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建安《药砚》入选四川省雅安中学高三语文试卷(全)
【全国百强校】
四川省雅安市雅安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利用传统街区发展经济,早已成为我国许多城市趋之若鹜的举措,大家热衷于把这些街区“打造”成一个地方的“名片”,以增加城市的影响力,招徕商家和顾客(特别是游客)。充分利用好历史资源,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本无可厚非。但是在对传统街区新意迭出的“打造”中,也产生了形形色色的问题,甚至导致传统街区面目全非、名存实亡的悲剧,令人痛心。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没有弄清传统街区本身的性质,以及该如何保护和利用。所以,传统街区要慎言“打造”。
传统街区的价值就在于其“传统”,在于其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几乎稍有名气的传统街区,其形成的过程都比较漫长,少则数十年,多则数百年,比如西安的西羊市,元朝时即已出现。传统街区产生于人民群众的长期创造和积累,其住宅区、崇祀区、商业区、公共活动区等的构成,都体现着人民的生活理想与生存智慧,体现着社会的伦理道德关系,也体现着鲜明的地域特色,街区的灵魂即维系于此。传统街区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人文信息,是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和谐统一体。以此观之,传统街区最值得关注的地方绝不仅仅在于那些年代不一、外形各异的房屋建筑,更在于这些建筑所承载的生存方式、风土人情。
因此,保护和利用传统街区,必须明白它自身的社会意义,明白它是否存在问题、我们需要做什么。把原住民大量迁走,对街区进行彻底的改造和招商,是饮鸩止渴的短期行为。因为,若没有对街区历史和现实的尊重,街区的文化特色将逐渐失去,其内涵必然会受到重创;所谓的招商引资能否产生长久效益十分令人怀疑。十年前的北京前门大街改造就是前车之鉴:迁走了老住户,推倒了旧房屋,建成了气派的新街道,招来80多个京城老字号以及许多国际连锁品牌店,后来却难以达到预想的效果,本地居民及游客均不买账,有数十家店铺又陆续撤走。
当前对待传统街区还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就是号称将其打造回清朝或民国的某个阶段,似乎回归的年代越早越好。此举就如同要把百岁的老人整回童年,也是妄自菲薄的无知行为。你把蕴含丰富历史信息的街区压缩至某一年,把它搞成往昔特定时期的模样,那么之后的这几十年、上百年算不算历史、算不算是街区的生命历程呢?况且,即使真有街区百年前的照片或资料可资参照,但没有了那时的人、技艺、材料、社会环境,你能把它不走样地整回到过去的年代吗?整回去之后又希望什么年代的人来生活?这么整的结果,必然是把真的整没了,搞出个不伦不类、缺乏生命力的假古董,哪怕看着再奢华,也不过是基因突变的怪胎,甚至是僵尸。街区房屋的整治,最好的办法或许是采取逐步维修与更新的方式,对不得不修缮的才采取适当措施,对违章违法的私搭乱建行为坚决予以纠正和制止。
(摘编自马奔腾《传统街区要慎言“打造”》)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传统街区蕴含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可成为地方的名片,可以增加城市的影响力,也是城市发展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
B.充分利用好历史资源,让文化遗产成为发展地方经济的动力,需要先弄清楚传统街区本身的性质,并以保护为前提。
C.历史文化是传统街区的价值所在,历史文化的形成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传统街区的形成比历史文化的形成更为漫长。
D.年代不一、外形各异的建筑是传统街区的灵魂,它反映了地域特色和人民的生活理想、生存智慧及社会的伦理道德关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①段直言当前不少城市“打造”传统街区出现了不少问题,然后探析原因,提出了慎言“打造”的论点。
B.文章讲述了十年前北京前门大街改造失败的案例,这为论述保护和利用传统街区需尊重传统街区的内涵提供了例证。
C.文章第④段连续使用了三个问句,鲜明地表达了反对改造传统街区的态度,然后提出了传统街区整治的办法。
D.文章从传统街区的价值所在、保护和利用传统街区时出现的问题两个方面,论证了改造和利用传统街区要谨慎。
3.基于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传统街区改造的过程中,如果能充分发掘出传统街区蕴含的历史人文信息,因势利导,就能做到古为今用,古今融合。
B.缺乏准确的定位,怀着急功近利的心理粗暴改造,既会破坏传统街区原有的格局,也难以建立新的有可持续性的文化生态。
C.迁走原住居民,彻底改造旧城区,以此招商引资,这并不能长久促进城市的发展,反而会破坏传统街区的文化特色和内涵。
D.对于传统街区,我们要怀有敬畏之心,要认真地去认识它、了解它、尊重它,顺其自然,而不是轻率地将其打造成返古名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药砚
练建安
阳光朗照,河头城浮动飘忽的浓雾渐渐消散。
石钵头赤裸脊背,噔噔踏入石坝码头肉铺摊点,立定,双肩一耸,大块猪肉扇啪嗒一声脆响,平摊在了肉案上。两个伙计手忙脚乱,将猪肉扇挂上一根铜皮红木大秤。一个掌挂钩,一个挪秤砣报数:“二百……三十一斤半。”石钵头斜了他们一眼,操起两把剔骨尖刀,咔咔磨擦,笑骂:“黄疸后生!”
墟镇巷道,湿漉漉的,水气淋漓。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
石钵头认得此人,是个老童生。传说是满腹诗书,考到胡子花白,连一个秀才也没捞着。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石钵头扭头噗地吐出了一口浓痰。
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问:“前蹄,几多钱啊?”石钵头利刀游走剔骨,沙沙响。“老弟,几多钱?”华昌再问。石钵头说:“现钱,不赊账。”华昌说:“你这后生哥啊,好没道理,咋就说俺要赊账呢?”
石钵头说:“搞笑嘴!”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华昌说:“无怨无仇,做嘛介不卖?”石钵头斫下猪蹄,说:“看好了,可是这副?”华昌点头。石钵头抓起猪蹄,猛地往后抛入汀江,说:“俺要敬孝龙王爷。不行么?”华昌拣起制钱,一声不吭地走了。身后传来阵阵哄笑声。
半个月后,华昌带着几个破蒙童子江岸踏青,歇息于城东风雨亭。彼时,石钵头正惬意地嚼吃着亭间售卖的糠酥花生。一扬手,花生壳撒落遍地。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先生教俺一本书,俺教先生打野猪。野猪逐过河,逐去先生背驼驼……”
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
华昌是邻县武邑山子背人。山子背距河头城七八铺远。他那蒙馆设在张家大宗祠里。
夜晚,细雨濛濛,倒春寒风吹动西厢房窗棂。昏黄油灯下,华昌翻阅旧日诗稿。当他读到“学书学剑两不成”时,不由得悲从中来。
嗒,嗒嗒。有轻微的叩门声。没错,是叩门声。开门,竟是多年未见的老友李半仙。奇香扑鼻。李半仙拎着一副卤猪蹄,笑眯眯地看着他。
转眼到了仲夏。这个午日,童子早散学了。华昌困倦欲睡。宗祠内,闯入了一个莽汉。定睛一看,却是石钵头。
石钵头拎着一副肥硕猪蹄,恭恭敬敬地放在书案上。华昌轻摇折扇,说:“得非有辱斯文乎?”石钵头懵懵懂懂。华昌合上折扇,说:“君子不食嗟来之食。”石钵头愕然。华昌站起,迈方步,七八个来回,用了大白话:“有嘛介求俺?直说吧。”石钵头苦着脸,说:“俺老娘瘫了。李半仙的药方,求您老给半块端砚,做药引子。”华昌坐下,说:“奇了怪了,这端砚何处无有?为何要俺给你?”石钵头说:“李半仙说了,定要半块阿婆坑的端砚,甲子年中秋日戌时月圆蓄墨的。百砚斋掌柜的说,那时日,方圆几百里,只有您老先生买了一块。”“哦。”华昌说,“桌上有。识字么?”石钵头苦笑:“开过蒙,又被先生赶回家啦……略识几个字。”华昌微闭双眼,说:“自家看,可要看清喽。”
石钵头抓过端砚。长九寸,宽五寸,厚二寸一分,份量颇重。抬起,勾头看去,砚底刻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甲子年中秋日戌时练华昌购置于河头城百砚斋。”石钵头认得时日数字,说:“就是这块,就是这块!”说着,掏出一锭约摸五两重的银子。华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
石钵头嗫嚅不知所措了。华昌自言自语:“李半仙?这个李半仙搞嘛介名堂?”石钵头急了:“老先生,俺……俺……”华昌举手截止,说:“后生哥,半块,何谓半块?就不能有丝毫差错,分得来么?”石钵头额上冒出冷汗,说:“刀斧斫开?”华昌笑了:“何须如此麻烦。”
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低一声。
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
(原载《天池》2021年第6期)
4.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小说第二段中“赤裸脊背”“双肩一耸”“两个伙计手忙脚乱”等处,运用了正侧面结合的手法,生动地塑造了石钵头强悍、霸气的屠夫形象。
B.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是因为看他“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
C.小说中两处画线句子景物描写非常精炼,第一处重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第二处则主要烘托了华昌此刻惆怅、失落的心理。
D.小说以“药砚”为题,含义深刻:这“砚”既是给石钵头老娘治瘫病的药引子,也是教育他要尊师重道、宽以待人的良药。
5.请结合全文概括华昌的形象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6.小说的结尾构思巧妙,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在个人属性中,学习成绩、城市户口、东部地区、一二线城市正向影响青少年网络素养,年级对网络素养的影响为负向。数据显示,初中生的网络素养水平高于高中生。随着学习成绩的提高,青少年的网络素养也显著提高。东部地区青少年网络素养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地区,中部地区的青少年网络素养出现“凹陷”状况。以城市来看,一线城市青少年的网络素养水平最高。从性别上看,在上网注意力管理和自我信息控制方面,女性青少年优于男性青少年;在网上信息搜索与利用、网络信息分析与评价、网络印象管理方面,男性青少年优于女性青少年。
在家庭属性中,上网设备数量、与父母亲密程度、与父母讨论频率对青少年网络素养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与双亲居住,对青少年上网注意力管理和自我信息控制能力的提高有显著影响。随着家长对青少年上网行为干预频率的提高,青少年上网注意力管理能力显著下降。与父母讨论的频率越高,青少年在网络信息搜索与利用、信息分析与评价、网络印象管理方面的能力越高。
在学校因素中,学校开设相关课程、教师使用多媒体的频率与青少年网络素养呈正相关。数据显示,学校开设有关网络(信息)素养课程对青少年的上网注意力管理、网络信息搜索与利用以及自我信息控制有显著的正影响;教师使用多媒体的频率越高,青少年网络素养越高。
(摘编自《中国青少年网络素养有待提升》)
材料二:
未成年人在家上网的比例最高,且从 81.1%增加到 94.6%,网吧上网比例从 37.6%下降到 17.7%。 这与青少年整体上网地点分布的变化趋势相同。从网络接入方式看,手机上网使用率从 63.0%上升至 81.2%,台式机上网选择率从 75.0%下降到 70.2%,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相比于传统的 PC(台式 机)工具更加适用于碎片化的场景,未成年人更加青睐高度自由化的手机终端,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 来,PC 时代或许将没落。在使用行为上,未成年人的搜索引擎使用率有大幅提高,已经从 70%左右提 高到了 85%左右,网络游戏和论坛使用率出现了同步下滑趋势,但网络游戏的使用率仍然处于 69.2%。 笔者认为:将未成年人玩网络游戏看作洪水猛兽是不合理的,只要进行健康的引导,不失为缓解学习压力和提高情商智商的有效工具。网络购物使用率从 16.1%增加到了 43.9%,超过 4 成的未成年人有网购行为,这其中也包括一定的非理性购买行为,未成年人在家长不知情的情况下随意网购的现象层出不穷,这需要家长、电商、政府的共同努力,从家庭监管,行业自律和法规完善等角度多管齐下, 以保护未成年人网购权益和引导其正确进行网购。
(摘编自《青少年网民群体特征与上网行为的动态变迁》)
材料三:
“历年青少年网民的网络使用行为”统计图表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2009年 | 2010年 | 2021年 | 2021年 | 2021年 | 2021年 | 2021年 |
搜索引擎 | 73.9 | 84.7 | 82.3 | 84.1 | 80.5 | 81.6 | 86.6 | |
信息获取 | 网络新闻 | 72.0 | 70.1 | 61.8 | - | - | 73.8 | 74.5 |
博客 | 68.6 | 74.1 | 71.9 | 65.O | 76.7 | 44.4 | 37.6 | |
即时通信 | 77.O | 82.6 | 86.O | 85.1 | 91.1 | 93.O | 92.4 | |
交流沟通 | 社交网站 | 50.9 | 62.O | 57.7 | 55.6 | 45.7 | - | - |
电子邮件 | 56.2 | 55.O | 47.2 | 46.3 | 37.6 | 37.8 | 34.5 | |
论坛 | 31.7 | 34.9 | Z5.8 | 30.7 | 21.4 | 21.1 | 18.O | |
网络音乐 | 88.1 | 85.1 | 81.2 | 82.8 | 83.7 | 77.5 | 80.2 | |
网络娱乐 | 网络视频 | 67.0 | 66.6 | 66.8 | 66.4 | 72.9 | 69.4 | 75.4 |
网络文学 | 47.1 | 48.1 | 44.4 | 46.9 | 45.O | 46.9 | 44.6 | |
网络游戏 | 77.2 | 74.8 | 72.9 | 68.4 | 65.7 | 64.3 | 66.5 | |
网络购物 | 26.5 | 32.9 | 36.5 | 45.2 | 50.O | 56,9 | 61.3 | |
商务交易 | 网上支付 | 22.9 | 27.8 | 31.9 | 41.6 | 39.O | 48.8 | 62.O |
网上银行 | 21.4 | 26.1 | 29.6 | 40.1 | 37.O | 43.7 | 45.6 |
(注)“娱乐、沟通”是青少年这一群体的主要上网动机,青少年对于网络新闻的关注度相对较低。青少年倾向于简单、互动性和社交性强的信息互动方式,QQ、微信等即时通讯网络软件迅速快捷的优势也是电子邮件、博客使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网络视频能够以电脑或者移动设备为终端,进行可视化聊天,这能够有效满足青少年即时交流和学习的需要。随着生活水平和收入的提高,很多家庭都给子女更多的零花钱。
7.下列对“历年青少年网民的网络使用行为”统计图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信息获取方面看,网络搜索引擎使用率明显要高于网络新闻使用率,这与青少年的主要上网动机“娱乐、沟通”有关。
B.从商务交易方面看,网络购物、网上支付和网上银行使用率整体呈增长态势,原因之一是很多家 庭为子女提供了经济基础。
C.网络视频使用率整体呈增长势头,是由于网络视频能够以电脑或者移动设备为终端,进行可视化聊天,能够满足青少年即时交流和学习的需要。
D.在交流沟通方面,即时通信使用率保持在高位且整体呈增长态势,原因就在于青少年倾向于简单、 互动性和社交性强的信息互动方式。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从个人、家庭、学校三方面分析影响青少年网络素养的因素;材料二从上网地点、接入方式和上网行为等角度分析未成年人网络行为的变迁。
B.在使用行为上,网络游戏的使用率虽然有所下降,但仍处于高位,这表明:网络游戏就是未成年人缓解学习压力、提高情商智商的有效工具。
C.手机上网使用率上升,台式机上网选择率下降,这是因为智能手机比 PC 工具更适用于碎片化场景,更受未成年人青睐。因此,PC 时代或许将要没落。
D.要防止未成年人进行非理性网购,引导其正确进行网购,就需要家长、电商、政府共同努力,从 家庭监管、行业自律和法规完善等角度多管齐下。
9.家庭和学校在提升青少年网络素养方面分别应该怎么做?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谢瞻,字宣远,一名檐,字通远,陈郡阳夏人,卫将军晦第三兄也。年六岁,能属文,为《紫石英赞》《果然诗》,当时才士,莫不叹异。初为桓伟安西参军,楚台秘书郎。瞻幼孤,叔母刘抚养有恩纪,兄弟事之,同于至亲。刘弟柳为吴郡,将姊俱行,瞻不能违,解职随从,为柳建威长史。
弟晦时为宋台右卫,权遇已重,于彭城还都迎家,宾客辐辏,门巷填咽。时瞻在家,惊骇谓晦曰:“汝名位未多,而人归趣乃尔。吾家以素退为业,不愿干预时事,交游不过亲朋,而汝遂势倾朝野,此岂门户之福邪?”乃篱隔门庭,曰:“吾不忍见此。”及还彭城,言于高祖曰:“臣本素士,父、祖位不过二千石。弟年始三十,志用凡近,荣冠台府,位任显密,福过灾生,其应无远。特乞降黜,以保衰门。”前后屡陈。高祖以瞻为吴兴郡,又自陈请,乃为豫章太守。晦或以朝廷密事语瞻,瞻辄向亲旧陈说,以为笑戏,以绝其言。晦遂建佐命之功,任寄隆重,瞻愈忧惧。
永初二年,在郡遇疾,不肯自治,幸于不永。晦闻疾奔往,瞻见之,曰:“汝为国大臣,又总戎重,万里远出,必生疑谤。”时果有诉告晦反者。瞻疾笃还都高祖以晦禁旅不得出宿使瞻居于晋南郡公主婿羊贲故第在领军府东门瞻曰:“吾有先人弊庐,何为于此!”临终,遗晦书曰:“吾得启体幸全,归骨山足,亦何所多恨。弟思自勉厉,为国为家。”遂卒,时年三十五。
瞻善于文章,辞采之美,与族叔混、族弟灵运相抗。灵运父瑛,无才能。为秘书郎,早年而亡。灵运好臧否人物,混患之,欲加裁折,未有方也。谓瞻曰:“非汝莫能。”乃与晦、曜、弘微等共游戏,使瞻与灵运共车;灵运登车,便商较人物,瞻谓之曰:“秘书早亡,谈者亦互有同异。”灵运默然,言论自此衰止。
(节选自《宋书》)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瞻疾笃/还都高祖/以晦禁旅不得出宿/使瞻居于晋南郡/公主婿羊贲/故第在领军府东门
B.瞻疾笃还都/高祖以晦禁旅/不得出宿/使瞻居于晋南郡公主婿羊贲故第/在领军府东门
C.瞻疾笃/还都高祖以晦/禁旅不得出宿/使瞻居于晋南郡/公主婿羊贲故第在领军府东门
D.瞻疾笃还都/高祖以晦禁旅不得出宿/使瞻居于晋南郡/公主婿羊贲故第/在领军府东门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二千石”是汉代郡守这一官职的代称,因其俸禄为二千石,即月俸一百二十斛。
B.“降黜”在古代指官员被降低或免去官职,并被发送到边远地区服劳役。
C.“太守”为一郡最高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自行任免所属掾吏。
D.“永初”是南朝宋武帝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历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要事,一般要更改年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瞻知恩图报。叔母把他们弟兄养大成人,他们对叔母也如同亲生母亲一样,甚至叔母要到吴去,谢瞻也辞官跟了过去。
B.谢瞻有先见之明。前后多次向高祖陈请给自己的弟弟谢晦降职,来保住谢家的门户。
C.谢瞻重视手足之情。临终的时候,还觉得自己有很多遗憾,写信要求谢晦多加勉励,一心为国为民。
D.谢瞻受人推崇。族叔谢混请谢瞻对族弟谢灵运进行教育,结果谢灵运改变了原来评价别人的毛病。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晦或以朝廷密事语瞻,瞻辄向亲旧陈说,以为笑戏,以绝其言。
(2)灵运好臧否人物,混患之,欲加裁折,未有方也。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唐崇徽公主手痕[注]
欧阳修
故乡飞鸟尚啁啾,何况悲笳出塞愁。
青冢埋魂知不返,翠崖遗迹为谁留?
玉颜自古为身累,肉食何人为国谋。
行路至今空叹息,岩花野草自春秋。
(注)崇徽公主,唐代宗时与回鹘和亲的公主,唐朝著名将领仆固怀恩的女 儿。手痕:在今山西灵台。传说公主出嫁回鹘时,路经此地,以手掌托石壁,遂 有手痕。
14.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描写当年崇徽公主远嫁时的凄凉情景,不离故乡的鸟儿尚啁啾鸣叫不止,而少女随着悲笳离别父母、远嫁万里之外,自会更加不舍。
B.颔联中“青冢”代指崇徽公主的埋身之地。诗人在这里沿用了杜甫咏王昭君的“环佩空归月夜魂”诗意,一个“魂”字,使诗情更为深婉。
C.颈联奇峰突起,“玉颜”反为“身累”,“肉食”不与“国谋”,诗人将尖锐犀利的诘问寓于这两对矛盾现象中,可谓发自肺腑,深切痛快。
D.本诗借古生情 ,诗人结合民间传说,为崇徽公主远嫁唱一曲饱含愤懑之情的悲歌,启发人们在深沉哀怨中对其悲剧进行政治上的思考。
15.这首诗的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是如何抒发的?
四、情景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张先《剪牡丹·舟中闻双琵琶》“玉盘大小乱珠迸。酒上妆面,花艳眉相并”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 , ”两句。
(2)《诗经·卫风·氓》中除了以桑树的由荣而枯比喻女子年华老去之外,还以“ , ”的比喻告诫女子不要沉溺于与男子的爱情。
(3)杜甫在《登高》中发出“ , ”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五、选择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当一种美,美得让我们无所适从时,我们就会意识到自身的局限。“山阴道上, ”之时,我们不就能体验到我们心智的渺小与感官的有限无福消受这天赐的过多福祉吗?读庄子,我们也往往被庄子拨弄得 ,有时只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除此,我们还有什么方式来表达我们内心的感动?这位“天仙才子”他幻化无方,意出尘外,鬼话连篇,奇怪迭出。他总在一些地方吓着我们,而等我们 ,便会发现: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朝暾夕月,落崖惊风。( )同时,他永远有着我们不懂的地方,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永远有着我们不曾涉及的境界, ,钻之弥坚。“造化钟神秀”,造化把何等样的神秀聚焦在这个“槁项黄馘”的哲人身上啊!
……
庄子是人类最脆弱的心灵,最温柔的心灵,最敏感因而也最易受到伤害的心灵……
我们怎能不悚然面对,肃然起敬,油然生爱?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应接不暇 无所适从 惊魂甫定 高山仰止
B.摩肩接踵 无所适从 惊魂不定 仰之弥高
C.目不暇接 手足无措 惊魂甫定 仰之弥高
D.目不暇接 手足无措 惊魂不定 高山仰止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们不就能发现到我们渺小的心智与感官的有限无福承受这天赐的过多福祉吗?
B.不就能体验到我们感官的有限与我们渺小的心智无福感受这天赐的过多福祉吗?
C.我们不就能体验到我们渺小的心智与有限的感官无福消受这天赐的过多福祉吗?
D.不就能发现到我们渺小的心智与我们有限的感官无福接受这天赐的过多福祉吗?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们的视界为之一开,我们的俗情为之一扫。
B.我们的视界为之一扫,我们的俗情为之一开。
C.我们的俗情为之一扫,我们的视界为之一开。
D.我们的俗情为之一开,我们的视界为之一扫。
六、语言表达
20.下面是一份求职信的正文部分,其中有五处用语不得体,请找出其中四处并加以修改。
日前惠顾贵校网站,得知招聘教师的消息,很希望能到贵校高就。本人毕业于天一大学化学专业,是一名有四年工作经验的高中化学教师。现附上我的简历,请您拜读。如有意向,可以与我洽谈。不胜感谢!
21.“归谬法”是一种常见的论证方法,首先假设对方的论点是正确的,然后从这一论点中加以引申、类比、推论,从而得出极其荒谬可笑的结论来,以驳倒对方论点。仿照下面的示例,再用归谬法批驳观点。
示例:
观点:中国如果反对美方发起的贸易战,对美部分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就会损害两国贸易往来,所以中国应该停止相关应对措施。
归谬:
七、材料作文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在墙壁上安装挂衣架,普通人将自己不再需要的衣物挂上去,而穷人可以自行按需取走穿用。”这就是伊朗首都德黑兰的“爱心墙”。2021年以来,“爱心墙”从伊朗红遍全球,在国内也受到欢迎。一面面温馨的“爱心墙”传递了爱心,打开了公益慈善新模式。但最近有报道称,由于衣物较多,堆放杂乱,一些“爱心墙”或因“有碍市容”“无人监管”被叫停取缔。
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和联想?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B
2.C
3.D
【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中,A项,“也是城市发展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错误,从文中来看,传统街区可以招揽商家和顾客,特别是游客,但不能据此认为传统街区就是城市发展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C项,“传统街区的形成比历史文化的形成更为漫长”错误,从文中来看,街区形成了某种历史文化,此街区因而成为某种文化的街区,但不能认为传统街区的形成比历史文化的形成更为漫长。D项,“年代不一、外形各异的建筑是传统街区的灵魂……”错误,文章第二段说的是“都体现着人民的生活理想与生存智慧,体现着社会的伦理道德关系,也体现着鲜明的地域特色,街区的灵魂即维系于此”,由此可知,传统街区的灵魂,应是那些建筑所体现的人民的生活理想与生存智慧等。故选B项。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C项,“文章第④段连续使用了三个问句,鲜明地表达了反对改造传统街区的态度……”错误,从文中来看,文章第④段,连续使用三个问句,不是反对改造传统街区,而是反对将传统街区打造成某个历史时期的模样。故选C项。
3.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基于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D项,“对于传统街区,我们要……顺其自然……”错误,从文中来看,文章明确提出,对传统街区要加以保护和利用,不能“顺其自然”,“顺其自然”也是不负责任的态度。故选D项。
【点睛】
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
4.B
5.①斯文谦和,穷困落魄;②身怀绝技,隐忍退让;③正直善良,宽容大度。
6.①小说结尾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出人意料使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引人思考;同时 由于前文巧设伏笔,使故事的发展合乎情理。②华昌明明身怀绝技,却不计较石钵头的多次 挑衅,突出表现了他的隐忍大度,丰富了人物的形象。③小说结尾意味深长,更好地揭示了 作品的主题:生活中应当尊重他人、宽容大度。
【分析】
4.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C项,结合文本内容 “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石钵头扭头噗地吐出了一口浓痰”分析可知,“认定他付不起钱”分析不当。结合文本后面内容分析可知,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主要是因为他内心对华昌这样的读书人的憎恶和鄙视。故选C。
5.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人物形象特点分析。解答此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人物形象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华昌的形象特点,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如从“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华昌斯文谦和,穷困落魄;“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华昌隐忍退让;“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低一声。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华昌身怀绝技;“华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华昌正直善良,宽容大度。
点睛:分析人物形象可以的从下面五个方面入手①从小说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职业、技能、经历、教养、气质,品质等方面。②从塑造人物形象都的方法即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方法。③从情节的发展入手透视人物思想性格。④从分析环境入手,探究人物的命运及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⑤从作者的议论和评价或作品中其他人物的的评价入手。
6.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结构内容理解与分析。小说结尾常见的作用:突生波澜,震撼人心;照应前文,不突兀。留下空白给读者想象空间,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深化主题;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令人回味。耐人寻味;给人以喜悦欣慰之感;反应美好愿望。“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小说结尾出人意料。“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华昌明明身怀绝技,却不计较石钵头的多次挑衅,突出表现了他的隐忍大度,丰富了人物的形象。结合华昌的语言等内容分析,如“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等,小说结尾揭示作品的主题。
7.D
8.B
9.(1)家庭方面:父母与孩子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应适度干预青少年的上网行为,多角度介入,建立科学的家庭上网规则;父母应培养与青少年平等讨论和分享的良好习惯。(2)学校方面:学校应该开设与提升网络素养相关的课程;教师在教学中多使用多媒体;在教师培训和继续教育课程中增加网络素养模块。
【解析】
7.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此类题目答题时需注意,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D项,“原因就在于青少年倾向于简单,互动性和社交性强的信息互动方式”这一表述不当,归因不全面,除了这一主观原因外,还有客观原因,即QQ、微信等即时通讯网络软件具备迅速快捷的优势。故选D。
8.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此类题目答题时需注意,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B“网络游戏是未成年人缓解学习压力、提高情商智商的有效工具”推理欠充分,由前面的信息不能得出后面的结论。故选B。
9.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首先要审题,审清题干的要求。本题要求分析家庭和学校在提升青少年网络素养方面分别应该怎么做,注意题干中的“家庭和学校”两个限制词。然后锁定答题区域,最后筛选整合答案。本题的答题区间主要集中在材料一中,分别从“在家庭属性中,上网设备数量、与父母亲密程度、与父母讨论频率对青少年网络素养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和“在学校因素中,学校开设相关课程、教师使用多媒体的频率与青少年网络素养呈正相关。……”这两段文字中组织答案。如家庭方面:父母与孩子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应适度干预青少年的上网行为,多角度介入,建立科学的家庭上网规则;父母应培养与青少年平等讨论和分享的良好习惯。学校方面:学校应该开设与提升网络素养相关的课程;教师在教学中多使用多媒体;在教师培训和继续教育课程中增加网络素养模块。
【点睛】
对于筛选概括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审题,先从题干中找到答题的方向,然后在题干的指引下到文中找答题的区域。解答这类题的步骤一般如下:第一,粗读全文,看这篇文章主要谈什么问题,或者说了件什么事。第二,以段(句)为单位仔细审读,然后用一句简明的话把段意标示出来。第三,分析段落(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文章层次。具体做法可找段落中的明显信息,如开头总起句、中心句、结尾总结句、承上启下过渡句等,它们往往就是段意的提示。另外,还有段落的抒情句或议论句等。第四,无明显的信息的段落,应该通读全文(段),找出概括性的语句关键词语,分析合成段意。
10.B
11.B
12.C
13.(1)谢晦有时候把朝廷隐秘之事告诉谢瞻,谢瞻总是向亲人朋友叙说,把那些话当成戏言,来禁绝(或杜绝)他的言论。
(2)谢灵运喜欢评价人物的好坏,谢混很担心这件事,想对他加以压制(或抑制),只是没有办法。
【解析】
1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还都”的主语是“瞻”,“不得出宿”的主语是“高祖”,排除A项、C项。“晋南郡公主”是人名,不应该断开,结合句意分析,排除D项。句意:谢瞻病重,回到京城。高祖因为谢晦掌管禁军,不可出宫住宿,就叫谢瞻住在晋南郡公主夫婿羊贲的旧宅,地点在领军府东门。故选B。
1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B项,“并被发送到边远地区服劳役”错误,不一定要发配到边远地区。故选B。
1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C项,“还有很多遗憾”错。“亦何所多恨”,哪里还有什么更多的遗憾呢。故选C。
点睛:在整体把握的情况下,在准确理解词义、句意的基础上,梳理句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情理辨清主要信息、次要信息,从而明确文章的内容要点和主旨。不仅要对原文的基本内容进行归纳概括,还要对文章的内容作较深层次的剖析。这就要求我们能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内容,并对文章的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分析与判断,进而归纳和概括。也就是说,不仅要能概括某个事件的发生、发展和所导致的结果或某个(几个)人物的所作所为,还要能揭示出这个事件的意义,或者某个人物的思想性格,或者某种现象的本质,或者某种观点等。
13.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或”,有时候;“以”,介词,把;“语”,告诉;“亲旧”,亲戚和故交旧友;“以为”,把……当作;“以”,连词,来;“绝”,禁绝、杜绝;“其”,代词,他的。(2)“好”,喜欢;“臧否”,褒贬、评比、评定、评价;“患”,担心;“之”,代词,这件事;“裁折”,抑止,摧折;“方”,办法。
【点睛】
参考译文:
谢瞻,字宣远,一名谢檐,字通远,是陈郡阳夏人,是卫将军谢晦的三哥。他六岁时,就能写文章,写了《紫石英赞》《果然诗》,当时有才华的士人,没有人不惊叹他的奇异。他起初担任桓伟安西参军,楚台秘书郎。他从小失去父母,婶婶刘氏抚养他很有恩情,谢瞻兄弟侍奉婶娘,如同对待亲生母亲。刘氏的弟弟刘柳调任吴郡太守,带着姐姐一同赴任,谢瞻不能违背他们的意愿,便辞去职务随同前往,在刘柳手下任柳建威长史。
谢瞻的弟弟谢晦当时任宋台右卫,权势显赫,恩遇宠厚。谢晦从彭城回到京城接取家眷,一时宾客车马聚集,填塞门巷。此时谢瞻正在家中,(见到这种情景)很是惊骇,他对谢晦说:“你的名位不高,而士人归依奔向你竟到了这种地步。我们家以清淡谦退为家风,不愿干涉政事,结交的人不过是亲戚朋友,而你现在竟然势倾朝野,这难道是家门之福吗?”谢瞻于是用竹篱隔开门院,说:“我不愿意见到这种场面。”等他回到彭城,就向高祖说:“我本来是寒素之士,父亲、祖父的官位也都是没有超过二千石的职位。弟弟年纪刚刚三十岁,志行浅薄,能力平庸,但在台府荣显居于首位,职任清显重要,福气失去灾祸来临,恐怕应该不远。我特地请求你把他降职贬官,来保住我们这衰微的家门。”前前后后屡次向高祖陈请。高祖命谢瞻任吴兴郡太守,谢瞻又亲自陈情请求辞退,于是改任豫章太守。谢晦有时候把朝廷隐秘之事告诉谢瞻,谢瞻总是向亲人朋友叙说,把那些话当成戏言,来禁绝(或杜绝)他的言论。谢晦终建辅佐帝王创立帝业的功劳,被寄予了很大的希望,谢瞻更加担忧害怕了。
永初二年,谢瞻在豫章郡患病,不肯医治,希望就此死去。谢晦听到他生病的消息急忙赶去,谢瞻见到他,对他说:“你是国家大臣,又掌管军机大事,老远地到我这里来,一定会招致怀疑,产生流言。”当时果然有人禀告谢晦反叛。谢瞻病重,回到京城。高祖因为谢晦掌管禁军,不可出宫住宿,就叫谢瞻住在晋南郡公主夫婿羊贲的旧宅,地点在领军府东门。谢瞻说:“我有祖先留下的旧房子,为什么住在这里!”谢瞻临终的时候,留下遗书给谢晦说:“我能够善终,侥幸保全,归埋家乡,葬于山麓,哪里还有什么更多的遗憾呢?弟弟你要勉励自己,既为家,也为国。”于是死去,死时三十五岁。
谢瞻善于写文章,辞采之美,可以与族叔谢混、族弟谢灵运相匹敌。谢灵运父亲谢瑛,没有才能。做过秘书郎,早年就死了。谢灵运喜欢评价人物的好坏,谢混很担心这件事,想对他加以压制(或想抑制他),只是没有办法。谢混对谢瞻说:“不是你的话没人能做到(制止他)。”就与谢晦、曜、弘微等一起游玩,让谢瞻与谢灵运坐一辆车;谢灵运一上车,就开始评价人物,谢瞻对他说:“你父亲死的那么早,谈论的人也会有不同的看法。”谢灵运沉默不言,评价的言论从此停止了。
14.B
15.(1)表现对远嫁女子深切的同情和对统治者对外苟且偷安,忍辱求和的 不满。(2)作者在尾联上句直抒胸臆(直接抒情),长叹一声,无可奈何之情袭人心 怀,行路人到此只能报之以叹息。下一句用以景结情的手法来写孤魂栖止的崖花 野草春秋更替,年复一年,这里以无情衬有情,颇有韵致。
【分析】
14.试题分析:本题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把握意象,分析意境,领悟思想情感,思考表现手法,再对比选项得出答案。B项,“诗人在这里沿用了杜甫咏王昭君的‘环佩空归月夜魂’诗意”分析不正确。“青冢埋魂知不返”意思是“墓草青青魂魄再不能回来”,“环佩空归月夜魂”的意思是“昭君的灵魂能在月夜中归来”,可见诗人反用了杜甫咏王昭君的“环佩空归月夜魂”诗意。故此题答案为B项。
15.试题分析:本题考核鉴赏诗歌思想情感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一般要细读诗文本身,明确注释中点明的时局背景,还要了解诗人境遇、主观志向,做到知人论世,确定诗歌的思想情感,然后再分析抒情手法。本题可从分析诗句内容入手。“行路至今空叹息,岩花野草自春秋”意思是行路的人到这里白白地叹息,山崖上花开草长随着季节交替,结合上文来看,“叹”的是“玉颜自古为身累,肉食何人为国谋”,美貌的女子自古受到容颜的牵累,高官厚禄的人有几个考虑国家生计,表达出对远嫁女子的同情和对统治者苟安求和的不满。从手法上来看,尾联是直接抒情,尾句写景,采用的是以景结情的手法。另外,人只能空长叹,而花草却能春秋更,这又是以无情衬有情的手法。
【点睛】
第2小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和抒情手法的能力。鉴赏诗歌情感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②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抒情手法有两种,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包括借助景抒情,如触景生情、以景结情等;借助物抒情,如托物言志、托物寓理;借助事(人)抒情。鉴赏诗歌的抒情手法答题思路是:第一步明手法,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第二步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这种手法在诗文中是如何运用的。第三步析效果,指出此种手法有何效果,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16.(1)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2)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3)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嘈”“于”“常”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点睛】
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如本题“妆成每被秋娘妒”的“妒”是“嫉妒”的意思,“猿猱欲度愁攀援”的“度”错误率很高,需要注意。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17.C
18.C
19.A
【解析】
17.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目不暇接:形容东西多,来不及观看或看不过来。应接不暇:景物繁多,来不及观赏。也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应付不过来。结合语境内容“当一种美,美得让我们无所适从时”分析,选用“目不暇接”。摩肩接踵:形容来往的人很多,很拥挤。手足无措: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无所适从:意思是指不知听从哪一个好或不知怎么办才好。结合“被庄子拨弄得”分析,选用“手足无措”。惊魂甫定:经过惊吓后的心情,才刚刚安定下来。比喻受惊吓后,心神刚恢复过来。惊魂不定:形容指受惊后心情还没有平静下来。结合“他总在一些地方吓着我们”“便会发现”等内容分析,选用“惊魂甫定”。仰之弥高:仰望愈觉得其崇高,表示极其敬仰。高山仰止:品德崇高的人,就会有人敬仰他。比喻对有气质、有修养或有崇高品德之人的崇敬、仰慕之情。结合“钻之弥坚”分析,选用“仰之弥高”。故选C。
18.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A项,搭配不当,“发现到……心智”不搭配,“承受……福祉”不搭配。B项、D项,成分残缺,缺主语,且语序错误。故选C。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19.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本题需要注意“视界”“俗情”分别与“开”“扫”搭配,且结合后面内容“他永远有着我们不懂的地方,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永远有着我们不曾涉及的境界”分析可知,“俗情为之一扫”应该在后,综合A项正确。
20.(1)“惠顾”改为“浏览”;
(2)“高就”改为“就职”或“工作”;
(3)“拜读”改为“阅读”;
(4)“可以”改为“请”;
(5)“洽谈”改为“联系”。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得体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面是一份求职信的正文部分,其中有五处用语不得体,请找出其中四处并加以修改”,然后依据语言使用的场合、使用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辨析正误。第一处,“惠顾”,指光临,惠临。商家多用于欢迎顾客。文中用于自己浏览网站,不恰当,应改为“浏览”。第二处,“高就”意思是放弃原来的工作,去担任地位较高的工作,现常用于问别人在什么地方工作,是一种尊称。材料中用来指自己去对方学校工作,不得体,可改为“就职”或“工作”。第三处,“拜读”, 读别人作品或书信的敬词。材料中指对方阅读自己的简历,不得体,应改为“阅读”。第四处,“可以”语气不够尊重,应改为“请”。第五处,“洽谈”,是指对一定的经济事项,双方当事人之间进行初步的接洽、商谈,以探索其实现可能性的行为。用在此处不得体,应改为“联系”。考生可以按照这种方式进行解答。
【点睛】
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语言表达得体: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
21.如果说“中国如果反对美方发起的贸易战,对美部分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就会损害两国贸易往来,所以中国应该停止相关应对措施”是对的,那么面对他国入侵,我们也不应该应战,因为应战会带给人民伤害,会带来经济衰退。(3分)可是,如果不应战,我们的国家就会灭亡,人民的安康、经济的发展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所以,不能因为害怕损害两国贸易往来,就停止相关应对措施。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仿照下面的示例,再用归谬法批驳观点”,这是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了解“归谬法”这一概念,“归谬法”是一种常见的论证方法,首先假设对方的论点是正确的,然后从这一论点中加以引申、类比、推论,从而得出极其荒谬可笑的结论来,以驳倒对方论点。然后分析例句,明确仿写的格式,“如果说‘我们因为锻炼身体可能会给身体带来损伤而避免进行体育锻炼’是对的,那么药品也可能给我们带来副作用,所以我们也应该避免吃药。可是,生病了不吃药,任由其自由发展,我们不仅不能恢复健康,还可能会失去生命。所以不能因为锻炼身体可能会带来损伤,而避免进行体育锻炼”,由例句可以发现,先假设对方观点正确,然后联系与前面错误观点类似的情况(所选的情况要常见),然后按照错误观点的逻辑来分析该情况,指出错误逻辑下的错误结果,最后得出结论。
22.有一种善意叫不被领受
热心市民在地下通道设立爱心墙,为需要的市民提供方便;市民纷纷捐助,衣物堆积如山;然而,不久就被叫停。这不禁让人深深思索……
毫不否认,热心市民设立爱心墙的善意,这善意让人温暖如春;也毫不否认,纷纷捐赠衣物的市民那浓浓的善意,世界正因为有这浓浓的善意而更加美好。在当今喧嚣的文化场域中,向公众传递浓浓的善意,是难能可贵的,是非常值得提倡的,更是创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元素。当热心市民在地下通道设立爱心墙的那一刻,向社会传递的是爱和善良;而爱和善良是根植于人性中的,它具有强大的感染力,正因为如此,市民们才会纷纷捐赠如山的衣物。爱心墙勾起的是人性中的爱和善良啊。
但这份爱和善良却被叫停了!理由是“道路难行,有碍观瞻”。
诚然,“衣物乱堆,现场狼藉”确实有碍观瞻,叫停“爱心墙”确实可使地下道路通畅,然而,在这通畅的背后体现出的是相关部门的无所作为。也毫不否认,相关部门接到投诉就快速处理的办事效率值得赞赏,然而,在这份效率的背后,更看到相关部门做事的简单与粗暴。退一步来讲,就算市民热心捐赠的衣物确实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市容不整,但真的就只能叫停了之吗?就不能对“草根”公益多一些鼓励与宽容吗?就不能用制度激活“爱心墙”的暖心效应而使善意传递吗?叫停的不仅仅只是爱心墙,更是叫停了众多热心市民传递的浓浓善意;伤害的不仅仅是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更伤害了传递善意的风气。当有关部门因“道路难行,现场狼藉”叫停“爱心墙”时,我们不仅仅看见了相关部门的“效率”,更看见了相关部门对善意传递的忽视。
或许,忽视有不得已的苦衷。相关部门并非不知道“爱心墙”传递的是浓浓的善意,也知道叫停“爱心墙”在这个“鸡掉了一根毛全世界都知道”的文化场域中意味着什么,但依然无奈地选择叫停,应当是基于这样一个现实:在当今喧嚣的文化场域中,“爱心墙”传递的善意肯定存在不能被人领受的现象,一旦这份传递的善意不能被人领受,爱心就变成窝心,市民的投诉也正基于此。
不是每一份善意都可以被他人领受的。某农民出身的歌手捐资为乡里办学修路却被村里人讥讽,陈光标捐资助学被人视为沽名钓誉,余秋雨出资50万为灾区学校捐献图书被媒体炮轰……很显然,有很多人没有领受他们的善意。同理,当众多的市民捐献衣物释放他们的善意时,相关部门有领受这份善意吗?那些前来挑选的市民有领受这份善意吗?来来往往的路人有领受这份善意吗?倘使我们能携起手来领受这份善意,并让这份善意传递下去,现场应该是另一番光景了吧!
我们这世界并不缺释放善意的人,但仅仅有释放善意的人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更需要有那些能够领受他人善意并感恩回馈社会的人,如此,我们这世界才会更加美好!
【解析】
试题分析:本则作文材料介绍了“爱心墙”的功能,社会效果以及由此 引发的社会问题。从材料看,民众对“爱心墙”的公益功能并无异议。材料的焦点应集中在由设立“爱心墙”引发的社会矛盾上。不难看出,本则材料存在至少如下矛盾 :热心市民设立“爱心墙”与相关部门叫停;爱心人士捐赠衣物与“衣物乱堆,道路难行”;受助者挑选“合适”衣物与“现场狼藉”;民众的“投诉”与爱心人士的“热心”。仔细分析,这四种矛盾可归纳为:动机(目的、愿望)与结果,严格执法(保护权利)与宽厚包容,新生事物的保护与打压,行动与规则,利己与利人等方面的问题,而这些矛盾并非水火不容,无法消弥。考生写作本文时应重在分析以上矛盾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具体解决的办法,可以选择其中一点或几点深入分析,并能提出相应的措施,展现自己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展现自己的思维品质与语言表达能力。立意参考:
从爱心人士(热心市民)角度:有爱还要有“心”,周密策划,让“爱心墙”规范运行。‚爱心公益,应遵循公共秩序。‚好心能否办好事?爱心公益,也需规范化。ƒ有了“爱心墙”,更要“爱心桥”。(或“只有‘爱心’的‘爱心墙’是不够的”)○4设立“爱心墙”,要因地制宜,不可盲目跟风。
从监管部门角度:对市民(草根)公益,要多一些鼓励与宽容;‚要为社会热心公益者创造一个友善贴心的慈善环境;ƒ管好“爱心墙”,勿变“垃圾场”。ƒ用制度激活“爱心墙”的暖心效应(或“呵护爱心墙,需要暖心管理”、“爱心墙”要维护好更要管理好)。○4莫让“爱心墙”夭折。
从投诉者角度:“爱心墙”传递公益慈善正能量,应予以理解与支持。‚别让“爱心墙”碰壁,要为优化草根公益出谋划策、添砖加瓦。ƒ对不合规之事,要大声说“不”,这也是一种特别的“爱”。
从旁观者角度:多些“爱心墙”,替弱者挡住风雪。‚“爱心墙”:一种让需求者有尊严的行善。
从受捐者角度:享受公益便利的同时,也不可贪图一己之私,而漠视公共秩序。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