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建安《药砚》入选深圳荔香中学高三语文试卷(全) 练建安 上传

单篇 作者授权首发

49次点击|2次点赞

赞一下

练建安《药砚》入选深圳荔香中学高三语文试卷(全)


360截图20240704100859611.jpg360截图20240704100804128.jpg

2021届深圳市荔香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屈原因正道直行被流放,披发行吟于泽畔,渔父看见后,问他为什么来到这里。屈原说:“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因此被放逐。渔父劝他说:“既然举世皆浊,何不随波逐流、推波助澜呢?

既然众人皆醉,何不吃点酒糟、喝点薄酒呢?”屈原反问道:“我怎能让自己清白的身躯,蒙受外物的污染呢?又怎能使自己高洁的品质,蒙受世俗的尘垢呢?”于是怀石投江而死。汉代的贾谊认为,不论到哪里都可以辅佐君主,又何必留恋楚国呢?就像凤凰在千仞高空翱翔,看到有德的国君才降落下来,看到危险的小人就远走高飞。

上述材料中,屈原、渔父和贾谊三个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活动的基础、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公共性的基本特征,对国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传统基础设施主要指铁公机,包括铁路、公路、机场、港口、水利设施等建设项目,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新基建则主要指以5G、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本质上是信息数字化的基础设施。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院长潘教峰说。

传统基建解决了物和人的连接,公路、机场的修建,给区域带来繁荣的商业。数字化新基建则解决数据的连接、交互和处理。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等新技术,作为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基础设施,将给产业升级带来更大的空间,推动形成新的产品服务、新的生产体系和新的商业模式。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中,健康码、在线网课、智慧零售等新事物、新业态的背后,是5G、大数据、人工智能、超级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投入应用,展现了新型基础设施的强大支撑作用。

目前,中央对加快新基建进度接连作出重要部署,多地推出了许多投资和建设计划,科技行业特别是数字型科技公司纷纷参与新基建。

新基建是强基础、利长远的战略性、先导性、全局性工程,既要着眼长远,又不能脱离国情。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万劲波说。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红卫表示,参与新基建的企业也要有能力有决心、有耐心要做专业对口的事,着眼长远,保障新基建的速度和质量。

(摘编自吴月辉等《为新基建注入强动力》)

材料二:

(资料《新基建十大趋势》(资料 智联招聘  注: CIER指数=招聘需求人数/求职申请人数)

材料三:

5G国家智能高速公路”5G应与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组成统一通讯网络基础设施。谁掌握5G新基建,谁就掌握了未来经济的主导权。

值得警醒的是,在全球商业贸易时代。跨洲的海底光纤网络并非全球公共资源,从而给跨境网络服务、数据流动造成了人为瓶颈。中国需居安思危,筹备建设卫星互联网等其他洲际通信网络的替代方案,把握“5G基建高地话语权,避免在智慧能源、智能制造、智能安防、智能金融、智能汽车等核心产业中,出现国家基础设施安全黑天鹅风险。

中国是全球汽车、手机第一大市场,在5G边缘侧的核心技术上,宜坚持国产技术企业主导的重点基础研发投入,要花大力气解决卡脖子问题。

5G基建是构建全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技基础。5G带来崭新的全球产业生态圈,是中国为一带一路国家。全球欠发达地区提供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合作的机遇。让中国造的5G网络,AR眼镜、自动驾驶汽车走向全球;解决各国老龄化社会问题,治疗日趋严重的城市病;为世界上仍没有上网的数十亿人提供普惠教育、全民医疗、普惠金融;让第三世界国家跳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通过“5G蛙跳直接进入智能物联网时代——这是所有中国科技企业的使命与责任。

(摘编自田丰《5G:为全球搭建智能高速公路》)

2. 下列对新基建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新基建和传统基建一样都是经济社会活动的基础,都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公共性的基本特征,它们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先后发挥着重要作用。

B. 新基建努力实现万物互联,对本次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有突出贡献,例如在城区利用无人机进行防疫消杀作业,在疫情防控监测点采用AI红外测温。

C. 在传统基建解决了物和人连接的基础上,新基建运用新技术解决数据的连接、交互和处理,将给产业升级带来更大的空间,推动新的商业模式形成。

D. 中国将依托国家智能高速公路一带一路国家、全球欠发达地区提供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合作的机遇,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贡献。

3.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新基建升级、产业升级、就业增加与人口增加以及超级城市群扩张形成良性循环的过程仍面临着新数字鸿沟、人才技能等诸多挑战。

B. 在中国城镇化过程中,超级城市群扩张带来消费品制造业、农产品服务业发展,进而扩大对外贸易,促进税收增加和地方财富增加。

C. 新基建产业的核心技术人才供给规模指数相对稳定,而CIER指数先扬后抑,且长期大于1,说明近年来核心技术人才供不应求。

D. 新基建产业核心技术人才的需求规模指数在2017年二季度达到最高峰值,在2018年、2019年相对稳定,此后开始呈整体下降趋势。

4. 政府与企业该如何共同为我国新基建的稳步快速发展注入强动力?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练建安

阳光朗照,河头城浮动飘忽的浓雾渐渐消散。

石钵头赤裸脊背,噔噔踏入石坝码头肉铺摊点,立定,双肩一耸,大块猪肉扇啪嗒一声脆响,平摊在了肉案上。两个伙计手忙脚乱,将猪肉扇挂上一根铜皮红木大秤。一个掌挂钩,一个挪秤砣报数:二百……三十一斤半。石钵头斜了他们一眼,操起两把剔骨尖刀,咔咔磨擦,笑骂:黄疸后生!

墟镇巷道,湿漉漉的,水气淋漓。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

石钵头认得此人,是个老童生。传说是满腹诗书,考到胡子花白,连一个秀才也没捞着。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石钵头扭头噗地吐出了一口浓痰。

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问:前蹄,几多钱啊?石钵头利刀游走剔骨,沙沙响。老弟,几多钱?华昌再问。石钵头说:现钱,不赊账。华昌说:你这后生哥啊,好没道理,咋就说俺要赊账呢?

石钵头说:搞笑嘴!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华昌说:无怨无仇,做嘛介不卖?石钵头斫下猪蹄,说:看好了,可是这副?华昌点头。石钵头抓起猪蹄,猛地往后抛入汀江,说:俺要敬孝龙王爷。不行么?华昌拣起制钱,一声不吭地走了。身后传来阵阵哄笑声。

半个月后,华昌带着几个破蒙童子江岸踏青,歇息于城东风雨亭。彼时,石钵头正惬意地嚼吃着亭间售卖的糠酥花生。一扬手,花生壳撒落遍地。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先生教俺一本书,俺教先生打野猪。野猪逐过河,逐去先生背驼驼……”

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

华昌是邻县武邑山子背人。山子背距河头城七八铺远。他那蒙馆设在张家大宗祠里。

夜晚,细雨濛濛,倒春寒风吹动西厢房窗棂。昏黄油灯下,华昌翻阅旧日诗稿。当他读到学书学剑两不成时,不由得悲从中来。

嗒,嗒嗒。有轻微的叩门声。没错,是叩门声。开门,竟是多年未见的老友李半仙。奇香扑鼻。李半仙拎着一副卤猪蹄,笑眯眯地看着他。

转眼到了仲夏。这个午日,童子早散学了。华昌困倦欲睡。宗祠内,闯入了一个莽汉。定睛一看,却是石钵头。

石钵头拎着一副肥硕猪蹄,恭恭敬敬地放在书案上。华昌轻摇折扇,说:得非有辱斯文乎?石钵头懵懵懂懂。华昌合上折扇,说:君子不食嗟来之食。石钵头愕然。华昌站起,迈方步,七八个来回,用了大白话:有嘛介求俺?直说吧。石钵头苦着脸,说:俺老娘瘫了。李半仙的药方,求您老给半块端砚,做药引子。华昌坐下,说:奇了怪了,这端砚何处无有?为何要俺给你?石钵头说:李半仙说了,定要半块阿婆坑的端砚,甲子年中秋日戌时月圆蓄墨的。百砚斋掌柜的说,那时日,方圆几百里,只有您老先生买了一块。”“哦。华昌说,桌上有。识字么?石钵头苦笑:开过蒙,又被先生赶回家啦……略识几个字。华昌微闭双眼,说:自家看,可要看清喽。

石钵头抓过端砚。长九寸,宽五寸,厚二寸一分,份量颇重。抬起,勾头看去,砚底刻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甲子年中秋日戌时练华昌购置于河头城百砚斋。石钵头认得时日数字,说:就是这块,就是这块!说着,掏出一锭约摸五两重的银子。华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

石钵头嗫嚅不知所措了。华昌自言自语:李半仙?这个李半仙搞嘛介名堂?石钵头急了:老先生,俺…………”华昌举手截止,说:后生哥,半块,何谓半块?就不能有丝毫差错,分得来么?石钵头额上冒出冷汗,说:刀斧斫开?华昌笑了:何须如此麻烦。

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低一声。

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

(原载《天池》2016年第6期)

5.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第二段中赤裸脊背”“双肩一耸”“两个伙计手忙脚乱等处,运用了正侧面结合的手法,生动地塑造了石钵头强悍、霸气的屠夫形象。

B. 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是因为看他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

C. 小说中两处画线句子景物描写非常精炼,第一处重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第二处则主要烘托了华昌此刻惆怅、失落的心理。

D. 小说以药砚为题,含义深刻:这既是给石钵头老娘治瘫病的药引子,也是教育他要尊师重道、宽以待人的良药。

6. 请结合全文概括华昌的性格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7. 小说结尾有什么独到之处,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臣光言:先奉敕编集历代君臣事迹,汉奉圣旨赐名《资治通鉴》,今已了毕者。

伏念臣性识愚鲁,学术荒疏,凡百事为,皆出人下,独于前史,粗尝尽心,自幼自老,嗜之不厌。每患迁、固以来,文字繁多,自布衣之士,读之不遍,况于人主,日有万机,何暇周览!臣常不自揆欲删削冗长举撮机要专取关国家兴衰系民生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为编年一书。使先后有伦,精粗不杂,私家力薄,无由可成。

伏遇英宗皇帝,资睿智之性,敷文明之治,思历览古事,用恢张大猷,爰诏下臣,俾之编集。臣夙昔所愿,一朝获伸,踊跃奉承,惟惧不称。先帝乃命自选辟官属,于崇文院置局,许借龙图、天章阁、三馆、秘阁书籍,以内臣为承受,眷遇之荣,近臣莫及。不幸书未进御,先帝违弃群臣。陛下绍膺大统,钦承先志,宠以冠序,锡以嘉名,每开经筵,常令进读。臣虽顽愚,荷两朝知侍如此其厚,陨身丧元,未足报塞,苟智力所及,岂敢有遗!会差知永兴军,以衰疾不任治剧,乞就冗官。陛下俯从所欲,曲赐容养。臣既无他事,得以研精极虑,穷竭所有,日力不足,继之以夜。遍阅旧史,旁采小说,简牍盈积,浩如烟海,抉摘幽隐,校计毫厘。上起战国,下终五代,凡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修成二百九十四卷。又略举事目,年经国纬,以备检寻,为目录三十卷。又参考群书,评其同异,俾归一途,为《考异》三十卷。合三百五十四卷。自治平开局,迨今始成。

重念臣违离阙庭,十有五年,虽身处于外,区区之心,朝夕寤寐,何尝不在陛下之左右!臣今骸骨癯瘁,目视昏近,齿牙无几,神识衰耗,目前所为,旋踵遗忘,臣之精力,尽于此书。伏望陛下宽其妄为作之诛,察其愿忠之意,以清闲之燕,时赐省览,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嘉善矜恶,取是舍非。足以懋稽古之盛德,跻无前之至治。俾四海群生,咸蒙其福,则臣虽委九泉,志愿永毕矣。

谨奉表陈进以闻。

(节选自《资治通鉴》有删减)

8.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臣常不自揆/欲删削冗长/举撮机要/专取关国家兴衰/系民生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为编年一书。

B. 臣常不自揆欲/删削冗长举/撮机要专取/关国家兴衰/系民生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为编年一书。

C. 臣常不自揆/欲删削冗长/举撮机要专/取关国家兴衰/系民生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为编年一书。

D. 臣常不自揆欲/删削冗长举/撮机要专取/关国家兴衰系民生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为编年一书。

9.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伏念,古时下级对上级表示恭敬的用语,与下文伏遇、伏望中意思同。

B. 布衣,指布制的衣服,麻布衣服,借指平民百姓。古代平民不能衣锦绣。

C. 经筵,宋代开始,由翰林学士或其他官员充任或兼任的讲官为帝王讲论经史。

D. 区区,犹方寸,引申谓情意真挚。与何乃太区区区区意思同。

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司马光编书历经两朝,深得皇帝信任。先奉英宗之命编撰历代君臣事迹,又奉接圣旨赐予书名及写序言。

B. 司马光研读史书,博采众长。编写《资治通鉴》采用小说资料编辑成部以年为经,以国为纬的纪传体史书。

C. 司马光言辞恳切,性情谦逊。虽然广读诗书,但他依然表示自己才疏学浅,见识愚钝,能力也不及他人。

D. 司马光心系皇帝,忠心可表。离开朝廷达十五年之久,却仍然顾念皇帝,专事撰作,付出毕生精力。

11.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夙昔所愿,一朝获伸,踊跃奉承,惟惧不称。

(2)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嘉善矜恶,取是舍非。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代古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晚秋登城北门

陆游

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

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秋。

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

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

(注)此诗写于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九月四川成都。杜陵:本指长安,此处借指汴京。梁州:古梁州州治在汉中,南宋西北边境上的重要关塞南郑、大散关皆在此地,诗人过去曾在这里驻守。

12.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诗的第一句描述了诗人的装束和出游的地点,反映了他当时闲散的生活,无拘无束和日渐衰颓的情况。

B. “两行雁带杜陵秋,诗人希望鸿雁能将自己思情带回故乡,寄寓着诗人对关中、故都的怀恋之情。

C. “横槊赋诗非复昔横槊赋诗指作者驻守边地军中吟诗之事,非复昔感慨良多,铁马往事仍萦怀。

D. “梦魂犹绕古梁州,诗人经常怀念曾经的戎马生涯,魂牵梦萦正是其收复失土、报国心志的抒发。

13. 本诗以字为线索,贯穿全篇。请简要赏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4.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满载一船星辉,_________。(徐摩《再别康桥》)

3)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_________。(孟子《鱼我所欲也》)

4)《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邹忌讽齐纳谏》中齐威王发布悬赏求谏的政令后,广开言路,一开始就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好局面。

6)《邹忌讽齐王纳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主人公的形象之美。

7)《鱼我所欲也》中体现孟子性善论思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导致国家灭亡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曹刿论战》中曹刿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认为可以一战的前提是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9分)

15.下列各句的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   )

A. 李辉为爷爷六十大寿写对联:花甲岁神清气朗,耳顺年体健身康。

B. 小王把自己的作文用邮件发给出版社编辑并留言请您多多斧正

C. 欣闻母校百年校庆,本人忝列为校友,因事不能莅临,甚为遗憾!

D. 小明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弟弟时说:这是舍弟,请大家多多关照。

(二)语言文字运用(11分)

16.学校成立若干学生社团,请你将下列词语分别组合成三副内容适合的对联,分别送给戏剧社、文学社和摄影小组,以示祝贺。

看我非我 真面目 常向秋山  谁就像谁 又驱春色  我看我  装谁像谁

我也非我 旧丰神  留住秋水 入毫端   现出庐山  寻妙句  谁装谁

四、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丙吉是西汉名臣。有一次,丙吉外出,碰上有人在打群架,死伤惨重,丙吉经过时却不闻不问,掾吏对此感到非常奇怪。丙吉向前走,碰上有人赶牛,牛喘气吐舌,丙吉停下来,派骑吏问:赶牛走了几里路?掾吏认为丞相前后失问。有人因此指责丙吉。丙吉说:“百姓斗殴死人,有长安令、京兆尹处理,我作为丞相只一年一次检查他们的政绩优劣,上奏皇上或赏或罚而已。宰相不过问小事,但春日未热,牛喘气吐舌,恐季节失调,又有什么灾害,好预先防备,这是三公要管的大事,因此过问。掾吏才心服,认为丙吉识大体。

班级要举行一场辩论赛,辩论双方需对丙吉做法持赞同或反对观点。请结合上述材料,选择正方或反方写一篇辩论词,为自己的观点进行辩护。

要求:观点鲜明,理由充分,符合文体要求,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题详解】例文:

做一个有气节的人

粽叶飘香,又到端午。关于端午的种种传说,又再现脑海。望向湖畔,忆起楚国一代伟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关于屈原,连他是哪朝人自己都不大清楚,唯一能够明白的,就是屈原不忍看自己的国家灭亡,投至泊罗江。上历史课,说屈原大无畏,拥有大胆质疑的理性精神,屡次劝说楚王莫信秦。可提议不被认可,反遭迫害,流放人间,直至江中,以示清白。

你因怒而飞,你的精魂飞入湘水。

你的灵魂顺随你的信仰漂流,让人们看到你的正义与气节、你的哀丽与豪壮。

那天,五月五日,你立于江畔,刚毅的脸上写满了无畏,大风吹开了你的三千愁丝,你腾舞飞扬的衣衫宛若一面坚韧不拔的旗帜。黑色的江水狂傲地在你脚下翻滚,你握紧了手中的青铜剑,万千感慨澎湃胸头。

曾经,你在一首诗中把风、雨、雪、电、云、月作为自己的侍从,让凤凰和龙为你拉车,在太空中任意驰骋,追求自己的理想。而如今物非人是,所有的一切梦想全都已破灭,冥冥之中,哪里才是最适合自己的位置呢?或许自己本不该踏出茅庐;或许平静稳定的生活才最适合自己,而自己也应该守在适合自己的位置上,为人们、为历史创作精华,繁衍文化。

贼兵的呼喊声由远及近,是该做出选择的时候了。一江乌水折射出了生命最后时刻的空虚与充实、肮脏与华丽。

你的思想定格:如果真理和信念需要流血牺牲,那么我愿付出自己的生命;其实生命是一袭华丽的袍子,里面却裹满了虱子。

于是,你就把自己作为一个高洁的化身呈现给世人:无论遇到了怎样的状况,正义与气节是最神圣的,是最值得去维护的。

贼兵的呼喊声到了近前,你回头望了最后一眼国破下的山河,而后高呼:长大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纵身跳入了为你而愤怒的江水中,瞬间,一江乌水空明澄澈……

湘水悠悠,无数的水鬼,冤缠荇藻怎能洗涤得清清,千年的水鬼唯你成江神,非湘水净你,而是你净湘水。你奋身一跃,所有的波涛溅起,汀芷蒲兰流芳到现今。

我想,你本来就是一条鱼,一条心胸宽阔、志向无边的鲲鱼,后来化为大鹏鸟,你的心胸、志向、理想依旧宏伟无边。而现在你又回到了水中,回到了原来就属于你的位置上去,成为灵台空明澄澈的真神,默默地为人们指引着前进的方向,为人们树立高尚的信仰。

于是到了后世,有水的地方就有人想家,有岸的地方楚歌就四起,你就活在歌里、风里、水里——梦逍遥。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写作的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题,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本作文题目由两个部分组成,提示语和要求。要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

【审题】写作本题,关键是要正确理解材料内涵,准确把握材料中三个人的思想观点。屈原正道直行被流放,虽处于困厄之中,但他为了保持自己清白的节操、高洁的品质,宁可死去也不愿与污浊的世俗同流合污,体现出洁身自好、为追求理想而献身的崇高精神。渔父是作为与屈原对立的形象存在的。面对污浊的现实,他主张随波逐流甚至推波助澜,表现出一种随遇而安、乐天知命的思想。汉代的贾谊则主张只要能辅佐君主建功立业,不必拘泥于楚国,正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体现出一种趋利避害的智慧。相对来说,比屈原灵活变通,比渔父积极有为。写作时,可选择自己感触最深的人物,发掘其思想观点并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需要注意的是,写作过程中,要能够对人物的思想观点进行辩证地评析,体现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参考立意:屈原角度:保持节操和高洁的品质;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为追求理想而献身等。渔父角度:佛系生活;乐天知命等。贾谊角度:做一个智慧的人;做人需要有广阔的胸襟等。

行文结构:结合材料内容分析确定选择的人物为渔父。开头可以用一些屈原的精彩语句或者对渔父的评价等引出观点,也可以把渔父与屈原对比来写。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论述,如怀揣一颗自由心,即使受到打击,也可在最快的时间内调整好状态,让心中多一丝镇定与坦然;放眼当今社会,人们忙于繁忙的生活,不大可能保持内心的宁静淡泊,要懂得应时而变等。最后可以写如何做或感悟,如人在面对困难的时候要懂得以退为进,不能一味蛮干

【素材】《楚辞》中渔父是一个隐者的形象,代表了一种遗世独立的清高。他隐居在荒无人烟的地方,有点陶渊明的风格;而屈原则与渔父相反,他有自己执着追求的理想,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渔父对屈原说:世人皆浊,何不其淈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其餔其糟而歠其酾?可见屈原一味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却没有考虑周围的环境,实际上是自我限制,假如他能辅佐一位贤明的君主,那么屈原可能不会被流放了,他的人生会有更多的作为。

在《渔父》的最后一段中,渔父唱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这句话是一语双关,渔父告诫屈原,要依照周围环境选择自己的行为,这是一种超脱自我的心态;不追求名利,不受外界干扰,当时代清廉时,自己再出世有所作为。这并不是一种消极的思想,而是一种应时事而变,十分理智的做法。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有像屈原和渔父这样的人:有的豁达乐观,有的自命不凡。这代表了两种生活态度:他们没有对错之分,不论哪种人,都可以活出自己的精彩,屈原以死昭示了对国家的忠心,渔父仰天长叹,表达了对时世的无奈,他们都关心天下的人,只不过是以两种不同的方式罢了。

其实历史上有许许多多像渔父一样的人,他们崇尚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知难而退。例如诸葛亮刚出山刘备的实力不强,所以诸葛亮毅然舍弃当时的总部新野。诸葛亮因为有像渔父一样知难而退的思想才使得吴蜀汉三足鼎立之势。刘翔在奥运会上退赛被人们指责,但如果他坚持比赛就会造成更大的伤害,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得不偿失。这种种的例子表明人在面对困难的时候要懂得以退为进,不能一味蛮干。

【点睛】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进行立意。特别要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本材料阅读理解起来比较简答,有明确具体的写作指向。材料作文的审题很重要: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做这类题需要考生仔细认真阅读文本,迅速提取信息,与选项内容加以细致比对,筛选、聚焦错误点,并灵活理解准确做出判断。

A项,新基建和传统基建一样都是经济社会活动的基础,都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公共性的基本特征表述错误。根据文本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活动的基础、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公共性的基本特征,对国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可知,题干偷换概念,曲解文意。

故选A

3x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首先审清题干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在读完一遍文本的基础上快速找出选项中可能有问题的敏感处,再次回归原文,筛选并提取出能与选项敏感处加以对照分析的句子,细致分析灵活理解,做好抉择。常见问题有:推测变肯定导致表述绝对、信息杂糅不合文本、时空错位、偷换概念张冠李戴、无中生有过度解读文本等等。

B项,在中国城镇化过程中,超级城市群扩张带来消费品制造业、农产品服务业发展,进而扩大对外贸易表述错误。根据材料二的图表可知,在中国城镇化过程中,超级城市群扩张带来消费品制造业、农产品服务业发展,扩大对外贸易,进而促进税收增加和地方财富增加。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归纳和概括原文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筛选主要的信息,并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最后得出答案。

本题要求分析政府与企业该如何共同为我国新基建的稳步快速发展注入强动力。根据文本中央对加快新基建进度接连作出重要部署,多地推出了许多投资和建设计划,科技行业特别是数字型科技公司纷纷参与新基建”“新基建是强基础、利长远的战性、先导性、全局性工程,既要着眼长远,又不能脱离国情可知,政策重点支持,依据国情做出长远规划,吸引民间投资。根据文本跨洲的海底光纤网络并非全球公共资源,从而给跨境网络服务、数据流动造成了人为瓶颈。中国需居安思危可知,推广普及AI技能培训,培养新型产业人才。居安思危,提前筹划备用方案,保障新基建项目安全;根据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红卫表示,参与新基建的企业也要有能力有决心、有耐心要做专业对口的事,着眼长远,保障新基建的速度和质量”“5G边缘侧的核心技术上,宜坚持国产技术企业主导的重点基础研发投入,要花大力气解决卡脖子问题可知,企业应积极参与建设,提升专业能力,保障新基建的速度和质量。加大研发投入,加强5G边缘侧核心技术的创新研发。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综合分析和鉴赏能力。

B项,是因为看他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错误,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主要是因为他对华昌这样的读书人的憎恶和鄙视。

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能力。

从文章第段对华昌的外貌描写,第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可以概括出华昌斯文谦和的特点;

从第段面对石钵头的为难华昌只是一声不吭走了、第段华昌徒手将砚掰成整齐的两半可以概括出他身怀绝技、隐忍退让;

从石钵头向华昌求砚而华昌对曾经恶言相向的人也能慷慨相助的情节可以概括出华昌正直善良、宽容大度。

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本结构内容理解与分析

小说有四种类型的常见结尾:出人意料的结尾,令人感伤的结尾,令人欢喜的结尾,留下空白的结尾。该小说结尾是属于出人意料的结尾。作用有: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突出人物形象;突出文章主旨。

结合文本分析:结构方面:精瘦落魄的读书人竟能徒手分砚,小说结尾出人意料,但巧设伏笔,使故事的发展合乎情理,使人信服,使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引人深思。人物形象方面:华昌明明身怀绝技,却不计较石钵头的多次挑衅,突出表现了他的隐忍大度,丰富了人物的形象。主题方面:小说结尾意味深长,更好地揭示了作品主题,生活中应当尊重他人、宽容大度。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此句大意:我经常不度量自己,想要把其中的一些多余而不适用的文字加以删削,集中列举那些最重要的历史事实,专门选择有关国家盛衰存亡,情系百姓喜怒哀乐,善良可以成为楷模,邪恶可以作为警戒的材料,按年代先后编集成一书。

从句法结构和句意上看,考生可联想初中学过的宾语前置句忌不自信推断可知,臣常不自揆也是宾语前置句,是否定句中有否定副词的宾语前置句,故臣常不自揆是一完整句意,不应断开,当然,若考生若能掌握自揆是一自谦之词,通常做句子的谓语,依据此断句当然很好;据此可排除BD两项,后根据动宾关系的相同句式,删削冗长举撮机要为动宾关系,关国家兴衰系民生休戚为动宾关系,善可为法恶可为戒为相同句式,虚词为断句标志。可以断句为:臣常不自揆,欲删削冗长,举撮机要,专取关国家兴衰,系民生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为编年一书。

故选A

9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也考查掌握重要实词的能力。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等等。

D项,何乃太区区区区意思同理解有误。本文区区之心中的区区拳拳之心、情意真挚之心,而何乃太区区区区含义为愚拙。两个区区的用法不同。

故选D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

B项,编写《资治通鉴》采用小说资料编辑成部以年为经,以国为纬的纪传体史书理解有误。一错在采用小说资料,表述不严谨。司马光,遍读史书,旁采小说野史,发现幽隐奥秘,比较点滴异同,选取关键要义,专门撷取事关国家兴衰存亡,情系百姓喜怒哀乐的材料,完成此部史书。但并不意味着采用小说资料;二错在以国为纬的纪传体史书,《资治通鉴》为编年体史书。

故选B

11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1)采分点:夙昔,长久以来、往日;奉承,恭敬地接受(诏命);,称职。(2)采分点:,借鉴,以……作为镜子;,褒奖,夸奖,赞许;,遏制,阻止;,正确。

【点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附译文:

臣司马光上言:先前奉受敕命编纂历代君臣事迹,以后又接奉圣旨赐予书名《资治通鉴》,如今已经完成。

我认为我的性情和才识愚蠢、迟钝、学术上荒废不精,大凡做各种事情,都在他人之下。只对于前代的史书,曾粗略地尽心研读,自幼年至老年,都非常喜好,不知厌倦。(我)时常担心,自司马迁和班固以来,记载历史的文字繁多,即使是平民也不能完全读遍,更何况对于作为万民之主的皇帝,日理万机,哪有闲暇去全部阅览呢!我经常不自度量,想要把其中的一些多余而不适用的文字加以删削,集中列举那些最重要的历史事实,专门选择有关国家盛衰存亡,情系百姓喜怒哀乐,善良可以成为楷模,邪恶可以作为警戒的材料,按年代先后编集成一书,使得先后有序,精华糟粕不相混杂,但是我个人的力量太单薄,没办法完成。

我幸好遇到英宗皇帝,靠着他通达聪明的天性,施行文化昌明的政治,他想要纵览古代事迹,以便拓展宏图大略,于是颁下诏令,教臣编纂成集。我长期以来的心愿,一朝之内获得了伸展,欣喜雀跃接受诏命,唯恐不能称职。先帝还让我自行选择设置官属,在崇文院开置书局,允许借用龙图阁、天章阁、三馆和秘阁的书籍,派遣宫内侍臣担任承受(官职),我受到的眷爱知遇的荣耀,连近臣都比不上。不幸的是书还没有完成,未能向皇帝进献,而先帝却抛下群臣(先自去了)。陛下继承皇位,同时也继承了先帝的遗志,恩宠有加,亲撰冠首之序,又赐予了嘉名,每逢开设研讨经史的讲席,常让我前往讲读。我虽愚蠢迟钝,但蒙受两朝知待如此之厚恩,即使完全贡献出自己的生命,也不足以报答两朝皇帝的大恩大德,只要是心智和力量能够达到的,又怎敢有所保留呢!正值陛下派我去掌管永兴军,因为年老体弱不能胜任处理繁重的政务,所以请求就任闲官。陛下便依从了我的私愿,并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让我以闲官养老。我既然没有其他事务,所以能够集中精力,尽力思考,使出所有的知识和精力来编集此书,白天时间不够,就在晚上继续工作。看遍以前的史书,旁采小说,对于浩如烟海、堆积如山的历代简牍图书,总是认真筛选,从中揭示那些隐含着的事情,并对其中细小的差误进行校订。自英宗治平年间开设书局以来,至今才最后完成。

再回想我离开朝廷,达十五年之久,虽然身处朝外,但拳拳之心,朝朝暮暮,夙兴夜寐,又何尝不在陛下的身边!我如今身体瘦弱憔悴,老眼昏花,牙齿所剩无几,精神耗尽,记忆衰退,眼前所做的事,转身便会遗忘。我毕生的精力,全部用在了这部书上。但愿陛下能够宽恕我妄作之罪,体察我愿意效忠的心意,每当清闲宴饮之时,时常垂顾省阅浏览,借鉴前代的兴盛衰败的历史,考察现今的得失,奖励善行,遏制恶行,选取对的,批判错的,足够可以勉励(人们遵守)传统的美德,(从而使现今天下)跻身到往昔所未达到的天下大治,使四海之内的人们,都蒙受它的福泽,那么,即使我委弃身骨于九泉之下,我的志愿也还是永远了却了的。

谨奉表把此书进献,并向陛下汇报。臣司马光诚惶诚恐,顿首。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

B项,此句写鸿雁将汴京入秋的消息传来,没有希望鸿雁能将自己的思情带回故乡这层意思。深秋来临,北地天寒,鸿雁南飞,带来了杜陵秋的信息。古代有鸿传书的典故。陆游身在西南地区的成都,常盼望从北方传来好消息。但这次看到鸿雁传来的却是杜陵秋杜陵秋三字,寄寓着诗人对关中失地的关怀,对故都沦陷的怀念之情。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诗歌情感的能力。作答本题,要抓住字对诗歌逐句进行分析。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诗言志,总是抒发一定的思想感情、一定的志向追求。认定诗词的内容,应分析诗句的具体内容,并与作者的观点、态度和作品主题的社会意义相联系。本诗内容的突出特点就是以字为线索,贯穿全篇。首联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开篇就以字点题,藜杖表明作者已经柱了拐杖,反映了作者身体日渐衰颓,而满眼的西风肆虐的深秋之景,更加深了作者的愁绪,也奠定全诗中的感情基调;颔联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秋,则是表明作者对沦陷于金人的故都的挂念和前线战况的关切,故都沦陷,边关战斗激烈,国家前途未卜,怎不让人愁绪满怀;接着的颈联则是将这种愁绪带入更深的层次,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国土沦陷,国家处于生死存亡之秋,而个人的安危也得不到保证,如此局势,诗人也只有搔首发愁了。尾联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则是联系自身的经历,将作者的愁绪推向高潮,再也没有横槊赋诗那种意气风发的时刻了,年岁已高,身体也已衰颓,只有在梦中去回忆那些早年的那些英雄事迹了。到此收束全诗,将此生壮志难酬之悲充分的抒发出来,愁味悠长,感人至深。

14题详解】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综合性的,两种默写形式都有。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寥廓”“”“”“”“”“”“

15题详解】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得体性。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选择要求,如本题要求选择不得体的一项,然后浏览每个选项,明确语言使用的场合、使用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接着分析语言使用是否得体。

A项,花甲”“耳顺都与六十相合,神清气朗”“体健身康符合祝寿之意,使用得体;

B项,斧正是指请别人修改文章的敬辞,与语境小王把自己的作文寄给编辑修改一致,使用得体;

D项,舍弟,对自己弟弟的谦称,与语境介绍自己弟弟相合,关照,关心照顾,与小明请大家照顾自己弟弟的语境相合;

C项,莅临不得体,莅临一般用于上级对下级的光临,是敬辞,此处说自己,不得体,谦敬错用。

故选C

16题详解】戏剧社: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

文学社:常向秋山寻妙句;又驱春色入毫端。

摄影小组:现出庐山真面目;留住秋水旧丰神。

【详解】本题重点考查语言表达准确、鲜明、得体能力。

对联要求字数相等,断句一致;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字用仄声,下联末字用平声;位置相同的词词性相同,结构相同;内容相关,意境和谐,志趣高雅。先筛选出和文学社、戏剧社相关的词语,再按照对联的要求排列。和文学社相关的词语有入毫端”“寻妙句”“常向秋山”“又驱春色。根据内容间的关系,常向秋山寻妙句是一联,再根据仄起平收的原则,还应是上联。又驱春色入毫端是一组,是下联。

戏剧社有关的词语有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根据词语内容间的关系,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是一组,再根据仄起平收的原则,还应是上联。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是一组,是下联,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表明了戏剧社是扮演谁就像谁。

真面目现出庐山关联紧密,组成现出庐山真面目,与现出庐山相对的是留住秋水真面目旧丰神相对,所以可以组成对联现出庐山真面目”“留住秋水旧丰神现面目”“留旧神,表现了摄影的特点,送给摄影社。

17题详解】例文:

秉小事之心,成大事之需

尊敬的对方辩友,各位评委:

大家好,正方的观点是秉小事之心,成大事之需。即不认同丙吉的做法。

回望历史,民贵君轻”“君舟民水,是儒士眼中的君民关系。丙吉只管大事,而忽视小事的做法,忽视了君臣关系中对民的重要性的认知与理解。

先贤历史终须记,回眸远望正当时。

岁月失语,惟石能言。犹记《师说》中的于子,择师而教之;于己,则耻师焉。对于从师学习,同一个人对不同事物持相反的态度。对于从师学习,他只看到了的重要,而忽视了的作用。这与丙吉对大小事情的处理方式无异于同,最终也只能是吾未见其明也。回眸过往,小大之失的历史犹在眼前,我们何不看历史之误,督今日之己。

大事包含小事,精准扶贫是大事也是小事。

时节如流,岁月不居。历史前进的脚步永远不会停留,你只能用更快的速度创造更好的自己。放眼当下,扶贫已悄然迎来了收官之年。不曾忘,因地制宜是扶贫干部的毅然与奉献;不曾忘,完善基础设施时,扶贫干部对百姓的牵挂;不曾忘,人口调查时,扶贫干部对百姓的关心。因为扶贫干部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小事,就是在心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这件大事。放眼当下,小大之识的现代版就在眼前,我们何不抓住当下之势,促今日之成。

兼顾小事,方成大事。

心存黎元,道济天下。时间不说话,只静静回答。时代前进的车轮已在手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已在肩上。身为青年人的我们,是否能够心之所向,不负众望。答案便在对待每一件小事时,我们都要用心。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每一件小事的完成,终将成为大事成功的基础,也许对于未来,我们鞭长莫及;但在当下,我们定会马不停蹄,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张载曾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每一件小事都要兼顾,每一件大事才有答案。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恭逢盛世,这是我们的时与势;万里路遥,这是我们的责与任。以秉小事之心,成大事之需,与时代同频共振,和祖国同仁同心。

我方陈述完毕,谢谢大家。

【详解】本题考查写作能力。

审题:本题为故事性任务驱动材料作文,其任务设置看似相对简单,但是仍需要比较权衡,正反方的观点都有道理,辩论起来就需要比较权衡。此题意在考查考生的逻辑思辨和批判质疑能力,材料中的掾史认为”“有人因此指责丙吉”“丙吉说暗示命题的立意限制,考生写辩论词时要针对丞相关注赶牛人而忽百姓斗殴这一做法进行分析评价。若抛开任务大赞掾史敢于质疑权威则是跑题立意。考生有选择正方还是反方的自由,论述前后失问还是识大体的理由也是自由的。从掾史的角度可立意为,民生无小事,只要是官员,都应该给予管理;而丙吉却前后失问,只派骑吏问牛,因此可以反对丙吉。由丙吉的回答可得出赞同的立意:明确管理边界,严守自身职责定位。丙吉还说宰相不过问小事,但春日未热,牛喘气吐舌,恐季节失调,又有什么灾害,好预先防备,这是三公要管的大事,因此过问,由此可知赞同的立意角度有:主大计者,必执简以繁。从掾史才心服,认为丙吉识大体的角度可立意为:做事知轻重,识大体。

参考立意:

正方角度:

事无大小,都是民生

管理有分工,责任无边界

大事小情,皆关民生

不越位,但会缺位

秉小事之心,成大事之需

反方角度:

主大计者,执简以繁

明确管理边界,严守自身职责

知轻重,识大体

大行不顾细谨

明主次,有远见,顾大局

参考素材:

1)主持人董卿说:好的格局是疏可跑马,却密不透风。正如人,每个人都会遇到大大小小的事情,这就要求我们能灵活应变,注重时势的变化,也即不拘小节,明识大体。钱学森是,我国着名物理学家,然而他最开始想从事的并非是理论物理。最终为了填补国家科学史的空白,为了应召国家之需,他毅然决然地投身伟大的研究中始终如一。钱学森不仅为当时贫乏中国作了贡献,他的精神也延续至今。

2)苏东坡曾言:凡事有轻重,取其轻者,得小成;取其重者,得大成。可见,做事要明白主次轻重。丙吉不过问百姓斗殴,而关心喘气吐舌的牛,是因为他已经判断出了这两件事孰轻孰重。作为宰相,他知道打架斗殴有长安令和京兆尹处理,自己只需检查他们的政绩优劣即可,但赶牛这种看似微不足道的事,却恰恰是没人关心的,所以这在他心中便成了大事,而春日未热,牛就喘气吐舌,可能季节失调。作为牢相,更关心这点,无疑是正确的。

3)纪伯伦说:如果我们只顾及小的方面,就会因小失大,错失更亮的星星和更美的玫瑰。丙吉不关心百姓斗殴,因为这是市井间的小事,而季节失调,发生灾祸却是一国大事。丙吉知道不能因小失大,只有识大体,顾大局,才能保全国家于灾祸之中。作为一国宰相,眼中更多的是国家大事,所以丙吉的做法是十分正确的。

层次分析:

文章开篇亮明观点——秉小事之心,成大事之需,即不认同丙吉的做法,并一针见血地指出丙吉做法的弊端;接下来从历史、现实,未来三个角度阐述,格局高远,析理透辟,引论精当,纵横捭阖;篇末收束全文,主旨明确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