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建安《药砚》入选邯邢矿山局矿山村学校高三语文联考试卷(全) 练建安 上传

单篇 作者授权首发

27次点击|2次点赞

赞一下

练建安《药砚》入选邯邢矿山局矿山村学校高三语文联考试卷(全)


360截图20240813171639000.jpg

2021年邯邢矿山局矿山村学校高三语文第三次联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除却先秦不论,中国古代社会有三大转折。这转折的起点分别为魏晋、中唐、明中叶。社会转折的变化,也鲜明地表现在整个意识形态上,包括文艺领域和美的理想。

就敦煌壁画来说,由中唐开始的这一转折也是很明白的。盛唐壁画中那些身躯高大的菩萨行列在中唐消失,更多是渲染经变;人物成为次要,着意描绘的是热闹繁复的场景,它们几乎占据了整个墙壁。到晚唐五代,这一点更为突出;经变种类增多,神像(人物)却愈发变少。色彩俗艳,由华贵而趋富丽,装饰风味日益浓厚。初盛唐圆润中带遒劲的线条、旋律,到这时变得纤纤秀柔,有时甚至有点草率了。

菩萨(神)小了,供养人(人)的形象却愈来愈大,有的身材和盛唐的菩萨差不多,个别的甚至超过。它们一如当时的上层贵族,盛装华服,并各按现实的尊卑长幼,顺序排列。如果说,以前还是人间的神化,那么现在凸出来的已是现实的人间——不过只是人间的上层罢了。很明白,人的现实生活这时显然比那些千篇一律、尽管华贵毕竟单调的净土变说法图和幻想的西方极乐世界,对人们更富有吸引力,更感到有兴味。壁画开始真正走向现实:欢歌在今日,人世即天堂。

试看晚唐五代敦煌壁画中的《张议潮统军出行图》、《宋国夫人出行图》,它们本是现实生活的写真,却涂抹在供养佛的庙堂石窟里,并且占有那么显赫的位置和面积。在中原,吴道子让位于周昉、张萱,专门的人物画家、山水花鸟画家在陆续出现。在敦煌,世俗场景大规模地侵入了佛国圣地,它实际标志着宗教艺术将彻底让位于世俗的现实艺术。

正是对现实生活的审美兴味的加浓,使壁画中的所谓生活小景在这一时期也愈发增多,虽然其中有些是为了配合佛教经文,许多却纯是与宗教无关的独立场景,它们表现了对真正的现实世俗生活的同一意兴。它的重要历史意义在于:人世的生活战胜了天国的信仰,艺术的形象超过了宗教的教义。

禅宗在中唐以来盛行不已,压倒所有其他佛教宗派,则是这种情况的理论上的表现。哲学与艺术恰好并行。本来,从魏晋玄学的有无之辨到南朝佛学的形神之争,佛教以其细致思辨来俘虏门阀贵族这个当时中国文化的代表阶级,使他们愈钻愈深,乐而忘返。哲理的思辨竟在宗教的信仰中找到了丰富的课题,魏晋以来人生悲歌逐渐减少,代之以陶醉在这思辨与信仰相结合的独特意味之中。也因为这样,在信仰中仍然保持了一定的理性思辨,中国永远没有产生像印度教的梵天、湿婆之类极端神秘恐怖的观念和信仰。印度传来的反理性的迷狂故事,在现实生活稍有改变后就退出历史和艺术舞台。更进一步,在理论上终于出现了要求信仰与生活完全统一起来的禅宗。这样,结论自然就是,并不需要一种什么特殊对象的宗教信仰和特殊形体的偶像崇拜。正如宗教艺术将为世俗艺术所替代,宗教哲学包括禅宗也将为世俗哲学的宋儒所替代。宗教迷狂在中国逐渐走向衰落。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一切,当然又是以中国社会由中古进入近古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关系的重要变动为现实基础的。

可见,把历时数百年之久的中国佛教艺术当作一个混沌的整体对待是不行的,重要的是历史的分析和具体的探索。从天上人间的强烈对照到它们之间的接近和谐,到完全合为一一体;由接受和发展宗教艺术到它的逐渐消亡,这是一个漫长而曲折复杂的过程,但艺术思潮和美的理想这种发展变化却完全是合乎规律性的。

(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走向世俗,有删改)

【注】经变:据佛经故事所做的绘画、雕刻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晚唐五代时期的敦煌壁画中菩萨形象和供养的人的形象的大小有了很大变化,这说明佛教以前展现的是人间的神化,现在展现的是人间的上层。

B.社会转折的变化会体现在社会的整个意识形态上,如就敦煌壁画而言,人物成为次要,着意描绘热闹繁复的场景,是中唐开始的社会转折变化之一。

C.中唐以后,敦煌壁画中出现了大量的世俗场景,他们侵入了之前的佛国圣地,这表明宗教艺术已最终让位于世俗的现实艺术。

D.人们对现实生活审美兴味的加浓,使禅宗压倒了其他佛教宗派,使壁画中所谓的生活小景愈发增多,它们纯是与宗教无关的独立场景。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从敦煌壁画中神像逐渐变小变少、经变种类增多等变化阐述人们对宗教和现实生活的看法的变化,并得出人们越来越看重现实生活的结论。

B.作者以晚唐五代敦煌壁画《张议潮统军出行图》《宋国夫人出行图》为例,是为了说明世俗场景大规模的侵入了敦煌的佛国圣地。

C.作者以壁画的变化、禅宗的出现,从现实和理论两个方面论述中唐以来的社会转折变化,最后阐述对中国佛教艺术应当作历史的分析和具体的探索。

D.中国人在宗教信仰中保持着一定的理性思辨,所以中国永远没有产生像印度教中的湿婆等极端神秘恐慌的观念和信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敦煌壁画在中唐有了明显的变化,比如盛唐壁画中那些身躯高大的菩萨形象在此时消失,绘画手法也由初盛唐的圆润中带着遒劲变为纤秀甚至有点草率。

B.中唐时的敦煌壁画比较注重渲染经变,到了晚唐五代时期,经变的种类增多,壁画装饰风味变浓,色彩变得俗艳。

C.佛教的细致思辨使得当时中国文化的代表阶层门阀贵族越来越深地钻研佛教,哲理的思辨在宗教信仰中找到了丰富的课题。

D.中国社会由中古进入近古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关系的重要变动影响了人们对佛教的态度,使得宗教迷狂在中国逐渐走向衰弱。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练建安

阳光朗照,河头城浮动飘忽的浓雾渐渐消散。

石钵头赤裸脊背,噔噔踏入石坝码头肉铺摊点,立定,双肩一耸,大块猪肉扇啪嗒一声脆响,平摊在了肉案上。两个伙计手忙脚乱,将猪肉扇挂上一根铜皮红木大秤。一个掌挂钩,一个挪秤砣报数:二百……三十一斤半。石钵头斜了他们一眼,操起两把剔骨尖刀,咔咔磨擦,笑骂:黄疸后生!

墟镇巷道,湿漉漉的,水气淋漓。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

石钵头认得此人,是个老童生。传说是满腹诗书,考到胡子花白,连一个秀才也没捞着。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石钵头扭头噗地吐出了一口浓痰。

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问:前蹄,几多钱啊?石钵头利刀游走剔骨,沙沙响。老弟,几多钱?华昌再问。石钵头说:现钱,不赊账。华昌说:你这后生哥啊,好没道理,咋就说俺要赊账呢?

石钵头说:搞笑嘴!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华昌说:无怨无仇,做嘛介不卖?石钵头斫下猪蹄,说:看好了,可是这副?华昌点头。石钵头抓起猪蹄,猛地往后抛入汀江,说:俺要敬孝龙王爷。不行么?华昌拣起制钱,一声不吭地走了。身后传来阵阵哄笑声。

半个月后,华昌带着几个破蒙童子江岸踏青,歇息于城东风雨亭。彼时,石钵头正惬意地嚼吃着亭间售卖的糠酥花生。一扬手,花生壳撒落遍地。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先生教俺一本书,俺教先生打野猪。野猪逐过河,逐去先生背驼驼……”

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

华昌是邻县武邑山子背人。山子背距河头城七八铺远。他那蒙馆设在张家大宗祠里。

夜晚,细雨濛濛,倒春寒风吹动西厢房窗棂。昏黄油灯下,华昌翻阅旧日诗稿。当他读到学书学剑两不成时,不由得悲从中来。

嗒,嗒嗒。有轻微的叩门声。没错,是叩门声。开门,竟是多年未见的老友李半仙。奇香扑鼻。李半仙拎着一副卤猪蹄,笑眯眯地看着他。

转眼到了仲夏。这个午日,童子早散学了。华昌困倦欲睡。宗祠内,闯入了一个莽汉。定睛一看,却是石钵头。

石钵头拎着一副肥硕猪蹄,恭恭敬敬地放在书案上。华昌轻摇折扇,说:得非有辱斯文乎?石钵头懵懵懂懂。华昌合上折扇,说:君子不食嗟来之食。石钵头愕然。华昌站起,迈方步,七八个来回,用了大白话:有嘛介求俺?直说吧。石钵头苦着脸,说:俺老娘瘫了。李半仙的药方,求您老给半块端砚,做药引子。华昌坐下,说:奇了怪了,这端砚何处无有?为何要俺给你?石钵头说:李半仙说了,定要半块阿婆坑的端砚,甲子年中秋日戌时月圆蓄墨的。百砚斋掌柜的说,那时日,方圆几百里,只有您老先生买了一块。”“哦。华昌说,桌上有。识字么?石钵头苦笑:开过蒙,又被先生赶回家啦……略识几个字。华昌微闭双眼,说:自家看,可要看清喽。

石钵头抓过端砚。长九寸,宽五寸,厚二寸一分,份量颇重。抬起,勾头看去,砚底刻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甲子年中秋日戌时练华昌购置于河头城百砚斋。石钵头认得时日数字,说:就是这块,就是这块!说着,掏出一锭约摸五两重的银子。华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

石钵头嗫嚅不知所措了。华昌自言自语:李半仙?这个李半仙搞嘛介名堂?石钵头急了:老先生,俺…………”华昌举手截止,说:后生哥,半块,何谓半块?就不能有丝毫差错,分得来么?石钵头额上冒出冷汗,说:刀斧斫开?华昌笑了:何须如此麻烦。

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低一声。

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

(原载《天池》2016年第6期)

4.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第二段中赤裸脊背”“双肩一耸”“两个伙计手忙脚乱等处,运用了正侧面结合的手法,生动地塑造了石钵头强悍、霸气的屠夫形象。

B. 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是因为看他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

C. 小说中两处画线句子景物描写非常精炼,第一处重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第二处则主要烘托了华昌此刻惆怅、失落的心理。

D. 小说以药砚为题,含义深刻:这既是给石钵头老娘治瘫病的药引子,也是教育他要尊师重道、宽以待人的良药。

5. 请结合全文概括华昌的性格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6. 小说结尾有什么独到之处,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奚同发

那一夜,我做了一生最重大的决定,庄稼汉出身、被征兵四十多天的我,决定带着那个熟睡的婴儿逃跑,哪怕是被抓回去军法处置。周遭枪声时而密如冰雹,时而消停下来,传出几响冷枪,空气中弥漫着硝烟气味。夜幕下,那个刚出生仅几小时的婴儿,只喝了几小口水便香甜地入睡了,全然不顾外界的兵荒马乱。他不知道,在他脱离母体成为自己的同时,也失去了母亲——那个穿草绿色军装的女兵。我是在田头被征的兵,几乎没经过训练便上了战场。虽然有人私下传说解放军已夺得大半个中国,但对于我们局部来说,也总有些国军的捷报。我们是在那天上午的一场围攻战中被打散的,不料中午刚过又与解放军的一支小队遭遇。没想到我们二十多人打了三四个小时,也拿不下对方那几个沙包掩体阵地。排长亲自督战,效果并不明显。解放军人数虽然不多,但枪法很准。有那么段时间,我们不得不撂下几具兄弟的尸体纷纷后退。

天色向晚,排长十分焦急,组织我们再次冲对方阵地密集地扫射,然后借着各种地形掩体猫着身子前进。一阵扫射过后,却意外地没有受到任何阻击。但大家都提心吊胆,对方掩体后是否会突然响起枪声?短暂的安静,反而令人心惊肉跳。我不小心踢到个空罐头盒子,引发了一阵咣啷啷的声响,惊得大伙儿哗哗哗匍匐在地。然而,没有枪声,甚至对方一点儿动静都没有。

身后的排长狠狠地瞪了我一眼,像是自语道:都死光了吧?弟兄们给我……”

他这句话还没有说完,对方沙包后突然响起一阵哇哇的婴儿啼哭,响亮而有节奏,底气饱满而锐利,在刺破静阒的傍晚的同时,制造出一派惊心动魄的恐慌,我们个个手足无措。直到大个子站上对方的沙包结结巴巴地喊:……班长,人都……都都都死光球了……还有一个……个个个……女人刚生了……了了…… 娃娃……”我们才呼啦一下子起身,放开胆子冲过去。

大个子说的人死光了并不属实,至少我眼前还有两个男伤兵半靠沙包。他们身上多处中弹,有伤口还在冒血。他俩正在低语,其中一人说道:指导员,虽然孩儿出生了……唉,俺们七个战士都……”另一个人仰望着天空,似还咧嘴一笑,说:是呀,七个 …… 可这就是咱打仗的意义,就是为了这些孩儿的将来不再打仗 ……”

我听得太明白了,他们的口音正是我们家乡沂蒙山那一片的。

突然,他俩竭尽全力把手伸向各自腰间 …… 我身边的枪响了。我想阻止,话没来得及出口。他们的腰间哪还有什么武器?——如此动作,不过是引诱我们开枪罢了。

女兵在另一处沙包形掩体的角落,我赶过去时,她好像刚费了半天劲儿给娃娃穿上一件改制的小衣服——显然是早有预备。然后,她把一件大人的草绿色军装裹在娃身上,把两个衣袖系成结。望着她那怜犊的目光和轻手轻脚的动作,兄弟们禁不住泪水涟涟。当她扯开衣襟,把奶头伸向娃时,我们都迅速背过身子……接下来的一幕,完全超出我们的想象—— 听到的一声惨叫后,我们再急转回身子,却看到那个女兵,那个刚做了母亲的女人,用身边那把刚割断婴儿脐带的短刀,割断了自己的脖颈……

望着那个包裹着草绿色军装正哇哇大哭的婴儿,我们个个泪如雨下,大个子则声盖婴儿哭得山呼海啸。

入夜。围着婴儿。我们暂时忘却了战争和生死。白天只是象征性地接触了一下妈妈奶头的他,至此双眼好像都未能完全睁开。我们笨手笨脚地学着他妈那样用水壶给他喂了几口水,他竟旁若无人地安然入睡了。盯着那红扑扑的小脸儿,弟兄们的心都毛乱了。

半夜,在身边的鼾声中,我悄悄抱起婴儿,离开了那片焦黑的残垣断壁,没走出几步,忍不住回头。啊,身后是班长的枪口。我大喘着气,心跳到了嗓子眼儿,直到他的枪口慢慢地垂下来,枪管朝我摆了摆。我撒开脚丫,开始了人生最急迫的一次逃命。我成功了,或许因为那个婴儿。对了,他的名字叫建国。1949年的春天,我跑出了自己人生最重要的一次改变。后来呢?

后来我离休时,履历表上写的是新中国成立前参加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我在朝鲜战场还遇到过当初那晚上的几个兄弟。听他们说,不久,他们都起义了。

(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只有寥寥几个战士,遇到众多敌人却不撤退,而是堆起沙包长时间地打起阵地战, 并非不懂战术,而是因为有特殊使命。

B. 小说中踢到个空罐头盒子的情节,写的极为生动形象,在情节上增强了曲折性,内容上增强了战场上的紧张气氛。

C. 女战士毅然自尽而牺牲,既因不怕牺牲的精神,也因有不愿成为俘虏的想法,更因有为己一人导致多名战士牺牲的愧疚。

D. “他的枪口慢慢地垂下来的动作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出了班长的心理,他原打算处决逃兵,却因为心生怜悯而放行。

8. 解放军战士和指导员的对话在小说中不可或缺,试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9. 请从两方面分析本文在叙述上的特色及其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小题。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注】第句的大意是:孔子认为,在父母面前,始终和颜悦色很难。有事情,晚辈去帮着做,有了酒饭,让长辈吃,难道这样就是孝吗?

10.请根据第段文字,写出一个成语。

11.孔子对有什么主张?请联系实际对它加以评析。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毛泽东的词,完成小题。

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1935225日,红军与敌军为争夺娄山关展开激战,最终取得胜利。这首词写于攻克娄山关之后,

12.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的上片写拂晓时分红军急行军前往娄山关,下片写黄昏时分战斗结束,全篇没有从正面描写战争。

B.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这两句极为精炼传神,不但交代了红军进攻娄山关的时间、环境,而且营造了一种壮烈的抒情氛围。

C. “马蹄声碎,喇叭声咽字表明了马蹄声急而低,字表现了战士们内心的悲凉,用字十分精妙。

D. 这是一首悲壮的革命战争的赞歌,凝重与雄劲豪放相统一,气氛悲壮,但又蕴含着勃勃生机,赞颂了红军的豪迈气概和英勇精神。

13. 请简要赏析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两句。(从修辞手法和思想感情两个角度考虑)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承认君子的资质秉性虽与常人无异,但在处事方法上确有过人之处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商隐《锦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由观锦瑟而思华年,心物一体,浑然天成。

(3)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了赤壁的人杰地灵。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9分)

15.下面是某校暑假走进社会生活活动计划的初步构想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

(二)语言文字运用(11分)

16.根据下列短语,选填对联,注意:故事与人物要吻合。

纵刘失增   功名古已传   鸿门设宴

退秦存郑   深夜出城   是非今难断  

上联:楚霸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烛之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17.根据要求写作。

选择研究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基础学科,也许意味着出成果慢、受关注度低、没钱途”……而强化基础学科有助于解决我国面临的技术难题,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华文明,增强文化自信。因此,教育部2020年起实施强基计划,重视高校基础学科的招生和建设。

其实,不止教育和科学研究,其他领域乃至个人也要考虑强化基础的问题。

请以说强基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700字。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项,佛教以前展现的是人间的神化,现在展现的是人间的上层表述错误。根据原文(第2段、第3段)指的是敦煌壁画中体现出来的特点,而不是佛教体现出来的特点;

C项,这表明宗教艺术已最终让位于世俗的现实艺术表述错误。根据原文(第4段)宗教艺术将彻底让位于世俗的现实艺术可知,题干时态混淆错误,错将未然已然

D项,它们纯是与宗教无关的独立场景表述错误。根据原文(第5段)是虽然其中有些是为了配合佛教经文,许多却纯是与宗教无关的独立场景可知,题干扩大了范围。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

C项,出现表述错误。原文(第6段)作者阐述中唐的社会转折变化理论层面应该是禅宗在中唐以来盛行不已,并非出现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

A项,时间点混淆错位。原文(第2段)到这时变得纤纤秀柔,有时甚至有点草率了这时指的是晚唐五代,而非中唐。所以本项中最后一句内容的陈述对象的时间节点混淆错位。

故选A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综合分析和鉴赏能力。

B项,是因为看他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错误,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主要是因为他对华昌这样的读书人的憎恶和鄙视。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能力。

从文章第段对华昌的外貌描写,第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可以概括出华昌斯文谦和的特点;

从第段面对石钵头的为难华昌只是一声不吭走了、第段华昌徒手将砚掰成整齐的两半可以概括出他身怀绝技、隐忍退让;

从石钵头向华昌求砚而华昌对曾经恶言相向的人也能慷慨相助的情节可以概括出华昌正直善良、宽容大度。

6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本结构内容理解与分析

小说有四种类型的常见结尾:出人意料的结尾,令人感伤的结尾,令人欢喜的结尾,留下空白的结尾。该小说结尾是属于出人意料的结尾。作用有: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突出人物形象;突出文章主旨。

结合文本分析:结构方面:精瘦落魄的读书人竟能徒手分砚,小说结尾出人意料,但巧设伏笔,使故事的发展合乎情理,使人信服,使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引人深思。人物形象方面:华昌明明身怀绝技,却不计较石钵头的多次挑衅,突出表现了他的隐忍大度,丰富了人物的形象。主题方面:小说结尾意味深长,更好地揭示了作品主题,生活中应当尊重他人、宽容大度。

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

C项,更因有为己一人导致多名战士牺牲的愧疚错误,结合她好像刚费了半天劲儿给娃娃穿上一件改制的小衣服——显然是早有预备”“当她扯开衣襟,把奶头伸向娃时,我们都迅速背过身子……接下来的一幕,完全超出我们的想象—— 听到的一声惨叫后,我们再急转回身子,却看到那个女兵,那个刚做了母亲的女人,用身边那把刚割断婴儿脐带的短刀,割断了自己的脖颈……”分析,对女兵临死前的动作细节描写,将革命者的坚定和母性的温柔这一对立性格统一在了这位年轻的战士身上,没有体现因有为己一人导致多名战士牺牲的愧疚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及分析情节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解放军战士和指导员的对话在小说中不可或缺,试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需要结合对话内容,从人物形象、情节、主旨等方面分析。结合他俩正在低语,其中一人说道:指导员,虽然孩儿出生了……唉,俺们七个战士都……’另一个人仰望着天空,似还咧嘴一笑,说:是呀,七个……可这就是咱打仗的意义,就是为了这些孩儿的将来不再打仗……’”分析,可这就是咱打仗的意义,就是为了这些孩儿的将来不再打仗……”交代战斗的起因,引出下文情节。通过婴儿揭示解放军战士不畏牺牲的打仗的意义,照应了题目,解放军视死如归、舍生忘死,以生命换取和平生活的深刻内涵等。结合两人的对话内容分析,采取对话的形式,揭示两人的思想境界,解放军视死如归的牺牲精神,增强故事的感人力量。结合我听得太明白了,他们的口音正是我们家乡沂蒙山那一片的”“突然,他俩竭尽全力把手伸向各自腰间 …… 我身边的枪响了……不过是引诱我们开枪罢了分析,听到了解放军战士和指导员的对话,引发人性中的善良及对战争的反思与厌恶,促成救孩子的行动,推动情节发展。

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请从两方面分析本文在叙述上的特色及其作用,主要从叙述视角、叙述人称、叙述顺序等方面加以分析。叙述视角:如有限视角,全知视角等。叙述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等。叙述顺序:常见的有顺叙、倒叙、插叙等。

结合那一夜,我做了一生最重大的决定,庄稼汉出身、被征兵四十多天的我,决定带着那个熟睡的婴儿逃跑,哪怕是被抓回去军法处置”“还有一个……个个个……女人刚生了……了了…… 娃娃……”“却看到那个女兵,那个刚做了母亲的女人,用身边那把刚割断婴儿脐带的短刀,割断了自己的脖颈……”“半夜,在身边的鼾声中,我悄悄抱起婴儿,离开了那片焦黑的残垣断壁,没走出几步,忍不住回头等分析,文本主要运用倒叙的叙述方式。倒叙,能够增强文章的生动性,让文章产生悬念,还能够引人入胜,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同时也能够给读者造成强烈的悬念,让故事更加惊心动魄、扣人心弦。小说一开篇就直接写决定带着婴儿逃跑的一生最重大的决定,以倒叙的手法设置悬念,引起了读者的强烈阅读愿望。

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做出决定要救孩子,结合我是在田头被征的兵,几乎没经过训练便上了战场”“我们是在那天上午的一场围攻战中被打散的”“我不小心踢到个空罐头盒子,引发了一阵咣啷啷的声响”“我听得太明白了,他们的口音正是我们家乡沂蒙山那一片的”“我赶过去时”“我们个个泪如雨下,大个子则声盖婴儿哭得山呼海啸”“我们暂时忘却了战争和生死”“我大喘着气,心跳到了嗓子眼儿,直到他的枪口慢慢地垂下来,枪管朝我摆了摆。我撒开脚丫,开始了人生最急迫的一次逃命。我成功了,或许因为那个婴儿等分析,把整个故事纳入的所经所见所闻等,以第一人称为叙述视角,便于叙事,增加了故事的生动性和真实性。

【点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3)吟咏精读主体段落,抓住表现形式鉴赏评价语言与情旨。(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挖掘作者情感内蕴。(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考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的翻译和成语的理解分析能力。

犯:干犯。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出自《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译文: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翻译文言段落以及提取筛选归纳信息的能力。

文段提取以下信息: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文段译文:子夏问什么是孝道,孔子说:侍奉父母经常保持和颜悦色最难。遇到事情,由年轻人去做;有好吃好喝的,让老年人享受,难道这样就是孝吗?

先生:与弟子相对,指长辈。馔:吃喝。曾:副词,竟然的意思。

文段可提取信息为: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根据以上信息加以整合概括得出答案:孔子对主张仁爱的根本是孝顺父母”“和颜悦色态度恭敬、认真地奉养父母,比如供应好吃好喝好穿的,这不是真正的孝道或者不全部是。因为真正的孝心不仅体现于物质优渥更应该呈现于精神层面,当今我们应该做的,比如常回家看看,不让老人孤独寂寞,或者把父母接到身边,每天在一起,极尽天伦之乐,聊聊天、捶捶背,从内心了解老人的需要,尊重老人不仅是和颜悦色,更应该是听他们的话,顺从长辈的要求。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能力。设题角度有对诗句内容大意的考查,艺术手法特点和作用的归类判断、主旨思想或情感的探究、结构思路的整理等等。做题时对每一个选项力求仔细分析、深入理解并与原文全面对照,耐心细致地找出问题,不好直接确定答案时可以借助排除法。

C.项,“ ‘字表现了战士们内心的悲凉错误,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大意是霜花满地,残月在天。天将破晓,马蹄声零碎而又纷杂,军号声声沉郁低回,可见暗示的是战斗的激烈。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相关句子的能力。题干为请简要赏析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两句。(从修辞手法和思想感情两个角度考虑),已经提示了赏析视角为修辞手法和思想感情,答题区间为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赏析句子的思路为:首先理解句子意思,然后结合手法分析,最后点明对情感的作用或者效果。

这两句的意思是不要说娄山关坚硬如铁难以逾越,而今让我们重振旗鼓向前

使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本体为漫道喻体为,生动形象具体,表现了前行的路程艰辛无比,自然暗示出夺取娄山关的困难重重和不容易。

情感效果为:下阕上来起始二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一片的凄厉悲壮,豪气突升,一笔宕开,并不写攻占娄山关激烈的战斗,而是指明即便关山漫漫,长路艰险,但已定下从头做起。虽然语调比较舒缓了,但真如铁三字,突出了夺取这座雄关的艰辛——作者通过这一物象的坚硬、沉重,艺术地把艰辛具体化、形象化,这是很精巧的构想,真如铁这个字用得极妙,让人有超现实之感。因而已被广泛传诵,成为佳句。而句中的漫道二字却又展露出藐视艰辛的豪迈情怀。雄关漫道真如铁这个句子的内涵极为丰富。而今迈步从头越是上句的自然延伸。迈步就是举大步,经过战斗,雄关而今已变成通途。从头越这三个字凝结了多少内心的奋发突破之情。这支革命队伍跨越雄关,踏平险阻的坚强决心和无畏勇气就出来了。激抒自己一腔英雄豪气以及对获胜的信心。诗人感到即便过去遭过一些失败,但可以从头越。这两句词体现了红军夺取娄山关后的豪迈之情,表现了革命队伍踏平艰难险阻的决心和勇气。

14题详解】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如本题,考生要注意”“”“无端”“等字词的写法;此外,考生容易改写或是漏掉”“等字词的写法;默写考查的就是考生不添字、漏字、改字的能力。考生要不折不扣地做到精准背诵,精准书写。

15题详解】

【详解】这是一道图文转换题,图是构思框架,答题时注意把这些转化为语言,在框架中主要是准备活动和实施过程,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晰,先做哪些准备,进行哪些活动,涵盖框架图中的信息。解答本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要求是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其次要认真观察所给的构想框架,根据构想框架图中列举的要素,运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图文中的构图要素。

本图是某校暑假走进社会生活活动计划的初步构想框架,本次暑假走进社会生活活动,包括参观革命圣地纪念馆、参加养老院公益劳动以及分组交流活动心得等三项内容,然后以黑板报和个人总结的方式进行成果展示;根据以上分析可以运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构架框架图中的内容。

16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仿写句子的能力,重点考核对联,注意对联的要求是字数相同,词性一致,结构形同,然后注意押韵,从音韵的角度注意仄起平收,可以理解为现代汉语的三、四声,可以理解为现代汉语的一、二声。此题注意人物和事件的吻合,同时注意纵刘失增退秦存郑鸿门设宴深夜出城功名古已传是非今难断结构的对称。

17题详解】例文:

说强基

古人云: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这告诉我们,要强化好基础。

人们想要建造高楼,一定要打好地基,这样高楼才不会倒塌;树木想要成为参天大树,其根部必须深扎在泥土里,这样才能抵御暴风雨分侵袭;你想要写一手好文章,就一定要从最基本的积累素材开始,这样才能实现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强化基础,才能通向成功之路。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曾经参加过三次高考,但在前两次考试中,英语都成为他拖后腿的科目。第一次高考,英语成绩只有三十几分。之后,他开始重视基础,从英语单词开始抓起,一步步脚踏实地学习。第二年高考,他的英语成绩有了进步,但是还没能及格。第三年,他愈发努力攻克难题,不轻视任何一个基础知识点,最终取得了令他满意的成绩,继而有了今天的新东方。强化好基础,你才不会在题海中迷失自己,你才能体会万变不离其宗的奥妙。

强化基础,才能采摘胜利的果实。古代诗人能创作出华美的诗篇,必定有扎实的文字基础,才能有感而发,恰到好处地形容自己的情绪表达自己的抱负。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的悠然自得,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惬意,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都基于从小受到的文化熏陶和良好的文字功底。面对美景我们有时候也想抒发内心的赞美慨叹之情,可是我们却会常常陷于书到用时方恨少的苦恼。可见,强化好基础才能让情感的迸发携带者文字的优美,在岁月的沉淀中愈发香醇。

强化基础,才能攀登人生高峰,成就不朽伟业。牛顿从小善于观察生活,夯实基础,从而提出万有引力定律,为人类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王羲之从小坚持勤奋练习书法,横、折、弯、钩一笔一划牢牢打好基础,才能写出天下第一行书。朗朗每天坚持练琴数小时,甚至忘记吃饭睡觉,坚实的基础帮助他迅速成为世人瞩目的钢琴家。

良好的基础是成功的必备要素之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牢固的基础需要我们每天积累,只有稳扎稳打,才能一步步走向成功。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题目是给材料的命题作文。材料第一段谈强化基础学科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并引出强基计划,意在引导考生未来专业选择上,不畏出成果慢、受关注度低、没钱途的基础学科,择业要和国家未来建设需求相结合,做到心中有家,也有国。

第二段把强基引申到其他领域和个人,这就扩展了选材的范围,也降低了写作的难度,论述时可以结合个人或某些个领域进行说明,单谈强基的意义及重要性。

题目说强基,涵盖了材料中的两个切入点,选哪一个都可以。只要联系强化基础即可。议论文写作要注意观点的鲜明,逻辑的强大和选材的精当。

【立意】选择基础学科,服务国家建设;

基础学科支撑着国家发展的大厦;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基础是走向成功的关键。

【素材】话说得好: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就是根本,根深才可以枝繁叶茂。古往今来,世界上有哪些名人不是从最基础开始学习的?又有哪个人是与生俱来就什么都会的呢?他们都是从最基础开始,经过努力,不断练习,不断思考,最后功到自然成,实现了人生价值。(精彩片段)

打好基础,铸就辉煌。基础的稳固,才能使你爬上更高的梯子,一座座摩天大楼,送入云端,我们只看到他的高耸,却很少知道它基础的深度和坚固程度。所谓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没有好的基础,哪来的勇气与自信在台上表不经演的高难度杂技?曾经的中国飞人——世界短跑冠军刘翔,如今已不见人们再度为他为荣了,相反有些人甚至对北京奥运会刘翔退赛耿耿于怀。伤病是运动员在所难免,至今刘翔依然是在努力康复,刘翔的基本功十分扎实,换来的成功人人都看在眼里,记在心头,用汗水打下的基础注定告诉我们,飞人刘翔还没有倒下,依然能创造辉煌。(精彩片段)

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富强,需要科学技术的进步;而科学技术的进步基础在教育。我们只有踏踏实实打好基础,发展我国教育事业,祖国金碧辉煌的四化大厦才能早日矗立在世界东方。(精彩片段)

周国平先生曾言:文化是生命的花束,离开生命本源,文化不过是人造花束。诚如斯言,文化不是空中阁楼,它需要我们传承土壤的滋养。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为中国古建筑辗转奔波,大国工匠为修复文物半生坚守,网红博主李子柒一双素手点染田间烟火……传承代代接力,文化方能不息。钟芳蓉的偶像——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她所坚守的敦煌研究事业难道是热门工作吗?在保护中国古代文化、为时代发展注入文化灵魂方面,她做出了卓越贡献;《我在故宫修文物》的播出让大众熟知了故宫文物修缮这样一份小众工作,他们为文物的保护做出了贡献;守卫海岛数十年如一日的战士,同样为保卫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精彩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