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建安《药砚》入选沈阳市第五十六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考试卷(全) 练建安 上传

单篇 作者授权首发

37次点击|2次点赞

赞一下

练建安《药砚》入选沈阳市第五十六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考试卷(全)


360截图20240723134246935.jpg

2020-2021学年沈阳市第五十六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练建安

阳光朗照,河头城浮动飘忽的浓雾渐渐消散。

石钵头赤裸脊背,噔噔踏入石坝码头肉铺摊点,立定,双肩一耸,大块猪肉扇啪嗒一声脆响,平摊在了肉案上。两个伙计手忙脚乱,将猪肉扇挂上一根铜皮红木大秤。一个掌挂钩,一个挪秤砣报数:二百……三十一斤半。石钵头斜了他们一眼,操起两把剔骨尖刀,咔咔磨擦,笑骂:黄疸后生!

墟镇巷道,湿漉漉的,水气淋漓。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

石钵头认得此人,是个老童生。传说是满腹诗书,考到胡子花白,连一个秀才也没捞着。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石钵头扭头噗地吐出了一口浓痰。

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问:前蹄,几多钱啊?石钵头利刀游走剔骨,沙沙响。老弟,几多钱?华昌再问。石钵头说:现钱,不赊账。华昌说:你这后生哥啊,好没道理,咋就说俺要赊账呢?

石钵头说:搞笑嘴!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华昌说:无怨无仇,做嘛介不卖?石钵头斫下猪蹄,说:看好了,可是这副?华昌点头。石钵头抓起猪蹄,猛地往后抛入汀江,说:俺要敬孝龙王爷。不行么?华昌拣起制钱,一声不吭地走了。身后传来阵阵哄笑声。

半个月后,华昌带着几个破蒙童子江岸踏青,歇息于城东风雨亭。彼时,石钵头正惬意地嚼吃着亭间售卖的糠酥花生。一扬手,花生壳撒落遍地。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先生教俺一本书,俺教先生打野猪。野猪逐过河,逐去先生背驼驼……”

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

华昌是邻县武邑山子背人。山子背距河头城七八铺远。他那蒙馆设在张家大宗祠里。

夜晚,细雨濛濛,倒春寒风吹动西厢房窗棂。昏黄油灯下,华昌翻阅旧日诗稿。当他读到学书学剑两不成时,不由得悲从中来。

嗒,嗒嗒。有轻微的叩门声。没错,是叩门声。开门,竟是多年未见的老友李半仙。奇香扑鼻。李半仙拎着一副卤猪蹄,笑眯眯地看着他。

转眼到了仲夏。这个午日,童子早散学了。华昌困倦欲睡。宗祠内,闯入了一个莽汉。定睛一看,却是石钵头。

石钵头拎着一副肥硕猪蹄,恭恭敬敬地放在书案上。华昌轻摇折扇,说:得非有辱斯文乎?石钵头懵懵懂懂。华昌合上折扇,说:君子不食嗟来之食。石钵头愕然。华昌站起,迈方步,七八个来回,用了大白话:有嘛介求俺?直说吧。石钵头苦着脸,说:俺老娘瘫了。李半仙的药方,求您老给半块端砚,做药引子。华昌坐下,说:奇了怪了,这端砚何处无有?为何要俺给你?石钵头说:李半仙说了,定要半块阿婆坑的端砚,甲子年中秋日戌时月圆蓄墨的。百砚斋掌柜的说,那时日,方圆几百里,只有您老先生买了一块。”“哦。华昌说,桌上有。识字么?石钵头苦笑:开过蒙,又被先生赶回家啦……略识几个字。华昌微闭双眼,说:自家看,可要看清喽。

石钵头抓过端砚。长九寸,宽五寸,厚二寸一分,份量颇重。抬起,勾头看去,砚底刻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甲子年中秋日戌时练华昌购置于河头城百砚斋。石钵头认得时日数字,说:就是这块,就是这块!说着,掏出一锭约摸五两重的银子。华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

石钵头嗫嚅不知所措了。华昌自言自语:李半仙?这个李半仙搞嘛介名堂?石钵头急了:老先生,俺…………”华昌举手截止,说:后生哥,半块,何谓半块?就不能有丝毫差错,分得来么?石钵头额上冒出冷汗,说:刀斧斫开?华昌笑了:何须如此麻烦。

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低一声。

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

(原载《天池》2016年第6期)

1.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第二段中赤裸脊背”“双肩一耸”“两个伙计手忙脚乱等处,运用了正侧面结合的手法,生动地塑造了石钵头强悍、霸气的屠夫形象。

B. 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是因为看他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

C. 小说中两处画线句子景物描写非常精炼,第一处重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第二处则主要烘托了华昌此刻惆怅、失落的心理。

D. 小说以药砚为题,含义深刻:这既是给石钵头老娘治瘫病的药引子,也是教育他要尊师重道、宽以待人的良药。

2. 请结合全文概括华昌的性格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3. 小说结尾有什么独到之处,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诗魂

赵丽宏

到三角街心花园了。一片空旷,没有你的身影。听人说,你已经回来了,怎么看不见呢?

……

从幼年起,诗魂就在胸中燃烧。母亲携着我经过这条林荫路,走进三角街心花园。抬起头,就看见了你。你默默地站在绿荫深处,深邃的眼睛凝视着远方,正在沉思……

这是谁?这个鬈头发的外国人?

普希金,一个诗人。

外国人为什么站在这里呢?

……”母亲笑了,她看着你深思的脸,轻轻地对我说,等你长大了,等你读了他的诗,你就会认识他的。我不久就认识了你。

你的身边永远是那么宁静。坐在光滑的石头台阶上,翻开你的诗集,耳畔就仿佛响起了你的声音。你在吟你的诗篇,声音像山谷里流淌的清泉,清亮而又幽远,又像飘忽在夜空中的小提琴,优雅的旋律里不时闪出金属的音响……

你还记得那一位白发老人么?他常常拄着拐杖,缓缓地踱过林荫路,走到你的跟前,一站就是半个小时。那天正读着你的《三股泉水》。你的卡斯达里的泉水使我困惑,这是什么样的泉水呢?正好那老人走到了我身边。

老爷爷,你能告诉我,什么是卡斯达里的泉水吗?

老人在我身边坐下来了。那根深褐色的山藤拐杖,轻轻在地面上点着。他的话,竟像诗一样,和着拐杖敲出的节奏,在我耳边响起来:卡斯达里的泉水不在书本里,而在生活里。假如你热爱生活,假如你真有一颗诗人的心,将来,它也许会涌到你心里的。

梦里也仿佛听到一声巨响,是什么东西倒坍了?有人告诉我,你已经离开三角街心花园再也不会回来了……

我奔跑着穿过黄叶飘零的林荫路,冲进了街心花园。

我永远也忘不了那触目惊心的一幕:你真的消失了!花园里空空如也,只有一座破裂的岩石的底座,在枯叶和碎石的包围中,孤岛似地兀立着

我呆呆地站在秋意萧瑟的街心花园里,像一尊僵硬的塑像。蓦地,我的心颤抖了——远处,依稀响起了那熟悉的拐棍叩地声,只是节奏变得更缓慢,更沉重,那一头白发,像一片孤零零的雪花,在秋风中缓缓飘近,飘近……

是他,是那个老人。我们面对面,默默地站定了,盯着那个空荡荡的破裂的底座,谁也不说话。他好像苍老了许多,额头和眼角的皱纹更深更密了。说什么呢,除了震惊,除了悲哀,只有火辣辣的羞耻。说什么呢……

咚!咚!那根山藤老拐杖,重重地在地上叩击了两下,像两声闷雷,震撼着我的心。满地枯叶被秋风卷起来,沙沙一片,仿佛这雷声的袅袅余响……

没有留下一句话,他转身走了。那瘦削的身影佝偻着,在落叶秋风中踽踽而去……

只有我,只有那个破裂的底座,只有满园秋风,遍地黄叶……

我再也不走那条林荫路,再也不去那个街心花园,我怕再到那里去。你知道么,我曾经沮丧,曾经心灰意懒,以为一切都已黯淡,一切都已失去,一切儿时的憧憬都是错误的梦幻。没有什么卡斯达里的泉水,即使有,也不属于我们这块土地上的这辈人,不属于我……

可是,有一天,我终于忍不住又翻开了你的诗集。哦,你却依然故我,没有任何变化,还是流泉一般清亮而又幽远,还是那么真诚。你那带着金属声的诗篇,优美而又铿锵地在我耳畔响起来。

当绿色的原野画卷一般在眼前展开,当坎坷的田埂蛛网一般在我脚下蜿蜒,当飘忽的油灯用可怜的微光照耀着我的茅屋,当寂寥的晨星如期闪烁在我的小窗……你,便似乎在我的身边出现了。然而已经不是在街心花园里站着沉默的那个你,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你。一个又潇洒又热情的你,一个又奔放又深沉的你。田野的风清新地吹着,你肩上那件斗篷在风中飘扬,像一叶远帆……

你为我铺展开一个灿烂的世界,使我在艰苦的跋涉中始终感受生活的暖风。当我消沉悲观的时候,你总是优美地用你那金属之声,一遍又一遍向我呼吁着:心儿永远憧憬着未来!相信吗,快乐的日子就会来临……

我真的写起诗来了。我在诗中倾吐我的欢乐,我的苦恼。我追求着……诗,使我的精神和情感变得丰富而又充实。在缤纷的梦境里,我常常踏上久别的林荫路,你仿佛从来不曾走开过,依然静静地在那里伫立,沉思着遥望远方,似在等待,似在盼望……

现在,我回来了,怀揣着我的第一本诗集,我忐忑不安地看你来了。然而你没有回来,三角街心花园里,依旧人迹杳然。在你曾经站过的地方,我久久地站着,纷纷扬扬的落叶,温柔地抚摸着我的肩膀……

一位年轻的母亲,携着她的七八岁的女儿,从林荫路走进了街心花园,仿佛来寻找什么。前不久,有消息说你将重返这里,人们大概都知道了吧。母女俩说话了,声音很轻,却异常好听:

妈妈,就是这里吗?就是爷爷以前常来的地方吗?

是的。这里以前有一座铜像。

什么铜像?

普希金。

普希金是谁呢?

一个诗人。以后你会认识他的。

一九八二年十二月于上海

(选自《现代散文鉴赏辞典》,有删节)

【注】赵丽宏:作家、散文家、诗人。出生于上海,小学开始阅读文学经典著作,中学毕业后下乡插队,开始诗歌创作,80年代初著有诗集。

4.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回忆了作者年幼时初见普希金铜像的情景,铜像触发了作者的诗心,增进了对优美诗篇的领悟。

B. 在插队务农的寂寥生活中,作者沉浸在普希金的诗篇中,强烈地感受到了诗人的潇洒奔放、热情深沉。

C. 文章在现在——过去——现在的结构中,展现出作者对诗人的情感,表达了对毁坏铜像行为的反思。

D. 文章将写作的人物称为,显得亲切自然,拉近了作者、读者与人物的距离,易于作者与之倾述交流。

5. 文章写老人和七八岁的女孩,有什么作用?

6. 赵丽宏认为:散文应有自传色彩。自传色彩是指人生的片段经验,或者是一段思想感情的真实经历。文章是怎样表现自传色彩的?清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在数字经济时代,无论从事哪行哪业,都需要通过对数据资源的收集、整理、挖掘来提升效率。大数据将成为未来最有价值的资源。数据是数字经济时代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也是继土地、能源之后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浪潮集团董事长兼CEO孙丕恕说。

短短几年里,大数据战略已经从全面总体布局,向各大行业、细分领域扩展延伸。一系列战略规划的大布局体现了大数据发展驱动效应日趋凸现。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黄殿中表示,辨识和管控大数据风险成为监控国家安全能力的试金石,也是体现国家安全的晴雨表

为保障大数据安全,中央网信办近年来开展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指挥协调与落地部署工作。在顶层设计方面,中央网信办协同相关单位,在网络安全、信息化发展和大数据应用等方面,共同促进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增补完善和相应国家战略政策的落地出台;在安全审查方面,进一步防范信息安全产品与技术应用领域的潜在隐患和安全风险,为公民、国家信息主权和数据主权的保护提供切实支撑。

(摘编自李政葳《构建大数据健康发展的安全生态环境》,《光明日报》2017529日)

材料二:

为了使学生资助工作更好地发挥育人功能,很多地方和学校纷纷出招。上海市建成了上海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为资助工作的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持。东北师范大学以数学建模的方式,立足于10万余条数据信息,确立了新的量化测评模型

这些大数据的手段不仅能够精准地找到资助对象,还能更加切合实际为他们的成长成才找到精准的切入点。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郑庆华介绍,学校利用大数据平台可以每天实时采集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信息,并进行实时分析,对学生成绩下降、迟到早退、消费反常、上网成瘾等异常行为进行实时预警。

郑庆华说:通过大数据平台对经济困难学生的隐形特征挖掘分析,我们发现这些学生普遍存在提高自信心、提升人际交往能力、明晰职业规划、开拓国际视野、增强创新精神等发展性需求。针对这种情况,学校推进西迁精神新传人培育计划,并为建档立卡学生专门设立自强不息成长成才项目,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赴陕西省12地市政府实习、海外交流访学和国际组织实习,开展国运交大青年领导力公益实践项目,提升受助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摘编自樊未晨《学生资助将从经济资助转为资助育人》,《中国青年报》201897日)

材料三:

传统的行政模式受技术条件限制,往往基于宏观情况开展决策、实施监管和提供服务,这容易造成决策不够科学、监管不够充分、服务不够细致等问题。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政府工作过程可以实现全流程数据化记录,为深度分析、过程回溯、事后监管、优化服务等工作提供可靠依据,并为快速落实责任,及时发现、处置问题提供便利条件。

从总体上看,大数据在国家治理中的运用还处在研究探索阶段,存在一些问题。有的地方、部门对大数据的发展规律和趋势认识不清晰、不到位,往往被动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缺乏主动利用大数据进行治理创新的意识和勇气。

运用大数据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离不开对政府数据、企业数据和社会数据的综合挖掘和应用。但目前数据的整合与共享仍然存在障碍。比如,对数据的归属权、管理权和使用权还缺乏清晰界定,一些地方、部门往往对能否共享数据、能否使用数据存在疑虑。数据管理和交易规则仍不完备,对数据流转过程中各方的责任和义务没有明确界定,这些都不利于数据的充分共享和应用。

(摘编自孟庆国《运用大数据提升治理水平》,《人民日报》20181026日)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数据的开放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为各行各业提升效率助一臂之力,另一方面也会产生危及公民隐私、信息安全和国家安全等新问题。

B. 随着大数据战略向各大行业、细分领域扩展延伸,大数据的驱动效应也越来越显著,如今大数据已经成为比土地和能源更重要的生产资料。

C. 大数据的运用,能够使地方和学校精准地找到资助对象,并为其成长成才找到精准的切入点,学生资助工作的育人目标因此得以实现。

D. 受技术条件限制,传统行政模式往往会造成决策不够科学、监管不够充分、服务不够细致等诸多问题,运用大数据能够轻松解决这些问题。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对大数据风险的辨识和管控已成为衡量国家安全监控能力的重要指标,需要综合运用政策法规、技术保障等手段,调动各层面的优势力量来予以加强。

B. 大数据在学生资助工作中的运用,促进了西安交通大学西迁精神新传人培育计划和为建档立卡学生设立自强不息成长成才项目等活动的开展。

C. 目前,大数据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但在国家治理中的运用还不成熟,需要我们继续加大学习和研究力度,增强应用能力。

D. 大数据是一种新兴的信息技术手段,可实现传统治理模式的深刻变革,大数据的运用可帮助政府提高工作水平和效率,为创新治理模式提供有效支撑。

9. 为了更好地发挥大数据在社会各领域中的作用,我们需要做好哪几方面的工作?试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砺,字汝砺,京兆鄠人。建隆中举进士甲科。父丧,绝水浆数日。服除,以禄不足养母,闲居无仕进意,乡旧移书敦谕,砺乃赴官。解褐凤州团练推官,岁余,又以母疾弃官。开宝九年,诣阙献书,召试学士院,授陇州防御推官。入迁光禄寺丞,丁内艰,起就职。久之,转秘书丞,改屯田员外郎,知鄂州,以善政闻。

端拱初,真宗在襄邸,迁库部,充记室参军,赐金紫。初,广顺中,周世宗节制澶州,砺贽文见之,馆接数日。世宗入朝砺处僧舍梦古衣冠者曰汝能从乎砺随往睹宫卫若非人间殿上王者秉珪南向总三十余。砺升谒之,最上者前有案,置簿录人姓名,砺见己名居首,因请示休咎。王者曰:我非汝师。指一人曰:此来和天尊,异日汝主也,当问之。其人笑曰:此去四十年,汝功成,予名亦显矣。砺再拜,寤而志之。砺初名励,以籍作砺,遂改之。至是,受命谒见藩府,归谓子曰:吾今见襄王仪貌,即所梦来和天尊也。迁水部郎中。真宗尹开封,砺为推官。真宗尝问砺:何年及第?砺唯唯不对。后知其唱名第一,自悔失问,谓砺不以科名自伐,甚重之。储宫建,判吏部铨。未几,召入翰林为学士。咸平初,知贡举,俄拜工部侍郎、枢密副使。二年,卒,年六十九。真宗轸悼,谓宰相曰:砺介直清苦,方当任用,遽此沦谢。即冒雨临其丧。砺僦舍委巷中,乘与不能进,步至其第,嗟悯久之。废朝,赠兵部尚书,中使护葬。

砺为文尚繁,无师法,每诗一题或数十篇。在翰林,制诰迂怪,见者哂之。有文集二十卷。

(选自《宋史·列传第四十六》)

10.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世宗入朝/砺处僧舍/梦古衣冠者曰/汝能从乎/砺随往/睹宫卫若非人间/殿上王者秉珪南向/总三十余

B.世宗入朝/砺处僧舍/梦古衣冠者曰/汝能从乎/砺随往睹/宫卫若非人间/殿上王者秉珪/南向总三十余

C.世宗入朝/砺处僧舍/梦古衣冠者曰/汝能从乎/砺随往/睹宫卫若非人间殿上/王者秉珪南向/总三十余

D.世宗入朝/砺处僧舍/梦古衣/冠者曰/汝能从乎/砺随往睹/宫卫若非人间殿上/王者秉珪/南向总三十余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阙:古代皇宫大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泛指帝王的住所。

B.丁内艰:古代称妻子为内人,丁内是对妻子离世的委婉说法。

C.郎中:隋唐至清。各部皆设郎中,分掌各司事务,职位仅次于尚书、侍郎。

D.储宫:封建时代的太子成为储君,所以储宫指太子的住所。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砺没有走上仕途时,父亲就去世了;在知鄂州前,曾经因母亲有病和母亲去世而两次终止做官。

B.杨砺曾经做过一个梦,梦见一个穿戴着古人衣帽的人进了一个宫殿,还在案桌上的一本簿册中找到了自己的名字。

C.杨砺在梦中见到的那个来和天尊曾对杨砺说,再过四十年,你会立下大功劳,而到时我的名声也会到处传播。

D.杨砺写文章崇尚烦琐,没有拜师学习,有时一个题目要写几十首诗歌。他起草的文稿又长又怪,见到的人都讥笑他。

13.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以禄不足养母,闲居无仕进意,乡旧移书敦谕,砺乃赴官。

3)后知其唱名第一,自悔失问,谓砺不以科名自伐,甚重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送李端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①故关:故乡。风尘:指社会动乱。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离别自堪悲这一句写来平淡、直白。但由于是紧承上句脱口而出的,应接自然,故并不给人以平淡之感,反而为本诗定下了深沉感伤的基调,起了提挈全篇的作用。

B.“人归暮雪时处处与上句照应,如人归照应路出暮雪照应寒云,承接自然,色调和谐,与上句构成一幅完整的严冬送别图。

C.“少孤为客早少孤已属人生之大不幸,为客早则不幸又深-一层,诗人感叹友人从小成为孤儿,身世飘零,从侧面反映出时代的动乱和人们动乱中漂流不定的生活。

D.全篇用白描手法绘景抒情,语言自然,哀婉动人全诗淡雅沉郁,情真意切,回味无穷。

15.简要分析尾联中中包含了哪些情感?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诗句是“____

《登岳阳楼》中,“____两句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

《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9分)

17.图是某市一社区针对出现发热状况的患者而做的就诊流程图,请据此拟写一则广播稿。要求信息完整,表达简洁、流畅,

各位居民:

大家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您和家人健康,请积极配合,谢谢大家!

(二)语言文字运用(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岸上原有三株两株的垂杨树,淡淡的影子,在水里摇曳着。它们那柔细的枝条浴着月光,就像一支支美人的臂膊,交互的缠着,挽着;又像是月儿披着的发。而月儿偶尔也从它们的交叉处偷偷窥看我们,大有小姑娘怕羞的样子。岸上另有几株不知名的老树,光光的立着;在月光里照起来,却又俨然是精神矍铄的老人。远处——快到天际线了,才有一两片白云,亮得现出异彩像是美丽的贝壳一般。白云下便是黑黑的一带轮廓;是一条随意画的不规则的曲线。这一段光景,和河中的风味大异了。但灯与月竟能并存着,交融着,使月成了缠绵的月,灯射着渺渺的灵辉,这正是天之所以厚秦淮河也正是天之所以厚我们了。

18. 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原文中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是(    )

A. 迈进金黄色的大门,穿过宽阔的风门厅和衣帽厅,就到了大会堂建筑的枢纽部分——中央大厅。

B. 立明对我努努嘴——只见不远处穿夹克的壮汉,一脸木然,好像根本不知道要发生的事。

C. “——————”,林子里传出我们伐木连小伙子的喊声。

D.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

19. 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问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20.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但灯与月竟能并存交融着,使月成了缠绵的月,灯射着渺渺的灵辉。从语义上看而这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四、写作(60分)

21.根据材料,完成作文。

有人说,多方听取不同意见,会让我们明辨是非、智慧通达,所谓兼听则明。也有人说,大数据时代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声音向我们涌来,兼听更容易让人产生困惑,甚至迷失自我。

以上关于兼听的看法,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将题目写在答题纸上。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综合分析和鉴赏能力。

B项,是因为看他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错误,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主要是因为他对华昌这样的读书人的憎恶和鄙视。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能力。

从文章第段对华昌的外貌描写,第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可以概括出华昌斯文谦和的特点;

从第段面对石钵头的为难华昌只是一声不吭走了、第段华昌徒手将砚掰成整齐的两半可以概括出他身怀绝技、隐忍退让;

从石钵头向华昌求砚而华昌对曾经恶言相向的人也能慷慨相助的情节可以概括出华昌正直善良、宽容大度。

3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本结构内容理解与分析

小说有四种类型的常见结尾:出人意料的结尾,令人感伤的结尾,令人欢喜的结尾,留下空白的结尾。该小说结尾是属于出人意料的结尾。作用有: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突出人物形象;突出文章主旨。

结合文本分析:结构方面:精瘦落魄的读书人竟能徒手分砚,小说结尾出人意料,但巧设伏笔,使故事的发展合乎情理,使人信服,使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引人深思。人物形象方面:华昌明明身怀绝技,却不计较石钵头的多次挑衅,突出表现了他的隐忍大度,丰富了人物的形象。主题方面:小说结尾意味深长,更好地揭示了作品主题,生活中应当尊重他人、宽容大度。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C项,对毁坏铜像行为的反思分析错误,文中无此意。从对全篇的分析来看,文章展现了作者内心惆怅的期待(期待重建铜像)——爱恨参半的回顾——喜悦的期待。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人物所起作用的理解能力。

文章中描述了一位老人的行为。当铜像在的时候:你还记得那一位白发老人么?他常常拄着拐杖,缓缓地踱过林荫路,走到你的跟前,一站就是半个小时。当铜像被毁之后:是他,是那个老人。我们面对面,默默地站定了,盯着那个空荡荡的破裂的底座,谁也不说话。”“咚!咚!那根山藤老拐杖,重重地在地上叩击了两下,像两声闷雷,震撼着我的心。这些表明老人喜爱普希金。

文中还描述了一位七八岁女孩的行为。一位年轻的母亲,携着她的七八岁的女儿,从林荫路走进了街心花园,仿佛来寻找什么。”“妈妈,就是这里吗?就是爷爷以前常来的地方吗?”“普希金是谁呢?这些表明,人们会把对普希金的爱,传递给孩子。

是目睹老人行动的人,写老人与相互映衬;也是目睹小女孩行动的人,写小女孩与开头照应,这些写丰富了文章内容。老人代表过去,小女孩代表未来,表达世代人民喜爱普希金。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写作特色的能力。

本文具有自传色彩,文章真实地记录作者走上文学道路的人生历程,也真实地记录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经历。作者回忆他少年时初见普希金铜像时的激动。是铜像触发了他的诗心,触发了他对普希金的优美而热情的诗篇的领悟,觉得它们像优雅的小提琴的琴声,有金属般的音响,又好像幽远而清亮的流泉,激起他对普希金的热爱。而在这静谧、谐和的情景中,还有一位和他一样热爱普希金的老人(可能是个诗人),与他这个少年的心灵沟通,使他加深了对普希金的理解。但文革中,铜像被推倒、拖走。作者极写自己的悲哀,写得很深切。他说这是可耻的谋杀,他说他与这时又出现的老人一起,都感到火辣辣的羞耻。因为,这是他们的同胞毁坏的,这是他们的同类(人类)毁坏的,他们为自己有这样愚昧、丑陋的同胞、同类而感到羞耻。这是一种深广的悲哀。这种悲哀里,诗魂又在作者心中复活了,又悄然吟诵起普希金美好的诗篇。铜像可毁,而诗魂长在!这里点出了全文的主旨。此后,作者在农村插队务农的寂寥心境中更清晰地到了诗人潇洒、奔放的形象。作者在年少时就迷恋上了普希金的诗歌;农村插队种地,开始写诗;在80年代初写成了自己的第一本诗集。最后,又回到了作者现在的期待。回到现在,与开头呼应,再写现在的期待,不过此时已是喜悦的期待,并重新提及热爱诗、热爱普希金的老人(原来的一位或另一位),重忆童年。这结尾照应全篇,浓化感情,余韵悠长,让读者再次体味到诗魂永在。作者的情感曲折而复杂:对普希金的热爱,铜像被毁时的悲愤,插队时的沮丧苦闷,诗歌给予作者的希望,对重建铜像的期盼。

【点睛】如何探究散文的意蕴和艺术构思?

作品的意蕴是指文学作品所蕴涵的思想意蕴、道德意蕴、政治意蕴、历史意蕴、情感意蕴、生命意蕴、审美意蕴等多种内容。江苏卷重点探究的是作品的思想、情感、审美意蕴。

作品的意蕴要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角度是对作品的一种横向的审视,比如作品的形象、主旨、语言、技巧、价值(社会价值和审美价值)、作者的思想经历、作品的时代背景等方面;层面是对作品的一种纵向的审视,比如作品的意义层面、思想层面、价值层面、审美层面等。

对散文来说,最重要的探究方法就是因形悟神法。就是看散文写了哪些不同材料或材料的不同方面,据此来探究其思想意蕴、情感意蕴等。

文学作品中的意蕴是指文本所蕴涵的思想、感情等多种内容。探究时要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这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可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作者;读者;作品中的人,有内涵的景、物;作品表面;作品内涵;作品背景。这类探究题答案基本都是文章多层内容的高度概括,需要准确切分文章相关区域的表述层次,并能高度精练地进行语言概括。这类题答题时要分点作答,答题组织由依据+结论构成,且答案要全面,不能遗漏。

7题详解】

本题考查检索提取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本题B项,如今大数据已经成为比土地和能源更重要的生产资料言过其实;C项,大数据对学生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起到的是促进作用,而不能决定其育人目标的实现;D项,大数据为政府工作提供可靠依据和便利条件,能够轻松解决这些问题表述不准确。故选A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评价文本的基本倾向的能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本题C项,己经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表述绝对,于文无据。故选C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定向信息的整合和对定向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能力层级C。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整合时注意归大类。据材料一在数字经济时代,无论从事哪行哪业,都需要通过对数据资源的收集、整理、挖掘来提升效率。大数据将成为未来最有价值的资源及材料三有的地方、部门对大数据的发展规律和趋势认识不清晰、不到位,往往被动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缺乏主动利用大数据进行治理创新的意识和勇气,可概括出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充分理解大数据的意义,加大对大数据的自觉主动学习、研究、运用力度;据材料一在网络安全、信息化发展和大数据应用等方面,共同促进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增补完善和相应国家战略政策的落地出台;在安全审查方面,进一步防范信息安全产品与技术应用领域的潜在隐患和安全风险,为公民、国家信息主权和数据主权的保护提供切实支撑可概括出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出台国家战略政策,强化数据安全保护;据材料三最后一段可概括出构建有效机制,明确权责关系,规范数据运用,促进数据整合,实现数据共享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子大意是:柴荣入朝为官后,杨砺在佛寺居住。他梦见一位身穿古装的人对他说:你能跟我过来吗?杨砺于是跟他前往,看见一座宫殿的布置,似乎非人间所有。大殿上的王者,都手握玉珪向南而坐,总共有三十余人。

砺随往睹宫卫若非人间,句中主语是,一个分句的谓语是随往,第二个分句的谓语是宫卫若非人间的宾语,应在随往宫卫若非人间之后分别停顿。排除B项。殿上王者秉珪南向殿上王者作主语,秉珪南向作谓语,所以应在该句的前后停顿。排除项CD项。

故选A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B.“丁内是对妻子离世的委婉说法错。丁内艰是对母亲去世的委婉说法。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内容的分析综合能力。

D.“没有拜师学习错误,原文是砺为文尚繁,无师法师法的意思是师承效法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第一句关键点:因为移书写信敦谕催促和开导

第二句关键点:唱名呼名(召见)失问问话太冒失认为自伐夸耀自己器重

【点睛】翻译句子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建议翻译时打草稿。

参考译文:

杨砺,字汝砺,京兆鄠(今陕西户县)人。宋太祖建隆年间,中进士甲科。杨砺在为父亲服丧其间,多日不进饭食。守丧结束,因为俸禄不足以供养母亲,但他闲居不再有当官的想法,家乡的老朋友写信催促和开导他,他才赴任。他被任命为凤州团练推官,过了一年多,又因为母亲得病而放弃做官。宋太祖开宝九年,杨砺入朝献书,天子召他去学士院参加选拔,授予他陇州防御推官。入朝升官至光禄寺丞。杨砺母亲去世,(直到守孝期满)又被起用就职。过了很久,转官担任秘书丞,又改官屯田员外郎、任鄂州知州,以政绩卓著而闻名。

宋太宗端拱初年,宋真宗尚为襄王,杨砺升官进入襄王库部,任库部记室参军,赐金紫官服。起初,在五代后周太祖郭威广顺年间,柴荣(郭威养子,后来作了后周皇帝,即周世宗)此时正任澶州节度使,杨砺曾以文章为礼物,拜谒柴荣,期望获得赏识。柴荣使他教授学馆,礼遇多日。柴荣入朝为官后,杨砺在佛寺居住。他梦见一位身穿古装的人对他说:你能跟我过来吗?杨砺于是跟他前往,看见一座宫殿的布置,似乎非人间所有。大殿上的王者,都手握玉珪向南而坐,总共有三十余人。杨砺登上大殿向他们叩拜。居于最上的王者面前有几案,上面设有簿册,登录的姓名,杨砺看见自己的名字排在第一,于是请求那位王者指给自己看前途的好坏。王者说:我并非你的师傅。他指着另一个人说:这位是来和天尊,将来是你的主子,你应该向他请教前途。来和天尊笑道:从现在起,四十年后,等你功成名就了,我的名声也会因你而远播。杨砺再次拜谢。他醒来之后就把此梦记录下来。杨砺原名杨励,因为梦中簿册上的名字写作,于是改为。此时,他受宋太宗任命,到襄王(即后来的宋真宗,此时为襄王)的藩府去任职。他回家后对儿子说:我今天看到襄王的仪容,就是我先前梦里的天尊的长相。杨砺不久升任水部郎中。襄王任职开封府尹时,杨砺担任开封府推官。襄王曾经问杨砺:你是什么时候科举及第的?杨砺唯唯诺诺,没有回答。后来真宗知道他在殿试后皇帝第一个呼名召见,后悔问话太冒失,认为杨砺不因科举考试名次自我夸耀夸,更加器重他。襄王被立为王储,杨砺被判吏部铨之职。不久,他又被召入翰林院做翰林学士。宋真宗咸平初,杨砺担任知贡举,负责科举选拔。不久,又被授予工部侍郎、枢密副使之职。咸平二年逝世,享年六十九岁。真宗沉痛悼念杨砺,对宰相说:杨砺性格耿介生活清苦,我正打算重用他,他却突然去世了。于是,真宗冒雨参加他的丧礼。杨砺的居所位于狭窄的小巷,皇帝的车驾不能进去,于是真宗步行进入他的府第,嗟叹哀悯良久。因为杨砺之死,真宗为之罢朝,并赠他兵部尚书之职,还命令宫中内侍为之护葬。

杨砺作文章喜好繁琐,没有专门从师学习章法,每首诗一个篇或者几十篇之多。他在翰林院任职时,所写的诏书很多都冗长古怪,见到的人无不嘲笑。著有文集二十卷。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赏析,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

C项,诗人感叹友人从小成为孤儿,身世飘零错误,应为感叹自己。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

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此题要求回答尾联中的中包含了哪些情感,本题既是考查学生概括能力,又是考查学生理解把握诗歌情感的能力。这是一首感人至深的送别诗,应是悲愁的情感,通读全诗,逐联逐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表现的情感,然后加以概括。

首联写送别时的环境氛围,时当故关衰草,情正离别堪悲。颔联写送别情景,友人伴寒云而去,自己踏暮雪而归,依依难舍之情了然。一二联衰草、寒云、暮雪写出了对故园衰败之悲;第一联中的离别自堪悲写出送别友人之悲。

第三联回忆以往,对坎坷人生的悲叹。既是怜友,亦是悲己,词切情真,悲凉回荡。少孤为客早写出身世之悲;多难写出了社会动荡之悲。

末联进一步写难舍难分之情,掩面而泣,冀望相会,现世纷争、风尘扰攘、后会无期的凄凉溢于言表。风尘何处期写出与友人相见无期的悲伤。全诗以字贯穿全篇,句句扣紧主题,抒情多于写景,基调悲凉。

【点睛】诗歌鉴赏选择题考查范围较广,基本涵盖了诗歌的内容,思想情感,表现手未法等多个方面。做题前,要做到整体理解诗歌内容,选用了哪些意象,写了什么景,叙了什么事。写了什么人,作者要抒发的情感是什么,有没有直接抒情的词语,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等。

16题详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2).使我不得开心颜    (3).吴楚东南坼    (4).乾坤日夜浮    (5).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6).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

本题中需注意”“”“”“乾坤”“”“的书写。

【点睛】本考点包括两个要素,即名言和名篇。所谓名言,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之类;所谓名篇,是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常见的是为考生备考限定一个大致范围,意思是所要考的内容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日常的阅读和写作活动中常会遇到的,如中学课本所规定的背诵篇目以及所涉及到的名句名篇。

17题详解】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解答时首先认真阅读题干要求,弄清主题,看清要求,尤其是字数限制等细节;然后仔细阅读示意图,注意箭头方向,看明白几个关键词的关系;表述时找准顺序,注意表达简洁和连贯。

本题的箭头方向为由上到下,所以叙述也要从上到下,注意在配合医院预检分诊台工作人员完善个人信息后分两种情况:如果没有流行病学史,则在该医院进行系统治疗;如果有流行病学史,将由接诊医院安排专用车辆送至定点医疗机构治疗。

此外要注意题目中要求以广播稿的形式叙述,所以应采用第二人称进行叙述介绍,同时注意语言要连贯、简洁、得体。

【点睛】流程图、示意图,根据图示转化为文字的题目解答时一定要兼顾图示中的各个要素。首先要读清图示的标题注释,看清楚题目要求,明确陈述对象是什么。找出图示中每一个重点环节,方框里的词语属于关键概念,是句子的主干;带箭头的横线展示着事件发展的趋势或动作行为的走向。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这道题重点考查分析破折号的作用。原文中的破折号作用是强调作用,强调远处远得快到天际线了。

A项,解释说明作用,大会堂建筑的枢纽部分指中央大厅。

B项,强调作用,努努嘴意在强调突出后文的穿夹克的壮汉。

C项,表示声音的延长。

D项,用于引文后标明作者。

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比喻具有相似性的能力。

首先要准确指出句子中的本体和喻体,然后结合句子分析本体和喻体的相似之处的表现。

1柔细的枝条是本体,美人的臂膊月儿披着的发都是喻体,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

2)垂杨柳的枝条的特点是柔细美人的臂膊是纤细的,也是柔细的,枝条美人的臂膊”“月儿披着的发在外形都具有的特点,所以本喻体具有相似性。

3)由三株两株的垂杨树……在水里摇曳着可知,垂杨柳的枝条被封吹拂时,是交错的,披散的,而美人的臂膊交互的缠着,挽着的,月儿的披着的,这样的情形又具有相似性。

20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句子意思及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需要从句式、修辞等角度分析。

首先比较原句与改句之间的不同之处:原句中灯与月竟能并存着,交融着被改为灯与月竟能并存交融着

原句并存着交融着之间用逗号隔开,朗读时需停顿,这样语句就更具有节奏感。而去掉了中间的顿号,改成了并存交融着,显然朗读时不需停顿,语句的节奏感不明显了,节奏就变得较为平淡。

伴随着逗号被删除后,语句表达的情感也发生了变化。原句更能体现出灯光的与月色并存的现象,灯光与月光交融构成了新的美景,体现出作者对秦淮河夜色的赞美。

21题详解】例文:

善则听之,恶则弃之

我们生活在千万个个体聚集的密集丛林,倾听他人的建议便好像为我这株小草拨开一片迷雾,让我感受遥远的阳光,但这丛林的声音太密集,我必然要仔细分辨哪个声音在真正地帮助我。我认为,对于多方不同的声音,应当善则听之,恶则弃之

有许多孤介自守的人,自以为才智过人,对别人的声音一概不听。比如自比太阳的尼采,抛却周围一切星辰,最终自取灭亡;又比如晚年的发明大王爱迪生,固执己见,最终再无发明。那么,全盘接受别人意见的声音就是正确的选择吗?这样只会将自己退缩成提线木偶。只有筛选出那些积极的、有建设性意义的声音,舍弃又有些是否不分、横加干涉的声音,才能化别人之力为己用,创造更完美的生活。

人生伊始,父母的耳提面命,恩师的遵遵教会,朋友的低声劝慰,仇人的恶语相向,旁观者的无知之论,有如此多的声音,酸甜苦辣,可谓应有尽有,若不加以选择,择其善者而从之,这一生岂不成了他人信笔涂鸦之书?因此,要像孙悟空那样炼就火眼金睛,从一堆妖魔鬼怪中找寻那真正的盟友。古时,诗人贾岛酷爱推敲诗句,对各种声音来者不拒却也细细辨别,方铸诗名。所以,对那些有善意也有恶意的声音,不要畏拒,打开心门去接受它们,用心眼去区分它们,让他们化作养分供自己成长。

所谓偏听则信,兼听则明,指得是孤介自守有害于己,而兼听他人之言有益于己。言论是最自由的小鸟。口一张,成飞向四方。而那些抓捕小鸟的人却需要区别那些小鸟,抓住害鸟、坏鸟,留下益鸟。对于别人的声音也应当如此。领导者的智囊团是社会运行的螺丝刀,矫正每一处偏差;产品的用户反馈是企业家的指南针,完善每一次决策;狂傲的青年人的父母是海岛上的灯塔,为迷途之人指引方向。这些有益的声音我们需要兼听。那些流言中伤、冷嘲热讽,抑或是尖酸刻薄地对你的生活评头论足的言论,这些大可以置之不理,因为这对自己没有丝毫的帮助,反而会陷入自我怀疑的境地。留下有益于己的,舍弃不益于己的。孔子有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若那些声音真正直击自己的痛点,就去加强、改正,使自己的盔甲更加坚固,若没有,也于己无害。

作为新世纪的新青年,面对形形色色充满无边诱惑的世界,应当善则听之,恶则弃之以对各种声音

世界美好,心眼断之,肉眼视之,手足践之。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要点】材料作文审题很重要。审题要明确材料中的主要对象,抓住关键词句揣摩主旨,根据相关信息因果分析,联系生活实际确立中心。本题主要抓住关键词句兼听则明”“‘兼听更容易让人产生困惑,甚至迷失自我,这是两种相对的观点,考生可以选取其中一种观点阐述,也可以综合二者来写。

【审题】材料列出了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侧重于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因为兼听会让我们明辨是非、智慧通达。第二种观点侧重于要敢于坚持自己的想法,不被外物左右。考生既可认同兼听说,也可反对兼听,但这两者均只涉及一面,思辨的角度太窄,最佳立意应是综合两者的看法,辩证思考,立意深远,格局阔大,具有较强的思辨性。此题紧扣时代主题,又贴近考生实际,引导考生对自我与他人两者关系进行理解与思考,让考生在切身的思考中明确自己的人生定位与责任、使命与担当,思考和联想的空间都很大。考生可在具体的写作中,深入探究生活的本质:个人如何去创造生活,如何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大化,如何面对他人或历史的声音等,展现自己的思辨能力和人文积淀。

【立意】1.倾听时代呼声,积极投身改革实践。

冷静倾听不同意见,审视前行方向。

坚持梦想,砥砺前行。

心有笃守,与时俱进,争做有为青年。

学会倾听与坚守自我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有选择地倾听

【素材】1.唐太宗能有明君之称,得益于他兼听则明,正视问题。想唐太宗为天之骄子,普天之下皆为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的境况,溢美之言早已听惯。普通人若有此待遇,哪里还容得别人说出自己的不是?可唐太宗却不一样,不同于其他皇帝恶忠言的态度,他有着闻过则喜的雅量。并把魏征作为一面镜子来比照自己的行为。从魏征口中他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认识到政策的失误,并且正是这些问题,积极改正缺点,调整政策。创造了贞观之治的繁荣局面。

按照《老子》中所言,闭目塞听,也是一种修习方式。通过闭目塞听,我们可以避免外界纷繁物欲世界的干扰。闭目塞听的一个好处是,其可以帮助你收敛精神,专注内心的一个目标,定力行进。许多时候,我们被生活绊倒,并不是因为知道得太少,而是因为知道得太多,瞻前顾后、顾虑得太多。徘徊中,不仅贻误了战机,更耗散了精神。人的精力有限,而外界的信息无限。以有限随无限,殆也。

兼听才能避免局限于小圈子狭隘的视野。天井四方方,小鱼囿中央。只喝井里水,永远长不长。生长在池塘洼地的泥鳅,一定想象不到大海的壮阔。生态如此,一个人接触的信息又何尝不是他自己的知识生态圈?倘若只是局限于自己所喜欢的事物,某种程度上就像池塘里的泥鳅,会变得狭隘和短视。要想突破这种狭隘,泥鳅必须去拥抱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