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建安《药砚》入选蔡公庄镇土河中心校高三语文期中试卷(全)
2021届蔡公庄镇土河中心校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药 砚
练建安
阳光朗照,河头城浮动飘忽的浓雾渐渐消散。
石钵头赤裸脊背,噔噔踏入石坝码头肉铺摊点,立定,双肩一耸,大块猪肉扇啪嗒一声脆响,平摊在了肉案上。两个伙计手忙脚乱,将猪肉扇挂上一根铜皮红木大秤。一个掌挂钩,一个挪秤砣报数:“二百……三十一斤半。”石钵头斜了他们一眼,操起两把剔骨尖刀,咔咔磨擦,笑骂:“黄疸后生!”
墟镇巷道,湿漉漉的,水气淋漓。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
石钵头认得此人,是个老童生。传说是满腹诗书,考到胡子花白,连一个秀才也没捞着。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石钵头扭头噗地吐出了一口浓痰。
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问:“前蹄,几多钱啊?”石钵头利刀游走剔骨,沙沙响。“老弟,几多钱?”华昌再问。石钵头说:“现钱,不赊账。”华昌说:“你这后生哥啊,好没道理,咋就说俺要赊账呢?”
石钵头说:“搞笑嘴!”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华昌说:“无怨无仇,做嘛介不卖?”石钵头斫下猪蹄,说:“看好了,可是这副?”华昌点头。石钵头抓起猪蹄,猛地往后抛入汀江,说:“俺要敬孝龙王爷。不行么?”华昌拣起制钱,一声不吭地走了。身后传来阵阵哄笑声。
半个月后,华昌带着几个破蒙童子江岸踏青,歇息于城东风雨亭。彼时,石钵头正惬意地嚼吃着亭间售卖的糠酥花生。一扬手,花生壳撒落遍地。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先生教俺一本书,俺教先生打野猪。野猪逐过河,逐去先生背驼驼……”
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
华昌是邻县武邑山子背人。山子背距河头城七八铺远。他那蒙馆设在张家大宗祠里。
夜晚,细雨濛濛,倒春寒风吹动西厢房窗棂。昏黄油灯下,华昌翻阅旧日诗稿。当他读到“学书学剑两不成”时,不由得悲从中来。
嗒,嗒嗒。有轻微的叩门声。没错,是叩门声。开门,竟是多年未见的老友李半仙。奇香扑鼻。李半仙拎着一副卤猪蹄,笑眯眯地看着他。
转眼到了仲夏。这个午日,童子早散学了。华昌困倦欲睡。宗祠内,闯入了一个莽汉。定睛一看,却是石钵头。
石钵头拎着一副肥硕猪蹄,恭恭敬敬地放在书案上。华昌轻摇折扇,说:“得非有辱斯文乎?”石钵头懵懵懂懂。华昌合上折扇,说:“君子不食嗟来之食。”石钵头愕然。华昌站起,迈方步,七八个来回,用了大白话:“有嘛介求俺?直说吧。”石钵头苦着脸,说:“俺老娘瘫了。李半仙的药方,求您老给半块端砚,做药引子。”华昌坐下,说:“奇了怪了,这端砚何处无有?为何要俺给你?”石钵头说:“李半仙说了,定要半块阿婆坑的端砚,甲子年中秋日戌时月圆蓄墨的。百砚斋掌柜的说,那时日,方圆几百里,只有您老先生买了一块。”“哦。”华昌说,“桌上有。识字么?”石钵头苦笑:“开过蒙,又被先生赶回家啦……略识几个字。”华昌微闭双眼,说:“自家看,可要看清喽。”
石钵头抓过端砚。长九寸,宽五寸,厚二寸一分,份量颇重。抬起,勾头看去,砚底刻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甲子年中秋日戌时练华昌购置于河头城百砚斋。”石钵头认得时日数字,说:“就是这块,就是这块!”说着,掏出一锭约摸五两重的银子。华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
石钵头嗫嚅不知所措了。华昌自言自语:“李半仙?这个李半仙搞嘛介名堂?”石钵头急了:“老先生,俺……俺……”华昌举手截止,说:“后生哥,半块,何谓半块?就不能有丝毫差错,分得来么?”石钵头额上冒出冷汗,说:“刀斧斫开?”华昌笑了:“何须如此麻烦。”
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低一声。
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
(原载《天池》2016年第6期)
1.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第二段中“赤裸脊背”“双肩一耸”“两个伙计手忙脚乱”等处,运用了正侧面结合的手法,生动地塑造了石钵头强悍、霸气的屠夫形象。
B. 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是因为看他“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
C. 小说中两处画线句子景物描写非常精炼,第一处重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第二处则主要烘托了华昌此刻惆怅、失落的心理。
D. 小说以“药砚”为题,含义深刻:这“砚”既是给石钵头老娘治瘫病的药引子,也是教育他要尊师重道、宽以待人的良药。
2. 请结合全文概括华昌的性格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3. 小说结尾有什么独到之处,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人工智能如何打开未来
李洪兴
“来!试试这杯机器人的手冲咖啡。”从下单到取咖啡只需十秒左右,在美国旧金山,一款咖啡机器人近期受到媒体广泛关注。不少体验者认为,机器的手冲咖啡可媲美人工制作。无论是咖啡师、厨师,还是服务员、保洁员,以“机器人+”为代表的人工智能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似乎成为一种有吸引力的选择。
电影《摩根》的预告片出自人工智能之手,新闻消息由机器人完成,谷歌机器人在围棋的人机对战中屡尝胜果……拥抱人工智能,是技术变革带来的时代红利。20世纪50年代,十位科学家在达特茅斯会议上提出“人工智能”的概念。60多年来,原本存于科幻故事里的主角,已“飞入寻常百姓家”。从无人汽车到农牧自动化作业,从医疗看护到育婴保姆,人工智能早已见惯不怪,对劳动力的解放也显而易见。但面对人工智能,人类并未变得更加从容,对其了解越深入越觉得担忧,每一波人工智能的升级,都伴有焦虑和恐惧。在好莱坞电影中,人工智能产生自我意识后“造反”的桥段不胜枚举。如何与人工智能和平相处?答案依然在探索之中。
今年1月,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报告预测,人类工作有一半可能在2055年实现自动化。对技术乐观派而言,人工智能的意义在于为发展更新了“发动机”。埃森哲咨询公司在研究了美国、英国等12个发达国家后认为,人工智能预计在2035年能将这些国家的生产率提高40%左右。然而,在另一部分人看来,人工智能或许是一个随时可能“张开獠牙”的影子。正如霍金所言,“人类由于受到缓慢的生物进化的限制,无法与机器竞争,并会被取代。全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导致人类的终结”。从“类人类”到掌握人类思维,科学家们的提醒,揭示了潜在危险所具有的巨大能量。
不过,有一点是共识,即机器人与自然人不同,而且要加以区分。近期,欧洲议会就正式向委员会提议,打算设立一套全面的法律来界定人工智能带来的责任和道德问题。美国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在科幻小说《我,机器人》中曾设想“机器人法则”: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也不能在人类受到伤害时袖手旁观。考虑到机器人会在很多领域代替人类工作,比尔·盖茨就提议向机器人征税,此前欧洲议会也对类似法律提案进行过投票。制定法规,是否会造成过度干预,又该如何避免阻碍创新?在发展人工智能的同时,人类也在进行着去焦虑化和去危机化的制度探索。
4. 下列对“人工智能”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工智能”的概念是20世纪50年代十位科学家在达特茅斯会议上提出的。
B. 体验过人工智能的人认为,人工智能的功效可媲美人工制作。
C. 人工智能可以做电影预告片、完成新闻消息、下围棋,这是技术变革带来的时代红利。
D. 面对人工智能,人类并未更加从容,每一波人工智能的升级,都伴有人类的焦虑和恐惧。
5. 下列表述与原文不一致的一项是( )
A. “人工智能”概念提出后的60多年来,原本存于科幻故事里的主角,已“飞入寻常百姓家”。人工智能早已见惯不怪。
B. 对技术乐观派而言,人工智能的意义在于为发展更新了“发动机”。
C. 埃森哲咨询公司认为,人工智能预计在2035年能将美国、英国等12个发达国家的生产率提高40%左右,人类工作有一半可能在2055年实现自动化。
D. 机器人与自然人不同,而且要加以区分,这是各方的共识。
6.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推断,与原文内容相符的一项是( )
A. 全人工智能的发展会导致人类的终结,因为人类受到缓慢的生物进化的限制,无法与机器竞争。
B. 近期,欧洲议会正式向委员提议,打算设立一套全面的法律来界定人工智能带来的责任和道德问题,说明人工智能已经危及到人类的安全。占大多数,就连蹲厕所看微信的也是多数。
C. 因为机器人会在很多领域代替人类工作,所以,欧洲议会投票通过了向机器人征税的法律提案。
D. 在发展人工智能同时,如何与人工智能和平相处,是人类依然在探索的问题。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煮 雪 烹茶
聂鑫森
天一亮,雪光和曙光如瀑布般从窗外奔泻而入,洁白如羊脂。
昨夜的雪下得真大,飘飘洒洒,如鹅毛如柳絮。北风微微,雪花落地的声音,如柔弦轻抚,入耳入心。
石上泉和夫人何洁早醒了,披着棉袄靠在床头。空调喷吐着热气,暖融融的。
何洁说:“你昨夜总是翻身,睡不实。”
石上泉笑了,说:“这样的大雪,隔了十年才下一次,稀罕哩。天气预报,分毫不差。我们的北斗卫星,真是个好玩意儿。”
“怪不得你昨日黄昏,去园子里把那块青石板用清水洗了又洗,为的是干干净净地承接雪花。”
“对。往年下雪,稀稀落落,敷衍了事。我总想煮雪烹茶,过过瘾,这回可以如愿了。”
“也学《红楼梦》里的妙玉?”
“那学不了。园子里有梅树,也开了花,但要搭梯子去采撷梅蕊里的雪,一点点地收集。可儿子一家都在外地,我敢登梯取雪吗?古稀之人,不敢为风雅而冒险,伤了腿脚,不是苦了夫人吗?”
何洁忍不住哈哈大笑。
“我该去舀雪了,你再休息会儿。”
“我得去为你备早餐了,这叫同起同落。”
石上泉曾供职于市里的环境保护监测所,当了好多年的所长,职称是正研究员,得到同行赞誉的学术著作是《工业城市的环境治理》《大气污染的排放控制与净化》。退休十年,石上泉不再管所里的事,侍花种草,读些闲书。他虽是学工的,但兴趣却很宽泛,也练字也写诗。
曾有一家《老年报》的年轻记者打电话来预约采访,一听石上泉问是“哪位”,以为是他的儿子,忙礼貌地说:“请你爸爸接电话。”石上泉一听,将错就错,说:“爸爸来不了啦!”记者又问:“他怎么啦?”石上泉说:“他早归山了,我是他的儿子石上泉!”记者一听,笑得差点儿掉了下巴。
石上泉提了一只细篾编织的小竹篮,拿了一把用南竹片削制的长竹刀,走到园子里去。黑色的羽绒长大衣,黄色的羊毛围巾,枣红色的绒线老人帽,从上到下,饱满而明丽。
何洁说:“老来俏啊!”
“谢夫人谬奖。我往园子里的梅树边一站,也是一棵老梅树,铁干虬枝,开着黄的红的花。这叫‘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闲暇时,石上泉喜欢站在晒台上远眺——这是职业习惯使然——看看天,嗅嗅风中的气味,估测环保的效果。往北望是本市原来的工业区,林立着许多高大的烟囱,他曾活剥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变为“赏菊东墙下,怅然见烟囱”。这些年来,大部分排污企业迁走了,留下的少数企业也在治污上花了血本,变得天清气朗了。昨天现任的所长,派专人送来一份已上报的《潭州地区环境治理检测达标报告》的副本,请他这个老所长看后提提意见。他认真看了,觉得基本上是符合事实的。
踏着四五厘米厚的雪,雪发出吱吱的细碎声,他走到井边的大青石板前。青石板有两米长、半米宽,高约三十厘米,形如床。春秋晴和的日子,他喜欢坐在石上看书;夏日午后,他干脆躺在石上闭目养神。他在石边蹲下来,先用竹刀刮去上面的一层雪,再用双手捧雪放入竹篮。寒气从指尖刺入,再狠狠地刺入他的心尖,他知道气温应在零下3℃左右。这雪真是白净,没有任何杂质,他忍不住抓了一点放入口中,凉且爽。雪满竹篮,他又去北墙角,折了几枝斜曳而下的蜡梅——上面缀着全开、半开的金色花朵和未开的花苞--以便插入客厅案头的釉下彩瓷瓶,作清供之用。过会儿回到室内,他会把篮中的雪倒入一个白瓷大盆,让雪在空调的暖气中融化为水,再用白纱布过滤(以防有异物),然后就可以用雪水煮茶了。
红泥小炉里燃着木炭,火苗子如舌,吐得长长的。放了雪水的大陶壶,搁在炉上。待水冒出热气时,石上泉再将苦茶放入壶内,盖上壶盖,静候沸声。两个精美的白瓷小盖碗,放在炉边的小几上。
何洁说:“你对吃茶也很里手,得闲了可写写科普文章。”
“这使不得,我是只吃不写。古人云:‘鉴者不写,写者不鉴。’王国维谈论词的艺术有《人间词话》一书传世,可他自写的词,就让人不敢恭维。”
陶壶盖有了响动,茶水沸腾了。
石上泉提起陶壶,往揭开盖的小盖碗里倒茶,一屋子香气氤氲。
石上泉缓缓地啜了一小口,再闭住嘴让茶水在舌尖周围缭绕,然后才细细咽下。突然,他眉头紧锁,对夫人说:“这茶不能喝。”
何洁问:“这茶蛮好的,怎么不能喝?”
“此中有硫化物的气味,昨夜北风虽弱,却带来城北烟囱里未除净的气味,掺在雪里了。”
“那些烟囱不是有水净化装置吗?并未见有灰黑的烟尘啊!”
“冒的是白烟,但净化不到位,不是煮雪烹茶,也发现不了。”
石上泉提起炉上的大陶壶,去厨房把水倒了,洗净后再去灌上井水,重重地搁到炉火上。
“我要为好壶好杯好茶一哭。新所长的那个环境治理达标报告是怎么写的?若不是拿了好处费为人消灾,就是浮在上面不着实地。我要写篇文章,题目是《从煮雪烹茶看环境的并未达标》。”
“你不是说鉴者不写吗?”
"这件事必写,活活地大煞了我一怀雅兴!"
(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气预报,夜降大雪,分毫不差,石上泉对北斗卫星等科技发展感到自豪,活剥陶渊明诗句则体现了石上泉的职业良知。
B. 黑色的大衣,黄色的围巾,枣红色的帽子,这身穿着与雪景对比鲜明,石上泉还自比是一棵老梅树,表现了他的高傲和孤芳自赏。
C. 文章中有很多关于石上泉夫妻二人对话,使情节更加紧凑,叙事更为集中,也给读者展示了石上泉夫妇生活的风趣幽默。
D. “活活地大煞了我一怀雅兴”,干净利落,掷地有声,写出了石上泉怀着雅兴大费周章煮圈雪烹茶,却因雪被污染而留下遗憾。
8. 文章开头两段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9. 文章以“煮雪烹茶”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黄福,字如锡,昌邑人。洪武中,由太学生历金吾前卫经历。永乐三年,陈瑛劾福不恤工匠,改北京行部尚书。明年坐事,逮下诏狱,谪充为事官。已,复职,督安南军饷。
安南既平,郡县其地,命福以尚书掌布政、按察二司事。时远方初定,军旅未息,庶务繁剧。福随事制宜,咸有条理。上疏言:“交阯赋税轻重不一,请酌定,务从轻省。”皆报可。于是编氓籍,定赋税,兴学校,置官师。数召父老宣谕德意戒属吏毋苛扰一切镇之以静上下帖然时群臣以细故谪交阯者众福咸加拯恤甄其贤者与共事由是至者如归镇守中官马骐怙宠虐民,福数裁抑之。骐诬福有异志。帝察其妄,不问。仁宗即位,召还,命兼詹事,辅太子。福在交阯凡十九年。及还,交人扶携走送,号泣不忍别。
宣德四年与平江伯董漕事,议令江西、湖广、浙江及江南北诸郡民,量地远近,转粟于淮、徐、临清,而令军士接运至北京,民大称便。五年陈足兵食省役之要。谓:“永乐间虽营建北京,南讨交阯,北征沙漠,资用未尝乏。比国无大费,而岁用仅给。即不幸有水旱,征调将何以济?请役操备营缮军士十万人,于济宁以北,卫辉、真定以东,缘河屯种。”帝善之。命吏部郎中赵新等经理屯田,福总其事。既而有言军民各有常业,若复分田,役益劳扰,事竟不行。改户部尚书。
七年,帝于宫中览福《漕事便宜疏》,出以示杨士奇曰:“福言智虑深远,六卿中谁伦比者?”对曰:“福受知太祖,正直明果,一志国家,诚六卿所不及。”又曰:“南京根本重地,先帝以储宫监国。福老成忠直,缓急可倚。”帝曰:“然。”明日改福官南京。正统五年正月卒,年七十八。
(选自《明史•黄福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数召父老宣谕/德意戒属吏毋苛扰/一切镇之以静/上下帖然/时群臣以细故谪交阯者众/福咸加拯恤/甄其贤者与共事/由是至者如归/
B. 数召父老宣谕/德意戒属吏毋苛扰/一切镇之以静/上下帖然时/群臣以细故谪交阯者众/福咸加拯恤/甄其贤者与共事/由是至者如归/
C. 数召父老宣谕德意/戒属吏毋苛扰/一切镇之以静/上下帖然/时群臣以细故谪交阯者众/福咸加拯恤/甄其贤者与共事/由是至者如归/
D. 数召父老宣谕德意/戒属吏毋苛扰/一切镇之以静/上下帖然时/群臣以细故谪交阯者众/福咸加拯恤/甄其贤者与共事/由是至者如归/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太学生,明、清时期称在最高学府国子监读书的生员为太学生。
B. 屯田,古代政府组织劳动者垦种荒地以取得军队给养和税粮的一种措施。
C. 户部尚书,户部最高行政长官,主管全国土地、赋税、户籍、财政收支等事务。
D. 储宫,古代皇帝有时会让皇后协理一些政务,因而称皇后为“储宫”。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黄福主政边疆,理政有方。黄福掌管边疆安南布政、按察二司的事务,他根据需要制定相宜的政策,并且编排民籍,确定赋税,兴办学校,设置百官。
B. 黄福为民办事,百姓受益。黄福与平江伯一起主管漕运事务时,商议命令江西、湖广、浙江等各府县百姓根据住地的远近转运粮食,百姓大称便利。
C. 黄福建言献策,为国分忧。黄福担心国家费用紧张,请求朝廷驱使一部分军队士兵沿河屯田,但遭到了军队士兵们的反对,事情竟没有能够实行。
D. 黄福公正无私,忠诚正直。杨士奇认为黄福公正无私、明察果断,一心为了国家,是六卿无人能比的,并且为人忠诚正直,是情势急迫时可以倚重的大臣。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年坐事,逮下诏狱,谪充为事官。
(2)镇守中官马骐怙宠虐民,福数裁抑之。骐诬福有异志。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鹊①
韩偓
偏承雨露润毛衣,黑白分明众所知。
高处营巢亲凤阙②,静时闲语上龙墀。
化为金印③新祥瑞,飞向银河旧路岐。
莫怪天涯栖不稳,托身须是万年枝④。
注:①诗人曾任唐朝兵部侍郎,本诗作于后梁乾化二年,当时诗人隐居福建南安。②凤阙:汉代宫阙名。③化为金印:《搜神记》卷九:“常山张颢,为梁州牧。天新雨后,有鸟如山鹊,飞翔入市,忽然坠地,人争取之,化为圆石。颢椎破之,得一金印,文曰:‘忠孝侯印。’颢以上闻,藏之秘府。后议郎汝南樊衡夷上言:‘尧舜时旧有此官,今天降印,宜 可复置。’颢后官至太尉。”④万年枝:此处指年代久远的大树,喻指唐王朝。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偏承雨露润毛衣”表层意思是鹊经雨承露而羽毛润泽的姿态,暗寓自己受帝王恩泽。
B.“黑白分明众所知”写鹊的羽毛有明显的黑白两种颜色,暗喻自己有爱憎分明的品行。
C.“凤阙”是汉代宫阙名,诗中指皇宫、朝廷。“高处营巢亲凤阙”暗喻自己曾在朝为官。
D.颈联下句化用喜鹊为牛郎织女在银河上架桥的传说,表达仕途多舛、思念家人的悲苦。
15.本诗尾联有何含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拟行路难(其四)》中,鲍照写道:“______?______”前句慷慨激昂,后句却无可奈何,表达了自己精神上极度的矛盾、痛苦和忍辱负重。
(2)杜甫在《蜀相》中,以“______,______”两句,高度评价了诸葛亮在对策中的天才预见和辅佐两代帝王的政治才能。
(3)《阿房宫赋》中,杜牧用“______,______”描写,表现了阿房宫的占地面积之广和建筑之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17.学校成立若干学生社团,请你将下列词语分别组合成三副内容适合的对联,分别送给戏剧社、文学社和摄影小组,以示祝贺。
看我非我 真面目 常向秋山 谁就像谁 又驱春色 我看我 装谁像谁
我也非我 旧丰神 留住秋水 入毫端 现出庐山 寻妙句 谁装谁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18.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澳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化,②得益于“一国两制”方针的全面推进,③得益于中央政府和祖国的大力支持,④得益于特别行政区政府的积极作为和澳门社会各界的团结奋斗。⑤事实充分显示,⑥“一国两制”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优越性,⑦广大澳门同胞完全有智慧、有能力、有办法发展好、管理好、建设好澳门,⑧伟大祖国始终是澳门的坚强后盾,⑨由于祖国日益昌盛为澳门繁荣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四、写作(60分)
19.不同的社会、时代里,不同的文化、群体中,不同的人对“愚”有不同的认识。你对“愚”有怎样的看法?请以“说‘愚’”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综合分析和鉴赏能力。
B项,“是因为看他“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错误,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主要是因为他对华昌这样的读书人的憎恶和鄙视。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能力。
从文章第⑤段对华昌的外貌描写,第⑥段“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可以概括出华昌斯文谦和的特点;
从第⑥段面对石钵头的为难华昌只是一声不吭走了、第⑰段华昌徒手将砚掰成整齐的两半可以概括出他身怀绝技、隐忍退让;
从石钵头向华昌求砚而华昌对曾经恶言相向的人也能慷慨相助的情节可以概括出华昌正直善良、宽容大度。
【3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本结构内容理解与分析
小说有四种类型的常见结尾:出人意料的结尾,令人感伤的结尾,令人欢喜的结尾,留下空白的结尾。该小说结尾是属于出人意料的结尾。作用有: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③突出人物形象;④突出文章主旨。
结合文本分析:结构方面:精瘦落魄的读书人竟能徒手分砚,小说结尾出人意料,但巧设伏笔,使故事的发展合乎情理,使人信服,使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引人深思。人物形象方面:华昌明明身怀绝技,却不计较石钵头的多次挑衅,突出表现了他的隐忍大度,丰富了人物的形象。主题方面:小说结尾意味深长,更好地揭示了作品主题,生活中应当尊重他人、宽容大度。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分析和概括文中重要概念的能力。
B项,“人工智能的功效可媲美人工制作”范围扩大,原文第一段为“不少体验者认为,机器的手冲咖啡可媲美人工制作”。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项,“埃森哲咨询公司认为……人类工作有一半可能在2055年实现自动化”张冠李戴,这是“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报告预测”,而不是“埃森哲咨询公司”研究结果。相关内容在文章第二段。
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A项,“全人工智能的发展会导致人类的终结”表述绝对化,原文为“全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导致人类的终结”。
B项,“说明人工智能已经危及到人类的安全”无中生有,文中没有相关表述。最后一段为“近期,欧洲议会就正式向委员会提议,打算设立一套全面的法律来界定人工智能带来的责任和道德问题”。
C项,“欧洲议会投票通过了向机器人征税的法律提案”错误,原文最后一段只是说“此前欧洲议会也对类似法律提案进行过投票”,但没说“投票通过”。
故选D。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B项,“高傲和孤芳自赏”说法错误,结合人物煮雪烹茶的行为来看,石上泉的衣着应为表现了他高雅脱俗的高洁品性。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环境描写作用。
“雪光和曙光如瀑布般从窗外奔泻而入”“雪下得真大,飘飘洒洒,如鹅毛如柳絮”等描写,这是以雪光明亮以及雪的形态来展现雪之大,“洁白如羊脂”,这是展现雪之洁净,为后文石上泉打算煮雪烹茶的情节做铺垫。
从人物形象塑造来看,雪的“洁白如羊脂”与石上泉高洁品性相契合,烘托人物形象,而雪景的美丽以及雪花落地声音的动听则是侧面展现人物内心的喜悦;
从文章主旨来看,开头雪看似洁净美丽,令人舒适,与后文中雪里有“硫化物的气味”形成对比,这与“昨天现任的所长,派专人送来一份已上报的《潭州地区环境治理检测达标报告》的副本,请他这个老所长看后提提意见。他认真看了,觉得基本上是符合事实的”的看似正常的环境保护,实则“新所长的那个环境治理达标报告是怎么写的?若不是拿了好处费为人消灾,就是浮在上面不着实地”的真相相呼应,揭示出环境保护不能只看表面,而要深入核心的主旨。
【9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文章标题的作用。
在情节结构方面,小说开头“天一亮,雪光和曙光如瀑布般从窗外奔泻而入,洁白如羊脂”“昨夜的雪下得真大,飘飘洒洒,如鹅毛如柳絮”从雪景的描绘写起;引入夫妻二人的对话“往年下雪,稀稀落落,敷衍了事。我总想煮雪烹茶,过过瘾,这回可以如愿了”,引出“煮雪烹茶”的话题;然后写取雪、煮雪、烹茶、品茶:“他在石边蹲下来,先用竹刀刮去上面的一层雪,再用双手捧雪放入竹篮……然后就可以用雪水煮茶了”“放了雪水的大陶壶,搁在炉上。待水冒出热气时,石上泉再将苦茶放入壶内,盖上壶盖,静候沸声”“石上泉提起陶壶,往揭开盖的小盖碗里倒茶,一屋子香气氤氲”“石上泉缓缓地啜了一小口,再闭住嘴让茶水在舌尖周围缭绕,然后才细细咽下”,细致地描写“煮雪烹茶”的过程;再到“冒的是白烟,但净化不到位,不是煮雪烹茶,也发现不了”“我要写篇文章,题目是《从煮雪烹茶看环境的并未达标》”由“煮雪烹茶”发现环保的问题。可见,“煮雪烹茶”是小说的线索和中心事件,也是石上泉夫妻的生活场景。
在主题上,小说的结尾“我要为好壶好杯好茶一哭。新所长的那个环境治理达标报告是怎么写的?若不是拿了好处费为人消灾,就是浮在上面不着实地,我要写篇文章,题目是《从煮雪烹茶看环境的并未达标》”把“煮雪烹茶”与揭露环保的问题一事联系起来,揭示了小说的主题。
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煮雪烹茶”本是雅事,做“煮雪烹茶”之事的人“黑色的羽绒长大衣,黄色的羊毛围巾,枣红色的绒线老人帽,从上到下,饱满而明丽”也是有高雅脱俗的高洁品性的人,由“煮雪烹茶”引出小说的结尾“我要为好壶好杯好茶一哭。新所长的那个环境治理达标报告是怎么写的?若不是拿了好处费为人消灾,就是浮在上面不着实地,我要写篇文章,题目是《从煮雪烹茶看环境的并未达标》”,表现出主人公仗义执言的职业操守,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先了解文章大意,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等。本题中,“数召父老宣谕德意”,“德意”是一个词,意思是德治之意,作“宣谕”的宾语,不能断开,排除AB;“时群臣以细故谪交阯者众”,“时”,当时,作状语,一般用于句首,排除D。
本句译为:多次召见当地父老宣谕圣上德治之意,告诫下属官吏不要苛刻、侵扰人民。一切治之以静,上下安然。当时群臣因为细小而不值得计较的事情被贬谪到交阯的有很多,黄福(对他们)都加以拯救和抚恤,选出贤明者与他们共事。因此贬谪者有到了这里就像回家的感觉。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考生平时要注重文化常识的积累,尤其是课本注释的相关内容,需要分门别类,进行归纳识记。对于考题中出现的比较生僻的古文化常识,根据文意仔细甄别正误。
D项,“储宫,古代皇帝有时会让皇后协理一些政务,因而称皇后为‘储宫’”说法错误。“储宫”犹储君,指太子。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做好理解分析,找出与原文不符合之处。
C项,“黄福建言献策,为国分忧。黄福担心国家费用紧张,请求朝廷驱使一部分军队士兵沿河屯田,但遭到了军队士兵们的反对,事情竟没有能够实行”说法错误。“但遭到了军队士兵们的反对”与原文不符,原文“既而有言军民各有常业,若复分田,役益劳扰,事竟不行”。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第一句得分点:“坐”,因……获罪;“逮下诏狱”,被动句,意义上的被动;“谪”,贬谪;
第二句得分点:“怙”,凭恃;“数”,多次;“抑”,抑止。
【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一般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灵活译出有关文字。翻译标准:信达雅。答好此题,要积累文言基础知识,要兼顾上下文分析把握关键词、注意特殊句式,并做到通畅表述。关键词,一般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活用字、多义词等,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敲断定解释即可。
译文:
黄福,字如锡,昌邑人。洪武年间,由太学生历任金吾前卫经历。永乐三年,陈瑛弹劾黄福不体恤工匠,他被改为北京行部的尚书。第二年因事获罪,被逮捕并被关押到牢狱中,被贬谪充当为事官。不久,他得以官复原职,督运安南军饷。
安南平定后,在那个地方设置郡县,皇帝命黄福以尚书衔掌管交阯布政司、按察司的事务。当时边远的地方刚刚平定,军队尚未歇息,事务多而繁杂。黄福因事制宜,处理地都很有条理。他上疏说:“交阯赋税轻重不一,请斟酌制定标准,务必从轻省方面考虑。”这些建议都被批准了。于是他编制户籍、制定赋税、兴办学校、设置驻军。多次召见当地父老宣谕圣上德治之意,告诫下属官吏不要苛刻、侵扰人民。一切治之以静,上下安然。当时群臣因为细小而不值得计较的事情被贬谪到交阯的有很多,黄福(对他们)都加以拯救和抚恤,选出贤明者与他们共事。因此贬谪者有到了这里就像回家的感觉。镇守宦官马骐依仗受宠侵害百姓,黄福多次压制他。马骐诬陷黄福有谋反异志。皇上觉察出这并不真实,不追究。仁宗即位后,黄福被召回,命他兼任詹事,辅导太子。黄福在交趾共十九年,到他回来时,交阯人民搀扶着他一路相送,哭号泣涕不忍分别。
宣德四年与平江伯一起主管漕运事务,商议命令江西、湖广、浙江以及江南、江北各府县百姓,根据住地的远近,转运粮食到淮安、徐州、临清,而命令军队士兵接运到北京,百姓大称便利。宣德五年陈述充足军队粮食节省工役的要点。说:“永乐年间虽然营建北京,往南征讨交,往北征讨沙漠,物资钱财从未缺乏过。等到国家不需花费大的费用了,而每年的财产收入仅够供给。假如不幸发生水旱灾害,征用调拨将用什么来周济?请求驱使那些专事操练修建的军士十万人,在济宁以北,卫辉、真定以东,沿河屯田种植。”皇帝认为这一办法很好。命令吏部郎中赵新等人经营管理屯田事务,黄福总管这件事。不久有人说军士百姓各有日常生产劳动的本业,如若再分田开垦,劳役将更加骚扰百姓,事情竟没有能够实行。(黄福)改任户部尚书。
宣德七年,皇帝在宫中阅览黄福的《漕事便宜疏》,取出给杨士奇看,说:“黄福所说见识思虑深远,六卿中有谁能与他相比?”杨士奇回答说:“黄福受太祖知遇之恩,公正无私明察果断,一心为了国家,实在是六卿所不能及的。”又说:“南京是国家的根本重地,先帝曾以太子身份在那里代理国事。黄福持重老成,忠诚正直,情势急迫时可以倚重。”皇帝说:“对。”次日改黄福任官南京。正统五年正月去世,享年七十八岁。
【1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D项,“表达仕途多舛、思念家人的悲苦”是错误的。该句用典,表达自己隐居南安,心系朝廷的忠心。
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的内容以及作者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从诗歌的标题、作者、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关键词、注释等入手。
本句话“天涯”是说自己自己漂泊天涯,“栖不稳”是说迁徙不定,“万年枝”,本指年代久远的大树,喻指唐王朝。所以整句话写出了诗人漂泊天涯的悲苦之情,也写出了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同时自己虽然被贬天涯,但能让自己托身的只有唐王朝,表现了自己对唐王朝的热爱,所以也写出了不忘君恩、是非分明的爱国情怀。
【16题详解】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型默写和理解型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型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岂、踯躅、频烦、济、覆、隔。
【17题详解】戏剧社: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
文学社:常向秋山寻妙句;又驱春色入毫端。
摄影小组:现出庐山真面目;留住秋水旧丰神。
【详解】本题重点考查语言表达准确、鲜明、得体能力。
对联要求字数相等,断句一致;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字用仄声,下联末字用平声;位置相同的词词性相同,结构相同;内容相关,意境和谐,志趣高雅。先筛选出和文学社、戏剧社相关的词语,再按照对联的要求排列。和文学社相关的词语有“入毫端”“寻妙句”“常向秋山”“又驱春色”。根据内容间的关系,“常向秋山”和“寻妙句”是一联,再根据仄起平收的原则,还应是上联。“又驱春色”和“入毫端”是一组,是下联。
和“戏剧社”有关的词语有“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根据词语内容间的关系,“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是一组,再根据仄起平收的原则,还应是上联。“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是一组,是下联,“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表明了戏剧社是扮演谁就像谁。
“真面目”和“现出庐山”关联紧密,组成“现出庐山真面目”,与“现出庐山”相对的是“留住秋水”,“真面目”与“旧丰神”相对,所以可以组成对联“现出庐山真面目”“留住秋水旧丰神”,“现面目”“留旧神”,表现了摄影的特点,送给摄影社。
【18题详解】(1)语句②,把“推进”改为“贯彻”;(2)语句⑥,在“一国两制”后添加“具有”;(3)语句⑦,把“发展好”调到“建设好”后面;(4)语句⑨,去掉“由于”。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②句,搭配不当,把“推进”改为“贯彻”;
⑥句,成分残缺,缺少谓语,在“一国两制”后添加“具有”;
⑦句,语序不当,把“发展好”调到“建设好”后面;
⑨句,成分赘余,去掉“由于”。
【19题详解】【范文】
说“愚”
占得人间一味愚,语出东坡。谪迁徐州时,人到中年的东坡随手翻阅二三:“归去来兮,归去来兮,占得人间一味愚,甚好,甚好。”苏公拈须微笑时,也许有自嘲,也许有暗喜,也许有神伤,也许有洒脱……
这个“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探花郎,不待“一日看遍长安花”的热闹繁华,便开启了漫漫谪迁之旅,人生失意时,他选择有机会就去修修苏堤,种种竹子,没事就喝喝酒,吃吃肉,谈谈诗,作作画……占得人间一味愚,诗酒田园,自在我心,活得快乐,活得洒脱,不亏欠于他人,不纠结于小利,大概就是活得成功吧。
入世做事,出世做人,亦莲亦菊,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只默默坚守本心,执着坚持理想,占得人间一味愚,愚一下又何妨?
愚,是隐,是藏,更是坚守最初的梦想。
我认识一个护工,北漂十年,因年龄大被工厂拒之门外,无奈之下只好选择当一个护工。虽然在北京漂泊,工资只有两千出头,她却每天开开心心的,像个孩子一样蹦蹦跳跳。有人笑她这是何苦?工资低,工作累,又有何妨?思念家乡的韭菜饺子和排骨炖土豆并没有让她掉下眼泪,而是让她更加认真努力地照顾病人。占得人间一味愚,安在当下,坚守初心也许就是人生的真谛。
所有梦想,所有选择,没有对错,没有高下。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占得人间一味愚,他们选择了“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李白“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苏东坡安于贬谪生活,占得人间一味愚,他们选择了做最真实的自己;“我自横刀向天笑”的谭嗣同,“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的秋瑾,占得人间一味愚,他们选择了舍弃小我、为国为民的担当。
愚,是安然,是坚守,更是“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低调选择。
聪明是一种天赋,守愚是一种选择,世人如你我,是否会精致的利己,过分的聪明?在奉献关头,漂亮地转身,潇洒地抽离?
幸好,我们看到了更多的人选择占得人间一味愚。在这场战“疫”中,多少医护人员不顾个人安危冲上前线,多少医护人员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病倒甚至失去生命。明知前线危险艰苦,她们为什么没有“聪明地转身”?因为他们选择了这身白衣,就背上了救治生命的使命。占得人间一味愚,他们没有因为维护小我利益,而扔下手中的柳叶刀,选择坚持自己的理想,坚守自己的岗位。方舱医院中,带领着病患跳起广场舞的那些笨拙得可爱的身影,让我们看到了与天斗其乐无穷的勇气,江山有幸,有这样的人在守护,原来占得人间一味愚,其实是人间最大的奢侈。
当我们按下暂停键、用牺牲经济发展的代价、用全民宅家的策对抗疫情时,我们隐隐约约听到了世界的嘲笑声,我们“愚”吗?也许吧,但我们用最真实的数据证明我们“愚”得有效,“愚”得有大国担当。
占得人间一味愚,做一个敢于担当的老实人,做一个看淡名利的自在人,这样“愚”的传承,我们可以上溯到治水的大禹、可以回望燕然勒功、尘封名利的邓稼先、钱学森……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占得人间一味愚又如何?放下对财富的追求,关注生命,这样的选择值得让世界尊重。
聪明是一种天赋,守愚是一种选择,占得人间一味愚,是人间最奢侈的自在。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命题作文的能力。
【审题】题目的核心是“愚”,首先需要理解“愚”的含义。愚本意是性格孤僻,不谙熟人情世事。最为浅显的意思是愚笨,愚蠢。
然后需要理解“愚”的深层意思,古人讲“大智若愚”,显然是对“愚”的肯定,《愚公移山》中愚公与智叟的比较,也同样赞扬了愚公持之以恒的精神。可见,由古至今,“愚”还被赋予了多种内涵。学生应从更深的层次理解“愚”的内涵:对于科研工作者而言,“愚”是潜心学术,持之以恒,认真刻苦,为国奉献;对于边疆战士而言,“愚”是不怕困难,保卫祖国;对于无数为国家做出贡献的平凡者而言,“愚”是默默无闻,坚持付出,不求回报,埋头苦干;面对人生的起落风雨,“愚”是心态平和,看淡得失,豁达乐观。
题干要求谈出自己对“愚”的认识,学生可以根据古今中外人们做人、做事的态度谈论“愚”的价值,就其正面意义展开论述,这个角度更好行文。
【立意】 “愚”指的不是笨,是老实,是踏实,是潜心钻研。
“愚”是认真工作,是默默奉献。
“愚”是埋头苦干、民请命的人、拼命硬干。
大智若愚。
“愚”是看淡得失,用平静、柔和、美好的心态来对待身边的人和事。
“愚”是一切跟由内心走,不因为外在的因素而给自己的内心徒增烦恼和恐惧。
“愚”是学会遮掩自己的锋芒,虚怀若谷。
“愚”是责任和担当,是安然地坚守。
【素材】 “愚人”的第一个优点:可巧避锋芒,勿遭嫉妒与嫌隙。这可是我参考了诸多历史名人的案例得出来的结论。先看看三国时的杨修,察言观色之下,三言两语之中便道出了曹操心中的小九九。可是,聪明如斯却也蠢钝如斯!那曹操乃生性多疑之人,又怎会把一眼便看破自己心思的人留在身边呢?于是杨修便为我们作出了“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最好诠释。再说同为三国英雄人物的刘备吧,虽然鲜有人评价他聪明,但他在“青梅煮酒论英雄”里的精彩表现却让人赞叹不已。试想,当曹操放出“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的话时,刘备若是扬扬自得,兴高采烈地表示赞同的话,那他的下场可能就与杨修无二了。刘备正是因为守拙与示弱,才保全了自己,为自己赢得了生机。可见,刘备所表现的“懦弱”正是“愚人”所具有的品质,学会遮掩自己的锋芒,亦是一种“智”的体现。
“愚人”在做决定时不会因为“瞻前顾后”“怕这怕那”而犹豫不决,也不会像“聪明人”那样容易稍经挫折便止步不前。其实,有时候“想太多”反而不如“很少想”,“很少想”还不如“什么都不想”,一切跟由内心走,不因为外在的因素而给自己的内心徒增烦恼和恐惧。事实上,往往阻止我们前行的,不是其他,而是我们自己沉重的内心。所以,做个“愚人”,少想多做,带着一颗轻松愉悦的心漫步在人生的旅途上吧。
“愚”指的不是笨,而是老实,“智”指的不是智商,而是为人处事的智慧。智商高不一定真聪明,很多人聪明反被聪明误,是假聪明。例如《红楼梦》中的王熙凤不可谓不聪明,但她“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她使了一辈子阴招,耍了一辈子小聪明,结果害人终害己,得不偿失,这样的人一点也不老实,算不上真聪明。有的人“绝顶聪明,极端老实。”比如陈景润,他是数学天才,其成就迄今难有人超越,然而在生活中又太老实,不懂生活常识,不谙世事,这样的老实性格使他潜心于数学研究,助他登上科学高峰。这样的人,是真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