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建安《药砚》入选安徽省濉溪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全)
2019-2020学年安徽省濉溪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药 砚
练建安
阳光朗照,河头城浮动飘忽的浓雾渐渐消散。
石钵头赤裸脊背,噔噔踏入石坝码头肉铺摊点,立定,双肩一耸,大块猪肉扇啪嗒一声脆响,平摊在了肉案上。两个伙计手忙脚乱,将猪肉扇挂上一根铜皮红木大秤。一个掌挂钩,一个挪秤砣报数:“二百……三十一斤半。”石钵头斜了他们一眼,操起两把剔骨尖刀,咔咔磨擦,笑骂:“黄疸后生!”
墟镇巷道,湿漉漉的,水气淋漓。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
石钵头认得此人,是个老童生。传说是满腹诗书,考到胡子花白,连一个秀才也没捞着。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石钵头扭头噗地吐出了一口浓痰。
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问:“前蹄,几多钱啊?”石钵头利刀游走剔骨,沙沙响。“老弟,几多钱?”华昌再问。石钵头说:“现钱,不赊账。”华昌说:“你这后生哥啊,好没道理,咋就说俺要赊账呢?”
石钵头说:“搞笑嘴!”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华昌说:“无怨无仇,做嘛介不卖?”石钵头斫下猪蹄,说:“看好了,可是这副?”华昌点头。石钵头抓起猪蹄,猛地往后抛入汀江,说:“俺要敬孝龙王爷。不行么?”华昌拣起制钱,一声不吭地走了。身后传来阵阵哄笑声。
半个月后,华昌带着几个破蒙童子江岸踏青,歇息于城东风雨亭。彼时,石钵头正惬意地嚼吃着亭间售卖的糠酥花生。一扬手,花生壳撒落遍地。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先生教俺一本书,俺教先生打野猪。野猪逐过河,逐去先生背驼驼……”
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
华昌是邻县武邑山子背人。山子背距河头城七八铺远。他那蒙馆设在张家大宗祠里。
夜晚,细雨濛濛,倒春寒风吹动西厢房窗棂。昏黄油灯下,华昌翻阅旧日诗稿。当他读到“学书学剑两不成”时,不由得悲从中来。
嗒,嗒嗒。有轻微的叩门声。没错,是叩门声。开门,竟是多年未见的老友李半仙。奇香扑鼻。李半仙拎着一副卤猪蹄,笑眯眯地看着他。
转眼到了仲夏。这个午日,童子早散学了。华昌困倦欲睡。宗祠内,闯入了一个莽汉。定睛一看,却是石钵头。
石钵头拎着一副肥硕猪蹄,恭恭敬敬地放在书案上。华昌轻摇折扇,说:“得非有辱斯文乎?”石钵头懵懵懂懂。华昌合上折扇,说:“君子不食嗟来之食。”石钵头愕然。华昌站起,迈方步,七八个来回,用了大白话:“有嘛介求俺?直说吧。”石钵头苦着脸,说:“俺老娘瘫了。李半仙的药方,求您老给半块端砚,做药引子。”华昌坐下,说:“奇了怪了,这端砚何处无有?为何要俺给你?”石钵头说:“李半仙说了,定要半块阿婆坑的端砚,甲子年中秋日戌时月圆蓄墨的。百砚斋掌柜的说,那时日,方圆几百里,只有您老先生买了一块。”“哦。”华昌说,“桌上有。识字么?”石钵头苦笑:“开过蒙,又被先生赶回家啦……略识几个字。”华昌微闭双眼,说:“自家看,可要看清喽。”
石钵头抓过端砚。长九寸,宽五寸,厚二寸一分,份量颇重。抬起,勾头看去,砚底刻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甲子年中秋日戌时练华昌购置于河头城百砚斋。”石钵头认得时日数字,说:“就是这块,就是这块!”说着,掏出一锭约摸五两重的银子。华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
石钵头嗫嚅不知所措了。华昌自言自语:“李半仙?这个李半仙搞嘛介名堂?”石钵头急了:“老先生,俺……俺……”华昌举手截止,说:“后生哥,半块,何谓半块?就不能有丝毫差错,分得来么?”石钵头额上冒出冷汗,说:“刀斧斫开?”华昌笑了:“何须如此麻烦。”
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低一声。
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
(原载《天池》2016年第6期)
1.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第二段中“赤裸脊背”“双肩一耸”“两个伙计手忙脚乱”等处,运用了正侧面结合的手法,生动地塑造了石钵头强悍、霸气的屠夫形象。
B. 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是因为看他“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
C. 小说中两处画线句子景物描写非常精炼,第一处重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第二处则主要烘托了华昌此刻惆怅、失落的心理。
D. 小说以“药砚”为题,含义深刻:这“砚”既是给石钵头老娘治瘫病的药引子,也是教育他要尊师重道、宽以待人的良药。
2. 请结合全文概括华昌的性格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3. 小说结尾有什么独到之处,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18年2月,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传》英文版三部曲(《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将分九卷陆续出版,这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又一大事。中国人有“侠”情;且认为“侠”可以超越文化边界。西方文化中亚瑟王的圆桌骑士、罗宾汉式的绿林英雄,以及风靡当下的银幕上的超级英雄,在我国都有“侠”缘。
但是,侠不是骑士,甚至不是武士。不管是骑士,还是武士,都是某种权威——往往是封建领主给予的一种身份。而侠,非身份,亦非职业。侠,其实是一种态度、一种行事方式。司马迁在《游侠列传》中说,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困厄。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太史公的看法,其实太过理想主义。在笔者看来,侠不见得真有如此伟大,反倒是韩非子的话更为直接,“侠以武犯禁”。侠,是一种无视“禁忌”的——“禁忌”有好有坏,这种“无视”也自然是双刃剑,是一种直接、狂放的行事方式。
侠讲究的是豪放不羁、快意恩仇。这种,“豪放不羁”,如《笑傲江湖》所描绘的,不贪高位,不惧追杀、不恋亲情,只愿与知已合奏一曲《广陵散》。侠的“快意恩仇”,如王家卫电影《东邪西毒》中的洪七,他收了贫女一个鸡蛋后,冲入王府杀了一众刀客,为贫女的弟弟报了仇,自己则在交战中被削掉一个手指。洪七是侠,他做事的原则不是“付出与回报是否对等”,而是,做这事,心里是否“痛快”。相比之下,《史记·刺客列传》中所载诸人,虽勇猛如聂政,忠义如豫让,慷慨如荆轲等,都算不得“侠”,因为他们把做事看作一种工作;而工作讲究的是按劳取酬。
侠讲究的是一份担当。在徐克电影《七剑》冲,被清兵追杀;身受重伤的傅青主,对无助的村民们说,“上天山,找帮手!”为什么天山上的剑客要帮助素不相识的傅青主和村民们?因为他们是有担当的侠。电影《佐罗》中,迭戈代替遇刺的好友前往南美行总督之职并化身蒙面侠佐罗行侠仗义,解救被欺压奴役的殖民地百姓,也是一种担当。
侠,其实很少存在于武侠小说所热衷描绘的江湖门派中,因为那些根本就是“地下政治组织”,而不是“聚侠”的聚集地,“千秋万代,一统江湖”,与其说是武侠的宏愿,倒不如说是野心家的梦想,如果说《鹿鼎记》《书剑恩仇录》中的帮会还有个“反清复明”的宏大目标,《笑傲江湖》中的各大门派的纷争,则更是把“江湖”这个会党互相倾轧的修罗场,揭露得淋漓尽致了。武侠小说虽妙,但其对大众的影响力显然还是不敌武侠片。可惜的是,近年来,中国武侠电影势头亦渐弱,西方之侠,却风头正劲,蝙蝠侠、蜘蛛侠、钢铁侠、闪电侠、神奇女侠……一众奇侠不仅在各自电影中大显神遇,更时不时地联合作战,《复仇者联盟》《正义联盟》等等,让观众应接不暇。
其实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文学、电影艺术作品中的侠士,哪里有不公,哪里就有他们。他们是正义的化身,他们代表着善良,勇敢,不畏强权,不慕金钱,他们有着常人所没有的本领、勇气和责任感。他们能为人们所不能,解救弱者于危难之中。他们身上,寄托着人们善良永远打败邪恶、正义永远主宰世界的希望。
(摘编自王伟滨《中国武侠走进英语世界》,《光明日报》2018年1月17日)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在韩非子看来,侠并非真有如此伟大,“侠以武犯禁”的行事方式是把双刃剑。
B.在司马迁看来,侠有很多值得赞许之处,如已诺必诚、舍己救困、不矜其能等。
C.侠讲究的是一份担当,所以即便勇猛如聂政,慷慨如荆轲等;都算不得“侠”。
D.侠存在于武侠小说所热衷描绘的江湖门派中,而真正的“豪侠”并不聚集于此。
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以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英文版即将出版一事自然地引出了有关“侠”这一论题,增强了文章的时代感。
B.文章从“侠”的行事方式、精神内涵及其社会意义等多角度展开论证,给人以层次分明、逐层深入的印象。
C.文章将中国武侠电影势头走向衰落与“西方之侠”却风头正劲进行对比论证,揭示了本文的写作意图和中心论点。
D.文章在选择事例进行论证时并不局限于中国武侠小说,还选取了不少人们熟悉的中外电影等艺术作品中的侠士形象。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骑士和武士往往是封建领主给予的一种身份,这决定了既非身份也非职业的侠与它们有一定共同之处。
B.江湖门派热衷于相互倾轧,常把“千秋万代,一统江湖”当成自己的宏愿,而侠与他们有很大区别。
C.作者认可司马迁在《游侠列传》中提出的对侠的评价,赞同韩非子的“侠以武犯禁”观点。
D.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侠士都是正义的化身,寄托着人们善良水远打败邪恶、征义永远主宰世界的希望。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江边少年(节选)
裘山山
我曾经在十二岁的时候转学到一个小城。小城依江而建,江是大江,江上船来船往,是小城通向外界的重要枢纽,我们班因此有很多船工的孩子。他们的家在江边一个山坡上,几排整齐的平砖房自下而上。据说是解放后政府为了让船工上岸而建的。之前的船工和家人都生活在船上,孩子们也不去上学。
我去过那里,不是去玩儿,是去送成绩单。我进初中就当了班长,期末考试结束,成绩出来,考得不好的学生总是把成绩单撕了。班主任于是要我挨家去送,主要送后十名同学的。其中有几个,就住在坡上那些平房里。
我的同桌刘大船家也在那儿。他的脸庞黑黑的,鼻头圆圆的,一点儿不帅,而且一到冬天就鼻涕不断。
班主任让我和刘大船同桌,是希望我帮助他,那时候叫“一对一,一对红”。可是我连看都不想看他,更别提帮他了。谁和他一对红呀,他那么黑。他也不指望我帮他,他一上课就睡觉。不过我瞧不起他,不是因为他流鼻涕和睡觉,而是另一件糗事:一开学学校打预防针。轮到我们班时,他撒腿就跑,班主任靳老师满操场追他,把他揪回教室,他一直发出瘆人的号叫,挥胳膊蹬腿的。后来是体育老师死死按住他,才把针打了。啧啧,亏他长那么高那么壮。
我打针的时候,不但主动卷起袖子伸出胳膊,我还敢盯着医生把针扎进胳膊里,有什么大不了的。
有一天,我去给刘大船送成绩单,结果他妈妈狠狠地说了他一顿,我担心他妈妈会因为成绩的事情打他。第二天我看到刘大船,我小心翼翼地、又有些期待地问他,你妈打你了吗?他说,打啥子打?她敢!为什么不敢?我很好奇。他说,我比她强多了,她连加法都不会做,她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我说,那你爸呢?他说,我老汉儿在水上。
他管爸叫老汉儿,而且永远都是这句话:我老汉儿在水上。后来我读《水浒》,读到那个“水上漂”张顺,就会想起他老汉儿。不过我无法想象他老汉儿是个“浪里白条”,应该是“浪里黑条”才对。期末老师在班上念还没交学费的同学的名单时,总有他。“我老汉儿在水上。”他总是这样解释不交学费的原因,似乎理直气壮。我不明白他老汉儿不回家吗?还有,在水上不挣钱吗?为什么连学费都不给他?
其实那个时候的学费,一个学期就三元七角五,我记得很清楚。因为我母亲总会提前把父亲寄来的生活费,拿出七块五放在一个信封里,等开学的时候就拿出来给我们姐妹俩。
后来,我们多上了门课,叫做“农基”,大概是希望我们以后去农村当知青时,可以顶点儿用。可我们这些熊孩子,哪里会有那种自觉性,根本不想学。这门课又不考试,所以基本上是睡觉课,尤其是放在下午。
有一次,我也脑袋发沉,想搁到书桌上闭会儿眼。可是我必须撑着,我是班长。几乎每个老师上课,都会盯着我讲。奇怪的是,刘大船没睡。往常这个时候,他早就进入深睡状态了,亮晶晶的哈喇子从嘴角缓缓淌下来。今天却精神十足,头还转来转去的,好像很着急似的。
我低声问,你干吗老动?有急事?
他克制不住喜悦地说,我老汉儿回来了,我放了学要去接他。
我不信!我脱口而出,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说。接着我又加了句,你骗人。也许这么长时间,总听他说老汉儿水上,跟鱼一样,鱼怎么能上岸呢?
他说,向毛主席保证。
第二天一上学,刘大船就拿出了“证据”:他先是去靳老师那儿交了上学期和这学期的学费,然后又找学习委员交了作业。
前一件事他颇有些高调,大声地说,我们老汉儿喊我把两个学期的学费都交了!后一件事就有点儿偷偷摸摸了。他只是把本子往学习委员的桌子上一摆。哪知学习委员完全不理解他的心情,很大声地说:耶,太阳从西边出来了,你也交作业了嗦。
刘大船瞪了他一眼,无奈地解释说:莫法,我们老汉儿昨天黑夜一直守着我做,做到半夜才让我睡瞌睡。
如此,我确信水上漂真的回家了。
看刘大船神采飞扬的样子,我也有点儿想我的“老汉儿”了。听妈妈说爸爸可能会在七八月份休假,那正是我们放暑假的时候。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出现的“一对一”“一对红”“知青”“向毛主席保证”等词语,体现了文章的时代背景。
B. “有什么大不了的”生动地写出了一个鄙视自己的同桌,为自己的勇敢而骄傲的小女孩形象。
C. 刘大船上课经常睡觉,对学习不感兴趣以及成绩落后的原因是他父母丝毫不关心他的学习。
D. 只因父亲要回来,平时喜欢睡觉的刘大船精神十足,这反映出家庭对孩子成长的重要影响。
8.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头介绍了江边小城和山坡平房的情形,为刘大船的出场以及他父亲最终回家做了铺垫。
B. 刘大船又高又壮,却害怕打针,文章用这样的对比体现出刘大船的性格存在缺陷,非常懦弱。
C. 小说语言质朴,多用方言,具有口语化色彩,这在我与刘大船的对话描写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D. 小说用回忆叙事,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情节,让文章具有散文化风格,这一点与《百合花》类似。
9. 文章说:“我不信!我脱口而出,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说。”这句话体现出“我”怎样微妙心理?
10. 文章以“我”的视角行文,有什么好处?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桑维翰,字国侨,河南人也。为人丑怪,身短而面长,常临鉴以自奇曰:“七尺之身,不如一尺之面。”慨然有志于公辅。初举进士,主司恶其姓,以“柔”“丧”间音。人有劝其不必举进士,可以从他求仕者,维翰慨然,乃著《日出扶桑赋》以见志。卒以进士及第。晋高祖辟为河阳节度掌书记,其后常以自从。
高祖自太原徒天平,不受命,而有异谋,以问将佐,将佐皆恐惧不敢言,独维翰与刘知远赞成之,因使维翰为书求援于契丹。耶律德光已许诺,而赵德钧亦以重赂啖德光,求助己以篡唐。高祖惧事不果,乃遣维翰往见德光,为陈利害甚辩,德光意乃决,卒以灭唐而兴晋,维翰之力也。高祖即位,以维翰为翰林学士、礼部侍郎。
出帝即位,召拜侍中。而景延广用事,与契丹绝盟,维翰言不能入,乃阴使人说帝曰:“制契丹而安天下,非用维翰不可。”乃出延广于河南,拜维翰中书令,复为枢密使,封魏国公,事无巨细,一以委之。数月之间,百度浸理。维翰权势既盛,四方略遗,岁积巨万。内客省使李彦幅、端明殿学士冯玉用事,共谗之。帝欲骤黜维翰,大臣刘晌、李崧管以为不可,卒以玉为枢密使,既而以为相,维翰曰益见疏。契丹屯中渡,破栾城,杜重威等大军隔绝,维翰曰:“事急矣! ”乃见冯玉等计事,而谋不合。又求见帝,帝方调鹰于苑中,不暇见,维翰退而叹曰:“ 晋不血食矣!”
自契丹与晋盟,始成于维翰,而终败于景延广,故自兵兴,契丹凡所书檄,未尝不以此两人为言。耶律德光犯京师,遭张彦泽遗太后书,问此两人在否,可使先来。而帝以维翰尝议毋绝盟而已违也,因令彦泽图其赀产。维翰状貌既异素以威严自持晋之老将大臣见者无不屈服彦泽以骁捍自矜每往候之虽冬月未尝不流汗。
初,彦泽入京师,左右劝维翰避祸,维翰曰:“吾为大臣,国家至此,安所逃死邪!”安坐府中不动。彦泽以兵入,问:“维翰何在? ”维翰厉声曰:“吾,晋大臣,自当死国,安得无礼邪!”彦泽股栗不敢仰视,乃以帝命召维翰。维翰行,遇李崧,军吏前白维翰,请赴侍卫司狱。维翰知不免,顾崧曰:“相公当国,使维翰独死?”崧惭不能对。是夜,彦泽使人缢杀之,以帛加颈,告德光曰:“维翰自缢。”德光曰:“我本无心杀维翰,维翰何必自致。”德光至京师,使人检其尸,信为缢死,乃以尸赐其家,而赀财悉为彦泽所掠。
(选自《新五代史·晋臣传第十七·桑维翰传》,有删节)
11. 下列对文中画 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维翰状貌既异/素以威严自持/晋之老将大臣/见者无不屈服/彦泽以骁捍自矜/每往候之/虽冬月未尝不流汗
B. 维翰状貌既异/素以威严自持/晋之老将大臣/见者无不屈服/彦泽以骁捍自矜/每往/候之虽冬月未尝不流汗
C. 维翰状貌既异素/以威严自持/晋之老将大臣见者/无不屈服/彦泽以骁捍自矜/每往候之虽冬月未尝不流汗
D. 维翰状貌既异素/以威严自持/晋之老将大臣见者/无不屈服/彦泽以骁捍自矜/每往候之/虽冬月未尝不流汗
1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血食”,指祭祀。因祭祀必要宰杀牺牲作为供品,故以血食代称祭祀。
B. 翰林,唐初设翰林院,作为文人和卜医技术待诏的处所,并非中央机关。后来另建学士院,入院的称为翰林学士,专掌皇帝的机密诏令。宋朝后翰林学士成为正式官职。
C. 公,文中指爵位,是古代君主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春秋时期有五等爵位,分别是公、侯、伯、子、男。
D. 出,表示贬官,古代表示贬官的还有“夺”“谪”“左迁”“黜”等。
1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桑维翰长得丑陋奇特,颇有大志。有人劝他不一定考进士,可以从别的途径谋求做官,桑维翰不为所动,最终进士及第。
B. 晋高祖从太原调任天平,不接受任命,而别有打算,只有桑维翰和刘知远赞成,晋高祖怕事情不成功,于是派桑维翰去见耶律德光,得到了契丹的帮助,晋高祖最终消灭唐而建立晋,桑维翰立了大功。
C. 桑维翰被封为魏国公后,权势日盛,内客省使李彦韬、端明殿学士冯玉当权时,一起说他的坏话,劝说皇帝立即罢免桑维翰。桑维翰于是被疏远了。后来契丹攻破栾城,他求见皇帝,皇帝都借故不见他。
D. 桑维翰颇有威严气度,忠于国家,张彦泽见到他都害怕,只有以皇帝的命令召桑维翰,桑维翰临危不惧,与李崧谈话,令李崧羞愧。
1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帝以维翰尝议毋绝盟而已违也,因令彦泽图其赀产。
(2)“吾,晋大臣,自当死国,安得无礼邪!”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插田歌(节选)
刘禹锡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
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
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
15.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以花鸟发端,通过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美丽画面。
B.诗人举目眺望,能看到远处田埂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
C.诗中写到了农父农妇的衣着,白裙绿水映照绿苗白水,色调分外和谐。
D.诗的七、八两句通过听觉描写,表现农民们的劳动场面以及愉悦心情。
16.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7.补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______,______。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论语》)
(2)______,______,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3)遥襟俯畅,逸兴遄飞。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4)此去经年,______,______,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
(5)余音袅袅,不绝如缕。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18.下图为共享经济简易说明图,请根据该图给共享经济下一个定义。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19.请筛选、整合下面文字中的主要意思,拟写一条“京剧脸谱”的定义。要求:语言简明,条理清楚,不超过60字。
在京剧表演中,某些男性角色的脸部常有一种特殊的彩色化装,称之为“脸谱”。根据剧情和剧中人物的需要,演员用夸张、变形等手法在脸上勾画出不同颜色、不同图案、不同纹样的脸谱,用来表明戏中人物的面容、性格等特征,使观众能观其外表,知其心胸。例如,红色脸常用象征忠义、耿直、有血性等性格,以“三国戏”里的关羽为代表;白色脸则常用来表现奸诈多疑,以“三国戏”里的曹操为代表。京剧脸谱能够丰富舞台美术色彩,强化演出效果。
四、写作(6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成长路上,有彩虹,也有风雨。成功时,留一点清醒给自己,你会发现,更多的理想需要追求;失败时,留一点梦想给自己,你会发现,前方的道路何其宽广;幸福时,留一点责任给自己,你会发现,帮助别人多么快乐;忧伤时,留一点微笑给自己,你会发现,平凡的生活充满阳光。
请以“留一点______________给自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和切身体验。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综合分析和鉴赏能力。
B项,“是因为看他“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错误,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主要是因为他对华昌这样的读书人的憎恶和鄙视。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能力。
从文章第⑤段对华昌的外貌描写,第⑥段“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可以概括出华昌斯文谦和的特点;
从第⑥段面对石钵头的为难华昌只是一声不吭走了、第⑰段华昌徒手将砚掰成整齐的两半可以概括出他身怀绝技、隐忍退让;
从石钵头向华昌求砚而华昌对曾经恶言相向的人也能慷慨相助的情节可以概括出华昌正直善良、宽容大度。
【3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本结构内容理解与分析
小说有四种类型的常见结尾:出人意料的结尾,令人感伤的结尾,令人欢喜的结尾,留下空白的结尾。该小说结尾是属于出人意料的结尾。作用有: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③突出人物形象;④突出文章主旨。
结合文本分析:结构方面:精瘦落魄的读书人竟能徒手分砚,小说结尾出人意料,但巧设伏笔,使故事的发展合乎情理,使人信服,使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引人深思。人物形象方面:华昌明明身怀绝技,却不计较石钵头的多次挑衅,突出表现了他的隐忍大度,丰富了人物的形象。主题方面:小说结尾意味深长,更好地揭示了作品主题,生活中应当尊重他人、宽容大度。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内容的能力。
A项,张冠李戴,“‘侠以武犯禁’的行事方式是把双刃剑”错误,依据原文第二段“侠,是无视“禁忌”的。“禁忌”有好有坏,这种“无视”也自然是双刃剑,是一种直接、狂放的行事方式”可知,这是作者的看法,而非韩非子的看法。
C项,强加因果,“所以即便勇猛如聂政,慷慨如荆轲等,都算不得‘侠’”错误,依据原文第三段“虽勇猛如聂政,忠义如豫让,慷慨如荆轲等,都算不得侠,因为他们把做事看作一种工作,而工作讲究的是按劳取酬”可知,聂政、荆轲不能称之为侠,并非没有担当精神,是因为他们把做事看作是一种工作。
D项,曲解文意,“侠存在于武侠小说所热衷描绘的江湖门派中”错误,依据原文第五段“其实很少存在于武侠小说所热衷描绘的江湖门派中”可知,应该是“很少存在”,而选项表达为“存在于”。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和推理文中重要论据的能力。
C项,“揭示了本文的写作意图和中心论点”错误,结合全文可知:本文重点探讨的是侠的精神内涵和社会意义,尽管文章对“中国武侠电影势头走向衰落”表达了忧虑,但这只是文章话题涉及的一个点,不能以此归纳出文章的写作意图和中心论点。
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
C项,“作者认可司马迁在《游侠列传》中提出的对侠的评价”错误,依据原文第二段“太史公的看法,其实太过理想主义。在笔者看来,侠不见得真有如此伟大”可知,作者并不完全认同司马迁在《游侠列传》中提出的对“侠”的评价。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小说文章内容的能力。
C项,“丝毫不关心他的学习”错误。由原文“我们老汉儿昨天黑夜一直守着我做,做到半夜才让我睡瞌睡”可知,刘大船的父母并不是丝毫不关心他的学习。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
B项,“性格存在缺陷,非常懦弱”错误。“害怕打针”并不能说明刘大船性格有缺陷,非常懦弱。
故选B。
【9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要从句子的表层义和深层义两方面作答。表层义即我不相信他父亲会回来,从原文“也许这么长时间,总听他说老汉儿水上,跟鱼一样,鱼怎么能上岸呢?”以及“我不明白他老汉儿不回家吗?还有,在水上不挣钱吗?为什么连学费都不给他?”“其实那个时候的学费,一个学期就三元七角五,我记得很清楚。因为我母亲总会提前把父亲寄来的生活费,拿出七块五放在一个信封里,等开学的时候就拿出来给我们姐妹俩”可分析出,“我”的父亲也不在家却可以交学费等,而刘大船的父亲却不能及时寄钱交学费,对孩子和家庭也照顾很少,所以“我”不相信他的父亲会回来;深层义则要结合“我”的感情,结合原文“因为我母亲总会提前把父亲寄来的生活费……”“看刘大船神采飞扬的样子,我也有点儿想我的‘老汉儿’了”可知,“我”的父亲也不在身边,“我”自己的父亲还没有回来,刘大船那长期在外的父亲也不可能回来,“我”不愿意相信这个事实。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第一人称叙事方式的作用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第一人称叙述的好处:容易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使读者进入“我”这个角色;便于抒发感情,进行详细心理描写;使文章更具真实性,使读者能更具体地体会作者心情等。同时考虑“我”这一人物对于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主题方面的作用,然后结合文本具体分析。组织答案。“我”是第一人称,让文章显得更加真实可信;塑造人物上,“我”是故事的讲述者,也是故事的参与者,文章通篇都是“我”和刘大船接触交往的故事,以“我”的视角来写,通过“我”这个人物,来突出主人公刘大船,丰富刘大船的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上,以“我”的心理变化“不明白他老汉儿不回家吗?还有,在水上不挣钱吗?为什么连学费都不给他?”我们的对话“我低声问,你干吗老动?有急事?他克制不住喜悦地说,我老汉儿回来了,我放了学要去接他”等,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最后,表现主题上,“我”也是一个儿童,这一身份和刘大船一样,以“我”的口吻叙述,突出文章主题,呼吁父母要对青春期的子女多加教育和关爱。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素以威严自持”前面省的主语是前句的“维翰”,前面要断开,排除CD项;“每往候之”“虽冬月未尝不流汗”省略的主语是张彦泽,因此也要断开,排除B项。
句意是:桑维翰的相貌怪异,又素来自恃威严,晋的老将大臣们,见到他没有不屈服的,张彦泽自恃勇猛刚强,每次去迎候桑维翰,即使是寒冬腊月也没有不汗流满面的。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D项,“‘出’,调出京城,表示贬官,古代表示贬官的还有‘夺’……‘黜’等”说法错误,“出”是由京官外放地方官。夺、黜都是免去官职。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C项,“内客省使李彦韬、端明殿学士冯玉当权时,一起说他的坏话,劝说皇帝立即罢免桑维翰”说法错误,内客省使李彦韬、端明殿学士冯玉没有劝说皇帝立即罢免桑维翰。
故选C。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1)“以”,因为;“图”,算计;“利”,霸占、占有;“赀产”,财产;
(2)“死”,为……而死;“安得……邪”,怎么能……呢。
【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的进行意译。
参考译文:
桑维翰,字国侨,河南人。长得丑陋奇特,身材矮小而脸面很长,常常对着镜子自以为奇,说:“七尺长的身躯,不如一尺长的脸面。”慷慨激昂地有志于作公卿辅臣。当初考进士时,主考官讨厌他的姓氏,因为“桑”和“丧”发音相同。有人劝他不一定考进士,可以从别的途径谋求做官,桑维翰慷慨激昂,于是写下《 日出扶桑赋》 来抒发志向。最终考中了进士。晋高祖召他任河阳节度掌书记,后来就常常让他跟着自己。
晋高祖从太原调任天平,不接受任命,而别有打算,以此询问手下的将领,将领们都恐惧得不敢说话,只有桑维翰和刘知远赞成,于是让桑维翰写信向契丹求援。耶律德光答应了,而赵德钧也用重金利诱耶律德光,请求他帮助自己篡夺唐政权。晋高祖怕事情不成功,于是派桑维翰去见耶律德光,十分雄辩地为他陈说利害得失,耶律德光的主意才打定,终于因此消灭唐而建立晋,这是桑维翰的功劳。任桑维翰为翰林学士、礼部侍郎。
晋出帝即位,召拜为侍中。而景延广当权,和契丹绝交,桑维翰的意见不被采纳,于是暗中派人劝晋出帝说:“制服契丹而安定天下,不用桑维翰不行。”于是外调景延广到河南,拜桑维翰为中书令,又任为枢密使,封为魏国公,事情无论大小,一概托付给他。几个月内,各种事情都逐渐有条不紊。桑维翰的权势日盛一日,四处馈赠的财物, 每年累积不计其数。内客省使李彦韬、端明殿学士冯玉当权时,一起说他的坏话。皇帝想立即罢免桑维翰,大臣刘晌、李崧都认为不行,最后任冯玉为枢密使,不久又任为宰相,桑维翰一天天被疏远了。契丹驻守中渡,攻破栾城, 杜重威等人的大军离得很远, 桑维翰说:情况危急啊!”于是会见冯玉等人商量事情,而意见不合。又请求晋见皇帝,皇帝正在园林中训练鹰,没有空闲见他,桑维翰退下叹息说:“晋的祖先不能再受到祭祀了!”
自从契丹和晋结盟,开始时事成于桑维翰,而最终败在景延广手上,因此从两军交战以来,凡是契丹方面的书檄文告,都没有不提到这两个人的。耶律德光侵犯京师,派张彦泽给太后送信,打听这两个人还在不在,可让他们先来。而皇帝因桑维翰曾主张不要和契丹绝盟而自己不听他的话,因而暗示张彦泽算计他,而张彦泽也想占有他的财产。桑维翰的相貌怪异,又素来自恃威严,晋的老将大臣们,见到他没有不屈服的,张彦泽自恃勇猛刚强,每次去迎候桑维翰,即使是寒冬腊月也没有不汗流满面的。
当初,张彦泽进入京师,手下人劝桑维翰躲避灾祸,桑维翰说:“我作为大臣,国家到了这种地步,到哪里逃避死呢!”静坐府中不动。张彦泽率兵进来,问:“桑维翰在哪里?”桑维翰厉声说道:“我,是晋的大臣,自应为国而死,你怎么能无礼呢!”张彦泽两腿打颤不敢抬头看,于是以皇帝的命令召桑维翰。桑维翰出发,遇见李崧,军吏上前告诉桑维翰,让他去侍卫司狱中。桑维翰知道不能免祸,看着李崧说:“你主持国事,让我桑维翰一人去死吗?”李崧羞愧不能回答。这天晚上,张彦泽派人将桑维翰勒死,又用丝绸系在桑维翰脖子上,报告耶律德光说:“桑维翰上吊自杀。”耶律德光说:“我原无意杀掉桑维翰,桑维翰何必自己去死。”耶律德光到京师,派人验尸,相信是吊死的,于是把尸体赐给桑维翰的家人,而他的财产都被张彦泽所掠夺。
【15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B“能看到远处田塍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意思是远望田塍像条线,一片白水波光参差。故选B。
【16题详解】
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古代诗歌语言的风格特色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清新,有的古朴。有的诗绚丽多彩,有的诗却质朴无华。有的诗语言明朗,有的却含蓄,言此意彼。有的诗平易近人,有的却险怪奇特。体会其风格特色,就是要体会语言的美,体会其内蕴。《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一首七律。此诗首先紧承白居易诗末联“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之句,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然后写自己归来的感触: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无限悲痛怅惘之情,不禁油然而生。诗人于是推开一步,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一洗伤感低沉情调,尽显慷慨激昂气概。末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放,不仅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插田歌》以俚歌的形式记叙了农民插秧的场面以及农夫与计吏的一场对话。首六句以清淡的色彩和简洁的线条勾勒出插秧时节连州郊外的大好风光以及农妇农夫的衣着,色彩协调,具有浓郁的南方水乡气息。接着六句以自己的听觉写出农民劳动的情绪。全诗用白描手法,语言通俗,对话全用口语,朴素无华,生动有趣,传神地表现出不同身份的人物不同的心理状态和性格特征,深得汉乐府民歌的真髓。
【17题详解】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直接性默写这种类型,要求考生平时要注意记忆、积累。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蟹、螯、鳝、爽籁、爽籁、纤歌凝、遏、繁霜鬓、良辰、舞幽壑、潜蛟、嫠妇。
【18题详解】共享经济是一种某个组织或个人以获得一定报酬为目的,将闲置物品的使用权通过中间第三方平台转移给陌生人的经济模式。
【详解】此题考查下定义的能力。首先要明确下定义是一种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进行概括的说明方法。“下定义”多采用“XXX (种概 念)是XXX的XXX (属概念)”的格式。本题的种概念是“共享经济”,属概念应该是“经济模式”。句子应该表达为“共享经济是一种XXX的经济模式”。然后要分析图中的关键词之间的关系,并将其连缀成句,做到符合逻辑、流畅自然。通过梳理右边的关键词,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信息:共享经济是一种以获得报酬为目的,将闲置物品共享的经济模式。梳理左边的关键词,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信息:这种共享是一种通过中间第三方平台完成的,是将使用权转移给陌生人的经济模式。最后结合左右两边的关键词,梳理出答案即可。
【点睛】下定义首先要符合表达形式的要求,概念表达一般用“种差”+“邻近的属概念”=“被定义概念”的方式。因此我们先要从语段中找相关属概念,提取关键信息,即种差。同时也要注意种差多时,语序要恰当,不能出现语病。此题按照这一思路回答即可。
【19题详解】京剧脸谱是京剧表演中以夸张变形等手法,用不同颜色、图案、纹样在男性角色脸上勾画的用来表明面容、性格等特征的特殊彩妆。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中的下定义。下定义类型题是指用一种简洁明确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做概括说明的方法。既是对相关内容的高度概括,又要符合格式上的要求。在内容上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形式上要把被定义的概念放在一个大的概念中,再加上对其本特征进行描述的限制。
第一步,根据“定义”的特点,一般是“……是……”的结构方式,本题应是“京剧脸谱是……”的结构方式;浏览文段,依据“男性角色的脸部常有的一种特殊的彩色化妆”,可以明确定义的主干为“京剧脸谱是……的特殊彩妆”。第二步,找到被下定义概念的本质特点,本质特点就是题干提供的材料,注意语段中的“例如”部分是举例,不属于特点;京剧脸谱的特点是用夸张、变形等手法在脸上勾画出不同颜色、不同图案、不同纹样的脸谱,用来表明戏中人物的面容、性格等特征。第三步,把这些特点转化为定语,去修饰“特殊彩妆”,整理得出答案。
答案为:
京剧脸谱是京剧表演中以夸张变形等手法,用不同颜色、图案、纹样在男性角色脸上勾画用来表明面容、性格等特征的特殊彩妆。
【20题详解】【范文】
留一点自信给自己
春意阑珊,残阳如血,栀子花满树芳华,一如我层叠的心事,一重又一重。
“校园十佳歌手大赛”决赛在即,我凭着清丽的歌喉顺利入围决赛。眼看着其他选手炫耀着他们缤纷、甜美的演出服,我自卑地沉默着。妈妈刚还完这个月的房贷,为奶奶付了医药费,囊中羞涩,而我此时要求妈妈为我买一套靓丽的裙装,叫我如何开口?
晚饭时,我吞吞吐吐地要妈妈为我买新衣服,大厅里骤然宁静地令人窒息。妈妈眉头微皱,有所思。良久,爸爸瓮声瓮气地说:“买什么新衣服,唱歌比赛,又不是时装表演。”
爸爸的斥责如利刃在我心上划过,使我感到一阵彻骨之痛,我忍着泪水,咽下碗里的饭,黯然回房,眼泪终于决堤。
我承认我买衣服有源于我的虚荣,但我只是想以此遮掩那被自卑腐蚀得千疮百孔的尊严。品学兼优的我在校园里如孤傲的天鹅,但贫穷却让我在现实中成为折翼的天使,一地碎羽。
噙着泪水,我渐渐入梦,蓦然感到母亲湿润的手在轻抚我额前的发丝,她在我耳边轻语:“明天,我陪你买衣服去。”那一夜,梦里草长莺飞。
第二天,我在商场里徜徉,糖果色的衣服使我兴奋地想轻舞。妈妈艰难地和老板娘讨价还价,敲定一百二十元后,妈妈攥着钱,心有不甘地想再抹掉零头。
我怔怔地望着妈妈手里的钱,盛夏,爸爸开小货车拉散货,还得帮忙卸货。圆领衫被汗水反复浸润,因盐分而变硬,他能挣一百块;严冬,妈妈在灯下用满是冻疮的手绣十字绣,一件绣品能挣八十块……而我,竟然用这些沾染爸妈汗水的钱来成全自己的虚荣,我的心倏地异常酸楚。
“一百一十,最低啦!”老板娘的神情好像等待鱼儿上钩的垂钓者一般。
我迅速夺过妈妈递过去的钱,硬拉着她逃离,面对愕然的妈妈,我平静地说:“我会准备好演出服的。”
几天后,扎着马尾,穿着旧校服的我站在观众席前,面对着他们探究的目光,喧嚣像尘埃一般渐渐落地。他们一定很好奇吧!唯一穿着校服和泛黄的白球鞋的我何以如此镇定和神采飞扬,音乐响起,我想到我那虽清贫却温馨的家;想到我用汗水换来的优异成绩;想到我在月夜下用心吟唱动人的歌谣……我的心中顿时激荡着蓬勃的自信,它粉碎了我以前的自卑和年少懵懂,让我明白,拥有自信,才能拥有超越平凡的力量;拥有自信,才能拥有云淡风轻的生命感悟。“在寂寞的山谷里静静地开放的野百合也有春天……”歌声悠然栖止,赛场一片寂静,继而掌声雷动。
我无可争议地夺得冠军。
捧着奖状,带着破茧而出的美丽心情,我急于回家告诉妈妈,我终于明白了,当我面对困难时,留一点自信给自己,自信是世界上最美的衣衫。
【详解】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的写作能力。
【审题】题目提示语中的“留一点清醒、梦想、责任、微笑……给自己”已经给了考生一些写作上的启示,拓宽了考生的思维。具体构思时,我们可以采用设问的方式来打开思路,要留什么给自己?为什么要留这个给自己?留这个给自己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多问问多思考,会大大开拓写作的思路。由于命题关注的是自我成长的过程,关注的是成长中的考生独有的内心世界,所以写作中一定要展现出生活的真善美,努力写出个性、写出自我。审题后首先要想一想,自己最想写的是什么,有什么相关的素材,写出来可以反映什么主题,所反映的主题是否积极向上。当然可反映的主题可以有很多,如体现亲情、歌颂真情、发出呼吁等。但不管选什么,在思考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把握“熟”的原则,即:素材熟、主题熟、结构熟,要选择自己易于驾驭的材料,平时擅用的结构,反映一个积极向上的主题思想。在写的过程中,选材一定要典型,尽量做到文从字顺,写出真情实感,内容具体充实。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立意】留一点清醒给自己,在面对幸福、成功时要戒骄戒躁;留一点蓝天给自己,在生活中处处树立环保意识;留一点微笑给自己,在面对失败、困境、磨难时保持乐观心态。
【素材】播下一颗种子,它便会生根发芽壮大,等长大成树,人们便会惊叹他的生命力。同样的,留一点希望给自己,等度过困境,战胜难关,我们就会惊讶于希望所带来的力量。希望又是我们永久不变的信仰,心怀希望我们就不会悲伤,心怀希望,我没就不会绝望,心怀希望我们就不会消极的生活,就会迎来新生活的曙光。海伦凯勒一岁半时突患急性脑充血病,连日的高烧使她昏迷不醒。当她苏醒过来,眼睛烧瞎了,耳朵烧聋了,那一张灵巧的小嘴也不会说话了。从此,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入了痛苦的沉思之中。但她心怀希望,用炽热的内心去呼唤光明,去呼唤世界,去呼唤“乐曲的妙音,鸟儿的歌唱,管弦乐队的雄浑而铿锵有力的曲调”。以自强不息的精神,顽强的品格,用洋溢着希望的纸笔写下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巨著。上帝对她是不公平的,她抱怨过,难过过,绝望过,痛苦过,但她所留希望给自己,她祈祷,她祈望,但她深知如果世界上真的有上帝,那么上帝便是“希望”。
诗圣李白,桀傲不驯,也因如此他争取政治之路,失意而归,被供奉翰林但不满两年就辞官离京,也被贬下浔阳,流放夜郎,流落江南。也曾“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但他所留希望给自己,相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终究写下《将进酒》《蜀道难》《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之名篇,正是拥有希望,他才被后世所尊重,才会被这个世界所认可。
留一点希望给自己,我们也就能看见乌云背后的彩虹,能发觉这个世界的美好,能感受到生命的愉悦,能聆听到成功的呼唤。我们的呼吸,我们的灵魂都沐浴到希望的阳光里,谁还能拒绝?“永远没有人力可以击退一个坚决强毅的希望。”让我们充满希望的生活吧!
【结构】《留一点自信给自己》,记叙文文体。本文选取生活中一件小事来写,参加“校园十佳歌手大赛”,想买一套靓丽的裙装,因为家中经济拮据而纠结,最后在妈妈买衣服时坚决拒绝,表现了一个生活相对穷困家庭的孩子从自卑到自信的成长过程。本文关注的是自我成长的过程,关注的是成长中的独有的内心世界,写作中展现出生活的真善美,也写出了个性、写出了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