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建安《药砚》入选上海市中远实验学校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全) 练建安 上传

单篇 作者授权首发

77次点击|8次点赞

赞一下

建安《药砚入选上海中远实验学校高三语文试卷


360截图20240614152914349.jpg

2020年中远实验学校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失灯影

张炜

直到现在,古登州一带还有一个村子叫灯影。但这个村子是否就是过去那个得而复失的地方,人们还说不准。近一二百年来的变化之速,真可以说是沧海桑田,从古登州府置往西直到屺砪岛、三山岛,现在都成了人烟最稠密的地区。而不足一百年前这里只是荒野,二百年前则是莽莽苍苍的林子。

那时候这里的人走夜路,如果到了荒凉地方,最喜欢也是最害怕的,就是前边遥远处出现一处闪烁的灯影。有人就在挨近了荒郊的一点儿光亮时,才发现这是一处瓜棚,柱子上挂了一盏灯笼,有人坐在灯影里,问他话只字不答,赶路人忍不住拍拍他的肩膀,这人一回头把赶路人吓个半死。原来黑影里坐的是一头老狼,刚刚吃了一个人,正坐在那里舔嘴巴呢。类似的警示故事很多,一半是口耳相传的野趣,一半是当时的真实经历。时过境迁,现在这一带入夜常常是灯火辉煌,早就没有黑夜中星星点点的光亮了。现在所忧虑的只是太热闹了,是人气过盛,除了人什么都没有了。

就在这样的村落里,曾有一位顽皮少年,他像大多数野孩子一样好奇,聪明却不喜读书,愿意冒险,越是家长禁止的事情越是要尝试一番。他多次在夜间独自一人跑到野外,总想遇到一两桩怪事。有一次他真的在野外瓜棚那儿见到了悬挂的灯笼,也真的发现了垂头反坐的人。就像传说中那样,他伸手往那人后背一拍,结果却大失所望:转回头来的是一个上年纪的看瓜人。对方看清了是个孩子,立刻叫出了他的小名。这使他觉得实在无趣。离开瓜棚又往更深的林子里走,这在一般人是绝对不敢的,因为一旦迷路麻烦就大了。

经过了多次冒险,这个孩子胆子更大了。有一次他不知走了多远,感觉就快听到海浪声了,前面还是黑漆漆一片林子。突然他看到了树隙里有一两点灯影在闪烁,心上立刻怦怦乱跳,有不可抑制的兴奋涌出来。随着往前,那灯影竟扩大开来,渐渐显出了街道的形状,原来是一个藏在林子深处的小小村庄!这一下他就放开步子往里闯了。

进了小村,马上有些比他还小的孩子围上来看,一个个毛头毛脑分外好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叫什么等等。他们告诉他这个小小的村子叫灯影。他和他们玩儿得高兴,又跳又叫,玩儿捉迷藏之类,累了就随他们进小茅屋吃各种果子。他从来没见过这么多野果,一大堆摆满了桌子。这些野果甜得很,结果他一口气吃得肚子都圆了。左右小孩子有男有女,扯上他的手跑到街上,还让他去一个地方打秋千,看另一些有奇才异能的孩子在大树梢上蹿跳。他惊得合不上嘴,因为这是从来没有见过的。午夜过了,村里的老人扯着他的手,让另几个孩子把他送出林子,叮嘱他对谁也不要告诉这个灯影,要不就来不成了。

他心里揣了个秘密,到后来每隔几天就到林子深处找这个小村子。他走熟了路,为了不再迷失,就在沿途做了一些记号。这个叫灯影的小村成了他的乐园。他在这儿有吃不完的好东西,比如果子、野蜜;还有看不完的趣事,比如连年迈的白发婆婆高兴了也会扔下拐杖,灵活无比地翻起跟头或跃上树梢。他把自己村里才有的一些玩儿法教给他们,比如踢毽子等等。这个小村从老人到小孩都喜欢他。

这样过了半年,让小孩子愁闷的事情发生了,这就是家里人要送他去很远的一个镇子上学,那里有一户亲戚。这是不能逃脱的事,他只好找一个夜晚到灯影告别了。小村的人也舍不得他,都说你只要不忘路,过多久来都行,这儿会一直等着你。

这个孩子上了外地的学堂,中间只回过一两次村子,也去灯影欢聚过一次。又是几年过去,他长大了,聪明过人,没费劲儿就考中了功名。上任后忙于应酬,一连多年后才有空回了一趟老家。因为身在官场,一时忘了灯影,可是一回村子就想起了它,于是就打听起这个村子。村里人摇头,从老到少竟没有一个人知道附近还有这么个村庄。他觉得奇怪极了。

这天,他实在忍不住,就脱了官服,按照小时候牢牢记住的路径往林子深处来了。他料定一定会找得到,因为一个村子既然落成了,哪能轻易挪动呢?可惜他花了大半天时间,直到天黑,把记忆中的那一带找了个遍,就是没有小村的影子。就在他失望至极往回走的路上,也许是有什么在怜惜他吧,一抬头竟看见了影影绰绰的光亮。他嘴里说着就是这儿了,赶紧奔了过去,到了近前只见一个老人坐在那儿吸烟。他当时并没想别的,没觉得一个老人坐在荒野里吸烟有多么不正常,只脱口问:灯影在哪儿?

老人把烟嘴抽出来,说:它还在原来的地方。他说:那怪了,我怎么就是找不见哪?老人说:灯影的人厌弃官人,躲着你。他惊讶说:怪了,我脱了官服啊。老人哼了一声说:这也没用,灯影的人鼻子尖,他们远远一嗅就知道了。

(有删节)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篇有意把从前的灯影村与现在的灯影村、从前的灯影闪烁与现在的灯火辉煌放在一起来写,流露出失落与惆怅。

B. 警示故事中的灯影令人畏惧,少年见到灯影却压抑不住兴奋,这种勇于冒险的性格和异乎常人的兴致帮助他发现了灯影村。

C. “垂头反坐的看瓜人与后面坐在荒野里吸烟的老人都只是次要角色,却都起到渲染故事的神秘气氛、推动情节向前发展的作用。

D. 《失灯影》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都讲述了关于迷失的故事,与武陵人背弃约定不同,少年背弃了自我而最终失去了灯影村。

2. 张炜善于把故事讲得曲折有致,请简析《失灯影》情节的多次转折。

3. 《失灯影》体现了张炜小说既厚实又轻灵的艺术风格,请结合文本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演说家

[]契诃夫

早上,八等文官基里尔˙伊凡诺维奇˙瓦维洛诺夫下葬。在送殡行列离开教堂前往墓地的时候,死者的同事,一位姓波普拉夫斯基的人,去找他的朋友格里戈里˙彼得罗维奇˙扎波伊金。这个扎波伊金,具有一种罕见的才能,他擅长在婚礼上,葬礼上,各种各样的周年纪念会上发表即席演说。

我呀,朋友,找你来了!波普拉夫斯基正碰到他在家,说快穿上衣报,跟我走。我们有个同事死了,这会儿正打发他去另一个世界,要是死个把小人物,我们也不会来麻烦你,可这人是秘书——某种意义上说,是办公厅的台柱子。给这么一个大人物举行葬礼,没人致辞是不行的。

啊,秘书!扎波伊金打了个哈欠,“是那个酒鬼吧?”

没错,就是那个酒鬼。这回有煎饼招待,还有各色冷盘……你还会领到一笔车马费。走吧,亲爱的!到了那边的墓地,你就天花乱坠地吹他一通,到时我们就千恩万谢啦。扎波伊金欣然同意。

我知道你们那个秘书,他说着坐上出租马车,诡计多端,老奸巨猾,但愿他升天,这种人可少见。

得了,骂死人可不妥啊。

那当然。对死者要么三缄其口,要么大唱赞歌,不过他毕竟是个骗子。

为死者做了安魂祈祷,等大家安静下来,扎波伊金朝前跨出一步,向众人扫了一眼,开口了:

能相信我们的眼睛和听觉吗?这棺木,这些热泪涟涟的脸,这些呻吟和号哭,岂不是一场噩梦?唉,这不是梦,视觉也没有欺骗我们!眼前躺着的这个人,不久前我们还看到他是如此精力充沛,像个年轻人一样活泼而纯洁,这个人不久前还在我们眼前辛勤工作,像一只不知疲倦的蜜蜂,把自己酿的蜜送进国家福利这一总的蜂房里。如今却已变成一堆骸骨,化作物质的幻影。不可弥补的损失啊!现在有谁能为我们取代他呢?好的文官我们这里有很多,然而普罗科菲˙奥西波维奇却是绝无仅有的!他直到灵魂深处都忠于他神圣的职责,他不吝惜自己的精力,通宵达旦地工作,他无私,不收受贿赂。他疾恶如仇,那些想方设法损害公共利益的人,那些利用种种诱人的生活福利来拉扰他,让他背弃自己职责的人,统统遭到他的鄙视!由于他忠于职守,一心行善,他不知道生活的乐趣,甚至拒绝享受家庭生活的幸福。你们都知道,他至死都是一个单身汉!就在此刻我也能看到他那张刮得干干净净的、深受感动的脸,它对我们总是挂着善意的微笑,就在此刻我也能听到他那柔和的、亲切友好的声音。愿你的骸骨安宁,普罗科菲˙奥西波维奇!安息吧,诚实而高尚的劳动者!”

扎波伊金继续说下去,可是听众却开始交头接耳。首先,大家弄不明白,为什么演说家称死者为普罗科菲˙奥西波维奇,死者明明叫基里尔˙伊凡诺维奇呀。其次,大家都知道,死者生前一辈子都同他的合法妻子吵架,因此他算不得单身汉。最后,他留着红褐色的大胡子,为什么演说家说他的脸向来刮得干干净净的。

普罗科菲˙奥西波维奇!”演说家眼睛望着墓穴,热情洋溢地继续说道,你总是愁眉苦脸,神色严厉,可是我们大家都知道,你有一颗正直而善良的心!

不久,听众开始发现,演说家本人发生了某种奇怪的变化。他定睛瞧着一个地方,不安地扭动身子,自己也耸起肩膀来了。突然他打住了,吃惊得张大了嘴巴,转身对着波普拉夫斯基。

你听我说,他活着呢!他惊恐万状地说。

谁活着?

普罗科菲˙奥西波维奇呀!瞧他站在墓碑旁边呢!”

他本来就没有死!死的叫基里尔˙伊凡诺维奇!

可是你刚才亲口说的,你们的秘书死了!

基里尔˙伊凡诺维奇是秘书呀。你这怪人,都搞乱了!普罗科菲˙奥西波维奇是我们的前任秘书,他两年前就调到第二科当科长了。

咳,鬼才搞得清你们的事!”

你怎么停住了?接着讲,不讲可不妙!”

扎波伊金又重新对着墓穴,凭他三寸不烂之舌继续致中断了的悼词。墓碑旁果真站着普罗科菲˙奥西波维奇——一个脸面刮得干干净净的年老文官。他瞪着演说家,气呼呼地皱着眉头。

不好呀,年轻人!”行完葬礼跟扎波伊金一道返回时,普罗科菲˙奥西波维奇理怨道,您的这些话说死人也许合适,可是用来说活人。这简直是讽刺挖苦,先生!天哪,您都说了些什么话?什么无私呀,不被收买呀,不受贿呀!这些话用来说活人只能是侮辱人格,先生!

一八八六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有删改)

4.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波普拉夫斯基没有反驳扎波伊金私下对死者表达的看法和评价,这既暗示死者与其前任具有共同特点,又为后文扎波伊金的失误埋下伏笔。

B. 小说详细描写扎波伊金在葬礼上即席所致的悼词,主要目的在于与题目演说家相照应,突出其所具有的杰出的语言才能。

C. 在作者笔下,听众只对扎波伊金所致悼词的对象是谁暗自怀疑,却没有怀疑悼词中对死者品格不切实际的称颂,这样写饱含着作者的深意。

D. 这篇小说与《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样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它讽刺的对象几乎是文中涉及的所有人物,包括听众,而不只是演说家扎波伊金。

5. 小说极具喜剧效果,这种效果是如何制造出来的?请简要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药砚

练建安

阳光朗照,河头城浮动飘忽的浓雾渐渐消散。

石钵头赤裸脊背,噔噔踏入石坝码头肉铺摊点,立定,双肩一耸,大块猪肉扇啪嗒一声脆响,平摊在了肉案上。两个伙计手忙脚乱,将猪肉扇挂上一根铜皮红木大秤。一个掌挂钩,一个挪秤砣报数:二百……三十一斤半。石钵头斜了他们一眼,操起两把剔骨尖刀,咔咔磨擦,笑骂:黄疸后生!

墟镇巷道,湿漉漉的,水气淋漓。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

石钵头认得此人,是个老童生。传说是满腹诗书,考到胡子花白,连一个秀才也没捞着。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石钵头扭头噗地吐出了一口浓痰。

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问:前蹄,几多钱啊?石钵头利刀游走剔骨,沙沙响。老弟,几多钱?华昌再问。石钵头说:现钱,不赊账。华昌说:你这后生哥啊,好没道理,咋就说俺要赊账呢?

石钵头说:搞笑嘴!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华昌说:无怨无仇,做嘛介不卖?石钵头斫下猪蹄,说:看好了,可是这副?华昌点头。石钵头抓起猪蹄,猛地往后抛入汀江,说:俺要敬孝龙王爷。不行么?华昌拣起制钱,一声不吭地走了。身后传来阵阵哄笑声。

半个月后,华昌带着几个破蒙童子江岸踏青,歇息于城东风雨亭。彼时,石钵头正惬意地嚼吃着亭间售卖的糖酥花生。一扬手,花生壳撒落遍地。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先生教俺一本书,俺教先生打野猪。野猪逐过河,逐去先生背驼驼……”

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

华昌是邻县武邑山子背人。山子背距河头城七八铺远。他那蒙馆设在张家大宗祠里。

夜晚,细雨濛濛,倒春寒风吹动西厢房窗棂。昏黄油灯下,华昌翻阅旧日诗稿。当他读到学书学剑两不成时,不由得悲从中来。

嗒,嗒嗒。有轻微的叩门声。没错,是叩门声。开门,竟是多年未见的老友李半仙。奇香扑鼻。李半仙拎着一副卤猪蹄,笑眯眯地看着他。

转眼到了仲夏。这个午日,童子早散学了。华昌困倦欲睡。宗祠内,闯入了一个莽汉。定睛一看,却是石钵头。

石钵头拎着一副肥硕猪蹄,恭恭敬敬地放在书案上。华昌轻摇折扇,说:得非有辱斯文乎?石钵头懵懵懂懂。华昌合上折扇,说:君子不食嗟来之食。石钵头愕然。华昌站起,迈方步,七八个来回,用了大白话:有嘛介求俺?直说吧。石钵头苦着脸,说:俺老娘瘫了。李半仙的药方,求您老给半块端砚,做药引子。华昌坐下,说:奇了怪了,这端砚何处无有?为何要俺给你?石钵头说:李半仙说了,定要半块阿婆坑的端砚,甲子年中秋日戌时月圆蓄墨的。百砚斋掌柜的说,那时日,方圆几百里,只有您老先生买了一块。”“哦。华昌说,桌上有。识字么?石钵头苦笑:开过蒙,又被先生赶回家啦……略识几个字。华昌微闭双眼,说:自家看,可要看清喽。

石钵头抓过端砚。长九寸,宽五寸,厚二寸一分,份量颇重。抬起,勾头看去,砚底刻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甲子年中秋日戌时练华昌购置于河头城百砚斋。石钵头认得时日数字,说:就是这块,就是这块!说着,掏出一锭约摸五两重的银子。华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

石钵头嗫嚅不知所措了。华昌自言自语:李半仙?这个李半仙搞嘛介名堂?石钵头急了:老先生,俺…………”华昌举手截止,说:后生哥,半块,何谓半块?就不能有丝毫差错,分得来么?石钵头额上冒出冷汗,说:刀斧斫开?华昌笑了:何须如此麻烦。

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低一声。

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

(原载《天池》2016年第6期)

6.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第二段中赤裸脊背”“双肩一耸”“两个伙计手忙脚乱等处,运用了正、侧面结合手法,生动地塑造了石钵头强悍、霸气的屠夫形象。

B. 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是因为看他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

C. 小说中两处画线句子景物描写非常精炼,第一处重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第二处则主要烘托了华昌此刻惆怅、失落的心理。

D. 小说以药砚为题,含义深刻:这既是给石钵头老娘治瘫病的药引子,也是教育他要尊师重道、宽以待人的良药。

7. 请结合全文概括华昌的形象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8. 小说结尾的画线句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曾祖依艺,位终巩令。祖审言,位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父闲,终奉天令。

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十五载,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琯罢相。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侣,儿女饿碍者数人。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

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峻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崔宁杀英乂,杨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乱。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阳聂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

(节选自《旧唐书·杜甫传》)

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至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亦暴猛,外若不为忤,中衔之。一日欲杀甫及梓州刺史章彝,集吏于门。武将出,冠钩于帘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独杀彝。武卒,崔肝等乱,甫往来梓、夔间。因客耒阳。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

(节选自《新唐书·杜甫传》)

9.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

B. 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

C. 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

D. 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

10.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进士只是唐代科举各科中的其一,因为进士科是常科,考取又最难,故此地位成为各科之首。

B. “是我国古代文体,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通常被用来写景叙事,也有以较短的篇幅抒情说理的。

C. “是候补,等待授职。古代官职的变化有许多术语,如是提升官职,是调动官职。

D. “永泰元年是帝王年号纪年法,古代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王公年次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

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杜甫善于写赋,受到皇帝赏识。虽然没有考中进士,但因为文章写得好,杜甫仍然在天宝末年被玄宗下召考试,授以官职。

B. 杜甫仗义敢言,帮助朋友解难。在房琯被免去宰相职务时,杜甫努力上疏救助,终因此给自己带来祸患,也受到了降职处分。

C. 杜甫一生多难,家庭屡遭不幸。在华州做司功参军时,因为京畿发生动乱,粮食价格奇贵,杜甫的几个孩子缺粮惨被饿死。

D. 杜甫客居舟中,晚年四处流浪。由于不能拜见郭英乂,高适后来也死去,杜甫无依无靠,为躲避战乱,携全家沿长江漂泊。

1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

武将出,冠钩于帘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独杀彝。

13. 比较《旧唐书》和《新唐书》的记载,对于杜甫的放诞无礼,严武的态度有何不同?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张谷田舍

储光羲

县官清且俭,深谷有人家。

一径入寒竹,小桥穿野花。

碓喧春涧满,梯倚绿桑斜。

自说年来稔,前村酒可赊。

【注】县官:陪作者巡视的县令。碓(duì):用来舂米谷的器具。稔(rěn):庄稼成熟。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出了田舍坐落的位置,引出了下文对清新而自然的农村田园风光的描绘。

B.颔联的穿两个动词运用精当,描绘了一幅清幽、美丽的春天图景。

C.尾联的自说是作者说,写今年的收成将会不错,描写了农民十分富足的生活。

D.本诗描写了田舍的美丽风光与农民们的劳动生活,表达了诗人由衷的赞美之情。

15.本诗颈联是如何凸显农人劳动场景的?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在《诗经·氓》中,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看,男女主人公小时候是邻居,关系很融洽;男主人公曾有过真挚诚恳的誓言,却没想到后来会变心。

2)《离骚》中,描写诗人以前贤为榜样,不论环境如何险恶,也绝不放弃理想,宁可清白地死于忠直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露了诗人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奠定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最终却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4)曹操《短歌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化用为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千古名句。

5)《涉江采芙蓉》中描绘出游子望乡的感人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9分)

17.2018513日是母亲节,在外地上学的小明给妈妈写了一封信,祝妈妈节日快乐。(其中存在的文字书写、语言表达和格式等方面共有六处错误,指出其中四处错误并修改。)

亲爱的妈妈:

您好!您寄奉的包裹已经收到。五月,是一个多么美好的季节,有草的绿意,有花的芬芳,在和风细雨中,还有一个温馨的节日——母亲节。

母爱不像宏篇史诗那样撼人心魄,不像浩瀚大海那样波涛汹涌。母爱就像春雨,悄然无声但滋润着我的心田;母爱就像春风,虽不见其形,却吹皱了一池春水,吹散了我心头的阴云雾霾,帮助我度过人生一个又一个难关。在母亲节到来之际,我要发自内心由衷地说声:亲爱的妈妈,您辛苦了。祝您节日快乐!

此至

敬礼!

犬子:小明

2015425

(二)语言文字运用(11分)

18.阅读下面的统计图,请你抓住图中信息,概括全国卷字数的特点,并写出一条结论。

四、写作(60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勒内·托姆是法国著名数学家。有一次,他同两位古人类学家讨论问题。谈到远古的人们为什么要保存火种时,一位人类学家说,因为保存火种可以取暖御寒;另外一位人类学家说,因为保存火种可以烧出鲜美的肉食。而托姆说,因为夜幕来临之际,火光灿烂多姿,是最美最美的。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C项,都起到渲染故事的神秘气氛、推动情节向前发展的作用错误,少年人与看瓜人对话一幕,属情节的摇摆,是作者故意荡开的一笔,起到减缓情节发展的节奏、增强其曲折性的作用,所以,并没有推动情节的向前发展。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情节,把握作品结构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张炜善于把故事讲得曲折有致,请简析《失灯影》情节的多次转折,然后梳理小说情节,找到转折之处。从文中来看,小说主要写少年与灯影村的故事,从少年找灯影村到找到灯影村,后来求学离开灯影村,为官后回来再找灯影村,在荒野遇到老人,这些情节构成全文;从这些情节中,可以看到如下转折,如第二段传说有人坐在灯影里,问他话只字不答,赶路人忍不住拍拍他的肩膀,这人一回头把赶路人吓个半死。原来黑影里坐的是一头老狼,刚刚吃了一个人,正坐在那里舔嘴巴呢,而第三段少年就像传说中那样,他伸手往那人后背一拍,结果却大失所望:转回头来的是一个上年纪的看瓜人;如行文中间写少年找到灯影村并与村中相处甚欢,但因求学却被迫离开灯影村;如少年求学中间回来还能找到灯影村,但为官后却打听不到灯影村;少年为官回村后按照记忆找灯影村却如何也找不到,却他失望至极往回走的路上,也许是有什么在怜惜他吧,一抬头竟看见了影影绰绰的光亮;少年从老人口中得知灯影村还在,但少年却再也找不到。这些都是情节的转折,考生可以根据这些内容答题。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小说的创作风格。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失灯影》体现了张炜小说既厚实又轻灵的艺术风格,请结合文本分析,然后理解厚实轻灵的意思,再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所谓厚实是指(学问等)深厚扎实,丰富,富裕,从文中来看,小说在讲述灯影村的故事时,涉及到历史和民俗,如近一二百年来的变化之速,真可以说是沧海桑田,从古登州府置往西直到屺砪岛、三山岛,现在都成了人烟最稠密的地区。而不足一百年前这里只是荒野,二百年前则是莽莽苍苍的林子,这就让小说有了历史文化的氛围,变得厚重;如少年可以找到灯影村,为官后的他却找不到灯影村,灯影的人厌弃官人,躲着你。他惊讶说:怪了,我脱了官服啊。老人哼了一声说:这也没用,灯影的人鼻子尖,他们远远一嗅就知道了,这也就意味着人们在成长中丢失了当初的纯真,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如少年在年少时是勇敢的,是天真的,如愿意冒险,越是家长禁止的事情越是要尝试一番,但长大为官后的少年失却了当初的天真勇敢,变得庸俗功利,这一形象在现实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如书中对于灯影村生活的描写展现出作者对这种理想境界的追求,表达的情感真挚强烈。这些都是厚实的表现。所谓轻灵,轻快灵巧,轻细空灵,轻松飘逸,就本文来看,灯影村并非现实所有,而灯影村的奇遇也非现实所有,这就让作品又了奇幻的色彩,展现的是轻灵的精神境界;小说的情节可以说是环环相扣,浑然一体。这些都是轻灵的表现。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小说内容及艺术特色分析鉴赏的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B项,突出其所具有的杰出的语言才能错误,因为小说详细描写扎波伊金在葬礼上即席所致的悼词,主要目的是讽刺那些尸位素餐的大人物;另外,演说家明明是给死人做悼词,却让人感觉是在夸赞活人,作者刻画演说家的形象不是为了赞美演说家杰出的语言才能,而在于讽刺;这段话的目的还为了和听众们印象中的人对比,引出他说错人的情节,突出其荒谬不实。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内容和小说手法的理解和掌握的能力。要想知道喜剧效果是如何制造出来,首先要了解小说中喜剧的内容,然后弄清描写喜剧内容时使用的表现手法。一般说来,通过夸张、对比、形成反差以及出人意料的结果等,来达到喜剧效果。

作者通过各种巧合意外和人们不合常理的反映来营造喜剧效果。如基里尔伊凡诺维奇和普罗科菲奥西佩奇,都是秘书,都是酒鬼,而且品行相近,所以演说家的问和波普拉夫斯基的答就产生了误会,从而导致了一幕给活人致悼词的戏码,构思不可谓不奇特;

演说家面对波普拉夫斯基时对秘书的评价,诡计多端,老奸巨猾,但愿他升天,这种人可少见,和他演说的内容截然不同,这棺木,这些热泪涟涟的脸,这些呻吟和号哭,岂不是一场噩梦?唉,这不是梦,视觉也没有欺骗我们!眼前躺着的这个人,不久前我们还看到他是如此精力充沛,像个年轻人一样活泼而纯洁,这个人不久前还在我们眼前辛勤工作,像一只不知疲倦的蜜蜂,把自己酿的蜜送进国家福利这一总的蜂房里等,前后形成对比,反差极大,展现人性的虚伪同时,也令人感到一丝幽默;

好的文官我们这里有很多,然而普罗科菲˙奥西波维奇却是绝无仅有的!他直到灵魂深处都忠于他神圣的职责,他不吝惜自己的精力,通宵达旦地工作,他无私,不收受贿赂。他疾恶如仇,那些想方设法损害公共利益的人,那些利用种种诱人的生活福利来拉扰他,让他背弃自己职责的人,统统遭到他的鄙视!由于他忠于职守,一心行善,他不知道生活的乐趣,甚至拒绝享受家庭生活的幸福。你们都知道,他至死都是一个单身汉!就在此刻我也能看到他那张刮得干干净净的、深受感动的脸,它对我们总是挂着善意的微笑,就在此刻我也能听到他那柔和的、亲切友好的声音。愿你的骸骨安宁,普罗科菲˙奥西波维奇!安息吧,诚实而高尚的劳动者”“基里尔˙伊凡诺维奇是秘书呀。你这怪人,都搞乱了!普罗科菲˙奥西波维奇是我们的前任秘书,他两年前就调到第二科当科长了”“扎波伊金又重新对着墓穴,凭他三寸不烂之舌继续致中断了的悼词。墓碑旁果真站着普罗科菲˙奥西波维奇——一个脸面刮得干干净净的年老文官。他瞪着演说家,气呼呼地皱着眉头,扎波伊金热情洋溢地为普罗科非奥西波维奇致悼词,而后来却发现这个人站在墓碑旁,还活着,用意外使小说具有喜剧效果;

“‘不好呀,年轻人!行完葬礼跟扎波伊金一道返回时,普罗科菲˙奥西波维奇理怨道,您的这些话说死人也许合适,可是用来说活人。这简直是讽刺挖苦,先生!天哪,您都说了些什么话?什么无私呀,不被收买呀,不受贿呀!这些话用来说活人只能是侮辱人格,先生!’”普罗科菲奥西波维奇的埋怨可说是神来之笔,美好的品性只属于死人,活人都是无耻之徒,令人捧腹也令人深思,在人物的语言和行为中表现浓烈的讽刺意味。

【点睛】关于小说阅读需要:

1.理清事件发展的线索和过程,把握小说的结构。要搞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经过和结果,记叙中具体的明线是什么,暗线又是什么,再具体分析结构。通过这些就可以整体把握小说的大致内容了。

2.分析小说的表现手法。小说的表现手法较多,应着重分析小说的情节、环境以及细节。小说一共有几个情节,用了几个细节,这几个细节侧重表现主要形象的哪些方面,处于怎样的环境等。

3.鉴赏形象。阅读小说一定要把握形象的特点,小说通过情节刻画,表现了形象哪些具体的特点,这一形象又有怎样具体的作用。

4.归纳作品的主题。通过事物和形象的叙写,就可以大致把握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态度,进而去推测小说的主题。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需要首先明确题干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文本,结合文本内容来筛选比对,分析鉴赏选出正确答案。

B项,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表述错误。结合文本后面的内容分析可知,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主要是因为他内心对华昌这样的读书人的憎恶和鄙视。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人物形象特点分析。解答此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人物形象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的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

华昌的形象特点,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如从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可知,华昌斯文谦和,穷困潦倒;根据文本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可知,华昌隐忍退让;根据文本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低一声。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可知,华昌身怀绝技;根据文本华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可知,华昌正直善良,宽容大度。

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本结构内容理解与分析。小说结尾常见的作用:突出波澜,震撼人心;照应前文,不突兀。留下空白给读者想象空间,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深化主题;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令人回味。耐人寻味;给人以喜悦欣慰之感;反应美好愿望。

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小说结尾出人意料。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华昌明明身怀绝技,却不计较石钵头的多次挑衅,突出了他的隐忍大度,丰富了人物的形象。结合华昌的语言等内容分析,如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等,小说结尾揭示作品的主题,更好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题:生活中应当尊重他人、宽容大度。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子大意是:到了郭英乂代替严武镇守成都,英乂是武夫,又很粗暴,杜甫不能探望拜见,就游历东蜀去依附高适。到了之后,高适却去世了。

武人粗暴都是说英乂的为人,中间不能断开;无能是修饰刺谒的状语,应当与刺谒相连,排除AB游东蜀的目的是依高适,二者不能断开,排除C

故选D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C.“‘是候补,等待授职错,从文中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来看,不是等待授职,是已经授职。

故选C

11x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在华州做司功参军时……杜甫的几个孩子缺粮惨被饿死错,从文中来看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侣,儿女饿碍者数人,他的孩子饿死是寓居成州同谷县时。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本题得分点有:(1)宵,名词作状语,趁夜;谒肃宗于彭原郡,状语后置句;谒,拜见;拜,授官。

2)钩于帘,被动句;左右,左右的人;白,告诉;独,只。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题目要求分析《旧唐书》和《新唐书》中对于杜甫的放诞无礼,严武的态度有何不同。

《旧唐书》中这样记载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而严武的态度是武虽急暴,不以为忤,可见严武对杜甫的无礼不在意。

而《新唐书》中的记载是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严武的态度是武亦暴猛,外若不为忤,中衔之,严武表面不在意,实际上忌恨,甚至想杀掉杜甫。

参考译文:

杜甫,字子美,本是襄阳人,后来搬迁到河南巩县。曾祖父杜依艺,官位最终到巩县县令。祖父杜审言,官位最终到膳部员外郎,另有传记。父亲杜闲,官位最终到奉天县县令。

杜甫天宝初年应考进士没有考中。天宝末年,献上自己写的《三大礼赋》。玄宗认为这赋写得很奇妙,就召唤他来考试文章,并授给他京兆府兵曹参军一职。天宝十五年,安禄山攻陷京师,肃宗在灵武征兵。杜甫从京城趁夜逃奔到河西地区,在彭原郡拜见肃宗,被封为右拾遗。房琯平民时和杜甫很友好,当时房琯担任宰相,向肃宗请求亲自率领军队讨伐叛贼,帝准许他。这一年的十月,房琯的军队在陈涛斜被打败。第二年春,琯被罢去宰相一职。杜甫上奏说房琯还是有才干的,不应该被罢免。肃宗生气,贬房琯当刺史,从京城赶出杜甫去担任华州司功参军。当时京城地区动乱流离,粮食一下子变得很贵,杜甫寄住在成州同谷县,只得自己背柴火采集橡栗,饿死的儿女有几个人。一段时间之后,被召回补任京兆府功曹。

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守成都,奏明皇上让杜甫担任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并赐给他绯鱼袋。严武与杜甫是世交,对杜甫的待遇十分丰厚。但杜甫性格狭窄浮躁,没什么气量,凭着恩情放纵不羁。曾经趁酒醉登上严武的坐榻,瞪着眼睛看着严武曰:你父亲严挺之居然有你这样的儿子!严武虽然也是急躁暴戾,却也不认为他忤逆。杜甫在成都的浣花村种竹子,枕靠着长江建造房屋,尽情喝酒,长啸咏唱,和一些田地里的粗野伧夫一起亲昵地游逛,没什么拘束检点。严武拜访他,他有时也不戴好帽子,他就是这样傲慢放肆。永泰元年夏,严武去世,杜甫就没有依靠的人了。到了郭英乂代替严武镇守成都,英乂是武夫,又很粗暴,杜甫不能探望拜见,就游历东蜀去依附高适。到了之后,高适却去世了。这一年,崔宁杀死英乂,杨子琳攻陷西川,蜀中很乱。杜甫就带着他的家人到荆、楚地区躲避战乱,乘着扁舟下三峡,但是还没靠岸而江陵就动乱,于是溯流而上沿着湘江漂泊,游历衡山,寄居在耒阳。杜甫曾游览束阳的岳庙,被洪水阻隔,十多天都得不到食物。耒阳的聂令知道这个消息,就亲自划着船去迎接杜甫回来。永泰二年,杜甫吃牛肉白酒,一个晚上就死在了耒阳,当时年纪只有五十九岁。

(节选自《旧唐书·杜甫传》)

适逢严武统辖剑南东西二川兵马,杜甫前往归附他。严武再次统领剑南时,表荐杜甫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严武因为与杜甫是世交老友,对待杜甫非常友好,亲自到杜甫家探望。杜甫见严武,有时竟不带头巾,而性格褊狭放诞,曾经酒醉登上严武床,瞪着眼说:严挺之竟然有这样的儿子,严武也是暴躁勇猛的人,表面上看不在意,可是内心恨杜甫。有一天想要杀杜甫和梓州刺史章彝。将出去的时候,帽子被帘子的钩钩住好几次,左右的人(把这件事)告诉严武的母亲,严武的母亲跑去相救严武才作罢,只杀了章彝。严武死后,崔肝等作乱,杜甫往来于梓州、夔州之间。于是客居耒阳,当地县令送给他牛肉和白酒,一天大醉后死去,时年五十九。

(节选自《新唐书·杜甫传》)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A项,首联深谷有人家,点出了田舍坐落的位置。

B项,颔联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美好春色图:一条小路蜿蜒进入青翠的竹林,空气清新宜人;一座小桥穿过茂盛的野花,花香扑鼻。穿两个动词运用精当。

C项,结尾两句,是田舍主人对诗人的谈话。他告诉来访的客人:近年来这里的收成不错,在前面的村子里,买酒还可以赊欠呢。这两句是农民自己的语言,自说应为农人说;前村酒可赊,赊酒说明生活也并非十分富足。

D项,本诗通过对美好自然的田园风光和淳朴闲适的农家生活情境的描写,寄予了诗人对田舍的美丽风光以及淳朴闲适而又自足自乐的农家生活的赞美之情。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能力。题干要求赏析本诗颈联是如何凸显农人劳动场景的,对于颈联农人劳动场景的赏析,作答时可以从艺术手法、情感表达等角度考虑。要立足于整体,着眼于局部。碓喧春涧满,梯倚绿桑斜,春水涨满了山涧,哗哗地流淌着;设在溪岸上的水碓,不停地转动、起落,发出渲闹的声音。一字,在诗人听来,仿佛是唱着一首五谷丰登的歌。,斜靠的意思,是说诗人步入桑树林,看到一架架木梯子斜靠在桑树旁边,农民们正忙碌着采摘桑叶。采桑要用梯子,足以说明桑树的丰茂,叶子的肥硕,也预示蚕茧的丰收。这两句从听觉与视觉两个角度描写农人们愉快地舂米与采桑的劳动场面。再结合首句县官清且俭,暗含了人们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与县官的清廉节俭分不开。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16题详解】总角之宴    (2).言笑晏晏    (3).伏清白以死直兮    (4).固前圣之所厚    (5).少无适俗韵    (6).性本爱丘山    (7).山不厌高    (8).海不厌深    (9).还顾望旧乡    (10).长路漫浩浩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1小时候是关键词,对应的是总角关系很融洽是关键词,对应的是言笑晏晏

2以前贤为榜样是关键词,对应的是固前圣之所厚宁可清白地死于忠直是关键词,对应的是伏清白以死直兮

3与世不合是关键词,对应的是少无适俗韵进入官场最终却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是关键词,对应的是性本爱丘山,由为全诗奠定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也可知是本诗前两句。

4)由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化用可知答案。

5)由游子望乡可知答案。

注意容易写错的字:”“晏晏”“”“”“”“

17题详解】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应用文书信的书写、语言表达得体以及字形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平时要注意积累相关应用文的写作格式,对语言的得体要能根据语境和语体要求够恰当使用语言。对于字形辨析要注意据义定形,以音定形。具体解答时,首先要明确题目要求,比如本题,题干指出这是在外地上学的小明给妈妈写了一封信,目的是祝妈妈节日快乐,并指出信中存在的文字书写、语言表达和格式等方面共有六处错误,要求指出其中四处错误并修改

仔细阅读这封信,可发现这封信有以下几处错误:

书信开头的称呼要顶格写,所以亲爱的妈妈顶格写。

寄奉:谓通过邮递奉呈。此处指妈妈寄给他,不合语境。改成寄来

③“的区别:用在时间来方面:欢度国庆是指过一段时间,不是从此到彼,且与义无关。用在空间方面,由这一岸到那一岸,通过(江河):渡过难关,远渡重洋。所以将改成

④“的区别:至:到。致:给予;向对方表示(礼节、情意等)。所以将此至改成此致

⑤“发自内心由衷重复,删去其中一个。发自内心指内心的真实想法,不是假装的。由衷指出自内心的,发自肺腑的。

犬子是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儿子,此处用来指自己,表达不得体,改为儿子

作答时,在以上六处错误中选取自己最有把握的四处进行修改作答即可。

18题详解】特点:四年来,全国卷总字数逐年增加,已达9300多字;其中现代文阅读字数占比始终在41%以上。(主要意思对即可)

结论:我们的阅读能力应不断强化。(大意对即可)。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首先注意题干信息——“全国卷字数,然后分析图表信息,由上面图表可以看出,全国卷整张试卷的字数呈现持续上涨的态势,由2017年的8054字上涨到2020年的9306字;由下面的图表可以看出,现代文阅读,2017年占比41%2018占比44%2019占比45%2020占比43%,一直在41%以上。由此可以看出,全国卷比较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考查,因此可以得出结论:我们的阅读能力应不断强化。

19题详解】实用诚可贵,审美价更高

对于古人类为何保存火种的问题,古人类学家认为此举是为物质需求,这是从实用角度来说的。而数学家托姆给出了截然不同的答复:火光灿烂多姿,是最美最美的。无疑,托姆是从审美的角度来考量。

诚然,作为一般生物而言,物质的实用价值十分宝贵,但对于人类而言,仅有实用是不够的,人应该还有更高的审美追求。因此,我认为,实用诚可贵,审美价更高。

物质的一大基本属性便是实用。人生在世,离不开物质,正是物质的诸多实用价值才得以维系人的生存,就这一方面来说,物质的实用性是不可或缺的。没有实用物质,何谈生存?何谈发展?物质是一切可能性的起点,是我们生存的必备条件。

但仅此就足够了吗?我们生而为人,如果仅仅是为生存,便与世上其它生物何异?我们应该还肩负其他使命,譬如我们首先应该习得生活之道,一种高于物质生存的存在形式,我们应为满足精神上、审美上等高层次的需求而存在,而奋斗,这使得我们作为生物却具有了与其它物种截然不同的能力——创造。我们因求美而独特,因求美而智慧。历史上多次为求美为求乐而产生的矛盾,而引发的思想运动使人类思想更活跃、更智慧。实用诚然可贵,求美价更高,因为它使人类成为独特的存在,使大类不断进步,成为精神上的巨人。

求美思想是人类进步的推动力,提高审美、思考能力自然也是我们在人群中脱颖而出的一大方式。至于如何提高相关能力,我认为,懂得发现美是最为基础,也最为重要的一步。世界上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因而比起创造美,发现美对人而言便显得格外重要。夜空中的火光便是一种美,潮涨潮落、侯鸟群飞也是一种灵动的美,甚至于灾难前的互相帮助,困境中的相互扶持,更是一种可贵是人性之美。懂得发现和欣赏生活中的种种人情、人性、人格之美,才能更为深入地领生活之道并借此创造更多的生活之美。人的精神境界才能更臻完善。

除了发现美以外,同样重要的是要学会抵御物质功利性所带来的诱惑。倘若深陷入功利之中,只是一味追求所谓物质财富,发现美的双眸极有可能因此而合上,更有可能在放纵物质欲望之路上越走越远。这样的生存方式并非是在求美,而是在践踏美。在求美的道路上,物质财富的增长是附带的结果,绝不是我们生活的最终目标。不被功利遮望眼,才能追求真善美,想要获得精神上的享受,,就必须尽可能地避免陷入功利的泥谭。

实用诚可贵,审美价更高。生而为人,懂得在浮世中尽享美、创造美,其灵魂也终将是剔透而美丽的。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本题是一则材料作文。本题材料单一,这就要求考生对材料进行深度解读,对于考生的逻辑分析能力要求较高;从命题内容看,本题避开了当下的社会热点,选择了数学家勒内·托姆同两位古人类学家讨论远古的人们为什么要保存火种的问题,突出考查考生的逻辑思辨能力,实际上是引导考生将逻辑思辨与现实生活构建关联。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题干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写一篇文章,由此,考生既可以根据材料先对两种观点进行比较,作出客观评价:实用和审美各自的意义、作用。然后,选择谈美的一方,围绕材料引申说理:人不是只靠吃米活着。此外,要求选好角度,说明考生不管是从材料的哪个角度出发立意,均应视为符合题意。行文,一定要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材料的立意,可以从材料引入,也可以从生活中的现象引入,然后从不同角度分析这些现象折射出的东西,接着联系现实,最后回扣开头和标题。

【审题】本题是一道暗含权衡比较的思辨类材料作文,命题有突出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的指向。其特点:有比较评价,有辩证分析;有对材料的解剖,也需围绕材料发散引申。题目故意省去了命题常式现实生活中物质与精神、实用与审美历来是人们争论的话题。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权衡比较,说出你的看法这些写作导引语句。这一省略,无疑增加了审题难度。另外,某些语言的直白性和含蓄性的互换,也成了考生审题上的拦路虎。比如,两位古人类生存学家的话怎样概括?(物质的实用价值)尤其是哪位数学家的富有诗意的哲理句究竟象征什么?(物质的审美价值)由于不少考生一时弄不明白,总之,,是这道题的做大特点。不管怎么说,相信一点的考生应该能写出有思想、有文采的好文章来!

材料梳理。论辩话题:保存火种的意义。双方看法:第一类人古人类生存学家:取暖御寒、烧出鲜美的肉食(实用角度);第二类人数学家:夜幕来临之际,火光灿烂多姿,是最美最美的。(审美角度)

材料的立意难点:

厘清温饱吃好属于物质实用范畴;灿烂火光精神之美的象征。另外,要注意:两种观点不是并列关系,材料中而托姆说中的就强调了写作的重心所在;两种观点也不是非此即彼的零和关系,而是不仅要”“更要的递进关系。

供选立意有:1、从古人类生存学家角度:物质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实用,是物质的基本特性。2、从数学家角度:生活留心皆是美;不懂审美,世界与你无关;做一个的发现者;要面包,更要水仙;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心系大美中;我们不是只靠吃米活着;(中国·巴金)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法国·罗丹)。

3、从辩证说理的角度:实用诚可贵,求美价更高;追求实用无可厚非,善于审美境界更高。

最佳角度:首选辩证分析角度,其次选数学家的角度。

行文结构: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总分式、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总分式的结构行文,首先总说自己的观点是什么,然后分析为什么,最后回扣论点总结全文。安排结果时刻意凸显一下标题、开头、结尾的照应关系。

素材:

1、眼睛如果还没有变得像太阳,它就看不见太阳;心灵也是如此,本身如果不美也就看不见美。——古希腊·普洛丁

2、一个关于美的判断,只要夹杂着极少的利害感在里面,就有偏爱而不是纯粹的欣赏判断了。——德国哲学家·康德

3、我们周围有光也有颜色,但是我们自己的眼里如果没有光和颜色,也就看不到外面的光和颜色了——德国诗人·歌德

4、假如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穆罕默德

5我们不是只靠吃米活着。”——中国·巴金

6、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法国·罗丹

7、当美的灵魂与美的外表和谐地融为一体,人们就会看到,这是世上最完善的美。——古希腊·柏拉图

8、一个具有纯洁的美感的人能充分地欣赏自然,决不会在自然的美中找出什么缺陷。——俄国·车尔尼雪夫斯基

【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