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建安《药砚》入选南和一中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全)
2020年南和县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人工智能如何打开未来
李洪兴
“来!试试这杯机器人的手冲咖啡。”从下单到取咖啡只需十秒左右,在美国旧金山,一款咖啡机器人近期受到媒体广泛关注。不少体验者认为,机器的手冲咖啡可媲美人工制作。无论是咖啡师、厨师,还是服务员、保洁员,以“机器人+”为代表的人工智能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似乎成为一种有吸引力的选择。
电影《摩根》的预告片出自人工智能之手,新闻消息由机器人完成,谷歌机器人在围棋的人机对战中屡尝胜果……拥抱人工智能,是技术变革带来的时代红利。20世纪50年代,十位科学家在达特茅斯会议上提出“人工智能”的概念。60多年来,原本存于科幻故事里的主角,已“飞入寻常百姓家”。从无人汽车到农牧自动化作业,从医疗看护到育婴保姆,人工智能早已见惯不怪,对劳动力的解放也显而易见。但面对人工智能,人类并未变得更加从容,对其了解越深入越觉得担忧,每一波人工智能的升级,都伴有焦虑和恐惧。在好莱坞电影中,人工智能产生自我意识后“造反”的桥段不胜枚举。如何与人工智能和平相处?答案依然在探索之中。
今年1月,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报告预测,人类工作有一半可能在2055年实现自动化。对技术乐观派而言,人工智能的意义在于为发展更新了“发动机”。埃森哲咨询公司在研究了美国、英国等12个发达国家后认为,人工智能预计在2035年能将这些国家的生产率提高40%左右。然而,在另一部分人看来,人工智能或许是一个随时可能“张开獠牙”的影子。正如霍金所言,“人类由于受到缓慢的生物进化的限制,无法与机器竞争,并会被取代。全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导致人类的终结”。从“类人类”到掌握人类思维,科学家们的提醒,揭示了潜在危险所具有的巨大能量。
不过,有一点是共识,即机器人与自然人不同,而且要加以区分。近期,欧洲议会就正式向委员会提议,打算设立一套全面的法律来界定人工智能带来的责任和道德问题。美国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在科幻小说《我,机器人》中曾设想“机器人法则”: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也不能在人类受到伤害时袖手旁观。考虑到机器人会在很多领域代替人类工作,比尔·盖茨就提议向机器人征税,此前欧洲议会也对类似法律提案进行过投票。制定法规,是否会造成过度干预,又该如何避免阻碍创新?在发展人工智能的同时,人类也在进行着去焦虑化和去危机化的制度探索。
1. 下列对“人工智能”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工智能”的概念是20世纪50年代十位科学家在达特茅斯会议上提出的。
B. 体验过人工智能的人认为,人工智能的功效可媲美人工制作。
C. 人工智能可以做电影预告片、完成新闻消息、下围棋,这是技术变革带来的时代红利。
D. 面对人工智能,人类并未更加从容,每一波人工智能的升级,都伴有人类的焦虑和恐惧。
2. 下列表述与原文不一致的一项是( )
A. “人工智能”概念提出后的60多年来,原本存于科幻故事里的主角,已“飞入寻常百姓家”。人工智能早已见惯不怪。
B. 对技术乐观派而言,人工智能的意义在于为发展更新了“发动机”。
C. 埃森哲咨询公司认为,人工智能预计在2035年能将美国、英国等12个发达国家的生产率提高40%左右,人类工作有一半可能在2055年实现自动化。
D. 机器人与自然人不同,而且要加以区分,这是各方的共识。
3.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推断,与原文内容相符的一项是( )
A. 全人工智能的发展会导致人类的终结,因为人类受到缓慢的生物进化的限制,无法与机器竞争。
B. 近期,欧洲议会正式向委员提议,打算设立一套全面的法律来界定人工智能带来的责任和道德问题,说明人工智能已经危及到人类的安全。占大多数,就连蹲厕所看微信的也是多数。
C. 因为机器人会在很多领域代替人类工作,所以,欧洲议会投票通过了向机器人征税的法律提案。
D. 在发展人工智能同时,如何与人工智能和平相处,是人类依然在探索的问题。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药砚
练建安
阳光朗照,河头城浮动飘忽的浓雾渐渐消散。
石钵头赤裸脊背,噔噔踏入石坝码头肉铺摊点,立定,双肩一耸,大块猪肉扇啪嗒一声脆响,平摊在了肉案上。两个伙计手忙脚乱,将猪肉扇挂上一根铜皮红木大秤。一个掌挂钩,一个挪秤砣报数:“二百……三十一斤半。”石钵头斜了他们一眼,操起两把剔骨尖刀,咔咔磨擦,笑骂:“黄疸后生!”
墟镇巷道,湿漉漉的,水气淋漓。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
石钵头认得此人,是个老童生。传说是满腹诗书,考到胡子花白,连一个秀才也没捞着。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石钵头扭头噗地吐出了一口浓痰。
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问:“前蹄,几多钱啊?”石钵头利刀游走剔骨,沙沙响。“老弟,几多钱?”华昌再问。石钵头说:“现钱,不赊账。”华昌说:“你这后生哥啊,好没道理,咋就说俺要赊账呢?”
石钵头说:“搞笑嘴!”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华昌说:“无怨无仇,做嘛介不卖?”石钵头斫下猪蹄,说:“看好了,可是这副?”华昌点头。石钵头抓起猪蹄,猛地往后抛入汀江,说:“俺要敬孝龙王爷。不行么?”华昌拣起制钱,一声不吭地走了。身后传来阵阵哄笑声。
半个月后,华昌带着几个破蒙童子江岸踏青,歇息于城东风雨亭。彼时,石钵头正惬意地嚼吃着亭间售卖的糖酥花生。一扬手,花生壳撒落遍地。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先生教俺一本书,俺教先生打野猪。野猪逐过河,逐去先生背驼驼……”
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
华昌是邻县武邑山子背人。山子背距河头城七八铺远。他那蒙馆设在张家大宗祠里。
夜晚,细雨濛濛,倒春寒风吹动西厢房窗棂。昏黄油灯下,华昌翻阅旧日诗稿。当他读到“学书学剑两不成”时,不由得悲从中来。
嗒,嗒嗒。有轻微的叩门声。没错,是叩门声。开门,竟是多年未见的老友李半仙。奇香扑鼻。李半仙拎着一副卤猪蹄,笑眯眯地看着他。
转眼到了仲夏。这个午日,童子早散学了。华昌困倦欲睡。宗祠内,闯入了一个莽汉。定睛一看,却是石钵头。
石钵头拎着一副肥硕猪蹄,恭恭敬敬地放在书案上。华昌轻摇折扇,说:“得非有辱斯文乎?”石钵头懵懵懂懂。华昌合上折扇,说:“君子不食嗟来之食。”石钵头愕然。华昌站起,迈方步,七八个来回,用了大白话:“有嘛介求俺?直说吧。”石钵头苦着脸,说:“俺老娘瘫了。李半仙的药方,求您老给半块端砚,做药引子。”华昌坐下,说:“奇了怪了,这端砚何处无有?为何要俺给你?”石钵头说:“李半仙说了,定要半块阿婆坑的端砚,甲子年中秋日戌时月圆蓄墨的。百砚斋掌柜的说,那时日,方圆几百里,只有您老先生买了一块。”“哦。”华昌说,“桌上有。识字么?”石钵头苦笑:“开过蒙,又被先生赶回家啦……略识几个字。”华昌微闭双眼,说:“自家看,可要看清喽。”
石钵头抓过端砚。长九寸,宽五寸,厚二寸一分,份量颇重。抬起,勾头看去,砚底刻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甲子年中秋日戌时练华昌购置于河头城百砚斋。”石钵头认得时日数字,说:“就是这块,就是这块!”说着,掏出一锭约摸五两重的银子。华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
石钵头嗫嚅不知所措了。华昌自言自语:“李半仙?这个李半仙搞嘛介名堂?”石钵头急了:“老先生,俺……俺……”华昌举手截止,说:“后生哥,半块,何谓半块?就不能有丝毫差错,分得来么?”石钵头额上冒出冷汗,说:“刀斧斫开?”华昌笑了:“何须如此麻烦。”
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低一声。
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
(原载《天池》2016年第6期)
4.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第二段中“赤裸脊背”“双肩一耸”“两个伙计手忙脚乱”等处,运用了正、侧面结合手法,生动地塑造了石钵头强悍、霸气的屠夫形象。
B. 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是因为看他“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
C. 小说中两处画线句子景物描写非常精炼,第一处重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第二处则主要烘托了华昌此刻惆怅、失落的心理。
D. 小说以“药砚”为题,含义深刻:这“砚”既是给石钵头老娘治瘫病的药引子,也是教育他要尊师重道、宽以待人的良药。
5. 请结合全文概括华昌的形象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6. 小说结尾的画线句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鱼图腾
蔡楠
现在,我就静静地在白洋淀博物馆里游泳。或者说,我就静静地在玻璃橱窗里游泳。我看着在我面前游来游去的游客。他们对我指指点点品头论足,甚至拍照摄影。我有些烦。我真想一个鲤鱼打挺儿,飞过这些人的头顶,飞出这座新建的博物馆。可是玻璃和石头禁锢了我。我其实是在凭着千万年来的记忆游泳。
记忆是现代通向远古的一条通道。我常在这条通道里来回游动。在遥远的记忆里,没有石头、玻璃,也没有这现代化的建筑,只有水草连天的一片泽野,还有古黄河的冲积扇群。就让我从这泽野冲积扇群说起吧。
那时,我是一条年轻的白鲤。我和我的同伴红鲤,黄鲤们就生活在这一片水草连天的泽野里。淀水澄澈,水草丰茂,空气细腻、湿润而清香。鸥鸟在葱绿的岛上鸣唱,声音把淀水震得发颤。我们就在这呜唱里处变不惊地游来游去。我有时候还大胆地把身体晾晒在岛边。一只红嘴黑天鹅慢慢地靠近我,长喙啄着我白色的锦鳞,我的身体舒服极了。
我是听到妘水妘山的脚步声才匆忙跳进水中的。那脚步声急促而嘈杂。起初是一两个人的,后来便是一群人的。水泽边映出了他们身上脏兮兮的兽皮、乱糟糟的长发和手里高举着的棍棒、石器。这是一支氏族。他们是山顶洞人的后裔。他们是在远行寻找食物的途中迷路的。无意中他们发现了这片水域。那个叫妘水的女首领把脖子上的贝壳项链一下子就拽散了。她的声音随着那落水的贝壳,野花一样绽放开来,妘山,我们找到路了,这里就是咱们以后的路。
这还用说吗?这里也是咱们以后的家。被唤作妘山的男人早就跳进了水里。他的衣裳像两片荷叶一样飞到了岸边,精赤粗壮的身体像块黑漆漆的石头砸得水面痛苦而斑驳。他的身后是更多的石头一起砸来。男石头,还有女石头。一个氏族的所有的石头。他们都赤条条地沉入水底,又浮上水面。他们变成了黑鱼,变成了黄鱼,变成了白鱼。而他们洗浴的那片淀水,已经变得浑浊。妘山洗干净了身体,洗干净了头发,上岸,拿来一截削尖了的木棒,一个猛子扎进了水里,又一个跳跃蹿了出来,木棒上就插着一尾因疼痛呐喊的鲤鱼了。妘山把鱼送到了正用骨针盘头的妘水的手里,然后在妘水的脸上摸了一把,又一个猛子扎进了水里。其余的男人如法炮制,他们的木棒上就有了我的同类。我躲在深水的一块石缝间,才逃过此劫。
我看见他们就那么赤条条上了小岛,点燃了一堆又一堆的蒲草。鱼们就在火里、在木棒上变成了食物。还有等不及的,干脆就把活鱼直接送入了嘴里。鱼鳞、鱼肠、鱼肚就很不雅观地粘在他们的血盆大口上。他们吃了鱼,有了力气,又向水鸟们发动了进攻。野鸭,野鹭惊飞了半边天。鸟巢被他们捣毁了,鸟蛋成了他们的腹中之物。就连行动慢的鸟儿;也没有逃脱他们的掌控。又是一堆一堆火起,鱼类的好朋友鸟类也焦糊了翅膀。那只红嘴黑天鹅拖着被击中的伤腿,黯然一声哀鸣,冲入云霄,没入了远天的苍茫……
这片水域真的成了这个氏族的家园。他们盖起了窝棚,建起了水寨,生起了儿女,过起了日月。而我们不得不向深水迁移。在迁移途中,别的鱼们都咒骂着这群恶魔。而我却在思考着另一个问题:人类与我们鱼类不是天敌,也不是非以我们为食不可。我们应该成为好邻居,我们应该创造一种更好的生存方式。
于是,我毅然返回了我们那片原始的水域。我跳上了那个小岛。奇怪,当我踏上小岛的时候,我竟然变成了一个人的模样。我找到了妘水。她正在岛上采集野果,肩上还背着一个红嫩的女娃。妘山躺在一堆野草上嚼着草根。鸟们都飞走了,妘山捕猎的工具上已经布满了青苔。我对妘水打着手势,艰难地说着我的思路。我说,你们要学会种植,要学会种粟、种黍。我说,你们要学会养殖,要养猪,养狗,养牛。我说,你们要学会制造,要制造犁,制造杵。我说,你们要学会纺织,要纺布,织衣。我还说,你们眼里不能只有这个小岛,要走遍整个泽野,走遍整个冲积扇平原。妘水听懂了我连比划带说的话,她把那个女娃扔给了妘山,光着大脚板跑了。她吹起了石哨。不一会儿,整个水寨子的成员都聚集到这里来了。
妘水还要我再说一遍。我已经不会说了。我跑到了小岛的边缘,跳进了水里。我又变成了一条白鲤。
后来,妘水带着她的氏族搬走了。搬到了岸上。他们按我说的做了。他们学会了种植,学会了养殖,学会了制造,学会了纺织。后来,又来了几个氏族。他们建起了部落。妘水让妘山当了部落长。后来,他们建起了这片水泽最早的浑渥城。
鱼们和鸟们就又回到了我们的泽国。我们在经历了那么多的伤痛之后,又恢复了往昔的平静。
可我已经不能平静。我想去看看浑渥城。我想告诉他们城市还要扩大,还要变迁,甚至还要灭亡。于是我又一次跳到了平地上。我在城里找到了妘山。这次我没那么幸运,妘山妘水没让我回到泽国。他们扣住了我,把我供奉在部落中心的广场上。从此,他们不再吃鱼。我就成了他们的图腾。正如我所预料的那样。那座部落城数番沉降隆起,数番灭亡生长,终于变成了你看到的现代化都市。早已变成鱼化石的我,在千万年出土后,被当作室贝送进了白洋淀博物馆。
(选自江西人民出版社《鱼图腾》)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从古黄河的那片泽野和冲积扇群说起,实际上暗合了黄河是母亲河,更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和成长的摇篮这一共识。
B. 妘水拽散项链、声音如野花绽放,是发现新生路的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表明他们将要在新的地方安居乐业、繁衍生息。
C. “我”建议被人类采纳,后来他们建立了部落,鱼们和鸟们也回到平静的泽国,但“我”渴望着被崇拜,内心无法平静。
D. 作者着眼于人类发展的大背景,从一条鱼的视角讲述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人与大自然的相处之道,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8.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篇描写成为图腾的白鲤被游客参观,结尾交代白鲤成为图腾的缘由,首尾相顾,结构完整,又与小说的题目相呼应。
B. 文章多处运用突转手法,如鱼们迁移躲避而“我”却思考如何与人类睦邻友好,从而使情节发生剧变,增强故事曲折性。
C. 作者笔下的生存环境是动态的,静谧与喧嚣的对比变化既能够制造矛盾冲突、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又能够表现小说主题。
D. 白鲤这一形象鲜明突出,它善于思考,勇于践行,善良仁爱、勇于献身,不断改变着妘水妘山们的生活,给人深刻印象。
9. “图腾”一般为原始社会中氏族的标志,代表一种崇拜。文中的白鲤为什么会成为图腾?
10. 本文带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沛公之从雒阳①南出轩辕。良引兵从沛公。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②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联合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畔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
汉元年正月,沛公为汉王,王巴蜀,令良厚遗项伯,使请汉中地。项王乃许之。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项王以此无西忧汉心,而发兵北击齐。良亡,间行归汉王。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吾欲捐关以东等,谁可与共功者?”良进曰:“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郤;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然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怒。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其秋,汉王追楚至阳夏南,战不利而壁固陵,诸侯期不至。良说汉王,汉王用其计,诸侯皆至。汉六年正月,封功臣。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留侯性多病,即行道引术,不食谷,杜门不出岁余。会高帝崩,吕后德留侯,乃强食之,曰:“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何至自苦如此乎!”留侯不得已,强听而食。
高帝崩,后八年卒,谥为文成侯。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二十五》,有删节)
注:①雒阳:洛阳。②郦食其:人名。
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B. 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C. 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D. 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1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侯,古代爵位名,为春秋时期五等爵位的第二等,比“伯”高一等。《烛之武退秦师》中晋侯比秦伯高一等。
B. 崩,古代称帝王或王后死叫“崩”,称诸侯死叫“薨”,称大夫死叫“不禄”,士死为“卒”,“卒”后来成为死亡的通称。
C. 谥,是指封建时代在人死后根据其生前事迹给予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也称为谥号。
D.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为“前四史”之一,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其中的“世家”是叙述贵族王侯之事的。
1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良轻财爱国。韩国破亡之时,张良家有僮奴三百人。他拿出全部家财来寻找刺客暗杀秦王,为韩国报仇。
B. 张良足智多谋。打败峣山下秦军,破项羽疑,荐举良才,解除危难,为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
C. 张良为人精明。他献计刘邦,啖秦军将领,从而没有动用一兵一卒,一举拿下了咸阳。
D. 张良作为谋臣考虑周全。韩信想自立为齐王,惹怒汉王。张良献计后,汉王派张良前去授予韩信齐王王印。
1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
(2)此独其将欲畔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书室明暖,终日婆娑其间,倦则扶杖至小园,戏作长句二首①(其一)
陆游
放翁老手竟超然,俗子何由与作缘?
百榼②旧曾夸席地,一窗今复幻壶天③。
梦回橙在屏风曲,雨霁梅迎拄杖前。
吾忧吾庐得安卧,笑人思颍④忆平泉⑤。
[注]①这首诗作于绍熙五年(1194) 陆游七十岁奉祠家居山阴时。②百榼:犹言很多杯酒。喻善饮。③壶天:本指神仙境界,传说古代神仙施壹公。④思颍:宋欧阳修知颍州后,喜欢颍州风物,买田筑室于其地。⑤平泉:指唐李德裕在洛阳购置平泉别墅。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年已七旬,终日“婆娑”书室,心境“超然”,反映出他晚年好学不倦的精神。
B.第四句紧扣题目的“明”字,写书室阳光明媚,窗边景色好,不异于“壶中天地”。
C.末句化用典故,借对俗子求田问舍、经营园林别墅的嘲笑,反衬自己对书室的喜爱。
D.这首诗把一些生活细节组织起来,室内室外,怀旧写今,描景抒情,都能随手拈来。
16.诗的颈联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称出游时的食物都可来自山间,肥美的鱼从溪水中捕捞出,所谓“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而用山泉制作的美酒,也别有风味,所谓“_______ ,_______”。
(2)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借历史影射现实,说南宋的失败,国家的耻辱,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渐渐地被人们淡忘了的句子是:“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李白在《蜀道难》中状写蜀道之险,说“飞湍瀑流争喧豗,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18.下面是X市X中学学生张晓写给《语文匠》编辑部的投稿信,其中有五处表达存在不得体的情况,请你找出来并进行修改。
《语文匠》编辑部:
我是 X市X中学学生张晓,是一位酷爱写作的妹仔。久闻你刊大名,决定投稿。现奉上大作《蒙茶飘香》一篇,敬请拜读。还望务必拔冗回示为谢!
此致
敬礼!
张晓
2018年7月6日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19.“词云图”是对关键词进行数据化展示的统计图形。不同文字有序组合,字体大小与出现频率正相关,使浏览者直观地捕捉到关键点。天气最冷、疫情最艰难之时,十几万“逆行者”为武汉增添温暖记忆。不久前,国家信息中心对近千万条网络数据进行分析,绘成如下职业词云图,以展示“逆行者”的职业特征。
(1)列举读图后你的两条发现及由此分别引发的思考。
(2)请选择一种职业,用一句话向该职业的从业者表达你的敬意。
四、写作(6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0年9月8日,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京举行。抗疫大战,打出了“硬核”战果,其彰显的“生命至上”“舍生忘死”等抗疫精神,亦成为中国抗疫决胜的关键。“生命至上”是视生命高于一切的价值追求,“舍生忘死”是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拼命精神。
请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对此有怎样的理解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分析和概括文中重要概念的能力。
B项,“人工智能的功效可媲美人工制作”范围扩大,原文第一段为“不少体验者认为,机器的手冲咖啡可媲美人工制作”。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项,“埃森哲咨询公司认为……人类工作有一半可能在2055年实现自动化”张冠李戴,这是“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报告预测”,而不是“埃森哲咨询公司”研究结果。相关内容在文章第二段。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A项,“全人工智能的发展会导致人类的终结”表述绝对化,原文为“全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导致人类的终结”。
B项,“说明人工智能已经危及到人类的安全”无中生有,文中没有相关表述。最后一段为“近期,欧洲议会就正式向委员会提议,打算设立一套全面的法律来界定人工智能带来的责任和道德问题”。
C项,“欧洲议会投票通过了向机器人征税的法律提案”错误,原文最后一段只是说“此前欧洲议会也对类似法律提案进行过投票”,但没说“投票通过”。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需要首先明确题干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文本,结合文本内容来筛选比对,分析鉴赏选出正确答案。
B项,“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表述错误。结合文本后面的内容分析可知,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主要是因为他内心对华昌这样的读书人的憎恶和鄙视。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人物形象特点分析。解答此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人物形象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的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
华昌的形象特点,结合文本内容分析。①如从“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可知,华昌斯文谦和,穷困潦倒;②根据文本“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可知,华昌隐忍退让;根据文本“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低一声。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可知,华昌身怀绝技;③根据文本“华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可知,华昌正直善良,宽容大度。
【6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本结构内容理解与分析。小说结尾常见的作用:突出波澜,震撼人心;照应前文,不突兀。留下空白给读者想象空间,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深化主题;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令人回味。耐人寻味;给人以喜悦欣慰之感;反应美好愿望。
“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小说结尾出人意料。“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华昌明明身怀绝技,却不计较石钵头的多次挑衅,突出了他的隐忍大度,丰富了人物的形象。结合华昌的语言等内容分析,如“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等,小说结尾揭示作品的主题,更好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题:生活中应当尊重他人、宽容大度。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意,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
题干问的是“第7段中,看到车夫艰难地爬上了坡后,‘我心里的惆怅和悲凉竟然了无影踪’,这是为什么”。首先到第七段找到题干中的引文,然后结合前后的语境分析“惆怅和悲凉”消失的原因。如第六段“‘没关系没关系,这点坡都骑不上去,我咋个挣生活啊?’言毕,快乐地笑了两声”“他的独腿顽强地与后退的力量抗争着”“他是在跟自己较劲,与命运抗争”,从车夫的表现和“我”的感触来看,“我”之所以消除了“惆怅和悲凉”,是因为车夫与命运抗争而“挣”来了坦荡而快乐的生活的事实教育了“我”,使“我”消除了自责和对车夫的怜悯及担忧。
【8x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意,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
题干问的是“‘议完事后,朋友留我吃饭’,‘我’为什么‘坚决拒绝了’”。首先应找到题干中的因为,在文章最后,然后结合前后的语境分析,当朋友看到车夫远去的时候,他说“你为什么不让他送你,那些可恶的家伙总是骗一个是一个!你太老实了”,结合上文朋友对于车价的嘱咐可以看出朋友对这些车夫的态度;而车夫之所以没有送到朋友家这儿,是因为“我本来应该把你送进门的,可那是一幢高级别墅,往别墅里去的人,至少应该坐出租车啊……我怕被你朋友看见”,听到车夫的这番话,“我”流泪了,可见“我”受到车夫高尚品质的强烈震撼,故听到朋友对车夫的玷污后,“我”的内心是不满的,不能接受朋友对车夫的不公正的评价。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梳理情节,体会人物思想感情变化的能力。
题干问的是“面对车夫,‘我’的思想感情不断发生变化,写出变化的几个阶段”。考生需要到文中圈出“我”的心理变化的内容,如有现成的词语可以直接拿来使用,如没有,则可以根据“我”的表现进行概括。如一开始车夫问“我”要五元时,“我”误以为车夫敲诈;当“我”看到车夫是独腿时,“我猛然间觉得很不是滋味,眼光直直地瞪着他的断腿,瞪着悬在空中前后摇摆的那截黄黄的裤管。我觉得我很不人道,甚至卑鄙。我的喉咙有些发干,心胸里被一种奇怪的惆怅甚至悲凉的情绪纠缠着,笼罩着”,此时对车夫是同情的;当看到车夫爬坡时,“他是在跟自己较劲,与命运抗争”,此时“我”的内心对车夫应是崇敬的;如车夫解释为什么不送到朋友家门口时,“我的眼泪流了下来。我天生是不大流泪的人”,此时“我”的内心是感动的;文章最后“我”拒绝在朋友家吃饭,且“徒步走过了那段没有公交车的路程。我从来没有与自己的两条腿这般亲近过,从来没有觉得自己的两条腿这般有力过”,可见此时的“我”已经把车夫当作人生的榜样了。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
题干要求“车夫是一个具有很多优秀品质的人物,请简析车夫形象并结合具体情节分析”。考生需要圈出文中人物的表现,然后根据这些表现概括人物特点。如文章第三段“他说得这般诚恳,话语里透着关切,使我情不自禁地看了看他,他穿着这座城市经营人力三轮车的人统一的黄马甲,剪得齐齐整整的头发已经花白了,至少有55岁的年纪”,这表现出人物的诚恳,对他人很关心;如第六段“他急忙制止‘没关系没关系,这点坡都骑不上去,我咋个挣生活啊’”“言毕,快乐地笑了两声”,车夫虽然身有残疾,他不怕困难,坚持自食其力,以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积极地与命运抗争;如“有两个韩国人来成都,想坐人力车沿二环路走一趟,看看成都的风景。别人的车他们不坐,偏要坐我的车。他们一定以为我会半路出丑的,没想到,嘿,我这条独腿为咱们成都人争了气,为中国人争了气”,车夫在外国人面前表现出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如“他坚决不收,‘讲好的价,怎么能变呢?你这叫我以后咋个在世上混啊’”,车夫讲求信誉,自尊自爱;如“我本来应该把你送进门的,可那是一幢高级别墅,往别墅里去的人,至少应该坐出租车啊……我怕被你朋友看见”,可见车夫为人很善良,处处为别人着想。考生可以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
句子意思是“当初我在下邳起兵,与陛下在留县会合,这是上天把我授给了陛下。陛下采用我的计策,幸而时常料中,我希望封在留县就满足了,不敢接受三万户的封地。”
AC项,“留”指“留县”,为地点名词。其前省了介词“于”,作“会”的后置状语,“会于留”即“于留会”,意思是“在留县会和”。“此”的意思是“这”,作下一句的主语,所以“留”与“此”之间要断开。排除AC两项;
B项,“下邳”,为地点名词,其前省略了介词“于”,作“起”的后置状语,即“于下邳起”,意思是“在下邳起兵”,主语为“臣”,意思是“我在下邳起兵”,结构完整,意思独立,其后断开,排除B项。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识记古代文学文化常识能力。
B项,“称大夫死叫‘不禄’,士死为‘卒’”说法错误,应该是:大夫死叫“卒”,士死叫“不禄”。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C项,“从而没有动用一兵一卒,一举拿下了咸阳”说法错误,相关信息在文章第二段,原文为“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
故选C。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
(1)句中,“且”,暂且;“壁”,营垒、军营、军垒;“为”,介词,替、给;“具”,准备、备办;“益张旗帜诸山上”,省略句,“诸山上”前省略介词“于”,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于)诸山上益张旗帜”。
(2)句中,“此独其将欲畔耳”,判断句,这只是他们的将领想要反叛罢了;“独”,只是;“因”,趁着;“解”,通“懈”,懈怠(或:松懈)。
【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参考译文:
留侯张良,他的祖先是韩国人。韩国灭亡时,张良家的僮奴有三百人。他的弟弟死后没有厚葬,而是用全部家财来寻求刺客暗杀秦王,为韩国报仇,因他祖父、父亲历任韩国五代国君之相的缘故。
沛公从雒阳向南穿过辕山时,张良率兵跟随沛公。沛公打算率领两万人马去攻击峣山下的秦军,张良劝说道:“秦军还很强大,不可轻视。我听说他们的将领是屠户的儿子,买卖人容易用利益来动摇。希望沛公暂且驻留营垒,派一部分人先出发,给五万人准备粮饷,在各山头上多多张挂旗帜,作为疑兵之计,然后派郦食其带着贵重的财宝去诱惑秦将。”秦军的将领果然反叛,打算和沛公联合一齐向西袭击咸阳,沛公想接受他们。张良说:“这只是他们的将领想反叛罢了,恐怕士兵们不会听从。如不听从就一定会有危险,不如趁他们懈怠时去袭击他们。”于是沛公率兵袭击秦军,大败秦军。于是到了咸阳,秦王子婴投降了沛公。
汉元年正月,沛公做了汉王,统治巴蜀地区,让张良厚赠项伯,让他请领汉中地区。项王就答应了。张良趁机劝汉王说:“大王为什么不烧断所经过的栈道,告示天下人你没有再回来的想法,用这个办法来稳住项王的心。”于是派张良回去。他一边走,一边烧断了栈道。项王因此消除了西面对汉王的忧心,而向北发兵去攻打齐国。张良逃跑了,从小路跑去归依汉王。到了下邑,汉王下马倚着马鞍问:“我打算把函谷关以东地区赠送给别人,不知谁可以和我共建功业呢?”张良进言说:“九江王黥布是楚军的猛将,他和项王有隔阂;彭越和齐王田荣在梁地反叛,这两个人马上就可以使用。而汉王的将领只有韩信可以委任大事,独当一面。如果打算捐弃关东之地,就送给这三个人,楚军就可以打败了。”最后击败楚军的,正是靠了这三个人的力量。
张良体弱多病,不曾单独领兵,经常作为谋臣,时时跟从在汉王身边。汉四年,韩信打败齐国以后想自立为齐王,汉王非常生气。张良劝说汉王,汉王才派张良前去授予韩信齐王王印。这年秋天,汉王追击楚军到了阳夏的南面,因战斗失利而驻守固陵,诸侯们到了约定的时间还没到。张良劝说汉王,汉王采用了他的计谋,诸侯们才都来到。汉六年正月,封赏有功之臣。高帝说:“运筹谋划于帷帐之中,决战取胜在千里之外,是子房的功劳。你自己在齐地选择三万户作为封地吧。”张良说:“当初我在下邳起兵,与陛下在留县会合,这是上天把我授给了陛下。陛下采用我的计策,幸而时常料中,我希望封在留县就满足了,不敢接受三万户的封地。”于是封张良为留侯。留侯身体多病,便施行道引之术,不食谷物,闭门不出一年多。恰逢高帝驾崩,吕后感激留侯的恩德,就强让他吃饭,说:“人生一世,如白驹过隙那样短促,何必自找苦吃到如此地步啊!”留侯不得已,勉强听从吕后的话而进食。
高帝驾崩,八年以后,留侯去世,谥号为文成侯。
【15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C项,本诗陆游自注:“李卫公忆平泉山居,欧阳公思颍诗,皆数十首。”引用典故不是“对俗子求田问舍、经营园林别墅的嘲笑”,而是自表心迹:吾爱吾庐。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句子的能力。炼句是诗歌鉴赏的高频考点,所炼之句往往是在该诗中最富有表现力的句子。答题时,先要释句,然后指明手法,最后分析表达效果;分析表达效果时要将句子放回到诗中,体会其表情达意上的妙处。
这首诗是诗人在七十岁时候写的,首联,照应标题,写出了老年闲居的“超然”脱俗。颔联写出了今昔对比,过去自己的酒量很大,主要是写自己年轻时,有着远大的抱负,万丈豪情,现在闲居家中,书室明亮,享受这神仙般的壶天境界,当然也有豪情消减、投老湖村的感慨。诗歌颈联“梦回橙在屏风曲,雨霁梅迎拄杖前”,字面意思是梦醒之后看见曲折的屏风边放着一些橙子,“雨霁”“拄杖”出游,迎面见着早梅的情景。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前妻唐婉的思念之情。其中“橙”字,或许与过去的夫妻生活有着内在联系,“梅”,却与诗人“梦游沈园”里留下的诗句“只见梅花不见人”有关。一个“迎”字,更传神地写出了诗人与前妻唐婉的心灵相通。尾联,呼应首联,写出了自己不求田问舍,不经营园林,书室虽小,亦自可爱,从而表现出“超然”脱俗之情。
【点睛】鉴赏作者的思想情感的答题思路:
(1)抓关键词: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这些词往往是“诗眼”。
(2)抓关键句:指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这样的语句一般出现在诗歌的结尾。
(3)紧扣诗题:不少诗歌的题目对诗歌的内容和诗人情感起着重要的提示作用。
(4)抓意象:意象就是含有情感的物象,以诗歌的意象作为切入点来解读作者的情感,往往可以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5)抓注释:注释一般是对题目、作者、朝代、写作背景等与诗歌内容相关的解释或提示,很多情况下它们对我们的解题起着重要的作用。
诗歌赏析:
这是第一首。起联自表老年闲居的“超然”脱俗。这联概述作冒。颔联出句忆旧,写壮年饮量大,能“席地”而坐,喝它“百榼”,忆南郑诗有“雪中痛饮百木盍空”之句,即可说明。对句写当今,切题目的“明”字,写书室阳光明亮,窗边景色好,不异“壶中天地”;这联今昔对照,豪情消减、投老湖村的感慨,见于言外。颈联出句写梦醒之后看见曲折的屏风边放着一些橙子,不联系诗人其他作品,是不易解其用意的。“菊枕”和被迫与诗人离异的前妻唐碗有关,前人已注意到;“橙”与此事的关系,前人尚未注意。看来“橙”是容易引起诗人对失去了的爱情的回忆之物,试读《秋晴出游》的“梦回有恨无人会,枕畔橙香似昔年”,《十一月四日夜半枕上口占》的“檐间雨滴愁偏觉,枕畔橙香梦亦闻”等句,就可窥见此中消息。得此消息,才能体味这句诗的命意所在。对句写“雨霁”“拄杖”出游,迎面见着早梅的情景。要领会“迎”字的传神,可以参看《探梅》的“欲寻梅花作一笑,数枝忽到拄杖边”两句。结联写平屋小斋,亦自可爱,不必求田问舍,经营阔气的园林别墅。“吾爱吾庐”,用陶渊明《读山海经》“吾亦爱吾庐”句。思颍,指宋欧阳修知颍州后,喜欢颍州风物,买田筑室于其地;平泉,指唐李德裕在洛阳有平泉别墅,饶园林之胜。本诗陆游自注:“李卫公忆平泉山居,欧阳公思颍诗,皆数十首。”
【17题详解】 (1).酿泉为酒 (2).泉香而酒洌 (3).可堪回首 (4).佛狸祠下 (5).一片社鸦社鼓 (6).砯崖转石万壑雷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的默写能力。
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洌、佛狸祠、砯崖、壑。
【18题详解】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通常考虑以下角度: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转述语言得体等等。本题中,“你刊”使用不当,对别人说话应使用敬辞,可以改为“贵刊”;“妹仔”是口语,此处使用不当,可以改为“女生”;“大作”,敬辞,称对方的著作,此处说自己的作品,不当,可改为“拙作”;“拜读”意思是读别人作品或书信的敬辞,或授某某人指点,此处是想表达请别人读自己的作品,使用不当,可以改为“指正”;“务必”过于命令化,与前后的语境不合,可以改为“能”。
【19题详解】
(2)医护人员。你不是启明星,却带来了希望的曙光;你不是天使,却带给我生命的希望;你不是阳光,却给我带来了明亮的前方;你不是甘露,却滋润了我的心田。
【详解】本题考查图文转换和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解题时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句和图表中的各个要素,此类题目将数据以直观的图形方式呈现出来,向答题者介绍或展示某种情况。需认真理解题意,厘清各项关系,然后准确地把握住规律来解答问题。
(1)本题的“规律”是通过图表中字体大小和位置的对比得出,字体大的出现的频率就高,位置距离“心”最近的,表示是人民最关心的。图表中“医护人员和防疫专家”的字体最大,也距离“心”的位置最近。由此可知,“医护人员和防疫专家”是人民最关心的人。
(2)可以选择任何一种图表中的职业。如果选择医护人员,就要体现医护人员的职业特点,他们能给人民带来生命的希望。
【点睛】词云图,其作用主要是为了文本数据的视觉表示,由词汇组成类似云的彩色图形。相对柱状图,折线图,饼图等等用来显示数值数据的图表,词云图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可以展示大量文本数据。每个词的重要性以字体大小,字体越大,越突出,也越重要。通过词云图,可以快速感知最突出的文字,迅速抓住重点。
【20题详解】例文:
“舍生忘死”是最高尚的精神
2020年9月8日,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京举行。大会上提到两种抗疫精神,一个是“生命至上”,另一个是“舍生忘死”。这两种精神看似矛盾,实则不然。“舍生忘死”是为了保护他人的生命,而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这种“舍生忘死”的拼命精神是最高尚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尊重。
2020年1月23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近千名医护人员纷纷签名或在工作群中报名,请求加入医院抗击新冠型肺炎的医疗的队伍,他们说,病人来了必须上,只要自己没倒下肯定要上。就在这样的严峻形势下,有许多医护人员向领导提出申请加入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战斗中去,和全院全社会共同努力,贡献他们一份微薄的力量。他们中既有年轻的医护,也有年资高的主任护士长,把危险留给自己,用生命守护市民健康,他们义无反顾的践行医者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初心和使命。
“我可以带队去支援武汉”,疫情爆发时,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向上级部门提出申请。“国家的大事,自己义不容辞”这位传染病专家、浙大教授如是说。她与钟南山一同,前往防疫一线连续查看现场,赶往北京做疫情汇报,郑重建议“隔离”武汉,然后再连夜回到杭州,早上8点准时出现在医院接诊。让我们感慨的是,不顾劳累、无畏生死的她,已经73岁高龄!为了他人的生命安全,73岁的李院士甘愿赴汤蹈火,“舍生忘死”如李兰娟院士,怎不让人感动!
每当看到电视上那些一身白色“戎装”,战斗在防疫第一线的白衣战士,人们的心中就充满虔敬,他们视疫情为敌情,把医院当战场,在没有硝烟的战斗中舍生忘死,以舍生忘死的精神和钢铁般的意志,谱写了一曲曲光辉壮丽的人生赞歌。他们是和平时期的董存瑞、黄继光。
舍生忘死的抗疫精神,缘起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贪夫殉财兮,烈士殉名”“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等,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写照。有了这种精神,中华文明虽风雨沧桑,却旷古无两,生生不息,千载传承。
为了他人“生命至上”,宁愿自己“舍生忘死”,这是一种大爱精神,是最高尚的精神!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青年人去尊重!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
审题:
本题是一道给材料作文题,材料中给出了两种抗疫精神,一种是“生命至上”,一种是“舍生忘死”。两种精神看似矛盾,实则不然。生命本是宝贵的,“生命至上”是视生命高于一切的价值追求,只有珍惜百姓生命的国家才会积极抗疫。为了护他人生命安全,有人甘愿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这就是“舍生忘死”精神,“舍生忘死”是拼命精神,也是一种大善大美的精神,它也是取得抗疫胜利的法宝。考生可以抓住这两个关键词,结合自己的体会,写一篇不错的文章。这道作文题目时代性很强,侧重于考查青年学生的奉献精神以及责任与担当意识,非常契合近年来高考作文的命题方向。
立意:
①为了他人“生命至上”,宁愿自己“舍生忘死”;
②生命高于一切;
③“舍生忘死”是一种大爱;
④“舍生忘死”精神是中国抗疫决胜关键。
素材:
在2003年非典疫情爆发,人们恐慌之际,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来到前线,他无愧中国呼吸系统传染病防治的领军人物,不顾自身的生命危险治疗重病人与死神夺生命,2003年,钟南山被广州市赋予“抗非英雄”的荣誉称号。17年后的今天,武汉疫情蔓延,牵动着我们每个人的心,钟南山老院士提出建议,不要去武汉,但是18日晚,84岁的他还是义无反顾的挂帅出征,赶往武汉防疫最前线,寻找战胜病毒的抗体,正在疫情最危急的时刻,钟南山院士成为了人民的主心骨,有了他就有了战胜病毒的信念,您就是人们心中的英雄,您有院士的专业,有战士的勇猛,更有博士的担当,我们向您致敬!您就是我们最敬佩的人。
2003年,第一军医大学曾组织一支24人的医疗队赴北京小汤山抗击“非典”。2020年1月24日,除夕夜,时隔17年之后,这支医疗队的全体队员(现属南方医院)再次写下请战书,向组织申请前往一线抗击新型肺炎。“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申请书上的最后一句话,是他们对祖国和人民的庄严承诺,也是这个庚子年除夕夜最响亮的誓言!
金银潭医院是武汉市最大的传染病专科医院,在这次战“疫”中,收治的全部是新型肺炎的确诊患者。院长张定宇是个急性子。“雷厉风行”,是同事们对他的一致评价。在疫情中“逆行”的日子里,张定宇往往凌晨2点刚躺下,4点就得爬起来,每天接无数电话,处理各种突发事件。“性子急,是因为生命留给我的时间不多了。”“我是一个渐冻症患者,双腿已经开始萎缩,全身慢慢都会失去知觉。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把重要的事情做完;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的病人。”张定宇的爱人在武汉第四医院工作,也在疫情防控一线。1月14日,她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住院治疗。分身乏术的张定宇,忙得一连三四天都顾不上去看妻子一眼。“我很内疚,我也许是个好医生,但不是个好丈夫。我们结婚28年了,我也害怕,怕她身体扛不过去,怕失去她!”疫情还没发生前,有空的时候,张定宇会去徒步。他说,我很珍惜还能走路的时间。而疫情面前,他要与命运叫板,在抗击疫情的最前沿,用渐冻的身体,托起患者的信心与希望,托起更多人的生命与健康。
疫情期间,南京市中医院副院长徐辉在一线连续奋战18天之后,突发疾病抢救无效不幸去世,享年51岁。作为南京市中医院新冠肺炎防治指挥部副组长、防治工作小组组长,徐辉认真忙碌的身影依然让同事记忆犹新。“制定各种方案、去发热门诊,她每天都是加班加点工作,很少能准时下班,经常都是忙到深夜。”南京市中医院产科病房护士长欧阳娟说。
结构层次:
《“舍生忘死”是最高尚的精神》是一篇优秀的议论文,文章首先引用材料,进而提出观点:这种“舍生忘死”的拼命精神是最高尚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尊重。文章列举了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近千名医护人员请求加入抗击新冠型肺炎的医疗队伍的事例和李兰娟院士的事例,歌颂他们在疫情面前舍生忘死的精神。后文从理论上论证舍生忘死精神缘起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它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写照。文章最后扣题,再次呼吁这种精神值得每一个青年人去尊重。文章结构清晰,论证充分,论述中事实论据的运用和对所用材料的理解准确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