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建安《药砚》入选郫县二中高三语文联考试卷(全) 练建安 上传

单篇 作者授权首发

52次点击|3次点赞

赞一下

练建安《药砚》入选郫县二中高三语文联考试卷(全)


360截图20240710162559260.jpg360截图20240710162630197.jpg360截图20240710162743097.jpg

2021年郫县第二中学高三语文第三次联考试题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脱离了具体画面的孤立的笔墨,其价值等于零。

我国传统绘画大都用笔、墨绘在纸或绢上,笔与墨是表现手法中的主体,因之评画必然涉及笔墨。逐渐,舍本求末,人们往往孤立地评论笔墨。喧宾夺主,笔墨倒反成了作品优劣的标准。

构成画面,其道多矣。点、线、块、面都是造形手段,黑、白、五彩,渲染无穷气氛。为求表达视觉美感及独特情思,作者寻找任何手段,不择手段,择一切手段。果真贴切地表达了作者的内心感受,成为杰作,其画面所使用的任何手段,或曰线、面,或曰笔、墨,或曰××,便都具有点石成金的作用与价值。价值源于手法运用中之整体效益。威尼斯画家味洛内则(Veronese)指着泥泞的人行道说:我可以用这泥土色调表现一个金发少女。他道出了画面色彩运用之相对性,色彩效果诞生于色与色之间的相互作用。因之,就绘画中的色彩而言,孤立的颜色,赤、橙、黄、绿、青、蓝、紫,无所谓优劣,往往一块孤立的色看来是脏的,但在特定的画面中它却起了无以替代的效果。孤立的色无所谓优劣,则品评孤立的笔墨同样是没有意义的。

屋漏痕因缓慢前进中不断遇到阻力,其线之轨迹显得苍劲坚挺,用这种线表现老梅干枝、悬崖石壁、孤松矮屋之类别有风格,但它替代不了米家云山湿漉漉的点或倪云林的细瘦俏巧的轻盈之线。若优若劣?对这些早有定评的手法大概大家都承认是好笔墨。但笔墨只是奴才,它绝对奴役于作者思想情绪的表达,情思在发展,作为奴才的笔墨手法永远跟着变换形态,无从考虑将呈现何种体态面貌。也许将被咒骂失去了笔墨,其实失去的只是笔墨的旧时形式,真正该反思的应是作品的整体形态及其内涵是否反映了新的时代风貌。

岂止笔墨,各种绘画材料媒体都在演变,但也未必变了就一定新,新就一定好。旧的媒体也往往具备不可被替代的优点,如粗陶、宣纸及笔墨仍永葆青春,但其青春只长驻于为之服役的作品的演进中。脱离了具体画面的孤立的笔墨,其价值等于零,正如未塑造形象的泥巴,其价值等于零。

(吴冠中《笔墨等于零》)

材料二:

我的老朋友吴冠中先生近年来提出一个很响的口号——“笔墨等于零。作为一个以中国画安身立命的从业人员,我不能接受吴先生的这一说法。

我一直很欣赏吴先生的油画,我认为他的油画最大的特点就是有笔墨。他从中国画借鉴了很多东西用到他的油画风景写生中,比如他的灰调子同水墨就有关系,笔笔出,而不是涂和描出。虽然油画的笔墨同中国画的笔墨不同,但吴先生的油画风景写生因有这种的意趣,就有那么一股精神。吴先生把他在油画风景写生中融会中国笔墨的心得直接用到水墨画时,对线条的意识更自觉了,线条在他的画上到处飞舞,的确给人以新鲜的刺激。比传统中国画家或者新的学院派中国画家都要画得自由随意,形式感更强、抽象韵味更浓。

人们对于他的水墨画作品表示欢迎的同时,也建设性地希望他在笔墨上尤其是用笔上更讲究一点、更耐看一点。吴先生的画既然以线条为主要手段,人们就有理由除了要求线条有造型功能以及吴先生特别强调的形式感以外,本身耐看。作为一种语言,离开了它依附的体形和题材,独立地面对观众挑剔的目光,这种目光有上千年文化的熏陶,品味是很高雅的,它是每一个中国画家的畏友。当然,吴先生就那样抒写他的性情,也是一格,他可以有很多理由来说明自己为什么要这样画,或者只能这样画。

一切中国绘画的审美认识、审美评价、审美实践都要从书画同源的文化共生现象出发,而这一共生的基础是一种工具文化。中国古人直接用这一工具名词来定义这一工具文化,它实际上包括笔性、笔力、笔姿、笔韵、笔格这样一个分析和评价体系。作为中国书画艺术要素甚至是本体的笔墨,肯定有一些经由民族文化心理反复比较、鉴别、筛选,并由若干代品格高尚、修养丰厚、悟性极好、天分极高而又练习勤奋的大师反复实践、锤炼,最后沉淀下来的特性。人们看一幅中国画,绝对不会止于把线条(包括点、皴)仅仅看做造型手段,他们会完全独立地去品味线条(包括点、皴)的笔性,也就是黄宾虹所说的内美。他们从这里得到的审美享受可能比从题材、形象甚至意境中得到的更过瘾。这就是中国画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理由,也是笔墨即使离开物象和构成也不等于零的原因。

在中西绘画一百年的交融中,什么主题也好、题材也好、意境也好、视点也好、构成也好、色彩也好,中国画敞开怀抱采取了开放吸收的态度,使中国画面貌翻新。中国画不是油画,不是水彩,不是水粉,不是素描,不是版画。如果立定笔墨,中国画倒是有足够的涵量来吸收消化这些画种的因素;如果放弃笔墨,让中国画像这像那而就是不像自己。

笔精墨妙,这是中国文化慧根之所系,如果中国画不想消亡,这条底线就必须守住。

(张仃《守住中国画的底线》,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画家作画,如能贴切地表达作者的内心感受,他所使用的任何手段,便都具有点石成金的作用与价值。

B.绘画中的色彩本是孤立的,但在色与色的相互作用下,某一种色彩在画面中会产生无以替代的效果。

C.屋漏痕笔法的轨迹显得苍劲坚挺,但它比不上米家云山湿漉漉的点或倪云林的细瘦俏巧的轻盈之线。

D.古往今来,绘画所用的笔墨等材料媒体一直在演变,但旧的媒体不可被替代,新的也未必就一定好。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评画必然涉及笔墨,因为传统绘画大都用笔、墨绘在纸或绢上,笔与墨是表现手法中的主体。

B.吴冠中借鉴中国画中的笔墨,其灰调子的风景写生油画有那么一股精神,是因为有了的意趣。

C.吴冠中画中的线条抒写了他自己的性情,具有自己的特点,但他对线条的认识,跟张仃并不相同。

D.中国书画艺术中笔墨的优秀成分,是经历了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的选择、优秀大师的锤炼,最后沉淀下来的。

3.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所述观点的一项是(   )

A.泰山之雄,峨眉之秀,其所以不及图画之耐读者,无笔墨也。(孟兰亭)

B.国画的线条、墨韵处处都透露着抽象之美,它有着独立的审美价值。(范曾)

C.凡未操笔,当凝神著思,豫在目前,所以意在笔先。(韩拙)

D.笔墨的功力差,往往使画面软弱,降低了中国画的特色。(李可染)

4.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吴冠中笔墨等于零的具体内容。

5.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战士

孙犁

那年冬天,我住在一个叫石桥的小村子。村子前面有一条河,搭上了一个草桥。天气好的时候,从桥上走过,常看见有些村妇淘菜;有些军队上的小鬼,打破冰层捉小沙鱼,手冻得像胡萝卜,还是兴高采烈地喊着。

这个冬季,我有几次是通过这个小桥,到河对岸镇上,去买猪肉吃。掌柜是一个残疾军人,打伤了右臂和左腿。这铺子,是他几个残疾弟兄合股开的合作社。

第一次,我向他买了一个腰花和一块猪肝。他摆荡着左腿,用左手给我切好了。一般的山里的猪肉是弄得粗糙的,猪很小就杀了,皮上还带着毛,涂上刺眼的颜色,煮的时候不放盐。当我称赞他的肉有味道和干净的时候,他透露聪明地笑着,两排洁白的牙齿,一个嘴角往上翘起来,肉也多给了我一些。

第二次,我去是一个雪天,我多烫了一壶小酒。这天,多了一个伙计:伤了胯骨,两条腿都软了。

三个人围着火谈起来。

伙计不爱说话。我们说起和他没有关系的话来,他就只是笑笑。有时也插进一两句,就像新开刃的刀子一样。谈到他们受伤,掌柜望着伙计说先还是他把我背到担架上去,我们是一班,我是他的班长。那次追击敌人,我们拼命追,指导员喊,叫防御着身子,我们只是追,不肯放走一个敌人!”

那样有意思的生活不会有了。

伙计说了一句,用力吹着火,火照进他的眼,眼珠好像浮在火里。掌柜还是笑着,对伙计说:“又来了,”他转过头来对我,“他沉不住气哩,同志。那时,我倒下了,他把我往后背了几十步,又赶上去,被最后的一个敌人打穿了胯。他直到现在,还想再干干呢!”

伙计干脆地说:“怨我们的医道不行么!”

怎样?”我问他。

不能换上一副胯骨吗,如能那样,我今天还在队伍里。难道我能剥一辈子猪吗?”

小心你的眼”!掌柜停止了笑对伙计警戒着,使我吃了一惊。

他整天焦躁不能上火线,眼睛已有毛病了。

我安慰他说,人民和国家记着他的功劳,打走敌人,我们有好日子过。

什么好的生活比得上冲锋陷阵呢?”他沉默了。

第三次我去,正赶上他两个要去赶集,我已经是熟人了,掌柜的对伏在锅上的一个女人说:照顾这位同志吃吧。新出锅的,对不起,我不照应了。

那个女子个子很矮,衣服上涂着油垢和小孩尿,正在肉皮上抹糖色。我坐在他们的炕上,炕头上睡着一个孩子,放着一个火盆。

女人多话,有些泼。她对我说,她是掌柜的老婆,掌柜的从一百里以外的家里把她接来,她有些抱怨,说他不中用,得她来帮忙。

我对她讲,她丈夫的伤,是天下最大的光荣记号,她应该好好帮他做事。这不是一个十分妥当的女人。临完,她和我搅缠着一毛钱,说我多吃了一毛钱的肉。我没办法,照数给了她,但正色说:我不在乎这一毛钱,可是我和你丈夫是很好的朋友和同志,他回来,你不要说,你和我因为一毛钱搅缠了半天吧!”

这都是一年前的事了。第四次我去,是今年冬季战斗结束以后。一天黄昏,我又去看他们,他们却搬走了,遇见一个村干部,他和我说起了那个伙计,他说:“那才算个战士!扫荡开始了,我们的队伍已经准备在附近作战,我派了人去抬他们,因为他们不能上山过岭。那个伙计不走,他对去抬他的民兵们说:你们不配合子弟兵作战吗?民兵们说:配合呀!他大声喊:!那你们抬我到山头上去吧,我要指挥你们!民兵们都劝他,他说不能因为抬一个残废的人耽误几个有战斗力的,他对民兵们讲:你们不知道我吗?我可以指挥你们!我可以打枪,也可以扔手榴弹,我只是不会跑罢了。民兵们拗他不过,就真的带好一切武器,把他抬到敌人过路的山头上去。你看,结果就打了一个漂亮的伏击战。

临别他说:“你要找他们,到城南庄去吧,他们的肉铺比以前红火多了!”

一九四一年于平山

(有删改)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描写了抗日根据地石桥村冬季河边村妇淘菜、小战士捉鱼的场景,场面祥和、有趣,富有生活气息,展示了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

B. 小说讲究叙事策略,为叙述者,巧妙地串联几次对话,将几个不同时空的故事片段链接在一起,叙事灵活自由,节奏明快流畅。

C. “一毛钱的搅缠”,刻画了掌柜女人的泼辣和小气,与掌柜形象形成鲜明对比,突出英雄不被理解的苦闷,从侧面表现掌柜一家生活的艰难。

D. 小说讲述抗战中几位受伤的战士的故事,真实生动地展现了这一特殊群体的精神风貌,讴歌了抗日根据地军民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

7. 小说中伙计的性格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8. “战士故事的讲述者最后变为村干部”,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练建安

阳光朗照,河头城浮动飘忽的浓雾渐渐消散。

石钵头赤裸脊背,噔噔踏入石坝码头肉铺摊点,立定,双肩一耸,大块猪肉扇啪嗒一声脆响,平摊在了肉案上。两个伙计手忙脚乱,将猪肉扇挂上一根铜皮红木大秤。一个掌挂钩,一个挪秤砣报数:二百……三十一斤半。石钵头斜了他们一眼,操起两把剔骨尖刀,咔咔磨擦,笑骂:黄疸后生!

墟镇巷道,湿漉漉的,水气淋漓。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

石钵头认得此人,是个老童生。传说是满腹诗书,考到胡子花白,连一个秀才也没捞着。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石钵头扭头噗地吐出了一口浓痰。

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问:前蹄,几多钱啊?石钵头利刀游走剔骨,沙沙响。老弟,几多钱?华昌再问。石钵头说:现钱,不赊账。华昌说:你这后生哥啊,好没道理,咋就说俺要赊账呢?

石钵头说:搞笑嘴!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华昌说:无怨无仇,做嘛介不卖?石钵头斫下猪蹄,说:看好了,可是这副?华昌点头。石钵头抓起猪蹄,猛地往后抛入汀江,说:俺要敬孝龙王爷。不行么?华昌拣起制钱,一声不吭地走了。身后传来阵阵哄笑声。

半个月后,华昌带着几个破蒙童子江岸踏青,歇息于城东风雨亭。彼时,石钵头正惬意地嚼吃着亭间售卖的糠酥花生。一扬手,花生壳撒落遍地。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先生教俺一本书,俺教先生打野猪。野猪逐过河,逐去先生背驼驼……”

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

华昌是邻县武邑山子背人。山子背距河头城七八铺远。他那蒙馆设在张家大宗祠里。

夜晚,细雨濛濛,倒春寒风吹动西厢房窗棂。昏黄油灯下,华昌翻阅旧日诗稿。当他读到学书学剑两不成时,不由得悲从中来。

嗒,嗒嗒。有轻微的叩门声。没错,是叩门声。开门,竟是多年未见的老友李半仙。奇香扑鼻。李半仙拎着一副卤猪蹄,笑眯眯地看着他。

转眼到了仲夏。这个午日,童子早散学了。华昌困倦欲睡。宗祠内,闯入了一个莽汉。定睛一看,却是石钵头。

石钵头拎着一副肥硕猪蹄,恭恭敬敬地放在书案上。华昌轻摇折扇,说:得非有辱斯文乎?石钵头懵懵懂懂。华昌合上折扇,说:君子不食嗟来之食。石钵头愕然。华昌站起,迈方步,七八个来回,用了大白话:有嘛介求俺?直说吧。石钵头苦着脸,说:俺老娘瘫了。李半仙的药方,求您老给半块端砚,做药引子。华昌坐下,说:奇了怪了,这端砚何处无有?为何要俺给你?石钵头说:李半仙说了,定要半块阿婆坑的端砚,甲子年中秋日戌时月圆蓄墨的。百砚斋掌柜的说,那时日,方圆几百里,只有您老先生买了一块。”“哦。华昌说,桌上有。识字么?石钵头苦笑:开过蒙,又被先生赶回家啦……略识几个字。华昌微闭双眼,说:自家看,可要看清喽。

石钵头抓过端砚。长九寸,宽五寸,厚二寸一分,份量颇重。抬起,勾头看去,砚底刻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甲子年中秋日戌时练华昌购置于河头城百砚斋。石钵头认得时日数字,说:就是这块,就是这块!说着,掏出一锭约摸五两重的银子。华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

石钵头嗫嚅不知所措了。华昌自言自语:李半仙?这个李半仙搞嘛介名堂?石钵头急了:老先生,俺…………”华昌举手截止,说:后生哥,半块,何谓半块?就不能有丝毫差错,分得来么?石钵头额上冒出冷汗,说:刀斧斫开?华昌笑了:何须如此麻烦。

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低一声。

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

(原载《天池》2016年第6期)

9.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第二段中赤裸脊背”“双肩一耸”“两个伙计手忙脚乱等处,运用了正侧面结合的手法,生动地塑造了石钵头强悍、霸气的屠夫形象。

B. 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是因为看他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

C. 小说中两处画线句子景物描写非常精炼,第一处重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第二处则主要烘托了华昌此刻惆怅、失落的心理。

D. 小说以药砚为题,含义深刻:这既是给石钵头老娘治瘫病的药引子,也是教育他要尊师重道、宽以待人的良药。

10. 请结合全文概括华昌的性格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11. 小说结尾有什么独到之处,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无复再言!

……

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1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扶辇下除           除:殿阶             B.虽蒙斧钺汤镬       虽:虽然

C. 如惠语以让单于     让:责备             D.谢汉使曰           谢:道歉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14.选出对陆游的《书愤》一诗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 这首陆游的晚年之作,抒发了作者内心慷慨激愤、报国之志难酬的抑郁之情,激昂中透着悲怆。

B. 首联写他回顾往事,亲临抗金战争的第一线,满怀着收复故土的胜利希望,北望中原,收复故土的豪情壮志,坚定如山,气如山三字描写出他当年的激奋心情。

C. 颔联用了列锦手法(即意象直接组合),把分别表示军队、时令,地名的名词并列叠加在一起,构成了雄健激越的艺术画面:乘楼船,冒夜雪,奋战在瓜洲渡;骑铁马,顶秋风,激战于大散关。

D. 尾联引用檀道济的典故,除了感叹自己不能像檀道济一样实现北伐愿望而流露出失意、悲怆之情外,在与其相比中也体现了诗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腔爱国情怀。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三峡》中,郦道元描写春冬之时江水十分清澈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劝学》中,荀子认为踮起脚向远处看,比不上登上高处时见得广远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蜀道难》中,李白写出了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9分)

16.请按提示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编者按文字进行压缩。

劳动教育成为今年教育领域的高频热词:劳动教育纳入教育方针,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等。劳动教育不仅是党和国家对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发展对教育现代化的重要要求。劳动教育,应该是素质教育最厚实、最质朴、最关键的部分,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这是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亦能为其身心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然而,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劳动却长期缺位,种种因素也导致劳动教育在推进过程中,遇到不少困难。该如何让青少年发现劳动之美、体验劳动乐趣、创造劳动价值、享受劳动成果,依然是一个待解难题,考验着教育者、家庭以及社会的智慧。

(1)从社会舆论角度看,劳动教育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0)

(2)从学生发展角度看,劳动教育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5)

(3)从实施现状角度看,劳动教育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0)

(二)语言文字运用(11分)

17.请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然后回答问题。

(1)请为漫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8个字)

(2)请就漫画谈谈你的认识。(不超过80个字)

四、写作(60分)

18.生活中总会有一些人或事被我们忽略,有些忽略或许应该,有些忽略或许不应该……请以忽略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条件缺失,原文的表述是果真贴切地表达了作者的内心感受,成为杰作,其画面所使用的任何手段,或曰线、面,或曰笔、墨,或曰××,便都具有点石成金的作用与价值,所以他所使用的任何手段,便都具有点石成金的作用与价值的画作须是杰作

C.无中生有,原文的表述是“……但它替代不了米家云山湿漉漉的点或倪云林的细瘦俏巧的轻盈之线。若优若劣?对这些早有定评的手法大概大家都承认是好笔墨,可见原文作者并未说谁优谁劣。

D.曲解原文,但旧的媒体不可被替代,新的也未必就一定好错误,原文为旧的媒体也往往具备不可被替代的优点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扩大范围,原文的表述是我国传统绘画大都用笔、墨绘在纸或绢上,笔与墨是表现手法中的主体,因之评画必然涉及笔墨,可见谈的是中国画。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理解文中观点的能力。

C.韩拙的话强调绘画的构思,而非笔墨的重要性。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依据原文的脱离了具体画面的孤立的笔墨,其价值等于零”“但笔墨只是奴才,它绝对奴役于作者思想情绪的表达可直接进行概括。此外作为奴才的笔墨手法永远跟着变换形态,无从考虑将呈现何种体态面貌。也许将被咒骂失去了笔墨,其实失去的只是笔墨的旧时形式,真正该反思的应是作品的整体形态及其内涵是否反映了新的时代风貌是说,笔墨形式要变,守着旧时形式而不创新发展的笔墨,其价值等于零。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及方法的能力。

文章首先在第一段摆出作者认为的吴冠中观点:笔墨等于零。并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我不能接受吴先生的这一说法。然后采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进行驳论。第二、三段摆事实,作者以吴冠中本人画作中的笔墨成分证明其观点之错误:我一直很欣赏吴先生的油画,我认为他的油画最大的特点就是有笔墨’”“人们对于他的水墨画作品表示欢迎的同时,也建设性地希望他在笔墨上尤其是用笔上更讲究一点、更耐看一点;第四、五自然段讲道理,是从笔墨的渊源、形成、审美等方面论述笔墨即使离开物象和构成也不等于零。第六段得出结论:笔精墨妙,这是中国文化慧根之所系,如果中国画不想消亡,这条底线就必须守住。

6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本提要求选出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C项,突出英雄不被理解的苦闷,从侧面表现掌柜一家生活的艰难曲解文意,一毛钱的搅缠只能说明掌柜女人的泼辣和小气,与掌柜形成对比,突出掌柜的热情。这一情节并不能说明英雄不被理解。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此类题目在解答时,一般来说,要理清故事情节,抓住了故事情节就抓住了分析人物的突破点;要分析小说人物活动的环境,通过典型环境可以揭露人物的典型形象;要分析小说人物的言行举止及内心世界,小说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都是用来表现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段;要分析小说中各类人物之间的联系,作者常常会刻画一些次要人物以突出人物的形象。此外,还要注意人物形象的衣着、外貌、神态等外在形象。本题要求简要分析小说中伙计的性格有哪些特点。筛选有关伙计的情节梳理概括即可。伙计多了一个伙计:伤了胯骨,两条腿都软了,并且说那样有意思的生活不会有了,可见他虽然身受重伤,却渴望再上战场杀敌报国,是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一个铮铮铁汉;从掌柜望着伙计说先还是他把我背到担架上去,我们是一班,我是他的班长。那次追击敌人,我们拼命追,指导员喊,叫防御着身子,我们只是追,不肯放走一个敌人!”可以看出,他爱憎分明,对同志无比的爱和对敌人无比得很统一在一起;从他受伤后还追击敌人和指挥民兵伏击敌人,可以看出他英勇善战;从他负伤后和战友一起开合作社谋生和整天焦躁不能上火线可以看出,他自立自信;从他对待掌柜言语“,就像新开刃的刀子一样和因为不能上战场急坏了眼睛,可以看出他脾气急躁,性格直率。

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理解小说中叙述角度转换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白各种叙事角度的基本作用,然后围绕小说的几个主要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小说主题、给读者的感受等等角度深入思考,接下来结合具体作品分析具体文本中的作用,最后按照题干要求作答即可。本题要求简要分析战士故事的讲述者最后变为村干部”,这样处理的作用。首先从叙述角度上,由变为村干部,变化了叙述视角,扩大了叙述的空间,叙述视角的增加使叙述更加富有变化,更加富有艺术张力;从人物形象方面说,借村干部的叙述,描述那个伙计,进一步表现了战士不怕牺牲英勇善战的形象,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真实可信;从主题方面讲,这样描述增加了小说的传奇色彩,丰富了小说的主题意蕴。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综合分析和鉴赏能力。

B项,是因为看他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错误,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主要是因为他对华昌这样的读书人的憎恶和鄙视。

故选B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能力。

从文章第段对华昌的外貌描写,第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可以概括出华昌斯文谦和的特点;

从第段面对石钵头的为难华昌只是一声不吭走了、第段华昌徒手将砚掰成整齐的两半可以概括出他身怀绝技、隐忍退让;

从石钵头向华昌求砚而华昌对曾经恶言相向的人也能慷慨相助的情节可以概括出华昌正直善良、宽容大度。

11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本结构内容理解与分析

小说有四种类型的常见结尾:出人意料的结尾,令人感伤的结尾,令人欢喜的结尾,留下空白的结尾。该小说结尾是属于出人意料的结尾。作用有: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突出人物形象;突出文章主旨。

结合文本分析:结构方面:精瘦落魄的读书人竟能徒手分砚,小说结尾出人意料,但巧设伏笔,使故事的发展合乎情理,使人信服,使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引人深思。人物形象方面:华昌明明身怀绝技,却不计较石钵头的多次挑衅,突出表现了他的隐忍大度,丰富了人物的形象。主题方面:小说结尾意味深长,更好地揭示了作品主题,生活中应当尊重他人、宽容大度。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能力。文言文词语含义的理解,一定要结合所要理解的文言文词语所在的上下文,也就是具体语境进行。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B项,虽蒙斧钺汤镬的意思是即使蒙受斧钺和汤镬这样的极刑,所以的意思是即使。在这里表示一种假定情况,不是既定事实之意。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本题中,白白地;,同,没有;亡人之地,荒无人烟的地方;空自苦亡人之地,省略句兼状语后置句,即空于亡人之地自苦,白白地在荒无人烟的地方使自己受苦;,哪里;信义安所见乎,信义表现在哪里呢。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当初,苏武与李陵都为侍中。苏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李陵投降匈奴,不敢访求苏武。时间一久,单于派遣李陵去北海,为苏武安排了酒宴和歌舞。李陵趁机对苏武说:单于听说我与你交情一向深厚,所以派我来劝说足下,愿谦诚地相待你。你终究不能回归本朝了,白白地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受苦,你对汉廷的信义又怎能有所表现呢?以前你的大哥苏嘉做奉车都尉,跟随皇上到雍棫阳宫,扶着皇帝的车驾下殿阶,碰到柱子,折断了车辕,被定为大不敬的罪,用剑自杀了,只不过赐钱二百万用以下葬。你弟弟孺卿跟随皇上去祭祀河东土神,骑着马的宦官与宫中掌管车辇马匹的官争船,宫中掌管车辇马匹的官被推下去掉到河中淹死了。骑着马的宦官逃走了。皇上命令孺卿去追捕,他抓不到,因害怕而服毒自杀。我离开长安的时候,你的母亲已去世,我送葬到阳陵。你的夫人年纪还轻,听说已改嫁了,家中只有两个妹妹,两个女儿和一个男孩,如今又过了十多年,生死不知。人生像早晨的露水,何必长久地像这样折磨自己!……并且皇上年纪大了,法令随时变更,大臣无罪而全家被杀的有几十家,安危不可预料。你还打算为谁守节呢?希望你听从我的劝告,不要再说什么了!苏武说:我苏武父子无功劳和恩德,都是皇帝栽培提拔起来的,官职升到列将,爵位封为通侯,兄弟三人都是皇帝的亲近之臣,常常愿意为朝廷牺牲一切。现在得到牺牲自己以效忠国家的机会,即使受到斧钺和汤镬这样的极刑,我也心甘情愿。大臣侍奉君王,就像儿子侍奉父亲,儿子为父亲而死,没有什么可遗憾的,希望你不要再说了!李陵与苏武共饮了几天,又说:你一定要听从我的话。苏武说:我料定自己已经是死去的人了!您一定要逼迫我投降,那么就请结束今天的欢乐,让我死在你的面前!李陵见苏武对朝廷如此真诚,慨然长叹道:啊,义士!我李陵与卫律罪孽深重,无以复加!于是眼泪直流,浸湿了衣襟,告别苏武而去。

……

汉昭帝登位,几年后,匈奴和汉达成和议。汉廷寻求苏武等人,匈奴撒谎说苏武已死。后来汉使者又到匈奴,常惠请求看守他的人同他一起去,在夜晚见到了汉使,原原本本地述说了几年来在匈奴的情况。告诉汉使者要他对单于说:天子在上林苑中射猎,射得一只大雁,脚上系着帛书,上面说苏武等人在北海。汉使者万分高兴,按照常惠所教的话去责备单于。单于看着身边的人十分惊讶,对汉使怀有歉意的说:苏武等人的确还活着。

14题详解】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

D尾联引用檀道济的典故,除了感叹自己不能像檀道济一样实现北伐愿望而流露出失意、悲怆之情外说法错误,诗歌尾联是引用诸葛亮的典故,诗人是感叹自己不能像诸葛亮一样实现北伐愿望而流露出失意、悲怆之情外。

故选D

15题详解】则素湍绿潭    (2).回清倒影    (3).吾尝跂而望矣    (4).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5).一夫当关    (6).万夫莫开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的识记和默写的能力。

重点注意的字,如”“”“等。

16题详解】(1)成为高频热词 (2)关涉青少年综合素质与身心健康 (3)推进困难

语段共有4句话,前两句为一层,是社会舆论角度,关键信息为劳动教育成为今年教育领域的高频热词,据此概括出(1)的答案;第3句为第二层,说的是学生发展角度,关键信息为这是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亦能为其身心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据此概括出(2)的答案;第4句为第三层,说的是实施现状,关键信息为导致劳动教育在推进过程中,遇到不少困难,据此概括出(3)的答案。

17题详解】

2)示例1:建设文化强国实现中国梦,很重要的基点就是要落实到全民阅读,抓公民素质教育。教育和阅读关系公民素养和国运兴衰。

示例2:倡导阅读之风,重在全民参与。提升整个国家的文化品质和精神力量,需万千个体助力。弘扬全面阅读新风,离不开每位民众的参与。

【详解】这是一道图文转换的题目,图文转换的题目主要有解析徽标、解说题片、描述图片、分析统计图表和漫画等,此题属于分析漫画,分析漫画的题目主要有概括画面的内容,分析漫画的寓意,给漫画添加标题和解说词等题目,答题时首先立足于漫画的内容,注意按一定的顺序概括,然后注意漫画的劝诫意义,劝诫意义要从漫画夸张的手法中获取。

1)给漫画拟标题一般有三种办法:1.抓住画面上的典型人和典型事命题;2.概括画面的含义命题;3.典型事物与含义结合命题。首先观察这幅漫画,画面是一本厚厚的大书,写着全民阅读四个大字,书的下面是无数人的腿,有男有女,还有的坐着轮椅,代表各种各样的人;书的上面夹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文化强国。由此不难看出,漫画是号召全民阅读的,考生可以通过打开的大书来拟题为开卷有益

2)要求就漫画谈谈你的认识,也就是谈你对全民阅读”“文化强国的认识。比如可以从全民阅读对提高公民文化素养、对建设文化强国实现中国梦的意义的角度谈,要落到全民阅读国运兴衰的重要意义上,强化其重要性;也可以从全民阅读不能走形式,需要每个人踏踏实实认真阅读才有效果这个角度谈。总之,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题目,只要围绕主题谈自己的看法即可,当然,这也是检验学生思维深度的题目。

18题详解】【范文】

母亲为我操碎了心,我却忽略了太多母亲关心我的细节。

上一个星期五。我从学校出来以后没有见到母亲的身影,便也不打算等她,独自一人和同学们一起出去玩,没有和母亲打电话,也没有告诉她,甚至连短信也没有发。我玩到六点多才回到家里。我已经想好了对付母亲的话,丝毫没有觉得自己十分任性。

过了很久很久,大概八点多了。一阵急促的敲门声传来,雨水打湿了她的脸颊,浸湿了她的衣衫,头发也乱乎乎的黏在脸上,看起来十分狼狈。但母亲那焦急的眼神,让我有点惊讶了。她眉头紧锁着,眼睛左右望着,嘴里呼呼喘着气,头左右转动着,在房间里四处张望着。当母亲看到我坐在房间里写作业,心里的那个石头终于沉了下来。

她伸出那双温暖的手抚摸着我的头:你以后不能乱跑了,出去的时候要跟我说一声,知道吗?她的话语中似乎夹杂着几分生气,夹杂着几分焦急。我已经十分不耐烦了,我晚点回来,她几乎都是怎么说的。可当她一瘸一拐地走出房间的时候,我才注意到她那条受伤的腿。

周围变得青紫了,整个小腿全都肿了起来,连血管也能清楚。

我愣住了,急忙询问母亲摔伤的原因,她却微笑着,摇了摇头说是因为骑车的时候不小心摔伤的。

我的心头一颤,原来在过去了的三个多小时中,她是为了寻找我才变成这样子的。她隐瞒住伤口是为了不让我担心吗?我是不是太任性了,忽略了母亲的爱,总是把母亲的包容,一次又一次没认真考虑过母亲的感受,总觉得母亲所做的都是理所应当的。

我陷入了沉思。

我是不是忽略了很多细节。但也许,爱的伟大就在于它的细微吧!身边每一件小事都是细心的母亲帮我打理:一杯静静放在桌上的白开水,一声催促我起床的闹铃,一句要我加衣的话语……爱像是活在细小的毛孔之中,不易被发现。但细细回味,便觉得温馨之感溢满全身。

曾经的我,忽略了母亲的爱,粗心的我,没有注意到它的细微与平凡。以后,母亲与我的距离不会是沉默,不会是闪躲,也不会是忽略。因为体会了爱的我会更加理解母亲。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这是一道命题作文,给出了一个既定的题目忽略,要求应试者根据这个给定题目进行写作,应包含事件,人物,场面等要素。结合导语生活中总会有一些人或事被我们忽略,有些忽略或许应该,有些忽略或许不应该构思时我们可以从谁忽略”“忽略了什么”“忽略的影响”“忽略的感受等角度进行切入。比如说,忽略了刻苦,从而导致成绩差;忽略了妈妈的感受,伤了她的心;忽略了好友对的好,记住了他对的坏从而影响了友谊的发展;忽略了老师的要求,导致作业没写,挨训;忽略了团员的要求,自以为是,被校长批评。

当然,我们还可以从积极的角度构思。比如说,忽略了好友出去玩的提议,一心学习,取得了好成绩;忽略了好友的缺点,重视好友的优点,让友谊不断升温;老师故意忽略了我们的一些小缺点,积极引导我们全身心投入到复习备考中,让我们不断进

还有,除了个人和他人的经历,我们还可以从宏观的角度对忽略进行构思。比如说,改革开放之初,国家忽略了那些保守者固守旧规的要求,毅然决然改革开放,将国家的发展带入快车道;日本右翼分子忽略了人们对于正义与和平的愿望,一心粉饰侵略战争,令世人警惕……

文体要求是记叙文,注意记叙的要素。如以不要忽略亲情的交流,可以写生活中因为工作的压力,娱乐的影响忽略和老人的交流、忽略对老人的心灵的关爱,典型的玩手机,冷落老人的现象,抓住这个普遍的现象,捕捉生活的细节写一篇记叙文,在行文中注意突出细节,在细节中展现出忽略的原因,使之有一定的代表性,使文章深刻。

立意:①“忽略了刻苦,从而导致成绩差;

②“忽略了爸爸的感受,伤了他的心;

③“忽略了好友对的好,影响了友谊的发展;

④“忽略了老师的要求,被批评。

素材:妈妈的擦脸油用完了,恰逢换季,天气干燥。她的脸不断脱皮起红,开始她只说过敏,没事儿,后来越发严重。是我俩都忽略了。因为疲惫于治病取药,最后不得不上医院打点滴,我问她:不早买个擦脸油就可以了吗?她回答:没时间买啊!我有点心酸,看向她那略浑浊的眼睛,细数着那皱纹。我说到:妈,我似乎忽略了你的时间和生命那。她眼角微眯。用另一支没输液的手摸了摸我的头:傻瓜,你才是我的一切啊!我泪已满眶。

喝着温热的小酒,脸以微微泛红,看着旁边的外甥,欢快的笑着,说着,回想起,我当时不也和他一样吗?不知道这人生间的幸福已悄悄的流逝,而我却将他忽略掉了。同家人们一同谈笑着,与妈妈谈论着儿时的趣事,听着弟弟工作上的不乐,看着孩子们快乐的成长,是呀,幸福有一次回来了,只不过这次我没有将它忽略,双手紧紧的做攥住,但是他还是一丝丝的流着,我深深的感觉着幸福的到来,我知道我是无法将它攥住,但是我能珍惜它在我手上的每一秒钟。

五年级期中考试前,同学们都对我说:你改改你那马虎的毛病吧!多看看题,可别……”“行了行了,你快复习吧。我知道了。我虽嘴上这么说,可一步入考场就立刻忘得一干二净。结果没看清题目要求就填上了,成绩一发,我连80分都没考到。一些我们身边的人,他们的劝告不也是我们常常忽略的么?

现在看着桌上的一张张笑脸,是呀好长时间没有一起团坐在一起体味那无尽的幸福,这种幸福只是一直被我们忽略掉了,看着厨房中妈妈忙碌的身影,我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无知的时代,我真的好像再体味一次在祖父家的欢乐,只是过去的终究过去,无法在重来,儿时的我已长大。我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珍惜现在的幸福,我生怕它再次从我的指尖流过,只剩下以干涸的点点回忆。

结构:本次作文按照时间顺序,写因为贪玩而忽略了母亲的关心,母亲因为寻找而受伤,引发了的反思,表达了我对母爱的歌颂。注重对细节的描写周围变得青紫了,整个小腿全都肿了起来,连血管也能清楚雨水打湿了她的脸颊,浸湿了她的衣衫,头发也乱乎乎的黏在脸上,看起来十分狼狈。但母亲那焦急的眼神,让我有点惊讶了。她眉头紧锁着,眼睛左右望着,嘴里呼呼喘着气,头左右转动着,在房间里四处张望着,以细致的描写来打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