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建安《药砚》入选龙川县赤光二中语文试卷(全) 练建安 上传

单篇 作者授权首发

65次点击|3次点赞

赞一下

练建安《药砚》入选龙川县赤光二中语文试卷(全)


360截图20240620173842788.jpg360截图20240620173741100.jpg

360截图20240620174507955.jpg

2020届龙川县赤光第二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泽乡

茅盾

算来已经是整整的七天七夜了,这秋季的淋雨还是索索地下着。昨夜起,风又呼呼地吹,鸣呜地像远处的悲笳;那雨声便腾腾地宛然是军鼓催人上战场。

中间还夹着一些异样的声浪:是尖锐的,凄厉的,有曲折抑扬,是几个音符组成的人们说话似的声浪,据说是狐狸的哀嗥。

军营早已移到小丘上。九百戍卒算是还能够捆一堆干燥的稻草,只这便是那两位终天醉成泥猫的颟顸军官的唯一的韬略。

军官呢,纵然说不上身经大小百余战,但是他们的祖若父却是当年铁骑营中的悍将,纵横奋战扫荡了韩、赵、魏、楚、燕、齐,给秦王政挣得了统一的天下;他们在娘肚子里就听惯了鼙鼓的声音,在戎马仓皇中长大,他们是将门之后,富农世家,披坚执锐作军人是他们的专有权,他们平时带领的部卒和他们一样是富农的子弟,他们中间有阶级的意识作联络。然而现在,他们却只能带着原是闾左贫民的戍卒九百,是向来没有当兵权利的闾左贫民,没有一点共同阶级意识的部下

落在这样生疏的甚至还有些敌意的环境中的他们俩,恰又逢到这样闷损人的秋霖,不知不觉便成为酒糊涂,说是泥猫,实在已是耗子们所不怕的泥猫

半夜酒醒,在雨声风鸣中感着砭骨似的秋夜的寒冷,两位军官恍惚觉得已在万里平沙的漠北的边疆。闻说他们此去的目的地叫做什么渔阳。渔阳?知否是大将军蒙恬统带三十万儿郎到过的地方?三十万雄兵都不曾回来,知否是化作了那边的青磷蔓草哟!

想不得!酒后的愁思,愈抽愈长。官中的命令是八月杪到达防地,即今已是八月向尽,却仅到这大泽乡;而又是淫淫秋雨阻道。误了期么?有军法!

听说昨天从鱼肚子里发见一方素帛,书三个字:陈胜王!

陈胜?两屯长之一,一个长大的汉子,总算是闾左贫民中间少有的堂堂仪表。?怎么讲?

突然一切愁思都断了线。两军官脸色变白,在凄暗的灯火下抬起头来,压倒了呜咽的风声,腾腾的雨闹,从远远的不知何处的高空闯来了狐狸尖厉的哀嗥。

说是大楚兴罗?

又是陈胜王

面面觑着的两军官的僵硬的舌头怯生生地吐出这么几个字。宿酒醒了,陈胜的相貌在两位军官的病酒的红眼睛前闪动。是一张多少有点皱纹的太阳晒得焦黑的贫农的面孔。也是这次新编入伍,看他生得高大,这才拔充了屯长。敢是有几斤蛮力?不懂兵法。

想来陈胜倒不是怎样可怕,可怕的是那雨呀!雨使他们不能赶路,雨使他们给养缺乏;天啊,再是七日七夜的雨,他们九百多人只好饿死了。在饿死的威吓下,光景是什么事都干得出来的罢?

第二天还是淋雨。躲在自己帐里的两位军官简直不敢走动。到处可以碰着怀恨的狞视。营里早就把鱼鳖代替了米粮,吃得太多的鱼鳖的兵士们好像性格也变成鱼鳖了。没有先前那么温顺,那么沉着。骚动和怨嗟充满了每个营房。

怎么好?走是走不得,守在这里让水来淹死!

整天吃鱼要生病的哪!

木柴也没有了。今天烧身子下面垫的稻草,明天烧什么?吃生鱼罢?我们不是水獭。

听说到渔阳还有两三千里呢!

到了渔阳还不是一个死!

死!这有力的符咒把各人的眼睛睁大了。该他们死?为什么?是军法。便算作没有这该死的军法,到了渔阳,打败了匈奴,毕竟于他们有什么好处?他们自己本来也是被征服的六国的老百姓,祖国给与他们的是连年的战争和徭役,固然说不上什么恩泽,可是他们在祖国内究竟算是自由市民,现在却被掳为奴,唤作什么闾左贫民,成年价替强秦的那些享有自由市民一切权利义务的富农阶级挣家私了。到渔阳去,也还不是捍卫了奴役他们的国家,也还不是替军官们挣家私,也还不是拼着自己的穷骨头硬教匈奴降而为像他们一样的被榨取的闾左贫民么?

从来不曾明晰地显现在他们意识中的这些思想,便像潮气一般渗透了九百成卒的心胸。

鱼肚子里素帛上写的字,夜半风声中狐狸的人一样话的鸣嗥,确也使这九百人觉得诧异。然而仅仅是诧异罢了。没有幻想。奉一个什么人为那样的事的味儿,他们早已尝够了。一切他们的期望是挣断身上的镣索。他们很古怪地确信着挣断这镣索的日子已经到了。

想起自己有地自己耕的快乐,这些现在做了戍卒的闾左贫民便觉到只有为了土地的缘故才值得冒险拼命。什么陈胜王,他们不关心。

风还是虎虎地吹着,雨还是腾腾地下着。比这风雨更汹涌的,是九百戍卒的鼓噪,现在是一阵紧一阵地送进两位军官的帐幕。

(有删改)

[]①祖若父:祖父和父亲。杪:末尾:末端。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恰当地处理了文学表现人性和阶级性的关系,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特殊环境下某个阶级的具体人性。

B. 小说对人物的个性刻画合理、真实而丰满,加之环境描写细腻逼真,使作品产生了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C. 小说没有正面描写农民起义,而是通过两位军官和九百戍卒在风雨之夜的心理描写,深刻地揭示了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

D. 一听见陈胜王,两军官就诚惶诚恐,虽然他们还未意识到自己面临的绝境,但农民戍卒自觉的反抗性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震慑。

2. 小说多次写到狐狸的哀嗥,有什么作用?

3. 请探究文章最后一段深刻意蕴。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马小菊天空的天

马小菊从家里出来时,天还好好的,走到半路就下起了雨。马小菊没带雨具,豆大的雨点打在身上又冷又疼。她看看离药店不远了,就跑了起来,跑到药店,衣服湿了个透。这个夏天的雨格外多,像失恋女人的眼泪,落得很频繁。

咋这天来了?药店老板招呼马小菊。婆婆疼得紧。马小菊一边用她本就湿了的袖子擦拭脸上的雨水,一边回避着药店老板的眼睛。马小菊的婆婆有风湿病,一到雨天就疼得厉害。

向午真不是个东西,把家里的事都甩给你一个人,自个儿倒乐呵去了。药店老板说。向午是马小菊的男人,当包工头挣了钱后就很少回家了,别人说他有了外遇。

马小菊没理药店老板的茬,边说拿一盒膏药再拿一盒止疼片,边从温温的裤兜里往外掏钱。药店老板把找回的钱递给马小菊的时候说:昨天二凯去省城进货看见向午了,他和一个女的在街上走着。说完两眼盯着马小菊看,以为她会大骂向午一顿,可是马小菊似乎没什么反应,她先接过钱,然后像听别人家男人的事一样了一声。马小菊说:要是二凯再看见向午,就跟他说他娘病了,想他。

马小菊说完拿上装在塑料袋里的药就往外走。雨还在下着,马小菊不紧不慢地走在雨里,密密的雨点实实地打在她身上。刚才要不是药店老板提起向午,她还想在药店避避雨的,可是药店老板提起了向午,她就不能再呆下去了。

向午是马小菊的一块心痛。刚听说向午有外心的那会,马小菊的心都碎了。她整天哭整天骂,四处向人打听向午的行踪。她还去省城找了一趟,但偌大一座省城,要找一个人谈何容易,就像绣花针落门前草坡地了。马小菊找了三天三夜,没找到,就回来了。

马小菊回到家才知道,她不在家这几天,婆婆摔断了腿。马小菊好懊悔,如果不是自己离开家去找向午,婆婆就不会摔伤。马小菊抱着婆婆的伤腿,眼泪流得像筛子眼里落下的米。一些人笑话马小菊,说她管不住自己的男人,马小菊不去理。她觉得眼下没有比照顾婆婆更重要的事了,真的没有了。

马小菊揣着药走到家时雨停了,她心想:这雨,好像就是给我下的。

马小菊进了屋唤了几声娘,没人回应。马小菊以为婆婆睡着了,就去自己的房间换衣服。等她换完衣服来到婆婆房间一看,婆婆昏倒在地上,口里吐着白沫,手里却紧紧地攥着一张向午的照片。马小菊明白了,婆婆是为了找放在抽屉里的向午的照片才摔倒的。马小菊赶忙把婆婆送到了医院。医生说是脑溢血,要马小菊去交住院押金。马小菊的钱不够,就去银行取钱。

在去银行的路上,马小菊碰见了旺子媳妇。旺子媳妇追着撵着跟马小菊说:我在省城看到远处一个男人,好像是向午呢。马小菊说:你再看见向午,跟他说他娘病了,病得很重,让他赶快回来。旺子媳妇还想跟马小菊说些什么,马小菊却匆匆走了。

经过一夜的抢救,婆婆仍然昏迷不醒,医生说能否醒过来不好说。

马小菊说:怎么就不好说了呢?她想起别人曾给过她一个治疑难杂症的偏方,婆婆用了这个偏方也许会好起来。她就回到家找到那个偏方,按方子里写的,找了几味药,最后就差一味冬瓜皮。马小菊知道前院吴二婶家种了冬瓜,就去吴二婶家要冬瓜皮。

马小菊到吴二婶家还没开口说话,吴二婶就先和她说起了向午的事。吴二婶说:小菊,我去省城儿子家,看见向午和一个女人在逛街。马小菊说:吴二婶,你再见到向午,跟他说他娘病得很重,快不行了,让他赶快回来。

婆婆喝了马小菊熬的药,仍旧没有好,最后还是去了。

婆婆入土那天,又下了雨,很大的雨,雨声把马小菊的哭声给淹没了。

雨季快要过去的时候,向午回来了。向午一身落魄地回来了,他被人骗了个精光后回来了。

你还回来干啥?你娘不在了你还回来干啥呢?马小菊说着,眼泪像雨滴一样落了下来。可这时窗外的雨却停了,天空响晴响晴的。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面对丈夫的外遇,马小菊开始时大吵大闹,后来无动于衷,连回答别人时都是简单重复那几句话,这一变化过程说明她对丈夫已经不抱任何希望。

B. 作者注重在细微处写人,药店老板、旺子媳妇、吴二婶等人迫不及待地将向午的相关信息告诉马小菊,体现了村民们对马小菊的同情和关心。

C. 小说对向午这个人物着墨不多,但这个赚了钱就开始膨胀、迷失自我的农民形象具有典型性,隐含着作者对进城农民生活状态和价值追求的忧虑和反思。

D. 小说结局虽然给读者留下了想象和思考的空间,但从小说情节的发展逻辑看,随着向午的回归,马小菊最终原谅了丈夫的过去。

5. 小说在刻画马小菊这个人物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6. 小说中多次写到下雨,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药砚

练建安

阳光朗照,河头城浮动飘忽的浓雾渐渐消散。

石钵头赤裸脊背,噔噔踏入石坝码头肉铺摊点,立定,双肩一耸,大块猪肉扇啪嗒一声脆响,平摊在了肉案上。两个伙计手忙脚乱,将猪肉扇挂上一根铜皮红木大秤。一个掌挂钩,一个挪秤砣报数:二百……三十一斤半。石钵头斜了他们一眼,操起两把剔骨尖刀,咔咔磨擦,笑骂:黄疸后生!

墟镇巷道,湿漉漉的,水气淋漓。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

石钵头认得此人,是个老童生。传说是满腹诗书,考到胡子花白,连一个秀才也没捞着。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石钵头扭头噗地吐出了一口浓痰。

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问:前蹄,几多钱啊?石钵头利刀游走剔骨,沙沙响。老弟,几多钱?华昌再问。石钵头说:现钱,不赊账。华昌说:你这后生哥啊,好没道理,咋就说俺要赊账呢?

石钵头说:搞笑嘴!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华昌说:无怨无仇,做嘛介不卖?石钵头斫下猪蹄,说:看好了,可是这副?华昌点头。石钵头抓起猪蹄,猛地往后抛入汀江,说:俺要敬孝龙王爷。不行么?华昌拣起制钱,一声不吭地走了。身后传来阵阵哄笑声。

半个月后,华昌带着几个破蒙童子江岸踏青,歇息于城东风雨亭。彼时,石钵头正惬意地嚼吃着亭间售卖的糖酥花生。一扬手,花生壳撒落遍地。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先生教俺一本书,俺教先生打野猪。野猪逐过河,逐去先生背驼驼……”

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

华昌是邻县武邑山子背人。山子背距河头城七八铺远。他那蒙馆设在张家大宗祠里。

夜晚,细雨濛濛,倒春寒风吹动西厢房窗棂。昏黄油灯下,华昌翻阅旧日诗稿。当他读到学书学剑两不成时,不由得悲从中来。

嗒,嗒嗒。有轻微的叩门声。没错,是叩门声。开门,竟是多年未见的老友李半仙。奇香扑鼻。李半仙拎着一副卤猪蹄,笑眯眯地看着他。

转眼到了仲夏。这个午日,童子早散学了。华昌困倦欲睡。宗祠内,闯入了一个莽汉。定睛一看,却是石钵头。

石钵头拎着一副肥硕猪蹄,恭恭敬敬地放在书案上。华昌轻摇折扇,说:得非有辱斯文乎?石钵头懵懵懂懂。华昌合上折扇,说:君子不食嗟来之食。石钵头愕然。华昌站起,迈方步,七八个来回,用了大白话:有嘛介求俺?直说吧。石钵头苦着脸,说:俺老娘瘫了。李半仙的药方,求您老给半块端砚,做药引子。华昌坐下,说:奇了怪了,这端砚何处无有?为何要俺给你?石钵头说:李半仙说了,定要半块阿婆坑的端砚,甲子年中秋日戌时月圆蓄墨的。百砚斋掌柜的说,那时日,方圆几百里,只有您老先生买了一块。”“哦。华昌说,桌上有。识字么?石钵头苦笑:开过蒙,又被先生赶回家啦……略识几个字。华昌微闭双眼,说:自家看,可要看清喽。

石钵头抓过端砚。长九寸,宽五寸,厚二寸一分,份量颇重。抬起,勾头看去,砚底刻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甲子年中秋日戌时练华昌购置于河头城百砚斋。石钵头认得时日数字,说:就是这块,就是这块!说着,掏出一锭约摸五两重的银子。华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

石钵头嗫嚅不知所措了。华昌自言自语:李半仙?这个李半仙搞嘛介名堂?石钵头急了:老先生,俺…………”华昌举手截止,说:后生哥,半块,何谓半块?就不能有丝毫差错,分得来么?石钵头额上冒出冷汗,说:刀斧斫开?华昌笑了:何须如此麻烦。

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低一声。

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

(原载《天池》2016年第6期)

7.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第二段中赤裸脊背”“双肩一耸”“两个伙计手忙脚乱等处,运用了正、侧面结合手法,生动地塑造了石钵头强悍、霸气的屠夫形象。

B. 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是因为看他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

C. 小说中两处画线句子景物描写非常精炼,第一处重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第二处则主要烘托了华昌此刻惆怅、失落的心理。

D. 小说以药砚为题,含义深刻:这既是给石钵头老娘治瘫病的药引子,也是教育他要尊师重道、宽以待人的良药。

8. 请结合全文概括华昌的形象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9. 小说结尾的画线句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顾和,字君孝,侍中众之族子也。和二岁丧父,总角便有清操,族叔荣雅重之。王导为扬州,辟从事。和尝诣导,导小极,对之疲睡。和欲叩会之,因谓同坐曰:昔每闻族叔元公道叶赞中宗,保全江表。体小不安,令人喘息。导觉之,谓和曰:卿珪璋特达,机警有锋,不徒东南之美,实为海内之俊由是遂知名。既而导遣八部从事之部和为下传还同时俱见诸从事各言二千石官长得失和独无言导问和:卿何所闻?答曰:明公作辅,何缘采听风闻,以察察为政。导咨嗟称善。初,中兴东迁,旧章多阙,而冕旒饰以翡翠珊瑚及杂珠等。和奏:旧冕十有二旒,皆用玉珠,今用杂珠等,非礼。若不能用玉,可用白旋珠。成帝于是始下太常改之。先是,帝以保母周氏有阿保之劳,欲假其名号,内外皆奉诏。和独上疏以为周保佑圣躬,不遗其勋,第舍供给拟于戚属,恩泽所加已为过隆。若假名号,记籍未见明比,惟汉灵帝以乳母赵娆为平氏君,此末代之私恩,非先代之令典。且君举必书,将轨物垂则。书而不法,后嗣何观!帝从之。迁尚书仆射,以母老固辞,诏书敕喻,特听暮出朝还,其见优遇如此。顷之,母忧去职,居丧以孝闻。既练,卫将军褚裒上疏荐和,起为尚书令。和谓所亲曰:古人或有释其忧服以祗王命,盖以才足干时,故不得不体国徇义。吾在常日犹不如人,况今中心荒乱,将何以补于万分?帝又下诏,和表疏十余上,遂不起,服阕,然后视职。时江夏公卫崇并为庶母制服三年,和乃奏曰:礼所以轨物成教,故有国家者莫不崇正明本。江夏公卫崇本由疏属,复行重制,违冒礼度,肆其私情。若弗纠正,无以齐物。皆可下太常夺服。诏从之。永和七年,以疾笃辞位。其年卒,年六十四。

(节选自《晋书·顾和传》)

[]①练:是练祭的简称,出自《礼记·曾子问》,为古代亲丧一周年的祭礼。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既而导遣八部/从事之部和为下/传还同时俱见/诸从事各言二千石官长得失/和独无言/

B. 既而导遣八部从事之部/和为下传还/同时俱见/诸从事各言二千石官长得失/和独无言/

C. 既而导遣八部从事之部/和为下传还/同时俱见诸从事/各言二千石官长得失/和独无言/

D. 既而导遣八部从事/之部和为下传/还同时俱见/诸从事各言二千石官长得失/和独无言/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总角,我国古时少儿男未冠,女未笄时的发型,头发梳成两个发髻,如头顶两角。

B. 江表是指长江以南的地区,从中原地区看,地处长江之外。外来之意。

C. 太常是中国古代朝廷掌宗庙礼仪之官。本名奉常,汉更名为太常,历代沿用之。

D. “夺服在文中指官员丧期未满,应诏除去丧服,出任官职,与夺情意义相近。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顾和机智过人,委婉唤醒王导。为了弄醒说话间就睡着了的王导,他故意对着别人一边称颂王导的功绩,一边担心他的身体,惊醒了王导,获得了好评。

B. 顾和晓以利害,以理劝谏皇帝。成帝因保姆周氏有保护养育的功劳,想赐其名号,顾和则认为恩泽过重,不合法规,不能作为典范准则,成帝最终作罢。

C. 顾和持守情理,尽孝不惜抗命。他知道自己的能力与古人无法相提并论,所以坚决不同意在守孝期内应荐复职。即便皇帝下诏书,他仍连续上表坚辞。

D. 顾和为人刚正,不愿迎合权贵。他认为江夏公为庶母守丧的时间过长,不合礼法规制,就毅然上奏,向皇帝陈述自己的观点,要求皇帝下诏予以纠正。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卿珪璋特达,机警有锋,不徒东南之美,实为海内之俊。

(2)迁尚书仆射,以母老固辞,诏书敕喻,特听暮出朝还,其见优遇如此。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闻笛

赵嘏

谁家吹笛画楼中?断续声随断续风。

响遏行云横碧落,清和冷月到帘栊。

兴来三弄有桓子,赋就一篇怀马融

曲罢不知人在否,余音嘹亮尚飘空。

[]①三弄:指《梅花三弄》。桓子:晋朝的桓伊,音乐家。马融:汉朝人,有《笛赋》一篇。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询问吹笛之人,将画楼与笛声相互映衬,创造了一种轻灵的艺术境界。

B.颔联集中笔墨描摹笛声的特点,既有句式上的对仗工整,又有情感上的交融递进。

C.本诗虽只有56个字,却综合采用夸张、比喻、通感等多种手法写出了笛声之妙。

D.诗歌以闻笛为题,扣笛声而作,内容丰富充实,给读者以真切的艺术感受。

15.本诗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出吹笛人技艺高超的?请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阿房宫占地极广且极为高大,以表现其雄壮之美。

(2)有如此之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趋于亡。(苏洵《六国论》)

(3)苏轼在《赤壁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婉转悠长、延绵不尽的乐声之美。

(4)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与《荀子·劝学》 青,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观点相类似。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9分)

17.下面是某校为学生编写的职业生涯规划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

(二)语言文字运用(11分)

18.下面一段话中有多处不得体的地方,请找出其中的五处并加以改正。

××同学,这次考试你的成绩一落千丈,作为同学,在学习上如果你有需要帮忙的地方,我们一定鼎力相助。如果在一些难题上需要指点的话,我们会不吝赐教。虽然我们的水平不差,可是是否需要帮忙,请你好自为之。

四、写作(6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1011月,哈尔滨突发鼠疫。没有实验室,医学博士伍连德和助手就在当地借了一个房间做血液化验。他将样本固定后进行组织切片检验,在贝克显微镜下清楚地看到了一种椭圆形的疫菌——正是鼠疫。伍连德立即向北京外务部发去电文报告此事并提出初步防疫措施。

200212月,广东突发SARS病毒。从003年到2006年,中国政府先后投入了257亿元人民币,改善公共医疗设施和应对传染性疾病,基本建立疾病预防和控制系统。我们先后抵御了禽流感、甲型H1N1病毒、非洲埃博拉病毒等多种疾病的入侵。

201912月,武汉突发新冠肺炎。我们看到许多让人动情的瞬间: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逆疫走进重灾区武汉;韩红慈善基金会高效捐赠赢得广泛赞誉;各省市一批又一批援鄂医疗队奔赴战疫前线。各地严防死守坚决打赢抗疫阻击战……

抗击病毒是长期而艰巨的人民战争。如何打赢这一类战争呢?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此的思考和见解。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D项,农民戍卒自觉的反抗性错误,应该是自发的反抗性。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时要注意结合文本内容,由表及里的分析。文章的题目一定与文章的内容、人物、情节、主题等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所以这类题目一定要从这几个方面综合全文的信息来考虑。

第一处写到狐狸的哀嗥是中间还夹着一些异样的声浪:是尖锐的,凄厉的,有曲折抑扬,是几个音符组成的人们说话似的声浪,据说是狐狸的哀嗥,渲染了凄凉的氛围,为故事奠定了悲壮的基调;第二处写到狐狸的哀嗥是突然一切愁思都断了线。两军官脸色变白,在凄暗的灯火下抬起头来,压倒了呜咽的风声,腾腾的雨闹,从远远的不知何处的高空闯来了狐狸尖厉的哀嗥”“说是大楚兴罗?”“又是陈胜王,为什么闯来了狐狸尖厉的哀嗥?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第三处写到狐狸的哀嗥是鱼肚子里素帛上写的字,夜半风声中狐狸的人一样话的鸣嗥,确也使这九百人觉得诧异。然而仅仅是诧异罢了。没有幻想。奉一个什么人为那样的事的味儿,他们早已尝够了。一切他们的期望是挣断身上的镣索。他们很古怪地确信着挣断这镣索的日子已经到了夜半风声中狐狸的人一样话的鸣嗥坚定了闾左贫民想要起来反抗的心理。

3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文章中重要句子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可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角度一,从句中不同的关键词语分析其丰富含意;角度二,从句子内部结构的层次性分析其丰富含意;角度三,从句内句外两个层面分析其丰富含意;角度四,从因果关系分析其丰富含意等。

要理解文章最后一段的深刻意蕴,要联系前文一切他们的期望是挣断身上的镣索。他们很古怪地确信着挣断这镣索的日子已经到了”“想起自己有地自己耕的快乐,这些现在做了戍卒的闾左贫民便觉到只有为了土地的缘故才值得冒险拼命,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比这风雨更汹涌的,是九百戍卒的鼓噪,这里用风雨衬托了九百戍卒越来越激昂的反抗情绪,表现了闾左贫民的反抗意识已经觉醒,预示着起义一触即发。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在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A不抱希望错,原文她觉得眼下没有比照顾婆婆更重要的事了,真的没有了说明,当时马小菊因为婆婆的病无法顾及其它的事情。

B体现了村民们对马小菊的同情和关心错,文中药店老板以为她会大骂向午一顿,是一种看热闹的心理,并无同情,更无关心;从原文一些人笑话马小菊,说她管不住自己的男人分析,旺子媳妇、吴二婶更多的恐怕也有看笑话的心理。

D马小菊最终原谅了丈夫的过去错,说法太绝对。原文只是说向午最终回家了,马小菊说你还回来干啥?你娘不在了你还回来干啥呢?马小菊说着,眼泪像雨滴一样落了下来。可这时窗外的雨却停了,天空响晴响晴的,小说结尾没有交代马小菊最终是否会原谅丈夫的过去,也许会原谅,也许不会。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中人物形象的能力。

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主要根据相关情节内容与人物描写方法分析概括。

本文主要运用语言、心理、动作描写刻画马小菊这一人物形象。结合相关语句从善良孝顺”“坚强隐忍等方面分析马小菊的形象特征。

结合马小菊从家里出来时,天还好好的,走到半路就下起了雨。马小菊没带雨具,豆大的雨点打在身上又冷又疼”“‘婆婆疼得紧。马小菊一边用她本就湿了的袖子擦拭脸上的雨水,一边回避着药店老板的眼睛。马小菊的婆婆有风湿病,一到雨天就疼得厉害”“药店老板说。向午是马小菊的男人,当包工头挣了钱后就很少回家了,别人说他有了外遇”“等她换完衣服来到婆婆房间一看,婆婆昏倒在地上,口里吐着白沫,手里却紧紧地攥着一张向午的照片。马小菊明白了,婆婆是为了找放在抽屉里的向午的照片才摔倒的。马小菊赶忙把婆婆送到了医院”“她想起别人曾给过她一个治疑难杂症的偏方,婆婆用了这个偏方也许会好起来。她就回到家找到那个偏方,按方子里写的,找了几味药,最后就差一味冬瓜皮分析,可知在丈夫有外遇长期不归家的情况下,马小菊仍然冒雨给婆婆买药,宋婆婆去医院治疗,找偏方给婆婆治病。总之,马小菊毫无怨言、无微不至地照顾婆婆,表现了马小菊善良孝顺的本性。

结合马小菊好懊悔,如果不是自己离开家去找向午,婆婆就不会摔伤。马小菊抱着婆婆的伤腿,眼泪流得像筛子眼里落下的米。一些人笑话马小菊,说她管不住自己的男人,马小菊不去理。她觉得眼下没有比照顾婆婆更重要的事了,真的没有了分析,可知马小菊面对丈夫的出轨和众人的闲言碎语,马小菊外表平静,内心其实非常痛苦,但她隐忍不发,她用柔弱的双肩担起家庭的责任,表现出她的坚强隐忍。

6题详解】

本题看考查小说赏析作品中景物描写的作用的能力。

本文多次写到下雨,首先找到文中描写雨的语句或段落,然后结合情节、人物形象、主题等方面分析其作用。

1)设置背景,渲染氛围。

开篇就写到马小菊从家里出来时,天还好好的,走到半路就下起了雨”“雨还在下着,马小菊不紧不慢地走在雨里,密密的雨点实实地打在她身上分析,下雨为故事的发生提供了特定的自然环境,通过反复描写下雨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渲染人物活动的氛围。

2)推动情节发展。

马小菊说完拿上装在塑料袋里的药就往外走。雨还在下着,马小菊不紧不慢地走在雨里,密密的雨点实实地打在她身上。刚才要不是药店老板提起向午,她还想在药店避避雨的,可是药店老板提起了向午,她就不能再呆下去了分析,雨天马小菊去买药,家里没人照顾婆婆,摔成脑溢血,马小菊去银行取钱交住院押金时遇到旺子媳妇,旺子媳妇也说起向午的事。因为偏方中需要一味冬瓜皮,马小菊就去吴二婶家要冬瓜皮,结果二婶又说起向午的事。所以,推动了故事情节的不断发展。

3)烘托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

中间写到,雨还在下着,马小菊不紧不慢地走在雨里,密密的雨点实实地打在她身上”“马小菊揣着药走到家时雨停了,她心想:这雨,好像就是给我下的”“婆婆入土那天,又下了雨,很大的雨,雨声把马小菊的哭声给淹没了分析,面对向午的出轨,马小菊内心极其痛苦,密集的雨滴看似打在她的身上,其实是在敲打着她的心,马小菊内心也在下雨,作者借下雨来烘托人物痛苦的内心,刻画人物隐忍的性格。

雨季快要过去的时候,向午回来了分析,下雨笼罩着读者的心,让读者有一种沉闷的心理,同时引起读者对马小菊的同情与赞赏和对向午的厌恶与唾弃。

4)深化小说主题。

结尾写到可这时窗外的雨却停了,天空响晴响晴的分析,自然界的与马小菊婚姻中的互相交织,隐喻主人公的生活进入另一种状态,进一步表现小说主题。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需要首先明确题干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文本,结合文本内容来筛选比对,分析鉴赏选出正确答案。

B项,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表述错误。结合文本后面的内容分析可知,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主要是因为他内心对华昌这样的读书人的憎恶和鄙视。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人物形象特点分析。解答此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人物形象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的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

华昌的形象特点,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如从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可知,华昌斯文谦和,穷困潦倒;根据文本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可知,华昌隐忍退让;根据文本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低一声。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可知,华昌身怀绝技;根据文本华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可知,华昌正直善良,宽容大度。

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本结构内容理解与分析。小说结尾常见的作用:突出波澜,震撼人心;照应前文,不突兀。留下空白给读者想象空间,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深化主题;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令人回味。耐人寻味;给人以喜悦欣慰之感;反应美好愿望。

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小说结尾出人意料。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华昌明明身怀绝技,却不计较石钵头的多次挑衅,突出了他的隐忍大度,丰富了人物的形象。结合华昌的语言等内容分析,如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等,小说结尾揭示作品的主题,更好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题:生活中应当尊重他人、宽容大度。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本题中,既而导遣八部从事之部八部从事是专有名词,不能分开,排除A是谓语动词,由八部从事发出,不能断开,排除D诸从事各言二千石官长得失中,诸从事是本句的主语,归为本句,排除C

本句译为:不久王导派八部从事到衙署去,顾和作为使者下去巡察回来,与其他部从事一同参见,诸从事都议论二千石官长的得失,只有顾和不说话。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D项,“‘夺服在文中指官员丧期未满,应诏除去丧服,出任官职,与夺情意义相近理解错误。文中的夺服指责令除去丧服,而非为国之需要,而夺去尽孝之情的夺情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

C项,他知道自己的能力与古人无法相提并论理解错误。原文中顾和的话只是托词,他的真实意图是想要服丧满期。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关键点:

1珪璋,古代用于朝聘、祭祀,文中用来比喻人品高洁;,比喻说话或文章的锋芒;,形容词用作名词,俊杰;

2敕喻,以敕书晓谕;,允许;,表被动。

参考译文:

 

顾和,字君孝,是侍中顾众的同族兄弟之子。顾和两岁时父亲去世,童年就很有德操,同族的叔父顾荣很器重他。王导主政扬州时,征用顾和为从事。顾和曾去见王导,王导正困倦,说话间就睡着了。顾和想把他弄醒,于是对同座的人说:从前常听同族里的叔父元公说过王公协同辅位中宗、保全江南的事,王公身体有小不适,令人焦虑。王导醒了,对顾和说:你资质优异出众,机警有锋芒,不仅是东南地区的俊才,实在是天下的俊杰。于是顾和就出名了。不久王导派八部从事到衙署去,顾和作为使者下去巡察回来,与其他部从事一同参见,诸从事都议论二千石官长的得失,只有顾和不说话,王导问顾和:你听到了什么?顾和回答说:明公作为辅佐皇帝的大臣,为什么要收集传言,把严苛作为处理政务的原则呢?王导赞叹表扬了顾和。当初,晋朝中兴,国都东迁,旧的典章制度有许多缺失,晋成帝的冕上的旒用翡翠珊瑚以及杂珠等装饰。顾和奏道:旧冕有十二旒,都用玉珠,现在用杂珠等,不合于礼,如果不能用玉,可以用白旋珠。于是晋成帝才下令让太常去改。在此之前,晋成帝因保姆周氏有保护养育的功劳,想赐给她名号,朝廷内外都遵旨。只有顾和上疏认为周氏保佑圣身,她的功劳没被遗忘,宅第供给等都与亲属相当,给予的恩泽已经过于隆厚了,如果赐给名号,史籍中没有明文记载,只有汉灵帝封乳母赵娆为平氏君,但这是末代帝王的私恩,不是古代的好法规,再说君王的举止必须记载下来,作为典范准则。记下来而不效法,后代看什么呢?晋成帝听从了他的意见。顾和迁任尚书仆射,以母亲年老为由坚决推辞,皇帝下诏书告知他,特别允许他晚上去早上回来,他受到优厚的待遇达到这样的程度,不久,因母亲去世离职,服丧以孝闻名。练祭过后,卫将军褚衰上疏推荐顾和,起任为尚书令。顾和对亲近之人说:“古代有人脱去丧服去服从君命,大概是因为才干足以处理时务,所以不得不体恤国家顺从大义,我在平常日子里尚且不如别人,何况现在心中混乱,我用什么来对事情有万分之一的补益呢?皇帝又下诏书,顾和十余次上表疏,于是不出任职务,服丧期满,然后才去处理职事。当时江夏公卫崇为庶母服丧三年,顾和就上奏道:“礼是用来规范事体促成教化的,所有当君王的无不崇尚正礼昭明根本,江夏公卫崇本来是远一层的亲属,却在守孝时行重礼,违反礼度,放纵私情,如不纠正,就无法治理事物,可令太常让他们都除去丧服。诏书同意。永和七年,因病重辞职。当年去世,享年六十四岁。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C项,却综合采用夸张、比喻、通感等多种手法写出了笛声之妙错误,响遏行云横碧落,清和冷月到帘栊,意思是当笛声嘹亮时,就像横在碧蓝的天空上阻遏来往的浮云,当笛声清和时,就像随着冰冷的月光照进我的床里来,笛声是耳朵听的,作者却诉诸了视觉,使用了通感和夸张的手法;本诗没有运用比喻的手法。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内容和分析其使用表现手法的能力。先准确地答出手法,再结合诗句分析表达效果和传达的感情。

颔联响遏行云横碧落,清和冷月到帘栊,意思是当笛声嘹亮时,就像横在碧蓝的天空上阻遏来往的浮云,当笛声清和时,就像随着冰冷的月光照进我的床里来,直接描写乐声的美妙,说笛声响起阻遏了行云的流动,像是冰冷的月光照进我的床里,这是正面描写,突出吹笛之人技艺的高超。

颈联兴来三弄有桓子,赋就一篇怀马融,意思是笛声优美,就像当年桓伊随兴所至为王徽之奏的三首曲子;而曲调的优雅更让人想起马融的笛赋中所用的词句,结合注解可知采用了典故,优美的笛声让人想起了名曲《梅花三弄》,想起了马融笛赋中的词句,用典展现吹笛之人技艺的高超。

尾联曲罢不知人在否,余音嘹亮尚飘空,意思是一曲吹毕,不知道吹奏的人是否还在画楼上,而那嘹亮的笛声却好像还飘荡在空中,久久不能淡散,通过人的主观感受,间接展现他技艺的高超,笛声悠长,久久飘在空中,有绕梁三日之感。

【点睛】读懂诗歌的技巧:

1.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

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

2.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

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

3.关注注释隐含意。

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

4.关注意象寄托意。

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

5.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

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

16题详解】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考查了两种默写类型。注意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覆压、劫、袅、缕。还要注意不要漏掉”“等虚词。

【点睛】如何快速背诵课文:

首先背诵前自己要规定时间,把课文多读几遍;然后分读第一句话510遍,直到会背,用同样方法读下一句背下一句,第二句背过时要和第一句连背,以此类推连句成层,连层成段,连段成篇,背完整篇课文;最后对不够熟练和容易出错地方多下功夫。背诵时不要死记硬背,要边背诵边思考,直到琅琅上口,滔滔不绝,一气背完的地步。只有这样,书上的营养才能变成自身的力量。

17题详解】做职业生涯规划首先需要确定志向,做出自我评估,然后通过生涯机会评估之后确定职业,设立职业生涯目标,拟定行动计划,最终进行职业评估,通过职业评估反过来印证和指导自我评估。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此图是某校为学生编写的职业生涯规划流程图,这类题目来自生活实践,可联系生活经验来帮助理解。流程图的各项活动有明确的行进程序,一般用箭头按序依次标示活动项目的先后顺序,解读时可依据箭头指示来厘清活动的内容、次序。如本题按照箭头指向的顺时针顺序作答,首先确定志向,然后自我评估,接着通过生涯机会评估”……“职业评估,最后指导自我评估,注意用相关的词语将职业生涯规划流程串连起来,语言准确连贯即可,不超过90个字。

18题详解】①“一落千丈改为不太理想”②“鼎力相助改为尽力相助”③“指点改为解答”④“不吝赐教改为毫不保留”⑤“水平不差改为水平有限”⑥“好自为之改为认真考虑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

①“一落千丈程度太重,而且容易给学生造成严重打击,改为不太理想

②“鼎力相助是敬称别人对自己的帮助,此处自己帮助他人,不能用敬辞,改为尽力相助

③“指点一般是指请求别人批评指教,是敬辞,此处写自己主动帮助别人解决难题,应改为解答

④“不吝赐教是敬辞,请求别人指教自己,不能用在自己身上,改为毫不保留

⑤“水平不差显得过于自傲,用在自己身上应用谦辞,改为水平有限

⑥“好自为之指你自己看着办,一般是对人失望透顶才这么说,此处应该是指让对方好好考虑,改为认真考虑

19题详解】

凝心聚力,夺取抗击病毒战争的胜利

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14亿中国人的心。我们原本熟悉的生活仿佛被按下暂停键,但与生命有关的一切正在加速奔跑。对国家而言,这场战是一场大考。当然我们在抗击病毒的战争中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大考。 在这场大考中,我们看到了举国上下齐心协力,更感受到了我们伟大民族、伟大政党、伟大人民迸发出的磅礴力量。

伟大民族步伐铿锵、势不可挡。江河之所以能冲开绝壁夺隘而出,是因其积聚了千里奔涌、万壑归流的洪荒伟力。历史上,中华民族有力应变局、平风波、战洪水、抗鼠疫、防非典、抗地震、化危机,历经磨难、积累能量,迸发出势不可挡的磅礴力量。如今疫情当前,我们有决心和魄力办成大事、解决难事。伴随着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开始收治病人,15家方舱医院陆续启动,各省医疗队开赴武汉,武汉所有确诊患者与疑似病例都将应收尽收。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武汉会战已成为一场史无前例的超级行动。 病毒阻隔不了爱,更阻隔不了一个民族的勇气和信心,只要始终发扬伟大民族精神,齐心协力、共抗疫情,就没有我们攻克不了的难关、克服不了的困难。

伟大政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党和国家事业所取得的成就、所发生的变革,需要极大的政治勇气和政治魄力,也需要精心谋划和顽强毅力。历史和现实一再表明,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面对抗疫战争,我们一次次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各级党委和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各个相关部门,明确责任分工,积极主动履职,抓好任务落实;广大党员干部,以为民之心责己虑事,不忘对人民的热忱、对初心的敬畏、对使命的担当,用实实在在的落实成绩单换取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的无愧结果 。哪里有疫情、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组织坚强有力的领导,哪里就有无数党员争做先锋模范,哪里就一定会有人民期待的安全和幸福。

伟大人民众志成城、共克时艰。每一次疫情的发生,各行各业都会涌现出一个个抗疫奋战的感人事迹。他们中有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的医护人员,有闻令而动,勇挑重担,敢打硬仗的人民子弟兵,有“24小时昼夜不停的城市建设者,有深入抗疫现场及时发布最新消息的新闻记者,有上门挨户排查、不分昼夜守住大街小巷的基层志愿者…… 他们深知一家不圆万家圆,他们平凡中的坚韧、勇敢和担当如细流汇成爱的江河。有人说:有多少问题,就有多少解决问题的办法。正是这些血浓于水、手足相依的情感,展示了伟大的中国人民集腋成裘、共同抗疫的意志和力量。携手同心、众志成城,排除万难、一往无前,我们必能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

人民群众的桩桩小事,都是国家的大事,办好了小事,党和国家的大事也能办成。相信有伟大民族、伟大政党、伟大人民,我们一定能夺取每次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

【详解】此题通过材料考查学生的分析、整合、写作能力。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审题时要善于全面准确,提炼观点的原则有两个,一是要做到准确,并力求新颖,离材料中心最近的是最佳观点;二是力争所选观点要有话可说、有例可证、有理可议。

【审题】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第一段讲述因为医学博士伍连德和助手的及时预报和采取措施,我国打赢了1910年哈尔滨鼠疫;第二段讲述2002年,广州突发SARS病毒,中国政府及时应对,战胜非典;从003年到2006年中国政府先后抵御了禽流感、甲型H1N1病毒、非洲埃博拉病毒等多种疾病的入侵;第三段讲述科学家、医疗队、慈善基金组织等全国上下齐心协力,全力以赴抗击非典。命题人意在通过材料引导考生思考如何应对人类需要长期面对的抗击病毒的战争。学生可以从众志成城,勇于担当,政府制定合理措施,人民大众全力配合,相关部门严防死守,科学家致力科研,青年人奉献青春等多个方面进行论述。

【立意】凝心聚力,夺取这场人民战争的胜利;以伟大斗争精神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激荡昂扬斗志,保持战定力,把握斗争策略;众志成城,齐心协力;以人民为中心打赢抗疫战争;凝聚青春力量,闪耀青春光彩,重任在肩,青年人应谱写青春华章。

【结构】文章以新冠疫情引出我国人民面对的各种苦难,引出各类抗疫战争,指出胜利的取得是民族、政党和人民齐心协力的结果。文章主体采用并列式,从伟大民族步伐铿锵、势不可挡”“伟大政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伟大政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三个角度论述抗疫战争的方法。最后总结全文,指出各种抗疫战争都应以人民为中心,都需要伟大民族、伟大政党、伟大人民的齐心协力。

【素材】1. 马克思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革命性的特征,也就是通过斗争性和同一性的辩证运动来推动事物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本身也是在斗争中发展起来的。毛泽东同志深刻指出:马克思主义必须在斗争中才能发展,不但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将来也必然还是这样。 正确的东西总是在同错误的东西作斗争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真的、善的、美的东西总是在同假的、恶的、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

对广大干部来讲,面对严峻的疫情形势、艰巨的斗争任务,要激荡昂扬斗志,敢于出击作战,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指出: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领导干部不论在哪个岗位、担任什么职务,都要勇于担当、攻坚克难,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培养和保持顽强的斗争精神、坚韧的斗争意志、高超的斗争本领。担当负责是斗争精神的重要体现。强调:疫情防控是一场保卫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严峻斗争。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把疫情防控工作抓细抓实。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以强烈的责任担当,靠前指挥,冲到一线,集中精力、心无旁骛把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都做到位。

 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勇于斗争的战士,最根本的是在政治上有定力、有坚守,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坚决服从党中央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 把投身疫情防控第一线作为践行初心使命、体现责任担当的试金石和磨刀石,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疫情防控的强大政治优势,确保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当前,疫情防控工作到了最吃劲的关键阶段,进则全胜,广大党员干部要继续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坚定信心、顾全大局、自觉行动、顽强斗争,发挥火线上的中流砥柱作用,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以更坚定的信心、更顽强的意志、更果断的措施,广泛发动和依靠群众,同心同德、众志成城,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坚持增强忧患意识和保持战略定力相统一。我们党是生于忧患、成长于忧患、壮大于忧患的政党。指出:我们共产党人的斗争,从来都是奔着矛盾问题、风险挑战去的。”“领导干部要有草摇叶响知鹿过、松风一起知虎来、一叶易色而知天下秋的见微知著能力,对潜在的风险有科学预判,知道风险在哪里,表现形式是什么,发展趋势会怎样,该斗争的就要斗争。因此,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保持高度警惕,增强风险意识,增强忧患意识,直面问题挑战,妥善处理疫情防控中出现的各类矛盾和问题,对可能遇到的情况和所造成的影响,做到未雨绸缪,做好积极应对,作出顽强抗争。针对这次疫情应对中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要健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处理急难险重任务能力;对公共卫生环境进行彻底排查整治,把全国疾控体系建设作为一项根本性建设来抓,加强各级防控人才、科研力量、立法等建设,推进疾控体系现代化。

【点睛】高考作文要求做到有文采,这是在语言通顺的基础上提出的高一层次的语言标准,共有四条内容。第一条是用词贴切用词贴切应符合三个条件:一是形象,二是新鲜,三是传神。第二条是句式灵活句式灵活,就是要注意句式的灵活运用对表情达意的不同作用。句式要富于变化,包括长短变化、肯定与否定变化、主动与被动变化、语气变化等。注意整句与散句的结合、排比句的运用等。第三条是善于运用修辞手法。要想使自己的作文语言亮丽起来,就要借助各种修辞手法。巧妙使用修辞手法,不但能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而且会提升文章的审美含量和文化内涵,它是保证语言富有文采的一个重要手段。第四条是文句有表现力,指的是一篇文章的文句应该厚实有物,富有内涵,字句中见情见美,见智见理,读起来有味道,耐咀嚼,给人以意味深长的回味与启迪。在考场作文中,有文采的作文,一般要能够做到遣词造句准确,议论说理透彻,记叙描写生动,修辞运用恰当,使文句不仅可以准确地说明事理,展示情景,表现思想,表达情感,而且能给文章着色敷彩,彰显语言的魅力,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