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建安《药砚》入选淄博市般阳中学高三语文试卷(全) 练建安 上传

单篇 作者授权首发

53次点击|2次点赞

赞一下

练建安《药砚》入选淄博市般阳中学高三语文试卷(全)

360截图20240802104537939.jpg

360截图20240802105109850.jpg

2020-2021学年淄博市淄川般阳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药砚

练建安

阳光朗照,河头城浮动飘忽的浓雾渐渐消散。

石钵头赤裸脊背,噔噔踏入石坝码头肉铺摊点,立定,双肩一耸,大块猪肉扇啪嗒一声脆响,平摊在了肉案上。两个伙计手忙脚乱,将猪肉扇挂上一根铜皮红木大秤。一个掌挂钩,一个挪秤砣报数:二百……三十一斤半。石钵头斜了他们一眼,操起两把剔骨尖刀,咔咔磨擦,笑骂:黄疸后生!

墟镇巷道,湿漉漉的,水气淋漓。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

石钵头认得此人,是个老童生。传说是满腹诗书,考到胡子花白,连一个秀才也没捞着。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石钵头扭头噗地吐出了一口浓痰。

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问:前蹄,几多钱啊?石钵头利刀游走剔骨,沙沙响。老弟,几多钱?华昌再问。石钵头说:现钱,不赊账。华昌说:你这后生哥啊,好没道理,咋就说俺要赊账呢?

石钵头说:搞笑嘴!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华昌说:无怨无仇,做嘛介不卖?石钵头斫下猪蹄,说:看好了,可是这副?华昌点头。石钵头抓起猪蹄,猛地往后抛入汀江,说:俺要敬孝龙王爷。不行么?华昌拣起制钱,一声不吭地走了。身后传来阵阵哄笑声。

半个月后,华昌带着几个破蒙童子江岸踏青,歇息于城东风雨亭。彼时,石钵头正惬意地嚼吃着亭间售卖的糖酥花生。一扬手,花生壳撒落遍地。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先生教俺一本书,俺教先生打野猪。野猪逐过河,逐去先生背驼驼……”

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

华昌是邻县武邑山子背人。山子背距河头城七八铺远。他那蒙馆设在张家大宗祠里。

夜晚,细雨濛濛,倒春寒风吹动西厢房窗棂。昏黄油灯下,华昌翻阅旧日诗稿。当他读到学书学剑两不成时,不由得悲从中来。

嗒,嗒嗒。有轻微的叩门声。没错,是叩门声。开门,竟是多年未见的老友李半仙。奇香扑鼻。李半仙拎着一副卤猪蹄,笑眯眯地看着他。

转眼到了仲夏。这个午日,童子早散学了。华昌困倦欲睡。宗祠内,闯入了一个莽汉。定睛一看,却是石钵头。

石钵头拎着一副肥硕猪蹄,恭恭敬敬地放在书案上。华昌轻摇折扇,说:得非有辱斯文乎?石钵头懵懵懂懂。华昌合上折扇,说:君子不食嗟来之食。石钵头愕然。华昌站起,迈方步,七八个来回,用了大白话:有嘛介求俺?直说吧。石钵头苦着脸,说:俺老娘瘫了。李半仙的药方,求您老给半块端砚,做药引子。华昌坐下,说:奇了怪了,这端砚何处无有?为何要俺给你?石钵头说:李半仙说了,定要半块阿婆坑的端砚,甲子年中秋日戌时月圆蓄墨的。百砚斋掌柜的说,那时日,方圆几百里,只有您老先生买了一块。”“哦。华昌说,桌上有。识字么?石钵头苦笑:开过蒙,又被先生赶回家啦……略识几个字。华昌微闭双眼,说:自家看,可要看清喽。

石钵头抓过端砚。长九寸,宽五寸,厚二寸一分,份量颇重。抬起,勾头看去,砚底刻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甲子年中秋日戌时练华昌购置于河头城百砚斋。石钵头认得时日数字,说:就是这块,就是这块!说着,掏出一锭约摸五两重的银子。华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

石钵头嗫嚅不知所措了。华昌自言自语:李半仙?这个李半仙搞嘛介名堂?石钵头急了:老先生,俺…………”华昌举手截止,说:后生哥,半块,何谓半块?就不能有丝毫差错,分得来么?石钵头额上冒出冷汗,说:刀斧斫开?华昌笑了:何须如此麻烦。

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低一声。

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

(原载《天池》2016年第6期)

1.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第二段中赤裸脊背”“双肩一耸”“两个伙计手忙脚乱等处,运用了正、侧面结合手法,生动地塑造了石钵头强悍、霸气的屠夫形象。

B. 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是因为看他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

C. 小说中两处画线句子景物描写非常精炼,第一处重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第二处则主要烘托了华昌此刻惆怅、失落的心理。

D. 小说以药砚为题,含义深刻:这既是给石钵头老娘治瘫病的药引子,也是教育他要尊师重道、宽以待人的良药。

2. 请结合全文概括华昌的形象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3. 小说结尾的画线句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月亮已经升上高空,满天的星星亮晶晶的。夜很静,刮着小风,不时传来秋虫在草丛中唧唧啾啾的叫声。老武看了一阵,觉得浑身更加困乏,便又钻进小窑洞里,躺在草上,脑子里胡乱想着,就睡着了。

老武在小窑洞里不知过了多久,朦朦胧胧听见窑洞门开了。顺草缝一看,只见门外进来三条黑影。有个人低声喊:武同志,武同志!老武听清是张忠老汉的声音,赶快钻出来一看,原来另两个人影是雷石柱和孟二楞。老武忙问村里的情形,张忠老汉便把伪军在村里清查的情形仔细说了一遍。雷石柱接着说:狗日的没有查出什么来,很生气,临走给维持会下令,限三天,叫把护村自卫团闹好,赶快放哨,每天黑夜,还要向维持会作口头报告。孟二楞也插进来说他要叫我放哨,我就不放,狗日的!老武听着没说话;掏出烟袋连着抽了两袋,才说:既是按年龄强迫编制,恐怕是谁也躲不下。不过……”停了一刻,继续说:不过咱们不能让自卫团成了敌人的,一定要想办法,叫自卫团不起作用,同时还要瞅机会搞敌人,把人都拉过来,变成我们的自卫团。

十月初的一天,正遇上孟二楞被维持会强迫放哨时,村外进来一个人。那人整整齐齐,穿一身黑衣裳,背个小包被,一副商人打扮,大摇大摆地进来。孟二楞一见,立时心上一阵火起:哈!这还不是汉家山常见的那个大汉奸吗!便上去挡住,大叫一声:哪里来的?那人吃一惊,站住脚把孟二楞斜瞟一眼,爱理不理地又要往前走。孟二楞心上一气,火早已冒起来,跑上去没客气,举手就是一拳打去,那人踉跄倒退几步,脸色一变,也张牙舞爪地要打孟二楞。刚举起手,叫孟二楞上前一把抓住,用力向后一扭,那人就地转了个圈,胳膊便朝了后。孟二楞另一只手起来,把那人的脖子一卡,用力往地下一按,那人便一声狗吃屎趴在地上。孟二楞提起蒜钵似的拳头,照头照背,就是一顿饱打。那人正在地上挣扎叫喊,忽然远远地跑来一人说道:二楞,你干什么?孟二楞停住一看,见是雷石柱跑来,便放脱那人,喘呼呼地说:你问他吧!两手把腰一扭,站到一边。那人从地上爬了起来,浑身是土,又挣扎着去打孟二楞,被雷石柱拦住。一看,原来被打的,正是在汉家山修碉堡时常见的那个汉奸。雷石柱想起从前给鬼子修碉堡时,这家伙就是监工,每天打人,武老汉就是被他捆到树上让洋狗咬死的!想起这些,心里也说不来的愤恨,心想:狗养的,今天可算落到老子手里了!上去盘问了几句,便要在那人身上搜查。那人叫道:不要误会,自己人嘛!雷石柱说:看你这人!我们是奉了上边的命令的,谁都一样。嘴是两张皮,说话没根据,你说你是自己人,没凭没据谁知道。要是放走了八路军,我们可负不起责任来,非搜不行!那人看看无法,只好伸起两臂叫搜。先是脱了帽子,后又解开棉礼,脱了裤子,脱了鞋子,这时正是初冬天气,前两天又下了一场雪,天气冷了起来。雷石柱们却故意里里外外搜了好儿遍,足有一顿饭工夫,才让那人把衣裳穿好,又去搜包被。突然从包被里按出一个皮包,打开一看,里边包一张假造的根据地路条,那人见搜出了路条,又上来说道:不要误会。是自己人。我是汉家山警备队的!可是雷石柱这阵,装出很认真的样子,猜定他又是到根据地作特务工作去,便吩咐孟二楞说:有路条作证,还有什么可说的,捆起来送据点!孟二楞也很机警,从腰里抽出条绳子要捆。那人见要捆,有点着急,不住地说:我找你们会长去,我是自己人呀!孟二楞好像没听见。三两下就把那家伙捆起来。两个人押着,绕村边往汉家山送去。

雷石柱没有猜错。原来这家伙正是汉家山敌人的密谍,专门调查情报,暗杀抗日军民。这天。他正是奉了日本人的命令,伪造了张假路条,到内地去搞情报工作去。叫孟二楞们扣住,那家伙心里真是火透了,一路上话也不说,仿佛只等到据点见了日本人,再出这口气。

这时天色已快黑了。走到石崖湾的时候,雷石柱心想:狗汉奸,往哪里送?推下悬崖摔死算了!见那家伙只顾悻悻地头前走,他便跑到孟二楞身边,悄悄指点并比划了一下。孟二楞心领神会。

他们走到悬崖边的窄道上,孟二楞用力把那家伙一推,只听见骨碌碌通的一声,汉奸掉死在山涧中。

(摘编自马烽、西戎《吕梁英雄传)第十三回,有改动)

[]①老武:抗日区政府派出的武工队长,共产党员。/②维持会:抗日战争初期,日本侵略者在中国沦陷区内利用汉奸建立的一种临时性的地方傀儡伪政权,为日本侵略者实现以华治华”“分而治之服务。

4.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中伪军”“汉奸”“维持会”“抗日军民等带有明显时代特点的词语,把故事中的生活指向了抗日战争的艰难岁月中。

B. 小说第一段的自然环境描写简明扼要地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时令,渲染了寂静单调的气氛,为老武的出场营造了典型氛围。

C. 小说通过雷石柱的回忆,补叙了汉奸在汉家山修碉堡时的身份和所犯罪行,既表现了对汉奸的仇恨,又突出了超强的记忆能力。

D. 小说抓住武工队长老武的典型行动和语言进行简要勾勒,虽然着墨不多,却突出了他沉着冷静、眼光敏锐、决策果断的特点。

5. 第二段不惜笔墨记叙三人的对话,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6. 关于雷、孟二人将汉奸推下悬崖的做法,人们看法不一,你的看法如何?请结合选文探究。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琵琶围【注】(节选)

温燕霞

说话间,小轮船已到了琵琶岛。何劲华环顾四周,颇有惊艳之感。只见清澈的湖水倒映出蓝天、白云、青山、绿树,岸边的茅草抽出了淡黄的新叶,像无数把金箭在风中摇曳,野桃花开得如火如荼,远看却只有一片迷茫的微红,白色的李花、梨花如粉似雾,野蔷薇喜欢攀缘在土丘、大树上,开得热烈,绚丽得扎眼。

近午时分,何劲华一行站在了琵琶围灰色的高大墙垛下。何劲华和金彩风对着那扇青灰色的大门大喊:石浩财,你快打开门呀!

可没有丝毫的动静。金彩凤有些疑惑:这是原先那个拥挤热闹的琵琶围吗?当琵琶围还是座近千人口的村庄时,金彩凤常到琵琶围演出。因山高路远,剧团每次只能来十二三人,吃住在村民的家中,走时按餐结算费用,是支名副其实的文艺轻骑队。金彩凤记得,有一次琵琶围突然断了电,村民们从家中取出火吊和油灯,在场地中央摆了一个大圆圈。金彩风和队员在光圈里跳《春山蝶飞》的扇子舞,二十四把朱红羽扇,将采茶戏中的扇子花舞到了极致,将人们的笑脸描绘在她的脑海中。金彩风记忆中的琵琶围是钢蓝夜色中的那团火光,炽热而温暖。

然而,眼前的琵琶围却阴冷森严,拒人千里。金彩风看出琵琶围人对镇里和村里的干部有抵触,忙劝邱小楠下山。何劲华也说:邱镇长,我是琵琶围人的外孙,跟他们讲得上话。你们放心下山。

邱小楠一行下山后,在何劲华的笛子伴奏下,金彩凤唱起了婉转的灯彩调。优美的笛声和歌声像水里的鱼钩,稍一用力,便从墙垛口扯起了一排男女。何劲华仰头正要喊话,头顶飘来石浩财的话音:当真是何馆长和金馆长啊。欢迎欢迎!

金彩凤拿出她惯常的泼辣劲来:石浩财,你开门放我们进去,我带着风搅着雪呢!

石浩财不为所动。

何劲华见墙垛上的人群开始窃窃私语,忙趁热打铁:养财、橘子婆、三哥、三嫂、朱大姐,我是琵琶围的外孙,也算半个村子里的人。我们这次来,一来向橘子婆学唱山歌,二来想听石浩财讲打龙和蛇灯的故事,第三是送文化下乡,教大家学唱采茶调和制作灯彩。

这时,村民小组长石养财不顾弟弟石浩财的拉拽,一瘸一拐地下楼打开了围门。

傍晚的几个大响雷击毁了某段线路,琵琶围断电了。何劲华和金彩凤把带来的手电筒和应急灯送到每家每户,可大家还是点油灯,一则舍不得用,二来表示不领情。何馆长,我刚才去转了下,这里要是能通汽车,当真是个好地方。金彩风啧啧叹着。何劲华心里却有些沉甸:风水宝地没有出宝啊。

何馆长,你愁心好重。这脱贫攻坚靠我们两个一时半会儿解决不了。走,进屋去。

这样的寂静里,桌上那盏应急灯炽白的光显得凄楚,金彩风起身点着了橘子婆送过来的油灯,关了应急灯,屋内顿时温暖起来。

对不住啊,何馆长、余馆长!我也没想到他们会这么反。石养财进来说。何劲华和金彩凤见村民这种态度,心里有些难受。

刚安顿好,橘子婆过来请他们去食夜。橘子婆家的客厅昏暗、拥挤,沿墙堆满了箩筐、塑料袋等杂物,只有一张老旧的八仙桌像样些。五尺凳已经坏了两只脚,用砖头垫着。昏黄的电灯下,照见墙上贴着孙子石成金和孙女石成玉在学校里获得的奖状。

橘子婆从隔壁的灶间端出两碗热气腾腾的酒娘煮蛋,石成玉懂事地给奶奶帮手,端出捞饭、腊肉炒笋干、辣椒炒菌丝放在桌上,热情地请他俩食夜。

金彩凤、何劲华见石成玉和刚走出的石成金盯着桌上的菜,忙招呼他俩上桌。兄妹俩不顾太奶的呵斥,挥筷吃着,一边说过年都有吃这么好的菜,听得两人心酸。金彩风回房取出两包零食给他俩,并按标准给橘子婆结了饭钱。

橘子婆开始怎么也不肯收,何劲华说这是纪律,如果不收,他会犯错误,橘子婆这才接下,说:你们和杨书记像当年的红军呐。那时红军在我屋里食饭要给我伙食费,我不肯收,他们就放在桌边上。要是行军路上挖了老百姓的红薯,也要在地里埋几枚铜板,硬是不占我们老百姓的便宜。听到一位世纪老人这样说起红军,何劲华、金彩凤深感震撼。

如今,坐在这昏黄的灯光下,听着窗外渐渐响起的山风林涛,何劲华心里沉甸甸的。

(选自《人民文学》2020 年第 9 期)

【注】《琵琶围》以江西赣南原中央苏区贫困山村琵琶围为蓝本,叙写了该村易地搬迁的脱贫攻坚史诗,成功塑造了何劲华、金彩凤等基层扶贫干部舍小家为大家的形象特点。琵琶围交通极为不便,那里山高水冷,有雨便有水,无雨便干涸。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前面点出琵琶围山高路远、交通不便的地理特点,描绘了其诗情画意的自然风光,为下文的叙事提供了特定背景。

B. 小说节选部分内容发生在一天之内,事件均围绕何劲华和金彩风两人展开,既便于塑造人物,又能更好地突出主题。

C. 小说所塑造的主要人物何劲华和金彩凤,形象十分鲜明,前者多愁善感,后者直率泼辣,大大增强了小说的喜剧性。

D. 小说中带着风搅着雪”“过年都有吃这么好的菜等句子口语化地域化色彩较浓,让小说生活气息浓郁。

8. 小说中插叙了金彩风以前到琵琶围演出情节,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9. 小说结尾处何劲华心里沉甸甸的内涵丰富,请联系全文内容进行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第

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量移江陵府掾曹。

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

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仍呼其字。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十五年,征为国子祭酒,转兵部侍郎。会镇州杀田弘正,立王廷凑,令愈往镇州宣谕,愈既至,集军民,诸以逆顺,辞情切至,廷凑畏重之。 改吏部传郎,转京兆尹,兼御史大夫。 长庆四年十二月卒,时年五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文。

(节选自《旧唐书·韩愈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第。

B. 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第。

C. 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第。

D. 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第。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字,古代汉族男子二十岁冠礼女子十五岁等礼后,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凡人相敬而呼,必称其表德之字。

B. 辟,是中国汉代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主要包括皇帝征聘和公府、州郡辟除两种方式,皇帝征召称,官府征召称

C. 节度使,唐代始设,是总揽道或数州军、民、财政大权的最高地方军政长官。北宋沿用为虚衔,辽、金沿用,元代废止。

D. 元和,是采用了帝王年号纪年,这是古代通用的纪年方法。如《曹刿论战》中(鲁庄公)十年春,《游褒禅山记》中至和元年七月某日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是(   )

A. 韩愈三岁时丧父,自认为是孤儿,从小就刻苦学习儒家经典,前任宰相郑余庆为他宣扬美名。

B. 韩愈生性直率,敢于直言。他曾上过几千言的奏章把宫市的弊端毫无保留地讲了出来,皇上不听取,因而被贬到边远的阳山做县令。

C. 元和十二年,韩愈担任裴度的行军司马,因随同裴度平定淮西落镇之乱有功,被朝廷任命为刑部侍郎。

D. 元和十五年,韩愈奉朝廷命令前往镇州宣读谕旨。言辞威厉,震慑当地军民,王廷凑十分畏惧而不敢面对。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

2)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各题。

江城子

元好问

醉来长袖舞鸡鸣,《短歌行》,壮心惊。西北神州,依旧一新亭。三十六峰长剑在,星斗气,郁峥嵘。

古来豪侠数幽并,鬓星星,竟何成!他日封侯,编简为谁青?一掬钓鱼坛上泪,风浩浩,雨冥冥。

【注释】①“西北神州二句:金朝曾占有南宋西北疆域,当时又被元人所占,词人与金朝有志之士痛心国丧,欲救国而不能,只得聚会新亭,一洒忧国之泪。钓鱼坛:在浙江富春山,相传是东汉高士严子陵隐居垂钓之地。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三句凸显词人的忧国之情,词人醉后天不亮就起来舞剑,并且吟诵《短歌行》感叹人生短暂。

B.正值国难,西北神州沦陷,令人难过,而三十六峰三句陡转,表明词人雄心不泯、壮志不消。

C.下片开头三句发出悲慨,虽然词人自以为是豪侠,但双鬓已斑白,仍未为国立功,显露无奈之情。

D.“他日封侯,编简为谁青两句以问句表达豪情,词人虽已年老,但仍想建功立业,封侯留名。

15.请结合全词, 对一掬钓鱼坛上泪,风浩浩,雨冥冥一句进行赏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的《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夸张的手法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

2)荀子在《劝学》中,连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四个比喻后,得出的结论是是:“________________”

3)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洞庭湖月夜景色。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9分)

17.下面是一封信的主要内容,其中有三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获悉文学院下周举办活动,隆重庆贺先生从教50周年,我因俗务缠身,不能光临,特惠赠鲜花一束,以表敬意。随信寄去近期出版的拙著一册,还望先生斧正。

盛夏快来了,请先生保重身体。

(二)语言文字运用(11分)

18.下面是某县一则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情况访谈实录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今天到我们县政府网站在线访谈作客的是县教育局扶贫办主任王彬彬同志,他将就教育精准扶贫情况与大家在线交流,欢迎广大网民踊跃参加。欢迎王主任的惠顾!请您和我们的网友打个照面吧!

王彬彬:主持人好,拜见各位网友!很高兴通过县政府网站在线访谈这个宝座,与各位网友进行沟通交流。借此机会,我代表县教育局向多年来关心、支持县教育工作的各级领导、各界人士及广大网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诚恳地欢迎大家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及建议。

四、写作(60分)

19.请以文化与旅游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对实现文化与旅游融合的认识。

要求:不少于700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需要首先明确题干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文本,结合文本内容来筛选比对,分析鉴赏选出正确答案。

B项,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表述错误。结合文本后面的内容分析可知,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主要是因为他内心对华昌这样的读书人的憎恶和鄙视。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人物形象特点分析。解答此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人物形象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的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

华昌的形象特点,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如从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可知,华昌斯文谦和,穷困潦倒;根据文本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可知,华昌隐忍退让;根据文本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低一声。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可知,华昌身怀绝技;根据文本华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可知,华昌正直善良,宽容大度。

3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本结构内容理解与分析。小说结尾常见的作用:突出波澜,震撼人心;照应前文,不突兀。留下空白给读者想象空间,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深化主题;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令人回味。耐人寻味;给人以喜悦欣慰之感;反应美好愿望。

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小说结尾出人意料。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华昌明明身怀绝技,却不计较石钵头的多次挑衅,突出了他的隐忍大度,丰富了人物的形象。结合华昌的语言等内容分析,如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等,小说结尾揭示作品的主题,更好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题:生活中应当尊重他人、宽容大度。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内容和鉴赏艺术特色的能力。

C项,突出超强的记忆能力错误,由原文雷石柱想起从前给鬼子修碉堡时,这家伙就是监工,每天打人,武老汉就是被他捆到树上让洋狗咬死的!想起这些,心里也说不来的愤恨,心想:狗养的,今天可算落到老子手里了!’”可知,雷石柱回忆这家伙以前当汉奸和监工的行为,心里对他无比愤恨;但突出超强的记忆能力的说法与文章内容无关,无中生有。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重要段落情节的作用的能力。

题目要求结合文本分析第二段记叙三人的对话的作用。

从环境上看,由文中老武忙问村里的情形,张忠老汉便把伪军在村里清查的情形仔细说了一遍。雷石柱接着说:狗日的没有查出什么来,很生气,临走给维持会下令,限三天,叫把护村自卫团闹好,赶快放哨,每天黑夜,还要向维持会作口头报告。’”可知,张忠老汉和雷石柱的话交代了当前日伪统治下的社会背景和斗争形势,为故事的发展作铺垫。

从情节上看,由文中老武听着没说话;掏出烟袋连着抽了两袋,才说:既是按年龄强迫编制,恐怕是谁也躲不下。不过……”停了一刻,继续说:不过咱们不能让自卫团成了敌人的,一定要想办法,叫自卫团不起作用,同时还要瞅机会搞敌人,把人都拉过来,变成我们的自卫团。’”可知,老武提出不能让自卫团成了敌人的,一定要想办法,把它变成我们的自卫团,明确了当前对敌斗争的基本策略,为雷石柱与孟二楞智杀汉奸奠定了基础。

从人物上看,由注释①“老武:抗日区政府派出的武工队长,共产党员可知,老武问村里的情形并明确战斗策略,突出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领导作用。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和有创意的阅读的能力。

题目要求结合文本探究你对雷、孟二人将汉奸推下悬崖的看法。

作答时首先要明确观点,如示例一,观点:同意雷、孟二人的做法。

从主题上看,由上文老武忙问村里的情形,张忠老汉便把伪军在村里清查的情形仔细说了一遍。雷石柱接着说:狗日的没有查出什么来,很生气,临走给维持会下令,限三天,叫把护村自卫团闹好,赶快放哨,每天黑夜,还要向维持会作口头报告’”可知,当前日伪统治下的斗争形势紧张,将汉奸直接推下悬崖,是对其他汉奸的一种震慑,更是对日寇的一种震慑,有利于打击敌人的器张气焰,同时极大地肯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提振人民精神。

从人物上看,由文中原来这家伙正是汉家山敌人的密谍,专门调查情报,暗杀抗日军民。这天。他正是奉了日本人的命令,伪造了张假路条,到内地去搞情报工作去可知,

这个汉奸已经欠下人民累累血债,他的存在只会让抗日工作更加艰难,将其推下悬崖,是他罪有应得。

从情节上看,由文中老武的话不过咱们不能让自卫团成了敌人的,一定要想办法,叫自卫团不起作用,同时还要瞅机会搞敌人,把人都拉过来,变成我们的自卫团孟二楞一见,立时心上一阵火起:哈!这还不是汉家山常见的那个大汉奸吗!’”“一看,原来被打的,正是在汉家山修碉堡时常见的那个汉奸。雷石柱想起从前给鬼子修碉堡时,这家伙就是监工,每天打人,武老汉就是被他捆到树上让洋狗咬死的!可知,将汉奸推下山,表明雷、孟二人对汉奸的极其痛恨,照应了前文老武布置的瞅机会搞敌人的抗战策略。

如示例二,观点:不同意雷、孟二人的做法。

从做事的方式上看,由文中三两下就把那家伙捆起来。两个人押着,绕村边往汉家山送去”“他们走到悬崖边的窄道上,孟二楞用力把那家伙一推,只听见骨碌碌通的一声,汉奸掉死在山涧中可知,当时敌占区仍然日伪横行,雷、孟二人押送途中,不解其缚,直接将其推下悬崖,容易暴露自己的身份,不利于保护自己。

从做事的原则上看,由文中老武忙问村里的情形,张忠老汉便把伪军在村里清查的情形仔细说了一遍和注释①“老武:抗日区政府派出的武工队长,共产党员可知,当时的对敌斗争是由抗日区政府组织进行的,不是个人的私事,汉奸虽然血债累累,但雷、孟二人也不能私下处置汉奸,他们没有剥夺其生命的权利,应将其捉拿后交给区政府依法处理。

从做事的结果上看,对敌斗争是有组织的进行的,尤其是在日伪横行的敌占区,雷、孟二人将汉奸直接推下悬崖,确实解气解恨,但缺乏对整个局势的通盘考虑,失之周密,不利于整体抗日战争活动的开展。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小说艺术特色的鉴赏能力。

C项,前者多愁善感大大增强了小说的喜剧性分析错误。根据小说内容来看,何劲华的愁心重是基于对琵琶围百姓与工作队关系疏远以及百姓生活没有得到改善,其表现不能体现多愁善感;小说中通过这两人的扶贫工作来表现主题,只有深沉的思考,没有喜剧性。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及情节作用的能力。

本文第三段属于插叙,插叙的是金彩凤以前到琵琶围演出的情节,插叙可以交代故事发生的社会与时代背景,反映人物性格特点及命运等。从而达到一种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刻画人物性格、完善脉络结构、深化突出主题的效果。文中插叙的有两个细节:吃住在村民的家中,走时按餐结算费用这一内容反映出人民公仆严于律己、勇于奉献的品质;有一次琵琶围突然断了电,村民们从家中取出火吊和油灯,在场地中央摆了一个大圆圈这一内容反映出当年演员和村民关系的和谐,亲如一家。这两处细节刻画了以金彩凤和何劲华为代表的扶贫干部朴实真诚的人物形象,同时和如今村民的冷淡关系形成了对比,引人深思,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深化故事主题的作用。

9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句子含义的能力。

解答此类句子含义题,既要分析表层含义,还要揭示深层内涵。何劲华心里沉甸甸的承接上文情节听到一位世纪老人这样说起红军,何劲华、金彩凤深感震撼。表面上看是白天村民不肯让他们进围和晚上听橘子婆讲故事引起的心理活动,说明这些事件对他触动很深,尤其是听到红军的故事后再联系自己的遭遇,心生感慨,当年红军爱民护民,老百姓才会待如亲人,何劲华心中既有对村民不理解的苦恼,更有对红军精神的钦佩和敬仰。更深一步引起思考如何搞好干部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这个问题让他心情沉重,也直指文章的主旨,留给读者思考的空间。何馆长,你愁心好重。这脱贫攻坚靠我们两个一时半会儿解决不了。同时作为扶贫攻坚的干部,他思考的还应该有琵琶围的脱贫致富进程,快速使宝地出宝,人民过上好日子,成了压在他心头的重任。所以他心里沉甸甸的。

10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

本句意为:等到考进士的时候,把自己的文章在公卿之间投送,曾担任过宰相的郑余庆很欣赏他,积极地称赞他,因此很快就出了名。不久韩愈就考中了进士。

举进士是考进士,进士是宾语,其后断开,排除AD

故相指以前的宰相,中间不应断开,排除C

故选B

11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D项,如《曹刿论战》中(鲁庄公)十年春’”错误,这不是帝王年号纪年,而是王位纪年法。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D项,韩愈奉朝廷命令前往镇州宣读谕旨。言辞威厉,震慑当地军民错误,原文为愈既至,集军民,诸以逆顺,辞情切至,廷凑畏重之,是言辞恳切,而非言辞威厉。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本题关键词为:

1)以:认为;累:多次;摈黜:排挤贬黜;自喻:阐明自己的心志;执政:政府中管事的人;怜:同情。

2)禁中:皇宫;因:趁机;磨:磨掉;勒:刻。

【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字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地进行意译。

参考译文: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亲名叫韩仲卿,不出名没有官位。韩愈三岁的时候死了父亲,被同族的堂兄抚养。韩愈因为自己是孤儿,小时候学习儒家经典很刻苦,不等奖励来督促。等到考进士的时候,把自己的文章在公卿之间投送,曾担任过宰相的郑余庆很欣赏他,积极地称赞他,因此很快就出了名。不久韩愈就考中了进士。

宰相董晋出京镇守大梁,请韩愈作他的巡官。董晋的职员班子撤除后,徐州的张建封又请他去做佐官。韩愈说话直爽坦率,不去刻意躲避和忌讳什么,他的品德专一而正派,不擅长处理一些世俗事务。后来调他去做四门博士,再后来升为监察御史。德宗晚年的时候,朝廷中分了好几派,宰相也不好好负责。宫市的弊端很明显,但谏官们反复提意见皇帝也不接纳。韩愈曾经写了几千字的文章极力批判这件事,皇帝不听反而很生气,把他贬到阳山县做县令,后来酌情转到江陵府作掾曹。

韩愈说自己觉得自己很有才,但却常被朝廷排挤贬黜,就写了一篇《进学解》自明心志。政府中管事的人看到这篇文章很同情他,因为韩愈很有史学才能,委任他作比部郎中和史馆修撰(编写史书)。过了一年,又提升为考功郎中(大概是负责绩效考评的人力资源部官员)、知制诰(起草政令的人),然后封为中书舍人。

不久又有看着韩愈不顺眼的人,找出他以前的旧事,说韩愈降职到江陵府期间,荆南节度使裴均用比较优厚的条件招待韩愈,裴均的儿子裴锷凡俗鄙陋,近日回京探望父亲,韩愈写了一篇序文为裴锷送行,仍然称呼裴均的字。这种言论在朝廷传播开来,因为这个韩愈又被贬为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二年八月,宰相裴度担任淮西宣慰处置使,兼任彰义军节度使,请韩愈作他的行军司马。淮西和蔡这两个地方平定之后,十二月韩愈随裴度返回长安,凭借功劳授予他刑部侍郎,还下诏命韩愈撰写《平淮西碑》,碑文中韩愈多处记述裴度的事迹。而当时最早进入蔡州捉拿吴元济的是李愬,他的功劳最大,李愬很不服气。李愬的妻子常出入皇宫,于是(向宪宗)诉说碑文失实,(宪宗)下诏派人磨掉韩愈所写的碑文,命令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新撰写并刻石。

十五年,朝廷征召他为国子祭酒,转任兵部侍郎。适逢镇州杀掉了田弘正,拥立王廷凑。朝廷命令韩愈前往镇州宣 谕。韩愈到达(镇州)后,召集军人和百姓,将叛逆和归顺的道理给他们讲明白,话语和情感非常恳切,王廷凑畏惧又敬重他。后改任吏部侍郎。又转任京兆尹,兼任御史 大夫。韩愈在长庆四年十二月逝世,终年五十七岁,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

14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

D项,“‘他日封侯,编简为谁青两句以问句表达豪情,词人虽已年老,但仍想建功立业,封侯留名理解有误。他日封侯,编简为谁青,等到将来封侯的时候,青史上会留下谁的名字呢。这是词人忿激之辞。由于自己不在其位,报国无门,他日封侯,名上史书的人到底是谁呢?词人情绪转向低沉,既然自己不能一展宏图,只好隐居江上。结合前后句来看,整个下片词人情绪都比较低沉,此问句表达的意思是他日封侯不会有我的名字,表达的是封侯无望的悲哀。

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一掬钓鱼坛上泪,风浩浩,雨冥冥,即使我像严子陵那样在钓鱼坛上垂钓,也不会忘记事业未成的痛苦,面对浩浩的风,冥冥的雨,我会泪流满面的。运用典故,以严子陵自比,意谓在这江山易代风雨如晦的末世,自己用世无望,只能选择隐逸,表达一种无奈之情。 ,直抒胸臆,强调词人十分忧愤悲伤。风浩浩,雨冥冥,以景结情,营造风雨如磐,天地迷冥,大自然都为之悲泣的氛围,来作为环境渲染,强调词人隐逸的万不得已和十分忧愤悲伤,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16题详解】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如本题,考生要注意”“”“”“等字词的写法;此外,考生容易改写或是漏掉字;默写考查的就是考生不添字、漏字、改字的能力。考生要不折不扣地做到精准背诵,精准书写。

17题详解】前往参加”②“惠赠改为奉上”“奉送敬赠”③“快来了改为将至将临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语言表达得体: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本题是书信,应该采用书面语,光临是敬词,用在表述对对方的尊重,不能用于自己,应改为:前往参加惠赠也是敬词,不能用于己方,应改为表示尊敬的敬赠奉上快来了口语色彩较浓,宜改为同全文书面语体一致的将至将临

【点睛】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

18题详解】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语言使用的得体,要考虑到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感情色彩、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转述语言得体等。本题,第处,做客是指前往他处访问别人,自己是客人,不是在自己的家中。作客是指某人寄居在他乡,即远离自己的家乡,在别的地方工作、学习、生活;或是应亲戚朋友邀请而来到亲戚朋友家。语境中说的是县教育局扶贫办主任王彬彬同志前往参加县政府网站在线访谈这一节目,所以要把作客应改为做客。第处,惠顾指光临;惠临。商家多用于欢迎顾客。使用对象不对,因为王彬彬主任是参加访谈节目的,所以要把惠顾应改为到来。第处,打个照面是指面对面地不期而遇。不合语境,把照面应改为招呼打个招呼是一种礼貌的问候。一般会说你好你们好各位好。第处,拜见:恭敬的参见尊长。用于王主任和网友打招呼用于不合适,应把拜见各位网友应改为各位网友好。第处,把宝座:原指帝王或神佛的座位,现喻指高贵的位子(多含贬义)。用于此处色彩不对,不合语境,应改为平台

【点睛】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分析语言表达得体题要考虑: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

19题详解】例文:

文化与旅游

身体和心灵,总有一个要在神思飞扬的路上。文化是场漫长的苦旅,让心行之,你总能收获些不一样的明媚。

文化与旅行,亘古以来就是联系,沟通在一起的。提起丝绸之路,你想象出的图景是大漠上踏着黄昏行走的驼队。踏上这条路,于是皇宫餐盘上多了饱满的葡萄,京都也唱胡歌;端庄的中国舞娘,多了几分波斯舞女的妖娆,在大漠上起舞,令多少少年郎为之倾倒。 丝绸之路为中原打开了一扇通往西域的神秘之门。走出去的是游人,带进来的是融合碰撞后,更丰满瑰丽的文化。若说丝绸之路是通商,不如说是走出国门的商人们的第一次异域之旅。马可波罗的中原之旅,又增添了多少异域人对中原的向往呢?所以,文化的交融由旅行开启,世界趋近于一个多元文化的整体。

书本上的兰亭,你觉得遥远。总不如亲手触一触流觞曲水的清冽来的记忆深刻,感触良多。于是我们旅行,用眼睛去感受更多文化。书上的文字跃动起来,汇成图景。站在崂山的海边,手里捧着崂山可乐,思绪已经飘到《崂山道士》。盘山大巴上,看到比天高的孔子像,随口成诵一句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并非难事。海南南山前与海上观音对望,不甚信佛也会双手合十,虔诚祷告。一切你以为的潜意识,都是文化在山水里强大的渗透。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站在任何一个景点,你总能听到导游绘声绘色,向游人讲述着或神话、或传说、或历史、或名人、或一种特殊的情怀。旅行早已和文化联系在一起,二者的融合,相互丰满彼此。

我爱老舍故居里那棵可爱的柿子树;年宝玉则雪山下辽阔无际的草坪;青砖白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的江南人家;呀诺达雨林里芭蕉叶上的一只蜗牛;山西平遥古城集市上的一罐老陈醋;还有成都小酒馆街头抱着吉他的流浪少年……谁说这些经历,不是一种对于文化的追寻?自然、建筑、饮食、民俗,散落在各地,渗透在你脚下的土地。你只需要行走,不断行走,拾遗,淘洗,这就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啊。翻开课本,史书上的纺织第一人——黄道婆,在海南天涯海角舞动起来。故宫博物院里的文物会说话……于是你走过的路都变成了读过的书。

旅行又不止探访名山大川,山野乡间的一隅,也许更有独到的风情。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越。短笛悠扬,你于是也想坐上黄牛背。终于明白为什么中国古代文人都乐于行走在山水之间。摸着苏东坡在杭州城外野山的崖壁上,题下的一首快被风化了的诗。诗——真的在远方有了归宿。

文化与旅行融合,于是灰暗的建筑有了颜色,冰冷的石墙有了温度,历史时间夹缝中的一个个人物,都活起来。亲口为你讲述自己漫长又崎岖的一生。

走着走着,若是累了,便随处而栖吧。文化是一场漫长的苦旅,过程却充满芬芳。

【详解】审题指导: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要求学生以文化与旅游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谈对实现文化与旅游融合的认识。这就要求学生能辨明文化旅游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认识它们之间的融合方式。旅游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驾驭自然的一种生动反映,弄清旅游与文化的关系,全面加强旅游文化建设,提升旅游文化品位,对于提高旅游行业素质,增强市场生存能力和竞争力,促进旅游产业更快更好地发展,具有特殊意义。这道作文题的审题门槛不高,但是要阐释二者之间如何融合,有一定难度,这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思辨能力以及将这种思辨转化为议论性文字的能力。

从文体的控制上看,要求写一篇议论文。学生要有较为明确的文体意识,能熟练掌握常见的论证方法,把握议论文的基本构建模式。

参考立意:

1)民族文化的强大与否关系着旅游产品的竞争力

2)旅游产品旺盛的生命力源自旅游与文化的紧密结合

3)旅游和文化是一对孪生兄弟,它们密不可分

4)旅游文化性竞争日益激烈,利用文化来发展旅游、繁荣经济,已成为世界旅游发展的大趋势和主潮流,

可用素材:

1)民族文化关系着旅游产品的竞争力。 文化是旅游发展的灵魂,旅游是文化发展的依托。旅游产品的竞争力最终体现为文化的竞争。业内人士都清楚,旅游的各要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和体现着对文化的应用、旅游产品的品位,反映了策划、规划、开发者对文化的理解。

2)只有把旅游与文化紧密结合起来,这样的旅游产品才更具有生命力。这个基本规律对于民族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更是表现得极为突出和典型,例如:西双版纳的傣族泼水节、杨丽萍的原生态大型歌舞《云南印象》等,都是对民族文化充分理解和挖掘运用的典型。(3)旅游和文化密不可分。 文化,作为旅游的灵魂,始终蕴含在旅游活动中,表现出极大的魅力。综观旅游发展史,虽然各个时期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但在本质上却有许多共同之处,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所追求的文化享受。

4)文化有很强的民族性和发展性,任何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它们的地域性决定了文化的差异性。但是,地域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必然相互联系、相互交流,而人类的旅游活动,就是各种文化相互交流、相互结合的运动。旅游的主旨和内涵,主要是文化。因此,组织旅游和参与旅游的一切活动,必然与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

5)旅游文化并不是旅游和文化的简单相加,而是一种全新的文化形态,它是环绕旅游活动有机形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它以一般文化的内在价值为依据,以行、吃、住、游、购、娱六大要素为依托,以旅游主体、旅游客体、旅游中介间的相互关系为基础,始终作用于旅游活动整个过程之中。

6)旅游文化包括人们对旅游的理论研究成果,如旅游、旅游管、旅游心理学、旅游、旅游、旅游地学、旅游学、旅游影视艺术等,具有为旅游业奠基和定向的作用。其次,旅游文化是在与多学科的结合、碰撞、融会过程中形成的学科和专业,它主旨鲜明、内容丰富、研究内容独具特色。此外,它还肩负着为旅游业服务,提高旅游品位和格调的任务,如主要体现在行、吃、住、游、购、娱六大旅游要素中的特色。

7)旅游活动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文化活动。无论是旅游消费活动还是旅游经营活动都具有强烈的文化性。只有挖掘出文化内涵,它才会具备吸引旅游者的魅力。正如孙尚清指出的,旅游在发展的一定阶段是经济———文化产业,在发展的成熟期是文化———经济产业。此言透彻地阐明了旅游与文化关系的密切程度。

8)旅游作为一种跨时空的消费活动,它的广泛出现是经济发展驱使的结,但一个人能否成为旅游者更需要内在的动因,正如先秦思想家墨子所讲的,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

9)人类在基本生存需求满足之后,随着收入的增长,必然追求更高的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但是,旅游活动更是文化驱使的结果。从历史发展的观点看,经济发展固然为社会进步提供了物质基础,但是社会发展最根本的是社会文化与观念的革命。二战以后世界范围内旅游活动的兴盛,从客观条件看,是全球经济恢复、繁荣的结果,从深层次看,它是文化观念转变的结果。

行文结构:

既然是要写一篇探讨文化与旅游如何融合的议论文,那么可以在开篇处以抒情加议论的文字展示其二者的重要意义:身体和心灵,总有一个要在神思飞扬的路上;文化是场漫长的苦旅,让心行之,你总能收获些不一样的明媚。然后迅速明旨:文化与旅行,亘古以来就是联系,沟通在一起的。接下来谈一谈历史文化丝绸之路,以此强化主旨,文化的交融由旅行开启,世界趋近于一个多元文化的整体。然后按照平行结构行文的方式,主要以例证的方法,谈兰亭、崂山、孔子像、海上观音等,证明旅行早已和文化联系在一起,二者的融合,相互丰满彼此;再谈老舍故居、平遥古城、故宫博物院,说明你走过的路都变成了读过的书这个道理。最后,以兼具议论性和抒情性的文字文化与旅行融合,于是灰暗的建筑有了颜色,冰冷的石墙有了温度,历史时间夹缝中的一个个人物,都活起来。亲口为你讲述自己漫长又崎岖的一生再次强化本文中心论点,最后以一句简练而又辩证的话文化是一场漫长的苦旅,过程却充满芬芳收篇,照应开头和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