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建安《药砚》入选大连理工大学附中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全) 练建安 上传

单篇 作者授权首发

115次点击|5次点赞

赞一下

练建安《药砚》入选大连理工大学附中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全)


360截图20240604134504321.jpg360截图20240604134547454.jpg



2020-2021学年大连理工大学附属高中

          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社会治理智能化,就是在网络化和网络空间基础上,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重构社会生产与社会组织彼此关联的形态,使社会治理层次和水平得到提升,使治理过程更加优化、更加科学、更加智慧。要在促进大数据与社会治理深入融合中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我们就必须准确把握互联网+”时代社会治理创新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并充分应用好大数据资源。

社会治理内嵌于社会结构之中,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社会治理的对象、主体也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一方面,当前社会治理所服务的对象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具体表现为:社会阶层结构出现新老演化,人口的年龄结构、素质结构和空间分布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动,老龄化社会加速到来,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专业技能的群体日益扩大,家庭结构呈现规模小型化、类型多样化特征,社会流动性不断增强,跨地区流动已成为常态,越来越多的人口向大城市或中心城镇集聚。特别是思想活跃、利益诉求多样的新兴社会阶层对创新社会治理提出了很多新课题。另一方面,参与社会治理的主体,也从政府单一主体过渡到一个由政府、非政府组织、公众个体等构成的行动者系统。这些变化迫切需要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也为社会治理智能化创造了良好条件。

智能化意味着精准分析、精准治理、精准服务、精准反馈。各类社会治理主体通过获取、存储、管理、分析等手段,将具有海量规模、快速流转等特征的大数据,广泛应用于社会治理领域,更好地服务不同社会群体,将成为政府和社会组织实施智能治理的重要法宝。

长期以来,社会治理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风险的不可控性和难以预见性。现代社会处于信息化和网络化复杂交织的图景之中,与我国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背景相叠加,使现代社会治理呈现出新特征。总的来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是严峻复杂的,表现为短期矛盾和长期矛盾叠加、结构性因素和周期性因素并存、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特别是我国基层社会治理体系较为薄弱等等。以往,政府对经济、社会进行研究的实证数据,主要源于抽样调查数据、局部碎片数据、片面单一数据,有时甚至纯粹基于理论和经验假设,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和模糊性。大数据技术能够通过交叉复现、质量互换、模糊推演等手段有效提升整合各方面数据资源的能力,使政府决策的基础从少量的样本数据转变为海量的全体数据,为有效处理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提供新的可能性。

(摘编自杨雅厦《应用大数据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人口的社会流动性不断增强,主要表现为高学历或高技能人口向大城市或中心城镇集聚。

B.新兴社会阶层对创新社会治理提出了很多新课题,因为他们思想活跃、利益诉求多样。

C.以前,政府是社会治理的单一主体;现在,政府只是参与社会治理的众多主体之一。

D.当前社会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复杂交织,使我国现代社会治理呈现出新的特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简要地说明了实现社会治理智能化的基础、方法和要达到的目标及其要求。

B.第三段阐明智能化的精准特点,论述了广泛应用大数据服务社会对智能治理的重要意义。

C.第二段分析了社会结构和社会治理的对象、主体的变化,论述了社会智能化治理的可行性。

D.文章最后通过对比论证,论述了大数据技术为社会智能化治理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只有准确把握互联网+”时代社会治理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并充分应用好大数据资源,才能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

B.目前社会治理还没有达到智能化,是因为现有的网络化和网络空间,不能使社会生产与社会组织彼此关联在一起。

C.以往,政府对经济、社会进行研究的实证数据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和模糊性,这给解决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带来了障碍。

D.如果能扭转我国基层社会治理体系较为薄弱的现状,就有可能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严峻复杂的形势有所好转。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游移的容器

朱以撒

我一直认为一个人多搬几次家也有好处,它和新鲜的周边环境、人事关联,会生出许多新的念头。每一个陌生的环境都是很有探索意义的,包括新空间的各种结构,和自己以前的感觉肯定有差别。

我搬到闽江边正是莺声已老的时节,江面上总是在清晨浮动着一层薄薄的水汽,很氤氲的情调。我不善水,却对水有着欣赏的兴致。每日在水边行走,看白鹭一步一啄的闲适,觉得一个人的心境若真如此,就是一只轻松的白鹭了。闽江水在流经我住的这一段似乎特别徐缓,使人不复有孔夫子的逝水之叹。一些人春冬无辍,背着浮桶下水,向江心游去,让自己的体温融在寒冷的水温里。由于水缓也就不容易获得什么戏剧性——日子平平常常就好了,戏剧性是给外人看的,就像一个演员在台上风情万种地演,眉眼都是波澜,待她坐在后台喘气歇息,觉得这下才是真实的。

把楼盘建在江边肯定是开发商蓄谋已久的,而于入住者言,长久地拥有了一条江也是一种快慰。譬如它的滋润,离江河很远的人是觉察不到的,滋润融在江边的空气里,无声地进入皮肤、器具。滋润永远看不到,是感觉出来的,或者在抚摸时,指掌间触碰到了。我往往会把一些宣纸钉在墙上退退火气,要写的时候取下来,抖一抖,它们柔软无骨,声响变得温和柔顺,不像先前哗啦哗啦地急切。我说,我听到滋润潜入一张纸的每一条纤维里了。

几年后,我又搬了一次家。那是在夕阳斜晖里,我看到了满山的芦苇闪动着银子般的光泽,素心同调,彼此俯仰。很快地,暮色下来,四处静谧,后来就看到头顶密集的星辰,心中便有一丝暗喜。在没有月亮的夜晚,一座山更显示出它的厚重和威严,尤其是草木朦胧其上,星点秋萤之火掠过,更是疑幻兼有。山水如此地不同,水以长流为法,山以不动为宗,它们相同的地方只有一点,都是天生天养、自然而然的天物,动者自动,静者自静,于人来说,都可深于托寄情思。

我房舍后边的山算不上奇崛,附和南方的清雅,平缓地隆起,秀而不媚,清而不寒。由于山的不动,四季过往,我看到的都是动的生命,飞动的、跃动的、蠕动的、摇动的,各逞其性。尤其是草木中亿兆的虫豸,如此细微,也趁着自己适宜的节气,适时生适时长,完成一个短暂的轮回。蔓草荒烟莫问浅深,自适其适也就最为佳好。作为不动的山,失去的总是速度——一个人见到山,完全可以慢慢地欣赏的,尽管我相信山的自身每一日都在起着变化,但是面对它时,还真是浑然无觉。

空气清新,周遭静谧,光线明亮——我对空间的要求大抵如此。不断搬家的人不在少数,他们对新空间有一种追求感,不会止于一处。每个人的追求根据有许多差异,参照物更是大相径庭。记得我买江边房子的时候,并没有进入杂乱泥泞的工地,我是见到江边的一株榕树,叶片青绿了无尘泥,树冠饱满力蕴其中,风来时,当风有声。一株树在此时,已经很能说明一些问题了。搬到山居前,满山的芦苇在风中拂动,优雅中的坚韧,一洗都市素有的凡近之气,也比舌吐莲花的促销介绍要远远胜出。明代袁宏道曾经说:物之传者必以质。我一直记着这句话,自然之物往往无声,但物之质的传递,会更真实不虚。

每个城市都在大兴土木,居住空间成了人们的话题。一些人对新空间的进入,使以往的住宅成了二手房。那些祖宗留下来的宅院名曰老房子,住的功能消失了,欣赏的功能滋长了。房子的种类多了,有的加以改造,赋予新的功能;有的彻底拆除,再也不见影踪;还有一些被有心人买下,大小部件编号运走,安置于异地——每一个宅院都有自己的命运。在人生的许多忧虑中,空间忧虑是长期存在的。父亲曾说我们是从中原南迁到此的,这么大的跨度,为什么选择这里,可能是偶然,如我见到榕树或者见到芦苇,而后成了必然。所谓诗意地栖息,就是不断出现寻觅的过程。

算起来,我在这个不大的城市已搬了七八次家,也许要到一定的年龄才会停下来,守着不动。适宜的空间是没有止境的,如同时间没有尽头。烟水芳草、浓荫匝地的南方啊,此时,淅淅沥沥的春雨来了,人和万物都在晶莹之中,又一次舒展。

(有删改)

4.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中白鹭、江水、芦苇、星辰、山等景物的特点与作者对所居之处的追求格调一致,物我相融。

B. 作者通过自然生命的衬托山的不动,突出山的厚重威严、天生天养、自然而然的特点。

C. 文章不吝笔墨地描写新居的环境,尤其是居住体验,这是作者对陌生环境进行意义探索的体现。

D. 末段前的文字对房子功能、种类和命运的分析,反映了城市大兴土木、老房子未得到保护的现实。

5.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中的几处比喻运用得精巧自然,如一个人的心境若真如此,就是一只轻松的白鹭了满山的芦苇闪动着银子般的光泽

B. 文章调动触觉、听觉和视觉等感官,对江水的滋润特点进行了细腻而传神的描写,给人以触手可及、身临其境的真切感。

C. 尾段说算起来,我在这个不大的城市已搬了七八次家,强调搬家次数之多,既呼应首段,又说明作者对适宜空间的不断寻觅。

D. 文章围绕搬家这一生活常事进行描述,语言生动,联想丰富,既抒写了个体的独特感受,又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现象的理性思考。

6. 作者先后搬了七八次家,为什么对闽江边和山前这两处居家环境进行详写?请简要分析。

7. 本文标题游移的容器很吸引人,请你从意蕴、表达效果等方面进行探析。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药砚

练建安

阳光朗照,河头城浮动飘忽的浓雾渐渐消散。

石钵头赤裸脊背,噔噔踏入石坝码头肉铺摊点,立定,双肩一耸,大块猪肉扇啪嗒一声脆响,平摊在了肉案上。两个伙计手忙脚乱,将猪肉扇挂上一根铜皮红木大秤。一个掌挂钩,一个挪秤砣报数:二百……三十一斤半。石钵头斜了他们一眼,操起两把剔骨尖刀,咔咔磨擦,笑骂:黄疸后生!

墟镇巷道,湿漉漉的,水气淋漓。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

石钵头认得此人,是个老童生。传说是满腹诗书,考到胡子花白,连一个秀才也没捞着。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石钵头扭头噗地吐出了一口浓痰。

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问:前蹄,几多钱啊?石钵头利刀游走剔骨,沙沙响。老弟,几多钱?华昌再问。石钵头说:现钱,不赊账。华昌说:你这后生哥啊,好没道理,咋就说俺要赊账呢?

石钵头说:搞笑嘴!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华昌说:无怨无仇,做嘛介不卖?石钵头斫下猪蹄,说:看好了,可是这副?华昌点头。石钵头抓起猪蹄,猛地往后抛入汀江,说:俺要敬孝龙王爷。不行么?华昌拣起制钱,一声不吭地走了。身后传来阵阵哄笑声。

半个月后,华昌带着几个破蒙童子江岸踏青,歇息于城东风雨亭。彼时,石钵头正惬意地嚼吃着亭间售卖的糖酥花生。一扬手,花生壳撒落遍地。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先生教俺一本书,俺教先生打野猪。野猪逐过河,逐去先生背驼驼……”

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

华昌是邻县武邑山子背人。山子背距河头城七八铺远。他那蒙馆设在张家大宗祠里。

夜晚,细雨濛濛,倒春寒风吹动西厢房窗棂。昏黄油灯下,华昌翻阅旧日诗稿。当他读到学书学剑两不成时,不由得悲从中来。

嗒,嗒嗒。有轻微的叩门声。没错,是叩门声。开门,竟是多年未见的老友李半仙。奇香扑鼻。李半仙拎着一副卤猪蹄,笑眯眯地看着他。

转眼到了仲夏。这个午日,童子早散学了。华昌困倦欲睡。宗祠内,闯入了一个莽汉。定睛一看,却是石钵头。

石钵头拎着一副肥硕猪蹄,恭恭敬敬地放在书案上。华昌轻摇折扇,说:得非有辱斯文乎?石钵头懵懵懂懂。华昌合上折扇,说:君子不食嗟来之食。石钵头愕然。华昌站起,迈方步,七八个来回,用了大白话:有嘛介求俺?直说吧。石钵头苦着脸,说:俺老娘瘫了。李半仙的药方,求您老给半块端砚,做药引子。华昌坐下,说:奇了怪了,这端砚何处无有?为何要俺给你?石钵头说:李半仙说了,定要半块阿婆坑的端砚,甲子年中秋日戌时月圆蓄墨的。百砚斋掌柜的说,那时日,方圆几百里,只有您老先生买了一块。”“哦。华昌说,桌上有。识字么?石钵头苦笑:开过蒙,又被先生赶回家啦……略识几个字。华昌微闭双眼,说:自家看,可要看清喽。

石钵头抓过端砚。长九寸,宽五寸,厚二寸一分,份量颇重。抬起,勾头看去,砚底刻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甲子年中秋日戌时练华昌购置于河头城百砚斋。石钵头认得时日数字,说:就是这块,就是这块!说着,掏出一锭约摸五两重的银子。华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

石钵头嗫嚅不知所措了。华昌自言自语:李半仙?这个李半仙搞嘛介名堂?石钵头急了:老先生,俺…………”华昌举手截止,说:后生哥,半块,何谓半块?就不能有丝毫差错,分得来么?石钵头额上冒出冷汗,说:刀斧斫开?华昌笑了:何须如此麻烦。

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低一声。

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

(原载《天池》2016年第6期)

8.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第二段中赤裸脊背”“双肩一耸”“两个伙计手忙脚乱等处,运用了正、侧面结合手法,生动地塑造了石钵头强悍、霸气的屠夫形象。

B. 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是因为看他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

C. 小说中两处画线句子景物描写非常精炼,第一处重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第二处则主要烘托了华昌此刻惆怅、失落的心理。

D. 小说以药砚为题,含义深刻:这既是给石钵头老娘治瘫病的药引子,也是教育他要尊师重道、宽以待人的良药。

9. 请结合全文概括华昌的形象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10. 小说结尾的画线句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1. 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数罟不入洿池        洿:

B.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食:

C.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衣:穿

D.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树:种植

1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的意义和用法与王道之始也中的字相同的一句是(   )

A.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B.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C.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

D.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3. 下列对文意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孟子认为,做到粮食与鱼鳖吃不完,材木用不尽,就能让老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意的。

B. 孟子认为,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不滥捕乱伐, 使老百姓对养生丧死无憾,国君就能够为王, 使天下百姓归顺。

C. 孟子用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说明梁惠王对国家治理还没有尽心。

D. 选文从实行王道谈起,层层深入,有力地阐明了使民归附的道理和措施。

1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双调]水仙子  咏江南

张养浩

一江烟水照睛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处飐,爱煞江南。

【注】飐:风吹物动的样子。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曲中”“”“再三”“等数词,集中表现了江南风物明丽隽美的特点,不同的数词使行文富有变化,生动活泼。

B. 作品前两句以一江烟水两岸人家总写江南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物,一个字写出了两岸房舍的稠密。

C. “晴岚是指晴天中仿佛有烟雾笼罩,芰荷丛一段秋光淡意为芰荷呈妩媚轻盈的淡粉之色。

D. 作者主要运用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手法。最后一句爱杀江南则直抒胸臆,由客观观察转到上观感受,明确表达出作者对景色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16. 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元曲作简要鉴赏。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写男女主人公少年时一起愉快玩耍、尽情说笑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

2)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与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中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异曲同工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赤壁赋》中以“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婉转悠长、延绵不尽的乐声之美。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9分)

18.你认《家》中哪个人物性格最复杂,请简述理由。要求:体现复杂特点:语言表达连贯、得体;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理由充分,100字左右。

(二)语言文字运用(11分)

19.下面是某村一则通告的主要内容,其中词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   )

本村将于71日起对南门路段改造升级,届时该路段将封闭施工,禁止行人和车辆光临。如有不便,敬请谅解。

A. 届时             B. 光临             C. 敬请             D. 谅解

四、写作(6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处社会变革之际,思想家王夫之说:鱼冲波而上,不损其鳞;鸟溯风而翔,全用其羽。时代向前,青年向上,当志存高远,而逆流,逆风的方向最适合游泳、最适合飞翔。

今天,世界格局与秩序正在加速变化,面对时代潮流、世纪风云,你——中国青年,欲行高远,须识得逆流,辨别逆风,去击水中流,奋飞长空。

你是一名勇于搏击风雨的大好青年,请面向本校(统称华中)尚感迷茫的同学,现身说法,对一篇发言稿或演讲稿,体现你的认识和判断。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A.“主要表现为高学历或高技能人口向大城市或中心城镇集聚表述不准确。原文第段说社会流动性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口向大城市或中心城镇集聚,并未说明主要是高学历或高技能人口在流动。

B.“因为他们思想活跃、利益诉求多样错误。原文第段是说特别是思想活跃、利益诉求多样的新兴社会阶层对创新社会治理提出了很多新课题。前后没有因果逻辑,逻辑关系有违文意。

D.“当前社会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复杂交织,使……”表述不全面,原文第段表述是长期以来,社会治理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风险的不可控性和难以预见性。现代社会处于信息化和网络化复杂交织的图景之中,与我国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背景相叠加,使现代社会治理呈现出新特征可见使我国现代社会自立呈现出新的特征的原因,除了当前社会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复杂交织以外,还有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时期,选项信息提取不全,遗漏了原因。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C.“论述了社会智能化治理的可行性错误,从文中来看,这些变化迫切需要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也为社会治理智能化创造了良好条件主要是论述了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的迫切性。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是因为现有网络化和网络空间,不能使社会生产与社会组织彼此关联在一起错。原文第段说社会治理智能化,就是在网络化和网络空间基础上,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重构社会生产与社会组织彼此关联的形态,使社会治理层次和水平得到提升,可见重构社会生产与社会组织彼此关联的形态,即现有的社会生产与社会组织是彼此关联的,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只是重构,选项曲解文意。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

D.“老房子未得到保护错,文中明确说有的加以改造,赋予新的功能还有一些被有心人买下,大小部件编号运走,安置于异地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文本艺术特色的能力。

B.“文章调动触觉、听觉和视觉等感官错误,描写江水的滋润时,没有运用视觉。

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环境描写作用的能力。

环境描写的作用需要从环境本身景物特点、作者情感等方面进行分析。本文第2段描写江边环境,正是莺声已老的时节,江面上总是在清晨浮动着一层薄薄的水汽,很氤氲的情调”“每日在水边行走,看白鹭一步一啄的闲适,觉得一个人的心境若真如此,就是一只轻松的白鹭了。闽江水在流经我住的这一段似乎特别徐缓,使人不复有孔夫子的逝水之叹描写了江边环境的闲适”“徐缓薄薄的水汽写其滋润,氤氲的情调写其情趣。

本文第4段描写山前的环境,那是在夕阳斜晖里,我看到了满山的芦苇闪动着银子般的光泽,素心同调,彼此俯仰。很快地,暮色下来,四处静谧,后来就看到头顶密集的星辰,心中便有一丝暗喜。在没有月亮的夜晚,一座山更显示出它的厚重和威严,尤其是草木朦胧其上,星点秋萤之火掠过,更是疑幻兼有,通过四处静谧”“暗喜”“厚重和威严”“疑幻兼有等词可以看出,山前景象厚重威严、动静和谐。作者喜欢江边的闲适滋润,也喜欢山前的厚重静谧,结合下文空气清新,周遭静谧,光线明亮——我对空间的要求大抵如此可知,这两处景物描写表现了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可以看出作者对空间的要求。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标题意蕴、表达效果的能力。

分析标题含义需要抓住标题中的关键词,再结合文中表明作者观点、情感的句子分析其意蕴,结合标题的修辞手法分析其表达效果。

游移的容器运用比拟修辞,将住宅、家比作容器,简洁形象,易引发人的想象与思索。由我一直认为一个人多搬几次家也有好处”“我在这个不大的城市已搬了七八次家等句子可知,游移表面指搬家,再根据空气清新,周遭静谧,光线明亮——我对空间的要求大抵如此。不断搬家的人不在少数,他们对新空间有一种追求感,不会止于一处”“适宜的空间是没有止境的,如同时间没有尽头可知,游移包含着对适宜空间的不断寻觅和寻到后的愉悦之情。

标题是,但是文中大段篇幅描写江边和山前环境,写作者对适宜、喜欢环境的追求,突出了对空间意义的探索,传达出对人对适宜空间追求没有止境的深沉忧思。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需要首先明确题干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文本,结合文本内容来筛选比对,分析鉴赏选出正确答案。

B项,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表述错误。结合文本后面的内容分析可知,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主要是因为他内心对华昌这样的读书人的憎恶和鄙视。

故选B

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人物形象特点分析。解答此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人物形象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的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

华昌的形象特点,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如从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可知,华昌斯文谦和,穷困潦倒;根据文本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可知,华昌隐忍退让;根据文本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低一声。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可知,华昌身怀绝技;根据文本华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可知,华昌正直善良,宽容大度。

10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本结构内容理解与分析。小说结尾常见的作用:突出波澜,震撼人心;照应前文,不突兀。留下空白给读者想象空间,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深化主题;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令人回味。耐人寻味;给人以喜悦欣慰之感;反应美好愿望。

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小说结尾出人意料。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华昌明明身怀绝技,却不计较石钵头的多次挑衅,突出了他的隐忍大度,丰富了人物的形象。结合华昌的语言等内容分析,如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等,小说结尾揭示作品的主题,更好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题:生活中应当尊重他人、宽容大度。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

B.“,名词,指食物。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能力。

王道之始也:之,助词,的。

A.之,助词,的。

B.树之以桑:状语后置句,以桑树之,之,代词,代五亩大的宅地。

C.之,代词,代那个人。

D.之,代词,代这种情况。

故选A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能力。

B.“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不滥捕乱伐,使老百姓对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的条件,不是国君就能够为王, 使天下百姓归顺的条件。

故选B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

1)谨:谨慎,这里指认真从事。教:教化。申:反复陈述。孝悌:敬爱父母和兄长。义:道理。颁白:头发花白。颁,通。负戴:负,背负着东西。戴,头顶着东西。

2)食人食:前一个,动词,吃;后一个,名词,指食物。检:检点,制止、约束。涂:通,道路。饿莩:饿死的人。莩,同,饿死的人。发:指打开粮仓,赈济百姓。岁:年岁、年成。

【点睛】参考译文:

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就会吃不完。密网不下到池塘里,鱼鳖之类的水产就会吃不完。按一定的季节入山伐木,木材就会用不完。粮食和水产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就使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了。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这是王道的开端。

五亩大的住宅场地,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丝织品了。鸡、猪、狗的畜养,不要耽误它们的繁殖时机,七十岁的人就可以吃肉食了。百亩大的田地,不要耽误它的耕作时节,数口之家就可以不受饥饿了。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须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负或头顶重物在路上行走了。七十岁的人能够穿上丝织品、吃上肉食,百姓没有挨饿受冻的,做到了这些而不能统一天下称王的还从未有过。

猪狗吃人所吃的食物,不知道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不知道开仓赈济。百姓死了,就说:这不是我的过错,是因为年岁不好。这种说法与拿刀把人杀死后,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大王不要归罪于年成,那么天下的百姓都会来归顺了。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解读诗歌的能力,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

C项,“‘芰荷丛一段秋光淡意为芰荷呈妩媚轻盈的淡粉之色错。这里的不是修饰芰荷的,而是修饰秋光的,指的是秋味恬淡。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描写的手法的能力。

题目要求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元曲作简要鉴赏。

这首小令在艺术的处理上,能够把远近的景物交错来写,富有变化,江南各种富有特色的景观足以激发起令人心想神往的印象。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两句采用对偶的写法,从大处、远处落笔,先描写江上之景,雾霭弥漫,烟云缭绕,再写近处两岸人家,鳞次栉比,画梁相接,正合乎水仙子的曲牌作法。首句画出一幅天然美景,江面经晴日照射,氤氲荡漾,更显出烟水迷茫之致。次句两岸人家接画檐写出了江南地区人口稠密和繁华富庶的特点。接着作者又把注意力放到自然景物,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用得好,把温柔水乡的浓郁春光冲淡了,彷佛有抿去嚣扰的意味,更增添了几许诗意盎然的摇曳之姿。看沙鸥舞再三写得是作者张养浩本人闲洒自适得怡然之味。这两句都是近景。卷香风十里珠帘也是近景,暗示了其所在的温柔乡之香艳、富丽,和前面的画檐人家相呼应。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则是远近结合,一方频频召唤,一方倦旅来投。于是一片江南秀丽风光,便一览无余了。五句写景由远而近,从大到小,写家人、荷塘、水禽,第六句写远方的船,第七句又村落酒店酒旗,极富条理性和层次感,表达了欢快的格调。

此外,这首小令在动静的处理上也颇见功力。远处晴日照江,流水生烟,山岚耸翠,都是静态的画面,也属于大背景;而人家画檐掩映,近处芰荷轻盈,则是静态特写,一远一近,层次分明,江南景色之秀丽,人口稠密、富庶繁华皆在其中。接着再点缀以沙鸥飞舞、画船渐至,酒旗飘展,在静态画面上加上动态的事物,宁静之中显出一派生机。

17题详解】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另外,较长的句子不能掉字。从历年高考题来看,名篇名句考查的内容基本上诗词文兼顾,立足课内,也涉及少量课外名句。从考查的倾向来看,主要是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宴、晏、暖、墟、袅、缕。

【点睛】1.要整体背诵,不要孤立记诵名句。

2.古代诗歌、散文名篇里的名句都要同等重视。

3.要记忆准确,默写正确。要格外注意难写、易混易错的字。

4.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背诵。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记得牢。

5.平时背诵既要口到,更要心到”“手到

6.要把握字的准确读音,要克服粗心的毛病、要日积月累,学以致用。

18题详解】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解答本题考生需熟悉名著,同时注意审题。题目问的是你认为《家》中哪个人物性格最复杂,请简述理由。答题格式为观点+理由。理由要充分,体现复杂特点,同时注意语言连贯、得体,注意字数要求,不要出现病句。题目还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考生可以使用比喻、排比、夸张、比拟、对偶等修辞手法,如答案就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觉新是高家的长房长孙,觉民、觉慧的大哥,是一个长期接受封建教育,深受封建礼教制度的迫害,但又渴望幸福生活,具有二重人格的人。他同情新思潮又自甘落伍,不满旧礼教又奉行作揖主义,具有复杂而丰富的性格内涵。当然考生回答其他人物也可以。

19题详解】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语言表达得体: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

B项,光临是敬辞,称宾客的来到。与行人和车辆搭配不得体,可改成通行

故选B

【点睛】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

20题详解】【例文】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亲爱的华中同学们:

大家好!能被选为本次大会的发言人,我感到十分荣幸。作为一名勇于搏击风雨的人,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我的观点。

俗语有言独木不成林,一花不成春,一人所能做的事情,实在有限,两人、三人,以至更多数量,积极投身于集体事业,产生的效益,必不是单纯的数字相加。

请注意我的词眼积极,而什么算作积极?我要给出三点:

一是建言献策,该发声时发声。用心思考,大胆发言,说自己的见解;勇于质疑,敢于反驳,问自己的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为集体发展画一张蓝图,这便是积极。

而视若无睹,行自己的路,做自己的事,是一种中庸思想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外化,在这样的思想下,这样的行为下,事不关己的大旗会愈发高扬,自扫门前雪的风气会愈发盛行。

微风拂起,旗帜飘扬,遮蔽天日,试想,倘若多数人都秉怀着这样的观念,盼望事仅关他人,那么,我相信,会有人扛下责任,挺身而出。但,日光已然不复存在,花草无法继续生长,这样的人也会愈发少,直到无人敢做,无人想做,我们也真正堕入不可测之深渊。

站起来,该发声时发声,用自己的声音,建起集体的高楼,跨出深渊;你也不必怕错,更是不能后缩,再薄弱也是光,终会汇起万丈。

二是展现自我,给集体添活力。时代的激流未曾停息,我们身为青年人,处人生最宝贵时期,毛主席有诗曰: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我们也应当积极在集体中展现自我,大放异彩,行至中流,勇做时代的弄潮儿。

有人认为自己一无是处,这是错误的自我认识。每个人都有他的隐藏的精华,和任何别人的精华不同,它使人具有自己的气味。罗曼·罗兰如是说,梅花优于香,桃花优于色,茫茫人潮中,人都有各自突出之处,倘若坚持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不仔细观察个体的独特性,倒真要泯然众人间。

有人知道自己才能,却不展露。一则是不敢,怕业不专精,遭人耻笑,先勤学苦练,期盼有一天艳压群芳;二则是不想,怕特立独行,遭人嫉恨,那就自己藏着掖着,坐在墙角看花开花落。而当今的时代主流是开放,是创新,社会的巨轮迅猛行进,日新月异,不敢展露,巨轮不会停下等待,唯有落后整个时代;不想展露,在广阔天地中,只能沦为一粒渺小尘埃。

中国在世界积极展现自我,以大国姿态勇立潮头,以文化底蕴显古国之名,科技发展与经济崛起的速度,向世界宣示中国的强大,也为世界灌注了新的活力。我们青年人身处集体,也应当如此,不吝啬于展现自我,如朝日,如初春,以才能,赋集体以新鲜细胞。

三是落实行动,尽心尽力尽责。蓝图画好,活力已有,还需切而实的行动,否则,蓝图成空谈,活力也无用,因此,我将落实行动作为积极之三。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在六十年代,一个课题人工合成蛋白质横空出世,当时那般简陋的环境下,他们落实实验,锲而不舍,终于,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由我国完成,此壮举也被载入史册。

反之,纸上谈兵的故事千古来令人贻笑大方。空谈理论,而无实干精神,是毫无意义的,事业,从来始于理想而成于实干。

我们为集体事业奋斗时,行动也应做到落细、落小以至落实,跋涉途中尽责任,实干里面见真章。

现实理想如河横亘千里,期间舟子数百,我们唯有以行动为桨,方能渡集体至远方。

视中国在世界中崛起,不可或缺的是众人建言献策绘出的新时代蓝图,各行业人才注入的新鲜活力,更离不开的是人民脚踏实地的行动。

把目光移至集体,这些是积极,这些同样不可或缺,换个视角看,中国便就是一个大集体,民族的崛起事业,是离不开我们这般小集体的积极参与!

用鲁迅先生的话作结: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份热,发一份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详解】本题考查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能力。

【审题】这是一则带材料的任务驱动型作文,先分析材料,再确定任务。

对材料要分析处社会变革之际”“时代向前青年的关系,材料导向为青年应顺应时代潮流,积极向上发展,此处逆流”“逆风指的并不是逆时代潮流,而是要迎着时代变革的浪潮去拼搏、锻炼自己。正所谓识得逆流,辨别逆风,去击水中流,奋飞长空,显然是提倡青年要勇于接受挑战,接受重任,锻炼能力,从而翱翔在新时代的天空。

任务是写发言稿或演讲稿,要注意格式,点明自己的身份和发言、演讲目的,从而有的放矢,让文章立意更鲜明。

【立意】1.认识社会、自我。

生于忧患,迎接逆风逆流。

敢于击水中流。

磨练羽翼,奋飞长空。

【素材】1.今天的中国,正砥砺图强,逆流逆风是常态,而无论什么样的风雨浪涛,都无法阻挡中国人民奔向美好生活的脚步。既然背负梦想,就当勇毅前行,扛起新时代赋予的使命。

逆风的方向,更适合飞翔,给自己一个坚强的理由,扛着整个社会的期许,肩负重担,心怀责任,眼含坚定,负重前行,让家国情怀,深深地渗透进中国人的精神血脉中,从而以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以充足的爆发力和生命力,背负护国之重任,肩挑真理之重担,坚忍不拔,锲而不舍,攻坚克难,主动地投身实现民族复兴的伟业,完成自己最伟大的使命,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人民,回应人民的期盼。时代向前,青年向上。百年前的中国,一群踏着时代节拍的青年,用一本《新青年》

逆袭,开启了新文化运动伟大篇章;七十年前,一群从青年时就敢于冲浪、敢于中流击水的时代翘楚,让星星之火呈燎原之势,带领中国人民站了起来;四十年前,整整一代青年成为创造中国奇迹的生力军,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让改革开放成为中国最好的名片。无论怎样,奋斗者都是一个时代的风流人物!

【结构】文章标题为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核心观点是青年要积极投身集体事业,并就此提出三点建议,每则建议下采用正反对比论证、引用论证等方式,论述透彻。最后用鲁迅的话作结,显得深刻而富有哲思。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如下五部分:

(一)一个响亮的标题。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

(二)引述+表态+观点。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

(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

(四)进一步深入阐述。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

(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许多。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此题可明确自己的立意后按上述的方式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