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建安《药砚》入选宁夏固原一中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全)
2020届宁夏固原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祝福》选段,按要求完成各题。
然而这一回,她的境遇却改变得非常大。
四叔家里最重大的事件是祭祀,祥林嫂先前最忙的时候也就是祭祀,这回她却清闲了。
桌子放在堂中央,系上桌帏,她还记得照旧的去分配酒杯和筷子。
“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摆。”四婶慌忙的说。
她讪讪的缩了手,又去取烛台。
“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拿。”四婶又慌忙的说。
她转了几个圆圈,终于没有事情做,只得疑惑的走开。她在这一天可做的事是不过坐在灶下烧火。
鲁镇永远是过新年,腊月二十以后就忙起来了。四叔家里这回须雇男短工,还是忙不过来,另叫柳妈做帮手,杀鸡,宰鹅;然而柳妈是善女人,吃素,不杀生的,只肯洗器皿。祥林嫂除烧火之外,没有别的事,却闲着了,坐着只看柳妈洗器皿。微雪点点的下来了。
“唉唉,我真傻。”祥林嫂看了天空,叹息着,独语似的说。
“祥林嫂,你又来了。”柳妈不耐烦的看着她的脸,说,“我问你:你额角上的伤痕,不就是那时撞坏的么?"
“唔唔。”她含胡的回答。
“我问你:你那时怎么后来竟依了呢?"
“我么?……。”
“你呀。我想:这总是你自己愿意了,不然……。"
“阿阿,你不知道他力气多么大呀。"
“我不信。我不信你这么大的力气,真会拗他不过。你后来一定是自己肯了,倒推说他力气大。"
“阿阿,你……你倒自己试试看。”她笑了。
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干枯的小眼睛一看祥林嫂的额角,又钉住她的眼。祥林嫂似乎很局促了,立刻敛了笑容,旋转眼光,自去看雪花。
“祥林嫂,你实在不合算。”柳妈诡秘的说,“再一强,或者索性撞一个死,就好了。现在呢,你和你的第二个男人过活不到两年,倒落了一件大罪名。你想,你将来到阴司去,那两个死鬼的男人还要争,你给了谁好呢?阎罗大王只好把你锯开来,分给他们。我想,这真是……”
她脸上就显出恐怖的神色来,这是在山村里所未曾知道的。
“我想,你不如及早抵当。你到土地庙里去捐一条门槛,当作你的替身,给千人踏,万人跨,赎了这一世的罪名,免得死了去受苦。”
她当时并不回答什么话,但大约非常苦闷了,第二天早上起来的时候,两眼上便都围着大黑圈。早饭之后,她便到镇的西头的土地庙里去求捐门槛。庙祝起初执意不允许,直到她急得流泪,才勉强答应了。价目是大钱十二千。
她久已不和人们交口,因为阿毛的故事是早被大家厌弃了的;但自从和柳妈谈了天,似乎又 即传扬开去,许多人都发生了新趣味,又来逗她说话了。至于题目,那自然是换了一个新样,专在她额上的伤疤。
“祥林嫂,我问你:你那时怎么竟肯了?”一个说。
"唉,可惜,白撞了这一下。"一个看着她的疤,应和道。
她大约从他们的笑容和声调上,也知道是在嘲笑她,所以总是瞪着眼睛,不说一句话,后来连头也不回了。她整日紧闭了嘴唇,头上带着大家以为耻辱的记号的那伤痕,默默的跑街,扫地,洗菜,淘米。快够一年,她才从四婶手里支取了历来积存的工钱,换算了十二元鹰洋,请假到镇的西头去。但不到一顿饭时候,她便回来,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高兴似的对四婶说,自己已经在土地庙捐了门槛了。
冬至的祭祖时节,她做得更出力,看四婶装好祭品,和阿牛将桌子抬到堂屋中央,她便坦然 的去拿酒杯和筷子。
“你放着罢,祥林嫂! ”四婶慌忙大声说。
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也不再去取烛台,只是失神的站着。直到四叔上香的时候,教她走开,她才走开。这一回她的变化非常大,第二天,不但眼睛窈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而且很胆怯,不独怕暗夜,怕黑影,即使看见人,虽是自己的主人,也总惴惴的,有如在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否则呆坐着,直是一个木偶人。不半年,头发也花白起来了,记性尤其坏,甚而至于常常忘却了去淘米。
“祥林嫂怎么这样了?倒不如那时不留她。”四婶有时当面就这样说,似乎是警告她。
然而她总如此,全不见有怜俐起来的希望。他们于是想打发她走了,教她回到卫老婆子那里去。但当我还在鲁镇的时候,不过单是这样说;看现在的情状,可见后来终于实行了。然而她是从四叔家出去就成了乞丐的呢,还是先到卫老婆子家然后再成乞丐的呢?那我可不知道。
1. 下列对《祝福》全文和节选部分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中多次写到祥林嫂眼神的变化,眼睛与其他肖像描写相配合,生动地表现了祥林嫂的遭遇和内心世界的变化。
B. 不管祥林嫂的境遇多么悲惨,鲁镇照样是过新年,二者形成鲜明的对照,突出了祥林嫂处境的悲凉。
C. 许多人对祥林嫂额上的伤疤都发生了新趣味,又来逗她说话了,这说明了众人的无聊、自私与冷漠。
D. 选文最后一段通过“我”之口,交代了祥林嫂沦为乞丐的结局,表现了“我”对祥林嫂的同情和对四叔一家的不理解。
2. 选文中画线句子的句式有何不同?四婶的话对祥林嫂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 从选文看,造成祥林嫂悲剧的直接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文本加以概括。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药砚
练建安
阳光朗照,河头城浮动飘忽的浓雾渐渐消散。
石钵头赤裸脊背,噔噔踏入石坝码头肉铺摊点,立定,双肩一耸,大块猪肉扇啪嗒一声脆响,平摊在了肉案上。两个伙计手忙脚乱,将猪肉扇挂上一根铜皮红木大秤。一个掌挂钩,一个挪秤砣报数:“二百……三十一斤半。”石钵头斜了他们一眼,操起两把剔骨尖刀,咔咔磨擦,笑骂:“黄疸后生!”
墟镇巷道,湿漉漉的,水气淋漓。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
石钵头认得此人,是个老童生。传说是满腹诗书,考到胡子花白,连一个秀才也没捞着。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石钵头扭头噗地吐出了一口浓痰。
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问:“前蹄,几多钱啊?”石钵头利刀游走剔骨,沙沙响。“老弟,几多钱?”华昌再问。石钵头说:“现钱,不赊账。”华昌说:“你这后生哥啊,好没道理,咋就说俺要赊账呢?”
石钵头说:“搞笑嘴!”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华昌说:“无怨无仇,做嘛介不卖?”石钵头斫下猪蹄,说:“看好了,可是这副?”华昌点头。石钵头抓起猪蹄,猛地往后抛入汀江,说:“俺要敬孝龙王爷。不行么?”华昌拣起制钱,一声不吭地走了。身后传来阵阵哄笑声。
半个月后,华昌带着几个破蒙童子江岸踏青,歇息于城东风雨亭。彼时,石钵头正惬意地嚼吃着亭间售卖的糖酥花生。一扬手,花生壳撒落遍地。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先生教俺一本书,俺教先生打野猪。野猪逐过河,逐去先生背驼驼……”
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
华昌是邻县武邑山子背人。山子背距河头城七八铺远。他那蒙馆设在张家大宗祠里。
夜晚,细雨濛濛,倒春寒风吹动西厢房窗棂。昏黄油灯下,华昌翻阅旧日诗稿。当他读到“学书学剑两不成”时,不由得悲从中来。
嗒,嗒嗒。有轻微的叩门声。没错,是叩门声。开门,竟是多年未见的老友李半仙。奇香扑鼻。李半仙拎着一副卤猪蹄,笑眯眯地看着他。
转眼到了仲夏。这个午日,童子早散学了。华昌困倦欲睡。宗祠内,闯入了一个莽汉。定睛一看,却是石钵头。
石钵头拎着一副肥硕猪蹄,恭恭敬敬地放在书案上。华昌轻摇折扇,说:“得非有辱斯文乎?”石钵头懵懵懂懂。华昌合上折扇,说:“君子不食嗟来之食。”石钵头愕然。华昌站起,迈方步,七八个来回,用了大白话:“有嘛介求俺?直说吧。”石钵头苦着脸,说:“俺老娘瘫了。李半仙的药方,求您老给半块端砚,做药引子。”华昌坐下,说:“奇了怪了,这端砚何处无有?为何要俺给你?”石钵头说:“李半仙说了,定要半块阿婆坑的端砚,甲子年中秋日戌时月圆蓄墨的。百砚斋掌柜的说,那时日,方圆几百里,只有您老先生买了一块。”“哦。”华昌说,“桌上有。识字么?”石钵头苦笑:“开过蒙,又被先生赶回家啦……略识几个字。”华昌微闭双眼,说:“自家看,可要看清喽。”
石钵头抓过端砚。长九寸,宽五寸,厚二寸一分,份量颇重。抬起,勾头看去,砚底刻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甲子年中秋日戌时练华昌购置于河头城百砚斋。”石钵头认得时日数字,说:“就是这块,就是这块!”说着,掏出一锭约摸五两重的银子。华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
石钵头嗫嚅不知所措了。华昌自言自语:“李半仙?这个李半仙搞嘛介名堂?”石钵头急了:“老先生,俺……俺……”华昌举手截止,说:“后生哥,半块,何谓半块?就不能有丝毫差错,分得来么?”石钵头额上冒出冷汗,说:“刀斧斫开?”华昌笑了:“何须如此麻烦。”
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低一声。
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
(原载《天池》2016年第6期)
4.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第二段中“赤裸脊背”“双肩一耸”“两个伙计手忙脚乱”等处,运用了正、侧面结合手法,生动地塑造了石钵头强悍、霸气的屠夫形象。
B. 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是因为看他“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
C. 小说中两处画线句子景物描写非常精炼,第一处重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第二处则主要烘托了华昌此刻惆怅、失落的心理。
D. 小说以“药砚”为题,含义深刻:这“砚”既是给石钵头老娘治瘫病的药引子,也是教育他要尊师重道、宽以待人的良药。
5. 请结合全文概括华昌的形象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6. 小说结尾的画线句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中青报:在书房写作和在其他地方写作,感觉有什么不同?
冯骥才:作家的书房,是作家最不设防的地方,因为你的一切想象、思想在书房里都是赤裸裸的,都要真诚地表达出来,读者不需要看一个虚假的字。同时,书房又是作家向外射子弹的战壕,是安顿自己心灵的地方,是诗情画意的地方。
中青报:你觉得中国文人的书房有什么共同的特质吗?
冯骥才:中国文人的书房,我觉得有两个特质:一是很强的书卷气,没有浮夸没有享受,是一个纯精神的地方;二是琴棋书画,中国人讲究触类旁通,屋子里一般有一些相关的东西。
中青报:你去过别人家的书房吗?喜欢谁家的书房?
马骥才:我进过不少作家的书房,从冰心、孙犁到贾平凹,我相信那里的一切都是作家性格的外化,或者就是作家的化身。
(摘自《冯骥才:书房是作家不设防的写作场》)
材料二:
书房,是传统中国社会最重要的生活空间之一。书房不但为历代中国知识分子提供了一个修身养性、读书抚琴的处所,还为他们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助力。早在汉代,文学家张衡就曾称赞自己的书房可“弹五弦之妙指,咏周、孔之图书,挥翰墨以奋藻,陈三皇之轨模”。
可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书房本身就是一个具备艺术体验、阅读写作与围书收藏等多元功能的空间。不同的书房,代表了不同的中式生活美学。
科举取士本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长期以来实现政治抱负的唯一通道。一些文人墨客却因时运不济、命途乖蹇,不是屡试不第就是遭受打压,不得不寄情于山水与诗酒之间,形成了中式生活美学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名士之美。
名士们的书房必有另一番情趣。最知名的当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陋室”。这间因千古名篇《陋室铭》而流芳百世的书房,见证了刘禹锡等名士们的生活美学。
既是“陋室”,当然不求气派奢华,也不求满壁藏书,不必有“丝竹”声这种奢侈品,更不能堆满案牍公文,变成一间要务繁忙的办公室,但一定要具备“台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自然朴实,要有“鸿儒”们的雅集,从而满足名士们清新淡雅的精神需要。这种因各种“陋室”而孕育出的名士之美,从魏晋的“竹林七贤”到刘禹锡,再到八大山人、郑板桥,一直延续至今。
两宋以来,中国的海外贸易逐渐兴盛,及至明清两朝,器物之美到达顶峰。各类文房雅物、金石碑版,竟相成为文人士大夫们的最爱,书斋应运而生。
与简朴的“陋室”不同,书斋一定要繁复讲究。明清之际有两部书,就是讲书斋的陈列、布置,一部是文震亨的《长物志》,另一部是高海的《遵生八笺》。在《长物志》中,文震亨认为,书桌应当“设于室中左偏东向,不可迫近窗槛,以逼风月”,而高濂更是要求书斋里要准备“卧榻”,目的在于读书劳累了可以“偃卧趺坐”,宛如今日许多人在书房里放置的沙发。
当时文人还要求书斋必备植物,得有一只大水缸养鱼,还必须要弹琴奏乐,甚至常备金樽檀板,演唱当时最为流行的昆腔。有条件的,还需陈列一些金石碑、名家字画等古玩艺术品,经常邀请朋友来鉴赏分享。书斋里的家具一定是紫檀或是黄花梨木料,瓷器必定是哥窑,一切都有讲究。
明清书斋,见证了中式生活美学的极致:繁复之美。文人们不但践行、推崇这种繁复之美,而且还将其理论化,除了前文所述文震亨与高濂的两本书之外,还有李渔的《闲情偶寄》、张大复的《梅花草堂笔谈》等著述,均对此颇有研究。
无论是陋室还是书斋,它们最大的差异,是在生活美学上的审关情趣不同,要说藏书,其实都不能算规模宏大,多半收藏一些经史子集的常备书或是少量私刻、坊刻的善本。因为印刷技术有限,古代中国大部分私人书房都不可能有巨量藏书。
但在中国历史上总有一些真正对得起“汗牛充栋”这个词的书房。那就是兴起于明清时期江南的藏书楼。动辄几十万卷的藏书量再加上与之相辅相成的园林、水法及木质建筑的藏书楼,共同反映了中式生活美学中的另外一端:极致之美。
最著名的代表,当属宁波范氏的天一阁,其主楼是一栋“面阔六间的两层硬山顶”“坐北向南,左右砖登为垣,前后檐上下俱设窗门,其梁柱俱用松杉等木”的楼阁,并且“凿一池于楼下”,其风景“曲岸弯环,水漾涟漪,堂之影、亭之影、山之影、树之影,皆沉浮波中”。这种奢华的园林景观与几十万卷藏书交相呼应,可谓极致之美的典范。
清代,江南藏书楼数不胜数,除了宁波天一阁之外,还有嘉兴项氏的“天籁阁”、朱彝尊的“抱曝亭”以及晚清陆心源创办的“皕宋楼”“十万卷楼”“守先阁”等。乾隆帝曾称这类藏书楼之多令他“指不胜屈”。这也是当时江南经济繁盛的重要见证。
(摘编自韩晗《书房里的生活美学》)
材料三:
我们把书房称为书斋,是因为“斋”本义是斋戒的意思。古人认为读书是件清心凝神的事,该抱着一种虔诚的态度,因而书房以多“斋”命名。如王安石的“昭文斋”。
除了“斋”字,古人书房取名还有用堂、室、屋、楼、馆、阁、轩、舍、居、庐、庵、山房等等,各有寓意。
堂,许慎《说文解字》:“堂,殿也。”其特征是高大、宽敞、明亮,所以文人学者起斋名用“堂”者颇多。也有种说法,“堂”有学堂之意,书斋名里头带着“堂”的,有不少是在里面教学生的。敢以“堂”为名,自然是大方之家,兼有老师的身份了。如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等。
阁,原本指置放物品的架子,宫延里收藏围书,便以“阁”为宫之名。藏书家所造的楼也用“阁”命名,“阁”因此也就有了“楼”的意思,如唐伯虎的“魁星阁”。刘海粟的“存天阁”、吴青霞的“篆香阁”等等。
轩,从车旁,原指有帷幕的车子。由其形引申为有窗户的长廊或小屋,如归有光的“项脊轩”、辛弃疾的“稼轩”。
除了这些之外,还有不少字用在斋号里头,如润、簃、虔、牖、庋、榭、园、岩、巢、村、蓬、窝等等,此处也就不再赘述,而有些人取名,不限于此中,反而有趣,不妨一谈。
任继愈先生晚年的书斋取名叫作“眼科病房”,他说岁数大了,无论做点几什么工作,都必须点点儿眼药才能干活儿,可不是名副其实的“眼科病房”么?
无论斋号为何,用了何字,其中都蕴含了主人的哲思和希望,斋号之中,往往遗露出其主人的性情、经历和思想。因而这些斋号早已不仅仅是些文人为自己的书房起的名字,而是书斋文化的长卷之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一部妙趣横生的中国文人思想史。
(摘编自寒食《中国文人书斋命名及文化释义》)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属于人物专访,根据冯骥才的说法,琴棋书画与文人是相关的。因此,文人的书房里一般会有这些东西。
B.名士之美极致之美、繁复之美都是中式生活美学的重要内容,这些生活美学在我国古代书房文化中均有所体现。
C.中国传统文化中,书房具备艺术体验阅读写作与图书收藏等多元功能,而今天的书房则只是阅读写作的地方。
D.材料二运用列数字、做比较等说明方法对不同“书房”进行了介绍,为我们展现了古代书房的生活美学。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二通过纵向比较,阐述从魏晋的“竹林七贤”到刘禹锡,再到八大山人、郑板桥书房的不同之处。
B.透过文震亨的《长物志》高濂的《遵生八笺),我们可以大致了解明清之际书斋的陈列、布置的情况。
C.兴起于明清时期的江南藏书楼常常既有园林景观,又有几十万卷藏书,可以说是古代书房极致之美的典范。
D.归有光将书房命名“项脊轩”,辛弃疾将书房命名“稼轩”,这与他们的书屋外形为有窗户的长廊或小屋有关。
9.下列书斋命名中,可以反映书斋主人“达观的人生态度”的一项是( )
A.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晚年把书斋命名为“学老庵”,寓意为活到老、学到老。
B.明代张薄,读文章时边抄边诵边记,反复六七次,于是把自己书斋命名为“七录斋”。
C.清人蒲松龄常请人到书斋闲谈,然后把闲谈加工整理成小说,于是把自己的书斋命名为“聊斋”。
D.中国近代歌舞之父黎锦晖新中国成立前住在个茅草屋里,却将自己的书斋起名“嘉禾”别墅。
10.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行文思路。
11.根据上述材料,请归纳从古至今“中国书房”的共通之处。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注】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注】而不知发【注】,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孟子·梁惠王上》
【注】数罟:细密的网。饿莩:饿死的人。发:打开粮仓,赈济灾民。
12.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河内凶 凶:庄稼收成不好
B. 王好战,请以战喻 喻:明白、懂得
C.谨庠序之教 谨:认真地从事
D.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检:制止、约束
1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B. 斧斤以时入山林 以治天下为事者也
C.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人而不仁,如礼何
D.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何陋之有
14.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B.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C.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D.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15. 以下六句话分编为四组,全都能够体现孟子“王道”思想的一组是( )
①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②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③斧斤以时入山林
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⑤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⑥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A. ①③⑥ B. ②④⑤
C. ③④⑤ D. ①②⑥
16.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孟子运用“引君入彀”的论辩方式,迫使梁惠王承队自己“尽心于国”之举,只是临时应付,不是真正爱民,与邻国之政并无本质区别。
B. 孟子主张,实行王道要从不违农时,发展生产,解决百姓最基本的吃穿问题人手,逐步地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
C. 孟子主张,在解决了百姓最基本的温饱问题之后,还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发展教育事业,让孝悌之理深入民心。
D. 文章最后一段,孟子从正面证明自己主张的正确,阐述使民加多应有的态度,回答了开篇梁惠王提出的“民不加多”的疑问。
17.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2)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古代诗歌阅读
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
陈与义
其一
巧画无盐丑不除,此花风韵更清姝。
从教变白能为黑,桃李依然是仆奴。
其四
含章檐下春风面,造化功成秋免毫。
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
注释:(1)五首绝句题咏同一幅墨梅图。(2)无盐:战国时齐国丑女钟离春。(3)从教:任凭。(4)含章:即含章殿,传说南朝时宋武帝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在额头形成美妆。(5)九方皋:春秋时相马名手。
18.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首前两句认为,不论怎样描画无盐也无法变丑为美,墨梅图却能尽显梅花之美。
B.第二首前两句认为,墨梅图中的梅花犹如佳人容颜般美妙,展现出堪比造化的画技。
C.两首诗所题咏的墨梅图,不但描绘了梅花,还描绘了桃花、李花,对比鲜明
D.两首诗所题咏的墨梅图,没有描绘含章殿和九方皋,诗人提及二者是在用典。
19.现实中没有黑色梅花,而宋代出现了墨梅画。根据上面两首诗,概括陈与义对墨梅画特点的认识,并说说两首诗题咏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2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欧阳修《伶官传序》中与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意思最接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在诗歌中,同一意象在不同诗歌中可以传达不同的思想内容或情感。以“猿”为例,《登高》中“________”一句,杜甫以其渲染凄清的氛围,而《蜀道难》中“________”一句,李白以其表达蜀道之险峻难以攀登。
(3)李商隐《锦瑟》诗中“________”句,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句,都化用了古蜀国杜宇的典故。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内容,并简要评论,要求观点解明,表达谁确,简明,连贯,得体,不超过20个字。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于2016年2月印发,这是时隔37年重启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配套文件。《意见》第十六条中指出要加强街区的规划和建设,分梯级明确新建街区面积,推动发展开放便捷、尺度适宜、配套完善、邻里和谐的生活街区。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解决交通路网布局问题,促进土地节約利用。树立“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建设快速路、主次干路和支路级配合理的道路网系统。
(1)主要内容:_______。
(2)评论:____。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22.某图书馆组织了一次以“家风建设”为背景的“家庭文娱活动状况”调查,选出 “你心目中理想的家庭文娱活动”一项( )
A. 郊游、聚餐、健身、打麻将 B. 聚餐、健身、打麻将、追剧
C. 兴趣班、手机游戏、网络小说 D. 郊游、运动、读书、看展览、听音乐会。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0年国庆档热门电影《一点就到家》讲述了三个年轻人回乡创业的故事,他们从大城市回到家乡云南古寨,合伙干电商,实现了改变家乡的梦想。近日,四川甘孜藏族小伙丁真意外在网络上走红,却放弃了娱乐公司的包装,“留守”家乡,白岩松评价说:“他干净的笑容让更多人关注了他的家乡。”
在“家乡文化生活”的学习活动中,班级计划以“青年在家乡建设中的使命”为主题举行讨论会,请围绕以上材料,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D项,“对四叔一家的不理解”错误,文中没有体现,最后一段是表达作者对祥林嫂被逐出鲁家、沦为乞丐的同情。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语句的赏析能力。语句赏析的角度一定要知道,有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反问、设问、排比等)、词语(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描写方法(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句式、手法、内容、情感等。不管从哪个角度,都要会结合语境作正确的赏析。“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摆”“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拿。”这两个句子是一般祈使句,“你放着罢,祥林嫂! ”第三个是倒装祈使句,“你放着罢”在前面,起到强调的作用,命令的意味更强烈,表现了四婶内心的恐慌和愤怒。“她讪讪的缩了手,又去取烛台”“她转了几个圆圈,终于没有事情做,只得疑惑的走开。她在这一天可做的事是不过坐在灶下烧火”,前两次的祥林嫂只是感觉难为情、不理解而不知所措,对她的伤害主要是浅表性的。“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也不再去取烛台,只是失神的站着。直到四叔上香的时候,教她走开,她才走开。这一回她的变化非常大,第二天,不但眼睛窈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而且很胆怯,不独怕暗夜,怕黑影,即使看见人,虽是自己的主人,也总惴惴的,有如在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否则呆坐着,直是一个木偶人”,四婶第三次呵斥后,祥林嫂发生了一连串的反应, 精神上受到极大打击,说明对她造成的是更深层次的精神伤害。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文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再一强,或者索性撞一个死,就好了。现在呢,你和你的第二个男人过活不到两年,倒落了一件大罪名。你想,你将来到阴司去,那两个死鬼的男人还要争,你给了谁好呢?阎罗大王只好把你锯开来,分给他们。我想,这真是……”,柳妈的阴司分尸论,加重了祥林嫂的精神负担;“祥林嫂,我问你:你那时怎么竟肯了?”"唉,可惜,白撞了这一下。“柳妈和“许多人”对祥林嫂的揶揄与嘲弄;“快够一年,她才从四婶手里支取了历来积存的工钱,换算了十二元鹰洋,请假到镇的西头去。但不到一顿饭时候,她便回来,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高兴似的对四婶说,自己已经在土地庙捐了门槛了”“你放着罢,祥林嫂! ”祥林嫂捐过门槛后,四婶、四叔拒绝祥林嫂参加祭祀活动,使她精神上彻底绝望,最后“打发她走”,使她彻底沦为乞丐。
【点睛】关于小说阅读需要:1.理清事件发展的线索和过程,把握小说的结构。要搞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经过和结果,记叙中具体的明线是什么,暗线又是什么,再具体分析结构。通过这些就可以整体把握小说的大致内容了。2.分析小说的表现手法。小说的表现手法较多,应着重分析小说的情节、环境以及细节。小说一共有几个情节,用了几个细节,这几个细节侧重表现主要形象的哪些方面,处于怎样的环境等。3.鉴赏形象。阅读小说一定要把握形象的特点,小说通过情节刻画,表现了形象哪些具体的特点,这一形象又有怎样具体的作用。4.归纳作品的主题。通过事物和形象的叙写,就可以大致把握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态度,进而去推测小说的主题。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需要首先明确题干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文本,结合文本内容来筛选比对,分析鉴赏选出正确答案。
B项,“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表述错误。结合文本后面的内容分析可知,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主要是因为他内心对华昌这样的读书人的憎恶和鄙视。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人物形象特点分析。解答此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人物形象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的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
华昌的形象特点,结合文本内容分析。①如从“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可知,华昌斯文谦和,穷困潦倒;②根据文本“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可知,华昌隐忍退让;根据文本“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低一声。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可知,华昌身怀绝技;③根据文本“华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可知,华昌正直善良,宽容大度。
【6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本结构内容理解与分析。小说结尾常见的作用:突出波澜,震撼人心;照应前文,不突兀。留下空白给读者想象空间,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深化主题;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令人回味。耐人寻味;给人以喜悦欣慰之感;反应美好愿望。
“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小说结尾出人意料。“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华昌明明身怀绝技,却不计较石钵头的多次挑衅,突出了他的隐忍大度,丰富了人物的形象。结合华昌的语言等内容分析,如“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等,小说结尾揭示作品的主题,更好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题:生活中应当尊重他人、宽容大度。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逐个分析选项,分别找出选项中的关键词,然后依据选项中的关键词在原文中确定有效的答题区间,注意有时答题区间并非一个,考生要全面、准确地比较选项和原文,看二者的意思是否一致。
C项,“而今天的书房则只是阅读写作的地方”说法不当,材料二中例举了唐代、魏晋时期、两宋、明清等各个朝代书房的演变和特点,并未提及今天书房只是阅读写作的地方这一信息,这一说法于文无据。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应对此类试题,首先要读懂所给的材料,其次浏览选项,然后在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整合或转述)和文中内容的差别,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逻辑错误、强加因果、因果颠倒、篡改原文、无中生有等问题。
A项,“纵向比较”说法错误,依据原文“这种因各种“陋室”而孕育出的名士之美,从魏晋的“竹林七贤”到刘禹锡,再到八大山人、郑板桥,一直延续至今”可知,文中只是阐述了名士们生活美学上的共通之处,并无“纵向比较”。
故选A。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应对此类试题,首先要读懂所给的材料,其次浏览选项,然后在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
A项,陆游的“学老庵”,寓意为活到老、学到老,是对自己学无止境的一种勉励。
B项,张薄的“七录斋”,读文章时边抄边诵边记,反复六七次,是对自己学习态度的一种勉励。
C项,蒲松龄的“聊斋”,是请人到书斋闲谈,然后把闲谈加工整理成小说,是他创作生活的反映。
D项,黎锦晖住在茅草屋里,却将自己的书斋起名“嘉禾”别墅,这是不畏困苦、乐观积极的一种人生态度。
故选D。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议论文的论证思路。解答此类题目,应该首先明确议论文行文思路类型,有并列式、递进式 、总分式 、分总式 、总分总式。
材料二首先提出“可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书房本身就是一个具备艺术体验、阅读写作与围书收藏等多元功能的空间。不同的书房,代表了不同的中式生活美学”,后文从三个角度展开了论述,第一是“这种因各种“陋室”而孕育出的名士之美,从魏晋的“竹林七贤”到刘禹锡,再到八大山人、郑板桥,一直延续至今” 的“名士之美”;第二是“两宋以来,中国的海外贸易逐渐兴盛,及至明清两朝”的“器物之美”;第三是“那就是兴起于明清时期江南的藏书楼。动辄几十万卷的藏书量再加上与之相辅相成的园林、水法及木质建筑的藏书楼,共同反映了中式生活美学中的另外一端:极致之美”的“极致之美”。整体论者思路属于先提出观点,然后从三个角度并列展开论述,属于总分结构。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筛选、归纳和分析的综合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认真分析题干,明确题干问什么,我们要答什么;其次要回归文本,逐段分析,全面归纳,切不可凭自己的整体理解答题;最后不要忽了材料的出处,有时材料出处的标题可以帮助我们归纳材料的主要内容,甚至标题就是材料的主要内容。
依据材料一“中国文人的书房,我觉得有两个特质:一是很强的书卷气,没有浮夸没有享受,是一个纯精神的地方;二是琴棋书画,中国人讲究触类旁通,屋子里一般有一些相关的东西”和材料二“书房不但为历代中国知识分子提供了一个修身养性、读书抚琴的处所,还为他们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助力”可知,中国文人的书房从古至今都有这样的特质,那就是很强的书卷气,把书房看作精神栖息场所。依据材料二“书房本身就是一个具备艺术体验、阅读写作与围书收藏等多元功能的空间。不同的书房,代表了不同的中式生活美学”以及后文对不同朝代书房不同的摆设特点可知,文人都会通过书房内的陈设来反映其生活审美情趣,或自然朴实,或繁复讲究;依据材料三“无论斋号为何,用了何字,其中都蕴含了主人的哲思和希望,斋号之中,往往遗露出其主人的性情、经历和思想。因而这些斋号早已不仅仅是些文人为自己的书房起的名字,而是书斋文化的长卷之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一部妙趣横生的中国文人思想史”可知,文人常为自己的书房起名字,来寄寓自己的哲思或希望。
【点睛】非连续性新闻材料阅读的可参考以下技巧:
关注材料的标题出处。
概括材料中心,理清材料关系。
客观题要了解设误方式,包括以偏概全、混淆是非、夸大缩小、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混淆时态、偷换概念、因果混乱。
主观题要遵循审题干、定范围、选要点、巧归纳的步骤。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B项,王好战,请以战喻,意思是“大王喜欢打仗,让我用战争做比喻吧”。喻:这里是动词,作比喻,打比方。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项,都是介词,比;
B项,第一个是介词,按照;第二个是介词,把;
C项,第一个是连词,表转折;第二个是连词,表假设;
D项,第一个是代词,代指“称王”这件事;第二个是助词,提到提前宾语的作用。
故选A。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
句子大意是:咚咚地敲响战鼓,两军开始交战,战败的扔掉盔甲拖着武器逃跑。有人逃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的人逃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
“弃甲曳兵”是修饰“走”的状语,“而”字是表修饰的连词,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项;“百步”是“笑”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项。
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思想内容的理解能力。
题干要求找出全都能够体现孟子“王道”思想的一组。
①“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是梁惠王的做法,且从后文孟子“五十步笑百步”的比方来看,梁惠王做的还不够,排除此项。
②“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只是梁惠王自己的感觉,觉得与邻国相比做的不错,但孟子认为只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做的不够,排除此项。
⑥“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是孟子对统治者不顾百姓死活的做法的批判,不属于“王道”的内容,排除此项。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等的理解与分析鉴赏能力。
D项,“从正面证明自己主张的正确”错。结合最后一段“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可知,这是从反面批评统治者的虐政。
故选D。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本题关键词有:(1)直,只;是,这;是……也,判断句;走,逃跑。(2)是何异于……,状语后置句,这与……相比,有什么不同;非我也,兵也,两个都是判断句;兵,兵器。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总算尽了心啦。河内遇到饥荒,就把那里的老百姓迁移到河东去,把河东的粮食转移到河内;河东遇到饥荒也是这样做。了解一下邻国的政治,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邻国的百姓不见减少,我的百姓不见增多,这是为什么呢?”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让我用战争做比喻吧。咚咚地敲响战鼓,两军开始交战,战败的扔掉盔甲拖着武器逃跑。有人逃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的人逃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梁惠王说:“不行。只不过没有跑上一百步罢了,那也是逃跑啊。”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就不要指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
“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就会吃不完。密网不下到池塘里,鱼鳖之类的水产就会吃不完。按一定的季节入山伐木,木材就会用不完。粮食和水产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就使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了。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这是王道的开端。“五亩大的住宅场地,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丝织品了。鸡、猪、狗的畜养,不要耽误它们的繁殖时机,七十岁的人就可以吃肉食了。百亩大的田地,不要耽误它的耕作时节,数口之家就可以不受饥饿了。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须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负或头顶重物在路上行走了。七十岁的人能够穿上丝织品、吃上肉食,百姓没有挨饿受冻的,做到了这些而不能统一天下称王的还从未有过。“
猪狗吃人所吃的食物,不知道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不知道开仓赈济。百姓死了,就说:‘这不是我的过错,是因为年岁不好。’这种说法与拿刀把人杀死后,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大王不要归罪于年成,那么天下的百姓都会来归顺了。”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和手法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两首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另外要求考生熟悉常用的修辞和表现手法,知道常用的表现手法的特点,并根据其特点进行准确判断。本题中,C项“还描绘了桃花李花”错,诗人并没有描绘这两种花,而是提及两花作为对比,认为桃花李花媚俗,只能算是梅花的奴仆,照应梅花风韵“清姝”。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综合比较阅读诗歌的能力。这道题的综合能力包括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筛选以及把握诗人情感态度的能力。解答本题,题干要求“概括陈与义对墨梅画特点的认识,并说说两首诗题咏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先要综合感知两首诗的情感,再根据问题回到诗歌中寻找解决问题的重要依据。其一是抓住墨梅“此花风韵更清姝”、“从教变白能为黑”两个特点,即,墨梅图的色泽淡墨,风韵尤其清淡秀美;更注重对梅花色泽风韵的描绘;
其二抓住“含章檐下春风面”和“意足不求颜色似”的特点,即花朵秀丽如美女,并将梅花的精神风骨传达得十足,得其神而弃其色;更注重对其精神意旨的刻画;并高度赞扬了画家出神入化的绘画功力。
【20题详解】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识记的能力。要求考生课下多读名篇,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解答此类试题时,如果是情境默写,一定仔细斟酌提示语;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词:忧,逸,豫,猿,啸,猱,攀,托,鹃。
【21题详解】
【详解】此题考查压缩概括和评价材料能力。此种题型是近年来考查的热点,难度一般,考生要对新闻内容有所掌握,找出重点句子,评论时要由个别到具有普遍规律的东西,还要注意字数的限制。此题有两个小问,第一问属于压缩语段题型中的一种,即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内容。主要方法有:一是查找法,即在原文中寻找能表述主要信息的关键语句;二是删减法,就是保留材料中主要信息,删除次要信息。三是连缀法,即将符合题干要求的信息筛选整合,连缀成最终答案。
解答本题第(1)问,从“《意见》第十六条中指出要加强街区的规划和建设,分梯级明确新建街区面积,推动发展开放便捷、尺度适宜、配套完善、邻里和谐的生活街区”中提取“加强城区规划建设”,从“树立‘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建设快速路、主次干路和支路级配合理的道路网系统”概括出“优化城市交通路网布局”。
解答本题第(2)问,要求对该材料进行简要评论,注意观点要解明,表达要谁确,简明,连贯,得体。本题可先分析《意见》出台全街区规划和建设的不足之处,再对比现在,指出政策的优势、效果。发现《意见》中对街区的规划和建设较之前更加合理、先进,城市交通路网建设更科学、先进,更有利于人们的生活。
【22题详解】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题干的理解能力。
家风建设应积极向上,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要求,体现核心价值观,家庭的文娱活动更要体现健康原则,不但满足家庭成员的物质需要,更应重视精神需求。所以,“打麻将”“追剧”“手机游戏”“玩络小说”“兴趣班”都不是特别合适的活动。
故选D。
【23题详解】例文:
故乡,我的青春为您绽放
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故乡,我的青春为您绽放”。
曾经,我光着年少的脚丫奔跑在乡间的田野上,母亲告诉我:这,就是我的故乡;后来,我和同学们站在高高的后龙山顶,看山脚下繁花盛开,老师告诉我们:这,是我们的故乡;再后来,我怀揣着青葱的梦想,沿着南盘江畔曲折的公路顺流南下,船上的艄公用他嘹亮的歌声告诉我:不要忘记,这里是我的故乡!
于是,故乡,却成了每个游子心中的一枚邮票,寄托了天涯人对故乡无限的相思,思乡的情怀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远不会随着岁月老去。
“美不美,自然是家乡水;亲不亲,还得是故乡人”。故乡,是每一个热爱故乡的人心中那首永远唱不完的歌。著名的诗人艾青在她的诗里深情的呼唤: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那是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著名的民主战士、爱国诗人闻一多用他的诗句:“家乡是一个贼,他偷走了你的心!”深情的表达了他对故乡的爱恋;上个世纪,以书写家乡为已任的著名作家刘绍棠,一生历经风霜,坎坷二十载,但他却矢志不渝的写他的故乡——京东北运河,他坚定的说:“我一直写自己的乡土,直到最后一部作品。”;著名华侨陈嘉庚,身居海外,却心系家乡,在他事业有成的时候不惜巨资、义无反顾的为家乡福建厦门捐资办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对故乡的热爱,不仅是每个游子心中解不开的心结,也成了他们服务家乡的动力,成全了他们报答家乡、建设家乡那颗滚烫的心!
我深深懂得,热爱家乡不是嘴上说说,而要拿出实际行动。就像“甜野男孩”丁真,在面对全国各大知名网娱乐公司的争抢时,却说道:“外面的世界很大,但我还是想留在我的家乡”。少年之人常常想要离开家乡,以为外面“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向往外面的世界并非全错,但无论何时,我们应像丁真,对家乡存着一种“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的认同感,珍视、热爱并回报!
中国从古至今,一切的努力与奋斗,莫不是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为了国家能够更加富强繁荣,几千年里,一代一代的年轻人,用青春和热血书写了无数传奇,在今天,这个传奇也将继续书写下去。而家乡,就是我们施展才华的第一平台。
今天,在这里,我想说,家乡建设的重担就落在我辈青年身上,家乡养育了我们,我们不能只是离开,只是索取,也应当回来,懂得回报。我想对我的家乡说一句:故乡,我的青春为您绽放!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能力。
【审题】本次作文给出了两则关于“家乡”的材料,一个是电影《一点就到家》中三个青年回乡创业的故事;一个是“甜野男孩”丁真走红后不忘家乡,为家乡代言的故事。纵观两则材料,出题者想引导考生思考,作为青年,我们该为家乡做些什么。而思考这则作文的背景,不难看出,是源于青年们离开故乡外出求学或者就业,家乡就只成了年节时回去暂住的临时居所。这种情况会形成两个弊端,一是“家乡”,或者准确地说是“乡村”,年轻人越来越少,那么何谈建设美丽乡村?“家乡”的概念越来越淡,维系精神的文化命脉就会面临崩断的危险,那么我们对故乡的情感又将安放于何处?另外,青年外出闯荡本身是好事,但是很多青年眼睛盯着的大多是一线城市,他们宁可当“北漂”,也要在狭窄的城市中找到容身之所,哪怕浪费了青春和才华,这样做也是人才的浪费。因此,这则作文通过点燃青年对家乡的情感,从而引导他们担当起建设家乡的使命和责任。这样既不会造成人才的浪费,又能在城市与乡村中找到平衡。
考生还需要注意要求部分,围绕“青年在家乡建设中的使命”的主题写一篇发言稿。注意发言稿的格式。
【立意】1.青年当以家乡建设为光荣使命;
家乡建设,责任在青年;
凝聚青春力量,心系家乡发展。
【素材】1.年轻人的缺失,不免让某些偏远山区充满了老气沉沉的腐朽感,缺乏活力与创新。虽然多年来,鼓励年轻人到基层和偏远地区工作一直是主流,但很多非本地人其实很难在当地扎根,大多数人只是把基层工作当做跳板,还没等真正熟悉当地情况,就迫不及待的跳了出去。因此引导本地年轻人回归家乡搞建设、谋发展应该成为一种主流。
中国从古至今,一切努力与奋斗,莫不是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为了国家能够更加富强繁荣。几千年里,一代一代的年轻人,用青春和热血书写了无数传奇,在今天,这个传奇也将继续书写下去。这些归乡者,不仅是致富带头人,更是推进乡村发展的领路人。他们将从老一辈人手中,接过带领全村发展的重任,服务于乡村振兴,推动基层治理进步。
2015年阿里巴巴项目在鹿邑落地,王彤以专业领域优秀人员的身份被家乡招回。她放弃了多年在深圳的积淀,放弃了大都市的高薪,放弃了很多人羡慕的大舞台,毅然决然再次回乡创业。让家乡变的更美好的使命让她返回了家乡,留在了农村,服务于农村,扎根于农村。她凭自己的实力成为鹿邑农村电商的领军者,并孵化出众多优秀的电商人才,遍及鹿邑各个乡镇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