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建安《药砚》入选中山市神舟学校高三语文联考试卷(全) 练建安 上传

单篇 作者授权首发

47次点击|2次点赞

赞一下

练建安《药砚》入选中山市神舟学校高三语文联考试卷(全)


360截图20240708150628874.jpg360截图20240708150535304.jpg

2020年中山市神舟学校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年来,不管是新区开发还是旧城改造,城市建设和旅游开发过程中大吹复古风,越来越多的明清老街、唐宫宋城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仿古街、仿古建筑层出不穷。一些地方为了商业利益而推出些粗制滥造的山寨版仿古建筑,既不美观,又破坏了古建筑本身的历史信息。

这种现象凸显的原因,一方面是城市建设为了追求历史沧桑感,凸显城市的历史文化符号;二是认为古建筑太旧,无法保存和利用,无法带来明显的效益。

据了解,最能代表首都建筑风格的北京四合院在旧时没有任意两个是完全一模一样的,因为每一个四合院的生成都有其独特性,承载了包括家庭习惯、工匠意图、人文传统等多重历史信息。曲阜孔庙13座碑亭,由历朝皇帝修建而成,各有特色,没有一个是模仿而来。历史上黄鹤楼数次重修,也绝无模仿前朝的先例。

拆旧建新的故事也不时出现在一些地方建设发展历程中,但结果却总更加令人叹惋。20176月,有媒体曝光了上海静安区888号优秀历史建筑被违规拆除的事件。直到该建筑被完全拆除及至建新后,违规拆除的事件才被媒体挖出来。针对此类情况,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要求,严禁随意拆除和破坏已确定为历史建筑的老房子、近现代建筑和工业遗产,不拆真遗存,不建假古董。

历史建筑并非狭义上的文物保护建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通知里就特别作出了说明——历史建筑是指经城市、县人民政府确定公布的具有一定保护价值,能够反映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未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也未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的建筑物、构筑物,是城市发展演变历程中留存下来的重要历史载体。

保护好历史建筑,实质就是传承城市发展的血脉,让人真切地体会到属于自己的魂与根。这些建筑所折射出昨天”“今天明天的烙印,远比文字记载得更生动、更真实。

然而,它们却又是那么的脆弱和不可再生。一个时期以来,一些地方一边大搞城市建设,疏于保护甚至随意拆除具有保护价值的历史遗存;一边又热衷于建设历史一条街”“文化一条街,打着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招牌,抢名人故里,炮制假古董。

其实,不拆真遗存和不建假古董,本身就是相辅相成的。抵制假古董,首先要保护好真遗存。也只有真遗存的价值得到了认同,才会使假古董越来越没有市场。

同时,还应将对历史建筑的保护理念纳入城市的规划之中,在保护与使用中取得平衡,落实好保护责任,并让保护工作得以稳定与延续。

从雄伟的长城、磅礴的紫禁城到不知名的古老校园小楼,这些历史建筑其实早已超越了建筑本身。它们和我们一样,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生命体,在历史匆匆碾过的时间车辙中没有一刻停止过变化和生长。年复一年,周而复始,带着同属于它们和我们的魂与根,等待着后人来倾听属于大自然的生长和历史的变迁。

(摘编自訾谦《留住城市文化之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关于历史建筑的保护,如果不是一味的追求商业利益,就不会破坏古建筑本身的历史信息。

B.根据住房和城市建设部要求,对于承载了历史信息的老房子、近现代建筑和工业遗产不能随意拆除和破坏。

C.作为城市发展演变历史历程中留存下来的重要历史载体,历史建筑反映了历史风貌,保护好它,才能传承城市发展的血脉。

D.抵制假古董,关键是要保护好真遗存,让真遗存的价值得到认同,这样假古董就会退出场市舞台。

2.下列关于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围绕着历史建筑的保护,文章从现象入手,逐层深入地论证了留住历史建筑的迫切性、必要性和可行性。

B.文章为了论证城市建筑和旅游开发不可盲目仿古,列举了北京四合院、曲阜孔庙、黄鹤楼、上海静安区888号四个例子加以论证。

C.文章论述了保护历史建筑,从不拆真遗存和不建假古董两方面入手,并论及了二者的辩证关系。

D.文章站在保护历史建筑具有重要意义的高度,提出了保护的建议,认为保护工作与城市建筑可以并行不悖。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尽管北京城市建设发展迅速,但由于北京四合院的生成都有其独特性,走进北京城,几乎看不到两个一模一样的四合院。

B.上海静安区888号如果不被拆除并做好保护工作,有助于折射出昨天”“今天明天的烙印,甚至可以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

C.曾经有人提议重建圆明园,其实就算完全按照它的原貌得以恢复,那也只能是失去了魂与根的仿古建筑地。

D.将对历史建筑的保护理念纳入城市的规划之中,历史建筑才能得到更好的保护,其内涵才会不断得到丰富与发展。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江边少年(节选)

裘山山

我曾经在十二岁的时候转学到一个小城。小城依江而建,江是大江,江上船来船往,是小城通向外界的重要枢纽,我们班因此有很多船工的孩子。他们的家在江边一个山坡上,几排整齐的平砖房自下而上。据说是解放后政府为了让船工上岸而建的。之前的船工和家人都生活在船上,孩子们也不去上学。

我去过那里,不是去玩儿,是去送成绩单。我进初中就当了班长,期末考试结束,成绩出来,考得不好的学生总是把成绩单撕了。班主任于是要我挨家去送,主要送后十名同学的。其中有几个,就住在坡上那些平房里。

我的同桌刘大船家也在那儿。他的脸庞黑黑的,鼻头圆圆的,一点儿不帅,而且一到冬天就鼻涕不断。

班主任让我和刘大船同桌,是希望我帮助他,那时候叫一对一,一对红。可是我连看都不想看他,更别提帮他了。谁和他一对红呀,他那么黑。他也不指望我帮他,他一上课就睡觉。不过我瞧不起他,不是因为他流鼻涕和睡觉,而是另一件糗事:一开学学校打预防针。轮到我们班时,他撒腿就跑,班主任靳老师满操场追他,把他揪回教室,他一直发出瘆人的号叫,挥胳膊蹬腿的。后来是体育老师死死按住他,才把针打了。啧啧,亏他长那么高那么壮。

我打针的时候,不但主动卷起袖子伸出胳膊,我还敢盯着医生把针扎进胳膊里,有什么大不了的。

有一天,我去给刘大船送成绩单,结果他妈妈狠狠地说了他一顿,我担心他妈妈会因为成绩的事情打他。第二天我看到刘大船,我小心翼翼地、又有些期待地问他,你妈打你了吗?他说,打啥子打?她敢!为什么不敢?我很好奇。他说,我比她强多了,她连加法都不会做,她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我说,那你爸呢?他说,我老汉儿在水上。

他管爸叫老汉儿,而且永远都是这句话:我老汉儿在水上。后来我读《水浒》,读到那个水上漂张顺,就会想起他老汉儿。不过我无法想象他老汉儿是个浪里白条,应该是浪里黑条才对。期末老师在班上念还没交学费的同学的名单时,总有他。我老汉儿在水上。他总是这样解释不交学费的原因,似乎理直气壮。我不明白他老汉儿不回家吗?还有,在水上不挣钱吗?为什么连学费都不给他?

其实那个时候的学费,一个学期就三元七角五,我记得很清楚。因为我母亲总会提前把父亲寄来的生活费,拿出七块五放在一个信封里,等开学的时候就拿出来给我们姐妹俩。

后来,我们多上了门课,叫做农基,大概是希望我们以后去农村当知青时,可以顶点儿用。可我们这些熊孩子,哪里会有那种自觉性,根本不想学。这门课又不考试,所以基本上是睡觉课,尤其是放在下午。

有一次,我也脑袋发沉,想搁到书桌上闭会儿眼。可是我必须撑着,我是班长。几乎每个老师上课,都会盯着我讲。奇怪的是,刘大船没睡。往常这个时候,他早就进入深睡状态了,亮晶晶的哈喇子从嘴角缓缓淌下来。今天却精神十足,头还转来转去的,好像很着急似的。

我低声问,你干吗老动?有急事?

他克制不住喜悦地说,我老汉儿回来了,我放了学要去接他。

我不信!我脱口而出,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说。接着我又加了句,你骗人。也许这么长时间,总听他说老汉儿水上,跟鱼一样,鱼怎么能上岸呢?

他说,向毛主席保证。

第二天一上学,刘大船就拿出了证据:他先是去靳老师那儿交了上学期和这学期的学费,然后又找学习委员交了作业。

前一件事他颇有些高调,大声地说,我们老汉儿喊我把两个学期的学费都交了!后一件事就有点儿偷偷摸摸了。他只是把本子往学习委员的桌子上一摆。哪知学习委员完全不理解他的心情,很大声地说:耶,太阳从西边出来了,你也交作业了嗦。

刘大船瞪了他一眼,无奈地解释说:莫法,我们老汉儿昨天黑夜一直守着我做,做到半夜才让我睡瞌睡。

如此,我确信水上漂真的回家了。

看刘大船神采飞扬的样子,我也有点儿想我的老汉儿了。听妈妈说爸爸可能会在七八月份休假,那正是我们放暑假的时候。

4.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出现的一对一”“一对红”“知青”“向毛主席保证等词语,体现了文章的时代背景。

B. “有什么大不了的生动地写出了一个鄙视自己的同桌,为自己的勇敢而骄傲的小女孩形象。

C. 刘大船上课经常睡觉,对学习不感兴趣以及成绩落后的原因是他父母丝毫不关心他的学习。

D. 只因父亲要回来,平时喜欢睡觉的刘大船精神十足,这反映出家庭对孩子成长的重要影响。

5.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头介绍了江边小城和山坡平房的情形,为刘大船的出场以及他父亲最终回家做了铺垫。

B. 刘大船又高又壮,却害怕打针,文章用这样的对比体现出刘大船的性格存在缺陷,非常懦弱。

C. 小说语言质朴,多用方言,具有口语化色彩,这在我与刘大船的对话描写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D. 小说用回忆叙事,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情节,让文章具有散文化风格,这一点与《百合花》类似。

6. 文章说:我不信!我脱口而出,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说。这句话体现出怎样微妙心理?

7. 文章以的视角行文,有什么好处?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药砚

练建安

阳光朗照,河头城浮动飘忽的浓雾渐渐消散。

石钵头赤裸脊背,噔噔踏入石坝码头肉铺摊点,立定,双肩一耸,大块猪肉扇啪嗒一声脆响,平摊在了肉案上。两个伙计手忙脚乱,将猪肉扇挂上一根铜皮红木大秤。一个掌挂钩,一个挪秤砣报数:二百……三十一斤半。石钵头斜了他们一眼,操起两把剔骨尖刀,咔咔磨擦,笑骂:黄疸后生!

墟镇巷道,湿漉漉的,水气淋漓。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

石钵头认得此人,是个老童生。传说是满腹诗书,考到胡子花白,连一个秀才也没捞着。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石钵头扭头噗地吐出了一口浓痰。

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问:前蹄,几多钱啊?石钵头利刀游走剔骨,沙沙响。老弟,几多钱?华昌再问。石钵头说:现钱,不赊账。华昌说:你这后生哥啊,好没道理,咋就说俺要赊账呢?

石钵头说:搞笑嘴!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华昌说:无怨无仇,做嘛介不卖?石钵头斫下猪蹄,说:看好了,可是这副?华昌点头。石钵头抓起猪蹄,猛地往后抛入汀江,说:俺要敬孝龙王爷。不行么?华昌拣起制钱,一声不吭地走了。身后传来阵阵哄笑声。

半个月后,华昌带着几个破蒙童子江岸踏青,歇息于城东风雨亭。彼时,石钵头正惬意地嚼吃着亭间售卖的糖酥花生。一扬手,花生壳撒落遍地。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先生教俺一本书,俺教先生打野猪。野猪逐过河,逐去先生背驼驼……”

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

华昌是邻县武邑山子背人。山子背距河头城七八铺远。他那蒙馆设在张家大宗祠里。

夜晚,细雨濛濛,倒春寒风吹动西厢房窗棂。昏黄油灯下,华昌翻阅旧日诗稿。当他读到学书学剑两不成时,不由得悲从中来。

嗒,嗒嗒。有轻微的叩门声。没错,是叩门声。开门,竟是多年未见的老友李半仙。奇香扑鼻。李半仙拎着一副卤猪蹄,笑眯眯地看着他。

转眼到了仲夏。这个午日,童子早散学了。华昌困倦欲睡。宗祠内,闯入了一个莽汉。定睛一看,却是石钵头。

石钵头拎着一副肥硕猪蹄,恭恭敬敬地放在书案上。华昌轻摇折扇,说:得非有辱斯文乎?石钵头懵懵懂懂。华昌合上折扇,说:君子不食嗟来之食。石钵头愕然。华昌站起,迈方步,七八个来回,用了大白话:有嘛介求俺?直说吧。石钵头苦着脸,说:俺老娘瘫了。李半仙的药方,求您老给半块端砚,做药引子。华昌坐下,说:奇了怪了,这端砚何处无有?为何要俺给你?石钵头说:李半仙说了,定要半块阿婆坑的端砚,甲子年中秋日戌时月圆蓄墨的。百砚斋掌柜的说,那时日,方圆几百里,只有您老先生买了一块。”“哦。华昌说,桌上有。识字么?石钵头苦笑:开过蒙,又被先生赶回家啦……略识几个字。华昌微闭双眼,说:自家看,可要看清喽。

石钵头抓过端砚。长九寸,宽五寸,厚二寸一分,份量颇重。抬起,勾头看去,砚底刻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甲子年中秋日戌时练华昌购置于河头城百砚斋。石钵头认得时日数字,说:就是这块,就是这块!说着,掏出一锭约摸五两重的银子。华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

石钵头嗫嚅不知所措了。华昌自言自语:李半仙?这个李半仙搞嘛介名堂?石钵头急了:老先生,俺…………”华昌举手截止,说:后生哥,半块,何谓半块?就不能有丝毫差错,分得来么?石钵头额上冒出冷汗,说:刀斧斫开?华昌笑了:何须如此麻烦。

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低一声。

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

(原载《天池》2016年第6期)

8.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第二段中赤裸脊背”“双肩一耸”“两个伙计手忙脚乱等处,运用了正、侧面结合手法,生动地塑造了石钵头强悍、霸气的屠夫形象。

B. 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是因为看他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

C. 小说中两处画线句子景物描写非常精炼,第一处重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第二处则主要烘托了华昌此刻惆怅、失落的心理。

D. 小说以药砚为题,含义深刻:这既是给石钵头老娘治瘫病的药引子,也是教育他要尊师重道、宽以待人的良药。

9. 请结合全文概括华昌的形象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10. 小说结尾的画线句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苏秦之弟曰代,代弟苏厉,见兄捭阖七国遂志,亦皆苦学从衡之术。苏秦既死反间,其助燕谋齐之事大泄。齐闻之,乃望燕,燕甚恐。代乃求见燕王哙,欲袭苏秦故事。曰:臣,东周之鄙人也。窃闻大王义甚高,鄙人不敏,释锄耨而干大王。至于邯郸,所见者异于所闻于东周,臣窃负其志。及至燕廷,观王之群臣下吏,王,天下之明王也。燕王曰:奚以谓吾明王也?对曰:臣闻明王务闻其过,不欲闻其善,臣请数王之过。夫齐、赵者,燕之仇雠也;楚、魏者,燕之援国也。今王奉仇雠以伐援国,非所以利燕也。王自虑之,此则计之过,无以闻者,非忠臣也

燕王曰:吾闻齐有清济可以为固,长城足以为塞,诚有之乎?对曰:天时不与,虽有清济,恶足以为固!民力罢敝,虽有长城,恶足以为塞!骄君唯利是好,而亡国之臣必贪。王诚能无羞从子母弟以为质,宝珠玉帛以事左右,则可亡齐已。燕王曰:吾终以子受命于天矣。燕乃使一子质于齐。

燕相子之与苏代婚,而欲得燕权,乃使苏代侍质子于齐。齐使代报燕,燕王哙问曰:齐王其霸乎?曰:不能。曰:何也?曰:不信其臣。于是燕王专任子之,已而让位,燕大乱。齐伐燕,杀王哙、子之。燕立昭王,而苏代遂不敢入燕,终归齐,齐善待之。

苏代过魏,魏为燕执代。后出之。代之宋,宋善待之。齐伐宋,宋急,苏代乃遗燕昭王书。燕昭王善其书,曰:先人尝有德苏氏,子之之乱而苏氏去燕。燕欲报仇于齐,非苏氏莫可。乃召苏代,复善待之,与谋伐齐。竟破齐,湣王出走。

燕使约诸侯从亲如苏秦时,或从或不,而天下由此苏氏之从约。代、厉皆以寿死,名显诸侯。

太史公曰苏秦兄弟三人皆游说诸侯以显名其术长于权变而苏秦以反间死天下共笑之然世言苏秦多异时事有类之者皆附之苏秦夫苏秦起闾阎连六国从亲此其智有过人者

(选自《史记·苏秦列传》,有删改)

11.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齐闻之,乃望燕             望:怨恨

B. 王诚能无羞从子母弟以为质   诚:的确

C. 苏代过魏,魏为燕执代       执:拘捕

D. 而天下由此宗苏氏之从约     宗:尊崇

12.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所见者异于所闻于东周          吾终以子受命于天矣

B. 观王之群臣下吏                代之宋,宋善待之

C. 齐王其霸乎                    不信其臣

D. 燕立昭王,而苏代遂不敢入燕    子之之乱而苏氏去燕

13. 从句式的角度看,下列各句中,与骄君唯利是好相同的一项是(    )

A. 臣,东周之鄙人也             B. 奚以谓吾明王也

C. 诚有之乎             D. 名显诸侯

14.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苏秦兄弟三人皆游说诸侯/以显名/其术长于权变/而苏秦以反间死/天下共笑之/然世言苏秦多异时事/有类之者皆附之苏秦/夫苏秦起闾阎/连六国从亲/此其智有过人者

B. 苏秦兄弟三人/皆游说诸侯/以显名其术长于权变/而苏秦以反间死/天下共笑之/然世言苏秦多异/时事有类之者/皆附之苏秦/夫苏秦起闾阎连六国从亲此/其智有过人者

C. 苏秦兄弟三人/皆游说诸侯以显名/其术长于权变/而苏秦以反间死/天下共笑之/然世言苏秦多异/时事有类之者/皆附之苏秦/夫苏秦起闾阎/连六国从亲/此其智有过人者

D. 苏秦兄弟三人皆游说诸侯/以显名其术长于权变/而苏秦以反间死/天下共笑之/然世言苏秦多异时事/有类之者皆附之苏秦/夫苏秦起闾阎连六国从亲此/其智有过人者

15. 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

A. 苏代兄弟,看到哥哥在七国间采取分化拉拢的手法,实现了志向,也都发奋学习纵横之术。

B. 苏代认为,贤明的国君愿意听到别人指出他的过失,不希望只听到别人称赞他的优点。

C. 苏代认为,如果燕国能够用亲属作为人质,并贿赂齐王的亲信,燕国就可以消灭齐国。

D. 齐国杀了燕王哙和子之后,燕昭王即位,苏代归附了齐国,从此再也没有回到燕国。

16.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自虑之,此则计之过,无以闻者,非忠臣也。

2)民力罢敝,虽有长城,恶足以为塞!

3)燕使约诸侯从亲如苏秦时,或从或不,而天下由此宗苏氏之从约。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除夜(其二)

殷勤惜此夜,此夜在逡巡。

烛尽年还别,鸡鸣老更新。

傩声方去疫,酒色已迎春。

明日持杯处,谁为最后人

[]傩声:驱傩仪式中驱逐疫鬼的呼号之声。最后人:指最后一个饮酒的人。古代中国风俗于农历正月初一饮屠苏酒以避瘟疫,《荆楚岁时记》载: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屠苏酒……凡饮酒次第,从小起。

17.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表达对除夕的不舍,殷勤表现出情感的深切,逡巡则写出时间的快速流逝。

B. “烛尽”“鸡鸣交待了时间,表明诗人彻夜守岁,留恋中饱含对万象更新的期待。

C. 颈联写众人举行驱傩仪式、准备屠苏酒,以辞旧迎新的喜庆反衬诗人自己的落寞。

D. 末句用疑问句引起读者注意,其实这里的答案是很明确的,那就是诗人自己。

18. 你认为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一个字?请结合全诗简要说明理由。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列传(节选)》中,作者连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被动句写出了屈原诚信待人却被猜疑、忠心耿耿却被诽谤的现实。

2)《诫兄子严敦书》中,马援对当世贤良龙伯高和杜季良加以对比分析,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比喻警拔有力,发人深省。

3)姚鼐在《登泰山记》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出群山雪后之态,接着又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积雪的光彩,一句绘形,一句着色,形象生动。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9分)

20.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我每次去西安,都要光临古城的标志大雁塔,凭栏远眺,饱览大好风光。

B. 听说我们要去他家拜访,李老师特别激动,在家充分准备,已经恭候多时了。

C. 贤弟,犬子在贵公司工作,愚兄就把他托付于你,还望你多多照顾。

D.你身为名师的弟子,竟然弄虚作假,真是忝列门墙,有辱师门。

(二)语言文字运用(11分)

21.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使用了网络语,其中有两句表达欠准确、不得体,请选出并作修改。

朋友欢聚结束,主客都碍于面子没把剩余的饭菜打包。光盘行动伊始,不少餐饮店相继推出半份菜,待聚餐完毕,服务生会善意地提醒:您光盘了吗?好让客人将另一半打包带走,以免浪费。

② “退群指退出某个社交平台上的交流小组。特朗普担任总统之后,美国接连退出好些国际协议或组织,就有媒体说:特朗普治下的美国退群成瘾。退群成为了一个高频热词,出现在新闻报道中。

③ “巨婴是已经成年而心智还停留在婴儿期的人。这类人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规则意识,其过激行为往往有害社会。面对高铁霸座这样出格的事,人们哭笑不得,说:如此爱吵闹,活脱脱一个巨婴!

电影《逃学威龙》中有小兵开枪误中地上装死的某人,某人说:真背!躺着都中枪!有人看不惯90后女同事跟男方老父索要财礼,说:“90后是些什么人呀,啃老族吗?你让全民老爸也跟着躺枪呀。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中国七八十年代,恢复高考初期,社会流传口号

如果允许复旦大学单独招生的话,我建议第一门先考语文,考完立刻判卷子。语文不合格的,下面的功课就不用考了。语文你都不行,别的是学不通的。

——中国七八十年代,著名数学家、时任复旦大学校长苏步青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三个方面六大素养:文化基础——人文底蕴,科学精神;自主发展——学会学习,健康生活;社会参与——责任担当,实践创新。

——教育部2016年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2017年颁布《新课程标准》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意和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A项,如果不是一味的追求商业利益,就不会破坏古建筑本身的历史信息以偏概全。原文是一些地方为了商业利益而推出粗制滥造的山寨版仿古建筑……破坏了古建筑本身的历史信息

B项,对于承载了历史信息的老房子偷换概念。原文是房和城乡建设部要求,严禁随意拆除和破坏已确定为历史建筑的老房子、近现代建筑和工业遗产已确定为历史建筑的老房子,不一定是承载了历史信息的老房子

D项,曲解文意。原文是假古董越来越没有市场,而不是假古董就会退出城市舞台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B项,举上海静安区888这个例子是论证拆旧建新令人叹惋。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A项,走进北京城,几乎看不到两个一模一样的四合院错误。原文是在旧时没有任意两个是完全一模一样的,但现在城市建筑建设发展迅速,模仿的多了未必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四合院。

B项,888号是历史建筑,自然是城市发展演变历史历程中留存下来的重要历史载体,也定会留下昨天”“今天明天的烙印,就像一个巨大的生命体,在历史匆匆碾过的时间车辙中……变化和生长。推断合理。

C项,历史建筑有自己的魂与根,而他们又是脆弱和不可再生的。推断合理。

D项,将对历史建筑的保护理念纳入城市的规划之中是保护历史建筑的必要条件,而保护好历史建筑又是他们不断变化和生长的条件。理解准确。

故选A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换词语,曲解文意)”(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小说文章内容的能力。

C项,丝毫不关心他的学习错误。由原文我们老汉儿昨天黑夜一直守着我做,做到半夜才让我睡瞌睡可知,刘大船的父母并不是丝毫不关心他的学习。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

B项,性格存在缺陷,非常懦弱错误。害怕打针并不能说明刘大船性格有缺陷,非常懦弱。

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要从句子的表层义和深层义两方面作答。表层义即我不相信他父亲会回来,从原文也许这么长时间,总听他说老汉儿水上,跟鱼一样,鱼怎么能上岸呢?以及我不明白他老汉儿不回家吗?还有,在水上不挣钱吗?为什么连学费都不给他?”“其实那个时候的学费,一个学期就三元七角五,我记得很清楚。因为我母亲总会提前把父亲寄来的生活费,拿出七块五放在一个信封里,等开学的时候就拿出来给我们姐妹俩可分析出,的父亲也不在家却可以交学费等,而刘大船的父亲却不能及时寄钱交学费,对孩子和家庭也照顾很少,所以不相信他的父亲会回来;深层义则要结合的感情,结合原文因为我母亲总会提前把父亲寄来的生活费……”“看刘大船神采飞扬的样子,我也有点儿想我的老汉儿可知,的父亲也不在身边,自己的父亲还没有回来,刘大船那长期在外的父亲也不可能回来,不愿意相信这个事实。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第一人称叙事方式的作用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第一人称叙述的好处:容易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使读者进入这个角色;便于抒发感情,进行详细心理描写;使文章更具真实性,使读者能更具体地体会作者心情等。同时考虑这一人物对于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主题方面的作用,然后结合文本具体分析。组织答案。是第一人称,让文章显得更加真实可信;塑造人物上,是故事的讲述者,也是故事的参与者,文章通篇都是和刘大船接触交往的故事,以的视角来写,通过这个人物,来突出主人公刘大船,丰富刘大船的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上,以的心理变化不明白他老汉儿不回家吗?还有,在水上不挣钱吗?为什么连学费都不给他?我们的对话我低声问,你干吗老动?有急事?他克制不住喜悦地说,我老汉儿回来了,我放了学要去接他等,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最后,表现主题上,也是一个儿童,这一身份和刘大船一样,以的口吻叙述,突出文章主题,呼吁父母要对青春期的子女多加教育和关爱。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需要首先明确题干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文本,结合文本内容来筛选比对,分析鉴赏选出正确答案。

B项,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表述错误。结合文本后面的内容分析可知,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主要是因为他内心对华昌这样的读书人的憎恶和鄙视。

故选B

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人物形象特点分析。解答此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人物形象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的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

华昌的形象特点,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如从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可知,华昌斯文谦和,穷困潦倒;根据文本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可知,华昌隐忍退让;根据文本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低一声。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可知,华昌身怀绝技;根据文本华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可知,华昌正直善良,宽容大度。

10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本结构内容理解与分析。小说结尾常见的作用:突出波澜,震撼人心;照应前文,不突兀。留下空白给读者想象空间,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深化主题;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令人回味。耐人寻味;给人以喜悦欣慰之感;反应美好愿望。

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小说结尾出人意料。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华昌明明身怀绝技,却不计较石钵头的多次挑衅,突出了他的隐忍大度,丰富了人物的形象。结合华昌的语言等内容分析,如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等,小说结尾揭示作品的主题,更好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题:生活中应当尊重他人、宽容大度。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B.“王诚能无羞从子母弟以为质句意为:大王如果能够不以侄儿、弟弟做人质感到羞耻。,假设连词,如果。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介词,译为……相比;介词,译为

B.“,助词,译为;动词,译为

C.“,副词,表推测,相当于大概;代词,译为他的

D.“,均为连词,表因果,译为因此,所以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题干骄君唯利是好的句式为宾语前置。有提宾的功能。

A.“臣,东周之鄙人也为判断句。表判断。

B.“奚以谓吾明王也为宾语前置。疑问句中,代词的宾语,要前置。

C.“诚有之乎为一般问句。

D.名显诸侯为省略句。补上省略的介词后,句子是名显(于)诸侯

故选B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苏秦兄弟三人皆游说诸侯以显名意为苏秦兄弟三人,都是因为游说诸侯而名扬天下。苏秦兄弟三人作主语,其后可以断开。以显名皆游说诸侯的结果,所以以显名不可停顿。此其智有过人者意思是这说明他的智力有过人之处。主语是,谓语是其智有过人者,故应在此其智有过人者之前停顿,排除BD项。皆附之苏秦意思是都附会到苏秦身上。作谓语,作状语修饰,所以应在前停顿,排除A项。

断句后,疏通语意为:苏秦兄弟三人,都是因为游说诸侯而名扬天下。他们的学说擅长于权谋机变。苏秦承担着反间计的罪名被杀死,天下人都嘲笑他。然而社会上流传的苏秦事迹有许多差异,当时有和苏秦相类的事迹,都附会到苏秦身上。苏秦由普通百姓起家,终于联络六国合纵相亲,这说明他有过人之处。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理解原文内容的能力。

D.“从此再也没有回到燕国错误。原文,燕昭王善其书,曰:先人尝有德苏氏,子之之乱而苏氏去燕。燕欲报仇于齐,非苏氏莫可。乃召苏代,复善待之,与谋伐齐,意思是燕昭王认为他写的这封信很好,就说:先王普对苏家有恩德,后来因为子之的乱子,所以苏氏才离开了燕国,燕国要向齐国报仇,非得苏氏不可。于是就召回苏代,又很好地对待他,和他一起策划攻打齐国的事情。由此可见,苏代回到燕国了。

故选D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第(1)句关键得分点为:,考虑;此则计之过,判断句,这是策略上的失误;,表判断,就是;无以,不把;,使动用法,使……听到,非忠臣也,判断句,不是忠臣。

第(2)句关键得分点为:罢敝,疲劳困乏;,即使;,怎么;以为,把……作为。

第(3)句关键得分点为:,联络;从亲,合纵相亲;,有的;,尊崇。

参考译文:

苏秦的弟弟叫苏代,代的弟弟叫苏厉,他们看到哥哥在七国间采取分化拉拢的手法,实现了志向,也都发奋学习纵横之术。苏秦因反间计而死,他为燕国破坏齐国的大量事实泄露出来。后来,齐国听到这些秘密,就恼恨燕国,燕王很害怕。苏代就去求见燕王哙,打算承袭苏秦的旧业。他对燕王说:我,是东周学识浅陋的人。私下听说大王德行很高,我很愚笨,放下农具来求见大王。到了赵国邯郸,看到的情况和我在东周听到的相差很远,我暗地认为有负于我的一片期望之心。等到了燕国朝廷,看到大王的臣子、下吏,才知道大王是天下贤明的国君啊。燕王说:凭什么认为我是贤明的国君呢?苏代回答说:我听说贤明的国君一定愿听到别人指出他的过失,而不希望只听到别人称赞他的优点,请允许让我列举一下大王的过失。齐国和赵国,是燕国的仇敌,楚国和魏国,是燕国的后援国家。如今,大王却去帮着仇敌去攻打能援救自己的国家,这对燕国是没有好处的。大王自己想一想,这是策略上的失误,不把这种失误让您听到的人,就不是忠臣。

燕王说:我听说齐国据有清济可以用来固守,长城足以作为要塞,果真是这样吗?苏代回答说:天时不给他有利的机会,即使有清济怎么能够固守呢?百姓已经疲劳困乏,即使有长城,怎么能够把它作为要塞呢?骄横的国君只贪图眼前利益,亡国的臣子定贪婪。大王如果能够不以侄儿、弟弟做人质感到羞耻,用宝珠、玉布帛去贿赂齐王的亲信,那么,就可以灭掉齐国了。燕王说:我终于凭借您而可以从天那里接受意旨灭亡 齐国了。燕国就派了一位公子到齐国充当人质。

燕国的宰相子之与苏代结为姻亲,子之想夺取燕国的政权,就派苏代到齐国去侍奉做人质的那位公子。齐王派遣苏代回复燕国,燕王哙问道:齐王可能要称霸了吧?苏代回答说:不可能。燕王说:为什么呢?苏代回答说:齐王不信任他的臣子。于是,燕王专一重用子之,不久又把王位禅让给子之,燕国因此大乱。齐国趁机攻打燕国,杀了燕王哙和子之。燕国拥立昭王即位,因此苏代就再不敢回到燕国,后都归附了齐国,齐王友好地对待他们。

苏代经过魏国,魏国替燕国拘捕了苏代。后来魏国释放了苏代,苏代到了宋国,宋王友好地对待他。齐国攻打宋国,宋国危急,苏代就写了一封信给燕昭王。燕昭王认为他写的这封信很好,就说:先王普对苏家有恩德,后来因为子之的乱子,所以苏氏才离开了燕国,燕国要向齐国报仇,非得苏氏不可。于是就召回苏代,又很好地对待他,和他一起策划攻打齐国的事情。终于打败了齐国,迫使齐湣王逃离齐国。

燕王派苏代联络各国合纵相亲,就如同苏秦在世时一样,诸侯们有的加入了联盟,有的没加入联盟,而各国人士从此都尊崇苏秦所倡导的合纵联盟。苏代、苏厉都得以终天年,他们的名声在各诸侯国显扬。

太史公说:苏秦兄弟三人,都是因为游说诸侯而名扬天下,他们的学说擅长于权谋机变。苏秦承担着反间计的罪名被杀死,天下人都嘲笑他。然而社会上流传的苏秦事迹有许多差异,当时有和苏秦相类的事迹,都附会到苏秦身上。苏秦由普通百姓起家,终于联络六国合纵相亲,这说明他有过人之处。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B项,彻夜守岁无法读出,诗人只是客观陈述新旧交替的事实,并没有期待万象更新的心情。

故选B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古代诗歌鉴赏中炼字的能力。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推敲,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帖、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析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要想解答此类题型,就得将诗中的词放在原诗句中进行分析,达到字不离句,句不离篇。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思想和传达的信息。本诗描述的除夕夜中的感受。首联殷勤惜此夜,此夜在逡巡意为心中对这一年中的最后一夜依依不舍,除夕之夜也如老朋友一般徘徊不愿离去。逡巡表现了作者对除夕的留恋,对时间流逝的不舍;烛尽年还别,鸡鸣老更新。傩声方去疫,酒色已迎春两联则是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来写时间的流逝,蜡烛燃尽,老的一年已经过去,鸡鸣之声传来,则是代表新的一天也是新的一年的到来;代表去疫的傩声已经远去,而显青色的年酒则迎来了春天。尾联明日持杯处,谁为最后人,明天大家饮屠苏酒时,谁是最后一个端起酒杯的人呢。古代中国风俗于农历正月初一饮屠苏酒以避瘟疫,按长幼次序敬酒,从最年幼的开始,最后敬酒的人就是最年长的人,此联暗示作者年纪渐老,已是一家人中年龄最大的人了。从诗中可以体会出作者对自己年岁渐老,对时光流逝的依依不舍之情。所以可以确定本诗的诗眼是字。

19题详解】信而见疑    (2).忠而被谤    (3).刻鹄不成尚类鹜    (4).画虎不成反类狗    (5).苍山负雪    (6).明烛天南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识记的能力。

解答情境默写试题时,一定仔细斟酌提示语。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可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本题应注意的重点字有:谤,鹄,鹜,烛。

20题详解】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语言得体的题目,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敬词语的运用。题中A项,光临是敬辞,用于贵宾的到来,不能用于自己。B项,恭候是敬辞,恭敬地等候,不能用于老师等待学生。D项,忝列门墙是谦辞,表示自己愧在师门。只能用于第一人称。

21题详解】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得体的辨析和修改能力。这类题目需要学生阅读全文,在了解文章或句子大意的基础上,分析语言运用是否恰当,注意说话人的身份、地位,注意谦敬词。本题表达欠准确、不得体的句子是①④句。第句,前提是朋友欢聚结束,主客都碍于面子不能把剩余的饭菜打包,而服务员在此刻则会发挥着他的作用,他应用一句善意的提醒来化解双方的尴尬,而一句您光盘了吗,明显有指责顾客之意,太直接了,别人不容易接受,所以改成您需要打包吗?这样询问的语气,既是在提醒顾客不要浪费,也给双方留足了面子。第句,这句的重点是在说90后女同事跟男方老父索要财礼的事情,这里面要否定的对象是这个90后女同事,不是男方老父亲,因此你让全民老爸也跟着躺枪呀这句话用错了对象,而且根据部分不能代表整体的原则,应该改为你让全体90后也跟着躺枪呀

22题详解】核心素养根植于社会参与

核心素养是当下学生应具备的,为适应自身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能力,以文化为基础,自主发展为重要途径,最终根植于社会参与,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人既是文化的主体,又是文化的目的。文化构成了人的基本存在方式,并引领人通往自由之路。文化为基础,体现着人的素养。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当下,学生继承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深厚的文人底蕴基础下,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但文化终究只是基础,要真正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就不得不学习更多,在文化基础上,在学习生活中提高核心素养。

文化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而对于学业生来说,校园、课堂就是最为主要的地方。自主发展是促进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亦或说是捷径。课堂是学生生活的关键部分,我们从课本中、课堂上汲取知识,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完善自我的发展,提高核心素养。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校园活动的不断丰富,学生可以在越来越多的环境中提升自我,学会学习,健康生活。当然不能一味地随波逐流,而必须自己有责任地担当,融入进这些活动,实践和创新在社会活动中,有所突破,有所进步。从这个层面上说,社会参与才是真正根植于学生的核心素养的重要条件。

生活永远是人提高素养的源泉,尤其对于学生来说,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勇于担当责任,实践创新,都是真正根植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核心素养往往是后天培养的,可教学的,所以在通过社会活动中,学生可以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提升自我。以文化为基础,自主发展为重要途径,最终学生都将融入社会这个大家庭。让学生在社会参与中增强团队意识,学会责任担当,在当下的多元化社会,这才是提高核心素养,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关键。

社会参与,能加重学生理想信念;社会参与能加重核心素养的培养;让学生在社会参与中体会生命价值和质量,突出终身发展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材料作文题,题目由三则材料组成,第一则材料是中国七八十年代恢复高考初期社会流传口号,反映出当时人们重视数理化,忽视文科素养的现象;第二则材料是中国七八十年代,著名数学家、时任复旦大学校长苏步青的话,强调了语文素养的重要性;第三则材料选自教育部2016年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2017年颁布《新课程标准》,指出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强调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三则材料反映了不同时期不同的人对中国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养的不同认识。题干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提示考生,写作中应综合三则材料立意,只围绕其中某一则材料或某两则材料立意则属于偏离题旨。三则材料的共同点就是都谈了中国学生应具备的素养,考生围绕这一点来谈即可。

参考立意:

新时代的中国学生不能只学好单科知识,应全面发展;时代在发展,中国学生素养要与时俱进;打好文化基础,注重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等等。

点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题。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本题由三则材料组成,审题时要抓住材料的共同点来立意。文体上看,本题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考生可以根据自己平时复习的情况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来写,注意记叙文要以情动人,议论文要观点鲜明,论据典型,论证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