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建安《药砚》入选赣县储潭中学高三语文联考试卷(全) 练建安 上传

单篇 作者授权首发

59次点击|2次点赞

赞一下

练建安《药砚》入选赣县储潭中学高三语文联考试卷(全)


360截图20240620121646651.jpg360截图20240620121539284.jpg

2020-2021学年赣县储潭中学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学经典由于年代久远,而与审美主体之间产生了种种隔阂,只有消除这些隔阂,才能把握文学经典的价值。这就需要沟通当代读者与文学经典之间的交流渠道,对作品的不同版本进行整理、校勘、注释,对作家的生平、思想、性格乃至其所处时代的社会情况进行考察研究。

考证法是文学经典研究的基础工作和重要方法。一方面要求这种方法必须依据真实、充足的证据,同时也要注重推理的周延;二是应当承认科学思维也具有主观性,同样的材料也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三是,对于文学经典研究的整体规划来说,考证工作的完成并不是研究的终结,而是进一步阐释文学经典的价值和意义的起点。所谓曹学应理解为研究作者曹雪芹的学问,关于作者研究,不仅需要,而且对于理解作品至关重要。袁世硕先生指出:研究作家对阐释其作品是有意义的,了解作家的生存状况和思想状况,有助于察知其创作思想及其作品的创作特点。因此研究作家应当有助于诠释作品……但丢开此目的,无限度研讨与其文学创作无关系的远祖、里籍、形貌、琐事,就无意义了。袁先生在正面肯定研究作家的意义的同时,也指出了应该避免的失误,以期把包括作者研究在内的文学经典研究的目的锁定在对作品价值和意义的探究之上。

《红楼梦》的版本研究也至关重要,不同版本之间的差异会导致对作品的意义的不同理解,甚至某个字词的细微差别,我们都应该认真辨析考证。应力发表的《蘅芜苑对联探究:才犹艳还是诗犹艳》一文,对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在蘅芜苑对联的校订上,采纳了己卯本等版本的内容,即吟成豆蔻才犹艳,睡足荼蘼梦也香提出了异议。他认为戚序本等版本的内容更符合文理和语法,且更能够表现宝玉的才情。一字之差,高下立见。当然也有某些所谓版本考证背离了研究的最终目的,甚或罔顾事实,意气用事。

《红楼梦》审美价值的发现还要求我们研究作者的创作心理。己卯本《石头记》第十九回有一段夹批:按此书中写一宝玉,其宝玉之为人,是我辈于书中见而知有此人,实未目曾亲睹者。……不独于世上亲见这样的人不曾,即阅今古所有之小说奇传中,亦未见这样的文字。不仅宝玉如此,黛玉、宝钗、凤姐、湘云,等等,又何尝不是如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这些人物形象既有写实的因素,又有意象化的因素,是作者心灵的反映。如果完全用现实的眼光和准则去品评这些人物的言行,就丢掉了文学的审美意趣。所以,对作家创作心理的研究至关重要,而进行这一研究,就必须掌握和运用文艺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

同样,运用原型批评的方法对《红楼梦》人物形象进行探讨,研究文学与神话等原始文化的关系,使人物形象获得巨大的内在张力,使小说题旨得到远古意象的回应。心理学与文学的交融极大地拓宽了人物形象的精神空间和心理内涵,因此运用精神分析法对小说人物内心世界进行深入发掘,也应该成为一种新的理论研究方法。

另外,还应该从作者所处的文化环境中去探寻作者的创作个性。例如,《红楼梦》与满族文化以及八旗文化的关系。还可以运用叙事学的理论方法,探讨《红楼梦》的叙事者、叙事角度、叙事时间、叙事逻辑、叙事结构等。

总之,我们的研究对象《红楼梦》虽然是最富有民族特性的文学经典,但我们使用的方法除了传统的方法之外,还应当尽可能多地借鉴使用古今中外的各种研究方法,《红楼梦》的多重价值才有可能得到充分彰显。只要研究者目的明确,即使在最微不足道的方面有所发现,也可以认为是在《红楼梦》研究的大厦上添加了一沙一石。

(摘编自王平《文学经典的价值及其研究目的与方法——红学未来发展的几点思考》)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消除审美主体与文学经典之间的隔阂,需要对不同作品的版本、作者等方面进行考察研究。

B. 对于文学经典研究来说,考证工作的完成是进一步阐释文学经典的价值和意义的起点。

C. 考证法必须依据真实,还要承认其主观性,因为人物形象中既有写实的因素,又有意象化的因素。

D. 原型批评方法对研究文学与神话等原始文化的关系具有审美作用,是一种新的理论研究方法。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以消除文学经典与审美主体间的隔阂为立足点引入论证,介绍了研究文学经典的多种方法。

B. 文章除了论证考证法是文学经典研究的基础外,还指出了背离研究目的的一些错误做法。

C. 文章举《红楼梦》己卯本夹批的例子,旨在证明研究作家的创作心理对文学作品审美价值的发现很重要。

D. 文章介绍了应力在蘅芜苑对联的校订上采纳了己卯本等版本的内容,论证了版本研究很重要的观点。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学经典可以从不同角度展开研究,但是研究对象要遵从一定的研究规范,不可恣意扩大研究范围。

B. 考证法不但可以用于考证作者身世,还可以用来考证作者所处的年代,甚至考证版本情况。

C. 文章认为考证法是文学经典研究的基础工作和重要方法,因而决定了其地位是其他方法无法取代的。

D. 文章认为研究文学经典要多角度去发现作品审美价值的丰富性,由此可见,文学经典研究非常重视实证精神。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整理好了的箱子

夏丏尊

他傍晚从办事的地方回家,见马路上逃难的情形较前几日更厉害了,满载着铺盖箱子的黄包车、汽车、搬场车,衔头接尾地齐向租界方面跑,人行道上一群一群地立着看的人,有的在交头接耳谈着什么,神情慌张得很。

他自己的里弄门口,也有许多人在忙乱地进出,弄里面还停放着好几辆搬场车子。

她已在房内整理好了箱子。

看来非搬不可了,弄里的人家差不多快要搬空,本来留剩的已没几家,今天上午搬的有十三号、十六号,下午搬的有三号、十九号,方才又有两部车子开进里面来,不知道又是哪几家要搬。你看我们怎样?

搬到哪里去呢?听说黄包车要一块钱一部,汽车要隔夜预订,旅馆又家家客满。倒不如依我的话,听其自然吧。我不相信真个会打仗。

半点钟前王先生特来关照,说他本来也和你一样,不预备搬的,昨天已搬到法租界去了。他有一个亲戚在南京做官,据说这次真要打仗了。他又说,闸北一带今天晚上十二点钟就要开火,叫我们把箱子先搬出几只,人等炮声响了再说。

所以你在整理箱子?我和你没有什么好衣服,这几只箱子值得多少钱呢!

你又来了,·二八那回也是你不肯先搬,后来光身逃出,弄得替换衫裤都没有,件件要重做,到现在还没有添配舒齐,难道又要……”

如果中国政府真个会和人家打仗,我们什么都该牺牲,区区不值钱的几只箱子算什么!恐怕都是些谣言吧。

几只整理好了的箱子胡乱地叠在屋角,她悄然对着这几只箱子看。

搬场汽车啵啵地接连开出以后,弄里面赖以打破黄昏的寂寞的只是晚报的叫卖声。

晚报用了枣子样的大字列着“×××不日飞京,共赴国难,精诚团结有望”“五全大会【注】开会等等的标题。

……

他傍晚从办事的地方回家,带来了几种报纸,里面有许多平安的消息,什么军政部长何应钦声明对日亲善,外交绝不变更,什么窦乐安路日兵撤退,什么日本总领事声明绝无战事,什么市政府禁止搬场。她见了这些大字标题,一星期来的愁眉为之一松。

我的话不错吧,终究是谣言。哪里会打什么仗!

我们幸而不搬,隔壁张家这次搬场,听说花了两三百块钱呢。还有宝山路李家,听说一家在旅馆里困地板,连吃连住要十多块钱一天的开销,家里昨天晚上还着了贼偷。李太太今天到这里,说起来要下泪。都是造谣言的害人。

总之,中国人难做是真的。——这几只箱子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才有牺牲的机会呢!

几只整理好了的箱子胡乱地叠在屋角,他悄然地对着这几只箱子看。

打破弄内黄昏的寂寞的仍旧还只有晚报的叫卖声。晚报上用枣子样的大字列着的标题是日兵云集榆关

1935年)

【注】大会提出此时到了和平绝望的时期与牺牲的最后关头

4.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整理好了的箱子在文中多次出现,它见证了时局的动荡和人物内心的纷扰,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B. 这篇文章,作者自己并不出场,完全站在客观的地位。他所讲的仅仅限在一家,一家的一夫一妇。

C. 前后两半篇各记着一个傍晚时候的情形,形式相同,都从回家叙起,然后写夫妇间的谈话。

D. 通过对周遭情况的附带描写,读者能真切感受到当时的纷扰的空气,体会到故事中人物的神经一直处于紧绷状态。

E. 这篇文章的语言都是平实的口头语言,具有极强的生活气息,体现出上个世纪初方兴未艾的白话文写作潮流。

5. 两处划线句子所写内容相似,同样是,分别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

6. 文章前后两次点明报纸上用枣子样的大字列着的标题……”,作者这样安排有何用意?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药砚

练建安

阳光朗照,河头城浮动飘忽的浓雾渐渐消散。

石钵头赤裸脊背,噔噔踏入石坝码头肉铺摊点,立定,双肩一耸,大块猪肉扇啪嗒一声脆响,平摊在了肉案上。两个伙计手忙脚乱,将猪肉扇挂上一根铜皮红木大秤。一个掌挂钩,一个挪秤砣报数:二百……三十一斤半。石钵头斜了他们一眼,操起两把剔骨尖刀,咔咔磨擦,笑骂:黄疸后生!

墟镇巷道,湿漉漉的,水气淋漓。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

石钵头认得此人,是个老童生。传说是满腹诗书,考到胡子花白,连一个秀才也没捞着。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石钵头扭头噗地吐出了一口浓痰。

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问:前蹄,几多钱啊?石钵头利刀游走剔骨,沙沙响。老弟,几多钱?华昌再问。石钵头说:现钱,不赊账。华昌说:你这后生哥啊,好没道理,咋就说俺要赊账呢?

石钵头说:搞笑嘴!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华昌说:无怨无仇,做嘛介不卖?石钵头斫下猪蹄,说:看好了,可是这副?华昌点头。石钵头抓起猪蹄,猛地往后抛入汀江,说:俺要敬孝龙王爷。不行么?华昌拣起制钱,一声不吭地走了。身后传来阵阵哄笑声。

半个月后,华昌带着几个破蒙童子江岸踏青,歇息于城东风雨亭。彼时,石钵头正惬意地嚼吃着亭间售卖的糖酥花生。一扬手,花生壳撒落遍地。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先生教俺一本书,俺教先生打野猪。野猪逐过河,逐去先生背驼驼……”

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

华昌是邻县武邑山子背人。山子背距河头城七八铺远。他那蒙馆设在张家大宗祠里。

夜晚,细雨濛濛,倒春寒风吹动西厢房窗棂。昏黄油灯下,华昌翻阅旧日诗稿。当他读到学书学剑两不成时,不由得悲从中来。

嗒,嗒嗒。有轻微的叩门声。没错,是叩门声。开门,竟是多年未见的老友李半仙。奇香扑鼻。李半仙拎着一副卤猪蹄,笑眯眯地看着他。

转眼到了仲夏。这个午日,童子早散学了。华昌困倦欲睡。宗祠内,闯入了一个莽汉。定睛一看,却是石钵头。

石钵头拎着一副肥硕猪蹄,恭恭敬敬地放在书案上。华昌轻摇折扇,说:得非有辱斯文乎?石钵头懵懵懂懂。华昌合上折扇,说:君子不食嗟来之食。石钵头愕然。华昌站起,迈方步,七八个来回,用了大白话:有嘛介求俺?直说吧。石钵头苦着脸,说:俺老娘瘫了。李半仙的药方,求您老给半块端砚,做药引子。华昌坐下,说:奇了怪了,这端砚何处无有?为何要俺给你?石钵头说:李半仙说了,定要半块阿婆坑的端砚,甲子年中秋日戌时月圆蓄墨的。百砚斋掌柜的说,那时日,方圆几百里,只有您老先生买了一块。”“哦。华昌说,桌上有。识字么?石钵头苦笑:开过蒙,又被先生赶回家啦……略识几个字。华昌微闭双眼,说:自家看,可要看清喽。

石钵头抓过端砚。长九寸,宽五寸,厚二寸一分,份量颇重。抬起,勾头看去,砚底刻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甲子年中秋日戌时练华昌购置于河头城百砚斋。石钵头认得时日数字,说:就是这块,就是这块!说着,掏出一锭约摸五两重的银子。华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

石钵头嗫嚅不知所措了。华昌自言自语:李半仙?这个李半仙搞嘛介名堂?石钵头急了:老先生,俺…………”华昌举手截止,说:后生哥,半块,何谓半块?就不能有丝毫差错,分得来么?石钵头额上冒出冷汗,说:刀斧斫开?华昌笑了:何须如此麻烦。

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低一声。

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

(原载《天池》2016年第6期)

7.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第二段中赤裸脊背”“双肩一耸”“两个伙计手忙脚乱等处,运用了正、侧面结合手法,生动地塑造了石钵头强悍、霸气的屠夫形象。

B. 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是因为看他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

C. 小说中两处画线句子景物描写非常精炼,第一处重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第二处则主要烘托了华昌此刻惆怅、失落的心理。

D. 小说以药砚为题,含义深刻:这既是给石钵头老娘治瘫病的药引子,也是教育他要尊师重道、宽以待人的良药。

8. 请结合全文概括华昌的形象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9. 小说结尾的画线句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故事背景:本文段选自蒲松龄的寓言故事《促织》。促织,俗称蟋蟀。当时宫中崇尚斗蟋蟀(促织)的游戏,每年向民间征收。官府层层责令百姓常供修伟善斗的促织,每责一头使百姓倾家荡产。故事的主人公成名为此事愁闷惟思自尽,有一驼背巫以画指点,于是成名拿着画开始寻找促织……

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细瞻景状,与村东大佛阁逼似。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有古陵蔚起。循陵而走,见蹲石鳞鳞,(   )类画。遂于蒿莱中侧听徐行,似寻针芥。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冥搜未已,一癞头蟆(   )跃去。成益愕,急逐趁之,蟆入草间。蹑迹披求,见有虫伏棘根。遽扑之,入石穴中。掭以尖草,不出;以筒水灌之,始出,状极俊健。逐而得之。审视,巨身修尾,青项金翅。大喜,笼归,举家庆贺,虽连城拱璧不啻也。上于盆而养之,蟹白栗黄,备极护爱,留待限期,以塞官责。

成有子九岁,窥父不在,窃发盆。虫跃掷径出,迅不可捉。及扑入手,已股落腹裂,斯须就毙。儿惧,啼告母。母闻之,面色灰死,大惊曰:业根,死期至矣!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儿涕而去。

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怒索儿,儿(   )不知所往。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夫妻向隅,茅舍无烟,相对(   ),不复聊赖。日将暮,取儿藁葬。近抚之,气息(   )。喜置榻上,半夜复苏。夫妻心稍慰,但儿神气痴木,奄奄思睡。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亦不复以儿为念,自昏达曙,目不交睫。东曦既驾,僵卧长愁。忽闻门外虫鸣,惊起觇视,虫(    )尚在。喜而捕之,一鸣辄跃去,行且速。覆之以掌,虚若无物;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急趋之,折过墙隅,迷其所在。徘徊四顾,见虫伏壁上。审谛之,短小,黑赤色,顿非前物。成以其小,劣之。惟彷徨瞻顾,寻所逐者。壁上小虫忽跃落襟袖间,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喜而收之。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思试之斗以觇之。

10. 依次填入上文括号中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 宛然  默然  俨然  猝然  渺然  惙然

B. 俨然  默然  猝然  渺然  宛然  惙然

C. 俨然  猝然  渺然  默然  惙然  宛然

D. 宛然  惙然  猝然  默然  渺然  俨然

11.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遽扑之,入石穴中(        )    (2)日将暮,取儿藁葬(        )

3)成以其小,劣之(        )      (4)东曦既驾,僵卧长愁。(        )

12. 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大喜,笼归,举家庆贺,虽连城拱璧不啻也。

覆之以掌,虚若无物;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13.对下面文字内容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独立寒秋,     鹰击长空,

湘江北去,     鱼翔浅底,

橘子洲头。     万类霜天竞自由。

看万山红遍,   怅寥廓,

层林尽染;     问苍茫大地,

漫江碧透,     谁主沉浮?

百舸争流。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节选

A. 诗人通过远眺、近观、仰望、俯视,看到了红叶绿水、船只、蓝天、雄鹰、游鱼,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色彩绚丽壮美的秋景图,体现了巍峨、博大、壮阔的崇高美。

B. 字所总领的一组意象中,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中的”“”“以及”“”“这些词在范围、程度、层次等方面,渲染了浓艳鲜明的色彩,表现出山红水绿的静态美。

C. “”“”“等词运用,给碧绿清澈的江面增加了昂扬奋进的气息,生动地刻画出了百舸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以及万里长空中飞鹰的矫健和清澈见底的江水中游鱼的欢愉自在,体现了事物的动态美。

D. 选文描写湘江边美丽壮观的秋景与诗人面对大好河山时的感受,并在感慨中以设问提出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表达了诗人阔大的胸襟、气魄以及对革命前途的担忧。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以作对比,说明二者成败的原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深入论述了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2)《归园田居(其一)》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乡村田园虽然鸡犬相闻,却无丝毫喧嚣烦躁之感的生活画面。

3)同为写,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_____________”一句巧用比喻,贴切形象;而李清照的《声声慢》中“____________”一句却是直接抒情。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9分)

15.请欣赏丰子恺先生的漫画《你给我削瓜,我给你打扇》,描述画面内容并揭示它的寓意。要求:语言准确、鲜明、生动。

(二)语言文字运用(11分)

16.下面一首小诗由臧克家先生创作于1932年。臧克家的诗歌少有直白灼热的呼号,更强调炼意炼字,注重意象的精致营造。请任选一意象对这首诗歌进行点评。

洋车夫

臧克家

一片风啸湍激在林梢,

雨从他鼻尖上大起来了,

车上一盏可怜的小灯,

照不破四周的黑影。

他的心是个古怪的谜,

这样的风雨全不在意,

呆着像一只水淋鸡,

夜深了,还等什么呢?

(选自《臧克家诗选》)

四、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马云的助理陈伟在《这就是马云》里写到,某年年底,员工没有年终奖还必须加班。马云把大家组织起来开会,问道:如果你有500万年终奖,想怎么花?员工们兴奋地你一言我一语,幻想自己有钱后的样子,畅谈了一个小时。公司里充满了欢乐的气氛,大家继续开心地工作。

与马云没钱穷开心形成鲜明对比,任正非在《华为的冬天》一文开篇就说道公司所有员工是否考虑过,如果有一天,公司销售额下滑、利润下滑甚至会破产,我们怎么办?任正非提出:我们在春天与夏天要念着冬天的问题。我们可否抽一些时间,研讨一下如何迎接危机……”

马云和任正非,一个没钱,却对未来很乐观,让员工幻想年终奖有500万;一个有钱,却对未来充满忧患意识,让员工念着冬天的寒冷。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从他们俩人中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考生审准题干正确的一项,浏览选项意思,回归原文,比对是否有时空错位、张冠李戴、无中生有、不符合逻辑等问题,选出最佳答案。

B项,对于文学经典研究来说错误,依据第二段对于文学经典研究的整体规划来说,考证工作的完成并不是研究的终结,而是进一步阐释文学经典的价值和意义的起点可知,不是对于文学经典研究来说,原文说的对于文学经典研究的整体规划来说

C项,因为人物形象中既有写实的因素,又有意象化的因素错误,依据第四段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这些人物形象既有写实的因素,又有意象化的因素,是作者心灵的反映……所以,对作家创作心理的研究至关重要可知,因为人物形象中既有写实的因素,又有意象化的因素说的不是考证法,而是研究作者的创作心理

D项,是一种新的理论研究方法错误,依据第五段因此运用精神分析法对小说人物内心世界进行深入发掘,也应该成为一种新的理论研究方法可知,原文说的是也应该成为,故D项将未然说成了已然。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关系,论点和论据间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假设论证、因果论证、对比论证、事例论证等方法。选项提到的论点、手法等要仔细比对,选出最佳答案。

B项,还指出了背离研究目的的一些错误做法错误,依据第二段袁先生在正面肯定研究作家的意义的同时,也指出了应该避免的失误,以期把包括作者研究在内的文学经典研究的目的锁定在对作品价值和意义的探究之上可知,原文说的不是错误做法,而是失误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比对选项和原文在观点态度上是否有细微差别,是否有强加因果、条件不充分、无中生有、时空错位等问题。

D项,由此可见,文学经典研究非常重视实证精神错误,依据最后一段我们使用的方法除了传统的方法之外,还应当尽可能多地借鉴使用古今中外的各种研究方法,《红楼梦》的多重价值才有可能得到充分彰显”“即使在最微不足道的方面有所发现,也可以认为是在《红楼梦》研究的大厦上添加了一沙一石可知,原文用的是还应当……才有可能”“即使……也可以表条件和假设的关联词,故D由此可见,文学经典研究非常重视实证精神则是被当成了事实。

故选D

【点睛】做选择题,基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比对关系,看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词语,要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改、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特别注意比对:指代词(”“),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所有”“人人),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 (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时间词(已经”“将来),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本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

D项,体会到故事中人物的神经一直处于紧绷状态分析错误。根据文意,对于众人关于战争即将到来的言论及众人的紧张、慌乱,表现出宜乎常人的冷静和勇敢,正如文中所述,他说搬到哪里去呢?听说黄包车要一块钱一部,汽车要隔夜预订,旅馆又家家客满。倒不如依我的话,听其自然吧”“我不相信真个会打仗。如果中国政府真个会和人家打仗,我们什么都该牺牲,区区不值钱的几只箱子算什么!恐怕都是些谣言吧他悄然地对着这几只箱子看。由此可见,并不是故事中所有人的神经都一直处于紧绷状态。

E项,这篇文章的语言都是平实的口头语言分析错误。由原文到现在还没有添配舒齐” “我们幸而不搬”“家里昨天晚上还着了贼偷”“说起来要下泪可以发现,文中并不都是平实的口头语言,而是仍可看到一些文言文的影子。

故选DE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并鉴赏作品中人物形象能力。

两次,一次是的妻子看,当听说战争即将到来,便随了众人收拾行李,然而却有些无动于衷,担心当战争真的到来但因为的劝阻最终会导致箱子受损失,所以的动作中有着无限的爱惜和焦急。另一次是看,当战争还没有到来,又听说民众如何受苦受难时,看着墙角里已经收拾好的准备逃难的箱子时,内心里有着对日本侵华的无限愤激及民众只顾自主逃命却不懂得奉献和牺牲的惆怅。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作品中的重要情节的内涵及艺术特色的能力。

在文章的前半部分,当民众得知战争即将爆发,纷纷逃难时,作者写到晚报用了枣子样的大字列着‘×××不日飞京,共赴国难,精诚团结有望’‘五全大会【注】开会等等的标题;在选文的最后,当战争暂时还未到来,民众正在受苦时,作者又写到打破弄内黄昏的寂寞的仍旧还只有晚报的叫卖声。晚报上用枣子样的大字列着的标题是日兵云集榆关’”。从情节的角度看,由战争将起到暂时平安再到战争仍然一触即发,报纸的信息勾连起小说情节的线索,并有推动小说情节发展、暗示情节未来发展走向的作用。从人物塑造的角度看,则是以报纸上的信息渲染紧张的气氛、烘托民众的紧张和慌乱,凸显了在战争即将爆发时不同的人的心理态度和选择。从主题表达的角度看,关于报纸的描写虽然极为简练,但却内涵丰富,作者在以此巧妙地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凸显人物形象、烘托气氛之余,更着意表达了小说的主题,即看似简单的几行字,却牵连着数十万乃至上百万民众的命运,一字者万人命也,作者正是借此来凸显动荡时代平民的悲惨的命运的。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需要首先明确题干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文本,结合文本内容来筛选比对,分析鉴赏选出正确答案。

B项,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表述错误。结合文本后面的内容分析可知,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主要是因为他内心对华昌这样的读书人的憎恶和鄙视。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人物形象特点分析。解答此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人物形象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的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

华昌的形象特点,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如从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可知,华昌斯文谦和,穷困潦倒;根据文本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可知,华昌隐忍退让;根据文本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低一声。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可知,华昌身怀绝技;根据文本华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可知,华昌正直善良,宽容大度。

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本结构内容理解与分析。小说结尾常见的作用:突出波澜,震撼人心;照应前文,不突兀。留下空白给读者想象空间,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深化主题;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令人回味。耐人寻味;给人以喜悦欣慰之感;反应美好愿望。

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小说结尾出人意料。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华昌明明身怀绝技,却不计较石钵头的多次挑衅,突出了他的隐忍大度,丰富了人物的形象。结合华昌的语言等内容分析,如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等,小说结尾揭示作品的主题,更好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题:生活中应当尊重他人、宽容大度。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俨然,真像。

猝然,突然。

渺然,渺茫,不见踪影。

默然,沉默无言的样子。

惙然,气息微弱的样子。

宛然,仿佛,好像。

第一处见蹲石鳞鳞,(  )类画是强调真的像画中的一样,使用俨然

第二处,一癞头蟆(  )跃去是说癞蛤蟆动作的突然性,使用猝然

第三处,怒索儿,儿(  )不知所往是说成名的儿子踪迹全无,不知到哪里去了,应使用渺然

第四处,夫妻向隅,茅舍无烟,相对(  ),不复聊赖是说找到儿子尸体后,夫妻二人相对无言,应使用默然

第五处,日将暮,取儿藁葬。近抚之,气息(  )是说成名儿子气息微弱,应使用惙然

第六处,忽闻门外虫鸣,惊起觇视,虫(   )尚在是说好像虫子还在,应使用宛然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1遽扑之,入石穴中意思(成名)迅速扑向那促织,(那促织)跑到石洞里去了,立即,马上。

2日将暮,取儿藁葬意思是直到傍晚时,才拿上草席准备把孩子埋葬,用草席。

3成以其小,劣之意思是成名因为它太小,认为不好,形容词意动,认为不好。

4东曦既驾,僵卧长愁意思是东方的太阳已经升起来了,他还直挺挺地躺在床上发愁,已经,……之后。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第一句中,句首添加主语成名,用笼子装;,全;,即使;拱璧,大璧,泛指珍贵的物品;,止。

第二句中,覆之以掌,状语后置句,应为以掌覆之,用手掌去罩住它;,好像;,空荡荡;,刚;超忽,形容跳得轻快而高。

参考译文:

成名反复思索,恐怕是指给我捉蟋蟀的地方吧?细看图上面的景物,和村东的大佛阁很相像。于是他就忍痛爬起来,扶着杖,拿着图来到寺庙的后面,(看到)有一座古坟高高隆起。成名沿着古坟向前跑,只见一块块石头,好像鱼鳞似的排列着,真像画中的一样。他于是在野草中一面侧耳细听一面慢走,好像在找一根针和一株小草似的;然而心力、视力、听力都用尽了,结果还是一点蟋蟀的踪迹响声都没有。他正用心探索着,突然一只癞蛤蟆跳过去了。成名更加惊奇了,急忙去追它,癞蛤蟆(已经)跳入草中。他便跟着癞蛤蟆的踪迹,分开丛草去寻找,只见一只蟋蟀趴在棘根下面,他急忙扑过去捉它,蟋蟀跳进了石洞。他用细草撩拨,蟋蟀不出来;又用竹筒取水灌进石洞里,蟋蟀才出来,形状极其俊美健壮。他便追赶着抓住了它。仔细一看,只见蟋蟀个儿大,尾巴长,青色的脖项,金黄色的翅膀。成名特别高兴,用笼子装上提回家,全家庆贺,把它看得比价值连城的宝玉还珍贵,装在盆子里并且用蟹肉栗子粉喂它,爱护得周到极了,只等到了期限,拿它送到县里去缴差。

成名有个儿子,年九岁,看到爸爸不在(家),偷偷打开盆子来看。蟋蟀一下子跳出来了,快得来不及捕捉。等抓到手后,(蟋蟀)的腿已掉了,肚子也破了,一会儿就死了。孩子害怕了,就哭着告诉妈妈,妈妈听了,(吓得)面色灰白,大惊说:祸根,你的死期到了!你爸爸回来,自然会跟你算帐!孩子哭着跑了。

不多时,成名回来了,听了妻子的话,全身好像盖上冰雪一样。怒气冲冲地去找儿子,儿子无影无踪不知到哪里去了。后来在井里找到他的尸体,于是怒气立刻化为悲痛,呼天喊地,悲痛欲绝。夫妻二人对着墙角流泪哭泣,茅屋里没有炊烟,面对面坐着不说一句话,再也没有了依靠。直到傍晚时,才拿上草席准备把孩子埋葬。夫妻走近一摸,还有一丝微弱的气息。他们高兴地把他放在床上,半夜里孩子又苏醒过来。夫妻二人心里稍稍宽慰一些,但是看到蟋蟀笼子空着,成名就急得气也吐不出,也不敢再追究儿子的责任。从晚上到天明,连眼睛也没合一下。东方的太阳已经升起来了,他还直挺挺地躺在床上发愁。他忽然听到门外有蟋蟀的叫声,吃惊地起来细看时,那只蟋蟀仿佛还在。他高兴得动手捉它,那蟋蟀叫了一声就跳走了,跳得非常快。他用手掌去罩住它,手心空荡荡地好像没有什么东西;手刚举起,却又远远地跳开了。成名急忙追它,转过墙角,又不知它的去向了。他东张西望,四下寻找,才看见蟋蟀趴在墙壁上。成名仔细看它,个儿短小,黑红色,立刻觉得它不像先前那只。成名因它个儿小,看不上它。(成名)仍不住地来回寻找,找他所追捕的那只。(这时)墙壁上的那只小蟋蟀,忽然跳到他的衣袖里去了。再仔细看它,形状像蝼蛄,梅花翅膀,方头长腿,觉得好像还不错。他高兴地收养了它,准备献给官府,但是心里还很不踏实,怕不合县官的心意,他想先试着让它斗一下,看它怎么样。

13题详解】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手法和语言的能力。

D项,以及对革命前途的担忧错。表现了词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

故选D

14题详解】用心一也    (2).用心躁也    (3).狗吠深巷中    (4).鸡鸣桑树颠    (5).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6).怎一个愁字了得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容易写错的字:”“”“

写,淋漓尽致。

15题详解】

2)寓意:寥寥数笔,真实而传神地揭示了童心的纯洁可爱,饱含先生对天下母亲的感恩与歌颂。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具体考查漫画的理解,解答此类问题,应当先对图画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主题或方向。要通过整体阅读,搜索并提取有效信息,关注图画细节。解答图片赏析题,除了要注意画面细节,还要细心审清题目的要求,抓住题眼,确立重点。要根据题干的指令要求和题目所给的条件以及图中所示的内容去找答案,不能抛开题中的条件、图形和作者意图,只凭自己的想当然。

本题要求描述画面内容并揭示它的寓意。首先关注漫画的标题你给我削瓜,我给你打扇,其中,指的是漫画中的女子指的是漫画中的孩子。再观察画面,考生要合理地展开联想,准确地确认画面中的人物关系,即母子;还要注意观察画面的细节,如母亲在为儿子削瓜皮,儿子在为母亲扇着风。据此漫画的主题就不难确定,即弘扬母慈子孝的传统美德。表述时,描述画面要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注重细节的描绘;揭示寓意要用议论的表达方式,准确表达漫画的思想内涵。

【点睛】寓意类漫画是以自然现象或景物作为创作素材的,它往往是影射社会生活中的某类人或某一现象。对这类漫画,应跟现实生活作合理的类比联想,注意画面形象的类比象征义。答题技巧:概括主题的方法 ,概括画面的主题,先要认真细致的观察分析画面的内容,找出其讽刺或颂扬的对象或行为(有标题的,一般多是标题),然后挖掘隐含信息,进一步提炼概括画面所揭示的主题。通常要采取联想的方法,由物及人,彰显意义。描述画面的原则,描述画面,具体说就是用描述性的语言介绍画面的内容。描述时要贯彻以下原则:注意对象,留意方位,按照顺序,采用恰当的表达方式。

16题详解】示例(1):臧克家善于借助意象传达自己的情感。诗歌中小灯的意象独具匠心,车上的小灯是为了照亮路途的,但风雨之夜,这盏可怜的灯与浓重的暗夜形成鲜明的反差,刻画了洋车夫等待乘客时孤独凄凉的形象。小灯照不破四周的黑影,暗示了洋车夫身处的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表达了作者对苦难劳动者的深切同情。

示例(2):臧克家善于借助意象传达自己的情感。诗歌中风雨的意象别具特色,诗歌以狂风骤雨勾画了险恶的环境。雨从鼻尖上大起来,写出车夫站立街头,无遮无蔽的悲苦情景;大雨倾盆淋成落汤鸡全不在意、苦苦等候等场景,深刻表现了底层劳动者迫于生计、劳碌奔波的悲惨命运,表达了作者对苦难劳动者的深切同情。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意象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先审清题干要求,抓住关键信息点与答题提示点确定考查的内容,再结合具体语用要求作答。由题干请任选一意象对这首诗歌进行点评知,是对诗歌进行点评,这就要求用鉴赏诗歌的语言表达出来,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与生动;题干同时要求任选一意象,就给了限定条件,只从意象的角度赏析即可。臧克家的诗歌少有直白灼热的呼号,更强调炼意炼字,注重意象的精致营造,这是答题的提示点,告知考生要结合臧克家诗歌特点来挑选意象作答。诗歌中的意象有”“可怜的小灯”“四周的黑影”“风雨等,诗人借助它们表达对劳动苦难者的深切同情。诗中描绘了一个在风狂雨骤之夜,仍站立街头等待乘客的洋车夫的形象。诗一开始便勾画了一个险恶的环境:一片风啸湍激在林梢,雨从他鼻尖上大起来了,洋车夫仍守着他的车子,希望在这风雨之夜出现一个坐车的顾客。但是,四周黑漆漆的,街上没有出现一个人影。三、四两句刻画了洋车夫等待乘客时的孤单凄然的形象。接着描写洋车夫被雨淋得浑身透湿,像只水淋鸡的形象。诗人发出这样的疑问:夜深了,还等什么呢?诗始终没有点出洋车夫街头等待的目的,但读者从诗的形象中是不难意会的。这首诗的语言运用和提炼很有特色。诗中不说街头的雨越下越大,而是说雨从鼻尖上大起来了,这就形象地写出了洋车夫的自我感觉。他站立街头,无遮无蔽,雨开始时小些,渐渐地越下越大。在无遮蔽中雨倾盆而下,顺着鼻尖往下掉,他才产生这样真切的主观感受。其次,诗中以可怜的形容黑夜中的小灯,富有感情色彩。特别描写小灯照不破四周的黑影,使人不禁联想到洋车夫当时的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

17题详解】例文:

忧患意识成就发展

将青蛙放在冷水锅中,渐渐加热,青蛙不会觉察水温的上升,因而放松警惕,被活活煮死。人与集体何尝不是一样,只有有了忧患意识,有了危机感,有了对未来的远见,才能得到更好的更稳的发展,成就自我。

忧患意识成就个人发展。香港企业大亨霍英东年轻时恰逢抗日战争结束,饱受折磨的人们四处游离,对未来毫无打算。而他想到此时经济萧条,市场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过段时间再做生意,恐怕为时已晚。他便趁早投资,保持高度的灵敏,后成为香港金融界的一代传奇。假如霍英东当时不抱有长远的考虑,他是否会放弃商业机会,碌碌无为?可以看出个人的成就与忧患意识息息相关。人无远虑,是不会有所成就的。

忧患意识成就企业发展。任正非所带领的华为公司,崇尚狼的精神,始终拥有敏锐的商业嗅觉和强烈的危机意识,他曾说不创新才是华为最大的风险在这个领域,没有喘息的机会,哪怕只落后一点点,就意味着逐渐死亡,他非常喜欢用华为的冬天来临了这样一句话提醒员工。凭借高瞻远瞩的管理智慧,华为从跨国公司中夺回通信业的半壁江山,当中兴遭遇美国贸易战的科技封锁的危机时,华为的麒麟芯片正不断追赶世界先进水平。正因他们一直都保持心中的忧患意识,不断提醒自己冬天来了么,才有可能常处春天,走向胜利。

忧患意识成就国家发展。清朝统治者,闭关锁国,用建设海军的钱修筑园林,仍愚昧地以为天朝还是那个大天朝。他们甚至在首都被攻陷之时,也未曾醒悟过来,没发现身边潜藏的重重危机,最终止步不前,自食其果,让三千多年的中华历史上多了个不可磨灭的污点。中苏联盟时期,苏联政府曾提出工业分家的政策,即苏联制造军用武器及高新技术产品,中国只负责日用品生产。我国领导人坚决回绝了这个提议,他们深知国家工业发展的重要性,明白枪杆子里出政权,没有武器的弱小与任人宰割的痛苦回忆。我国得以此发展迅速,用短短四十年的时间,施行改革开放政策,一跃成为世界强国。

俗话说得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不牢记先天下之忧而忧的道理,哪里会发展?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人无论身在何方,都得有远见,有担忧,有忧患意识。

忧患意识能够成就个人、企业与国家的发展。在未来,我们需要身怀远虑之人。

【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还要理清关系,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

审题:这是一组对比性材料。材料选取了马云和任正非在企业管理中的两个事例,最后一段具有总结性:马云和任正非,一个没钱,却对未来很乐观,让员工幻想年终奖有500万;一个有钱,却对未来充满忧患意识,让员工念着冬天的寒冷。马云和任正非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背后,隐藏着一个相同的成功因素,他们都拥有成功的人生,拥有那些成功领导者的共性。它启示我们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应该有怎样的对待人生态度:面对挫折和逆境应保持乐观心态,不忘初心,追求梦想;面对顺境应有危机意识,居安思危。题目要求从他们俩人中选择一个来写,降低了写作的难度,考生可以选择对自己最有启发的一个角度来写。

参考立意:

1)马云:乐观面对逆境;人生要有梦想。

2)任正非: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才能走得更远

参考素材:

1)比尔·盖茨有句名言: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正是在这一名言的激励下,微软怀着巨大的危机感,不断积极进取,短短20年就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软件企业。如今,微软的操作系统占据了90%以上的市场,成为绝对的垄断者。

2)闻名于世的波音公司,为了增强员工的危机意识,别出心裁的摄制了一部模拟公司倒闭的电视短片,该短片的主要内容是在一个天空灰暗的日子里,波音公司高挂着厂房出售的招牌,振聋发聩的扩音器里传来今天是波音公司时代的终结,波音公司已经关闭了最后一个车间的通知,员工们一个个垂头丧气地离开了工厂……没想到该电视短片在员工中产生了巨大震撼,强烈的危机感使员工们以主人翁的姿态,努力工作,不断创新,使波音公司始终保持了强大的发展后劲。

3)孟子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如此,企业发展也不例外。如果一个企业的员工,一直沉溺于过去的辉煌,没有忧患意识和危机精神,顺境面前肓目乐观,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时间一长,就会被习惯性思维所控制,丧失锐气,从而失去竞争力,待意识到变化来临,已无力应变,最终被市场淘汰。

4)古人云:安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乱,存而不忘亡。尽管这是治国安邦之策,可对于企业管理同样适用。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在总结其企业成功的经验时,也特别强调:长久不懈的危机意识是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基础。在这方面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如:江苏宏大集团的失业危机日,可口可乐公司的末日管理,海尔的追求卓越,三星电子永远抱有危机意识的经营秘诀等等。其核心内容都是通过制造危机,使企业树立忧患意识,产生危机感和责任感,居安思危,不断进取。那如果没有危机意识会有什么后果呢?电脑界的蓝色巨人IBM当年的惨败就是一个生动的实例。当大型电脑为IBM带来丰厚利润,使IBM品尝到辉煌的甜头后,整个IBM都沉浸在绝对安逸氛围里,危机感尽失。在市场环境慢慢发生变化,更多的人青睐于小型电脑时,IBM却对市场出现的新情况不予理睬,麻木不仁,没有意识到市场危机的降临。或者说,在企业不断成长的过程中,IBM没有注意到企业危机管理的重要性,依然沉醉于大型主机电脑铸就的辉煌中,按部就班,继续加大大型主机电脑的市场比重,最终自己打倒了自己。

5)缺乏危机意识的人其生存意识越薄弱,变革的意愿就越小,创新的动力就越弱,也就越容易在竞争的洪流中遭受挫败。如果一个企业的员工,一直沉溺于过去的辉煌,没有忧患意识和危机精神,顺境面前盲目乐观,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时间一长,就会被习惯性思维所控制,丧失锐气。在这一点上,狼能带给我们许多启示。狼的生存环境决定了它必须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因为危险时刻围绕在它们身边。只要稍微放松,就有可能被猎人打死或者被其他食肉动物吃掉。中国有一句话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危机意识,这个企业迟早会培掉;一个人如果没有危机意识,必会遭到不可预测的灾难。

结构示例:《忧患意识成就发展》,议论文文体。开篇以温水煮青蛙引出话题,亮明观点:只有有了忧患意识,有了危机感,有了对未来的远见,才能得到更好的更稳的发展,成就自我。正文部分采用层进式结构,设置三个分论点:忧患意识成就个人发展;忧患意识成就企业发展;忧患意识成就国家发展。列举霍英东、任正非带领的华为公司和中国的发展实例,层层推进,展开论述。结尾以名言收束扣题。

【点睛】材料作文是命题者为写作者提供一定的材料(包括文字或其它的语言形式),要求写作者按照材料的内涵来立意作文写材料作文,最关键的是审题立意,给的材料本身包含着深刻道理,并成为写作者的立意指向,因此读懂材料就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审题其实就是审材料一般来说,材料的文字表面并不难懂,问题在于是否能够准确地分析出材料所表达的深刻道理,继而确定自己对这个道理的正确态度对材料的理解是多元的,因而构思立意也是多样的。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