑞石上的图文。元行冲推究探寻晋魏更替的来龙去脉,认为后魏昭成帝名犍,继晋朝而受命,考察校验歌谣谶语,特意著述来说明这点。
开元初年,元行冲由太子詹事出任岐州刺史,又充任关内道按察使。元行冲自认为书生不能担负督察举发的重任,坚决辞去按察使(的职务),(皇上)便让宁州刺史崔琬替代了他。不久又被召入任右散骑常侍、东都副留守。当时嗣彭王李志暕的庶兄李志谦被人诬告谋反,在审讯中被逼迫认罪,关在狱中等待判决,受牵连获罪的有十多人,元行冲查出断案冤枉失实,一并上奏宽免了这些人。元行冲四次升迁后任大理卿。当时扬州长史李杰被侍御史王旭诬陷,皇上下诏将此案交付大理寺定罪。元行冲认为李杰治理政务廉洁正直,不应无辜被谗佞奸邪的人陷害,又上奏请求从轻发落。虽然当时没有被皇上听从,却深为当时的舆论所赞美。
这之前,秘书监马怀素召集学者续修王俭的《今书七志》,左散骑常侍褚无量在丽正殿校写四部书籍,事情没有完成而马怀素、褚无量去世,(皇上)下诏元行冲总代他们的职务。于是元行冲上表请求通撰古今书目,名叫《群书四录》,命学士毋煚等分部编撰考订,一年多完成,献上此书,皇上很赞赏。皇上又特令元行冲为御注《孝经》撰写疏义,列入学校课程。
元行冲不久又几次上表请求退休,(皇上)下诏同意了他的请求。开元十七年去世,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献”。
【13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D.“烦扰了诗人的清静,诗人让人去黏它,驱其远离”理解有误,颈联两句写的是作者乐于做粘知了、钓鱼这样的事。
故选D。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者情感的能力。
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
首联中一个“奇”字总写园亭中“物候”的特点,“乐无为”点出作者的生活状态是清静无为,一个“乐”字点出作者对当下生活状态的满意。
颔联具体描绘园亭中的景物,表现了对晚秋园亭物候的喜爱之情。颈联写作者悠闲的生活,作者乐于做粘知了、钓鱼这样的闲事,表现了他的自得其乐。
由“怀抱足”分析,也可知对园亭幽居的自得其乐、对当下生活状态的满足;
尾联直抒胸臆,根据“乐无为”“何藉世人知”分析作者心里感到满足,并不想为世人所知,表现出一种超然、旷达的情怀。
【15题详解】忧劳可以兴国 (2).逸豫可以亡身 (3).乌鸟私情 (4).愿乞终养 (5).修我矛戟 (6).与子偕作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名句的默写能力。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逸豫、乞、矛戟、偕”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16题详解】(1)语句③, “尽管”改为“无论”或“不管”;(2)语句⑤,删掉“的缘故”;(3)语句⑦,调换“根据”和“美国”位置;(4)语句⑨,“关于”改为“对”。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语病的能力。
第③句,搭配不当,“尽管……都”不搭,“尽管”改为“无论”或“不管”;
第⑤句,句式杂糅,“因为……的缘故”杂糅,删掉“的缘故”;
第⑦句,语序不当,“美国根据”语序不当,调换“根据”和“美国”位置;
第⑨句,用词不搭,“关于”一词使用不当,依据后文“对另一种”可知,“关于”改为“对”。
【17题详解】
(2)漫画警示人们要珍惜时间。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回答本题,首先要读懂漫画。漫画的画面是一个钟表,其中时针是一个人的形象,其背后是一把锋利的刀。显然,这幅漫画意在告诉人们时间和人的关系,尤其是人(时针)后的那把可怕的刀(分针),警示人们要珍惜时间。据此,拟写一个简短贴切的标题,并结合漫画阐释其深刻含义即可。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拟标题,(1)要弄清漫画讽刺的主体和主题。(2)要紧扣寓意,选择角度拟题,可以直接以讽刺主体命名,可以从呼吁主体的角度命名,可以从两者的关系角度命题,也可以从寓意的角度拟题。(3) 注意标题的要求:观点鲜明、醒目,新颖生动,简洁,注意字数要求。
(2)理解漫画的寓意,理解漫画的寓意,细致观察漫画内容,(1)找出对象.(2)思考讽刺或颂扬的原因。(画面的形象主体不一定是讽刺或颂扬的对象,要学会由实及虚,由表及里,注意夸张、变形之处,有标题的一般多是标题。)(3)联系现实,由物到人。想象要合理。
【18题详解】例文
人生也有得失
人生如月,得一寸圆满便失一分风情。
人生如花,得一分灿烂便失一寸生命。
人生如梦,得一份梦幻便失一分真实。
人生总在得得失失中徘徊。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正如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得不一定是福,失也不一定是祸。得与失两者辩证统一,既无绝对意义上的对立,又无完全的统一。
我们只有善于把握好得与失的度,才能把握好人生。
有失必有得。
越王勾践,堂堂一代君王,为了东山再起,他终日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放下了君王的身份与权贵。他为此牺牲了很多,因而最终也获得了命运的眷顾。他如愿地登上了至高无上的权利的殿堂,完成了多年的复仇大计,赢回了失去的一切。
使者张骞,乃是中国历史上出使西域抗击匈奴的伟大英雄。但在他忠于报国的路途上,却是命运坎坷。他为此默默忍受了长达十几年的监禁,经受了不被他人理解的痛苦。他失去了十几年的光阴﹑自由和尊严,却为中国历史增添了不可或缺的一笔。正是他开辟的道路,才使得中原和匈奴在交流上迈出了大的步伐,促进了历史地向前发展。
有得必有失。
正如人中吕布,拥有着非凡的英雄才干。他赢得了美女貂蝉的“爱情”,却为此掉进了一去不返的深渊。为了貂蝉,他宁愿与董卓反目为仇也在所不惜。最终也不得善终。
南唐后主李煜,天生赋予了惊人的文学才华,不禁令人拍案叫绝。他拥有文学才华之余,还拥有着九五之尊的显赫身份。他一人集令无数芸芸众生向往追求的才华和权贵于一身,却偏偏注定了悲哀的宿命。他必须要再词人与政客两者中选择。诚然,他是一位地位非凡的词人但绝非一位明君。南唐在他的统治下风雨飘摇而最终走向消亡。而他也在狱中郁郁不得志地过了最最痛苦的三年,最终被赐予毒药,惨死在狱中。
我们不曾品尝过苦茶的苦涩又怎知甜茶的甘醇?我们若不是度过炎热的酷暑、严寒的腊冬又怎知金秋的迷人?人生也亦然,不失去又怎会懂得珍惜?
范仲淹曾以洞庭湖为证,在岳阳楼上吟诵出千古名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正是一种对待得与失的正确态度。
月有盈亏,花有开合,人生也有得失。泰然处之,才能在得与失的洪流中经得起岁月的考验,才能在平静的心态下,笑看月的阴晴圆缺,花的花开花落,这才是真正的人生。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
【审题要点】关键句:“这些道理,不仅仅是日常的营建方法,还可以延伸到一切有创意的活动中去”,此句是判断作文立意的依据。由材料可知,凿井标准不是固定不变,古今是截然不同的,这启示人们应正确看待大小、得失。
【审题】作文要求“关于凿井和塑像的寓意,你有着怎样不同的理解呢?结合你的阅读和实践,写出你的思考和感悟”实际上就规定了文体,那么明确文体可以写议论文或议论性散文。
本材料可分为三层。第一层是《寓简》中记述的古代关于凿井和塑像的原则与方法,即凿井、塑眼与口要由小到大,塑耳和鼻要由大到小。通过“凿井和塑像”的衡量标准可知:无论是由小到大还是由大到小,目的都是让井能够挖凿成功,让塑像能够栩栩如生,所以标准的变化都是为了让这些营建能成功。第二层以凿井为例,说这些标准在后来尤其是现代已经不再是唯一,而是可以改变或者必须改变,这表明任何事情都不是固定不变的,同样人们在对待任何事情也不能墨守成规,而要学会变通。第三层进一步拓展,把这些道理由日常的营建方法延伸到一切有创意的活动中,那么理解这里的“创意活动”就是关键,这里的创意活动其实就是“寓意”中的“寓”,也就是说哪些活动是可以用这种标准衡量的,比如文学创作素材的积累和使用,素材由生活中来,自然是越多越好,就好像雕刻耳和鼻,先雕一个大致轮廓,琢磨透了,心里有了十足的底气,就可以选择素材,将素材一步步转化成作品;然而成功的作品,必定来自生活,又高于生活,但绝不是素材的堆积,而是精细地提炼,所以不是越多就越好。又比如慈善的过程,当你散尽大部分的家财用于各类慈善,就好像雕刻口目,看似你的财富少了,少到只能过一般正常的生活,但是你却得到极多,内心有了极大的满足,以帮助人为快乐,内心反而会强大。
总之,论证分析时,应该做到材料翔实,材料典型,观点新颖深刻,避免泛泛而谈。
【立意】1.得失各有天地。
有时候失去并不是真的“失去”。
人生应看淡得失,享受过程。
有得就有失,有失才有得,要正确对待人生的得失。
【素材】1.范蠡辅佐越王复国兴邦,吞吴雪耻,正是得意之时,可注定名垂青史的他却以得为失,抛官弃权,进走从商,当昔日的功臣尽被越王诛杀,唯范蠡保全其身富甲一方,竟成陶朱美名。
拿破仑横扫欧洲,建立帝国,正是功成名..就之时,可已坐拥万里疆域的他却无法放平心境,无法以得为失,他执迷不悟,继续攻伐,得了扩土开疆的一时之快,失了民生安乐的太平之基,终于兵败滑铁卢,令人唏嘘不已,不能以得为失,是成功的绊脚石,是雄心的绞刑架。
勾践兵败国亡,身为人奴,正是失意之时,可成为奴隶的他以失为得,失了国家,得了教训,失了王位,得了壮志,终于,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报了家仇雪了国耻。以失为得是勇者的气魄。
一天,蜜蜂把一壶蜜送给天神,天神十分高兴地说:“谢谢你,现在我也想送一件东西给你,只要你喜欢,我尽量满足你的愿望。"蜜蜂反复思索,很久才说:“天神,我经常为没有保护自己的能力而苦恼,请赐给我一根一刺就能致人于死地的毒针吧!“天神听了之后,心中有点不高兴。但既然已经答应了蜜蜂,不好出尔反尔,只得履行刚才的承诺。天神对蜜蜂说:“我可以送你这种针,但必须给你讲清楚,就是当你刺人之后,拔出毒针时,你的生命也就随即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