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建安《药砚》入选西南交大附中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全)
2020年西南交大附中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药 砚
练建安
阳光朗照,河头城浮动飘忽的浓雾渐渐消散。
石钵头赤裸脊背,噔噔踏入石坝码头肉铺摊点,立定,双肩一耸,大块猪肉扇啪嗒一声脆响,平摊在了肉案上。两个伙计手忙脚乱,将猪肉扇挂上一根铜皮红木大秤。一个掌挂钩,一个挪秤砣报数:“二百……三十一斤半。”石钵头斜了他们一眼,操起两把剔骨尖刀,咔咔磨擦,笑骂:“黄疸后生!”
墟镇巷道,湿漉漉的,水气淋漓。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
石钵头认得此人,是个老童生。传说是满腹诗书,考到胡子花白,连一个秀才也没捞着。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石钵头扭头噗地吐出了一口浓痰。
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问:“前蹄,几多钱啊?”石钵头利刀游走剔骨,沙沙响。“老弟,几多钱?”华昌再问。石钵头说:“现钱,不赊账。”华昌说:“你这后生哥啊,好没道理,咋就说俺要赊账呢?”
石钵头说:“搞笑嘴!”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华昌说:“无怨无仇,做嘛介不卖?”石钵头斫下猪蹄,说:“看好了,可是这副?”华昌点头。石钵头抓起猪蹄,猛地往后抛入汀江,说:“俺要敬孝龙王爷。不行么?”华昌拣起制钱,一声不吭地走了。身后传来阵阵哄笑声。
半个月后,华昌带着几个破蒙童子江岸踏青,歇息于城东风雨亭。彼时,石钵头正惬意地嚼吃着亭间售卖的糠酥花生。一扬手,花生壳撒落遍地。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先生教俺一本书,俺教先生打野猪。野猪逐过河,逐去先生背驼驼……”
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
华昌是邻县武邑山子背人。山子背距河头城七八铺远。他那蒙馆设在张家大宗祠里。
夜晚,细雨濛濛,倒春寒风吹动西厢房窗棂。昏黄油灯下,华昌翻阅旧日诗稿。当他读到“学书学剑两不成”时,不由得悲从中来。
嗒,嗒嗒。有轻微的叩门声。没错,是叩门声。开门,竟是多年未见的老友李半仙。奇香扑鼻。李半仙拎着一副卤猪蹄,笑眯眯地看着他。
转眼到了仲夏。这个午日,童子早散学了。华昌困倦欲睡。宗祠内,闯入了一个莽汉。定睛一看,却是石钵头。
石钵头拎着一副肥硕猪蹄,恭恭敬敬地放在书案上。华昌轻摇折扇,说:“得非有辱斯文乎?”石钵头懵懵懂懂。华昌合上折扇,说:“君子不食嗟来之食。”石钵头愕然。华昌站起,迈方步,七八个来回,用了大白话:“有嘛介求俺?直说吧。”石钵头苦着脸,说:“俺老娘瘫了。李半仙的药方,求您老给半块端砚,做药引子。”华昌坐下,说:“奇了怪了,这端砚何处无有?为何要俺给你?”石钵头说:“李半仙说了,定要半块阿婆坑的端砚,甲子年中秋日戌时月圆蓄墨的。百砚斋掌柜的说,那时日,方圆几百里,只有您老先生买了一块。”“哦。”华昌说,“桌上有。识字么?”石钵头苦笑:“开过蒙,又被先生赶回家啦……略识几个字。”华昌微闭双眼,说:“自家看,可要看清喽。”
石钵头抓过端砚。长九寸,宽五寸,厚二寸一分,份量颇重。抬起,勾头看去,砚底刻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甲子年中秋日戌时练华昌购置于河头城百砚斋。”石钵头认得时日数字,说:“就是这块,就是这块!”说着,掏出一锭约摸五两重的银子。华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
石钵头嗫嚅不知所措了。华昌自言自语:“李半仙?这个李半仙搞嘛介名堂?”石钵头急了:“老先生,俺……俺……”华昌举手截止,说:“后生哥,半块,何谓半块?就不能有丝毫差错,分得来么?”石钵头额上冒出冷汗,说:“刀斧斫开?”华昌笑了:“何须如此麻烦。”
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低一声。
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
(原载《天池》2016年第6期)
1.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第二段中“赤裸脊背”“双肩一耸”“两个伙计手忙脚乱”等处,运用了正侧面结合的手法,生动地塑造了石钵头强悍、霸气的屠夫形象。
B. 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是因为看他“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
C. 小说中两处画线句子景物描写非常精炼,第一处重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第二处则主要烘托了华昌此刻惆怅、失落的心理。
D. 小说以“药砚”为题,含义深刻:这“砚”既是给石钵头老娘治瘫病的药引子,也是教育他要尊师重道、宽以待人的良药。
2. 请结合全文概括华昌的性格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3. 小说结尾有什么独到之处,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爱的牺牲
欧•亨利
乔·拉雷毕来自西部槲树参天的平原,浑身散发着绘画艺术的天才。六岁的他就画了一幅镇上抽水机的风景。二十岁时,他只身离乡来到纽约。
德丽雅·加鲁塞斯从小生长在南方的松林小村里,她把六音阶之类弄得格外出色,到底她的亲戚们给她凑了一笔数目很小的款子,让她去北方去深造。
乔和德丽雅在一间画室里见了面,那儿经常有许多研究美术和音乐的人聚会,讨论绘画、音乐,包括伦勃朗、瓦格纳、肖邦,以及明暗对照法。乔和德丽雅彼此一见倾心,短期内就结了婚。拉雷毕夫妇租了一处公寓,那是一个寂静的地方,可他们很幸福,因为他们有了各自的艺术,又有了对方。乔在伟大的马杰斯脱那儿学画,大家都知道他的声望,他收费高昂,课程轻松。德丽雅则在罗森斯托克那儿学琴,大家也知道他是一个出了名的专跟钢琴键盘找麻烦的家伙。
他们的钱没有用完的话,他们的生活是非常幸福的。可是没多久,艺术动摇了。应该付给马杰斯脱和罗森斯托克两位先生的学费没了着落。于是,德丽雅说,她得教授音乐,以免断炊。
她在外面奔走了两三天,兜揽学生。一天晚上,她兴高采烈地回家来。“乔,亲爱的,”她快活地说,“我有一个学生啦。哟,那家人可真好。一位将军,爱·皮·品克奈将军的小姐,住在第七十一街。我的学生是他的女儿克蕾门蒂娜。我见了她就喜欢。她是个柔弱可爱的小东西,老是穿白的,她只有十三岁。一星期教三次课。你想想看,乔!每课五块钱。数目不大,可是我一点也不在乎。等我再找到两三个学生,我又可以到罗森斯托克先生那儿去学习了。现在,别皱眉头啦,亲爱的,让我们好好吃一顿晚饭吧。”
“你倒不错,德丽,”乔说,“可我怎么办呢?你认为我能让你忙着挣钱,我自己却在艺术的殿堂里追逐吗?决不能够!我想卖卖报纸,或者搬搬石子铺马路,多少挣一两块钱回来。”
德丽雅走过来,勾住他的脖子。“乔,亲爱的,你真傻。你一定得坚持学习。我并不是放弃了音乐去干别的事情。我一面教授,一面也能学习。我跟我的音乐在一起。何况我们一星期有十五块钱,可以过得像百万富翁那般快乐。你绝不要打算离开马杰斯脱先生。”
“好吧,”乔说,“可是我不愿意让你去教课,那不是艺术。你能这样牺牲,真了不起。”
“当你爱好你的艺术时,就觉得没有什么牺牲是难以忍受的。”德丽雅说。
“我在公园里画的那张素描,马杰斯脱说天空画得很好。”乔说,“丁克尔答应我在他的橱窗里挂上两张画。碰上一个合适的有钱的傻瓜,可能卖掉一张。”
“我相信一定卖得掉的,”德丽雅亲切地说,“现在让我们先来感谢品克奈将军和这烤羊肉吧。”
拉雷毕夫妇每天一早就起床。乔很起劲地要到中央公园里去在晨光下画几张速写,德丽雅给了他早饭、拥抱、接吻之后,送他出门。他回家时多半已是晚上七点钟了。
周末,愉快而自豪。疲惫不堪的德丽雅,得意洋洋地掏出三张五块钱的钞票,扔在桌上。“有时候,”她有些倦意地说,“克蕾门蒂娜真叫我费劲。我想她大概练习得不充分,我得三番四复地教她。”
接着,乔带着基度山伯爵的神气,掏出一张十元、一张五元、一张两元和一张一元的钞票——全是合法的纸币,他把它们放在德丽雅挣来的钱旁边。“那幅水彩画卖给了一个从庇奥利亚来的人。”他郑重其事地宣布说,“我希望你能见到他,德丽。一个胖子,围着羊毛围巾,他在丁克尔的橱窗前看到了那幅画,起先还以为是座风车呢。他倒很气派,不管三七二十一把它买下了。他另外预定了一幅勒加货运车站的油画,准备带回家去。我的画,加上你的音乐课!呵,我想艺术还是有前途的。”
“你坚持下去,真让我高兴,”德丽雅热切地说,“你一定会成功的,亲爱的。三十三块钱!我们从来没有这么多可以花的钱。今晚我们买牡蛎吃。”
星期六的晚上,乔先回家。他把他的十八块钱摊在客厅的桌子上,然后把手上许多似乎是黑色颜料的东西洗掉。
半个钟头以后,德丽雅也回来了,她的右手用绷带包成一团,简直不像样子了。她笑了笑,可是笑得并不十分快活。“克蕾门蒂娜,”她解释说,“她真是个古怪姑娘,下午五点钟还要吃奶酪面包。她浇奶酪的时候泼翻了,滚烫的,溅在手腕上,痛得要命,乔。那可爱的姑娘难过极了!还有品克奈将军!乔,那老头儿差点要发狂了。他冲下楼去叫人——他们说是烧炉子的或是另外什么人,到药房里去买了一些药来,替我包扎。现在不十分痛了。”
“这是什么?”乔轻轻地握住那只手,扯出绷带下面的几根白线,问道。
“那是涂过药的软纱。”德丽雅说,“喔,乔,你又卖掉了一幅素描吗?”她看到了桌子上的钱。
“可不是吗?”乔说,“那个从庇奥利亚来的人今天把他要的车站画取去了,他可能还要一幅哈得逊河的风景。你今天下午什么时候烫了手的,德丽?”
“大概是五点钟,”德丽雅可怜巴巴的说,“熨斗——我是说奶酪,大概在那个时候烧好。你真该看看品克奈将军,乔,他……”
他把她拉到卧榻上,在她身边坐下,用胳臂围住了她的肩膀。“这两个星期,你到底在干什么。德丽?”他问道。
她带着充满了爱意的固执的眼神熬了一两分钟,含含混混地说着品克奈将军;但终于垂下头,一边哭,一边说出了实话。“我找不到学生,”她供认说,“我又不忍心看你放弃你的课程,所以在第二十四街那家大洗衣作坊里找了一个烫衬衣的活儿。我以为我把品克奈将军和克蕾门蒂娜两个人编造得很好呢,乔!今天下午,一个姑娘的熨斗烫了我的手,我一路上就编出热奶酪的故事。你不会生我的气吧,乔?如果我不去做工,你也许不可能把你的画卖给那个庇奥利亚来的人。哦,乔,你怎么会疑心我不在教克蕾门蒂娜的音乐课呢?”
“到今晚为止,我始终没有怀疑。”乔说,“本来今晚也不会起疑的,可是今天下午,我把机器间的废纱头和药送给楼上一个给熨斗烫了手的姑娘。两星期来,我就在那家洗衣作坊的炉火房烧火。”
他们两个都笑了。乔开口说:“当你爱好你的艺术时,就觉得没有什么牺牲是难以忍受的。”德丽雅急忙用手掩住了他的嘴。“别那样说啦,”她说,“你只消说‘当你爱的时候’。”
(有删改)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爱的牺牲》讲述了一对贫穷却有着艺术天赋的年轻夫妻,为了成全对方都主动放弃对挚爱艺术追求的故事,同时还展现了十九世纪美国草根阶层生活的艰辛。
B. 乔和德丽雅都是小说的主人公,因怀着共同的信念和梦想走到一起,但现实让他们不约而同用善意的谎言瞒骗对方,而这样的谎言反倒让他们的爱情熠熠生辉。
C. 小说用漫画般的笔触表现夫妻俩挣着辛苦钱,却都装出有成就的样子,掏钞票时德丽雅“得意扬扬”,乔则“带着基度山伯爵的神气”,可见他们有些许的虚荣。
D. 故事情节的设置有点像作者的《麦琪的礼物》,两篇小说都描写了残酷的现实生活,小人物在困境中真挚的爱情和对对方的关心,使得悲伤的结局隐含了希望。
5. 德丽雅的性格特征不同于乔的有哪些?请简要分析。
6. “含泪的微笑”是欧•亨利的创作风格。请结合《爱的牺牲》简要分析“含泪的微笑”的艺术效果。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文艺工作者积极投入文艺创作,诗歌、绘画、书法、舞蹈等呈现井喷之势,形成了特殊时期的“抗疫文艺”现象。
如何深化“抗疫文艺”书写?笔者认为应向中国美学精神礼敬,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直面灾难的大智大勇、顽强抗争的人文情怀;向抗疫现实靠拢,深入观察和把握党中央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决策部署和显著成效,了解抗疫一线和身边可歌可泣的抗疫事迹,以及普通老百姓的悲欢离合故事;向灾难书写的纵深掘进,努力探寻“抗疫文艺”独特的内在美学意味和特定表达形式,在艺术追求中凸显当代中国“抗疫文艺”的风格特征和艺术气派。因此,应从“国本、人本、事本、文本”四个方面提高认知把握能力和提升艺术表现水平。
国本,即一国之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在观察感悟和艺术反映防控阻击新冠肺炎疫情现实时,应自觉摒弃轻信谣言、恶意抹黑等创作歪风邪气,书写和记录这场举国上下同仇敌忾的疫情防控阻击的人民战争,彰显中国人民“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中国精神,为国家抗疫奉献艺术力量。
人本,即以人为本,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这次疫情来势凶猛、波及面广,直接影响到每个人的生命安全。艺术触角须与生命关怀、人性美善融入,才可能发现患者、医护人员、志愿者以及隔离在家中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状态和思想情绪,尤其是对逝者及其家庭成员的情感抚慰和精神激励,是文艺搭建安抚疏通渠道和体现人道情怀的特殊价值所在。“抗疫文艺”创作应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关心群众疾苦,通过“抗疫文艺”特有的感染力影响力,做到知民情、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凝聚起全民族众志成城抗疫情的磅礴力量。
事本,即以客观事实为本,真实反映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现实。这次疫情影响之广前所未有。艺术的深度书写需要广泛采信、明白就里,许多事情尚在过程之中,切不可捕风捉影、罔顾事实、不求甚解。没有现场感,就难有艺术真实的感染力和穿透力,不能以偏概全、一叶障目。金代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在《论诗三十首》中写道:“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抗疫文艺”创作需要宏大的真理叙事与细微的客观描述完美结合,以一部部具体抗疫作品,反映整个国家和全体中华儿女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团结一心、同舟共济的民族精神风貌。离开或曲解甚至为了所谓艺术虚构而挑战真实底线,这不是“抗疫文艺”的内涵规定性和美学基本要求,是难以做到“酌奇而不失其真,玩华而不坠其实”的。
文本,即以文艺作品为本。目前“抗疫文艺”出现激情有余而审美不足、表象叙事多于沉淀表达的问题,缘于创作者在疫情暴发特别是居家隔离之后,急于通过艺术创作尽快进入防控阻击战之中,表达创作者情系疫区、加油鼓劲的强烈愿望和关切之情。这种激情澎湃的创作现象与阶段,一般来看,在灾难到来之初都会经历。在持续和沉淀阶段,却需要理性思考和艺术思维的贯通。一场灾难对人民生命财产、经济社会发展的破坏及其给人们心理造成的负面影响是极其深重的。灾难题材的特殊性,隐含着书写方式的独特性。需要艺术家对灾难本身的突发性、破坏性、震荡性等展开综合性系统性观察,对人类抗击灾难的信心和意志予以思考,对人类在与灾难的抗争中所体现出的自救互救、防控阻击的伟力和精神进行表现,把笔触深入到民众生活状态之中,深入到人性的各种表现情势之中,深入到家国关系与民族命运之中。只有这样,才会创作出能够触及人的灵魂、引起人们思想共鸣的,能够温润心灵、启迪心智的,传得开、留得下,为人民群众所喜爱的优秀作品。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我们期待“抗疫文艺”讲好中国抗疫故事,涌现出更多生动反映抗疫一线感人事迹、书写中华民族不为任何艰难困苦所屈服的恢宏史诗。
选自李明泉《我们需要怎样的抗疫文艺》(《光明日报》
7.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文艺工作者积极投入文艺创作,是因为他们具有中国美学精神,能够弘扬中华民族直面灾难的大智大勇、顽强抗争的精神。
B.作者认为,要想进行“抗疫文艺”创作,需要从“国本、人本、事本、文本”四个方面提高认知把握能力和提升艺术表现水平。
C.“抗疫文艺”扎根于现实生活,其创作必须客观描述、真实反映,不能因为艺术虚构而对客观事实有丝毫改动,否则就是罔顾事实。
D.在灾难刚刚来临的时候,文艺工作者因急于抗击灾难而创作的作品,会存在激情有余而审美不足、表象叙事多于沉淀表达的问题。
8.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整体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提出问题,主体部分则运用并列结构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发出呼吁。
B.“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强调了文艺创作会对社会和国家产生巨大影响。抗疫文艺宣传中国精神更是证明了这一点。
C.文章从政策倾向、创作核心、创作原则、创作使命四个角度为提高“抗疫文艺”书写水平指明了发展之路,论证有理有据,说服力强。
D.第⑤段引用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从反面论证了抗疫文艺创作必须以客观事实为本,否则就会失去艺术感染力。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抗疫文艺要以人为本,关注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关心百姓利益,在作品中融入生命关怀和人性美善,才能发挥文艺作品特有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B.艺术创作既需要以客观事实为本,书写符合生活的真实,也要遵循文艺创作的规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酌奇”“玩华”。
C.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命财产和群众心理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抗疫文艺创作不应只停留在表象书写上,更应进行深度思考,创作出优质作品。
D.灾难题材与其他题材的艺术创作不同,它需要更深层次的思考。如在抗疫创作中,只有将个体感受融入到对国家与民族命运的思考中,才能讲好中国故事。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幼聪慧绝人,襟怀宏放。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编,投著作郎昊人顾况。况能文,后进文章无可意者一览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曰:“吾谓斯文遂绝,复得吾子矣。”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士君子多之。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召入翰林为学士,拜左拾遗。淄青节度使李师道进绢,为魏徵子孙赎宅。居易谏曰:“徵是陛下先朝宰相,太宗尝赐殿材成其正室,尤与诸家第宅不同。子孙典贴,其钱不多,自可官中为之收赎,而令师道掠美,事实非宜。”完宗深然之,王承宗拒命,上令神策中尉吐突承璀为招讨使,谏官上章者十七八。居易面论,辞情切至。上颇不悦,谓李绎曰:“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绎对曰:“居易所以不避死亡之诛,事无巨细必言者,盖酬陛下特力拔擢耳,非轻言也。”上曰:“卿言是也。”由是多见听纳。六年四月,丁母陈夫人之丧,退居下鄄。九年冬,入朝,授太子左赞善大夫。十年七月,盗杀宰相武元衡,居易首上疏论其冤,急请捕贼以雪国耻。宰相以宫官非谏职,不当先谏官言事。会有素恶居易者,掎摭居易,言浮华无行。执政方恶其言事,奏贬为江表刺史,追诏授江州司马。十三年冬,召还京师,拜司门员外郎。凡朝廷文字之职,无不首居其选,然多为排摈,不得用其才。时天子荒纵不法执政非其人制御乖方河期复乱居易累上疏论其事天子不能用乃求外任七月,除杭州刺史。大中元年卒,时年七十六。
(选自《旧唐书》,有删节)
10.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①吾谓斯文遂绝 绝:形容词,独一无二
②章武皇帝纳谏思理 理:动词,治理
③而令师道掠美 而:连词,表转折
④是朕拔擢致名位 致:动词,获得
⑤丁母陈夫人之丧 丁:动词,遭遇
⑥然多为排摈,小得用其才 为:判断动词,是
A. ①②⑤ B. ①③⑥ C. ②③④ D. ④⑤⑥
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时天子荒纵不法/执政非/其人制御乖方/河朔复乱/居易累上疏论/其事天子不能用/乃求外任/
B. 时天子荒纵不法/执政非其人/制御乖方/河朔复乱/居易累上疏论/其事天子不能用/乃求外任/
C. 时天子荒纵不法/执政非/其人制御乖方/河朔复乱/居易累上疏论其事/天子不能用/乃求外任/
D. 时天子荒纵不法/执政非其人/制御乖方/河朔复乱/居易累上疏论其事/天子不能用/乃求外任/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白居易文才出众。顾况擅长写文章,后辈的文章他都没有中意的,但对居易的文章却十分赞赏,并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
B. 白居易擅长作诗。他写的众多诗歌都富有讽谏之意,针砭时俗之弊,补救政务的缺陷,当时的读书人收藏了他很多文章。
C. 白居易积极进谏。淄青节度使李师道想为魏徵的子孙赎买住宅,白居易认为应由朝廷来做此事,皇帝听从了他的意见。
D. 白居易坦率耿介。针对吐突承璀任招讨使一事,他进谏时言辞急切让皇帝很小高兴,幸亏李绛为他说情,才纾解了皇帝的不满。
13.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曰:“卿言是也。”由是多见听纳。
(2)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日《琵琶行》。
14. 请简要说明白居易被贬为江表刺史的原因。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菩萨蛮
[宋]孙洙
楼头尚有三通鼓,何须抵死催人去!上马苦匆匆,琵琶曲未终。
回头凝望处,那更廉纤雨。漫道玉为堂,玉堂今夜长。
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离天亮还早,恰逢此时朝廷宣召,词人发出“何须抵死催人去”的怨语,皇帝宜召,竟是如此不情愿,可见这夜宴是何等令人留恋。
B.“上马苦匆匆”中的“苦”字,很好地表达了词人对官场的厌倦心情和身不由己的痛苦,一曲琵琶还未听完,竟还要匆匆上马去应官差。
C.上片四句,一气呵成,节奏快速,皇命催人、刻不容缓的气氛顿出,从而较好地托出词人不愿从命而又不敢违命的矛盾心情。
D.“回头凝望处,那更廉纤雨”是说人虽已上马,上了马仍不时回头凝望那欢乐的场所,这时一路上飘洒着的细雨,让词人感到心情愉悦。
16.这首词结尾提到“玉堂今夜长”,与前面哪一句相对应,我们该如何理解结尾句?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逍遥游》中庄子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2)李商隐《锦瑟》中诗人用“________,_________”两句,感慨岁月的变化,表达对美好年华的思念。
(3)崔护《题都城南庄》中“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两句写出了桃花依旧,但人面不见,人去楼空的物是人非的情景。李煜的《虞美人》中,也有两句写出了这样的物是人非之感,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勾起作者无穷幽怨和仇恨之情。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18.下面这段文字是一位同学致老师的赠言,其中有五处用词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我们对您的深情难以言状。所有的迷恋都已凝成一串省略号。经历了风雨,才知道您的可敬;走上了成功,才知道您的伟大。谢谢您,我尊敬的老师!我多想再一次关注您的目光,让热情重新把我的理想点燃;我多想再一次倾听您的讲课,让知识重新给我飞翔的翅膀。春风化雨沐我心,师恩浩大永记心。在人生的旅程中,您启迪了我的心灵,开拓了我的智力。为我点燃了希望的光芒。谢谢您,老师!人生的岁月是一串珍珠,亲爱的老师,愿您永远是其中最璀璨的一颗!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19.下面是某班辩论赛自由辩论阶段的片段请根据正方发言,为反方拟写一段发言,不超过100字。
正方观点:网络使人更加亲近
反方观点:网络使人更加疏远
正方发言示例:我方认为,网络使人更加亲近。网络出现,使人们便于沟通,无论是文件还是科技,都可以在网上快速传播。网络提供了广阔的交流空间,减少了时空限制,让人们可以自由加强个人联系,减少隔阂。
反方发言:我方认为,网络使人更加疏远。
四、写作(60分)
20.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公元1124年,辽朝的状元、皇族成员耶律大石不得不带领部下奔向西部,跋山涉水,最终落脚在如今的吉尔吉斯坦古城马拉沙衮,成为契丹部落的海外游子,繁衍达五十万人之多,现在,吉尔吉斯坦契丹人的生活安定,但经常有契丹部族的后代子孙操着一口流利的西亚语回到中国寻根问祖。(《契丹史》)
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综合分析和鉴赏能力。
B项,“是因为看他“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错误,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主要是因为他对华昌这样的读书人的憎恶和鄙视。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能力。
从文章第⑤段对华昌的外貌描写,第⑥段“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可以概括出华昌斯文谦和的特点;
从第⑥段面对石钵头的为难华昌只是一声不吭走了、第⑰段华昌徒手将砚掰成整齐的两半可以概括出他身怀绝技、隐忍退让;
从石钵头向华昌求砚而华昌对曾经恶言相向的人也能慷慨相助的情节可以概括出华昌正直善良、宽容大度。
【3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本结构内容理解与分析
小说有四种类型的常见结尾:出人意料的结尾,令人感伤的结尾,令人欢喜的结尾,留下空白的结尾。该小说结尾是属于出人意料的结尾。作用有: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③突出人物形象;④突出文章主旨。
结合文本分析:结构方面:精瘦落魄的读书人竟能徒手分砚,小说结尾出人意料,但巧设伏笔,使故事的发展合乎情理,使人信服,使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引人深思。人物形象方面:华昌明明身怀绝技,却不计较石钵头的多次挑衅,突出表现了他的隐忍大度,丰富了人物的形象。主题方面:小说结尾意味深长,更好地揭示了作品主题,生活中应当尊重他人、宽容大度。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C项,“可见他们有些许的虚荣”错误,他们的那些表情都是装出来的,目的是让对方相信自己的话。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中人物性格的分析能力。解答本题要从文本中找到与老头的言行举止等相关的描写进行分析概括。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分析概括。在小说中,当德丽雅和乔的学费没了着落时,是德丽雅首先想到去外面工作来维持生活,她敢于直面困境而转变身份,她善解人意,为了能让丈夫继续学习艺术,她编造一个作将军女儿钢琴教师的谎言,为了家庭和丈夫,她勇于牺牲自己。她为了能让丈夫专心学习绘画,编造一个作将军女儿钢琴教师的谎言,但她却不善于圆谎,被熨斗烫伤后,善良的她仍在编造故事,以期宽慰丈夫,但在圆谎时却慌乱得口不择言,“熨斗——我是说奶酪”,险些说出事件的真相。
【6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小说有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粗知大意,理清基本思路,概括主旨,把握艺术特色。“含泪的微笑”是欧·亨利小说的创作风格,是作品喜剧形式和悲剧内涵的有机结合;“微笑”是其喜剧形式,诙谐的语言,轻松的叙述,巧妙的情节,幽默讽刺甚至玩世不恭的语调,夸张,嘲讽,双关等手法的运用,都让读者忍俊不禁;“含泪”是其悲剧内涵,欧·亨利小说轻松的文字背后是内里沉重的现实主义格调,作品多揭示现实的不合理,表现小人物在残酷的社会中承受心灵的创伤,寄寓他们深深的同情。本文中充分的体现了欧·亨利这种创作风格。小夫妻为爱牺牲,为对方放弃艺术梦想,使情节推进富于戏剧性,小说用轻松的而幽默语言来描写悲伤的故事,悲剧糅合进喜剧因素,让读者泪中含笑,笑中带泪,极大地增强了故事的可读性;同时,在德丽雅和乔因为生活所迫不得不放弃自己的艺术追求时,两个人都想用美丽的谎言安慰对方,这增添了人物性格的亮点,表明即使小人物梦想幻灭不可避免,但爱却使这种幻灭变得美丽,让读者体会到动人的心灵之美,并深受感动。小说最后的结尾非常温馨,虽然现实残酷,但小夫妻却收获了真挚的爱情,给悲惨的故事一个幸福结局,让读者悲喜交加,让小说的思想性得到升华。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题干指定材料的内容,尤其是对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本题选“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A项,“是因为他们具有中国美学精神,能够弘扬中华民族直面灾难的大智大勇、顽强抗争的精神”说法有误。结合文章第二自然段内容可知,不是因为文艺工作者具有中国美学精神,而是要想深化“抗疫文化”书写,作品本身需要具备中国美学精神。
B项,“要想进行‘抗疫文艺’创作,需要从……”说法有误。原文说“如何深化‘抗疫文艺’书写?笔者认为……应从‘国本、人本、事本、文本’四个方面提高认知把握能力和提升艺术表现水平”,选项表述对象错。
C项,“不能因为艺术虚构而对客观事实有丝毫改动”说法有误。原文中说“以客观事实为本,真实反映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现实……‘抗疫文艺’创作需要宏大的真理叙事与细微的客观描述完美结合”,是艺术就要有创作虚构,选项说法太过绝对。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本题选“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B项,“强调了文艺创作会对社会和国家产生巨大影响。抗疫文艺宣传中国精神更是证明了这一点”说法有误。“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在段首,本段强调的是国家政策和社会对文艺创作的影响。
故选B。
【9x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这类题目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本题要求选“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D项,“只有将个体感受融入到对国家与民族命运的思考中,才能讲好中国故事”说法有误。原文中说“把笔触深入到民众生活状态之中,深入到人性的各种表现情势之中,深入到家国关系与民族命运之中。只有这样,才会创作出……为人民群众所喜爱的优秀作品”,选项以偏概全。
故选D。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设误类型:(1)无中生有,把文章里没有的内容加进答案中去;(※特别提醒:关注未然与已然、原因与结果、先与后、夸大与缩小、部分与全体的区别)(2)主次颠倒,把次要的说成主要的;(3)以偏概全、张冠李戴,即偷换概念,明明是那件事,答案里却说成是这件事;(4)因果颠倒,或者把因说成果,或者把果说成因,这一点最具有干扰性,还需仔细甄别。
【10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的能力。
①句意为:我以为这样的文章已经绝迹了。绝:动词,断绝。
⑥句意为:然而大多被排斥,不能施展他的才干。为:介词,被。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本题中划线句的意思是“当时天子荒淫纵欲不遵礼法,执政官不胜其任,治政失策,河朔再次发生动乱。白居易屡次上疏论说此事,天子不能采纳,于是他请求离京任职”。
“制御乖方”中,“制御”,词组,统治,控制,之前断开,排除AC;
“天子不能用”中,“天子”主语,之前断开,排除B。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
B项,“收藏了他很多文章”错误,原文“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一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士君子多之”,意思是“白居易文辞丰富艳美,尤其擅长作诗。他写几十上百篇诗歌,都有讽谏之意,能针砭时俗之弊,补救政务的缺陷,因而读书人都很赞赏他”。
故选B。
【13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1)中“是”,对;“由是”,从此;“见”,表被动,被。
(2)中“为”,写;“凡”,总共;“命”,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
“宰相以宫官非谏职,不当先谏官言事”,意思是“宰相认为白居易是太子属官而非谏官,不应在谏官之先议论政事”,即作为官官,先于谏官越职言事,不合礼法;
“会有素恶居易者,掎摭居易,言浮华无行”,意思是“正碰上有人一向嫉恨白居易,便挑他的毛病,说他浮华无德行”,即得罪小人,被人指摘;
“执政方恶其言事,奏贬为江表刺史,追诏授江州司马”,意思是“主管这一事务的人正厌恶白居易为此事上谏,就上奏皇帝把他贬为江表刺史,追发诏令授任江州司马”,即招致执政不满,被上奏贬职。
【点睛】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注意重点字,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
参考译文: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他从小就聪慧过人,胸怀豁达开朗。白居易十五六岁时,袖揣自己的一篇文章,去投赠著作郎吴地人顾况。顾况擅长作诗文,后辈的诗文,没有合他心意的。看了白居易的文章,顾况不由得到门口以礼相迎,说:“我以为这样的文章已经绝迹了,没想到又遇见了你。”白居易文辞丰富艳美,尤其擅长作诗。他写的几十上百篇诗歌,都有讽谏之意,能针砭时俗之弊,补救政务的缺陷,因而读书人都很赞赏他。章武皇帝纳谏思治,渴望听到正直的话,召白居易进翰林院任学士,任命他为左拾遗。淄青节度使李师道献绢,为魏徵子孙赎买住宅。白居易谏奏道:“魏徵是陛下先朝宰相,太宗曾赐宫殿建筑用材给他修成正宅,与诸官的宅第大不相同。子孙典押,钱并不多,自然可由公家为他赎买,而让李师道掠此美名,此事的确不合适。”宪宗认为很正确。王承宗反叛,皇上命神策中尉吐突承璀为招讨使,谏官中十有七八上奏劝止。白居易面谏皇上,情辞十分急切。皇上很不高兴,对李绎说:“白居易这小子,是朕提拔他才有这样的声名地位,他却对朕无礼,朕确实难以忍受。”李绛回答说:“白居易之所以不避死亡的惩罚,事无巨细必定要说,正为报答陛下对他的大力提拔,并非说话轻佻。”皇上说:“你说的对。”从此白居易的意见多被采纳。元和六年四月,白居易遭逢母亲陈夫人去世,白居易退职还居下邦。元和九年冬天,重新进入朝廷,被授予太子左赞善大夫的官职,元和十年七月,盗贼诛杀宰相武元衡,白居易第一个上疏论说他的冤屈,请求抓紧捕贼来雪国耻。宰相认为白居易是太子属官而非谏官,不应在谏官之先议论政事。正碰上有人一向嫉恨白居易,便挑他的毛病,说他浮华无德行。主管这一事务的人正厌恶白居易为此事上谏,就上奏皇帝把他贬为江表刺史,追发诏令授任江州司马。元和十三年冬天,白居易被召回京师,授予司门员外郎。凡是朝廷内关涉文字的职务,白居易无不首当其选,然而大多被排斥,不能施展他的才干。当时天子荒淫纵欲不遵礼法,执政官不胜其任,治政失策,河朔再次发生动乱。白居易屡次上疏论说此事,天子不能采纳,于是他请求离京任职。七月,授予杭州刺史。大中元年,白居易去世,时年七十六岁。
【15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D项,“这时一路上飘洒着的细雨,让词人感到心情愉悦”错。这首词描写词人不愿去应官差,结合“何须抵死催人去”“上马苦匆匆”等句子可知,并不是“这时一路上飘洒着细雨,让词人感心情愉悦”,而是“一路上飘洒着细雨,更令人黯然神伤”。
故选D。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结构手法、理解诗句的含义及诗人情感的能力。篇章结构的技巧有:先景后情、先情后景、以景结情,首尾照应、呼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过渡、照应、抑扬,卒章显志、以小见大、对比等。考生可对照具体诗歌来分析判断。无论什么诗歌都需要理解诗句的意思,鉴赏诗人的情感。
本词结尾“玉堂今夜长”,是诗人的心理感受,“今夜长”对应的是前面的“楼头尚有三通鼓”。这是两种截然相反的心理感受。诗人本来正在宴饮,这由“琵琶曲”一词可以判断,这次宴饮诗人十分愉快,虽然时间已经很晚,他仍不感到厌倦,甚至欣喜地说“楼头尚有三通鼓”,庆幸离天亮还早。然而此时突然接到朝廷征召,要他赶紧去复命,于是他的好心情一扫而光,甚至恨恨地说“何须抵死催人去”,一曲琵琶还未听完,竟还要匆匆上马去应官差;即便已经上马,还留恋地回头凝望刚才宴饮之处,甚至还未到朝廷,就无奈地说“玉堂今夜长”,大有长夜难捱之感,对照开头“楼头尚有三通鼓”,同时对于时间的感受,竟有如此不同的心理变化。这一起一结也自然形成两种情境的鲜明对比,使这首小词首尾相顾,有回环不尽之妙。
【17题详解】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2).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3).锦瑟无端五十弦 (4).一弦一柱思华年 (5).雕栏玉砌应犹在 (6).只是朱颜改
【详解】本题考查识记名句名篇的能力。
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容易写错的字:沮、锦瑟、雕栏、砌、犹。还要注意不要丢掉“且”“之”“而”。
【18题详解】①“难以言状”改为“难以言表”;②“迷恋”改为“依恋”;③“关注”改为“注视”;④“倾听”改为“聆听”;⑤“开拓”改为“开发”。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得体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赠言中有五处用词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然后依据语言使用的场合、使用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辨析正误。本题中,“难以言状”使用不当,“难以言状”的意思是难以描述,无法形容。句中说的是难以表达,可以改为“难以言表”;“迷恋”使用不当,迷恋指过分喜爱,难以舍弃。如:迷恋音乐,此处是说舍不得离开,可以改为“依恋”;“关注”使用不当,关注指的是关心重视,用眼睛去看某人、某事,用实际行动去或用心去对待某人、某事。此处是说注意地看,可以改为“注视”;“倾听”使用不当,倾听指细心地听取(多用于上对下),这里是听自己的老师讲课,可以改为“聆听”;“开拓”使用不当,开拓是指从小到大地发展、扩大,对象一般是范围较大的。泛指扩大、扩充。此处说发现或发掘智力,可以改为“开发”。
【19题详解】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准确的能力。本题是写辩论稿。辩论是双方互相用自己认为正确的道理去说明一定的事情和问题,以图战胜对方,有时还要揭露对方的矛盾,驳斥对方的错误,力求最后得到对事物的正确认识或共同的意见。为辩论而写的文字稿就是辩论稿。此题要求为反方拟写一段发言,不超过100字。反方发言的开头题目中已经提供了,接下来主要是如何写。写作时要注意正方的观点,反方发言最好能针对正方的观点做出批驳。就本题而言,具体可以这样写:首先,针对正方提出的“无论是文件还是科技,都可以在网上快速传播”,可提出“网络的高度虚假性,使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降低,使人更疏远。”从网络存在的问题来看,当今网络至今未形成一整套成熟的网络道德和网络法规对其进行约束和规范,很多人带着假面具上网,而所得到的也极可能是--个或很多假面人发出的信息。不必负责任的互联网上什么都可以乱说,互联网简直成了骗人网,连人与人交往中最基本的信任都无法做到,又何谈亲近呢?因此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缺乏人类理智约束的网络只能带给人们情感上的疏远。第二,针对正方“网络提供了广阔的交流空间,减少了时空限制”的观点,可提出缩短空间距离并不等于拉近关系。我们从不否认网络作为一种现代的通讯手段,它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更便捷的交流活动,可之中交流绝不能必然拉近人与人的关系。人际关系学告诉我们,人们的交流主要有情感交流与信息交流两大类,而目前网络上的交流多数是信息交流,可是我们都知道,所谓亲近与疏远的问题,主要是指人际关系与思想感情的亲疏问题,而网络又怎么能千斤重担一肩挑呢?最后,根据正方“让人们可以自由加强个人联系,减少隔阂”的观点,可提出维持人际关系的根木是情感交流而不是网络交流。网络虽然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更便利的交流空间,但在网络上大批量的接触陌生人,这些互无了解,互无接触的陌生人通过冰冷的显示屏进行交流,这种交流无法使我们接近,无法使我们亲密,也就无从谈起亲近。有时我们通过网络与异地亲友进行联络,但我们与亲友的亲密关系是早已既定的,我们只是用网络来巩固这种亲近关系,如果我们想使这种关系更亲密,那么我们必须走出网络,回到现实。
【20题详解】例文
精神追求让生活更美好
前几年,电视剧《伪装者》热播时,主演胡歌名声大噪,引起许多人的关注。可是就在这名利双收之时,胡歌却选择了出国深造,去学习更高的表演技术和知识,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在金钱与名利的物质财富得到满足后,胡歌并未停滞于此,因为他有着更高的精神追求。诚然,物质保障为我们提供了生存的基础,但想要追求更美好的生活,我们就应有更高的精神追求,不为物质所束缚。
名利、金钱是大部分人所追求的,而在满足了自己的物质需求后,跳脱出其束缚的圆圈,去追寻更高的精神境界的人却是少之又少。而胡歌做到了,他将表演的梦想作为自己的精神追求,从中获取持续前进的动力与信念,去追求更美好、更高尚的生活。倘若在物质保障得到满足后,他便像其他一些人一样停滞不前,没有精神上的追寻,他就会陷入那个束缚的圆圈,在时代的洪流中成为一个平庸的人,过上重复而乏味的浮华生活,失去对生活的希望与憧憬。
精神追求如物质保障一样,对于人来说中必不可少的,因为它让我们饱有对生活的希望,让我们在不断的追求中创造更美好的人生。
穆罕默德曾说:“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为什么要换一朵水仙花呢?水仙花又不能吃。可是它是我们的精神追求的象征,是我们的信念的象征。假如一个富豪,他有一千块面包,没有精神追求,他也终只是一个存有大款钞票的ATM机,一具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
精神追求,是陶渊明“一片冰心问杯盏,笑看东篱菊蕊黄”的洒脱悠静,是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清逸闲适,是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潇洒自得。
回望今昔,我们被称为“最幸福”的一代,因为我们生于和平年代,避开了中国曾经的战争残酷与民不聊生,生长于物质生活充裕的今天。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情况下,我们同样应有自己的精神追求,应有自己的梦想,有自己的信念和思想,这样才能对生活充满希望与憧憬,去追求更美好的生活。倘若不然,则只能重复于无味的日常中,失去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兴致。精神追求让我们的生活色彩变得更加丰富美好。
“亦余心之所向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精神追求让我们的心灵有所归属。从而能在拥有了富足的物质保障的基础上,不为其所束缚,去追求更美好的生活。
精神有了归属,生命就有了意义。让我们在精神的追求中获得更美好的人生!
【详解】本题考查写作能力。
[审题]
本题是材料作文,材料内容来源于《契丹史》。材料叙述契丹部落流落到海外,繁衍达五十万人之多,虽然生活安定,但经常有契丹部族的后代回国寻根。“辽朝的状元、皇族成员耶律大石不得不带领部下奔向西部,跋山涉水,最终落脚在如今的吉尔吉斯坦古城马拉沙衮,成为契丹部落的海外游子,繁衍达五十万人之多,现在,吉尔吉斯坦契丹人的生活安定”,可以从中找到关键词“不得不”“跋山涉水”“繁衍”“生活安定”等。由此可见,他们一开始经过艰难的选择,最后获得了安定的生活,可以立意:凡事在曲折中发展。“吉尔吉斯坦契丹人的生活安定,但经常有契丹部族的后代子孙操着一口流利的西亚语回到中国寻根问祖”,可以用以果推因法来思考立意,他们生活安定了,为什么还想着寻根问祖呢?可以得出答案:人类在追求生存、生活安定的同时也追求精神依托。也可以从“游子思乡寻根”的角度来立意。
[立意]
1、凡事在曲折中发展
2、人类在追求生存、生活安定的同时也追求精神依托
3、思乡寻根是游子的情怀
[素材]
1、哲学中有这样一个观点:世界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但道路是迂回曲折的。也就是说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失败、挫折、走弯路是不可避免的,即使再谨慎的人,也会“误入歧途”。但我们不能就此一票否决了我们的人生。要相信光明总在前方,一时的失足,只是因为我们经验不足,而做出的一次错误的尝试,只要有了前车之鉴,我们就立即调整姿态,重新审视前方的道路,然后继续前进。或许一路跌跌撞撞好多次,但我们的羽翼会因此磨炼的更加丰满,最终我们能飞过重重阻碍,到达成功的彼岸。
2、既然“失足”走弯路是不可避免的,那我们就不应绕过它。因为少走这次弯路,只会让我们年轻的翅膀在以后的道路上折伤更多次。少了前面经验的积累,我们只会在以后的泥潭中深陷、沉沦,不能自拔,最终看不到胜利的曙光,倒在了人生的路途中。
3、“树高千尺,叶落归根”。这是树上的叶子在寻找自己的根,“游子万里,夜夜思亲”。这是异乡的人儿在寻找自己的根。
4、对于年过半百的王天军背着自己81岁的老母亲看社火的事情,有人大为赞叹;对于思乡小诗走红网络的事情,有人不以为然;对于高管辞职当电工照顾母亲的事,有人嗤之以鼻。但在我看来,这都是他们对于自己“根”的寻找。就像天上的云总会回到天空,就像枝头的鸟总会回到巢穴。没有根的地方总给人太多破碎的感觉,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家,都需要家人的温暖。
5、面对远古人们为什么要保存火种的问题,托姆的回答让人耳目一新,同时也引人深思。夜幕来临之际,火光灿烂多姿是最美最美的,为何比取暖御寒,烧出鲜美的肉食来的深邃动人,因为它是高于物质的精神追求。
[结构]
本文以胡歌名利双收之时毅然选择出国深造的事例做引,引出“想要追求更美好的生活,我们就应有更高的精神追求”的论点。接着指出,人能跳出物质的束缚,追求更高精神境界其实非常难得,然后提出精神追求能够让人创造更美好的人生。随后提出精神追求让我们的生活色彩变得更加丰富美好。最后,作者呼吁人们都能在精神追求中获得更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