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建安《药砚》入选浙江永嘉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全) 练建安 上传

单篇 作者授权首发

67次点击|4次点赞

赞一下

练建安《药砚》入选浙江永嘉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全)


360截图20240712142608877.jpg360截图20240712142513149.jpg360截图20240712142657029.jpg

2020年浙江省永嘉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这在咱们今天是很准确的。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统治阶段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簪献曲或者瞍赋矇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提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段的耳中。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赋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赋诗言志。这种赋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赋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和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晨就赋《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将仲子》本来是一首爱情诗歌,这当中有人之多言,亦可畏也的话,是说女的爱着男的,又怕旁人说闲话;子晨却借用来说,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

三百篇到了孔子的时代,由于新声代替古乐,造成了诗与乐的分家,诗也就由乐歌逐渐变为纯粹的语言艺术了,赋诗献曲也不大见到了。诗三百篇在社会上的实际用途缩小了,封建士大夫就逐渐把诗的意义和封建教化的原则联系起来。比如公孙丑问《伐檀》诗中,为什么君子不耕而食?孟子回答道:国君用了他,就得到安富尊荣;子弟信从他,就学会孝悌忠信。君子不劳而食,还有谁比他功劳更大呢?”封建统治阶级就是这样以意逆志,最后把诗尊为。直到五四运动以后,这部伟大的诗集才冲开了各种乌烟瘴气,在思想和艺术上放射出夺目的光辉。

(摘编自中华书局知识丛书金开诚《诗经》)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A.《诗经》中的作品原来是普通的诗歌,并没有深刻的含意,但是封建统治阶级却把它尊为经典,用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B.在春秋中叶以前,诗三百篇曾经作为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成为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的一部分仪式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C.所谓献诗陈志,一种情况是指卿士通过贡献诗歌,向国君或同僚陈述自己的心意,以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D.在古籍记载中,卿士献诗经常和瞽献曲矇诵等一起出现,是因为卿士做诗以后,总是通过乐工的演唱来呈献。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宋国人民讥笑败军之将华元的诗歌,也是用来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所以从性质上说,跟卿士的献诗陈志没有什么不同。

B.古人在赋诗言志时所言的志,往往不为原诗所具有,而是赋诗者采用断章取义的办法,寄托在诗中某些句子之上的。

C.子展借用《诗经·郑风·将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一句话,他的意思是叛臣的一面之词令人担心,请晋侯不要听信。

D.到孔子时代,新音乐逐渐兴起,古乐逐渐失传,由此造成诗与乐分家,《诗经》也就变成纯粹的语言文学作品,而与音乐无关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的政治、外交和其他社会生活中,《诗经》被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往往能收到平常语言所无法达到的效果。

B.上古时候,人民群众的作品如果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就可能进入诗三百篇中,不然则仍然是没有曲调的徒歌

C.古人在赋诗言志时采用的都是现成的诗篇,其含意大家都清楚,所以能够通过诗歌的来回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

D.孟子解释《伐檀》说,君子使国君得到安富尊荣,使子弟学会孝悌忠信,所以君子可以不劳而食。这就曲解了《诗经》的原意。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人工智能(简称“AI”),是指用机器代替人类实现认知、识别、分析等功能的科技,其本质是对人的意识与思维过程的模拟,是一门综合计算机科学、生理学、哲学等的交叉学科。有观点认为,人工智能日益逼近人类的文学艺术水平,未来机器将代替人类进行文艺创作,甚至对人工智能的文艺创作成果充满期待。

著名演员李仁堂曾说:演员创作形象的营养储备必须从生活中摄取,否则,必然导致创作上的枯竭。现实的体验带给人们的情感,是人工智能难以模仿的。文艺并非技艺,人工智能可以在技术方面有所突破,不断模拟人类进行创作,但从目前来看,它无法拥有人类的创新能力与来自生活的情感体验,虽然能够在文艺领域有所助益,但很难完全取代人类进行艺术创作。真正需要我们警惕担心的,应该是人们对于文艺的审美与文艺创作趋向人工智能的模式化倾向。文艺工作者只有扎根现实、积极创新,打造出引起人们情感共鸣的精品,才能使文艺真正成为具有创造力的精神活动。

(摘编自李雨青《AI能取代作家吗》)

材料二:

随着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的出现,我们能够借助新媒介表达出以前根本不可能表达的艺术形式,比如立体影像、立体电影或者极具参与性的电脑游戏。而人工智能更是借助复杂计算和深度学习,深入到人的创造性领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诗歌、绘画、音乐等艺术创作。新媒介给我们带来了新的艺术形式,并且这些艺术形式同时映照出以往那种文学艺术观念有一个隐而不彰的基础,即长时段上的媒介决定性。只有首先承认这种媒介的决定作用,我们才能将不同媒介技术下的文学艺术进行定位。

这一视角当然是AI的新发展带给我们的,如果没有AI这一新技术的挑战,媒介的决定性依然是隐而不彰的。从这一方面来说,如果没有媒介对艺术的这种决定性关联,我们就不能够去真正定位文学艺术的性质,以及接纳新的艺术观念,接纳新的艺术形式;并且我们也很难把握,在新的媒介引导下文学艺术会产生何种新的整体灵性。

(摘编自王峰《AI灵导:激发文学艺术新活力》)

材料三:

现有的AI艺术无法证明AI已获得由学习到创造的智慧。目前已有一些AI艺术的实践,如抽象绘画、抒情短诗、微型小说等。但这些实践一般来说都局限于学习的境地,即AI的编程者利用大数据时代的优势,通过近乎穷尽式地搜罗某一特定艺术类型的作品,总结了某些模式化创作的技巧。所谓AI创作便是根据这些模式的规范,对既有素材进行概率性的组合排列(可能还有较优的拣选逻辑设定)。

但此种创作方式明显存在两个难以克服的障碍:其一,它有无可能生产长篇叙事作品?很难想象AI能够通过学习的方式掌握一篇十万言小说的技巧,这十万言词汇的采撷、因果关系的组合,就概率计算而言,其开放的复杂性程度不知要超过19路围棋多少倍。这一点似乎不是简单乞灵于AI计算能力的进步所能解决的。其二,AI如何能够合逻辑地整合新兴的知识与人类感性判断?人类感知世界的方式不断随着外部世界的改变而改变,艺术家总是能够寻找到一些匪夷所思的途径将新知识、新感觉化入艺术创作中,并与以往的人类经验达成一种巧妙的平衡。如20世纪初那些立体主义、形而上画派的作品。在没有前人经验学习的情况下,AI有无可能通过大数据的信息资源的搜集,运用力迫式计算推导、整合产生创造性的作品?

(摘编自陈奇佳《阿尔法狗后的AI艺术问题》)

材料四:

《米洛斯的维纳斯》无疑是世界雕塑史上的一件杰作。但这件作品在出土时,缺失了两条手臂。长期以来,许多雕塑家及艺术史家,都曾尝试以各种方案来复原这件作品。不过遗憾的是,这些方案全都失败了。是他们缺少先进的设备和工具吗?显然不是。我们可以动用世界上最先进的计算机来进行设计,但是,美的作品绝非数字计算可以得出来。

事实上,修复维纳斯像的这些努力,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荒谬性。他们只是将其当成了之前那尊完整雕塑的残留物,却没有意识到,断臂之后的维纳斯已经成了一件新的作品,一件完美自足的艺术作品——它已不再残缺!不管这尊雕塑在历史上曾经遭遇过什么,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一个偶然的际遇成就了它的伟大。

表面而言,这只是一个意外的结果,细究起来则会发现:这一事件恰好说明了,具有高度个性特征的审美对象,往往不是理性设计和科学计算所能达到的。它具有绝对的偶然性,但这一偶然性一旦成为既成事实,就成了唯一的审美高度——它的标准绝不在于之前那个尚未断臂的维纳斯!在审美领域中,它与后者已没有任何附属关系。

(摘编自陈海静《AI时代,如何理解艺术与审美》)

4.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前者认为人工智能很难完全取代人类进行艺术创作,后者承认人工智能带来了艺术形式的革新。

B.前者认为人工智能进行艺术创作的前景值得期待,后者认为媒介对艺术创作具有长时间的作用。

C.前者认为人工智能不能代替人的情感体验,后者认为人工智能技术给文学艺术性质定位提供了新视角。

D.前者担心文艺审美和创作会走向模式化的歧途,后者认为承认媒介的决定作用是定位艺术性质的前提。

5.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目前的AI艺术实践还只是利用数据对创作技巧的总结,还难以达到创造的境地。

B.AI通过概率性组合排列进行创作的局限性是明显的,很难完成更为复杂的工作。

C.要完成十万言的小说创作,眼下的AI技术还做不到,只能寄希望于将来科技的发展。

D.AI无法像艺术家一样将新知识、新感觉化入艺术创作中,并与以往的经验达成平衡。

6.下列说法,可以作为事例论据来支撑材料四观点的一项是(   )

A.“正如罗丹的一件躯干雕像一样,删截的雕像并没有失去任何东西,反而充分地、辉煌地、完美无缺地显现出艺术审美的高度。

B.“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C.“美是不可预测、不可计量的。伟大的艺术,亦因此才是唯一的、不可重复的。

D.“美国一位名为戴维·柯普的音乐教授写了一套计算机程序,用其谱出协奏曲、合唱曲、交响乐和歌剧,并给人带来了感动与共鸣。

7.上面四则材料用了哪几种论证方式,请通过原文简要概括。

8.据统计,宋词中最常用的意象有明月”“杨柳”“夕阳”“东风”“江南等。如果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用这些意象创作一首词,你认为它能否写出超过专业词人的作品?请依据文本,简述自己的看法。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药砚

练建安

阳光朗照,河头城浮动飘忽的浓雾渐渐消散。

石钵头赤裸脊背,噔噔踏入石坝码头肉铺摊点,立定,双肩一耸,大块猪肉扇啪嗒一声脆响,平摊在了肉案上。两个伙计手忙脚乱,将猪肉扇挂上一根铜皮红木大秤。一个掌挂钩,一个挪秤砣报数:二百……三十一斤半。石钵头斜了他们一眼,操起两把剔骨尖刀,咔咔磨擦,笑骂:黄疸后生!

墟镇巷道,湿漉漉的,水气淋漓。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

石钵头认得此人,是个老童生。传说是满腹诗书,考到胡子花白,连一个秀才也没捞着。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石钵头扭头噗地吐出了一口浓痰。

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问:前蹄,几多钱啊?石钵头利刀游走剔骨,沙沙响。老弟,几多钱?华昌再问。石钵头说:现钱,不赊账。华昌说:你这后生哥啊,好没道理,咋就说俺要赊账呢?

石钵头说:搞笑嘴!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华昌说:无怨无仇,做嘛介不卖?石钵头斫下猪蹄,说:看好了,可是这副?华昌点头。石钵头抓起猪蹄,猛地往后抛入汀江,说:俺要敬孝龙王爷。不行么?华昌拣起制钱,一声不吭地走了。身后传来阵阵哄笑声。

半个月后,华昌带着几个破蒙童子江岸踏青,歇息于城东风雨亭。彼时,石钵头正惬意地嚼吃着亭间售卖的糖酥花生。一扬手,花生壳撒落遍地。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先生教俺一本书,俺教先生打野猪。野猪逐过河,逐去先生背驼驼……”

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

华昌是邻县武邑山子背人。山子背距河头城七八铺远。他那蒙馆设在张家大宗祠里。

夜晚,细雨濛濛,倒春寒风吹动西厢房窗棂。昏黄油灯下,华昌翻阅旧日诗稿。当他读到学书学剑两不成时,不由得悲从中来。

嗒,嗒嗒。有轻微的叩门声。没错,是叩门声。开门,竟是多年未见的老友李半仙。奇香扑鼻。李半仙拎着一副卤猪蹄,笑眯眯地看着他。

转眼到了仲夏。这个午日,童子早散学了。华昌困倦欲睡。宗祠内,闯入了一个莽汉。定睛一看,却是石钵头。

石钵头拎着一副肥硕猪蹄,恭恭敬敬地放在书案上。华昌轻摇折扇,说:得非有辱斯文乎?石钵头懵懵懂懂。华昌合上折扇,说:君子不食嗟来之食。石钵头愕然。华昌站起,迈方步,七八个来回,用了大白话:有嘛介求俺?直说吧。石钵头苦着脸,说:俺老娘瘫了。李半仙的药方,求您老给半块端砚,做药引子。华昌坐下,说:奇了怪了,这端砚何处无有?为何要俺给你?石钵头说:李半仙说了,定要半块阿婆坑的端砚,甲子年中秋日戌时月圆蓄墨的。百砚斋掌柜的说,那时日,方圆几百里,只有您老先生买了一块。”“哦。华昌说,桌上有。识字么?石钵头苦笑:开过蒙,又被先生赶回家啦……略识几个字。华昌微闭双眼,说:自家看,可要看清喽。

石钵头抓过端砚。长九寸,宽五寸,厚二寸一分,份量颇重。抬起,勾头看去,砚底刻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甲子年中秋日戌时练华昌购置于河头城百砚斋。石钵头认得时日数字,说:就是这块,就是这块!说着,掏出一锭约摸五两重的银子。华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

石钵头嗫嚅不知所措了。华昌自言自语:李半仙?这个李半仙搞嘛介名堂?石钵头急了:老先生,俺…………”华昌举手截止,说:后生哥,半块,何谓半块?就不能有丝毫差错,分得来么?石钵头额上冒出冷汗,说:刀斧斫开?华昌笑了:何须如此麻烦。

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低一声。

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

(原载《天池》2016年第6期)

9.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第二段中赤裸脊背”“双肩一耸”“两个伙计手忙脚乱等处,运用了正、侧面结合手法,生动地塑造了石钵头强悍、霸气的屠夫形象。

B. 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是因为看他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

C. 小说中两处画线句子景物描写非常精炼,第一处重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第二处则主要烘托了华昌此刻惆怅、失落的心理。

D. 小说以药砚为题,含义深刻:这既是给石钵头老娘治瘫病的药引子,也是教育他要尊师重道、宽以待人的良药。

10. 请结合全文概括华昌的形象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11. 小说结尾的画线句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沆,字太初,沼州肥乡人。太平兴国五年,举进士,为将作监丞、通判潭州,迁右赞善大夫。相府召试约束边将诏书,既奏御,太宗甚悦。雍熙三年,太宗曰:李沆、宋湜,皆嘉士也。并除右补阙、知制诰。沆位最下,特升于上。真宗即位,迁户部侍郎、参知政事。一夕,遣使持手诏欲以刘氏为贵妃,沆对使者引烛焚诏,附奏曰:但道臣沆以为不可。其议遂寝。帝以沆无密奏、谓之曰:人皆有密启,卿独无,何也?对曰:臣待罪宰相,公事则公言之,何用密启?时李继迁久叛,中外咸以为灵州乃必争之地,苟失之,则缘边诸郡皆不可保。帝访于沆,沆曰:继迁不死,灵州非朝廷有也。莫若遣使密召州将,使部分军民空垒而归,如此,则关右之民息肩矣。未即从沆言,灵州陷。沆为相,王旦参政事。契丹和亲,旦问何如,沆曰:善则善矣,然边患既息,恐人主渐生侈心耳。旦未以为然。沆又日取四方水旱盗贼奏之。沆没后,真宗以契丹既和,遂封岱、祠汾,靡有暇日。寇准与丁谓善屡以谓才荐于沆不用准问之流曰顾其为人可使之在人上乎准曰如谓者相公终能抑之使在人下乎沆笑曰:他日后悔,当思吾言也。准后为谓所倾,始伏沆言。景德元年七月薨,年五十八。赠太尉。仁宗即位,诏配享真宗庙庭。沆性直谅,言无枝叶,居位缜密,动遵条制,人莫能干以私。治第封丘门内,厅事前仅容旋马。或言其太隘,沆笑曰:居第当传子孙,此为宰相厅事诚隘,为太祝、奉礼厅事已宽矣。沆没后,或荐梅询可用。真宗曰:李沆尝言其非君子。

(节选自《宋史·李沆传》)

1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寇准与丁谓善/屡以谓才荐于沆/不用/准问之/沆曰/顾其为人/可使之在人上乎/准曰/如谓者/相公终/能抑之使在人下乎

B. 寇准与丁谓善/屡以谓才荐于沆/不用准问之/沆曰/顾其为人/可使之在人上乎/准曰/如谓者/相公终能抑之使在人下乎

C. 寇准与丁谓善/屡以谓才荐于沆/不用准问之/沆曰/顾其为人/可使之在人上乎/准曰/如谓者/相公终/能抑之使在人下乎

D. 寇准与丁谓善/屡以谓才荐于沆/不用/准问之/沆曰/顾其为人/可使之在人上乎/准曰/如谓者/相公终能抑之使在人下乎

13.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代定谥号有法:肇敏行成曰真,贵贤亲亲曰仁;文中真宗、仁宗都是谥号。

B. “待罪在文中是传主谦言,表示自己担心因失职而获罪,并非真的有罪。

C. “某官职,指朝廷授予已故官员或现职官员已故直系亲属荣誉职衔。

D. 古代儒教将供祀祖先的地方称,官宦的和帝王的对应称家庙和太庙。

1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沆入职不久,即得到赏识提拔。他应宰相之召,负责起草约束边将的诏书,太宗十分满意;后来,他又被太宗提名,不仅加官晋爵,还获得了特别跃升。

B. 李沆料事如神,经常有先见之明。他准确地预见到了宋军在强敌面前难以坚守灵州,他也曾担忧真宗在太平年问会渐生奢侈之心,这些都不幸被他言中了。

C. 李沆备受重视,影响力持久不衰。他不赞成皇帝册立刘贵妃,当场烧掉诏书,并附上自己的意见,此议最终作罢;他对梅询的评价,多年后仍被皇帝看重。

D. 李沆忠良纯厚,居高位仍尚节俭。他为人光明磊落,不喜欢暗中奏报;他总拿一些艰难的国事提醒皇帝要居安思危;他对于厅堂的狭小逼仄,表现得很不介意。

15.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中外咸以为灵州乃必争之地,苟失之,则缘边诸郡皆不可保。

2)言无枝叶,居位缜密,动遵条制,人莫能干以私。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寻南溪常道士

(唐)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屐痕。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16.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莓苔上有屐痕一路留下,暗示所往之处的偏僻。

B.“白云春草的远景近景,都突出了环境的幽静。

C.“随山写出了忽然遇雨之下,随性沿山道纡绕的兴致。

D.“忘言是说两人最终见面,诗人都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17.这首诗的标题是寻南溪常道士,结合诗意谈谈,诗人到了什么?其中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8.名句名篇默写:

苏轼《赤壁赋》结尾处主客的精神达到了本质的飞跃:“___________”说明忘记了空间;“___________”说明忘记了时间,主客皆进入了乐观豁达超然之境。

《诗经氓》中女子因婚事推迟而对氓进行解释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着眼于音乐的表现效果,从侧面写出洞箫的强烈的感染力。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离骚》)

《诗经氓》中与青梅竹马意思近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曹操在《短歌行》中想象贤才来投,宾主久别重逢诉说往日情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表达生死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说明光有志与力是不够的,若少了第三个要素“___________,亦不能至也。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9分)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我每次去西安,都要光临古城的标志大雁塔,凭栏远眺,饱览大好风光。

B. 听说我们要去他家拜访,李老师特别激动,在家充分准备,已经恭候多时了。

C. 贤弟,犬子在贵公司工作,愚兄就把他托付于你,还望你多多照顾。

D.你身为名师的弟子,竟然弄虚作假,真是忝列门墙,有辱师门。

(二)语言文字运用(11分)

20.下图是巴西的一种由政府和公益组织联合构建的垃圾处理模式——“赛普利”(再生资源利用协会CEMPRE)模式。对赛普利模式的构建和运作流程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由政府提供场地,企业提供培训,非政府组织提供设备,共同组建拾荒者合作社。

B. 拾荒者合作社、资源化回收企业等机构与拾荒者签订劳务合同,保证垃圾能够回收。

C. 居民将垃圾分类,其中湿垃圾缴纳一定费用,政府负责收集提供给资源化回收企业。

D. 干垃圾交拾荒者合作社,由他们分类收集后,提供给资源化回收企业进行最后处理。

四、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全国两会上,体育入高考这一话题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有人认为,将体育纳入高考,有利于减轻学生课业负,增强学生体质,加快建设健康中国的步伐;有人认为,把体育纳入高考,并不能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反而会增加学生新的体育应试负担;也有人认为,是否将体育纳入高考并不重要,关键是能否保障课程教学质量。

中国教育报拟针对体育是否该纳入高考开设专栏,展开讨论。请你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投稿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第一、二段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A项,《诗经》中的作品原来是普通的诗歌,并没有深刻的含意……”错误,文中说诗三百篇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由此可知,《诗经》中的作品原本就有深刻的含意,选项中并没有深刻含意错误。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要求,如本题,题干问的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

C项,子展……他的意思是叛臣的一面之词令人担心,请晋侯不要听信错误,选项曲解文意,从文中来看,子展的意思是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B项,“……不然则仍然是没有曲调的徒歌’”错误,文中说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段的耳中,这一些作品不一定被收入诗三百篇中,但都有曲调。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B项,人工智能进行艺术创作的前景值得期待不是作者自己的观点,是作者为展开论证从反面树立的标靶。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三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C项,只能寄希望于将来科技的发展分析错误。原文是不是简单乞灵于AI计算能力的进步所能解决的,作者认为即使将来科技发展了,也很难做到。

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题干要求分析下列说法,可以作为事例论据来支撑材料四观点的一项是,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以及举例论证的类型,重点考查论据是否合理,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B项,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事例在说明女性美的恰到好处,是美的另一种类型,和材料观点残缺之美的偶然性不符。

C项,美是不可预测、不可计量的。伟大的艺术,亦因此才是唯一的、不可重复的。为论点,并不属于举例论证的论据。

D项,美国一位名为戴维·柯普的音乐教授写了一套计算机程序,用其谱出协奏曲、合唱曲、交响乐和歌剧,并给人带来了感动与共鸣。这一事例在论证AI同样也可以创造出符合人类的审美作品,与材料论点具有高度个性特征的审美对象,往往不是理性设计和科学计算所能达到的。它具有绝对的偶然性,但这一偶然性一旦成为既成事实,就成了唯一的审美高度相反。

故选A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论证类型的分析能力。题干要求分析上面四则材料用了哪几种论证方式,请通过原文简要概括。论证方式包括事实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因果论证、引用论证、理论论证。回答本题时,要结合材料中的具体内容分析。如:

材料一中:著名演员李仁堂曾说:演员创作形象的营养储备必须从生活中摄取,否则,必然导致创作上的枯竭。现实的体验带给人们的情感,是人工智能难以模仿的。文艺并非技艺,人工智能可以在技术方面有所突破,不断模拟人类进行创作,但从目前来看,它无法拥有人类的创新能力与来自生活的情感体验,虽然能够在文艺领域有所助益,但很难完全取代人类进行艺术创作。这段文字运用了引用论证的方法,通过引用著名演员李仁堂的名言,旨在证明人工智能难以模仿人类的现实体验以及情感经验,故目前难以完全取代作家进行艺术创作。

材料二中:(1)随着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的出现,我们能够借助新媒介表达出以前根本不可能表达的艺术形式,比如立体影像、立体电影或者极具参与性的电脑游戏。这是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手法,通过列举如立体影像、立体电影或者极具参与性的电脑游戏,来证明我们能够借助新媒介表达出以前根本不可能表达的艺术形式这一中心论点。

2)这一视角当然是AI的新发展带给我们的,如果没有AI这一新技术的挑战,媒介的决定性依然是隐而不彰的。从这一方面来说,如果没有媒介对艺术的这种决定性关联,我们就不能够去真正定位文学艺术的性质,以及接纳新的艺术观念,接纳新的艺术形式;并且我们也很难把握,在新的媒介引导下文学艺术会产生何种新的整体灵性。这段文字运用了假设论证的方法,通过假设,来说明没有AI这一新技术的挑战,媒介对艺术的决定性作用就很难凸显,从而论证AI对艺术的激发启灵作用。

材料三中:(1)现有的AI艺术无法证明AI已获得由学习到创造的智慧。目前已有一些AI艺术的实践,如抽象绘画、抒情短诗、微型小说等。这是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手法,通过列举如抽象绘画、抒情短诗、微型小说等一些已有AI艺术的实践,来证明现有的AI艺术无法证明AI已获得由学习到创造的智慧这一中心论点。

2)但此种创作方式明显存在两个难以克服的障碍:其一,它有无可能生产长篇叙事作品?很难想象AI能够通过学习的方式掌握一篇十万言小说的技巧,这十万言词汇的采撷、因果关系的组合,就概率计算而言,其开放的复杂性程度不知要超过19路围棋多少倍。这一点似乎不是简单乞灵于AI计算能力的进步所能解决的。其二,AI如何能够合逻辑地整合新兴的知识与人类感性判断?人类感知世界的方式不断随着外部世界的改变而改变,艺术家总是能够寻找到一些匪夷所思的途径将新知识、新感觉化入艺术创作中,并与以往的人类经验达成一种巧妙的平衡。这段文字运用了因果论证的方法,在论证目前AI难以独立自主创作时,通过分析事理,以因证果,得出了两大原因:通过概率性组合排列进行创作的局限性;无法将新知识、新感觉化入艺术创作中,并与以往的经验达成平衡。

材料四中:《米洛斯的维纳斯》无疑是世界雕塑史上的一件杰作。但这件作品在出土时,缺失了两条手臂。长期以来,许多雕塑家及艺术史家,都曾尝试以各种方案来复原这件作品。不过遗憾的是,这些方案全都失败了。是他们缺少先进的设备和工具吗?显然不是。我们可以动用世界上最先进的计算机来进行设计,但是,美的作品绝非数字计算可以得出来。这是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手法,通过列举世界雕塑史上的杰出作品《米洛斯的维纳斯》,来证明美的作品绝非数字计算可以得出来这一中心论点。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本题要求谈谈如果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用这些意象创作一首词,你认为它能否写出超过专业词人的作品?有什么看法,并说明原因。要注意,探究题不是随心所欲的探究,而是立足文本的探究,在解读文本时,不能断章取义,必须依据文本的全部材料,且不可只孤立地去看一两个材料,特别要对材料中的关键内容进行解读。

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不能写出超过专业词人的作品。然后结合材料中的观点分析原因,如:

材料一中:现实的体验带给人们的情感,是人工智能难以模仿的。文艺并非技艺,人工智能可以在技术方面有所突破,不断模拟人类进行创作,但从目前来看,它无法拥有人类的创新能力与来自生活的情感体验,虽然能够在文艺领域有所助益,但很难完全取代人类进行艺术创作。这段文字强调人工智能目前无法拥有人类的创新能力与来自生活的情感体验,所以其创作的词作比专业词人的要缺少情感或韵味。

材料三中:(1)但这些实践一般来说都局限于学习的境地,即AI的编程者利用大数据时代的优势,通过近乎穷尽式地搜罗某一特定艺术类型的作品,总结了某些模式化创作的技巧。所谓AI创作便是根据这些模式的规范,对既有素材进行概率性的组合排列(可能还有较优的拣选逻辑设定)。(2)其二,AI如何能够合逻辑地整合新兴的知识与人类感性判断?人类感知世界的方式不断随着外部世界的改变而改变,艺术家总是能够寻找到一些匪夷所思的途径将新知识、新感觉化入艺术创作中,并与以往的人类经验达成一种巧妙的平衡。如20世纪初那些立体主义、形而上画派的作品。在没有前人经验学习的情况下,AI有无可能通过大数据的信息资源的搜集,运用力迫式计算推导、整合产生创造性的作品?这两段文字说明,词人能根据外部世界的变化随机应变,以匪夷所思的途径进行艺术创作;而人工智能程序固化,很难具有随环境变化而灵活进行创作的能力

材料四中:(1)我们可以动用世界上最先进的计算机来进行设计,但是,美的作品绝非数字计算可以得出来。(2)具有高度个性特征的审美对象,往往不是理性设计和科学计算所能达到的。这两段内容说明,高度个性化的审美对象,往往不是理性设计和科学计算所能达到的,而词人却可以将感性和理性巧妙统一起来。

所以综合上述原因,可知人工智能技术不能写出超过专业词人的作品。

【点睛】常见论证方法及作用:

1、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答题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理会有说服力。

2、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答题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注:如果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答题格式: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往下读)

3、对比论证。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答题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4、比喻论证:可把道理讲得通俗易懂,容易被人接受。使论证的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更利于读者明白。

答题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需要首先明确题干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文本,结合文本内容来筛选比对,分析鉴赏选出正确答案。

B项,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表述错误。结合文本后面的内容分析可知,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主要是因为他内心对华昌这样的读书人的憎恶和鄙视。

故选B

10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人物形象特点分析。解答此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人物形象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的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

华昌的形象特点,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如从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可知,华昌斯文谦和,穷困潦倒;根据文本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可知,华昌隐忍退让;根据文本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低一声。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可知,华昌身怀绝技;根据文本华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可知,华昌正直善良,宽容大度。

11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本结构内容理解与分析。小说结尾常见的作用:突出波澜,震撼人心;照应前文,不突兀。留下空白给读者想象空间,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深化主题;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令人回味。耐人寻味;给人以喜悦欣慰之感;反应美好愿望。

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小说结尾出人意料。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华昌明明身怀绝技,却不计较石钵头的多次挑衅,突出了他的隐忍大度,丰富了人物的形象。结合华昌的语言等内容分析,如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等,小说结尾揭示作品的主题,更好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题:生活中应当尊重他人、宽容大度。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

句子的翻译是:寇准与丁谓友好,多次认为丁谓有才而向李沆推荐,李沆不用丁谓。寇准问李沆,李沆说:看他为人处事,可以让他的职位居于别人之上吗?寇准说:像丁谓这样的人,宰相总能一直压抑他使他居于别人之下吗?”“不用准问之是两个各自独立的句子,中间要断开,排除BC是副词,修饰,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学文化知识的能力。

A项,都是谥号错,真宗和仁宗是庙号。

故选A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A项,负责起草约束边将的诏书理解错误。依据原文,李沆参加的是宰相组织的以起草诏书为试题的一场考试,而非实际起草诏书工作。

故选A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

1)中外,朝廷内外;苟,如果;缘,周围。

2)枝叶,琐碎的空话;缜密,谨慎细致;干,请求,求取。

【点睛】常用的断句方法有:根据文意断句。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对话常以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而把主语省。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其后面一般要断开;疑问语气词:何、胡、安、何如、奈何、如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借助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断句。

参考译文:

李沆,宇太初,洺州肥乡人。太平兴国五年,中进士,任将作监丞、潭州通判,升任右赞善大夫。宰相府召他考试写约束边将的诏书,呈奏览,宋太宗看后很高兴。雍熙三年,太宗说:李沆、宋湜,都是有才能的人。一并授他们右补阙、知制诰。李沆职位最低,特别升其职于上。宋真宗即皇位,任命李沆为户部侍郎、参知政事。一天晚上,真宗派人持他的手诏想册封刘氏为贵妃,李沆当着使者用蜡烛烧掉诏书,附带让使者捎去自已的奏议:你只说李沆认为不行。皇帝的这个主张就此停办了。真宗因李沆没有秘密奏折,对他说:别人都有秘密奏折,唯独你没有,为什么?李沆回答说:我蒙皇恩授以宰相职,公事就公开说明,何必用秘密上奏的方式?当时李继迁反叛朝廷已很久,朝廷内外都认为灵州是兵家必争之地,如果失去灵州,那么它周围各州郡都无法守住。皇帝向李沆询问,李沆说:李继迁不死,灵州终将不是朝廷所能拥有的。不如派使者秘密传令给各州将领,让他们各自率领军队和百姓撤出城堡而归集一处,如果这样,那么关右的百姓就能休养生息了。没有立即采纳李沆的建议,灵州陷落了。李沆任宰相,王旦任参知致事。契丹与宋和亲,王旦问这怎么样,李沆说:好当然是好事,然而边疆的忧患平息后,恐怕皇上渐渐产生奢侈放纵的想法。王旦对此不以为然。李沆又每日把各地发生的水、旱、盗贼等事件上奏真宗。李沆死后,宋真宗认为契丹已经修和,于是封禅泰山、祭祀汾阴,没有闲停下来的时日。寇准与丁谓友好,多次认为丁谓有才而向李沆推荐,李沆不用丁谓。寇准问李沆,李沆说:看他为人处事,可以让他的职位居于别人之上吗?寇准说:像丁谓这样的人,宰相总能一直压抑他使他居于别人之下吗?李沆笑着说:将来你后悔,就会想起我的话。寇准后来被丁谓排挤,才信服李沆的话。景徳元年七月,李沆去世,终年五十八岁。朝廷赠李沆太尉。宋仁宗登皇位,诏令李沆的灵位在宋真宗的庙庭中附带享受祭祀。李沆性格直爽诚信,言谈中没有琐碎的空话,任职时谨慎细致,行动上遵守规章制度,没有人能靠私情去请求他。他在封丘门内建有宅第,大厅前只容许有马打转的地方。有人说这太狭窄,李沆笑着说:这住宅要传给子孙,这里作为宰相官署的大厅确实小了,作为太祝、奉礼官的大厅已经够宽了。李沆死后,有人向朝廷推荐梅询说他可用,宋真宗说:李沆流曾说他不是君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D.“两人最终见面,诗人都不知道说什么才好理解错误,从诗中看,相对的是溪花与禅意,诗人与溪花相对,仿佛有所参悟,得意忘言

故选D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全诗围绕着题目的字,逐渐展开。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顺着莓苔履痕一路寻来;颔联写白云依偎安静沙洲,春草环绕道院闲门,这里的白云、芳草、静渚、闲门,充满静穆淡逸的氛围;颈联写新雨过后松色青翠,循着山路来到水源,把阵雨带来的清新宜人的气息、物色,轻松自然地托显出来;尾联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诗人看见了溪花,却浮起禅意,从幽溪深涧的陶冶中得到超悟,从摇曳的野花静静的观照中,领到恬静的清趣,溶化于心灵深处是一种体察宁静,荡涤心胸的内省喜悦,自在恬然的心境与清幽静谧的物象交融为一。由此可知,诗人寻到了溪花与禅意。此诗写寻隐者不遇,却得到别的情趣,领悟到禅意之妙处,通过写道士所居环境的静穆清幽,衬托了道士的超尘雅洁,流露出作者淡然自得的惬意之情。

18题详解】相与枕藉乎舟中    (2).不知东方之既白    (3).匪我愆期    (4).子无良媒    (5).舞幽壑之潜蛟    (6).泣孤舟之嫠妇    (7).忳郁邑余侘傺兮    (8).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9).总角之宴    (10).言笑晏晏    (11).契阔谈䜩    (12).心念旧恩    (1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14).齐彭殇为妄作    (15).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侘傺”“晏晏”“”“”“

19题详解】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语言得体的题目,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敬词语的运用。题中A项,光临是敬辞,用于贵宾的到来,不能用于自己。B项,恭候是敬辞,恭敬地等候,不能用于老师等待学生。D项,忝列门墙是谦辞,表示自己愧在师门。只能用于第一人称。

20题详解】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基本能力。图文转换,要求学生将图表中的信息转化成语言文字信息,但一般不需要也不允许我们进行想象甚至是虚构,这类题目的答题思路是:先看标题,再看画面,不放过一丁点文字,然后看图画内容,联系实际进行概括即可。题干表述为赛普利模式的构建和运作流程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B项,拾荒者合作社、资源化回收企业等机构与拾荒者签订劳务合同,保证垃圾能够回收说法错误。资源化回收企业没有参与合同签订。

故选B

21题详解】例文: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学生体魄

1953年世界卫生组织就指出:健康是金子健康的钥匙在自己手中,愉快的心境,活跃的思维都需要健康的身体。体育运动是人们保持健康体魄的重要途径。把体育纳入高考,使学生加强锻炼,增强自己的体魄,是有必要的。

我们因健康而快乐,因运动而健康,运动是一切生命之源。有专家说过:青少年德育抓不好要出危险品,智育抓不好要出次品,体育抓不好要出废品。《奥林匹克宪章》对于奥林匹克精神的阐释是:增强人的体质、意志和精神,核心是人的全面发展。因此,青少年参与更多的体育活动,并了解体育所蕴含的哲学和精神,这是成长的必修课程。

体育锻炼,不仅仅是一种对抗,更是一种合作。团结一致就是体育精神的具体体现。运动会的广播操和入场式比赛,要求全体参与人员互相配合、互相协调。在一系列的团体比赛中,参赛队员齐心协力、一鼓作气,在一旁的拉拉队不停地欢呼叫喊着,给参赛的队员足够的信心,大家向着同一个目标努力拼搏,心连心一同前进。这就告诉我们,体育锻炼还可以增强班级凝聚力,把体育纳入高考,难道不是增强班级凝聚力,使学生得到锻炼的机会吗?

体育精神,在于锐意进取、奋力争先的活力,在于坚持不解、拼搏到底的韧性。无论任何时候决不服输,再苦再累也决不放弃。必胜的信念是体育精神,的精髓。无论是什么比赛的运动员,在他们的内心里,始终存在着一根支柱——必胜的信念。体育精神还在于公平合理、互相体谅。在比赛中难免会产生磕磕碰碰,由此而使得双方搞得不愉快,这是不值得的。体育精神并非只能以输赢来衡量,重要的是维持并加深比赛各方的友谊,赛场如同战场,却不是战场,只有互相谅解、互相协助,体育的精髓才能发挥无遗。这种信念难道不是我们青年一代应该具备的良好品质吗?

我国有良好的体育教育传统,更有优质的体育资源、深厚的群众体育基础,学生在追求卓越学习成绩的过程中应同样重视体育,积极锻炼身体,所以我认为,将体育纳入高考很有必要。以体育纳入高考,来促进青年一代锻炼身体,增强体魄!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该材料来自两会期间的一个敏感话题。它具有很强的现实感,并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应该能引起学生的写作欲望。材料集中在了两类人对体育纳入高考的不同态度,一类人持支持态度,列举了把体育纳入高考的优点。写作时,注意从体育锻炼对学生的益处方面论证观点;另一类人持反对态度,认为把体育纳入高考可能会减轻人们对学业的重视程度,针对过多的体育锻炼,会牵扯学生精力,就会影响文化学习来论证。这样,在审题上没有难为学生,学生可以去探究现在中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也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还可以批评对体育锻炼的漠视态度等等。

立意:

1)体育纳入高考,可促使学生增强体魄。

2)不宜把体育纳入高考,会减轻人们对学业的重视程度。

素材:

体育精神,在于锐意进取、奋力争先的活力,在于坚持不解、拼搏到底的韧性。无论任何时候决不服输,再苦再累也决不放弃。必胜的信念是体育精神,的精髓。无论是什么比赛的运动员,在他们的内心里,始终存在着一根支柱——必胜的信念。体育精神还在于公平合理、互相体谅。在比赛中难免会产生磕磕碰碰,由此而使得双方搞得不愉快,这是不值得的。体育精神并非只能以输赢来衡量,重要的是维持并加深比赛各方的友谊,赛场如同战场,却不是战场,只有互相谅解、互相协助,体育的精髓才能发挥无遗。这种信念难道不是我们青年一代应该具备的良好品质吗?

毛泽东曾讲: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也在很早就提出了生命在于运动的至理名言。坚持体育活动,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预防疾病。对于学习压力日趋加重的现代的大学生来说,适当地进行身体锻炼是具有好处的。不仅可以提高运动素质,还可以做到劳逸结合,使智力水平得到充分的发挥。可见,一个强健的体魄对于一个人是多么的重要,而强健的体魄则来源于体育锻炼。总之,体育锻炼对我们每个人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些大学生。

学生一般都是静坐在教室低头弯腰学习,长期处于这种姿势,又不参加身体锻炼,往往会引起各种疾病。如供血不足,神经衰弱,胸腔狭窄,肌肉软弱无力,心脏疾病便秘等。因此,学生要经常参加身体锻炼,因为身体锻炼可以使心脏和胃肠都得到良好的锻炼,使学生精力充沛,同时,身体锻炼还是一种积极性休息,脑细胞各有分工,进行身体锻炼时,管理肌肉活动的精神细胞处于兴奋状态,而思考问题的神经细胞则处于抑制状态,得到很好的积极性休息。

结构层次:

文章开以1953年世界卫生组织的重要指示为引子,引出体育锻炼的重要性,第一段结尾明确亮出论点把体育纳入高考,使学生加强锻炼,强健自己的体魄,是有必要的。正文部分体育锻炼的益处:体育所蕴含的哲学和精神,这是成长的必修课程;体育锻炼能增强班级凝聚力,使学生得到锻炼的机会;体育能锻炼我们的意志,使我们做事能锐意进取、奋力争先,增强坚持不解、拼搏到底的韧性。文章结尾回扣主题,号召将体育锻炼纳入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