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建安《药砚》入选枣庄第二十九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全) 练建安 上传

单篇 作者授权首发

86次点击|4次点赞

赞一下

练建安《药砚》入选枣庄第二十九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全)


360截图20240621161028023.jpg360截图20240621161055079.jpg

2021年枣庄市第二十九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药砚

练建安

阳光朗照,河头城浮动飘忽的浓雾渐渐消散。

石钵头赤裸脊背,噔噔踏入石坝码头肉铺摊点,立定,双肩一耸,大块猪肉扇啪嗒一声脆响,平摊在了肉案上。两个伙计手忙脚乱,将猪肉扇挂上一根铜皮红木大秤。一个掌挂钩,一个挪秤砣报数:二百……三十一斤半。石钵头斜了他们一眼,操起两把剔骨尖刀,咔咔磨擦,笑骂:黄疸后生!

墟镇巷道,湿漉漉的,水气淋漓。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

石钵头认得此人,是个老童生。传说是满腹诗书,考到胡子花白,连一个秀才也没捞着。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石钵头扭头噗地吐出了一口浓痰。

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问:前蹄,几多钱啊?石钵头利刀游走剔骨,沙沙响。老弟,几多钱?华昌再问。石钵头说:现钱,不赊账。华昌说:你这后生哥啊,好没道理,咋就说俺要赊账呢?

石钵头说:搞笑嘴!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华昌说:无怨无仇,做嘛介不卖?石钵头斫下猪蹄,说:看好了,可是这副?华昌点头。石钵头抓起猪蹄,猛地往后抛入汀江,说:俺要敬孝龙王爷。不行么?华昌拣起制钱,一声不吭地走了。身后传来阵阵哄笑声。

半个月后,华昌带着几个破蒙童子江岸踏青,歇息于城东风雨亭。彼时,石钵头正惬意地嚼吃着亭间售卖的糖酥花生。一扬手,花生壳撒落遍地。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先生教俺一本书,俺教先生打野猪。野猪逐过河,逐去先生背驼驼……”

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

华昌是邻县武邑山子背人。山子背距河头城七八铺远。他那蒙馆设在张家大宗祠里。

夜晚,细雨濛濛,倒春寒风吹动西厢房窗棂。昏黄油灯下,华昌翻阅旧日诗稿。当他读到学书学剑两不成时,不由得悲从中来。

嗒,嗒嗒。有轻微的叩门声。没错,是叩门声。开门,竟是多年未见的老友李半仙。奇香扑鼻。李半仙拎着一副卤猪蹄,笑眯眯地看着他。

转眼到了仲夏。这个午日,童子早散学了。华昌困倦欲睡。宗祠内,闯入了一个莽汉。定睛一看,却是石钵头。

石钵头拎着一副肥硕猪蹄,恭恭敬敬地放在书案上。华昌轻摇折扇,说:得非有辱斯文乎?石钵头懵懵懂懂。华昌合上折扇,说:君子不食嗟来之食。石钵头愕然。华昌站起,迈方步,七八个来回,用了大白话:有嘛介求俺?直说吧。石钵头苦着脸,说:俺老娘瘫了。李半仙的药方,求您老给半块端砚,做药引子。华昌坐下,说:奇了怪了,这端砚何处无有?为何要俺给你?石钵头说:李半仙说了,定要半块阿婆坑的端砚,甲子年中秋日戌时月圆蓄墨的。百砚斋掌柜的说,那时日,方圆几百里,只有您老先生买了一块。”“哦。华昌说,桌上有。识字么?石钵头苦笑:开过蒙,又被先生赶回家啦……略识几个字。华昌微闭双眼,说:自家看,可要看清喽。

石钵头抓过端砚。长九寸,宽五寸,厚二寸一分,份量颇重。抬起,勾头看去,砚底刻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甲子年中秋日戌时练华昌购置于河头城百砚斋。石钵头认得时日数字,说:就是这块,就是这块!说着,掏出一锭约摸五两重的银子。华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

石钵头嗫嚅不知所措了。华昌自言自语:李半仙?这个李半仙搞嘛介名堂?石钵头急了:老先生,俺…………”华昌举手截止,说:后生哥,半块,何谓半块?就不能有丝毫差错,分得来么?石钵头额上冒出冷汗,说:刀斧斫开?华昌笑了:何须如此麻烦。

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低一声。

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

(原载《天池》2016年第6期)

1.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第二段中赤裸脊背”“双肩一耸”“两个伙计手忙脚乱等处,运用了正、侧面结合手法,生动地塑造了石钵头强悍、霸气的屠夫形象。

B. 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是因为看他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

C. 小说中两处画线句子景物描写非常精炼,第一处重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第二处则主要烘托了华昌此刻惆怅、失落的心理。

D. 小说以药砚为题,含义深刻:这既是给石钵头老娘治瘫病的药引子,也是教育他要尊师重道、宽以待人的良药。

2. 请结合全文概括华昌的形象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3. 小说结尾的画线句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世纪中国散文,其基本面貌与唐宋古文、晚明小品、桐城文章大不一样,最明显的特征莫过于使用白话而不是文言。借文白之争来理解这个世纪文章风格的嬗变,无疑是最直接也最简便的路径。从晚清到五四的白话文运动,大大拓展了散文驰骋的天地。可白话的成功,不等于美文的胜利,这中间虽不无联系,却仍关山重重。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提倡白话反对文言发难,照理说得益最大的该是诗文;可革命的直接效果,却是的脱胎换骨,以及的撤离中心。从梁启超提倡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到胡适、鲁迅以小说为学术课题,都是借助西方文学观念来改变中国原有的文类等级。伴随着小说的迅速崛起,散丈明显失去昔日的辉煌。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散文的退居边缘,不一定是坏事,起码可以使得作家卸下替圣贤立言的面具,由载道转为言志。这其实与传统中国不同文类功能的界定有关——处于中心位置的文章,属于经国之大业,因而无权过分关注一己之悲欢。退居边缘,作家不必搭足空架子讲义体的文字,小品文自然也就应运而生。架子的倒塌与戒律的瓦解,使得原本正襟危坐、目不斜视的文章,一转而变得最自由、最活跃,因而也最为充满生机。

脱离象征权力和责任的中心,走向寂寞淡泊的边缘2 0世纪中国散文不但没有消沉,反更因其重个性、讲韵味、洒脱自然而突破明清之文的窠臼。可以说,现代中国散文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中较好地完成了蜕变和转型,并重新获得了无限生机。

(摘编自陈平原《中国散文小说史》)

材料二: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与小说、诗歌的大红大紫、亢奋热闹相比,散文创作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是沉稳平静,甚至可以说是较为冷落萧条的。而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的散文创作的可贵之处,正在于它善于在默默无闻中积蓄力量,在沉稳平静中奋起前进。

首先,是从小美大品五四时期那些著名的散文,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背影》,周作人的《乌篷船》,以及冰心、徐志摩、钟敬文等人的散文,基本上都是正宗的美文小品。上世纪六十年代前后杨朔、刘白羽、秦牧等人的散文沿袭的也是美文的路子。但改革开放,特别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这种以小为美,以抒情、叙事、议论和文采取胜的格局逐渐被大品的散文取替。这里所谓的大品,指的是这一类散文不仅篇幅长,结构大,而且作者思考的都是各种关于生命、文化、民族等方面的大命题,且自始至终透出一种理性思辨的精神。自五四以来我国散文中的理性精神一直相对比较薄弱,而在九十年代,史铁生、韩少功、张承志、张炜、余秋雨等人的一些散文,却把这种理性精神的立足点上升到二十世纪现代人文的哲学高度。

其次,是艺术思维的多元化和文体的解放。一方面是叙述方式的变化。在传统的散文中,一般采用第一人称的展开叙述,而且这个建立在真实基础上的具有不容动摇的牢固地位。而现在不少散文中的竟消失了;或者在一篇散文中,在之外又有其他叙述视角,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祝勇的《永和九年的那场醉》等作品,就有这样的叙述特点。另一方面则是散文结构的开放性。九十年代以来的散文已经彻底告别了传统的三段式结构套路,而呈现出形态各异的结构状态,如周晓枫的《黑童话》、赵玖的《从这里到永恒》等散文,采用的都是以情绪”“意象为线索的结构方式。

总而言之,改革开放特别是九十年代之后,散文正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而散文的这种变化,是时代生活的变化使然,也是散文家们不断更新散文观念的结果。

(摘编自陈剑晖《四十年散文:走向阔大和遥远》)

材料三:

改革开放后,台港澳文学在大陆的传播与接受逐渐形成一股热潮,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台湾当代散文既是对中国传统散文的继承,又是对五四新文化现代散文的延伸。它在中国当代散文领域的创新和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文化乡愁是台湾文学的一大母题。老一代作家如梁实秋、琦君、王鼎钧、余光中等人,缅怀故乡故土,营造精神家园,对台湾乡土散文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而飘萍游牧的都市生活和异乡羁旅,催生了一批作家敏感心灵的寻根意识。文化乡愁作为台湾散文民族情感的核心内容,几经变迁和发展。它也折射出台湾作家从怀乡思亲到终于重回故土,乡情得以慰藉的心灵历程。

此外,从自我感悟出发,通过对人生和自然的观察思索,表达深刻、隽永的情思,这种饱含诗情和哲理的散文,是台湾当代散文创作的主体。不少散文名家的作品多是充满了对现实人生的悉心体察和卓越见地。而这方面比较有特色的是林清玄。他在艺术追求上熔铸了更为丰厚的东方美学,正由于他这种独特的审美观念,使灵与肉、历史与现实、瞬间与永恒,在其作品中得到清晰、有机的辩证统一。

杂文也是台湾当代散文中很活跃的类型。这种集议论、说理、思辨为一体的随笔、小品散文,非常令人瞩目。作家们承续并进一步发挥了鲁迅杂文的特色,针砭社会弊端,揭示人生百态,平和中带有辛辣,令人思味。

海峡两岸的文学是中华民族文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为了发扬光大包括散文在内的民族文化传统,两岸文学的交流与传播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摘编自许剑铭<台湾当代散文透视》)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使用白话而不是文言五四时期散文与唐宋古文、晚明小品、桐城文章的根本区别。

B.“大品散文不讲究抒情、叙事、议论和文采,重在表现作者对生命、民族等大命题的理性思辨。

C.台湾当代散文上承中国传统散文,下启五四新文化现代散文,在散文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D.台湾当代散文大多通过对人生和自然的观察思索,抒写对现实人生的感悟见解,饱含诗情和哲理。

5.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白话的成功并没有带来美文的胜利,五四新文化运动得益最大的也并非散文。

B.如果散文没有脱离中心,退居寂寞边缘,便不会突破明清之文的窠臼,重新获得无限生机。

C.我们不能说九十年代之后大品散文的艺术成就超过五四时期的美文小品

D.台湾当代散文是中华文学的一部分,从根本上讲,它与大陆散文有着一脉相承的文化传统。

6.下面散文作品不属于大品散文的是(    )

A.韩少功《我心归去》             B.梁衡《把栏杆拍遍》

C.郁达夫《江南的冬景》             D.刘亮程《今生今世的证据》

7.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8.根据上述三个材料,请简述五四新文化运动对海峡两岸现当代散文发展的影响。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中国现代文学已基本上完成了自己的学科建构。中国当代文学已经走过六十多年的历程,在时间上是现代文学的两倍多,但却是一个处于未完成状态的年轻学科。在当前我国大力倡扬文化自信的背景下,直面中国当代文学学科的问题与困惑,并寻求学科发展的新路径和新方法,应成为当代文学研究不容回避的议题。

当代文学的学科建构离不开外源性的理论资源,而且事实上,它在推动当代文学的学科建设方面曾起到重要作用。问题是,长期以来,我们热衷于向西方取经,过于偏重这些外源性资源。上世纪80年代我们崇拜黑格尔的历史哲学90年代服膺阿尔都塞的历史总体性和詹姆斯的永远历史性,新世纪迷恋福柯的知识考古学与谱系学以及德里达的解构学。对于海外华人学者的研究成果,我们同样顶礼膜拜、趋之若鹜。举例说,美国华裔汉学家王德威的论文《被压抑的现代性——没有晚清,何来五四?》的发表,就无异于在国内现当代学术界扔进了一颗深水炸弹。一时间,当代文学研究领域里到处都是被压抑的现代性话题,甚至没有……,何来……”的句式也到处被模仿。

当代文学学科建设不应失去自己的学术主体性。我们的当代文学史写作要有自己的学科特色、基本范畴、主体身份和当代性品格。当代文学学科建设要将落脚点转移到内源性理论资源上来,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优秀的传统文化,二是中国的本土经验,三是清代朴学的实证方法。比如传统文化中的文章学传统、《史记》对理想文化人格的塑造和高超的叙事技巧,都可以成为我们撰写当代文学史的参照,并促使当代文学史家去思考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如当代文学如何回归或复活传统的叙事美学与诗学,等等。当代优秀作家已清醒意识到:优秀的文学作品不是西方哲学思想的演绎,也不是技术主义的炫技,而必须植根于本民族的沃土中,并通过本土经验的形象化和具体化,以深邃的思想和博大的情怀、高贵的精神气质,引导人类走向真善美的新高度。关于清代朴学的方法论问题,有学者认为,中国作为世界的文明古国,也是作为史籍最为宏富的国度,在历史化问题上自有其广博而又独特的资源、思路和方法。不过,必须看到,清代乾嘉学派那一套方法对当代文学史料的收集整理是有用的,但它的琐杂考证和重学问而轻人文的理论对于建构当代文学史应有的广度、厚度和深度,则是无效甚至是不利的。

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的奠基者王瑶说过,文学史学科总要发展,要突破过去,要后来居上。每个时代都应该达到自己时代的高度。期待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文化自信心的恢复,当代文学学科建设也将脱羽成熟。

(摘编自陈剑晖《当代文学学科建构与文学史写作》)

9.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对待外源性资源与内源性资源的态度存在着偏差。

B.西方学者的理论成果和华裔学者的学术研究都影响了中国当代文学学科建设。

C.植根于民族的本土经验,是对学术主体性的坚持,能使作家写出更好的作品。

D.“朴学重视对史料的搜集整理,但缺乏理论支撑,不利于建构当代文学史。

10.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当代文学学科建设滞后为立论的前提,论证了重视内源性资源的必要性。

B.文章按时间顺序例举了诸多海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论证外源性资源的影响之大。

C.文章对外源性资源的作用、清代朴学实证方法都做出一分为二的辩证评价。

D.针对当代文学学科建设,文章先交代背景,接着分析问题,最后指明发展的方向。

1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当代文学比现代文学历时更长,由于文化自信缺失,未能达到时代的高度。

B.偏重于外源性理论资源是当代文学学科仍处于未完成状态的根本原因。

C.内源性理论资源的三个方面,我们应该要创造性、批判性地继承与发展。

D.当我们注重对内源性资源的筛选和利用,当代文学学科建设就能脱羽成熟。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书何易于

唐・孙樵

何易于尝为益昌令,县距刺史治所四十里。刺史崔朴尝乘春自上游,泛舟东下,直出益昌旁。至则索民挽舟,易于即腰笏,引舟上下。刺史惊问状。易于曰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易于为属令当其无事可以充役刺史与宾客跳出舟偕骑还去。

益昌民多即山树茶,利私自入。会盐铁官奏重榷管,诏下所在不得为百姓匿。易于视诏曰:益昌不征茶,百姓尚不可活,知厚其赋以毒民乎!命吏铲去。吏争曰:天子诏所在不得为百姓匿,今铲去,罪愈重,吏止死,明府公免窜海裔耶?易于曰:吾宁爱一身以毒一邑民乎?亦不使罪蔓尔曹。即自纵火焚之。观察使闻其状,卒不加劾。

邑民死丧,子弱、业破不能具葬者,易于辄出俸钱,使吏为办。百姓入常赋,有垂白偻杖者,易于必召坐与食,问政得失。庭有竞民,易于皆亲自与语,为指白枉直。罪小者劝,大者杖,悉立遣之,不以付吏。

樵道出益昌,民有能言何易于治状者,且曰:天子设上下考以勉吏,而易于考止中上,何哉?樵曰:易于督赋如何?曰:上请贷期,不欲紧绳百姓,使贱出粟帛。”“督役如何?曰:度支费不足,遂出俸钱,冀优贫民。”“馈给往来权势如何?曰:传符外一无所与。”“擒盗如何?曰:无盗。樵曰:余居长安,岁闻给事中校考,则曰,某人为某县,得上下考,由考得某官。问其政,则曰:某人能督赋,先期而毕;某人能督役,省度支费;某人当道,能得往来达官为好言;某人能擒若干盗。县令得上下考者如此。

樵以为当世在上位者,皆知求才为切。及其有之,知者何人哉?继而言之,使何易于不有得于生,必有得于死者,有史官在。

(有删节)

注:榷(què)管:专管专卖。

1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易于曰/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易于为属令/当其无事/可以充役/刺史与宾客跳出舟/偕骑还去

B. 易于曰/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易于为属/令当其无事可/以充役/刺史与宾客跳出舟/偕骑还去

C. 易于曰/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易于为属令/当其无事可/以充役刺史/与宾客跳出舟/偕骑还去

D. 易于曰/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易于为属/令当其无事/可以充役刺史/与宾客跳出舟/偕骑还去

13.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笏是大臣朝见时所持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

B. 明府是唐时对观察使的尊称,也泛称府州级的主官,此处指何易于的长官。

C. 劾可以指审理判决案件,也可以指检举揭发他人的罪状,文中指后者。

D. 上下考指吏部考核官吏划分等级,分上中下三等,每等又分上中下三级。

1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 何易于体察百姓,不媚权贵。刺史乘船出游,何易于不役使百姓而亲自拉船,表达了对刺史的不满。

B. 何易于心系百姓,不顾生死。为了不增加百姓的赋税负担,他冒着违抗诏令而获罪的风险,愤慨地烧掉茶树。

C. 何易于一芯为民,不求名利。不追求赋税、劳役、捉盗等方面的考核成绩,因此过路的高官也无法为他美言。

D. 何易于爱护百姓,不滥施刑。每遇到有争执打官司的百姓,他都亲自过问,罪小的说服,罪大的杖责而不下狱。

15.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宁爱一身以毒一邑民乎?亦不使罪蔓尔曹。

2)上请贷期,不欲紧绳百姓,使贱岀粟帛。

16. 孙樵写《书何易于》有何用意?请简要概括。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天仙子

张先

时为嘉禾小停,以病眠,不赴府会。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注】水调:曲调名,相传为隋炀帝所制。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17.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原本想借听调喝酒排遣心中的愁闷,但结果却是醉醒愁未减,这种状态由午后一直持续到晚上。

B.“临晚镜字用得极妙,可谓一语双关,既表明了天色已晚,又隐指自己已到晚年

C.“明日落红应满径中词人想象花朵经过这一夜风和雨的摧残一定会铺满小径,其中满含伤春之感。

D.全词将作者慨叹年老位卑、前途渺茫之情与暮春之景有机地交融在一起,调子沉郁伤感,情蕴景中。

18.“云破月来花弄影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此句妙在何处?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孔子所说的“______________”两句用在党员身上,就是要向先进典型学习,加强自身修养,而对于反面典型要对照反省,引以为戒。

2)李白在《蜀道难》中通过描写行人手摸星辰、仰天叹息来衬托蜀道之高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3)《鱼我所欲也》中,孟子认为在处理两者的关系时,我们应当做到“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9分)

20.请为下面的漫画拟定一个标题(5个字以内,不得以无题为标题),并写出这组漫画的寓意(30字以内)。

1)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语言文字运用(11分)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拆迁在短时间内极大提高了城市的清洁程度、美化程度,解决了交通拥堵的现象,因此,我们要大力推进拆迁工作,加快拆迁进程,为老百姓营造一个公正廉明的政治环境。

拆迁在短时间内未必能够提高城市的清洁度和美化度。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然后按要求作文。

推开门,我们呼吸到了清新的空气,但也可能遭受到沙尘的袭击;推开门,我们拥有了沟通的快乐,但也可能丢失掉内心的宁静;推开门,在得到我们期许的东西的同时,有时还会有意外的收获……推开那扇门,往往意味着突破和勇气,也象征着一次对未知的探索。不管怎样,我们都需要去推开那扇门,了解一个新的世界。

请以推开那扇门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需要首先明确题干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文本,结合文本内容来筛选比对,分析鉴赏选出正确答案。

B项,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表述错误。结合文本后面的内容分析可知,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主要是因为他内心对华昌这样的读书人的憎恶和鄙视。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人物形象特点分析。解答此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人物形象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的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

华昌的形象特点,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如从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可知,华昌斯文谦和,穷困潦倒;根据文本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可知,华昌隐忍退让;根据文本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低一声。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可知,华昌身怀绝技;根据文本华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可知,华昌正直善良,宽容大度。

3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本结构内容理解与分析。小说结尾常见的作用:突出波澜,震撼人心;照应前文,不突兀。留下空白给读者想象空间,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深化主题;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令人回味。耐人寻味;给人以喜悦欣慰之感;反应美好愿望。

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小说结尾出人意料。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华昌明明身怀绝技,却不计较石钵头的多次挑衅,突出了他的隐忍大度,丰富了人物的形象。结合华昌的语言等内容分析,如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等,小说结尾揭示作品的主题,更好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题:生活中应当尊重他人、宽容大度。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

A项,根本区别错误,材料一中说的是“20世纪中国散文,其基本面貌与唐宋古文、晚明小品、桐城文章大不一样,最明显的特征莫过于使用白话而不是文言’”,文中说的是最明显的特征,不是根本区别,选项曲解文意。

B项,不讲究抒情、叙事、议论和文采错误,材料二说的是但改革开放,特别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这种以小为美,以抒情、叙事、议论和文采取胜的格局逐渐被大品的散文取替。这里所谓的大品,指的是这一类散文不仅篇幅长,结构大,而且作者思考的都是各种关于生命、文化、民族等方面的大命题,且自始至终透出一种理性思辨的精神,由此可知,大品的散文取代了以抒情、叙事、议论和文采取胜的格局,不代表不讲究抒情、叙事、议论和文采

C项,下启五四新文化现代散文错误,材料三说的是其中台湾当代散文既是对中国传统散文的继承,又是对五四新文化现代散文的延伸,文中说的是五四新文化现代散文的延伸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

B项,如果散文没有脱离中心,退居寂寞边缘,便不会突破明清之文的窠臼,重新获得无限生机无中生有,如果……便不会过于绝对,材料一第二段和第三段只是说“‘的撤离中心”“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散文的退居边缘,不一定是坏事,起码可以使得作家卸下替圣贤立言的面具,第四段说“2 0世纪中国散文不但没有消沉,反更因其重个性、讲韵味、洒脱自然而突破明清之文的窠臼。可以说,现代中国散文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中较好地完成了蜕变和转型,并重新获得了无限生机,由此可知,散文突破明清之文的窠臼……重新获得无限生机与散文脱离中心,退居寂寞边缘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的能力。

首先要把握大品散文的特点,然后分析四个选项,看哪个选项中的作品不符合这一特点。从文中来看,材料二中说这种以小为美,以抒情、叙事、议论和文采取胜的格局逐渐被大品的散文取替。这里所谓的大品,指的是这一类散文不仅篇幅长,结构大,而且作者思考的都是各种关于生命、文化、民族等方面的大命题,且自始至终透出一种理性思辨的精神

A项,韩少功《我心归去》从哲理层面、美学角度对家园的文化概念作深层次思考,属于大品散文;

B项,梁衡《把栏杆拍遍》写人突出文学与政治纠葛的背景,善用理性分析和形象表现,作品视野宏阔,充满磅礴气势,融大事、大情、大理于一体,属于大品散文;

D项,刘亮程《今生今世的证据》由故乡面貌的变化引发对生命价值的疑惑,属于大品散文。

C项,郁达夫《江南的冬景》借助抒情、描写、议论来展现江南冬景之美,属于以小为美,是美文、小品。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证以及论据的能力。

题干问的是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论证上的特点包括论证方法以及论证结构。从论证的方法角度来看,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背影》,周作人的《乌篷船》,以及冰心、徐志摩、钟敬文等人的散文”“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祝勇的《永和九年的那场醉》等作品,就有这样的叙述特点都属于举例论证;如开头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与小说、诗歌的大红大紫、亢奋热闹相比,散文创作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是沉稳平静,甚至可以说是较为冷落萧条的,这是用文学现象对比开篇,引出话题散文,接着提出观点改革开放以来的散文创作的可贵之处,正在于它善于在默默无闻中积蓄力量,在沉稳平静中奋起前进。从论证的思路角度来看,第一段提出观点改革开放以来的散文创作的可贵之处,正在于它善于在默默无闻中积蓄力量,在沉稳平静中奋起前进,第二段首先,是从小美大品’”,第三段其次,是艺术思维的多元化和文体的解放,由首先”“其次可知,这两段是从两个方面展开论证,第四段总而言之表明是对上文的总结,而散文的这种变化,是时代生活的变化使然,也是散文家们不断更新散文观念的结果分析变化的原因,由此可知,材料二是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

首先浏览三则材料,筛选出五四新文化运动对海峡两岸现当代散文发展影响的内容,然后根据这些内容分点概括。从材料一来看,如从晚清到五四的白话文运动,大大拓展了散文驰骋的天地”“‘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提倡白话反对文言发难,由此可知,白话文运动让散文创作的形式有了变化,同时还拓展了散文的创作空间;如可革命的直接效果,却是的脱胎换骨,以及的撤离中心”“架子的倒塌与戒律的瓦解,使得原本正襟危坐、目不斜视的文章,一转而变得最自由、最活跃,因而也最为充满生机”“不但没有消沉,反更因其重个性、讲韵味、洒脱自然而突破明清之文的窠臼,由此可知,五四白话文于东让散文逐渐撤离文坛中心位置,更加自由,更加自然。材料二中,是从小美大品五四时期那些著名的散文,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背影》,周作人的《乌篷船》,以及冰心、徐志摩、钟敬文等人的散文,基本上都是正宗的美文小品。上……这种以小为美,以抒情、叙事、议论和文采取胜的格局逐渐被大品的散文取替,材料三改革开放后,台港澳文学在大陆的传播与接受逐渐形成一股热潮,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台湾当代散文既是对中国传统散文的继承,又是对五四新文化现代散文的延伸。它在中国当代散文领域的创新和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由此可知,五四时期的美文和小品文影响海峡两岸现当代散文家的创作。考生可以根据这些信息进行概括。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D项,缺乏理论支撑,不利于建构当代文学史不正确,原文为那一套方法对当代文学史料的收集整理是有用的,但它的琐杂考证和重学问而轻人文的理论对于建构当代文学史应有的广度、厚度和深度,则是无效甚至是不利的。故选D项。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要在整体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根据文本具体内容对各选项表述进行认真比照,考查其表述正确与否。B项,文章按时间顺序例举了诸多海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不正确,从原文来看,应是分两类进行例举,并不是按时间顺序列举。故选B项。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题目的设误类型一般为可能说成绝对,扩大范围或缩小范围。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注意仔细阅读题干要求,分析各个选项,找出答案。A项,偷换概念,由原文可知,未能达到时代高度的是当代文学学科建构,而不是当代文学B项,根本原因推断不当,由原文来看,偏重于外源性理论资源是当代文学学科仍处于未完成状态的一个原因,但不能说是根本原因D项,就能脱羽成熟的推断结果过于绝对。由原文来看,注重对内源性资源的筛选和利用是当代文学学科建设成熟的必要条件,不是充要条件。故选C项。

【点睛】第2题解答时首要的就是整体阅读,把握中心论点或论题,找出文中所用论据,分析论证方法,明辨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不仅要明辨中心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更要明辨各个分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最后提炼整合。同时还要注意论述类试题设题常见陷阱:以偏概全、混淆时态、因果混乱、主次颠倒、混淆是非、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等。对于试题选项内容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对应信息区间,然后再进行判断。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句子意思是:何易于说:正当春天,百姓不是种田便是养蚕,一点时间也不能耽误。我是您手下的县令,正值无事,可以充当劳役。刺史与宾客跳下了船,一齐骑马回去了。

不耕即蚕意思是:不是种田便是养蚕,不能断开,且做下句的主语,需在其前断开,排除BD可以是一个词,可以在这时的意思,不能断开,排除C

故选A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B项,明府是唐时对观察使的尊称,也泛称府州级的主官,此处指何易于的长官错误,明府是对县令的尊称。此处指何易于。

故选B

14题详解】

此题考查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常涉及人物行为举止、人物主张、人物情感、人物思想道德、人物性格、人物志向、人物才智、选文的综合性八类信息的筛选,做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准区间,把准对象,体情察意,切忌张冠李戴,忌断章取义,无中生有。

C项,因此过路的高官也无法为他美言错误,前后没有因果关系,来往的达官显贵不为他不进言是因为何易于没有讨好他们。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

1)关键词:宁,岂、难道;爱,吝惜,译为爱惜、顾惜亦可;蔓,牵连到、延及;尔曹,你们。

2)关键词:上,向上级;贷,放宽、宽免;紧绳,逼迫;出,卖。

16x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作者写作意图的能力。需要学生结合文章主旨、文章行文思路、人物形象塑造等进行分析。

第一段写何易于为了不耽误百姓耕作,自己亲自拉船;第二段写何易于铲除茶树,为百姓不惜得罪朝廷,第三段写何易于关爱百姓,执政宽松;第四段写何易于在考核官员时却只被评定为中上;第五段作者发表感叹,当世在上位者,皆知求才为切。及其有之,知者何人哉?继而言之,使何易于不有得于生,必有得于死者,有史官在。据此可以概括出:作者赞扬何易于关爱百姓,执政有方;认为何易于这样的好官却被评为中上等时不公平的,表达对考绩制度不公平的不满,从而呼吁掌权者知人善任,表达希望何易于名垂青史的情感。

【点睛】为了增强文言功底和文言阅读的内力,考生需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做好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词类活用等方面的知识储备;

二要注重平时积累。文言知识点很多,考生要养成积累的习惯,随时随地、一点一滴地积累,聚沙成塔,集腋成裘;

三要注意复习以前学习过的课文,因为做高考题许多就是对平时学习过的课文知识和能力的迁移,甚至有些考查的知识点就直接来自学习过的课文。因此要回归课本,尤其是对于文言文阅读能力较弱的同学;

四要多练习,通过练习来掌握500字左右的文言文段的阅读套路,培养文言语感,增强解题能力。

 

参考译文:

何易于曾任益昌县令。县城距州刺史驻地四十里。刺史崔朴,曾趁春光从上游坐船东下,径直来到益昌城旁。到后就索要民夫拉纤,何易于就把勿插在腰里,拉着船跑上跑下。刺史崔朴惊异地问他为何这样,何易于说:正当春天,百姓不是种田便是养蚕,一点时间也不能耽误。我是您手下的县令,正值无事,可以充当劳役。刺史与宾客跳下了船,一齐骑马回去了。

益昌百姓多数就着山种茶树,得利私自归己。恰好盐铁官上奏皇帝请求重视专卖管理,诏书通知各地不准给老百姓隐瞒。何易于看了诏书后说:益昌不征茶税,百姓还活不下去,何况增加赋税损害人民呢!他命令小吏铲掉茶树。小吏提议说:天子下诏各地不准为百姓隐瞒,现在铲掉,罪行愈加深重。小吏仅得一死,您难道能免除被流放荒远的海边吗?何易于说:我岂能吝惜自己而损害全乡的百姓呢?也不会使罪祸牵连到你们。随即亲自放火烧掉了它。观察使听说这种情况后,认为何易于挺身为人民,最终没有弹劾他。

县里百姓死亡,孩子弱小、家业破败不能下葬的,何易于就拿出棒禄,派小吏代为办理。百姓缴纳规定的赋税的,有老年柱拐杖的,何易于一定要招呼坐下供给饮食,询问政事的得失。公堂有打官司的人,何易于都亲自与之交谈,为他们分辨是非。罪小的劝导,罪大的杖罚,都立即遣派回家,不交给小吏处理。

我路过益昌,有一个知道何易于治理情况的人,说:皇帝设立上下制考核官吏来劝勉官吏,而何易于考后仅评为中上等,为什么?我说:何易于督促赋税怎样?请求上级宽容限期,不想逼迫百姓,不想让百姓低价卖出粮食和丝绸。”“监督劳役怎样?答:国家财政拨款不够,就拿出自己的体禄,希望优待贫苦人民。”“对过往的权贵的馈赠如何?答:除了凭证外什么东西都不给。”“捉拿强盗怎样?答:没有强盗。我说:我在长安,每年听到给事中考核官的好坏,说某人任某县令,评为上下等,通过考核升了官。问他的政绩,就说某人能督促缴纳赋税,在限期以前完成;某人能监督服劳役,节省经费(度支:官名,主管天下的贡赋租税);某人处在要道,能够得到来往的显要官员为他说好话;某人能捉拿强盗若干。县令能得到上下等的就是这样。

我认为现今身居高位的人,都知道访求人才是最迫切的事。到有人才时,又有谁能了解、赏识呢?再说,即使何易于生前没有得到什么,死后必然有所得,因为有史官啊!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C项,经过这一夜风和雨的摧残错误,词中只提到了风,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并没有提到雨。

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句子的能力。炼句是诗歌鉴赏的高频考点,所炼之句往往是在该诗中最富有表现力的句子。答题时,先要释句,然后指明手法,最后分析表达效果;分析表达效果时要将句子放回到诗中,体会其表情达意上的妙处。云破月来花弄影一句历来是为人称道的名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云、月、花人格化,写出月夜之景的美丽与动感。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着一字而境界全出矣。其妙处在于词人抓住大自然瞬间变化的现象,摄入词中。一个字,既展示了一幅的图画,又表达了主人公借酒消愁愁更愁的孤寂的的心情,可见其炼字功夫之深。这句是本词的精华,从自己的感觉可以想象的到,云破月来花弄影,都是容易让人视线模糊的景象,看着远天,眼睛会渐渐地迷蒙,目光落在某处,却什么也没有看到,定一定神,才发现,云已开,月已明;花的影子在地上做画,细看,浓浓淡淡,重重叠叠,看得入了神,影子轻轻地晃动,不知是风过,还是自己眨了一下眼睛。每次想起云破月来花弄影几个字,总会有片刻的失神,这片刻中,有忧伤,有惆怅,有流年的伤感,数年后的今天,我才在独自等待的孤独中体悟到这样的味道。

19题详解】

【详解】此题考查识记和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默写要求学生在识记时候要以理解为基础进行识记,可根据对课文知识的积累答题,平时对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要多记忆,还要注意错别字的正确写法。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书写务必规范。此题中需注意”“”“抚膺”“的书写。

【点睛】本题既考查学生名句名篇记忆默写情况,又考查学生对于名句意思的理解掌握情况。题目中所涉及的名句名篇都是课内要求背诵掌握的。这就要求学生在记忆背诵名句名篇时,不但能正确地书写出来,还要注意领悟其含义,结合名句名篇的含义和具体语境记忆。同时还要特别注意通假字、生僻难写字、同音异义词、同义异形词,留意语句顺序等。

20题详解】可。)    (2). ⑵寓意:讽刺违背规律的只重智育而忽视做人的功利主义教育现象。(合乎要求,意思对即可给分。)

【详解】此题考核图文转换的能力,要求分析漫画拟题并分析寓意,分析时注意抓住漫画的夸张手法和讽戒意义,此题重点抓住中学阶段和大学阶段的身体和头部的分离,然后是漫画下面的几个阶段和所学的课本内容的错误,如幼儿阶段学习的是小学的东西,而到大学阶段有重新的学习做人,由此分析寓意和拟题即可。

21题详解】拆迁未必能解决交通拥堵的现象    (2).拆迁未必能营造公正廉明的政治环境。

试题分析:注意语段中表意绝对的句子解决了交通拥堵的现象”“为老百姓营造一个公正廉明的政治环境

22题详解】推开那扇门

深红色的木门,散发着檀香的香气。用手轻轻一推,吱吱呀呀的响。儿时的我就这样在这扇门中进进出出,跑来跑去。

儿时常去的是一个乡间小村,有着小桥流水人家的和谐气息,碧绿的池塘、黝黑的土地,到处遍步 小王子,帮我去隔壁外婆家借点姜来,快点啊。没听到外婆这样说,我总是从家里跑出来,跨过不高的栅栏,跑到别人家的院子里,轻轻推开那扇深红色的大木门。房屋的主人在吱呀声中看见了我,立马笑了起来,眼角皱起了鱼尾纹,什么事呀?她总是笑眯眯的。

我来借点姜。我口齿不清的表达着来意。她马上停下正在干的活,把手在围裙上擦了擦,拉着我来到厨房里,在一排姜里挑了一个最大的递给我。我用小手接过姜,急着跑回外婆那邀功请赏,忘了说谢谢,只记得身后有一张微笑的脸一直目送我回家。

在那个小村庄里总是这样的,家家户户深红色的木门总是半关着,只要轻轻推开那扇门,总能看到含笑的脸。家里缺个什么,在邻家总能借到;缺根葱、少根蒜的,到邻家的菜地里去摘几把,也没人会计较。尽管这样,却从没见谁家丢过什么。

长大了,下乡的机会越来越少,更多的时间是呆在城市的某个小区里。小区的风景也同样美:有挺拔的观赏树、人工的小河、精美的亭子。可小区的楼道里却是那样的幽静,给人一种紧迫感,因为家家户户的防盗门紧闭着,有些户主为了防盗,在防盗门外又加了一道不锈钢的门。人们的心,被这一道道门隔开了,偶尔在楼梯上遇见,总是面无表情的擦肩而过,淡漠的连一句招呼都没有。显得那样遥远、遥远……

不久后,妈妈的同事一家搬来了,住在我家楼下。我又体验到了那种串门的乐趣,我们两家不管谁过生日了都会给对方送一块蛋糕,她家经常包水饺,每次都不忘给我们送点来。

原来,那扇门是心灵的隔阂,是每个人心中的门,轻轻推开那扇门,同时推开的还有冷漠和淡然。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命题作文,作文的题目是推开那扇门,首先要对进行具体的界定:字典上对的解释是:建筑物的出入口,又指安装在出入口能开关的装置。本题显然不是让考生写建筑物的门,而是让考生写的比喻义、象征义。所以,,可以是历史的门,艺术的门、文学的门,也可以是指友谊之门、关爱之门、诚信之门、善良之门、勇敢之门,等等。所给的料中说我们呼吸到了清新的空气,但也可能遭受到沙尘的袭击,也就是说推开门是有利有弊,再结合后面的内容不管怎样,我们都需要去推开那扇门,了解一个新的世界来看,此题的立意中心不再是否推开,而在于推开后如何面对,由此可以写:推开的是怎样的一扇门?门推开后,给作者带来怎样的影响?这是立意的中心。注意试题要求写记叙文,注意记叙的要素,重点注意描写、叙事、抒情和议论的表达方式的灵活运用。

立意角度参考:

1)珍惜亲情:例,通过写亲从之间的小事,推开亲情之门。

2)推开历史之门:可以写探究历史的经历。

3)推开科学之门:可以写钻研科学的经历。

4)推开诚信门:可以通过叙事写由不诚信到诚信的过程。

点睛:命题作文具体立意方向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思考:(1是什么的角度:思考所给标题的内涵是什么。例如本题可以叙写生活中具体的事件来告知读者,推开那扇门推开的是什么样的门;(2为什么的角度:思考所给标题内容的合理性,例如本题就可以从推开那扇门为什么要推开的角度来写;(3)将是什么”“为什么的角度结合起来,深入展现所给标题的内容。例如本题就可以先写推开那扇门是什么样的门,然后通过描写叙述,展示所选之门的特殊性、感人性、难忘性,推开那扇门的艰难过程、收获、体会等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