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建安《药砚》入选上海实验学校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全) 练建安 上传

单篇 作者授权首发

98次点击|6次点赞

赞一下

练建安《药砚》入选上海实验学校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全)


360截图20240606135014261.jpg360截图20240606134854542.jpg360截图20240606135103693.jpg360截图20240606135146162.jpg360截图20240606135209083.jpg360截图20240606135309541.jpg

2020年上海实验学校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药砚

练建安

阳光朗照,河头城浮动飘忽的浓雾渐渐消散。

石钵头赤裸脊背,噔噔踏入石坝码头肉铺摊点,立定,双肩一耸,大块猪肉扇啪嗒一声脆响,平摊在了肉案上。两个伙计手忙脚乱,将猪肉扇挂上一根铜皮红木大秤。一个掌挂钩,一个挪秤砣报数:二百……三十一斤半。石钵头斜了他们一眼,操起两把剔骨尖刀,咔咔磨擦,笑骂:黄疸后生!

墟镇巷道,湿漉漉的,水气淋漓。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

石钵头认得此人,是个老童生。传说是满腹诗书,考到胡子花白,连一个秀才也没捞着。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石钵头扭头噗地吐出了一口浓痰。

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问:前蹄,几多钱啊?石钵头利刀游走剔骨,沙沙响。老弟,几多钱?华昌再问。石钵头说:现钱,不赊账。华昌说:你这后生哥啊,好没道理,咋就说俺要赊账呢?

石钵头说:搞笑嘴!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华昌说:无怨无仇,做嘛介不卖?石钵头斫下猪蹄,说:看好了,可是这副?华昌点头。石钵头抓起猪蹄,猛地往后抛入汀江,说:俺要敬孝龙王爷。不行么?华昌拣起制钱,一声不吭地走了。身后传来阵阵哄笑声。

半个月后,华昌带着几个破蒙童子江岸踏青,歇息于城东风雨亭。彼时,石钵头正惬意地嚼吃着亭间售卖的糖酥花生。一扬手,花生壳撒落遍地。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先生教俺一本书,俺教先生打野猪。野猪逐过河,逐去先生背驼驼……”

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

华昌是邻县武邑山子背人。山子背距河头城七八铺远。他那蒙馆设在张家大宗祠里。

夜晚,细雨濛濛,倒春寒风吹动西厢房窗棂。昏黄油灯下,华昌翻阅旧日诗稿。当他读到学书学剑两不成时,不由得悲从中来。

嗒,嗒嗒。有轻微的叩门声。没错,是叩门声。开门,竟是多年未见的老友李半仙。奇香扑鼻。李半仙拎着一副卤猪蹄,笑眯眯地看着他。

转眼到了仲夏。这个午日,童子早散学了。华昌困倦欲睡。宗祠内,闯入了一个莽汉。定睛一看,却是石钵头。

石钵头拎着一副肥硕猪蹄,恭恭敬敬地放在书案上。华昌轻摇折扇,说:得非有辱斯文乎?石钵头懵懵懂懂。华昌合上折扇,说:君子不食嗟来之食。石钵头愕然。华昌站起,迈方步,七八个来回,用了大白话:有嘛介求俺?直说吧。石钵头苦着脸,说:俺老娘瘫了。李半仙的药方,求您老给半块端砚,做药引子。华昌坐下,说:奇了怪了,这端砚何处无有?为何要俺给你?石钵头说:李半仙说了,定要半块阿婆坑的端砚,甲子年中秋日戌时月圆蓄墨的。百砚斋掌柜的说,那时日,方圆几百里,只有您老先生买了一块。”“哦。华昌说,桌上有。识字么?石钵头苦笑:开过蒙,又被先生赶回家啦……略识几个字。华昌微闭双眼,说:自家看,可要看清喽。

石钵头抓过端砚。长九寸,宽五寸,厚二寸一分,份量颇重。抬起,勾头看去,砚底刻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甲子年中秋日戌时练华昌购置于河头城百砚斋。石钵头认得时日数字,说:就是这块,就是这块!说着,掏出一锭约摸五两重的银子。华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

石钵头嗫嚅不知所措了。华昌自言自语:李半仙?这个李半仙搞嘛介名堂?石钵头急了:老先生,俺…………”华昌举手截止,说:后生哥,半块,何谓半块?就不能有丝毫差错,分得来么?石钵头额上冒出冷汗,说:刀斧斫开?华昌笑了:何须如此麻烦。

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低一声。

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

(原载《天池》2016年第6期)

1.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第二段中赤裸脊背”“双肩一耸”“两个伙计手忙脚乱等处,运用了正、侧面结合手法,生动地塑造了石钵头强悍、霸气的屠夫形象。

B. 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是因为看他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

C. 小说中两处画线句子景物描写非常精炼,第一处重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第二处则主要烘托了华昌此刻惆怅、失落的心理。

D. 小说以药砚为题,含义深刻:这既是给石钵头老娘治瘫病的药引子,也是教育他要尊师重道、宽以待人的良药。

2. 请结合全文概括华昌的形象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3. 小说结尾的画线句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硬打三分

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要征集一件抗日战争时期的物件——马凳。

何谓马凳?就是给马匹钉掌时用的矮木凳。

三个月征期已过,马凳尚无音讯。馆长马增直摇头,认为没戏了。

这一日,一个白胡子干巴瘦老头儿,肩背梢马子找上门来,对马馆长毛遂自荐说,做马凳是我的熟套子活儿。

马馆长打量眼前这位老爷子,青鞋白袜灯笼裤,腰背挺直,双眼有神。说是八十有九,但也就像七十出头摸边小八十的样子。

马馆长心里直打鼓,试探着问,您带家伙儿来了?

老人将梢马子从肩上取下,兜底往地上一倒,好家伙!刀、斧、刨、锯,光凿子就有十几把。

马馆长问,您要什么条件?一个马凳要做多长时间?

老人开出条件:一个独门独院,要什么料得供什么料,一个马凳要做七七四十九天。

马馆长略一思索,一拍脑门,行。

马馆长给进了一批枣木,老人用眼一瞥,说:不对。我要的是酸枣木。这是牛犄角枣木。

马馆长一摸后脖梗子,犯了难,我上哪儿淘换酸枣木?

老人指点,山里辛庄北山阴坡,有三棵碗口粗的酸枣树。其中有一棵树过了火,那是被日本鬼子放火烧的。

酸枣木终于给弄来了,是十几根短棒棒。老人用手掂掂,说:不对。这是从枣树上半截锯下的,下半截还留在山上。我要的是坐地棵。

马馆长很纳闷,您怎么知道锯的是树的上半截?

老人随手将那些木棒棒往水池里一丢,只见一头沉下,另一头翘起,露出水面。老人用枯手指着说,酸枣木长成这样,得千年以上。坐地棵下半截扔进水里,会全被浸住,不会上半截露头。

七天后,马馆长看到他面前摆着十几根短木枋,酸枣木黢黑的外皮已经被刮掉,露出微红嫩黄如铜质的白茬,纹理细如蛛网。

十四天后,老人对马馆长说,给我准备一口大锅,烧一锅滚开水。

那又是为何?

老人颇自豪,这你又不明白了。酸枣木只有经开水煮过,虫不吃,蚁不咬。

二十一天后,马馆长再去看时,只见老人手中摆弄着几个小物件,两头尖,中间凸。

您这是做的什么?像枣核。

老人颇为得意,算是让你猜对了,这叫枣核钉。我做的马凳,浑身不见铁。我用枣核钉,拼接凳面。

二十八天后,马馆长再去探视时,只见老人用二分半的凿子在木枋上凿眼。凿刃啃咬着矩形小凹槽,金黄的木屑被掏出,榫眼却没凿透。

马馆长笑了,您这是……

这是闷榫,不是透眼。你当我是糙木匠?你别看我是个钉马掌的,做马凳——手细。

三十五天后,老人面前的木枋子长出了榫头,不过马馆长看了一眼,觉得卯眼不对。既然是卯榫结构,怎么榫头大于卯眼呢?走着瞧吧。

四十二天后,马馆长看马凳还未成型。凳面与凳腿,长牚与短牚,牙板与嵌板,还在老人面前摊成一片。他不由得催道,再过七天,纪念馆揭幕式就要举行了!

满四十九天,揭幕式如期召开。

一块红绸布被揭开,原来只是一只马凳,高一尺六寸六分六,厚墩墩的凳面分出三条粗腿,立柱分别往八个方向伸展着,上承下托如重檐歇山,全身结合无一钉一铁。颜色如老榆木擦漆却免漆,气味似松香又掺进五月槐花香和紫荆条花香。

马馆长指着马凳说,钉马掌师傅把马腿弯起,马蹄垫在上面,翻蹄亮掌,然后顶住刀铲,切下一层烂马蹄,剔掉旧马蹄铁,换上新马掌,战马才能奔跑如飞。想当年,冀东几百匹战马在东八县的抗日战场上纵横驰骋,就是多亏了这样一只小马凳。并且,无论将马凳怎么扔,最后总是三条腿着地,不滚不倒。

有人问,现在,可以宣布马凳收藏了吧?

话音刚落,老人提着十八磅大锤闪亮登场了,说了声:慢!还有最后一道活儿没完呢。

老人左手持二分半凿子,右手持斧,往那本无缝隙紧致的榫眼正中生生开出一道黑缝,然后从口中衔着的三枚木楔取出一枚,插立于黑缝之中。抡起十八磅大锤轰然的一声带一股雄风,往那楔子上砸去。如此三声三锤三楔,说来也神了,那三枚木楔,已分辨不出你我,竟然和整个马凳浑然一体了。

众皆称奇。有人问,您这一手活儿可有名称?

老人吐出四个字:硬打三分。

这时,坐在前排胸前挂满军功章的老者,被人搀扶着颤巍地走上前来,拉住老人的双手,连说道:你就是当年给骑兵营钉马掌的小马哥!多烈性的马,到你手里跟猫似的。我就是骑兵一连的老连长,当年就是你飞出的马凳,挡了日本鬼子一军刀,我的马刀才劈了下去。硬打三分,是你的外号。你还记得是哪位首长给你起的外号吗?

我宁可忘了我姓甚名谁,也不会忘了给我起外号的那个人。

谁?

聂帅,聂荣臻!

(选自《小小说选刊》,作者许福元,有删改)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部分对老人出场时的外貌描写,不仅反映了老人内在的精神面貌,也为下文写老人做出令人称绝的小马凳作铺垫。

B. 通过老人指点他人找酸枣树这一细节,可以看出老人对当地环境极为熟悉,与后文交代他的抗日经历相照应。

C. “多烈性的马,到你手里跟猫似的一句,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于法,表达了老连长对小马哥钉马掌技艺的钦佩之情。

D. 小说情节曲折多姿,扣人心弦:老人出现制作马凳,马凳选材用心良苦,马凳亮相激起人们对抗战英雄的尊敬与怀念。

5. “硬打三分这一标题有多重意蕴,试简要分析。

6. 小说以简短的问答式对话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保持环境卫生,对于防疫至关重要。在殷商甲骨文中有大扫除的记载。《礼记》《治家格言》《周书秘奥造册经》中均强调了保持居室清洁卫生的习惯,同时指出屋宇干净就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

熏烟蒸洗也是我国古代传统防疫方法。《周礼·秋官》记载有用莽草、嘉草等烧熏驱蛊防病的方法。根据出土的竹简我们可以看到,秦时期,凡入城,其车乘和马具都要经过火燎烟熏以消毒防疫。在敦煌石窟中保存着一幅殷人洒扫火燎防疫图,描述了殷商时代以火燎、烟熏方法来杀虫、防疫的情景。两汉时期是古代瘟疫记录最多的时期,《博物志》中特别讲到有一次长安大疫,宫中皆疫病,汉武帝焚烧弱水西国所贡香丸一枚以辟疫气长安中百里咸闻香气,芳积九月余日,香由不歇。《伤寒杂病论》中详细论述了多种传染性疾病在不同时期的各种治疗方法,熏香便是其中一种防抗和辅助疗法。

空气消毒药方的出现在晋代。葛洪认为,通过熏烧药物的方式,可以预防疫病;他在《肘后备急方》中首先提出了空气消毒法。其后,唐代孙思邈继承和发展了这种防疫方法。明代李时珍常使用蒸汽消毒法。这个方法在清代也有记载,贾山亭《仙方合集·辟瘟诸方》说:天行时疫传染,凡患疫之家,将病人衣服于甑上蒸过,则一家不染。

佩藏口罩能阻挡细菌、病毒、灰尘和有害气体对人体的侵害。古时候,宫廷里的人为了防止粉尘和口气污染而用丝巾遮盖口鼻。38世纪时流行一种出行帽子,主要用来遮蔽容貌及身体,以避免路人窥视。流行初期男女均可以穿戴,到了隋唐时主要为妇女使用。唐代从或则天时期开始,妇人出行开始使用帷帽。帷帽具有短小、轻便的特点,长仅至颈部,面部也能稍微显露,帷帽的帽裙由纱网制成,也具有透视的功能。它们的功能是遮阳蔽沙,也具有一定的卫生防护效果。宋代宋慈《洗冤集录》记载:用麻油涂鼻,或作纸摅子油,塞两鼻孔;仍以生姜小块置口内;遇检,切用猛闭口,恐秽气冲入。这是讲验尸官验尸时必须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与现代医用口罩防护观念相同。马可·波罗在《马可·波罗游记》记载:在元朝宫殿里,献食的人,皆用绢布蒙口鼻,俾其气息,不触饮食之物。这样蒙口鼻的绢布,也就是原始的口罩。

1910年至1911年,我国东北大鼠疫中,全权总医官伍连德坚持认为这场鼠疫不是腺鼠疫,而是肺鼠疫,可通过呼吸传染,人际传播是主要渠道。所以他大规模开展了隔离防疫,并且强制要求佩戴口罩。他用两层纱布包裹着一块长方形吸水棉而制成了伍氏口罩,防疫效果明显。

(节选自陈昀《文物见证抗疫史》,有删改)

7.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熏烟蒸洗防疫法最早出现在西周,《周礼·秋官》记载用药草烧熏驱蛊防病做法。

B.两汉时期是古代瘟疫最多的时期,《博物志》就特别讲到汉武帝时期的长安大疫。

C.葛洪认为熏烧药物可以预防疫病,他在《肘后备急方》中首先提出空气消毒法。

D.唐代孙思邈继承和发展了蒸汽消毒法,明代李时珍经常用空气消毒法预防疫病。

8.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熏烟蒸洗法、空气消毒法等陈述,其意在说明中国古代的防疫方法多种多样。

B.从古代丝巾遮盖口鼻到元朝绢布蒙口鼻的陈述,解证口罩可阻挡病毒等侵害。

C.《洗冤集录》与《马可·波罗游记》的记载,表明中国口罩产生的历史较悠久。

D.本文论述中国古代防疫时大量引用历史文献,论证结构呈现鲜明的层进特点。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一项是(   )

A.一些古代书籍强调保持居室清洁卫生,指出屋宇干净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

B.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熏香是各种史料和医药典籍中最常见的驱瘟防疫方法。

C.空气消毒法在晋代就已经出现,此法清代贾山亭《仙方合集》上也有记载。

D.伍连德为防止鼠疫传染,大规模开展隔离防疫工作,并且强制要求戴口罩。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翟方进字子威,汝南上蔡人也。方进年十二三,失父孤学,给事太守府为小史,迟顿不及事,数为椽史所詈辱。方进自伤,乃从汝南蔡父相问已能所宜。蔡父大奇其形貌,谓曰:小史有封侯骨,当以经术进,努力为诸生学问。方进既厌为小史,西至京师受经,积十余年,经学明习,以射策甲科为郎。河平中,方进转为博士。数年,迁朔方刺史,居官不烦苛,所察应条辄举,甚有威名。再三奏事,迁为丞相司直。故事,司隶校尉位在司直下,方进新视事,而涓勋亦初拜为司隶,不肯谒丞相、御史大夫,后朝会相见,礼节又倨。方进阴察之,举奏其状,因曰:臣闻国家之兴尊尊而敬长爵位上下之礼王道纲纪《春秋》之义尊上公谓之宰海内无不统焉。勋不遵礼仪,轻谩宰相。贱易上卿,乱朝廷之序,不宜处位。上遂贬勋为昌陵令。方进旬岁间免两司,朝廷由是惮之。上欲试以治民,徙方进为京兆尹,博击豪强,京师畏之。居官三岁,永始二年,丞相官缺,群臣多举方进,上亦器其能,遂擢方进为丞相。身既富贵,而后母尚在,方进内行修饬,供养甚笃。及后母终,既葬三十六日,除服起视事,以为身备汉相,不敢逾国家之制。方进知能有余,兼通文法吏事,天子甚器重之,奏事亡不当意,内求人主微指以固其位。初,定陵淳于长虽外戚,然以能谋议为九卿,新用事,方进独与长交,称荐之。及长坐大逆诛,诸所厚善皆坐长免,上以方进大臣,又素重之,为隐讳。方进内惭,上疏谢罪乞骸骨。上报曰:定陵侯长已伏其辜,君虽交通,然朝过夕改,朕无疑焉。其见重如此。为相九岁,灾年,上责,方进即日自杀。天子亲临吊者数至,礼赐异于他相故事。谥曰恭侯。

(选自《汉书·翟方进传》,有删改)

10. 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臣闻国家之兴尊/尊而敬长/爵位上下之/礼王道纲纪《春秋》之义尊上公/谓之宰海内无不统焉

B. 臣闻国家之兴/尊尊而敬长爵/位上下之礼王道纲纪/《春秋》之义尊上公/谓之宰/海内无不统焉

C臣闻国家之兴/尊尊而敬长/爵位上下之礼/王道纲纪/《春秋》之义/尊上公谓之宰/海内无不统焉

D. 臣闻国家之兴尊/尊而敬长/爵位上下之/礼王道纲纪《春秋》之义/尊上公谓之宰/海内无不统焉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射策,汉代选士的一种以经术为内容的考试方法。主试者提出问题,书之于策,覆置案头,受试人拈取其一,叫作,射是投射之意。

B. 博士,古为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C. 除服,既指脱去丧服,不再守孝,也指祥祭之服,古代丧祭,父母死后周年的祭礼,称小祥,两周年后的祭礼,称大祥。

D. 乞骸骨,古代官吏自请退职,意谓使骸骨得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乞身致仕、归养、视事、下车等都指的是官员请求退休。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翟方进年少隐忍坚强,后来学业有成。他为小史时屡次被人责骂侮辱,经人指点后去京师学习经书,积累学习十余年,考中了射策甲科,后官至丞相。

B. 翟方进性格刚直不阿,敢于直言进谏。他刚当丞相司直时,因上奏弹劾司隶滑勋对上级傲慢无礼,不遵礼法,被贬为昌陵令。

C. 翟方进谨行孝道,自觉遵守国家制度。他身处富贵之中,侍奉后母也十分诚敬;认为自己身为丞相,不能逾越国家的制度。

D. 翟方进才能卓越不凡,深受皇帝敬重。他博学多才,兼通法令吏事,上奏进言多被皇帝采纳实施,死后皇帝多次亲自前往吊唁。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数年,迁朔方刺史,居官不烦苛,所察应条辄举,甚有威名。

(2)及长坐大逆诛,诸所厚善皆坐长免,上以方进大臣,又素重之,为隐讳。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庄稼人

秋实

庄稼和庄稼人一样

喜欢串门

打一声招呼

就从墙头上探过身

那轮太阳在脊背上滚久了

磨成了圆

棱角

滑进犁沟里

就长出季节和梦想

挥一挥镰刀农谚后退

握一握黄土就知收成肥瘦

掌心打开

小院堆满金黄

坐在田埂上

你也是黄土

皱纹里飘溢着泥土的芳香

诗人觅香而来

深诵浅唱

(选自《诗刊》2019 年第1492期)

14. 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节写庄稼和庄稼人一样喜欢串门”“打招呼”“探过身,充满意趣,可以引发读者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庄稼的勃勃生机。

B. 第二节作者认为太阳因在庄稼人脊背上磨去棱角而变圆,形象而深刻地表现了庄稼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烈日下劳作的辛苦。

C. 第三节写出庄稼人对农时的准确把握和对土地的深入了解,借此对劳动者改造自然、创造果实的主观能动性进行了由衷的赞美,

D. “你也是黄土中的,既指作者真心面对、深情讴歌的庄稼人,也指作者在想象中与之进行感情交流、心灵对话的读者。

15. 下列对诗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诗通过极富画面感的情景设置,将庄稼人”“庄稼”“太阳”“黄土等几个意象紧密联结,融为一体,并使其成为劳动者精神的象征。

B. 本诗炼字精妙,动词使用尤为出神入化,串门”“打招呼”“”“滑进”“长出等词均赋予事物极具特色的情态和动感,显得生动活泼。

C. 第三节用掌心打开直接引出了小院堆满金黄,看似突兀、出人意料,实则隐含了二者之间的必然联系,大大增强了诗歌的艺术张力。

D. 本诗清新自然,疏落有致,形象鲜明,意境深远,乡村气息浓郁,在结尾处写诗人觅香而来/深诵浅唱,彰显了庄稼人自身的精神魅力。

16. 请简要梳理本诗的行文思路。

17. 请简要说明诗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据传衡阳有回雁峰,雁至此就不再南飞,待春而回。《滕王阁序》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借用了这个典故。

2)《逍遥游》中写当看到大鹏经过一系列的准备才能图南之后,蜩与学鸠通过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息的样子来嘲笑大鹏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陈情表》用“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自己的孤单和缺少心灵的安慰。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9分)

19.下面文字是一则倡议书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够准确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全体市民要以实际行动来保护野生动物,尽量拒绝食用野味,不近距离摸野生动物,不干扰野生动物休息。万一发现非法捕猎、售卖野生动物等违法行为,应立即向执法部门通报。

(二)语言文字运用(11分)

20.下面是《鸿门宴》《烛之武退秦师》中有关人物的对联,请将下面提供的词语或短语巧妙组合,补全对联的内容。

【供选内容】张留侯、直行、樊参乘、纾国难、撑酒筵、力挽狂澜、留刘姓乾坤、三寸巧舌

1)上联:张留侯忠谏,揽千钧,回汉家天下

下联:

2)上联:

下联:一番善辩,情荡衷肠罢干戈

四、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读书,就是一场场美丽的遇见。在必修上语文教材的学习中,我们曾遇见独立在橘子洲头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少年毛泽东,遇见行走在乡野间喜看稻菽千重浪的袁隆平,遇见站立在柜台后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的张秉贵,遇见屹立在高原上立心天地厚的钟扬,领悟到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的鲁迅,我们还穿越千年与曹操、陶渊明、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等诗意地相逢。

这一次次的相遇,必会激起情感的浪花,或同情他们的遭遇,或美慕他们的生活,或崇敬他们的精神。

请以我与       相遇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展开想象,叙述你和他(她)在一起的故事,写出人物的风貌和你的情感;中心突出,叙述详略得当,细节具体生动。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需要首先明确题干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文本,结合文本内容来筛选比对,分析鉴赏选出正确答案。

B项,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表述错误。结合文本后面的内容分析可知,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主要是因为他内心对华昌这样的读书人的憎恶和鄙视。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人物形象特点分析。解答此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人物形象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的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

华昌的形象特点,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如从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可知,华昌斯文谦和,穷困潦倒;根据文本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可知,华昌隐忍退让;根据文本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低一声。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可知,华昌身怀绝技;根据文本华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可知,华昌正直善良,宽容大度。

3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本结构内容理解与分析。小说结尾常见的作用:突出波澜,震撼人心;照应前文,不突兀。留下空白给读者想象空间,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深化主题;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令人回味。耐人寻味;给人以喜悦欣慰之感;反应美好愿望。

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小说结尾出人意料。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华昌明明身怀绝技,却不计较石钵头的多次挑衅,突出了他的隐忍大度,丰富了人物的形象。结合华昌的语言等内容分析,如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等,小说结尾揭示作品的主题,更好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题:生活中应当尊重他人、宽容大度。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及艺术手法赏析的综合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考生需要认真研读文本内容,准确把握小说的手法,然后将理解和选项内容进行充分的比对分析。选项A,外貌描写反映了老人精神矍铄、干练的特点,但老人的形象特点与他做小马凳之间并无明显关联。故答案选A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标题含义的理解能力。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和文章的情节、结构、人物(或物象)、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情节主要分析文章的情节以什么为主,结构看文章的标题是否能串联文章的内容或是否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或物象)看标题是否能暗示人物的命运或物象的特征,主旨上看是否能够暗示或点明主旨,有时还从制造悬念和吸引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时还要分析标题中艺术手法,如双关、反语等。含义的分析注意从表层和深层的角度进行分析,表层含义注意结合小说的情节作答,深层含义注意结合文章的主旨作答。本文标题是:硬打三分,文本中只在后面结尾处交代了其寓意,从外在的意思上是对老头木匠手艺高超的描述,从深层含义上是当时聂荣臻给他其的绰号,这一绰号也体现了老头和当年连长,对抗战的决心和信念。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结尾的特点分析的能力。文章的结尾主要有出乎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戛然而止”“直接点明主旨”“急转直下”“环境渲染等方式,作用分别结构严谨、悬念丛生”“留下回味、想象的空间”“中心突出”“富有戏剧性等,还要结合人物的塑造,主旨的表达进行进一步分析,此题就是要从结尾和小说标题的关系上去分析,也要从小说戛然而止的艺术特点上去把握。从结尾和标题的关系上看,两个老人的对话是对标题硬打三分就行解释和说明,因此也浮现出了当年的情形。从创作特色的戛然而止上,小说以简单的对话结尾,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和回味的余地。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本题选正确的一项。

A项,错在最早出现在西周,原文的表述是《周礼·秋官》记载有用莽草、嘉草等烧熏驱蛊防病的方法,这只能说明西周出现了熏烟防疫法,但不能证明最早出现在西周

B项,错在瘟疫最多,据原文第二段两汉时期是古代瘟疫记录最多的时期,可知是瘟疫记录最多

D项,由原文第三段他在《肘后备急方》中首先提出了空气消毒法。其后,唐代孙思邈继承和发展了这种防疫方法。明代李时珍常使用蒸汽消毒法,可知错在蒸汽消毒法空气消毒法张冠李戴

故选C

8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选不正确的一项。

D项,错在层进特点。从保持环境卫生,熏烟蒸洗,空气消毒等到佩戴口罩的论述,是并列式结构。

故选D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如本题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本题选不正确的一项。

C项,错在此法清代贾山亭《仙方合集》上也有记载。由原文第三段明代李时珍常使用蒸汽消毒法。这个方法在清代也有记载,贾山亭《仙方合集·辟瘟诸方》说:天行时疫传染,凡患疫之家,将病人衣服于甑上蒸过,则一家不染。’”可知贾山亭《仙方合集》上记载的是蒸汽消毒法,不是空气消毒法。

故选C

【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句子意思是:臣听说国家的振兴,在于尊重恭敬尊长,遵守爵位上下的礼节,这是王道的法纪制度。《春秋》的经义,尊敬上公称为宰,海内无不由其统领。

臣闻国家之兴中,国家之兴的宾语,应在其后断开,排除AD尊尊而敬长中,第一个是动词,尊重,第二个是名词,尊长,表并列,是并列词组,应在敬长后断开,排除B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D项,视事、下车等都指的是官员请求退休错误,视事,指官吏到职办公。下车,指初即位或到任。

故选D

12题详解】

此题考查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常涉及人物行为举止、人物主张、人物情感、人物思想道德、人物性格、人物志向、人物才智、选文的综合性八类信息的筛选,做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准区间,把准对象,体情察意,切忌张冠李戴,忌断章取义,无中生有。

B项,被贬为昌陵令错误,由上遂贬勋为昌陵令可知,是皇上将涓勋贬为昌陵令。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

1)几年后,升迁做朔方刺史,为官没有繁杂的法令,所考察的只要符合律条的就办,很有威名。关键词:居,做,担任;所察,所考察的;应,符合;条,律条;举,办,做。

2)等到淳于长因为大逆罪被诛,所有和淳于长亲善的人都因他被免职,皇上因为方进是大臣,又向来看重他,替他隐瞒避讳。关键词:及,等到;坐,因为……;诛,被诛杀;厚善,亲善;以,因为;上以方进大臣,是判断句;素,向来;为隐讳,省略句,省略

【点睛】文言文翻译六方法——留、对、拆、增、删、调

1)留。古今意义相同、专有名词(国号、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书名)保留不译。如:晋侯、秦伯围郑晋侯秦伯不译。

2)对。将单音节词对译成双音节词,有三种情况。

原单音节词加前缀或后缀。如:鼠度其无他技老鼠石之铿然有声者,译石头

原单音节词前或后加同义词。如:不患贫而患不安贫困安定

原单音节词换成另一个双音节词。如: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荒年

3)拆。现代汉语的一个双音词有时是古汉语中两个连在一起的单音词,译时不能以今度古,要拆开。如: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祖父祖辈、父辈

4)增。增补句子省略成分或词语活用后新增内容。

增省略成分。如:黑质而白章,译时补出省略的主语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译时补出省略的谓语击鼓则与斗卮酒,译时补出动词的宾语竖子不足与谋,译时补出介词的宾语你们今以钟磬置水中,译时补出省略的介词

增活用后需要的内容。如:吾从而师之,译时加把当作吾妻之美我者,译时加认为项伯杀人,臣活之,译时加使

5)删。一些无法译出的虚词(语气助词、表停顿、凑足音节)可删去。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这里的不译。

6)调。古汉语中的倒装句子(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译时要调整到它应在的位置。甚矣,汝之不惠,译时谓语应回到主语后面,你太不聪明了

 

参考译文:

翟方进,字子威。是汝阳上蔡人。十二三岁时,父亲去世,爱好学习,在太守府做了一个小官吏,多次被缘史责骂。方进伤心难过,于是向汝南蔡父相请教自己能做什么。蔡父认为他的形貌不同一般,说:你有封候的相貌,应从经术前进,努力学习诸生学问。方进已经厌为小史,西行到长安学经。过了十多年,方进在经学方面精通熟悉。后来因参加射策甲科考试做了郎。河平年间,方进转任为博士。几年后,升迁做朔方刺史,为官没有繁杂的法令,所考察的只要符合律条的就办,很有威名。再三向朝廷上奏,升任做丞相司直。按照旧例,司隶校尉职位在司直下面,方进刚刚任职,而涓勋也新近拜为司隶,不肯谒见丞相和御史大夫,后来朝会相见时,礼节又很傲慢。方进暗暗伺察他,上奏涓勋的罪状,据此说:臣听说国家的振兴,在于尊重恭敬尊长,遵守爵位上下的礼节,这是王道的法纪制度。《春秋》的经义,尊敬上公称为宰,海内无不由其统领。而涓勋却不遵守礼仪,对宰相轻视怠慢,又轻视上卿,扰乱朝廷的秩序,不应该担任官职。皇上于是贬涓勋为昌陵令。方进一年里罢免了两个司隶,朝廷上下因此都害怕他。皇上想试用他来治理民众,调任他做京兆尹,方进打击豪强,京城的人都害怕他。方进任京兆尹三年,永始二年丞相官位空缺,群臣大多举荐方进,皇上也器重方进的才能,于是提拔方进任丞相。方进已经富贵,而后母还在人世,他注重修养家居操行,供奉母亲非常虔诚丰厚。等到后母去世,下葬三十六天后,他除去丧礼之服开始办公,认为自己担任汉朝丞相,不敢逾越国家的制度。方进富于知识才能,兼通法令吏事,皇上非常器重他,方进上奏事情皇上没有不适合他心意的,在内又探求皇上的隐微的旨意来巩固他的职位。先前,定陵侯淳于长虽然是外戚,然而因擅长谋略列为九卿,刚任职时,方进独独与淳于长交往,称赞举荐他。等到淳于长因为大逆罪被诛,所有和淳于长亲善的人都因他被免职,皇上因为方进是大臣,又向来看重他,替他隐瞒避讳。方进内心惭愧,上奏请罪要求退职归家。皇上答覆说:定陵侯淳于长已伏罪,你虽然和他相交往,然而早晨知道错误晚上就改正,朕没有什么疑虑。方进被皇上信任如此。担任宰相九年,发生灾荒,皇上指责,方进当天就自尽了。皇上多次亲自前往吊唁,礼赐和其他宰相的旧例不同。皇上赐方进谥号为恭侯。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D.“也指作者在想象中与之进行感情交流、心灵对话的读者错。由皱纹里飘溢着泥土的芳香可知,指庄稼人,并非与作者进行对话的读者。

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A.“并使其成为劳动者精神的象征以偏概全。庄稼人”“庄稼”“太阳”“黄土等几个意象构成了劳动的场景和画面,表达了作者对劳动者、劳动本身的赞美。但它们并非劳动者精神的象征。

故选A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考生首先给诗歌划分层次,然后抓住关键词句概括层意。

第一节,庄稼和庄稼人一样/喜欢串门/打一声招呼/就从墙头上探过身,虽然是借由庄稼说起,但这一节其实还是在说庄稼人。由喜欢串门,写出庄稼人的热情;打一声招呼,就从墙头上探过身,写出庄稼人的朴实,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很简单而友好;

第二节,那轮太阳在脊背上滚久了……就长出季节和梦想,通过写太阳”“在脊背上滚久了/磨成了圆,可以看出庄稼人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时间有多长,连太阳都给磨成了圆棱角滑进犁沟里,一年一年的季节轮回,庄稼人就是用这辛勤的劳动创造出了自己的梦想

第三节,挥一挥镰刀农谚后退/握一握黄土就知收成肥瘦/掌心打开/小院堆满金黄,前两句承接第二节,写庄稼人农谚里一年一年辛勤劳作,他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最后也得到了丰收,小院堆满金黄,这是丰收的庄稼,是他们辛苦一年的收获;

第四节,坐在田埂上……诗人觅香而来/深诵浅唱,诗人用皱纹里飘溢着泥土的芳香表达对庄稼人的赞美,用诗人觅香而来/深诵浅唱展现庄稼人赢得人们的赞颂。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现代诗歌重要句子含意的能力。

你也是黄土中的是指庄稼人;这个句子运用暗喻,庄稼人黄土的相似点是平凡”“朴实”“厚重;这个句子写出了庄稼人具有像黄土一样的品性;而皱纹里飘溢着泥土的芳香,则写出了庄稼人因劳动而拥有生命的魅力。皱纹里飘溢着泥土的芳香,是说庄稼人黄土的气息一致,因为长久陪伴,而彼此融入,已经息息相关,成了彼此生命中的要素与必需,因此作者才说你也是黄土

18题详解】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能力。

注意”“”“”“”“”“榆枋”“”“等字词的书写。

19题详解】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能力。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敬词语的运用。此题考核倡议书,注意措辞。题目已经明确指出文字是一则倡议书的片段,且其中有五处不够准确得体,要求找出并作修改。仔细阅读这则倡议书片段,可发现:

1尽量使用不当,其解释为表示力求在一定范围内达到最大限度,而句子想要表达的是一定不能再吃野味了,此处应改为坚决

2使用不当,既然是倡议书,就应用书面语的形式表达,而字口语化,应改为接触

3休息一般指人的行为,此处是说野生动物,应改为栖息

4万一,虽然意思上表示可能性极小的假设,但是较口语化,可改为如果一旦

5通报,基本意思是用来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指示精神或情况时使用的公务文书。通报适用行政机关,党务机关及人大使用。此处让市民向执法部门,反映非法捕猎、售卖野生动物等违法行为,应用举报

20题详解】

【详解】本题考查对对联的能力,属于语言表达中的仿写句式。仿写时,一定要注意形似和神似两方面,即仿修辞,仿句式,仿内容。题中所给的是上联,要写对句,即下联。做题时要注意审清题干要求,审准是写好答案前提标准。

解答该题目时,首先要对课本内容及人物事迹有足够的了解,同时要注意对联四个方面的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同,语义相关,平仄相对。

1)上联张留侯忠谏,揽千钧,回汉家天下中,格式是五字(开头是人物)+三字+五字的格式;开头张留侯只能对应选择樊参乘;再结合人物事迹内容,应该是樊参乘直行,撑酒筵,留刘姓乾坤

2)下联一番善辩,情荡衷肠罢干戈中,格式是四字+七字的格式,再结合人物事迹内容,应该是三寸巧舌,力挽狂澜纾国难

21题详解】参考例文:

我与鲁迅相遇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和社会史上,鲁迅无疑是当之无愧的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以其卓越的艺术才华和凌厉的战斗风格赢得了广大读者的热爱和尊敬,也以其一生辉煌的业绩在近现代史上奠定了崇高的地位。我们在上学的时候读过鲁迅先生的很多作品,像《朝花夕拾》、《孔乙己》、《纪念刘和珍君》、《祝福》等。

在鲁迅的世界里,自由的天地,崭新的生活。因为在这里不仅可以免读深奥难懂的《四书》、《五经》,还可以同农民的孩子自由自在地生活在一起,到密如蛛网的河上去划船、捉鱼、钓虾,去欣赏带着点点渔火的水上夜景,或者到岸上去放鹅、牧牛、摘罗汉豆,呼吸清新的空气……

我会邀请鲁迅看一场电影,因为我们这儿没有社戏。记得以前,每逢村子里演社戏的时候,鲁迅就和小伙伴们一起摇船儿来到半个在岸上、半个在湖里的戏台前面,看武功演员翻筋斗。有时,他还和农民的孩子一起学演戏、扮小鬼。他们在脸上涂上几笔彩画,手握一杆杆钢叉跃上台去,愉快地玩耍着。

农村,对少年时代的鲁迅是很有吸引力的。这一天里,我会和他去农村,再次去找寻自己内心的寄托。在这片自由的天地里,我们不仅学到了许多社会知识和生产知识,还和农民家的小朋友建立了深厚的友谊,逐渐了解了农民勤劳、质朴的性格。和鲁迅一起学习他的作品,领旧社会阶段压迫、阶级剥削的血淋淋的事实,感受那个时代的悲惨。我们将和农民的孩子常念诵的一首渔歌中,就有这样的悲惨的句子:一日七升,一日八升,两日勿落(两天不下河打鱼),饿得发白;一日七升,一日八升,两日勿落,要哭出声。这些对鲁迅的思想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鲁迅知道农民是毕生受着压迫的,很多苦痛,和花鸟并不一样

鲁迅给我讲了很多在他自己身上发生的事,从他弃医从文,到中国的后以鲁迅为笔名的写作生涯,再到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我被鲁迅的爱国精神所感染,他是一位真正的爱国人士,为了能够救国图存与祖国的发展,他无不衷心的为家国写作,一心为国家着想,不论自己身在何处,始终抱有坚定的信念。还记得初中时所学《自嘲》中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集中地揭示内心深处的感情,把全诗的思想境界推到了高峰。这两句诗,表达了对人民的强烈的爱和对敌人的强烈的憎以及为人民大众鞠躬尽瘁的崇高品德。

如今,我坐在他的对面,听他讲过去发生的事情,心中感慨万千。我多么希望这样一位英雄,可以永远地活在这个世界上啊。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命题作文的写作能力。命题作文,审题非常关键,拿到作文题目,要解决三方面问题:确定文章体裁;划定取材范围;掌握写作重点。审题的时候,需要考生对材料命题两方面进行思考,分析分析其关系,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写作。

审题要点:命题作文的写作要求关键在于识别材料内容,确定文章体裁与写作重点,审题立意时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材料的主旨等。

具体过程:该习作包含两个部分,即材料命题。行文时,需要在理清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通过材料对命题的内涵或外延适当加以限制,以更好地把握作文的命题与写作方向。本题的材料和命题之间属于导入关系,即命题我与   相遇由材料引出,然后结合材料分析标题进行立意作文。材料主要讲读书,就是一场场美丽的遇见。进入高中以后,在书本上遇到了很多伟大的人物,如毛泽东”“袁隆平”“张秉贵”“钟扬”“曹操”“杜甫等表明重逢的价值。我们读这些名人,或同情他们的遭遇,或羡慕他们的生活,或崇敬他们的精神,必会激起情感的浪花,有所收获。要求以我与   相遇为题,需要注意抓住关键词相遇,需要明确选取的对象。结合选取的对象的个人经历、思想、成就、影响等方面,设想和他生活一天发生的事情,表达情感。在思想上,正确认识选取的人物,增强民族自信,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追求。与某人相遇这一要求,比较适合写记叙文,或者是一篇想象作文。写作时,需要有一定的写作手法,如采用顺序法、倒序法、补叙法、插叙法等。可以以时间为线索,来构思与某人的相遇,叙述你和他在一起的故事。也可以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叙述事情,重点把文章写得条理清楚,脉络分明,重点突出,同时要注意文章的过渡、照应和衔接,不能有断裂的痕迹。看似简单,但想拿高分也不是很容易,比较考验考生的语言功底。

参考立意

假如我与苏轼相遇,我想学习他旷达乐观的胸襟

我愿化作一株木棉,陪伴在李清照的身旁

我想与陆游一同遨游诗海

 我与鲁迅相遇

参考素材

 先生博闻强记,在笔写的讲稿之外,随时引证许多作品,大部分他都能背诵得出。有时候,他背诵到酣畅处,忽然记不起下文,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敲几下之后,记忆力便又畅通,成本大套地背诵下去了。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先生的讲演,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听他讲到他最喜爱的《桃花扇》,讲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那一段,他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也泪下沾襟了!又听他讲杜氏讲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沁园春长沙》

 在鲁迅的世界里,自由的天地,崭新的生活。因为在这里不仅可以免读深奥难懂的《四书》、《五经》,还可以同农民的孩子自由自在地生活在一起,到密如蛛网的河上去划船、捉鱼、钓虾,去欣赏带着点点渔火的水上夜景,或者到岸上去放鹅、牧牛、摘罗汉豆,呼吸清新的空气……

 苏轼给我讲了很多在他自己身上发生事,从进京赶考到成功当官,从乌台诗案到被贬黄州。他无不衷心的为朝廷做事,一心为国家着想,不论自己身在何处,始终抱有坚定的信念。还记得初中时学过他写的一首诗——江城子,其中让我影响最深的一句就是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句诗用古代的一个故事来比喻自己,深刻的表达了自己对重回朝廷做事的渴望。如今,我坐在他的对面,听他讲过去发生的事情,心中感慨万千。我多么希望这个自诩闲人的人,能够废除这个名号啊!

 时光倒流,转眼就到了大唐盛世。在繁华似锦,热闹非凡的集市上有两个人在漫步。他们不去理那繁华的集商。去理那烈日炎炎与蚊虫,不去理那来往的人流,只在聊着诗歌。一会儿床前明月光,一会儿朝辞白帝彩云间。没错,这两人便是我和他——李白。

行文结构

本题要求以我与____相遇为题,属于命题作文,本题需要注意抓住关键词”“相遇,需要明确选取的对象,可以以时间、空间为线索,来构思这一天的相处。同时要给自己一个合理的身份,合理展开故事的情节和细节。例文以我与鲁迅相遇为题,第一步,开门见山,点明主要人物,本文在开头直接表明鲁迅伟大的作品和崇高的社会地位。第二步,展开具体的描写与叙述,由在鲁迅的世界里,自由的天地,崭新的生活展开与鲁迅的故事,如欣赏带着点点渔火的水上夜景”“到岸上去放鹅、牧牛、摘罗汉豆,呼吸清新的空气”“我会邀请鲁迅看一场电影”“和农民的孩子常念诵的一首渔歌等,作者调动自身的知识储备,将所学过的关于鲁迅的作品与评价,并结合鲁迅的思想和个人经历,合理地讲故事串联起来,自然且贴切。第三步,总结全文,从这些有趣的情节过渡到他的作品与精神,文章最后这样表达:如今,我坐在他的对面,听他讲过去发生的事情,心中感慨万千……贴合主题,收束全篇。

【点睛】命题作文注意点:(1)要抓题眼,把握表意重心。文章表意的重心就是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关键性词语,只有抓住了关键性词语,才能体现文章的特色,写出更好的作文。一般来说,偏正短语结构重在修饰语部分(2)明限制,确定选材范围。限制的内容大致有时间、地点、对象、内容、数量等,审题时要弄清楚,作文时则不能越雷池半步。没有限制的内容,题目上没写,需要自己去想。因为只有想到没有限制的内容,才能找到选材的广阔天地,扩大选材的范围。(3)展联想,深入挖掘主旨。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以题目为载体,向深层次挖掘,使自己的作文有深度,这也是得高分的重要一环。(4)巧构思,化抽象为具体。选材若太宽太泛,会给人的感觉。要解决这一问题,不妨采取化大为小化虚为实化宽为窄的方式,从细微处,具体生动地展现对生活的感悟。(5)炼语言,注重个性化表达。语言是作文最外在最鲜活的东西,无论是平实朴素的,还是充满文学韵味的,锤炼语言,使表情达意确切、形象、简约而意韵丰富,应是不懈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