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建安《药砚》入选大埔县进光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全) 练建安 上传

单篇 作者授权首发

64次点击|2次点赞

赞一下


练建安《药砚》入选大埔县进光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全)


360截图20240621144157152.jpg360截图20240621144054425.jpg

360截图20240621144512024.jpg

360截图20240621145530679.jpg


2020年大埔县进光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蹇先艾

尔妈,老子算是背了时!偷没偷到,偏偏被你们扭住啦!真把老子气死!……”

这是一种嘶哑粗糙的嗓音,在沉闷的空气之中震荡,从骆毛的喉头里迸出来的。他的摇动躯体支撑着一张和成天在煤窑爬进爬出的苦工一样的脸孔;瘦筋筋的一身都没有肉,只剩下几根骨头架子披着皮。看他的年纪约有三十岁的光景,他的两手背剪着,脚下蹬的是一双烂草鞋,涂满了涵泥。旁边有四五个浓眉粗眼的大汉,面部飞舞着得意的颜色,紧紧的寸步不离的将他把持住,匆匆的沿着松林走。这一行人是在奔小沙河。

他们送着骆毛去水葬,因为他在村中不守本分做了贼。文明的桐村向来就没有什么村等等名目,犯罪的人用不着裁判,私下都可以处置。而这种对于小偷处以水葬的死刑,在村中差不多是古已有之了的。

行列并不如此的简单:前后左右还络绎的拖着一大群男女,各式各样的人们都有,红红绿绿的服色,高高低低的身材,老老少少的形态……这些也不尽都是村中的闲人,不过他们共同的目的都是为看热闹而来的罢了。尤其是小孩子们,薄片小嘴唇笑都笑得合不拢来,两只手比着种种滑稽的姿势,好像觉得比看四川来的西洋镜还有趣的样子。

呀!你们快看快看,那强盗又开口了!

字的余音还在袅袅不断,后面较远的闲杂人等跟着就像海潮一样拼命的撞击过来,前排矮小力弱的妇女和小孩却渐渐向后引退。

嘿!瞧你们祖宗的热闹!老子把你们的婆娘偷走了吗?叫老子吃水?你们也有吃火的一天!烧死你们这一群狗杂种!

骆毛口里不干净的咕哝骂着,村中的教书先生于是撇着嘴觉得不值一钱的喊道:丧德呀,丧德!骆毛自己的两耳只轰轰的在响,这时什么声音都是掺不入的,他只是一味大步的走出村去。

离开村庄已有半里的光景。大家弯弯曲曲的走,似乎有点疲乏。在一座坟台之下略略休息。群众都围拢来。潇飒的松枝掩盖在头顶,死寂的天空也投下几丝阳光来,透过了绿叶,骆毛傍着那一块字迹模糊的残碑坐下了。

尔妈。老子今年三十一!他换了一口气,提高嗓音的又开始说,再过几十年,又不是一条好汉吗?……”

骆大哥!啊啊,说错啦!干老爷子!哪个叫你没有钱有没有势呢?你老人家死咧的话,我儿子过年过节总帮你老人家多烧几包袱纸。你就放心去吧,有什么身后开不了交的事情,都留下让我儿子帮你办。干奶奶——哎呀!啥子干奶奶,简直就是我那嫡亲奶奶呀——我养她老人家一辈子还不行吗?……”

小耗子王七走过坟前,用手搓着眼睛,把眼睛圈都搓得快红了,向骆毛请了一个大安,亲热的说了上面的那一大段话。小耗子在今年跟骆毛交过手,败仗下来了,就拜了老骆做干爹,是个著名的小滑头儿!

七老弟,你就再不要干老爷子湿老爷子的啦!老骆冷笑了一声说,好汉作事好汉当,也用不上牵累旁人!我的妈呢?——”

老骆心里忽然难过了起来,他也不再说下去,站起身来就往前走。人群又被他拖着像一根长绳,回环在山道上了。

以后的途中,老骆几乎绝无声音,除了习惯成自然的几声哼哼之外,只是缓缓地走,含着一脸的苦笑。刚才王七那几句话引起他无限的感触:他心里暗暗悲酸着,想到他的母亲,便觉心里发软,那热狂的不怕死的心顿时也就冷了一半。他的坚强的意志渐渐软化下来。

我死后,我的妈怎么办呢?……我的妈啊,你在哪儿?你可晓得你的儿子死在眼前了吗?你如果在家紧等我不回来,你不知道焦心成哪个样子!唉!唉……”

老骆虽然是个粗人,可是想到死后老母无人养活,他也觉到死的可怕。直至他们捉住他的两臂,要往水下投他的时候,他狠心把眼一闭,他老母的慈容仿佛在目前一样。

天依旧恢复了沉寥的铅色,桐村里显得意外的冷冷落落。那黄金色的稻田被风吹着,起了轻掀的很自然的波动。真是无边的静谧,约略可以听见鹁鸪的低唱,从掩映着关帝庙那一派清幽的竹林中传来。远的山峰削壁的峙立着,遥遥与天海相接。村都暂时掩没在清凄与寥寞的空气之中了。

村后远远的有一间草房,一个老妇人拄着拐杖走出来。她的眼睛几乎要合成一条缝了,口里微微喘气,一手牢牢的把住门边,摩挲着老眼目不转睛的凝望,好似在期待着什么。她穿着一件补丁很多的夹衣,从袖子里伸出来的那双手,颜色青灰,骨头血管都露在外面。

她稳定的倚傍着门柱,连动也不动一下,嘴唇却不住的轻颤。最后,她将拐杖靠在一边,索性在门槛上坐下来了,深深的蹙着额发愁道:

毛儿为什么出去一天一夜还不回来?

(有删节)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骆毛是一个清醒的反抗者,他对水葬的不合理性发出强烈的咒骂,祖宗”“好汉做事好汉当等言语,有种英雄就义的豪迈。

B. 小说用较多笔墨描写了各种看客形象,小孩子们笑得合不拢嘴,双手比划着种种滑稽姿势这一细节描写,欢喜中渗透着悲凉的意味。

C. 王七虽然向骆毛表达了同情,但言语之间依然显示出滑头的特点,他的话引发了骆毛对母亲的牵挂,促成了骆毛情绪的突转。

D. 小说细腻描写了骆毛死后桐村的景象,整个桐村都暂时掩没在清凄与寥寞的空气之中了这句话,渲染出生命被陋习残害的哀痛。

2. 小说以老妇人的独自等待、默默发问收束全篇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 鲁迅曾评价《水葬》展示了老远的贵州的乡间习俗,小说中的桐村与鲁迅《祝福》中的鲁镇有哪些相似之处?请对此加以探析。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些年体罚现象时有发生,引发了社会上很多人否定教育惩戒存在的价值与意义。近日,江苏一学校20多名学生家长联名举报一位数学老师对学生进行变相体罚,随后当地教育局对此展开调查并认定为变相体罚,进行了通报批评。

记者了解到,曾有老师因为学生课堂上顶撞自己,就把该学生带到办公室扇了两个耳光,用脚踢了几下,又将该学生带到班级,让班上学生每人打他一巴掌。

滥用惩戒权导致惩戒过度现象屡见不鲜,重建家校信任,打破猜疑链,双方必须就能否实施惩戒、由谁来实施惩戒、惩戒的形式和程度这些基本问题达成共识。教师惩戒权有理可循,但是尚不能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教育法律法规中缺少对教师惩戒权的明确与规范。

教育本身含有惩戒之意,但没有法律保障的教育惩戒,犹如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存在隐患。给予教师惩戒权立法足够的重视并构建完整的法规体系,已然成为当务之急。

(选自201857日《半月谈》)

材料二:

记者采访了杭城10位小学校长,每一个人都表达了这样一个相同的观点:表扬与批评、奖励与惩罚是教育的两种最主要的方式,缺一不可。但是现在很多教师对教育惩戒望而却步,在管理学生上采取不作为的做法。我们的学校教育应该用一种什么样的惩戒方式,让教育的这种手段能在老师、家长之间达成共识,这将是一个重要课题。

采访中,多位受访校长、教师反映,长期以来,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严禁教师体罚等规定三令五申,而对力挺教师适度行使惩戒权却缄口不言。执纪和维权的失衡,让一些老师选择明哲保身,形成不想管、不能管、不敢管的氛围。

很多老师被迫放弃惩戒这种教育手段,家长的一些做法是主要原因。

你们整个学校都在欺负我孙子!”前不久,一位老人情绪激动冲进了孙子所在学校的校长办公室。因为其孙子在学校上课不听讲考试不答题,班主任严肃批评了他。孩子回家告诉了爷爷,爷爷一气之下冲进了校长办公室。

从一些新闻中可见端倪:老师批评学生只考3分,被家长暴打致住院;孩子座位被调整,家长投诉要求换班主任;老师通报孩子成绩,被后进生家长要求登门道歉;孩子犯错被叫家长,家长带着律师和录音笔来校对峙……

一小学生家长曹林说:适度惩戒当然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但我对赋予学校和老师惩戒权持保留态度。他担心,如果赋予学校和老师惩戒权,老师们对的把握很难统一,每个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不一样,如果惩戒不当,可能会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

华东交通大学心理学教授、心理素质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舒曼认为,社会上一些家长的过度维权,导致老师因为担心惹事而不愿行使教育惩戒权,这是无奈的自我保护。

(摘编自20181210日《钱江晚报》)

材料三:

20191122日,教育部发布了《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则》),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191222日。

《规则》明确提出,教育惩戒是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职权,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支持教师正当行使教育惩戒权,制止有害于学生或者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言行。同时,还对教育惩戒的实施原则适用情形以及教育惩戒的方式作出规定。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申素平认为:它给了教师一份指引,明确告诉教师,当孩子犯错时,你这么做没问题,批评、留校、不超过一堂课的站立、适当的体育训练都无可指摘。同时,《规则》也能让学生直观清晰地知道教师实施教育惩戒的对与错,知道自己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犯错时被教师教育惩戒也能心服口服,从而能够主动约束自己,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另外,《规则》也为学生及其家长对教师实施的教育惩戒,给予申诉的权利。

中国传媒大学法律系副主任郑宁认为,国际趋势促使我国必须健全教育惩戒的法律法规,很多发达国家都有教育惩戒权的明确规定,比如日本《学校教育法》规定了对学生惩戒方式包括罚站、增加值日次数、放学后罚留教室、警告、退学等;美国教师的惩戒权包括言语责备、留校、惩戒性转学、短期停学、开除等;而英国规定,老师有权通过身体接触管束不守规矩的学生,教师的惩戒方法还包括:室外立正反思、罚写作文、周末不让回家、让校长惩戒、停学等。英国中小学生如无故旷课, 不仅会受到严厉批评,其父母还将面临5000英镑以下的罚款;在我们的邻国韩国和新加坡,则保留了鞭挞等方式。

(选自20191129日人民网)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滥用惩戒权现象的发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没有法律保障的教育惩戒,随时存在隐患。

B. 一些老师选择明哲保身不想管、不能管、不敢管,导致执纪和维权的失衡。

C. 一些家长的过度维权是很多老师被迫放弃惩成这种教育手段的主要原因。

D. 很多发达国家通过立法,赋予教师教育惩戒权,明确规定了教育惩戒的多种方式,有的国家还允许罚款和责打。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通过教师滥用惩戒权的现象阐明给教师惩戒权立法并构建完整的法规体系的迫切性。

B. 材料二引述一些新闻中的报道意在证明表扬与批评、奖励与惩罚是教育的两种最主要的方式。

C. 有的家长担心,如果赋予学校和老师惩戒权,老师们对的把握很难统一,如果惩戒不当,将会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

D. 《规则》明确告诉教师,当孩子犯错时,教师应当用批评、留校、罚站、适当的体育训练四种方式,进行惩戒。

6. 促使《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出台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请结合上述材料,概括并简要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练建安

阳光朗照,河头城浮动飘忽的浓雾渐渐消散。

石钵头赤裸脊背,噔噔踏入石坝码头肉铺摊点,立定,双肩一耸,大块猪肉扇啪嗒一声脆响,平摊在了肉案上。两个伙计手忙脚乱,将猪肉扇挂上一根铜皮红木大秤。一个掌挂钩,一个挪秤砣报数:二百……三十一斤半。石钵头斜了他们一眼,操起两把剔骨尖刀,咔咔磨擦,笑骂:黄疸后生!

墟镇巷道,湿漉漉的,水气淋漓。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

石钵头认得此人,是个老童生。传说是满腹诗书,考到胡子花白,连一个秀才也没捞着。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石钵头扭头噗地吐出了一口浓痰。

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问:前蹄,几多钱啊?石钵头利刀游走剔骨,沙沙响。老弟,几多钱?华昌再问。石钵头说:现钱,不赊账。华昌说:你这后生哥啊,好没道理,咋就说俺要赊账呢?

石钵头说:搞笑嘴!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华昌说:无怨无仇,做嘛介不卖?石钵头斫下猪蹄,说:看好了,可是这副?华昌点头。石钵头抓起猪蹄,猛地往后抛入汀江,说:俺要敬孝龙王爷。不行么?华昌拣起制钱,一声不吭地走了。身后传来阵阵哄笑声。

半个月后,华昌带着几个破蒙童子江岸踏青,歇息于城东风雨亭。彼时,石钵头正惬意地嚼吃着亭间售卖的糠酥花生。一扬手,花生壳撒落遍地。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先生教俺一本书,俺教先生打野猪。野猪逐过河,逐去先生背驼驼……”

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

华昌是邻县武邑山子背人。山子背距河头城七八铺远。他那蒙馆设在张家大宗祠里。

夜晚,细雨濛濛,倒春寒风吹动西厢房窗棂。昏黄油灯下,华昌翻阅旧日诗稿。当他读到学书学剑两不成时,不由得悲从中来。

嗒,嗒嗒。有轻微的叩门声。没错,是叩门声。开门,竟是多年未见的老友李半仙。奇香扑鼻。李半仙拎着一副卤猪蹄,笑眯眯地看着他。

转眼到了仲夏。这个午日,童子早散学了。华昌困倦欲睡。宗祠内,闯入了一个莽汉。定睛一看,却是石钵头。

石钵头拎着一副肥硕猪蹄,恭恭敬敬地放在书案上。华昌轻摇折扇,说:得非有辱斯文乎?石钵头懵懵懂懂。华昌合上折扇,说:君子不食嗟来之食。石钵头愕然。华昌站起,迈方步,七八个来回,用了大白话:有嘛介求俺?直说吧。石钵头苦着脸,说:俺老娘瘫了。李半仙的药方,求您老给半块端砚,做药引子。华昌坐下,说:奇了怪了,这端砚何处无有?为何要俺给你?石钵头说:李半仙说了,定要半块阿婆坑的端砚,甲子年中秋日戌时月圆蓄墨的。百砚斋掌柜的说,那时日,方圆几百里,只有您老先生买了一块。”“哦。华昌说,桌上有。识字么?石钵头苦笑:开过蒙,又被先生赶回家啦……略识几个字。华昌微闭双眼,说:自家看,可要看清喽。

石钵头抓过端砚。长九寸,宽五寸,厚二寸一分,份量颇重。抬起,勾头看去,砚底刻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甲子年中秋日戌时练华昌购置于河头城百砚斋。石钵头认得时日数字,说:就是这块,就是这块!说着,掏出一锭约摸五两重的银子。华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

石钵头嗫嚅不知所措了。华昌自言自语:李半仙?这个李半仙搞嘛介名堂?石钵头急了:老先生,俺…………”华昌举手截止,说:后生哥,半块,何谓半块?就不能有丝毫差错,分得来么?石钵头额上冒出冷汗,说:刀斧斫开?华昌笑了:何须如此麻烦。

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低一声。

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

(原载《天池》2016年第6期)

7.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第二段中赤裸脊背”“双肩一耸”“两个伙计手忙脚乱等处,运用了正侧面结合的手法,生动地塑造了石钵头强悍、霸气的屠夫形象。

B. 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是因为看他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

C. 小说中两处画线句子景物描写非常精炼,第一处重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第二处则主要烘托了华昌此刻惆怅、失落的心理。

D. 小说以药砚为题,含义深刻:这既是给石钵头老娘治瘫病的药引子,也是教育他要尊师重道、宽以待人的良药。

8. 请结合全文概括华昌的性格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9. 小说结尾有什么独到之处,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嚐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嚐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10.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适:往

B. 余固笑而不信也        固:坚决

C. 如乐作焉              作:演奏

D. 汝识之乎              识:记得、知道

1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送之至湖口/人皆得以隶使之

B. 徐而察之/掩口胡卢而笑

C. 微波入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D.与风水相吞吐/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12. 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

(我的)大儿子苏迈将要到饶州的德兴县当县尉

B. 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因而能够看到这座人们称之为石钟山山

C. 有大石当中流

有块大石头正对着水的中央

D. 空中而多窍

(大石头)高高耸立在空中,有好多窟窿

13.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任务。

嚐吰如钟鼓不绝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韦编三绝

试推断:所用造字法是______,本义(原始义)是______;另写一个用此造字法造的字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其一)

杜甫

远送从此别,青山空复情。

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

列郡讴歌惜,三朝出入荣。

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

14.下列对本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以远送发端,又借山言人,情致婉曲,意深而情长,表达诗人不忍相别又无可奈 何之情。

B.古人云"诗用倒挽,方见曲折。颔联先写憧憬重逢,再言昨夜欢宴之景,增添了别样的 情趣韵致。

C.颈联叙写严武荣居高位,离任时受到百姓赞美,表达了自己想如严公一般做一个受人 爱戴的好官。

D.尾联字见别后的孤单无依,字含风烛余年的悲凉凄切,道尽知己远去的冷落 和惆怅。

15.与诗人的《望岳》相比,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按照提示在横线上填写相关古诗文名句。

古往今来,人们因水而思,临水而歌,借水言志,以水传情,留下了大量引人深思的生命感悟。

1)杜甫登髙远望,只见万木萧疏大江奔流,发出慨叹:____________________。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2)亡国之君李后主面对春花秋月却发出千古悲叹: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面对滔滔江水,遥想赤壁当年,不由得无限遐思:大江东去,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歌行》中仿用《管子·形势解》中的话以高山大海比喻自己广纳天下贤才的志向和胸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9分)

17.按照北京奥组委的安排部署,奥运火炬在江西省境内传递时间为三天,即:514日在红色故都瑞金,515日在红色摇篮井冈山,516日在八一军旗升起的地方南昌传递,总行程约800公里。具体行程为:513日晚上,奥运圣火从福建传入江西,2100抵达瑞金514日晚上,1900到达井冈山515日晚上,1900到达南昌516日下午1800北京奥运圣火团队前往昌北机场离开江西,奥运火炬在江西传递活动全部结束。

请用一句话准确概括上面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个字)

(二)语言文字运用(11分)

18.仔细观察漫画,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一下画面的内容,并概括漫画的寓意。

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迪士尼真人电影《花木兰》2016年全球选角,团队遍访五大洲,试镜了近千位演员,为的就是寻找一位会说英文、有武术功底,并且和花木兰形象相近的人,刘亦菲的自身条件恰恰符合这些要求。她经过长途飞行,一直没能休息,赶到面试地点就去高强度试镜,试完后就被拉到教练那里检测体能,做俯卧撑、引体向上。虽然真的很累,但是她一刻不停绝不出错,重点是从来没喊过累!导演妮基·卡罗对刘亦菲说道,当你来到试镜地点,开始90分钟的负重体能训练,我就知道你是我们要找的战士

某中学高三年级将以成功重在自身条件/努力精神为话题进行辩论比赛,请你为正方或反方的一辩,写一篇辩论词。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此类试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逐一将每个选项回归原文,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

A项,骆毛是一个清醒的反抗者错,主人公骆毛品行不正,因偷周德高家的东西被速住了。便在赴刑的途上大骂不停,看你们祖宗的热闹,周德高狗仗人势,叫老子吃水,他也有遭殃的那天!他一样会不得好死的!然而,骆毛的喊驾、嚎叫也只是一时的口头的宣泄和短暂的抗争,在他内心的深处,死亡已成他今日不可避免的结局。他也早已屈服于命运,在面对死亡的恐惧时,只在心中有一丝侥幸。老子今年三十,再过几十年,我不又是一条好汉吗?”,自我陶醉和逃避于来世再变好汉的梦中,而毫无反抗。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探究文本结尾情节的作用的能力。结尾的作用一般包括:1.表观手法上,与前文相照应,使人觉得在情理之中;与前文形成对比,升华主题,发人深省;2.主题上,深化(开华)主旨,点明主旨,揭示小说主题;3.人物形象型造上,表现人物的心理、性格、品质、经历;4.故事情节上,照应题目或者照应开头,使小说结构紧凑、脉络清晰。

首先从情节结构来讲,和前文相照应,前文写道骆毛虽然是个粗人,可是想到死后老母无人养活,他也觉到死的可怕。直至他们捉住他的两臂,要往水下投他的时候,他狠心把眼一闭,他老母的慈容仿佛在目前一样可知,骆毛临死想起母亲,可此时母亲还在等他,情节上相照应;其次,手法上,和前文内容形成鲜明的对比,围观的看客是一种冷漠,得到的是满足,正因为残忍的存在,我们才感受到母爱的光芒,在此形成鲜明的对比;最后在主题上,我们不难想象,当这位母亲知道真相后她的心情将是怎样,作品彰显出两重的人性——残酷和怜爱。我以为,文本的内涵不仅指向对旧习俗、对精神麻木的批判,而且是对深层人性的揭示和批判,所以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此题必须先亮出观点,然后结合文本内容及情节对观点进行分析,从文章中找出相应的论据来论证观点。

本题的题目是小说中的桐村与鲁迅笔下的鲁镇有哪些相似之处,首先,从自然环境看,二者都属于闭塞落后的乡村小镇。一个是等级森严,封建迷信思想严重的鲁镇,一个是乡间旧习俗盛行,愚昧无知的老远的贵州小地方;其次,从周围的生活的人们来看,祥林嫂的儿子阿毛的死,以及祥林嫂的死,人们是冷漠的,包括四婶和柳妈,她们没有同情心,甚至充当看客。骆毛的死也没有得到周围生活的人的同情,反而看的很满足,所以都属于麻木的一类;还有就是社会根源,他们的死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祥林嫂的悲剧源于旧习俗旧伦理道德,是封建礼教杀了祥林嫂,骆毛的死源于闭塞落后的野蛮的旧习俗和旧道德,是当地人们认为的天经地义的习俗背后的野蛮杀了骆毛。可见,二者有很多的相似性,答题时围绕以上观点即可。

【点睛】小说从大的范畴上讲属于记叙文,只是比一般的记叙文复杂一点,可以从以下四方面组织阅读。

理清事件发展的线索和过程,把握小说的结构。要搞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经过和结果,记叙中具体的明线是什么,暗线又是什么,再具体分析结构。通过这些具体的分析,就可以整体把握小说的大致内容了。

分析小说的表现手法。小说的表现手法较多,应着重分析小说的情节、环境以及细节。小说一共有几个情节,用了几个细节,这几个细节侧重表现人物的哪些方面,处于怎样的环境等。

鉴赏人物形象。阅读小说一定要把握人物形象的特点,小说通过情节刻画,表现了主人翁哪些具体的特点,这一形象又有怎样的作用。

归纳作品的主题。通过事物和人物叙写,就可以大致把握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态度,进而去推测小说的主题。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也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要做好这种题,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看看选项有无答非所问或题干与选项信息不同类的情形,若是这类问题选项本身一般没有错误,却按照对照原文寻找表述错误或者曲解文意的方法等于缘木求鱼,费力不讨好;此题题干要求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项,一些老师选择明哲保身不想管、不能管、不敢管,导致执纪和维权的失衡表述错误。依据材料二第二段文句执纪和维权的失衡,让一些老师选择明哲保身,形成不想管、不能管、不敢管的氛围可知,是执纪和维权的失衡,让一些老师明哲保身不想管、不能管、不敢管,故此项表述因果倒置了。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做这种题,通常是先整体把握文意,获取作者的观点或态度;然后对照选项在文中提取相关信息,加以细致比对后判断正误即可。常见错误点和设题类型做到心中有数,表述不一致的未必就是错的,一定要深入细致分析比较,灵活理解变通思考。总之要静下心来耐心地仔细地推敲和琢磨。题干要求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B项,意在证明表扬与批评、奖励与惩罚是教育的两种最主要的方式表述错误。根据材料二可知,材料引述一些新闻中的报道意在说明教师不敢行使教育惩戒权的原因。

C项,将会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表述错误,根据材料二第六段如果惩戒不当,可能会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可知,惩戒权的使用并不是一定造成意想不到的效果,原文是可能。只是一种推测。故此项将未然当已然了。

D项,教师应当用批评、留校、罚站、适当的体育训练四种方式。进行惩戒表述错误,根据材料三,原文说当孩子犯错时,你这么做没问题,批评、留校、不超过一堂课的站立、适当的体育训练都无可指摘可知,文章并非只有这四种方式,且罚站不超过一堂课的站立。此项曲解了文意。

故选A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筛选、整合、梳理探究作品中重要信息的能力。做这种题,首先要通读全文,全面提取信息,然后快速筛选出相关的段落或文句,根据题干要求进行梳理和探究,接着做出精准地整合;最后用简洁明了的文字进行归纳和概括。

本题要求概括分析促使《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出台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请结合上述材料,概括并简要分析

具体而言,依据原文材料一第三段滥用惩戒权导致惩戒过度现象屡见不鲜”“教师惩戒权有理可循,但是尚不能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教育法律法规中缺少对教师惩戒权的明确与规范可知,教育惩戒有一定道理,但是法律中并没有对此做出明确的规定,从而限制教育惩戒的程度或方式,而在规范有漏洞的同时却不断有惩戒过度的事件,因此焦点问题的不断爆出和亟需法律规范是促使《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出台的原因之一;依据材料二第七段文句社会上一些家长的过度维权,导致老师因为担心惹事而不愿行使教育惩戒权,这是无奈的自我保护可知,教育惩戒权力的形式没有法律依据,因此家长的过度保护会为教育的正常进行带来一定的障碍;依据材料三第三段国际趋势促使我国必须健全教育惩戒的法律法规,很多发达国家都有教育惩戒权的明确规定可知,教育惩戒不单单是国内的话题,而是对教育惩戒的规范性规则的制定是国际趋势,为了与国际趋势相符,我国制定相关法律也应尽早提上日程。

综合上述分析,整理得出答案。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综合分析和鉴赏能力。

B项,是因为看他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错误,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主要是因为他对华昌这样的读书人的憎恶和鄙视。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能力。

从文章第段对华昌的外貌描写,第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可以概括出华昌斯文谦和的特点;

从第段面对石钵头的为难华昌只是一声不吭走了、第段华昌徒手将砚掰成整齐的两半可以概括出他身怀绝技、隐忍退让;

从石钵头向华昌求砚而华昌对曾经恶言相向的人也能慷慨相助的情节可以概括出华昌正直善良、宽容大度。

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本结构内容理解与分析

小说有四种类型的常见结尾:出人意料的结尾,令人感伤的结尾,令人欢喜的结尾,留下空白的结尾。该小说结尾是属于出人意料的结尾。作用有: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突出人物形象;突出文章主旨。

结合文本分析:结构方面:精瘦落魄的读书人竟能徒手分砚,小说结尾出人意料,但巧设伏笔,使故事的发展合乎情理,使人信服,使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引人深思。人物形象方面:华昌明明身怀绝技,却不计较石钵头的多次挑衅,突出表现了他的隐忍大度,丰富了人物的形象。主题方面:小说结尾意味深长,更好地揭示了作品主题,生活中应当尊重他人、宽容大度。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除了注意平时积累之外,还要注意答题的方法与技巧,此类试题的答题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时要注意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句(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

B项,错误。,本来。

余固笑而不信也意思是:我本来觉得很好笑并不相信。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答题时首先明确课本的虚词含义,然后把课本中的带入到文本中的句子当中,看是否通顺。

A项,两个,都是代词,他,他们。

送之至湖口意思是:我送他到湖口。

人皆得以隶使之意思是:人人都能够像奴仆一样使唤他们。

B项,两个,都是连词,表修饰。

徐而察之意思是:我慢慢地观察。

掩口胡卢而笑意思是:捂着嘴笑。

C项,两个,都是兼词于之的意思,翻译为在其中

微波入焉意思是:细微的水波涌进那里面。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意思是:几个人走在一起,在其中必定有值得我去学习的人。

D项,第一个,介词,和;第二个,动词,结交;

与风水相吞吐意思是:和清风水波一起吞进去吐出来。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意思是:结交嬴政却不帮助五国。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D项,错误。空中,中间空。

空中而多窍意思是:(石头)中间是空的,而且有许多窟窿。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言文实词以及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具体考查通过汉字造字法来推断实词意思的能力。汉字有六种造字法,具体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本题涉及的造字法是会意,会意造字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合成一个字,综合表示这些构字成分合成的意义,这种造字法叫会意。用会意法造出的字叫做会意字。首先本题前四个选项是含的句子,这有利于把实词的意思带入语境进行推断;后两个是从造字法的角度来进行判断,第⑤⑥句,是《说文解字》中对以及部首的释义。字,左面是字旁,右面是字旁,从糸从刀,本意是切断丝线,引申为断绝。会意字有很多,注意符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合成一个字的要求,比如休、牧、暮、伐、明、林、磊、炎等。

【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一般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灵活译出有关文字。翻译标准:信达雅。答好此题,要积累文言基础知识,要兼顾上下文分析把握关键词、注意特殊句式,并做到通畅表述。关键词,一般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活用字、多义词等,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敲断定解释即可。

译文:

元丰七年六月初九,我从齐安坐船到临汝去,大儿子苏迈将要去就任饶州的德兴县的县尉,我送他到湖口,因而能够看到所说的石钟山。庙里的和尚让小童拿着斧头,乱石中间选一两处敲打它,硿硿地发出声响。我本来觉得很好笑并不相信。到了晚上月光明亮,特地和苏迈坐着小船到断壁下面。到断壁下面。巨大的山石倾斜地立着,有千尺之高,好像凶猛的野兽和奇异的鬼怪,阴森森地想要攻击人;山上宿巢的老鹰,听到人声也受惊飞起来,在云霄间发出磔磔声响;又有像老人在山谷中咳嗽并且大笑的声音,有人说这是鹳鹤。我正心惊想要回去,忽然巨大的声音从水上发出,声音洪亮像不断地敲钟击鼓。船夫很惊恐。我慢慢地观察,山下都是石穴和缝隙,不知它们有多深,细微的水波涌进那里面,水波激荡因而发出这种声音。船回到两山之间,将要进入港口,有块大石头正对着水的中央,上面可坐百来个人,中间是空的,而且有许多窟窿,把清风水波吞进去又吐出来,发出窾坎镗鞳的声音,同先前噌吰的声音相互应和,好像音乐演奏。于是我笑着对苏迈说:你知道那些典故吗?那噌吰的响声,是周景王无射钟的声音;窾坎镗鞳的响声,是魏庄子歌钟的声音。古人没有欺骗我啊!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能力。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C项,表达了自己想如严公一般做一个受人爱戴好官错误,颈联主要是讴歌严武,没有表达了自己想如严公一般做一个受人爱戴的好官。颈联中诗人想到,像严武这样知遇至深的官员恐怕将来也难得遇到,于是离愁之中又添一层凄楚。关于严武,诗人没有正面颂其政绩,而说列郡讴歌惜,三朝出入荣,说他于玄宗、肃宗、代宗三朝出守外郡或入处朝廷,都荣居高位。离任时东西两川属邑的人们讴歌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诗歌语言风格和比较阅读的能力。所谓语言风格,是指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诗人的个人气质、诗歌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是具有恒定性的区别于其他诗人的艺术特色。风格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诗人、同一诗人的不同作品往往表现出不同的风格。翻译:远送你从这里就要分别了,青山空自惆怅,倍增离情。什么时候能够再举杯共饮,昨天夜里我们还在月色中同行。各郡的百姓都讴歌你,不忍心你离去,你在三朝为官,多么光荣。送走你我独自回到江村,寂寞地度过剩下的岁月。《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其一)》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送好友严武的诗作。此诗既赞美严武,也发出他自己寂寞养残生的叹息。诗意在送严武奉召还朝。诗人曾任严武幕僚,深得严武关怀,所以心中那种依依不舍的别离之情,不必再用言语解释。这首诗语言质朴含情,章法谨严有度,平直中有奇致,浅易中见沉郁,情真意挚,凄楚感人。前四句倒装,增添了诗的情趣韵致。首联如果把青山一句提到前面,就会显得感情唐突,使人不知所云;颔联如果把昨夜一句放在前面,便会显得直白而缺少情致。现在次序一倒,就奇曲多趣了。这正是此诗平中见奇的地方。最后两句抒写诗人送别后的心境。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字见离别之后的孤单无依;字含风烛余年的悲凉凄切;寂寞则道出知遇远去的冷落和惆怅。两句充分体现了诗人对严武的真诚感激和深挚友谊,依恋惜别之情溢于言表。《望岳》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五言古诗。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一二句写泰山山脉绵延辽阔,句首的夫字融于句中,新奇别致,诗人用岱宗直言泰山为五岳之宗,用齐鲁大地为衬托泰山之雄阔;三四句写泰山雄峻磅礴,诗人用字写泰山割断阴阳充满雄浑之力量;五六句是仔细远望,见群峰云生,仿佛有归鸟入谷。七八句想象将来登山所见景象,同时抒发自己的抱负,尾联,会当绝顶”“览众山之小又体现其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豪情。全诗以诗题中的字统摄全篇,句句写望岳,但通篇并无一个字,而能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可见诗人的谋篇布局和艺术构思是精妙奇绝的。这首诗寄托虽然深远,但通篇只见登览名山之兴会,丝毫不见刻意比兴之痕迹。语言用语新奇,雄浑豪放。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16题详解】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名句名篇的能力。

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容易写错的字:萧、滚、淘、厌。

17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提供的信息太过详细,试题要求学生根据提供的意思,概括出主要内容。学生只需要把事情的事件、地点、事件用一句话概括出来即可。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根据题干要求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可以找出各个段落的中心句,也就是提示段意的句子;也可以根据题干的提示,结合相关内容,按要求自己组织语言,写出答案。

18题详解】你这家伙怎么不按套路出牌?”    (2). 批判了社会上那些固守经验、思维僵化(或做事不知变通、看不惯新生事物)的人。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化的能力。

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一下画面的内容,也就是对画面的内容进行说明,写一段说明性的文字。说明时,要先简述构图要素瓶子”“”“乌鸦”“吸管”“石子,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解说,或由左到右,或由上到下,同时注意内在的逻辑性。注意不能有遗漏,图中的文字不能忽。

揭示寓意要抓住两只乌鸦的不同表现和结果,重点抓住图中文字你这家伙怎么不按套路出牌,辨明暗含在其中的褒贬态度。语言尽量简洁。

19题详解】例文:

成功重在努力

谢谢主席,尊敬的评委,场下的观众及对方辩友,大家好!首先感谢对方精彩的立论,我也非常感谢大家给予我们一个可以为之奋斗,展现才华的机遇。今天我方并不否认自身条件的重要性,但我方认为在成功道路上努力更重要。毕竟勤奋出天才,懒惰出庸才。

回望过去,中华之千年漫尘,风起云涌,多少伟人立于历史大河之中,其精神千年不倒。苏洵后来居上,白居易口舌成疮,齐白石磨石成泥,祖逖、刘琨闻鸡起舞,孙敬、苏秦悬梁刺股,他们的精神不都是的体现?正是这些伟人遍布于千年历史,是他们成就千年辉煌,是他们发扬古国文明,是他们留下瑰宝,是他们组成了民族文化,而努力却组成了他们!可见努力是多么重要。

在天才和努力之间,我毫不迟疑地选择努力,努力几乎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催产婆。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这是爱迪生对努力的评价,在这位可以称得上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来说,他认为成就他的是努力,而不是天才,在99%的汗水的后面是勤学苦读,反复研究。

记得一位哲人说过:世界上能登上金字塔的生物有两种:一种是鹰,一种是蜗牛。不管时天资奇佳的鹰,还是资质平庸的蜗牛,能登上塔尖,极目四望,俯视万里,都离不开两个字——努力。

一个人的进取和成才,环境、机遇、天赋学识等外部因素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依赖于自身的勤奋与努力。缺少努力的精神,哪怕是天资奇佳的雄鹰也只能空振羽翅望塔兴叹。有了勤奋的精神,哪怕是行动迟缓的蜗牛也能雄踞塔顶,观千山暮雪,渺万里层云。

在古今中外无数证明之下,勤奋的重要非常明显,在我们不长的学习生活中,单单在教科书中学习努力的文章已不下数十篇,这足以说明努力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但纵观天下,似乎靠方法成才的寥寥无己,古代仲永是有天才之脑,而最后却沦为凡人,现在广告上流传的学习方法不下数百种,种种自命效用惊人,可在半小时内记下几百个单词,如此谬论难道就是对方辩友所说的学习方法,如此真的这样,干脆上几天学就回家算了,何必寒窗苦读十载,但至今为上似乎没有人能达到如此境界。秦桧十年苦读考上状元,这种道理连卖国贼都懂,想必对方辩论不会不懂吧!

各种例子都无疑可以表明努力出天才这一道理,而天才正是由努力这一真理所产生的。正是勤奋推陈出新,一代文豪鲁迅、科学巨人牛顿、莎士比亚、孔子……哪位伟人是在靠着所谓的方法而毫无勤奋登上艺术的巅峰,放眼天下人生在勤,不索何获的张衡,业精于勤、荒于嬉的韩愈,勤能补拙的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华罗庚一言点破天机,勤,无疑是学有所成的关键。勤字当先,方有所成。

所以我方坚信,成功在于努力,谢谢!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能力。

【审题】这是一道典型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旨在考查考生的理性思维、批判思维和价值观。作文要求:以成功重在自身条件/努力精神为话题进行辩论比赛,请你为正方或反方的一辩,写一篇辩论词。这不仅强调作文的实用性文体特征,还给考生规定了一个潜在的情境,考生写的每一句话都有潜在的读者,他们是在场的评委、对方辩友及观众。跟近几年来高考全国卷作文命题注重文体特征且有明确写作对象的趋势是一致的。

本段文字可以分解成三部分:第一部分讲述《花木兰》团队列出符合花木兰的一些标准。第二部分提及刘亦菲符合这一要求,并且长途飞行来到现场高强度试镜,后又检测体能。从这可看出刘亦菲在自身条件优越的情况下,更注重努力的拼搏,她不怕吃苦,没有任何怨言,只会默默努力。第三部分是导演对刘亦菲的认可,当看到她如此努力时,导演就认定她就是要找的战士。

注意辩论中的一辩要开篇立论:主要是阐述己方观点,作为反方的话还可以反驳正方开篇中的偏颇之处。一辩的重要之处在于为后续的比赛打下理论基础、提供理论支撑,开篇可能不是最精彩的,但却是最重要的。

本次作文贴近现实生活,有利于考生充分表达对成功凭借的认知,让考生有自我人生规划意识,对时代发展与个体成长等多方面进行展望,从而彰显新时代新青年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并且考查学生综合写作能力和辩证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学生可以认为成功重在自身条件,因为它带给人的是一生的、基础性的、能力上的起点;也可以认为成功重在努力精神,努力可以改变自身的不足,只有努力坚持才能取得成功。注意的是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认知,不要强求一致。但一旦选中其中一个观点,就要亮明自己的观点,进行充分的论证。

【立意】成功是属于积极进取、不懈努力的人们。

只要努力,梦想总会实现的。

成功重在自身优势。

【素材】1.我想大家都知道《悬梁》的故事吧。东汉时期,有个著名的政治家叫孙敬,每天从早到晚,常常是废寝忘食,时间久了,他还不休息,疲倦地直打瞌睡他怕影响学习,便把绳子系住头发绑在房梁上。这样打盹时,头一低,绳子牵住了头发,马上就清醒了,可见,我们古代人民是多么热爱学习呀!

事业的成功来自勤奋。高尔基曾说过天才出于勤奋。此话当真不假,马克思的《资本论》、司马迁的《史记》、歌德的《浮士德》等传世佳作,都是作者勤奋创作的体现。马克思辛勤40年,踏凹图书馆的地板;司马迁20出头便开始周游四方,足迹遍及黄河长江流域;歌德竟苦心搜集了58年的材料。这些作家及他们的作品都已家喻户晓——这就是上帝对他们的辛勤工作的最好的回报勤奋,就能获得工作的成功,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3.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因家境贫困,从小就替父亲担起全家的生活重任。但一有空,就借几本数学书来看,他用5年时间自学了高中三年和大学初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18岁那年染上了伤寒病,为此,家里的东西全部当光,而病情不见好转。幸好有家人的精心照顾,总算保住了生命,但却成了终身残疾。后来在原就学的中学老师的关怀下,到这所中学里当勤杂工。他一有空就借书看,伤残的左腿时常疼痛得钻心,他仍一心在数学王国的海洋里劈波斩浪,将身躯的疼痛、生活的艰辛和世道的不公统统抛在脑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