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建安《药砚》入选北京平谷区门楼庄中学高二语文联考试卷(全) 练建安 上传

单篇 作者授权首发

20次点击|2次点赞

赞一下

练建安《药砚》入选北京平谷区门楼庄中学高二语文联考试卷(全)

360截图20240828112233109.jpg

360截图20240828112345425.jpg360截图20240828112358422.jpg

360截图20240828113445560.jpg

2021-2022学年北京门楼庄中学高二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

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药砚 练建安

阳光朗照,河头城浮动飘忽的浓雾渐渐消散。

②石钵头赤裸脊背,噔噔踏入石坝码头肉铺摊点,立定,双肩一耸,大块猪肉扇啪嗒一声脆响,平 摊在了肉案上。两个伙计手忙脚乱,将猪肉扇挂上一根铜皮红木大秤。一个掌挂钩,一个挪秤砣报数:“二百……三十一斤半。”石钵头斜了他们一眼,操起两把剔骨尖刀,咔咔磨擦,笑骂:“黄疸后生!”

③墟镇巷道,湿漉漉的,水汽淋漓。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他 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

④石钵头认得此人,是个老童生。传说是满腹诗书,考到胡子花白,连一个秀才也没捞着。长衫洗 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石钵头扭头噗地吐出了一口浓痰。

⑤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问:“前蹄,几多钱啊?”石钵头利刀游走剔骨,沙沙响。“老弟,几多钱?”华昌再问。石钵头说:“现钱,不赊账。”华昌说:“你这后生哥啊,好没道理, 咋就说俺要赊账呢?”

⑥石钵头说:“搞笑嘴!”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华昌说:“无怨无仇,做嘛介不卖?”石钵头斫下猪蹄, 说:“看好了,可是这副?”华昌点头。石钵头抓起猪蹄,猛地往后抛入汀江,说:“俺要孝敬龙王爷。不行么?”华昌拣起制钱,一声不吭地走了。身后传来阵阵哄笑声。

⑦半个月后,华昌带着几个破蒙童子江岸踏青,歇息于城东风雨亭。彼时,石钵头正惬意地嚼吃着 亭间售卖的糠酥花生。一扬手,花生壳撒落遍地。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先生教俺一本书,俺教先生打野猪。野猪逐过河,逐去先生背驼驼……”

⑧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 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

⑨华昌是邻县武邑山子背人。山子背距河头城七八铺远。他那蒙馆设在张家大宗祠里。

夜晚,细雨蒙蒙,倒春寒风吹动西厢房窗棂。昏黄油灯下,华昌翻阅旧日诗稿。当他读到“学书 学剑两不成”时,不由得悲从中来。

?嗒,嗒嗒。有轻微的叩门声。没错,是叩门声。开门,竟是多年未见的老友李半仙。奇香扑鼻。李半仙拎着一副卤猪蹄,笑眯眯地看着他。

?转眼到了仲夏。这个午日,童子早散学了。华昌困倦欲睡。宗祠内,闯入了一个莽汉。定睛一看,却是石钵头。

?石钵头拎着一副肥硕猪蹄,恭恭敬敬地放在书案上。华昌轻摇折扇,说:“得非有辱斯文乎?”石钵头懵懵懂懂。华昌合上折扇,说:“君子不食嗟来之食。”石钵头愕然。华昌站起,迈方步,七八个来回,用了大白话:“有嘛介求俺?直说吧。”石钵头苦着脸,说:“俺老娘瘫了。李半仙的药方,求您 老给半块端砚,做药引子。”华昌坐下,说:“奇了怪了,这端砚何处无有?为何要俺给你?”石钵头说:“李半仙说了,定要半块阿婆坑的端砚,甲子年中秋日戌时月圆蓄墨的。百砚斋掌柜的说,那时日, 方圆几百里,只有您老先生买了一块。”“哦。”华昌说,“桌上有。识字么?”石钵头苦笑:“开过蒙,又被先生赶回家啦……略识几个字。”华昌微闭双眼,说:“自家看,可要看清喽。”

?石钵头抓过端砚。长九寸,宽五寸,厚二寸一分,份量颇重。抬起,勾头看去,砚底刻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甲子年中秋日戌时练华昌购置于河头城百砚斋。”石钵头认得时日数字,说:“就是这块,就是这块!”说着,掏出一锭约摸五两重的银子。华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 为先。拿开,俺不收钱。”

?石钵头嗫嚅不知所措了。华昌自言自语:“李半仙?这个李半仙搞嘛介名堂?”石钵头急了:“老先生,俺……俺……”华昌举手截止,说:“后生哥,半块,何谓半块?就不能有丝毫差错,分得来么?”石钵头额上冒出冷汗,说:“刀斧斫开?”华昌笑了:“何须如此麻烦。”

?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低一声。

?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

(原载《天池》2016 年第 6 期)

4.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小说第二段中“赤裸脊背”“双肩一耸”“两个伙计手忙脚乱”等处,运用了正侧面结合的手法, 生动地塑造了石钵头强悍、霸气的屠夫形象。

B. 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是因为看他“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

C. 小说中两处画线句子景物描写非常精炼,第一处重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第二处则主要 烘托了华昌当时惆怅、失落的心理。

D. 小说以“药砚”为题,含义深刻:这“砚”既是给石钵头老娘治瘫病的药引子,也是教育他要尊 师重道、宽以待人的良药。

5. 请结合全文概括华昌的形象特点。

6. 小说的结尾非常巧妙,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4. B   

5. ①斯文谦和,穷困落魄;②身怀绝技,隐忍退让;③正直善良,宽容大度。   

6. ①小说结尾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出人意料使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引人思考;同时 由于前文巧设伏笔,使故事的发展合乎情理。②华昌明明身怀绝技,却不计较石钵头的多次 挑衅,突出表现了他的隐忍大度,丰富了人物的形象。③小说结尾意味深长,更好地揭示了 作品的主题:生活中应当尊重他人、宽容大度。

4. 试题分析:B项,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主要是因为他内心对华昌这样的读书人的憎恶和鄙视。

5.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如此题从“受到石钵头奚落,后来却毫不犹豫的给他端砚做药引子”等情节中概括出其“正直善良,宽容大度”的性格特征。

 

6.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文章的结尾的题目,注意首先指出结尾的特征,然后分析效果,再分析骑在人物的塑造、主旨表达方面的作用。此题小说的结尾“手段端砚”出乎意料,却在清理之中,前面有很多伏笔,效果是“使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引人深思”;从人物的性格上看,华昌结尾“段砚”,显示出其身怀绝技,但深藏不漏,丰富了其性格特征;从主旨的角度揭示“生活中应当尊重他人、宽容大度“的主题。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词与菜名的混搭风

“君问归期未有期,红烧茄子油焖鸡”,“问君能有几多愁,孜然铁板烧肥牛”,“春未透,花枝瘦,脆贝干煸四季豆”……初读这些诗词,妙趣横生,“笑果”十足,这就是当下颇受网友欢迎的“古诗词混搭”的产物,俗称“菜名诗词”。这些混搭诗词颠覆着儿时熟读的经典,却也韵律契合,别有一番滋味。

在不少网络写手看来,菜名诗词的盛行,不过是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无伤大雅。“那些熟悉古诗词的人,看了这些菜名诗词,只会一笑置之;那些对古诗词一无所知的人,用这样调侃的方式去了解它,未尝不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北京大学的何博认为,这种古诗词混搭的形式只是一种无厘头,“如今,在诗词逐渐脱离生活的时候,融入菜名,为生活加点料,仅此而已。”

与此同时,还有一些人认为,“菜名诗词”的出现是对古诗词的一种恶搞。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新浪网新闻中心联合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恶搞”应有底线。接受调查的近千名网友认为,道德伦理(84.6%)、传统文化(73.1%)等内容不应该成为恶搞的对象。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孙炜觉得,这是对古典文化的一种颠覆。“很多人已经不懂文言文,对中国古典文化理解也不深,人们面对这类现象时,只会觉得很好玩,而不会再去细细体会古诗词的魅力和博大精深。”云南昆明的刘保州,从上学开始就对古诗词充满兴趣。在他看来传统文化是严肃的、神圣的,“这样的‘改编’让古诗词看起来更像打油诗。”这类混搭的诗词在网络上流行,不但误导孩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甚至还很有可能使他们对汉语无所适从。

重庆市写作学会会长张家恕谈到,这种诗词混搭的现象反映了网友一种“娱乐”的趋势和提供创意的思维,读者和创作者以更轻松、更搞笑的方法来解读古典诗词和文化,共同助长了恶搞的流行。湖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胡遂教授认为,对经典我们应当保持尊敬的态度,过度地进行调侃,久而久之,会让人们失去对古典精华的敬畏之情。胡遂也表示,诗词混搭只要在一个度里,对这种现象还是应该给予“宽容”的态度。“古典诗词是否会因此变味,主要还是取决于受众。”她认为,对传统文化有比较深刻认识的网民,对诗词的理解和认知自然不会受到这种“恶搞”的影响,只把这种“改编”当作玩笑;相反,对传统文化了解不够的网友看到这样的“混搭”,可能会觉得古典诗词不那么严肃,甚至是很随意的,从而导致对传统文化不尊重。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1.以下关于“菜名诗词”的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是一些网友将诗词与菜名“混搭”,产生的妙趣横生、“笑果”十足的文字。

B.“菜名诗词”是“古诗词混搭”的俗称,当下虽有争议,也颇受一些网友欢迎。

C.不少网络写手认为“菜名诗词”的盛行无伤大雅,一些大学教授也持有类似观点。

D.一些人认为,“菜名诗词”的出现是对古诗词的恶搞,多数网友反对恶搞文化传统。

2.以下各项不属于专家对“菜名诗词”这一现象所持反对意见的一项是(   )(3分)

A.“菜名诗词”仅是在诗词逐渐脱离生活的时候融入菜名,为生活加点料,意义不大。

B.人们面对这一现象时,只觉得好玩,并不会再进一步体会古诗词的魅力和博大精深。

C.这种现象反映了网友一种“娱乐”的趋势,读者和创作者共同助长了恶搞的流行。

D.对经典应保持尊敬的态度,过度地调侃经典,会让人们失去对古典精华的敬畏之情。

3.下列说法与文中所列观点不符的一项是(   )(3分)

A.当前很多人已不懂文言文,对中国古典文化理解也不深,恶搞诗词会产生负面效应。

B.“菜名诗词”不仅误导孩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还可能使他们对汉语无所适从。

C.对这种现象应该给予“宽容”的态度,诗词混搭只要在一个度里,就不必求全责备。

D.对传统文化有较深认识的“受众”,只会把这种改编当作玩笑,同时拒绝受其影响。

参考答案:

1. B(B项“菜名诗词”只是“古诗词混搭”的产物。)

2. A(A项是支持者的观点。)

3. D(D项“拒绝受其影响”不妥,无中生有。)

3.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17题。

越冬

于心亮

①西风一起,庄稼就东一块西一块地熟了。悠悠然扛根镢头拎张镰,漫不经心地就把秋天收割进场院中去了。地耕过,耙过,种上冬小麦。也有不耕的,留作隔年春地,就有群群爱占便宜的麻雀闹哄哄地飞来,争抢着捡东西吃。麻雀飞走的时候,冬天也就到了。

②男人把农具擦亮,挂好,放稳妥。屋里卷个简单的被筒出来,肩一扛,说:“看好家啊!”就撇下缸缸袋袋的粮食,撇下大垛大垛的庄稼秸子,还撇下个孤孤单单的女人,然后放心地扔了门,大踏步地走向远方。

③女人漠不关心地翻晒粮食,等男人走远了,才慌慌乱乱地跳起来。倚着门框,拿眼睛把男人咬成一个小点,咬呀咬呀,咬没了……

④阳光很好的日子里,女人换身衣服,屋里对猫说:“看好家啊!”屋外对狗说:“把家看好啊!”然后女人走出来,有条不紊地做许多事:花生蔓、地瓜蔓、豆秸磨成猪饲料,卖掉…… 玉米秸、高粱杆铡成骡马饲料,卖掉……稻草、小麦秸子编成草帘子,卖掉……

⑤老天,全都是些变钱的好东西。夜晚里,关严房门,堵好窗户,亮个暗淡的灯泡,把床底下的鞋子一只一只摸出来,往外掏,掏出钱,蘸着唾沫点一点,然后手捂胸口小心喘气说:“妈呀,这么多!”

⑥冬天可就大踏步地走近了。女人灌壶水,揣个馍,推上木车,远远去山上荒坡割草。密密实实的草,割成个个草捆,懒汉样横七竖八地躺满坡。女人累了,喝口凉水,啃个冷馍,看天上孤雁鸣向远方,看过冬刺猬驮满红果跑回洞中,女人怅怅然叹口气,默下头,继续割草……

⑦庄稼秸子空出的地方又被山草厚厚实实垛满了。风起下雪的夜里,它们就变成柔柔的火苗在炕洞里慢慢地烧。女人酸着身子横在炕上,好盼能有个人来替自己捶捶背,揉揉肩,说个疼心话儿。可是没有。女人就愤愤地骂:这个冤家!睡不着了,怎么躺也睡不着,那就干脆起来,把东屋粮食挪到西屋,把西屋粮食搬到东屋,来回倒腾。不知觉间,晨光可就慢慢地把窗户舔亮了。

⑧亮天了,鸡鹅全叫。端个食盆子堵上它们的嘴,又给猫狗拉拉架,日头就悄悄地爬上房脊了。胡乱抓把东西给自己填填肚子,捡点手工活儿拿着,锁上门,去村里说话能说到一块儿的人家去串门子。巧了,双双在路上碰头了。去你家?去我家?得,还是来我家吧!欢天喜地地回来,捧把花生摊锅里慢慢地烘着,人就坐上炕头,大声喜气地先说一会儿高声话,然后声音就渐渐矮下去,矮成只见嘴皮子动弹的声音。过一会儿,说累了,就从锅里捧出花生,香着嘴眼,美美地吃。又一边干着活计一边继续说着悄悄话,说啊说啊,就慢慢地牵到自家男人了,口气里就开始又怨又怒,最后忍不住开口骂起来。骂半天,不知谁又叹口气说:“一个大老爷们家窝在家里,没出息!他们愿闯,闯去呗!”于是,屋子里又呼隆腾起一片激赏来,在屋的温暖里朴素地飞翔,飞呀飞呀,飞累了,便都不说话,偷偷喜着面孔,愣着眼神,沉沉实实地在各自的心里想上那么一会儿……

⑨日头一天一天起落,日子也在一天一天慢慢地过。赶集日子,女人把手工制作的炊具笤帚之类小物件挑到人丛中间去卖' 高声细气地吆喝上一番,女人心里也就跟着敞亮几分。卖掉东西,换来几张票子,紧攥在手心里掂量着买点令,左瞅右瞧,却瞧见一个笼子里锁只黄鼠狼,看看眉眼可怜,遂掏出钱,没犹豫买下了',暖暖捂在怀里,心里怦怦地跑回家,割点腊肉去喂,却不吃,恨张叹口气,抱到门口手一送:去吧。黄鼠狼摆摆尾,倏悠一声,钻进草垛里去了。

⑩隔年春,男人回来,屋外抱草,瞧见一群黄鼠狼衔尾从面前悠悠跑过,惊慌跳起来,要去打。女人说:“鸡鹅不少,打它做啥呢?“春日里,大大小小黄鼠狼跑出来溜着墙根晒暖。猫狗看见了,也不管,晃晃尾,去一旁了。

                                     (选自《微型小说新世界》,有删改)

14.第①段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4分)

15.赏析文中的画线句于。(4分)

(1)倚着门框,拿眼睛把男人咬成一个小点,咬呀咬呀,咬没了……

 

(2)看天上孤雁鸣向远方,看过冬刺猬驮满红果跑回洞中。

 

16.试结合文本,分析小说中“女人”这一人物形象。(6分)

17.小说以“越冬”为题,有何好处?请结合文本进行探究。(6分)

参考答案:

14.秋收结束,暗示后文男人将离开家;冬天也就到了,照应了文章的题目。(每点2分)

15.(1)说明女人眺望丈夫时间之久(1分); “咬”字既有对丈夫的埋怨之情,也有对丈夫离去的恋恋不舍之情(1分)。

(2)看到孤雁则想到离家在外的丈夫,看到刺猬回洞则希望丈夫回家(1分);眼中之景,触发“女人”内心的惆怅之情。(1分)

16.(1)丈夫离家后,“女人”做许多事,在山坡上割草,喝凉水,啃冷馍,说明“女人”吃苦耐劳,自强自立;(2)夜里盼望有人捶背、揉肩、说话,表明“女人”孤独寂寞,渴望温暖;(3)理解男人不愿窝在家里要出去闯的愿望,说明“女人”识大体、理解人;(4)毫不犹豫买黄鼠狼并放走,体现“女人”的善良。(每点2分,3点即可)

17.交代了小说发生的自然环境;展现了主人公越冬时的孤独寂寞之情;体现了文章的主旨:踏实勤奋、满怀希望、充满爱心,就能够越过情感的冬天。(每点2分)

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

4. 文言文阅读

王鬷(zōng)字总之,赵州临城人。七岁丧父,哀毁过人。既长,状貌奇伟。举进士,授婺州观察推官。代还,真宗见而异之,特迁秘书省著作佐郎、知祁县、通判湖州。再迁太常博士、提点梓州路刑狱,权三司户部判官。使契丹还,判都磨勘司。以尚书度支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上言:“方调兵塞决河,而近郡灾歉,民力雕敝,请罢土木之不急者。”改三司户部副使。枢密使曹利用得罪,鬷以同里为利用所厚,出知湖州,徙苏州。还为三司盐铁副使。

时龙图阁待制马季良方用事,建言京师贾人常以贱价居茶盐交引,请官置务收市之。季良挟章献姻家,众莫敢迕其意,鬷独不可,曰:“与民竞利,岂国体耶!”擢天章阁待制、判大理寺、提举在京诸司库务,安抚淮南,权判吏部流内铨,累迁刑部。

益、利路旱饥,为安抚使,以左司郎中、枢密直学士知益州。戍卒有夜焚营、杀马、胁军校为乱者,鬷潜遣兵环营,下令曰:“不乱者敛手出门,无所问。”于是众皆出,命军校指乱者,得十余人,即戮之。及旦,人莫知也。其为政有大体,不为苛察,蜀人爱之。拜右谏议大夫、同知枢密院事。景祐五年,参知政事。明年,迁尚书工部侍郎、知枢密院事。

天圣中,鬷尝使河北,过真定,见曹玮。玮谓曰:“君异日当柄用,愿留意边防。”鬷曰:“何以教之?”玮曰:“吾闻赵德明尝使人以马榷易汉物,不如意,欲杀之。少子元昊方十余岁,谏曰我戎人本从事鞍马而以资邻国易不急之物已非策又从而斩之失众心矣德明从之。吾尝使人觇元昊,状貌异常,他日必为边患。”鬷殊未以为然也。比再入枢密,元昊反,帝数问边事,鬷不能对。及西征失利,议刺乡兵,又久未决。帝怒,鬷与陈执中、张观同日罢,鬷出知河南府,始叹玮之明识。未几,得暴疾卒。赠户部尚书,谥忠穆。

鬷少时,馆礼部尚书王化基之门,枢密副使宋湜见而以女妻之。宋氏亲族或侮易之,化基曰:“后三十年,鬷富贵矣。”果如所言。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谏曰/我戎人/本从事鞍马/而以资邻国易不急之物已/非策/又从而斩之/失众心矣/德明从之

B. 谏曰/我戎人/本从事鞍马而以资邻国/易不急之物/已非策/又从而斩之/失众心矣/德明从之

C. 谏曰/我戎人/本从事鞍马/而以资邻国易不急之物/已非策/又从而斩之/失众心矣/德明从之

D. 谏曰/我戎人/本从事鞍马而以资邻国/易不急之物已/非策/又从而斩之/失众心矣德明/从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益、利路”中的“路”,在宋代指由朝廷主导修筑的,连接各府、州、军、监的道路。

B. 进士,是古代科举考试中对殿试及第者的称呼。

C. 用事,指当权执政。"宋司马光《刘道原序》“方介甫用事,呼吸成祸福。凡有施置,举天下莫能夺”中的“用事”与此相同。

D. 年号,我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景祐”是宋仁宗赵祯的年号。

12.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鬷积极建言献策。他在兼任侍御史知杂事时,曾向朝廷建议:由于要调集军队堵塞黄河决口,邻京各郡灾荒歉收,民力损耗,应当把不紧急的修造项目废止。

B. 王鬷太自负,并因此犯了错误。曹玮曾提醒他提防元昊,但他不以为然。后来元昊造反,皇上屡问边事,他竟不能作答,因此被罢去枢密院主事之职。

C. 王鬷正直敢言。龙图阁待制马季良曾提议在官府设置购销茶盐的机构。因马季良与章献太后是姻亲,没人敢反对,唯独王鬷直言那是与民竞利,不成体统。

D. 王鬷善于治安维稳。他主管益州时,有戍卒作乱。他派兵包围兵营,传话说:不作乱者只要不轻举妄动,走出营门,就不予追究。戍卒出来后,他查出作乱者并严惩。

13.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枢密使曹利用得罪,鬷以同里为利用所厚,出知湖州,徙苏州。还为三司盐铁副使。

2)枢密副使宋湜见而以女妻之。宋氏亲族或侮易之,化基曰:“后三十年,鬷富贵矣。”

参考答案:

10. C    11. A    12. B   

13. (1)枢密使曹利用犯了罪,王鬷因为是曹的同乡,一向受曹厚遇,(因此被贬)出京任湖州知州,后来调任苏州。回京后任三司盐铁副使。

2)枢密副使宋湜看他不错,就把女儿嫁给了他。宋家的亲族中有人侮辱他,看不起他,王化基说:“三十年后,王鬷会成为富贵的人。”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本从事鞍马”一句结构完整,“而”表示转折,应该断开,排除B项、D项。“非策”指的是“资邻国易不急之物”,“已”是已经的意思,结合句意内容分析,排除A项。句意:进谏说:“我们戎族人,原本以鞍马为生的,但您却拿马资助邻国,交换不急需的物品,已经不是什么好的计策,然而又要杀掉办事者,这样会失去民心啊。”德明听从了他的话。故选C。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A项,“在宋代指由朝廷主导修筑的,连接各府、州、军、监的道路”错误。“路”是宋元时期的行政区域名,宋时相当于现在省;元时相当于现在的地区(市)。故选A。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B项,结合文本第四节内容“帝数问边事,鬷不能对。及西征失利,议刺乡兵,又久未决。帝怒,鬷与陈执中、张观同日罢,鬷出知河南府”分析可知,“后来元昊造反,皇上屡问边事,他竟不能作答,因此被罢去枢密院主事之职”错误。故选B。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得罪”,犯了罪;“以”,连词,因为;“同里”,同乡;“为……所”,被,受到;“出”,被贬出京;“徙”,调任;“还”,回京、回来。(2)“而”,连词,表承接;“以”,把;“妻”,嫁,给……做妻子(名词活用为动词);“之”,代词,他;“或”,有人;“易”,看不起;“富贵”,成为富贵的人(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参考译文:

王鬷字总之,是赵州临城人。七岁时父亲去世,他哀伤过度以致损毁身体的情形超过一般人。长大以后,相貌奇特高大。考中进士,被授予婺州观察推官之职。(王鬷)被替换回京,真宗看见他就觉得不一般,特地升迁他,让他历任秘书省著作佐郎、祁县知县、湖州通判。经两度升迁,任太常博士及梓州路刑狱的提点官,暂代三司户部判官。(王鬷)出使契丹回来后,任都磨勘司判官。凭借尚书度支员外郎的身份兼任侍御史,主管杂事。(他)给皇上进言:“现在正在调军队去堵塞黄河决口,而邻京各郡灾荒歉收,民力损耗,请把不紧急的修造项目废止。”改任三司户部副使。枢密使曹利用犯了罪,王鬷因为是曹的同,一向受曹厚遇,(因此被贬)出京任湖州知州,后来调任苏州。回京后任三司盐铁副使。

当时龙图阁待制马季良正掌权,他提议因京城商人常常用很低的价格收购囤积茶盐交易凭证,请求由官府设置机构收购、贩卖茶盐。马季良仗着是章献太后姻亲的身份,众人不敢违背他的意愿,唯独王鬷认为(这提议)不可以,(王鬷)说:“与老百姓争利益,难道是合乎国家体统的吗?”(王鬷)被提拔为龙图阁待制、大理寺判官、在京诸司库务提举,出任淮南安抚使,临时担任吏部流内铨判官,多次调任刑部。

益、利两路遇旱灾、闹饥荒,(王鬷)任安抚使,以左司郎中、枢密直学士的身份任益州知州。益州戍卒中有在夜里焚烧军营、屠杀军马、胁迫军校作乱的,王鬷悄悄派兵包围该军营,下令说:“不作乱的人只要不轻举妄动,走出营门,就不予追究。”于是众人都走出军营,(王鬷)命令军校指认作乱的人,抓到十多个人,当即杀掉。到天亮时,人们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为政有大局观,不做苛刻审查,蜀地人偏爱他。他被授予右谏议大夫、枢密院副知事之职。景祐五年,他任参知政事。第二年,调任尚书工部侍郎和枢密院知事。

天圣年间,王鬷曾经出使黄河以北,路过真定,拜见曹玮。曹玮对他说:“您日后一定会被委以重任,希望您能留意边防的事务。”王鬷说:“有什么可以赐教的?”曹玮说:“我听说赵德明曾经派人用马来交换汉人的东西,因事情办的不合自己的心意,想要杀了办事者。他的小儿子元昊才十几岁,进谏说‘我们戎族人,原本以鞍马为生的,但您却拿马资助邻国,交换不急需的物品,已经不是什么好的计策,然而又要杀掉办事者,这样会失去民心啊。’德明听从了他的话。我曾经派人暗中观察元昊,形状外貌不平常,将来一定会成为边疆的祸患。”王鬷没有把这些话放在心上。等到第二次进入枢密院的时候,元昊造反了,皇帝几次询问边疆的事务,王鬷不能回答上来。等到西征失败,大家讨论选用乡兵,王鬷又很久没有决断。皇帝大怒,把王鬷和陈执中、张观在同一天罢免,王鬷被贬出京担任河南府知府,(他)才感叹曹玮的英明和见识。没过多久,(王鬷)得了急症重病死了。追赠户部尚书,谥号是忠穆。

王鬷年少时,在礼部尚书王化基门下求学,枢密副使宋湜看他不错,就把女儿嫁给了他。宋家的亲族中有人侮辱他,看不起他,王化基说:“三十年后,王鬷会成为富贵的人。”果然如他所言。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曰:“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①,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  

    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余甚惑焉,傥②所谓天道,是邪非邪?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

                            (节选自《史记?伯夷列传》)

[]①木主:木制的灵牌;号为文王,尊称西伯昌为周文王。②傥:假如。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        叩:通“扣”,拉住 

B.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      宗:尊奉

C.天之报施善人                施:措施

D.时然后出言                  时:看准时机

6.下列各项中,每句话都能表达司马迁对“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质疑的是(  )(3分)

①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  

②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    

③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              

④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   

⑤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     

⑥举世混浊,清士乃见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孤竹君死后,二人因不肯继承君位而相继逃走,国人只好另立他人。

B.伯夷、叔齐看见周武王在文王尸骨未寒时便征讨纣王,又认为周伐纣是不仁之举,后来便“义不食周粟”,隐居在首阳山。

C.颜渊敏而好学,他立志学习伯夷兄弟坚守节操,以致终身贫困,宁可饿死也不吃糟糠之食,不幸早逝。

D.太史公对当时那些操行不端、违法乱纪者却终身安逸快乐,有操行者却要横遭灾祸的现象,深感疑惑。

8.翻译下列文言句子。(10)

1)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2分)

                                                                

2)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3分)

                                                                

3)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项脊轩志》)(2分)

                                                                 

4)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报任安书》)(3分)

                                                                

参考答案:

5C(施:恩赐) 

6D (排除①⑥)

7C (“糟糠不厌”应为”连糟糠之食都吃不饱”;”回也屡空”与”学习伯夷、叔齐坚守节操”无因果关系)

8.(1)(伯夷、叔齐)认为这样做可耻,坚持节操,不吃周朝的粮食。(2分)(“耻”“义”各1分)

2)神农、虞舜、夏禹的时代很快就消逝了,我们还能到哪里去寻找归宿呢!(“忽焉”“安适”的句式各1分,句意通顺1分)

3)项脊轩共遭了四次大火,能够不被焚毁,大概有神明护佑吧。(“凡”“得”“殆”全译对得2分;错1处扣1分,扣完2分为止)

4)现在(如今)少卿你竟教我推荐贤士(推贤进士),恐怕和我个人的想法相违背吧?(“乃”“无乃……乎”的固定句式、“剌谬”错1处扣1分)

6. 文言文阅读(19分)

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牙为宰。鲍叔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有加惠于其臣,使臣不冻饥,则是君之赐也。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  臣之所不如管夷吾者五:宽惠爱民,臣不如也;治国家不失秉,臣不如也;忠信可结于诸侯,臣不如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臣不如也;介胄执枹,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臣不如也。夫管仲,民之父母也。将欲治其子,不可弃其父母。公曰:管夷吾亲射寡人,中钩,殆于死,今乃用之,可乎?鲍叔曰:彼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其为君亦犹是也。公曰:然则为之奈何?鲍叔曰:君使人请之鲁。公曰:施伯,鲁之谋臣也。彼知吾将用之,必不吾予也。鲍叔曰:君诏使者曰: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愿请之以戮群臣。鲁君必诺。且施伯之知夷吾之才,必将致鲁之政。夷吾受之,则鲁能弱齐矣。夷吾不受,彼知其将反于齐,必杀之。公曰:然则夷吾受乎?鲍叔曰:不受也。夷吾事君无二心。公曰:其于寡人犹如是乎?对曰:非为君也,为先君与社稷之故。君若欲定宗庙,则亟请之。不然,无及也。

公乃使鲍叔行成。曰:公子纠,亲也,请君讨之。鲁人为杀公子纠。又曰:管仲,雠[]也,请受而甘心焉。鲁君许诺。施伯谓鲁侯曰:勿予。非戮之也,将用其政也。管仲者,天下之贤人也,大器也。在楚则楚得意于天下,在晋则晋得意于天下,在狄则狄得意于天下。今齐求而得之,则必长为鲁国忧。君何不杀而授之其尸?鲁君曰:诺。将杀管仲。鲍叔进曰:杀之齐,是戮齐也;杀之鲁,是戮鲁也。弊邑寡君愿生得之,以徇于国,为群臣戮。若不生得,是君与寡君之贼比也。非弊邑之君所谓也,使臣不能受命。于是鲁君乃不杀,遂生束缚而柙[xiá,木笼]以予齐

(节选自《管子·小匡》)

【注】 管夷吾,字仲,初事公子纠。齐国内乱,公子小白(桓公)奔莒,管夷吾随公子纠奔鲁。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A.君有加惠于其臣      加:增加

B.治国不失秉               秉:同,权柄

C.君若宥而反之             宥:宽恕

D.是君与寡君之贼比也       比:并列

5.下列各项中每句话都体现管仲是治国之能臣的一组是(  )  (3)

夫管仲,民之父母也 将欲治其子,不可弃其父母 夷吾受之,则鲁能弱齐矣 

夷吾事君无二心 君若欲定宗庙,则亟请之 在楚则楚得意于天下,在晋则晋得意于天下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6.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A.鲍叔牙深知管仲才能出众,劝说齐桓公予以任用,并设巧计使管仲回到齐国。

B.鲁国的施伯识破齐国的计谋,劝鲁侯杀掉管仲,以绝后患,说明施伯很有远见。

C.鲍叔牙认为,如果齐桓公失先机,管仲必将被鲁国重用,这会削弱齐国的力量。

D.鲍叔牙有知人能让、举贤荐能的品德,齐桓公重视人才、善于纳谏。

7.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1)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5)

(2)于是鲁君乃不杀,遂生束缚而柙以予齐。(5) ks5u

参考答案:

4A A.加:施加。

5A 句是鲍叔牙举例说应该让管仲为宰。句表现管仲对君主的忠心。利用排除法,即可得出答案。

6C.原文中,鲍叔牙认为,虽然鲁国会重用管仲,但管仲是一定不会接受的。

7(1)如果一定要使国家大治,那不是我所能做到的,大概只有管夷吾才行吧!

(治,使动用法;所能,名词性短语;……,表推崇或推测语气,可有大概……”“一定……”“应该……等译法。)

(2)在这情形下鲁国国君竟然没杀(管仲),于是使他活下来并捆绑着投进木笼押解交给齐国。(落实于是”“”“”“ 诸字词。)

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

7. 仔细观察下面的一幅获奖漫画,按要求作答。(4)




 

 

 

 

 

 

 

 

 


请为本幅漫画拟一个标题,并写出获奖理由。

答:标题:                      (不能写“无题”,不超过10个字)

获奖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示例:砍伐者的“慈善”(“抢救”等)

获奖理由:①漫画内容深刻,揭示“滥伐者” 这种贪婪残暴的破坏自然环境的丑恶行径,必将使人类受到应有的惩罚。②漫画引发人们由自然现象联想到社会生活,激起人们对摧残人才、毁掉有价值的事物的假慈悲者的愤恨。③漫画构图精巧,通过大树根、粗斧柄与小树苗的对比,夸张地讽刺了滥伐者破坏生态环境的丑恶行径。(只要能够言之有理,答出其中一点就给满分)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2019年春节期间,根据刘慈欣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流浪地球》在全国持续热映,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和热烈的讨论。有不少人认为,《流浪地球》代表了国产科幻片_______的新水平,堪称“首部国产重工业科幻影片”。该片不仅在国内连创票房新高,在国外上映时也频频爆满,国外影评网站留言区中“史诗般的科幻大片”“电影故事和画面都非常好”“在科幻电影中别具一格”等赞美之词_______。与令人________的情节和特效同样吸引外国观众的,还有《流浪地球》中体现的中国亲情观念、英雄情怀、奉献精神、故土情结和国际合作理念。很多国外影评人都注意到这部电影的“与众不同”------尤其是“不再是超级英雄拯救世界,而是人类共同改变自己的命运”。可以说,这部电影以其想象的大胆和充满中国特色的叙事手法,为世界提供了中国文化和中国发展的独特视角,让世界感受到了“充满未来感”的中国带来的感染力。

    )。《流浪地球》看似异军突起,实则厚积薄发。诞生在中国电影工业蓬勃发展大背景下的这部电影,还“恰巧”产生于中国科技发展_______的时代。从1999年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发射升空,到2007年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再到2011年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发射升空、2017年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进入太空,中国不断向宇宙深处探索。不久前,“嫦娥四号”探测器着陆月球背面,被世界称为“了不起的科技壮举”。中国科技的迅速发展,为科幻文学和科幻电影发展提供了沃土。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前所未有        唾手可得       叹为观止       一日千里

B. 空前绝后        比比皆是       望洋兴叹       一日千里

C. 前所未有        比比皆是       叹为观止       日新月异

D. 空前绝后        唾手可得       望洋兴叹       日新月异

18. 文中画横线上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部电影以其想象的大胆和充满中国特色的叙事手法,为世界提供了观察中国文化和中国发展的独特视角

B. 这部电影以其大胆的想象和充满中国特色的叙事手法,为世界提供了观察中国文化和中国发展的独特视角

C. 这部电影以其大胆的想象和充满中国特色的叙事手法,为世界提供了中国文化和中国发展的独特视角

D. 凭借这部电影大胆的想象和充满中国特色的叙事手法,世界获得了了观察中国文化和中国发展的独特视角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科幻电影离不开生长的土壤,文学艺术也不例外

B. 文学艺术和科幻电影都离不开生长的土壤

C. 与科幻电影一样,文学艺术也离不开生长的土壤

D. 文学艺术离不开生长的土壤,科幻电影也不例外

参考答案:

17. C    18. B    19. D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解答此类题,可采用排除法。“前所未有”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空前绝后”指从前没有过,今后也不会再有。夸张性地形容独一无二。也形容非凡的成就或盛况。此处语境是说《流浪地球》作为科幻片达到了以前没有的水平,应用“前所未有”。“唾手可得”形容非常容易得到;“比比皆是”指到处都是。此处语境强调“赞美之词”很多,而非“容易得到”,故应选“比比皆是”。“叹为观止”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望洋兴叹”本义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今多指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此处语境强调《流浪地球》的“情节和特效”非常好,故应选“叹为观止”。“一日千里”比喻事物的进展快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快;“日新月异”指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此处语境说中国科技发展每天都有新变化,应用“日新月异”。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考核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对比四个选项,发现异同,然后通过语感或分析句子成分判断。文中画横线的部分共有两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想象的大胆”和“充满中国特色的叙事手法”结构不对称,可将“想象的大胆”改为“大胆的想象”,据此排除A项;二是成分残缺,“中国文化和中国发展”前应补出动词观察”,据此排除C项;D项,改后的语句与后文搭配不当,造成结构混乱,应排除。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补写语句的能力。要求考生按照上下文内容,按照原文语境,结合四个选项,逐项对比。选择题可用排除法作答。由括号后的内容可知,括号内补写的语句应强调“科幻电影”离不开生长的土壤。A、C两项强调的都是“文学艺术”离不开生长的土壤,B项强调“文学艺术和科幻电影”二者都离不开生长的土壤,皆与后文衔接不当,应排除。故选D。

9. 下面是关于“感恩教育”的评论文章中的一段文字。请根据上下文,补写画线处的内容。要求紧扣主题,语意连贯,表达明确,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近年来,不少学校开展的感恩教育活动都要求学生给父母洗一次脚。这引发了有关人士的质疑:____①____?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数千年文明史的伟大民族,知恩图报是我们的传统美德。____②____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年龄以及生理与心理的差异和特点,只是简单地采取____③____,恐怕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____④____。感恩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而且牵涉到很多方面,它需要____⑤____。

参考答案:

难道感恩就只是给父母洗脚吗 学校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一刀切的模式 反而会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 学校、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每空1分,共5)

10.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示例:坚韧是成功的柱石,软弱是失败的温床。  

参考答案:

示例:自信是进取的号角,自卑是消极的伙伴。真诚是友谊的桥梁,虚伪是仇恨的源头。勤奋是富裕的乐园,懒惰是贫穷的苦海。(6分)

六、写作(60分,共1题)

11. 某中学文学社举办感动心灵——我最崇敬的课文人物评选活动,请从入选的桑迪亚哥、窦娥和鲁侍萍中任选一位,为其写一则颁奖词。要求:请先将所选人物姓名写在答题线上,然后写颁奖词;符合人物特征;语言表达生动、连贯、得体;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3分)

参考答案: