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建安《药砚》入选广州市花都区秀全中学高三语文试卷(全) 练建安 上传

单篇 作者授权首发

37次点击|3次点赞

赞一下

练建安《药砚》入选广州市花都区秀全中学高三语文试卷(全)


360截图20240723152352484.jpg

360截图20240723171249955.jpg

2020年广州市花都区秀全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是谁扼杀了哀愁?

迟子建

现代人一提哀愁二字,多带有鄙夷之色。好像物质文明高度发达了,哀愁就得像旧时代的长工一样,卷起铺盖走人。于是,我们看到的是张扬各种世俗欲望的生活图景,人们好像是卸下了禁锢自己千百年的镣铐,忘我地跳着、叫着,有如踏上了人性自由的乐土,显得那么亢奋。

哀愁如潮水一样渐渐回落了。没了哀愁,人们连梦想也没有了。缺乏了梦想的夜晚是那么的混沌,缺乏了梦想的黎明是那么的苍白。

也许因为我特殊的生活经历吧,我是那么的喜欢哀愁。我从来没有把哀愁看做颓废、腐朽的代名词。相反,真正的哀愁是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是可以让人生长智慧、增长力量的。

哀愁的生长是需要土壤的,而我的土壤就是那片苍茫的冻土。是那种人烟寂寥处的几缕鸡鸣,是映照在白雪地上的一束月光。哀愁在这样的环境中,悄然飘入我的心灵。

我熟悉的一个擅长讲鬼怪故事的老人在春光中说没就没了,可他抽过的烟锅还在,怎不使人哀愁;雷电和狂风摧折了一片像蜡烛一样明亮的白桦林,从此那里的野花开得就少了,怎不令人哀愁;我期盼了一夏天的园田中的瓜果,在它即将成熟的时候,却被早霜断送了生命,怎不让人哀愁;雪来了,江封了,船停航了,我要有多半年的时光看不到轮船驶入码头,怎不叫人哀愁!

我所耳闻目睹的民间传奇故事、苍凉世事以及风云变幻的大自然,它们就像三股弦。它们扭结在一起,奏出了哀愁的旋律。所以创作伊始,我的笔触就自然而然地伸向了这片哀愁的天空,我也格外欣赏那些散发着哀愁之气的作品。我发现哀愁特别喜欢在俄罗斯落脚,那里的森林和草原似乎散发着一股酵母的气息,能把庸碌的生活发酵了,呈现出动人的诗意光泽,从而洞穿人的心灵世界。他们的美术、音乐和文学,无不洋溢着哀愁之气。比如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柴可夫斯基的《悲怆交响曲》、艾托玛托夫的《白轮船》、屠格涅夫的《白净草原》、阿斯塔菲耶夫的《鱼王》等等,它们博大幽深、苍凉辽阔,如远古的牧歌,凛冽而温暖。所以当我听到苏联解体的消息,当全世界很多人为这个民族的前途而担忧的时候,我曾对人讲,俄罗斯是不死的,它会复苏的!理由就是:这是一个拥有了伟大哀愁的民族啊。

人的怜悯之心是裹挟在哀愁之中的,而缺乏了怜悯的艺术是不会有生命力的。哀愁是花朵上的露珠,是撒在水上的一片湿润而灿烂的夕照,是情到深处的一声知足的叹息。可是在这个时代,充斥在生活中的要么是欲望膨胀的嚎叫,要么是麻木不仁的冷漠。此时的哀愁就像丧家犬一样流落着。生活似乎在日新月异发生着变化,新信息纷至沓来,几达爆炸的程度,人们生怕被扣上落伍和守旧的帽子,疲于认知新事物,应付新潮流。于是,我们的脚步在不断拔起的摩天大楼的玻璃幕墙间变得机械和迟缓,我们的目光在形形色色的庆典的焰火中变得干涩和贫乏,我们的心灵在第一时间获知了发生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的新闻时却变得茫然和焦渴。

在这样的时代,我们似乎已经不会哀愁了。密集的生活挤压了我们的梦想,求新的狗把我们追得疲于奔逃。我们实现了物质的梦想,获得了令人眩晕的所谓精神享受,可我们的心却像一枚在秋风中飘荡的果子,渐渐失去了水分和甜香气,干涩了、萎缩了。我们因为盲从而陷入精神的困境,丧失了自我,把自己囚禁在牢笼中,捆绑在尸床上。那种散发着哀愁之气的艺术的生活已经别我们而去了。

是谁扼杀了哀愁呢?是那一声连着一声的市井的叫卖声呢,还是让星光暗淡的闪烁的霓虹灯?是越来越眩目的高科技产品所散发的迷幻之气呢,还是大自然蒙难后产生出的滚滚沙尘?

我们被阻隔在了青山绿水之外,不闻清风鸟语,不见明月彩云,哀愁的土壤就这样寸寸流失。我们所创造的那些被标榜为艺术的作品,要么言之无物、空洞乏味,要么迷离傥荡、装神弄鬼。那些自诩为切近底层生活的貌似饱满的东西,散发的却是一股雄赳赳的粗鄙之气。我们的心中不再有哀愁了,所以说尽管我们过得很热闹,但内心是空虚的;我们看似生活富足,可我们捧在手中的,不过是一只自慰的空碗罢了。

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文中写现代人对哀愁多带有鄙夷之色,将之看作是禁锢自己镣铐急于挣脱和抛弃,明确指出现代人在追求物质欲望时完全失去了天性。

B. 作者从切身的人世体验出发,以看似零散随意的意象和极富诗意的笔调描述了哀愁的诸种面貌,证明了哀愁是人心中最为温润的东西。

C. 段提到苏联解体的事情,是为告诉我们,在现代社会中,不仅个人不会哀愁了,而且民族缺乏哀愁,从而缺乏凝聚力。

D. 全文多在对比中凸显哀愁的价值与意义,用哲思的笔调追思了一种远逝的情怀,表现了对缺乏哀愁感的现代文明的深刻反思。

E. 作者说自己格外欣赏那些散发着哀愁之气的作品,但现实中许多艺术作品却显得粗鄙乏味,不能真正地切近生活,不能展现生活的本来面貌。

2. 在作者认为,真正的哀愁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文章分条概括。

3. 结合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

1)简要赏析文末画线语句的含义。

文章以是谁扼杀了哀愁为题有什么好处?

4. 作者为什么说在这样的时代,我们似乎已经不会哀愁了?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结合文章内容和现实生活谈谈你的看法。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药砚

练建安

阳光朗照,河头城浮动飘忽的浓雾渐渐消散。

石钵头赤裸脊背,噔噔踏入石坝码头肉铺摊点,立定,双肩一耸,大块猪肉扇啪嗒一声脆响,平摊在了肉案上。两个伙计手忙脚乱,将猪肉扇挂上一根铜皮红木大秤。一个掌挂钩,一个挪秤砣报数:二百……三十一斤半。石钵头斜了他们一眼,操起两把剔骨尖刀,咔咔磨擦,笑骂:黄疸后生!

墟镇巷道,湿漉漉的,水气淋漓。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

石钵头认得此人,是个老童生。传说是满腹诗书,考到胡子花白,连一个秀才也没捞着。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石钵头扭头噗地吐出了一口浓痰。

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问:前蹄,几多钱啊?石钵头利刀游走剔骨,沙沙响。老弟,几多钱?华昌再问。石钵头说:现钱,不赊账。华昌说:你这后生哥啊,好没道理,咋就说俺要赊账呢?

石钵头说:搞笑嘴!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华昌说:无怨无仇,做嘛介不卖?石钵头斫下猪蹄,说:看好了,可是这副?华昌点头。石钵头抓起猪蹄,猛地往后抛入汀江,说:俺要敬孝龙王爷。不行么?华昌拣起制钱,一声不吭地走了。身后传来阵阵哄笑声。

半个月后,华昌带着几个破蒙童子江岸踏青,歇息于城东风雨亭。彼时,石钵头正惬意地嚼吃着亭间售卖的糖酥花生。一扬手,花生壳撒落遍地。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先生教俺一本书,俺教先生打野猪。野猪逐过河,逐去先生背驼驼……”

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

华昌是邻县武邑山子背人。山子背距河头城七八铺远。他那蒙馆设在张家大宗祠里。

夜晚,细雨濛濛,倒春寒风吹动西厢房窗棂。昏黄油灯下,华昌翻阅旧日诗稿。当他读到学书学剑两不成时,不由得悲从中来。

嗒,嗒嗒。有轻微的叩门声。没错,是叩门声。开门,竟是多年未见的老友李半仙。奇香扑鼻。李半仙拎着一副卤猪蹄,笑眯眯地看着他。

转眼到了仲夏。这个午日,童子早散学了。华昌困倦欲睡。宗祠内,闯入了一个莽汉。定睛一看,却是石钵头。

石钵头拎着一副肥硕猪蹄,恭恭敬敬地放在书案上。华昌轻摇折扇,说:得非有辱斯文乎?石钵头懵懵懂懂。华昌合上折扇,说:君子不食嗟来之食。石钵头愕然。华昌站起,迈方步,七八个来回,用了大白话:有嘛介求俺?直说吧。石钵头苦着脸,说:俺老娘瘫了。李半仙的药方,求您老给半块端砚,做药引子。华昌坐下,说:奇了怪了,这端砚何处无有?为何要俺给你?石钵头说:李半仙说了,定要半块阿婆坑的端砚,甲子年中秋日戌时月圆蓄墨的。百砚斋掌柜的说,那时日,方圆几百里,只有您老先生买了一块。”“哦。华昌说,桌上有。识字么?石钵头苦笑:开过蒙,又被先生赶回家啦……略识几个字。华昌微闭双眼,说:自家看,可要看清喽。

石钵头抓过端砚。长九寸,宽五寸,厚二寸一分,份量颇重。抬起,勾头看去,砚底刻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甲子年中秋日戌时练华昌购置于河头城百砚斋。石钵头认得时日数字,说:就是这块,就是这块!说着,掏出一锭约摸五两重的银子。华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

石钵头嗫嚅不知所措了。华昌自言自语:李半仙?这个李半仙搞嘛介名堂?石钵头急了:老先生,俺…………”华昌举手截止,说:后生哥,半块,何谓半块?就不能有丝毫差错,分得来么?石钵头额上冒出冷汗,说:刀斧斫开?华昌笑了:何须如此麻烦。

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低一声。

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

(原载《天池》2016年第6期)

5.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第二段中赤裸脊背”“双肩一耸”“两个伙计手忙脚乱等处,运用了正、侧面结合手法,生动地塑造了石钵头强悍、霸气的屠夫形象。

B. 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是因为看他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

C. 小说中两处画线句子景物描写非常精炼,第一处重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第二处则主要烘托了华昌此刻惆怅、失落的心理。

D. 小说以药砚为题,含义深刻:这既是给石钵头老娘治瘫病的药引子,也是教育他要尊师重道、宽以待人的良药。

6. 请结合全文概括华昌的形象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7. 小说结尾的画线句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1935年的羊

徐建宏

找到学校,老旺看见曹老师正在巴掌大的操场上给学生们布置下午上山打柴的事。冬天的阳光把曹老师的脸照得暖洋洋的。山里太穷,孩子们读不起书,只能隔三差五地到山上打些柴,然后到镇上卖了弄点钱。老旺看到自己的孩子狗娃一狗娃二也在中间。

等学生散了,老旺急忙把曹老师拉到一边,哆哆嗦嗦地从破棉袄里掏出一个布包。大概是午后的阳光显出了力量,曹老师注意到老旺的额上微微出了点汗。老旺说:“曹老师你看看这里面写的啥?”

曹老师疑惑地打开布包,从里面露出一张缺角的纸条。由于年深月久,纸条已经清黄不堪,上面不规则地分布着一些细洞。曹老师展开纸条,只见上面写着:

借条

兹借到瓦村邢元富家羊20只,俟革命成功后以两倍奉还。此据。

红军指挥员叶××

19351025

曹老师抬头看看老旺,此刻老旺的眼睛像两把钳子钳住了他,曹老师说:“老旺,这东西你从哪儿找到的?”

俺家的一个破墙洞里。老旺急切地说,上面写了些啥?”

曹老师莞尔一笑说:“邢元富是你家什么人?”

俺爷爷哪。老旺说,额上的细汗已经变成了颗粒。

老旺,恭喜你啊,曹老师一巴掌拍在老旺的肩上说,你家发财了。

消息从这天午后开始像花朵一样开遍了整个瓦村,到黄昏时老旺家的院子里已挤满了人,没有谁对老旺怀里的40只羊持怀疑态度。整个瓦村似乎隐隐听到了从1935年传来的羊叫声。瓦村虽然偏僻,但历史上也是个弹痕累累的地方。离村不到一里,马蜂窝似的弹坑足以印证瓦村昔日的荣光,应该说,这张借条对老旺的确太重要了,它的重要性甚至超出了我们想象的范围,老旺一家六口人,妻子长年捧着一只酱黑的药罐,加上自己腿脚不灵便,儿子狗娃一狗娃二还是因为曹老师才读上书的,靠着几只咩咩叫的羊养家糊口,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

这天夜里,瓦村的所有家庭都在斑驳的泥墙上寻找历史的破洞,1935年的羊叫声弥漫了整个瓦村。

根据曹老师的指点,老旺第二天一大早就翻山越岭到镇上去了。曹老师关于纸条的一些看法,在镇政府的办公室里得到了证实。一个干部模样的人打着手势对老旺说,这张借条非同一般,我们一定要认真核查。尤其是首长的签字,需经专家鉴定。老旺听了这番话,心里像冬天的风紧一阵松一阵的。这时候恰巧镇长进来,镇长把老旺请到自己的办公室,还给老旺泡了杯茉莉花茶,这使老旺在茉莉花的清香中毫不犹豫地把那张借条留在了镇长那儿。

冬去春来,日子的流云在漫长而煎熬的等待中随风而逝。老旺日复一日地把羊群赶到山坡上,看远处山梁上腾起的黄尘,也看曹老师带着狗娃他们上山打柴的情景,老旺的心里酸了又湿,涩了又酸。据村里人说,曹老师的父亲是个烈士遗孤,战争年代被寄养在瓦村。后来曹老师是从遥远的大城市来到瓦村教书的,几十年的青春在黄尘古道中悄无声息地献给了瓦村,老旺记得,几十年间曹老师才回过五次家。

后来的消息是曹老师从镇上带回来的。那天曹老师和几个学生挑着柴火到镇上去卖,归路上顺便去了趟镇长办公室。镇长答复说,经多方鉴定,现在已经确认了那张借条,首长的签字也真实无讹,再过几天县里就会派人把折合的1万块钱送到瓦村去。镇长的叙述让曹老师喜出望外,以致在走出办公室时曹老师一脚踩空把脚崴了。

县里派人在镇长的陪同下来到瓦村是在几天以后。那是个令人难忘的日子,整个瓦村到处尘土飞扬。人们看到腿残又老实巴交的老旺从县里同志的手里接过一个大红包,那鲜艳的色彩在灿烂的阳光下让人热血沸腾。这个中午,我们的农民兄弟老旺像一颗挂在秋天树上的红柿子引人注目。1935年的羊叫声又一次回荡在瓦村的天空。

第二天,老旺找到学校时天刚蒙蒙亮,曹老师扶着墙壁出来开门。看到一脸土色的老旺,曹老师开玩笑说:“老旺,你的脸是不是被钱烧了?”

老旺站在门口,从门外进来的光线照出曹老师房间里的摆设简陋又寒酸,灶上的白烟袅袅散开。老旺迟疑了一下,从怀里掏出一个纸包塞到曹老师手上说:“俺想了整整一宿,2000块钱就送给学校吧,往后你和孩子们不要再上山打柴了。

曹老师张了张嘴,一时无从说起。

老旺粲然一笑说:“狗娃这几年全靠了你才念上书的,还有俺们家……你的恩情俺们忘不了,留下的那几千块钱,够俺们还债和添些羊啥的了。老旺慈厚的笑脸在逆光中灿烂而令人心动。

曹老师凝视着老旺一瘸一拐地走入晚春的早上,眼前一片模糊——他仿佛看到了有许多可爱的羊簇拥在老旺身后,老旺就像站在洁白的云彩上,在他耳边,1935年的羊叫声如水而来。

8.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多次提到1935年的羊叫声在瓦村回荡,渲染了悠远的氛围,使小说更具历史的厚重感,同时也起着串连故事情节的作用。

B. 老旺毫不犹豫地把那张借条留在了镇长那儿,这一细节表现了老旺对政府的信任,同时也表现了老旺急切摆脱贫困的心理。

C. 小说用第三人称来叙事,从全知全能的视角出发,客观地描写,从而使老旺和曹老师两个人物形象更真实丰满。

D. 作者以敏锐的感悟,细腻的笔触,既真实地表现了历史生活,又充满着时代的气息,蕴含深刻的主题,散发着艺术的魅力。

9. 小说以那张缺角的借条为中心展开叙事,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10. 小说中的曹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

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进孙子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其后魏伐赵,赵急,请救于齐。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曰:刑余之人不可。于是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居辎车中,坐为计谋。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疲于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

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窃,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碍,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节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

B. 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

C. 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

D. 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

1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古代一种酷刑,受刑人被割去鼻子。

B. “即后文所说的大梁,战国时魏国都城,当时中国大都市之一,在今河南开封西北。

C. “指军师,与前文遂以为师同义,是统帅的助手,承担为统帅出谋划策之责任。

D. “竖子原意指童仆、小孩儿,后来演化为骂人的话,意思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这小子

1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孙膑谦逊自守。齐威王让孙膑为将领兵出征,孙膑辞谢。辅佐田忌,出谋划策。

B. 孙膑深有计谋。料知魏国精锐在前线,老弱病残镇守都城,定下围魏救赵之计。

C. 孙膑知己知彼。孙膑知道敌方素来悍勇而轻敌,布下疑阵迷惑对手,大破敌军。

D. 孙膑名显天下。谋划桂陵和马陵两战均大获全胜,所著《孙子兵法》流传后世。

1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进孙子于威王。

2)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

15. 庞涓为什么会中计自刎?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虞美人

陈与义

余甲寅岁自春官出守湖州。秋杪,道中荷花无复存者。乙卯岁,自琐闼以病得请奉祠,卜居青墩镇。立秋后三日行,舟之前后如朝霞相映,望之不断也。以长短句记之。

扁舟三日秋塘路,平度荷花去。病夫因病得来游,更值满川微雨洗新秋。

去年长恨拏舟晚,空见残荷满。今年何以报君恩,一路繁花相送过青墩。

[]①宋高宗绍兴五年六月,词人托病辞职,以显谟阁直学士提举江州太平观,实际上是领俸禄闲居,卜居青墩。琐闼:宫门。奉祠:祠禄之官,老病废职之官任之,以示优礼。

16.下列对这首宋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上阕写词人托病请辞之后从南宋都城临安回到青墩时沿途所见所感,与小序前三句所记叙的内容相照应。

B.“秋塘点明节令地点,用语精炼。平度,写小船在荷塘的水面上慢慢滑行,意境安闲,反映了作者心情的舒畅。

C.“病夫因病得来游,连用两个字,耐人寻味。表面是暗自庆幸因祸得福,实则聊以自嘲,内心藏有难言之痛。

D.词的下阕运用虚实结合手法,回忆去年行舟塘上满目残荷败叶,对比今年旧地重游一路繁花相送,词情跌宕有致。

17.有人评价陈与义的诗词很讲究匀整对称,情景搭配,浓淡相宜。请结合本词的下阕加以赏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分别从神态描写和侧面描写的角度,把周瑜面对敌军时的从容自信刻画得淋漓尽致。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一句,点出了南朝刘义隆北伐时渴望建立功勋,而“______________”一句则与之形成对比,写出惨败的结果,告诫南宋统治者应吸取历史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3)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描写了一场激战,战斗中只听得“____________”,收兵后,呈现在眼前的是“______________”的悲壮场面。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9分)

19.下面两句话都出自《三国演义》,请指出这两句话分别是谁说的,并就这两句话谈谈你的看法。(不少于60字)

甲: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乙:举大事者必以人为本,今人归我,奈何弃之!

(二)语言文字运用(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千百年间弦诵不绝的古典诗文,也仿佛一条长河,。对于桐庐这个地方,早在南北朝时期,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一文中,就已经有着极为生动的描写了。

诗画不分家。富春江的涛声,在诗人吟哦声中化成一行行韵脚,而她的浪花溅落到宣纸上,。元代黄公望的传世名作《富春山居图》,描绘了富春江两岸的初秋景色。六百多年前,年近八十的黄公望游历至此,感慨于这里山峰俊奇,峡谷雄伟”,于是长住下来,用整整四年的时光,走遍富春江两岸的峰峦林壑,绘就了这幅被誉为画中之兰亭的山水长卷。据说,八成画面都取材于桐庐境内的江山景色。画卷上,天地静穆,远山微茫,江阔波渺,林峦浑秀,草木华滋,村舍茅亭之间,樵夫钓客的身影参差隐现,弥漫着萧散淡泊的诗意。凭借艺术的非凡力量,大自然获得了永恒的生命。

20. 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 引用   比喻   夸张             B. 对偶   反复   排比

C. 对偶   夸张   拟人             D. 排比   引用   比喻

21.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村舍茅亭之间的樵夫钓客的身影弥漫着萧散淡泊的诗意”,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山间小溪的美丽,在于它用曲折的两岸把潺潺的溪流引向宽广的河海;公园路径的美丽,在于它用曲折的小路把休闲的游人带进幽深的景致。

曲折,是人生旅途的常伴因素。它虽让你承受苦难,却是人生的清醒剂,给你以教益,引导你走向成功。

以上材料引起了你哪些回忆或思考?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感悟,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注意】自拟题目,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文体明确。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得抄袭、套作。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散文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A项,完全失去了天性错。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知道,只是失去了天性中所具有的细腻情感,对身边事物感情逐渐淡化以至于麻木冷漠。并非完全失去了天性

C项,民族缺乏哀愁,从而缺乏凝聚力错。提到苏联解体的事情,是为说明,哀愁是由个人情感形态升华为某种民族共同心理,表现出强烈的感染力和凝聚力。

故选A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作者认为,真正的哀愁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文章分条概括,然后到文中找到真正的哀愁所在的语段,找到分析其作用的文字,再分点概括。

首先浏览文章,找到真正的哀愁,然后把关于作用的句子圈划下来,最后根据要求分条列出来。第三段有我从来没有把哀愁看做颓废、腐朽的代名词。相反,真正的哀愁是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是可以让人生长智慧、增长力量的,第六段有俄罗斯是不死的,它会复苏的!理由就是:这是一个拥有了伟大哀愁的民族啊,第七段有人的怜悯之心是裹挟在哀愁之中的,而缺乏了怜悯的艺术是不会有生命力的。找到这些句子,再分条概括即可。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的含义的能力。品味句子的含义主要有这几种方法:句子结构分析法、重点词语分析法、回归文本法等等。此题可以采取后两种。重点词是生活富足自慰的空碗,同时句中又使用了比喻的修辞,回归文本可以知道,生活富足指的是物质生活富裕,空碗比喻我们的精神生活。句子含义答题的模式是:先解释重点词,再连缀起来,最后体现了什么感情,什么主旨。第二问是考查标题的好处。首先看运用了什么手法,然后分析手法的妙处,同样要联系文章的主旨。标题是是谁扼杀了哀愁,文中给出了答案,手法上是使用设问的修辞,先回答设问本身的妙处,吸引读者的兴趣,引发读者的思考,然后结合主旨回答即可。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探究的方向指向作者的观点态度。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作者为什么说在这样的时代,我们似乎已经不会哀愁了?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结合文章内容和现实生活谈谈你的看法,然后找到引文,结合文本理解其含义,并谈自己对此的观点。

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观点,赞同或反对,一般是顺着作者的意思表态。题干中给了提示在这样的时代,我们似乎已经不会哀愁了”“结合文章内容和现实生活,先根据第一个提示到文中确定区域(第七段的后半部分和第八段),再根据第二个提示文章内容到区域中圈划不会哀愁的原因。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需要首先明确题干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文本,结合文本内容来筛选比对,分析鉴赏选出正确答案。

B项,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表述错误。结合文本后面的内容分析可知,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主要是因为他内心对华昌这样的读书人的憎恶和鄙视。

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人物形象特点分析。解答此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人物形象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的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

华昌的形象特点,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如从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可知,华昌斯文谦和,穷困潦倒;根据文本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可知,华昌隐忍退让;根据文本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低一声。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可知,华昌身怀绝技;根据文本华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可知,华昌正直善良,宽容大度。

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本结构内容理解与分析。小说结尾常见的作用:突出波澜,震撼人心;照应前文,不突兀。留下空白给读者想象空间,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深化主题;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令人回味。耐人寻味;给人以喜悦欣慰之感;反应美好愿望。

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小说结尾出人意料。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华昌明明身怀绝技,却不计较石钵头的多次挑衅,突出了他的隐忍大度,丰富了人物的形象。结合华昌的语言等内容分析,如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等,小说结尾揭示作品的主题,更好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题:生活中应当尊重他人、宽容大度。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人物形象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对小说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B项,同时也表现了老旺急切摆脱贫困的心理分析错误。这一细节表现出老旺淳朴善良的性格。故选B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把握小说中物象作用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全文,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和主题,在此基础上,根据题干回归文本,找到关于要把握的形象内容部分,仔细阅读,从文章内容表达、思想情感、形象塑造、主旨表达等方面把握物象的作用。本题,题干是小说以那张缺角的借条为中心展开叙事,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回答时既要扣紧好处作答,又不能忽视必须限制在叙事写人这两方面。本文中,故事情节由那张缺角的借条展开,借条贯穿全文,可见,借条是文章的线索;其次,这张借条的落款是1935,文中说道瓦村虽然偏僻,但历史上也是个弹痕累累的地方,这样的构思将历史与现在巧妙的联接起来,拓展了小说的深度与广度;最后,借条的设置是双线索结构中的交汇,拓展了小说主题,文中可看出经多方鉴定,现在已经确认了那张借条,首长的答字也真实无说曹老师的父亲是一个烈士遗孤,战争年代被寄养在瓦村,后来曹老师是从遥远的大城市来到瓦村教书的,几十年的青春在黄尘古道中悄无声息地献给了瓦村”,这些内容可见老旺与曹老师的祖辈父辈的奉献牺牲,一张借条,连接了两代人。借条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正是这张借条的出现,才有后文老旺找曹老师看借条、老旺去镇政留下借条、府验证借条、兑现借条及老旺捐款等故事的发展。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中人物形象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本题要求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说中的曹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分析曹老师形象,根据文章中对曹老师介绍,以及曹老师言行举止进行分析即可得出。通读文章,可以从文章中筛选出老旺看见曹老师正在巴掌大的操场上给学生们布置下午上山打柴的事。冬天的阳光把曹老师的脸照得暖洋洋的。山里太穷,孩子们读不起书,只能隔三差五地到山上打些柴,然后到镇上卖了弄点钱”“儿子狗娃一狗娃二还是因为曹老师才读上书的”“据村里人说,曹老师的父亲是个烈士遗孤,战争年代被寄养在瓦村。后来曹老师是从遥远的大城市来到瓦村教书的,几十年的青春在黄尘古道中悄无声息地献给了瓦村,老旺记得,几十年间曹老师才回过五次家”“天曹老师和几个学生挑着柴火到镇上去卖”“老旺站在门口,从门外进来的光线照出曹老师房间里的摆设简陋又寒酸”“往后你和孩子们不要再上山打柴了”“狗娃这几年全靠了你才念上书的,还有俺们家……你的恩情俺们忘不了等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即可分析概括曹老师形象。

【点睛】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从小说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职业、技能、经历、教养、气质、品质等方面。从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即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等方法。从情节的发展来透视人物思想性格。从分析环境来探究人物的命运及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从作者的议论和评价或作品中其他人物的评价入手。分析人物性格要结合故事情节,并注意人物的细节描写。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的断句能力。

本题是选择题,找准切入点,注意各选项间的不同之处。其贤于己的宾语,不能断开,排除A一般用于句首,前面断开,排除C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是庞涓对孙膑做的事,中间不必断开,排除D

画波浪线部分意思是:孙膑到了魏国,庞涓害怕他比自已有才干,很妒恳他,就捏造罪名,根据法律用刑挖去了他两足膝盖骨并在他脸上刺上字,想使孙膑这辈子再也不能在人前露面。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化常识的能力。

C.“遂以为师指的是平时为君师;加点的乃是作战时为田忌的军师,二者含义不同。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D.《孙子兵法》不是孙膑写的。《孙子兵法》,孙武所著,俗称为《孙子》,《汉书,艺文志》著录为《昊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孙膑所著,又称《齐孙子》。

故选D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1,意动用法,认为有才能;,名词做状语,像对待客人一样;,推荐。

2,约定;,通,晚上;,举起,点燃;,一齐;,射箭。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孙膑足智多谋,善于用兵。庞涓骄傲轻敌,心胸狭窄。由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可知庞涓害怕孙膑比自己贤能,忌恨他,就假借罪名砍去他的双脚并施以墨刑,想使他埋没于世不为人知,说明庞涓心胸狭隘。

文中大喜”“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庞涓见齐军的灶一天比一天减少,以为齐军怯懦逃跑,于是丢下了他的步兵,只和他轻装精锐的骑兵日夜兼程地追击齐军,表现了他骄傲轻敌,最终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庞涓自知无计可施,败局已定,就拔剑自刎。

反观孙膑,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他利用外界认为齐军怯懦的特点故意设下减灶的计策,有时庞涓上当,说明他善于指挥作战,足智多谋。

参考译文:

孙膑曾经和庞涓一起学习兵法。庞涓在魏国做事以后,当上了魏惠王的将军,但自认为才能比不上孙膑,便暗中派人把孙膑找来。孙膑到了魏国,庞涓害怕他比自己贤能,忌恨他,就假借罪名砍去他的双脚并施以墨刑,想使他埋没于世不为人知。

齐国使者到大梁来,孙膑以刑徒的身份秘密拜见,进行游说。齐国使者觉得此人不同凡响,就偷偷地用车把他载回齐国。齐国将军田忌赏识他并像对待客人一样礼待他。于是田忌把孙膑推荐给齐威王。威王向他请教兵法后,就把他当作老师。后来魏国攻打赵国,赵国形势危急,向齐国求救。齐威王想让孙膑做将军,孙膑婉言拒绝说:我是一个受刑罚苟活下来的人不能做将军。于是让田忌做了将领,让孙膑做军师。做在车中,为田忌出谋划策。田忌想要率领救兵直奔赵国,孙膑说:如今魏赵两国相互攻打,魏国的精锐部队必定在国外精疲力竭,老弱残兵在国内疲惫不堪。你不如率领军队火速向大梁挺进,占据它的交通要道,冲击它正当空虚的地方,魏国肯定会放弃赵国而回兵自救。这样,我们一举解救了赵国之围,而又可坐收魏国自行挫败的效果。田忌听从了孙膑的意见。魏军果然离开邯郸回师,在桂陵地方交战,魏军被打得大败。

又过了十三年,魏国与赵国联合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国派田忌率领军队前去救援,径直进军大梁。魏将庞涓听到消息后,率军撤离韩国赶回魏国,但齐军已经越过边界向西挺进了。孙膑对田忌说:那魏军向来凶悍勇猛,看不起齐兵,齐军有怯懦的名声,善于指挥作战的将领,就要顺着事物发展的趋势加以引导。兵法上说,急行军百里与敌人争利的有可能损失上将军,急行军五十里与敌人争利的只有一半士兵能赶到。命令齐国军队进入魏国境内后先设十万个灶,过一天设五万个灶,再过一天设三万个灶。庞涓行军三天,非常高兴,说:我本来就知道齐军怯懦,进入魏国境内三天,士兵已经逃跑了一大半。于是丢下了他的步兵,只和他轻装精锐的骑兵日夜兼程地追击齐军。孙膑估计他的行程,天黑应当赶到马陵。马陵道路狭窄,两旁又多是峻隘险阻,可以埋伏军队,孙膑就叫人砍去树皮,露出白木,写上庞涓死于此树之下。然后命令一万名善于射箭的齐兵,隐伏在马陵道两旁,约定说天黑看见点着的火就万箭齐发。庞涓果然当晚赶到砍去树皮的大树下,见到白木上写着字,就点火照树干上的字。还没读完,齐军伏兵就万箭齐发,魏军大乱,失去照应。庞涓自知无计可施,败局已定,就拔剑自刎,临死说:倒成就了这小子的名声!齐军就乘胜追击,把魏军彻底击溃,俘虏了魏国太子申回国。孙膑也因此名扬天下,后世社会上流传着他的《兵法》。

16题详解】

本题综合考查鉴赏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A项,与小序前三句所记叙内容相照应错误,上阙所写内容与小序三、四句所叙相照应。

故选A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艺术特色的赏析。这类题型综合考查赏析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综合赏析诗句注意从内容和形式的角度分析,内容上从意象的选取、意境的创设、构思的精巧、情感的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形式上从遣词造句以及艺术手法的运用上分析。

整体理解这首词,通过描写词人从临安乘船前往青墩途中的所见所感,在虚虚实实中刻画了词人乐观旷达的自我形象,全词行文抑扬跌宕,情寓景中。本题要求赏析词的下阙。

题干匀整对称是就形式结构的赏析,去年长恨今年何以报君恩空见残荷满一路繁花相送,这是两组结构和内容上均形成呼应的句子,结构对称,内容对比。

情景搭配是就艺术手法的赏析,下阙写景句残荷满”“一路繁花相送与抒情句去年长恨”“今年何以报君恩以去年和今天不同的景物反映作者不同的心情,情寓景中,颇耐寻味,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浓淡相宜是就表达效果的赏析,这里的浓与淡有两种理解,一是画面色彩的浓淡,二是感情的浓淡。回忆去年行舟塘上满目残荷败叶,对比今年旧地重游一路繁花相送,词情跌宕有致。

【点睛】诗歌鉴赏考查范围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以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即切分关键信息,最后正选排除巧妙用。

18题详解】

【详解】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情境默写这种类型,要求考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樯橹”“”“”“赢得”“仓皇”“燕脂等字,默写时要写准确。

19题详解】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意思是宁可我对不起天下人,也不准天下人对不起我,这是曹操在误杀吕伯奢之后进行的自我安慰。举大事者必以人为本,今人归我,奈何弃之,意思是想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就必须以人民为根本,现在人们投奔我,为何要抛弃他们,足以说明刘备心怀天下。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个性化阅读能力。要完整地阅读名著,了解名著主要内容,把握名著脉络,熟悉重要故事情节;能根据相关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其形象;能分析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突出主题的作用;同时还要积累相关的文学常识。曹操在行刺董卓失败之后,只得逃出洛阳。董卓下令全国追捕曹操,并且许诺了丰厚的赏金。县官陈宫抓住曹操之后,决定弃官不做,跟随曹操一起起兵打董卓。曹操带着陈宫路过伯父吕伯奢家,吕伯奢出去买酒款待曹操和陈宫。曹操和陈宫听到吕伯奢家人磨刀之声,曹操以为他们要劫杀自己,就和陈宫一起先下手为强,杀了吕伯奢的家人。后来二人发现被绑的母猪才恍然大悟吕伯奢是要杀猪为自己庆祝,陈宫埋怨曹操不通人情,曹操便对陈宫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足以看出曹操的自私。刘备作为一个一心想成就一代霸业的明君,他的心中时时刻刻装着是他的百姓。他深深懂得:得人心者得天下。以仁德布于海内,信义著于天下,在群雄逐鹿的时代,以其仁义为金字招牌,身体力行,让曹操孙权占天时地利,他得人和,霸业乃成。刘备得天下,就是因为胸中装着四个大字:以人为本!——念念不忘父老乡亲,时时关心民众疾苦!视百姓为父母兄弟。这种包容天下的胸襟,试问天下统治者几人能比?

【点睛】文学名著阅读的考查,主要是考查课外阅读的积累,只要求了解名著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回答本题时,先要根据题目的提示在记忆仓库中搜索,叙述时既要注意合乎原著的有关内容、语言要通顺,还应注意须分点陈述。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判断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对常见的修辞手法的特点有所了解,能够抓住特征快速判断,并能结合语境分析修辞手法的妙处。

选段中没有使用夸张、反复、拟人的修辞手法。也仿佛一条长河使用了比喻手法;山峰俊奇,峡谷雄伟使用了引用手法;天地静穆,远山微茫,江阔波渺,林峦浑秀,草木华滋使用了排比手法。

故选D

21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具体考查情境补写。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词语从文本中来”“引领、总结、衔接这两层意思一综合起来,我们会发现答案已呼之欲出,而且答案几乎是唯一的。

第一空,前面把古典诗文比喻成一条长河,后面说对于桐庐这个地方,早在南北朝时期,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一文中,就已经有着极为生动的描写了,这是在追溯最早写桐庐的源头,因此横线上可填写有着自己的上游(源头)”

第二空,前面说诗画不分家,又说富春江的涛声,在诗人吟哦声中化成一行行韵脚,而她的浪花溅落到宣纸上,既然前面已经说到了诗人”“韵脚,那么此空就应当提到,因此可填写便晕染成(绘就成)一幅幅画卷,注意句式与化成一行行韵脚协调。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语言的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着眼于句子想要表达的意思、意境、情感色彩等;然后从句式、用词等角度分析对比,看看哪种表达更能传达作者的意思;这类题有时还要注意与上下文的协调。

对比这两句话,我们发现两个区别,一个原句是短句,题干句子是长句;而是题干句删掉了参差隐现这个词语。

短句的特点是短小、精炼,读起来节奏明快、有力,而前面的句子画卷上,天地静穆,远山微茫,江阔波渺,林峦浑秀,草木华滋也是短句,那么使用短句就能够与前文风格保持一致,变成长句就不协调了。

参差隐现这个词是形容樵夫钓客的身影的,这样写富有一种朦胧美,与后句萧散淡泊的诗意共同营造一种诗的意境,表现山水长卷的诗意之美;而改成长句并删掉这个词语后,就缺失了朦胧的意境,既不能与后句萧散淡泊的诗意协调,也无法体现画作的诗意。

因此,还是原句表达效果更好。

【点睛】赏析词语或句子的表达效果。

答题技巧: (1)从句式入手。常见的几种句式的表达效果为:疑问句,吸引读者,制造悬念;设问句,提醒注意,引发思考;反问句,加强语气;感叹句,抒情强烈。答题模式:这是个……句,(作用)……表达了……

(2)从修辞角度入手。掌握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比喻、拟人,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夸张,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对偶,句式整齐,表意凝练;排比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反复,富有音乐美,突出强调某一感情。答题模式:运用……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3)从用词的角度入手。答题模式:“……”一词(等词),写出了……的特点或内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4)从表达方式入手。散文常用的表达方式及作用:议论,点明事件的意义或文章的主旨,起到统领全篇,画龙点睛的效果。抒情,可以使文章具有感染力;描写,可使人、景、物再现得栩栩如生,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记叙,可使读者对人物活动和事件的发展、全貌有个清晰的了解。答题模式:运用于……的表达方式,点明了(写出、抒发或交代)……

23题详解】

挫折——人生进步的阶梯

人的一生不可能风平浪静。有的人说:人生就像心电图,要想一帆风顺,除非你死了。

所以我们应该正视挫折,从挫折中获取成长。

挫折可以激发人的斗志。苏秦少有大志,曾周游列国,但没有一个国军欣赏他。他落魄的回到家,家人见到他这样都不给他好脸色看。他的精神受到了极大的刺激,从此振奋精神,刻苦钻研。每当瞌睡之际,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一年后,当他再次周游列国,同时受到了六国国君的赏识,被封为纵约王做了六国丞相。

苏秦的事也印证了孙中山的那句话: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人在困难面前不应退缩而应让他成为自己的奋斗动力。若是因看到挫折便害怕的止步不前,那么这个人的失败也是肯定的,所以巴尔扎克曾说: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我们应该让挫折成为我们的垫脚石与财富,成为我们的动力,激发我们的斗志。

挫折可以成为新的机遇。世界著名发明家爱迪生曾说过:失败也是我们需要的,他和成功一样有价值,只有在我知道一切最不好的方法以后,我才能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么。正如他所说的那样,我国著名演员葛优也是这样做的。

葛优最初的从艺之路并不顺畅,他曾几度报考电影学院,都遭到拒绝,后来因为父亲,才参与加了话剧《喂猪》。但以后几年他都是在跑龙套,可他没有放弃。或许正是因为他的配角演的出色,在一部有小说改编的影片《顽主》中,她演的外型与表演都十分到位,由此获得当年金鸡奖男演员奖的提名,葛优星运亨通。

挫折也许是种磨难,但在你很好的处理中,他也会变为一种机遇。

挫折可以引人走向成功,萧伯纳是著名的爱尔兰作家,他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一位天才作家,可是在他成名之前,他靠不稳定的微薄收入维持生活,但仍是一面坚持在图书馆进修,一面刻苦的进行文学创作,在几部作品被否认后他并没有就此放弃,终于1884年,由出版社发表了他的第五部长篇小说《业余社会主义者》萧伯纳从此正式的登上了文坛。萧伯纳在挫折面前没有低头,没有放弃,所以才会成功。事项,如果当时的他就那么轻言放弃,那我面便又少了一位文学巨匠,但事实上他没有,不怕挫折才能取得成功。

也许挫折真的会带给我们很多痛苦,请不要放弃,不要低头,不要哭泣。让挫折知道我们的厉害他们便会敬而远之,反之,他们就会狗皮膏药般的粘着你。人总是要成长,那就让挫折帮助我们成长吧。记住,挫折是人生进步的阶梯!

【详解】审题: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给材料作文。材料作文是命题者为写作者提供一定的材料(包括文字或其它的语言形式),要求写作者按照材料的内涵来立意作文写材料作文。做本题时,要注意审清题干,最关键的是审题立意,给的材料本身包含着深刻道理,并成为写作者的立意指向,因此读懂材料就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审题其实就是审材料。一般来说,材料的文字表面并不难懂,问题在于是否能够准确地分析出材料所表达的深刻道理,继而确定自己对这个道理的正确态度对材料的理解是多元的,因而构思立意也是多样的。这则材料主要是要引导考生思考人生旅途中的曲折及其作用。这种曲折可以是学习过程中走过的弯路,也可以是生活中经历的挫折,还可以是成长过程中曲折的心路历程……内容上要描述出曲折的过程。考生要关注材料中蕴含的对曲折的作用的情感倾向,即要写曲折对成长的积极作用。

参考立意:

1曲径才能通幽

2)风雨过后见彩虹

3)勇于面对挫折

4)哪里跌倒,哪里爬起

可用素材:

1)凡事必有因,失败亦有其原因的。面对这个苦涩的失败果实,我们就更应该检讨过程,通过分析与思考,才能真正的知道失败的原因,这样我们才明白到是哪里导致我们的失败。我们才有足够的能力面对另一个挑战,以做出适当的反应,才能收到的效应。至于终日只知怨天尤人的抱头痛哭而不知振奋的人,很难再有成功的希望,因为他的态度即不能解决问题,更不能使它自己面对这个残酷的现实。

2)我们应以积极的人生观与困境相对抗,更坚持自己做人处事的原则,而不应轻易地像恶魔——困境屈服。而且我们用自己的努力,去斩荆棘,克服困境;要在这恶劣的环境下训练出耐力与坚毅的自信,做一株经得起风吹雨打的劲草,做一个经得起磨练的人,这样我们的篇章菜鸟呢绚丽多彩,才能发出光辉的音符。

3)面对挫折,我们不应该有畏惧的心理,而应该心不烦,意不乱地去解开过去,面对现实,创造未来。从挫折中,我们明白了生活来之不易,从而对每一份收获都弥足珍重,拿破仑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最困难之时,就是离成功不远之日。成功是经过多次磨练而成的,所以我们应该好好珍惜。遇到挫折,我们只要相信了自己,才会有勇气去迎接挑战,才不会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打退堂鼓。学会面对挫折,也是生命的一种馈赠,因为人们真正的奋起,往往起于挫折之后。

4)面对挫折,自强者终会知道这是人生路上必须搬开的绊脚石,更能从中体验到战胜困难,超越自我的快乐。奥斯特洛夫斯基说得好: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腾,不遇着岛屿和暗焦,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如果我们在挫折面前是勇敢进攻,那么人生就会是一个缤纷多彩的世界。也正如巴尔扎克的比喻:挫折就像一块石头,对弱者来说是绊脚石,使你停步不前,对强者来说却是垫脚石,它会让你站得更高。

参考结构:

本文是一篇议论文,题目是挫折——人生进步的阶梯。文章娓娓而谈,作者紧紧围绕材料所给范围,正文部分开篇点题:人的一生不可能风平浪静。有的人说:人生就像心电图,要想一帆风顺,除非你死了。’”文章主体部分结合苏秦、孙中山、巴尔扎克、爱迪生、葛优、萧伯纳等人的事例经历证明自己的观点。文章结尾处进行总结:人总是要成长,那就让挫折帮助我们成长吧。记住,挫折是人生进步的阶梯!文章文笔细腻,语言流畅厚重,文意连贯紧凑。语言犀利中有一股哲理意味,确实是一篇不错的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