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建安《药砚》入选泰安三中高三语文试卷(全)
2020-2021学年山东省泰安第三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文艺工作者积极投入文艺创作,诗歌、绘画、书法、舞蹈等呈现井喷之势,形成了特殊时期的“抗疫文艺”现象。
如何深化“抗疫文艺”书写?笔者认为应向中国美学精神礼敬,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直面灾难的大智大勇、顽强抗争的人文情怀;向抗疫现实靠拢,深入观察和把握党中央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决策部署和显著成效,了解抗疫一线和身边可歌可泣的抗疫事迹,以及普通老百姓的悲欢离合故事;向灾难书写的纵深掘进,努力探寻“抗疫文艺”独特的内在美学意味和特定表达形式,在艺术追求中凸显当代中国“抗疫文艺”的风格特征和艺术气派。因此,应从“国本、人本、事本、文本”四个方面提高认知把握能力和提升艺术表现水平。
国本,即一国之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在观察感悟和艺术反映防控阻击新冠肺炎疫情现实时,应自觉摒弃轻信谣言、恶意抹黑等创作歪风邪气,书写和记录这场举国上下同仇敌忾的疫情防控阻击的人民战争,彰显中国人民“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中国精神,为国家抗疫奉献艺术力量。
人本,即以人为本,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这次疫情来势凶猛、波及面广,直接影响到每个人的生命安全。艺术触角须与生命关怀、人性美善融入,才可能发现患者、医护人员、志愿者以及隔离在家中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状态和思想情绪,尤其是对逝者及其家庭成员的情感抚慰和精神激励,是文艺搭建安抚疏通渠道和体现人道情怀的特殊价值所在。“抗疫文艺”创作应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关心群众疾苦,通过“抗疫文艺”特有的感染力影响力,做到知民情、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凝聚起全民族众志成城抗疫情的磅礴力量。
事本,即以客观事实为本,真实反映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现实。这次疫情影响之广前所未有。艺术的深度书写需要广泛采信、明白就里,许多事情尚在过程之中,切不可捕风捉影、罔顾事实、不求甚解。没有现场感,就难有艺术真实的感染力和穿透力,不能以偏概全、一叶障目。金代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在《论诗三十首》中写道:“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抗疫文艺”创作需要宏大的真理叙事与细微的客观描述完美结合,以一部部具体抗疫作品,反映整个国家和全体中华儿女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团结一心、同舟共济的民族精神风貌。离开或曲解甚至为了所谓艺术虚构而挑战真实底线,这不是“抗疫文艺”的内涵规定性和美学基本要求,是难以做到“酌奇而不失其真,玩华而不坠其实”的。
文本,即以文艺作品为本。目前“抗疫文艺”出现激情有余而审美不足、表象叙事多于沉淀表达的问题,缘于创作者在疫情暴发特别是居家隔离之后,急于通过艺术创作尽快进入防控阻击战之中,表达创作者情系疫区、加油鼓劲的强烈愿望和关切之情。这种激情澎湃的创作现象与阶段,一般来看,在灾难到来之初都会经历。在持续和沉淀阶段,却需要理性思考和艺术思维的贯通。一场灾难对人民生命财产、经济社会发展的破坏及其给人们心理造成的负面影响是极其深重的。灾难题材的特殊性,隐含着书写方式的独特性。需要艺术家对灾难本身的突发性、破坏性、震荡性等展开综合性系统性观察,对人类抗击灾难的信心和意志予以思考,对人类在与灾难的抗争中所体现出的自救互救、防控阻击的伟力和精神进行表现,把笔触深入到民众生活状态之中,深入到人性的各种表现情势之中,深入到家国关系与民族命运之中。只有这样,才会创作出能够触及人的灵魂、引起人们思想共鸣的,能够温润心灵、启迪心智的,传得开、留得下,为人民群众所喜爱的优秀作品。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我们期待“抗疫文艺”讲好中国抗疫故事,涌现出更多生动反映抗疫一线感人事迹、书写中华民族不为任何艰难困苦所屈服的恢宏史诗。
选自李明泉《我们需要怎样的抗疫文艺》(《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文艺工作者积极投入文艺创作,是因为他们具有中国美学精神,能够弘扬中华民族直面灾难的大智大勇、顽强抗争的精神。
B.作者认为,要想进行“抗疫文艺”创作,需要从“国本、人本、事本、文本”四个方面提高认知把握能力和提升艺术表现水平。
C.“抗疫文艺”扎根于现实生活,其创作必须客观描述、真实反映,不能因为艺术虚构而对客观事实有丝毫改动,否则就是罔顾事实。
D.在灾难刚刚来临的时候,文艺工作者因急于抗击灾难而创作的作品,会存在激情有余而审美不足、表象叙事多于沉淀表达的问题。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整体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提出问题,主体部分则运用并列结构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发出呼吁。
B.“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强调了文艺创作会对社会和国家产生巨大影响。抗疫文艺宣传中国精神更是证明了这一点。
C.文章从政策倾向、创作核心、创作原则、创作使命四个角度为提高“抗疫文艺”书写水平指明了发展之路,论证有理有据,说服力强。
D.第⑤段引用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从反面论证了抗疫文艺创作必须以客观事实为本,否则就会失去艺术感染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抗疫文艺要以人为本,关注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关心百姓利益,在作品中融入生命关怀和人性美善,才能发挥文艺作品特有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B.艺术创作既需要以客观事实为本,书写符合生活的真实,也要遵循文艺创作的规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酌奇”“玩华”。
C.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命财产和群众心理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抗疫文艺创作不应只停留在表象书写上,更应进行深度思考,创作出优质作品。
D.灾难题材与其他题材的艺术创作不同,它需要更深层次的思考。如在抗疫创作中,只有将个体感受融入到对国家与民族命运的思考中,才能讲好中国故事。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美学的问题之一在于,依托现代性知识型的生成而产生的具象而精致的身体审美感性如何与逐渐被挖空和风干的中国古典心性传统重新接通。当来自现代性传统的交响乐、芭蕾舞、话剧、油画等不断挤压古典式琵琶、戏曲、水墨画等的生存空间,并迫使其面向现代性而寻求转化时,由此产生的新的身体审美感性又该如何去与业已变得水土不服、气息奄奄的中国古典式心性传统相匹配呢?显然,中国古典式心性传统本身的现代性转化也同样变得重要而又急迫了。中国人的现代性身体感性文化必须和只能与中国人的现代性心性文化相匹配。蔡元培在“五四”时期倡导“美育代宗教”时的致命疏忽在于,多满足于身体感性的现代性转化而少关注心性传统的现代性转化,而后者更具重要性。
今天,在追究这类问题时,不妨重温六朝宗炳《画山水序》的观点:“夫以应目会心为理者,类之成巧,则目亦同应,心亦俱会。应会感神,神超理得。”“万趣融其神思。……畅神而已。”宗炳在此倡导的“应目”“会心”和“畅神”三环节的整合相应之说,在清代叶燮的主张“呈于象、感于目、会于心”中获得回应。在宗炳与叶燮两人之间略作比较,“应目”与“感于目”“会心”与“会于心”之间单从字面上看是无甚差别的,只是宗炳的“畅神”显示了对一种积极的深层心灵至乐的发现和肯定。
这使我想到,美学在当代要继续处理现代中国悬而未决的问题:中国人的身体感觉与心灵鉴赏如何完美融合?在这个意义上,美学在当代可以成为一门身感心赏之学,实现身体感觉与心灵鉴赏的融合。冯友兰指出:“哲学底活动,是对于事物之心观。……艺术底活动,是对于事物之心赏或赏玩。心观只是观,所以纯是理智底;心赏或赏玩则带有情感。”这里被叠用的“心赏”与“赏玩”,实际上正是指心灵的情感游戏,与康德有关想象力的自由游或之说相通。艺术作为心赏,在这里应是指一种在身体感觉中满足心灵提升需要的自由游戏。这里的身体感觉是说,当前全媒体时代或互联网时代为满足人们的身体感觉提供了越来越充分的技术条件,致使人们无节制地冒险持续开发并放纵自己的身体感觉的满足。而这里的心灵鉴赏则是说,正由于此,人们诚然必须依靠身体感觉去证明自己,但更需从身体感觉层面升华到心灵鉴赏层面,直到回归于心灵的宁静。由此可以获得美学存在的当代理由:通过美学去探究身体感觉与心灵鉴赏的协调问题,也即透过身体感觉而实现心灵归于宁静的途径。
这种身体感觉与心灵鉴赏的协调,在当前具有必要性。张世英发现,现代西方艺术有两个特点:一个是重感官美,声色之美;另一个是“为艺术而艺术”,重视声色之美,可是单纯感官娱乐没有深层内涵。这为西方后现代艺术所批判,强调艺术要深入生活里面。但后现代艺术完全丢掉感性美,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针对这种偏颇,他提出一种主张: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就是艺术、文艺要深入到生活里面去,要和现实相结合。生活艺术化就是要提高我们的精神境界到艺术水平,生活要超越现实。”他主张讲声色之美,但声色之美也要看它背后有没有精神支撑,有没有背后的意义,有没有它深层含义,“艺术生活化既不能离开感性美,又要讲精神境界的支持,这才是我们应该提倡的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这就是说,一方面艺术要从现实生活的沃土吸纳生气,另一方面生活要按艺术的精神境界去提升。这等于就美学中身体感觉与心灵鉴赏之间的协调提供了一个可能的解决方案。在当前全媒体时代或互联网时代条件下,中国美学更需要探索出从身感而上升到心赏之境的途径。
(摘编自王一川《通向身感心赏之学》)
材料二:
中国当代美学建构的理论来源或根据大致有四个:第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如实践美学、客观美学等;第二,现代西方哲学思潮,如直觉美学、生命美学、超越美学、体验美学等;第三,现代西方心理学、艺术中心论,如心理美学、艺术美学、否定美学等;第四,中国传统哲学,如意象美学、伦理美学、和谐美学、和合美学等。
中国当代美学只能或应当是新实践美学,即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出发,以完整的人为目的,充分吸纳现当代中外美学的优秀成果和中国古代以“天人合一”为核心的美学观念建构的新实践美学体系。新实践美学也可称为人生美学。这一美学既克服实践美学的唯理性倾向,又克服了后实践美学的非理性的倾向。这一美学将使完整的人和人的本质的全面复归。在这一美学体系中,审美作为人的存在方式,又表现为层次的差别。基础层次呈现为感性的形而下的意象状态,最高层次则显现为理性的形而上或超越性的境界状态。这里的“境界”既有马克思的“共产主义”之意,又有中国传统哲学的“天人合一”之意,更有当代西方哲学中的“本真”之意。
(摘编自邹其昌《对当代美学问题的思考》)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身体审美感性伴随现代性知识型的生成而产生,它需要与中国古典心性传统相接通,才能既有身体感觉的满足,又有心灵的提升。
B.身感心赏之学在当代仍然有存在的理由,因为当前中国人的身体感觉与心灵鉴赏相脱节,人们只追求感官享受而忽视心灵提升。
C.文章提倡艺术生活化,就是说艺术必须深入生活,要从现实生活的沃土里吸纳生气,同时要按照艺术应有的精神境界去提升生活。
D.邹其吕认为,在新实践美学体系中,审美具有层次的差别,基础层次呈现为理性的形而上的意象状态,最高层次体现为超越性的境界状态。
5.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身体感性和心性传统都需要向现代性转化,蔡元培倡导“美育代宗教”注重身体感性的现代性转化而较少关注心性传统的现代性转化。
B.宗炳所说的“畅神”是欣赏活动中深层的心灵至乐,它是一种高层次的愉悦,单纯追求声色之乐的身体感觉无法达到这样的审美境界。
C.王一川强调,当代美学要探究身体感觉与心灵鉴赏的协调问题,目的是鼓励人们要做到身心一致,奋发有为积极向上,防止人格分裂。
D.审美活动中,如果仅仅追求声色之美,那是形而下的意象追求,只有通过声色之美而感悟到背后的精神力量,才是形而上的境界追求。
6.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真正属于“心灵鉴赏”的一项是( )
A.鉴宝现场,专家当即为群众的每一件文物报价。
B.看油画《父亲》,仿佛闻到人物身上的烟叶味。
C.看电影《三打白骨精》,为六龄童的演技叫绝。
D.看科幻电影,对人说:“全是编的,莫当真。”
7.请结合材料内容,给“身感心赏之学”下一个简要定义
8.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药砚
练建安
阳光朗照,河头城浮动飘忽的浓雾渐渐消散。
石钵头赤裸脊背,噔噔踏入石坝码头肉铺摊点,立定,双肩一耸,大块猪肉扇啪嗒一声脆响,平摊在了肉案上。两个伙计手忙脚乱,将猪肉扇挂上一根铜皮红木大秤。一个掌挂钩,一个挪秤砣报数:“二百……三十一斤半。”石钵头斜了他们一眼,操起两把剔骨尖刀,咔咔磨擦,笑骂:“黄疸后生!”
墟镇巷道,湿漉漉的,水气淋漓。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
石钵头认得此人,是个老童生。传说是满腹诗书,考到胡子花白,连一个秀才也没捞着。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石钵头扭头噗地吐出了一口浓痰。
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问:“前蹄,几多钱啊?”石钵头利刀游走剔骨,沙沙响。“老弟,几多钱?”华昌再问。石钵头说:“现钱,不赊账。”华昌说:“你这后生哥啊,好没道理,咋就说俺要赊账呢?”
石钵头说:“搞笑嘴!”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华昌说:“无怨无仇,做嘛介不卖?”石钵头斫下猪蹄,说:“看好了,可是这副?”华昌点头。石钵头抓起猪蹄,猛地往后抛入汀江,说:“俺要敬孝龙王爷。不行么?”华昌拣起制钱,一声不吭地走了。身后传来阵阵哄笑声。
半个月后,华昌带着几个破蒙童子江岸踏青,歇息于城东风雨亭。彼时,石钵头正惬意地嚼吃着亭间售卖的糖酥花生。一扬手,花生壳撒落遍地。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先生教俺一本书,俺教先生打野猪。野猪逐过河,逐去先生背驼驼……”
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
华昌是邻县武邑山子背人。山子背距河头城七八铺远。他那蒙馆设在张家大宗祠里。
夜晚,细雨濛濛,倒春寒风吹动西厢房窗棂。昏黄油灯下,华昌翻阅旧日诗稿。当他读到“学书学剑两不成”时,不由得悲从中来。
嗒,嗒嗒。有轻微的叩门声。没错,是叩门声。开门,竟是多年未见的老友李半仙。奇香扑鼻。李半仙拎着一副卤猪蹄,笑眯眯地看着他。
转眼到了仲夏。这个午日,童子早散学了。华昌困倦欲睡。宗祠内,闯入了一个莽汉。定睛一看,却是石钵头。
石钵头拎着一副肥硕猪蹄,恭恭敬敬地放在书案上。华昌轻摇折扇,说:“得非有辱斯文乎?”石钵头懵懵懂懂。华昌合上折扇,说:“君子不食嗟来之食。”石钵头愕然。华昌站起,迈方步,七八个来回,用了大白话:“有嘛介求俺?直说吧。”石钵头苦着脸,说:“俺老娘瘫了。李半仙的药方,求您老给半块端砚,做药引子。”华昌坐下,说:“奇了怪了,这端砚何处无有?为何要俺给你?”石钵头说:“李半仙说了,定要半块阿婆坑的端砚,甲子年中秋日戌时月圆蓄墨的。百砚斋掌柜的说,那时日,方圆几百里,只有您老先生买了一块。”“哦。”华昌说,“桌上有。识字么?”石钵头苦笑:“开过蒙,又被先生赶回家啦……略识几个字。”华昌微闭双眼,说:“自家看,可要看清喽。”
石钵头抓过端砚。长九寸,宽五寸,厚二寸一分,份量颇重。抬起,勾头看去,砚底刻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甲子年中秋日戌时练华昌购置于河头城百砚斋。”石钵头认得时日数字,说:“就是这块,就是这块!”说着,掏出一锭约摸五两重的银子。华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
石钵头嗫嚅不知所措了。华昌自言自语:“李半仙?这个李半仙搞嘛介名堂?”石钵头急了:“老先生,俺……俺……”华昌举手截止,说:“后生哥,半块,何谓半块?就不能有丝毫差错,分得来么?”石钵头额上冒出冷汗,说:“刀斧斫开?”华昌笑了:“何须如此麻烦。”
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低一声。
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
(原载《天池》2016年第6期)
9.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第二段中“赤裸脊背”“双肩一耸”“两个伙计手忙脚乱”等处,运用了正、侧面结合手法,生动地塑造了石钵头强悍、霸气的屠夫形象。
B. 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是因为看他“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
C. 小说中两处画线句子景物描写非常精炼,第一处重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第二处则主要烘托了华昌此刻惆怅、失落的心理。
D. 小说以“药砚”为题,含义深刻:这“砚”既是给石钵头老娘治瘫病的药引子,也是教育他要尊师重道、宽以待人的良药。
10. 请结合全文概括华昌的形象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11. 小说结尾的画线句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耳者,大梁人也。其少时,及魏公子无忌为客。张耳尝亡命游外黄。外黄富人女甚美,嫁庸奴,亡其夫,去抵父客。父客素知张耳,乃谓女曰:“必欲求贤夫,从张耳。”女听、乃卒为请决。嫁之张耳。女家厚奉给张耳,张耳以故致千里客。乃宦魏为外黄令,名由此益贤。陈馀者,亦大梁人也。馀年少,父事张耳,两人相与为刎颈之交。秦之灭大梁也,张耳家外黄。高祖为布衣时,尝数从张耳游,客数月。秦灭魏数岁,已闻此两人魏之名士也,购求有得张耳千金,陈馀五百金。张耳、陈馀乃变名姓,俱之陈,为里监门以自食。里吏尝有过笞陈馀,陈馀欲起,张耳蹑之,使受笞。吏去,张耳乃引陈馀之桑下而数之曰:“始吾与公言何如?今见小辱而欲死一吏平?”陈馀然之。秦诏书购求两人,两人亦反用门者以令里中。陈涉起蕲,至入陈。张耳、陈馀上谒陈涉。涉及左右生平数闻张耳、陈馀贤,未尝见,见即大喜。陈中豪杰父老乃说陈涉曰:“愿将军立为楚王也陈涉遂立为王,以张耳、陈馀为左右校尉,予卒三千人,北略赵地。武臣等从白马渡河。
(武臣)立为赵王。以陈馀为大将军,张耳为右丞相。使人报陈王,陈王大怒,欲尽族武臣等家,而发兵击赵。陈王相国废君谏曰秦未亡而诛武臣等家此又生一泰也不如因而贺之使急引兵西击秦陈王然之,从其计,徙系武臣等家宫中,封张耳子敖为成都君。陈王使使者贺赵,令趣发兵西入关。张耳说武臣曰:“王王赵,非楚意,特以计贺王。楚已灭泰,必加兵于赵。愿王毋西兵,北徇燕,南收河内以自广。赵南据大河,北有燕,楚虽胜秦,必不敢制赵。”赵王以为然,因不西兵。
(选自《史记·列传第二十九》)
1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陈王相国房君谏曰/秦未亡而诛/武臣等家此又生一秦/也不如因而贺之/使急引兵西击秦/
B. 陈王相国房君谏曰/秦未亡而诛/武臣等家此又生一秦也/不如因而贺之/使急引兵西击秦/
C. 陈王相国房君谏曰/秦未亡而诛武臣等家/此又生一秦也/不如因而贺之/使急引兵西击秦/
D. 陈王相国房君谏曰/秦未亡而诛武臣等家/此又生一秦/也不如因而贺之/使急引兵西击秦/
13.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客,我国古代贵族为了巩固其地位专门豢养且为其服务的人,又称“门客”。
B. 高祖,古代帝王谥号,多为创基立业者,常见于开国帝王,也有为其先人追授者。
C. 布衣,麻布衣服。古代平民不能穿锦绣衣服,只能穿麻布衣服,故用此称平民百姓。
D. 丞相,官职名。古代辅佐君主的最高行政官员,多由一人担任,历代时设时废。
1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耳素有声名。外黄县一富家女逃婚,在她父亲旧时宾客的劝说下改嫁张耳,嫁妆很丰厚。由此张耳广招宾客,并做了外黄县令,名声变得更大。
B. 张耳十分好客。汉高祖曾跟张耳交好,一连好几个月居住在张耳家。后来竟然因为这件事使张耳招来了杀身之祸,但他一点也不后悔。
C. 张耳遇事冷静。陈馀曾犯了小过失,遭到小吏鞭打,陈馀准备反抗;而张耳很冷静,用脚踩住陈馀,示意他接受鞭打,承受屈辱。
D. 张耳洞察形势。陈王派人向赵王祝贺,并催促他攻占关中,张耳审时度势,洞察陈王计策,建议赵王不要上当,赵王听从了张耳的劝告。
15.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秦诏书购求两人,两人亦反用门者以令里中。
(2)楚已灭秦,必加兵于赵。愿王毋西兵,北徇燕,南收河内以自广。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完成下面小题。
官舍竹
(宋)王禹偁
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
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
明年纵便量移①去,犹得今冬雪里看!
注:①量移:更远更偏僻的地方。
16.赏析颈联的妙处。
17.解析托物言志手法在这首诗中的运用。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莺燕的活动来传达春天来临的信息并表达自己喜悦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
(2)《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
(3)《师说》中以为子择师与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19.下面是一则首届“中华泰山诗词大会”组委会拟发给某校的邀请函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或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首届“中华泰山诗词大会”将于2018年11月22~29日隆重开幕。组委会向贵校的各位老师和同学们发出诚挚邀请。
届时,您将会看到师生们精彩的诵读表演和才艺展示。您也可以牛刀小试。一展诗词诵读方面的才华。同时也希望各位能对“中华泰山诗词大会”的后续举办提出一孔之见。
①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20.从下面词语中挑选合适的词语,根据要求组成对联。
芝兰绕阶 黄牛耕地 翠柳迎春 桃李满园 千里绿 春绣锦 座凝香 万山金
(1)新春对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教师办公室对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电影、电视片的活动画面突然停止在某一个画面上,叫做定格。定格是动作的刹那间“凝结”,是宛若雕塑的静态美,用以突出或渲染某一场面、某种神态、某个细节等。在你的脑海中一定也存留着许多定格的瞬间,或者美丽或者感动或者震撼或者……
请以“定格”为题,自定角度,写一篇记叙文。要求:①有生动的描写。②要有真情实感。③不少于50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题干指定材料的内容,尤其是对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本题选“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A项,“是因为他们具有中国美学精神,能够弘扬中华民族直面灾难的大智大勇、顽强抗争的精神”说法有误。结合文章第二自然段内容可知,不是因为文艺工作者具有中国美学精神,而是要想深化“抗疫文化”书写,作品本身需要具备中国美学精神。
B项,“要想进行‘抗疫文艺’创作,需要从……”说法有误。原文说“如何深化‘抗疫文艺’书写?笔者认为……应从‘国本、人本、事本、文本’四个方面提高认知把握能力和提升艺术表现水平”,选项表述对象错。
C项,“不能因为艺术虚构而对客观事实有丝毫改动”说法有误。原文中说“以客观事实为本,真实反映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现实……‘抗疫文艺’创作需要宏大的真理叙事与细微的客观描述完美结合”,是艺术就要有创作虚构,选项说法太过绝对。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本题选“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B项,“强调了文艺创作会对社会和国家产生巨大影响。抗疫文艺宣传中国精神更是证明了这一点”说法有误。“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在段首,本段强调的是国家政策和社会对文艺创作的影响。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这类题目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本题要求选“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D项,“只有将个体感受融入到对国家与民族命运的思考中,才能讲好中国故事”说法有误。原文中说“把笔触深入到民众生活状态之中,深入到人性的各种表现情势之中,深入到家国关系与民族命运之中。只有这样,才会创作出……为人民群众所喜爱的优秀作品”,选项以偏概全。
故选D。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设误类型:(1)无中生有,把文章里没有的内容加进答案中去;(※特别提醒:关注未然与已然、原因与结果、先与后、夸大与缩小、部分与全体的区别)(2)主次颠倒,把次要的说成主要的;(3)以偏概全、张冠李戴,即偷换概念,明明是那件事,答案里却说成是这件事;(4)因果颠倒,或者把因说成果,或者把果说成因,这一点最具有干扰性,还需仔细甄别。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项,“因为当前中国人的身体感觉与心灵鉴赏相脱节,人们只追求感官享受而忽视心灵提升”错误,文本第3段说:“这使我想到,美学在当代要继续处理现代中国悬而未决的问题:中国人的身体感觉与心灵鉴赏如何完美融合?在这个意义上,美学在当代可以成为一门身感心赏之学,即是关于身体感觉与心灵鉴赏的融合的学科。”这些明示信息正面阐释了身感心赏之学在当代存在的理由。
C项,“要按照艺术应有的精神境界去提升活”的要求不包括在“艺术生活化”的范畴之内。
D项,“基础层次呈现为理性的形而上的意象状态”与原文不符,原文是“基础层次呈现为感性的形而下的意象状态”。
故选A。
【5x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理解文中主要观点的能力。
C项,“奋发有为,积极向上,防止人格分裂”分析错误。目的是让审美活动由身体感觉层面升华到心灵鉴赏层面,直到回归于心灵的宁静。
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含义的能力。
A项,专家的评估是理性活动,不是心灵鉴赏。
B项,从静止的画面里仿佛闻到人物身上的烟叶味,感到他就是千千万万中国农民中的一个,这正是从身体感觉上升到精神层面的心灵鉴赏。
C项,看到的是演员的演技,没有进入故事,更没有领悟到故事背后的精神支撑。
D项,清醒的理智行为,不属于心灵鉴赏。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下定义是一种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作概括的说明方法。本题需要下定义的概念是“身感心赏之学”,依据“在这个意义上,美学在当代可以成为一门身感心赏之学”可知,“身感心赏之学”的本质是“美学”。再结合“实现身体感觉与心灵鉴赏的融合”“人们诚然必须依靠身体感觉去证明自己,但更需从身体感觉层面升华到心灵鉴赏层面,直到回归于心灵的宁静”可总结出这种美学的特点是:从身体感觉层面升华到心灵鉴赏层面,实现身体感觉与心灵鉴赏相融合的美学。作答时注意下定义一般使用长整句进行表述,格式多为“……是……”。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通读文章可知,材料一可分为三部分:第一段“中国美学的问题之一在于,依托现代性知识型的生成而产生的具象而精致的身体审美感性如何与逐渐被挖空和风干的中国古典心性传统重新接通”提出出题:“身体审美感性如何与中国古典心性传统重新接通的问题”。这是第一部分。第二段是第二部分,通过六朝宗炳《画山水序》的观点,阐述中国古代美学中关于身体审美感性和心灵鉴赏的融合的观点。第三、四段是第三部分,结合“这使我想到,美学在当代要继续处理现代中国悬而未决的问题:中国人的身体感觉与心灵鉴赏如何完美融合……”“这种身体感觉与心灵鉴赏的协调,在当前具有必要性……”可知,这部分是放眼当代,阐述在当代,身体审美感性和心灵鉴赏融合的途径及其必要性。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需要首先明确题干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文本,结合文本内容来筛选比对,分析鉴赏选出正确答案。
B项,“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表述错误。结合文本后面的内容分析可知,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主要是因为他内心对华昌这样的读书人的憎恶和鄙视。
故选B。
【10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人物形象特点分析。解答此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人物形象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的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
华昌的形象特点,结合文本内容分析。①如从“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可知,华昌斯文谦和,穷困潦倒;②根据文本“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可知,华昌隐忍退让;根据文本“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低一声。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可知,华昌身怀绝技;③根据文本“华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可知,华昌正直善良,宽容大度。
【11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本结构内容理解与分析。小说结尾常见的作用:突出波澜,震撼人心;照应前文,不突兀。留下空白给读者想象空间,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深化主题;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令人回味。耐人寻味;给人以喜悦欣慰之感;反应美好愿望。
“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小说结尾出人意料。“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华昌明明身怀绝技,却不计较石钵头的多次挑衅,突出了他的隐忍大度,丰富了人物的形象。结合华昌的语言等内容分析,如“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等,小说结尾揭示作品的主题,更好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题:生活中应当尊重他人、宽容大度。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武臣等家”作“诛”的宾语,故排除AB。
“也”在古文中一般放在句末,作句末语气词,如果放在开头,在这句理解为“也不如趁机会向他祝贺”意思讲不通,所以排除D。
故选C。
【13x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理解的能力。
B.“古代帝王谥号”错误,应是“古代帝王庙号”。
故选B。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后来竟然因为这件事使张耳招来了杀身之祸,但他一点也不后悔”错误,张耳遭到悬赏拘捕是秦国灭魏国几年后,跟汉高祖与其交好并居住在其家没有因果关系,且“但他一点也不后悔”于文无据。
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句中,“诏书”,名词作动词,发出命令文告;“购求”,悬赏拘捕;“门者”,里正卫的身份;“令”,传达命令。
(2)句中,“愿”,希望;“加兵于赵”,状语后置句,对赵国用兵;“西”、“北”、“南”,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向北、向南;“徇”,夺取;“自广”,自己扩充势力。
【参考译文】张耳,是魏国大梁人。他年轻的时候,曾赶上做魏公子无忌的门客。张耳曾逃亡在外,来到外黄。外黄有一富豪人家的女儿,长得很美,却嫁了一个愚蠢平庸的丈夫,就逃离了她的丈夫,去投奔她父亲旧时的宾客。她父亲的宾客平素就了解张耳,于是对富人的女儿说:“你一定要嫁个有才能的丈夫,就嫁给张耳吧。”富人的女儿听从了他的意见,终于断绝了同她丈夫的关系,改嫁给张耳。女家给张耳丰厚的供给,张耳因此招致千里以外的宾客。于是在魏国做了外黄县令,他的名声从此更加大起来。陈馀,也是魏国大梁人。陈馀年轻,他就像对待父亲一样侍奉张耳,两人建立了同生共死的患难情谊。秦国灭亡大梁时,张耳家住在外黄。汉高祖是普通平民百姓的时候,曾多次追随张耳交游,在张耳家一住就是几个月。秦国灭亡魏国几年后,已经听说这两个人是魏国的知名人士,就悬赏拘捕,有捉住张耳的人赏给千金,捉住陈馀的人赏给五百金。张耳、陈馀于是改名换姓,一块儿逃到陈地,充当里正卫来维持生活。里中小吏曾因陈馀犯了小过失鞭打他,陈馀打算起来反抗,张耳赶快用脚踩他,示意接受鞭打。小吏走后,张耳就把陈馀带到桑树下,责备他说:“当初我和你怎么说的?如今遭到小小的屈辱,就要死在一个里吏身上吗?”陈馀认为他说的对。秦国发出命令文告悬赏拘捕两人,两人反而也用里正卫的身份来向里中百姓传达命令。陈涉在薪州起义,打到陈地。张耳、陈馀求见陈涉。陈涉和他的亲信们平时多次听说张耳、陈馀有才能,未曾见过面,这次相见非常高兴。陈地的豪杰父老就劝陈涉说:“希望将军立为楚王。”陈涉于是自立称王,任命张耳、陈馀担任左右校尉,拨给他们三千人的军队,向北夺取赵国的土地。武臣等人从白马渡过黄河。
(武臣)自立为赵王。任用陈做大将军,张耳做右丞相。派人回报陈王,陈王听了大发雷霆,想要把武臣等人的家族杀尽,而发兵攻打赵王。陈王的相国房君劝阻说:“秦国还没有灭亡而诛杀武臣等人的家族,这等于又树立了一个像秦国一样强大的敌人。不如趁此机会向他祝贺,让他火速带领军队向西挺进,攻打秦国。”陈王认为他说的对,听从了他的计策,把武臣等人的家属迁移到宫里,软禁起来,并封张耳的儿子张敖为成都君。陈王派使者向赵王祝贺,下令催促他调动军队向西攻占关中。张耳规劝武臣说:“大王在赵地称王,这并不是楚国的本意,只不过是将计就计来祝贺大王。楚王已经灭掉秦国,一定会对赵国用兵。希望大王不要向西进军,要向北夺取燕国,向南进军收缴河内,用来为自己扩充势力。这样,赵国向南依靠大河,向北拥有燕,楚王即使战胜秦国,也一定不敢辖制赵国。”赵王认为他们讲得对,因而不向西发兵。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答题的关键是从遣词造句、艺术手法、语言特色等方面找到诗句的特殊之处,然后结合诗句的内容加以具体分析,注意把握诗句的丰富内涵。
题目要求赏析颈联的妙处,可以从其内容、手法、效果等角度加以分析。颈联“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意思是竹声萧萧拂过我的琴,顿生雅致的情趣;竹影映在棋坪上,更增加了我下棋的兴致。“拂”,轻轻吹过,竹声萧萧拂琴,写出了竹声的轻柔,含情脉脉,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侵”,超出行事的范围和限度,写出了竹子似乎不甘于旁观,似乎要参与到下棋中,与人同乐,营造了一种物我为友、物我同趣的意境。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表达方式包括记叙、描写、议论和抒情等。抒情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包括托物言志、借物抒怀、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手法。鉴赏时首先要准确指出该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分析该手法的具体运用,并指出其作用。
题目要求解析托物言志手法在这首诗中运用,结合诗的内容重点抓住“物”的特点和“人”的志向、品格等加以分析即可。本诗诗题为“官舍竹”,是咏物诗。颔联“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意思是他们不随妖艳的百花争春,孤独地守着坚贞,等待着寒冬的到来。诗中的“官舍竹”具有不争春色、独守严寒、不怕寂寞、保持贞洁、自有情趣等品格。诗人以竹自喻,托物言志,意在表现自己的孤独而坚贞不渝的情怀。
【18题详解】几处早莺争暧树 (2).谁家新燕啄春泥 (3).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4).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5).小学而大遗 (6).吾未见其明也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名篇背诵默写能力。
本题默写时需要注意以下字词书写:莺、啄、誉、沮、遗、明。
【19题详解】①将“开幕”改为“举行”②删去“各位”或“们”③将“看到”改为“欣赏到”④将“牛刀小试”改为“登台表演”⑤将“一孔之见”改为“宝贵意见”。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得体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面是一则首届‘中华泰山诗词大会’组委会拟发给某校的邀请函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或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考生要关注语言使用的场合、使用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将于2018年11月22~29日隆重开幕”中“开幕”使用不当,“开幕”指一件事,一种情况的开始,不可能在一个时间段中“开幕”,应该是“举行”;“各位老师和同学们”中“各位”与“们”重复,可留其一;“看到师生们精彩的诵读表演和才艺展示”中“看到”后后面“精彩”等内容不和谐,作为精彩的内容一般使用“欣赏”;“您也可以牛刀小试”中“牛刀小试”使用不当,“牛刀小试”,比喻有大本领的人,先在小事情上显示一下身手,也比喻有能力的人刚开始工作就表现出才能,与情境不合,可以改为“登台表演”;“希望各位……提出一孔之见”中“一孔之见”使用不当,“一孔之见”,从一个小窟窿里面所看到的。比喻片面的见解,是谦辞,用于自己。此处谦敬不当,可以改为“宝贵意见”。
【点睛】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语言表达得体: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
【20题详解】翠柳迎春千里绿;黄牛耕地万山金 (2).桃李满园春绣绵;芝兰绕阶座凝香。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拟写对联能力。对联是一种应用文体,它既考查了学生的仿写能力,又关注了学生的日常生活,特别是关注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对联言简意深,字数相等,句式相同;平仄合律,音韵和谐,对联的上下句的平仄一定是交叉对仗;语意相关,深刻新颖。写好对联的关键要注意“词对”和“意对”,所谓“词对”主要指形式上的词性相对、结构相对、平仄相对等,所谓 “意对”主要指感情的抒发和意境的营造能够相对。本题要求“从下面词语中挑选合适的词语,根据要求组成对联”,属于老题新考,变化一下形式,也是为了降低难度。考生只要理解所给短语,并具备简单的对联知识就能做好。芝兰绕阶:喻教育和谐美好而又馨香的环境;黄牛耕地:黄牛在辛勤的耕地;翠柳迎春:翠柳迎接春天;桃李满目:比喻栽培的后辈和所教的门生;千里绿:形容说春意盎然;春秀锦:春天绣出锦绣;座凝香:座位凝结香气;万山金:金灿灿的金子。根据对词语的理解可知,描写春天的词语有:翠柳迎春、千里绿、黄牛耕、地万山金。描写教师办公室的词语有:桃李满园、春绣锦、芝兰绕阶,座凝香,然后根据比如上下联词句结构、意义相关,数量短语对数量短语,仄起平落等等简单的对联知识,分别将两组短语各组成一副对联即可。
【21题详解】范文:
定格
荷香是夏季的一声叹息,我一直记得。
那年夏季,荷花盛开在一片荷塘中,浑浊的水面映出荷花冰清玉洁的身影,身上处处散发出清香,荷叶像是荷花的陪衬物似的,静悄悄的铺在在水面上一动不动,整片池塘看起来像极了一幅别样的风景。
我跟随父母一起到奶奶家游玩。走到巷子尽头,一扇朱红色的木门,漆已经有些斑驳,我轻轻拿起泛绿的铜锁,小心翼翼地叩了几下,门被奶奶打开了。一跨进门,扑鼻而来的是一阵清香。走进厨房,浓郁的荷香和糯米的甜米的甜香满满的溢出来,我随手拿起一片未晒干的荷叶片仔细端详着,有条理的叶纹与青翠的绿色第一时间紧紧的吸引了我的眼球,久久不能恢复。
火苗映在奶奶的银发上,泛着温暖的光晕,跃入沧桑的沟壑间,散作一抹荷香。
“奶奶,您为什么喜欢做荷叶饭呢?”奶奶停下手中的活儿,捋了捋额边的头发,认真的说:“人们往往只赞美荷花的美,忽视了荷叶这般清雅的存在,把荷叶都算作荷花的了。”她拿出一片晒干了的荷叶对我说:“你闻一下,荷叶即使枯萎老去,它仍会散发出清香。”奶奶温和的笑着,拉住我的手,温暖的触感透过粗糙的掌心传到我冰凉的指尖。
“孩子,要做荷叶那样的人,献出心头的清香啊。”我似懂非懂的点点头,做荷叶那样的人吗?
告别了奶奶,我走到巷子拐角处,看到了半亩青涩的荷塘。和田玉般温润的荷叶上缀着几星露珠,颤动地滚落,惊醒了打坐的莲子,荷叶柔和地吐纳着清香。
那样似开不开,欲语不语,将青未青,历久弥香的荷叶,大概只有在夏季尚且年轻时,才会被注意到吧。
就像奶奶,为儿女们撑起了半边天,尔后在没有人注意的朱红小门的小院里,静静晕染着荷香,纺织模糊的心事。
似乎触到夏忧伤柔软的内心,她叹出一抹荷香,那是她用一辈子去酝酿的,最优雅的一抹荷香啊!奶奶离开了我们很久了,但每当我吃饭时似乎总能感受到那扑鼻的荷香,那是我生命的力量源泉。
那抹荷香,定格在我记忆中的画面,将永远激励着我。
【详解】本题考查写作记叙文的能力。
本题是一则命题作文,审题难度不大。命题所给材料提示考生,“定格”是动作的刹那间“凝结”,因此作文要写一个“瞬间”,一个“画面”,而且这个瞬间是令人感动的瞬间,这个画面是美好的画面。这个作文题目可选材料非常多,可以写人,也可以写物,可以描写大自然中的某个美景画面,也可以描写生活中的某个场景、某一瞬间。写作中重点要写出“定格”的原因,也就是要突出令人感动或震撼之处。
参考立意:
(1)定格幸福瞬间,描写一个能展现幸福场面;
(2)定格美丽画面,描写一个美丽的画面,展现这一画面的意蕴;
(3)定格感动,通过细节描写展现这个令人感动的画面。
可用素材:
(1)星空深邃,无法企及边界,也正是这种无法望到zhi最远的目标,让遥望它的眼睛也永远不至呆滞,而是自始至终的寻找属于自己的终点,向前移动,带来新的奇迹。点点的星光闪烁着,跳动着,奔跑着,存在与消失,短暂与永恒,运动与静止一一浮动在这深蓝色的银幕上。我们在星空下变得小之又小,这种巨大的反差,给人的不是压抑,相反却是豁达。
(2)秋天的天空是如此的高远。田野里一片金黄,长势极好。小山正穿着一件黄里透红的外衣,这件外衣是秋姐姐赐给她的。山坡上挺立着一棵又一棵墨绿色的松树,在挨挨挤挤的针叶林里,有一颗颗可爱的松果。几只候鸟在天空中轻快地飞着,它们要去温暖的南方。
(3)散碎的刘海下露出一张精致而又美丽的脸,只要在穿着上稍稍花些功夫,就把这种造化的疏忽给掩饰过去了。她披着长可及地的米色大披肩,两边露出绸子长裙的宽阔的镶边,她那紧贴在胸前藏手用的厚厚的暖手笼四周的褶裥都做得十分精巧,因此无论用什么挑剔的眼光来看,线条都是无可指摘的。
行文结构:本文定格内容为“荷香”。首段直接点出定格内容“荷香”;二至八段回忆“我”去奶奶家,看到荷花荷叶,闻到荷香,奶奶告诉我要做像荷叶一样献出心头的清香的人;九、十段由物及人,写奶奶像荷香一样,是我力量的源泉;最后一段扣题,总结全文。
【点睛】命题作文具体立意方向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思考:(1)“是什么”的角度:思考所给标题的内涵是什么。例如本题可以精心地讲述一个故事,准确地定格一幅画面,生动地描写一些细节,告诉读者“定格”的是什么。(2)“为什么”的角度:思考所给标题内容的合理性。例如本题就可以从为什么“定格”来写。(3)将“是什么”“为什么”的角度结合起来,深入展现所给标题的内容。例如本题就可以先写“定格”的是什么,然后通过细腻描写,展示“定格”内容令人感动或震撼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