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建安《药砚》入选温州双潮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全)
2020-2021学年温州双潮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上世纪初,山西省大同市得胜堡村古长城周边村民,纷纷剥去长城古堡及城墙上的青砖垒墙建屋。近日,几名村民决定将自家院墙的青砖拆下补修长城。仔细想一想的是:把青砖贴回去就算是修复了长城吗?文物修缮能与普通房屋建造一样吗?文物保护的前提必须是科学、专业,如若盲目实施,很容易事与愿违,甚至对文物造成二次伤害。
文物修复常常都在追求极致,这显然不是普通人、门外汉可以胜任的。在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中,且不说对温度、湿度、修复材料等的苛刻要求都要细致把握,修复师为了实现修旧如旧,无论是对问题的筛查、对修复流程的精细控制,还是对传统制造和修复技艺的传承和创新,都需要长久的学习、积累和领悟,耗费巨大的精力。没有金刚钻,自然揽不了瓷器活。有修复师坦言,不专业的修修补补有时带来的破坏比“雨打风吹”的自然损坏更加严重,甚至带来不可逆的破坏。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科学修复、专业操作,才能算是对文物切实负起了责任。
(摘编自郑海鸥《文物保护,修旧如旧是关键》)
材料二:
(摘编自搜狐教育《文物保护与修复人才奇缺》)
材料三:
2018年9月,一则新闻引起广泛关注:四川安岳县的南宋佛像被涂得五颜六色,既没有了庄严,更难说有美感。原来,这源于当地群众在1995年自发捐资聘请工匠重绘造像,由于民间泥瓦匠并非专业的文物修复师,造成破坏便在所难免。
作为世界文明古国,我国文物规模位居世界前列,据调查,其中仅急需修复的馆藏文物就有230余万件,而国内具有一定保护修复专业技术的人员不足万人。文物保护修复技术人才的极度缺乏,已经严重制约了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
当前文保领域出台的多项政策文件都强调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健全人才培养、使用、评价和激励机制”“实施新时代文物人才建设工程”,当务之急是大力动员、抓紧落实,只有建设起一支体系完备、素质优良的文保专业技术队伍,才能为整体提升文保工作水平奠定坚实基础。
文物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策机制、资本引流、社会认知形成合力。虽说石刻被毁的代价过于高昂,但时至今日,也理当让其成为一个经典的反面素材,成为一次向全社会普及文物常识的契机。相关部门,对辖域内的文物应当有细致的摸底;政府财政与社会资本,应当有流向文物保护的常规渠道,而不能只依赖“民间捐资”;可能接触文物的民众,应当有基础、正确的保护认知。
(摘编自易之《南宋石刻被涂成庙会风,文物经不起如此折腾》)
材料四:
6月9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故宫文物医院迎来了第一批40名预约观众,面向社会公开招募的文物医院志愿者也正式上岗。值得注意的是,故宫文物医院的对外开放是有多个维度的。它既包括对普通预约观众的开放,也包括对外招募志愿者。由志愿者从事文物医院的讲解工作,使得文物医院在开放的同时,专职人员的工作不受影响,日常业务运转正常进行。
近年来,国内文物保护工作的缺口,成为限制文物保护与利用的重大问题。一方面,因为专业人才稀缺,文物保护工作本身面临巨大压力;另一方面,在保护和开放难以兼顾的情况下,很多文保单位选择把有限人力用于保护文物本身,从而制约了文物在公共文化与教育方面充分发挥其价值。
鉴于文物保护的专业性,志愿者与专业文保机构必须紧密联系,携手并进。对于文保机构来说,需要学习先进理念,建立和维护一支高水平的志愿者队伍。只有紧密联系各有特长、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的志愿者,才能帮助文保机构解决实际问题。而对于有志于投入文保志愿工作的人们,在释放一腔热情之前,不妨先评估一下自己应具备的相应能力。
(摘编自王钟的《故宫招募文物修复志愿者值得点赞》)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物保护是一个需要多方面合力来推动的系统工程,它包括政府的政策机制,财政与社会资本的引流,以及相关民众具有一定的保护认知。
B. 故宫文物医院的对外开放是有多个维度的,既要吸引普通的预约观众前往参观,又要招募文保志愿者参与到故宫的日常业务运转中来。
C. 文物修复常常都在追求极致,要求修旧如旧,如果让非专业人士盲目修修补补,可能会使文物面目全非,甚至会对文物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D. 我国拥有的文物数量位居世界前列,而修复文物的专业技术人员却十分匮乏,文物修复人才的培养任务十分紧迫,要大力动员,抓紧落实。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四川安岳县的南宋佛像被民间泥瓦匠弄得面目全非,破坏严重,这样的民间修复对正确保护与修复文物而言,价值不大。
B. 许多文保单位难以兼顾文物的保护与开放,这使文物在公共文化与教育方面的价值难以充分发挥出来,志愿者的加入可以帮助解决这一问题。
C. 文物修复专业性极强,其人才培养也很不易,从业者需要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去学习、积累和领悟众多有关文物修复的专业知识。
D. 文博单位从业人员中,非技术人员比例大大高于其他各级专业技术人员比例的总和,这表明我国文物保护专业人才的缺口很大。
3. 材料一、三、四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加以概括。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9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级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上海垃圾分类进入“强制时代”。一时间,垃圾分类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新时尚”。
近年来,全国各地生活垃圾产生量与日俱增。从生态环境部公布的数据看,2013~2017年,上海、北京生活垃圾产生量稳居全国前两位。五年间,上海市垃圾产生量分别为736.0万吨、742.7万吨、789.9万吨、879.9万吨、899.5万吨;北京市垃圾产生量分别为671.7万吨、733.8万吨、790.3万吨、872.6万吨、90l.8万吨。目前上海市生活垃圾末端处理能力已高达900万晚/年,亟待通过垃圾分类破解“垃圾围城”难题。
2005~2017年,上海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年均增长率为3.1%。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近三年上海市垃圾产生量平均增长率甚至接近7%,出现了垃圾减量每年“越减越多”的尴尬局面,推行垃圾强制分类已迫在眉睫。
(摘编自矫旭东《上海垃圾分类如何引领“新时尚”》)
材料二
早在2000年6月,我国就将8个城市列为垃圾分类试点,但时至今日,垃圾分类面临的最大尴尬仍然是很多人因为分拣意识不够而“拎不清”。
“一些城市对垃圾分类工作的认识仍停留在技术层面,还没有从培养一代人的文明习惯和推动社会进步的角度,充分认识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导致目前公众对垃圾分类的认识主要停留在基础了解层面,还需要加强引导。”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环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徐海云指出。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博士后李长军说:“我们通过七年的研究发现,垃圾分类要获得居民认可,社区里的志愿者及值班很重要,人与人的沟通、交流,比单纯的信息传递更能让居民认识和实施垃圾分类。”在他看来,志愿者不是单纯的督导作用,更重要的是通过上门拜访,与居民的平时交流,发挥带头示范作用等等。
(摘编自光明网《垃圾分类如何“拎得清”》)
材料三
垃圾分类相关政策的推进,不仅促进变废为宝,还催生出了垃圾分类上门回收员这一新兴职业。他们用互联网在线接单,上门回收固定种类废品。一名上门回收员表示,自己目前己靠“收垃圾”月入过万。
垃圾分类是进行垃圾减量化、集约化、无害化等科学处理的基础性工作,看似寻常却不容易,既要严格遵守程序规范,进行有效的细分,又要按照分类处理的原则进行精准投放,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与精力,形成了一定的生活成本和日常负担,一些市民原有的处理习惯难以短期内改变。细分化时代,若是没有专业服务的介入和替代,垃圾分类的日常化处理,就会遭遇各种因素的限制。
垃圾分类上门回放行业的兴起,意味着一种新业态、新职业的产生,由此带来了一系列可喜的变化。首先,实现了“专业人办专业事”的服务升级,可以解决“生活垃圾怎么分”所造成的困扰与麻烦。其次,激活了参与的源动力,减少了拾荒者、废品回收站等中间环节,把一部分利益让给市民,同时可回收再生资源的品质也更有保障。再次,垃圾分类上门回收解决了一部分就业问题,拉长和延伸了产业链。最重要的是,回收员上门回收,连接了垃圾从收集存放到运输处置的全过程,成为首尾两端的纽带,继而产生闭环和聚合效应。
(摘编自唐伟《垃圾分类上门回收是服务升级下的多赢之举》)
4. 下列对“垃圾分类”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垃圾分类“强制时代”在上海率先出现,与生活垃圾产生量“越减越多”密切相关。
B. 垃圾分类已试行将近二十年,与垃圾分类处理技术相比,居民分拣意识更为重要。
C. 垃圾分类是科学处理垃圾的基础,需要投入时间、精力进行有效细分、精准投放。
D. 垃圾分类上门回收员这一岗位的设置是为了更好地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有效开展。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随着生态环保、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垃圾分类将在全国范围内成为日常生活中的“新时尚”。
B. 上海市垃圾产生量正不断挑战上海当前生活垃圾末端处理能力,“垃圾围城”的难题亟待破解。
C. 专业服务的介入,可以取代市民进行日常性垃圾的分类处理,使垃圾分类在细分化时代顺利完成。
D. 垃圾分类上门回收员这一新兴职业解决了一部分就业问题,是垃圾分类产业链拉长和延伸的一种表现。
6. “垃圾分类”势在必行。请根据材料,为有效推进这项工作给出具体的建议。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药砚
练建安
阳光朗照,河头城浮动飘忽的浓雾渐渐消散。
石钵头赤裸脊背,噔噔踏入石坝码头肉铺摊点,立定,双肩一耸,大块猪肉扇啪嗒一声脆响,平摊在了肉案上。两个伙计手忙脚乱,将猪肉扇挂上一根铜皮红木大秤。一个掌挂钩,一个挪秤砣报数:“二百……三十一斤半。”石钵头斜了他们一眼,操起两把剔骨尖刀,咔咔磨擦,笑骂:“黄疸后生!”
墟镇巷道,湿漉漉的,水气淋漓。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
石钵头认得此人,是个老童生。传说是满腹诗书,考到胡子花白,连一个秀才也没捞着。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石钵头扭头噗地吐出了一口浓痰。
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问:“前蹄,几多钱啊?”石钵头利刀游走剔骨,沙沙响。“老弟,几多钱?”华昌再问。石钵头说:“现钱,不赊账。”华昌说:“你这后生哥啊,好没道理,咋就说俺要赊账呢?”
石钵头说:“搞笑嘴!”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华昌说:“无怨无仇,做嘛介不卖?”石钵头斫下猪蹄,说:“看好了,可是这副?”华昌点头。石钵头抓起猪蹄,猛地往后抛入汀江,说:“俺要敬孝龙王爷。不行么?”华昌拣起制钱,一声不吭地走了。身后传来阵阵哄笑声。
半个月后,华昌带着几个破蒙童子江岸踏青,歇息于城东风雨亭。彼时,石钵头正惬意地嚼吃着亭间售卖的糖酥花生。一扬手,花生壳撒落遍地。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先生教俺一本书,俺教先生打野猪。野猪逐过河,逐去先生背驼驼……”
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
华昌是邻县武邑山子背人。山子背距河头城七八铺远。他那蒙馆设在张家大宗祠里。
夜晚,细雨濛濛,倒春寒风吹动西厢房窗棂。昏黄油灯下,华昌翻阅旧日诗稿。当他读到“学书学剑两不成”时,不由得悲从中来。
嗒,嗒嗒。有轻微的叩门声。没错,是叩门声。开门,竟是多年未见的老友李半仙。奇香扑鼻。李半仙拎着一副卤猪蹄,笑眯眯地看着他。
转眼到了仲夏。这个午日,童子早散学了。华昌困倦欲睡。宗祠内,闯入了一个莽汉。定睛一看,却是石钵头。
石钵头拎着一副肥硕猪蹄,恭恭敬敬地放在书案上。华昌轻摇折扇,说:“得非有辱斯文乎?”石钵头懵懵懂懂。华昌合上折扇,说:“君子不食嗟来之食。”石钵头愕然。华昌站起,迈方步,七八个来回,用了大白话:“有嘛介求俺?直说吧。”石钵头苦着脸,说:“俺老娘瘫了。李半仙的药方,求您老给半块端砚,做药引子。”华昌坐下,说:“奇了怪了,这端砚何处无有?为何要俺给你?”石钵头说:“李半仙说了,定要半块阿婆坑的端砚,甲子年中秋日戌时月圆蓄墨的。百砚斋掌柜的说,那时日,方圆几百里,只有您老先生买了一块。”“哦。”华昌说,“桌上有。识字么?”石钵头苦笑:“开过蒙,又被先生赶回家啦……略识几个字。”华昌微闭双眼,说:“自家看,可要看清喽。”
石钵头抓过端砚。长九寸,宽五寸,厚二寸一分,份量颇重。抬起,勾头看去,砚底刻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甲子年中秋日戌时练华昌购置于河头城百砚斋。”石钵头认得时日数字,说:“就是这块,就是这块!”说着,掏出一锭约摸五两重的银子。华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
石钵头嗫嚅不知所措了。华昌自言自语:“李半仙?这个李半仙搞嘛介名堂?”石钵头急了:“老先生,俺……俺……”华昌举手截止,说:“后生哥,半块,何谓半块?就不能有丝毫差错,分得来么?”石钵头额上冒出冷汗,说:“刀斧斫开?”华昌笑了:“何须如此麻烦。”
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低一声。
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
(原载《天池》2016年第6期)
7.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第二段中“赤裸脊背”“双肩一耸”“两个伙计手忙脚乱”等处,运用了正、侧面结合手法,生动地塑造了石钵头强悍、霸气的屠夫形象。
B. 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是因为看他“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
C. 小说中两处画线句子景物描写非常精炼,第一处重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第二处则主要烘托了华昌此刻惆怅、失落的心理。
D. 小说以“药砚”为题,含义深刻:这“砚”既是给石钵头老娘治瘫病的药引子,也是教育他要尊师重道、宽以待人的良药。
8. 请结合全文概括华昌的形象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9. 小说结尾的画线句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10.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直夜:当夜
B. 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 绐:欺骗
C. 左,乃陷大泽中。 大泽:大河
D. 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 溃围:突围
11. 下列句子划线的词语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 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B.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C. 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D. 与其骑会为三处
12. 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一项是( )
A. 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 B. 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C. 然今卒困于此 D. 汉骑追者数千人
13.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安定城楼
(唐)李商隐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①年少虚垂涕,王粲②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③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④竟未休。
【注释】①贾生:即贾谊。②王粲:东汉末年人,建安七子之一。《三国志•魏书•王粲传》载:王粲年轻时曾流寓荆州,依附刘表,但并不得志。他曾于春日作《登楼赋》,中云:“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③回:挽回、扭转。④鹓雏;传说中一种像凤凰的鸟。《庄子•秋水》:“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诗极具李商隐诗歌“使典用事以抒情言志”的特色,使用了多个典故,盘郁顿挫,表达了丰富而深厚的思想感情。
B.首联点题,上句以夸张之笔写诗人登上高耸百尺的安定城楼,下句则描绘了一幅绿树与汀洲连成一片的辽阔景象,乃登楼之所见。视野开阔,气象万千。
C.颈联的情感又一跳转,由颔联的激愤转入低沉。在现实的打击下,诗人回顾自己一生无为,避世心态油然而生,于是渴望在白发苍苍的晚年归隐江湖,开创人生的新天地。
D.尾联用庄子寓言之典,把朝廷的禄位比作腐臭的老鼠,又用鹓雏自比,借此剖白自己处世的立场和志趣,比喻巧妙,意味深长。
15.请结合本诗相关诗句,简述全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阿房宫占地极广且极为高大,以表现其雄壮之美。
(2)有如此之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趋于亡。(苏洵《六国论》)
(3)苏轼在《赤壁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婉转悠长、延绵不尽的乐声之美。
(4)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与《荀子·劝学》 “青,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的观点相类似。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17.下面是为父亲举办个人书画展的杨先生给某知名书画家写的一份邀请函的正文内容,其中有五处使用不得体的词语,请找出并加以修改。
明日请您屈驾到贵府一坐,令尊珍藏的大作将悉数展出,届时还请您抛砖引玉、不吝赐教。明早七点请您在家等候,我们将有专车迎接。真诚期待您的光顾!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18.学过《寡人之于国也》和《过秦论》之后,请拟写一副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对联。
四、写作(60分)
19.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从古至今涌现出众多历史故事、寓言故事、成语故事、诗词故事、民间故事……
请选择一个令你印象深刻的故事,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做生动有趣的改编。
写作要求: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要抄袭,不少于1000字。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内容要点和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信息筛选题先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再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最后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B项,“又要招募文保志愿者参与到故宫的日常业务运转中来”错误,原文材料四“故宫文物医院的对外开放是有多个维度的。它既包括对普通预约观众的开放,也包括对外招募志愿者。由志愿者从事文物医院的讲解工作,使得文物医院在开放的同时,专职人员的工作不受影响,日常业务运转正常进行”,可知志愿者从事的使讲解工作,选项扩大范围。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A项,“这样的民间修复对正确保护与修复文物而言,价值不大”错误,没有任何价值。材料三“这源于当地群众在1995年自发捐资聘请工匠重绘造像,由于民间泥瓦匠并非专业的文物修复师,造成破坏便在所难免”,材料一“有修复师坦言,不专业的修修补补有时带来的破坏比‘雨打风吹’的自然损坏更加严重,甚至带来不可逆的破坏”,可知没有任何价值,甚至带来的破坏不可逆。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材料一,“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科学修复、专业操作,才能算是对文物切实负起了责任”,可知侧重提出文物修复的专业性和科学性;材料三,“当前文保领域出台的多项政策文件都强调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相关部门,对辖域内的文物应当有细致的摸底;政府财政与社会资本,应当有流向文物保护的常规渠道,而不能只依赖‘民间捐资’;可能接触文物的民众,应当有基础、正确的保护认知”,可知侧重从宏观层面提出文保人才的培养和各个部门解决文保问题的措施。材料四,“鉴于文物保护的专业性,志愿者与专业文保机构必须紧密联系,携手并进。对于文保机构来说,需要学习先进理念,建立和维护一支高水平的志愿者队伍”,可知侧重从具体层面,以故宫为例探讨文物保护志愿者在文保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方法:
寻找所需信息。发现文本关键信息是核心,善于抓住文中负载关键信息的词句,剔除与阅读目的无关的多余信息,从字面看出表达的言外之意,以快速锁定要寻找的目标。
整合得出结论。对于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在没有详细且明确的陈述言语的情况下,需要将文本中有关联的信息通过比较、归纳、综合进行加工处理,判断出题人的真实意图,从而整合得出有效的结论。
构建文本意义。对于多种材料组合的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要注意识别文本材料的主题,联系实际需求,找出文本的写作目的,为材料信息内容排序,联系文本中的不同资料,结合自己的知识、想法和经验,提出独特见解,自主构建文本的意义。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D项,“为了更好地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有效开展”不全面,原文还有“垃圾分类上门回收解决了一部分就业问题,拉长和延伸了产业链”。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C项,“可以取代市民进行日常性垃圾的分类处理”不正确,原文是说“实现了‘专业人办专业事’的服务升级,可以解决‘生活垃圾怎么分’所造成的困扰与麻烦”。故选C。
【6题详解】
此题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考生要浏览材料、圈出相关内容,然后进行整合概括。本题要求“请根据材料,为有效推进这项工作给出具体的建议”,可以结合材料二“垃圾分类面临的最大尴尬仍然是很多人因为分拣意识不够而‘拎不清’”,概括得出要对市民加强教育,让市民增强垃圾分类意识;由“一些城市对垃圾分类工作的认识仍停留在技术层面,还没有从培养一代人的文明习惯和推动社会进步的角度,充分认识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导致目前公众对垃圾分类的认识主要停留在基础了解层面,还需要加强引导”,得出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垃圾分类”的推行提供法律保障;由“垃圾分类要获得居民认可,社区里的志愿者及值班很重要,人与人的沟通、交流,比单纯的信息传递更能让居民认识和实施垃圾分类”,得出要充分发挥志愿者的引导和示范作用。由材料三“垃圾分类上门回放行业的兴起,意味着一种新业态、新职业的产生,由此带来了一系列可喜的变化……”,得出要鼓励并规范垃圾分类上门回收等行业。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需要首先明确题干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文本,结合文本内容来筛选比对,分析鉴赏选出正确答案。
B项,“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表述错误。结合文本后面的内容分析可知,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主要是因为他内心对华昌这样的读书人的憎恶和鄙视。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人物形象特点分析。解答此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人物形象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的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
华昌的形象特点,结合文本内容分析。①如从“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可知,华昌斯文谦和,穷困潦倒;②根据文本“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可知,华昌隐忍退让;根据文本“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低一声。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可知,华昌身怀绝技;③根据文本“华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可知,华昌正直善良,宽容大度。
【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本结构内容理解与分析。小说结尾常见的作用:突出波澜,震撼人心;照应前文,不突兀。留下空白给读者想象空间,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深化主题;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令人回味。耐人寻味;给人以喜悦欣慰之感;反应美好愿望。
“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小说结尾出人意料。“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华昌明明身怀绝技,却不计较石钵头的多次挑衅,突出了他的隐忍大度,丰富了人物的形象。结合华昌的语言等内容分析,如“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等,小说结尾揭示作品的主题,更好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题:生活中应当尊重他人、宽容大度。
【10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C项,“大泽”,“大河”错误。结合“陷”分析,陷进了大沼泽地中。“大泽”,低洼多水的地方,水草从杂的湖泽。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词类活用的能力。
A项,“南”,从南面,名词作状语。
B项,“东”,向东跑,名词作动词。
C项,“亡”,使……灭亡,动词使动用法。
D项,“会”,聚集。无词类活用。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特殊句式的能力。
A项,“八百”修饰“壮士骑从者”,意思是部下壮士八百多人骑马跟在后面,定语后置句。
B项,“百余”修饰“骑能属者”,能跟从的骑兵有一百来人。定语后置句。
C项,“困”是被困的意思,被动句。
D项,“数千”修饰“汉骑”,汉军骑兵追赶上来的有几千人。定语后置句。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的能力。
“平明”,天刚亮的时候;“乃”,连词,才;“以”,动词,率领,带领;“属”,跟着;“骑能属者百余人耳”,“百余”修饰“骑能属者”,定语后置句。
参考译文:
于是项王骑上马,部下壮士八百多人骑马跟在后面,趁夜突破重围,向南冲出,飞驰而逃。天快亮的时候,汉军才发觉,命令骑将灌婴带领五千骑兵去追赶。项王渡过淮河,部下壮士能跟上的只剩下一百多人了。项王到达阴陵,迷了路,去问一个农夫,农夫骗他说:“向左边走。”项王带人向左,陷进了大沼泽地中。因此,汉兵追上了他们。项王又带着骑兵向东,到达东城,这时就只剩下二十八人。汉军骑兵追赶上来的有几千人。项王自己估计不能逃脱了,对他的骑兵说:“我带兵起义至今已经八年,亲自打了七十多仗,我所抵挡的敌人都被打垮,我所攻击的敌人无不降服,从来没有失败过,因而能够称霸,据有天下。可是如今终于被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灭亡我,决不是作战的过错。今天肯定得决心战死了,我愿意给诸位打个痛痛快快的仗,一定胜它三回,给诸位冲破重围,斩杀汉将,砍倒军旗,让诸位知道的确是上天要灭亡我,决不是作战的过错。”
于是把骑兵分成四队,面朝四个方向。汉军把他们包围起几层。项王对骑兵们说:“我来给你们拿下一员汉将!”命令四面骑士驱马飞奔而下,约定冲到山的东边,分作三处集合。于是项王高声呼喊着冲了下去,汉军像草木随风倒伏一样溃败了,项王杀掉了一名汉将。这时,赤泉侯杨喜为汉军骑将,在后面追赶项王,项王瞪大眼睛呵叱他,赤泉侯连人带马都吓坏了,倒退了好几里。项王与他的骑兵在三处会合了 。汉军不知项王的去向,就把部队分为三路,再次包围上来。项王驱马冲了上去,又斩了一名汉军都尉,杀死有百八十人,聚拢骑兵,仅损失了两个人。项王问骑兵们道:“怎么样?”骑兵们都敬服地说:“正像大王说的那样。”
【1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
C项,“由颔联的激愤转入低沉”“避世心态油然而生”错。永忆江湖,即怀淡泊名利之心;欲回天地,想扭转乾坤,即抱建立功业之志。颈联是说,自己早有归隐江湖之志,但要等到回天撼地之日,肃清当前国家的混乱局面之后就功成身退。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积极的人生态度和高远的人生境界,是历来广为传诵的名句。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三、四句先以两位古人自比。贾谊献策之日,王粲作赋之年,都与作者一般年轻。用两位古人的古事,比自己当前的处境和心情,对才华横溢却不受重用的贾谊和王粲的惋惜和同情,抒发自己怀才不遇之悲。
五、六句抒露志趣和抱负。作者的遭遇虽然困顿,可是他的凌云之志,未稍减损。江湖、扁舟乃使用春秋时代范蠡的典故。“永忆江湖”,即怀淡于名利之心;“欲回天地”,即抱建立功业之志。这两句诗反映了封建社会里才志之士的积极向上思想,既怀着恬淡的心情,又有担当事业的志气。
七、八句借庄子寓言表示自己敝履功名利禄,正告他人不要妄加猜测。这两句诗,诗人自比凤凰,以清高自守、光明磊落人格自况,既阐明自己没有患得患失的私心杂念,胸次光明磊落,淡泊宁静,为上面“永忆江湖”句提供有力的论证;又表示对世间一切恶浊事物,睥睨蔑视,决不妥协容忍;还尖锐地批判那些捧住权位不放的禄蠹,对他们尽调侃奚落的能事。
【16题详解】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考查了两种默写类型。注意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覆压、劫、袅、缕。还要注意不要漏掉“而”“之”等虚词。
【点睛】如何快速背诵课文:
首先背诵前自己要规定时间,把课文多读几遍;然后分读第一句话5到10遍,直到会背,用同样方法读下一句背下一句,第二句背过时要和第一句连背,以此类推连句成层,连层成段,连段成篇,背完整篇课文;最后对不够熟练和容易出错地方多下功夫。背诵时不要死记硬背,要边背诵边思考,直到琅琅上口,滔滔不绝,一气背完的地步。只有这样,书上的营养才能变成自身的力量。
【17题详解】①将“贵府”改为“寒舍”;②将“令尊”改为“家父”;③将“大作”改为“墨宝”;④将“抛砖引玉”改为“批评指正”(或“发表高见”),或将“抛砖引玉”删掉;⑤将“光顾”改为“光临”。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
“贵府”是一个敬辞,只能用于指对方而不能用于指自己,此处指代自家的房子应该用谦辞,故应将“贵府”改为“寒舍”;“令尊”是一个敬辞,用于敬称对方的父亲,此处指自己的父亲应该用谦辞,故应将“令尊”改为“家父”;“大作”是敬称对方的作品,此处指自己父亲的作品,应该用谦辞,故应将“大作”改为“墨宝”;“抛砖引玉”是一个谦辞,此处指请对方讲话,应该用敬辞,故应将“抛砖引玉”改为“批评指正”或“发表高见”,或者干脆将“抛砖引玉”删掉;“光顾”通常指商店敬称顾客的来临,用在此处不合语境,应将“光顾”改为“光临”。
【18题详解】用武力,收名城,杀豪杰,终为一代雄主;诛忠臣,施暴政,祸子民,尽叹二世昏君。《过秦论》
【详解】本题考查话题对联的写作的能力。需要学生首先筛选概括语段内容,找到语段的核心事件,描述对象、对象特点、作用意义等。然后根据对联要求——仄起平收,字数相等,断句一致,平仄相合,音调和谐,词性相对,位置相同,内容相关,上下衔接等进行解答。本题可以结合《寡人之于国也》和《过秦论》的内容进行拟写。《寡人之于国也》中梁惠王渴望增加百姓,孟子通过辩论说服了他;《过秦论》传达了秦王朝覆灭的经验教训。拟写时注意平仄和上下联意思。
【19题详解】【范文】
木兰诗
她是一杆银枪,厉兵练马乘风破浪开边疆;她是一株木兰,华颜如月花盏留人眷恋。她的故事,是一首传奇的英雄赞歌。
——题记
夜,格外宁静,皎洁的月光洒在大地上,一切都那么美好、静谧。星星还同往常那样在天空上闪烁,晚风缓缓地吹着,伴随着织布机吱吱呀呀的声音。
渐渐地,织机声稀疏下来,代以一声声沉重的叹息。
昨天,木兰正急忙往家赶,忽然在路边看到军中的文告,原来是皇上征兵去攻打胡人,征召书中竟有她年迈的老父亲的名字。木兰看了以后心急如焚,让老父亲去参军,那无疑是让他去送死,自己没有哥哥,而弟弟又年幼而尚未成人。该如何应对这个紧急的事态呢?
木兰心不在焉地穿梭织布,心中渐渐萌生了一个想法:替父从军!
她知道,父母、亲戚、朋友都绝对不会支持自己这个想法。因为她是女孩,怎么能成为驰骋沙场的战士呢?于是,她悄悄打点行装,割下自己的一缕长发,与一封书信一道放在桌上,就此离家而去。
木兰随军队走了数十天后,他们来到了黄河边驻扎下来,这注定是一个不眠的夜晚,单薄的军被挡不住北方簌簌的寒风,彻骨的冰凉直通人心——塞外和家乡相比,果然是两个不同的世界。清幽的月光撒在大地上,发出逼人的寒光。不远处,隐约传来打更的声音,随即又被风的呼号声和马的嘶鸣声掩盖起来。
木兰辗转反侧,始终难以入睡,她想:如果我战死在沙场上,父母该怎么办呢?如果……木兰不敢再想下去,她走出营帐,默默地舞起了她那杆银枪。
清晨,雁门关外,大战一触即发,随着战斗的号角声响起,两军都发起了冲锋,一开始是势均力敌,不相上下,可是敌人太狡猾了,他们将木兰的军队分割开来,再逐个击破,不久,木兰的军队就被逼上了绝境。在这危急的时刻,木兰大喝一声:兄弟们,冲啊!带着勇往之前,视死如归的信念,木兰挥舞长枪,带着军队杀出重围……
十多年来,木兰就是在这样的战斗中度过。战场上马的嘶鸣声、战士们的呼喊声、如雷鸣般的马蹄声成为家常便饭。而已经成为将军的花木兰总是身先士卒,率领士兵冲锋陷阵。寒风阵阵传来刁斗声,明亮的月儿映照在铁甲衣上,许多将士身经百战,为祖国而死。经过十余载的战斗,壮士们终于凯旋而归了。
皇帝为她举行了盛大的庆功宴。宴席上,皇上给战功卓著的花木兰赐酒:“你功劳不小,就赐你做个尚书吧!”
“不!”花木兰笑着摇摇头:“为祖国付出,这是应该的。只求陛下给我一匹千里马,送我回家,面见爹娘。”皇帝欣赏她的忠诚与孝顺,慷慨地答应了她。
花木兰与战士们快马加鞭往家中赶,归心似箭,好不兴奋,恨不得马上飞到家。
父母得知花木兰回家的消息,欣喜若狂,他们相互搀扶着蹒跚地走到屋外,目不转睛地盯着城门,眼巴巴地望着、望着……
“姐回来了,姐回来了!”已经长大成人的弟弟欢呼着,赶紧杀猪宰羊,忙着为姐姐煮点好吃的。
木兰在亲人们的簇拥下进入家里,推开东阁门,坐在西阁床上,脱下战袍,穿上了旧时的衣裙,看着房间的旧物,她感到亲切而温馨。她对着镜子在额上贴上了花黄,梳理好乌黑的云鬓。
“吱——”门推开了,花木兰笑吟吟地走出来:“让大家久等了。”
“啊?”战士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目瞪口呆:“十几年的战场生活,却不知你原是女儿身!”
是啊,人们总说女子柔弱,然而当她们与男子共同驰骋沙场时,还有谁能辨认出她是柔弱的,还是勇猛的呢?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审题要点:本题关键在于“改编”,题材不限,材料中指出“历史故事、寓言故事、成语故事、诗词故事、民间故事”等均可,这就要求学生调动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备,首先搜寻自己熟悉的故事,理清人物、情节和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再根据自己想表达的中心,来对故事作出合理的改编。
历史故事如管鲍之交、赵氏孤儿、高山流水、六尺巷等,寓言故事如涸辙之鲋、愚公移山、黔之驴等,成语故事如买椟还珠、邯郸学步、刻舟求剑等,诗词故事如《钗头凤》《孔雀东南飞》《木兰诗》《石壕吏》等。材料丰富,学生可任意选择。
改编方式有扩充片段式,以特写镜头为主,以回忆画面展现故事情节;有颠覆式,可与故事本身寓意相反来,反其道而行之,体现新颖立意;有幻想式,如让故事中的主人公以古代的价值观在现代实行的情况来体现寓意,也可以现代人“穿越”回古代,解答现代人对古代人物的疑惑等。
改编的重心不是仅仅复述、改编情节,而是要通过改编体现作者的立意与匠心,从传统故事中挖掘出更丰富或更符合现代价值观的内涵,体现出积极健康的思想。
文体要求:记叙文,注意字数要求。
【立意】1.故事经典再现。
古代价值观在现代。
重温古人风骨。
故事新编。
【素材】1.愚公一家子,每天都起早贪黑地挖。这件事很快传到了附近的乡亲那里,大家都觉得愚公一家子做的是造福子孙后代的事情,是大大的好事,大家倡议一起帮忙挖山,大家自发带上自家的竹篓和锄头,把挖出的石块填进附近的大海里,渐渐的,挖山的队伍不断壮大。这样的壮举引起了县领导的关注,县里向省里汇报了这件事,省里也高度重视,派了专业的爆破专家小组来到了大山脚下,并制定了爆破方案,很快的,两座大山在短短的两年里被夷为了平地,并修了一条宽宽的柏油马路,大大地改善了附近乡亲的生活水平。
为了仲卿的工作,兰芝跑东家,找西家,甚至出席一些非正式的聚会,在觥筹交错中强颜欢笑,为仲卿在领导面前说尽好话。老实巴交的焦仲卿啊!你怎么让你妻子做这些事情呢?你可知道席间哪个人不觊觎你妻子的美貌?你可知道你妻子独自一人承担了多少的风言风语吗? 当刘兰芝看到丈夫遗落在地上的香囊时,泪刷地下来了,那是秦罗敷的香囊,那是秦罗敷的香囊!焦仲卿没有说什么,走到书案前写下了休书。兰芝仿佛听到胸腔中有什么碎了,一片片裂开的钝响…… 到家了,兰芝默默地进房,悄无声息。第二天,县官的儿子便来提亲,兰芝含着泪默然答应。良辰吉日选在后天。“后天?”媒人自顾自地说,“那可是个好日子,秦罗敷姑娘也要出嫁哩!嫁的是焦仲卿。” 焦仲卿!!!!
世间最易忘却的是往事,而最难忘却的也是往事。唐琬的身影开始夜夜出现在陆游的梦中。分开了,陆游才明白自己最爱的一直都是唐琬,是四年前女生楼下那个怯怯的小女孩。在他心目中,根本没有任何人能代替唐琬。无休止的思念驱使他毕业一年后又重新回到东大。在经过中心花园时,陆游恰遇唐琬与赵士程携手游园,状甚亲密。惊诧之余,陆游内心矛盾又伤感至极。戏早就结束了,我为什么还要回来谢幕?挣扎在绝望边缘的陆游悄悄地黯然离去。临行前,陆游在抚摩了无数遍的“游琬石”上题词一首,曰《钗头凤》。刚题完就被管理员发现罚了十块钱,幸而词未被抹掉。全词如下: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