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建安《药砚》入选杭州七中高三语文联考试卷(全) 练建安 上传

单篇 作者授权首发

45次点击|3次点赞

赞一下

练建安《药砚》入选杭州七中高三语文联考试卷(全)

360截图20240709103336022.jpg360截图20240709103222785.jpg360截图20240709103413962.jpg

2021届杭州市第七中学高三语文第一次联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现代文阅读(16分)

春天的第一朵鲜花

谢云

当我在沉闷的钟声里醒来,漫不经心地推开那扇因经年的岁月而变得滞重喑哑的房门,看见天井里那株矮小的迎春,在寒凉的淡雾中绽出一星浅黄的花朵时,心里仿佛被什么细小的东西猛叮了一下。在一种莫名其妙的激动和颤栗中,我深深地吸了一口冷冽透骨的空气。

我知道,春天来了。春天真正地来了,这来到我天井中的第一朵鲜花,以其淡雅的馨香和宁静的妩媚,默默地告诉了我这一消息。春天来了,天空将又一次飘满缤纷的风筝和鸟鸣;春天来了,大地将因此又一次盛满绿草和歌声。

而我知道,每一年的春天,是必得要穿过最寒冷的日子,才能抵达世界,抵达生命的内心,就像我们的青春,是必得经历许多令人难以忍受的寂寞、痛苦和忧伤的浸泡,才能走向成熟和丰盈。那么,这朵尚未完全乍开的拘谨的小花,这束在清晨的凉风中闪烁摇曳的微光,又是经历了怎样的泥泞和坎坷,怎样的风霜雨雪,才抵达我这简朴的天井里的呢?

记得前些天,在火炉边计算着春来的日子时,窗外还涌动着阴森的寒流。记得昨夜的梦中,还有不断的风雪将我一次次喊醒。而更远的一些时候,当我看到这些在漫天风雪中瑟瑟颤抖的纤细枝条时,还曾情不自禁地为它们那美好而脆弱的生命担心不已。然而现在,春天却如此真实地到来了。这朵鲜花,也如此真实地到达春天,到达我的血液和灵魂了。

这是怎样一种令人感动的变更啊!

面对着那带露浅笑的小巧面孔,我不禁想起不算太长的生命旅程中,经历的一次次艰辛和喜悦——那声在雪地深处响起的微弱而真切的轻声呼唤,那双在我快要绝望地放弃时伸来的援助之手,那盏在我只想躺在地上,不愿再起来行走时燃旺的耀眼明灯……这样简单而真实的关爱,这些微弱而深刻的光芒,曾像这朵首先来到春天的鲜花一样,激励着我再一次奋然前进。对于我们平凡而卑微的生命来说,这,该是多么令人欣悦、感恩的幸福啊!

又想起去年夏天,在涪江边散步时的情形,流经我身边的这条著名河流,其实还算不上什么壮阔,也许,只有在它历尽千辛万苦,抵达遥远的嘉陵江,并汇入长江后,才会令人想起诸如伟大、雄浑之类的赞美言辞。但我知道,我清楚地知道,在更为遥远的另一个地方,在它的源头,那叫雪宝顶的冰峰间,它又是怎样一点一滴地聚敛着微弱的生命。就像我知道,这来到春天的第一朵鲜花,在开放出令人侧目的绚丽光彩前,它所经历的痛苦挣扎和血泪艰辛。

其实,在任何一种博大的辉煌背后,都掩藏着许许多多鲜为人知的苦痛和艰辛。也许正因为那苦痛和艰辛,那博大,那辉煌,才更令人敬慕、向往、尊崇。就像我们的生命,是必得要经历漫长的跋涉和坎坷,才能到达那风光迷人的峰顶。而那峰顶,也只有经过期待和失望的磨砺,才会更加美丽迷人。

1. “春天的第一朵鲜花为什么使作者产生了一种莫名其妙的激动和颤栗

2. “这朵鲜花,也如此真实地到达春天,到达我的血液和灵魂了的含意是什么?

3. 文章的题目是春天的第一朵鲜花,作者在第六、七两段却不惜用大量笔墨来写记忆中的另一些事情,请分析这样写会产生怎样的效果。

4. 本文作者借春天的第一朵鲜花要告诉我们的哲理是什么?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将军和士兵

聂鑫森

胡家村村长胡大尊,做梦都没有想到,县长宋公义,会在这个冬天的早晨,出现在龙虎关!

当他和村民走进望楼的休息室时,浓眉大眼的宋公义迎上来打招呼:大尊,早啊。

宋县长,你什么时候来的?

我昨晚十点叫关,然后和胡四哥一起值班、聊天,累了就在木炭火边打了个盹。

胡子巴叉、右脚有点跛的胡四,惊得张大了嘴巴,问:你是宋县长?怠慢了,怠慢了。

你说你是路过这里,借个宿。

宋县长,吃过早饭了?大尊问。

胡四哥煮的粥,还有两个喷香的烤红薯,好吃。

第一批游客,要九点后才会到达。先喝茶,歇歇憩,过下子请宋县长现场指导。

宋公义淡淡一笑。

这个瑟缩在湘黔边界的胡家村,几个月来忽然热闹起来了。就因为在这块地界上,老祖宗留下了一座古城堡,名叫龙虎关,县里拨下了专项扶贫款,把龙虎关修旧如旧,又修好公路,再经宣传,这里立即成了一个旅游热点。

胡家村的村民,祖祖辈辈靠种包谷为活,莽莽苍苍的大山,当然也产茶叶、野果、蔬菜,

但交通不便,怎么往外运?换不来现钱啊。于是,穷,且穷得很冷清。

龙虎关离胡家村不过三里地,左边是青龙山,右边是白虎山,两山之间是商旅的通道。大概在清康熙年间便在这里设卡筑关,一是为防止边民作乱,二是为保证边贸的税收。龙虎关的城墙都是粗犷的麻石砌成,城高且厚,城墙上有望楼、烽火台、行道、石级。城垛与城垛,依次排列,像一个个的字。

村民万万没想到,这玩意城里人觉得新鲜,更没想到要花钱买票才能看;看了龙虎关,还要买他们地摊上摆着的茶叶、野果、蔬菜、腊肉、腊鱼,说这是百分之百的生态食品。有古代的龙虎关,就不能没有守关的将军和兵卒。县里的旅游局,为龙虎关免费捐赠了仿制的古代军装和兵器。将军的装束最显眼,头盔、甲胄、护心镜、宝剑,威风凛凛。兵卒军装的前胸后背,都印着一个粗黑的字,一手拿藤制的盾牌,一手握长矛或是大刀。将军的无二人选,却是村长胡大尊。兵卒呢,一家出一个,无论年纪大小,只要是男的,上一个白班工资三十元;值一个夜班工资十元。当将军的,工资每天是六十元。现在的手机都能照相,游客可以并排和守城的任何一个兵将合影留念,但照一次相得付五块钱小费。这小费不必上交,可以大方地收入囊中。胡大尊的装束好看,喜欢和他合影的人很多,所以他得的小费远远超过别人。

宋公义是昨天收到的一封村民匿名信,在县政府食堂匆匆吃过晚饭,坐车就往这里赶,花了两个多小时。然后在离龙虎关不远的地方下了车,嘱咐司机快开车回县城去休息。昨夜他和胡四谈得很投机,胡四反映的情况和匿名信上所说的大体相同,但信不是胡四写的,因为胡四是个半文盲,不可能写出语句流畅的信。

宋公义呷了口茶,目光投向胡大尊,问道:村长,除了龙虎关这个旅游项目外,你可否还想了别的致富路子?比如成规模地种茶、栽果树,比如喂养优质的牛、羊,比如引进一些大企业来投资。

胡大尊头上冒出了一层汗珠子,嗫嚅着说不出话来。

正在这时,一个拿着望远镜的中年人跑进来,兴奋地说:有旅游车往这边开来了!

胡大尊蓦地站起来,说:赶快换装、拿兵器,然后各就各位!

休息室正前方的墙上,挂着一套将军的装备。胡大尊大步流星,气宇轩昂地走上前去。

宋公义说:大尊,你今天现场指挥吧。让胡四穿你的将军服,我来穿胡四的士兵服,好不好?

我可以不当将军,但你不能当士兵啊。

我怎么就不能当呢?这叫换位思考。

胡四愣住了,迟迟不肯动。

胡大尊说:胡四,快去穿将军服,不会,我教你。

……当然会。只是我又老又脚跛,样子不好看。

宋公义一边穿士兵服,一边说:你这才像久经沙场的老将,威风八面!

平素看过胡大尊怎么穿戴,胡四早就记在心里了。戴头盔、穿铠甲、安护心镜、蹬牛皮履、系宝剑,利利索索。再走到立式大镜前,左看右看,果然有形有神,不由得哈哈大笑。

胡四和士兵走出休息室,各归其位。胡四原先的位置,在城墙的顶边上,因为胡大尊说他人又老又没个看相,免得扫游客的兴。宋公义规矩矩站在胡四的位置上,握着一支长矛,腰挺得笔直。

不少游客都来和胡四合影,胡四笑得很开心。

胡大尊跑到宋公义旁边,悄声恳求:宋县长,这大冷天的,让我来吧。

我在部队当过兵,这个我胜任哩。在这里,将军和士兵可以轮流做,大家都高兴,这不就是演戏吗?大尊,你的岗位不在这龙虎关上,在胡家村,你是那里的将军。

……对。

中饭后,我们一起回村,开个村委会,作古正经讨论让胡家村怎么摆脱深度贫困,共同致富的问题。

好!好!

原载于《湘江文艺》2020年第1

5.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以县长宋公义突然到访胡家村龙虎关为开头,设置悬念,引人入胜。从村长胡大尊和村民胡四的反应中可以读出他们对县长的突然到来心理不满。

B. “宋公义淡淡一笑的神态描写,为后文埋下伏笔,暗示出宋县长此行的真实目的,呼应后文宋公义是昨天收到的一封村民匿名信

C. “县里拨下了专项扶贫款,把龙虎关修旧如旧这里立即成了一个旅游热点,体现了县政府扶贫资金使用精准,既保护了文化遗产,又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D. 小说结尾村长胡大尊的回答好!好!既是他接收县长意见后的配合,也是他内心真正的信服,同时也暗示出胡家村的老百姓生活会越来越好,走上共同致富的道路。

6. 请简要分析文中村长胡大尊的心理发展过程。

7. 小说以《将军和士兵》为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练建安

阳光朗照,河头城浮动飘忽的浓雾渐渐消散。

石钵头赤裸脊背,噔噔踏入石坝码头肉铺摊点,立定,双肩一耸,大块猪肉扇啪嗒一声脆响,平摊在了肉案上。两个伙计手忙脚乱,将猪肉扇挂上一根铜皮红木大秤。一个掌挂钩,一个挪秤砣报数:二百……三十一斤半。石钵头斜了他们一眼,操起两把剔骨尖刀,咔咔磨擦,笑骂:黄疸后生!

墟镇巷道,湿漉漉的,水气淋漓。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

石钵头认得此人,是个老童生。传说是满腹诗书,考到胡子花白,连一个秀才也没捞着。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石钵头扭头噗地吐出了一口浓痰。

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问:前蹄,几多钱啊?石钵头利刀游走剔骨,沙沙响。老弟,几多钱?华昌再问。石钵头说:现钱,不赊账。华昌说:你这后生哥啊,好没道理,咋就说俺要赊账呢?

石钵头说:搞笑嘴!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华昌说:无怨无仇,做嘛介不卖?石钵头斫下猪蹄,说:看好了,可是这副?华昌点头。石钵头抓起猪蹄,猛地往后抛入汀江,说:俺要敬孝龙王爷。不行么?华昌拣起制钱,一声不吭地走了。身后传来阵阵哄笑声。

半个月后,华昌带着几个破蒙童子江岸踏青,歇息于城东风雨亭。彼时,石钵头正惬意地嚼吃着亭间售卖的糠酥花生。一扬手,花生壳撒落遍地。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先生教俺一本书,俺教先生打野猪。野猪逐过河,逐去先生背驼驼……”

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

华昌是邻县武邑山子背人。山子背距河头城七八铺远。他那蒙馆设在张家大宗祠里。

夜晚,细雨濛濛,倒春寒风吹动西厢房窗棂。昏黄油灯下,华昌翻阅旧日诗稿。当他读到学书学剑两不成时,不由得悲从中来。

嗒,嗒嗒。有轻微的叩门声。没错,是叩门声。开门,竟是多年未见的老友李半仙。奇香扑鼻。李半仙拎着一副卤猪蹄,笑眯眯地看着他。

转眼到了仲夏。这个午日,童子早散学了。华昌困倦欲睡。宗祠内,闯入了一个莽汉。定睛一看,却是石钵头。

石钵头拎着一副肥硕猪蹄,恭恭敬敬地放在书案上。华昌轻摇折扇,说:得非有辱斯文乎?石钵头懵懵懂懂。华昌合上折扇,说:君子不食嗟来之食。石钵头愕然。华昌站起,迈方步,七八个来回,用了大白话:有嘛介求俺?直说吧。石钵头苦着脸,说:俺老娘瘫了。李半仙的药方,求您老给半块端砚,做药引子。华昌坐下,说:奇了怪了,这端砚何处无有?为何要俺给你?石钵头说:李半仙说了,定要半块阿婆坑的端砚,甲子年中秋日戌时月圆蓄墨的。百砚斋掌柜的说,那时日,方圆几百里,只有您老先生买了一块。”“哦。华昌说,桌上有。识字么?石钵头苦笑:开过蒙,又被先生赶回家啦……略识几个字。华昌微闭双眼,说:自家看,可要看清喽。

石钵头抓过端砚。长九寸,宽五寸,厚二寸一分,份量颇重。抬起,勾头看去,砚底刻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甲子年中秋日戌时练华昌购置于河头城百砚斋。石钵头认得时日数字,说:就是这块,就是这块!说着,掏出一锭约摸五两重的银子。华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

石钵头嗫嚅不知所措了。华昌自言自语:李半仙?这个李半仙搞嘛介名堂?石钵头急了:老先生,俺…………”华昌举手截止,说:后生哥,半块,何谓半块?就不能有丝毫差错,分得来么?石钵头额上冒出冷汗,说:刀斧斫开?华昌笑了:何须如此麻烦。

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低一声。

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

(原载《天池》2016年第6期)

8.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第二段中赤裸脊背”“双肩一耸”“两个伙计手忙脚乱等处,运用了正侧面结合的手法,生动地塑造了石钵头强悍、霸气的屠夫形象。

B. 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是因为看他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

C. 小说中两处画线句子景物描写非常精炼,第一处重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第二处则主要烘托了华昌此刻惆怅、失落的心理。

D. 小说以药砚为题,含义深刻:这既是给石钵头老娘治瘫病的药引子,也是教育他要尊师重道、宽以待人的良药。

9. 请结合全文概括华昌的性格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10. 小说结尾有什么独到之处,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失,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共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住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韩愈《师说》)

()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节选自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坎/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B. 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坎/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C. 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众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D. 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众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12. 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的一项是(   )

A.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庸:平庸,平常。

B.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耻:以……为耻

C.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攻:学习,研究。

D.犯笑侮,收召后学             犯:遭到,冒着。

13. 下列文化常识或文学知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是古代一种运用说明、记叙、议论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马说》《受莲说》《少年中国说》等都属于这类文体。

B. “句读俗称断句,亦称句逗,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文辞语意已尽处为,未尽而须停顿的地方为

C. 文中的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不同于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

D. 韩愈,字退之,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苏轼赞其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

14.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师说》从古之学者说起,论述教师的作用相从师的必要性,并提出择师的标准,即不论其位高低和年龄大小,凡先闻道者,皆可为师。

B. 《师说》论证严密,结构清晰,言之有序,运用对比、举例、比喻等多种论证方法,阐达真师重道的思想,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C. 《师说》句式灵活多变,整微结合,使文章论证节奏舒缓自如,同时运用嗟乎”“呜呼等语气词表达对社会现状的惋惜与痛心。

D. 选文二印证了师道之不传的社会现状,交代韩愈收召后学、抗颜为师的积极做法,表现世不从流俗、遵行师道的勇气和担当。

15.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感也。

(2)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作答。

野望

[唐]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西山:在成都西,主峰雪岭终年积雪。三城:指松州、维州、保州,因吐蕃时相侵犯,故驻军戍守。清江:指锦江。万里桥:在成都城南。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1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写景,诗人笔下的景象开阔辽远。

B.颔联海内风尘诸弟隔一句中以风尘借指战乱。

C.颈联写自己迟暮多病、未报圣朝,含蓄地批判皇帝昏庸误国,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的悲叹之情。

D.西山三城列兵防戍,蜀地百姓赋役负担沉重,尾联包含了作者对民不堪命、世事日转萧条的隐忧。

17.颔联蕴含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加以概括。

18.这首诗以野望为题,请具体说明全诗是如何扣住来写的。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9.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出了潼关地势险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琵琶声在达到高潮并戛然而止的震撼效果。

3)《出师表》中,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说不恰当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阻塞忠臣的进谏之路。

4)《锦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人抒发此情的无尽怅惘,别说现在追忆,就是当时就已经无尽的怅然若失了。

5)杜甫一生长年漂泊,老年病苦孤愁,他的《登高》诗中有两句对其生活状况作了生动的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9分)

20.下面一段文字是某公司董事长的新任秘书在向其汇报会议安排时说的原话,因缺乏逻辑和条理,董事长很不满意。要求新任秘书将此次会议安排按照下结论”“述原因提建议的逻辑顺序重新向其汇报一遍。现在,假如你是这位董事长的秘书。你将会怎样重新进行汇报?

董事长,刚刚杨总来电话说系统出现问题。明天下午4点钟他无法参加会议了。张总说他时间充裕,晚些开会也没有关系。可是明天的会议室已经被别人预定了,但是星期五是空着的。王总的秘书说,王总明天很晚才能从外地出差回来。我建议,会议的时间定在星期五上午10点,您看行吗?

(二)语言文字运用(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住在江南,我对北方的开阔疏朗一直有一种           ,读文学的人。怎么能不去塞北呢?其实,对中国文化报以温情与敬意的人,      ①      。飞机的舷窗下,祁连山触目可及,雪白的山头与苍黑的山脊一路         ,无穷无尽。地面一片苍黄,都是戈壁。数年前沿着兰州——武威——张掖一线去过一次教煌,那时还可以看见戈壁上的汉长城遗迹,一道低矮的土坯长城,将群雄逐鹿的狼烟时代隐藏于后,那是匈奴人哀歌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的所在。当飞机降落在敦煌时,西北的艳阳扑面而来,那种强烈,打得人连闭上眼,都感觉身心          于这通透的、澄澈的、热烈的阳光下。那几天,觉得自己像是被充电了一样。

吐蕃展就位于敦煌研究院,一个不起眼的二层建筑内。在西北正午的骄阳下,明亮的光线几乎让人睁不开眼睛。但一到展馆,视线与内心一下子沉入历史的                 ②     ,却集中了国内外许多知名博物馆的名品以及私人收藏。一个6~8世纪吐蕃贵族小孩的丝质外套和软靴,样式像唐装,而织物图案又是带着中亚波斯风格的连珠立鸟纹,新得不像一千多年前的物件。青藏高原气候严寒,并不适合穿丝绸,这也许是某个节庆的日子穿的礼服。也许是夭折的孩童的葬服。曾经有一个天真可爱的小生命包裹在这件衣服里,仅仅想到这里,就觉得这件小外套是活生生带着人的气息的。

2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迷恋 延伸 暴露 情境

B留恋 延伸 裸露 情境

C. 迷恋 蔓延 暴露 场最

D. 留恋 蔓延 裸露 场景

2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一个6~8世纪吐蕃贵族小孩的带着连珠立鸟纹织物图案的丝质外套和软靴,简直不像一千多年前的物件。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23.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

四、写作(60分)

24.根据要求作文。

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五人墓碑记》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报任安书》

2020年,一场新冠疫情席卷而来,世界各地每日都在上演着生离死别,一些逆行者深深地感动了我们,这场突如其来的病毒疫情,不禁引发了我们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请综合材料,选准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 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鲜明,不得抄袭和套作。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和筛选概括文中信息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整体阅读语言材料,把握语言材料的内容要点,即明确文中透露的信息点,再根据题干要求,对照语言材料进行搜索阅读,查找与题干相对应的信息源,辩别真伪,筛选所需信息。在阅读的过程中理清文章的结构和作者的思路,将文章前后进行比照、勾连,归纳出文章大意。这是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操作过程,整体感知的直接体现就是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概括准确是整体感知正确的表现,是深入解读的基础。

由原文我知道,春天来了。春天真正地来了,这来到我天井中的第一朵鲜花,以其淡雅的馨香和宁静的妩媚,默默地告诉了我这一消息可知,矮小、脆弱的小花,报告了春天的到来;由原文我知道,每一年的春天,是必得要穿过最寒冷的日子,才能抵达世界,抵达生命的内心,就像我们的青春,是必得经历许多令人难以忍受的寂寞、痛苦和忧伤的浸泡,才能走向成熟和丰盈可知,小花经历了痛苦与艰辛;由原文面对着那带露浅笑的小巧面孔,我不禁想起不算太长的生命旅程中,经历的一次次艰辛和喜悦——那声在雪地深处响起的微弱而真切的轻声呼唤,那双在我快要绝望地放弃时伸来的援助之手,那盏在我只想躺在地上,不愿再起来行走时燃旺的耀眼明灯……这样简单而真实的关爱,这些微弱而深刻的光芒,曾像这朵首先来到春天的鲜花一样,激励着我再一次奋然前进可知,小花激励作者奋然前进。

2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体会句子含意的原则:从词语到句子,即根据句子中的关键词语、词语与词语之间的关系来理解。从形式到内容,即根据句子的结构特点和句子的语言气势,对它表达的内容来理解与把握。从篇章到语句,即联系文章主旨来理解句子的真实含意。

句子这朵鲜花,也如此真实地到达春天,表明这么一朵小花经历了泥泞、坎坷和风霜雨雪,才在春天盛开,像小花一样如此脆弱的生命都能坚强结实地挺过无数痛苦和艰辛到达春天,让我的心灵感到震撼;句子到达我的血液和灵魂了,表明花儿创造的博大的辉煌深深震憾了我的心灵。

3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段落作用的能力。分析语段的作用的题目,首先明确语段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内容上主要是在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上体现,和其它语段的关系,结构上注意前后的照应、情节的推进,还要注意一些手法,比如对比、衬托、抑扬等。还要注意语段所处的位置,如开头注意铺垫、引起下文、统领全文、奠定情感基调、引起阅读兴趣等,中间注意承上启下,结尾注意点明深化主旨等。

由原文面对着那带露浅笑的小巧面孔,我不禁想起不算太长的生命旅程中,经历的一次次艰辛和喜悦——那声在雪地深处响起的微弱而真切的轻声呼唤,那双在我快要绝望地放弃时伸来的援助之手,那盏在我只想躺在地上,不愿再起来行走时燃旺的耀眼明灯……这样简单而真实的关爱,这些微弱而深刻的光芒,曾像这朵首先来到春天的鲜花一样,激励着我再一次奋然前进可知,作者面对春天的第一朵鲜花,联想到了生命旅程中的一次次艰辛和喜悦,运用联想,使文章内容丰富,使春天的第一朵鲜花的形象更鲜明;由句子就像我知道,这来到春天的第一朵鲜花,在开放出令人侧目的绚丽光彩前,它所经历的痛苦挣扎和血泪艰辛可知,强调了作者的感受和感悟,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4题详解】

本题考查探究文章主旨的能力。解答此题可从小说的标题入手,有的小说的标题除了表面意思外,还有比喻象征义、双关义、引申义等;可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从故事情节的发展中和人物性格、命运的变化中,去挖掘小说所要揭示的社会意义;可从作者的思想倾向入手,这可以通过小说中的关键性词语或语句来把握;还要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探究思想意蕴与情感意蕴的目的。

春天的第一朵鲜花的成长经历,让我们知道它是经历了风霜雪雨、泥泞和坎坷后,才在春天开出了花朵。我们的生命也如此,必得要经历漫长的跋涉和坎坷,才能到达那风光迷人的峰顶。而那峰顶,也只有经过期待和失望的磨砺,才会更加美丽迷人。所以作者借春天的第一朵鲜花要告诉我们的哲理是:在任何一种博大的辉煌背后,都掩藏着许许多多鲜为人知的苦痛和艰辛。

【点睛】重要句子,是指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语句,它或揭示文章主旨,或表达作者情感,或有着丰富内涵。常见的有如下几类:意蕴丰富的哲理句、揭旨明理的议论句、观点鲜明的抒情句、语意深长的双关句、生动形象的修辞句。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文章的内容要点与表达艺术的能力。本题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然后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小说的主旨和细节做出准确判断。

A项,从村长胡大尊和村民胡四的反应中可以读出他们对县长的突然到来心理不满。错了,村长胡大尊对县长大冬天的到访感到惊讶,村民胡四对县长低调的工作作风感到惊叹。

故选A

6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心理概括分析能力。做题方法第一步,要瞻前顾后,结合上下文。第二步,分清描写,抓关键词,在整体把握情节的前提下分析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理清层次,抓关键词语。要设身处地替小说中的人物想想,此时此刻,他做出了什么?他为什么这样做,这样说,这样想?是在什么情态下做的?答题时你就是一位心理分析大师,要做好对小说人物内心的具体分析工作。本题要求简要分析文中村长胡大尊的心理发展过程,结合情节做梦都没有想到,县长宋公义,会在这个冬天的早晨,出现在龙虎关,他做梦都没有想到表现了他惊讶的心理;第一批游客,要九点后才会到达。先喝茶,歇歇憩,过下子请宋县长现场指导,一番问答了解后,胡大尊邀请宋县长现场指导工作,表明了他的自信、泰然处之;宋公义呷了口茶,目光投向胡大尊,问道:村长,除了龙虎关这个旅游项目外,你可否还想了别的致富路子?比如成规模地种茶、栽果树,比如喂养优质的牛、羊,比如引进一些大企业来投资。胡大尊头上冒出了一层汗珠子,嗫嚅着说不出话来。面对宋县长扶贫致富措施的询问,胡大尊回答不出,头上冒汗,说明他紧张、焦虑;宋公义说:大尊,你今天现场指挥吧。让胡四穿你的将军服,我来穿胡四的士兵服,好不好?’”宋县长要当士兵,胡大尊马上说我可以不当将军,但你不能当士兵啊,后面又悄声恳求,说明他内心忐忑不安;我在部队当过兵,这个我胜任哩。在这里,将军和士兵可以轮流做,大家都高兴,这不就是演戏吗?大尊,你的岗位不在这龙虎关上,在胡家村,你是那里的将军。,面对宋县长的应做胡家村的将军的建议,胡大尊……的回答,表明他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的羞愧、汗颜的心理。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标题意蕴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小说以《将军和士兵》为题的寓意,然后先理解将军和士兵的表层含义,再结合文本的具体内容分析其深层含义。表面看,是指龙虎关旅游项目中扮演的将军和士兵。将军的无二人选,却是村长胡大尊,村长扮演将军,村民扮演士兵,胡大尊的装束好看,喜欢和他合影的人很多,所以他得的小费远远超过别人。村长的小费远远超过村民,这也导致村民不满。大尊,你的岗位不在这龙虎关上,在胡家村,你是那里的将军。县长将领导与民众的关系比喻成将军与士兵的关系,县长指出村长应做胡家村的将军,做好领导工作,心系百姓,带领胡家村的士兵共同脱贫致富。我们还要注意到将军和士兵的关系,文中县长让胡四当将军,自己当士兵,我怎么就不能当呢?这叫换位思考,县长指出要学会换位思考,要学会体恤百姓,要认识到将军和士兵的位置也可以互换。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综合分析和鉴赏能力。

B项,是因为看他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错误,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主要是因为他对华昌这样的读书人的憎恶和鄙视。

故选B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能力。

从文章第段对华昌的外貌描写,第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可以概括出华昌斯文谦和的特点;

从第段面对石钵头的为难华昌只是一声不吭走了、第段华昌徒手将砚掰成整齐的两半可以概括出他身怀绝技、隐忍退让;

从石钵头向华昌求砚而华昌对曾经恶言相向的人也能慷慨相助的情节可以概括出华昌正直善良、宽容大度。

10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本结构内容理解与分析

小说有四种类型的常见结尾:出人意料的结尾,令人感伤的结尾,令人欢喜的结尾,留下空白的结尾。该小说结尾是属于出人意料的结尾。作用有: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突出人物形象;突出文章主旨。

结合文本分析:结构方面:精瘦落魄的读书人竟能徒手分砚,小说结尾出人意料,但巧设伏笔,使故事的发展合乎情理,使人信服,使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引人深思。人物形象方面:华昌明明身怀绝技,却不计较石钵头的多次挑衅,突出表现了他的隐忍大度,丰富了人物的形象。主题方面:小说结尾意味深长,更好地揭示了作品主题,生活中应当尊重他人、宽容大度。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

本题,居长安众不暇熟的句意为:他住在长安,连饭菜都来不及煮熟。句中不暇熟的主语,所以应在之前停顿,所以,应排除AB项。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的句意为:世人果然都感到惊怪,相聚咒骂,对他指指点点使眼色,相互拉拉扯扯示意,而且大肆渲染地编造谣言来攻击他。句中的表递进,译为而且,连接下句增与为言辞,所以应在之前停顿,排除D项。

世人果然都感到惊怪,相聚咒骂,对他指指点点使眼色,相互拉拉扯扯示意,而且大肆渲染地编造谣言来攻击他。韩愈因此得到了轻狂的名声。他住在长安,连饭菜都来不及煮熟,又被外放而匆匆忙忙地向东奔去。像这样的情况有好几次了。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义的把握。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

A项,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句意为我怎么知道他(这个人)年纪是出生得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其中,怎么、哪里。

故选A

13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B项,文辞语意已尽处为,未尽而须停顿的地方为’”说法颠倒。正确的是:文辞语意已尽处为,未尽而须停顿的地方为

故选B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这是议论文,要注意选项中有关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分析是否正确。答题时注意: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B项,运用……比喻等多种论证方法错,本文的论证方法中没有比喻论证,而是引用论证。

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学者,求学的人;师者……所以,表方式,用来……的;,传授。第二句关键点:,赞许;,他;,赠送;,来。

【点睛】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要点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还有细节方面容易出题,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特别是细节处,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参考译文:

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的问题,就始终不能解开。出生在我之前的人,他懂得的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拜他为老师;出生在我之后的人,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拜他为老师。我是向他学习道理的,哪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呢?因此,无论高低贵贱,无论年长年幼,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

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要人没有疑惑也难了!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要跟从老师请教(他,焉为代词);现在的一般人,他们才智不及圣人也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吧!爱自己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儿童的老师,教他读书,学习书中的文句的停顿,并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不知句子停顿要问老师,有疑惑不能解决却不愿问老师;小的方面学习了大的却丢了。我没有看到他的明达。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一类人,听到称老师弟子的人,就聚在一起嘲笑他们。问他们,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懂得的道理也差不多。把地位低的人当做老师,就足以感到耻辱;把官大的人当做老师,就被认为近于谄媚。哎!求师的风尚难以恢复由此可以知道了!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智慧竟然反而比不上这些人了,这真是奇怪啊!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些人,他们的贤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人。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听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艺各有专长,如此罢了。

李家的孩子蟠,年龄十七,喜欢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不受时俗的拘束,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的途径,写这篇《师说》来赠送他。

(韩愈《师说》)

孟子说,人们的毛病,在于喜欢充当别人的老师。从魏、晋以来,人们更加不尊奉老师。在当今的时代,没听说还有老师,如果有,人们就会哗然讥笑他,把他看作狂人。只有韩愈奋然不顾时俗,冒着人们的嘲笑侮辱,招收后辈学生,写作《师说》,就严正不屈地当起老师来。世人果然都感到惊怪,相聚咒骂,对他指指点点使眼色,相互拉拉扯扯示意,而且大肆渲染地编造谣言来攻击他。韩愈因此得到了轻狂的名声。他住在长安,连饭菜都来不及煮熟,又被外放而匆匆忙忙地向东奔去,像这样的情况有好几次了。

(节选自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

C项,含蓄地批判皇帝昏庸误国,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的悲叹之情理解有误,颈联无批判和报国无门之意,作者在这一联主要表达了迟暮多病之悲以及自己未有丝毫贡献、未能报答圣朝的惭愧。

故选C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这一联的意思是因海内战争不息,几个兄弟音讯阻隔,我流落天涯潸然泪下。这两句由战乱推出怀念诸弟,自伤流落的情思。海内外处处烽火,诸弟流散,此时一身遥客西蜀,如在天之一涯。诗人怀念家国,不禁涕泪横流。真情实感尽皆吐露不由人不感动。由此可以从三个角度概括出本联表现的情感,对诸弟的思念、对国家的担忧、对自身漂泊的悲叹。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根据题干,全诗是如何扣住来写的,可知要分析整首诗的结构思路。

诗的首联写野望时所见西山和锦江的景色。颔联是抒情,由野望想到兄弟的飘散和自我孤身浪迹天涯,海内外处处烽火,诸弟流散,此时一身遥客西蜀,如在天之一涯。颈联继续抒写迟暮多病不能报效国家之感,他叹息说:我只有将暮年付诸给多病之身,但未有丝毫贡献,报答圣朝,是很感惭愧的。末联以出郊极目,点出野望的方式,点明主题野望,以人事萧条总结中间两联,表达杜甫深为民不堪命而对世事产生萧条的隐忧。全诗感情真挚,语言淳朴。

19题详解】峰峦如聚    (2).波涛如怒    (3).曲终收拨当心画    (4).四弦一声如裂帛    (5).不宜妄自菲薄    (6).引喻失义    (7).此情可待成追忆    (8).只是当时已惘然    (9).万里悲秋常作客    (10).百年多病独登台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有:拨、画、裂帛、菲薄、喻、惘、作客。

20题详解】董事长,原计划明天下午4点召开的会议,可能要改期了。首先是会议室安排的问题,明天的会议室已经被别人预定了,但是星期五是空着的,可以使用;其次是参会人员的时间问题,杨总和王总明天都有事,不能按时到会。所以,为了确保会议效果,我建议把会议时间改在星期五上午。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简明、准确、连贯地运用语句的能力。

题干提示这段话缺乏条理,要求按照下结论”“述原因提建议的逻辑顺序重新汇报,这就给了考生思考的方向,考生只需要按照结论”“原因”“建议找到对应句子调整顺序即可。

本段文字应该先说结论:董事长,原计划明天下午4点的会议,可能要改在星期五10点进行了。再按照首先”“其次等逻辑呈现。首先是会议室空档时间问题。会议室明天已经被别人预定了,但是星期五是空着的,可以使用。其次是到会人员的时间问题,由于杨总和王总明天都有事不能按时到会。最后是归纳总结,因此,为了保证所有人按时到场,确保会议效果,我建议把会议时间改在星期五10点,您看可以吗?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考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做此类题要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词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第一空,迷恋,过分喜爱,难以舍弃,突出喜爱,词意更重;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强调不舍。前语境中住在江南,我对北方的开阔疏朗一直有一种表意为痴迷、喜爱、崇拜,迷恋更合适。

第二空,延伸,是指在宽度、大小、范围上向外延长、伸展;蔓延,如蔓草一样向四周扩展延伸,突出四周。前语境中雪白的山头与苍黑的山脊一路,并非向四周伸展,延伸更合适。

第三空,暴露,露在外面,无所遮蔽,一般指行踪、身影 被发现;裸露,指暴露在外,没有东西遮盖,一般指身体一丝不挂 。语境为都感觉身心       于这通透的、澄澈的、热烈的阳光下暴露更合适。

第四空,情境,各种情况的相对的或结合的境况;场景,指戏剧、电影中的场面,泛指情景。根据前语境但一到展馆,视线与内心一下子沉入历史的,应该填情境

故选A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不同句式表达效果的理解分析能力。思维角度有:语言风格、句子长短、修辞特色、修饰限制成分、意思的差别等等。题干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一个6~8世纪吐蕃贵族小孩的带着连珠立鸟纹织物图案的丝质外套和软靴,简直不像一千多年前的物件。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首先找出两种表达的不同处:原句使用短句,定语单独成句,多了样式像唐装”“带着中亚波斯风格”“新得等信息;改句句子比较长,修饰成分多。

然后指出不同的表达效果:原句分句比较短,更灵活自如,与上下文语言风格契合;多的信息和单独成句的定语起强调突出作用,特点鲜明;改句句子长,不利于理解意思,与文段表达上出入较大,不得体。

23题详解】

此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此题,可在读懂原文段的基础上,联系横线上下文具体语境分析判断。首先浏览语段,把握整体意思,然后重点研究横线前后的内容,注意内容的关联。语句衔接补写题(也叫选择语句填空题)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具体来说有效的答题技巧如下:(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2)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3)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

前语境为怎么能不去塞北呢?其实,对中国文化报以温情与敬意的人其实具有实际情况的意思,前面强调了塞北,内容上填句应该照应报以温情与敬意,第句处也要表达的意思。

句注意后语境中却集中了国内外许多知名博物馆的名品以及私人收藏连词,填句必然有虽然,另外后语境强调规模大,填句应该表达规模小的意思。

【点睛】表达效果是指文章的语言,在介绍对象中所产生的影响、作用和心中的想法。具有理想表达效果的言语可以是明白流畅、生动活泼、形象而富于表现力的。适当的表达效果可以使句子变得生动出彩。

24题详解】【范文】

敬畏生命

人要有一颗敬畏之心,敬畏生命。一个丢了敬畏之心的人是可怕的。生命,是独一无二的奇迹;人,是这奇迹中的奇迹。疫情中多少医护人民逆行武汉,搭救危难中的同胞生命。敬畏生命,因为生命值得敬畏。

敬畏自我生命,此生无悔。《古诗十九首》又说: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其实在这天地逆旅中,每个人都只是暂住之客,我们的生命即脆弱又短暂,无法重新来过。也正因如此,我们不仅应该时刻记住那份关系到生命的责任,而且应该对自我的生命心怀敬畏,不因任何可以避免的外因而失去对它的尊重。说到这我想起了史铁生,那个职业是是生病,业余是写作的残疾作家。当他而说出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时,当他穷四年之功利用透析后的残存时间写下《病隙碎笔》时,正像当代诗人郭小川所说,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敬畏自我的生命,可以让我们无悔此生。

敬畏与自己相关的生命,此生有责。我们每个个体都与其他无数生命紧密相连,而这些与我们相关的生命,都是我们肩上的责任,我们需要对它们心怀敬畏。看,那为了让独居的母亲颐养天年而辞官奉母的潘岳挂起的官印,在提醒我们,敬畏亲人的生命;触,那落在为了给发烧的妻子降温而只穿单衣站在雪地中的荀粲肩上的雪花,在告诉我们,敬畏爱人的生命;听,那重病在床的元稹在听到挚友白居易被贬江州时吟出的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的诗句,在教导我们,敬畏友人的生命。只有当我们因敬畏而为与自己相关的生命负起责任时,我们才可以俯仰无愧,坦然前行。

敬畏与自己无关的生命,此生崇高。鲁迅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我想,如果我们还可以对与自己无关的生命心存敬畏,则我们的生命一定可以更加崇高,正像尼采说的那样:我的灵魂清澈而明亮,宛若清晨的群山。如韩愈一般,为了天下苍生不受蛊惑,上《论佛骨表》,被贬潮州仍肯将衰朽惜残年;如东林学派一般,为了黎元百姓乐于樵苏,发出正直呼喊,惨遭屠戮却成为一支重整道德的十字军;如新东方学校一般,为了汶川同胞重振希望,捐款支教,耗费巨大终获民政部中华慈善奖。这些人之所以值得我们敬佩,正是因为他们都能对那些与自己无关的生命心怀敬畏,方能普施大爱,让自己的生命清澈而崇高。

对自我的、与自己相关或无关的生命,我们都要心怀敬畏。大儒张载说:为生民立命。我真诚地希望您可以在今后的生活中将对生命的敬畏放在心头,毕竟,生命对每个人都只有一次;毕竟,这是我们等过了无尽黑暗才睁开的双眼;毕竟,无数人为你拼过命。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材料中的侧重点一定要抓准。材料作文的开头,最好能够联系材料,可以保证自己的观点的确源于材料,不会脱离材料,且能够明确地体现从材料中提炼自己的中心论点的过程

【审题】第一句: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意思是死生的重大意义,平民也对国家有重要的作用啊。第二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意思是人本来总有一死,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得比鸿毛还轻,这是因为他们为死所追求的意义不同啊。第三句:这场突如其来的病毒疫情,不禁引发了我们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三句话的中心都是生命,围绕生命的意义”“生命的价值来立意。结合时事,以新冠疫情为背景,感悟生命的短暂与无常。面对生命,我们对生命有着怎样的思考呢?结合两句引用,生命的价值很多时候取决于我们生存所追求的东西。一个普通人的生死对国家社稷也有重大意义。

【立意】尊重生命;缅怀逝者,勇毅前行;为众生含悲,为万民谋福;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奉献我的价值;敬畏生命;敬畏生命,行有所止等等。

【结构】标题切合题意,《敬畏生命》,首段联系材料得出观点,敬畏生命,因为生命值得敬畏。中间三段形式上并列式论述,内容上递进,敬畏自我的生命,此生无悔”“敬畏与自己相关的生命,此生有责”“敬畏与自己无关的生命,此生崇高,从自己的生命到和自己有关的人的生命再到与自己无关的人的生命,境界逐渐提高。最后一段强调对自我的、与自己相关或无关的生命,我们都要心怀敬畏

【素材】1.没有了敬畏之心,再加上有了缺少监督的权力,人也会变成非人,这时的人,和那些愤怒的蝙蝠一样,都是变异的结果,只是,蝙蝠是被逼变异的,而人,却深深地陶醉于这种变异,削尖了脑袋来追求这种变异,一时间,仿佛这变异的倒成了优良品种,能够居高临下地俯视众生,凡是自己脚底下的,都可以一脚踩死,用不着半点犹豫,所以才会出现种种丑行,制造种种悲剧。

敬畏生命,就是要努力让生命在规律的春夏秋冬里呈现自己的色彩。在春天里播种,在夏天里欣赏繁花似景,在秋天里听梧桐叶落,在冬天里贯看白雪飞扬。人生短短几十年,二十岁之前懵懂无知,三十而立却困难重重,四十不惑而家庭负担沉重,五十总算轻松一些,却又要看日落西山,六十一到,告老还乡,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这就是规律,每一个阶段都有自己的色彩。

我是一只蚌,当经受了漫长的黑暗中的等待,我游走到了沙滩,当刀子剥开蚌壳的时候,我看见的竟然是沙砾般平庸的不规则的珠子。为了珠圆玉润的梦想,我选择了等待,只是面对了那漫长的黑暗,面对了那可怕的寂寞,却愿望落空。那一瞬间,我好迷茫:为什么成功如此艰辛?我经历了黑暗和寂寞之后,是不是依旧还是失败的哭泣?但是我也是生命啊,放弃,就只能失败,就永远也品尝不到那成功的喜悦。孕育之后,也许没有得到那璀璨的珍珠,但是那河水的日日洗涤,那痛苦的日日忍受,已经使我的生命具有了非凡的意义。敬畏生命,不论结局如何打开,我守候到的是一颗坚韧的心。敬畏生命,心中已然是坦然与豁达,只要我不在意世俗的目光,那平凡而快乐的生活,就是我生命中最美的风景。

【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很重要: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就有几个审视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