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建安《药砚》入选深圳市华胜实验学校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全) 练建安 上传

单篇 作者授权首发

53次点击|2次点赞

赞一下

练建安《药砚》入选深圳市华胜实验学校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全)

360截图20240611133724404.jpg360截图20240611133608960.jpg

2021年深圳市华胜实验学校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丁会云

清明时节雨纷纷……长江南岸的临湘市,清明时节,是很难碰上一个好天气的。但今年是个例外,清明前后这些天,阳光格外明媚。

爬山去哟!天气这么好,快起来爬山啰!一大早,妈妈就把休假回娘家的我喊醒。

爬山?门前这座荆竹山?这有什么好爬的!我睡眼惺忪地不愿起床。俗语云:靠山吃山。这座荆竹山,砍柴、扯猪菜、挖葛根、摘油茶子……少年的我们哪天不爬几遍?那时候,我们谁不想离这座山远远的?谁不想着山那边的繁华?

终于,寒窗苦读,翻过了这座山。一餐一饭,终于不需要像鸡啄米似的从山里刨了。为什么还要去爬山呢?

懒懒地躺在床上,想着今天是清明节,突然又生出兴致,觉得应该去看看这座山,它曾让我的双手、脸上布满荆棘刮出的许多血痕、令我痛苦甚至恐惧。这也算是对逝去的少年时光的一种祭祀吧。

走出家门约300米,就到了山脚下。这300米,我已经差不多10年没走过了。山涧里的泉水依旧在叮咚,竹子比以前似乎更茂密了些。

咯咯嗒、咯咯嗒……突然,竹林中飞奔出一群鸡来,飞奔的鸡群让山林瞬间有了生机。鸡群后面站着一个陌生的年轻妇女。这是周大娘养的鸡,有300多只。妈妈的话,一下子把个祥林嫂般的人物拉进我的记忆中。这个周大娘,年轻守寡,有个儿子,快30岁还娶不上媳妇。周大娘逢人就诉说,她崽如何老实、如何肯吃苦,求别人介绍媳妇。但因为家里穷,硬是没姑娘看得中。我问妈妈,周大娘的儿子现在娶上媳妇了么?妈妈笑着不答话,与不远处喂鸡的大嫂鸡价高、蛋价好地扯了小半晌。

我们重新上路后,妈妈才说,政府先是要周大娘在山脚下种蘑菇,后来又加入一个合作社喂鸡养羊,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周大娘的儿子前几年娶了邻村的姑娘,就是刚才喂鸡的。周大娘说有了靠山就不会再过穷日子了,天天笑得合不拢嘴。

当年快被贫穷逼疯的周大娘竟然过上了好日子,我不禁心情愉悦,脚步也轻快起来,走山路如履平地。走到半山腰,一片美丽的云霞挡住了我们。怎么有这么多桃花?这是谁栽的桃树?我惊呼。

这是我栽的桃树,你是小会吧?我是你叔咧。花丛中,50多岁的国良叔正在为桃树抹芽。

年轻时的国良叔是我们村里的大力士。记得有一年,有个湖北人在我们这里收茅草梗,一毛钱一斤,拖到造纸厂里做原料。国良叔白天砍了好几百斤,晚上去搬,他力气大,一边肩膀搬一捆,腾不出手来拿手电筒,就用嘴巴咬住手电筒,结果下山时滑了一跤,手电筒插进了喉咙里,流了好多血。妈妈倾其所有去看望,也只凑了20个鸡蛋。

那一次受伤后,我十来年不敢上山。听我提起恐怖的一幕,国良叔陷入回忆中。出门就是山,不敢上山的国良叔日子越过越穷。前几年,临湘市派来的扶贫工作队支持国良叔将这一片荒山承包起来,搞起了种植业。国良叔在工作队的带领下,重新走进大山,种了30多亩桃子,还种了几亩黄精,现在年收入30多万元。

我由衷地为国良叔感到开心,当年的大力士终于不再沉沦。

端午节一过,桃子就熟了,你一定要来摘桃子吃呀。走出老远,国良叔中气十足的嘱咐,还在我耳边萦绕。

沿着青石板铺就的山路拾级而上,这石板,墨黑色中泛着灰白的光,石板的左边是随手可攀折的红杜鹃、紫檵木,右边则是一条清亮的小溪哗哗流淌。这样的石板路,我在云南的茶马古道走过,在贵州的千户苗寨走过,这古老的石板路,分明就是珍贵的旅游景点嘛。妈妈说,确实有外地人来旅游,桂香姐开了家乡里香农家乐,就是专门接待游客的。妈妈还笑着与我分享,去年9月份,有一伙岳阳的户外驴友来这里爬山,正碰到妈妈,就出300元钱要她带路。爬爬山,就赚了300元地导费,哈哈哈……”妈妈开心极了。

小会,你知道这风力发电机一天可发多少电么?坐在石头上休息时,妈妈抬手指着山顶上一线排开的风力发电机问我,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这种发电机,我只得老老实实地告诉妈妈,我不知道。为了看个究竟,我大踏步走上山顶。写着国网电投的风力发电机,在风的作用下,不紧不慢地转动着,巨大的叶轮,发出低沉的嗡嗡声,像邻居毛婆婆在喘气。毛婆婆有气管炎,喘气声音特别大,她儿子是个不会说话的哑巴,日子要多苦有多苦。

说起毛婆婆,妈妈不知借了多少米多少油给她,但从来没有还过。现在不找我借东西了。妈妈说,自从有个局长结队帮扶她家后,那个局长先是自己提米提油给她吃,后来安排她哑巴儿子在村里拖垃圾,一年1.2万元工资,不愁吃穿了。这个风力发电项目,也是那个局长考察我们村子后,看到这座山地势好,适合发电,争取了这个风力发电扶贫项目,每个贫困户每年可分红3000……

一样的荆竹山,不一样的人间烟火!10年时光,当年的穷山僻壤,在政府的帮助下,已经变成了乡亲们脱贫致富的靠山。

站在山顶,俯视村庄,只见弯弯曲曲的山路,像飞舞的银蛇,一栋栋气派的楼房,像山路串起的珍珠,熠熠生辉……10年前的茅草屋、泥巴路,连同那段贫穷的生活,都埋葬在岁月深处不见了踪迹。天地万物,竟是如此气清景明。

荆竹山,乡亲们永远的靠山。

(摘自2020-05-29《湖南日报》)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写对爬山充满矛盾的心理,既体现了少年贫穷生活对造成的心理伤害之深,又表达了想对少年生活祭祀而释怀的心情。

B. 周大娘养鸡、国良叔种桃树、桂香姐开农家乐、毛婆婆哑巴儿子拖垃圾、风力发电等故事场景,以点串面,以小见大,有力地立体呈现了政府扶贫帮困带来的乡村巨变。

C. 全文从平视与俯视的角度,通过拟声描摩、俚语对话、数字具述、动作细刻等细节描写,细腻而生动地刻画了荆竹山村民由贫到富的人文生态。

D. 文章以荆竹山为背景,对10年前后的乡村生活平均使用笔墨,进行比较描写,全镜头地展现了中国扶贫政策带来生活变化,深刻反映同人不同天的主题。

2. 文章从第一人称的视角叙写故事,有何妙处?请结合全文内容概述。

3. 本文以靠山为题,有何用意?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练建安

阳光朗照,河头城浮动飘忽的浓雾渐渐消散。

石钵头赤裸脊背,噔噔踏入石坝码头肉铺摊点,立定,双肩一耸,大块猪肉扇啪嗒一声脆响,平摊在了肉案上。两个伙计手忙脚乱,将猪肉扇挂上一根铜皮红木大秤。一个掌挂钩,一个挪秤砣报数:二百……三十一斤半。石钵头斜了他们一眼,操起两把剔骨尖刀,咔咔磨擦,笑骂:黄疸后生!

墟镇巷道,湿漉漉的,水气淋漓。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

石钵头认得此人,是个老童生。传说是满腹诗书,考到胡子花白,连一个秀才也没捞着。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石钵头扭头噗地吐出了一口浓痰。

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问:前蹄,几多钱啊?石钵头利刀游走剔骨,沙沙响。老弟,几多钱?华昌再问。石钵头说:现钱,不赊账。华昌说:你这后生哥啊,好没道理,咋就说俺要赊账呢?

石钵头说:搞笑嘴!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华昌说:无怨无仇,做嘛介不卖?石钵头斫下猪蹄,说:看好了,可是这副?华昌点头。石钵头抓起猪蹄,猛地往后抛入汀江,说:俺要敬孝龙王爷。不行么?华昌拣起制钱,一声不吭地走了。身后传来阵阵哄笑声。

半个月后,华昌带着几个破蒙童子江岸踏青,歇息于城东风雨亭。彼时,石钵头正惬意地嚼吃着亭间售卖的糠酥花生。一扬手,花生壳撒落遍地。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先生教俺一本书,俺教先生打野猪。野猪逐过河,逐去先生背驼驼……”

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

华昌是邻县武邑山子背人。山子背距河头城七八铺远。他那蒙馆设在张家大宗祠里。

夜晚,细雨濛濛,倒春寒风吹动西厢房窗棂。昏黄油灯下,华昌翻阅旧日诗稿。当他读到学书学剑两不成时,不由得悲从中来。

嗒,嗒嗒。有轻微的叩门声。没错,是叩门声。开门,竟是多年未见的老友李半仙。奇香扑鼻。李半仙拎着一副卤猪蹄,笑眯眯地看着他。

转眼到了仲夏。这个午日,童子早散学了。华昌困倦欲睡。宗祠内,闯入了一个莽汉。定睛一看,却是石钵头。

石钵头拎着一副肥硕猪蹄,恭恭敬敬地放在书案上。华昌轻摇折扇,说:得非有辱斯文乎?石钵头懵懵懂懂。华昌合上折扇,说:君子不食嗟来之食。石钵头愕然。华昌站起,迈方步,七八个来回,用了大白话:有嘛介求俺?直说吧。石钵头苦着脸,说:俺老娘瘫了。李半仙的药方,求您老给半块端砚,做药引子。华昌坐下,说:奇了怪了,这端砚何处无有?为何要俺给你?石钵头说:李半仙说了,定要半块阿婆坑的端砚,甲子年中秋日戌时月圆蓄墨的。百砚斋掌柜的说,那时日,方圆几百里,只有您老先生买了一块。”“哦。华昌说,桌上有。识字么?石钵头苦笑:开过蒙,又被先生赶回家啦……略识几个字。华昌微闭双眼,说:自家看,可要看清喽。

石钵头抓过端砚。长九寸,宽五寸,厚二寸一分,份量颇重。抬起,勾头看去,砚底刻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甲子年中秋日戌时练华昌购置于河头城百砚斋。石钵头认得时日数字,说:就是这块,就是这块!说着,掏出一锭约摸五两重的银子。华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

石钵头嗫嚅不知所措了。华昌自言自语:李半仙?这个李半仙搞嘛介名堂?石钵头急了:老先生,俺…………”华昌举手截止,说:后生哥,半块,何谓半块?就不能有丝毫差错,分得来么?石钵头额上冒出冷汗,说:刀斧斫开?华昌笑了:何须如此麻烦。

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低一声。

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

(原载《天池》2016年第6期)

4.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第二段中赤裸脊背”“双肩一耸”“两个伙计手忙脚乱等处,运用了正侧面结合的手法,生动地塑造了石钵头强悍、霸气的屠夫形象。

B. 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是因为看他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

C. 小说中两处画线句子景物描写非常精炼,第一处重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第二处则主要烘托了华昌此刻惆怅、失落的心理。

D. 小说以药砚为题,含义深刻:这既是给石钵头老娘治瘫病的药引子,也是教育他要尊师重道、宽以待人的良药。

5. 请结合全文概括华昌的性格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6. 小说结尾有什么独到之处,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莫嗟年景暮,转眼是新春。看那人潮如织的车站机场,看那欢乐祥和的万家灯火,看那采购年货的喜乐表情,就能明白,中国人对年文化的崇尚从未改变,中国对家的信仰从未改变。在这个最能寄托和承载中国人情感的节日里,让我们一起守望梦想花开,增进文化自信,共同瞩望新的一年国泰民安、家和事顺。

春节,为奔跑中的逐梦人提供了殊为难得的心灵栖居所。中国人团圆过年,本身就是中华文化深入人心的生动写照。不管回不回家,不管在哪里过年,春节都像磁铁一样吸引着每个人,这就是文化的凝聚力、穿透力。春节集中华传统文化之大,正如冯骥才老先生说的那样,春节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道德、价值观和审美的传承载体,是中华文化形象最迷人的体现。春节里团圆祥和、事亲尽孝、慎终追远、除旧布新、祈福纳祥等文化讲究和仪式,是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生活根脉,代表着中华文明数千年来始终不渝的价值追求和生活理想。人们通常把春节的风俗习惯都讲究一番,年味自然就出来了。

曾经一段时间,游戏通宵、红包攀比、酒桌奔波、奢靡享乐,一度成为冲毁春节年味的泥石流。如果轻视了春节的文化意味,那么无论再多的消遣和吃喝,也弥补不了精神的空虚。对待春节这一文化传统,最令人忧心的事情莫过于物的败坏尚可恢复,而文化精神一旦败落下去,要挽救回来,恐怕就难以计算时日。由此而言,春节不仅是一道如何过节的生活命题,更是一道维护什么价值、追寻什么使命的文化命题。当我们的物质生活丰富起来,我们还需要学会过殷实的文化生活,学会取舍选择,懂得守望坚持。面对春节,对每个中华儿女而言,应有守护传统、立根固本的文化自觉,应有凝神铸魂、探索创新的文化自信。

春节是先人留给后人的迷人文化风景,也是今人创新探索的时尚文化大餐。春节是农耕文明赐予中国人的礼物,但文化不会停留在昨日,正如崭新未来总是永不停歇奔涌前行。从反对铺张浪费、吃喝跑送,到崇尚健康、热爱运动;从注重家风家教,到学习过节、读书过年:新风新气、新文化新程式,为春节注入了崭新的时代内涵,春节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里开枝散叶、赢得新生。传统过年方式是赶年集、逛庙会,现在也盛行反向春运、旅游过年;过去烘托家庭幸福的是一桌丰盛年夜饭,如今全家一起看场电影、拍张合照:同样定格幸福团圆。让温润文化生活、慰藉人伦情感的文化粮食丰富起来。变化的是年俗形式,不变的是文化追寻和情感觅渡。其实我们完全不必担心年味变淡、春节消失,因为春节是生活的哲学,而生活之树常新。

世间最幸福的事,莫过于全家团圆,共度节日良辰。过年的魅力不仅在于满足味蕾或享受假期,更在于亲人的深情相拥、朋友的互道祝福,更在于触摸传统文化、弘扬时代价值,在安心顺心开心中拉近亲情爱情友情的距离,在忆苦思甜、继往开来中凝聚再奋斗、再出发的力量。纵然社会变迁、时代变化、文化变革,春节永远是中国人心底最深处的文化胎记,永远是中国人安放文化乡愁的精神家园。

(摘编自华宁《春节永远是中国人心底最深处的文化胎记》)

7.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春节是最能寄托和承载中国人情感的节日,充满着国人对家庭、国家的期望和希冀。

B. 人们春节回家过年、讲究仪式,是为了传承中华文明数千年来始终不渝的民族精神。

C. 在物质生活不断丰富的现代社会,我们应学会取舍选择,应把文化生活放在第一位。

D. 如今过年的魅力不在于满足吃喝及其它传统年俗形式,而在于文化追寻和情感觅渡。

8.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全文论述了春节在中国人心中的重要意义。春节是一道生活命题,更是文化命题。

B. 春节集中华传统文化之大成,过年的讲究和仪式及冯骥才先生的话都证明了这一点。

C. 本文第三段列举了一些不健康的过年活动,以此来论证春节重视文化意味的必要性。

D. 本文运用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层层递进地论述,于篇末点明主旨。

9.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透过春节期间人潮如织、灯火祥和、喜采年货等情景,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人对家、对年的那份深情。

B. 春节是农耕文明的产物,但现代人又探索出新的春节文化,赋予了春节新风气、新程式、新内涵。

C. 最令人感到忧心的不是物的败坏,而是文化精神的败落。物一旦败坏可能引发文化精神的彻底败落。

D. 无论是与家人团圆、和亲朋相聚,还是奔跑去逐梦、行走至远方,春节永远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吴起者,卫人也,事鲁君。齐人攻鲁,将而攻齐,大破之。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昔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武侯曰:善。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田文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要在强兵,破驰说之言从横者。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强。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10. “是形声字,从言射声,本义为认错、致歉。后来的意思延伸开来,文中君疑之,谢吴起的意思。随着词义的不断演变发展,现在已有很多意思,如《陌上桑》中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中的的意思,及花之既谢中的的意思。

11. 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田文/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

B. 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田文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

C. 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田文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

D. 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田文/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

1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则诸侯图鲁矣    图:谋算

B.属之于子乎      属:叮嘱

C. 楚悼王素闻起贤  素:平时

D.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 坐:因……而获罪

1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吴起遭到怀疑。齐军攻打鲁国,吴起被任命为将军,率领军队打败齐军,鲁国国君却听信别人的话,怀疑吴起,不再重用他。

B. 吴起怜恤士卒。他为生恶性毒疮的士兵吸吮脓液,士兵母亲听后痛哭,认为儿子将会为吴起效死。这是他屡建奇功的原因之一。

C. 吴起劝谏魏侯。魏武侯认为江河之固是魏国之宝,他表示治国依据山河险固不如推行德政,修德就能使国家免于灭亡。

D. 吴起被害致死。楚悼王死后,楚国贵戚大臣暴乱攻击吴起,吴起走到大王尸体旁趴在上面,却仍旧被施暴者乱箭射死。

1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2)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15.对《蜀相》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首联以设问引起,开门见山。一个寻字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向往之意。

B. 颔联由远及近,以草绿莺啼的美景衬托诸葛亮人格的清高。

C. 颈联高度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行事。天下计见匡时雄略,老臣心、身先死显报国忠诚。

D. 诗前四句写祠堂之景,后四句写丞相之事。全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缅怀和赞颂,寄托了诗人忧心忧国、痛感济世无人的哀伤。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写女主人公追忆当年与男主人公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屈原在《离骚》中直接表达自己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心情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赤壁赋》中通过夸张、侧面描写表现箫声凄切婉转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9分)

17.根据下面的材料内容,概括我国普通话使用的两个特点。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近日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民众中没上过小学的有0.36%的人会使用普通话,上过小学的有4.69%的人会使用,上过初中的有56%的人会使用,上过高中的有75.76%的人会使用,上过大专的有86.77%的人会使用。普通话在城市里已成校园语言,城市教师普通话水平达到普通话二级标准的占90%。在农村地区普通话也已基本用作教学语言,农村教师达到普通话二级标准的占60%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语言文字运用(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千百年间弦诵不绝的古典诗文,也仿佛一条长河,。对于桐庐这个地方,早在南北朝时期,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一文中,就已经有着极为生动的描写了。

诗画不分家。富春江的涛声,在诗人吟哦声中化成一行行韵脚,而她的浪花溅落到宣纸上,。元代黄公望的传世名作《富春山居图》,描绘了富春江两岸的初秋景色。六百多年前,年近八十的黄公望游历至此,感慨于这里山峰俊奇,峡谷雄伟”,于是长住下来,用整整四年的时光,走遍富春江两岸的峰峦林壑,绘就了这幅被誉为画中之兰亭的山水长卷。据说,八成画面都取材于桐庐境内的江山景色。画卷上,天地静穆,远山微茫,江阔波渺,林峦浑秀,草木华滋,村舍茅亭之间,樵夫钓客的身影参差隐现,弥漫着萧散淡泊的诗意。凭借艺术的非凡力量,大自然获得了永恒的生命。

18. 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 引用   比喻   夸张             B. 对偶   反复   排比

C. 对偶   夸张   拟人             D. 排比   引用   比喻

19.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0.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村舍茅亭之间的樵夫钓客的身影弥漫着萧散淡泊的诗意”,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四、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延期一个月后,2020年高考在万众瞩目中顺利结束。全国1000多万名考生,怀抱对未来的憧憬,肩负着各方的期待,走进考场,追寻梦想。有人说,这届考生是不幸的一代,出生时遇到非典,高考时又遇到新冠。也有人说,这届考生是幸运的一代,上小学时赶上国人圆了百年奥运之梦,上大学时又将赶上国人圆千年小康之梦。

作为同龄人的你,应该怎样看待这里的不幸幸运?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700字。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D项,平均使用笔墨错误,从文中来看,文章重点展现现在的乡村生活;全镜头错误,从文中来看,作者主要借助周大娘养鸡、国良叔种桃树、桂香姐开农家乐、毛婆婆哑巴儿子拖垃圾、风力发电等镜头来展现政府扶贫给乡村带来的巨大变化,这不是全镜头,应属于特写镜头;同人不同天错误,从文章来看,这篇小说借助乡村的变化来凸显政府扶贫帮困的意义,且10年前和10年后都是在党的领导之下,何来不同天之说?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叙述角度作用,把握人物形象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文章从第一人称的视角叙写故事,有何妙处?请结合全文内容概述,然后要回顾第一人称视角通常的作用有哪些,接着梳理小说的情节,分析这些情节与第一人称之间的关联。

首先回顾第一人称视角的常见作用。第一人称是一种直接表达的方式,不论作者是否真的是作品中的人物,所叙述的都像是作者亲身的经历或者是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事情,它的优点是能使读者产生一种真实、亲切的感觉;从作者方面来说,它更便于直接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可以借助第一人称把故事串联起来。

然后梳理小说的情节。从文中来看,这篇小说写清明回故乡的所见所闻,主要展现周大娘养鸡、国良叔种桃树、桂香姐开农家乐、毛婆婆哑巴儿子拖垃圾、风力发电等故事场景,同时也回顾了10年前个人的生活状况和感受。这些都是借助的所见所闻所感展现出来的,这就让故事更为真实;且这些事情、人物、景象是爬山过程中一点点展现出来的,行文思路更为清晰。少年的我们哪天不爬几遍?那时候,我们谁不想离这座山远远的?谁不想着山那边的繁华”“,它曾让我的双手、脸上布满荆棘刮出的许多血痕、令我痛苦甚至恐惧,这是少年时候的对荆竹山的感觉;而现在我不禁心情愉悦,脚步也轻快起来,走山路如履平地”“我由衷地为国良叔感到开心”“站在山顶,俯视村庄,只见弯弯曲曲的山路,像飞舞的银蛇,一栋栋气派的楼房,像山路串起的珍珠,熠熠生辉……10年前的茅草屋、泥巴路,连同那段贫穷的生活,都埋葬在岁月深处不见了踪迹。天地万物,竟是如此气清景明,由此可以看出,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拓展了文章的时空范围以及情感体验,同时经历了荆竹山的贫穷,见证了乡亲们的脱贫致富,所以从的视角来写,更好地突出小说的主旨。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标题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本文以靠山为题,有何用意,然后理解标题的内涵,先理解标题的表层含义,再到文中找到与标题相关的内容,逐层深入地理解标题的深层内涵。

首先理解标题的表层内涵或者字典含义。靠山比喻可以依靠的有力量的人或集体。然后到文中找到与之相关的内容。如门前这座荆竹山”“ 一餐一饭,终于不需要像鸡啄米似的从山里刨了,由这一内容可知,曾经的村民是在荆竹山中刨食,可见这时候的靠山是指这座荆竹山;如俗语云:靠山吃山,这是说乡村有靠山吃山的俗语;如小说中写到周大娘养鸡、国良叔种桃树、桂香姐开农家乐、毛婆婆哑巴儿子拖垃圾、风力发电,而这些都是依靠现在的荆竹山,当年的穷山僻壤,在政府的帮助下,已经变成了乡亲们脱贫致富的靠山;如政府先是要周大娘在山脚下种蘑菇,后来又加入一个合作社喂鸡养羊,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周大娘的儿子前几年娶了邻村的姑娘,就是刚才喂鸡的。周大娘说有了靠山就不会再过穷日子了,天天笑得合不拢嘴”“前几年,临湘市派来的扶贫工作队支持国良叔将这一片荒山承包起来,搞起了种植业。国良叔在工作队的带领下,重新走进大山”“自从有个局长结队帮扶她家后,那个局长先是自己提米提油给她吃,后来安排她哑巴儿子在村里拖垃圾,一年1.2万元工资,不愁吃穿了。这个风力发电项目,也是那个局长考察我们村子后,看到这座山地势好,适合发电,争取了这个风力发电扶贫项目,由这些可以看出,乡亲们真正的靠山是政府的扶贫帮困,这是乡亲们心中的靠山。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综合分析和鉴赏能力。

B项,是因为看他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错误,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主要是因为他对华昌这样的读书人的憎恶和鄙视。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能力。

从文章第段对华昌的外貌描写,第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可以概括出华昌斯文谦和的特点;

从第段面对石钵头的为难华昌只是一声不吭走了、第段华昌徒手将砚掰成整齐的两半可以概括出他身怀绝技、隐忍退让;

从石钵头向华昌求砚而华昌对曾经恶言相向的人也能慷慨相助的情节可以概括出华昌正直善良、宽容大度。

6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本结构内容理解与分析

小说有四种类型的常见结尾:出人意料的结尾,令人感伤的结尾,令人欢喜的结尾,留下空白的结尾。该小说结尾是属于出人意料的结尾。作用有: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突出人物形象;突出文章主旨。

结合文本分析:结构方面:精瘦落魄的读书人竟能徒手分砚,小说结尾出人意料,但巧设伏笔,使故事的发展合乎情理,使人信服,使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引人深思。人物形象方面:华昌明明身怀绝技,却不计较石钵头的多次挑衅,突出表现了他的隐忍大度,丰富了人物的形象。主题方面:小说结尾意味深长,更好地揭示了作品主题,生活中应当尊重他人、宽容大度。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B项,是为了传承中华文明数千年来始终不渝的民族精神有误,属曲解文意。“……的民族精神是客观结果,而非人们的主观目的。见原文第二段:“春节是传承中华民族精神……价值追求和生活理想。

C项,应把文化生活放在第一位有误,属无中生有。

D项,过年的魅力不在于满足吃喝及其它传统年俗形式有误,属混淆肯定否定。见原文第五段:“过年的魅力不仅在于满足味蕾或享受假期。

故选A

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D项,层层递进有误。文章从多角度论述春节在中国人心底的意义,各角度之间没有构成递进关系。

故选D

9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C项,物一旦败坏可能引发文化精神的彻底败落有误,属因果倒置。原文是对待春节这一文化传统,最令人忧心的事情莫过于的败坏尚可恢复,而文化精神一旦败落下去,要挽救回来,恐怕就难以计算时日

故选C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君疑之,谢吴起的意思是:鲁君怀疑吴起,拒绝(疏远)了吴起。在这里的意思是拒绝(疏远)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的意思是:太守问罗敷:愿意与我一起乘车吗?在这里是询问的意思。及花之既谢的意思是:等到花朵凋落。在这里的意思是凋落,凋零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指的就是田文不悦的主语是吴起,所以应在田文后断句,排除BC论功的宾语,所以应在论功后断句,排除D项。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B项,在这里的意思是托付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C项,修德就能使国家免于灭亡就能说法绝对。原文的表述是“……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只是强调修德的重要性。

故选C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得分点:(1)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判断句;所以,……的原因;两个的意思分别是。(2)南、北、西,向南、向北、向西;并,吞并;却,使……退、击退。

参考译文:

    吴起是卫国人,奉事鲁国国君。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鲁君任命他做了将军,率领军队攻打齐国,把齐军打得大败。鲁国就有人说:鲁国虽然是个小国,却有着战胜国的名声,那么诸侯各国就要谋算鲁国了。况且鲁国和卫国是兄弟国家,鲁君要是重用吴起,就等于抛弃了卫国。鲁君怀疑吴起,拒绝(疏远)了吴起。这时,吴起听说魏国文侯贤明,想去奉事他。魏文侯就任用他为主将,攻打秦国,夺取了五座城池。吴起做主将,跟最下等的士兵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伙食,和士兵们同甘共苦。有个士兵生了恶性毒疮,吴起替他吸吮浓液。这个士兵的母亲听说后,就放声大哭。说:往年吴将军替他父亲吸吮毒疮,他父亲在战场上勇往直前,就死在敌人手里。如今吴将军又给他儿子吸吮毒疮,我不知道他又会在什么时候死在什么地方。魏文侯因为吴起善于用兵打仗,廉洁不贪,待人公平,能取得所有将士的欢心,就任命他担任西河地区的长官,来抗拒秦国和韩国。魏文侯死后,吴起奉事他的儿子魏武侯。武侯泛舟黄河顺流而下,船到半途,回过头来对吴起说:山川是如此的险要、壮美哟,这是魏国的瑰宝啊!吴起回答说:殷纣的领土,左边有孟门山,右边有太行山,常山在它的北边,黄河流经它的南面,因为他不施仁德,武王把他杀了。由此看来,政权稳固在于给百姓施以恩德,不在于地理形势的险要。武侯回答说:讲的好。吴起做西河守,取得了很高的声望。魏国设置了相位,任命田文做国相。吴起很不高兴,对田文说:请让我与您比一比功劳,可以吗?田文说:国君还年轻,国人疑虑不安,大臣不亲附,百姓不信任,正当处在这个时候,是把政事托付给您呢,还是应当托付给我?吴起沉默了许久,然后说:应该托付给您啊。田文说:这就是我的职位比您高的原因啊。吴起这才明白在这方面不如田文。田文死后,公叔出任国相,娶了魏君的女儿,却畏忌吴起。吴起怕招来灾祸,于是离开魏国,随即就到楚国去了。楚悼王向来听说吴起贤明,一到楚国就任命他做宰相。吴起便申明法度,赏罚分明,裁减冗员,废除那些疏远的王族们的爵禄,用来供养作战的将士。重在强兵备战,摒弃那些宣扬合纵连横到处奔走的说客。因此,楚国的贵族都想谋害吴起。于是向南平定了百越;向北吞并了陈国和蔡国,打退韩、赵、魏三国的进攻;向西又讨伐了秦国。诸侯各国对楚国的强大感到忧虑。以往被吴起停止供给的疏远王族都想谋害吴起。等悼公一死,王室大臣发动骚乱,攻打吴起,吴起逃到楚王停尸的地方,附伏在悼王的尸体上。攻打吴起的那帮人趁机用箭射吴起,同时也射中了悼王的尸体。等把悼王安葬停当后,太子即位。就让令尹把射杀吴起同时射中悼王尸体的人,全部处死。由于射杀吴起而被灭族的有七十多家。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对《蜀相》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本题考查赏析《蜀相》这首诗的内容、思想情感和艺术手法。B项错在由远及近,以草绿莺啼的美景衬托诸葛亮人格的清高。首先要读懂全诗才能做出准确判断。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由近到远地描绘景象,用武侯祠内春意盎然的景象反衬出了祠堂的荒凉冷落,并含有诗人感物思人、追怀先哲的情味。诗人将自己的主观情意渗进了客观景物之中,使景中生意,把自己内心的忧伤从景物描写中传达出来,反映出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

16题详解】总角之宴    (2).言笑晏晏    (3).忳郁悒余侘傺兮    (4).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5).舞幽壑之潜蛟    (6).泣孤舟之嫠妇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有:宴、晏晏、忳、郁悒、侘傺、幽壑、嫠。

17题详解】民众使用普通话人数的多少受教育程度高低的影响;    (2).城、乡教师普通话水平高、低有别。

【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中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本段材料一共有四句话,仔细分析,第一句话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近日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民众中没上过小学的有0.36%的人会使用普通话,上过小学的有4.69%的人会使用,上过初中的有56%的人会使用,上过高中的有75.76%的人会使用,上过大专的有86.77%的人会使用,主要是写民众使用普通话人数的多少受教育程度高低的影响。第二三句话普通话在城市里已成校园语言,城市教师普通话水平达到普通话二级标准的占90%。在农村地区普通话也已基本用作教学语言,农村教师达到普通话二级标准的占60%”,把城乡教师的普通话水平进行对比,说明城、乡教师普通话水平高、低有别。考生据此分析即可。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判断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对常见的修辞手法的特点有所了解,能够抓住特征快速判断,并能结合语境分析修辞手法的妙处。

选段中没有使用夸张、反复、拟人的修辞手法。也仿佛一条长河使用了比喻手法;山峰俊奇,峡谷雄伟使用了引用手法;天地静穆,远山微茫,江阔波渺,林峦浑秀,草木华滋使用了排比手法。

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具体考查情境补写。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词语从文本中来”“引领、总结、衔接这两层意思一综合起来,我们会发现答案已呼之欲出,而且答案几乎是唯一的。

第一空,前面把古典诗文比喻成一条长河,后面说对于桐庐这个地方,早在南北朝时期,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一文中,就已经有着极为生动的描写了,这是在追溯最早写桐庐的源头,因此横线上可填写有着自己的上游(源头)”

第二空,前面说诗画不分家,又说富春江的涛声,在诗人吟哦声中化成一行行韵脚,而她的浪花溅落到宣纸上,既然前面已经说到了诗人”“韵脚,那么此空就应当提到,因此可填写便晕染成(绘就成)一幅幅画卷,注意句式与化成一行行韵脚协调。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语言的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着眼于句子想要表达的意思、意境、情感色彩等;然后从句式、用词等角度分析对比,看看哪种表达更能传达作者的意思;这类题有时还要注意与上下文的协调。

对比这两句话,我们发现两个区别,一个原句是短句,题干句子是长句;而是题干句删掉了参差隐现这个词语。

短句的特点是短小、精炼,读起来节奏明快、有力,而前面的句子画卷上,天地静穆,远山微茫,江阔波渺,林峦浑秀,草木华滋也是短句,那么使用短句就能够与前文风格保持一致,变成长句就不协调了。

参差隐现这个词是形容樵夫钓客的身影的,这样写富有一种朦胧美,与后句萧散淡泊的诗意共同营造一种诗的意境,表现山水长卷的诗意之美;而改成长句并删掉这个词语后,就缺失了朦胧的意境,既不能与后句萧散淡泊的诗意协调,也无法体现画作的诗意。

因此,还是原句表达效果更好。

【点睛】赏析词语或句子的表达效果。

答题技巧: (1)从句式入手。常见的几种句式的表达效果为:疑问句,吸引读者,制造悬念;设问句,提醒注意,引发思考;反问句,加强语气;感叹句,抒情强烈。答题模式:这是个……句,(作用)……表达了……

(2)从修辞角度入手。掌握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比喻、拟人,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夸张,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对偶,句式整齐,表意凝练;排比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反复,富有音乐美,突出强调某一感情。答题模式:运用……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3)从用词的角度入手。答题模式:“……”一词(等词),写出了……的特点或内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4)从表达方式入手。散文常用的表达方式及作用:议论,点明事件的意义或文章的主旨,起到统领全篇,画龙点睛的效果。抒情,可以使文章具有感染力;描写,可使人、景、物再现得栩栩如生,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记叙,可使读者对人物活动和事件的发展、全貌有个清晰的了解。答题模式:运用于……的表达方式,点明了(写出、抒发或交代)……

21题详解】【例文】

不幸幸运都需要奋斗担当

有人说,我们这届考生是不幸的一代,因为我们出生时遇到非典,高考时又遇到新冠。而又有人说,我们这届考生是幸运的一代,因为我们上小学时赶上国人圆了百年奥运之梦,上大学时又将赶上国人圆千年小康之梦。而我想说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不管是幸运还是不幸都需要我们的奋斗和担当,只有这样才能圆自己的梦,圆祖国的梦。

当我们出生的时候,正是非典肆虐之时, 当我们备战决定人生命运的高考时,我们又遇到了新冠。十七年前的非典有多残酷,我不复记忆,但今年的新冠有多猖狂,我深有体会。为了国家抗疫的需要,我们在备战高考的关键时期只能居家学习,在本来就压力压顶的时候又多了一层心理压力。可在这时, 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第一时间赶到武汉,73岁的李兰娟院士连续加班加点,每天只休息3小时,各地的医疗志愿者飞往武汉连续作战,全国上下捐赠物资运送到湖北,全国上下携手抗疫,筑起了一道守护生命安全的长城。也许,遇到非典新冠是我们的不幸,但正是这不幸的磨砺,才让我们能够更坦然的面对困难,这何尝不是一笔财富呢?也正是全国人民的奋斗和担当,让不幸离我们远去。

我们是幸运的,我们有幸与新世纪同生,更有幸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这十八年来,我们见证了祖国的变化和繁荣, 有道是,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两千年前,中国还是奴隶社会;一千年前,中国还是封建社会;今天,中国是飞速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我看过北京奥运会上灿烂的烟火,我上过来自宇宙中的授课,我走过众多山区里崭新的公路,为国者,以富民为本,以正学为基,中国做到了。精准扶贫已入攻坚阶段,扶起了后劲十足的东方巨龙。而如今我坐在这考场之上,将我十二年所学化作文字,正是得到了科教的好处。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我们见证了中国梦的逐步实现。逐梦人不会停下脚步,正是我们这些新时代青年的担当和奋斗才能让祖国更加地繁荣昌盛。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我们回望过往的辉煌,不为沉湎自傲,而为展望未来。中国尚有诸多不足,产品质量有待提升,科技人才有待壮大,军事力量有待增强。新时代的青年啊,我们仍需在幸运之时居安思危,需要你我齐努力,社会共出力,沉下心来为中国谋发展,让幸运伴随你我,伴随祖国。

我们这一代是不幸的,但更是幸运的,不管不幸都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奋斗和担当,就像只有扬起奋斗的风帆,才能欣赏到大海的朵朵浪花。

【详解】本题考查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材料作文中增加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任务的功能,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

【审题】本题的任务驱动为:作为考生的你,应该怎样看待这里的不幸幸运?题目中人们所认为的不幸是因为这届考生出生时遇到非典,高考时又遇到新冠。而所谓的幸运是这届考生上小学时赶上国人圆了百年奥运之梦,上大学时又将赶上国人圆千年小康之梦。也就是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如何将国家大事联系起来,如何看待所谓的幸运不幸。那么在国家遭遇灾难时,我们要靠全国人民的奋斗,将不幸度过,甚至要将不幸转化成幸运,从这来看不幸反而是一种幸运,是一种财富。而幸运的得来也得靠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只有每个人能做到有担当,每个人都在努力奋斗,我们这个国家才能越幸运。而在我们幸运时,更要居安思危,不能忘却不幸。所以从这些来看,不管是在幸运时还是在不幸时都需要我们每个人的担当和奋斗,要懂得居安思危。写作时考生必须和整个时代联系起来,写出青年人的担当、责任和奋斗。

参考立意:

不幸是财富,幸运靠奋斗

不幸成为诞生幸运的力量

幸运时不能忘却不幸

行文结构:第一段:由材料引出自己的观点:不管是幸运还是不幸都需要我们的奋斗和担当,只有这样才能圆自己的梦,圆祖国的梦。第二层:通过举例论证,来阐述正是这不幸的磨砺,才让我们能够更坦然的面对困难,这何尝不是一笔财富呢?也正是全国人民的奋斗和担当,让不幸离我们远去。第三层:通过列举我们祖国发生的变化,来阐述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我们见证了中国梦的逐步实现。逐梦人不会停下脚步,正是我们这些新时代青年的担当和奋斗才能让祖国更加地繁荣昌盛。第四层:联系实际,阐述新时代的青年啊,我们仍需在幸运之时居安思危,需要你我齐努力,社会共出力,沉下心来为中国谋发展,让幸运伴随你我,伴随祖国。第五层:总结全文,重申不管不幸都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奋斗和担当的观点。

素材:

主动迎接不幸的人,在忍受不幸和痛苦时,内心多是坦然的,不幸使他好像刀剑磨出锋芒:被动承受不幸的人,在为不幸所煎熬时,内心多充满惶惑,不幸使他仿佛卵石愈见圆滑。

时光如梭,转瞬我们便迎来了自己的花季、雨季,而中国也进入了新时代。我们沐浴着时代的新风,享受着改革带来的成果,有一天,我们突然明白了:我们并不是单纯为了享受而来世间走一趟的,还有很多责任需要我们承担,比如我们的中国梦。大人们都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新时代的我们肩负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重任。作为“00我们定不负时代和社会的重托,我们将认真学习本领,提高自身的素质,拓宽自己的视野,紧跟时代的步伐,扣紧时代的脉搏,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争当时代的建设者。习近平主席说: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作为“00的我们,其实也一直在奔跑,一直在追梦!因为我们要用自己的担当和责任让祖国越来越幸运。

就人生而言,总是从平坦中获得的教益少,从不幸中获得的教益多;从平坦中获得的教益浅,从不幸中获得教益深……因此,若想做一个非常平凡的人,则是不幸少一些更好;若想做一个出类拔萃的人,则不妨多经历些不幸。

不幸能使人优秀。如果既想成为优秀,又想远离不幸,这样的事情几乎是极少可能发生的。

我坚信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喜悦和痛楚,幸运和不幸。只是有的人这一部分多些,有的人那一部分多些。正好一半对一半的人,绝对泾渭分明的人,很少。而且这两部分是可以转化的,就看你有没有能力消化。

《后浪》在B站播出,其中有一句话你们有幸遇见这样的时代,但时代更有幸遇见你们。无论是读出来,或者听演讲者的演讲比赛都是一股暖暖的心意在心中回荡。在疫情来临,我们感受到来自病毒的威胁,看着每日不断更新的日报上不断跳跃的数字,我们感慨生命的卑微、一击即破。在天灾面前我们成了手足无措的小辈,我们做个乖小孩,听着祖国家长的照顾,在家隔离,拒绝一切集众。或许是团结的力量,我们最后在战胜天灾,在时间的证明下逐渐回到以前的生活。病毒还未完全解决,我们需要时刻保持警戒,防范意识不能少。革命尚未成功,同志尚需努力。我们感叹生在这么好的时代,我们的祖国足够强大,人民团结一心。我们是幸运的一代人。

当我们遇上困境,觉得上帝不公平,总感慨自己出生平庸,什么都做不好的时候,应该想一想这个世界上总有比你还不幸的人。当你在抱怨饭菜不好吃的时候,想想大山里面的人,他们连吃上一口饭是奢侈。当你抱怨生活不公的时候,想一想总有人出身比你还要贫寒。

不要张望别人的幸运,忘记那些不幸的人。这世界总有比你不幸的人比你更努力,你有什么资格垂头丧气?

【点睛】材料作文写法指导:一、首先要读文题。要研读文题,明确考试范围,了解写作要求。读材料。粗知材料内容,初步理解含义,以做到心中有底。二、其次要:析读材料是必不可少的一步,这个过程需要认真地咀嚼、品味、联想、提炼。由于析材料是材料作文的关键性的一环,所以可运用如下的读法:发现法。主要用于意义显豁、中心明确的材料。发现的目标,一是材料的中心句,二是文题中关于中心的提示,三是材料中关于中心的提示。发现了这些内容,就找到了据以立意的突破口。设想法。主要用于有头无尾或有尾无头的材料,如续写的材料。设想的内容,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情节,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论述。设想的过程就是思维的发散,所以要注意发散的合理性。归纳法。主要用于意义明晰,但既无中心句,也无提示句的一则或多则材料,归纳出其中心意思,立意便有了立足之处。提炼法。主要用于含义对立的对照型材料。从正反对比中、矛盾对立中、正误相对中提炼出材料所要表达出的意图,以作立意的依据。撷取法。主要用于多段型的材料,从一系列彼此并存的材料中撷取文题所需要的部分内容,并据此清理写作的线索。揣摩法。主要用于喻义型、寓义型、象征型的材料,在反复体味、比较之中品评出材料的喻义、哲理、观点等,然后据此形成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