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建安《药砚》入选邢台十九中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全) 练建安 上传

单篇 作者授权首发

61次点击|2次点赞

赞一下

练建安《药砚》入选邢台十九中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全)


360截图20240620175940085.jpg360截图20240620175830680.jpg


360截图20240620180836839.jpg


2020届邢台十九中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练建安

阳光朗照,河头城浮动飘忽的浓雾渐渐消散。

石钵头赤裸脊背,噔噔踏入石坝码头肉铺摊点,立定,双肩一耸,大块猪肉扇啪嗒一声脆响,平摊在了肉案上。两个伙计手忙脚乱,将猪肉扇挂上一根铜皮红木大秤。一个掌挂钩,一个挪秤砣报数:二百……三十一斤半。石钵头斜了他们一眼,操起两把剔骨尖刀,咔咔磨擦,笑骂:黄疸后生!

墟镇巷道,湿漉漉的,水气淋漓。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

石钵头认得此人,是个老童生。传说是满腹诗书,考到胡子花白,连一个秀才也没捞着。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石钵头扭头噗地吐出了一口浓痰。

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问:前蹄,几多钱啊?石钵头利刀游走剔骨,沙沙响。老弟,几多钱?华昌再问。石钵头说:现钱,不赊账。华昌说:你这后生哥啊,好没道理,咋就说俺要赊账呢?

石钵头说:搞笑嘴!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华昌说:无怨无仇,做嘛介不卖?石钵头斫下猪蹄,说:看好了,可是这副?华昌点头。石钵头抓起猪蹄,猛地往后抛入汀江,说:俺要敬孝龙王爷。不行么?华昌拣起制钱,一声不吭地走了。身后传来阵阵哄笑声。

半个月后,华昌带着几个破蒙童子江岸踏青,歇息于城东风雨亭。彼时,石钵头正惬意地嚼吃着亭间售卖的糠酥花生。一扬手,花生壳撒落遍地。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先生教俺一本书,俺教先生打野猪。野猪逐过河,逐去先生背驼驼……”

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

华昌是邻县武邑山子背人。山子背距河头城七八铺远。他那蒙馆设在张家大宗祠里。

夜晚,细雨濛濛,倒春寒风吹动西厢房窗棂。昏黄油灯下,华昌翻阅旧日诗稿。当他读到学书学剑两不成时,不由得悲从中来。

嗒,嗒嗒。有轻微的叩门声。没错,是叩门声。开门,竟是多年未见的老友李半仙。奇香扑鼻。李半仙拎着一副卤猪蹄,笑眯眯地看着他。

转眼到了仲夏。这个午日,童子早散学了。华昌困倦欲睡。宗祠内,闯入了一个莽汉。定睛一看,却是石钵头。

石钵头拎着一副肥硕猪蹄,恭恭敬敬地放在书案上。华昌轻摇折扇,说:得非有辱斯文乎?石钵头懵懵懂懂。华昌合上折扇,说:君子不食嗟来之食。石钵头愕然。华昌站起,迈方步,七八个来回,用了大白话:有嘛介求俺?直说吧。石钵头苦着脸,说:俺老娘瘫了。李半仙的药方,求您老给半块端砚,做药引子。华昌坐下,说:奇了怪了,这端砚何处无有?为何要俺给你?石钵头说:李半仙说了,定要半块阿婆坑的端砚,甲子年中秋日戌时月圆蓄墨的。百砚斋掌柜的说,那时日,方圆几百里,只有您老先生买了一块。”“哦。华昌说,桌上有。识字么?石钵头苦笑:开过蒙,又被先生赶回家啦……略识几个字。华昌微闭双眼,说:自家看,可要看清喽。

石钵头抓过端砚。长九寸,宽五寸,厚二寸一分,份量颇重。抬起,勾头看去,砚底刻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甲子年中秋日戌时练华昌购置于河头城百砚斋。石钵头认得时日数字,说:就是这块,就是这块!说着,掏出一锭约摸五两重的银子。华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

石钵头嗫嚅不知所措了。华昌自言自语:李半仙?这个李半仙搞嘛介名堂?石钵头急了:老先生,俺…………”华昌举手截止,说:后生哥,半块,何谓半块?就不能有丝毫差错,分得来么?石钵头额上冒出冷汗,说:刀斧斫开?华昌笑了:何须如此麻烦。

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低一声。

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

(原载《天池》2016年第6期)

1.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第二段中赤裸脊背”“双肩一耸”“两个伙计手忙脚乱等处,运用了正侧面结合的手法,生动地塑造了石钵头强悍、霸气的屠夫形象。

B. 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是因为看他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

C. 小说中两处画线句子景物描写非常精炼,第一处重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第二处则主要烘托了华昌此刻惆怅、失落的心理。

D. 小说以药砚为题,含义深刻:这既是给石钵头老娘治瘫病的药引子,也是教育他要尊师重道、宽以待人的良药。

2. 请结合全文概括华昌的性格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3. 小说结尾有什么独到之处,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代文艺审美中的粉丝知音

周兴杰

市场经济与大众传媒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但改变了文艺的存在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的欣赏习惯。文学终结论尚且余音未绝,又有学者提出了粉丝能不能替代知音的疑问,引发热议。

②“知音一词源于钟子期与俞伯牙的故事。子期因为能听出琴音寓意,被伯牙引为知音。子期辞世,伯牙毁琴不操,以示痛悼。由此可知,知音的内涵至少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接受者能准确把握、解读出作品的主旨,从而经由作品,接受者与创作者在精神层面产生深度契合;二是以作品理解为基础,创作者与接受者形成相互依赖、相互需要乃至相互尊重的关系。在高雅艺术的欣赏中,接受者以能成知音为荣,创作者以能有知音为幸。18世纪美学学科形成之初,为解决趣味无争辩的难题,休谟也推崇批评家来提供趣味和美的真正标准。可见,知音的趣味早已渗透到经典艺术标准当中。因此,知音有意无意地被默认为高雅文艺的欣赏者。

粉丝这一名称则有些不伦不类,它是大众对“fans”一词自发的、戏仿式的音译。在最直接的意义上,粉丝就是对某些事物的爱好者。如果仅在爱好者的意义上来使用的话,那么说我是莎士比亚的粉也是没有问题的。但由于社会成见和媒体引导,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粉丝一度被贴上了狂热、非理性、病态等标签,当作对某些大众文化产品不加辨别的、缺乏抵抗力的消费者而受到非议。尽管现在人们能以一种理解的眼光来看待粉丝,但其被限定特指大众文化的欣赏者却是事实。需要指出的是,大众文化在使用中的确具备活跃的意义再生产功能,而且流行文艺也的确包含有别于高雅艺术的美学旨趣。因此,可以明确,粉丝的欣赏和知音的欣赏对比,它首先是一个趣味差异的问题,而不是一个品位高下的问题。

知音精于深度耕犁文本,其文本辨识力自不待言。那粉丝有没有文本辨识力呢?通过深入粉丝的文化实践,研究者发现,粉丝对于特定文本是存在敏锐的辨识力的。20世纪80年代,有人用全庸之名仿作金庸小说,以图鱼目混珠。结果读者去芜存菁,终使各式全庸尽数淘汰。有趣的是,金庸晚年按经典标准大力修改当年作品,不想费力不讨好,竟遭众多金迷抵制。由此可知,粉丝像知音一样,都具有敏锐的文本辨识力,并忠于自己的文本感受。但粉丝文本辨识的有趣一面在于,他们会因为极度关注某些文本的细节,而选择性地忽略其他细节。这种专攻一点、不计其余的辨别方式,主观随意性不言自明,与知音式文艺批评的理性、客观旨趣相去甚远。

粉丝欣赏要求突破高雅文艺欣赏所规定的距离,使欣赏化为广场式的狂欢。粉丝欣赏的参与性更突出的表现是,他们不会仅仅停留在对小说、影视作品、歌曲等原作本身的欣赏上,还会进一步消费许多衍生产品,如印有明星头像的T恤、玩偶等等。如此,粉丝将文化工业提供的资源带入其日常生活实践,并在使用中完成文本意义的重新组装。与此不同,知音则更尊重作家的创作意图或作品主题,他们更像采矿者,努力掘开文本的岩层,提炼出深藏其下的金子般的创作主旨。

伴随积极的参与,粉丝的生产力也释放出来了:他们不会停留在文本的消费上,而是以文化工业产品为资源,创造出数量庞大的、五花八门的新文本,如网络同人小说、模仿秀及流行音乐粉丝们的翻唱和MTV翻拍等,这种新文本有时会达到与原作不相上下的地步。而知音呢,他们的生产力主要表现在分析精辟的批评文本上,此外很难看到其他类型的新文本。

由此可见,知音粉丝不能相互替代。但是,将粉丝知音并置,能建构一种相互映照的批判视野,使我们可以借此反观二者。二者并非没有相通之处,那就是不管接受什么类型的作品,都得有以文本辨识为基础的热爱。如果有了这份热爱,知音与粉丝未必是不能沟通和相互接受的。基于此,笔者以为可以提倡知音型粉丝粉丝型知音,来构建这种相互映照的批判视野。

4.下列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粉丝对特定文本具有敏锐的辨识力,并忠于自己的文本感受,他们的辨别方式具有主观随意性。

B.“知音尊重作家的创作意图或作品主题,精于深度耕犁文本,努力挖掘文本内涵,提炼出创作主旨。

C.“粉丝具有强大的生产力,他们能以文化工业产品为资源,创造出的新文本有的能与原作相媲美。

D.“知音有意无意地被默认为高雅文艺的欣赏者,知音式文艺批评的旨趣更理性、客观,因此,比粉丝欣赏具有更高的品位。

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引用钟子期与俞伯牙的故事,目的是阐述作为知音,接受者能准确把握作品主旨,与创作者在精神层面产生深度契合。

B.文章第②③段分别阐述了知音粉丝各自来历、内涵和大众的评价,让读者明白两者是不同文艺种类的接受者。

C.为使读者对知音粉丝有进一步的认识,文章第④⑤⑥段分别从文本辨识力、参与方式和文本生产力等方面加以详细阐述。

D.文章层次清晰,结构严谨。多处运用了举例论证,增强了论证效果;形象贴切的比喻,使论述更加生动透彻。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知音与创作者在生活中有着相互依赖的关系,接受者希望能成知音,创作者希望能有知音

B.粉丝欣赏具有强烈的参与性,与欣赏原作本身相比,他们更注重消费与明星有关的衍生产品。

C.金庸晚年按经典标准大力修改当年作品,可见作为大众文化的金庸武侠小说其审美价值不高。

D.“知音型粉丝可以将之理解为把知音的视角带入大众文化欣赏中,力求将欣赏的快乐建立在文本辨识的基础上,进而修正那种专攻一点、不计其余、过于随意的辨别方式。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和我的时代(节选)

杨遥

有一天,父亲突然打来电话,让我加他的微信,帮他在微信朋友圈里转发一下视频。我欣喜父亲终于有变化了,赶忙加上他的微信,打开发来的视频。父亲在施肥,他穿着脏兮兮的蓝色中山装,头上脸上都是土,不多的头发被风扬起,上面沾着碎草屑。他施的肥黑乎乎的,父亲捧着一捧,用我们老家的方言说:这是纯天然的羊粪,我们的农产品不用化肥、不打农药,是真正的绿色食品。视频中的父亲样子很认真,像背课文的小学生。因为他的认真,方言听起来特别生硬、难听。

原来父亲让我转发这样的内容。看架势,他要卖啥农产品了。

现在父亲竟要做微商了,我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想起微信圈里被我屏蔽掉的那些卖东西的朋友,做微商一定很难,怎样能让别人信任你,买你的东西?我们镇坐落在山西中北部,一半盆地,一半山丘。人们在盆地种些玉米、高粱等大田作物,山坡上种谷子、荞麦、胡麦、豆类等小杂粮,没啥特别的东西,谁买呢?而且想到父亲邋遢的样子,如果被朋友们看到……我便没有帮他转发,想过段时间,父亲或许会知难而退。他不适合干这个。

没想到到了晚上,父亲在微信里问我:怎么没有看到你转发的视频?我不知道该怎样回答父亲,便索性装作没看见他的信息。侥幸地想,父亲刚用微信,大概不太熟悉它的功能,能糊弄过去;或者,他能猜测到我的想法,不再问。但是第二天一早。刚打开手机,就窜出父亲的微信。他还是问怎么没有看到我转发的视频。没办法搪塞了,想到父亲的执拗,便不情愿地转发了。

到了傍晚,父亲的微信又来了,这么多年,我们从来没有这么频繁地联系过。这次他是来批评我的,他说朋友圈要互动,你不回复别人的留言,人家就不会给你点赞、留言了。

过了几天,父亲又给我打来电话,很认真地说需要帮他一个忙。我对父亲的电话已经有些头疼了,我情愿他问我要一些东西,哪怕贵些也不怕。现在他这样认真和我说话,我预感不大好。果然,父亲说:你在外面工作,认识的人多,拉我进你的几个微信朋友群。那里面肯定有许多人需要绿色食品。我一听头大了,怎么能把父亲拉进我的微信朋友群呢?便回绝道:拉不进来,进这些群都要群主审核。父亲不死心地问:你和他们说一下不行吗?我说:人家都是搞文艺的。父亲叹口气,挂了电话。拒绝了父亲,我心里有些不安,想父亲这样着急是不是缺钱?便给他微信转账发去个大红包。父亲打都没有打开,回复说他不缺钱,这些年挣的钱连他死后打发也够用了,只是想让我多帮他做宣传,多帮他加一些微信好友。

芒种过后十多天,父亲又发来他的视频。他在锄草。这次他脱下长衫了,却换了件穿过很多年的湖蓝色半袖衫,当初那鲜亮的湖蓝早已褪去,变得发灰,像湖水被大面积污染了。

父亲满脸的胡子和头发连在一起,像从草堆里长出来的一棵最高的草。我气愤给父亲买了那么多件新衣服他不穿,总是让我转发他邋里邋遢的视频,便索性关掉朋友圈。

一日有同学问,乡下可有绿色农产品?忽然想到有次父亲好像谈到在种什么羊粪小米,给他打电话。父亲的手机意外地占线,等了好长时间,才把电话打进去。我问父亲能不能买下好小米。父亲大概没有想到我问小米,有些意外,马上回答:新米刚下来。今年咱家种的是羊粪小米,完全没污染,口感特别好。我找到父亲的微信朋友圈,让同学们看视频,但没有告诉他们这是我的父亲。

父亲记日记一样,在微信朋友圈里记录着谷子成长的过程。几天过去,谷子已经冒出一截儿。然后父亲锄草、施肥,施的是羊粪肥。长出谷穗了,刚开始手指头肚那么大,慢慢变成狗尾巴那么大。突然长出虫子了,父亲对着镜头说:我们不打农药。他每天用小刷子蘸着烟蒂泡的水刷谷穗,好半天才刷完一只。刷谷穗的时候,父亲的脸拼命往上凑。我知道他眼神不好,看不清那些小虫子。他抬起头来的时候,脸上沾着黑一道、绿一道的植物汁液。谷子地一眼望不到尽头。同学们没有把视频看完,就敲定了买父亲的小米,五斤、十斤下了订单。那天帮父亲卖了五十斤小米。 第二天父亲告诉我已经快递发货了。他对我说:你认识的人不一样,以后有机会多给我介绍啊!”

没几天,一位西藏的朋友给我打来电话。我有些诧异,他这么快就和我联系?没想到他开口就说:你介绍的米贵,熬上不好喝。我心里咯噔一下,赶忙说给他问一下。我给父亲打电话,父亲听完后说:放心,我还能让你丢脸?几天后,西藏的朋友又打来电话,他说:我错怪你介绍的那位卖米的大爷了,是我们这儿的水有问题。以后我就吃他家的小米。我不清楚父亲怎样处理的,忙去问。父亲说咱的米能有啥问题,我自己种的还不知道?肯定是他的水出了问题。我给他又寄了三斤小米,同时寄了三瓶矿泉水。我告诉他说你熬的米不好喝,可能是水的问题,这次你用矿泉水熬上,不要拿你们的水,要是不好喝就是我的米有问题。父亲笑了一下: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水土,他们那儿和咱们的水土不一样。一用矿泉水熬上,他就告诉我好喝。我心里叹服父亲能想到这么个点子。说以后有朋友要小米,我就给介绍。父亲说:我不光卖小米,还有核桃、蜂蜜、酸枣、荞麦、胡油、土鸡蛋。需要啥有啥,质量绝对没问题。

(有删改)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父亲要加他微信,帮他加一些微信好友,帮他宣传农产品,这些情节暗示父亲有变化了,懂得了用新媒体卖农产品的便利好处。

B. “我便没有帮他转发,想过段时间,父亲或许会知难而退,没转发的主要原因是推测父亲推销的农产品没有销路,转发也没用。

C. “像从草堆里长出来的一棵最高的草,这既写出了父亲田间劳作时的邋里邋遢形象,也暗示了对父亲有一种看不起的情绪。

D. 文章写的虽是父亲推销农产品的小事,但微信朋友圈、视频转发、快递发货等新事物的出现,却构成了社会大背景,反映了农村的新变化。

8.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不适合干这个说以后有朋友要小米,我就给介绍,形成叙事转折。这变化的,背后,显示出对父亲做微商的认可。

B. 父亲发来的前两段视频,都是展现了他在忙活农活儿的情景,但文章描写侧重点的选取有所不同,收到了同中有异的表达效果。

C. 先写西藏的朋友怪羊粪小米不好喝,再写认可父亲的小米好喝,最后通过父亲叙述交代背后原委,这种插叙有利于凸显父亲形象。

D. 文章采用第一人称叙事,既是文章中的叙述人,起到串联情节作用;又是文章中的重要人物,对父亲形象起到重要衬托作用。

9. 本文第十段细致描写了父亲在微信朋友圈里记录谷子成长及料理过程的情景,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10. 有人评论说本文中父亲与传统农民相比,具有新时代特色,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游石钟山记

章潢

九江湖口县有石钟山。郦道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响若洪钟,因受其称。唐李渤始访其遗迹,得双石于潭上,扣之,南音函胡,北音清越。宋苏文忠以陋其言,尝因夜月乘舟造绝壁,上下闻有大音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回至港口。有大石当中流,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周文忠公亦尝游其处,而其所录上下钟山之景为颇详,尝疑其论之不一

今年秋七月既望,因督学至其邑,偕老人高嵩等诣北钟山。山皆大石,侧立于江滨,高可千馀丈。左有观音阁,阁有小轩,适临钟石之上。老人与寺僧宏鋐指予曰:此北钟山也,山以是名。乃由阁后履崭岩,触荆榛,蛇行而上。有亭曰白云,盖顶也,仅可容二三人。凭阑一望,小孤、五老、香炉、二祖、五祖诸峰,如拱如抱,皆屏列于左右,江水南来而清湖水西出而浊或汇于此而后朝宗于海灏瀚汪洋无际远涵天碧近漾岚光悠然之景,可以游览得,而不可以笔舌状。返而登岸,径造钟石之下,俯而观之,石皆罅穴,水落风息,不能钟鸣。

九江复回,与进士梅君愈及老人乘舟至其处,风怒浪急,舟不能舣。乃上阁之小轩,聆之,诚噌吰如洪钟然,馀石无此声。郦元之纪,苏公之辨,良足以破千古之疑矣。次日,诣南钟山,山下亦有观音阁,临大江。左右石壁如北钟山,其景则不如,右石中缺十馀丈。老人寺僧曰,此南钟石也。苏公有记刻其上。正统十四年己已,石裂而仆于水,形迹尚新。详察南北诸石,下俱穴窍,风水搏之,皆能有声,何独此石以钟名?盖诸石负土而侧立,下虚而背实,故其音浊,惟此石突然特立于水中,中空而下虚,故其音如洪钟焉。李渤乃欲以斧斤考击而辨其清浊,则疏矣。然疑苏公当时所游乃港口,稍南之景,方有石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者。杨次山所谓真山从作假山看者,正此谓也。且遇恐即回,南北钟山恐未到也,故其景不见称于文。

11.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尝因夜月乘舟造绝壁      造:前往

B. 乃由阁后履崭岩          崭:险峻

C. 皆屏列于左右            屏:屏障

D. 舟不能舣               舣:停靠

1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江水南来而清/湖水西出而浊/或汇于此/而后朝宗/于海灏瀚/汪洋无际/远涵天碧/近漾岚光

B. 江水南来/而清湖水/西出而浊/或汇于此/而后朝宗于海/灏瀚汪洋/无际远涵天/碧近漾岚光

C. 江水南来/而清湖水/西出而浊/或汇于此/而后朝宗/于海灏瀚汪洋/无际远涵天/碧近漾岚光

D江水南来而清/湖水西出而浊/或汇于此/而后朝宗于海/灏瀚汪洋无际/远涵天碧/近漾岚光

13.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忠,苏轼的谥号。谥号是古代朝廷给予去世的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带有嘉奖意味的称号。

B. 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日。望日,指农历每月十五,表示达到的状态。

C. 督学,指视察、监督及指导学校、教育行政机构及其他教育部门工作的专业人员,文中指到地方视察教育。

D. 正统,明朝第六任皇帝英宗的年号。古代有天干地支纪年、年号纪年等多种纪年法。

14.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陈述四位前人对石钟山命名的考察,交代自己游览石钟山的起因。

B. 南北石钟山皆有观音阁,北钟山的观音阁在山上,南钟山的观音阁在山下。

C. 作者发现北钟山只有钟石能发出钟鸣,而南钟山很多山石都能发出钟鸣。

D. 关于钟山得名的缘由,作者与苏轼都认同郦道元的观点,反对李勃的看法。

15. 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周文忠公亦尝游其处,而其所录上下钟山之景为颇详,尝疑其论之不一。

2)悠然之景,可以游览得,而不可以笔舌状。

3)惟此石突然特立于水中,中空而下虚,故其音如洪钟焉。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归家

[]李若水

半载长安客意寒,一鞭归兴旧家山。

妻孥问我成何事,买得虚名满世间。

归家

[]王冕

我母本强健,今年说眼昏。

顾怜为客子,尤喜读书孙。

事业新灯火,桑麻旧里村。

太平风俗美,不用闭柴门。

16.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诗中第二句中一鞭运用借代手法,表达作者快马加鞭匆匆归家的急切之心。

B.李诗后两句一问一答,概括了自己半载长安客居生活的复杂心情,有自嘲之味。

C.王诗前四句叙写本来强健的母亲突然说眼睛不好要我归家,其实是想念在外的子孙,饶有趣味。

D.王诗后四句用反衬的手法,写到家乡虽然贫寒破旧但人们风俗淳朴,自在快乐。

17.两首诗都题为《归家》,但在诗歌体裁和和思想情感上颇有不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孔子哂笑子路的原因。

2)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__” 两句,运用比喻和侧面烘托描写月光洁白明亮。

3)苏洵在《六国论》一文中,用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作论据,把它高度浓缩为“_______________ ”两句,说明了燕灭亡的原因。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峡谷里不比外面,一般花木还没从冬眠下完全醒过神来。一片片松树却不管这些,只以不凋的浓绿,泼洒着阳光照耀不到的半坡峡谷,也顺势染出山石裸露的阴阳向背,很有些前人笔墨神韵。(   )崎岖路旁,一枝桃花竟先于山外开了,至于岩缝小草,蓬蓬枯叶间钻出细密的芽尖儿,旁边蚯蚓吐一堆儿湿润的新泥。

这一切,簇拥着峡谷里大大小小、滔滔滚滚的石头,点染着高低错落、疏密相间的石林,当然也映衬着清清浅浅、澄澄澈澈的泉水。我踏着泉声杖而行,山路也随之左曲右折,一步高似一步。而每一步,都有寻觅不得的鸟鸣长一声短一声轻一声重一声地随伴。直至杏花暗山花明,泉水尽山路穷,自是峡谷尽头了。

尽头不是峡谷的收笔,反而是一道绝胜风景。                         。常言水滴石穿,飞流非水滴,经年累月,竟把壁底冲击成一凹石潭!

在这一派明净的山水中,舒展心境,恍惚间自己就是一棵崖柏,生长于石林壁上,与这山与这水与这天地,相悠游相偎依相守望。在人与自然的交接中,精神也健旺了起来。

19. 下列对语段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片松树却不管这些……”,其中不管二字,生动地写出了松树不管半坡峡谷和山石裸露的阴阳向背,执意要染绿山野的倔犟、霸道。

B. “大大小小、滔滔滚滚”“清清浅浅、澄澄澈澈等叠词的运用,写出了峡谷中自然景致的特点,又极具音韵之美。

C. 文中句式灵活,有杏花暗山花明,泉水尽山路穷短句对仗,也有而每一步,都有寻觅不得……”的长短句错落。

D. “恍惚间自己就是一棵崖柏……”,运用想象,写出了对自然山水的迷恋,体现了人与自然的相融相通。

20.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语句,表达与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杏花一树树的,散散落落,远远近近地不择地而粉白,这春来峡谷的脚步轻盈而令人迷醉。

B. 一树树杏花散散落落,远远近近地不择地而粉白,使人领略着春来峡谷的轻盈脚步。

C. 散散落落的一树树杏花,远远近近地不择地而粉白,使人领略着春来峡谷的轻盈脚步。

D. 远远近近的一树树杏花散散落落,不择地而粉白,这春来峡谷的轻盈脚步让人迷醉。

2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壁上时有山石突,白练无奈地被分割为几缕

但很快恢复了常态,瞬间就飞落壁底了

山顶一瀑水流,冲出一凹缺口

遇风踅来,又吹得白练柔柔地摆动

急邃地轰然天降,直挂黑黝黝绝壁,如一条白练

A. ①⑤③④②             B. ①④②③⑤

C. ③⑤①④②             D. ③⑤④①②

(二)语言文字运用(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很少人知道构树。在南方,①     :青褐邑的枝干,浓密的树叶,蓬生的树体,论形体,不足以观瞻;论气味,无香无臭;论身姿,散倚无态。而且常常生在僻静处,无花无蝶,恰如乡里人家,无酒无肉,便冷清寂寥。但②     。我喜欢端详那一片片汉服——自然是指它的叶子,一律地往前生长,叶片肥大,自中间主茎向两边各开两个岔口。美感便在这岔口上呈现出来。你再仔细端详,那就是汉服啊——青色的汉服,凝结了许多时间。我甚至觉得,那叶片背后,还正行走着一个个身影。

雨季来临,夹竹桃在一夜之间,将颓废之美写到了极致。而构树这小小的满枝头的绿叶,依然青翠。北窗正对着构树,或许也有同我一样远视的人。很多时候,草木只是草木,相视只是相视。时光带走了一切,只有当草木模糊成了影像,我们才可能发现它所赋予的微妙而惊心动魄的情感

22. 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 对比、比喻、对偶、排比             B. 拟人、比喻、借代、对比

C. 借代、比喻、对偶、夸张             D. 排比、夸张、借代、拟人

2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如果改为当草木模糊成了影像,它所赋予的微妙而惊心动魄的情感被我们发现好不好?为什么?

24.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四、写作(60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河北女孩王心仪在2018年的高考中以707分的成绩考入北大,家境贫困的她写了一篇主题为感谢贫穷的文章。文中说:贫穷带来的远不止痛苦、挣扎与迷茫。尽管它狭窄了我的视野,刺伤了我的自尊,甚至间接带走了至亲的生命,但我仍想说,谢谢你,贫穷。这段话看哭了无数人,不少人为她点赞,但也有不少人质疑:贫穷真的值得感谢吗?

对此你有什么感受和思考 ?请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体验,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综合分析和鉴赏能力。

B项,是因为看他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错误,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主要是因为他对华昌这样的读书人的憎恶和鄙视。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能力。

从文章第段对华昌的外貌描写,第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可以概括出华昌斯文谦和的特点;

从第段面对石钵头的为难华昌只是一声不吭走了、第段华昌徒手将砚掰成整齐的两半可以概括出他身怀绝技、隐忍退让;

从石钵头向华昌求砚而华昌对曾经恶言相向的人也能慷慨相助的情节可以概括出华昌正直善良、宽容大度。

3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本结构内容理解与分析

小说有四种类型的常见结尾:出人意料的结尾,令人感伤的结尾,令人欢喜的结尾,留下空白的结尾。该小说结尾是属于出人意料的结尾。作用有: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突出人物形象;突出文章主旨。

结合文本分析:结构方面:精瘦落魄的读书人竟能徒手分砚,小说结尾出人意料,但巧设伏笔,使故事的发展合乎情理,使人信服,使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引人深思。人物形象方面:华昌明明身怀绝技,却不计较石钵头的多次挑衅,突出表现了他的隐忍大度,丰富了人物的形象。主题方面:小说结尾意味深长,更好地揭示了作品主题,生活中应当尊重他人、宽容大度。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D项,粉丝欣赏具有更高的品味错误,文中已经表明因此,可以明确,粉丝的欣赏和知音的欣赏对比,它首先是一个趣味差异的问题,而不是一个品位高下的问题,可见更高品味一说错误。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把握,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准确的一项

A项,目的是阐述作为知音,接受者能准确把握作品主旨,与创作者在精神层面产生深度契合分析不全面,从文中来看,目的应该是阐述知音内涵的两个方面:一是接受者能准确把握、朗读出作品的主旨,从而经由作品、接受者与创作者在精神层面产生深度契合;二是以作品理解为基础,创作者与接受者形成相互依赖、相互需要乃至相互尊重的关系

故选A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A项,“‘知音与创作者在生活中有着相互依赖的关系错误,知音与创作者相互依赖的关系不是生活中的,而是精神层面;

B项,曲解文意,他们更加注重消费与明星有关的衍生产品错误,原文是他们不会仅仅停留在对小说、影视作品、歌曲等原作本身的欣赏上,还会进一步消费许多衍生产品,并没有在程度上进行比较;

C项,审美价值不高错误,文中说流行文艺也的确包含有别于高雅艺术的美学旨趣,可见依然存在审美的价值,只是与高雅艺术中的美学旨趣有所不同。

故选D

【点睛】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C项,也暗示了对父亲有一种看不起的情绪表述不正确,根据我气愤给父亲买了那么多件新衣服他不穿可知,作者要表达的是对父亲邋里邋遢不顾形象的不满。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艺术特色的综合鉴赏能力。

C项,这种插叙有利于凸显父亲形象表述不正确,此处先写西藏朋友怪米不好喝,然后写认可,最后写父亲叙述,从叙述时间来看是顺叙,而不是插叙。

故选C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中重要情节作用的鉴赏能力。

第十段父亲记日记一样,在微信朋友圈里记录着谷子成长的过程是对上文有一天,父亲突然打来电话,让我加他的微信,帮他在微信朋友圈里转发一下视频。我欣喜父亲终于有变化了,赶忙加上他的微信,打开发来的视频”“没想到到了晚上,父亲在微信里问我:怎么没有看到你转发的视频?我不知道该怎样回答父亲,便索性装作没看见他的信息中父亲父亲反复让我转发的朋友圈的详细介绍。又为下文没几天,一位西藏的朋友给我打来电话做铺垫;②“父亲记日记一样,在微信朋友圈里记录着谷子成长的过程为下文展开同学们没有把视频看完,就敲定了买父亲的小米,五斤、十斤下了订单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③“他每天用小刷子蘸着烟蒂泡的水刷谷穗,好半天才刷完一只……我知道他眼神不好,看不清那些小虫子。他抬起头来的时候,脸上沾着黑一道、绿一道的植物汁液通过言行突出父亲的认真细致,真实自然,不辞辛苦,使人物勤劳认真的形象更加丰满,更具有典型。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个性化解读能力。

这是纯天然的羊粪,我们的农产品不用化肥、不打农药,是真正的绿色食品可知,父亲紧跟时代特色具有先进的意识和发展的理念。由我不光卖小米,还有核桃、蜂蜜、酸枣、荞麦、胡油、土鸡蛋。需要啥有啥,质量绝对没问题可知,父亲不仅卖绿色小米,还卖各种地方特色农产品。

父亲突然打来电话,让我加他的微信,帮他在微信朋友圈里转发一下视频和让我转发朋友圈,让我加微信帮忙宣传可知,父亲善于学习,接受新事物,运用新科技。

咱的米能有啥问题,我自己种的还不知道……不要拿你们的水,要是不好喝就是我的米有问题可知,父亲更具有经营智慧,重视经营服务。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除了注意平时积累之外,还要注意答题的方法与技巧,此类试题的答题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时要注意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句(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

C项,错误。,名词作状语,像屏风一样。皆屏列于左右意思是:都像屏风一样位于左右。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先了解文章大意,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等。本题,江水南来而清”“湖水西出而浊,结构对称,之间应断开,其中,南来”“西出分别作”“的状语,故江水南来而清”“湖水西出而浊均独立成句,排除BC而后朝宗于海引出动作的对象本句联系紧密,不可断开,排除A

本句译为:从南面来的江水清澈,向西流去的江水浑浊,有的汇聚于此,然后注入大海。广阔的大海无边无际,在远处与长天一色,在近处和山间的光彩一起荡漾。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考生平时要注重文化常识的积累,尤其是课本注释的相关内容,需要分门别类,进行归纳识记。对于考题中出现的比较生僻的古文化常识,根据文意仔细甄别正误。

A项,忠,苏轼的谥号。谥号是古代朝廷给予去世的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带有嘉奖意味的称号说法错误。谥号是……带有嘉奖意味的称号错,谥号有褒贬之分。

故选A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做好理解分析,找出与原文不符合之处。

C项,作者发现北钟山只有钟石能发出钟鸣,而南钟山很多山石都能发出钟鸣说法错误。作者考察南北山石,得出下俱穴,风水搏之,皆能有声,但其音浊不是钟声,只有钟山其音如洪钟焉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第一句得分点:,游览;,记录,此处指描述;,一致;

第二句得分点:可以,可以凭借;,获得;,陈述或描摹;

第三句得分点:突然,突兀的样子;,空;,所以。

【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一般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灵活译出有关文字。翻译标准:信达雅。答好此题,要积累文言基础知识,要兼顾上下文分析把握关键词、注意特殊句式,并做到通畅表述。关键词,一般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活用字、多义词等,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敲断定解释即可。

译文:

九江湖口县有一座石钟山。郦道元认为石钟山下面靠近深潭,微风振动波浪,水和石头互相拍打,发出的声音好像大钟一般。于是授予它这个称呼。唐代李渤才访求石钟山的旧址。在深潭边找到两块山石,敲击它们,聆听它们的声音,南边那座山石的声音重浊而模糊,北边那座山石的声音清脆而响亮。北宋的苏轼因为对这话有怀疑,曾经在有月亮的夜晚乘着小舟来到峭壁下,听到有宏大的声音发自水面上,声音洪亮像钟鼓的声音连绵不断。驾船的人非常害怕,回到的渡口。有一块巨大的石头在水中,中间是空的,有很多孔,和风声水声相互呼应,发出窾坎镗鞳的声音,同先前钟鼓的声音相互应和。周文忠公也曾经游览过这里,并且他描写上钟山的景物很是详细,曾疑惑为何这些(有关钟山得名原因第)说法不一致。

今天秋天七月十六,因为督学到了县邑,于是带着老人高嵩等到北钟山去。山上都是大石,立在江边,高的大约有一千多丈,左面有观音阁,阁中有小轩,正好在钟石之上。高嵩和寺中僧人宏鋐指着对我说:这就是北钟山,山就是因为这个而命名的。于是就从阁后踏着高峻的山崖,深入灌木丛生的地方,像蛇一样蜿蜒而上。有个亭子叫做白云亭,原因是亭子在山顶,仅可容纳二三个人。凭着栏杆远望,小孤、五老、香炉、二祖、五祖诸峰,如同环抱在一起,都像屏风一样列在山的左右,从南面来的江水清澈,向西流去的江水浑浊,有的汇聚于此,然后注入大海。广阔的大海无边无际,在远处与长天一色,在近处和山间的光彩一起荡漾。悠然的风光,能在游览时体验到,很难用笔墨来形容。返回登岸,径直来到钟石下面,俯下身子观察,石头都是空穴,因为水位下落风停息了,所以没有发出钟鼓的鸣声。

从九江又回来,与进士梅君愈以及老人乘着舟到这个地方,狂风怒号波涛汹涌,舟不能靠岸。于是来到阁中的小轩上,聆听,果然有宏大的如同钟鼓的声音,其他的石头都没有这样的声音。郦元的记载,苏公之辩解,的确可以破解千古疑惑了。第二天,到了南钟山,山下也有观音阁,临靠大江。左右石壁和北钟山一样,但景色不如北钟山,右面的石头少十多丈。老人和寺中的僧人说,这就是南钟石也。苏公有记刻在上面。正统十四年己已,石头裂开倒在水中,痕迹尚且很新。仔细的观察南北的石头,石头面下都有窟窿,风水击打在上面,都可以发出声来,为什么只有这个石头用钟来命名呢?大概是其他的石头背靠着土侧立,下面是空的而后面是实的,所以发出的声音浑浊,只有这座山石突地矗立在水里,中间和下面都是空的,因此那声音像洪钟一样。李渤竟然用斧头敲打石头来辨别石钟山声音清澈或浑浊的原因,就浅陋了。但是怀疑苏公当时所游览是港口,稍微偏南的风景,才有好像凶猛的野兽和奇异的鬼怪一样的石头,阴森森地想要向人扑去。杨次山所说的真山从作假山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况且遇到害怕的事就回去了,南钟山恐怕还没有到,所以南钟山的景色没有在他的文中见到。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要求选出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D项,反衬手法和贫寒破旧表述错误。王诗后四句表达的意思是:我们一家人在新房子通宵达旦的畅欢,说着以前的农事,太平的乡村人们生活安逸和睦,晚上睡觉也不用关门。由此可知没有用到反衬手法,贫寒破旧也是无中生有。

故选D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体裁特征的分辨能力,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分辨诗歌体裁,要明确诗歌的体裁特征。诗的体裁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以及词和曲,还有现代诗。格律诗也称近体诗,是古代汉语诗歌的一种,是唐以后成型的诗体,主要分为绝句和律诗。按照每句的字数,可分为五言和七言。绝句每首四句,按每句字数,可分为五言绝句、六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较多,六言绝句极少。律诗通常每首八句,超过八句的 ,则称排律或长律。律诗句子字数整齐划一,每句或五言,或七言,分别称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律诗要求中间两联必须对仗。李诗一共有四句,每句七个字,属于七言绝句;王诗共八句,且中间两联对仗工整,综上分析,应为律诗,且每句为五字,故属于五言律诗。

分析诗歌情感,首先要把握诗歌描写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作者人生经历考虑诗句表达的思想情感。李诗中,李若水在长安客居半年,但是并不如意,所以才会客意寒,有了回家的想法。一鞭,指挥马一鞭,一鞭先著,有急忙、急行的意思。归兴,指回乡的兴致,第二句写出了诗人急忙着回到家乡,可见诗人在外漂泊,心生孤凄之感。最后两句写了妻子儿女问我成就了什么大业,我回答说,只不过在外地留下了许多虚名而已虚名,与实际不符的声誉,诗人认为自己仅仅赢得一点虚名,实则也含有壮志未酬的郁闷和遗憾之情。王诗最后两联大意为我们一家人在新房子通宵达旦的畅欢,说着以前的农事,太平的乡村人们生活安逸和睦,晚上睡觉也不用关门事业新灯火表现家人团聚的画面,流露出诗人归家之后和亲人团聚的欢乐。太平风俗美,诗人看到乡邻和乐,不由地发出赞美,而不用闭柴门更是表现了民风淳朴,诗人由此而产生的欣慰之情。

18题详解】为国以礼    (2).其言不让    (3).空里流霜不觉飞    (4).汀上白沙看不见    (5).至丹以荆卿为计    (6).始速祸焉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常见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以下关键字的书写:霜、汀、荆卿、速、焉。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语言艺术特色的赏析能力。考查内容涉及理解作品的内容,语言,表现手法,等各个方面。做此类题目,须首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作品内容及主旨,其次明确结构,关注手法;最后结合选项具体分析。仔细阅读选项,然后逐一到原文中搜索相关内容。理解后和选项加以比对,看看是否有出入。

A项,对不管的理解有偏差,不管的应是峡谷里气温比外面低,时令节气似乎比外面要来得晚这一气候特点。执意要染绿山野的倔、霸道理解错误。

故选A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把握语段,注意前后语境的关联。再根据语境合理推导出所要填写的内容。这是一道考查语句衔接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分析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语句之间的陈述对象的一致性以及语句强调的重心。

根据文中一片片松树却不管这些,只以不凋的浓绿……”一枝桃花的句式来看,应为一树树杏花放在句首作主语,可排除ACD

故选B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语言表达连贯和文章逻辑顺序安排,需要通读全部文句,理清思路,把握文段内容。连贯类题目做题时要注意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查层次间的衔接,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通读语段,检查确定。

从原文看,需要排序的句子着重描写的是峡谷中的瀑布,其中①④⑤三句都写到了白练,根据文意如一条白练一定在前,可排除AB两项,根据句又吹得白练柔柔地摆动可判断此句应在后,排除D

故选C

【点睛】对于考查语句连贯性的题目,考生应先抓中心。首先要统揽全局,抓中心句,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然后分析其他句子是如何围绕中心句来组织的。然后抓思路。句子中的思路一般指三个方面: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思维的顺序。空间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逻辑顺序,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具有规律性的顺序。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准确判断修辞手法的能力。《考试说明》明确规定: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高考中对修辞手法的考查,不考概念,而是考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对常用修辞手法进行判定、评价以及运用的能力。

雨季来临,夹竹桃在一夜之间,将颓废之美写到了极致。而构树这小小的满枝头的绿叶,依然青翠使用对比;如我喜欢端详那一片片汉服——自然是指它的叶子使用比喻;如论气味,无香无臭;论身姿,散倚无态使用对偶;如论形体,不足以观瞻;论气味,无香无臭;论身姿,散倚无态使用排比。

文段中没有借代、夸张的修辞手法,故排除BCD三项。

故选A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运用的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阅读这两个句子,找到两者的不同点,从句子间关系、句式的使用、以及表达效果等方面分析原文表达效果更好的原因。回答时,首先要回答原句好或者改句不好,然后指出原句与改句哪些地方不同,最后分析出原句好在哪里,并指出改写的句子在表达效果上不如原句的地方,最后得出结论是原句好改句不好

比较这两个句子发现,原句与改句相比有两处改动:一是原句的第一小句比改句的第一小句多了关联词语只有……;二是原句的第二小句是主动句,而改句的第二小句用被动句。这样改动不好。原文用只有……的关联词语,表示的是这两句之间是条件关系,表示当草木模糊成了影像这个条件下产生的结果,而改句去掉只有……关联词语后,就变成一般叙述句,从语言运用的严密性、准确性来看,不如原句的表达。此外,联系上文内容看,上文说的是北窗正对着构树,或许也有同我一样远视的人”“相视只是相视,此处应用主动句,应强调我们主动发现,而不应是改句强调的草木被动发现。所以,综上分析,从关联词语的运用和句式的运用两个方面分析改句不好。

24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运用的连贯性的能力。这是一道补写题,重点考核语句连贯,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的角度选取。此题注意语意的衔接。

本题,第处,结合后句论形体,不足以观瞻;论气味,无香无臭;论身姿,散倚无态。而且常常生在僻静处,无花无蝶,恰如乡里人家,无酒无肉,便冷清寂寥理解,此处是说构树不惹人注意,它是并不起眼的树木。第处,句中的可知语意转折,可知此句说的是它引起了的注意,结合后句我喜欢端详那一片片汉服……”理解,可推知此处填写我却时常走到树边

【点睛】此题属于语言表达连贯的语句复位题,既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也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语句复位题指根据所提供的语境,选择与语境最相符、与上下文衔接最连贯的一句话。语句复位题一般是定位选句,大多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做好语句复位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话题是否统一。要注意陈述主体、陈述内容、叙述的角度要保持一致;前后是否勾连。要关注形成句群或复句的各分句之间存在的顺承、因果、假设、并列等关系,做到思路清晰,层次合理;事理是否相承。既要注意逻辑关系,如因果、条件、并列、递进、总分、先后、大小、多寡、快慢、轻重、难易、表里等的思维顺序,又要注意符合生活的事理;意境是否协调。要注意画面、情调、风格的和谐统一。或阴沉凄凉,或欢乐热烈,或简洁明快,或隐晦曲折等,文段中所体现的情感意蕴,同其中的物象要高度契合统一;句式是否一致。如句子的结构、关联词的搭配等,所选的句子要和语段信息前后照应,表意上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音节是否和谐。要考虑语句前后句子的字数、音节、句式、平仄等。

25题详解】感谢贫穷

贫穷这个字眼,似乎与我结缘一直陪伴我度过了12个春秋。

小时候,贫困的家庭温饱都不能解决,到了7岁,我瘦的风吹倒决不是夸张,面对一学期2元钱的费用,父亲紧缩了眉头。无奈,我只得发扬风格推迟入学。后来终于入了学,小学毕业之际,我以优异的成绩准备跨进离家更远的学校去住读。

人有旦夕祸福。此时,母亲的去世给家人的心中蒙上一层阴影,昔日的欢笑从此在大家庭中消失,我也面临辍学的危险,瘦小的我又能干什么呢?父亲只得在叹息声中送我进学校。因为交不起学费,我的床铺只能拿教室的桌椅代替,北风呼号的冬季,也是我最难熬的不眠夜,趁着蜡烛快要熄灭的最后几点蓝色火焰,我以最快的速度铺好床铺,没有垫絮、一床半旧半新的棉被折成两半。

天道酬勤。在我做完勤杂挣回高中最后一笔学费的几个月后,大学通知书也如期飞至家中。面对这份我辛苦耕耘的收获,贫穷的山村沸腾了、父亲面对乡亲们的祝贺,既高兴又忧愁,高兴的是我要飞走了,忧愁的是要有一笔对于我们来说讲类似天文数字的2000元学费,为了这笔学费,一家人东拼西凑一个多月后还差一半,起程的日子到了,一向坚强的父亲流了泪我咬着牙含着泪离开了家乡,我说我要用双手和大脑来养活自己。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当我做家教,打工挣来了一份有一份又一份血汗钱时,我的同龄人正三天两头的写着家书寻求,经济支援,我的父亲很惊奇我的经济来源。

仔细回想过去的路,我时常被莫明的感激包围着。寒夜里灯光下独坐读书,夜里搓着手拿起笔来狂舞一通后,我心里很坦然。

如今生活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我已经脱离了贫穷,时常有读者要我谈生活的感受,我只能用感谢贫穷来概括。在我看来,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时常被它吓倒,没有力量去超越它。

感谢贫穷这所好学校,它让我在人生道路上尝遍艰辛的同时并没有忘记前方的路,跨过一道道山,追求应该追求的。

【详解】该题考查学生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本次作文为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文,先通读材料,整体理解把握材料的内容,明白材料蕴含的道理。然后选取合适的角度进行立意构思。本次提供的材料是一个家境贫困的女孩高分考入大学后,写了一篇文章感谢贫穷。对于这她的这种态度,大家态度不同,有人点赞,有人质疑。要求考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体验作文。考生可以从否定的角度,强调贫穷带来的是痛苦、挣扎与迷茫。贫穷狭窄了人的视野,刺伤了人的自尊,甚至间接带走了至亲的生命。没有钱的日子,人无尊严可说,贫穷可能会改变人的心理和性格,使人受利益驱使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可以肯定贫穷对人的激励作用,身处困境逆境,更能激发人的斗志,促使人想尽各种办法摆脱眼前的困境,人的各种潜能会被激发出来,能吃苦。当然,还可以辩证的看待贫穷,认可贫穷的带给人的负面作用,但同时也肯定贫穷的给人的正面激励作用。考生无论从哪个角度立意构思,都要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体验写作,这个前提不能脱离。考生写作时,要做到观点鲜明准确,对材料分析到位准确。要结合社会现状从不同角度谈自己对这个事件这个问题的认识。有什么好的建议或办法可以提供,避免以后出现类似问题。分析问题,层次要清晰,分析要有逻辑性。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此及彼谈论自己想法。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全称是叙事体新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其实质也就是有些地方所说时评类作文,其本质还依然是材料作文,只是在材料的基础上,增加了明确的指向性任务,意在增强写作的目的性、防止套作。这种作文题重在考查学生对一事物或社会现象的态度与看法,思维的深度与广度,表达的清晰与晓畅。因此,在写作这类作文时,有些基本的东西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具备了其中的基本要素,才能达到要求;只有具备了其中的基本框架,才能在考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哪些构件组成呢?笔者认为,有如下五部分。

(一)一个响亮的标题

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

(二)引述+表态+观点

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

(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

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

(四)进一步深入阐述

这个步骤一般的同学很难发挥。到底要怎样才能深入呢?笔者认为,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

(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

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多了。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

一篇习作具备了上述五个部件构建而成,已是有模有样、中规中矩,若能加上一些必备的调味品,如菜肴之于姜葱蒜,而后定然可取得高分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