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建安《药砚》入选天津市双闸中学高三语文联考试卷(全) 练建安 上传

单篇 作者授权首发

51次点击|11次点赞

赞一下


练建安《药砚》入选天津市双闸中学高三语文联考试卷(全)


360截图20240709105311351.jpg360截图20240709105210262.jpg360截图20240709105345551.jpg360截图20240709105428800.jpg

2020-2021学年天津市双闸中学高三语文第一次联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网红一词的兴起似乎是近些年的事情。《咬文嚼字》2015年年度十大流行语排名中,网红入榜。次年,网红社会关注度、产业化程度集中爆发。而实际上,网红发展沿革几乎与中国互联网发展同步。

上世纪90年代末,一批网络作家及各大贴吧、论坛的知名吧主、版主可以称作中国第一代网红。在网速较慢,智能手机、轻便摄录设备还未普及的年代,网红们主要依靠文字聚拢大批粉丝。2004年前后,第二代网红崭露头角,他们在互联网上通过图像、照片等更加直观的形式展示自我、分享生活、表达态度,积极与网友互动。这一代网红恰逢中国互联网由搜索阶段向社交化阶段发展的关键时期。与初代网红相比,他们更接近普通人,也更多依靠独特个性赢得大众关注。2015年以来,随着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发展,人们能够随时随地享受高速网络,轻松便捷分享高清影像,视频网站、直播平台也日益蓬勃。第三代网红赶上短视频内容创作风口,各具风格的视频作品走入人们视野,内容更加专业和精致。

成为网红,看起来容易,其实需要辛苦耕耘。在互联网早期,一些人以噱头博取眼球成为网红,虽短时间内为众人瞩目,但因未能持续提供内容而迅速淡出公众视野。事实证明,网红要长红,必须有鲜明突出的自身定位、个人特色以及强大的内容输出能力,才能获得稳定、持续的粉丝吸引力,形成自身品牌。

网红本质上是互联网社交的产物,是个人与互联网用户共同参与、相互选择的结果。网红知名度和影响力归根结底是广大互联网用户赋予的。带有鲜明互联网属性的网红,容纳更广泛的大众趣味,也更直观地反映时代风尚。出于互联网用户的主动选择,网红与其追随者之间具有很强的黏性,这种黏性往往形成特定的网络社群,转化为粉丝经济的消费主体。目前,从直播带货、平台打赏、内容付费,到IP变现、广告代言,由上游互联网平台、直面粉丝受众的网红和下游电商、线下活动等共同编织的网红经济图景已经展开,其本质是以工业化生产方式,将网红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

网红经济颇为可观。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网红产业年产值已达千亿元规模。不过,人们追捧网红显然并不只是为了消费,网红与用户之间,存在精神与文化的联结。在网络社群中,粉丝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潜移默化地受网红影响。譬如,喜欢网红教师的人,往往对拓展知识有浓厚的兴趣,以此敦促自己养成持续学习的习惯﹔喜欢网红故宫的人,崇尚恬淡古雅的生活方式。网红通过不断输出产品、知识、理念、价值观或生活态度,持续影响受众,丰富时代文化生活。

互联网技术日渐纯熟,流行风尚的更替速度加快,能够被千千万万人持久喜爱的网红殊为难得。网红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出众的才华、独特的个性、可贵的人格魅力、端正的价值观、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多一些这样的网红群体,以多种方式传达正能量,对互联网文化的促进乃至健康社会风气的营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摘编自罗群《社会需要正能量网红》《人民日报》2020616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作为一种网络现象,网红的兴起并非近些年才有的,其发展沿革与中国互联网发展同步。

B.恰逢互联网由搜索阶段向社交化阶段发展的关键期,第二代网红的社会关注度暴增。

C.互联网时代,网红经济的本质是借助工业化生产方式,将网红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

D.网红群体以多种方式表现社会生活,助推了互联网文化发展,营造了健康的社会风气。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首段从《咬文嚼字》2015年年度十大流行语排名说起,阐释了网红的概念。

B.文章第三段通过反面论证,阐明网红必须要有一定的能力和特色才能行稳致远。

C.文章第五段运用举例论证,证明了粉丝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会受到网红影响。

D.文章围绕网红展开,分析了网红发展、网红经济特点和网红责任,层次清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受网速、摄录设备等因素的限制,中国第一代网红主要靠文字吸引粉丝。

B.只要有鲜明的个人特色和出众的才华,网红就能斩获粉丝,形成品牌。

C.网红如果与用户之间缺少精神与文化的联结,就无法持续地影响受众。

D.移动互联时代,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发生改变,为网红多元发展提供可能。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中华传统法律文化中,合同一般被称为契约。传统契约中展现的契约观念,至今仍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们对合同的看法。

史料表明,我国传统契约实践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形成了深厚的制度沉淀。目前能够解读出来的最早传世契约资料铭刻于青铜礼器上,记录了西周贵族之间就土地、奴隶等财产进行交换的行为。《周礼》还记录了先秦时期使用竹术制作傅别、书契和质剂三种契约券书的方法,这些古老的契约应用于当时买卖、借贷等交易行为。汉晋时期,人们依然以竹木制作交易券书,内容简单直接。东晋以后,纸张开始应用于契约书写。吐鲁番出土和敦煌发现的纸质契约跨越了我国北朝、唐和五代时期,记录了近600年间买卖、借货、租佃等丰富的契约行为。历史还记载,北宋时为了减少契约纠纷,曾经出现过由官方审定并印制的榜样契约。从徽州等地发现的数以万计的传統契约来看,南宋以来契约已经广泛应用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尽管我国传统社会中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合同法,但契约制度并不缺乏。仅从文献记载看传统契约制度体现在国家法律和社会习惯两个方面。法律方面,唐代及其后各代法典对不同类别契约所需要满足的交易条件都有明确规定。社会习惯方面,历代官葳、乡规民约以及家法族规对传统契约制度也有不同程度的记载。

此外,传统契约制度还直接体现在流传下来的丰富多样的契约文本中,这些文本是我们今天了解我国传统契约制度的活化石。由于传统契约有一套格式和内容要求,契约往往由职业或半职业的代书人书写。代书人为了方便,会根据当时的制度规定,结合缔约习惯制定各种契约契式,并装订成册。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明清时的士人开始收集整理契式文本,雕印成书并广为传播,如《尺牍双鱼》《五车万宝全书》等。

丰富的契约实践与深厚的书写传统塑造了中国人的契约观念。一是推崇信守契约的精神。署名为信”“恐人无信,故立此契的诚实守信精神贯穿于传统社会契约的订立过程。一诺千金”“言必信是传统社会崇尚的道德品质。二是注重书面形式契约。为了使契约能够被信守,传统社会中人们对白纸黑字”“立字为据十分倚重。三是注重通过调解手段解决契约争议。我国传统契约涉及的对象一般为户婚田土,官府视之为民间细故。如果发生争议,由于诉讼成本高以及传统社会息讼意识深厚,当事人多选择由乡邻或家族进行调解处理。传统社会的乡规民约中也积累了大量对契约争议进行调解的习惯。

(摘编自王旭《从传统契约中读出智慧》)

4.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传统契约就是今天的合同,其中展现的契约观念,仍影响着现代人对合同的看法。

B. 传统契约制度存在于我国传统社会中,在国家法律和社会习惯两方面都有所体现。

C. 传统契约往往是由职业代书人书写,因为其有一套格式和内容要求。

D. 传统契约历史悠久,其最早出现在西周时期,记录了贵族之间的某些财产交换行。

5.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主体从传统契约实践的历史、契约制度、契约观念三个方面展开论证。

B. 文章第二段依据时间顺序叙述了传统契约从西周到南宋的历史发展。

C. 文章引用《尺牍双鱼》《五车万宝全书》以说明契约精神在明清的显著提升。

D. 除第一段之外,以下四段均采用总分式结构,使得文章论证思路清晰条理。

6.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国传统契约的记载方式不断发展,由青铜礼器铭刻到竹木制作,再到纸质书写和印制。

B. 北宋时由官方审定并印制的榜样契约的出现,减少了契约纠纷的发生。到南宋时期契约已广泛使用。

C. 只有拥有署名为信”“恐人无信,故立此契的诚实守信精神,才能保证契约的订立。

D. 如果发生契约争议,当事人多选择由乡邻或家族进行调解处理,对此可寻有大量的调解记载。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药砚

练建安

阳光朗照,河头城浮动飘忽的浓雾渐渐消散。

石钵头赤裸脊背,噔噔踏入石坝码头肉铺摊点,立定,双肩一耸,大块猪肉扇啪嗒一声脆响,平摊在了肉案上。两个伙计手忙脚乱,将猪肉扇挂上一根铜皮红木大秤。一个掌挂钩,一个挪秤砣报数:二百……三十一斤半。石钵头斜了他们一眼,操起两把剔骨尖刀,咔咔磨擦,笑骂:黄疸后生!

墟镇巷道,湿漉漉的,水气淋漓。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

石钵头认得此人,是个老童生。传说是满腹诗书,考到胡子花白,连一个秀才也没捞着。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石钵头扭头噗地吐出了一口浓痰。

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问:前蹄,几多钱啊?石钵头利刀游走剔骨,沙沙响。老弟,几多钱?华昌再问。石钵头说:现钱,不赊账。华昌说:你这后生哥啊,好没道理,咋就说俺要赊账呢?

石钵头说:搞笑嘴!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华昌说:无怨无仇,做嘛介不卖?石钵头斫下猪蹄,说:看好了,可是这副?华昌点头。石钵头抓起猪蹄,猛地往后抛入汀江,说:俺要敬孝龙王爷。不行么?华昌拣起制钱,一声不吭地走了。身后传来阵阵哄笑声。

半个月后,华昌带着几个破蒙童子江岸踏青,歇息于城东风雨亭。彼时,石钵头正惬意地嚼吃着亭间售卖的糖酥花生。一扬手,花生壳撒落遍地。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先生教俺一本书,俺教先生打野猪。野猪逐过河,逐去先生背驼驼……”

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

华昌是邻县武邑山子背人。山子背距河头城七八铺远。他那蒙馆设在张家大宗祠里。

夜晚,细雨濛濛,倒春寒风吹动西厢房窗棂。昏黄油灯下,华昌翻阅旧日诗稿。当他读到学书学剑两不成时,不由得悲从中来。

嗒,嗒嗒。有轻微的叩门声。没错,是叩门声。开门,竟是多年未见的老友李半仙。奇香扑鼻。李半仙拎着一副卤猪蹄,笑眯眯地看着他。

转眼到了仲夏。这个午日,童子早散学了。华昌困倦欲睡。宗祠内,闯入了一个莽汉。定睛一看,却是石钵头。

石钵头拎着一副肥硕猪蹄,恭恭敬敬地放在书案上。华昌轻摇折扇,说:得非有辱斯文乎?石钵头懵懵懂懂。华昌合上折扇,说:君子不食嗟来之食。石钵头愕然。华昌站起,迈方步,七八个来回,用了大白话:有嘛介求俺?直说吧。石钵头苦着脸,说:俺老娘瘫了。李半仙的药方,求您老给半块端砚,做药引子。华昌坐下,说:奇了怪了,这端砚何处无有?为何要俺给你?石钵头说:李半仙说了,定要半块阿婆坑的端砚,甲子年中秋日戌时月圆蓄墨的。百砚斋掌柜的说,那时日,方圆几百里,只有您老先生买了一块。”“哦。华昌说,桌上有。识字么?石钵头苦笑:开过蒙,又被先生赶回家啦……略识几个字。华昌微闭双眼,说:自家看,可要看清喽。

石钵头抓过端砚。长九寸,宽五寸,厚二寸一分,份量颇重。抬起,勾头看去,砚底刻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甲子年中秋日戌时练华昌购置于河头城百砚斋。石钵头认得时日数字,说:就是这块,就是这块!说着,掏出一锭约摸五两重的银子。华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

石钵头嗫嚅不知所措了。华昌自言自语:李半仙?这个李半仙搞嘛介名堂?石钵头急了:老先生,俺…………”华昌举手截止,说:后生哥,半块,何谓半块?就不能有丝毫差错,分得来么?石钵头额上冒出冷汗,说:刀斧斫开?华昌笑了:何须如此麻烦。

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低一声。

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

(原载《天池》2016年第6期)

7.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第二段中赤裸脊背”“双肩一耸”“两个伙计手忙脚乱等处,运用了正、侧面结合手法,生动地塑造了石钵头强悍、霸气的屠夫形象。

B. 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是因为看他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

C. 小说中两处画线句子景物描写非常精炼,第一处重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第二处则主要烘托了华昌此刻惆怅、失落的心理。

D. 小说以药砚为题,含义深刻:这既是给石钵头老娘治瘫病的药引子,也是教育他要尊师重道、宽以待人的良药。

8. 请结合全文概括华昌的形象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9. 小说结尾的画线句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祖莹,字元珍,范阳遒人也。好学耽书,以昼继夜,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常密于灰中藏火,驱逐僮仆,父母寝睡之后,燃火读书,以衣被蔽塞窗户,恐漏光明,为家人所觉。由是声誉甚盛。中书监高允每叹曰: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时中书博士张天龙讲《尚书》,选为都讲。生徒悉集。莹夜读书劳倦,不觉天晓。催讲既切,遂误持同房生赵郡李孝怡《曲礼》卷上座。博士严毅,不敢还取,乃置《礼》于前,诵《尚书》三篇,不遗一字。讲罢,孝怡异之,向博士说,举学尽惊。后高祖闻之,召入,令诵五经章句,并陈大义,帝嗟赏之。以才名拜太学博士,征署彭城王元勰法曹参军,甚见重。尚书令王肃曾于省中咏《悲平城》诗,勰甚嗟其美,欲使肃更咏,乃失语云:“王公吟咏情性,声律殊佳,可更为诵《悲彭城》诗乎?肃因戏勰云:“何意《悲平城》为《悲彭城》也?勰有惭色。莹在座,即云:所有《悲彭城》,王公自未见耳。肃云:“可为诵之。莹应声云:悲彭城,楚歌四面起。尸积石梁亭,血流睢水里。肃甚嗟赏之。勰亦大悦,退谓莹曰:“即定是神口。今日若不得卿,几为吴子所屈。莹以文学见重,常语人云:文章须自出机杼,成一家风骨。何能共人同生活也?性爽侠有节气士有穷厄命途多舛者以命归之必尽见存拯时亦以此多之孝昌中,于广平王第掘得古玉印,敕召莹与黄门侍郎李琰之,令辨何世之物。莹云:“此是于阗国王晋太康中所献。乃以墨涂字观之,果如莹言,时人称为博物。累迁国子祭酒,及出帝登阼,莹以太常行礼,封文安县子。稍以功迁仪同三司,进爵为伯。薨,赠尚书左仆射、司徒公、冀州刺史。

(节选自《魏书·祖莹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性爽侠/有节气士/有穷厄命途多舛者/以命归之/必尽见存拯时/亦以此多之/

B. 性爽侠/有节气/士有穷厄命途多舛者/以命归之/必尽见存拯时/亦以此多之/

C. 性爽侠/有节气/士有穷厄命途多舛者/以命归之/必尽见存拯/时亦以此多之/

D. 性爽侠/有节气士/有穷厄命途多舛者/以命归之/必尽见存拯/时亦以此多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博士,官名,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汉武帝时设五经博士,专掌经学教授。

B. 登阼,即位。阼是大堂前东面的台阶,天子即位时践阼升殿,故借指帝位。

C. 伯,古代被君主封赏的五等爵位的第三等,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爵。

D. 薨,古代称诸侯之死,位高之人专用,后世也指有封爵的大官或大夫之死。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祖莹勤奋好学,酷爱读书。他日夜苦读,父母怕他生病,但阻止不了,他常等父母睡下,偷偷地燃火读书,并遮盖窗户,后被发觉,因此深得赞誉。

B. 祖莹才思敏捷,处变不惊。元勰想让王肃再吟咏一遍《悲平城》,由于说错名字而觉惭愧,祖莹随机应变当即诵读《悲彭城》,王肃惊叹,元勰大喜。

C. 祖莹以文见长,世人看重。他在文章创作方面有着独到之处,认为写作必须自出匠心,成一家风骨,不能随便与他人一起探讨,以防文章失去个性。

D. 祖莹博闻强识,辨物准确。皇帝下诏让祖莹与李琰之辨别所挖宝印为何世之物,祖莹说是于阗国王在晋太康时献给皇上的礼物,经验证,果如其言。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中书监高允每叹曰: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

2)以才名拜太学博士,征署彭城王元勰法曹参军,甚见重。

14. 祖莹博学多才,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其具体表现。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杜鹃花得红字

真山民

愁锁巴云往事空,只将遗恨寄芳丛。

归心千古终难白,啼血万山都是红。

枝带翠烟深夜月,魂飞锦水旧东风。

至今染出怀乡恨,长挂行人望眼中。

[] 真山民:宋朝遗民,真名不详。宋亡后隐姓埋名,好题咏,自称山民。锦水:即锦江,在四川成都。

15. 下列对这首诗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首联直写巴蜀之地愁云密布之景,暗点蜀国望帝失国后魂化杜鹃的传说,故国成空的浓重愁绪寓于眼前的愁云形象地托出,妙合无垠,且定下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B. 颔联承上而来,杜鹃鸟声声叫曰不如归去,然而千年思归的苦心无处表白,竟啼叫出血,染红了万山的杜鹃花,眷恋、怨恨之情表达至此,堪称惊心动魄。

C. 颈联动静结合,前句写枝的静,深夜月色中杜鹃花的枝条在青雾笼罩下显得朦胧静美;后句写花的动,锦水之滨的杜鹃花在徐徐的东风中婀娜招摇,动人心魄。

D. 尾联明写行人直言诗意,一个字,使诗意由鸟到花再到行人自然贯穿,层层相扣。卒章表明诗意怀乡恨,此恨长挂望眼,永无绝期。

16. 本诗和白居易的《琵琶行》中都写到杜鹃鸟,它们在诗中的作用有什么不同?请具体说明。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善假于物也。

2)蟹六跪而二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心躁也。

3____________________,挥斥方遒。

4)生乎吾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天下归心。

6)师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

8)千岩万转路不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9分)

18.下面是我国乡村学校从教30年教师荣誉徽标,请写出该徽标中除文字以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0个字。

(二)语言文字运用(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那个夏日的下午,正是我异常繁忙之时,前行的车突然被堵在半路上,此时无事可做,只好定下心来,反正进退不得,又何必心烦气躁?眺望车外,两边都是树。平时大概没有什么人会注意绿叶的,也只有此时此境的我,在暑热逼人时又恰好身处冷气车厢,才会这么(   )地欣赏起来。那一树树的叶子,繁茂而细小,在风中翻腾起伏,日光照耀下,向阳处一闪一闪,仿佛千百面小镜在争艳竞丽。平时路过多少次了,却总是视而不见。人啊!拥有的一切,既不懂得要如何珍惜,____①_总以为凡事都是必然的,今天有的,明天会照旧有;等到霎那间失去了,才(   )为何当初不曾好好把握。

这一片绿让我想起了年少时光,__②___:器具用坏修了又修;手表是要戴一辈子的;衣服只有三两件,哥传弟,姐传妹。(   )如此,日子还是过得很开心。那时候,一个大杂院里住好几家人。院子中间是公用的空地,养鸡的养鸡,养狗的养狗,剩下窄窄的角落,长了一些不起眼的花花草草,也不知道是谁种下的。公用厕所旁有一棵夹竹桃,叶子尖(   )长,叶面深绿,叶背浅绿,在展曦夕照中摇曳生姿,增添了不少生活的情趣。

19. 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好整以暇   察觉   虽然  却             B. 怡然自得   惊觉    虽然   而

C. 怡然自得   察觉   尽管  却             D. 好整以暇   惊觉   尽管   而

20.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21.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若改写成有人养鸡,有人养狗,剩下窄窄的角落,长了一些也不知道是谁种下的不起眼的花花草草,语义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孔子: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

曾子: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孟子: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老子: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庄子: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墨子: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

诸子语录,思想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相信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君子至人的形象,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比阅读,寻找细微的差别。

A项,以偏概全,与中国互联网发展同步错,原文第段为几乎与中国互联网发展同步

B项,张冠李戴,互联网错,原文第段为恰逢中国互联网……”,选项扩大范围;第二代网红的社会关注度暴增错,原文第段为《咬文嚼字》2015年年度十大流行语排名中……次年,网红社会关注度、产业化程度集中爆发,而第二代网红是“2004年前后,第二代网红崭露头角,可见,网红社会关注度、产业化程度集中爆发并非第二代网红时期。

D项,指代有误,网红群体……助推了互联网文化发展,营造了健康社会风气错,原文第段为多一些这样的网红群体,即具备丰富的知识、出众的才华……”的网红群体。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A项,无中生有。阐释了网红的概念错,文章首段并没有对网红的概念进行阐释。只是介绍了网红一词兴起的现象。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做此类题时,第一步,把握题干信息要点;第二步,逐个选项到点,概括分析,判断正误。

B项,不合逻辑。只要…………”错,原文第段为网红要长红,必须有鲜明突出的自身定位……才能获得稳定、持续的粉丝吸引力……”,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故选B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小技巧

概括每一段的段落大意,特别注意每一段的第一句和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基本上这就是文章的中心。

看标题,先将文章大致看一下,然后去看题目,带着问题去找答案。这样比较有针对性,目标明确。

不管是题目还是文章都要将关键字圈起来,特别是时间,概括性词语。例如:几乎,大概,一般,全,都,凡是这类词

找出文章表程度的词语。例如:总共、基本、大致、最等。

找出有逻辑性的关联词。例如:表转折,表因果,分层分类,举例子,并列或递进。

文章反复出现的句子,特别注意跟文章一样的句子,因为有可能张冠李戴。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传统契约就是今天的合同错误。结合在中华传统法律文化中,合同一般被称为契约。传统契约中展现的契约观念,至今仍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们对合同的看法分析,选项忽了一般被称为这一限制,传统契约相当于今天的合同。

C因为其有一套格式和内容要求错误。选项代指职业代书人,结合原文由于传统契约有一套格式和内容要求,契约往往由职业或半职业的代书人书写分析,应该是传统契约有一套格式和内容要求

D最早出现在西周错,结合原文史料表明,我国传统契约实践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形成了深厚的制度沉淀。目前能够解读出来的最早传世契约资料铭刻于青铜礼器上,记录了西周贵族之间就土地、奴隶等财产进行交换的行为分析可知,原文说的是目前能够解读出来的最早传世契约资料。

故选B

5x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C以说明契约精神在明清的显著提升错误。结合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明清时的士人开始收集整理契式文本,雕印成书并广为传播,如《尺牍双鱼》《五车万宝全书》等”“丰富的契约实践与深厚的书写传统塑造了中国人的契约观念。一是推崇信守契约的精神等分析可知,只是证明清人对契约精神的重视,不能看出显著提升

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对此可寻有大量的调解记载错误。结合传统社会的乡规民约中也积累了大量对契约争议进行调解的习惯分析,是乡规民约中有对契约争议进行调解的习惯,而不是有大量的调解记载

故选D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需要首先明确题干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文本,结合文本内容来筛选比对,分析鉴赏选出正确答案。

B项,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表述错误。结合文本后面的内容分析可知,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主要是因为他内心对华昌这样的读书人的憎恶和鄙视。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人物形象特点分析。解答此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人物形象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的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

华昌的形象特点,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如从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可知,华昌斯文谦和,穷困潦倒;根据文本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可知,华昌隐忍退让;根据文本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低一声。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可知,华昌身怀绝技;根据文本华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可知,华昌正直善良,宽容大度。

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本结构内容理解与分析。小说结尾常见的作用:突出波澜,震撼人心;照应前文,不突兀。留下空白给读者想象空间,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深化主题;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令人回味。耐人寻味;给人以喜悦欣慰之感;反应美好愿望。

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小说结尾出人意料。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华昌明明身怀绝技,却不计较石钵头的多次挑衅,突出了他的隐忍大度,丰富了人物的形象。结合华昌的语言等内容分析,如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等,小说结尾揭示作品的主题,更好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题:生活中应当尊重他人、宽容大度。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士有穷厄命途多舛者中,是主语,之前断开,排除AD

时亦以此多之中,表时间状语,之前断开,排除AB

本题中划线句的意思是祖莹性情豪爽,气节很高,处境困窘失意、命运充满不顺屡受挫折的士大夫,都会托命于他,他必然会尽力关怀救助,当时人也因此夸奖他

故选C

11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能力。

D项,后世也指有封爵的大官或大夫之死错误,大夫的死为。帝王崩,诸侯薨,士不禄,大夫卒,庶人死。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

C项,不能随便与他人一起商榷错误,原文指写作不能和别人求同。原文文章须自出机杼,成一家风骨。何能共人同生活也?意思是文章必须自出匠心,成一家风骨。生活经历不同,怎么能会同别人有一样的风格呢?

故选C

13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能力。

1)中,常常;才器,才能和器局;远至,远大前途。

2)中,授予官职;征署,征召担任;,表被动,被。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本内容的能力。

催讲既切,遂误持同房生赵郡李孝怡《曲礼》卷上座。博士严毅,不敢还取,乃置《礼》于前,诵《尚书》三篇,不遗一字,意思是博士十分着急地催促他去讲课,忙乱中祖莹误把同房间学生李孝怡的《礼》拿到讲台上去了。博士十分严厉,祖莹不敢回去换书,于是只好把《礼》放在前面,背诵《尚书》里三篇文章,竟不漏一字,即祖莹讲学误拿《曲礼》,能口诵《尚书》三篇,不漏一字;

后高祖闻之,召入,令诵五经章句,并陈大义,帝嗟赏之,意思是后来高祖听说此事,召他入内宫,要他诵背五经章句,并讲述大义,皇帝赞叹不已,即高祖令他诵背五经章句并讲述大义,听后赞赏不已;

悲彭城,楚歌四面起。尸积石梁亭,血流睢水里,意思是悲彭城,楚歌四面起。尸积石梁亭,血流睢水里,即祖莹诵读《悲彭城》,替元勰解困;

孝昌中,于广平王第掘得古玉印,敕召莹与黄门侍郎李琰之,令辨何世之物。莹云:‘此是于阗国王晋太康中所献。乃以墨涂字观之,果如莹言,时人称为博物,意思是孝昌年间,在广平王府第挖得古代玉印,皇帝下诏让祖莹与黄门侍郎李琰之去辨别它是什么时代的东西。祖莹说:这是于阗国王在晋朝太康年间献给皇上的礼物。于是用墨涂字验看,果然像祖莹所说那样,当时人称赞他博闻多识,即祖莹能够准确识别古代玉印。

【点睛】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注意重点字,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

参考译文:

祖莹,字元珍,是范阳遒县人。祖莹刻苦好学,沉湎于书籍之中,夜以继日,父母担心他会读出病来,想禁止他苦读却禁止不了。他经常在炭灰之中藏着火种,赶走仆人,等父母睡觉之后,偷偷地燃火读书,用衣被遮住窗户,以防泄漏光亮,被家人发觉。由此他的声誉更高了。中书监高允常常赞叹说:这青年的才能和器局,不是诸生所能赶得上的,终将有远大前途。当时中书博士张天龙讲授《尚书》,选他为都讲。学生们全部集合,祖莹晚上读书太劳累了,竟不知天亮了。博士十分着急地催促他去讲课,忙乱中祖莹误把同房间学生李孝怡的《礼》拿到讲台上去了。博士十分严厉,祖莹不敢回去换书,于是只好把《礼》放在前面,背诵《尚书》里三篇文章,竟不漏一字。讲完之后,李孝怡感到惊异,向博士说明了原委,学中师生全都大为惊奇。后来高祖听说此事,召他入内宫,要他诵背五经章句,并讲述大义,皇帝赞叹不已。祖莹凭借才学名声被任命为太学博士,被征召为彭城王元勰的法曹参军,很受器重。尚书令王肃曾经吟咏一首《悲平城诗》,彭城王元勰很是叹赏其文辞优美,想让王肃再吟咏,却失口说:王公您吟咏情性,词语声律,都特别优美,是不是可以再吟一遍《悲彭城诗》?王肃就开玩笑说:怎么《悲平城》变成了《悲彭城》了?元勰面有惭愧之色。祖莹当时在座,就说:有《悲彭城》,只不过是王公您没有见过。王肃说:可以为我们读一读。祖莹应声诵读:悲彭城,楚歌四面起。尸积石梁亭,血流睢水里。王肃听罢,很是惊叹赞赏。元勰也大为高兴,回来对祖莹说:你真是神嘴啊。今天若不是你,我差点被吴子所压服。祖莹以文学为世人所重,他常对人说:文章必须自出匠心,成一家风骨。生活经历不同,怎么能会同别人有一样的风格呢?祖莹性情豪爽,气节很高,处境困窘失意、命运充满不顺屡受挫折的士大夫,都会托命于他,他必然会尽力关怀救助,当时人也因此夸奖他。孝昌年间,在广平王府第挖得古代玉印,皇帝下诏让祖莹与黄门侍郎李琰之去辨别它是什么时代的东西。祖莹说:这是于阗国王在晋朝太康年间献给皇上的礼物。于是用墨涂字验看,果然像祖莹所说那样,当时人称赞他博闻多识。他多次升迁后担任国子祭酒,等到出帝登基,祖莹以太常卿的身份主持大礼,被封为文安县子。渐渐地因功迁升仪同三司,晋封为伯爵。他去世以后,朝廷追赠他为尚书左仆射、司徒公、冀州刺史。

15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C项,颈联动静结合错误,应该是虚实结合,杜鹃啼血,染红杜鹃花,于是杜鹃花也就充满了愁思怨情,它在夜月的照耀下,丛生的枝叶,萦绕着青翠的烟雾。这句状夜中之花极神,与夜的朦胧融成一气,升腾起一片悲凉之气。此句为实写;对句改为虚拟,由冷月照射着的花,返带杜鹃鸟,说杜鹃鸟的精魄一定仍然记挂着往日锦江边的东风。这是诗人想象的场景,诗铸情造景,孤峭凄迷,缠绵感人。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及古代诗歌对比鉴赏的能力。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要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语,结合诗人的经历及写作背景进行分析鉴赏。

考生可以从以下角度作答本题,本诗首句写杜鹃鸟,愁锁巴云,直接由杜鹃典故生发,使人联系到望帝杜宇化成杜鹃的哀怨故事,为全诗定凄凉黯然的基调。第二句说杜鹃鸟把满腔的遗恨,寄托在满山遍野鲜红怒放的杜鹃花上,也就带出了杜鹃花,呼应标题。表明一切都可忘怀,但对故国刻骨铭心的思念不能忘。颔联承上,仍写杜鹃鸟,啼声犹如不如归去,啼到出血表达思归苦心和怨恨。颈联出句又借冷月照射着的花,返带杜鹃鸟,说杜鹃鸟的精魄一定仍然记挂着往日锦江边的东风。体现出作者的故乡之思,百死不悔。故杜鹃鸟对抒情和全文结构起到点染作用;《琵琶行》中,白居易说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在这里早晚能听到的是什么呢?尽是杜鹃猿猴那些悲凄的哀鸣。地势荒僻,环境恶劣,举目伤怀,一点开心解闷的东西都没有。写诗人贬官九江以来的孤独寂寞之感。以荒凉的环境衬托出诗人悲凉的心境。杜鹃的哀鸣声加深了诗人的痛苦孤寂。

17题详解】君子生非异也    (2).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3).书生意气    (4).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5).周公吐哺    (6).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7).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8).迷花倚石忽已暝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默写能力。

考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注意如下重点字词的写法:生、鳝、哺、受、暝。

18题详解】该徽标由数字“30”、书法体汉字和蜡烛组成一个字。徽标展示了乡村教师长年坚守乡村、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题干要求,写出该徽标除文字以外的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仔细观察荣誉徽标可知徽标由汉字、数字“0”和燃烧的蜡烛组成。又像数字“3”,它与“0”组成数字30.整体图形构成汉字,代表乡村教师从教30年。寓意要联系活动主题,指出其普遍意义。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词语的能力。做此类题要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词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本题要求选择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第一处,好整以暇,既严整有序又从容不迫。用于形容军队,也可用于个人。怡然自得,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语境是此时此境的我,在暑热逼人时又恰好身处冷气车厢,才会这么从容地欣赏起来,此处强调的是得到闲暇的从容,而不是强调高兴满足,故选好整以暇,从而排除BC

第二处,察觉,是主动发现、了解;而惊觉,指因受到惊动而有所察觉;警觉。语境是:等到霎那间失去了,才惊讶地发现、察觉为何当初不曾好好把握。故此处用惊觉,从而排除A项。

第三处,选关联词,尽管虽然都有表是转折的意味,但尽管是让步转折,要委婉些,其后往往搭配;而虽然表转折,其后搭配的是但是。本处后面的语境是日子还是过得很开心,其中有关联词,显然搭配尽管

第四处,也是选关联词,表转折;多表并列,句子中讲夹竹桃的叶子的特点,显然是尖而长。综合以上分析:

故选D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具体为语境补写题。首先,要阅读全段,了解文段内容,把握话题中心;其次,标出句子,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接着,注意关联词的暗示作用和含义;再次,结合语段的表达方式,看到底是议论性的文字还是说明性的文字,还是记叙描写类的。因为,不同的表达方式,其文字组合、语句间的逻辑关系是不同的。最后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

第一句前面的语境是人啊!拥有的一切,既不懂得要如何珍惜,显然是构成……又(也)的并列结构,从句意来看,前面是不懂得要如何珍惜,显然后面是不觉得、不懂得……” ,从后文等到霎那间失去了可推知是也不觉得会瞬失去。第二句后面有一个冒号,表是后面的内容是阐述、补充说明,从文中器具用坏修了又修;手表是要戴一辈子的;衣服只有三两件,哥传弟,姐传妹说明那时候物质实在太匮乏了。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赏析句子,首先指出句子运用的手法,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是如何运用该手法,最后指出句子运用该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表达作者什么情感。比较原句和修改后的两个句子,找出两句话中不同的地方,通过对其修辞手法、句式特点和语气的分析,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语言的生动、形象。本题要求比较句子的表达效果,原句养鸡的养鸡,养狗的养狗,剩下窄窄的角落,长了一些不起眼的花花草草,也不知道是谁种下的主要运用的反复的修辞手法,既显得口语化,充满生活气息,而且对来音韵和谐,朗朗上口。而改后有的人……有的人,少了这种韵律和口语化的气息。另外,原句长了一些不起眼的花花草草,也不知道是谁种下的采用的是倒装句,强调的是不知道是谁种下的。总之,原句比改写的句子更能表现大杂院的人生活在一起,其乐融融、非常温馨和谐的特点。

【点睛】作答补写题,第一,要把握表达方式,确定语言特征;第二,要整体理解材料,把握语段中心;第三,要关注前后内容,做到前勾后连;第四,要斟酌填写语句,做到简洁准确。

22题详解】例文:

与我有关

几十年前,战乱频仍,山河破碎。鲁迅先生于国家民族危亡之际,提笔写下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这闪耀着人文主义光辉的话语,恍若黄钟大吕般抖落了历史的尘埃,在今天仍然不绝如缕,振聋发聩。

或许有人质疑,个人的行为是否具有撼动社会的力量;或许有人不屑,明哲保身方为上策,奉献爱心是不是有点儿傻。但你可曾听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没有人生活在象牙塔里,社会是由每个人组成的有机组织。个体的力量或许微小,但每个人都扛起肩上的责任,这社会、这国家才会变得更好。

古仁人之心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有家才能治国平天下。所以怀才不遇者多作诗填词以发愤慨之情,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艰难使人月下独酌,对影三人,偏安一隅而内心茫然。然而,时代脚步浩浩荡荡,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使人们可以拿起比杆做枪,撕心裂肺地呐喊: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这是何等雄浑的醒世良言,即使穷途末路依旧心怀天下

不要总说我们年龄尚小,你须知道你与这个世界息息相关。前段时间北京少年组队前往台湾,帝吧少年出征了,他们打出我们的追求是星辰大海的口号,迅速攻占了台湾的电视台、报刊、广播台,与那些大人们,唇枪舌战,凭着他们的少年热血,未见退缩。他们时刻谨记自己的祖国,哪怕只是尽些绵薄之力。但他们的言行举止印在了我们的眼里,印在了世界眼中,他们赢得了阵阵掌声,他们将祖国的责任与自己紧紧相连,向世界展现了中国少年之雄风。

或许你又会说,我对于社会不过是一粒沙,微不足道,不过是一滴水,平凡无奇。国计民生的大事,我的努力不过九牛一毛,雪灾、地震的大难,我的付出也不过杯水车薪,无力回天。然而,朋友,你可曾听老子说过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人是应当追求点价值和意义的,或许我们很难名垂青史,流芳百世,但我们可以坦然地告诉子孙,我为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作了应有的贡献,我无愧于心。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从中我们看到了强烈的责任感,一种以天下兴衰、民间疾苦为已任的精神,也正是这种精神,让鲁迅先生登上了二十世纪的巅峰,祓除苦痛,医治创伤。当他身披民族魂的大旗远去时,华夏的青史上也早已刻下了他的功勋。

朋友,放弃那看似充分正当,实则软弱无力的借口吧,那只是掩耳盗铃的自我安慰;重拾那被人忘却但日益重要的社会责任感吧,这才是中华民族再次崛起的阶梯。

在他人遭受欺侮时,请出手相援;在他人深陷苦痛时,请以爱呵护;当国泰民安时,我们才能自豪地宣布,这与我相关。

【详解】本题考查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能力。

【审题】材料给出了六句名言,考生首先需要逐一理解名言的含义,然后抓住其中两三则的共同点来立意写作。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意思是,爱好仁德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受人愚弄。这就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学习读书能使人明智。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意思是,读书人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材料强调了人的毅力责任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意思是,君主以百姓快乐为快乐,百姓也会以君主的快乐为快乐。材料主要是说应当把自己的命运与人民放在一起,提倡人应当有社会责任感。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意思是,不离失本分的人就能长久不衰,身虽死而仍存的,才算真正的长寿。指那些对人类社会有过大贡献或者品德高尚的人,他们虽然死了,但是活在人们心中,被人怀念千秋万世,所以是长寿的。启发人们思考人生的意义。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意思是修养最高的人能任顺自然、忘掉自己,修养达到神化不测境界的人无意于求功,有道德学问的圣人无意于求名。主张人不要被功名利禄所束缚。

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凡是天下的祸患,掠夺与怨恨,让它们不出现,原因就在于人们之间要相爱。主张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友爱,和睦相处。

纵观这几则材料,有对自身道德修养的思考,比如人应当读书、学习来使自己更加明智;应当抛开功名利禄的束缚,达到精神的自由;人无论何时都不能失去本心。还有关于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思考,比如人与人之间应当友爱互助;人不能仅仅考虑自己,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只有把自己与他人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为他人和社会的幸福而奋斗,这样的人生才有价值和意义,才能流芳百世。

考生还要注意要求部分,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出自己的感触和思考。

【立意】1.选择①⑤,谈人如何才能做到智慧明达,何为智慧明达。读书使人睿智,抛开名利诱惑的人才是智慧的,才能实现精神的自由。

选择②③④,谈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人只有承担起属于自己的社会责任,把自己的命运与他人与祖国、社会相联系,这样的人生才是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

选择③⑥,谈相处之道。无论处于什么地位,都应该秉持人与人平等相爱的相处之道,多为他人着想,这样社会才会和谐,自己也才会得到真正的快乐。

【素材】1.放眼历史,那些彪炳千秋的伟人,哪一个不是有高度责任感,以天下为己任的人呢?他们认为天下苍生的疾苦与己有关,国家的兴亡与己有关,所以才忧国忧民,救百姓于水火,挽狂澜于既倒。在和平繁荣的新时代,我们同样需要树立责任意识,职业责任、社会责任、国家责任。有人曾经说过,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并正在形成的两大精神:一是以生命至上为核心的仁爱精神,二是以社会参与和承担为核心的责任意识。“80“90的这一代青年绝不是自私的一代,而是有责任感、有献身精神的一代。汶川地震救灾前线上有他们的身影,北京奥运志愿者中有他们匆匆的步履,国庆阅兵式上有他们飒爽的英姿……

在接受的同时,在外界浮躁烦嚣之中,我们要保持本心,君子慎其独,即使我身处这个时代,也要防范受外界不利因素的侵蚀,在人后规范自身,修养脾性,保持君子风范,在这个信息碎片化,泛娱乐化的时代,不受纷繁喧闹所干扰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个追名逐利的社会不受名利所累,主动与外界的污浊划清界限。更是崇高品质的表现,也是我们应该追求的境界。

孟子曰: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上溯远古,大禹爱民,为民谋利,治理黄河,三过家门而不入,深受爱戴,于是他被载入史册,名垂千古,大禹治水的佳话更是有口皆碑。信陵君爱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于是,贤能之士如潮水涌来,三千食客使秦不敢加兵谋魏,侯赢屈自己而就公子之名,北乡自刭以送公子,爱人让信陵君在历史的群星之中愈发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