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建安《药砚》入选沈阳一四五中学高三语文试卷(全) 练建安 上传

单篇 作者授权首发

68次点击|2次点赞

赞一下

练建安《药砚》入选沈阳一四五中学高三语文试卷(全)


360截图20240621112556793.jpg360截图20240621112629082.jpg360截图20240621112027874.jpg360截图20240621112055746.jpg

360截图20240621112242628.jpg2020年沈阳市第一四五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茶魂

陈国炯

老头蹲在名茶市场两排店面连廊口,面前放着一个竹藤编织的方形箱子,像以前剃头匠的工具箱那么大,竹藤箱内铺着一层糊蚕簟的纸,纸上放着嫩绿的茶叶,大约三四斤量。卖茶的买茶的来来往往从老头面前走过,有看他一眼的,也有不看的。有一个比老头小十多岁的小平头在老头面前晃过来晃过去,看看老头的茶叶,也看看老头的人,偶尔会与老头搭讪几句,但不提买卖茶叶的事。

这时,走过来一位年轻人,说想买几斤茶叶自己喝,问老头:你的茶叶是自家产的吧?”老头笑笑说:你这话等于没问,谁会告诉你不是自家产的?”年轻人听了老头的话,觉得讲得在理,也觉得老头有点倔劲。年轻人遂问老头:茶叶多少钱一斤?”老头说:一千二百元一斤。年轻人觉得老头疯了,目前市场上的茶叶最高是六百元一斤,老头的茶叶居然要比市场最高价高一倍。但年轻人想老头的茶叶估计农药打得少,应该会比茶叶铺里的茶叶绿色环保,于是与老头讨价还价起来,最后,以九百元一斤商定。

小平头见年轻人要买老头的茶叶,投去贊赏的目光,对年轻人说:你好眼力,识货。年轻人听了小平头的话不以为然,说:这茶在树上长的,锅里炒的,会有什么特别,我只是看他年纪大了,蹲了这么长时间,累了,才买他茶叶的。老头听了年轻人的话很不高兴,装茶叶的手僵在那里,很快又把刚刚装在纸袋里的茶叶倒回竹藤箱内。老头对年轻人说:不卖了。搞得年轻人一愣,不明原因,还以为老头嫌卖低了。年轻人说:给你加一百。老头说:不卖,加一千也不卖。年轻人悻悻地走了。

小平头看得急了,劝老头还是卖吧,不必赌气。老头不急,淡淡地笑笑,依然蹲在竹藤箱前,看看市场内熙熙攘攘的人流,也看看自己的茶叶。

又有人来看老头的茶叶,有的还他三百元一斤,也有四百元一斤。老头不卖。

临近中午,老头的茶叶仍然没有卖掉,小平头递一支烟给老头,老头接了,点上,然后问小平头:你想买茶叶?”小平头吐一口烟雾,说:你的茶叶的确是好茶,但我买不起,我连一般的茶叶也买不起,但我喜欢茶,我只能到茶市来看看,饱饱眼福。

老头打量一下小平头,不问为什么连普通的茶也买不起,人家的痛,老头不会去碰。老头连说:你真能看出我的茶叶好?”

小平头没有回答老头的话,而是双手十分恭敬地捧起竹滕箱,细细地打量,又用鼻子嗅嗅茶叶,十分陶醉地啧着嘴,好茶好茶地赞叹着。小平头问老头:能否让我冲泡一杯?”老头说:拿去泡吧。小平头小心翼翼地从竹藤箱里用拥指与食指捏了一撮茶叶,放入自己随身带的透明玻璃杯内。就近走进一家茶叶铺,向老板娘要来一只热水瓶,走到老头面前,将热水缓缓地注入杯内。立时茶香飘逸,馨馥若兰;汤色清澈明亮,叶片嫩绿匀齐,一个个芽尖直立,相相如生。小平头看得眼直了。又用鼻子嗅嗅,轻轻品啜茶汤,顿感齿间流芳,回味无穷。小平头微闭双目,享受着世间少有的茶味,自言自话:此茶必产于高山之巅,又居于水旁,此水非一般小溪的半活水,更不是山塘水库的死水,此水必是活水,是常年流动的泉水。

老头听了小平头的话,投去赞许的目光。小平头也从老头的目光中读出了自信,继续说:此茶长年被雾气笼罩,此雾非天上之雾,是泉水中蒸发出的水雾,寒冬不冷,酷暑不热,此茶常年在温润中生长发芽。小平头又轻啜一口茶水,擎起茶杯打量着,说:此茶你采摘于早晨七八点钟的时候,水分不重,又没有太烈的阳光灼晒,因此显得温润清口。老头听得呆了,不说话,呆呆地看着小平头,小平头又打量下杯中茶,继续说道:你对青锅、回潮、辉锅每道工序严格把控,抖、带、挤、甩、挺、拓、扣、抓、压、磨技艺使用得恰到好处。所以此茶品味上乘,即使闻名遐迩的西湖龙井和大佛龙井也无法与你的茶相提并论。小平头忽然发出一声轻叹,说:但此茶也有一个瑕疵。

老头听得似痴似醉时,忽然听到小平头的叹息,并说此茶还有瑕疵,惊问道:什么瑕疵?”小平头说:此茶炒制好后,不是放在竹簟之类竹器上,而是放在木器上,这木器还是松木板做的,稍稍消损了茶魂,但不伤大雅,仍是好茶。这下老头把小平头当神看待了,他家用的畚斗的确是用松木板制作的,每次炒好茶后,先把烫手的茶叶放在畚斗里冷却后,再装入塑料袋里封存。

老头听完后对小平头露出膜拜之色,惊呼道:你是茶神。小平头听了老头的话,摇摇手谦逊地说:不敢不敢,只是喜欢茶,爱研究而已。遂捧着茶杯准备离去。

在小平头即将消失时,老头大声说:请留步。老头把已装入塑料袋里的茶叶送到小平头面前。小平头一脸惊愕,略显愧色地说:我虽识得你的茶是世间极品,但我无力购买享用。

老头又显得有些倔劲,将装有茶叶的塑料袋塞到小平头手上。这下小平头呆了,嘴大张着,却什么话也没说出来。

(选自《安徽文学》20201 期,有删改)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首段交代了名茶市场的环境和相关人物,为小平头和卖茶老人之间的品茶、送茶的情节做铺垫。

B. 年轻人买老头茶叶,既是因为茶叶绿色环保,又是因为看老人年纪大了”“累了而产生同情。

C. “人家的痛,老头不会去碰,老人不追问买不起的原因,表现了对小平头的尊严的维护,反映老人的善良。

D. 老头的茶品位上乘的主要原因是产自高山之巅,长年为泉水中蒸发出的水雾所笼罩,没有太阳光的照射,制茶工序把控严格。

2. 小说主要采用哪些手法塑造小平头这一人物形象的? 请简要分析。

3. “倔劲小说中多次出现,请简析其作用。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远来是为的这一湖水

刚下过一场雨,蒙自的老街湿漉漉的。一线阳光就在这时划过来,南湖上又是一片光鲜。如果没有穿梭往来的汽车,会让人想起多少年前的5月,同现在差不多的天气,南湖边霎时出现了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男的衣衫整洁,女的裙裾飘摇。一下子涌来这么多文化人,让人有一种震惊和欣喜,来的是西南联大的学生啊。一个享誉世界的文化讲坛也在南湖边开启,主讲者有陈寅恪、冯友兰、钱穆、闻一多、朱自清、沈从文……

②1938年,在北中国已经放不下一张书桌的情况下,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南迁昆明,组建了西南联大。由于昆明校舍不敷,边城蒙自便暂时接纳了联大的文学院、法学院。政府尽心,绅士尽力,把联大师生安顿在风景秀丽的南湖边,让他们住进最好的房子。蒙自海关、法国领事馆、哥胪士洋行和周柏斋的颐楼,成了分校的教室和住地。领事馆敞亮气派、高树挺拔,哥胪士洋行是整个蒙自最豪华的西式建筑,海关大院则像一座花园。

这样,西南联大师生的生活就与美丽的南湖融在了一起。每天,师生上下课经过南湖东堤,课余在湖边读书、唱歌、诵诗,在湖里畅游,在亭上探讨,青春的气息弥漫水中。鱼翔浅底,鸟儿扑飞,田田莲叶拨弄着微风。南湖,一时成了联大师生感情的依托、诗情的沃土。想起诗人周定一的《南湖短歌》,这首诗感情淋漓,淋漓得让人泪涌:

我远来是为的这一园花。

你问我的家吗?

我的家在辽远的蓝天下。

我远来是为的这一湖水。

我走得有点累,

让我枕着湖水睡一睡。

让湖风吹散我的梦,

让落花堆满我的胸,

让梦里听一声故国的钟。

……

我在这小城里学着异乡话,

你问我的家吗?

我的家在辽远的蓝天下。

蒙自武庙街的颐楼,是十分有特色的民居,作了联大女生的宿舍。楼高势险,古榕成荫,湖光山色,尽收眼底。入夜,山风刮来,呜呜噓噓,如怨如诉,女生们总是长久不能成眠。家乡、亲人、故都,无不随风而来,于是,她们将颐楼叫成了听风楼。听风楼,听的是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吗?听的是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吗?

虽然美丽的南湖给了师生们暂时的宁静,但是在那个烽火连三月的年代,宁静中又奔涌着激情。开学第一天,分校师生即在南湖北岸的省立蒙自中学礼堂集会。会上,北京大学同学会发出《告全国同胞书》,呼吁唤醒国人,担负起应尽的责任,争取国家民族之生存。他们还走上街头,以各种形式宣传抗战。有的同学竟参加了飞虎队,奔向抗日的战场。

现在,我正在一面弧形的标识墙前驻足,上面镌刻着西南联大的校训刚毅坚卓。我不由想起冯友兰先生19388月在蒙自为清华第十级毕业生题词中的话:“第十级诸同学由北平而长沙衡山,由长沙衡山而昆明蒙自,屡经艰苦,其所不能,增益盖已多矣。朱自清先生的题词中也说:“诸君又走了这么多的路,更多地认识了我们的内地,我们的农村,我们的国家。诸君一定会不负所学,各尽所能,来报效我们的民族,以完成抗战建国的大业的。

我慢慢进到楼内,走上楼梯,轻轻推开一扇门,竟然是闻一多先生的宿舍。先生把蒙自比作了世外桃源,他在这里能够静心读书,以至于除吃饭、上课外,长时间不下楼活动。历史教授郑天挺见他如此怒读救国,恐对身体不好,就劝他说:“一多啊,你何妨一下楼呢?于是闻先生便得了何妨一下楼主人的雅号。现在这个楼门上方,就挂着一下楼的匾牌。走进不大的卧室,一股书香仿佛立时灌了满怀。先生,久仰了!屋内摆设依旧,只是先生擎着他的《红烛》下楼远去了。

漫步湖边,前面走着的是陈寅恪教授吗?他边走边感慨:“风物居然似旧京,荷花海子忆升平;桥边鬓影还明灭,楼外歌声杂醉醒……”钱穆教授则每天都会来到湖上的茶亭中,伴着一壶茶,沉思久坐。朱自清教授在这里同样看到了荷塘月色,为此他又有了散文新作,新作里说:一站到堤上就禁不住想到北平的什刹海。蒙自是哈尼族、彝族聚居区,火把节期间,人们在家门口燃起一堆堆火载歌载舞,朱自清也融入这热烈之中:这火是光,是热,是力量,是青年。在这抗战时期,需要鼓舞精神的时期,它的意义更是深厚。

不少教授是带着家眷来的,冯友兰的女儿宗璞后来回忆说:南湖的水颇丰满,柳岸河堤,可以一观;有时父母携我们到湖边散步。那时父亲是四十三岁,半部黑髯,一袭长衫,飘然而行。……在全面抗战艰苦的日子里,蒙自数月如激流中一段平静温柔的流水,想起来,总觉得这小城亲切又充满诗意。

蒙自分校,虽然只存在了短短几个月,却是西南联大这支现代乐曲中一段优雅的乐章,南湖的音符在其间跳荡。当小火车缓慢地从蒙自站驶出时,我们对于这所谓边陲小邑大有依依不舍的情绪。这是陈岱孙先生的心声,也代表了蒙自分校师生的心情。他们坐着窄窄的小火车来,又乘着窄窄的小火车走了,留下长长的铁轨、长长的思念。多少年后,有人毕业直接回来这里工作,有人情意绵绵故地重游。又多少年后,北大、清华、南开的后生们循着先贤的脚步而来,来看这一湖波光潋滟的水。

我仍然沿着湖走,湖边生长着一些茂盛的合欢树,还有各种各样的花草藤蔓,婆婆娑娑延续了不知多少岁月。

(取材于王剑冰同名散文)

4.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西南联大文学院、法学院的师生到达蒙自后,受到了当地的热烈欢迎,美丽的南湖成为师生们的一隅精神家园。

B. “田田莲叶拨弄着微风中的田田形容荷叶相连的样子,古乐府《江南曲》中有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的句子。

C. 冯友兰的题词用屡经艰苦,简洁地写出了西南联大学生所经受的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等种种磨砺。

D. 后生学子循着先贤的足迹造访南湖,以欣赏湖光山色,感受蒙自的风土人情,寻找亲切而充满诗意的生活。

5.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借追怀抗战时期西南联大师生在蒙自南湖的一段不同寻常的生活,展现了他们刚毅坚卓的精神风貌。

B. “听风楼听风二字寓意丰富,既指倾听自然山风,也指风声唤起了家国之思,激发了抵御外侮的豪情。

C. 段结尾处,以虚拟之笔描写闻一多先生手擎《红烛》远去的情形,饱含作者对闻先生的崇敬与追思。

D. 文中的成语世外桃源,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闻一多以此比喻蒙自是如桃花源般与世隔绝、安居乐业的理想世界。

6. 作者说《南湖短歌》感情淋漓,淋漓得让人泪涌,请根据文意,对此诗的这一特点加以赏析。

7. 蒙自南湖,见证了西南联大的一段特殊岁月,它如激流中一段平静温柔的流水,在宁静中又奔涌着激情。结合全文,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练建安

阳光朗照,河头城浮动飘忽的浓雾渐渐消散。

石钵头赤裸脊背,噔噔踏入石坝码头肉铺摊点,立定,双肩一耸,大块猪肉扇啪嗒一声脆响,平摊在了肉案上。两个伙计手忙脚乱,将猪肉扇挂上一根铜皮红木大秤。一个掌挂钩,一个挪秤砣报数:二百……三十一斤半。石钵头斜了他们一眼,操起两把剔骨尖刀,咔咔磨擦,笑骂:黄疸后生!

墟镇巷道,湿漉漉的,水气淋漓。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

石钵头认得此人,是个老童生。传说是满腹诗书,考到胡子花白,连一个秀才也没捞着。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石钵头扭头噗地吐出了一口浓痰。

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问:前蹄,几多钱啊?石钵头利刀游走剔骨,沙沙响。老弟,几多钱?华昌再问。石钵头说:现钱,不赊账。华昌说:你这后生哥啊,好没道理,咋就说俺要赊账呢?

石钵头说:搞笑嘴!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华昌说:无怨无仇,做嘛介不卖?石钵头斫下猪蹄,说:看好了,可是这副?华昌点头。石钵头抓起猪蹄,猛地往后抛入汀江,说:俺要敬孝龙王爷。不行么?华昌拣起制钱,一声不吭地走了。身后传来阵阵哄笑声。

半个月后,华昌带着几个破蒙童子江岸踏青,歇息于城东风雨亭。彼时,石钵头正惬意地嚼吃着亭间售卖的糠酥花生。一扬手,花生壳撒落遍地。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先生教俺一本书,俺教先生打野猪。野猪逐过河,逐去先生背驼驼……”

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

华昌是邻县武邑山子背人。山子背距河头城七八铺远。他那蒙馆设在张家大宗祠里。

夜晚,细雨濛濛,倒春寒风吹动西厢房窗棂。昏黄油灯下,华昌翻阅旧日诗稿。当他读到学书学剑两不成时,不由得悲从中来。

嗒,嗒嗒。有轻微的叩门声。没错,是叩门声。开门,竟是多年未见的老友李半仙。奇香扑鼻。李半仙拎着一副卤猪蹄,笑眯眯地看着他。

转眼到了仲夏。这个午日,童子早散学了。华昌困倦欲睡。宗祠内,闯入了一个莽汉。定睛一看,却是石钵头。

石钵头拎着一副肥硕猪蹄,恭恭敬敬地放在书案上。华昌轻摇折扇,说:得非有辱斯文乎?石钵头懵懵懂懂。华昌合上折扇,说:君子不食嗟来之食。石钵头愕然。华昌站起,迈方步,七八个来回,用了大白话:有嘛介求俺?直说吧。石钵头苦着脸,说:俺老娘瘫了。李半仙的药方,求您老给半块端砚,做药引子。华昌坐下,说:奇了怪了,这端砚何处无有?为何要俺给你?石钵头说:李半仙说了,定要半块阿婆坑的端砚,甲子年中秋日戌时月圆蓄墨的。百砚斋掌柜的说,那时日,方圆几百里,只有您老先生买了一块。”“哦。华昌说,桌上有。识字么?石钵头苦笑:开过蒙,又被先生赶回家啦……略识几个字。华昌微闭双眼,说:自家看,可要看清喽。

石钵头抓过端砚。长九寸,宽五寸,厚二寸一分,份量颇重。抬起,勾头看去,砚底刻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甲子年中秋日戌时练华昌购置于河头城百砚斋。石钵头认得时日数字,说:就是这块,就是这块!说着,掏出一锭约摸五两重的银子。华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

石钵头嗫嚅不知所措了。华昌自言自语:李半仙?这个李半仙搞嘛介名堂?石钵头急了:老先生,俺…………”华昌举手截止,说:后生哥,半块,何谓半块?就不能有丝毫差错,分得来么?石钵头额上冒出冷汗,说:刀斧斫开?华昌笑了:何须如此麻烦。

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低一声。

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

(原载《天池》2016年第6期)

8.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第二段中赤裸脊背”“双肩一耸”“两个伙计手忙脚乱等处,运用了正侧面结合的手法,生动地塑造了石钵头强悍、霸气的屠夫形象。

B. 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是因为看他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

C. 小说中两处画线句子景物描写非常精炼,第一处重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第二处则主要烘托了华昌此刻惆怅、失落的心理。

D. 小说以药砚为题,含义深刻:这既是给石钵头老娘治瘫病的药引子,也是教育他要尊师重道、宽以待人的良药。

9. 请结合全文概括华昌的性格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10. 小说结尾有什么独到之处,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潜斋先生姓应氏,讳撝谦,字嗣寅,仁和人也。

先生生而有文在手为八卦。少即偕同志虞畯民等为狷社。后交沈朗思,称莫逆。母病,服勤数,母怜之曰:吾为若娶妇以助若!先生终不肯入私室。母卒除丧,始成礼。于遗经皆实践而力行之,终身无疾言遽色。所居仅足蔽风雨,箪瓢屡空,恬如也。

一日,见梁上白蛇堕地;曰:此兵象也。奉亲逃之山中。既遭丧乱,自以故国诸生,绝志进取,益尽力著书。

康熙戊午,阁学李公天馥、项公景襄以博学鸿儒。先生举床以告有司曰:某非敢却聘,实病不能行耳。乃免征。范忠贞公承谟继抚浙,又欲荐之,先生遂称废疾。同里姜御史图南视鹾归,于故旧皆有馈。尝再致先生不受偶遇诸涂方盛暑先生衣木棉衣蕉萃踯躅。御史归,投以越葛,曰:雅知先生不受人丝粟;然是戋戋者,非自盗泉来也。先生谢曰:尚有絺綌,昨偶感寒,欲其汗耳。竟还之。

先生坐卧小楼中,一几一榻,书册外,无长物。弟子甚多,因以楼上、楼下为差如马融例。里中一少年使酒,忽扣门求听讲;先生许之。居三日,不胜拘苦去,使酒如故。偶醉,持刀欲击人,汹汹莫能阻。忽有人曰:应先生来!其人颇失魄,投刀垂手,汗浃背。先生抚之曰:一朝之忿,何至此!盍归乎!其人俯首谢过去。

先生卒于康熙二十六年,春秋六十有九。病革,尚手辑《周忠毅公传》,未竟而卒。平生不喜陆、王之学。其论太极,于程、朱亦不尽同。其所著《周易集解》,皆独具心得之言。他若《诗传翼》、《春秋传考》、《古乐书》、《论孟拾遗》、《朱子集要》凡十余种,各有精义。又撰《教养全书》四十一卷,仿《文献通考》例,而明代事实尤详。平湖陆清献公尝两会先生于武林,与论学术源流甚契,先生亦命二子访清献于西湖寓次。其卒也,清献祭以文。先生歾后,河阳赵公士麟刻其遗集行世。

(节选自李元度《清先正事略选·卷三》,有删改)

【注】鹺(cuó):盐。(sì):盛饭食或衣物的竹器。絺綌(chīxì):葛布衣服。

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尝再致/先生不受/偶遇/诸涂方盛暑/先生衣棉衣/蕉萃踯躅

B. 尝再致先生/不受/偶遇诸涂/方盛暑/先生衣棉衣/蕉萃踯躅

C. 尝再致/先生不受/偶遇/诸涂方盛暑/先生衣棉衣蕉萃/踯躅

D. 尝再致先生/不受/偶遇诸涂方盛暑/先生衣棉衣蕉萃/躑躅

12.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除丧:古代在父母去世之后,由守丧时的穿着丧服变为穿着吉服。指守孝期满。

B. 箪瓢:指盛饭食的箪和盛饮料的瓢,借指饮食。《论语》有一箪食,一瓢饮句。

C. 诸生:古代经考试录取进入中央、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不含太学生。

D. 程朱:指北宋程颢、程颐和南宋朱熹,二程的学说被朱熹继承,世称程朱学派

1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应撝谦所居住的地方只能遮挡风雨,说明他的生活非常贫困,但他能够泰然处之。

B. 应先生看到房梁上的白蛇掉到地上,认为这是战争的征象,便侍奉双亲逃到山中。

C. 应先生弟子很多,他就像东汉马融一样,以楼上、楼下来区分教学和起居的地方。

D. 应先生去世时六十九岁。病情危急时,亲自编辑《周忠毅公传》,完成后就去世了。

14.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雅知先生不受人丝粟,然是戋戋者,非自盗泉来也。

(2)一朝之忿,何至此!盍归乎!   

(3)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观书

于谦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写诗人春日一次具体出游的观书学习经历,形象地说明开卷有益之理,抒发了对读书生活的喜爱之情。

B.“直下”“三千两词写出了书的吸引力之大和读书速度之快,生动地描绘出诗人如饥似渴的读书情状。

C.颈联对仗工整,说理形象,活水源流随处满一句化用了朱熹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诗句。

D.尾联以金鞍玉勒寻芳客为衬托,突出诗人的书斋生活之美好,表达了勤于读书、高雅不俗的人生志趣。

16.诗人认为读书有哪些乐趣?请简要概括。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曲终收拨当心画,____________。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_____。(《琵琶行》)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3)三岁为妇,靡室劳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氓》)

4)执手相看泪眼,______________。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__。(柳永《雨霖铃》)

5)连峰去天不盈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砯崖转石万壑雷。(李白《蜀道难》)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9分)

18.疫情防控期间,如果出现发热症状,应如何就诊?请参照下面的流程图进行说明。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意连贯。不超过90字。

(二)语言文字运用(11分)

19.下面是某位师范大学毕业生写给某中学的自荐信正文的一部分,其中有五处在用语等方面不恰当,请找出并改正。

本人学习态度端正,勤奋刻苦,成绩优秀,大学期间八次总评,囊括六个第一。本人爱好广泛,在文学、体育、艺术等方面都颇有建树。本人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与同学们玩得非常融洽,深受广大师生的爱戴。如能在贵校就教,我将任劳任怨,爱岗敬业,为学校的发展增砖添瓦。

四、写作(6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情怀是指含有某种感情的心境,担当是指接受并负起责任。情怀显精神,担当付行动。有情怀才能有真正的担当。担大任者必有大情怀,有大情怀者常有担大任的身体力行。

根据材料,从自己的体会出发,围绕情怀与担当,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注意:自拟题目。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D项,没有太阳光的照射错误,原文是又没有太烈的阳光灼晒,并不是没有太阳光的照射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小说中塑造人物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从全文入手,找出有关形象的情节和描写内容,注意肖像、神态、心理、语言、动作等方面的描写;还要注意文中作者的评价性的语句和其他人物的衬托作用等。

小说中的主人公看似是老头,实则是小平头。为了成功塑造小平头这一形象,作者运用了多种手法,比如运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他的个性,如而是双手十分恭敬地捧起竹藤箱,细细地打量,又用鼻子嗅嗅茶叶,十分陶醉地喷着嘴,这些细节描写表现出他对茶有着一种近乎敬畏的感情,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真正的懂茶之人;

以个性化人物的语言来表现人物特点,小平头对茶叶的生长环境、采摘时间、制作工艺娓娓道来,并妙论茶魂,从中可看出他对茶的研究之深和对茶的情有独钟;

同时,作者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比如将年轻人小平头对比,还有身为茶农的老头竟然把他奉为茶神,表明小平头安贫乐道,对茶的研究有着很深的造诣,是一个真正的懂茶之人。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小说内容和小说结构安排的理解分析能力。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而结构安排的作用主要有:设置悬念,制造波澜;前后照应,严谨完整;戛然而止,意味深长;起承转合,曲折有致。

整篇小说围绕老头倔强卖茶展开:倔强地坚持高价,倔强地不卖给年轻人,倔强地宁肯卖不出去也不低价卖茶,倔强地把茶叶白送给小平头。老头的倔强推动着情节的发展。

结合年轻人觉得老头疯了,目前市场上的茶叶最高是六百元一斤,老头的茶叶居然要比市场最高价高一倍”“老头对年轻人说:不卖了。搞得年轻人一愣,不明原因,还以为老头嫌卖低了。年轻人说:给你加一百。老头说:不卖,加一千也不卖。年轻人悻悻地走了”“老头又显得有些倔劲,将装有茶叶的塑料袋塞到小平头手上,可见老头坚持高价、不卖给年轻人、坚持把茶叶白送给小平头,确实倔强,但再结合小平头对茶的评价可知,老头倔强的背后,其实是对美好事物的坚守和对懂茶之人的慷慨,丰富了人物的形象。通过老头对年轻人的倔强及对小平头倔强的对比,也揭示了小说的主旨: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尊重,凭借自身价值、真本事才能获得他人和社会理解、认可。

【点睛】人物形象是小说的主要要素。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从而表现一定的主题。小说中人物的形象特征包括两个方面:外在特征和内在特征。外在特征指的是人物的外貌、职业、生活习惯等,内在特征指的是人物的心理状态、精神品质等。

4题详解】

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认真审题,仔细研读文本内容和选项内容的差异。这是一道综合题,既有内容的考查,也有技巧的考查。

D项,以欣赏湖光山色,感受蒙自的风土人情,寻找亲切而充满诗意的生活错误,依据第四段蒙自分校,虽然只存在了短短几个月,却是西南联大这支现代乐曲中一段优雅的乐章,南湖的音符在其间跳荡”“又多少年后北大、清华、南开的后生们循着先贤的脚步而来,来看这一湖波光潋滟的水可知,后生学子造访南湖,主要是因为南湖是西南联大曾经的校址,大师们曾经在此求学研究,是缅怀先贤。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选项涉及方面有:词语的理解、句子大意的揣悟、段落内容的概括、主旨情感的把握、结构思路的分析、手法或语言特色的判断等等。要仔细审读,耐心对照、灵活理解、准确选择。

D项,闻一多以此比喻蒙自是如桃花源般与世隔绝、安居乐业的理想世界错误。原文为先生把蒙自比作了世外桃源,他在这里能够静心读书,以至于除吃饭、上课外,长时间不下楼活动,并不是安居乐业;再联系时代背景,是逃离北平避难于此,国难当头阶段。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赏析能力。这类题涉及角度有词语、句子、段落、全文等,一般需要结合上下文来理解含义,注意由浅到深来思考,有些还需要扩展范围,结合上下文即语境来把握。赏析角度有:(1)抓关键词语。很多重点句的感染力,往往是通过一、二个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关键词语传递出来的。(2)抓修辞手法。修辞手法的运用,能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形象、生动、传神。(3)从句式入手。常见的几种句式表达效果为:疑问句,吸引读者,制造悬念;设问句,提醒注意,引发思考;反问句,加强语气。(4)感叹句,抒情强烈。答题格式:这是个……句,表达了……(作用)。题干为:作者说《南湖短歌》感情淋漓,淋漓得让人泪涌,请根据文意,对此诗的这一特点加以赏析。

我远来是为的这--园花”“我远来是为的这一湖水以反复手法表达了对南湖风光的赞美:你问我的家吗?我的家在辽远的蓝天下运用设问手法,一问一答,引发读者思考,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与让梦里听一声故国的钟共同表达对国难时期颠沛流离的痛苦和对家乡的思念;让我枕着湖水睡一睡”“让湖风吹散我的梦”“让落花堆满我的胸使用整句,则表达对南湖美景的沉醉及对南湖给予西南联大师生学习环境和精神慰藉的感激之情。结构上首尾间隔反复你问我的家吗?我的家在辽远的蓝天下这一设问,结构严谨,中心突出。感情表达可谓淋漓尽致,抒情令人泪涌。

7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重点句子的能力。现代文阅读怎样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呢?所谓理解句子,它包括三层意思:(1)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2)句内意义,即句子的语境意义(临时意义)。(3)句外意义(言外之意),即言在此而意在彼而产生的意义。答题时首先明确用了何种修辞,并结合文化句子具体分析,最后点明效果,即对情感主旨的作用,按照由浅入深的逻辑思路。题干为:蒙自南湖,见证了西南联大的一段特殊岁月,它如激流中一段平静温柔的流水,在宁静中又奔涌着激情。结合全文,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激流使用比喻象征法,既委婉含蓄又生动形象,指的是日本侵中国后,中国军民奋起反抗的抗战局面;平静温柔的流水也是比喻修辞,属于喻体,本体指的是南湖远离战火的平静生活和西南联大师生坚持研究学问的沉稳心态。宁静中又奔涌着激情句指的是在潜心研究学问的生活中西南联大师生对祖国局势的关心和强烈的爱国情怀,故此宣传抗战,呼吁唤醒国人,甚至亲赴战场。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散文的环境描写和语言特色,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综合分析和鉴赏能力。

B项,是因为看他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错误,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主要是因为他对华昌这样的读书人的憎恶和鄙视。

故选B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能力。

从文章第段对华昌的外貌描写,第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可以概括出华昌斯文谦和的特点;

从第段面对石钵头的为难华昌只是一声不吭走了、第段华昌徒手将砚掰成整齐的两半可以概括出他身怀绝技、隐忍退让;

从石钵头向华昌求砚而华昌对曾经恶言相向的人也能慷慨相助的情节可以概括出华昌正直善良、宽容大度。

10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本结构内容理解与分析

小说有四种类型的常见结尾:出人意料的结尾,令人感伤的结尾,令人欢喜的结尾,留下空白的结尾。该小说结尾是属于出人意料的结尾。作用有: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突出人物形象;突出文章主旨。

结合文本分析:结构方面:精瘦落魄的读书人竟能徒手分砚,小说结尾出人意料,但巧设伏笔,使故事的发展合乎情理,使人信服,使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引人深思。人物形象方面:华昌明明身怀绝技,却不计较石钵头的多次挑衅,突出表现了他的隐忍大度,丰富了人物的形象。主题方面:小说结尾意味深长,更好地揭示了作品主题,生活中应当尊重他人、宽容大度。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判断的时候,可以先找出断句一致的地方,再利用断句规则分辨断句不一致的地方的正误。

尝再致先生,是说(姜图南)曾经两次馈赠先生再致先生是动宾短语,中间不能断开。可以排除AC项;

偶遇诸涂是说在路上偶遇先生方盛暑是时间状语,前后要断开。可以排除D项。

此句的完整翻译是(姜图南)曾经两次馈赠先生,先生不接受。(姜图南)在路上偶遇先生,当时正是盛夏,先生穿着木棉做的衣服,面容憔悴的走路

故选B

12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C项,不含太学生错误,诸生的意思是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入中央、府、州、县各级学校,包括太学学习的生员。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

D项,完成后就去世了错误,原文是病革,尚手辑《周忠毅公传》,未竟而卒,意思是先生在病情危急时,尚且亲自编辑《周忠毅公传》,还没完成就去世了。

故选D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

第一句中,应理解为一向、向来丝粟借代衣物和粮食应理解为戋戋应理解为极其微小的非自盗泉来也是判断句。

第二句中,一朝应理解为一时应理解为何不应理解为回去

第三句中,应理解为听取应理解为竟然、却为儿女子所诈是被动句;应理解为难道,应理解为天意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潜斋先生姓应,名撝谦,字嗣寅,仁和人。

先生生下来的时候手里就有八卦形的掌纹。年少时就和志同道合的虞畯民等人组成了狷社。后来与沈朗思相交,成为意气相投的好朋友。先生的母亲生病了,先生多次殷勤的服侍照顾,母亲怜惜地对他说:我为你娶妻来帮助你吧!先生最终不肯进入洞房。母亲去世后服丧完毕,才完婚。对于古代留传下来的经书都亲身实践并且努力地去推行,一辈子没有言语神色粗暴急躁的时候。他居住的地方仅仅可以遮蔽风雨,盛饭食的箪和盛饮料的瓢常常是空的,他也表现的泰然自若。

一天,他看见房梁上的白蛇掉在地上,说:这是战争的征象啊。就侍奉双亲逃到山中。在遭遇祸乱以后,自认为是已经灭亡的祖国的读书人,断绝了出仕为官的想法,更加致力于撰写著作。

康熙戊午年间,阁学李天馥、项景襄以博学鸿儒征召先生。先生从病床上起身对主管的官吏说:我不敢推却朝廷的征召,实在是病得不能走。才免于被征召。范承谟继任浙江巡抚,又想要推荐他出来做官,先生于是对外宣称自己有残疾不能作事。同乡的御史姜图南视察盐务回来,对老朋友都有馈赠。(姜图南)曾经两次馈赠先生,先生不接受。(姜图南)在路上偶遇先生,当时正是盛夏,先生穿着木棉做的衣服,面容憔悴的走路。御史回来以后,送给先生越葛,说:我知道先生一向不接受别人的粮食衣物;然而这微不足道的东西,并不是来自盗泉的。先生推辞说:我箱子里还有夏衣,我昨天偶感风寒,(穿厚衣服)是想要发汗。最终还是还给了他。

先生在小楼中坐卧,一张几、一个卧榻,书籍以外,没有多余的东西。于是他就像东汉马融一样,以楼上、楼下来区分教学和起居的地方。乡里有一个少年喜欢喝酒闹事,忽然有一天扣门请求听先生讲课,先生答应了他。过了三天,不能忍受拘束辛苦离开了,像以前一样喝酒闹事。有一天喝醉了,拿着刀想要砍人,气势汹汹的没有人敢阻拦他。忽然有人说:应先生来了!那个人就像丢了魂一样,放下刀垂着手,汗流浃背。先生抚摸着他说:一时的气忿,何至于此!何不回去呢!那个人低下头承认错误离开了。

先生在康熙二十六年去世,六十九岁。病势危急的时候,还亲手编辑《周忠毅公传》,没有完成就去世了。他平生不喜陆、王的学说。他论述太极,与程、朱也不尽相同。他所写作的《周易集解》,都是独具心得的言论。其他像《诗传翼》、《春秋传考》、《古乐书》、《论孟拾遗》、《朱子集要》共十多种,各有精义之处。又撰写了《教养全书》四十一卷,仿照《文献通考》的例子,而明代的事实尤其详细。平湖人陆清献曾经在武林和先生两次相会,与他谈论学术源流非常投缘,先生也命令两个儿子到陆清献西湖的寓所拜访他。先生去世后,陆清献写文章祭奠先生。先生去世后,河阳人赵士麟刻印了他的遗作发行于世。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A.“一次具体出游的分析错误,且不一定是春日,这首诗写诗人自我亲身体会,抒发喜爱读书之情,盛赞读书的作用,并非观书经历。

故选A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诗歌内容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于谦认为读书有哪些乐趣,结合诗句内容分析。

诗的首联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用拟人手法,将书卷比作多情的老朋友,每日从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随、愁苦与共,形象地表明诗人读书不倦、乐在其中。

颔联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用夸张、比喻手法写诗人读书的情态,使诗人专心致志,读书入迷的情态跃然纸上,胸次全无一点尘,写出读书可以消除内心的尘埃,涤荡心胸。

颈联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意思是坚持经常读书,新鲜的想法源源不断的涌来用之不竭。勤奋攻读,像东风里花柳争换得形色簇新。用典故和自然景象作比,说明勤读书的好处,使人充实自己,增长新知。

尾联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以贵公子反衬,显示读书人书房四季如春的胜景。读书可以明理,可以赏景,可以观史,可以鉴人,真可谓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这美好之情之境,岂是玩物丧志的游手好闲者流所有以领的!

17题详解】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

【点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18题详解】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连贯、简明的能力及图文转换的能力。解答此类题,一定要兼顾图示中的各个要素。首先要读清图示的标题注释,看清楚题目要求,明确陈述对象是什么,方框里的词语属于关键概念,是句子的主干。其次要宏观把握图案,注意连接线所提示的逻辑关系。再次,说明(介绍)画面要分清说明顺序。

本图需要从上往下分析,所有来院患者都需先去预检分诊处,然后排除感染的患者直接到普通门诊就诊,疑似感染的患者到发热门诊就诊,疑似患者经住院医学观察后,如无问题,解除观察,如被确诊,和其他确诊患者全部转至定点医院就诊。根据箭头指示逐步分析即可。

【点睛】流程图解析

1、读图——全面领会题目与图示内容、要求。(认真审题,不可答非所问)

2、分清总分关系——总是什么?分是什么? (如明确什么活动?具体是什么?)

3、表述——分层次表述,各个点都要说到。(包含了框架中的所有内容)

4、字数——不超字,标点要占一格。

5、注意流程——表述顺序是否符合这个活动。

6、语言——是否准确、流畅、连贯。

19题详解】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从病句、词语以及语言的得体与否等角度综合考虑。语言要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的接受因素;语言表达能符合特定的场合、目的需要;语言表达有分寸感。考试题型包括用词得体、分寸得当、身份相符、场合相配、依据语境进行角色转换、书面语与口头语的转换等。

囊括,包罗,包含;括囊,喻闭口不言。结合大学期间八次总评”“六个第一分析。应该改为荣获

颇有建树,是褒义词,指在某些方面很有功绩,或者在事业上有很大的成就,常用来称赞别人。改为取得优异成绩

玩得,口语化,改为相处

爱戴,衷心拥护,敬爱拥护。改为喜爱

就教,向对方求教,向人请教,前往受教,接受教导。改为任教

20题详解】【范文】

心有情怀,勇于担当

英国诗人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任何人的死亡都是对我的缩小,因为我是处于人类之中。约翰这句话告诉我们:任何人都不是孤立的,人与人之间紧密相连,人要有博大的情怀和勇于担当的勇气。

翻开史书,在时光隧道中穿梭,时间凋零了多少春花秋月,剥蚀了多少秦砖汉瓦。然而,在历史长河中我看到一个个高大而清晰的身影;我感受到有一种精神在照亮着历史前进的方向,那便是勇于担当。正是因为你们心怀天下,勇于担当,甚至甘冒天下之大不韪,历史的车轮才能不断前进。

我看到东奔西走的你——孔子。在周制分崩离析的大势下,你倡导克己复礼,直道而行,知其不可而为之。为了推行自己的政治理想,为了心中的大同世界,为了乱世中流离失所的百姓,你周游列国,拱己以待。你悲悯苍生的襟怀和敢于担当的勇气直令万世景仰。

我见到振臂高呼的你——王安石。为了富国强兵,改变当时积贫积弱的现实,你力排众议,锐行变法。变法虽然最终流产,但你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勇于担当的改革精神,在千年以后仍令人敬佩不已。时针旋转到现代、当代。我见到你——鲁迅——深情地写下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你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满目疮痍中,以笔为枪,以生命为火把,肩扛着救亡与启蒙的大旗。

而耳边响起的悠扬旋律,“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则让我把目光投向你——小平同志当国事艰难、国家经历风雨飘摇时。你敢于担当,挺身而出,拨乱反正;你迈着矫健的步伐,在改革开放的蓝图上指点江山。

然而,在物质充裕的今天,低俗、自私、狭隘却数见不鲜。地震发生时,范美忠一跑成名;小悦悦倒地时,18个路人视若无睹;少年落水时,船主不但见死不救,事后还索钱捞尸;那些神医”“大师们,打着仁义的幌子。招摇撞骗……这些人只顾及自身的名利、荣宠、安危,缺乏最起码的良知道德,更谈不上悲悯情怀与担当精神。

有无悲悯情怀、担当精神,是衡量一个人境界高低的重要标尺。柴静在《看见》一书中写道:他人经受的,我必经受。然而,现实生活中。总有些人割裂自己与他人的联系,沉溺于小我之中,当社会需要时不能关注他人、不敢挺身而出、不敢担当,直让人觉得悲哀,甚至面目可憎。

我们是身负重任的一代,也是必须勇于担当的一代!时代要发展,社会要进步,中国梦要实现,就需要心怀天下、勇于担当的精神!

【详解】本题通过材料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

【审题】这则作文由两个部分组成,即材料和要求。材料阐述了情怀担当的关系。一个人先有情怀,再有担当。有情怀才能有真正的担当,有情怀的担当才能稳步向前。担大任者必有大情怀,有大情怀者常有担大任的身体力行,担大任者需有大格局,才会有大情怀,既而有大担当。担当是一种态度。它需要铁肩担道义的气魄,舍我其谁的勇气,不计较得失,不在乎流言,让自己成为基石,担当起家庭、社会、民族、国家赋予他的使命。担当需要能力和智慧。担当不仅仅是匹夫逞一时之勇,莽夫抒一时之气,它更需要我们有敏锐的判断,有坚实的双肩。题干的要求是从自己的体会出发,围绕情怀与担当,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只要围绕情怀与担当来写都符合要求。

【立意】心怀天下,心有大我;悲悯情怀、担当精神;有一种情怀叫奉献,有一种担当叫坚守;大情怀,勇担当。

【素材】担当,需要信念。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有多少人迷失了自己的方向,终得碌碌无为的一生而鲁迅伫立于风雨之中,化为时代永恒的坐标!他深知作为中华儿女,理应担当唤醒民族之任,为了担当,他坚定信念,弃医从文,以笔为枪,厮杀出一条通往希望的血路。他的信念,感染了千万迷惘的青年,终于,这坚定不移的信念为他赢得了千古英名;也正是因这信念,那个刚毅的男子为中国担起了一条指向希望的通途。

担当,需要智慧。自古为国为民赴汤蹈火的人不胜枚举,而最终能担当重任的却屈指可数,空有一腔热血而无智慧为羽,终一无所获,自然担当不起家国重任。不禁遥想墨子,那个坚持为民请命的男子,奔波四十余天,面对已在赶制武器的敌国,赤手空拳的他该怎样应对才能担当百姓赋予他的希望?墨子自不是莽撞之人,他用智慧与公输盘设战,九守而无一败;用智慧与君王相谈,终打消了攻宋的企图,是智慧使墨子成就了一世美名,更是智慧使墨子担负起救国救民的重任。

初心就是情怀。初心是对党忠诚的心,忠诚便是爱国之情怀。初心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心,中国共产党就是为了服务于人民而建立的。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走到现在,就是因为坚定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数十年如一日,甘于奉献,不计得失,帮助困难群众的精神,诠释的是共产党人的本色。对他人慷慨解囊,对自己却很吝啬,是共产党人的品质,体现的是共产党人的忠诚和为人民服务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