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建安《药砚》入选苏州星海实验中学高三语文三模试卷(全) 练建安 上传

单篇 作者授权首发

99次点击|6次点赞

赞一下

练建安《药砚》入选苏州星海实验中学高三语文三模试卷(全)


360截图20240613140447090.jpg360截图20240613140525136.jpg

360截图20240613140919056.jpg

360截图20240613141349625.jpg

2021年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实验中学高三语文三模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书法,自东汉时期跨入自觉的艺术时代以后,便逐渐成为中国古代一门极为普及的、雅俗共赏的艺术形式。于是,关于书法的论著也日趋丰富。可以说。在中国古代,有关各类艺术形式的论著中,书法论著是最为丰富的。在众多的论著中,有关书法活动中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论述也多有出现,涉及的问题也颇多,诸如书法创作的一般心态、想象与书法、动机与书法、灵感与书法、情绪与书法、个性与书法、品德与书法等方面,古人都有独到之思想。

在古人看来,书法创作一般包括两种心态;一种是虚静态,另一种是炽情态。虚静创作是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居敬持志、人书相对的创作心态。东汉的蔡邑在《笔论》中最早提出:夫书,先默坐静思。东晋的王羲之在《题卫夫人(笔阵图)》中也说:夫欲书者,先干研墨,凝神静思……意在笔前,然后作字。唐代的虞世南在《笔髓论》中也说:欲书之时,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于妙。明代的宋曹在《书法约言》中亦说:志专神应、心平手随。这种剔除杂念、超越俗事的思想与刘蒜《文心雕龙》中的虚静观是一致的。与此相对,炽情态是情燃如炽、激情奔放、欲罢不能、一吐为快的创作心态。韩愈在《送高闲上人序》中写道:昔时张旭善草书,不治他技。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怀素在《自序帖》中也说;粉壁长廊数十间,兴来小豁胸中气。忽然叫绝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苏轼在《送参寥师》中也说:忧愁不平气,一寓笔所骋。这是一种酒神式的浪漫主义的创作心态。

古人论述情绪与书法创作的关系涉及三方面的内容。首先,古人认为,书写内容对书写时的情绪状态有影响,所谓写则悲、写则忧。其次,古人认为,不同情绪状态下,其书法风格亦有相应的变化。再次,古人认为,书法创作可以排除消极情绪,达到心理平衡。韩愈曾说不平则鸣,艺术就是一种的工具,书法亦不例外。正因为如此,现代心理学家和医生常常劝某些患者从事书法活动,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古人认为,书法创作就是塑造形象,从而表现书法家的个性,抒发其感情。书法之是取象异类,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一切事物均可作为书法之象的原形,如山川河流、鸟兽虫鱼、花草树木、风雨雷电等。古人认为,想象的作用,就是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各种形象在大脑中所形成的表象材料进行转换、加工、改造、重新组合,进而创造出书法之象。还需指出的是,古人将取象异类而形成的分为抽象之和具象之。抽象之象是追求神似,具象之象是追求形似。前者如王羲之观鹅掌拨水而得笔法,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器而得草书之法,黄庭坚观樵夫荡桨而得笔势,等等;后者如所谓点如怪石、龙爪、杏仁、梅核、蟹目、菱米等,竖如悬针、垂露、曲尺、铁柱等。前者是创造想象的功能,后者是再造想象的功能。

总而言之,在古代的书论家看来,书法活动是多种心理因素协同作用的过程。无论是虚静态创作还是炽情态创作,都离不开动机、想象情绪、灵感等因素的重要作用。

材料二:

书法与字体的变化相互平行又交叉地发展。从篆捅文字开始,没有一种字体可以与书法截然分开。宋代木板书籍有手书者,仍不失书法的一些韵味。东汉《熹平石经》是官方校正《五经》的刻石,注重文字的规范谨饰,从书法看,不失众多汉隶之一,应当视为书法的一体,只是书味不浓。近代流行的印刷用宋体字,保持着汉字各种基本笔法以及楷书结构,却不能认其为书法。至于篆、隶、行、草多种书体,我们未尝不可以找出它们最原始的基因,还原字体,但只能在理论上加以承认,实践中不存在。因为任何书写(),凭借特定的工具全出以个人行为。书写中的思想,都倾向于个人意识的一部分,并且区别于自己而不会重复。有以仿宋印刷体的笔法相对应于楷体书法,应是对楷书的误解。楷书不但与印刷体有别,楷书的笔法,在每个书家那里也是不同的。所以即使教初学者写楷书,也不能以宋体字为准。倘要求点画与宋体字相同,索性不叫书法了。

张守世《书法回归心画本体》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书法,是中国一门普及度高的艺术形式:书法论著,在东汉时期跨入自觉的艺术时代以后,便逐渐成为中国古代艺术论著中最丰富的艺术论著。

B.对于想象与书法、动机与书法、灵感与书法、情绪与书法、个性与书法、品德与书法等书法心理方面的问题,占人都有独到之思想,书法创造与之息息相关。

C.在古人看来,虚静创作是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居敬持志、人书相对的创作心态,虚静态和书法创作中另外一种心态即炽情态是截然相反的。

D.由东汉蔡邑的《笔论》、东晋王羲之的《题卫夫人<笔阵图>》、唐代虞世南的《笔髓论》、明代宋曹的《书法约言》、刘腮的《文心雕龙》等例子可以知道到他们对书法创造的心态都有共同的了解。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名家在书法创作过程中,创作心态不同的一项是 ( )

A.王羲之《兰亭集序》             B.虞世南《孔子庙堂碑》

C.颜真卿《祭侄文稿》             D.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器而得草书之法,黄庭坚观樵夫荡桨而得笔势,足以说明书法活动中想象的作用。

B.韩愈曾说不平则鸣,艺术就是一种的工具,书法亦不例外。因此,书法创作可以排除消极情绪,达到心理平衡。

C.书法与印刷体在要求上既有共同点又有区别,比如楷书的笔法就与仿宋字有区别,仿宋字是不能称作书法的。

D.书法与字体的变化相互平行又交叉地发展,不同的字体体现了不同的书写者的个人意识,也体现出书写者不同的思想与情感倾向。

4.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给书法创作下一个简要定义。

5.材料一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药砚

练建安

阳光朗照,河头城浮动飘忽的浓雾渐渐消散。

石钵头赤裸脊背,噔噔踏入石坝码头肉铺摊点,立定,双肩一耸,大块猪肉扇啪嗒一声脆响,平摊在了肉案上。两个伙计手忙脚乱,将猪肉扇挂上一根铜皮红木大秤。一个掌挂钩,一个挪秤砣报数:二百……三十一斤半。石钵头斜了他们一眼,操起两把剔骨尖刀,咔咔磨擦,笑骂:黄疸后生!

墟镇巷道,湿漉漉的,水气淋漓。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

石钵头认得此人,是个老童生。传说是满腹诗书,考到胡子花白,连一个秀才也没捞着。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石钵头扭头噗地吐出了一口浓痰。

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问:前蹄,几多钱啊?石钵头利刀游走剔骨,沙沙响。老弟,几多钱?华昌再问。石钵头说:现钱,不赊账。华昌说:你这后生哥啊,好没道理,咋就说俺要赊账呢?

石钵头说:搞笑嘴!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华昌说:无怨无仇,做嘛介不卖?石钵头斫下猪蹄,说:看好了,可是这副?华昌点头。石钵头抓起猪蹄,猛地往后抛入汀江,说:俺要敬孝龙王爷。不行么?华昌拣起制钱,一声不吭地走了。身后传来阵阵哄笑声。

半个月后,华昌带着几个破蒙童子江岸踏青,歇息于城东风雨亭。彼时,石钵头正惬意地嚼吃着亭间售卖的糖酥花生。一扬手,花生壳撒落遍地。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先生教俺一本书,俺教先生打野猪。野猪逐过河,逐去先生背驼驼……”

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

华昌是邻县武邑山子背人。山子背距河头城七八铺远。他那蒙馆设在张家大宗祠里。

夜晚,细雨濛濛,倒春寒风吹动西厢房窗棂。昏黄油灯下,华昌翻阅旧日诗稿。当他读到学书学剑两不成时,不由得悲从中来。

嗒,嗒嗒。有轻微的叩门声。没错,是叩门声。开门,竟是多年未见的老友李半仙。奇香扑鼻。李半仙拎着一副卤猪蹄,笑眯眯地看着他。

转眼到了仲夏。这个午日,童子早散学了。华昌困倦欲睡。宗祠内,闯入了一个莽汉。定睛一看,却是石钵头。

石钵头拎着一副肥硕猪蹄,恭恭敬敬地放在书案上。华昌轻摇折扇,说:得非有辱斯文乎?石钵头懵懵懂懂。华昌合上折扇,说:君子不食嗟来之食。石钵头愕然。华昌站起,迈方步,七八个来回,用了大白话:有嘛介求俺?直说吧。石钵头苦着脸,说:俺老娘瘫了。李半仙的药方,求您老给半块端砚,做药引子。华昌坐下,说:奇了怪了,这端砚何处无有?为何要俺给你?石钵头说:李半仙说了,定要半块阿婆坑的端砚,甲子年中秋日戌时月圆蓄墨的。百砚斋掌柜的说,那时日,方圆几百里,只有您老先生买了一块。”“哦。华昌说,桌上有。识字么?石钵头苦笑:开过蒙,又被先生赶回家啦……略识几个字。华昌微闭双眼,说:自家看,可要看清喽。

石钵头抓过端砚。长九寸,宽五寸,厚二寸一分,份量颇重。抬起,勾头看去,砚底刻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甲子年中秋日戌时练华昌购置于河头城百砚斋。石钵头认得时日数字,说:就是这块,就是这块!说着,掏出一锭约摸五两重的银子。华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

石钵头嗫嚅不知所措了。华昌自言自语:李半仙?这个李半仙搞嘛介名堂?石钵头急了:老先生,俺…………”华昌举手截止,说:后生哥,半块,何谓半块?就不能有丝毫差错,分得来么?石钵头额上冒出冷汗,说:刀斧斫开?华昌笑了:何须如此麻烦。

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低一声。

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

(原载《天池》2016年第6期)

6.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第二段中赤裸脊背”“双肩一耸”“两个伙计手忙脚乱等处,运用了正、侧面结合手法,生动地塑造了石钵头强悍、霸气的屠夫形象。

B. 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是因为看他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

C. 小说中两处画线句子景物描写非常精炼,第一处重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第二处则主要烘托了华昌此刻惆怅、失落的心理。

D. 小说以药砚为题,含义深刻:这既是给石钵头老娘治瘫病的药引子,也是教育他要尊师重道、宽以待人的良药。

7. 请结合全文概括华昌的形象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8. 小说结尾的画线句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风是父亲的苦难

朱玉成

起风了。我与风并无恩怨,只是,它的每一次到来,都会吹落我心头的泪水。我的泪水为父亲而流,我一生的泪水中,给父亲的,是最大的一颗。

风,对着一棵树推来搡去,像推搡一个人的命运。那棵树像父亲,看着瘦削,却苍劲有力,我们是他的儿女,一根根枝条,健康成长,向着不同的方向。记忆中,父亲从来都是不惧怕风的,再大的风都没阻挡过他回家。

起风了,炊烟醉了酒一般东倒西歪。邻居家的菜肴香味飘进来,父亲咂咂嘴,似乎就着这香味就可以下饭了。别人家的好味道可以刮进来,可别人家的好日子却刮不进来,别人家的好味道只会让父亲碗里的咸菜更咸。

风像鞭子,抽打着父亲这个陀螺,一生都无法停止劳作。因为决策失误,我和哥哥一起经营的公司倒闭,还欠下很多债务。退休在家的父亲不得不重新披挂上阵,开了一个汽车修理铺,要赚钱替我们还债。我们这些不争气的儿女,不仅没能让父母过上好日子,还给他增添了沉重的负担。那日回老家,看到父亲顶着花白的头发,在修补一个个轮胎,充斥风中的是父亲的汗味和满身的油渍味道,呛出了我们的泪水。我们劝父亲不要干了,他挣的钱对于我们的债务来说,是杯水车薪。可父亲执拗得很,他说,欠下的就要还,还一点是一点,你们后背上扛着大山,我没办法替你们搬掉,就替你们卸几块石头吧。

就为了替我们卸几块石头,父亲把本该安享的晚年抛给了风。后来,我们的公司在朋友的资助下重新运营起来,所有的债务都还清了。只是,欠父亲的那份债,我们怕是一生都无法偿还的。

一个叫杨康的大学生诗人写过一首关于父亲的诗《我不喜欢有风的日子》,我很是喜欢。“……风吹散了父亲刚刚倒出来的水泥,风又把水泥吹到老板身上,吹到父亲眼里。这可恶的风,就这样白白吹走父亲的半斤汗水……”这诗句读来让人心酸。因为那诗中的父亲与我的父亲极为相似——为了一家老小,在风中挥汗如雨。那是个当民工的父亲,在工地上辛苦劳作,吃不饱睡不好,恶劣的环境总是雪上加霜,就像顽皮的老鼠,在冬天的夜里啃碎了穷人唯一的棉衣。做儿子的,唯一的企盼,就是让风吹得轻一点,再轻一点,别让那水泥和白灰迷了父亲的眼;别让风吹凉了他碗里的白菜汤,因为馒头是冷硬的;别让风吹得脚手架晃动不停,因为父亲年龄大了,腿脚不再灵便,也经常会头晕;别让风把雨带来,那样工棚里就到处湿漉漉的,父亲的风湿病就会发作;别让风声大过了他口袋里那个破半导体的声响,因为他时刻关注着自己的儿子所在城市的消息,那里发生的每一次流感都会令他忐忑不安,那里发生的每一起事故都会令他胆战心惊……

父亲曾经不止一次对我们说,起风的时候,就想想家,回来看看吧。一直不明白父亲为何如此说,现在我明白了,诗人杨康也明白了,他的诗句替我的心做了解答:我不喜欢有风的日子,风是父亲的苦难。我怕什么时候风一吹,就把我的父亲,从这个世界,吹到另一个世界。

9. 段划线句的比喻生动形象,请具体加以分析。

10. 段用大量笔墨引用诗中的父亲的内容,其作用是__________

11. 本文构思巧妙,试加以分析。

12. 评析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意义。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曾同亨,字于野,吉水人。同亨举嘉靖三十八年进士。授刑部主事。改礼部,迁吏部文选主事。故事,丞簿以下官,听胥吏铨注,同亨悉躬亲之。隆庆初,为文选郎中,荐用遗佚几尽。进太常少卿,请急去。万历初,起大理少卿。历顺天府尹,以右副都御史巡抚贵州。御史刘台得罪张居正,同亨,台姊夫也,给事中陈三谟欲并逐之,奏同亨赢不任职。诏调南京,遂移疾归。九年,京察拾遗,给事中秦燿、御史钱岱等复希居正指,列同亨名。勒休致。居正卒,起南京太常卿。召为大理卿,迁工部右侍郎。督治寿宫,节浮费三十余万。由左侍郎进尚书。军器自外输,率不中程,奏请半收其直,又请减织造之半。皆报可。汝安王妃乞桥税,同亨拒之。帝竟如妃请。内府工匠,隆庆初数至万五千八百人,寻汰二千五百人,而中官滥增不已。同亨疏请清厘。已得旨,中官复奏寝之。同亨弟乾亨请裁冗员以裕经费,京卫诸武臣谓减已月也大哗何同变出朝围而之同言形怎休不得遗门成加大子少保力去迢乘传归久之,再起故官,税使所在虐民,同亨极谏。三十三年大计京官,与考动徐必达持正不挠。是年,北察失执政意,中旨留给事中钱梦皋等;南察及同亨自陈疏,亦久不下。同亨适给由入都,遂引疾。诏加太子太保致。同亨初入吏部严嵩其乡人,尚书吴鹏则父同年也,同亨无私谒。尝止宿署舍,弥月不归。尚书杨博痛诋伪儒,同亨曰:“此中多暗修,非可概斥。即使阳假名义,视呈身进取,恬不知耻者,孰愈哉?卒年七十有五。赠少保,谥恭端。

(节选自《明史·曾同亨传》)

13.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京卫诸武臣谓减己月俸也/大哗/伺同亨出朝/围而噪之/同亨再乞休/不得请/九门工成/加太子少保/力乞去/诏乘传归

B. 京卫诸武臣谓/减己月俸也/大哗/伺同亨出朝/围而噪之/同亨再乞休/不得请/九门工成/加太子少保/力乞去/诏乘传归

C. 京卫诸武臣谓/减已月俸也/大哗/伺同亨出朝/围而噪之/同享再乞休/不得/请九门工成/加太子少保/力乞去/诏乘传归/

D. 京卫诸武臣谓减己月俸也/大哗/伺同享出朝/围而噪之同亨再乞休/不得/请九门工成/加太子少保/力乞去/诏乘传归/

14.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移疾是指托病辞官,多为居官者求退的婉辞,后文中的引疾一词与此同义。

B. 休致,古代指官吏年老去职,也泛指官员辞官,“勒休致是指勒令官员去职退休。

C. “大计是明代官员考核制度,每三年一次,才、守卓异者候升,劣下者依法处置。

D. “同年”,古代所有同年参加科考者的互称,吴鹏曾与同亨父亲同年参加科考,故称。

1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 同亨亲躬职事,竭忠尽职。任吏部文选主事期间,他亲力亲为,做好官员铨选登记工作;在文选郎中任上,他慧眼识才才德之士几乎都得到荐用。

B. 同亨公忠体国,为国节用。他负责帝陵修建节省了不必要开支三十多万两;宦官滥增工匠人数,他奏请处理,获得旨意,减省了大量的人工开支。

C. 同亨不惧权恶,心系民生。汝安王妃向朝廷请求收取桥税,他认为是无理要求,予以拒绝;税使四处为害百姓,他为民请命,极力进谏,予以阻止。

D. 同亨为人正直,任事勤勉。他初入吏部,并没有私下拜访同乡的高官严嵩和与父亲相识的尚书吴鹏;他一心为了工作,曾整月住在官衙,没有回家。

16. 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军器自外输,率不中程,奏请半收其直,又请减织造之半。

(2)即使阳假名义,视呈身进取、恬不知耻者,孰愈哉?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过故人庄》一诗,完成下面小题。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7. 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五言___________

18. 这首诗共有几联对仗?回答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一联             B. 两联             C. 三联             D. 四联

19.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本诗通过首联故人待客之盛,尾联重阳之约,表现出主客间深挚的友情。

B. 本诗中间四句描绘了一幅村外青山、村边绿树、村内谷场、田野桑麻的田园风景图。

C. 本诗将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文笔浓郁而生动,意境深远而富有哲理。

D. 本诗将主客情谊之淳、田园风景之淳、农家生活之淳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淳美意境。

20.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陶渊明,西晋著名诗人,他的诗以写田园生活和山水景色见长,被誉为田园诗人

B. 杜甫的诗歌记录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出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爱国之情。

C. 白居易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琵琶行》是一种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诗。

D. 李清照的《声声慢》通篇写,抒写词人在国破家亡遭受劫难后的忧愁苦闷。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2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登岳阳楼》其一中表现诗人愤懑之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桂枝香·金陵怀古》中,化用谢朓诗句澄江静如练,描绘金陵锦绣江山图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念奴娇·过洞庭》中写心物融合的美妙体验,且难以诉诸言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9分)

22.近年来,新型冠状病毒在全球肆虐,疫情严峻。对此,全国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采取了最有效的防控措施,基本遏制了疫情蔓延扩散的势头,充分展现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彰显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无数医护人员奋战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正是他们不避险,不畏难,激励着人们共同战胜疫情的斗志。

请根据所给的对象及对联的上联,拟出下联。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符合对联的特点。

(对国家)

上联:运筹帷幄举国战疫待云开雾散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医护人员)

上联:心忧华夏大地呕心沥血定驱瘟魔凭妙手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语言文字运用(11分)

23.某校高二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计划开展中国古代人物形象研究,依据一定的标准,已经初定了两组候选人。

A组  烛之武(《烛之武退秦师》)  蔺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 荆轲(《荆轲刺秦王》) .

B组  苏武(《苏武传》)   刘邦(《鸿门宴》)   林冲(《林教头风雪 山神庙》)

如果将勾践(《勾践灭吴》)也定为候选人物,你将把勾践归入哪一组,并说明理由。不超过60字。

四、写作(60分)

24.作文

总有一些地方,会给人以启迪,给人以力量。比如,静静的书院,荟萃千年哲思;巍巍的高山,耸立冲天豪气;粼粼的湖水,泛起缕缕柔情……在你的生活中,什么地方曾经给予你启迪或力量?

联系现实生活,展开联想或想象,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700字。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

D项,曲解文意。第二段这种剔除杂念、超越俗事的思想与刘勰《文心雕龙》中的虚静观是一致的。可以得知,刘勰的《文心雕龙》的虚静观不是关于书法创作的。实际上,《文心雕龙》是一部文学理论著作。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主要内容、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

B项,虞世南《孔子庙堂碑》属于虚静态,其余三项属于炽情态。王羲之酒酣之时写下《兰亭集序》,感情和书法都酣畅淋漓;其余两项由题目皆可看出情感之一吐为快。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及作者观点的分析与理解能力。

D项,也体现出书写者不同的思想与情感倾向表述错误,材料二书写中的思想,都倾向于个人意识的一部分,区别于他人,并没有谈到情感倾向。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给文中概念下定义的能力。

本题要给书法创造下定义,就要抓住这一概念的主要特征,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如下:

如材料一中,在众多的论著中,有关书法活动中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论述也多有出现,涉及的问题也颇多,诸如书法创作的一般心态、想象与书法、动机与书法、灵感与书法、情绪与书法、个性与书法、品德与书法等方面,古人都有独到之思想。可见,书法创造是表现书法家个性的创作过程。再如材料一中,在古人看来,书法创作一般包括两种心态;一种是虚静态,另一种是炽情态”“古人认为,书法创作就是塑造形象,从而表现书法家的个性,抒发其感情。”“古人论述情绪与书法创作的关系涉及三方面的内容。首先,古人认为,书写内容对书写时的情绪状态有影响,所谓写则悲、写则忧。其次,古人认为,不同情绪状态下,其书法风格亦有相应的变化。再次,古人认为,书法创作可以排除消极情绪,达到心理平衡。可见,书法创造以虚静态或者炽情态,塑造形象,也是书法家抒发情感的创作过程。

如材料二中,书法与字体的变化相互平行又交叉地发展。从篆捅文字开始,没有一种字体可以与书法截然分开。”“近代流行的印刷用宋体字,保持着汉字各种基本笔法以及楷书结构,却不能认其为书法。至于篆、隶、行、草多种书体,我们未尝不可以找出它们最原始的基因,还原字体,但只能在理论上加以承认,实践中不存在。可见,书法创造是以篆、隶、楷、行、草某种字体为载体的创作过程。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给书法创造下定义,如:书法创作就是以篆、隶、楷、行、草某种字体为载体,以虚静态或者炽情态,塑造形象,从而表现书法家的个性,抒发其感情的创作过程。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论证特点的把握能力。

1)先看材料一论证语言。如在中国古代,有关各类艺术形式的论著中,书法论著是最为丰富的。”“东汉的蔡邑在《笔论》中最早提出……”“正因为如此,现代心理学家和医生常常劝某些患者从事书法活动,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等,材料中较多使用”“多有”“都有”“常常等词语,可见其语言准确严谨。

2)再看材料一的论证思路。先由书法写到书法论著再到书法活动,然后提出书法创作的一般心态、想象与书法、动机与书法、灵感与书法、情绪与书法、个性与书法、品德与书法等方面,古人都有独到之思想,这是总写。中间是分述,段落用首先其次等脉络词语。最后,用总而言之对文章观点进行总结。可见在论证思路上采用总分总的思路,论证分析逻辑严密,有条理。

3)最后,看材料一的论证方法的使用情况。材料中引用了大量的书法论著,运用了引证法;材料中举出具体的书法家的事例进行论证,如韩愈、苏轼等在创作具体作品时的心态等,运用了举例论证法;再如,古人认为,书法创作就是塑造形象,从而表现书法家的个性,抒发其感情。这里运用了道理论证法。可见,材料一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使文章观点鲜明突出。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核的重点基本是文中的重点概念、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等。考核概念命题点主要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上;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的考核;论点、论据和论证重点在判断论点,分析论点和论据的关系,辨析论证方法和梳理文章的结构思路;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集中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基本的设错类型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答非所问、张冠李戴、论点论据不配、论证方法错误、结构分析错误等。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需要首先明确题干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文本,结合文本内容来筛选比对,分析鉴赏选出正确答案。

B项,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表述错误。结合文本后面的内容分析可知,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主要是因为他内心对华昌这样的读书人的憎恶和鄙视。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人物形象特点分析。解答此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人物形象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的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

华昌的形象特点,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如从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可知,华昌斯文谦和,穷困潦倒;根据文本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可知,华昌隐忍退让;根据文本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低一声。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可知,华昌身怀绝技;根据文本华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可知,华昌正直善良,宽容大度。

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本结构内容理解与分析。小说结尾常见的作用:突出波澜,震撼人心;照应前文,不突兀。留下空白给读者想象空间,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深化主题;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令人回味。耐人寻味;给人以喜悦欣慰之感;反应美好愿望。

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小说结尾出人意料。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华昌明明身怀绝技,却不计较石钵头的多次挑衅,突出了他的隐忍大度,丰富了人物的形象。结合华昌的语言等内容分析,如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等,小说结尾揭示作品的主题,更好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题:生活中应当尊重他人、宽容大度。

9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句子的表层意义,然后结合上下文语境揣摩句子的深层意义或言外之意(包括句子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观点、态度,句子所描述人物的思想、性格,句子本身的丰富意蕴等)。可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分析关键词语,分析句子结构,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分析句子手法,分析句子表达意图等。题干为段划线句的比喻生动形象,请具体加以分析,此题侧重对修辞及其表达效果的赏析。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也叫譬喻”“打比方,中国古代称为、或者()”。可见比喻是认知的一种基本方式,通过把一种事物看成另一种事物而认识了它。也就是说找到甲事物和乙事物的共同点,发现甲事物暗含在乙事物身上不为人所熟知的特征,而对甲事物有一个不同于往常的重新的认识。依据描写或说明的方式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通感等。

首先明确答题区间:风,对着一棵树推来搡去,像推搡一个人的命运。那棵树像父亲,看着瘦削,却苍劲有力,我们是他的儿女,一根根枝条,健康地成长,向着不同的方向。记忆中,父亲从来都是不惧怕风的,再大的风都没阻挡过他回家。

然后从比喻修辞的角度赏析,即指出本体、喻体、相似点:

本体为父亲伟岸的形象以及儿女们与父亲的不可割舍的关系,喻体为树和枝条,相似点是紧密的关系。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引用内容作用的能力。引用在文中的一般性作用:在文章开头嵌入诗词佳句,以此领起全篇,则能够使语言显得凝练精辟,更能让阅卷者立刻到作者的文化积淀和人文素养,给他们留下较佳的第一印象;在文章收尾处引用古典诗文,则具有画龙点睛之效,能够启人心智、升华主题,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令读者掩卷沉思,回味无穷。思考时,要结合着引用的一般性作用,以及所在语段的具体语境分析。题干为段用大量笔墨引用诗中的父亲的内容,其作用是。解题模式:先浅层归纳内容,然后从深层明确主旨情感,其次从表达效果进行总结,最后还要看结构上有无作用。

内容或者情感为:用诗中的父亲突出父亲生活的艰辛和父爱的伟大,以及自己无力改变父亲状况的无奈和愧疚。

手法及表达效果:引用诗中的父亲来正面衬托自己的父亲,既丰富文本内容,又突出、强调情感;引用诗句富有文化底蕴,使得文章更厚重,增强吸引力和可读性,委婉含蓄。

结构思路上:既照应上文第就为了替我们卸几块石头,父亲把本该安享的晚年抛给了风。后来,我们的公司在朋友的资助下重新运营起来,所有的债务都还清了。只是,欠父亲的那份债,我们怕是一生都无法偿还的,又为下文第父亲曾经不止一次对我们说,起风的时候,就想想家,回来看看吧。一直不明白父亲为何如此说,现在我明白了,诗人杨康也明白了,他的诗句替我的心做了解答的抒情铺垫张本。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写作特色的理解分析能力。题干为本文构思巧妙,试加以分析。构思就是神思,是一个呈现着系统性的、有中心及层次的、物化的整体性思维活动。构思是写作活动和应用写作活动中承前启后的一个环节,对写作成果水平的高低有着重要作用。作者在孕育和创作作品的过程中所进行的思维活动。这种思维活动是在作者想象中形成的、贯穿着一定思想的关于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的总观念。又称布局架构。艺术构思这类题思维的角度包括:内容(小说里指形象)、主旨(情感、态度、思想等)、结构(小说里称情节或线索)、语言(或修辞)等多方面。简而言之指:内容主旨、结构思路、语言修辞。

手法上本文用设喻,用象征父亲生活的苦难艰辛,化抽象为具象,让读者感受真切,既形象生动,又易于达成情感共鸣。

结构思路上以作文行文线索贯穿全篇,使得取材广泛但杂而不乱,具有形散神聚的艺术特色,结构严谨,层次清晰,条理分明。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思想感情的理解分析及其意义的探究思考能力。题干为评析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意义。要求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文本,独立思考,提出自己对本文思想感情的见解。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其实就是审美的过程,就是对生活重新体验的过程,那么,不同的读者就会有不同的阅读感受。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是《考试大纲》中最具开放性的一项考查。评析题怎么写:首先归纳文本的中心思想,然后由文本联系生活,简明扼要地说明自己的认知,一定要顺应文本思想,不可反其意。

首先概括文本思想:本文写父亲,记忆中,父亲从来都是不惧怕风的,再大的风都没阻挡过他回家”“风像鞭子,抽打着父亲这个陀螺,一生都无法停止劳作”“退休在家的父亲不得不重新披挂上阵,开了一个汽车修理铺,要赚钱替我们还债。我们这些不争气的儿女,不仅没能让父母过上好日子,还给他增添了沉重的负担。那日回老家,看到父亲顶着花白的头发,在修补一个个轮胎,充斥风中的是父亲的汗味和满身的油渍味道,呛出了我们的泪水。我们劝父亲不要干了,他挣的钱对于我们的债务来说,是杯水车薪。可父亲执拗得很,他说,欠下的就要还,还一点是一点,你们后背上扛着大山,我没办法替你们搬掉,就替你们卸几块石头吧,在艰辛的生活中坚韧顽强、富有责任感和担当,表现了父亲的伟岸及父爱的无私伟大。

其次联系现实写对于文本思想的感悟和思考(意义):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一位慈祥而可敬的父亲,他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为儿女奔波操劳不计报酬,父爱如山平凡而伟大,值得每个做儿女的尊敬理解爱戴。

【点睛】赏析句子的方法:1.抓关键词语赏析句子。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二个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关键词语传递出来的。抓住句中关键词语去深入理解句子,是常用的可取的一种赏析句子的方法。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修辞手法的运用,能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形象、生动、传神。修辞常见的有八种(即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借代、设问、反问),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3.从结构作用的角度赏析句子。一个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有承上启下、前后呼应、总结上文或总结全文等。我们应该抓住总领句、过渡句、总结句分析其在结构上的作用。4.从写作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艺术手法是作家在创作中为塑造艺术形象,表达审美情感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手段,如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联想、想象、象征等。5.从句式特点入手赏析句子。常见的句式特点有:长短句结合、句子对仗工整、双重否定句。排比句、反问句、倒装句等。6.把握内容及思想情感。准确把握内容及思想情感每个句子本身都可提炼出一定的内容,也有的饱含作者的某种思想情感。在赏析句子的答案中,内容及思想情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13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相关语句,在语意把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标志,如作主语、宾语的名词、代词,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句间连词以及并列、排比结构等。并且能通过选项的比对,排除错项,选定正确项。划线句子的大意是:京城卫戍部队的诸位武臣声称减少了自己的月薪,一片哗然,窥伺着曾同亨走出朝房就围着他叫嚷。曾同亨再次请求退休,没有结果。九门的工程完工,他被加封为太子少保。极力请求离去,皇帝下诏令他乘驿车回乡。句中,减已月俸也的宾语,应该连在一起。据此分析可排除BC两项。围而噪之同亨再乞休是两件事,中间需要断开。据此分析可排除D项。分析可知,A项断句正确。故选A

14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养成积累的好习惯。古代文化常识的内容极其广泛,大致说来它包括天文地理、目录辞书、科举职官、礼仪习俗、姓名称谓、衣食住行、器物用具、史传典籍、古代纪时、音乐娱乐、学校设置等。同时,要积极利用文言文文本进行正误判断。D项解说错误,同年,科举时代称同榜或同一年考中者。如果没有考中,虽是同年参加科考,也不能互称同年。故选D

15题详解】

此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命题主要着眼于与主要人物相关的事件、言行等。选项设计特点多是先概括人物某方面的品质、特点,再结合材料中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印证。此类题要求考生在全面理解文言的基础上,找到选项在文中的信息区域仔细比对。选项设错,包括信息错位(具体事件在时间、地点、人物、原因、方式的错误)、翻译错误、无中生有等多种情况。B项,宦官滥增工匠人数,他奏请处理,获得旨意,减省了大量的人工开支分析错误,原文"已得旨,中官复奏寝之",这一次,他的请求没有得到批准。故选B

16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句子首先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其次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图,确定考查点;然后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关键词的意思:(1)率,大都;中,符合;直,价值。(2)阳,表面;假,假借;愈,较好。

【点睛】参考译文:

曾同亨,字于野,吉水县人。父亲曾存仁,为云南布政使。曾同亨考取嘉靖三十八年(1559)的进士。授职为刑部主事。改任礼部,调任吏部文选主事。先例,丞、簿以下的官员,听任胥吏选拔,曾同亨却全都亲自挑选。他与陆光祖、李世达齐名。隆庆初年,任文选郎中,几乎将旧臣举荐任用完了。晋升为太常少卿,因急事请假离去。

万历初年,出任大理少卿。历任顺天府尹,任右副都御史管辖贵州。御史刘台触犯了张居正。曾同亨是刘台的姐夫,给事中陈三谟想将他们一起驱逐,上奏曾同亨羸弱不胜职。诏令调他到南京,于是称病回乡。万历九年(1581),京城考核纠察官,给事中秦灿、御史钱岱等人又秉承张居正旨意,列上曾同亨的姓名。张居正勒令他休息。

张居正死后,他出任南京太常卿。皇帝召他担任大理卿,调任工部右侍郎。负责督促营建皇帝逝世后的寝宫,节省三十多万两白银。由左侍郎升为尚书。军事器械都从外地输送来,全都不合乎标准,他奏请以半价签收,又请求减少一半的织造额。皇帝都答复可以。汝安王妃请求征收桥税,曾同亨拒绝了。皇帝最终应允了王妃的请求。内府的工匠,隆庆初年人数达到一万五千八百人,不久淘汰了两千五百人,但是宦官却不断增加。曾同亨上奏请求清理、整治。已经得到圣旨,宦官又上奏压制了此事。给事中杨其休上奏争辩,皇帝不接纳。曾同亨的弟弟曾乾亨奏请裁减冗员使经费宽裕些,京城卫戍部队的诸位武臣声称减少了自己的月薪,一片哗然,窥伺着曾同亨走出朝房就围着他叫嚷。曾同亨再次请求退休,没有结果。九门的工程完工,他被加封为太子少保。极力请求离去,皇帝下诏令他乘驿车回乡。启用他任南京吏部尚书,他推辞了。此后很久,再度起用他任原职,他多次推辞之后才就职。税使在当地肆虐百姓,曾同亨极力劝谏。

万历三十三年(1605),全面考核京官,他与考功郎徐必达正直不徇私情。当年,北都考核拂逆了当政者的意愿,宫中传旨保留给事中钱梦皋等人;南都的考核和曾同亨自己的奏疏,也很久不下发。曾同亨恰好因事进京,于是称病。诏令加封他为太子太保,而后退休。

曾同亨初次进入吏部,严嵩是他的同乡,尚书吴鹏与他父亲同年进士,曾同亨没有做私下拜访。曾在署舍住食,整月不回家。一向与罗汝芳、耿定向相好。尚书杨博痛骂伪儒,曾同亨说:他们中间多愚昧者,不可以一概斥责。即使表面上借儒学名义,这与卖身进取,恬不知耻的人相比,谁更可恶呢?他在七十五岁去世。被赠封为少保,谥号恭端。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体裁的把握能力。

诗歌的体裁主要分为古代诗歌和新诗两类,古代诗歌又可分为近体诗和古体诗(古风),近体诗又分为格律诗、绝句、词、曲。格律诗又分为五言律诗、七言律诗。本诗符合格律诗的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七言句,本诗每句5字,属于五言律诗;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对仗;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律诗通常押平声韵,本诗每联的尾字家、斜、麻、花均押“a”韵。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律诗基本特点的能力。题干要求分析本诗有几联对仗,作答本题,必须要识记律诗的基本特点,即颔联、颈联必须对仗,但也不能因为惯性思维,忽了首联和尾联的对仗可能。本诗,颔联、颈联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对仗工整。

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

C项,本诗将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文笔浓郁而生动,意境深远而富有哲理理解错误。本诗将景、情、事结合在一起,没有议论;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清新隽永。

故选C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A项,陶渊明,西晋著名诗人说法错误。陶渊明是东晋诗人。

故选A

21题详解】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凭、澄、练、翠、簇、悠、妙。

22题详解】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联的理解与辨析。解答此题,需要明确对联的要求,一般需要具备以下特点: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对联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题干要求请根据所给的对象及对联的上联,拟出下联,需要注意对联所写的对象。

第一副对联,是写给国家的,材料中讲新型冠状病毒在全球肆虐,疫情严峻的情况下,国家的一系列举措,彰显大国的责任与担当。运筹帷幄,指拟定作战策;举国为全国;战疫为事件;待云开雾散为抗击疫情的效果,对未来的期待等。下联,结合事件、所写对象、期待等来写即可。

第二副对联,是写给医护人员的。材料提示无数医护人员奋战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正是他们不避险,不畏难,激励着人们共同战胜疫情的斗志,医护人员的无私、奉献等。分析上联,华夏大地表示范围;呕心沥血,写出了医护人员的辛苦;定驱瘟魔凭妙手对未来的期望等。下联按照对联的要求来写即可。

23题详解】

示例二:归入B组。从人物性格上看, B组都是有隐忍性格的人,而勾践卧薪尝胆忍辱负重的品质与B组人物一致。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人物形象,识记名著内容的能力,同时还涉及语言表达。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如果将勾践(《勾践灭吴》)也定为候选人物,你将把勾践归入哪一组,并说明理由。不超过60,然后要根据所给出的人物、作品分析两组归类的依据,再分析勾践(《勾践灭吴》),找到与这两组相关的地方。

首先分析AB两组分类的依据,先看A组,烛之武(《烛之武退秦师》)、蔺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荆轲(《荆轲刺秦王》),烛之武是春秋时期人,蔺相如是战国时期人,荆轲是战国时期人,所以A组的人物生活时代背景一致,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人;再看B组,苏武是汉武帝时期的政治家外交家,刘邦是大汉王朝的开国之君,林冲是宋朝人,这一组人物生活的时代都是汉或汉以后,且这三人的形象有相似之处,苏武牧羊,隐忍匈奴多年,刘邦面对强大的项羽,在鸿门宴上处处隐忍,而林冲也是隐忍的,高衙内调戏他的妻子,他忍气吞声的放走了高衙内,初到柴进庄上,面对洪教头的傲慢,林冲只是低头行礼,初到梁山,王伦妒贤,故意为难林冲,要他在三天内取投名状来,他虽然闷闷不已 ,但还是暗王伦的要求去办,由此看来,B组的人物都有隐忍的特点。

然后分析勾践的特点,从生活的时代来看,勾践生活在春秋末年,这一时代与A组一致,从人物形象特点来看,勾践卧薪尝胆展现出隐忍的一面,这与B组一致,所以无论归入哪一组都可以,但陈述理由的时候要注意不同,如归入A组,可以从人物生活的时代入手,如归于B组,可以从人物形象特点入手。

24题详解】例文:

大山之我见

暑假去看山,生来只看过一次山,然而山在我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大山首先令我惊叹的是它的巍峨、高大。远远的就可以看到它的整体轮廓,绵延起伏,巍然屹立。有云飘过的时候,大山更显的伟岸、挺拔。在碧天红日的映衬下,大山尤其英姿飒爽。于是,我对山肃然起敬。

细看山,那散布在茸茸青草中的细碎花影,叮叮咚咚飞流而下的山泉,使我感到山的温柔可亲。微风吹来,松柏轻轻颔首,小草频频点头,花香袭过,沁人心脾,山泉清冽,微波荡漾。偶有几处叫不出名的丛林,红得像一团燃烧的火焰。弯弯的山间小路,似一条美丽的玉带伸向密林深处,展现出曲径通幽的美妙意境。这样看山,山便如同一位面容清丽,温柔可亲的年轻母亲,笑容可掬地站在我的面前,她孕育着大山中的一切美景。欢呼雀跃的游客流连于山涧溪头,花丛林旁,为大山增添了勃勃生机。

如诗如画的山的美景是大自然的馈赠,它给了我心愉悦。面对雄伟、秀丽的大山,我不禁油然生情,带着几分好奇与渴求,想要去探寻山的内涵。

山是深沉、博大的,它屹立于天地之间,任日升月落,斗转星移,谱成一曲永恒的壮歌。山的博大宽广的胸怀包容了世界的一切,任人间沧桑、世事轮回刻在它脸上。山也包容了我,面对大山,我愿意宽容待人,笑对人生。

大山有坦荡的胸襟,它从不矫揉造作,一切由大自然的妙笔点就,山的神韵与气质便在这种坦荡中更具魅力。大山是坚毅的,无论是狂风暴雨,电闪雷鸣,它都从容地接受岁月的磨砺。面对大山,我读懂了它的目光中蕴藏着的挑战,它告诉我,莫蜷缩于大山脚下,莫沉醉于山色美景,攀登而上吧,无限风光在险峰!

我要为大山高歌一曲赞歌,因为它不仅给了我心的愉悦,还给了我灵魂的洗礼。

【详解】本题考查写作能力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要求学生写一些地方对自己的启迪和力量。注意作文是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因此启迪和力量应该都是正向的内容。作文具体要求,要联系现实,展开联想和想象,写一篇记叙文,在写记叙文时要注意把握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和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叙述时要注意细节刻画。

参考立意:

1)大山给予我坚持不懈的力量。

2)大海给予我海纳百川的力量。

3)历史古迹给予我对祖国深沉的爱。

可用素材:

1)看到大山,你不要恐惧,不要退缩,试着像我一样去向它挑战,这样,也许你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这样你才能明白:困难就像弹簧,你弱它就强,你强它就弱的道理。也许,世界上的人最不愿看见大山,和大山结缘了。而我不这样想,我把它们看成我的朋友,愿意与它们结缘,是它们教会了我怎样坚强、勇敢地站起来,怎样在恐惧中振作,怎样走好自己的人生道路。

2)我喜爱大海的力量。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大海的一切来源于他的。他的广阔,他的深邃,他的无垠,他的源远流长,都来自于他的禀性。从他的性情中,我找到了博爱;从他的言辞中,我找到了深远;从他的声音里,我找到了慈祥;从他的体魄里,我找到了刚毅。在他的灵魂里,我洗涤了心胸;在他的慈爱里,我学会了宽容;在他的深远里,我学会了坚强。

3)滚滚的汨罗江畔,夕阳的斜晖映在他那坚毅的脸庞上,似乎能够反射出更加耀眼的光芒,应对君王的昏庸、懦弱,想到国家人民的痛苦,屈原纵身一跃,让滚烫的江水吞噬了他的身体,在那一刻,世界为之静止!

是什么让屈原如此从容走向死亡?

信念,他的心中时刻挂念着他的祖国,但他却无法看见自己祖国日益昌盛,他的心中始终秉承着爱国的信念,可他已无用武之地。

由此看来,信念的力量真是伟大!它足以让一个人坦然应对死亡,它足以将一个人的爱国情怀展现得淋漓尽致。

行文结构:

第一段:交代了去看山的时间和事件。

第二段:对大山整体的描绘,点明对大山的情感是肃然起敬,为全文奠定基调。

第三、四段:细节描写,写出大山具体而细致的样子,引发想要去探寻山的内涵。

第五、六段:详细叙述了探寻的结果,山的包容和坦荡,山激励着人们攀登而上等等。

第七段:总结全文,点明感情,表达对大山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