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建安《药砚》入选绍兴市鉴湖中学高三语文试卷(全)
2019-2020学年绍兴市绍兴县鉴湖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药砚
练建安
阳光朗照,河头城浮动飘忽的浓雾渐渐消散。
石钵头赤裸脊背,噔噔踏入石坝码头肉铺摊点,立定,双肩一耸,大块猪肉扇啪嗒一声脆响,平摊在了肉案上。两个伙计手忙脚乱,将猪肉扇挂上一根铜皮红木大秤。一个掌挂钩,一个挪秤砣报数:“二百……三十一斤半。”石钵头斜了他们一眼,操起两把剔骨尖刀,咔咔磨擦,笑骂:“黄疸后生!”
墟镇巷道,湿漉漉的,水气淋漓。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
石钵头认得此人,是个老童生。传说是满腹诗书,考到胡子花白,连一个秀才也没捞着。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石钵头扭头噗地吐出了一口浓痰。
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问:“前蹄,几多钱啊?”石钵头利刀游走剔骨,沙沙响。“老弟,几多钱?”华昌再问。石钵头说:“现钱,不赊账。”华昌说:“你这后生哥啊,好没道理,咋就说俺要赊账呢?”
石钵头说:“搞笑嘴!”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华昌说:“无怨无仇,做嘛介不卖?”石钵头斫下猪蹄,说:“看好了,可是这副?”华昌点头。石钵头抓起猪蹄,猛地往后抛入汀江,说:“俺要敬孝龙王爷。不行么?”华昌拣起制钱,一声不吭地走了。身后传来阵阵哄笑声。
半个月后,华昌带着几个破蒙童子江岸踏青,歇息于城东风雨亭。彼时,石钵头正惬意地嚼吃着亭间售卖的糖酥花生。一扬手,花生壳撒落遍地。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先生教俺一本书,俺教先生打野猪。野猪逐过河,逐去先生背驼驼……”
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
华昌是邻县武邑山子背人。山子背距河头城七八铺远。他那蒙馆设在张家大宗祠里。
夜晚,细雨濛濛,倒春寒风吹动西厢房窗棂。昏黄油灯下,华昌翻阅旧日诗稿。当他读到“学书学剑两不成”时,不由得悲从中来。
嗒,嗒嗒。有轻微的叩门声。没错,是叩门声。开门,竟是多年未见的老友李半仙。奇香扑鼻。李半仙拎着一副卤猪蹄,笑眯眯地看着他。
转眼到了仲夏。这个午日,童子早散学了。华昌困倦欲睡。宗祠内,闯入了一个莽汉。定睛一看,却是石钵头。
石钵头拎着一副肥硕猪蹄,恭恭敬敬地放在书案上。华昌轻摇折扇,说:“得非有辱斯文乎?”石钵头懵懵懂懂。华昌合上折扇,说:“君子不食嗟来之食。”石钵头愕然。华昌站起,迈方步,七八个来回,用了大白话:“有嘛介求俺?直说吧。”石钵头苦着脸,说:“俺老娘瘫了。李半仙的药方,求您老给半块端砚,做药引子。”华昌坐下,说:“奇了怪了,这端砚何处无有?为何要俺给你?”石钵头说:“李半仙说了,定要半块阿婆坑的端砚,甲子年中秋日戌时月圆蓄墨的。百砚斋掌柜的说,那时日,方圆几百里,只有您老先生买了一块。”“哦。”华昌说,“桌上有。识字么?”石钵头苦笑:“开过蒙,又被先生赶回家啦……略识几个字。”华昌微闭双眼,说:“自家看,可要看清喽。”
石钵头抓过端砚。长九寸,宽五寸,厚二寸一分,份量颇重。抬起,勾头看去,砚底刻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甲子年中秋日戌时练华昌购置于河头城百砚斋。”石钵头认得时日数字,说:“就是这块,就是这块!”说着,掏出一锭约摸五两重的银子。华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
石钵头嗫嚅不知所措了。华昌自言自语:“李半仙?这个李半仙搞嘛介名堂?”石钵头急了:“老先生,俺……俺……”华昌举手截止,说:“后生哥,半块,何谓半块?就不能有丝毫差错,分得来么?”石钵头额上冒出冷汗,说:“刀斧斫开?”华昌笑了:“何须如此麻烦。”
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低一声。
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
(原载《天池》2016年第6期)
1.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第二段中“赤裸脊背”“双肩一耸”“两个伙计手忙脚乱”等处,运用了正、侧面结合手法,生动地塑造了石钵头强悍、霸气的屠夫形象。
B. 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是因为看他“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
C. 小说中两处画线句子景物描写非常精炼,第一处重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第二处则主要烘托了华昌此刻惆怅、失落的心理。
D. 小说以“药砚”为题,含义深刻:这“砚”既是给石钵头老娘治瘫病的药引子,也是教育他要尊师重道、宽以待人的良药。
2. 请结合全文概括华昌的形象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3. 小说结尾的画线句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非攻
鲁迅
“先生到楚国去?”
“是的。”墨子说道,“我们的老乡公输般,他总是倚恃着自己的一点小聪明,兴风作浪的。造了钓钩拒,教楚王和越人打仗还不够,这回是又想出了什么云梯,要怂恿楚王攻宋去了。宋是小国,怎禁得这么一攻。我去按他一下罢。”
他在壁厨里摸出一把盐渍藜菜干,一柄破铜刀,另外找了一张破包袱,等耕柱子端进蒸熟的窝窝头来,就一起打成一个包裏。衣服却不打点,也不带洗脸的手巾,只把皮带紧了一紧,走到堂下,穿好草鞋,背上包裹,头也不回的走了。
墨子走进宋国的国界的时候,草鞋带已经断了三四回,觉得脚底上很发热,停下来一看,鞋底也磨成了大窟窿,脚上有些地方起茧,有些地方起泡了。他毫不在意,仍然走。沿路看看情形,人口倒很不少,然而历来的水灾和兵灾的痕迹却到处存留。走了三天,看不见一所大屋,看不见一颗大树,看不见个活泼的人,看不见一片肥沃的田地。
楚国的郢城可是不比宋国:街道宽阔,房屋也整齐,大店铺里陈列着许多好东西。走路的人,虽然身体比北方短小些,却都活泼精悍,衣服也很干净,墨子在这里一比,旧衣破裳,布包着两只脚,真好像个老牌的乞丐了。
墨子辗转借问,径奔公输般寓所。他拍着红铜的兽环,当当的敲了几下,门丁进去禀他的主人。公输般正捏着曲尺,在量云梯的模型。
“什么样子的?”
“像一个乞丐。三十来岁。高个子,乌黑的脸……”
“阿呀!那一定是墨翟了!”
公输般吃了一惊,大叫起来,放下云梯的模型和曲尺,跑到阶下去。墨子和公输般,便在院子里见了面。
“果然是你。”公输般高兴的说,一面让他进到堂屋去。
“先生这么远来,有什么见教呢?”
墨子拜了两拜,沉静的说道:“我在北方,听说你造了云梯,要去攻宋。宋有什么罪过呢?楚国有余的是地,缺少的是民。杀缺少的来争有余的,不能说是智;宋没有罪,却要攻他,不能说是仁……”
“那是……”公输般想着,“先生说得很对的。”
“那么,不可以歇手了么?”
“这可不成,”公输般怅怅的说,“我已经对王说过了。”
“那么,带我见王去就是。”
公输般知道拗不过,便答应立刻引他去见王。
……
墨子说停了攻宋之后,原想即刻回往鲁国的,但因为应该换还公输般借他的衣裳,就只好再到他的寓里去。时候已是下午,主客都很觉得肚子饿,主人自然坚留他吃午饭——或者已经是夜饭,还劝他宿一宵。
“走是总得今天就走的,”墨子说,“明年再来,拿我的书来请楚王看一看。”
“你还不是讲些行义么?”公输般道,“劳形苦心,扶危济急,是贱人的东西,大人们不取的。他可是君王呀,老乡!”
“那倒也不。丝麻米谷,都是贱人做出来的东西,大人们就都要。何况行义呢。”
“那可也是的,”公输般高兴的说,“我没有见你的时候,想取宋;一见你,即使白送我宋国,如果不义,我也不要了……”
“那可是我真送了你宋国了。”墨子也高兴的说,“你如果一味行义,我还要送你天下哩!”
当主客谈笑之间,午餐也摆好了,有鱼,有肉,有酒。墨子不喝酒,也不吃鱼,只吃了一点肉。
公输般喝过几杯酒,更加高兴了起来。他问道:“我舟战有钓拒,你的义也有钩拒么?”
“我这义的钩拒,比你那舟战的钩拒好。”墨子坚决的回答说,“我用爱来钩,用恭来拒。不用爱钩是不相亲的,不用恭拒,是要油滑的。所以互相爱,互相恭,就等于互相利。现在你用钩去钩人,人也用钩来钩你,你用拒去拒人,人也用拒来拒你,互相钩,互相拒,也就等于互相害了。”
“但是,老乡,你一行义,可真几乎把我的饭碗敲碎了!”公输般碰了一个钉子之后,改口说。
“但也比敲碎宋国的所有饭碗好。”
“可是我以后只好做玩具了。老乡,你等一等,我请你看一点玩意儿。”
他说着就跳起来,跑进后房去,好像是在翻箱子。不一会,又出来了,手里拿着一只木头和竹片做成的喜鹊,交给墨子,说道:“只要一开,可以飞三天。这倒还可以说是极巧的。”
“可是还不及木匠的做车轮,”墨子看了一看,就放在席子上,说,“有利于人的,就是巧,就是好,不利于人的,就是拙,也就是坏的。”
“哦,我忘记了,”公输般又碰了一个钉子,这才醒过来,“早该知道这正是你的话。”
“所以你还是一味的行义,”墨子看着他的眼睛,诚恳的说,“不但巧,连天下也是你的了。真是打扰了你大半天。我们明年再见罢。”
墨子说着,便取了小包裏,向主人告辞;公输般知道他是留不住的,只得放他走。送他出了大门之后,回进屋里来,想了一想,便将云梯的模型和木鹊都塞在后房的箱子里。
(选自《故事新编》,有删改)
4.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鲁迅善于写人物对话,无论是墨子与耕柱子的对话,还是墨子与公输般的对话,都能传神地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
B. 文中写楚国的富裕,是为了衬托宋国的贫苦;写楚国人活泼精悍、衣服干净,是为了衬托墨子的迂腐呆傻、旧衣破裳。
C. 针对墨子的“行义”,公输般指出那“是贱人的东西,大人们不取的”,可见公输般当时瞧不起平民思想的代表墨子。
D. 鲁迅在这篇小说的创作当中,并没有完全拘泥于历史史实,而是在尊重历史本质真实的前提下,着重开掘历史精神。
5. 《非攻》表达了中国人民御侮图强的坚定信心。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中国的脊梁”式的古代英雄形象的。
6. 作品后面写公输般接连碰了两个“钉子”。这样安排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王麻子膏药
阿成
聊一个小人物。
这个小人物在哈尔滨道外区。道外区是这座洋气十足的城市中最中国化、最传统化的一个区(其他几个区,譬如道里区、南岗区,都有较明显的殖民地化倾向)。一句话,这座城市颇有一点儿杂家的风度,亦称流亡者的城市。所谓流亡者的城市就是背井离乡之人的城市之意。离乡便思乡,思乡之极,难免会做出些不讲道理的事。对方一个不足道的动作,一个平平常常的眼神儿,都可能导致头破血流、筋骨折断。即为流亡者之乡也得有点儿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才行,也只有这样才能在这里站住脚跟。
北京城的满族青年王树森,经过对以上情况与精神状态的认真论证、综合分析后,才决定闯关东到东北来的。王树森的父亲原是清宫护卫营的卫士。文史资料介绍说:“卫士们在操练武艺中,难免有跌打损伤之苦,于是就互相推揉搓,或者互赠些自己配用的药膏。”并说,“当时最受欢迎的是“狗皮膏”“小灵丹’和王树森家的“王大膏药’。”王树森就是从小从当护卫的父亲那里学会了熬膏药的本领的。
19世纪末,王树森家道败落,于是他怀着一腔悲怆来到东北。在庙头一带熬膏药,专治跌打损伤。哪个被思乡之苦或酒火持有者打折了腿,贏家便义气地冲着倒地上哎哟不止者扔下几文钱说:“去王麻子那儿买几帖膏药贴上吧。”
如此下来,王树森就了不得了,他熬的膏药名声大震。王树森的专治腰腿疼以及各种寒症的膏药,深受苦寒之地老百姓的欢迎和信赖。王树森人长得不错,有点儿华佗遗风,也有点儿扁鹊的做派,不幸的是,自己有一脸天然的白麻子。王树森将计就计,不计鄙陋,将自己熬的膏药称“王麻子膏药”。这在文学上叫“反讽”,在欧洲叫“黑色幽默”,在这里,却显得通俗易懂、幽默亲切,还明显地透着某种自信。
20世纪的20年代,王树森在哈尔滨开了一家“王麻子膏药店”,落脚在太古南六道街的“兄弟堂”,并在院内行医。膏药店在道外人称的“王麻子街”上,那一带是酒家饭铺林立的地方,俗称“十八拐”。后街是有名的“小天桥”“北市场”。可谓人声鼎沸,非常热闹。这样的地方免不了有欺行霸市、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之类的勾当与表演。因此,跌打损伤的事自然要多,哎哟之声每日不绝于耳,大家都习惯了。寻常的日子就是这样子的,捏着小酒壶,学几声特别“哎哟”,再平平仄仄、怪模怪样地相对龇牙一乐。
你说,王麻子膏药,在这里能不火吗?
王树森面对如此乱糟糟的人间风景,常说,咱治不了这些社会丑风,再治不了受害者和平民百姓的病,不是更惭愧吗?
王树森每天一大早起来,先在无人的江边练一套拳。他已经修炼出来了,心中有了尊重生命这个大主题,人的神态风度也不一样了。这一点儿,不是当代某些伪商人照猫画虎学得了的。重要的是,王树森的膏药还极为便宜,普通老百姓买得起。王树森从不制作蒙人的“高档”药欺世盗名,从不干缺德的事。倘若这样便宜的药膏也买不起怎么办?用不用先交押金,记下身份证或者工作证号?不用。为什么不用呢?是王麻子太古旧、太原始、太蒙昧吗?不是。王麻子的原则跟当今医院正厅悬挂的牌子有点儿不同,当代医院挂的牌子是“救死扶伤,施行革命的人道主义”(也有医院把这个悄悄取下来了,免得跟患者打嘴仗时麻烦)。王树森不挂牌,本着一条宗旨“有钱的花不多钱就治病,没钱的免费也治病,膏药以旧换新收半费。贴敷中间可免费再贴一贴……外地函购的,不管寄不寄钱,总有专人优先寄去”。
王树森公开在门前支大锅熬药,当众下料,严格质量标准,恪守信义。
……
让人不解的是,在王麻子街称“王麻子膏药”的店铺竟有多家。像李明臣开的“真正王麻子膏药店”,万溢开的“这才是王麻子膏药店”,宁子路开的“真正假王麻子膏药店”,以及王树森自己开设的“真正老王麻子膏药店”。史料上说这些店“为了招徕生意,各家不仅在店名上用心良苦,而且不惜工本,都在各自门头上挂有三五层装潢别致、风格各异的高大牌匾”。这种事,倘若出在今天,非得打个一塌糊涂不可。想不到的是,那些膏药店都是王麻子特许他们开的,所谓“有钱大家挣”。
王麻子——王树森临死前告诉他的传人,也是他的儿子,只有一句话:“别把钱看重,要把病看重。”
鄙人虽不是医生,听到这句话时也觉得汗颜。
(有刪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从道外区说起,介绍道外区是流亡者的城市,人们有好打斗的习性,引出王树森闯关东到东北的内容,为下文写“王麻子膏药”做铺垫。
B. 第四段(19世纪末……到第六段20世纪的20年……)介绍王树森的事业从开创、发展到生意兴隆的过程,突出王树森的吃苦耐劳与自信。
C. 叙写后街的热闹、打斗的风气,寻常日子后街人找乐的方式,既描绘了风土人情,表现此处的“社会丑风”,又揭示了王麻子膏药红火的原因。
D. 小说语言生动活泼,朴实又风趣,如“聊一个小人物”等,娓娓道来,亲切自然;又如“可谓人声鼎沸,非常热闹”,文白夹杂,妙趣横生。
8. 小说写王树森“心中有了尊重生命这个大主题,人的神态风度也不一样了”,王树森有怎样的“神态风度”?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 小说的最后一段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来瑱,邠州永寿人。尚名节,有大志。天宝初,从父四镇任剧职,累迁殿中侍御史、伊西北庭行军司马。诏举智谋果决、才堪统众者,拾遗张镐荐瑱能断大事,有御侮才。擢颍川太守,充招讨使,后徙瑱山南东道襄等十州节度使。
上元二年春,破史思明余党于鲁山。明年,诏瑱还,瑱安襄,士亦宜其政,因讽众留己,而外示行;至邓,复诏归镇。肃宗闻其谋,恶之,王仲昇等皆言“瑱得士心,不可以留”,乃改山南东道襄等六州节度。俄而仲昇与贼战申州,为贼禽。初,仲昇被围,瑱顾望不即救,及师出,仲昇已没。行军司马裴茙表其状,且言:“瑱善谋而勇,恐后难制,即除之,可一战禽也。”帝颇谓然,遂改瑱淮西兼河南十五州节度以宠之,阴夺其权。瑱惧,释言“淮西无粮,须麦收可上道”,又讽众固留。
代宗立,复授襄州节度、奉义军渭北兵马使;密诏茙图之。茙自均州率众浮汉下。会日入,候者白瑱,瑱与帐下谋,其副薛南阳曰:“公奉诏留镇,而茙以兵胁代,是无名也。茙智勇非公敌,而众心不附。彼若乘我不虞,纵火夜攻,诚可忧也。若须明,则破之必矣。”明日,茙督军五千阵谷水北,瑱以兵迎之;薛南阳以三百骑为奇兵,旁万山,出其背夹击之。其众几尽,茙脱身走,至申口,禽之,送京师,瑱因入朝谢罪。帝待之无疑,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充山陵使。是时,程元振居中用事,疾瑱,乃告与巫祝言不顺。会王仲昇归又言由瑱与贼合故陷贼帝积怒遂下诏削除官爵贬播川尉员外置。及鄠,赐死,籍其家。瑱之死,门下客散去,掩尸于坎,校书郎殷亮独后至,哭尸侧,为备棺衾以葬。帝徐悟元振诬,以它罪流溱州。
(《新唐书·来瑱传》,有删节)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会王仲昇归/又言由/瑱与贼合故/陷贼/帝积怒/遂下诏削除官爵/贬播川尉员外置/
B. 会王仲昇/归又言由瑱与贼合故/陷贼/帝积怒/遂下诏削除官爵/贬播川尉/员外置/
C. 会王仲昇/归又言由/瑱与贼合/故陷贼/帝积怒/遂下诏削除官爵贬播川尉/员外置/
D. 会王仲昇归/又言由瑱与贼合/故陷贼/帝积怒/遂下诏削除官爵/贬播川尉/员外置/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宝,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年号”由汉武帝首创,皇帝改换年号称为“改元”。
B. 道,唐时监察区名。自节度使掌握地方实权后,“道”逐渐演变为节度辖区名。
C. 淮西,即淮右,地域名。唐时包括淮南道西部、河南道一部分,即今天扬州一带。
D. 尚书,官名。始置于战国,是掌管文书的官员;隋代始分六部,以尚书为各部长官。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来瑱能决大事,有抵御入侵的才能。他跟随父亲在四镇担任重要官职,多次升迁;后因张镐推荐,被提拔为颍川太守、招讨使。
B. 来瑱才堪统众,但也招人忌防。王仲昇曾言“瑱得士心,不可以留”,行军司马裴茙亦曾给朝廷进言“瑱善谋而勇,恐后难制”。
C. 来瑱善于领兵,有勇有谋。裴茙获密诏进攻来瑱,来瑱军队几乎消灭了裴军,后擒获裴茙,并将其送到京城,请求治他的罪。
D. 来瑱多次担任重要官职,但结局凄惨。他遭人诬陷,被皇上赐死,家产被抄,门客散去,甚至死后未得及时收殓下葬。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颇谓然,遂改瑱淮西兼河南十五州节度以宠之,阴夺其权。
(2)彼若乘我不虞,纵火夜攻,诚可忧也。
14. 来瑱未获两朝皇帝真正信任,请结合文章二三两段分析原因。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一首诗,然后完成各题。
长安春望
卢纶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
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15.能体现本诗“景情一致,互为交融”的两个“意象”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16.请赏析颔联所使用的艺术手法。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笑傲江湖》第七回描写合奏琴箫:“突然间,铮的一声急响,琴声立止,箫声也即住了。霎时间四下里一片寂静,明月当空,树影在地。”《琵琶行》中与之运用相同手法表现演奏技巧高超的是“_______, _______”两句。
(2)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典故,以魏尚自比,希望皇 帝能早日委派自己保卫边防。
(3)荀子在《劝学》中以螃蟹作为反例,它虽有六跪和二螯,然“______,____”,来阐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才能获得成功。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18.阅读下边的漫画,对它的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A. 愿望是美好的,但现实是残酷的,告诉我们要面对现实。
B. 光是空想是没有用的,必须付诸实践。
C. 不珍惜光阴,只能面对理想空嗟叹
D. 知足常乐,即使收获得很少,与理想有差距,也应该满足。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19.下面是哈六中2020届学生为毕业聚会写给艾老师的邀请函,在标点符号使用、词语运用、语句表达等方面有五处错误,请指出并改正。
敬爱的艾老师:
您好!三年的时光匆匆而过,转眼间我们就要离开母校了。三年前,我们40个莘莘学子在您的谆谆教导下奋力拼搏,只争朝夕;三年后,我们圆梦高考,即将开始新的征程。难忘师恩,难舍三年的师生情,我们决定于2020年7月25日上午10点(周六)在六中食堂举办毕业师生会。我们热切地期盼着您的到来,共同交流我们三年的师生情谊,再次倾听您语重心长的教诲。
祝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2020年7月10日
哈六中2020届高三18班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国内的校园里,班主任通常由语数外等主课老师担任,体育老师当班主任只是偶然现象。有人认为体育老师当班主任,就代表着自家孩子不被学校重视,而南京一所中学体育老师当班主任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体育老师担任班主任的正向作用很快显现,实际上,家长们表达顾虑的时间并不长。
假如体育老师当班主任现象发生在你们学校,学校准备召开老师、学生、家长座谈会,对此现象展开讨论。请写一篇发言稿,阐述自己的看法。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需要首先明确题干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文本,结合文本内容来筛选比对,分析鉴赏选出正确答案。
B项,“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表述错误。结合文本后面的内容分析可知,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主要是因为他内心对华昌这样的读书人的憎恶和鄙视。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人物形象特点分析。解答此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人物形象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的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
华昌的形象特点,结合文本内容分析。①如从“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可知,华昌斯文谦和,穷困潦倒;②根据文本“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可知,华昌隐忍退让;根据文本“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低一声。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可知,华昌身怀绝技;③根据文本“华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可知,华昌正直善良,宽容大度。
【3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本结构内容理解与分析。小说结尾常见的作用:突出波澜,震撼人心;照应前文,不突兀。留下空白给读者想象空间,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深化主题;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令人回味。耐人寻味;给人以喜悦欣慰之感;反应美好愿望。
“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小说结尾出人意料。“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华昌明明身怀绝技,却不计较石钵头的多次挑衅,突出了他的隐忍大度,丰富了人物的形象。结合华昌的语言等内容分析,如“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等,小说结尾揭示作品的主题,更好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题:生活中应当尊重他人、宽容大度。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综合分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结合题干的选择要求:到底选正确还是选错误;其次,要明确题目的考查点,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比较。
B项,曲解文意。“为了衬托墨子的迂腐呆傻”的说法错误。文中采用的是衬托手法,写楚国人衣服干净的确可以衬托墨子的“旧衣破裳”,但写楚国人“活泼精悍”则不是衬托墨子“近腐呆傻”,相反更见出墨子急人之困的义勇精神。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刻画人物形象的主要方法关注人物(艺术)本质的特征,明白刻画的方法。 想了解人物性格就要从刻画人物的方法入手。刻画人物的方法通常有以下几种:有正面描写,有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又分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其他还有细节描写等等。题干要求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中国的脊梁”式的古代英雄形象的。
首先找出文中描写墨子的语言,然后进行分析即可。“他在壁厨里摸出一把盐渍藜菜干,一柄破铜刀,另外找了一张破包袱,等耕柱子端进蒸熟的窝窝头来,就一起打成一个包裏。衣服却不打点,也不带洗脸的手巾,只把皮带紧了一紧,走到堂下,穿好草鞋,背上包裹,头也不回的走了”“墨子走进宋国的国界的时候,草鞋带已经断了三四回,觉得脚底上很发热,停下来一看,鞋底也磨成了大窟窿,脚上有些地方起茧,有些地方起泡了。他毫不在意,仍然走”通过动作和细节描写刻画墨子的形象;“墨子在这里一比,旧衣破裳,布包着两只脚,真好像个老牌的乞丐了”“像一个乞丐。三十来岁。高个子,乌黑的脸……”通过外貌和肖像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形象,体现墨子的身体力行、平易近人的朴实作风;“沿路看看情形,人口倒很不少,然而历来的水灾和兵灾的痕迹却到处存留。走了三天,看不见一所大屋,看不见一颗大树,看不见个活泼的人,看不见一片肥沃的田地”“楚国的郢城可是不比宋国:街道宽阔,房屋也整齐,大店铺里陈列着许多好东西。走路的人,虽然身体比北方短小些,却都活泼精悍,衣服也很干净,墨子在这里一比,旧衣破裳,布包着两只脚,真好像个老牌的乞丐了”通过对宋国和楚国环境的描写和墨子心理感受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了墨子的关心民命、厌恶侵略的伟大的人道主义的高尚心灵。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本的重要语段的作用及其个性化解读文本的能力。思维角度涉及:①对上下文情节的作用。②对刻画人物的作用(包括揭示的人物心理)。③对表现主题的作用。④给读者的感受,即站在读者的位置上考虑情节的作用。题干要求简要分析:作品后面写公输般接连碰了两个“钉子”。这样安排有何用意?细读文本可知:后面写公输般接连碰了两个“钉子”。从结构上来说,是为了照应文章的开头,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我们的老乡公输般,他总是倚恃着自己的一点小聪明,兴风作浪的。造了钓钩拒,教楚王和越人打仗还不够,这回是又想出了什么云梯,要怂恿楚王攻宋去了。宋是小国,怎禁得这么一攻。我去按他一下罢”;从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来看,写公输般:“‘那是……’公输般想着,‘先生说得很对的’”“‘哦,我忘记了,’公输般又碰了一个钉子,这才醒过来,‘早该知道这正是你的话’”是为了衬托墨子的形象。从小说的主旨上来说,作品在叙写公输般接连两次碰钉子的过程中,具体表现了墨子反对侵略、主张兼爱的仁义思想是为彰显小说的主旨。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点睛】如何把握文学类作品的主旨
从重点语段上找突破;(1)抓标题与文体;(2)抓“文眼”;(3)抓对全篇有概括性的句、段;(4)抓文中表现作者情感的议论、抒情性的句、段;
从写作材料(题材)上看作者用什么来表达感情,以此来把握文章的主旨;(1)借景抒情,通过对所写景物的分析去体味作者的感情;(2)寓情于物(托物言志),通过对所写之物的分析去体味作者的感情;(3)借事抒情,通过对所写之事的分析去体味作者的感情;
从写作背景及作者的思想发展上来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B项,“突出王树森的吃苦耐劳与自信”错误。相关段落表现了人物的“自信”,但没突出表现出“吃苦耐劳”。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概括分析能力。赏析人物形象题的答题技巧:1.从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入手,赏析人物形象,人物描写的方法有外貌、语、动作、神态、细节等。2.从分析人物活动的环境入手,探究人物命运与思想性格形成的原因。3.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历史。情节一般是通过描写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欲望的冲突以及同此引起的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命运的变化来展开的。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活生生的鲜明个性。因此,欣赏人物形象,可以从情节入手,据情论人。4.从人物间的关系入手,分析人物性格,许多小说作品所提供的人物往往不止一个,这就要求我们准确分析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确定主次,从他们之间的复杂关系中,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5.从分析小说的主题入手,揣摩作者的评价。主题是小说的灵魂,小说的主题往往是通过作品中人物的活动体现出来的,因此通过分析小说的主题,揣摩作者的创作意图,可以正确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题干为:小说写王树森“心中有了尊重生命这个大主题,人的神态风度也不一样了”,王树森有怎样的“神态风度”?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这里的“神态风度”应该是广义的,可以理解为精神、品质、人格等内涵。
第二段表现出人物的不怕苦、不怕死:即为流亡者之乡也得有点儿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才行,也只有这样才能在这里站住脚跟。
第三段表现理性睿智有心:“北京城的满族青年王树森,经过对以上情况与精神状态的认真论证、综合分析后,才决定闯关东到东北来的”“王树森就是从小从当护卫的父亲那里学会了熬膏药的本领的”。
第五段表现出人物的有盛名、自信:如此下来,王树森就了不得了,他熬的膏药名声大震。王树森的专治腰腿疼以及各种寒症的膏药,深受苦寒之地老百姓的欢迎和信赖。王树森人长得不错,有点儿华佗遗风,也有点儿扁鹊的做派,不幸的是,自己有一脸天然的白麻子。王树森将计就计,不计鄙陋,将自己熬的膏药称“王麻子膏药”。这在文学上叫“反讽”,在欧洲叫“黑色幽默”,在这里,却显得通俗易懂、幽默亲切,还明显地透着某种自信。
第六段表现出有大爱和担当:王树森面对如此乱糟糟的人间风景,常说,咱治不了这些社会丑风,再治不了受害者和平民百姓的病,不是更惭愧吗?
第七、八段表现出正直诚信、讲良心、不欺世盗名,做事有原则守本分有气节:王树森的膏药还极为便宜,普通老百姓买得起。王树森从不制作蒙人的“高档”药欺世盗名,从不干缺德的事。倘若这样便宜的药膏也买不起怎么办?用不用先交押金,记下身份证或者工作证号?不用。为什么不用呢?是王麻子太古旧、太原始、太蒙昧吗?不是。王麻子的原则跟当今医院正厅悬挂的牌子有点儿不同,当代医院挂的牌子是“救死扶伤,施行革命的人道主义”(也有医院把这个悄悄取下来了,免得跟患者打嘴仗时麻烦)。王树森不挂牌,本着一条宗旨“有钱的花不多钱就治病,没钱的免费也治病,膏药以旧换新收半费。贴敷中间可免费再贴一贴……外地函购的,不管寄不寄钱,总有专人优先寄去”。王树森公开在门前支大锅熬药,当众下料,严格质量标准,恪守信义。
第十、十一段淡泊名利、宽容大度、义气、有分享之心:让人不解的是,在王麻子街称“王麻子膏药”的店铺竟有多家。像李明臣开的“真正王麻子膏药店”,万溢开的“这才是王麻子膏药店”,宁子路开的“真正假王麻子膏药店”,以及王树森自己开设的“真正老王麻子膏药店”。史料上说这些店“为了招徕生意,各家不仅在店名上用心良苦,而且不惜工本,都在各自门头上挂有三五层装潢别致、风格各异的高大牌匾”。这种事,倘若出在今天,非得打个一塌糊涂不可。想不到的是,那些膏药店都是王麻子特许他们开的,所谓“有钱大家挣”。王麻子——王树森临死前告诉他的传人,也是他的儿子,只有一句话:“别把钱看重,要把病看重。”
【9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小说结尾段作用的能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小说的结尾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式、喜剧式等,小说结尾段的作用,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思考作答:①是否使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是否使得情节更加完整,使得叙事更加合理。②是否刻画了人物的心理,是否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③是否揭示了主题或深化了主旨。④是否使环境更加典型。⑤是否使用了写作手法。⑥是否符合读者的阅读心理和作者的写作意图。题干为:小说的最后一段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首先找到答题区域:鄙人虽不是医生,听到这句话时也觉得汗颜。
然后套用答题模式逐条分析并归纳整合:“这句话”指上一段的“别把钱看重,要把病看重”,可见结构上照应上文并终结全文;“医生”一词照应了题目和开头部分,首尾相和结构严谨完整。表达效果上,“汗颜”一词启发读者反思自警,耐人寻味,对比中突出了情感倾向性,言有尽意无穷;简短利落的结尾,思想却深刻。内容主旨上结尾段表达了“我”的羞愧和反省,也是对主人公的讴歌赞扬敬畏,突出、升华、深化了主旨大意。
【点睛】小说几种常见结尾的作用:
1、出人意料的结局。好处:内容上,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结构上,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2、悲剧结局。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从表达效果看,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3、大团圆结局。从表达效果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超越了战争,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4、留下空白的结尾。留下了 “空白”,给读者想象的空间,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时抓住句子中的重要名词和虚词,根据其在句子文中充当的成分和在句子中所起到的作用,可以判断出断句的正确划分;同时注意句子中对仗的地方,根据句式特点断句是最简洁的方法。
“归”做“仲昇”的谓语,中间不能断开,所以“归”后断句,排除选项BC;“又言由瑱与贼合”的意思是“又说因来瑱和叛军配合”,句意完整,中间不能断开,所以“合”后断句,排除选项A。
故选D。
句子翻译:恰逢王仲昇回来了,又说因来瑱和叛军配合,所以被叛军俘虏了。皇帝的怒气增加了,就下诏书免去来瑱的官爵,贬为播州县尉,员外安置。
【11题详解】
本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C项,“即今天扬州一带”错误,“淮西”在今天主要指“安徽省的江淮地区”。C错误。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选项内容多是命题者对原文的概括、转述和分析,所以首先要理解文意,通过对比法把选项与原文进行细致的对比、分析,从中发现选项与原文意思不一致的地方,进而找出选项的干扰之处。C项,“请求治他的罪”错误,由原文“其众几尽,茙脱身走,至申口,禽之,送京师,瑱因入朝谢罪”可知,裴茙的军队几乎被消灭光了,他自己脱身选跑,到了申口,被抓住了,送到京城,来瑱也到朝廷去请罪。由此可知,原文并没有说请求治他的罪,属于无中生有。C错误。
故选C。
【13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赋分点:
(1)颇:很。然:正确。遂:就。改:调任。兼:和。以:来。宠:宠信。阴:暗地里。
(2)彼:他。虞:防备。纵火:放火。夜:名词作状语,在晚上。诚:确实。忧:担忧。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类题型,考生要通读文章,理解文章大意,然后根据题目要求联系文章的主题或作者的情感态度理解章内容,此题要求结合材料分析。
由原文“瑱安襄,士亦宜其政,因讽众留己,而外示行;至邓,复诏归镇。肃宗闻其谋,恶之”可知,来瑱乐意待在襄州,其部下也乐意受他管制,因此他示意大家挽留自己,表面装着要上路。当他到达邓州时,又有诏书让他回到镇所。后来唐肃宗得知来瑱的花招后,非常厌恶他。由此可知,来瑱想待在襄州,因此他示意大家挽留自己,表面装着要上路,唐肃宗得知来瑱的花招后,非常厌恶他。由原文“初,仲昇被围,瑱顾望不即救,及师出,仲昇已没。行军司马裴茙表其状,且言:‘瑱善谋而勇,恐后难制,即除之,可一战禽也’”可知,起初,王仲昇被包围了,来瑱只是观望却不马上去救援,等到来瑱率军出发时,王仲昇已被叛军俘虏。行军司马裴茙上表报告了这情况,并说:“来瑱多谋勇敢,恐以后难以制服,现马上除掉他,可以一举擒获。”由此可知,行军司马裴鄞上表报告了王仲昇被包围的时候,来瑱只是观望却不马上去救援,等到来瑱率军出发时,王仲昇已被叛军俘虏,皇上害怕以后难以制服他。由原文“是时,程元振居中用事,疾瑱,乃告与巫祝言不顺。会王仲昇归,又言由瑱与贼合,故陷贼。帝积怒”可知,这时,程元振在朝廷当权,讨厌来瑱,就告发他对巫师说话大逆不道。恰逢王仲昇回来了,又说因来瑱和叛军配合,所以被叛军俘虏了。皇帝的怒气增加了。由此可知,程元振的诬告,加上王仲升又说因来瑱和叛军配合,所以被叛军俘虏了,皇帝的怒气增加了。
【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的进行意译。
翻译:
来瑱,邠州永寿县人。崇尚名节,心怀大志。天宝初年,跟随父亲来曜在四镇担任重要官职。多次升迁后任殿中侍御史,伊西北庭行军司马。朝廷诏令官吏们推举有智谋善决断、才能可以服众的人,左拾遗张镐推荐来瑱能决定大事,有抵御入侵的才能。提拔来瑱任颍川太守,担任招讨使,后来调任来瑱任山南东道襄等十个州节度使。
上元二年的春天,来瑱在鲁山打败叛军史思明余部。有诏令来瑱回京,来瑱乐意待在襄州,其部下也乐意受他管制,因此他示意大家挽留自己,表面装着要上路。当他到达邓州时,又有诏书让他回到镇所。后来唐肃宗得知来瑱的花招后,非常厌恶他。王仲昇等人都说:“来瑱千方百计收买人心,不能留任,”于是唐肃宗改任来瑱为山南东道六州节度使。不久,王仲昇和叛军在申州作战,被叛军抓住。起初,王仲昇被包围了,来瑱只是观望却不马上去救援,等到来瑱率军出发时,王仲昇已被叛军俘虏。行军司马裴茙上表报告了这情况,并说:“来瑱多谋勇敢,恐以后难以制服,现马上除掉他,可以一举擒获。”皇帝认为很对,就调来瑱任淮西和河南十五州节度来表示对他的宠信,暗地里是夺他的权。来瑱害怕了,解释说“淮西没有粮食,等收了麦子才能去”,又示意部下坚决挽留。
唐代宗即位,又任命他为襄州节度、奉义军渭北兵马使;秘密下诏命裴茙进攻他。裴茙从均州率兵乘船顺汉江下来。到了黄昏,哨兵报告来瑱,来瑱和将领在大帐中商议,他的副将薛南阳说:“您奉诏命留任,而裴茙率兵强行取代,是背理的。他智谋勇敢都不是您的对手,而且军心不向着他。他如乘我不备,放火夜晚进攻,确实使人担忧。如果等到天亮,就一定能打败他。”第二天,裴茙率兵五千在谷水北边列阵,来瑱率军迎上前去。薛南阳率三百名骑兵作为奇兵,沿着南山,从对方阵后杀出夹攻他们。裴茙的军队几乎被消灭光了,他自己脱身选跑,到了申口,被抓住了,送到京城,来瑱也到朝廷去请罪。皇帝对他没有疑心,任命他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又任皇陵使。这时,程元振在朝廷当权,讨厌来瑱,就告发他对巫师说话大逆不道。恰逢王仲昇回来了,又说因来瑱和叛军配合,所以被叛军俘虏了。皇帝的怒气增加了,就下诏书免去来瑱的官爵,贬为播州县尉,员外安置。来瑱走到鄠县时,将他赐死,没收了他的家产。来瑱死后,府中门客都离开了,尸体被埋在土坎中,校书郎殷亮独自后到,到尸体边哭了,给他准备棺材衣服来安葬他。皇帝逐渐知道了程元振的诬陷,因别的罪行把他流放到溱州。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及情感的能力,具体考查景情关系。应对这类问题,首先要读懂诗歌,分析意象特点,分析情感,同时也要抓住诗歌中直接抒情的词语或诗句,再反向鉴赏诗歌的意象,最后分析总结意象与情感之间的关系。
本诗的意思是“东风吹着那细细春雨洒过青山,回望长安城中房舍叠嶂,草色闲闲。故园就在梦中,可是何时才能归还?那春天的江面上来来往往的人,有几个是回去的呢?极目远望,家乡在浮云之外,长安城中,宫阙参差错落,笼罩在一片残阳之中。又有谁理解我这位读书人,生逢乱世,孤身一人,满头白发,形容憔悴,漂泊流荡在荒远的秦关”。此诗写感时伤乱,抒发了诗人在乱离中的思家望归之情。此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落照”隐含着一种衰飒之意,而“衰鬓”表现一种衰颓感伤的神态。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应对这类问题首先要积累诗歌中常见的手法类型,然后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判断,并鉴赏其作用。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这两句为全诗的警句,是春望时所产生的联想。出句是恨自己不能回去,家乡只能在梦中出现,对句是采用连续发问的形式,妒他人得归,恨自己难返,对比之中有不尽羡慕之意。时代动乱,浮生短促,诗人通过“梦”来描写细微的心理情态,想在梦中召回一些因战乱丧失的美好事物,这种心情相当悲哀、细微。
【点睛】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首先要看提示,定基调。诗歌的标题、作者、注释等,常常为我们理解诗词的情感指明方向。其次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优美闲适、色彩明丽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喜悦之情,冷清凄迷、色彩暗淡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忧伤之情。然后,品词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
【17题详解】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的默写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舫”“唯”“鳝”“躁”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18题详解】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分析图的类型,然后结合图的类型以及题干的要求进行答题。本题所给图是一幅漫画,要求选出“对它的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解答此题要注意漫画中各构图要素之间的关系,从图上来看,一筐愿望和一颗流星实际上构成了多与少的对比,为什么愿望很多,却只等到一颗流星呢?推究原因,说明人的主观努力不够,只是在空想,没有落实到实践中。
A项,“告诉我们要面对现实”背离了“付诸实践”;
C项,图片与“不珍惜光阴”无关;
D项,“知足常乐……也应该满足”的情感倾向与图片相反。
故选B。
【19题详解】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得体、准确的能力。多注意生活中的对话,多看一些书信、广告,体会它们用语得体的妙处;对有些谦敬词要强记,再与同学多练习几次,就可能掌握语言表达时如何运用敬词谦词,做到得体;对一些外交声明、外交辞令可多加揣摩,分析一下,说这句话时的场合、背景、双方的身份等。
①“莘莘学子”表示众多的学生,因前面已经有“40个”,后面就不能再用这个词了,应改为“学生”。
②“(周六)”是提醒日期,应放在“7月25日”之后,“上午”之前。
③“倾听”一般指领导干部细心听取群众的意见,此处应改为“聆听”,表示恭敬地听取。
④“交流”表达不出师生之间友好的感情,应改为“畅叙”;
⑤落款不符合格式要求,“时间”和“班级”位置互换。
【点睛】语言表达要做到“得体”,应学会“三看一理解”:
(1)看文体,注意语体色彩。语体分为口语和书面语两种。书面语又有几种变体:公务语体、文艺语体、科技语体和政论语体等。口语通俗易懂,自然灵活,适用于日常交际对话及广播稿等。
(2)看场合,注意“因境设辞”。
(3)看对象,注意讲究分寸。
(4)理解常见敬词与谦词的意义和用法。
【20题详解】例文:
莫让刻板效应影响自己的判断
尊敬的各位老师、家长朋友、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很荣幸,我能在座谈会上发言。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莫让刻板效应影响自己的判断》。最近,体育老师当班主任在南京某中学已经成为了普遍现象,实际上,在该校体育老师担任班主任的正向作用很快显现,说明,体育老师也是能当好班主任的,我们不要因为刻板效应影响了我们的判断。
在人们的传统认知里,班主任应该由语数英三门“主科”老师来担任,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课业成绩,也方便老师与学生的交流和班级管理。由体育老师出任班主任,难免会让家长产生某种质疑和忧虑。其实,只要有意愿和有能力做好班主任工作,其教授哪门课程并不重要。
在教学现实中,由担任什么学科的老师出任班主任,往往会有助于学生对这个学科的关注和学习。发生这种现象主要缘自所谓的“班主任效应”。一是班主任有机会,除课堂教学外,班主任可以利用晨读、自习等时间对自己所教学科“开小灶”、见缝插针;二是班主任有威严,鉴于班主任负有管理班级之责,学生对其怀有天生的“畏惧感”,自然也会对其所教学科上心和用功。可以说,这也是学生家长普遍认可语数英老师担任班主任的主要原因。
客观而论,人们质疑“体育老师当班主任”,既有挥之不去的“考试”情结,也有对体育和体育老师的轻视与偏见。语数英是学业“主科”,考试成绩事关孩子的评优与升学。家长不仅艳羡“别人家的孩子”,而且还要妒嫉“别人家的班主任”。体育课程可有可无,体育老师的文化水平不高,正所谓有人调侃“你的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这些固有的观点其实是亟待矫正的认知误区。
其实,各科老师担任班主任都有自身的特点与长处,相较于语数英“主科”,包括体育在内的“副科”老师也有许多适宜当班主任的优势。比如,体育老师的备课和批改学生作业的工作相对较为轻松,可以有更多空闲时间蹲课堂、守学生,走进孩子内心、了解孩子所需。这点着实难得。
体育老师担任班主任,可以利用自身特长组织开展体育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体育老师进入班级管理,可以在活动、游戏中完成孩子的人格培养。一个充满朝气、内心阳光的孩子,才会对生活有信心、对学习有兴趣,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大有裨益。
让“体育老师当班主任”成为校园常态,不仅需要体育老师以其敬业精神、智慧投入和管理实效赢得家长口碑,也需要家长转变观念、矫正偏见。尊敬的家长朋友、亲爱的同学们,时代在飞速前进,我们一定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不要囿于传统的、刻板的观念,想问题、办事情多一些包容、多元、发展的眼光,这个社会将会更加丰富多彩,我们的人生也将会不一样的人生。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详解】本题考查写作的能力。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所给任务为“假如体育老师当班主任的现象发生在你们学校,学校准备召开老师、学生、家长座谈会,对此现象展开讨论。请写一篇发言稿,阐述自己的看法”,可见要求写一篇发言稿,首先要熟悉发言稿的基本规则,符合发言稿的格式,开头顶格写敬称和另起一行空两格写问候语,另外结束后要写“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正文主体部分中心要突出,表达上要流畅自然,不出现词不达意的情况。“在国内的校园里,班主任通常由语数外等主课老师担任,体育老师当班主任只是偶然现象”说明社会现状是以“主课”老师当班主任为主,而像“体育”这样的“副课”当班主任的比较少见,有部分人认为体育老师不适合当班主任,而实际上在南京某中学体育老师不仅当班主任,还起到正向作用。因此,本文需要探讨体育老师是否适合当班主任,提出自己的看法。在行文过程中,一定要有明确的观点,在探讨体育老师应该当班主任时重点明确体育老师当班主任的利是什么,或者探究为什么有部分人认为不应该当让体育老师当班主任,原因是什么等。
参考立意:
(1)从部分网友狭隘的观点来说:班主任是先天的吗?文化课老师一定是班主任的不二人选吗?
(2)从摒弃刻板效应、定势思维的角度来说。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切莫用老眼光看问题,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事情。
(3)从这位勇于申请当班主任的体育老师的角度来说:他有勇气更有对国家教育事业的热爱,面对众多的质疑声,没有退步而是坚持自己的教育理想,让自己的青春书写了亮丽的一笔。
可用素材:
(1)《史记》上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从小熟读兵书,纸上谈兵,滔滔不绝。赵括颇为得意,以为世上人莫可挡。而赵奢却不以为喜,他说,一旦让赵括带兵,“破赵军者必括也。”赵奢死后,赵括率兵与秦国交战,结果为秦将白起的奇兵佯攻所诈,粮道被绝,军队被围,不但自己被秦军射死,还断送了四十万兵士的性命。蔺相如曾经批评赵王用赵括带兵如“胶柱鼓瑟”,批评赵括只会纸上谈兵,不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廉颇商相如列传》)
(2)况钟是明朝江西靖安县人,曾任苏州府尹。昆剧《十五贯》就是写况钟判案的故事。剧中况钟任监斩宫,但是他一听到犯人呼冤,拿起的笔就放了下来。仔细看案卷,似乎错了,又举起了笔,犯人又呼冤,并自述经过。况钟又放下了笔,但想到自己是监斩官,本来他只需朱笔一挥,就算完成任务。又无权过问判决,于是第三次拿起了笔。在千钧一发之际,他想到;人命关天,举起的笔又落下来,他终于立下决心,自担干系,延缓处斩,亲自勘察,破了案情,平反了冤狱。况钟的朱笔三起三落,是《十五贯》中给观众印象极深的情节,也是他作为著名清官,实事求是,不主观臆断办案的一桩佳话。
(3)拿破仑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岛后,他的一位善于谋的密友通过秘密方式给他捎来一副用象牙和软玉制成的国际象棋。拿破仑爱不释手,从此一个人默默下起了象棋,打发着寂寞痛苦的时光。象棋被磨光滑了,他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拿破仑死后,这副象棋经过多次转手拍卖。后来一个拥有者偶然发现,有一枚棋子的底部居然可以打开,里面塞有一张如何逃出圣赫勒拿岛的详细计划!
(4)鲁迅弃医从文,毕淑敏亦医亦文。谁说理科生不能有文艺范;更有清华大学的物理学者闲暇之余作曲、弹琴。包括爱因斯坦,既是物理学家又是著名的小提琴手。一句话,没有谁是天生固定为什么职业,少一些刻板效应,多一些包容和多元思维。
行文结构:
本篇文章要求写发言稿,因此要有发言稿的基本格式,顶格写称呼,另起一行空两格写问候。正文开篇提出新闻的重点内容。接着指出部分网友的看法是有问题的,虽然表面上是对学生学习质量的担忧,实际上却是杞人忧天的行为。然后说明体育老师当班主任的好处是什么。最后说明没有人天生是优秀班主任,我们看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要有发展眼光、拒绝定势思维,提倡多元的思维。这样对我们今后看到世间的人和事都是大有裨益的。
【点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颎的能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材料作文中增加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任务的功能,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很多,立意方向也呈现多样化特点。但是有一点必须加以重视,只有那些抓住核心立意及重要立意方向的作文才能得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